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精选23篇)

时间:2023-11-28 10:13:05 作者:紫衣梦

学习心得的撰写过程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学习心得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央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英雄无悔》,讲述志愿军老战士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

孙景坤是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他曾舍生忘死血战沙场,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载誉回国后,他却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在丹东市光荣院,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孙景坤老人的床头,这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

孙景坤的儿子孙福贵:我父亲很怀念他牺牲的战友,他有时候经常看这些奖章,再顺手去摸一摸,他的脑海里可能想的很多。

1948年参军入伍的孙景坤曾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因激战负伤回国治疗,伤刚好又再次奔赴前线。

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中,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当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弹药上去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营长就告诉我,你带领这九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一出发一看,飞机就来了,我们瞅准机会赶紧往上冲。

冲上阵地的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们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守住了高地。因为作战英勇,孙景坤荣立一等功。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在回到家乡后的几十年里,他却从未提起这些荣耀。

孙景坤的女儿孙美丽:我问他,你怎么不讲你战争年代的事情,他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隐藏”了自己的战功和荣誉,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后来作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曲华成:这个河一发水就把地都冲坏了,(孙景坤)领着大家伙儿修这个拦河坝,想办法叫大家伙儿富裕起来。老百姓心目中非常信任他。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今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残疾。她告诉我们,16岁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父亲的坚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孙景坤的女儿孙美丽:当地电话局里头招一批工人,要电话员,我非常高兴,我这回能当工人了,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去。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当这个党员,不能一切为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最终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那时候人们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后代徐江娜:这个(位)老英雄,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在和平时期他又深藏功名,都是对后代的一种教育,我们就是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

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学习心得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白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

“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翻山越岭、走街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要想让老百姓愿意接近我,就得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她在工作日志上的两段话,也可能就是这样的扶贫决心,让她在暴风雨的夜晚毅然选择回到村里,不信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她离开了我们,但她无形中给予了我们无穷力量,这种力量会陪伴我们一生。父亲让她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她回到家乡,回到父亲身边,做给父亲看,也给做给全国人民看,她做到了,为第一书记队伍有这样优秀的楷模,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在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时候,好几次感动的流出眼泪;一名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女孩子,还是父母眼里的“小棉袄”,本来应该是美好生活的开始,却在扶贫路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放心吧,你没有走完的路,我们会继续帮你走完,一定会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带着党的使命和初心,担起时代的责任。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xx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手里抓一颗硕大的土豆,现身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向中外媒体讲起科技扶贫故事:普通土豆不过鸭蛋大小,而他指导村民种的土豆比鸵鸟蛋还大,重的一颗就有5斤。靠种冬季土豆,边陲村寨里村民的冬闲田变成了高产田、脱贫田。

5年来,朱有勇带领团队扎根深度贫困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成为全国科技扶贫的典范。

在《nature》等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重大奖励18项,朱有勇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一如他的口头禅: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时代楷模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总有一些平凡的人物令我们感动,总有一些平凡的事件触动我们的心灵。王红旭老师和他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托举生命,托举起家庭的幸福和未来。

2021年6月1日,儿童节这天,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一对兄妹(一人六岁,一人五岁)意外落水,在此危机关头,重庆育才小学的王红旭老师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为救落水儿童,王红旭老师将生的希望留给孩童,自己却被卷入江中,英勇牺牲,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据事发现场的人回忆说,如果王红旭老师放弃再次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来,可他没有。他挽救了别人的孩子,用生命托举了两个孩子的生命,用生命托举起两个孩子家庭的幸福和未来,但他忘记了自己也是有孩子的父亲,他自己也是父母眼里的孩子!而且,这已经不是王红旭老师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学时,他就曾经救过落水者。斯人已去,他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精神令人震撼,他的壮举谱就出一曲时代的颂歌令人敬仰和传唱。

二、托举精神,彰显平凡教师的伟大和情怀。

王红旭老师以生命托举生命,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将人生追求融入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他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是新时代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爱生如子的生动写照。从他身上体现的崇高的托举精神深刻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诠释着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彰显了平凡教师的伟大和情怀。这种托举精神,铸就了师爱永恒的精神丰碑。这种托举精神将不断温暖着,感召着,鼓舞着越来越多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

步入新时代,什么是教师的职业情怀?是曾经的张丽莉老师,毫不犹豫用双臂托起坠楼的孩子;是现在的张桂梅老师,20多年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用缠满胶布的双手托举大山里的女孩儿走向希望的明天;是今天的王红旭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是许许多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爱心、责任和奉献书写起教师职业的担当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平凡的好老师们……这就是新时代教师的伟大和情怀。学习英雄,践行托举精神,其实就是在托举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三、托举品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王红旭老师出身教育世家,平时就是一位甘于奉献,敬业爱生的好老师,在领导老师眼中,他是任劳任怨,以校为家的好同事。他秉承着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优良家风,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今天我们学习王红旭老师舍身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在为这位年轻有为的老师感到惋惜的同时,又被他那高尚的品格深深感动着。在危难时刻,舍身勇救儿童,王红旭老师用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王红旭老师生前扎根教育事业十多年,耕耘奉献,践行教书育人初心,危机关头英雄壮举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他以生命为代价书写了“行为世范”的真谛,展现了新时代崇高的师德和不朽的师魂。

四、托举美德,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传统美德,舍己为人,见义勇为一直是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的重要内容,是传统美德的一种修养,也是我们民族每个人品质完善的需要,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王红旭老师的生命托举就充分体现了传统美德中“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面前,王红旭老师用“重于泰山”的牺牲精神唤起人们心中的正义感,这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他将引领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的水准。我们学习英雄,倡导英雄的先进事迹,昭示着更多的人去寻找自己的努力方向,唤醒和激励更多人的理想、抱负,热心、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期盼我们的社会与善良为伴,与高尚的道德同行,期盼道德之树常青,我们更期盼每个人都能用爱和温暖努力促成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以英雄为榜样,站在时代的前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英雄爱国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的壮丽诗篇。

五、托举力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为了生命的守护,王红旭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他用生命托举起师魂,用生命托举出大爱,将善良和温暖传递给无数平凡的人。今天,我们学习楷模,学习王红旭老师的英雄事迹,就如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给自己的生命“充电”。

我们愿踏着英雄的足迹,以王红旭老师为榜样,将无私奉献的托举品质和托举精神转化成工作的动力,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教学的点点滴滴,在英雄精神的感召鼓舞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努力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爱生如子。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努力工作,勇担责任,用自己的托举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奉献,创造佳绩,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用我们每个人的托举力量托举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明天。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向来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寻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慢慢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足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殊关怀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浮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向来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觉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脚了钱。

6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叮嘱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清晨,阳光洒满房间,晨光的映照下,一件老式军装上闪耀着金色。那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奖章、纪念章,陪伴了老人数十年。这里是辽宁省丹东市光荣院的特护区房间,也是96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的“新家”。

退伍以来,孙景坤曾一直把沉甸甸的军功章压在箱底,60多年扎根乡村,带着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后来,孙景坤的英雄往事才逐渐被人了解。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曾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南北征战。

留下20多处伤疤。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刚从海南岛战场撤回的孙景坤和战友们星夜兼程,集结安东(今辽宁丹东)待命。

部队驻地离家乡不到2.5公里,步行也就20分钟,已经两年没见亲人的孙景坤却从未提出回家看看。直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初期,孙景坤与敌人激战受伤后被送回国内治疗养伤期间,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随后,孙景坤不顾腿伤尚未康复,再次奔赴前线。

回忆起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战斗,孙景坤眼噙泪花。老人说:“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最后只剩下我们4个人。”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孙景坤所在部队人员伤亡惨重,阵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

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上手榴弹和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前去增援。几次反扑失败后,敌人开始逃窜。孙景坤便趴在交通沟的麻袋上,击毙了21个敌人。整场对战中,敌人一共组织了6次反扑,都被志愿军战士们打退下去。

阵地稳固下来了,可参加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孙景坤说,这么多年,他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

孙景坤用行动践行了誓言。战争在他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孙景坤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役,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后来腿连带脚上的肉都烂了。”

南北征战,孙景坤立下赫赫战功,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并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和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回乡务农。

深藏功名造福桑梓。

1955年初,孙景坤复员后主动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他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回乡务农后,孙景坤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上过战场,对他所获的荣誉一无所知。“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那段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大女儿孙美丽在与父亲的交流中,逐渐理解了老人的心思。

从战斗英雄到普通农民,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经历过战场的孙景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后来,孙景坤当上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群众的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那时候,村民们并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硬、靠得住。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场气概却从未褪去。孙景坤带领乡亲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乡村,并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彻底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的一条河常年发水,孙景坤与乡亲一起拦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用肩扛运送土石,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也保住了集体财产。

淡泊名利。

从不计较得失。

战争年代,孙景坤征战沙场,经常几天几夜吃不上一顿饱饭,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每次犯病,他只是吃两片药顶一顶。几十年间,孙景坤都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提过其他特殊要求。

孙景坤之前住在大女儿孙美丽家。他们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会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热,老人岁数大不扛冻,夏天有时还需要穿棉袄,但他常说:“和当年在坑道里相比,现在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按理说,父亲有能力为我们兄弟姐妹安排好一点的工作,可他却从不向组织开口。我在生产队干活,队里见我勤快,把我的工分从4分涨到了7分。他知道后,专门开会批评了组长,并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来。”孙美丽说,年轻时她对父亲有很多抱怨,可随着年岁渐长,她渐渐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

多年来,孙景坤主要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的收入养家,除了政府每年发放的优待抚恤金,他一分钱也不向国家多要。

村里有人说:“老孙,你参加革命带回一身伤疤,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太吃亏了。”孙景坤回答:“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没想过什么叫好处,什么叫吃亏。”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1964年1月22日,解放军某部六连因“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光荣称号。以能打大仗、善打恶仗、敢打硬仗而闻名的“硬骨头六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硬在勇猛顽强、从不畏惧,素以“三股劲”“四过硬”的“硬骨头精神”享誉全军。

“硬骨头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拼搏、无私无畏的精神;是激励斗志夺取胜利的传家法宝,是担当使命强军兴军的精神利剑,更是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硬骨头精神”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勇敢品格和自强精神,激励的是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进取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的精神风貌,充分彰显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

一、“硬骨头”严标“硬杠杠”,才有群而效之的号召力。

政治标准是党员干部的“硬杠杠”,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要把严苛的政治要求入脑入心入行,在政治历练中转化成果,重牵引、强指导,自觉监督和接受监督。

二、“硬骨头”支撑“硬肩膀”,才有锐意进取的贡献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党员干部把“民心”作为“刚性需求”,克服“自我”意识和“畏难”情绪,不找借口,不推脱扯皮,自觉承担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抗击“病毒”的自我革命中拧紧“总开关”,深耕细耕“责任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敢于认错纠错、承担责任,在践行公仆情怀中办实事、出实绩。

三、“硬骨头”下足“硬功夫”,才有攻坚克难的战斗力。

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不论是“指挥部”还是“战斗部”,共产党人是历经无数挫折困难而依旧挺立、不断壮大,靠的是过硬的政治素养和执政本领。

四、“硬骨头”苦练“硬拳头”,才有狠抓落实的执行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队伍秉持“做了不等于做好”理念,在积累经验中狠抓执行本领,严格规范行为,保障执行高效运转,既凝聚合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又要响鼓重锤强化紧迫感。

制度和执行必须做到有机统一,完善执行环节,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执行机制。关键时期更要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发,让数据“说话”,严督实导、决胜出战,瞄准点铆足劲,发扬钉钉子精神,多积尺寸之功推动落实,不偏不浮、不庸不虚。

五、“硬骨头”发挥“硬作风”,才有共筑防控的向心力。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硬派”作风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公权重器不容丝毫私用,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以“严”的主基调狠抓上推下交、相互交办等现象“抬头”,核实核准、通报约谈,执行到底、反面震慑。

站在新的起点上,责任与梦想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弘扬“硬骨头精神”,引导和激励中华儿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这种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见之于人民群众的行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弘扬“硬骨头精神”,坚持敢啃硬骨头,砥砺奋进,携手同行,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时代楷模王红旭事迹学习心得

王红旭同志在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有”好老师的模范代表,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他用自己的英雄行动传承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诠释了人民教师“大爱无疆”的高尚品格。

马书记号召全体教师向王红旭同志学习,并进行了交流研讨,教师们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并做好笔记,每人结合事迹撰写了心得体会,并在教师工作群开展了交流活动。

教师们在学校工作群里发表感言,还纷纷表示,王红旭老师在危难关头,毫不犹豫、舍生忘死,勇救落水儿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要积极学习王红旭的事迹,学习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学习他正直无私、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他舍已救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乐于奉献、敢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充分认识开展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学校营造学习英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老师。

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王红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我校将把学习王红旭同志英雄事迹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年”提出的“突出师德楷模引领,发挥示范作用”系列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活动作为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丹东光荣院里,有一间20多平的特护区房间,设施齐全布置简约。上午十点,阳光柔和地洒进屋中。孙景坤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陪伴他的,是尽心侍奉的子女,和墙上一件挂满奖章的旧军装。“父亲每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军装。”老人的大女儿孙美丽说。

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来到这里,光荣院为他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在此之前,他与大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年过耄耋,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岁月仍在不断侵蚀他的健康,却始终无法夺走他眼中的神采。听闻来人是部队的记者,老人坐在床上,敬了一个军礼。

1948年,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硝烟弥漫在东北大地。24岁的孙景坤告别了刚刚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随40军119师357团南征北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回北,7年间,总行程上万里。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如今,老人已经无法完整清晰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证书和战史,我们得以窥得老英雄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的身姿。

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的357团在炮火支援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占领了161高地。

27日,不甘失败的敌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官兵连续打垮敌人多次反扑,自身伤亡很大。中午时分,孙景坤刚刚带队从战场上抢运下来8个伤员,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正打算休息一下时,前方却传来161高地上人员损失惨重、弹药告急的消息。“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了这样的命令。

饥饿和疲惫,孙景坤已经顾不上了。一箱子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得毫无空隙,战士们的脚步都有些踉跄,这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孙景坤拍板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从山岗上冲过去。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孙景坤带队通过了封锁区,到达高地上后,他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完成了坚守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孙景坤荣立一等功。

坚决执行命令,与敌人血战到底,顽强拼搏直到胜利,这是战时一名军人对祖国、对人民的致礼。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

这样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享受优渥的待遇,过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迈,当兵7年只与父母和妻子见过寥寥几面,1955年复员后,孙景坤选择回到家乡山城村务农。

村民们当时并不知道眼前的孙景坤是战功赫赫的英雄,但他们觉得,他上过战场,又是党员,一定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在这样的期许下,孙景坤当了村里的生产队队长,在这个岗位上,孙景坤要为全村谋划,据他的大儿子孙福贵回忆,小时候他们很少能够见到父亲,他总是早出晚归,奔波忙碌,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子女们幼时觉得有些陌生的父亲,却是村民们的“老熟人”,每一户贫困户的冷暖他都牵挂在心。那些年,他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还种下了数万棵松树和板栗树;洪水侵蚀农田,他就带领村民建起简易大坝,挡水造田。那时,机械化还远远没有普及,这些工作,都是用着极其简陋的设备,靠着孙景坤和村民们的双手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如果说,村民们一开始相信他是因为他政治过硬,那么后来村民们爱他敬他,是因为他真的给大家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好日子!1983年不再担任村干部后,他仍然是村里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

28年的村干部生涯,吃苦在前,不计回报,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时期对人民的致礼。

在村民心中,孙景坤德高望重,但是在家里,他却不是一个被子女理解的父亲。因为没钱交学费,有的孩子早早辍学;大女儿孙美丽在生产队时,手脚麻利,组长想给她涨工分,孙景坤却认为组长是看了自己的面子,是一种变相的不公平,因此严厉地批评了组长,严词拒绝涨工分;每逢有单位占地招工,即使选上了他的子女,孙景坤也会毫不犹豫地要求他们把机会让给别人。

这么多年,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亲朋好友有时候也会劝他“去上面找一找”,每每这时,孙景坤总会坚决地表示自己干革命不是为了回报,他还经常提起死去的战友,“他们才是真的英雄,与他们相比,我还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

不计付出,不求回报。但每当社会需要他时,他又总是有求必应。上世纪90年代,各地相继开展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孙景坤作为复员军人欣然受邀,为青少年讲战斗故事。

甘于清贫,无私奉献,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永恒的致礼。

接受了采访后,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员帮助老人躺下,半梦半醒间,老人又将右手举到了耳边,从姿势上来说,这一个躺着的军礼远远称不上标准,可在内涵上来说,这又是一位军人,用72年的漫漫岁月,敬出的最标准的军礼。

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

38年的应急救援生涯,肖文儒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困难,同时也收获了荣誉和感动。有一次,肖文儒带队成功救出井下被困人员后,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拦住他,“扑通”一声向他下跪:“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这一幕永远刻在肖文儒的脑海中,让他深深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伟大与光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8个沉甸甸的大字,不仅贯穿肖文儒应急救援事业的始终,而且也是他内心深处对于人民“守夜人”最朴实的承诺。

“每一起事故救援都很难,但当被困人员被救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心中那种欣慰、喜悦、激动,是做其他行业很难体验到的。”肖文儒说。

20_年10月1日,肖文儒作为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登上“众志成城”方阵彩车为新中国庆生,当彩车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他不禁热泪盈眶。

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赞赏并没有让肖文儒迷失方向,他仍像刚工作时那样,奋战在抢险救援第一线。“他始终坚持只有下井勘查,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方案才更有针对性,救援行动才更有效。”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综合处二级调研员、副处长欧阳奇说。

肖文儒说,机构改革后,矿山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指战员共同战斗,学习了很多,也认识到不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坎要迈,“我将始终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强意志,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头、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不畏艰险,逆向而行”。

文档为doc格式。

时代楷模“漳州110”事迹学习心得

1999年2月5日,“漳州110”原副大队长张志民刚回家度寒假,顾不上与家人团聚,便主动请缨护送一名重病民工返乡。

未料在高速路段车辆发生故障,司机将车辆靠边抢修时,身着警服的张志民主动保护下车休息的群众安全,确保道路畅通。约过了十分钟,一辆吉普车飞驰而来,将张志民撞飞数米远,当场壮烈牺牲……年仅29岁的他用宝贵生命践行了赤诚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承诺。

张志民同志走后,留下了年仅3岁的遗孤张钊。20多年里,一代又一代“漳州110”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传承接力、关心爱护着张钊,用集体的力量温暖孩子弱小的心灵。

如今张钊已长大成人,2019年,他毅然传承父亲遗志,接过父亲的枪,成为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张钊说:“我感觉父亲的形象慢慢地变清晰,我可以离他越来越近,看到了一点他的样子。”

“漳州110”在初创时期实行不脱衣、不脱裤、不脱袜“值班三不脱”,接警后,值班民警直接从三楼顺竹竿滑下,为出警挤出宝贵30秒。

“漳州110”民警林泽斌讲述了令他难忘的故事:2017年三伏天的中午,警校刚毕业的他和中队长王建龙处理完一起纠纷,渴得不行。路过岗亭时,他接了一大杯水,“咕咚”一下喝完,要再接水时,却被中队长拦住了:“解渴就好,别喝多,万一待会上厕所时警情发生,可是要耽误几十秒。咱们的一秒,可能就是人民群众生与死的时间差啊!”

漳州市诚亿地产负责人王浩铮对此也深有感慨,他说:“我曾因一件紧急事情拨打了110,报警后我心中烦闷,点了一支烟,让我没想到的是,不到半根烟的功夫,110民警就来了,让我真切感到什么叫出警神速。”

“漳州110”成立之初,仅靠7名民警、3支枪、1辆三轮摩托车,就在两个月内处理了上百起警情,“送孕妇上医院”“护送女工下班”两件求助警情引发了“漳州110”服务精神的萌芽。如今,“漳州110”发展到9个中队、240余名警力。“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的新时代“漳州110”精神根植在每个“漳州110”人的行动之中。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云南是全国禁毒第一战场、全国禁毒的第一道防线,一代代云南公安禁毒民警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将毒品堵在国门外、截获在边境线。40年来,云南公安机关有60余名民警在执行禁毒任务中英勇牺牲、300余名民警光荣负伤。云南保山公安禁毒民警始终坚守强边固防的最前沿、禁毒斗争的主战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边疆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十分害”的铮铮誓言,为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边境线上的缉毒警察,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2005年,我化装打入长期盘踞内地的贩毒集团内部23天,与毒贩昼夜周旋、斗智斗勇。一晚,4名毒贩图谋与我卧底的贩毒集团开展毒品交易,在他们进入伏击圈,发现罪行已经暴露,妄图携带毒品逃跑的紧急时刻,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将一名背着毒品的毒贩按倒在地。另外两名毒贩挥舞着半米长的大刀疯狂向我头上、背上砍来,但我仍然死死压住身下的毒贩……关键时刻,支援战友及时赶到,经过激烈战斗,我们取得了胜利,缴获毒品26.9千克。我却因身中13刀失血过多昏迷不醒,幸运的是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

像这样的生死考验,我们许多禁毒民警都经历过,但都很少告诉家人,以免他们担惊受怕。由于禁毒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总是与家人聚少离多,我长达3年不能与远在外地的父母团聚,连续12年错过了孩子的家长会。但我深知,选择当禁毒警察,就意味着奉献牺牲,即使面对死亡,也必须挺身而出。从警23年来,我始终战斗在禁毒工作一线,先后化装侦查110余次,获取情报线索3200余条,参与侦破毒品案件1500余起,抓获毒贩2000余人,缴获毒品3.7吨,查获易制毒化学品180吨。

近年来,保山公安禁毒部门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坚持多策并举、综合治理,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共治,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助推堵源截流实现从“垂钓式”到“网捕式”、从“随机盲查”到“精准严查”的转变。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立体防控治理毒品网络,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对青少年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新增吸毒人员大幅下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为全国毒品治理提供了“保山样本”。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记。

_

的殷切嘱托,沿着英雄的足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决筑牢维护祖国西南边疆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肖文儒参加工作38年来,先后参与、指挥和指导矿山、隧道、山体垮塌等事故灾难救援700多起,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余名,在多起重特大复杂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1983年,21岁的肖文儒从山西省雁北地区煤矿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原大同矿务局矿山救护大队工作。

肖文儒:几乎每一天都有事故,每一天我们都不断出动,处理事故。

肖文儒说,这份“水深火热”的救援工作不仅与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随时可能面对极端情况和生死考验,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动,让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压力。

肖文儒:如果我们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背后就有几个家庭和许多人能减少痛苦,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应急救援工作。

从基层矿山救护队到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在变化,但肖文儒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只要参与救援就会实地下井勘察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肖文儒:分析准、判断清,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安全的救援。

今年1月10日,山东烟台栖霞市笏山金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拥有丰富矿山救援经验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14个日夜,肖文儒带领专家团队和救援队伍,反复研究救援方案,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并创新应用世界领先的钻机救援技术,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成功救出11名被困矿工。

肖文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应急救援是九死一生的工作,但肖文儒逆向而行,一干就是38年。在瞬息万变的事故现场,他运筹帷幄,以专业敬业、勤业乐业,书写了一个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大爱、对事业的热爱。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1955年复员时,战功卓著的孙景坤放弃了可以留在城市的机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务农。

从农民成为战士,又从战士回归为农民,在谈及这一选择时,孙景坤说:“谁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呢?只要能够为老百姓做一点事情,在哪个岗位上都一样。”

1947年,孙景坤入伍,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善战,舍生忘死。194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了,就要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孙景坤说,“想想战场上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党叫干啥就干啥!”

此后,孙景坤把余生献给了亟待脱贫的家乡热土。

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孙景坤仍保留忠诚担当本色。三年自然灾害时,全队男女老少都要去食堂就餐,农民自留地全部收归生产队。时任红旗公社古城作业区主任的他考虑到一些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能因此吃不上饭,坚持提出不同看法,结果被撤销作业区主任职务。直到1963年,他才得以平反恢复职务。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孙景坤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还把分给自己的40亩地重新分配给5户从黑龙江迁来的贫困户。

在家乡务农的数十年间,孙景坤深深隐藏自己的战斗功绩,吃苦在前、不求享受,从不争名争利,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村民们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山城村村民刘玉慧说:“这老爷子很善良、很慈祥、很公正,我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都得感谢这个老爷子。”

孙景坤的选择,体现了一名党员的风骨,折射出信仰的底色,也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赤子初心!

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5月25日,我作为全国模范公安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代表,有幸参加了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受到了。

_

的亲切会见。

当听到表彰决定宣读到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的名字时,我百感交集、泪流满面。还记得2017年5月19日,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我们警务服务站的老主任吕建江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17年12月1日,他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吕建江牺牲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吕建江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总结形成了面对面、键对键、心对心的“三对”群众工作法,坚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网上雷锋”。老吕牺牲一个月后,我们重启了老吕留下的微博“@老吕叨叨”,也像他那样耐心解答网友问题,竭尽所能提供帮助。4年多来,我们共发布博文9000余条,粉丝数从2.8万增长到20.6万。同时,我们组建了“警民互助”微信群,开通了微信号、抖音号、快手号等,拓展了更多途径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群众问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现在每次集合点名,我们第一个点到的就是“吕建江”。全体警员精神振奋,齐声答“到”。这种庄严的仪式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传承“时代楷模”精神,争做吕建江式的好民警,努力做到为民服务永不下线。在出警、巡逻、业务咨询等工作中,警务站21名民警辅警始终坚持“多说一句,多做一点,多帮一些”的工作理念,把工作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2018年以来,共接处警情850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服务救助群众1500余人次,警务站已经成为群众信赖的安全岛、永不打烊的服务站,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成为河北公安机关爱民为民的标杆性窗口和标志性品牌。

弘扬“时代楷模”精神,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自觉行动。我们将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永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辽宁丹东,凤凰山下。老兵孙景坤一身戎装,端坐在丹东光荣院特护区的房间中。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孙景坤胸前的8枚军功章上,熠熠生辉。

72年前,孙景坤入伍,敬出了人生第一个神圣的军礼,从此南征北战。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深藏功名,返乡务农。

1948年,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毅然参军,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征战中落下20多处伤疤。

孙景坤选择了深藏功名,返回家乡务农。

曾经和孙景坤一起生产劳动、如今86岁的老党员刘振发说:“只知道孙队长当过兵,去过朝鲜,带领山城村第一生产队过上好日子,但也是刚听说他立过一等功、当过大英雄。”

“只有在睡不着觉的时候,父亲才偶尔会和我谈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大女儿孙美丽说。一个夜晚,孙景坤给孙美丽讲:晚秋初冬,孙景坤所在排进入一片高粱地,子弹炮弹如同刮风下雨一般打来,一个排的战士除了孙景坤外全部牺牲。“每当谈起这些,父亲总是眼含热泪。”

虽已96岁高龄,老人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共获得了8枚军功章。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平移重建征集资料,孙景坤默不作声地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老照片捐出来。纪念上甘岭战役60周年时,相关部门邀请他去北京参加活动,需要穿军装拍照,他才从箱子底下找出军功章挂在胸前。

吃苦在前,不求享受。

1955年,孙景坤复员。丹东市安排他到工厂当车间主任,但他却申请回故乡山城村,并担任第一生产队的队长。

山城村处于鸭绿江支流大沙河转弯处,是防洪能力最薄弱的地方,修堤筑坝迫在眉睫。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独轮车都罕见,孙景坤就带头用筐挑、用肩扛,运送土石。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坝越建越高,越建越厚实,两岸土地得以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保障。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沙河堤坝不断完善,原有的泥坝被石坝替代,但大坝的基础依然是孙景坤带领一队社员打下的。如今,大沙河河坝两岸,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他深爱家乡每一寸土地,那时候没有吃不了的苦!”刘振发曾是第二生产队队长,“村里种植蔬菜,要挑粪施肥,一个担子挑两个木桶,装满了有100多斤,还要走8公里的盘山土路,孙景坤每天都带头干。”

回乡务农数十载,孙景坤吃苦在前、不求享受。“躺着享受,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

朴实纯粹,回馈社会。

“我之前以为父亲就从来没替我着想过,但两年前他的一句‘我对不起你’,让我知道他一直是爱我的。”孙美丽强忍着泪水说,“8岁上学,因交不起学费和腿有残疾,同学们欺负我。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就可以免学费,可他坚决不给开。”

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招工,孙景坤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家里儿女7人,除了两个儿子正常招工外,其余都是农民。孙美丽16岁时,电话局选电话员,但当她报上名时,却被父亲拿下来给了别人。“父亲说,你文化低,别耽误了事儿。”

年轻时,孙美丽对父亲有一些抱怨,不理解父亲为何这样“苛刻”。但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终于渐渐明白,父亲总想更多地回馈社会。

“老人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身上那朴实纯粹的闪光点让人感动!”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

近些年来,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低保金,随着上级部门发放的伤残金等待遇有所提高,老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一些爱心人士多次提出要帮助他,但都被老人拒绝:“不是我应得的,坚决不能拿。”

只懂吃苦,不知享受,孙景坤一家在山城村日子过得清贫。就像战争年代深藏军功一样,孙景坤各种奖状一大摞,却从不拿出来。

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20xx年8月12日4时41分广州,我们又永远失去了一位科学家,卢永根院士,享年89岁。他是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1930年12月2日生于香港,广东花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

由于不在领域内,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卢永根院士,是啊,我们每天都知道某些明星的消息,某些烂七八糟网红的消息,可是科学家,我们太少知道他们的消息了。我们儿时,有多少人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啊,成为了科学家就更好地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现在我们都长大了,这份理想早已离我们远去,科学家,听起来多么光荣的称号,渐渐被我们这琐碎的生活给彻底淹没了。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数学,那时候的想法就是要想成为科学家,必须学好数理化,后来渐渐地,分数就成了我们追逐的目标,高考成了我们必须逾越的龙门。为了分数而学习,为了高考而学习,完全取代了为了理想而学习。很多时候,我们不再爱学习了,考试就是痛苦,分数就是折磨,总是考第一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人的努力,都被名次压垮了。

后来加入了社会,工作了,科学家的梦想就彻底远离我们了,为了枯燥乏味的琐碎生活有那么一点色彩,我们拼命挣钱,似乎挣钱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科学,那是别人的生活,那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世界。

真正让我们这个世界更进步的还是科学家,是他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深刻,让我们懂得更多的真理,让技术更先进,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更美好。他们仍然是最伟大的,不会因为甚少有人关注就会失去光彩。我们最敬爱的科学家们,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被人知道,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社会,为你我,默默地奉献了一生,他们是最值得我们铭记的。

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xx年7月,钱海军和他的志愿团队来到了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仁布县。面对头痛、失眠、疲倦、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症状,钱海军起初还能勉强支撑,到后来实在支撑不住进了医院,但三瓶盐水下去,他又“满血复活”了——手背上的棉球还未扔掉,他的声音已经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走,我们马上出发!”

多吉赤列的家在山坳里,地处偏僻,方圆十数里总共只有两户人家,汽车开不进去,必须沿着高高低低的山路走上20分钟才能抵达,室内照明线路整改需要的大件材料则需要依靠一条空中索道,从盘山公路上顺着索道穿越峡谷滑向对岸。当房间里的灯亮起,多吉赤列激动地说:“我家这么偏僻,路又这么难走,我以为没有人会想到我们,没想到你们却来了。”

旺堆次仁会记得,因为村子离县城比较远,出门一趟不容易,常常需要一次性采购很多食物回来,他最怕的是家里冰箱突然没电,钱海军对室内照明线路进行改造后,家里有了充足的电能供应,再也不怕了。

旦真群边也会记得,早先出门放牧,离家几千米甚至几万米远,草场没有人烟,也没有通电,最怕手机没电报不了平安,自从有了钱海军一行送来的太阳能移动电源和多功能自发电灯,不仅告别了“失联”,还可以听收音机、聊微信,游牧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我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这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我和同事们将铭记关怀、牢记使命、奋勇前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重托。

江西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从小受红色故事耳濡目染、怀揣报国梦的我,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入警后,无论身处哪个工作岗位,红色土地上的英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到刑警队工作后,我参与抓获在逃人员700余名,其中时间最长的已经潜逃了20余年。这期间,我装扮过环卫工人、快递员,跑过摩的、开过出租,有正面交锋、也有生死考验。工作再苦再累,我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心里始终抱定一个信念,当刑警,就是要多破案件、多抓在逃人员,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群众深受其害。2020年2月,我被选派负责组建反诈工作专班。面对新岗位新挑战,我拿出千里追逃的劲头,通宵研究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分析作案特点规律。2020年3月,某校高三学生小谭在玩网络游戏时被骗5.5万元,其中3万元是被诱骗借下的高利贷。几经周折,我们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成功追回所有损失。那天,小谭父亲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被骗的钱,激动而哽咽地说:“谢谢饶警官,谢谢人民的好警察!”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哪怕是一分钱,也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决不能让它落在诈骗分子手里。

为了增强群众识骗防骗能力,我将打击治理端口前移,带着民警走街串巷进行反诈宣传,尽可能地让群众掌握更多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常识。同时,创新总结工作方法、研判打击模式,有力提高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侦破效率,辖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近5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百姓平安,民警心安。这是我作为红土卫士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新征程上,我将继续发扬斗争精神、锤炼过硬本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吴蓉瑾为当地人熟知,始于“情感教育”。前,关注到一些孩子出现情感淡漠、自我意识过重等问题,她积极探索,每周利用15分钟午会课时间,开展情感教育课,提高孩子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后来,她和同事们一起,把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构建起了包括8个板块、20个专题的情感教育体系。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吴蓉瑾曾这样告诉同事贺春秋。贺春秋刚入职时,不小心摔倒受伤,吴蓉瑾指导她以此为素材,上了贺春秋的第一堂情感教育课——《爱护我自己》。贺春秋说,那节课上,她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受伤经历,互相提醒,彼此关心,“那些温馨的情景十几年了还历历在目。”

吴蓉瑾的微信朋友圈常常“晒娃”。开学这几天,晒得最多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目光、吃饭后沾着饭粒的小脸……张张照片都满溢着她对孩子的喜爱与呵护。

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附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常有已毕业的学生找她交流,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慕名找她,吴蓉瑾也乐意提供帮助。

作为教育专家,吴蓉瑾多次来往于上海和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之间,为各地教师开展培训。“吴校长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旅游过。”一名老师说,吴蓉瑾总是把培训课程安排在下午,当晚返回,为的是第二天一早就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

白天,除了听课,她最常做的是在教学区走走看看,每天都有上万步。“看孩子们上课时的状态怎样、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琢磨怎么教导他们文明规范……”吴蓉瑾说,“每天都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3年前,吴蓉瑾被派遣流动到上海市郊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我们叫她‘铁人校长’”,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教师谭珂告诉记者,吴蓉瑾不仅为学校设计了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几十门校本课程,建立“每周一研”“三三制备课”等活动机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将爱的暖流传递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6点多,送走放学的学生,吴蓉瑾还要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开会,办公室和会议室的灯光,总要亮到晚上10点。

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

不是在服务,就是在去服务的路上。23年来,钱海军拎着他的工具箱从未间断这样的行程。

从社区义工起步,他用一技之长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电力维修。“用电有困难,请找钱海军”是百姓的定心丸,而“马上到、马上修、马上好”亦是他对群众最温暖的承诺。

向内延伸,钱海军自学了电风扇、电饭锅、洗衣机等基础家电维修,他把孤寡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去关爱。上百名老人,他定期去检查电器、线路,再陪老人说说家常,顺带调解一下邻里纠纷。逢年过节,他买上礼物去看望,甚至大年三十都与老人一起度过。他服务的老年人,年纪最小的67岁、最大的108岁。

向外拓展,钱海军跟随着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在浙江、西藏、吉林、贵州、四川等地用光明温暖了万千群众心坎。

星星点灯,钱海军建立起正规化的公益团队,带动身边人和他一起奉献社会。他们抗洪抢险,扶贫助弱;他们热心公益,小善大爱;他们还领着7位孤寡老人开启了北京之旅,在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里圆了那些耄耋老人的梦。

所有的足迹都在践行一个初心:“为人民服务从点滴做起,贵在坚持。”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钱海军是一盏“宁波灯”,用一个人的微光点亮了千万家的灯火。同时,那些灯火的光芒映射出了一个高尚而纯净的心灵。

学习“时代楷模”先进事迹

在5月25日召开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证件研究室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我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_的亲切会见让我们倍感光荣、深受鼓舞,沉甸甸的荣誉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

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主要担负北京口岸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是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安全的重要防线。出入境证件虽小,却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利益。我的工作就是对各类护照证件进行研究,鉴别真伪。证件鉴别中,除了眼看手摸,民警还会借助仪器设备对证件真伪进行鉴别。但一些检验设备的功能不尽完善,影响检验效果。2018年,我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业内领先水平的“便携式多光谱电子文检仪”,民警可以轻松地拿在手里对护照进行仔细甄别,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战能力。

证件研究是防伪者与造假者之间进行的一场对攻战,如果我们不能始终保持技术优势,那么护照的安全性就会大大降低,国家安全就会受到现实威胁。我决心研发出一种易识别、难伪造的新型防伪技术。期间,尽管经历一次次失败,但“让中国的护照证件更安全”的信念始终支撑着我。终于,我们成功研发了“荧彩紫外荧光图像”防伪技术,即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使用了这种技术的纸张会呈现出细节丰富、色彩斑斓的彩色图像,这项印制工艺和防伪效果在国际上均处于领先地位。

10年来,我和战友们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扎实的专业技能,切实把好证件鉴别关,累计鉴别各类护照证件2.5万余本,查获伪假证件2400余本,建立起全国公安机关最大的出入境证件实物样本库。2018年4月,我成为了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证件研究工作也驶上了快车道。目前,我们已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常态化信息通报机制,成为展示中国移民管理证件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和亮眼名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和战友们将始终牢记嘱托、护卫国门,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努力为维护国家安全、服务八方宾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8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孙丽美“时代楷模”称号,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她的先进事迹。孙丽美1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先进事迹再次在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楷模为镜,向先进看齐,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福建省委组织部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孙丽美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是基层干部一心为民、真情服务的典范,是身边最真实的好榜样。要深入学习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结合党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对标先进、争当先进,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努力在新的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福建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干部陈颖表示,孙丽美同志是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真情服务的典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以其为榜样,汲取精神力量,坚守为民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信仰信念和入党誓词。要学习她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立足本职岗位,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福建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铁晗表示,要深入开展向孙丽美同志学习活动,不忘初心使命,践行为民宗旨,讲好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巾帼故事,引领全省广大妇女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岗位、奋发有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巾帼力量。

福建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孙丽美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守初心、践行宗旨的为民情怀。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全省林业系统要把向孙丽美同志学习同林业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生态惠民,全力推动生态成果全民共享。要持续培育壮大木材加工、竹产业、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等“五个千亿”产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林区群众发展特色林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孙丽美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中,谱写不平凡的美丽故事。”谈到如何学习孙丽美的事迹与精神,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李清华说,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有农业情怀,其次要勇挑重担、直面难题,最后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科研道路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同时把学习活动与开展党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结合起来,与学习谷文昌、廖俊波等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的政治责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风险挑战,为奋力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丽美同志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是基层干部一心为民深情服务的典范。”霞浦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周群力说,“要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把‘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融入到检察履职中,把满腔热忱完全投入到‘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中,立足检察职能,为党忠诚,敢于担当,心系群众,践行好检察机关在新时代发展大局中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孙丽美同志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埋下一粒种子,竖起一面旗帜,建起一座丰碑。”霞浦县松山街道长沙村党支部书记俞云灿说,“我们将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把自己融入工作和群众中,与群众建立起真挚感情,带着热爱土地的情怀,怀着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信仰,在实现乡村振兴大业中,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党委书记陈广昱表示,作为山区乡镇干部,尤其要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党员干部更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扎实实地真干、实干、苦干,心里想着群众,嘴里念着群众,脑子里装着群众,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在乡村振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道路上唱好山歌,共同致富。

“基层干部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工作和群众,与家乡的发展建设共进退,把自己的青春汗水挥洒在需要的土地上。”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金沙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钦赐表示,同为基层干部,要学习孙丽美同志的奉献精神,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俯下身子建设富美乡村。

国家税务总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四级主办汪宁表示,要以阿美书记为榜样,从她的先进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以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坚守初心、践行宗旨”的情怀融入到税收工作中,在服务新时期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大局中展现作为、贡献力量。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