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4 00:07:12 作者:灵魂曲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工作时,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结合古诗文经典诵读教研课题,熟读背诵原词,并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学生:

1、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

2、熟读课文。

教师:有关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久)。

2、继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二、试读课文,初步把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捉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解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提取的词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做适当的评价。

第二课时。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二)体悟“埋怨”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三、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真情留人间)。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背诵原词,领略懂得原词大意和意境,体会汉语古诗词的意象性,从朗诵检查情况看,已经达到目的。原词与课文对照读,对比古今文体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古今语言的不同,促进思维发展,也是一种尝试。

文以情生,文以情传。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原词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培养学生化消极为积极,善于“转念一想”,看到生活的积极因素,乐观的生活,很有意义。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文章不是无情物”,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蕴藏在字里行间,有时作者将这种情感欲言又止,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空白。我们只有挖掘出这个空白,把情感点激化出来,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钱老师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在品读“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这段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想像苏轼兄弟俩小时候读书、玩耍的情景,然后进行情感诱发:“他们兄弟俩手足情深,还会在一起干什么?有的学生说:“他们一起去踏春……”有的学生说:他们也许会一起去河边垂钓……”有的学生说:他们也许会一起来吟诗作对”……此时,教师已经让学生沉浸在角色的环境中了,从而进入“使我之心即入乎唐人之心,而又使唐人心,即为我之心”的境地。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刘继英&id=908。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对于历史文人,我长期以来一直十分欣赏苏轼。喜欢他那雄关万道真如铁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处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课前,我打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及释文。让学生放学回去读原词,看释文,在初懂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词。

讲课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苏轼和他的老师王安石的故事。我说:同学们,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个伟大的文人,有一次,他去拜访他的老师……讲故事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地讲出苏轼的名字,给学生一个回旋的余地。故事为课文开讲作一个良好的铺垫。

学生在古人的情趣与学识渊博的熏陶下进入文本的解读。讲到中秋节的晚上,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秋节晚上,除了“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以外,还会有怎样的景象。回忆佳节中度过的情景以及说说人们的风俗习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和快乐。这样的佳节,让我们想起了古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里的哪一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及时抓住文本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感知苏轼“思念”之情。月亮西沉,银光洒到床前,这时使我们自然想起古人的哪一首诗?(《静夜思》)学生深情地背诵,体会苏轼的孤独,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思亲”之情逐步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

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指导学生朗读,我让学生反复地读,反复地感知,从情感上体会苏轼当时的“思”和“怨”。

学生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

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我让学生全体起立,一起读背《水调歌头》这首词,将古诗情韵推向高潮。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转载。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

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

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

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指名读赛读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出示生词自由练读指名读。

苏轼朝廷苏辙婵娟皓月当空宽慰玩耍吟诵。

躺下埋怨眼睁睁时隐时现观赏品尝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师小结。

四、初读4、5。

1、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交流: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读指读。

(2)范读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齐读。

四、释疑。

1、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指名说。

2、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2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2、高出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激趣导入。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创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

3、交流关于苏轼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准、读好。

4、学生默读课文,组织讨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讨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思念)。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

(5)苏轼转念又想??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宽慰)。

(6)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导读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2、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过渡: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2)组织交流: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察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宽慰”。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联系第5自然段,理解词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四)课堂总结。

1、分享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圆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五)拓展延伸。

搜集“咏月”的诗词名句,下次课举办一次以“咏月”为主题的诗词交流会。

文档为doc格式。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教学反思: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总结全文。

2、背诵《水调歌头》。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课后反思: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

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二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本教学将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1、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1、回顾苏轼的诗:《赠刘景文》(二上)《饮湖上初晴后雨》(三上)《题西林壁》(四上)

(出示内容)

2、师:正式这些千古绝句让我们知道了苏轼(简介苏轼)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跟苏轼的一首词有关,齐读课题:但愿人长久

师: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祝愿啊!再来读读吧!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生词:

苏轼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万里无云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屈指算来 时隐时现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a、指名读生字词。

b、你理解了哪个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婵娟、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c、齐读生词语。

3、课文中有一组与情绪有关的词: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a、解词:埋怨(“埋”表示不满、责怪的是时候读 )宽慰

b、自读,用上这组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学着他的样子同桌说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苏轼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b、那么后来呢,思念弟弟还因为——哪两个词特别体现出聚少离多?(很少、

又有)一个“很少”字几多无奈,一个“又有”几许情伤。

2、指导朗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3、引说(齐说或指名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二)体悟“埋怨”

1、过渡: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2、出示“他眼睁睁地望着那无情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

朗读

b、指导读好“埋怨、无情、偏偏”;“啊、呢”;“?”

b、师:同学们,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心里也会不禁埋怨起来——?”恼月、怨月、质月……怎样的才能以解这满腔的思念啊!

c、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三)体悟“宽慰”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又宽慰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看看他的想法。

2、交流讨论 a、找出几组反义词,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b、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个头》的创作经过。故事是此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有通情达理的情怀。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古典诗词——《水调歌头》创作的经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图片,卡片,小黑板,磁带。

2.网络搜集苏轼资料,了解苏轼生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交流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2、高出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激趣导入。

1、看美图,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创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

3、交流关于苏轼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准、读好。

4、学生默读课文,组织讨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讨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思念)。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

(5)苏轼转念又想??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宽慰)。

(6)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导读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2、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过渡: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2)组织交流: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察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宽慰”。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联系第5自然段,理解词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四)课堂总结。

1、分享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圆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五)拓展延伸。

搜集“咏月”的诗词名句,下次课举办一次以“咏月”为主题的诗词交流会。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1背诵第4~6自然段2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个头》的创作经过。故事是此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有通情达理的情怀。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古典诗词——《水调歌头》创作的经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1.图片,卡片,小黑板,磁带。

2.网络搜集苏轼资料,了解苏轼生平。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交流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