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党员干部调查报告(模板20篇)

时间:2023-11-25 19:53:04 作者:碧墨

调查报告是对实际情况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的一种重要方式。调查报告范文中提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所启发和借鉴。

百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根据局党组的工作安排,9月x日至10月x日,综合监察科和州劳动监察支队在刘大慷副局长的带领下,对挂钩帮扶的龙里县龙山镇16维护村1社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情。

龙里县龙山镇地处龙里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辖16个村、3个社区,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距省城贵阳33公里,距龙洞堡机场18公里,贵新高等级公路、黔桂铁路、湘黔铁路、321国道线、厦蓉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贵广快速铁路穿过镇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20xx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0元,财政收入2.13亿元。20xx年,该镇被授予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黔南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经济强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该镇社会稳定,辖区内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二)旱情。

自今年x月下旬以来,龙山镇遭受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旱情形势异常严峻,受高温气候影响,该镇农作物普遍受旱灾,据调查统计,全镇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共有15个村民组278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4660亩,成灾面积达9280亩,绝收面积3410亩。其中:水稻受灾6300亩,成灾4200亩,绝收面积2030亩;玉米受灾5100亩,成灾2780亩,绝收面积960亩;蔬菜受灾3660亩,成灾2300亩,绝收面积500亩,灾情共涉及全镇16个村98个村民组,3975户,该镇平山片区摆谷六、桥尾、新水、纸厂和平地、播箕、大竹等村受灾特别严重,绝大部分土地绝收,部分村寨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灾情给灾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今年粮食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在对该镇新水村调查中,村支书龙进友同志告诉我们:由于本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作物变卖,去年天气好,大部分农户都将主要粮食变卖得了现钱维持生计,而今年受旱灾的影响,绝大部分土地绝收,70—80%的农户缺粮,下半年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千方百计保障人畜饮水。为搞好抗旱救灾工作,龙山镇严格按照抗旱“保民生、保稳定、保秋收”的基本要求,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搞好农业生产自救为重点,结合该镇实际,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300天农村供水、农业生产恢复和困难群众缺粮供应工作预案。目前,该镇对饮水困难的村寨,因地制宜采取从有水源的地方抽、提、引、挑的方式保证群众用水,对有水源点的村寨,组织群众应急打井。

截止9月x日,全镇共打井3口,其中:播箕村毛栗寨群众自行打井2口。8月x日贵州省地矿局在坝上村厉家庄打井一口,日出水量250吨,可以解决800人的饮水问题,目前正待水质检验,水质合格后将修建100立方米水池,同时更换厉家庄、水井湾、养老院、白岩脚等村寨的入户水管,保证群众饮上安全卫生饮用水。省地矿局还将在该镇神奇矿泉水厂、城区四方井、平地村下坝继续打井三口,打井出水后,将缓解该镇部分村寨饮水困难,从调查的情况看,通过村镇两级组织的努力,全镇基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0.4千伏的电路伸延180米,投在余下村、坝上村安装0.2千伏的电路伸延1200米,为余下村蔡家院安装变压器一座,目前正在为大竹村安装0.2千伏的线路130米,大冲村大土0.2千伏的线路130米,投入农机具13台,投入抗旱资金5万余元为群众购买抗旱用油及维修保养抽水排灌机械补助,维修拦河坝1处,清理和维修沟渠8000余米,同时,在莲花片区改种2000亩蔬菜示范点正在进行中。镇村干部积极开展“干部下基层”和“四帮四促”活动,把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深入群众核查灾情,组织群众找水和通水,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为纸厂村坪子上、新水村干坝等村寨解决了饮水等困难和问题。

三是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的缺粮调查统计工作。为确保受灾群众灾后生活,该镇在组织群众寻找水源、搞好生产自救的同时,还认真做好了农村困难群众的缺粮调查统计工作,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摸清受灾户数,特别是掌握五保户、孤儿、农村低保户、重病重残人员、缺乏或丧失劳动力等对象在耕地面积、减收产量,人均收入,粮食库存和按300天计划需要救助月数和数量等基本情况,全面掌握了全镇困难群众季节性缺粮底数,对调查出的缺粮对象登记造册,建立分类台帐,按台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供粮计划。

通过调查走访,龙里县龙山镇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深得群众好评,也确实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但由于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城区附近明显好于高山村寨,还有不少急需解决和关注的问题。

一是人员缺编公益性岗位需求大。据龙山镇反映,该镇下辖16个村、3个社区,1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还有2万多流动人口,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现镇上的工作人员有的身兼数职,尤其在当前抗旱救灾的特殊时期,工作人员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进度。从走访龙山镇16村和1个社区的情况看,这一种情况确实存在。西山社区共有16个小区,辖区内驻有60多个单位,户口登记10068人,还3000多流动人口,而该社区除书记和社区主任外,仅有工作人员3名,繁锁的社区内部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仅仅迎接检查这一项工作就需2人。该镇所属各村虽然各类组织都已建立健全,但村干部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虽有工作热情和干劲,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没有新意,拿不出实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村的发展。

二是抗旱救灾生产自救资金缺口大。龙山镇根据今年旱灾情况,拟决定转产1000亩土地用于种植洋芋,目前还缺种子钱20多万元;该镇新水村有一水库,因当年在水库旁开挖煤矿,使这一水库受到严重污染和损坏,如果将这一废弃水库维修后重新启用,完全能解决该村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可要维修该水库,目前还缺资金5万余元;该镇平地村,每个村民组均已修通公路,但由于缺少后续维修维护资金,时间一长,经过雨水的冲刷,现公路通行较为困难,要改变这一面貌,还有不小的资金缺口。

三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需完善。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龙山镇新水村一户孤寡老人(饶天培、倪月珍)无儿无女,现已70多岁,体弱多病,生活主要靠民政救的每月60多元的补贴,根据据村支书龙进友的介绍,这户孤寡老人又不属于政策范围内的五保户,只能享受农村低保每人每月30多元的待遇。类似的情况在平地村也有3户,这些孤寡老人不是残疾就是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同样,在该镇西门社区走访贫困户时,情况较上述两村好多了。我们走访的贫困户叫岳菊成,46岁,腿脚不方便,丈夫已去世,有一姑娘在黔南医专读书,现居住在社区一低矮破旧的民房内,平时靠捡垃圾生活和供孩子读书。该社区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多方联系为岳菊成解决了50个平方的廉租房,同时让她在社区做保洁员,还为她购臵了相关工具,在工作之余还可以烤包谷和红薯卖,目前能保障基本生活。

一是加大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我们走访的莲花村、新水村、平地村的情况来看,莲花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地理环境和地势条件相比其他两个村都占据很大的优势,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都比较齐全,像今年的大旱,就很方便找到水源。而新水、平地两个村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地势较高,除了人畜饮水基本能保证外,农田灌溉基本靠“望天水”,一旦出现今年这种大旱,庄稼便颗粒无收。虽然这两个村的公路已通行,但由于没有后续维修维护资金的支持,时间一久经过雨水的冲刷,现在的通行状况太差。

二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们在加快推进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同时,在政策范围内找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结合点和平衡点,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从调查的情况看,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很大,特别是部分劳动能力丧失的孤寡老人,仅靠民政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实在很难维持生活,而他们居住的村落大部分又是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贫困村,大部分村民自身难保,更不可能去救助这些老人。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民维持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新水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寨,总人口756人,外出务工的仅有103人,而其他人因为没有相关技能,仅靠在家种粮食和卖点蔬菜维持生计,去年的粮食已卖完,今年由于大旱庄稼无收,该村到下半年就有70—80%的家庭缺粮。

四是开发公益性岗位,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在前期的调查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只走访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寨,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按照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深入一线,切实掌握了解民情,为局党组的帮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是继续走访未走访的村和社区;

二是力所能及的解决群众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领导干部胜任力调查报告

摘要: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胜任力要素,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工作性质特点,探索中层干部培训新路径。

关键词:素质洋葱模型胜任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提出了适应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这是高职院校发展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对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是高层领导与基层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

什么样的中层干部才能胜任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现代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中层干部?本文试图通过胜任力研究来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一、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胜任力研究。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所谓素质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根据素质洋葱的研究,对于胜任力的界定如下:

第一,胜任力直接影响着员工绩效。

第二,胜任力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包括工作内容、岗位性质、组织环境、企业文化等。同样的胜任力在不同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工作绩效也不一样。

第三,胜任力核心是员工的动机和个性。

第四,胜任力是可以进行量化、测试和评定的。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这首先要从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说起。我国的高等学校仍然是以国家财政拨款的公办学校为主,因此,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量高校中层干部被纳入了党政领导干部系列,相关的选拔任用工作和考核都有相关国家和地方政策。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做了基本要求。

仔细研读这些要求,它们主要集中在个性、动机、价值观、态度这些维度上,也就是洋葱模型里的内层和中层,是难以习得和评价的。而知识、技能这些外层的维度通常在选拔任用过程中经常表述为“有教学管理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等,但通常作为中层管理者所必须的技能却较少提到。

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对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胜任力作出以下分析:(表一)。

三、基于胜任力研究的高校中层干部培训。

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及考核,我国已经有了详细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指导,但干部培训这块却少有研究,培训不仅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通过改制、合并、转入而建,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干部的自身能力素质与现代高等学校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目前高职院校的培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政校不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也从属于党政系列领导,因此经常与公务员系列混同培训,同时各院校在省(市)教育厅管理之下,又隶属于上级组织部及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培训出现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乱象:

第二,专本不分。高职院校中层干部常与本科高校中层干部一同接受上级培训,但两者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校的发展目标不同,培训往往沦为简单的开大会、学材料、做笔记,难以得到细分的培训。

第三,新老不分。高职院校的管理干部大多是从教学一线提拔,不少还是“双肩挑”,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极少是管理专业毕业,尤其是年龄较长的干部,管理水平多停留在经验型管理层次上。中层领导年龄跨度较大,基本集中在35-50岁,不同年龄层需要补充的知识不同,以符合当前高职发展的要求。如果培训内容与管理干部所从事的工作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也不能完全应用于工作中,管理干部往往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此类培训。

基于以上问题及上文的胜任力分析,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培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变集体培训为按需培训。

将培训与年度考核结合,根据当前胜任力与目标胜任力模型的差距,设计更具备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训。将干部个人需求、岗位性质要求、组织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最终确定培训需求。

(二)变隐性培训为显性培训。

由于我们在选拔任用中层干部时,较多的关注了动机、价值观等内隐性的胜任力因素,而较少关注具体技能和知识这些外显性的胜任力因素,因此,在设计培训内容时,要更多的注重整体培训内容与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匹配,个人培训内容与岗位职责匹配。除继续开展政治类培训、形势教育类培训外,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是部分由中职、成人高校合并的高职院校,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发展任务、办学理念、管理机制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向成熟的国内外院校进行模仿借鉴。

(三)变教条培训为科学培训。

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化培训资源改革培训班次设置方式,提倡专题研究、短期培训、小班教学,按干部类别开展培训。灵活采用讲授式、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1】彭剑锋著.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3】彭剑锋,荆小鹃,员工素质模型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吴能全,许峰,胜任能力模型设计与应用.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6】吴忠权.知识型员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人力资源开发(5)。

【7】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光明日报教育部.中国大学校长访谈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百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全县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进村入户开展“精准扶贫”和“挂包帮”活动以来,我局在县委政府和县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月”活动的精神,积极开展对乡村的定点精准扶贫工作。今年已进入我局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二年,为进一步了解扶贫工作进展,深入细致帮扶和调研扶贫村现状,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集中月期间中,由局长亲自带队,组织全局机关干部30余人再次来到村开展帮扶及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乡村位于乡西北部,地处偏僻,距乡政府10公里,村辖10个社,567户2238人,耕地2450亩,平均海拔1000米,属典型高山区。种植业以粮油、茶叶、水果、中药材为主,养殖业以养殖猪、牛、羊为主。共有建卡贫困户107户417人,贫困发生率18.6%,属典型的高旱山区贫困村。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抓实,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好了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副局长冯勇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扶贫村的扶贫事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二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该村当前的贫困状况进行了细致摸底;三是积极落实后进扶贫工作责任,我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扶贫村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听取村两委工作汇报,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交流座谈,针对该村的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扶贫工作组成人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就加强村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农业产业发展等建设,立足村情,详细询问,摸清根源,献言献策。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村由10个自然社组成,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切实做好帮扶,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工作组进驻该村后,立即投入工作,广泛深入村民,认真倾听民声,全面开展扶贫工作。活动月期间,共召开了座谈会议22次、走村入户访问村民200多户、与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深入谈心,摸清了村情、民情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掌握了村民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

(三)尽心服务,帮扶解困。结合该村实际,驻村工作组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实事。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惠农政策宣传手册500余份,技术资料500余份,带电影队下乡,组织当地群众观看宣传片、农村安全交通用电等生产宣传片1次,帮助村民解决在生猪养殖、红心猕猴桃种植等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筹集资金8000余元,颗粒复混肥15吨,对特困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

通过近一年的精准扶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人居条件不断改善,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一)当前扶贫工作以单位定点扶贫村的帮扶模式,由于我局职能、管辖范围等因素导致的局限性,使得扶贫村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发展缺乏实效性,单位资金能力有限,去年拨付扶贫的十几万元远不能满足扶贫村的发展需求,而且易造成资金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村内科学管理、人才、资源匮乏,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农作物种植单一,土地产出较低,农业增收产业项目少。村地处偏远高山,土地十分贫脊,种植业和养殖业基本是传统品种和模式,平均每亩地净产值仅有300到400元,村组织缺乏能力组织村民合力发展,大量劳动力外流,经济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村民发展意愿不强。贫困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思想封闭保守,大部分百姓不满足贫困现状,靠外出打工增收,其余百姓仍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依靠仅有的土地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生活,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

(四)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交通、教育、医疗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村道路公路4.8公里,修造于2006年,属原始泥碎路面,至今尚未硬化,另有村民集资修通社道路约14公里,下雨天村民无法出村,直接导致了人口外流和招商引资难,村内大多老弱病残,其中因病致贫的有36户,长期患重大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和致残共计80多人,村办小学三个年级学生才14人,老师仅2人,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一)转变思路,改变发展模式是根本。改变一直以来的一个单位扶持一个贫困村的模式,以乡镇为单位,成立扶贫互助合作机构,整合各扶贫单位的资源与优势,联合乡镇政府以及所辖乡镇富裕村,紧密结合县委书记所提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联系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充分考察论证,认真制定本乡镇的发展方向,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共同发展,以此带动贫困村发展。

(二)充分利用整合资源,扶持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因为村一直以来都是发展传统粮食种植等产业,少部分散户养殖牲畜,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全村本来共有劳动力1800余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达1700余人,造成不少耕地荒芜。因此,结合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特”的优势,特别是核桃、花椒、中药材、优质水果等特色,充分调动全村的人力资源,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充分研究利用各种物质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建设特色农业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形成“一村一品”的专业村,让农民分享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利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三)积极采用“扶贫先扶智”的方法,增强村民发展意愿,提升农民农业技术水平。组织骨干群众参观周边富裕村,让他们了解到齐心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生活质量,积极协调安排有强烈发展意愿的人深入到富裕村去学习,汲取先富起来的经验,进而带动全村、全乡的发展热情,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扶贫项目中来。此外,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鼓励村民就近就业,使项目群众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也有利于减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数量,进一步促进村里的和谐稳定。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前的美丽新村建设,争取资金对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特别是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村两委阵地建设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服务功能,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质条件,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水平。

(五)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乡村扶贫考核和改革干部考评机制,进一步发挥政绩评估的引领作用。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上级政府要建立督查制度,严格督查领导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责任不落实、进度缓慢、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百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为加强领导,深入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了解居民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xx路办事处聚财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书记xxx为领导的调研工作组。xx月xx日上午,该调研工作组深入到聚财社区居民群众当中,进行了走访调研工作。走访通过入户调查、询问交谈,收集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我辖区居民的相关居住状况,查找相关问题。现结合我社区一年来的各项实际工作,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走访所见群众基本生活状况良好,对社区管理工作评价较为满意。主要分析重点几户走访对象,情况如下:

xxx:孤寡老人,常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

xxx:辖区居民,xx学院退休教师。

xxx:低保户,环卫工人,因身体残疾导致家庭贫困。

xxx:老党员,患有脑梗塞。

xxx:地毯厂下岗职工。

根据走访群众所见现实情况及以上重点对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居民群众对新时期各项社会保障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深入,遇到问题不能够根据各项程序享受政策优惠。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居民生病后不能够顺利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实现医药费用报销。此处充分表现出居民对政策优惠的相关程序以及办理手续了解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看病治病的负担,优惠政策反而成了落不到实处的空架子。原因为以下几点:

一是对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宣传面点散零星,不够全面;

二是对办理程序手续过程讲解不够清楚。

(二)突发意外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相关原因情形增加。成员中有残疾的、年老体弱的,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原因之一。现下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成了居民们关注问题的重中之重。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是一知半解,到底如何办理、需要何种手续、办理后会享受到什么待遇也是一片茫然。xxxx年是xx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改造的重要的一年。xx区是学院社区双创旱厕改水厕的示范点。这项工作开展至今马上一年了,从刚开展的开展困难到后来的顺利开展,再到后来的一系列后续工作都得到东区居民及租住户的大力支持。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xxxx年冬天,因为天冷,水流量小,再加上一些居民家的水厕电热丝使用不当烧坏了,部分居民对此比较不满意。高专东区普遍为租住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流动人口较多,据居民们反映,自从装上了监控盗抢现象相对来说比往年少了很多。但是环境卫生比较差,自从去年旱厕改水厕以来,小巷里到处是大小便。都是现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居民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如何更好的向居民宣传介绍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的办理情况;

4、旱厕改水厕工作的后续该如何保障,更好的做到令居民满意。

5、创建"平安社区"工作如何更好的开展。

从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部分困难家庭的住房、孤寡老人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购买等实际生活困难。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和多数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给予居民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

2、日常生活中对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帮助。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帮扶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3、不定时开展宣传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办理的活动,让广大居民随时了解政府的新政策。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加强平安社区工作的开展,对辖区内的综治维稳情况随时了解,积极征询居民意见,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干部培训调查报告

澧县基层干部共3080名。其中,县直机关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1802名,乡镇街道干部262人,县属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384人,村、社区负责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632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752名、大专637名、中专及以下691名;35岁以下的583名,36岁至50岁的20xx名,51岁以上的482名。按照全县干部5年轮训一次的要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共培训基层党员干部5700人(次)。

澧县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从改进培训教学方法入手,切实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1、“理论+实践”案例式教学。针对村干部,推行'理论+实践'案例式教学,激发村干部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即:讲师采取农村身边生动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描述、说明、论证相关理论,充分调动村干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村干部乐于、便于、易于吸收新知识的目的。如:在讲授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时,邀请已取得成效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结合实践经验讲课;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县市实地考察学习,在活生生的事物面前受触动、长见识、得教益,让村干部看得更清、记得更牢、学得更深,以此激起村干部的学习兴趣,产生思想共鸣,让村干部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模拟+问答”提问式教学。针对乡镇干部,推行“模拟+问答”提问式教学,强化讲师与乡镇干部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提问式教学即:讲师在理论培训时,结合理论知识点,采取模拟情景、点题问答和讨论等方式,增强干部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及时检验学习成效。如:在讲授如何提升现代乡镇领导干部能力时,设定一些新农村建设、党建服务经济、突发事件模拟等相关情景,随机点名要求乡镇领导干部现场回答应对的具体措施,或全员提问,或由讲师出题目,组织乡镇干部开展讨论,改变以往的“大灌输”,突出干部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善于提问、分析和总结,在培训时不敢懈怠,并自觉将领导能力理论与自己的工作心得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应对之策,以此提高他们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3、“学习+调研”研究式教学。针对县直单位领导干部,推行“学习+调研”研究式教学,增强培训的纵深度。研究式教学即:在组织开展培训时,安排县直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查,对农村工作进行研究。如:在镇村学习和锻炼时,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并就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化解、民生改善、加强党建等选择体会较深的角度撰写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通过学习、调研、研究,让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熟知理论概念,实现部门领导干部开展农村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双提高”。

1、对基层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是加强干部管理,提升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忽视干部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培训教育工作是走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物力和财力,没有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最终导致对抓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培训教育干部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干部培训的方式单一,依旧是以面对面“满堂灌”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主。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锻炼、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式陈旧,不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不但难以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基层干部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培训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一方面,干部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政治理论培训,忽视技术知识、业务知识和岗位能力培养的现象,从而导致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等后果。另一方面,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多的雷同,导致培训内容与实践应用相脱节,难以达到培训目的,致使受培训对象缺少动力,造成学非所用的结果。

4、培训经费相对不足。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筹集经费渠道的不足,以及财政部门没有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培训经费不能及时、全部到位,使得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保障不足,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了保障,也影响了干部参训的积极性。

1、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从省委、市委到县委都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要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就澧县而言,县直机关事业单位有100多个,乡镇有32个,在职党员干部达到7500多人,其中公务员3500多人;村居有227个,村支两委成员1127多人。以上如此数量众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其培训任务主要必须由县委党校来承担,由此看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

2、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广大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岗位职能的内涵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广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广大干部都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需要不断扩大视野,把握更多的机遇。有94.9%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是必需的或需要的。过去我们组织干部进行培训更多地着眼于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现在则需要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增加培训的容量,进一步向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等领域扩展。即使是原有的培训内容,也需要有新的理论和知识的提升有更切合实际的深入开掘。我们在调查中列了十项教学需求,结果作全选的有65%。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培训市场正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扩展,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这给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基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3、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对象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在对培训者的调查中发现:90%的参训者学历在专科以上,82%的`参训者学历在本科以上。培训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时期培训者在培训中的主导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现代知识,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培训者要求党校教学内容应加大对社会理论热点的剖析,增加现代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实用性课程。62%的培训者认为应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68%的培训者认为专题培训应进行实地调研,43%以上培训者认为培训方式应注重参观考察、个案分析、研讨交流。干部的培训需求多元化对干部培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培训理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转变以往干部培训中学用脱节的观念,在培训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办学,联系实际教学,做到真学真用,活学活用。二要注重质量,树立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干部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理念。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育培训中要注意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

2、合理调整培训结构,努力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一要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对培训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课程。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素质状况,确定不同培训目标和内容,及时把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培训课程。三是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在加强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行本职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3、整合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资源。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鼓励党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师资、学科、教学方法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并科学合理的利用经费。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要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4、规范管理,制定并完善干部培训的制度。一要完善培训质量评价机制。重点对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师资水平、教学管理进行评估。二要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机构要把干部的学习表现、培训情况、培训成绩等记入培训档案,对每位干部的参训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也为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干部提供依据。三要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情况。

5、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一是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技术手段,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二是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解决干部工学矛盾;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在职自学等多渠道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员讲、学员听”的“满堂灌”的单向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百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按照两级公司党委的要求,x月x日——x月xx日,我严格遵循自己制定并通过公司党委工作科审核的工作计划表,开始了连续十天的下基层工作。十天过去了,我基本上完成了计划内的任务,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理解,收获非常大。xx天来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二中队共有xx台车组,我选择了基础工作在队内排名比较落后的xx车组,作为队长,我想通过亲自跟车,发现相对比较落后车组的工作情况、人员思想动态和其他存在问题。通过一连x天的跟车上路执行任务,发现本车组的服务态度、服务方法都很好,跟乘客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用户好评度很高,而且,运行过程中始终遵章守纪,正点运行,在服务客户上,xx车组是符合公司和队里的制度要求的。通过停车入库后的检查发现,xx车组排名落后的原因在于其各项基础资料比较差,只要狠抓资料的标准化建设,该班组三基工作整体排名应该有较大上升。

x月xx日——xx日,我带领队里的安全员,通过随机到某路面抽查的方法,对全部xx路客车的运行进行了检查,本次路检涵盖所有车组,运行范围涵盖全市主要路面和路线。整体来看,我队各车组车况良好,未发现异常,都能做到不违背六大禁令,超速行驶、习惯性违章和跑私车的现象没有发现,相比之前是个比较大的进步。

x月x日中午,在征得全员同意后,在我队会议室里,全队员工利用午休时间开了一次培训会,我就如何做一名合法、合格的客运人,从法律、法规和吉林油田两级公司的制度层面,对全员进行了一次简单但实用的培训,算是一次小规模的普法和形势任务宣传培训。员工纷纷说,通过这堂课,今后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方面应大力宣传或加以劝阻,心里更加有数了。

x天里,我共走访了五名员工家庭。之所以挑选这5名同志进行走访,是因为他们各具一定的代表性,比如,和家庭比较困难,通过走访,队里帮他解决了一些实际上的生活问题,心变得更加安稳,有利于工作方面不分心;主要是孩子学习不努力,属于所谓的劣等生,父母为他很操心,通过走访,我们一起研究了如何唤起孩子好学上进心,这同样有利于日常工作中的稳定性发挥;喜欢喝酒,偶尔还打点小麻将,通过走访,加强了对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通过几天来的走访,确定了与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同志结为帮扶对子,同志技术较为落后,但他本人有极强的上进心,表示只要给他时间,一定能达到并超过很多技术能手,基于此,我和他一起制定了技术提供计划,并郑重其事在计划书上签了字。

x天来,通过多次到承包车组及其他车组调研走访,发现了很多从前有些忽略的问题,并通过同员工的促膝交谈,掌握了很多从前不曾知晓的员工情况和员工心声,以及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次基层调研总结报告一篇。

除了完成公司党委交待的任务,x天里,我特别注意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三是无论走到哪个基层车组,我都作为一个排查点,十天里排查了所有的基层车组,对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各个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排查,并及时将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迅速消化掉,不能马上解决的立刻排入整改计划表,限期限人解决。共现场解决问题9个,事后解决问题7个,例如解决了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爱人去世用客车的费用问题,家属比较满意。x天的辛劳没有白费,实现了没有一个安全死角,确保了全队目前没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带着任务下基层,解决问题在基层,留下好评在基层。连续x天下基层工作,直接面临生产一线,得到了很多在办公室里得不到的东西。实践出真知,这样的下基层工作非常有利于我们基层干部细致而系统地开展工作。今后,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下基层工作变成一个常态和持续工程,坚持越做越好,将基层工作抓得更牢固可靠。

领导干部胜任力调查报告

一般来说,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是希望找到保证从事某类工作的员工出色胜任工作和取得高绩效的素质,就某一具体岗位、甚至是某一企业的通用素质来建立素质模型是完全可以的,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分为“五部曲”:

第一步选择研究职位。

由于受预算、技术及人员等条件的限制,为每一个职位建立素质模型并不可行,也是没有必要的。以素质为基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一个主要的前提假设是认为选对人比培养人更为重要,而这又集中体现在核心岗位上人与工作的相互匹配。素质模型的建立,应该根据组织战略的要求,关注于关键岗位与核心人才,挑选那些战略价值最高的`职位建立素质模型。

人员素质创新研究素质词典。

第二步选择标杆。

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建立是为了找到那些保证产生高绩效的素质要求,因此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所谓的高绩效,要清楚界定高绩效的各类目标的要求和行为表现。确定绩优标准可以通过分析职位说明书或者其他书面资料来获得,但更为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以那些出色胜任工作的员工为标杆,利用行为访谈技术来获取建立绩优素质模型的各项数据。标杆的选择可以是内部标杆,也可以是外部标杆,这取决于企业在建立素质模型时所选择的参照系,即以组织内的高绩效为目标,还是以区域、行业中的高绩效为目标。

第三步关键事件访谈。

第四步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框架。

除了利用关键事件访谈,还可以利用调查问卷、专家支持系统、数据库等得到大量信息。在获取所需信息后,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对提取的素质进行编码、阐述和命名,构建素质模型的基本框架。

第五步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后,需要由专业人员组织分析小组对框架内各项素质的程度、各项素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还要再次经过关键事件访谈及在素质评估中的实践应用来验证素质模型的有效性,不断进行休整,最终建立某一职位的素质模型。

在这“五部曲”中,关键事件访谈是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关键。通过关键事件访谈,利用美国hay公司于1996年出版的素质词典,能够获取从事某一工作保证产出高绩效的各项素质要求,进而构建素质模型的框架,并最终建立胜任力素质模型。

阅读本文后毕业生简历网还为您推荐了更多相关的文章参考:

如何测量大学生的主动性文件筐测评的四个步骤用潜能还是用技能。

百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结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开展,认真开展组工干部进基层活动,到帮扶村东坡村深入细致的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农户,查看资料,征求意见和解答群众疑问等方式,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部工作开展等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由于村集体相对薄弱,基层工作吸引力较低,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等问题。

2、党建活动方式和内容相对陈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培训方式单一。导致基层干部综合素质提不上来,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宗旨意识淡化。

3、部分党员因外出打工,导致组织生活不能按时参加,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和弱化,甚至出现入党热情消退,逐渐边缘化的问题。

1、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当地实际,经过多方考察并学习借鉴周边村发展产业的经验,通过发展合作社种植党参,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家门口也能发展的平台。同时,发展有责任和担当的年轻人作为积极分子,充实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最后,积极向组织反映,争取年轻干部到村内挂职开展工作。

2、要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力度,通过当下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手机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党建微信群、美篇等方式,台上利用新编戏剧、小品等方式,不断更新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关怀帮助党员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3、针对流动党员,要加强对党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长期在外打工的,要督促其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工作所在地,并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了解情况。确保每一名党员都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并在组织生活中强化身份意识。同时,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履行党员义务,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党员的身份荣誉感和自豪感才会不断生成和积累。

以上报告妥否,请不吝指正。

百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对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进行调研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转变乡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课题。围绕破解这一课题,探索新形势下转变乡村干部工作职能、加强农村工作的对策,8月12至15日,xx乡党委抽调人员组成两个调研组,深入到xx个村委会的xx等x个村小组xx户农户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

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惠农政策,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之举。农民摆脱了千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发展农村经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仍然是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当前乡村干部真正的职责所在。其乡村干部工作主要职能是宣传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推广农业科技、产业结构调整、宣传法律法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化解群众纠纷、组织救灾救济、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主要采取的方式方法。

当前乡村干部履行职能主要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变“管理型”为“服务型”。从过去催种催收的“四季歌”向急农民所需的“全天候”转变;从过去指挥农民的“司令官”向帮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参谋”转变;从过去抓管理的“农业警察”向农民群众贴心的“服务员”转变。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民,指导农村工作,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乡村干部通过加强职能转变,采取“献策不决策、参与不干预,政府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增负”的措施,指导全乡发展农村经济。

(三)当前乡村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通过近几年开展的“三为”、“三观”和“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以及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全乡乡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驾驭市场经济、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但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的过程中,乡党政机关、站所、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影响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主要表现为:

1、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一些基层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思想有些保守,行动有些迟缓。部分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责任感不太强,怕担风险当老好人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问题较多的村的干部,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缺乏带领群众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更谈不上治穷致富的发展思路,以致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乡村干部面对农村形势因政策调整而突如其来的新变化,缺少足够的应对准备,思想观念一时还很难适应。主要体现:

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谈到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许多干部总是“难”字当头,感叹乡村经费缺口难解决,历史债务难化解,农民难组织,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在调查中时常能听到“现在的农村工作没抓手、没法干”、“过去当干部扬眉吐气,现在当干部忍气吞声”等消极言论,畏难情绪较为严重,迎难而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高。

二是陷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转变作风的主动意识。大多数乡村干部从事基层工作时间比较长,摸索出了一套对过去农村工作来说比较适用的工作经验,但一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就无从下手。有些年岁稍大、思想保守的乡村干部对计划经济时期以催、管、要为主的工作管理方法未忘过去成功经验。而一谈到如何服务农民则束手无策,有的甚至一个劲抱怨群众素质太低,缺乏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

三是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在调查中我们感到,部分乡村干部仍用老观念、老眼光去分析和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开创工作新局面没有创新意识,又不善于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问题尤为突出。

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感到无事可干或有事难干。有些干部认为在新形势下税费收缴等硬任务没有了,担子轻了,事少了,压力减轻了,工作自然好干了。也有的认为当前农村改革任务一项接一项,历史债务处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难办,只好一味等上边定框框、出政策、给扶持,没有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招数。在很多乡村干部思想认识中存在着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无事可干和有事难干两个极端。

2、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低,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不相适应。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盼的是致富,要的是服务,求的是保护,特别希望基层干部能适时为当地群众致富指点民主推荐是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第一道程序和基础工作,是我们能否选好用好干部的第一道“坎”,也是我们识别干部的开始。因此,民主推荐在干部工作中至关重要。在干部工作中,我们经常要进行民主推荐,特别是当党政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我们经常通过民主推荐确定考察人选。如何改进和完善党政领导职位空缺人选的推荐提名,是我们在干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探索的一个问题,这里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民主不够。

民主不够主要表现为推荐中,没有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大多数群众的真实意愿,具体表现为:一是参加推荐的人员缺乏代表性,有的随意性还很大。有的由于组织人员做了手脚,参与推荐者都是些与推荐考察对象关系好的人。二是方式方法欠妥。一些同志操作中方法简单、粗糙,把参加推荐者全部集中在一个狭小空间,致使一些有一不同意见的人,迫于“形势”和“环境”,也只好违心“划勾”。三是组织人事部门未能及时及时对群众反映出干部方面的问题进行查证核实,尽快给群众满意答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讲真话、讲实知的积极性,从而使部分群众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转化成在个别谈话推荐时,要么闭口不谈,要么轻描淡写,只谈好不谈差,使得组织人员不能充分了解被推荐者的实际情况。

推荐中的民主不够可能会导致推荐结果失真,但推荐失真不一定是因为民主不够。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一是在大范围群众推荐中,一些同志把民主推荐干部误以为是“海选”干部,想选谁就选谁,结果民主推荐票额分散,人人有份,难分优劣,毫无效用;还有的同志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在推荐干部前夕,多方打探,跑关系,拉选票,结果有些人为照顾面子,照顾关系,全然不顾组织纪律和原则,充当“好人”,使得推荐票未能票未能完全体现群众意愿。

一是认识不到位,工作搞绝对化。主张唯票取人,把民意与“票数”简单地等同起来。

二是任人唯亲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推荐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在少数人中选少数人”的不良现象,往往推荐的是现任领导身边的同志和领导机关中的熟面孔。又由于个别主要领导的“短期”效应,提拔一批干部就走人,跟踪追究责任机制不明确,使得极少数的领导干部为了一点点个人私利,把组织问题个人化、干部问题商品化,不负责任地推荐一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干部,以领导意图代表群众意愿。

三是目前的群众推荐、评议和测评结果大多数是向单位领导反馈,没有向群众公开,因而透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讲实话的积极性。

1、创新民主机制,增强民主意识。

2、改进推荐方式,完善推荐办法。

3、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加大个人自荐力度。

4、规范推荐制度,提高推荐质量。

(1)建立推荐责任追究制度。具体来说,对组织推荐、个人推荐建立推荐责任追究制度,被推荐的干部经任用后,2年内出现较严重的问题,要视情节和具体情况,对推荐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2)实行推荐结果公示制度。推荐过程结束后,组织部门应及时将考察组形成的推荐汇总结果和了解到被推荐人的德、能、勤、绩等具体情况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从选拔干部第一道程序上就树立“群众关”,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真正树立起群众是选人用人的主体观念,使“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荐干部,让组织决定的干部得到群众的认可,从而维护和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保证民意的真实性。

(3)完善对推荐工作的监督制度。要充分发挥纪检部门和组织部干部监督部门的监督保障作用,对推荐工作实行全程监督,认真受理群众关于干部推荐工作的来信来访,及时查处在干部推荐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

领导干部胜任力调查报告

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

许欢乐(郑州大学教育系,郑州450001)。

摘要: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与改革的领军人物,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而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学者在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相关问题等诸多方面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当从研究方法、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并进一步推动胜任力模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胜任力;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

胜任力是当代心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胜任力”是指能将工作中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个体特征。也有学者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与改革的领军人物,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其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高校教师胜任力的概念。

高校教师胜任力是指在教育教学、研究开发、服务经济社会等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活动中所具备的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知识、能力和行为特征。具体分为教师个体层面和教学科研团体层面。

二、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多种方法初步构建了高效教师胜任力模型。王昱等通过问卷调查,从个性心理品质的角度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由创新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关系建立、思维能力和成就导向等因素构成[1]。胡晓军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胜任力理论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包含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素质三个大类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2]。任嵘嵘等对120余名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了河北省高校教学型教师的胜任模型,包括专业能力、驱动能力与个人成熟三个维度[3]。姚蓉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方法,包括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湖南省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其包含个性特征、发展特征、教学态度、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关注学生、人际沟通等七个因素[4]。汤舒俊等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确定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并据此形成胜任力调查问卷,通过小样本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出胜任力可归为四个因子:人格魅力、学生导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5]。

三、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简洁、操作性强、适用性优等特点,方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华南理工大学吴树雄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分为三个指标体系:准入资格评价指标、专业水平评价指标和健康水平评价指标。具体来讲,准入资格评价指标包括一定的学历学位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教师学缘关系(毕业学校和专业)以及性别要求等。专业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品,尤其是后者[6]。

中南大学冯君莹从胜任力结构的角度把其分为两个部分,即外显指标和内隐指标。其中,外显指标包括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绩效和工作状况等,内因指标包括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7]。

湖南师范大学的刘叶云和李雪基于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构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由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动机构成。最外层的是知识和技能,中间层是态度,最核心的层面是个性动机。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具体化。三级指标给予构成前两个指标的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8]。

四、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1.关于胜任力和应对策略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姚恩菊等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考察了应对策略在胜任力和职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应对策略是胜任力抑制职业压力的有效中介变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完全中介效应是不同的,前者小于后者[9]。

2.胜任力和工作情景之间关系的研究。

考察高校教师的胜任力必须与参照相对应的工作情境。学校领导方式是重要的情境因素之一。罗小兰和林崇德对山西、陕西等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学校领导方式是影响教师胜任力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学校领导方式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教师胜任力水平的发挥,而且能够中介教师工作人格特质与胜任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学习型的领导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挥人格特质中的积极性因素[10]。

(二)关于高校教师胜任力实际应用的研究。

1.高校教师胜任力与高校教师的选聘制度。

李巧林等针对高校教师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胜任力评价的教师招聘与传统教师招聘的比较,将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成果引入到高校教师招聘工作中,采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对高校教师进行选聘,对教师和高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1]。

2.高校教师胜任力与高校绩效管理策略。

绩效管理是指为组织了达到目标而实施的绩效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绩效管理是指将教师胜任力理论应用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把教师胜任力指标作为绩效管理实施的依据。(教育论文)徐木兴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校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对高校绩效管理理论实践提供参考[12]。

3.高校教师胜任力与薪酬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高校多实行双规制的薪酬体系,由国家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和校内岗位津贴制度两部分构成,这种体系是基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岗位的薪酬体系,忽视了教师胜任力指标。

基于以上问题,谢攀峰提出了构建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教师薪酬体系的四个基本原则:第一,绩效相关性和显著区分性相结合。第二,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第三,通用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第四,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

五、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一)研究不足。

1.起步较晚,研究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在近几年内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数量依然很少,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层次也较为浅显,胜任力模型尚未达到普遍认可的程度,实用性还不强。

2.研究方法问题。

多数学者通过定性研究来阐述自身观点,或仅限于翻译国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采用实证方法研究的较少,缺少本土化的相关研究。该问题与我国的科研体制、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存在密切关系,需要综合解决。

3.文化适应性问题。

从目前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现状看,既有从个性品质维度展开研究的、也有将任职能力和个人品质综合探讨的,但多是在参考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原创性不强。而基于西方文化的理论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本土文化,值得商榷。因此,有必要以中国高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托,加强对我国本土教师胜任力模型基础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展望。

1.研究方法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当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近两年定量研究开始发展,从教师胜任力的定义而言,应该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确定教师胜任力的定义和教师胜任力的模型构建。同时,教师胜任力模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在研究中应当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2.研究对象上做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我国高校类型较多,按照教育部关于学科门类的划分,可将大学分为文、理、医、工等多种类型;以科研规模为标准,又有科研型和教学型之分野;根据考虑到市场化程度的差别,有公立和民办高校之分。整体上看,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分型观点众多,且未达成共识。所以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院校类型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进行深入研究。不可大而化之,亦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理论模型构建中做到研究和应用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达到成熟的可应用层面。而国外院校和企业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对成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成熟的理念和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依据,推进高校人事工作发展,促使其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型。同时,要注意研究实践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理论模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4)。

[2]胡晓军。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3)。

[3]任嵘嵘,等。河北省高校教学型教师胜任力模型[j].中国教师,2007,(s1)。

[4]姚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30)。

[5]汤舒俊,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6)。

[6]吴树雄。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7]冯君莹。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

[8]刘叶云,李雪。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

[9]姚恩菊,等。胜任力和应对策略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

[10]罗小兰,林崇德。基于工作情境下的教师胜任力影响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0,(2)。

[11]李巧林,林志远。基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的选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2)。

[12]徐木兴。基于教师胜任力的高校绩效管理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7)。

百名干部下基层调查报告

根据县委“机关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县物价局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xxx任组长,局长xxx为副组长,xxx、xxx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带领局机关干部到局第四批选派干部挂职村槎水镇金波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宣讲政策,入户调查,征求意见,解答群众疑问等形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活动要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金波村由金冲、邱冲、波罗三片组成,全村面积约19.6平方公里,约2万亩山场,联户集体林场2个,1200余亩可耕田;37个村民组,共986户3416人;劳动力约1400余个,其中外出劳动力约600余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有95%的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惠农补贴划入各户“一卡通”中,农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家庭财产不断增长,推动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全村现有私家小轿车26辆,有线电话600多部,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20%的家庭购置了电脑。尤其是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一半的农户建起了楼房,很多盖新房投入的资金都超过15万以上,处处呈现出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实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达工程、退耕还林、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37个村民组实现了道路畅通;农村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

第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金波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调研发现,当前整个金波村还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村民委员会选举难。

金波村是由原金冲村和波罗村合并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合村后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合村后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从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冲、邱冲和波罗三片,在村委选举中,地区思想严重,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全局观念,导致村委会主任连续多届未能选出。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

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读书无用论,部分少年初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注定了农民精神生活单一贫乏。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金波村的实际,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以发展说话。在选举中先要做好宣传发动、摸清民意,注引正确引导,树立金波是一家,发展靠大家的观念,积极消除积累的社会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证能人上,又要能兼顾到各片,不能急于求成,逐步磨合,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的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第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一是金波公路,是金波村发展的大动脉,现在油路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里的发展;二是还有部分小组公路为沙石路,损坏后无后续经费维修保障;三是金冲和波罗农户用电到了晚上空调、冰箱无法使用,要尽快改组线路,或是加装变压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领导干部胜任力调查报告

过去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员工进来之后,自生自灭,靠自己去成长,去适应,自己摸索规律学习。这样不是不可以,在过去计划经济的环境下我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可是今天不同,今天的市场需要成熟的业务人员,否则就像培训界经常说的一句话:“把未经培训的销售人员投放到市场,是替我们的竞争对手投放了一群’职业杀手’,把我们潜在的客户都杀掉了。”

所以,销售人员是否胜任这份工作,还需要做一些评估。

依据二八定律,在所有的公司中都会有这样的比例:一定会存在20%的优秀员工,工作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始终如一地把事情做好;也会有大概70%的合格员工,工作偶尔需要指导;还会存在10%需要改进的员工,工作需要经常督促,甚至需要辅导。我们依次称之为好的,尚可的和需要改进的。

销售人员的四大评估标准。

如何从简历和面谈中筛选出真正的销售精英,是每家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深入剖析销售人员的评估标准,有效运用,才能真正打造一支销售铁军。销售人员的评估需要从专业知识、销售技巧、策划分析能力和自我管理四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

有效的销售技巧。

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考评,还要考察销售技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做过业务的人和做得出业务的人一样吗?

当然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管理人员或者业务经理在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要陷入这种误区:一看履历上写着曾经做过两年销售,就认为可以把他招聘进来,其实你最终会发现,在两年的销售期间他可能业绩是最差的,甚至都没有出过业绩;而看到另外一个人没有做过业务,就判断这个人做不出业务。做得出业务和做过业务是两回事,千万不要单纯以经历去判断所有的一切。因为,销售的经历并不代表他的销售成绩。

是都招老业务员好,还是都招新业务员好?

我在讲课的时候,很多学员跟我交流:“陈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我组建业务团队是都招老业务员好呢,还是都招新业务员好?”

我问:“老和新的标准是什么?”

他说:“老的话就是曾经做过业务,比如说三年以上的销售人员;新的话是没有做过业务的,像学生。”

我说:“无法断定,关键看你的产品,看你的产品在这个销售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员去做。”

所以,还要看老的业务人员是否有归零的心态,不要总是拿过去公司的影子来在的公司:“哎哟,我们过去公司怎样怎样,我们过去那个产品如何如何,我们过去做什么什么……”这样的人没有办法敞开心门去接受新东西,而这对一个新产品的销售或者一个新公司的发展来讲其实是最大的阻碍。

这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心态的问题。

所以千万不要一概而论,认为老的就一定多么优秀,或者一定就能多出业绩。

其实,不一定。如果你直接带过或者管理过业务团队,你就会发现,老业务员通常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比较懒,不愿意跑新客户,往往是三年不出单,一单吃三年,然后就变成鸡肋了。很多管理者对此非常困惑。

再谈谈新业务员。没有做过业务的人员并不代表就一定做不好业务。做业务需要一种精神,包括无畏的精神。

所以,大家不要单纯以新和老做评价标准,对于销售行业而言,从业时间并不简单等同于从业经验和技巧。

周详的分析、策划能力。

这项能力的考察主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第二,识别客户需求;

第三,战略思考能力;

第四,销售计划与资源协调的能力。

一个销售人员是否用心去做业务非常关键,哪怕他过去的经验为零,是一张白纸,只要他用心,就胜过其他因素,就有可能创造佳绩。最怕业务员不用心,总是吃老本,这样一般都做不好。

有意识的自我管理。

一个销售人员最怕管不好自己。我在所有的训练营里都会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当天下午不告诉大家是否能请假,看有没有人提早离开;或者不说要点名,看有没有人会迟到。我发现,有的人自我意识很放松。连续三天既不点名也不做评估,又有一些人开始管不住自己,迟到出现了,早退也出现了。

自我意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像有些公司的销售人员散布在全国各地或者某个区域,不在一起办公,那就更需要有意识的自我管理。缺乏自我管理的人,他的时间有效性会降低,如果做销售主管就更糟糕,毕竟管不好自己的人很难管好别人。

成功销售人员的共同点。

通过给大家做360°评估你会发现,成功的销售人员看问题都有一个客观的态度。

客观把握销售机会。

对销售机会进行评估时,既不要掩饰坏消息,也不要盲目夸大好消息,而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

销售做得好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夸夸其谈,认为自己怎样怎样努力,或者如何如何厉害。一旦出现不好的情况,就去找客观原因,不是这里不好,就是那里不对。其实,在销售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去看待一件事情,非常理性地去面对,这一点很关键,尤其是销售管理人员,理性意识对推广销售是非常有帮助的。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销售人员对自己的评估也是如此。对自己的技巧、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评估要理性、客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销售人员要有良好的心态,最怕的就是在借助公司的平台和影响力把业绩做上去后,却把所有的成果都归功于自己。

我就遇到过这种所谓的销售冠军,听不进别人的话,目中无人,稍微不顺就吵着离职。我会冷静地告诉他,他今天所有的成绩是建立在哪些基础上的,千万不要把公司平台以及品牌的影响力都归结为自己的销售功力多么厉害。如果放掉这所有的一切,去换一个平台,就不一定做得这么好,甚至可能什么都不是。

所以在很多时候,销售人员对自己的能力和技巧要有客观的评价,不要盲目地把非自身优势归于自己,否则会看上去很繁华,但实际上很空虚。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销售人员或者销售主管要离职的话,你真的需要让他降降温,理性地看待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人们有的时候容易在成绩面前自我膨胀,忘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借助什么样的力量才真正把自己做强做大的。所以,在销售团队中我一直提倡,除了数字化,客观的业绩、利润和指标之外,还有一个虚拟的因素一直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那就是文化。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基层干部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县镇社区基层党校工作在上级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党员培训、主题教育等相配套,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良好的基层党员教育模式,使社区党员的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了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把社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强化阵地意识,夯实办学基础。

搞好党员教育,必须有固定的教育阵地作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头脑中的想法也不同以往,党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坚定对党的信念,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党校建设中,社区做到了“三个有”,即“投入有保障,管理有秩序,指导有力度”。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原来“一桌一椅办党校”越来越不能吸引党员,要使党校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档次,吸引党员积极接受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去年,对社区党员活动室进行装修,先后添置了桌椅、彩电、dvd、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硬件,完善了藏书近3000套的“农家书屋”,大大增添了基层党校对学员的吸引力。为社区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2、规范管理,完善基层党校制度。办好基层党校要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我们从制订计划、健全制度入手,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做到职责分明,分工落实,教学计划、课程提纲、学习总结规范完整。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和年终考核制度;3、精配强将,保证教学质量。要真正提高社区党员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校务人员的配备上,我们成立了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其中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校校长负总责,支部副书记抓落实。聘请县委党校教师、镇领导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使党员比较系统的学习到了理论业务知识,基层党校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

二、强化创新意识,拓宽办学思路。

社区不断拓宽基层党校办学思路,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之成为党员心目中的“长青树”,从而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的目的。

1、教育内容上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学习中的疑点。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的,我们在社区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对党的信念;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篇目的学习,我们组织党员开展了“学党章,谈体会”、“学党章,见行动”等专题讨论,同时紧跟社会动态,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解除党员思想上的疑惑。二是生活中的热点。除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等知识的讲解外,我们还注意针对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一些讲座,讨论。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我们组织了“如何搞好基层社区服务”“土地的合理利用”等知识讲座,使党员增强了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广大党员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街道社区干部培训心得感言。

27日,街道社区干部培训班开班了。街道党工委本着“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原则部署社区干部开展社区工作,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实效。通过一天的认真学习,我受益匪浅。

党政办主任同志讲述了党建工作知识要点。主要从发展党员基本程序、党支部设置情况、党员管理、预备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社区干部如何履行职责、合理合法地盖章等问题展开了讲解。刚刚进入社区,接触党建工作的我听后收获颇丰。我知道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容、制度、意义等知识要点,获得了她多年来从事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我今后的工作目标。

城管办副主任同志讲解了如何做好城建工作。顾主任指出城管工作是动态管理工作,要充分抓住重点,长效保持。顾主任针对卫生管理、秩序管理、市政管理、违建及市容市貌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建工作方向。他要求社区干部要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督查,强化保洁员队伍管理,围绕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的工作关系,健全管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宜人宜居的社区环境,整体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虹桥街道主任向我们传授了虹桥街道网格化管理的丰富经验。徐主任指出自从社区网格化管理启动以来,通过合理调整社区规划,进一步优化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通过构建“一心两体”社区组织架构,进一步厘清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建立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党员服务群众联络委员会三会,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辖区内的各类组织和社会人、单位人参与和推进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密切了社区与居民的群众,造就了一支“一专多能”型社区干部队伍,实现了从“居干动嘴居民跑腿”到“居民动嘴居干跑腿”的喜人变化。他强调,社区网格化管理使社区干部每人都有“责任田”,每人都是“责任人”,杜绝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配合不力的现象,形成了工作合力。一是通过网络化管理的建立,搭建起社区干部广泛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人心的平台;二是通过网络化管理的实行,以百姓需求和管理需要为核心,通过构建统一的受理渠道,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原先分散的管理和服务资源,支撑各部门的协同工作;三是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打破传统的部门和空间界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格化管理中实现及时发现、反应灵敏、处置有方和管理高效。社区干部每天走街串户与居民“零距离”接触,他们上连党和政府,下接社区居民,使居民身边的“小事”,变为政府案头的大事,用汗水和心血,给社区带来幸福和欢乐,人们在享受服务中,找到了幸福感和归属感,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干部的责任感,加强了社区干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社区服务上水平,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为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机关干部同志为我们上了一堂信息写作课,为我今后在撰写社区报道的质量和档次上都提升了一步。他指出写好信息报道,要抓住“新”、“实”、“虚”、“准”、“快”、“精”、“深”七大点,真正做到: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使读者觉得报道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通过培训,我觉得要做好一名优秀的社区干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社区干部为居民服务,今后走到路还很长,但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行人生积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党员调查报告

本文目录。

党的xx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围绕这个目标抓好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特别是广大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以我市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的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情况作一研究与思考。

所谓设岗定责,就是对在村级组织中不担任职务的党员,根据其能力、条件和特长,给其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确定任务,让无职党员担负起一定的职责,共同参与村内事务管理,共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设岗定责活动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中已经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1、强化领导,营造良好氛围。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当作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当作推进组织工作创新、深化“三级联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镇、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专题进行研究和部署,多次召开镇党委、村支部书记及无职党员代表会座谈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实施意见。同时,进行了大张旗鼓地宣传,让广大党员群众明白在农村党员中“设岗定责”是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有效方法,使设岗定责工作深入人心,使党员上岗后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2、深入调查,科学设岗定岗。郑场、三伏潭、剅河等镇在为农村无职党员的设岗上都开展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以村为单位对农村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对党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二是广泛开展村情、组情调查。三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重点收集农民增收、农民负担、社会治安、村务公开、公益事业兴办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需要党员发挥作用的支点。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方针为重点内容,坚持因村制宜、因事设岗、按需设岗、人岗相适的原则,为无职党员设置了思想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共13个岗位。同时按照“定原则,不定范围;定目标,不定过程;定岗位,不定人数”的“三定三不定”要求,由各村党支部根据本村规模大小、党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对三大类13个岗位进行调整和增减,增强岗位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定责上,采取了三个强有力的措施。一是严格定岗程序。通过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合格党员申报岗位、党员民主推荐、择优选定、公示、签订责任状、颁发党员岗位证等程序进行严格定岗。二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党员的岗位任务控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三是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设岗定责活动中,主要是以一人一岗为基本形式。对于素质好、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采取了“一人多岗”的形式。对于工作任务较重、个人难以胜任的岗位,采取了“一岗多人”的形式,保证了设岗定责的实际效果。

3、选准载体,力求实际效果。在农村党员的设岗定责活动中,三镇都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归纳起来,主要是搞好了四个结合:一是把农村党员的设岗定责活动与“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二是与“三级联创”相结合。把设岗定责活动作为巩固“三级联创”成果的重要举措,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的重要内容。三是与“双建双带”活动相结合。在设岗定责活动,一批思想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共产党员脱颖而出,成为了群众生产生活中典范他们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帮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是与发展党员工作相结合。通过设岗定责活动,使无职有岗党员发现了一些优秀农村人才,很多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入党积极分子和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来,巩固了党的基层堡垒。

通过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农村无职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普遍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得以充分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这一抓手,进一步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1、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激发了广大农村无职党员的责任感、光荣感和工作热情。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受到冷落,出现农村无职党员“不作为”、“浅作为”、“无作为”的现象。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开展,找到了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广大农村党员尤其是上岗党员“想作为”、“争作为”、“有作为”,想事、议事、管事、办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郑场镇同兴村党员朱志付,看到邻里之间闹矛盾,经常去劝和,可村里有人风言风语,说当干部的不管,你一个老头多管什么闲事,他一直顾虑重重,产生了不想管的念头。在这次无职党员上岗工作中,他推荐上了民事纠纷调解岗,现在他逢人就说:我有了尚方宝剑,管起事心中有了底,没有顾虑和畏惧,可以大胆干了。

3、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阶段。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的农民虽然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由于缺技术、无资金、怕担风险,使他们难以迈开步子,迫切需要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提供示范服务、真心实意带领他们致富。设岗定责工作开展后,三镇把种植、养殖、销售、外出务工上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组织到经济发展类岗,通过岗位示范,广大上岗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兴起了一批产业、带动了一批群众发家致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剅河镇张马村无职党员熊金强,常年从事水产营销,在承包的150亩土地上,尝试泥鳅-蒿芭种养模式喜获收益,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效益明显。在设岗定责活动中,选择了科技种养示范岗、务工经商经济信息岗,在他的带动,周边的养殖户全程参与,该村水产养殖、特种养殖结构大大调整。牌楼村无职党员代振香,常年从事畜禽养殖,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养殖技术,在设岗定责活动中,她选择了科技种养示范岗。在她的带动下,牌楼六组庭院养鸡户达十多户,户平养鸡达500只以上,年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4、通过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设岗定责在基层组织与无职党员、村民之间加强了联络与沟通,成为一条党员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党员上岗履责,一方面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谋福利,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主动协助村干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无职党员与群众在同一个村生产、生活,彼此熟悉且有一定的感情。通过村“政策宣传岗”和“民意收集岗”,把大量的矛盾和隐患化解在了苗头状态,达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的目标。

设岗定责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群众赞誉。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少数无职党员认识不高,认为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没有必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党员难以适应新旧体制的转换变化,自我要求不高,荣誉感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利益驱动性增强,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普遍存在着思想乱、纪律散、形象差的问题。有些农村党员甚至设置障碍,与基层党组织唱对台戏,成为农村工作推进的绊脚石。还有的党员认为村级工作应该由村组干部去做,不需要党员来参与,以致部分党员上岗后,履行职责不积极,岗位形同虚设。

二是农民党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文化素质偏低,以致部分上岗党员年龄偏大、水平偏低、能力偏差,不能很好地起到示范带头和上岗履责作用。

三是对履岗较差的上岗党员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没有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有岗党员上岗后岗位意识淡泊,想履行职责就履行,想不履行就不履行,自我意识很强,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长效管理机制。

四是支部堡垒作用不坚制约了有岗党员职责和作用的发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支部只是在形式上跟无职党员设了岗,至于党员的岗位职责履行了没有,履行得样,都不闻不问。甚至有些党员在带头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支部也不能给予及时地支持与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有岗党员职责和作用的发挥。

设岗定责顺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满足了广大农村党员不当村组干部照样能为党工作的精神需求,初步解决了分散生产经营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党员发挥作用渠道不畅的紧迫问题,加之,设岗定责不涉及利益调整和分割,党员响应,群众支持,组织满意。对农村无职党员推行设岗定责管理已是势在必行。通过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已经有基础、有平台、有作用、有机制、有潜力,今后,我们要把设岗定责活动作为创新党建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着眼长远,在推进制度化、规范化、持久化上下功夫。因此,在抓好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相关问题。

1、把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作为增强设岗定责功效的基础工程来抓。无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岗位情况看,主要集中在民意收集、村务监督、社会治安等岗位,而在一些更能体现党员先进性的科学示范、勤劳致富等岗位,真正能上岗、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还不多,很难全面体现党员“三个代表”的作用和价值;从党员年龄上看,有岗的党员年龄都比较大,大多数都是35岁以上,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不多;从党员的地域来看,大多数都是在本村本组工作的在家党员,流动党员的设岗定责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因此,要重视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尤其要突出科技示范岗的上岗比例,积极做好发展农村新的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工作。对那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发展农村经济的经纪人、创办个私企业的负责人和在农村影响较大的其他优秀分子,要切实加大培养教育力度。要给那些35岁以下、思想觉悟高、有能力的年轻党员设岗,鼓励他们发挥作用。

3、把强化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作为实现设岗定责制度化的龙头工程来抓。在设岗定责工作过程中,村党支部起着组织、实施、监督的重要职能。因此,必须把强化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作为实现设岗定责制度化的龙头工程来抓。坚持先整顿后进村党支部再设岗定责的原则,根据村班子战斗力强弱分步实施。基础较好的村先行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基础较差的村加强督查与指导;后进村,先进行整顿提高,配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后,再进行设岗定责。

4、把开展。

先进性教育。

活动作为贯穿设岗定责始终的重要工作来抓。无职党员作为农村党员队伍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与活力,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和宗旨意识,激发他们强烈的上岗履责的政治热情。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先进性教育与实践活动,支持、鼓励无职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返回目录。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党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党员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着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做好充分准备,近期,我们抽调48名熟悉党务工作、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善于思考分析的同志,组成12个调研组,分赴全区12个党(工)委,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区的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听取汇报12次,召开座谈会8个,入户走访68家,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98份,回收率达99.8%。基本情况如下:

1.党组织情况。

我区现有党组织177个,其中,党(工)委13个,总支7个,支部157个。

高中以下学历1387名,占47.2%。

入户走访和问卷调查中,对当前党员先进性状况的总体评价,认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89.2%,不满意和和问题较多的占10.8%;认为有必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占92.3%。从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党员素质较高,组织观念较强,能够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员标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实践“”重要思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宣传党的路线,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带头参加党的各项活动。可以肯定,当前我区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党的xx大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党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得到了全区党员的认同。同时,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好党员管理,也使全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二、主要做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党章》的要求和党员标准,认真做好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近年来,我区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严格党员发展质量,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使全区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探索机制,确保新党员质量。

党员担任联络员,分别到基层党委、总支、支部指导工作;四是由组织部门负责,纪检、检察、宣传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新党员质量;五是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形成区委、基层党委、支部(总支)三级联动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

2、抓好源头,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源头和基础。我们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时,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从源头上把住党员“入口关”。

一是建立考察机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前,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等形式,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对民主测评合格票不超过三分之二或谈话中发现有问题的,不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待调查核实后再作处理;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由党支部指派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员对其进行跟踪考察,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动态。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坚持两年一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制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对没有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对培训中考试不合格的,也不予确定为发展对象,重新参加培训。

进行推荐,推荐为培养对象的,由支部进行考察,重点培养。

4、推行“3+2”模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为了确保新党员质量,我们针对组织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公示和考试的优点,在全区范围内普遍推行了发展党员“3+2”模式,即“三关公示”加“两次考试”。(1)三关公示。入党申请人经过党组织的长期观察考察和支部大会、支委会的讨论研究,在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并报上级党委审批时;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经过培养人和支部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并经过全体党员大会通过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时;预备党员经过一年预备期的培养考察,经全体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报上级党委审批时,这三个审批的关键时期,要由上级党委负责分别向其所在单位党内外群众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对组织发展工作的意见。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公示对象的主要情况、支部召开会议的时间、形成的决议情况、举报电话、公示的起止日期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天。公示期间,区委组织部和各基层党委同时受理群众的举报,凡群众举报有重大问题,不论是属于公示对象本身的还是属于所在支部的,区委组织部和基层党委都要认真登记,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查证属实的,一律取消公示对象的资格,并对其所在支部进行通报批评,违反党纪的还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2)两次考试。在入党申请人“过三关”的同时,还要通过两次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一次是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一次是预备党员党的基本知识考试。凡没有参加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和考试,或者培训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预备党员无故不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按期转正,并要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及格的,不得转正并取消其预备党员的资格。“3+2”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增加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5、建立责任追究制,强化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

一是实行推荐责任制。对党小组向党支部、党支部向基层党委推荐不公开、不慎重,影响了发展党员质量的,追究党小组长和支部书记的责任。二是实行考察责任制。对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没有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情况,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失误的,追究入党介绍人和培养人的责任。三是实行审查责任制。对党支部不按程序发展预备党员或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材料不齐备、填写不规范、发展不公示、公示不规范的一律重新办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实行审批责任制。对基层党委把关不严,违反规定发展党员,或未及时召开党委会审批的,追究分管领导责任。该项制度的实施,严格了组织发展程序,克服了组织发展中的暗箱操作,杜绝了党员发展人情关,强化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

(二)实施党员“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党员素质。

近年来,我区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树立党员光辉形象”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党员“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举办党员培训班,加强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培训内容上,除安排学习新《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外,还安排学习“”重要思想、xx大报告及xx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与播放电教片、优秀党员现身说教、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培训效果上,建立组织措施,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教育和培训内容,完善培训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自学制度等,使党员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培训经费上,采取“党费拨一点,单位筹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形式,保证培训费的落实。我区每年都要从留存党费中拿出3000元,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在培训渠道上,除继续发挥党校、农校、党员活动室等主渠道作用外,还与专业、业务相接近的院校、先进地区等单位联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技能培训等。截止目前,全区共建立业余基层党校12所,农校1所,党员活动室154个,为党员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是坚。

持分门别类开展支部书记培训。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授课、实地考察、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表态发言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计划,分门别类,对机关、街道社区、农村、学校、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如针对社区特点,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参观金水、二七等社区党员工作先进经验;针对农村特点,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参观辉县回龙村,学习张荣锁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针对非公经济组织特点,座谈讨论如何发挥党组织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

三是发挥电教优势,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和致富本领。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党员电化教育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富民本领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实现“三个一”的目标要求,即提高一个意识,打好一个基础,突出一个收看效果,使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和社区得到了普及。全区7个农村和17个社区均建立了党员电教室,配备了电视机、录放机、vcd机,健全了党员电化教育制度。我们还从留存党费中拨出了xx0多元为基层购置了党员电教光盘,征订了《党员电化教育》杂志,发放了《党员电教片播放收看工作手册》。配合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组织片源,大力宣传卫生知识,增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防非”意识。去年4至8月,全区在区电视台、长铝公司电视台先后播出卫生科学知识476条,创作“防非”漫画、豫剧、小品等节目20余篇。配合“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运用电教手段,调动了全体组工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公道正派的理解和把握,优化了学习效果。为实现党员思想常抓不懈,区电视台根据不同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先后开辟了“为党旗增辉”、“社区共产党员风采”、“单位下班、社区上班”等栏目,制作了《三讲一树结硕果》和《军地共结光荣花》两部电教片,各社区党支部都能按要求组织党员收看和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和实际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区工商分局党总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523”工程活动,即每个党员联系5家困难个体户、2家企业,一年为企业办3件好事。活动中,他们把具体联系商户登记备案,及时提供政策、法律咨询,解决商户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全年共为商户办好事100多件,赢得了广大商户的好评。在社区,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服务社区、共建家园,树立党员新形象”为载体,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岗和党员奉献日活动,让社区党员“单位下班,社区上班,住于社区,关心社区”,为社区党员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力推进了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仅xx年,我们开展的党员奉献日活动共有50000多人次参加,广大社区党员共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4000多件次。在企业,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组织开展了“我为企业献良策”活动,各企业党组织分别成立了技术创新办公室。在这项活动中,企业党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86条,被采纳192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降耗增值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郑州市蝶阀厂党支部党员荆龙安同志,对阀门喷塑技术不断革新,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了上百万元,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充分肯定。

(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员的分类管理。

党员管理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不同行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党员从事的职业和担任的职务也多种多样。为此,我们结合上街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重点做好流动党员、困难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党组织;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转入临时组织关系,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工作单位不稳定,但住处固定的流动党员,就地转入组织关系,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

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三、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我区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极少数党员思想困惑,理想信念动摇。有些党员对实现共产主义缺乏信心,总感觉到这个目标太遥远,可望而不可及。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深层次矛盾加剧,使有些党员难以适应,对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困惑;有些党员对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对党产生了信任危机;有的党员精神空虚,少数人热衷于封建迷信和。

二是个别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党的观念淡化。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淡忘了党的宗旨。有的党员说,“现在工作要带头,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有的认为“党员不党员,只差几角钱(党费)”。有的党性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不愿意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约束,少数党员群众观念不强,有的党员说“我现在想得最多的就是个人如何发家致富”,没有处理好先富与共同致富的关系,不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三是部分党员责任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发挥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忘记了自己的政治责任,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机关中有的党员不思进取,不注意学习和提高自己,有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知识面较窄,不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农村中一些党员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在企业有些党员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文化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还不能适应企业机制转化的要求,少数党员下岗后,缺乏谋生手段。

四是极少数党员不注重世界观改造,在新的考验面前发生动摇,有的蜕化变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面前,少数党员放弃了思想改造,经受不住考验。特别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腐化堕落,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形象,在党员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不满。

五是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小,新鲜血液不足。个别农村党员思想狭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观念陈旧,如对旧村改造的意义缺乏认识,有些党员在拆迁过程中行动迟缓,不予配合,甚至于个别党员带头参与集体上访。

机制。三是不同程度放松了党员思想政治工作,一些单位党组织放松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使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有的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对一些党员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得不到党组织关心,心里感受不到组织上温暖。

四、对策及研究。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必须着眼于践行“”的要求,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党员素质,塑造党员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对策之一:用好鲜活载体,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返回目录。

生活方式,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其内涵而言,它包含一个人工作、学习及业余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狭义上的生活方式是指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个人行为方式。本课题调研的是领导干部的狭义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指在八小时之外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其形式。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的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对于领导干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促进党风进一步好转,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上。时代进步和发展使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就领导干部而言,在八小时之外,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吃饭、睡眠等生存需要外,还要在家庭生活方面履行家庭成员的职责,尽到做儿(女)、做父(母)、做丈夫(妻子)的义务。此外,比较多的领导干部还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个人喜好的活动,如读书学习、体育活动、旅游、交往、书画、音乐、电脑上网、下棋玩牌等。概而言之,党员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书学习。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许多领导干部在闲暇时间内的活动安排主要为学习。在回答问卷“闲暇时间,您一般安排的活动”时,在“体育健身”、“娱乐”、“交往应酬”、“加班工作”和“学习”这五个选项中,选择“学习”的人数最多,平均达到27.78%。领导干部能够在八小时之外注重学习,是主客观原因使然。一方面,经过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许多同志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政治结合日益紧密,现代管理日趋复杂,这些都促使领导干部加紧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形势。另一方面,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学历是一个重要条件,考试也成为一个重要途径。领导干部没有相应的文凭,或者考试成绩上不去,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样,学习就成为领导干部闲暇时间内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有的人是在职学习,如参加党校或其他高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学历继续教育班;较多的人仍采取“读书看报”的形式,其人数占到43.12%;还有的是通过“看电视”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人数占到第二位,为39.82%。另外,通过上网的形式进行学习的领导干部人数也在增加。在厅、局及盟、市部门分别达到10.25%和11.18%,而在苏木乡镇达到了6.42%。

2、锻炼身体。从问卷调查发现,领导干部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健身”的情况是,处级和旗县科局领导的人数占到19.63—21.66%。在健身锻炼方式上,有进行篮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的;有做操、散步、跑步的;有游泳、滑冰甚至钓鱼的;有借助健身器材锻炼的。在时间选择上,许多领导干部大都在早晨、晚上或是节假日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锻炼。当前,领导干部上下班坐车、工作打电话、看文件、参加会议,坐得多、活动少;饮食结构的改变使人们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过多,而消耗又不大。所以,有些领导干部体重增加,体质下降。再加上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使得一些领导干部时常感觉体力不支,甚至一些人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方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这些情况促使领导干部认识到了加强身体锻炼的必要性。另外,随着的发展进步,许多人都意识到体育健身也是一项很好的休闲娱乐活动。所以,目前领导干部参加体育健身的越来越多。

3、观看电视。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节目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许多领导干部把看电视当作一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缺乏室外活动场地、设施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范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缺乏更多的选择性;不少人还为避免烟尘风沙尽量少在户外活动,这就使得看电视成为不少领导干部业余生活的主要选择,一些人在家里的时间基本上都被看电视所占用。看电视不仅成为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休闲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4、应酬交往。调研中了解到,党政部门的处科级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应酬情况是,平均每周少的有1—2次,多的有3—4次。有些人一到周末,约请的电话不断。在我区基层许多地方,由于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制约以及地区、民族特点;使得在交往应酬中的活动,大多以吃饭为主。而这种吃饭喝酒,已成为部分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和沉重负担。有时中午喝完,晚上还要接着喝;有时不仅应付一场,而且还要在几场酒席中交叉进行。对于家在异地的交流干部,这种应酬活动就更多一些。一些同志讲,这种应酬活动有时搞得人身心疲惫,就连正常的生活规律也被打乱,但又毫无办法。另外,广交朋友是目前许多领导干部生活方式中的重要部分。调查问卷中,在回答“个人爱好方面有哪些”时,“交友”排在6个所选项的第一位。在回答“您愿意交往应酬的人是哪些人”时,选择“对工作有帮助的”人数超过“有共同语言或志向的”人数,分别为46.95%和40.84%;但厅局的处级干部选择“有共同语言或志向的”超过“对工作有帮助的”人数2.51个百分点,分别为42.69%和40.18%。由此看出,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时除注重考虑工作及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因素外,不同层次领导干部间也存在差异。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不论学习、健身还是娱乐,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从问卷统计来看,领导干部的闲暇时间,在工作日一天平均达到3.2小时;在休息日达到6.2小时。当然,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如在家务劳动上,洗衣靠机器;做饭靠煤气、靠电,有时怕做饭浪费时间,还可以买半成品或熟制品,或与家人到饭馆吃。总之,许多领导干部在生活方式上比较注重质量。如住的方面,许多人都注重房屋的装修,讲究舒适;吃的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讲究营养平衡,尽量节制烟酒的领导干部人数越来越多;在休闲娱乐方面,许多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身份适宜地选择时间、方式、场合进行。

从问卷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部分领导干部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比较大,希望在八小时外能够得到更多的放松或休息,有一些更好的方式来调剂自己的生活。许多人认为,该工作时就好好的工作,该娱乐时就好好的娱乐,该休息时也要好好的休息。

二、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上,目前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对生活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从领导干部个人来说,一是认为生活方式属于个人行为。生活习惯怎样,生活作风如何,不需要别人干涉。二是认为时代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应酬活动中吃点、喝点没啥,用不着大惊小怪,发发牢骚也是正常的。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在发展经济、讲奉献的同时,也要讲回报。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在比别人付出多的情况下,多得点、多拿点是正常的。四是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为个人、家庭及亲朋好友捞好处是实的,而其他都是虚的;与其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提高素质还不如谋点实惠。这些领导干部对待生活方式的错误认识必然要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作风,也将表现在他们八小时之外的行动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多数组织也缺乏对领导干部生活方式的正确认识,对一些人生活中的不检点、不自律行为听之任之,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缺乏及时批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造成了日后遗患。

2、放松了要求、降低了标准。目前,群众对于领导干部的行为,即使是在八小时外的,也有他们所认可的评价标准和尺度。什么样的事情,领导干部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群众可以做而党员领导干部却不能做,群众都有一定的尺度。然而有一些领导干部没能把握好“群众一党员一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该发挥带头或领导作用时却缩头缩脑,不能坚持公道,不敢主持正义;该把自己当作是群众中的一员时,却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不能以平常心、普通人的身份融人到群众当中休闲娱乐或从事个人喜好的活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还做出连一般群众都不做的事情,导致出现一些与党员领导干部身份不符的行为失范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不该说的乱说,不该做的要做,不该去的地方也要去。在不该说的方面,有些领导干部不分场合、不分听众、不辨真假、不顾后果,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话都敢传。有的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把讲一些“内部消息”当作自己似乎比别人更了解情况,甚至泄露会议内容;有的热衷于说一些“黄段子”,搞哗众取宠,编“顺口溜”,讲一些不负责的所谓政治“笑话”;还有的带头在群众中发牢骚,表示不满情绪,而不管负作用有多大、影响有多坏。在不该做的方面,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什么人的酒都敢喝,什么人的宴请都敢吃,还有的热衷于玩麻将、搞赌博。在不该去的方面,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的纪律要求熟视无睹,什么样的活动都敢参加,涉足那些有议论、有争议甚至是党纪政纪明令禁止的娱乐场所。如有“三陪女”酒店的ktv包房、异性按摩场所。少数领导干部的这种所作所为,败坏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败坏了党风,败坏了风气。究其原因,一是少数领导干部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二是组织方面放松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以及对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不力。三是在组织方面存在处理过轻现象。对违法乱纪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处理时,常常以开除党籍、撤销职务作为惩罚,并未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5、休闲娱乐活动少,业余生活不丰富。目前,领导干部的休闲娱乐形式不是很多,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娱乐活动更少,呈现出越往基层休闲娱乐越单调的特点。许多人下班一到家就看电视,除看新闻节目外,就是戏曲、文艺、电影或法制类节目。也有一部分人是找“酒友”、“牌友”、“麻友”进行娱乐;还有极少数人是到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地“放松”自己。大体上看,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就是这几种,比较单调。有些领导干部感觉每天都在忙,忙开会、忙材料、忙接待、忙应酬;有些感觉生活比较枯燥,每天就是“家一单位”、“单位一家”。从问卷调查看,在被调查的人中选择闲暇时间进行“娱乐”的比例分别为:厅局的处级、盟市局处领导、旗县科局和乡镇领导干部为14.08—14.50%,旗县领导为10.75%。造成领导干部休闲娱乐活动少、业余生活单调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单位、社区组织活动少。许多单位除了在节日及有庆典活动时组织和开展活动外,在八小时之外就很少组织活动;而在社区,如果说要组织什么活动,那么大多也都与庆典活动有关。经常性、群众性地组织社区在职人员参加的娱乐活动开展得比较少,而退休人员的活动却比较多。二是缺乏必要的娱乐活动场所。目前,在城镇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属于“一老一少”的老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活动场所的建设受到重视,而面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所建设却得不到重视。活动场所少,还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滞后、娱乐设施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三是一些娱乐场所经营存在不规范现象。有些娱乐场所消费过高,靠正常工资收入的人难以到此进行消费;有些娱乐场所靠不正当的手段吸引顾客,外表上华丽堂皇,而里面却藏污纳垢。大多党员领导干部不敢去。四是受观念上的影响,许多领导干部也较少去娱乐场所。在一些人眼里,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场所地都不“干净”,去那里的人大多不“正经”。这种看法,越是基层越强烈。在县城乡镇,只要领导干部一出现在这些地方,马上就会“风言四起”。所以,客观上也限制了一些领导干部的活动范围。

假党员调查报告

20xx年11月3日,党支部成员就11班的同志的入党问题召开了群众调查会,我们随机抽查了同志的十位同班同学,以口头及书面表达的形式对同志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意见总结如下:

在思想方面,在培养考察期间,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入党动机端正;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还主动关心了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和学校发展大事,积极思考,思想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在学习方面,认真刻苦,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他积极主动学习,能积极主动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虚心求教,有刻苦钻研精神,爱好读书,涉猎甚广,成绩优秀。同时,还积极主动参加科研活动和讲座。

在工作方面,作为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科研中心干事,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积极努力,能协调好部门内部工作,与部门成员一起顺利完成法律知识竞赛等多项科研赛事和讲座活动。同时,在团支部内能协调同学,与班委一起积极开展活动,为团支部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生活方面,为人开朗活泼,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平易近人,有幽默感,生活态度健康。他还乐于助人,能经常积极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善于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与舍友相处融洽。同时,同志热爱运动,经常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

但同学们亦反映同志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在工作方面,同志还需要学会兼顾好班级和部门工作,保持一定的平衡。同时,还需要认真安排好时间,履行好学习委员的职责;第二,在思想方面,同志在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党史的学习,以加强党性修养,从思想上入党。

综上所述,对的入党问题,同学们大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入党动机端正,思想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已基本符合入党条件。同学们亦希望同志能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是对同志进行群众调查的总结,请组织审阅。

乡镇干部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1、在学风上存在虚浮应付,流于形式。一些干部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去学习。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能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有的干部缺乏应有的本职业务知识,缺乏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等方面知识,不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开拓创新能力不足,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新办法不多,难以更好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更难以依法行政。政协联络员工作职责有待明确,所调查的12个乡镇政协联络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业务是什么。有的干部手中拿的是高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却字也不会打,有的连开机还不会。据调查,95%以上干部的学历文凭同干部个人的实际能力与知识结构不相符合。

2、在干部驻村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个别乡镇干部上班仍然存在“走读”现象,认为国务院规定8小时工作制,下班后只要手机不关机,有事能马上联系,及时赶到,不影响工作就行。相当一部分干部蹲村极少,存在“走村”现象。现在交通方便,有些干部即便到村里也是报报到,转一圈就回到了乡镇,几乎都不在村里留过宿,没有充分接触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与群众交心少,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四同”形同虚设。有相当部分干部连村主干都不认识,开展工作满足于当“邮递员”、传话筒,开开会,安排安排,部署部署,就认为把工作落实了。[找材料-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有的干部所包联的村,用“摇控”指挥,群众长期见不到人影。个别乡镇主要领导更是没有给干部下工作任务,只是对着上级文件,按着“摇控器”,坐镇指挥调度。对上级领导和部门来检查,每次却绞尽脑汁汇报好的,负债也要尽力陪好,用好酒好烟招待,谁都不得罪,想的是讨好升迁,不是重大事情干脆不下乡,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在服务职能上,思想没有实现转变。有的干部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来做农村工作,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找不到解决办法,不总结别人经验,自己又创造不出经验,动辄耍态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除了抓计划生育外,就认为无权、无钱、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肯做。对群众缺乏深厚感情,指导工作指手划脚、指责训斥,无耐心,不做细致工作,不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高在上,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有的干部虽然下了基层,却是走近的,看好的,访富的,停留在听听汇报,走走形式上,没有真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没有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号召多,应付多,做表面文章多,下功夫真抓落实少。一些干部办事扯皮、拖拉,“三乱”现象仍没有根除,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法律贯彻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领导干部办事讲关系,处事不公正,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兑现,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有些干部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在干部管理上,存在重罚轻管现象。调查显示,大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制裁,轻教育引导的现象,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乡镇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常常关注的是计划生育有没有问题、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出不出事,上级通报了没有,完全忽视了干部自身建设情况,使政府内部管理成了制度的盲区。大部分乡镇都相应建立了的各项工作制度,最注重的是经济制裁制度。在落实制度上,尤其在落实经济制裁制度时,不管清红皂白,就是一刀切,很多时候在无意中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有个干部,在一个周末被安排值班,可家人生病到吉首住院,他不得不请假,结果他只好按制度规定交60元罚金。乡镇缺乏对干部正确的教育引导,正确应用激励机制,只注重工作结果,不注重与干部交流思想,了解干部真实想法,指导干部怎样开展农村工作,较少和干部交心谈想法,谈看法。乡镇大部分干部只是被动地执行领导的命令,从而形成只要事办了,事办得好不好并不重要,进而导致各项工作只是浮在表面上,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敷衍应付了事,这就让一些干部养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消极应付,平庸渡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有些干部说:“我们即使做的再好、再突出,只不过为领导争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领导可以往上升迁,我们留下来为下任领导继续革命,我们图的是什么呢?”,这样,一些干部总是精神不振,事业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自由主义严重;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推崇农村工作、基层工作是“三分道理,七分蛮”,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1、县直部门利益严重,摊派或变相摊派太多,乡镇经济难以承担。残疾人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及报刊杂志等都要乡镇财政承担,而年初县财政又没有预算。如去年医保中心要竿子坪政府单位交生育保险6600元,如不交,就扣医疗卡,且老干部住院不报帐。同时还交了残疾人保险6600元,竿子坪政府一年就要交13000多元。两林、腊尔山政府干部还没见到医疗卡的样子。,此外,还有防洪救灾等不知名目的捐赠,财政直接扣工资,每个月工资被扣多少,扣什么却不知道。干部培训太多,费用不少,少则百元,多则几百元,可是要求不严,作用不大。如此种种,干部颇有微词,很多乡镇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证。如木里乡书记、乡长到吉首为村民办事,从早上起,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到一个快餐店吃了个5元便餐,剩点酸菜还打包留到第二天早上和馒头一起吃。

2、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急待解决。很多乡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电、路、房问题,尤其是并镇后的乡镇干部住房问题特别突出,三拱桥、吉信、木里、腊尔山等乡镇还是3~4个干部共挤住一间房,或干部在外租房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腊尔山和木里还没有通上自来水,每天干部的饮用水都是靠肩挑背驮,木里乡镇食堂大师傅,为保证干部的按时开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挑水,起迟了,就得让老百姓先挑,这样干部就不可能按时吃上早餐了。腊尔山还有部分干部挤在一栋危房里过,天晴月光洒进床上,雨天雨水流到床上。农村不通公路或通了简易的公路,路况极差,不是农民买不起好车,是不敢买好车,这样一则导致交通危隐患,危险性更大;二则也加大了计划生育的难度,农村不通公路,出门就是山,农民生活生产劳动都少不了强壮的劳动力。竿子坪红狮村群众说:“干部讲我们思想封建――重男轻女,你们看看,我们这村里出门就是山,抬脚就是坡,没个儿子,谁能挑起一百四五的担子呀?!”水、电、路不仅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咽喉。当前,“三农”问题最主要还是水、电、路这三项基础设施建设。

3、各种工作指令性太多。如发动栽种烟叶时,就明文规定了各乡镇必须完成任务多少多少亩。个别乡镇为了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只有向干部集资办事,山江镇有年每人拿8000元用于发动烟叶生产。原板畔乡纪检书记龙万贵(现任木里乡政协联络员),为支持原板畔乡政府发动烟叶生产,拿出自己省吃俭用一生的积蓄15000元借给政府。可时至今日,仍尚未归还。

4、乡镇的责任太重,但没有相应的职权。“一票否决”就有五项,有些乡镇主要领导讲:我们的工作就像走钢丝,时时提心掉胆。而乡镇只有义务,没有职权。如交通问题,国土问题等,他们只有摸底、汇报的权力,没有执法的权力,而一出旦问题又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因此,乡镇干部不得不身兼数职,工作起来却又力不从心,其效果可想而知。

5、个别上级领导、部门态度生硬。个别上级领导和个别部门领导讲话不注意场合,挫伤干部的积极性,使乡镇干部有些伤心。有乡镇反映,不管是进城办事还是领导下乡督查调研工作,个别上级领导只认乡镇长、书记,其他副职根本不认,并当着乡镇一副职干部的面说:“工会主席算什么领导?”这样粗俗的言语很伤乡镇干部的自尊心。有些部门办事拖拉,本来极简单的事也不及时给办。有个乡镇干部到某局办事,忘带一份文件的复印件,请求借一下复印,办事员就是不肯借,害得这个乡镇干部为了办一件小事前后跑了两天时间。

6、乡镇干部没有住房公积金,退休安家费仅有1200元,导致乡镇干部退休不退房,这也是造成乡镇干部住房紧张的一个原因。有个乡镇干部退休后,领导动员他退出公房让年轻干部,他说:“国家给的我退休1200元安家费,我拿什么买房建房?要盖房子,银行又不肯贷款,我搬出去只有淋雨!”。

7、产业开发盲目性。竿子坪乡红狮村村民反映说,他们在政府干部和扶贫开发办的支持下,搞产业开发7、8年,拿的是好田好地,精心培管,可是结果都失败了,不但没有什么收益,还把老本搭了进去。全村种植了450亩湘柚,4、5年还不挂果,结果经查,是品种搞错了;开发了400亩金花梨,结果卖不出价钱烂在树上;开发了500亩纽荷尔脐橙,结果却是大黄品种。这种不负责任的盲目性产业开发,不从实际出发,调的苗品种不纯,结果变成了坑农害农。

对策。

转变乡镇职能,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上去推进、去审视、去思考,务必把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合理流动、教育管理作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的治本之策。

1、在更新观念上下功夫,为干部“解套”。要加强乡镇干部为农民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盼,解群众所忧,谋群众所需;始终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作为决策第一信号和依据;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教育,引导乡镇干部转变思想,开拓进取,拓宽视野,敢闯敢干,自觉为乡镇分忧解难,让更多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到民营经济工作,创办、领办农科示范园,到村和社区任职,积极主动为乡镇政府“消肿”,置身于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

2、在强化培训上下功夫,使干部“强身”。增强服务功能,必须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强化乡镇干部培训。根据现阶段农村工作需要和干部自身需求,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收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开展乡镇干部技能转型培训。围绕农村政策,先进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以短、专、快的专题培训为重要形式。切实增强针对性,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才少,就培训什么人才”。切实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服务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

3、在干部交流上下功夫,让干部“活血”。制定出台对乡镇干部交流的具体措施,对交流的条件、去向、程序作出明确规定,采取横向交流、回避交流、警示交流等方式,对在同一乡镇连续工作一定年限的干部,有亲情关系且机关影响团结和管理的干部,优秀年轻干部重点进行交流,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态度不端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的干部,安排到边远艰苦乡镇进行锻炼;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干部实行待岗处理,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4、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帮干部“降压”。关心重视选拔优秀的乡镇干部到领导岗位。把乡镇干部住房政策、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要正确处理压担子、给任务与教方法的关系,对工作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对工作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助乡镇干部解决。对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要切实尽快解决好。对乡镇干部在艰苦条件下,为民服务、为民增收,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给予公正的评价,为乡镇干部营造在艰苦条件下畅心的工作环境。

5、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令干部“敬业”。在干部管理,经济杠杆约束机制要用好用当,同时也要将其他制度落到实处,实现用制度“约束人、鞭策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好风气。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引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终身为人民服务观,自觉把自己培养成“学习思考型、求真务实型、开拓创新型、廉洁奉公型、有为有位型、可亲可敬型”新型干部,真正认识到“有为才有位”,这样干部才能爱岗敬业。要积极营造一股好学之风、正气之风、团结之风、为民之风。在干部驻村管理上,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把切实解决干部“走读”问题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来抓,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增强自觉性,,增强艰苦奋斗观念和公仆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奉献基层的工作热情,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二要对照要求、自查自纠。认真对照省、州、县有关干部管理文件要求,认真查找干部存在的作风懒散、拖拉、干部“走读”、“走村”等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开展自查自纠。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干部作风问题进行认真查摆,在思想上进行深入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三要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住宿考核制度、轮流值班制度、工作去向告示制度,制定奖惩激励措施,把干部住勤情况与干部的经济报酬挂钩,认真抓好落实。同时,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办公、住宿条件,办好机关食堂。加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有益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干部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氛围,让乡镇干部住得下、安心住,以乡镇为家。制定有效措施鼓励干部业余在岗自学新知识、新科技、新文化,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大力倡导干部进村入户夜访,同农民群众交朋友,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尽力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实际问题。四要加强督导、严明纪律。通过明查暗访的形式对乡镇干部的驻乡住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对检查结果,及时通报,采取通报、诫勉谈话、公开曝光等形式,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要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先进典型,努力为乡镇干部作风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

村干部现状调查报告

重复考虑的后果是悟出了一个事理:昔时村庄基层干部向农人群众伸手“要钱”的时分,凡间饰演“双重人物”——既是国度和当地当局的“署理人”,又是全体村民的“当家人”。他们作为“署理人”往往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而作为“当家人”行事时,他们又必需妥帖处置“讨取”与“报答”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寻觅一个“平衡点”,使两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谅解、相互支撑、相互容纳、最终宽和的结果,然后完成“社会风险最小化”。这是长时间从事乡村实践任务的基层干部的一种指导艺术。不然,一旦当乡镇、村与农人之间的好处链条发作断裂,乡镇机关干部、“七所八站”职工、中小学教员、离退休人员等等几百号人就会呈现“断粮断炊”的景象,更不要说维持村庄基层政权正常的运转了。所以,阿谁期间的村庄基层干部白昼黑夜都泡在农户家里做思维疏浚任务,对各家各户的经济进出情况、出产生涯坚苦、邻里矛盾胶葛和家庭内部状况等等都一目了然。用他们本人的话说,村庄基层干部就仿佛懂得全科医术24小时价班的医生——“白昼上门诊,晚上出急诊,深夜再会诊”,一天到晚根本没有一点儿偷闲时间,从岁首忙到年尾也顾不上照顾本人一家老少和几亩责任田。他们常常以静静贡献、委曲求全的扎实任务,舍小家、顾人人,一起支撑起党在广阔乡村地域的在朝根底,与共和国一同渡过了乡村公共产物供应极端缺少的非凡期间。从这个意义说,全国几百万名村庄基层干部是一个富有乡村基层任务经历和战役力的乡土精英群体,是一个相同呼喊了解和需求关心的弱势群体,也是一个亟待“去妖魔化”、盼望取得社会公平评价的重大群体。

xx年笔者分开镇时,对阿谁期间的村庄基层任务留下两点深入记忆:一是村干部平常只记得“夏历”而不晓得“公历”,乡镇干部平常只记得“阳历”而不晓得“周末”和“礼拜天”,只要在县级党政机关任务人员才干过上正常人的生涯。二是村庄乡村基层干部终年从事百分之百的苦活儿、累活儿,却只能获得10%的报答;而在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任务人员平常习气于“一杯清茶、一盒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落拓任务情况,却可以获得高工资、高津贴、高福利。比方,从1992年6月-xx年12月,笔者在镇担任党委书记时期的月工资由102元(根本工资89元+工龄工资7元+下乡津贴6元)进步到536元,快要xx年工夫才添加434元(由镇财务付出)。而当笔者xx年12月调任信阳市播送电视大学副校长后,月工资从536元猛涨到1200元(由市财务付出),xx年1月正式转入信阳师范学院任务后,月工资规范又从1200元翻倍添加到2400多元(由省财务付出)。为何相同一个国度公事员,“屁股挪一挪窝儿”待遇居然发作大相径庭。

在推进乡村税费变革进程中,存在着“政策破绽”

从-xx年,我国乡村税费变革的总体历程是由“减轻、标准、不变”的过渡性目的转向最终作废农业税。在这一期间,中心和省级当地财务转移付出的重点是保证乡镇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兑现,而没有思索若何处理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的待遇问题。如许就使本来曾经享用村集体经济补助的人在资金筹集渠道上呈现了“断流”和“空挡”的景象。由于,这局部人在乡村税费变革以前享用经济补助的筹资渠道是“乡镇企业补一点、村级集体经济出一点、当地财务拨一点。”但在乡村税费变革试点进程中,农人除交纳7%的农业税和1.4%的农业税附加外,不再承当其他任何项目的“乱收费、乱分摊、乱罚款、乱集资”。在“人多粥少”的状况下,村庄基层干部对辛辛劳苦征收上来8.4%的农业税费天然会接纳“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先支配权,而只得把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放置不议”。特殊是在农业税作废后,在职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和办公经费悉数归入县级财务预算处理,而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却酿成了“没娘管的弃儿”。于是,我国乡村基层任务中长时间构成的“一致阵线”开端呈现了裂痕和敌对。比方,镇党委于1993年3月制订出台《关于离退职村干部享用经济补助的若干规则》,对中国成立以来在“土改”、“四清”、“农业学大寨”、“大包干”等等各个分歧前史期间参与乡村集体任务、且长时间据守在基层任务第一线的离任村干部,依据他们任职工夫长短和奉献巨细,辨别赐与一次性津贴或享用分歧比例的定额补助。这充沛表现了上级党组织对离退职村干部的关心和保护,还也充沛调动了在职村干部的任务积极性,维护了基层干部在农人群众中的威信,极大地推进了乡村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开展。所以,那时镇身体尚好且有必然影响力的离退职村干部都自动出来在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但凡在职村干部在群众任务中处理不了的难题,普通都是依托老支书、老村长出头“说和、解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一些严重节日,常常组织慰劳运动,仔细听取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的定见和建议,协助他们排忧解难,一朝一夕天然构成了一种尊敬和关喜欢老干部、老党员的优越风气。可以说,阿谁期间的在职村干部真正把离退职村干部和农人无职老党员当做“宝物疙瘩”对待,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应用曩昔的“余威”和在群众中留下的影响力而成为在职村干部任务上的“靠山”,他们在平常的任务中交往非常频频,小我情绪和私交也相当融洽。但是,目前的乡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庄干部与离退职村干部和农人无职老党员简直落空了一切联络和沟通,有的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甚至由于结伴越级集体上访而成为“不受欢送的人”,就连他们曩昔亲手培育生长起来的“接棒人”也把本人当做“仇敌”对待,平常在村子里碰头时也不搭嘴措辞,两边长时间“内讧互斗”的最终后果是同归于尽。

当下,镇不少农人一提起某个村支书的名字,随口就会说:“村支书算个!”(本地农民骂人的话)。在镇最典型的人物是陈高山村党支部原书记陈登峰,该同志在1950年搞“土改”时参与任务,195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出产大队管帐、副大队长、大队长等职。自1973年起开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冬天突发脑溢血病倒在农田水利的建立工地,在乡村基层任务第一线静静贡献了快要半个世纪。他任陈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时期,在全村党员干部和农人群众中享有“一呼百诺”的高尚声威,是县198个村党支部书记中的“一面旌旗”,曾经延续中选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1990年3月,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侯宗宾在大别山区观察任务时,特地到陈高山村旁听和体验陈登峰给农人上党课的场景。就是如许一位阅历资深、颇具声威、身份非凡的村支书,在春季退休后,对照镇党委制订的《关于离退职村干部享用经济补助的.若干规则》的前提和规范,也只享用到相当于在职村干部全年待遇60%的经济补助,每年大约为1800元左右。xx年河南省进行乡村税费变革试点后,他仅仅享用了3年离任生涯补助。现在,陈登峰一年至少要花去医疗费5000元以上,加上他和老伴两人正常的生涯费用开支,均匀每年最少需求上万元的经济起原。这关于一位年近80岁且半身不遂的退休白叟来说,简直是一个“地理数字”。xx年开春后,他只好“变卖祖屋”作为成本,和老伴一同搬进县城与小儿子一家人一起生涯。当前,在镇14个村,相似陈登峰如许的离退职村干部还有20多位,有的做小贩沿街叫卖,有的在山上放牛,有的打零工,有的捡褴褛,有的投亲靠后代生涯……这些长时间辛勤劳累在乡村基层任务第一线的离退职村干部体弱多病,生涯窘迫,老景苍凉,处境困难,“走在村里抬不起头,站在人前没体面,回抵家里尽受气,想找组织没人搭理”,他们往日留在农人群众中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威信曾经荡然无存。总之,农业税作废后把上百万离任村干部和农人无职老党员长时间“晾晒”起来,这不只仅是他们小我的悲痛和无法,更是对党和国度长时间以来扶植的乡村基层社会“政治代言人”和“当局署理人”形象的极大挖苦和精力损害。

作废农业税后,基层干部与农人群众的好处链条中缀,的体系体例还在寻觅之中。

从xx年1月1日起至今,我国正式进入了所谓“后农业税时代”。比来几年,我国进行乡村综合变革的中心内容是乡镇当局机构变革、当地财务体系体例变革和乡村义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变革的首要目的是构建“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公平通明、清廉高效”的乡镇当局,使其由曩昔的“管治型当局”向“效劳型当局”改变。但在实践操作进程中,全国大大都省份首要基于减轻当地财务压力的思索,热衷于“撤乡并镇”、“兼并村组”和“减人、减事、减支”,而对若何包管乡镇机构变革后“高效运转”却迟迟没有树立响应的鼓励约束机制。还,不少当地在推进乡镇机构变革的“政治风暴”中接纳“无情变革、不得迁延、不留过渡期”的强硬办法,对乡镇暂时借谐和暂时聘用人员执行“一概清退,不予赔偿”的政策,对乡镇分流人员辨别赐与3000-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贴,对“集中处置失落”的村干部不予赔偿;而关于乡镇、村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办公经费则由县级财务全额供应。如许就使“被排斥出局的人”与“挤进编制内的人”在心思上发生了宏大的反差。特殊是此次被清退失落的村干部曩昔承当税费征收义务重,支付劳动和汗水多,蒙受非难和辱没大,获得了解和报答少,但在离任后却背负一身的“三角债”(农户拖欠税费不交,村干部本人垫资完成乡镇义务,村集体再给离任村干部打白条),他们天然就成了在职村干部的的“敌对面”。比方,河南省在xx年下半年仅用3个多月工夫就撤并乡镇236个,兼并各类事业站所3117个,精简乡镇指导职数接近1/3,清退乡镇暂时人员20551人,分流乡镇超编人员170022人,仅此一项均匀每年可为省级当地财务支出削减20亿元左右(昔时的农业税作废后,村庄基层组织缺口资金29亿元,除中心财务转移付出18个亿外,尚需省级当地财务本身消化10.8亿元)。还,全省一致规则:较大的村的干部职数由本来的7-9人减为5人,较小的村由5-7人减为3人。变革中固然也强调“要把乡镇任务从曩昔直接手企业、抓出产运营、催收催种、收费罚款等烦琐事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典型示范指导、供应政策效劳、营建开展情况和维护社会不变上来”,但因为缺乏响应的配套办法和鼓励约束机制,目前的村庄干部居然不晓得本人“应该干什么”。

当前,乡村公共物品的供应体系体例由曩昔首要依托农人本身处理转向以国度投入为主,全国约有1.5亿乡村中小学生享用免费义务教育,8.15亿农人参与型乡村协作医疗,4534万乡村坚苦群众享用最低生涯保证,乡村水、电、路、气等根底设备前提也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党中心和国务院之所以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其首要目标就是经过调整国度与农人之间的好处分派关系,一方面让9亿多农人“疗养生息”,一方面试图缓解乡村基层党群干群“高度严重”的关系。但是,当时乡村一些当地面对的严肃实际是“乡村原有的基层组织系统收集毁坏了,村庄基层干军队伍闭幕了,离退职村干部和农人无职党员心灰意懒了”,乡镇当局酿成“守摊型当局”,村干部退步成“跑腿型干部”,村庄基层政权演化成了“一座孤岛”。由于,所谓的“乡土经济精英”,即那些在变革初期先敷裕起来并对本地经济开展有着必然影响力的人物,当前早已分开故乡走向城市开展和寓居,与同乡们落空了联络;所谓的“乡土社会精英”,即一些乡村文明人和宗族首领人物,曾充任过民间交流的中介人人物,现在要么体弱多病,要么不受村庄基层组织注重,再也不热衷于村庄内部的琐事了;所谓的“乡土政治精英”即乡镇机关干部、七所八站职工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等成员,在乡村基层社区治理和群众生涯中发扬指导、决议计划、组织、协调、整合的功用和效果的人也所剩无几。如当前河南省乡镇一级如许的人只剩下几十号人,村一级只剩下三五小我,单靠这些人去管理好中国重大的乡村社会可谓是“爱莫能助”的。在作废农业税后,我国乡镇基层当局、村级集体组织与农人群众之间的好处链条中缀了,彼此相互牵制、相互约束、主动调理的平衡机制掉灵了,的机制、体系体例是什么呢?我们当前还没有找到。

村干部现状社会调查报告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县镇社区基层党校工作在上级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党员培训、主题教育等相配套,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良好的基层党员教育模式,使社区党员的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了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把社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强化阵地意识,夯实办学基础。

搞好党员教育,必须有固定的教育阵地作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党员头脑中的想法也不同以往,党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坚定对党的信念,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党校建设中,社区做到了“三个有”,即“投入有保障,管理有秩序,指导有力度”。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原来“一桌一椅办党校”越来越不能吸引党员,要使党校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档次,吸引党员积极接受教育,首先必须改善办学条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去年,对社区党员活动室进行装修,先后添置了桌椅、彩电、dvd、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硬件,完善了藏书近3000套的“农家书屋”,大大增添了基层党校对学员的吸引力。为社区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2、规范管理,完善基层党校制度。办好基层党校要有一套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我们从制订计划、健全制度入手,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做到职责分明,分工落实,教学计划、课程提纲、学习总结规范完整。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和年终考核制度;3、精配强将,保证教学质量。要真正提高社区党员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校务人员的配备上,我们成立了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其中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校校长负总责,支部副书记抓落实。聘请县委党校教师、镇领导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使党员比较系统的学习到了理论业务知识,基层党校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

二、强化创新意识,拓宽办学思路。

社区不断拓宽基层党校办学思路,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之成为党员心目中的“长青树”,从而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的目的。

1、教育内容上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学习中的疑点。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的,我们在社区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对党的信念;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篇目的学习,我们组织党员开展了“学党章,谈体会”、“学党章,见行动”等专题讨论,同时紧跟社会动态,让党员群众及时了解、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解除党员思想上的疑惑。二是生活中的热点。除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等知识的讲解外,我们还注意针对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一些讲座,讨论。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我们组织了“如何搞好基层社区服务”“土地的合理利用”等知识讲座,使党员增强了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广大党员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27日,街道社区干部培训班开班了。街道党工委本着“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原则部署社区干部开展社区工作,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实效。通过一天的认真学习,我受益匪浅。

党政办主任同志讲述了党建工作知识要点。主要从发展党员基本程序、党支部设置情况、党员管理、预备党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社区干部如何履行职责、合理合法地盖章等问题展开了讲解。刚刚进入社区,接触党建工作的我听后收获颇丰。我知道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容、制度、意义等知识要点,获得了她多年来从事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我今后的工作目标。

城管办副主任同志讲解了如何做好城建工作。顾主任指出城管工作是动态管理工作,要充分抓住重点,长效保持。顾主任针对卫生管理、秩序管理、市政管理、违建及市容市貌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城建工作方向。他要求社区干部要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督查,强化保洁员队伍管理,围绕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的工作关系,健全管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宜人宜居的社区环境,整体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虹桥街道主任向我们传授了虹桥街道网格化管理的丰富经验。徐主任指出自从社区网格化管理启动以来,通过合理调整社区规划,进一步优化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通过构建“一心两体”社区组织架构,进一步厘清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建立社区共建协调委员会、“两新”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党员服务群众联络委员会三会,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辖区内的各类组织和社会人、单位人参与和推进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密切了社区与居民的群众,造就了一支“一专多能”型社区干部队伍,实现了从“居干动嘴居民跑腿”到“居民动嘴居干跑腿”的喜人变化。他强调,社区网格化管理使社区干部每人都有“责任田”,每人都是“责任人”,杜绝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配合不力的现象,形成了工作合力。一是通过网络化管理的建立,搭建起社区干部广泛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人心的平台;二是通过网络化管理的实行,以百姓需求和管理需要为核心,通过构建统一的受理渠道,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原先分散的管理和服务资源,支撑各部门的协同工作;三是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打破传统的部门和空间界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格化管理中实现及时发现、反应灵敏、处置有方和管理高效。社区干部每天走街串户与居民“零距离”接触,他们上连党和政府,下接社区居民,使居民身边的“小事”,变为政府案头的大事,用汗水和心血,给社区带来幸福和欢乐,人们在享受服务中,找到了幸福感和归属感,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同时也增强了社区干部的责任感,加强了社区干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社区服务上水平,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开展,为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机关干部同志为我们上了一堂信息写作课,为我今后在撰写社区报道的质量和档次上都提升了一步。他指出写好信息报道,要抓住“新”、“实”、“虚”、“准”、“快”、“精”、“深”七大点,真正做到: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使读者觉得报道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通过培训,我觉得要做好一名优秀的社区干部,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社区干部为居民服务,今后走到路还很长,但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行人生积淀。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基层干部调查报告

5月12日至23日,本人有幸参加了20__年遵义地区基层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上海)学习。为期12天的学习中,真正体会到了此次培训决策者的匠心独运,组织者的精心运筹,授课者的严谨认真,管理者的规范平和,挂帮单位普陀区对帮扶单位的良苦用心,他们精心安排了学习内容,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党性修养与廉洁从政三个大板块着手,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起到了“洗脑、充电、换血”;同时在生活上,课余时间的安排上,都作了较为系统的思考,为我们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十多天的学习,给我最深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学无止境。只有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在工作中立于主动的地位。

这期培训班安排了上海的专家教授讲解《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当前国际形势与对外战略》、《走进你的心里—演讲沟通技巧》、《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提高执行力》、《建设上海西部新兴科技商贸区,推进普陀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管理干部的沟通艺术》、《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苏州河现场教学》、《新闻发布会》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精广相济,极具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指作用。

通过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的明白了理论知识是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没有充实的理论功底,认识问题往往会很肤浅,或者有偏差,还会作出错误的决策,这是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最致命的,错误的决策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推进,同时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今后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自己成为理论功底坚实,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

二、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只有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肯定。

(一)学有所思。此次培训内容,以前在其它的培训班也大多培训过,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解读,虽然课题相同,但内容迥异,专家教授的解答让人耳目一新。关于贵州贫困的说法,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思想上的落后”,这次我就专门带着这个问题考察(观察)了上海的方方面面,从大学教授到一般市井人员,从高级工程师到一般食堂工人,你总可以在不经意的对比中感觉到这种“思想上落后”所带来的差距。

管理者该做什么,怎么做,做的过程中有问题怎么沟通?特别是他沟通七法即:感同身受法、扬汤止沸法、转移话题法、平衡心态法、动之以情法、心病心医法、具体肯定法让我很受用;普陀区委党校副教授张卫红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深刻的认识了意识形态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要,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观差异共存,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时并存,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相互碰撞、相互交织,这种条件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带领其国民走向强国之列,确实是摆在我们执政党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如何构筑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构建我们共同的理想体系,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那就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新课题。

一要注重宣传、维护的推广核心价值体系,要通过倡导来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内化价值观念,外化行为自觉,让整个中华民族进入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设置,产生路径依赖,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特别注重教育的引导作用,既要有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更要有针对自媒体和全媒体时代的现代“自我教育”模式,让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三是国家要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从方方面面强化价值取向,不断强化核心价值观这一路径的既定方向。

四是注重教育与实践活动日常化、具体化,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渗透到日常生活的重大事件和平常小事中。总之,就是让人人都深切感受到“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三)学有所得。上海市委学校副教授柳恒超《压力与心理调适》一课,让我学会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在得与失、进与退的人生旅程中调适自己的心理,始终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心情投入工作,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得失与进退,积极为自己寻找活着的意义,停止欲望让自己真正感觉到幸福。

上海之行虽然很短暂,但在上海学习期间还是有很多点滴的收获,我想,把所思、所学、所悟提炼总结,用来指导具体的工作,就没有辜负组织的这次良苦用心。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十七大精神,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加快乡镇政府职能有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步的了解。

复旦、同济大学教授的五堂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昆山一天的考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此惊人。当我们感叹她现在的发展成果时,我们更应想到当初为了现在的成果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我们不认同“人有多大胆,有多大产”,但一味的甘于落后、甘于现状是绝不能有现在全新的现代化的昆山。

对宝钢的参观,让我们感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生命力和自身文化。更认识到一个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大企业、强企业,而都是要从小从弱做起来的,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和团结的合作是每个企业做强作大的前提。通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不能一直梦想着晋升、提拔,而是要在精神上更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布满荆棘的,所以我们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来看待人生路上所有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才能赢来美好的明天和辉煌的未来。

三、案例的分析,警惕了自我。

培训第二天陈淑英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吻合我们当前身份的虚拟人物--章明,通过“„夹缝‟中的年轻副镇长”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公章明,并为他惋惜,同时更提醒了我们自己。章明本身业务素质、政治素质有很高,但是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有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两个致命的缺点让他在工作上寸步难行。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也让我们看到章明的同时看看自己。给别人找问题的时候比较容易,但给自己找问题的时候往往比较难,所以老师让我们通过查找别人问题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之一。事例也告诉我们没有好的上下级关系、群众关系,最终会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们要着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理好各种关系,在阳光心态下工作。

四、前辈的座谈,找准了差距。

在诸城市的考察,让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城市的变化、社区的建设还是两位乡镇党委书记的讲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在与两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座谈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如何处理工作中棘手的复杂的问题等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相比之下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当然找出差距并非要生搬硬套别人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是借鉴别人的方法来完善自己的方法。

结合这几天老师所讲的内容,总结出了干好工作应具备的六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和瞬间变化的形势要有善于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二是贯彻执行能力,就是面对问题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计划,贯彻下去并做到全面准确、得当有力;三是综合协调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权衡协调、统筹兼顾;四是组织管理能力,就是善于社会交往,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组织得当;五是开拓创新能力,就是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在旧有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六是学习实践能力,就是每个人要把学习当成是毕生的任务。要想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那么必须具备这六个能力,因为作为新世纪的干部人才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科学的进步。这次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参观考察,使师生互动还是所见所闻,都让我从没个角度获得了知识,感谢组织部给了我们年轻干部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保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纪律上、工作责任上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一份做人的真诚和爱心、一份政治责任完成好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如上是我对这次培训学习的己点肤浅的心得,如有不当请领导批评指正。

今天曾令辉教授给我们讲授了《新时代中小学党建现状诊断分析与整体化建设》一课,他以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为落脚点,重点讲述了如何诊断分析新时代中小学党建现状。通过曾教授精彩的讲解及小组实践练习,我收获丰盈,感触颇多,做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使我的党性得到了升华,心灵再次受到涤荡的同时,也使我感到责任重大。

一、深刻认识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曾教授通过问题探讨,与学员互动的方式,生动阐述学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师生联系的桥梁、纽带,是全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集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动者、实践者。它在政治上、思想上担负着对学校和广大师生引导作用,在行动上担负着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正确充分认识学校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对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教学、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中的先进性作用至关重要。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党建工作水平。

学校基层党建工作,重在贯彻实施,也就是务实和创新。只有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活动载体,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永葆生机和活力。做为一名基层的党务工作者,工作中除承担着协助党支部书记组织实施党建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书记工作的参谋,积极为全区中小学党建工作出谋划策,所以我觉得干好基层党建工作,首先应该秉着“一切为教育服务”这个理念:一要从关怀服务入手,凝聚党员,让支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要从转变作风入手,凝聚群众,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主动亲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帮助群众,广泛开展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学校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强化服务中凝聚力量,树立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三要努力拓宽学校党建的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健康发展,以创新的精神来解决当前学校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学校党建工作途径。

三、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可靠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是对党建工作取得成效的检验。我们要通过学习运用曾教授的swot分析法,认真诊断分析我区中小学党建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努力寻找难题的办法,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坚持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在指导思想上紧贴学校业务工作,在党建活动上服务学校业务工作,从中找到具体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的薄弱点并把之作为党建工作的抓手。通过切实解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最终切实做到党建工作与学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总之,通过今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们要积极创新学校党建工作的途径与方法,运用有效的载体,推进学校党建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通过4天来的集中轮训,今天我有幸在这里,就如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要在“学中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理论学习要培养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真谛。

二、要在“思中求升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在提升思维上下功夫。思路决定出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能否正确判断形势、能否有效化解矛盾、能否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掌握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我们要认真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在“做中求落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许多问题,只有去做才能认识;许多认识,只有去实践才能统一;许多办法,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许多创新,是在实践中得来的灵感。学是基础。做是关键。要防止纸上谈兵,要聚焦“知行合一”这个关键,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在工作中磨砺自己的品格、在岗位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0__年5月27日至6月2日,我们参加了省局党务工作者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学习班,几天下来,收获很大,感触很深。

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义是一座转折之城、会议之城,在中国革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历史的教科书中永远有它的一页。当我们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内,心里肃然起敬。历经岁月和风雨的洗礼,遵义会址几经修缮,依旧保存得非常完好。陈列观里的史料、照片记载着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红军当年留下的一纸一物,破烂的棉衣、磨黑的算盘、装谷的簸箕,则默默传递着当年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也在述说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特别是那些写在门板上各种字体的标语,当年红军就是用这种方式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种,让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燎原。再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一篇篇翔实的资料,我们的思绪随着讲解员的解说,飘向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遵义会议70多年来,我们党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华民族的历开辟了伟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纪元。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

通过这次参观,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首要的是树立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最前沿,当好走在时代前列的尖兵。

其次,要树立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目前我们处在一个更为开放、更为包容公共领域之中,见识的新观点、新思想多,受到的冲击、产生的困惑恐怕也会多一些,对社会、对人生、对事业的看法和认识有时难免会有所不同甚至偏颇,这很正常。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信念。从大处讲,要坚定不移地高举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历史中的主旋律,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只有始终心怀祖国和人民,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个人的所学才有用武之地,奋斗才有价值,人生才能无憾。同时,要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性、客观的看待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始终与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从小处来讲,就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坚定理想信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为电台的腾飞作出贡献;在日常生活中,忠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团结群众。

这次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更真切直观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努力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应该把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

第一,学习长征精神,坚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观遵义会议旧址让我们重温了中国革命发展重要的一页,体会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发展壮大所走过的艰难历程,理解了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怀,更加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意义深刻的洗礼和升华。

第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今天,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当前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体现出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因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和革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纠正自身的错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