湘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授课编写案例(模板12篇)

时间:2023-12-16 08:07:28 作者:翰墨

教案应当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希望大家能够从范文中汲取营养,为优质六年级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高效授课案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

3.了解蝶蛾的样子、聚集在家里壮观的景象。

二、基础知识:

颖新颖聪颖脱颖而出。

况况且情况状况。

窜窜改飞窜窜犯。

佣女佣佣工雇佣。

蹿蹿火蹿升蹿上跳下。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文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选入课文时有所改动。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在实验室内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刚破茧而出的雌性大孔雀蛾扣进了网做的圆形笼,结果出现了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房间的现象,作者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作者通过写这样一个实验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大孔雀蛾:昆虫,蛾类的一种,形状略似蝴蝶,但腹部粗短,静止时双翅平伸,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幼虫一般称毛虫,多为农业害虫。

2.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4.教学突破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实验的过程,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一步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直到学生进一步认读、理解。

1.随即指读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说出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读,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词,并在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三、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

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

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

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

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

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大孔雀蛾的晚会。

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

大孔雀蛾晚会发生的起因。

经过。

结果。

习性:雌蛾能够吸引同伴。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名师授课教案

1、会读本课秧、萎、赖、锻、雅等生字,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莫名其妙、从从容容、语重心长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读书能说出句子中含着的深刻意思,培养学生在读中感悟的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二、学习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种树人的话。

三、学习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并能从中悟出做人的哲理。

四、学习准备:桃花心木图片、有关林清玄的资料。

五、导学提纲: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4、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秧()番()锻()勃()。

委()殃()翻()段()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张海迪的故事,学生阅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导入新课:

人生的道路上不会永远都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这是有的人悲观消沉,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得更直,从而战胜困难,成为杰出的人才。孩子们,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又会怎样去做呢?今天咱们就从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我会读:枯萎、锻炼、空地、种树、插秧、基业、幸而、一番、考验、转化、优雅。

2、我知道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番锻雅勃。

3、不理解的词语有:

4、我知道课文的主要讲。

5、你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四、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挺拔的身躯。

幽径——僻径唱和——应和吟诵——吟咏津津乐道——侃侃而谈陡峭——峻峭。

(4)反义词。

流淌——凝固清凉——炎热精致——粗糙。

2句子。

阻挠——阻碍周密——周到要挟——威胁藐视——轻视。

真挚——真诚端详——打量强悍——强壮。

心潮腾涌——心潮澎湃寝不安席——寝食不安。

(4)反义词。

藐视——重视阻挠——促进艰苦——舒适强悍——瘦弱。

热烈——冷漠响亮——低沉复苏——沉睡自豪——自卑。

2句子。

(1)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理解:一个“又”和一个“躺”点出了作者与田野不寻常的关系;“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理解:“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从这段话以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理解:这句话说明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以及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中的欢快和得意。

(4)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习作的复习。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课时

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种动物了,它的名字叫河马,请大家把书翻到《快乐河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河马的世界。看看菲利普。赛福给我们讲了两匹河马怎样的故事。

1、讲讲两匹河马的故事

2、大家讲得都很仔细,我们听到了河马哈伯特和河马雨果的故事,你们说这两匹河马“快乐”吗?(圈划、朗读相关语句,说出理由)

3、人与河马应该如何相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2)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3)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4)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

2.汉语拼音。

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继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3)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习作。

(1)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1.关于阅读。

本册教材大体上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等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风富,体裁多样。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全册共安排生字222个,其中要求写得为165个,其余的5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三、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还属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对而言,脑子比较灵活,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比较迅速,课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且质量较高。但也有个别男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育。

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成绩稳定、优异的学生有:宁天畅、倪梦雪、陈雪、孙梦、高婷婷、徐俊锋、何明星、赵雅文、郭招娣等,共计10人。

学习习惯不错,但学习成绩不够稳定的学生有:李杨、李森、王诗睿、姜涛、王顶尚、王纯、王厚栋、姜衍坤、陈雪、阎雪等。共计10人。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习惯不好,而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肖芳芳、杨杨、孔芮、孟晓清、刘欣雨、张伟龙、袁苑、俞亚楠、朱桂君、王力群、汤宇等,共计11人。这些学生还有待于老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加强管理。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针对本班孩子的整体情况,特提出一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方面,我要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

2.要坚定不移的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时,多开展读书、摘抄活动,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要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案例

style="color:#125b86">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器官肝脏、肺脏,胃肠道的作用。

2、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教育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生字新词。

2、看课题质疑。3、学生默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

解决了哪些问题?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

5、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3、讨论: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4、知识拓展。

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健康的知识或警句?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

一、激情导入.

1、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624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并且残酷地奴役着台湾人民(电视录像)。

3、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郑成功。

二、读书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读一读、划一划并且想一想,能读的也可以演一演。

(2)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学交流;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向同组的同学介绍介绍;你可以用读书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

(3)课堂读议交流: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

a、当学生读到第3小节时:

a学生可能会先读、再讲。

b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郑成功。

b、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学生先读、再讲为什么感兴趣。

b再指名感兴趣的同学读。

c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指名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

b再指名读、介绍,感兴趣的一起读。

d、当学生读到第5、6小节时:

a先介绍战斗的场面。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节,再次感受战斗经过。(准备讲故事)。

c谁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个战斗画面。

d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述: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们高兴吗?台湾人民更加高兴,大家一起感受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的高兴心情(听录音)。

e、当学生介绍到六到八小节时:

郑成功不仅收复台湾,而且(引读)……。

(以读促讲)。

2、哪个画面又使你感到最气愤呢?你也可用读书的方式向大家介绍。

a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讲。

b还有谁气愤,再指名读。

c气愤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三、自主练习,课外扩展。

2、学生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

3、你准备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绍你的拍摄过程。

5、你此时想对李登辉、陈水扁之分裂主义者说些什么呢?

6、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1、希望同学长大以后努力学习,能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2、描绘一个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画面。

语文六年级教案例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其中2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

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教学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准备: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其中2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其中2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广玉兰图片。

师:她,幽香飘远,微风中夹着一丝香甜。她,高雅洁净,阳光下尽展无限纯美。她,生生不息,风雪中铸就铁色柔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她,走近她美的世界。一齐读题。

师:谁来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师:还有谁想读?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的?

师:读的好,说的更好。让我们把感情送进去,齐读——。

师:记住,我们语文朗读最讲究一个“情”字,一篇文章,一段话,哪怕是一个词,都要用“情”去读。

2.你见过广玉兰吗?给大家说说。

3.学生结合有关资料介绍自己见过的广玉兰。

二、读通感知,识字质疑。

1.文章是怎样具体描绘广玉兰的呢?自己读课文。

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自学情况。

小结:一个字,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在一个大家族中,“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数世同堂”又表示什么?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再细细体会。

3.读通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通过几遍读课文,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质疑: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炼重点问题。

(1)为什么说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

(2)为什么说一棵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6.小结过渡: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就跟作者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广玉兰,用心去感受。

三、阅读品味,感悟语言。

1.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心思考刚才的问题。

2.“数世同堂”是几代人住在一起。对于一株广玉兰来说,这里的“几代”是指什么?(板书: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开过的)。

小结:这就是广玉兰的不同形态。

3.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形态?

(板书:“有早有迟”、“各种形态”)。

4.中间的2——6句具体地描绘了花开的各种形态,好好读读课文,你最喜爱哪种形态的,说说喜欢的原因。

5.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不同形态广玉兰的图片,指导品味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用心感受这旺盛的生命力。

6.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引读)。形成板书:(见后面)。

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生交流。

(出示图:各种形态的花)你看,这些在不同时间开放的不同形态的花朵,多像一个大家族里的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美满幸福呀!让我们一起将这株美丽、充满生机的广玉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8.让我们用朗读再次展现玉兰花的美。

四、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1.想不想让这幽香与纯洁的广玉兰花开在你心里呢?那么就让我们看着板书,自己试着背一背。

学生对照板书练习背诵。不会背的时候可以看看书。

2.我们一起背。

集体对着板书试背。

3.谁想背给大家听?

个人试背。

五、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广玉兰的确美,不仅花朵纯洁甜美,它的花香、花瓣、叶子也美得超凡脱俗,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情不自禁地爱上它。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阅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花,抓住花的特点,和你的好伙伴说说它的样子。

板书设计:

含羞待放。

有早有迟刚刚绽放数世同堂。

各种形态盛开着的生生不息。

开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

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教学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陈荒煤,走进丛林,去认识广玉兰。

(朗读课题)广玉兰。

师:作者陈荒煤在丛林中散步,首先是被什么所吸引,从而认识广玉兰的?(一股淡淡的,来自广玉兰的幽香),那股幽香吸引了作者,在散步的时候,作者都要去欣赏一下。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广玉兰,去欣赏它。

二、朗读课文,感悟特点。

a广玉兰花。

1.多媒体显示广玉兰的美丽图片。

师:看着这些美丽的广玉兰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赞美它?(洁白无暇冰清玉洁等)。

2.作者又是怎样赞美它的?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赞美广玉兰的词语。

(板书:洁净高雅)。

3.你从课文的哪一个句子中读懂了广玉兰洁净、高雅的特点?

(1)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指名朗读,这段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什么?(生动地描绘了广玉兰的色彩和质感,色彩是纯白又有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所以作者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质感是玉琢冰雕,理解“玉琢冰雕”,又有柔韧而有弹性,所以作者又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

两个“无法”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广玉兰的美无以言表,无法用语言形容,美到了极点,引读“只凭几个……全部内涵”。体现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赞美之情。)。

(2)指导朗读,齐读。

在朗读中感悟广玉兰洁净、高雅的特点及作者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广玉兰如此纯洁、幽香,在五六月份开花的季节里,广玉兰向我们展示了它不同的风姿。

4.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节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形态的花?找出有关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再在旁边写上你喜欢的原因。

(1)全班讨论交流。

花的形态:含羞待放刚刚开放盛开着的凋谢的。

你喜欢哪种形态的花呢?为什么?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你喜欢它的什么?

(喜欢它“含羞待放”的样子,象个害羞的少女,喜欢它“碧绿”的颜色,“鲜嫩可爱”的样子),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指名朗读。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喜欢它迷人的幽香,把小蜜蜂都吸引住了,也把我们陶醉了),引导学生抓住“迫不及待”感受广玉兰花的幽香,指导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喜欢它如婴儿般“洁白、柔嫩,惹人喜爱”的脸。如婴儿般娇嫩),谁来把广玉兰花的可爱读出来。指名朗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

出示文字,看图欣赏玉兰花的花蕊、种子.为什么喜欢?

(虽然没有盛开的广玉兰花那样的洁白、甜美,没有含羞待放的广玉兰花的羞涩……但却有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指导学生看图,教师讲述:这些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现在花凋谢了,但有了这些种子,广玉兰花明年还会再开。这种子是生命的象征。谁能把广玉兰花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齐读。

(3)指导课文第三小节的结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第三自然段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因此我们在描写自己喜欢的花时,也可用上总分总的结构。分组朗读,总齐读。

过渡:好花还需绿叶扶,那广玉兰的叶子又有什么特点呢?学习课文4小节。

b叶子指名朗读。

(1)出示:“广玉兰的叶片富有光泽……觉得另有一番情趣。”

你感受到了什么?(叶片富有情趣)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广玉兰叶片的“情趣”?

(“富有光泽”“铁锈色短毛”“微呈波状”)。

除了感受到广玉兰叶片的情趣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叶片旺盛的生命力)从哪里感受到的?(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密集油亮、终年不败、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谁能把广玉兰叶片的情趣、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

(2)是啊,广玉兰的绿叶终年不败,多么富有生机,即使――引读“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这是一种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齐读。

三、回归整体,创作志情。

(学生自由表达)。

是的,作者在文中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向我们介绍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和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板书:爱,更爱)。

四、课堂超市。

1.在文中找出几组意思相近的词语抄下来。

凋谢-凋落纯洁-洁净洁白-纯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摘录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4.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用一段花写出它的特点。

板书设计:

洁净高雅爱。

广玉兰。

旺盛生命更爱。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

教学目标:

1、熟悉、背诵课文。

2、简单了解荀子生平。

3、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例,用语言表达对人的启发中“言”与“行”的看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荀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板书:言行一致,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2引出中国古代有个名叫荀沅的人就在《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中提出类似的现象。

板书: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1齐读板书。

交流各自理解。

2齐读课题后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用成语作引子导入本课的主题。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二、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1过渡:那么荀子是怎样说的?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提问:荀子根据什么标准,把人分成几个阶段?对这几种人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3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显文章的能力。

创新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熟读背诵。

增加积累。

1谁能看着板书,把课文背出来?

2请各学生尝试。

1准备试背。

2积极参与。

设置铺垫、降低难度,使学生参与,应当完全背诵积累。

四、送你两句话。

板书荀子的两句话: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抄录。

2齐读并试背。

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案例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说明文在小语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作为一种常用文体,在高年段的各册教材中均有出现。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说明文的步骤方法,即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体会说明的方法,进而提高表达能力。本课结构清晰,语言特点鲜明,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理清思路入手,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的内容及方法,完成教学的重点,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深入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以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2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3学生默读思考。

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_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3知识拓展。

(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四)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五)仿写练习。

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五、资源介绍。

1、生命的基本功能。

2、生命的本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