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英茶文化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1-08 11:10:04 作者:书香墨 2023年中英茶文化论文(精选17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作品背后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式。通过阅读以下的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总结写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中国茶文化论文

中国的茶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一直到现在,喝茶还是中国人的习惯。唐代是茶叶生产和贸易兴盛的开端。茶叶从唐代中期开始便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们喜欢,并从南方传到中原,再传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唐代都这么有名,那么其他朝代的茶就更加有名了!

在宋朝饮茶之风日益兴盛,宋代茶文化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深化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位,随着唐宋朝代的更迭,茶文化随着茶叶发展开始由兴到盛。

历史中元朝是一个平淡的朝代。但这个朝代对普洱茶很有研究。云南的普洱茶是大叶种茶,也是由最原始茶种的茶箐制成的。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茶文化论文

: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而在时代的繁衍生息当中,不断孕育着全新的文化内容,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完善。现如今,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已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相应的文化价值全面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其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和渗透,使得体育文化具有了更加鲜明的色彩,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与渗透进行了研究。

:茶文化;民俗体育;融合发展。

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全新阐述,民俗体育文化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已然成为了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将其与茶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有效。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民俗体育文化当中的融合,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基础的体育思想文化融合。茶文化当中有很多的思想见地与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重合之处,如茶文化十分倡导身心自然,而体育文化当中也要求身心上的自然一体化。其次,茶文化能够配合当前的民俗体育活动开展。将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可以使得整个体育文化运动体制更加和谐,满足实际的体育文化发展要求。

茶文化,指的并不是单一的品茶文化,其包含了一个巨大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这一体系当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多,不仅有基础的品茶、泡茶文化,还包括了深层次的茶文化思想,而在众多的茶文化思想当中,和谐属于十分重要的茶文化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并且生成了十分合理的发展趋势,能够被人们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尤其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很多文化内涵进行了一定层次的融合,使得自身的文化更加合理明确。对于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而言,其本身是对茶文化的一种阐述,但是这样的茶文化是不完善的,并不能完全彰显出茶文化的本质意义。到了现代,我国呈现出了思想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与相当多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和交流,并完善了自身思想内涵方面的内容。现如今的传统茶文化,已然被相当多的文化活动作为基础的思想内涵。体育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地接触茶文化,以期与茶文化产生深层次的交流,接纳其中的优秀内涵,进而使得最终的体育活动处于较为健康合理的开展状态。

2.1思想观念上的一致性。

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首先,其在思想观念上,有很多内容都表现得十分一致,尤其是在基础的文化理念上,茶文化的思想注重于自然的和谐,讲求在实际的发展当中,需要尊重文化自身的本质,并以文化本质作为实际的发展方向,而这样的文化内涵体现,需要完全地与实际的活动内容相结合。体育文化十分注重对人的身心健康教育,要求通过活动的形式积极开展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来改善当前人们对体育形式的不同认知。同时,思想观念的一致性,还体现在不同的民俗体育文化当中,都肯定了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如太极拳体育活动,其讲求呼吸的过程要较为平缓,做到与自然合一,才能够深层次地提炼身心。

2.2活动内容开展的有效性。

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基础的支撑,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文化思想当中,大部分思想都强调了健身的重要性,却没有其他方面的文化思想内容。但是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和身心方面的,而体育文化过于偏重身心,转而忽略了对人们的思想教育。这样的状况导致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健全,难以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支撑。在这一形势下,体育文化活动必然需要寻求更加完善的文化作为自身的文化内涵,并能够与当前的体育文化相结合。而与体育文化有着明显一致性的,首先便是茶文化,并且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十分强调和谐,因而与多种文化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够有较高水平的融合。

3.1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

在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民俗文化的合理倡导,而民俗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文化活动的开展上,其强调开展一些基础的文化体育活动,包括各种戏剧、舞蹈,但是其他方面则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这样的状况下,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便呈现出了一种消极的发展状态,与其他体育文化思想有着较大的冲突。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状况,民俗体育文化必然需要与其他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促使自身更加完善,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而茶文化由于本身的思想与民俗体育文化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因而融合起来更加有效。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融合,需要注重对思想文化内涵的强调,将茶文化当中的和谐,与体育文化当中的自然统一较好地融合起来。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体育文化当中的本质内涵。传统茶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的思想内涵,都对自身的文化韵味进行了多个层次的凸显,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增添一定的茶文化韵味,会使得体育文化更加富有美感。而且这样的改变无疑是对体育文化的一种创新,可以保持民俗体育文化的活力,得到更多人群的接受和认可。

3.2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

民俗体育文化,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人们热爱的文化形式之一,而且它与其他的文化形式不同,在与茶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其本质内涵需要注重对茶文化的深层次讲解,要求尊重茶文化的主体性,与茶文化的各种基础理念和思想进行切实的融合,不能忽视其中的各部分内容。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到茶文化的不同意境体现,比如对于民俗体育活动的各种彰显形式,茶文化思想在其中的运用不仅是一种创新,更多的是对其的一种尊重和渲染。但是现阶段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开展过于拘泥和传统,没有太多的新意可言,很难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和推广。而将其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可以形成全新的文化活动开展模式,而这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必然会因为有了茶文化基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得到人们的切实认可。民俗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融合后的创新开展,还需要包含一定的时代气息,如各种广场舞活动,便是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全新阐释,其中的美感和意境都相当的高,可以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总而言之,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项文化开始进行了多方面的融合和创新,而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文化,有着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倡导,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由于其对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太高的重视,导致其与当前群众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冲突。为了保障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重新迸发出全新的文化韵味和活力,需要对其加以合理的升华和改善,尤其是与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合理融合,能够使得其中的魅力全面地凸显出来,以获得人们的认可。

[1]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xx,(05):78-82.

[3]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xx.

[5]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xx.

茶文化论文

茶最初由中国传入世界各地,其清香的口味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英国于17世纪最初开始接触“茶”饮品,而这种茶饮品迅速得到了英国人民的青睐。起初茶仅作为英国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后来发展成为全民都可以消费的平民饮品,而这种茶文化的发展,也就促使英国茶文化能够融入到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学等多个领域,不同的时期其茶文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文学作品也都不同,尤其是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于茶文化的体现更是淋漓尽致,两者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直至17世纪才传入英国,并受到了英国人的喜爱,始初茶作为一种药物保健品推广,并风靡于英国的上层社会,至19世纪,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张,进口关税的降低,才使得英国的中下层阶级能够普遍饮用,之后茶饮品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民性的饮品,成为英国人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也代表着英国人对时尚和健康的追求。

英式早茶主要是指英国人在清晨饮用的茶。“一日之计在于晨”英国人对于清晨的时间看的十分重要,因此英国人都会在清晨准备一杯“早茶”,迎接美好一天的来临。英式早茶的原材料主要是红茶,例如阿萨姆红茶、肯尼亚红茶等。红茶的色泽亮丽、口感纯正,能够起到提神、醒目的作用,而英式早茶也成为英国茶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

在英国茶文化中,英式上午茶是必不可少的。上午茶主要是在工作时间饮用的茶,对于英国人来说,工作和休闲是联系在一起的,忙碌了一上午的工作,需要饮用一杯清爽的茶,缓解工作的紧张状态。一般英式上午茶的时间在11点左右,饮茶之后会休息片刻,紧接着继续下午的紧张工作。而这种工作方式和习惯,也是英国工薪阶层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

英式下午茶主要是英国人打发下午时间的生活习惯。英式下午茶起源于上层社会的贵妇,这些贵妇选择下午四点左右的休闲时光进行聚会,一起饮茶,享受下午的温暖时光,延续至今,英式下午茶已经成为英国人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

英式晚茶主要是指下午6点之后的饮茶时间,英国人在晚饭前后都会饮茶,由于英国人的饮食习惯较为甜腻,为了保证健康英国人都会饮用一杯清茶。通常情况下晚茶都会加一些牛奶,以促进睡眠。

可见看出,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饮品,而饮茶也成为英国人的主要生活习惯之一。

由于茶文化的发展是由上层社会逐渐发展到平民阶层,因此英国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尤其是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也成为英国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在诗歌创作中也是众多英国诗人的主要创作源泉之一。茶可以作为诗歌的素材,也可以作为诗歌的创作主题,丰富诗歌内容。早在17世纪中期,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勒就以茶为素材创作了《论茶》,也是英国文学作品中第一次出现茶的内容,自此之后,茶在诗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英国人也经常以茶来形容诗人,以体现诗人的优雅品质和高尚涵养。茶元素在诗歌载体中的引用,与茶自身的本质有着直接的联系,茶叶以清新的绿色为主,是和平、安宁的象征,能够意寓吉祥与安康,而诗歌中茶的引用,不仅是对诗歌素材的增加,而且也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在诗歌盛行的时代,茶作为英国贵族的专属饮品,也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诗歌中所描述的贵族生活,也体现了茶在英国的发展史。

散文中引用茶的作品也较多。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抒情的写作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品,因此,英国的散文作家将茶作为散文素材,对茶进行详细的论述,通过对茶特征、性质、作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作者对茶的热爱;通过描写当时不同社会阶层对茶的追捧,展现当时英国各个社会阶层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高尚追求;通过描述制茶、泡茶的方法,体现一种制茶、品茶的亲身感受,展现英国人热爱生活的态度等。这些都是茶文化在散文作品中的主要体现,具体到英国的散文作品中,20世纪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泡一杯好茶》详细的记录了如何制茶、泡茶的方法和过程,并将作者的泡茶感受传达给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将饮茶推广到基层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中,而这一散文作品的发表也推动了英国饮茶热潮的掀起,让更多的人懂茶、饮茶。

小说作为英国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热爱程度不亚于诗歌和散文。小说创作中以主人公的生活为故事情节,能够顺其自然的将茶融入到创作中,在小说故事中可以将饮茶贯穿于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进而体现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追求。例如英国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在《维莱特》中,就合理的将贵族妇女的下午茶引入其中,展现了小说中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和高贵身份,促使小说情节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小说中茶文化的引用主要是体现故事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或者是展现一种社会形态,一方面可以丰富小说创作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小说创作更加切合实际,体现小说所要传达的内在涵义。

在众多的英国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以茶为素材和主题,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影响也是极为突出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文学创作者的创新,还贯穿了英国整个文学历史的发展。同样英国文学作品也促进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对英国茶文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自17世纪茶传入英国以来,英国的文学创作者就将茶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从最初的诗歌素材发展到英国的小说题材,很多文学作品都引用了茶。以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泡一杯好茶》为例,在散文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制茶、泡茶的过程,分享作者制茶、品茶的感受,这一文学作品的发表,对于茶文化在社会各个阶层的推广影响重大,尤其是对于社会底层的茶文化传播,推动了茶文化的广泛发展。

茶最初流行于英国的上层社会,是英国贵族阶层宴请、赠送的佳品,体现的是一种高尚的生活品质。因此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也都用饮茶作为代表上层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进而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在不同的时期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盛行的社会阶层不同,例如小说《维莱特》中,只有上层贵族阶层才可以饮茶,并作为一种奢侈品和保健品风靡于英国的上层社会,而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则多次展现了茶已经成为一种平民饮品,并风靡于英国整个社会。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能够充分的体现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对于记录英国茶文化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对茶文化的描写不仅能够体现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还能够展现茶文化独特的魅力,例如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在描写主人公的浪漫爱情和各种英国聚会时,都会将茶会的详细情景进行描述,以烘托情景氛围,突出英国当时的阶层文化,同时书中描述了对不同人物饮茶后的感受,展现了中西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茶文化的重要作用,展现了茶文化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中的文化魅力,也使得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英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茶已经成为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史中,英国的文学作品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体现十分突出,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众多文学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写作热情。论文通过对英国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解读,论述了英国独特的茶文化内容以及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体现,深入的分析了英国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作用。无论哪种文学作品形式都合理的将茶运用到创作中,一方面提高了茶文化的知名度,让更多的英国人热爱茶、饮用茶;另外一方面文学作品中茶文化所反映的社会形态,也记录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的发展。

茶文化精髓中英语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的论文

现如今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国土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现在发展的现状,人均矿产资源更是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也写现象的存在就更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紧张。

1.2有利于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科技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还无法满足国土资源的发展现状。国土资源方面科学技术应用不高的表现如下: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地质科学仍然处于过渡阶段;第二,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以及精密仪器需要进口;第三,相关的科技创新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1.3有利于创新源动力的激发。

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必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就是国土资源创新的原动力。当前国土资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需要面临供应紧张和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比较激烈的矛盾,是国家的国土资源得到安全保障。

茶文化精髓中英语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的论文

摘要:对于工业设计活动的整体优化来说,其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元素的丰富,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化理念和艺术思维融入其中,通过整体优化和全面创新,从而适应当前工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整体诉求。本文拟从工业设计活动的内涵认知入手,结合工业设计思维的全新诉求理念认知,通过分析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认知,从而探究工业设计思维中茶文化的具体体现及应用机制。

关键词:茶文化元素;工业设计思维;体现机制;应用策略;文化内涵;

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看,其中所表达的绿色生态理念,不仅仅是一种成熟的生态元素展现,更是基于大众认知前提下的整体认同。所以,将茶文化应用到工业设计活动之中,其不仅仅能够丰富设计理念,同时也能优化工业设计机制,丰富设计思维。

1工业设计活动的内涵认知。

工业设计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合理的应用相关设计资源,从而优化工业产品表现机制的重要形式。在实施具体的工业设计活动时,其需要注重将文化理念与具体的工业设计要求相结合。尤其实施我们需要认识到在传统的工业设计活动开展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高效和批量化生产,过多关注工业生产活动的效率与品质,忽略了文化内涵的必要诠释,而在当前时代影响下,整个设计活动之中又倾向于科技理念这另外一个极端,从而影响了工业设计活动的价值传递。因此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就成为发展当前整个工业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我们应该系统化的认识到,对于任何一项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来说,其中并没有好坏或者明显的评判或者衡量上的标准,在具体开展设计活动时,其不仅仅是对设计创意的集中展现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利用设计活动的开发特性,从而展现具体的设计创意。所以,我们能够从融合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整个设计。

对于工业设计活动的具体呈现来说,其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展现合理的设计内涵与外在表现,同时也需要注重展现必要的设计文化和理念内涵。客观的看,工业设计活动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创意表达和内涵呈现,良好的设计活动,其需要的是完善的创意表达与创意思维,同时也需要在了解工业设计活动整体诉求的前提下,感知相关的思维和情感内涵,并且探究合适的工业设计技巧与方法。

2工业设计思维的全新诉求理念认知。

在开展工艺设计活动时,其需要注重探究极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工业设计方法和思维理念。就传统的工业设计活动状况看,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整个设计活动中,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理念,加上整体创新意识的明显不足,从而影响了工业设计活动的实施价值。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为整个工业设计活动的全面创新和整体优化奠定基础,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如今整个工业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具体的实施诉求,还是文化内涵的诠释与表达,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得以全面丰富。当然,工业设计活动作为一项层次化的设计活动。其中有着极强的逻辑特色和设计诉求,因此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就必须注重构建完善而系统化的设计体系,具体而言,其流程主要表现为:

其一,要注重前期的工业设计调研活动,通过完善而系统化的调研活动,从而对整个工业产品的具体设计,寻找到合理的设计定位。其二,在确定设计需要和设计定位之后,进而为工业设计实现最佳效果奠定理想基础。最后,在完成整个工业设计方案之后,以具体的工业设计成品展示,从而引发社会大众的广泛认知。

结合当前整个设计活动的实施趋势和特点看,软件和计算机设备已经成为优化设计活动的关键所在,当然相对于软件设备应用而言,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乃至合适的设计文化将成为优化设计内涵,创新工业设计思维的关键所在。

3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认知。

我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茶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体系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是社会大众长期生活中所具体形成的综合文化机制。正是大众对茶和茶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不断完善,出现了一系列描述和反映大众采茶生活、展现茶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在这些综合化的艺术表现中,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不仅仅是生动形象的文化素材,同时更重要的是其中真实再现了大众对茶文化的本质化理解。

对于我国当前文化发展来说,其实际上是文化传递与交流所推动下的结果,所以,在整个文化交流过程中,各种文化元素通过不断交流与传播,从而实现了文化体系之间的深度融入与合理诠释。当然,我国作为传统茶叶大国,在大众饮茶的日益成熟的时代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内容。

茶文化展现过程中,其实现应用价值的关键在于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因此融入和应用茶文化,也将让整个茶文化机制,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当我们层次化分析茶文化体系时,我们看到:其中包含不仅是具体的艺术体系,同时也是合理的文化元素。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认知,不断成熟与完善,如今我们应已经从全面而具体的视角来理解该文化机制。

因此,成熟而完善的认知视角,实际上就为当前整个茶元素体系的应用提供了实质性支撑。所以在发挥和诠释茶文化价值特性的同时,不仅需要我们从物质元素应用角度出发,同时,也需要从文化和精神思维等诸多视角融入。精神本质上也是一种深层次的内涵,更是基于成熟文化驱动下的发展结果。所以,茶文化的融合特性,客观上看,也实现了整个文化体系的全面创新和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中国茶文化论文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的饮茶史,从有历史记载起,至今已经有4700多年。在几千年的种茶、采茶、炒茶、品茶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不同的地方特色。伴随着拥有悠久历史的茶文化发展起来的,是各种将茶元素融入其中的艺术,包括音乐、绘画、诗文等,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并为大众所熟知。其中,茶香的清雅,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淡泊明志不谋而合,更加深了茶文化在绘画中意境的融入。本文从剖析中国的茶文化入手,探讨茶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间的相通点,分析其在绘画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茶文化

茶文化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与文化的传承中,逐渐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是直接以茶为主题构图,还是以茶助兴,追求绘画中如茶一般淡雅的意境,或是以浓茶水为材料在画作中上色,均能体现出我国传统画家对茶之一道研究的深刻性。

论茶的品种与独特性来说,中国并不是唯一产茶的国家,除了亚洲以外,非洲、美洲、大洋洲、欧洲都有不少国家均有自己本土产的名茶,但就茶文化而言,中国应是拥有最悠久茶文化的国家。并且,茶文化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已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相融合,与丝绸、陶瓷一起,享誉世界。

(一)茶文化起源

茶文化,是伴随着茶叶交易的发展壮大而兴起的,可以说是“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萧翼赚兰亭图》中描绘的画面中,就有仆从备茶的情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茶画。李白的“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是最早的“名诗入茶”,描述了“仙人掌茶”的详细资料。更有陆羽的《茶经》,是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到了宋代,“点茶、斗茶”开始盛行,国人对茶的喜好及研究更胜于唐,并出现了“贡茶”,让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先后有180多位诗词家创作400多篇关于茶的佳作,有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黄庭坚的“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等。

(二)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文化本身的融合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道、释”三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所构成的,能激励人们明心见性、提高修养。中国的儒家思想突出“中庸之道”,温和但有原则,以“和”为贵。传统的茶文化也离不开“和谐”二字,与儒家尊崇的“和”相对应,也表现为“茶礼”。传统的茶事,均为三五好友在饮茶品茶中交流情感,沟通思想,提高志趣,因此,茶不仅是“养廉、雅志、励志”的代名词,也是礼节的表现。

(一)茶文化对画家本人的影响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在对文人画的描述中,曾提到四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茶画,兼具上述四者,可属于文人画。一来,好茶多生长于山明水秀之处,能带给许多画家作画的灵感;二来,相对于饮酒,品茗为雅事,也深受画家喜爱,尤其身处云雾缭绕之境,更能让画家在美好的境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于青山绿水间找寻到心灵的共鸣。苏轼曾言:“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同德也”,意思是说,茶和画之间的内涵、美感相通。许多画家都有品茗习惯,体现了他们对儒、道、释三家文化的追求,让心灵得到净化,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与清雅的茶事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将其内心的感悟运用到绘画的创作中。茶有禅意,茶禅一味,朱锡绶曾有“真嗜茶者神清”之说,也是传统画家们品茶、嗜茶,通过以茶入画反映自身的感悟与生活哲理的真实写照。“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徽明即是一位品茶大师,其淡泊的气质决定其不适于官场生存。辞官归隐后,文徽明在惠山脚下,种茶、采茶、煎茶、品茗,以茶会友。长期的茶事熏陶,影响了画家的性格,更加平淡、高雅,并且,这种气质也不自觉地渗透到画作中,流露出茶的神韵。同为“吴门四家”的唐伯虎,一生爱茶、饮茶,每于品茶后即会画茶文化山水图,将茶与山水融合,成为明代茶画的一绝。

(二)茶文化关系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

由于大多画者本身爱茶,通过多年被茶的熏陶,茶的品格也逐渐影响到画者自身。常言道“画如其人”,即是说长久的作画,画家将自己的品性融入画中,观画如观人,从画作中可品出作画者自己的境界。茶艺思想多主张契合自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寄情山水,从隽永、含蓄中品味山水之悠长、花鸟虫鱼之精妙灵动的思想不谋而合。可见,在茶文化与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中,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不可分的。张璪曾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画师的绘画创作是来自于自然万物,但是自然景物并不能直接画到纸上成为优秀的画作,而是要通过画师本身的艺术修养、内心感悟加以改造,将景物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塑形,不同景物间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对景物构图改造的过程中,茶性的影响油然而生,能让整幅画作呈现出如茶一般清新、平和的境界。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和谐。在传统画作中十分注重构图的和谐,将图中众多元素结合在有机一起,动中有静,线条井然有序,烘托出绘画想表达的和谐气氛。在对茶事活动行绘画记录的过程中,又往往要求对茶具等进行真实性的描述,似乎在再喧闹的环境中,茶人仍能偏安一隅,静心烹茶,从而与周围景物达到虚中有实、动中有静、整体与细节的统一。在作画的过程中,也展现了画师自身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茶艺过程中,有茶与水、水与味、味与气的相对“实”“虚”之说,体现于传统绘画中,便是水墨中的“虚实”,即纸为实、墨为虚,墨为实、水为虚。而水白茶黑,又同水墨中“黑白”的审美效果。

我国的水墨、花鸟等传统绘画艺术,在其发展中,必然不断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数千年的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的各种与茶有关的元素,均能作为创作元素添加到画作中。通过对茶文化元素全面而深刻的认知和探究,画家们不仅用从茶文化理念中提炼出来的诗句、意境去丰富绘画的内涵,还用茶艺活动的素材去丰富画作的内容题材。茶画则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将茶文化运用于绘画中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茶风尚,有其文化研究意义。如前文所述的唐代大家阎立本的画作———《萧翼赚兰亭图》,在主角萧翼将辩才的《兰亭序》骗到手的场景描绘外,在画面的左下方可见一老仆在风炉旁烹茶,童子捧托盘准备分茶的情景,在一边的茶几上,也摆有各式茶具,反映了当时崇尚以茶待客的风俗。宋徽宗的《文会图》、文徽明的《惠山茶会图》、唐伯虎的《事茗图》均展现了当时文人集会时,以茶会友、饮茶赋诗的情景,反映了在文人群体中对茶文化的推崇。《调琴啜茗图》描绘了当时宫廷女子抚琴、品茶的优美和谐的情景。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斗茶图》则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场景,反映了当时茶文化在民间的盛行。齐白石也是酷爱茶之人,习惯以客来敬茶,钟情于煮水烹茶之道。他的作品中,除了颇具盛名的虾之外,对茶事的刻画也是可圈可点的。在《寒夜客来茶当酒》中,在一大瓶墨梅左下方,是一把提梁大茶壶与两个小茶杯,以静物反映了有客来舍,画家烹茶,以茶代酒,与客人品茶赏梅、促膝长谈的情景。《煮茶图》中,风炉上的泥瓦茶壶,破旧的大蒲扇,三块木炭,“炉火和烟煮苦茶”,生动反映了齐白石在日常生活中煮茶自乐的生活场景,以及对煮茶、事茗的浓厚情趣。《砚和茶具》中,将兰花、茶壶、笔砚放置在一起,似乎为齐老饮茶后,趁茶兴正浓时运笔挥就,能让人觉茶香在墨韵中飘渺。

“品茶试研”,是从古往今的文人墨客们的“第一韵事”“第一受用”,文人们将茶与砚结合在一起,将品茶与诗文、绘画结合在一起,茶引学士思,触发文人们创作诗文、画作的才思,将他们在茶事中获得的感悟运用到作品中,让作品更显怡然自得,充满生活情趣。在茶道与传统绘画的结合中,两种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给我国的绘画艺术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3]李瑞文,郭雅玲.不同风格茶艺背景的分析———色彩、书法、绘画在不同风格茶艺背景中的应用[j].农业考古,1999,(04):102-106.

茶文化精髓中英语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的论文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科技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技需求,才可以针对需求开展各种研究,得到需要的成果;科技创新则可以把相关的成果直接进行转化,进而为国土资源事业服务;科技创新支撑机制则是通过信息共享和服务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2.1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

国土资源科技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划分为社会需求、管理需求和国家需求三个方面[2]。社会方面的需求,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构建,比如矿产开发的企业需要的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科技方法,而地质勘探企业则是需要更加先进的成矿理论。管理层面的需求,主要研究的是怎样发挥国土资源管理中科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家层面的需求则是要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协调发展。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中需要注意对科技需求反馈机制的构建,从而为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提供获取和捕捉信息的渠道。

构建科技创新动力机制需要构建起相应的平台、充足的资金以及相关的制度作为保障。具体构建的过程如下:第一,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积极的建设一些重要的科技示范工程、产业化基地等,建立起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使各种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实现有效的对接。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科技研究项目,比如地质或者地质等,可以和高校进行合作,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起可操作性。另外也要建立水平更高的研发中心或者是科技创新孵化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第二,科研主体创新制度的建立。此种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相关的科研主体进行科技创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最需要进行科技创新了,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多种类型的创新协会。而公益性的视野单位则可以探究现代化的科研所制度,在人事制度管理和经费制度方面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高校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理论的主要研究基地,所以要加强对新理论的研究,加快技术转化应用。

第一,需要完善科技创新合作制度。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可以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可以将地质学会、土地学会等相关单位作为纽带,加强和国内外科技组织之间的联系,积极的参与到国际上的重要科研计划中,建立跨部门的科技立项以及攻关制度。第二,服务和信息平台的完善。为了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咨询服务系统,使大型的仪器设备实现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建立起国土资源相关的服务和数据共享中心,使一些基础的数据资料可以快速的发布和实现网络共享,使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成果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和使用。第三,科技创新评估制度建立。通过对科技政策和专项工程中的科技创新进行评估,提高科技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而科技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国土资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茶文化方面论文

摘要: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习惯、思考及生活方式。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形成之初,就开始与儒家思想碰撞交融,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中“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赋予了饮茶者平和适度的心态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吸收了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人生观,赋予了饮茶者积极乐观、勤俭奋斗的进取心。当然,这仅是从宏观层面来分析和归纳,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更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待人接物、婚丧嫁娶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茶文化;儒家思想;中庸和谐;审美取向。

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更是从这里发源。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随后便开始与一些哲学思想或宗教理论进行融合,如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等。

这其中茶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儒家思想赋予茶文化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内涵,既注重茶礼、茶事活动等方面的和谐之美,又注重人们行为方式和人生价值观念的中庸之美。

1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理念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修齐治平”理念是儒家文化十分重要的内容,展开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修齐治平”,讲究人们要想有所作为,为天下为国家干出一番事业,就要先“治其国”,而欲治其国,则要先把家治好,所谓“齐其家”也。而要把家治理好,就要先做好自己,也就是“修其身”.茶文化在形成初期,恰好赶上统治者推崇儒家的历史时期。

而茶文化的自然特质和精神内涵,与儒家思想的“修齐治平”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古代饮茶者尤其是那些喜欢饮茶的文人墨客和哲学家,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

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修身,其实是“身心兼修”,一方面要提高个人外在的修养,如礼仪、文明,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彬彬有礼。

另一方面是要提升个人内在的修养,如道德水准、理想抱负、价值理念、审美取向等,使自己的内心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而在这一点上,茶文化与之十分契合。茶是自然的产物,具有质朴清净、超脱深远的自然特性,以及静心提神、醒脑祛毒的物理功效。

因此,两者在“修身”方面的结合可谓是“一拍即合”,自古至今,中国饮茶者无论是自己独酌,还是与友人共饮,都试图通过茶这一载体,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而明亮,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清醒而开阔。

一方面,会“三省吾身”,通过饮茶去反思自己的过错,去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一种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仪文化的深刻影响,茶文化的“修身”更会表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让人们用更加友善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用更加包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整个社会,以及自己暂时的失意与挫折。

儒家思想中的“齐家”,主要指的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和谐、团结与和睦。

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茶文化吸收了这一方面的思想内涵,并将其融入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家庭生活当中。

比如说,中国人几乎家家都备有茶叶,在一日三餐后,主人会沏上一壶茶,一家人团坐在一起,一边饮茶,一边看着电视,或是一起聊聊家常,无比温馨。

而在饮茶时,晚辈会主动给长辈续茶、敬茶,展现了对老人的关心和孝敬,这是茶文化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另外,在结婚时,男方在迎接新娘前,会恭恭敬敬给二老敬上一杯茶,一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二是表示儿子已长大成人。

在婚礼后,新人还会共饮和合茶,以此来表达夫妻双方的举案齐眉和相互尊重。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中国很多家庭的成员都是白天忙着上班奋斗,晚上回家吃完饭后都是各玩各的,有的看电视,有的玩游戏,有的玩手机。那种传统的饮茶习俗渐渐淡去。

时间长了难免会让家庭的氛围变得不再那么温馨。因此,今后我们应当找寻那种传统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茶文化中“齐家”思想的力量,用茶将家庭成员的心紧密联系起来。

如此,不仅能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并通过聆听老人的教诲,去更好更快地成长。同时,更能让老人拥有一个更加幸福而祥和的晚年生活。

1.3茶文化中“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

儒家思想中“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士人最高的人生追求和目标,而中国茶文化同样吸收了这一理念。

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国平天下体现在饮茶者的身上。

饮茶者通过饮茶,可以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而辽远,不再局限于个人的一得一失,也不再拘泥于日常中的鸡毛蒜皮之事当中,而是会树立起远大的抱负。

当他们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时,茶文化同样会让他们变得平和而豁达,鼓起斗志,砥砺前行,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另一方面,茶文化的治国平天下还体现在国家的政策上面。茶叶与盐一样,自古就在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出台什么样的茶叶政策,事关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和谐。

譬如说,唐文宗时,江南某官员制定了苛刻的榷茶政策,导致民间怨气沸腾,激发了社会矛盾。

而南宋建炎年间,成都通过变革茶法,缓解了茶农的负担,让他们有了更多获得感,让社会变得和谐而稳定。

而始于唐代的茶马互市,更是茶文化治国平天下思想的重要体现。与酷爱饮茶但是却不生产茶叶的少数民族进行茶叶与马匹的贸易,一方面能够满足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让他们仰仗于中原王朝,使双方关系友好而和善,避免发生战乱。

另一方面,则能满足中原政权对于优良马匹的需求,增加国家的军事实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更加强大的.国家力量。

2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说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有些人会觉得这是道家思想,其实不尽然,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对此有系统的阐释,并且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

在道家眼中,天便是自然,是万物之道,而人则是其中的一份子。

其一方面强调人要顺从自然,要尊重自然,要把自己的行为放置于自然中去,用万物之道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另一方面强调要解放人性,打破那些加在人身上的藩篱,让人们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感悟人生之真谛,最终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层次。

而在儒家看来,天则是道德观念和处世原则的本原,做人做事要顺从这个根本,要有道德原则,不能被名利、财色及各种贪欲所诱惑而偏离了人生“主航道”.儒家要求人们要摒弃那些杂七杂八的欲望,拨开笼罩在眼前的各种迷雾,“求其放心”,最终达到一种能够自然而然去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无论是在他人面前,还是独处之时都要如此。

孔夫子所言“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正是如此。从古至今,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社会、民俗等众多方面。

同样,儒家“天人合一”理念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是自然的产物,无论是其外形、颜色,还是内在的茶性、口感,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特质。

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一是表现在物质层面上,影响着采茶者和饮茶者的采摘、生产、饮用习惯。

比如说,茶农在采茶时间的选择上,会顺从和尊重茶叶的生长规律以及气候特点,正如古书记载“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讲究?就是因为清明之际茶叶还尚嫩,其味道还没有充分形成,如果采摘,口感会略显单薄。

而立夏之际茶叶已经老去,味道已经散发大半,如果此时采摘则晚矣。

而谷雨前后,正是茶叶成熟之际,彼时雨水众多,能够很好地激发出茶叶的味道,此时采摘,茶叶无论是从外观、形状、口感等方面都是最佳。

这就体现出中国茶文化尊重自然、顺从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另外,在物质层面上,还体现在茶事活动中对茶具、茶壶的选择之上。譬如说,饮用绿茶,人们会选用青花瓷茶具,绿茶的碧绿清澈,与青花瓷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而饮用红茶时,人们多选用紫砂茶具,红茶颜色之浓郁,口感之醇厚,与紫砂茶具十分吻合,同样能够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这体现出的茶文化中那种源于儒家思想的恰如其分的中庸和谐理念。

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在精神层面上。

自古以来,我国的饮茶者都注重“尚中贵和”的精神理念,在为人处世上,秉承一种适中而恰当的态度,既不过,也不缺。

如《中庸》所言: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其核心要义是一言一行都要恰如其分,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

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要以礼节情,以理服人,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并要以此为基本遵循,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一套等级分明、井然有序的伦常体系。

儒家的这些思想,在茶文化中比比皆是。比如说,中国老百姓在发生邻里纠纷时,往往会有德高望重之人前来说和,摆下茶宴,通过饮茶来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又比如说,中国人饮茶之时,往往会先给客人、前辈敬茶,这是儒家秩序观的体现。再比如说,茶文化认为饮茶少则燥气升,易上火,而饮茶过多则体内湿气聚集,让人阳气减少。因此茶文化强调饮茶也要适度,要适量而不过不缺,达到身体的阴阳中和。

3儒家“厚生爱民”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注重要爱民敬民,要求统治者要遵循“仁政”、“王道”以及“礼制”.无论是孔子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还是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深刻地体现了儒家思想那种“厚生爱民”的民本思想。

除了要求统治者要爱民敬民外,儒家思想还强调天下众生亦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不做祸国殃民之事,并安心劳作,友善待人,和平处事。

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作为,把自己的幸福放置于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当中,“替君分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主动帮助国家去化解矛盾。

我国茶文化同样吸收了儒家思想的这一内容,一方面如前文所言,统治者可以通过与游牧民族的茶马交易,让国家更加安宁稳定;通过制定出台稳妥的茶叶政策,来保护茶农和茶商的利益,让老百姓可以用更少的钱去买到茶叶,不仅能让人民安居乐业,更能促进商贸业的流通和繁荣。

另一方面,茶文化强调人们要友善待人,在生活中要做到厚生爱民。

比如说陆羽的《茶经》,就记载了许多善有善报的故事。如某人喜欢喝茶,其家中有一个古墓,每次喝茶前其都要用茶来祭祀一番,最终获得一番好报。另外诸如把卖茶钱分散给路边乞丐的类似故事也比比皆是。同时,我们民族自古便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家中来客,先沏茶待客,这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传达出来的是一种互敬互爱、厚生爱民的人文精神。

4儒家治世观在茶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入世”,这与道家所追求的“出世”恰恰相反,“入世”强调要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与民族结合起来,要做到为国为民而努力奋斗,干出一番事业。

而在茶文化中,尤其是茶文学作品中,这种思想有着很深的体现。

以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为例,卢仝热爱饮茶,同时也是一个厚生爱民之人。

因此在他的诗歌中,经常会通过茶去表现统治者的腐败与人民的困苦,这首诗同样如此。

诗的开头,描述的是谢孟谏议所送给自己的茶叶是多么宝贵和稀有。诗的中间,写的是其在烹制茶叶时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文笔洒脱而优美,具有很好的浪漫主义精神。但是在诗的结束处,作者则笔锋一转,开始叙述茶农的采茶、制茶的不易和艰辛,并希望统治者能够了解到天下苍生的劳苦。

这就体现了儒家思想那为国为民的“出世”思想和厚生爱民的治国观。宋代也涌现了大量的茶诗茶词,这些作品不仅才华横溢,更深深体现了儒家的治世观。这在以忧国忧民而广为人知的大文豪陆游身上更为明显。

比如说他的《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渝茗》一诗,前面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大好江山的风景,并表达出自己超然洒脱的心态,但是最后两句则风格一变,写出了作者当时渴望被明君发现,希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一番事业的雄心抱负。

类似的茶文学作品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累述。总而言之,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深厚的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理念和审美取向,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价值。

在充满浮躁、焦虑、冲突的当下,我们更要继承和挖掘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内涵,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引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茶文化论文

我国茶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广大劳动人们智慧,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茶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传承作用,因此茶文化表现出我国优秀的思想道德,研究茶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对于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茶文化的内涵与定位,探讨了茶文化体现的思想道德和茶文化的道德功能。

茶文化,思想道德,价值理念。

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茶文化的内涵来看,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息息相关,茶文化体现出我国儒家、道家、佛家中优秀的思想文化,茶文化还具有显著的道德功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茶文化和思想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来说,茶文化是茶人在茶叶生产(包括育种、栽培、制作、销售)和品饮过程中体现的一种精神力量;狭义来说,是人们在品茶中所传播或交流的一种信息。但目前的茶文化都是狭义理解地较多,中国的茶文化是文人墨客、禅者、道者借茶的清心功能产生的对茶的赞咏。《茶文化学》中对茶文化的定义是:“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成的总称。”

1.1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的茶文化是最表层的,主要表现出茶的实用价值,与茶相关的文化传承价值。人们根据茶的种植、采摘、烘焙、分类等一系列过程,以及烹茶、品茶、茶具选择等方法积累了大量的文化书籍,是物质生产活动形成的体现,物质层面的茶文化是较为稳定的基础性文化特征。

1.2行为层面。

饮茶方式、泡制茶的方法、饮茶习俗及与茶相关的民俗等都是茶文化的行为表现,是茶文化较深层次内涵的表现。行为层面的'茶文化指的是人们在从事与茶相关事务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例如茶艺、茶礼、茶风、茶俗等,行为层面的茶文化不仅具有稳定性,也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1.3制度层面。

制度层面的茶文化指的是人们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等过程中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例如古代社会的茶政,现代社会称为茶叶行政管理等,都是茶文化在制度层面的体现。与古代社会制度相比,现代社会对于茶文化制度方面的制约减少,古代茶与官制是相关联的,例如“榷茶”、“茶马古道”等文化现象。这表明制度层面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1儒家思想。

茶文化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中庸、礼”。从古至今,有识之士提倡勤俭、节约,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饮茶也具有神了的文化内涵,表现出品茶之士的清廉高洁、仁义,古代对君子之风的崇尚与饮茶融合在一起,茶文化中体现的优秀传统美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环境,这也正是儒家思想真实的理想,茶在民间习俗中真正起到促进人际关系的作用。儒家思想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茶事活动正体现出高逸的中庸美学境界,茶事中的礼数与儒家重视的言行举止相一致。

佛学对茶业推广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佛学的传播也将茶文化传播出去,并引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茶文化和禅文化之间有着奇妙的关联,二者的境界具有相似性。禅文化中的“苦、静、凡、放”在茶文化中有所体现。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正是佛家思想中的“品味人生,参破苦谛”。有人曾说,“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这正是茶道中“凡”的体现,而茶文化中倡导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释放天性,这与禅文化中的“放”寓意相通。

茶文化体现出道家思想中的“长生久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道家文化中崇尚生命、热爱生命,这与茶文化中的修身养性相一致,茶也是道教徒炼丹服药的首选之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应顺应自然,不能将物质与精神分离,强调物我情景的结合。茶道中需要茶人具有烹茶的技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身与茶的精神相交流,注重内心的平和,在品茶中体会人与自然的交流。“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重要方法,文人雅士追求淡薄、自然、淳朴的精神境界,这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相一致。

3.1实践茶道,提高思想道德。

从古至今,爱好养生的人不仅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视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内心素养,也就是“心灵养生”,通过形成心理平衡的状态,促进身体健康。如果人人都具有平衡、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促进内分泌在体内正常发展,有利于形成平和的心境,增强抵抗力和生命力。因此,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茶道精神、茶德的实践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生活中培养心智,实现修心养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国茶文化和茶道的核心思想就是真、善、美,这也是茶道的魅力所在。“以茶载道”是茶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人在茗饮中感受茶文化和茶道的精神内涵。可以说,提高思想道德是茶道的重要作用[3-4]。我国的茶道是饮茶艺术和修身养性的统一,是茶事与文化、修养与教化的统一。

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茶道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茶文化的真、善、美内涵是相互渗透的,启示人们面对社会中的诱惑始终保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茶道的精神内涵,有利于发扬真善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端正人们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3.2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也逐渐侵蚀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例如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肯老等不良价值取向,滋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使人们逐渐变得浮躁,思想道德素质降低。茶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当前社会的快餐文化截然不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其体现出的质朴和平和的精神实质对社会浮躁的人们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能够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审美,面对信息时代的审美文化的多元化和繁杂化,茶文化指导人们避免受到消极审美的影响,并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标杆,引导人们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茶文化提倡健康、雅静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缓解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茶道精神中的“和”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从而提升人们的整体思想道德。

3.3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

在修身养性方面,我国茶道形成“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思想主张,喜爱品茶的人通过各项茶艺活动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有利于陶冶情操。将茶的功能性上升至精神高度,超出茶的物质范畴,成为高尚情操的象征[5]。自古以来,品茶之人感受到茶文化中清净之气、恬淡之感,能够抚慰心灵、怡情养性,同时文人墨客将自身情感、理想寄托在对茶文化的理解中。我国茶学大师将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茶德自古以来是我国提倡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正确价值取向,茶德就是人德,对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茶德能够涤荡人们的心灵、规范行为举止,有利于人们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我国古代文人,尤其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君子,在品茶、颂茶、作诗赏画中寄托自己的高尚道德追求。古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这表明品茶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茶文化能够启示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4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从古至今,我国茶道形成“和”、“敬”、“融”、“理”、“伦”的人际关系主张,宣扬人与人之间要形成和谐的关系,真诚地对待他人,诚心诚意地解决矛盾,在为人处世上将和谐作为核心,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团结发展,是促进社会秩序稳定的表现[6]。从茶的品性老来看,具有醇厚温和、悠然闲适的特点,与自然和谐融合在一起。茶文化深刻体现出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茶道中的和谐精神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人与人之间形成和平共处、团结融洽的关系,并学会敬爱他人。通过举办品茶会、茶文化讲座、茶艺术作品欣赏等相关文化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茶文化教育氛围,促进良好精神境界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美好。

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茶文化的传承受到儒家、佛家、道家等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同时茶文化也不断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茶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弘扬茶文化,发挥茶文化中优秀思想道德的教育作用,在实现修身养性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茶文化论文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国从种植茶叶到饮茶都极具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深受茶文化影响,对其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将针对茶文化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分析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和促进作用。

:茶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传承

我国作为茶叶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我国就是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大国,茶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其经过历史的积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集儒释道文化为一体,对于当今社会也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已经深入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体育文化在中华民族整个文化范畴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由于缺乏传统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发展中缺乏系统的应用,阻碍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文化在我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具有很大的比重,在茶文化视角下,将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茶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茶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的存在,其同时也是一味宝贵的中药,对于延年益寿,保持身体状态都有其他饮品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可谓影响深远。茶文化历史悠久,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化,集儒释道三种思想为一体,一杯清茶,淡泊明志,可以蕴含天地万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茶文化的内涵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要将其与实践相结合,融入到具体的文化项目当中去,才能让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真正展现出来,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就是具体的实践结合,其不仅有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包含了精神文化内涵,因此,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相结合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民族体育文化也极具文化内涵,在多元化文化充斥的今天,想要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就必要通过现实的载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切入点之一。

2.1缺乏相应载体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载体,载体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和根本,而对于目前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上就缺乏相应的载体,载体的缺乏导致文化传承出现障碍,文化不能有效的传承下去,而相应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尤其是目前社会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充分,导致体育文化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人们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也是以西方体育为主,很少接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限制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很多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因此,要想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须要以合适的角度切入,找到适合文化传承的载体。

2.2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压力巨大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交流不断增多,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给了我国传统文化巨大的压力。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各国之间的文化出现交融,但要摒弃外来文化中不健康的方面,取长补短,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中出现与时代脱节、创新性不足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入创新机制,对外来文化取长补短,融入其他文化元素,利用本身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例如,可以将茶文化融入,这种内部文化的融合一方面会增加文化的融合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发挥组合效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最佳效果。

2.3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限制了文化的传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极其灿烂文明的。但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人们的思想不断活跃,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使文化多元的社会让人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自信,认为传统文化即落后的文化,是不科学的文化,基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不会自觉地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不自信和消极的态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造成了阻碍。

对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来讲,其具备深厚的价值内涵和丰富的体育元素,而这正是适应当今社会人们亚健康状态下的体育运动所需,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工作中很少得到时间进行必要的运动和锻炼,导致了当今社会人们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的状况,同时,人们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食品安全问题都使人们的身体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找到一种适当的锻炼方式尤为重要,但从实际来看,人们缺乏必要运动的同时更加欠缺这种运动意识。这就意味着人们即使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逐渐提高这种意识就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价值切入点。此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障碍来讲,就是其未能实现与时代的接轨,滞后发展于时代,成为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阻碍,并将其与体育文化的内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被传承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作用,在文化多元的当今社会,人们思想复杂、接受能力强大,传统文化尤其独特的魅力,其作为一种优势的发展资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也对传统体育锻炼进行了融合,丰富体育活动内涵的同时也创新了传统体育文化。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以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拥有多种文化资源的我们就要将文化资源整合,结合社会发展时期和当下的时代背景,进行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茶文化的不断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加注重传承的活动理念和内涵,其具备的价值观念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定位和条件,因此,使茶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作为国家的灵魂,其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在整个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使文化资源有效的整合,尤其是利用茶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

“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茶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生活当中。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全球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面对这样的形式,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就更加重要了。茶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和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而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解决目前所面临问题的关键,传承和发扬茶文化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而不断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对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成为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茶文化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社会道德问题不断地涌现,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主力,其心理健康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育,通过发挥茶文化的积极作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本文就茶文化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与其他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处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极差。在浮躁的二十一世纪,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和精神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

2.1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加强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通过提高大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健全学生的人格。我国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和精神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我国茶文化精神中就包含有“理”、“清、“敬”以及“融”,在茶文化中,“理”主要是指喝茶品茶之人具有和气明理的特点;“清”是指清白廉洁;“敬”是指和人相处要以礼待人;“融”是指和人相处要和睦融洽。可见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正是我们做人的道理,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健全学生的人格。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对大学生开展茶文化教学,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说到喝茶,许多人脑海中立刻反应出来的是“功夫茶”,在泡功夫茶的时候,讲究的是“慢”,从煮水到茶叶的冲泡再到茶叶的品尝,都要慢慢地进行,从而更好地、细细地品味茶。我国茶文化中体现出的这种“慢文化”,教导人们要“宁静以致远”、“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让当代大学生静下心来,戒骄戒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

2.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都比较差,自我坚持能力不强。我国茶文化体现出来的“坚韧”的特性,种茶人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特性,恰恰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坚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行为控制能力。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包含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我国茶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茶文化知识,大学生可以学习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艺表演和茶礼茶俗等相关知识,从而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3.1结合茶文化制定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要发挥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在制定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时就应当结合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加强茶文化的导入课程教学。首先,学校要明确规定茶文化课程教学的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茶文化。其次,从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出发,在开展茶文化课程教学时,应当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块开展教学,而不是将茶文化穿插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这样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全面认识,无法有效地发挥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第三,要发挥出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茶文化的课程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后,并且是独立开设课程。最后,教师要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当前茶文化的教学素材,向学生阐述加强茶文化教学对于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训的方式来进一步构建学生的心理状态。

3.2加强教育资源场地的建设

为了有效地发挥出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作用,学校应当加强茶文化教学资源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训教室作为茶文化的教学课室,进一步加深茶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在进行教室布局的时候,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师生之间的平等性,教师可以将课桌围成圆形或者是弧形,从而更好地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我国茶文化最主要的内容是“静”,所以在进行教室布局的时候,应该主张比较朴素的风格,并且选择偏暗的色调,从而更好地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更好地体现出我国茶文化的特点。

3.3结合知行开展茶文化教学

在进行茶文化教学时,为了更好地突出茶文化的特点,教师应当遵循知行结合的原则来开展教学,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来开展茶文化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演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泡功夫茶,将泡茶的步骤清晰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掌握好相关的步骤后,可以在课堂或者在课后进行自我学习,进一步提高对我国茶文化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关于品茶、茶艺相关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加强茶知识的交流,提高自己对于茶文化的全面认识。

3.4结合实际引入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当期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校以及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来引入有效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开展茶文化教学时,应当进行专题教学,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开展专题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的深刻认识,比如结合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着重结合茶文化理念对学生开展为人处世的警示专题教学。其次,加强对学生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列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感悟。比如,可以针对当前大学生校园借贷的事件进行专题讨论学习,结合茶文化所包含的理念来进行警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3.5提高学生的茶文化修养

不管是加强对大学生的茶文化教学,还是心理健康教学,都需要将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茶文化的理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到茶文化所包含的思想精神内容。比如,通过学习品茶,能够有效地平复大学生的浮躁心情,更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茶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组成相关的茶文化社团组织,为学生开展茶文化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茶文化修养。

3.6注重对学生的启示教学

在进行茶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启示教学。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通过引入身边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其次,为了更好地开展启示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教师可以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才将茶文化的文化理念讲述出来,并且结合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情况给予相应的警示和启示。

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以及处世智慧,所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茶文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适当地引入茶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我国茶文化理念的认识。

参考文献

[4]鲍娜.茶艺对学生素养的提升研究[j].中国培训,20xx(24):278.

茶文化论文

茶文化的内涵和社会功能由来已久,茶文化进校园活动育人作用显著,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茶文化进校园活动,需要循序渐进,彰显特色;要联动各方,合力推进;要丰富形式,创新方式。学院通过“茶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双管齐下,一方面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发挥茶文化的育人作用。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湘西州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种植,20xx年茶叶种植面积近50万亩,年干茶产量10000吨以上。当下,茶产业已成为湘西州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农民群众的当家产业,湘西州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湘西茶叶品质优良,古丈毛尖茶与保靖黄金茶为湖南省代表名茶,中国知名绿茶品牌。为助推湘西州茶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茶产业基础,全力落实百亿茶产业发展目标,在州内形成人人讲茶、人人喝茶、人人爱茶、人人宣传茶的良好氛围,为茶产业的大发展贡献力量,州茶叶协会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建了湘西州茶文化推广中心。茶文化推广中心的成立,旨在以“茶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在全州范围内宣传湘西茶知识、传递茶文化、激发茶兴趣、传授茶技能,谱写湘西州茶产业发展新篇章。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备受关注,从秦汉、隋唐、明后代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饮茶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与和谐,特别是在加强友谊建立情感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饮茶文化也是我国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人文精神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饮茶文化从古到今,始至终一直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的文化及内涵表现在物质、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有历史长河中前人遗留下来的茶文物,茶遗迹、茶字画和老字号明茶,也有现代人推出的茶馆、茶具、茶歌茶舞及茶艺会演等。精神层面有茶道、茶德、茶经、茶话,也有以茶会友、以茶静心、以茶养性、以茶为荣等等的文化内涵。由于茶文化所折射了人们在生活上的渴望和精神上的向往,所以饮茶逐渐被人们视为是一种高雅的享受,饮茶也逐渐被人们称之为品茶。当年清代查为仁的诗句“书画琴棋诗酒茶”除了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也正好道出了饮茶文化及内涵的广大和深远。

茶文化进学校,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茶文化中蕴含了廉明质朴、节俭尊敬的精神,促进了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

2.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国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而茶文化就有4700多年的历史,我国是茶的故乡,最早始于神农时代,沿袭至今,逐渐形成了茶德、茶学、茶道、茶故事、茶艺等一系列的茶文化思想,并蕴含着丰富的天人合一、和、德、礼、美、静等哲学思想,反映出我国民族悠久的文明,奠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的强大根基,茶文化融入校园,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文化的自信。营造茶文化氛围。通过调研、举办活动献策搭台,服务茶产业健康发展,突出以茶惠民、茶和社会的宗旨,培育与弘扬“清、敬、和、美”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推进了“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的理念,更增强了茶文化的自信。

2.2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苏东坡有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文化能缓解压力,更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茶文化培养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品质,茶道中的廉、美、和、敬,茶德倡导的康、乐、甘、香等精神内涵,都与优秀人才应具备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懂礼貌、善于沟通、团结协作、善于学习的个人品质等职业素养相一致,在校园融入茶文化资源感染学生,能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渗透茶文化,不仅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而且也能改变学生生活态度,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生,重视友情,树立集体观念,充分调动智慧,发挥潜在能力。帮助学生能在静中思考,动中上进。遵守规则,成为一名有技能、有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

2.3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组合起来的合成词,是在生活过程和社会环境之下逐渐形成经时间熏陶而固定下来的一种交往行为,是符合大众心理,有利于人际关系健康发展和人格完美的准则。也是确立维护社会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在礼仪教育方面,其内容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大到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小至衣着、举止、言行及接人待物。从对象上细分,可以划分为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等。茶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职场或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很注重礼仪。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拜师仪式上,徒弟要向师傅敬茶,代表拜师求技,谢师恩,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教育,在社会或民间,要拜师学艺,也有敬茶的习俗;新人举行婚礼时,要向对方父母改口敬茶;学生在学校提前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知识,能培养学生的礼仪规范,对未来走上社会发展带来帮助。

推进茶文化进校园活动,让“茶为国饮”的理念从学校传播到千家万户,再传播到四面八方,这对于打造“中国名茶茶乡”,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1开设茶文化必修课、选修课

茶文化是茶道和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茶道,是学习茶文化的必修课,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诸事物的运行轨道,是顺其自然的轨迹。茶道则是来自自然的沐浴,是心旷神怡、心无旁骛的美感之道。而茶艺便是选茶、洗茶、煮茶、烫壶、温杯、闻香、品茶等过程的艺术,也是传承传统美德、追求完美的一种艺术。进一步理解,茶艺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而且还是蕴藏深厚文化的艺术。茶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彰显和发扬了现代生活的艺术形式,同时还渗透到文学、美术、舞蹈等领域,形成了正如苏轼所云的“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的茶文化。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质量和人性品质的提升,越来越追求茶文化的品评,追求茶叶的色、味、形,追求茶艺的每一个操作艺术,追求品茗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追求呈现形式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学院开展茶文化教育,需要明确必修课、选修课,要结合市场变化和经济需求,学院在教学上突出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紧跟时展步伐,明确创业就业导向。旅游管理系各专业开设茶文化必修课;“一村一大”农民大学生开设茶文化必修课;学院其他系部开设选修课。

3.2研发茶肴茶点

茶肴,即用茶叶入肴后烹饪而成的菜肴。茶叶入肴,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将新鲜茶叶直接入肴,二是将茶汤入肴,三是将茶叶磨成粉入肴,四是用茶叶的香气熏制食品。茶点,是在茶道中份量较小的精雅的食物,是在茶的品饮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类点心。茶点精细美观,口味多样,形小、量少、质优,品种丰富,是佐茶食品的主体。研发茶肴茶点。在保持中餐、西餐、西点、雕刻、面塑、调酒、咖啡等烹饪传统技术的同时,旅游管理系烹饪类专业师生,要成立茶肴茶点研发工作室。茶肴茶点在形、色、味上进行创新,追求产品精细化,满足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

3.3建立大学生茶吧试验点

茶源自中国,喝茶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为炎黄子孙的一员,茶可以不喝,却不能忽视这固有的茶艺文化;有鉴于此,建立大学生茶吧试验点,提供最完整、正确的茶艺文化信息和普及茶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到茶的基本常识及生活文化的相关性。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回归自然健康。建立以茶水为特色的服务性茶吧,提供以国学为主的书籍,方便学生交流学习,建立非营利性,大学生创业基地。

3.4开展茶文化讲座和社团活动

歌以咏志,诗能陶情,茶可清心。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乾坤。茶,是最精典的植物,生于青山,长于幽谷,结庐林间。从唐人陆羽的《茶经》中走出,饮尽山灵水秀,意蕴人间风情。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那浓浓的酽,就是全部的人生。茶源自中国,喝茶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为炎黄子孙的一员,茶可以不喝,却不能忽视这固有的茶艺文化。开展茶文化讲座和社团活动,弘扬茶艺文化信息和普及茶叶知识,举办茶文化相关技能比赛与品鉴、展示等活动。学习茶艺技巧,温杯、投茶、洗茶、烫杯、冲泡、出汤、分茶、奉茶、品茗,体会茶文化所带来的安逸与亲和,感受茶文化所展现的人文魅力。总言之,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静、美。清茶一杯,廉洁清白,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社会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新时代教育茶文化走入学校,通过学习茶礼仪、茶艺表演等,更好地学会了尊重他人,照顾服务他人,分享给别人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集体意识。将茶文化融入校园,内涵深入到学生心中,引导学生以和为贵、以人为善、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对促进我国倡导的文明、团结、廉洁、和谐社会是十分有益。

[2]罗钗霞.浅谈“茶文化进校园”[j].贵州教育,20xx.02

[6]金疆.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j].农家参谋,20xx.2z

茶文化论文

摘要:汉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有着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习俗等独特的茶文化。

旅游部门应更新观念,重视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打造一批生态茶园旅游品牌,积极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开拓汉中茶文化旅游市场,加强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工作,使汉中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

21世纪是休闲的时代,体验的时代,人们的出游选择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审美体验。

各种以文化为特色开展的旅游活动顺应了这一市场,正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联姻,是以茶为核心的物质功能、社会风向、文学艺术风韵的有机汇总,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体系。

汉中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研究汉中茶文化并开发茶文化旅游对促进汉中旅游业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史钩沉,能不忆汉中?汉中是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常年良好的生态环境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经纬度地带中最适合人类生活、也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而汉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养地。

汉中茶叶创造过历史的辉煌,盛极一时并影响深远。

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华阳国志》中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古巴国的人们把茶叶作为地方特产敬献给周天子武王,贡品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贡茶之一。

“西乡月团”大约产自今天汉中市的镇巴、西乡县一带。

大巴山产茶,在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开篇即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唐代的朝廷即以汉茶赐贡。

宋代“汉中买茶,熙河易马”,茶马互市,更为繁荣。

汉中因茶赋而成为大宋王朝同成都、开封并列的三大财源城市之一。

明代每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汉中茶叶成为当时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二)品质上乘的汉中绿茶。

“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

“汉中是我国罕见的高香茶区”,而且是洁净、卫生的全天然有机茶产区。

茶叶中普遍富含有机锌和有机硒,同时汉中茶没有污染。

全市所有的茶叶不经任何技术处理,经中茶所测定,全属无公害茶叶,90%以上达到或超过绿色食品的a级和aa级标准。

美国有机食品专家对汉中茶区的生态进行了实地考察后,给出的评估结果为“金”级。

据中国有关茶叶科研机构测定,汉中名茶氨基酸含量达4%左右,咖啡碱达4.5%左右,茶多酚达40%左右,水浸出物达46%以上,有较好的品质表现。

(三)独具魅力的秦巴茶艺、汉茶茶礼。

“尽揽春色品茗时,茶香笑迎客做伴”,汉中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宗旨,收集、整理、发掘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及饮茶习俗,加以创新利用,开发出古朴而又不失现代的茶艺表演艺术。

西乡的“秦巴茶艺”,通过动态的冲泡以及表演者服饰的配合与古筝音乐意境的烘托,将秦巴茶艺的大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茶艺表演的汉茶茶礼,展现出了汉朝时代的礼仪和茶文化风情。

茶道表演将盛唐宫廷茶道用现代茶道的形式表现了当代的礼茶理念。

茶技精湛,动作娴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汉中民间的茶风习俗。

解放前后,汉中地区的茶馆设备都很简单,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茶具,但店家招待茶客十分殷勤,语言谦和,态度和蔼,使人有一种回家的亲切之感。

近几年来,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茶馆新增添棋类、纸牌、画报、书刊、音乐电视节目。

有些还邀请乡土艺人弹琴说书,活跃了茶人的文化生活。

这类茶艺馆,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茶俗,增添了客人的雅兴,深受人们欢迎。

在乡村集镇,一家一户也是个茶馆,不仅自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还形成了“客来先敬茶”的习俗语。

客人登门,茶水当先,为客沏泡名茶,连茶具也很讲究,一般都要做到开水洗烫消毒。

献茶时双手捧杯,轻递轻放,亲切招呼,颇有茶礼。

过去关门制茶唯恐“独门绝艺”被人学去,如今聚集一起亮绝艺现场“斗茶”。

巴山深处著名茶乡西乡县罗镇数千名茶农聚集一起“斗茶”,进行采制茶比赛。

只见穿着醒目红、黄、粉色浅色衣服的茶女们,臂挎竹篮穿行在青翠的茶山,她们唱着采茶歌熟练地采茶。

茶女们采摘的都是一芽二叶鲜叶,随后由制茶历史都在以上的“老把式”登台亮相,进行鲜叶杀青、揉捻、初干、复干和足干这些制茶流程,角逐茶叶采制能手。

随着“斗茶”比赛的开展,该镇茶农们也出现了争学科技、大斗茶艺的热潮。

(一)更新观念,重视汉中茶文化旅游开发。

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只有深入发掘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地文化品位,树立市场品牌,才能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档次,形成效益型增长。

为了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汉中必须大力发展融自然风光、地方文化于一体,强调参与性、知识性的特色旅游产品。

茶文化旅游可让游人在美的享受与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感受“礼让、友谊、亲和”的中国茶德,起到教育国人,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游人在对茶文化的了解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赏茶、爱茶的心理,客观上起到了培育茶和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作用。

以茶文化旅游为龙头,可以带动茶文化旅游沿线景观、景点、茶商品购买、茶会娱乐和茶旅住宿的兴旺,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汉中旅游管理部门及业界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机遇,转变对茶文化旅游不够重视的观念,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汉中茶文化旅游事业。

(二)打造生态茶园旅游品牌,开展茶乡生态游。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气候温润,产茶历史久远,种茶地域广泛,茶园规模空前,深受游客青睐,选择条件适宜之地,如西乡、勉县、宁强、南郑等地,发展茶乡山水生态游。

建议有关部门大力将发展茶园产业与旅游联姻,共同引导开发一些茶园观光游项目,集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表演、茶园观光等于一体,让游客在欣赏汉中茶园独特美景的同时,更好地去领略汉中茶文化的魅力。

西乡县以发展生态茶园为依托,开辟了茶园观光旅游线路,大力发展茶园农家乐,开发出品茶、观光、娱乐、健身等多种旅游项目。

同时,还成立了县茶叶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茶艺表演班,专门培养茶艺表演人才,为西乡乃至汉中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较好地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双赢局面,为汉中进一步打造更多的生态茶园旅游品牌树立了榜样。

(三)积极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开拓汉中茶文化旅游市场。

“中国陕西(汉中)首届茶业茶文化节”,随处可见宣传汉中茶文化的图片和信息,社会反响非常好。

建议将营造茶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

比如,可以在出入汉中的交通要道旁悬挂大型广告牌,宣传汉中茶文化;在城市的商场、车站、广场等行人密集处安装电子显示屏,讲解汉中茶文化;与央视或其他新闻媒体、出版社等合作,推介汉中茶文化。

同时,要将类似“茶文化节”的节庆活动一直办下去,因为现在的节庆活动已与发展旅游密不可分,节庆活动已成为宣传旅游、招徕游客的又一特殊平台。

特别是汉中茶叶协会将汉中几大名茶整合后打出“汉中仙毫”的品牌并成功推出,使得汉中茶业走出了盆地,走向了全国,也使得汉中成了众多游客关注和向往的地方。

(四)加强汉中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工作。

购物是旅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中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茶商品开发研究工作,茶商品从狭义上说是指各种品牌的茶叶;从广义上讲是指以茶为龙头的包括茶具、茶食、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茶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个方面的旅游商品。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茶文化商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成立专门机构设计开发文化内涵、品味较高的旅游商品。

如,在茶叶包装上可以根据茶叶产地,在盒子表面印上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及简介,比如:勉县定军茗眉茶盒上可印武侯墓和武侯祠,西乡午子仙毫茶盒上可介绍午子山,南郑汉水银梭茶盒上可印南湖、红寺湖,宁强雀舌茶盒上可介绍青木川古镇等。

另外,还应根据汉中客源市场的特殊性,推出一些特别品牌包装盒。

如,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和“东方红宝石――朱”常常引得日本和他国友人前来品味和观赏,因此,可以在茶盒表面增印上日文或英文,在方便游客的同时,更好地宣传汉中茶文化和旅游,也为早日把汉中旅游推出国门积蓄力量。

目前,汉中拟建造一座集茶商品贸易、茶精品展示、茶文化交流、茶信息传播、茶科技研究,休闲、旅游、娱乐、会议于一体的西北最大的'汉中茶城,以此来提升汉中城市品位。

此项目的完成将会填补汉中无大型旅游购物点的空白,从而大大提升汉中旅游品位,促进汉中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汝百乐,徐友.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7.

[2]王玲.中国茶文化[m].中国书店,1993.12.

[3]史延廷.振兴茶叶的关键所在是发展茶文化旅游.中国旅游报,.2.

茶文化方面论文

摘要:当代社会对于休闲体育的运动方式尤为关注,这与人们的健身意识和体育观念的提升有密切的关联,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社会生活中,与茶文化相契合的休闲体育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内在需求。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群而言,这种“慢生活”的状态具有不可抵抗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在茶文化旅游不断兴起的形势下,大众茶文化视角下的休闲体育运动,可以极好地解决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不足,推动我国茶叶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众;茶文化;休闲体育;旅游。

中国传统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馨香,一路伴随中国人前行,在袅袅茶香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东方古茶树中的历史与文化,在这个神奇的东方树叶逐渐与中国人的血脉相融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并逐渐深化对中国茶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在当前大众休闲体育不断兴起的背景下,茶文化休闲体育成为了一个新的旅游开发视角,开拓出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显示出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发展元素的链接和关联性。

1大众休闲体育与茶文化的概念及关联性分析。

我国在长期以来的精英文化思想的浸染之中,大众文化处于边缘化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众文化逐渐厚实和扩展,尤其是在人们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的态势下,大众文化促进了休闲体育的蜕变和升级,生成了与时代相契合的休闲体育。它推动了我国体育由职业体育向大众化体育的方向发展,其功能也不断扩张和拓展。大众休闲体育成为了大众强身健体、排遣情绪、释放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大众休闲体育在兴起的过程中,显现出如下文化特征:(1)情感性。在大众休闲体育中,它注重个性化的情感内容,强调以轻松和愉悦为前提,使人们的心情置于轻松、快乐、刺激的场景之中,缓解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以情感的快乐体验和成功体验为内核。(2)大众性。在大众休闲体育之中,它对于参与者的体育技能要求并不高,没有过多的体力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因而,表现出公众可以自愿自发参与的形式,具有大众性的特征。(3)多层次娱乐性。大众休闲体育可以表现为丰富的多层次性,它在休闲体育活动中,会出于娱乐目的的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行为,这就使大众休闲体育表现出多层次的消遣性特征。中国传统茶文化包含诸多的健康养生内容,对于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茶文化成为了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逐渐形成了地域化、民族性的茶文化礼仪和规范。这些茶风茶俗需要在现代社会加以传承和弘扬,并且对于现代人的行为处事也有重要的迁移效应。其次,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和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事务处理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人们可以充分引入茶文化的休闲养生理念,引导现代人们用休闲、品味的心态,正确对待日常事务,享受有品味的人生。在大众休闲体育兴起的时代下,休闲体育也显现出与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关联性。从大众休闲体育的特征来看,休闲体育与茶文化的倡导价值一致,大众休闲体育注重个性化的发挥,讲求个人自主的休闲体育运动形式。而茶文化与此相契合,强调和注重茶叶品茗者自我的感知和体悟,追求个性化的品茶体验和享受。在茶文化与大众休闲体育相融合的视角之下,具有相互融合、相互深化的趋势和特征。从大众休闲体育的功能来看,茶文化与大众休闲体育的精神追求相一致。大众休闲体育不仅注重个人身体的健康,而且在休闲体育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心灵的疏解和调适;茶文化与其体现出同样的理念,在品茶之中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同样也可以在茶叶品茗之中,提升个人的品位、陶冶人们的情操。

2茶文化与休闲体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茶文化与大众休闲体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品茶是国人的一大爱好,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由此而衍生的茶文化旅游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的不同产茶区域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发自己区域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创设各种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展示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可见,我国的茶文化深厚绵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然而,在我国的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发展进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诸如:茶文化休闲旅游的品牌建设不足、创新度不够;茶文化休闲体验的项目还挖掘不足;茶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内容和形式还欠缺变化性。鉴于这些茶文化休闲旅游的现状,我们要意识到现代人们追求休闲观光和休闲体验并重的心理需求,要拓展茶文化休闲旅游视野,有必要将大众休闲体育现代元素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链接,从而避免茶文化休闲的同质化倾向,转变茶文化休闲旅游边缘化、外围化的状态。

2.2茶文化与大众休闲体育相融合的可行性。

现代生活压力加大的现象导致现代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在高强度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向往和追求“慢生活”的状态,渴望走近自然、亲近自然,体验一下陶公的悠然之境。现代人的这种精神文化渴望和需求可以在茶文化休闲旅游体育中找到寄托。茶文化内在的修身养性、静修、和谐的精神主旨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相契合,而为了将茶文化更好地与大众休闲体育相融合。要采用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在茶文化休闲旅游中借鉴大众休闲体育模式,在茶文化休闲旅游中融合各种户外休闲、户外运动、户外观光的娱乐方式和途径,开展茶文化旅游中的冰雪项目、水上乐园、山地探险、攀登等内容,从而增强人们的休闲体验。在品茗和休闲体育的主动参与之下,感受到别样的体验。

3大众茶文化视角下的传统茶文化与休闲体育的融合路径探索。

在大众休闲体育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而言,大众休闲体育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规范约束有较大的冲击。它可以使人们更为真切地感知失败与成功、快乐与痛苦,可以使人们在茶休闲体育之中,感悟人生哲理,树立良好、正确的心态,从而提升自身的理性,升华自己的思想。

3.1树立茶文化休闲体育市场化和民间化意识。

在传统茶文化与大众休闲体育融合的过程中,要树立茶文化休闲体育的市场化意识和民间化意识,转变原有的体育观念。重视人们对于体育的休闲性的认识,引导体育向产业化、民间化的方向发展,可以鼓励企业参与到民间休闲茶文化旅游体育的项目之中,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使茶文化休闲旅游体育的群众基础得到充分的展示,逐渐提升茶文化休闲体育的知名度。

3.2创新茶文化大众休闲体育旅游项目。

在大众茶文化视角之下,其休闲体育项目也可以不断地加以拓展和创新,在对茶文化大众休闲体育项目进行规划之前,首要的前提是要对目标人群加以锁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消费人群的年龄、职业特征、文化层次、心理状态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的、细致的了解,必须在全面了解和把握目标人群的需求前提下,才能创新规划不同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例如:对于少年儿童而言,要以教育和知识的传承为主,重点向少年儿童推介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叶认知相关的知识,开创针对少年儿童群体的“识茶之旅”。对于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青年而言,可以根据消费目标群体的需求,开创以种茶、摘茶、炒茶为主题的“制茶之旅”。对于老年人而言,可以开设康身、健体为主题的“休闲茶乡静养之旅”。

3.3注重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的时间规划和设置。

在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的创设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特点,进行不同的休闲体育项目规划,由于茶叶的四季生长规律不同,因而,可以根据茶叶的不同季节,向休闲体育爱好者提供多样化的不同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例如:春季时节,可以开设茶树种植的休闲体育项目;夏秋时节,可以开设休闲群体的采茶、炒茶、制茶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冬季时节,可以开设茶艺大赛、茶具制作大赛等活动,使休闲体育人群享受到不同的、常新的茶文化体验。

3.4开发以大众体验为主题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

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要不断开发出丰富多样的内容,要注重大众的亲身体验,不仅局限于茶叶制作、采摘这些常态化的休闲体育项目,而且还要创新丰富多元化的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可以给人们以新奇的体验。诸如:茶文化自行车游、茶文化登山游、茶马古道新体验等;还如:茶健身操运动项目、茶为主题的太极表演项目等,从而增强游客的茶文化休闲体育体验,获得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历史的演变进程中不断发展和深化,并与现代大众休闲体育文化元素相融合,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丰富文化性和体育性特征。针对当前茶文化旅游体验单一、人群主动参与较少的问题,可以将传统茶文化与大众休闲体育相融合,引入相关的理念和项目,开发和创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种休闲体育项目,丰富和拓宽休闲旅游者的体验,感受到茶文化休闲体育项目中的“慢生活”状态,推进茶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大众文化视角下休闲体育发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36):185+187.

[2]仝东峰.浅谈大众文化视角下的休闲体育[j].时代教育,2014(17):12+17.

[3]李光.时尚体育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郝雪停.儒家休闲思想对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3.

茶文化论文

据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之句,可知至迟在西汉就开始有饮茶活动。

唐代陆羽撰写成《茶经》茶文化形成开始,茶便一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国又是礼仪之邦,茶与中国的礼仪的结合物――茶礼,也是茶文化领域当中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同时茶礼也丰富了茶文化。

礼的表现方式有多种,《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

”这里提到的礼有冠礼、昏礼、丧祭礼等。

而我们所说的茶礼作为另一种礼的表现方式,似乎更接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发挥了很大的功用。

这和茶的本性和茶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关系。

如我们日常接待客人要敬茶;下聘礼娶妻要定茶;甚至还以茶祭祀,以茶丧葬等等,这些生活中的茶礼也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

茶文化形成并向外传播的基础上,茶礼也随之外传,并影响其他民族从而形成新的茶礼仪。

一、待客之道――敬茶。

有这样一个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其来源是一天郑板桥去茶馆喝茶,老板看他的穿着不像富人,于是就漫不经心地说了声“坐”,对下面说,“茶”;当郑板桥拿出银锭的时候,店老板就便改了脸色,改口说,“请坐”,对小二喊,“上茶”;后来有人认出郑,过来打招呼,店老板知道后赶紧鞠躬说,“请上坐”,同时提高嗓子对下面喊“上好茶”。

郑板桥喝完茶要走时,店老板恭恭敬敬的请他留个墨宝,他无奈下答应了,便写下了这幅对联,用以讽刺像店老板这种狗眼看人的人。

这当然也是一个传说故事,但是我们在待客之礼中坚决反对这种傲慢的偏见,而应该是人人平等。

中国自古就有好客礼宾的优良传统。

当客人亲自到家里来拜访时,做主人的必定要热情的迎接招待,《论语・学而》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不管主人的家庭好坏,总要泡上一壶热茶,作为尊敬之意。

来客敬茶成了一种最基本的待客之礼。

每当来了客人便要敬茶,以茶敬客,情深义长,双手敬茶,客人双手接住。

茶要浅,俗称“茶七酒八”,如果斟得太满,便是对客人的不敬,客人要在告别时应将茶喝尽,表示对茶的赞赏。

在餐桌上待客敬茶也有一定的敬茶礼,尽管是最好的朋友,当对方给他斟茶时他也一定要两手指轻叩桌面,以示跪谢,俗称“叩指还礼”,据说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传下的规矩。

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与当地的官员周日清上茶楼喝茶。

皇上自己斟上茶之后,又顺手给周日清斟上茶。

周日清立时受宠若惊,也不敢下跪谢龙恩,恐怕暴露了皇帝的身份。

在左右为难之际,他急中生智,用双手屈扣,在桌面上叩点三次,以代替跪谢之礼。

由此,这一礼俗流传于民间,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谢谢”之礼。

这虽然只是传说,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敬茶之礼俗。

二、婚礼之道――下茶。

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古代男子在行冠礼之后,便有了婚配的资格。

古语婚礼的作用《礼记・昏。

义》:“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事也,故君子重之。

”婚礼有一整套程序,根据《礼仪・士昏礼》可知,士娶妻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仪节,称为“六礼”。

而“纳徵”也称“下茶”是其中决定婚姻成败的最重要的仪节,“徵”者成也。

“纳徵”也即相当于后世的订婚。

在纳徵中,茶是婚姻的见证,是不言语而意无穷的“第二媒婆”。

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记载:“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亦用双缄聘启礼状。

或下等人家,所宋一二匹,官会一二封,加以鹅酒茶饼而已。

名下财礼,则女氏得以助其虚费耳。

”这里就提到了下财礼时用要用茶。

就连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陪嫁物中也有大量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

这种习俗在古代小说中也有所反映,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凤姐和黛玉开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不给我家做媳妇儿?”也是借此习俗派生出的双关语。

茶之所以用它来订婚,是取它不可移植的自然本性。

古代,人们以为茶树只能用茶仔繁育,故婚娶的习俗,多用茶为聘礼。

男家为“下茶”而女家受聘为“受茶”,寓意传宗接代,人丁兴旺。

明代许次纾《茶流考本》云:“茶不移本,植必生。

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置予之意也。

”明代嘉靖进士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四《种茶》也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鉴此聘妇必以茶为往还,义固有所取也。

”就是说茶之不可移植被古人比附成了女子受聘,既然接受了对方的聘礼,就当从一而终。

没有再“移植”即反悔的余地了。

”茶在这里。

象征着纯洁,坚贞和多子多福。

“茶性最洁”表示爱情纯洁无暇,“茶不移本”表示爱情坚贞不移,“植必生子”表示子孙繁盛、家庭幸福。

因此,茶得以深深地介入婚俗之中去,茶礼也成为一种流传至今的风俗。

三、中国茶礼的外传和日本的茶礼。

在这里我们先要提及的是中国茶礼的对外影响。

茶礼的外传和对传入国的影响,首先肯定是以茶的物质实体为载体的,受中国茶礼影响最大的要数我们的东邻国日本了。

茶最早传入日本是在隋朝,到唐朝时为规模扩大期,其间是以官方的遣隋使、遣唐使为传播的.关键纽带。

“随朝廷出于远交近攻的外交的需要,大和朝廷出于迫切学习中国的政治体制、文化和教育的需要,致使两国的交流由此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6至894年日方曾派遣隋使5次,遣唐使19次之多。

”饮茶之风弥漫全国并成为全社会的生活习惯,始发于唐玄宗开元时期。

杨华《膳夫经手录》中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封燕的《封氏见闻记》卷六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勿于不寐,又不夕食,皆特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可见,唐初,寺院饮茶比较盛行,直至中唐寺院茶礼逐步形成。

于此相对的对中日茶文化交流有重大贡献的自然就是遣隋遣唐使中的僧人了,他们来中国便自然会在寺院内活动,讲经习法。

其中以最澄、空海和永忠三位僧人为主,他们在学完回国时不同程度的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茶的传入也必定伴随着饮用方法和礼节的学习。

南宋径山寺茶礼对日本的影响就是明显的例子。

径山寺位于杭州东北52公里处的天目山脉,径山寺兴于唐,盛于宋,特别在南宋时,日本官方不断派日僧到径山寺求取禅理,其中以圆尔辨圆(1202―1280)对茶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为最大。

他于1235年―1241年在南宋巡礼求法,在径山寺不仅学习了种茶、制茶,更细心地观察体验了径山寺的茶礼,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日本茶道的礼法。

我们知道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亚洲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日本也不例外,其中日本的茶道礼法也受儒家的长幼尊卑有序的影响。

在习得径山寺的茶礼法后回国的圆尔辨圆便结合日本的实际仿效径山寺茶晏礼的茶礼制定了相应的礼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寺僧茶礼的细腻与繁琐。

这和中国的茶礼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援引腾军先生的话,也许可以作为原因。

“在日本人看来,茶文化是隶属于艺术的,甚至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日常性的饮茶是不能列入茶文化的。

这一点与中国的情况大不相同。

”这种区别也许在日本目前的茶道礼法中体现的更全面。

因为礼法在日本的茶道中非常的重要,具体包括主人与客人之间的礼;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人与物之间的礼等。

总之,是用一整套严密有序的位置、动作、顺序等将这一饮食行为系统化和规范化。

它对茶席上出现的人和物都给予尊重。

在主与客的关系上,主人对客人的尊重甚至体现在茶浓淡、冷热的细微之处,同时,客人也要以吃光喝完主人的茶饭为受尊敬的回应;客人之间以首席客人为最尊贵,客人吃茶用点心时也要向他人道礼;人与物之间的礼法体现在人对于物(主要指茶具)的珍重和仔细欣赏。

另外,还有有言礼、无言礼、约定礼。

但是有言礼在整个茶会中只占很少的部分,这也和中国的以茶会友,谈诗论画有别。

但总的来说两者都是在尊卑等级有序的儒家礼仪之下进行的,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敬。

作为茶文化一部分的茶礼是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在其发展的同时会结合不同的文化(如: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等)形成自己的形态。

但茶礼的文化本质和内涵是永不变的,那就是以茶表敬意,以茶诉真情。

这也是茶礼一直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王玲著.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余悦编.中国茶文化丛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3]黎小萍,陈华玲.茶礼与婚俗[j].蚕桑茶叶通讯,2001(1).

[4]陈功.中国的茶礼俗[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

中国茶文化论文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虽然最初的清谈家有很多好酒,可是与酒相比,茶可整日长饮,令人清醒,从而保持思路的清晰和心态的平和。因此,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便从好酒转向了好茶。而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视为一种精神现象了。紧接着,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开始和佛教、道教联系在一起。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茶成为了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而在道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从而帮助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中国茶文化也由此初见端倪。因为尽管这个时候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还没有形成,但很显然茶已经脱离了作为饮食的物质形态,具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茶文化在隋朝基本初步形成。茶在先前都是药用,而到了隋朝,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普遍饮茶的形势,也多是因为百姓认为饮茶有益于身体健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780年,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也以此为标志。《茶经》阐释了茶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精神与饮茶相结合,首创了中国的茶道精神。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茶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以后大量茶书、茶诗的开始出现,如《煎茶水记》、《十六汤品》、《采茶记》、《茶述》等。此外,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还与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上部分提到,由于茶有提神益思、清心静气的功能,所以寺庙崇尚饮茶。许多寺院不仅在周围植茶树,还为了专门从事茶事活动而制定了茶礼、设立了茶堂。

茶业到了宋代有了很大发展,这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专业品茶的社团开始在文人中出现。如由官员组成的“汤社”、由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也十分好茶,甚至在宫中设立了茶事机关。赐茶成为皇帝笼络大臣和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给国外使节的赏赐中茶叶必不可缺。在平民百姓中,茶文化更是充满生机、绚丽多彩: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可是,尽管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也因此十分兴旺,但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茶艺,已经失去了唐代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茶文化的精神也淹没在过于精细的茶艺中,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不论是朝廷、贵族、还是文人,喝茶都成为了“喝气派”、“喝礼儿”、“玩茶”。因此在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主要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对品茶煮茗等文化精神方面的活动兴趣不大。而汉族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的情形,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思想潮流在茶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茶艺的返璞归真。

明清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也已经改成“撮泡法”。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都是文人雅士关于茶的传世之作的代表。随着茶的种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质地、款式、花纹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到了晚明时期,饮茶的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文士们开始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应当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茶叶出口到了清朝也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更是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以茶为载体,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总之,茶文化注重“和”字,千百年来在缓解压力、凝神静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茶文化也必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茶文化论文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

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

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

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

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

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

明代末期,公元16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

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

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

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