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2-09 05:52:13 作者:灵魂曲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之前的教学经验,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教案。以下是一些备受认可的六年级教案范本,供教师们参考和应用。

六年级音乐教案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

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__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__所在。

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2)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六年级音乐教案

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意识,初步建立音有长短的概念。

2、能用三角铁和木鱼参与音乐活动,用体态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变化。

3、初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智能,懂得建立同学友谊;培养热爱同学的感情。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去体验、感受和表达“去同学家”的愉快心情是重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建立自信心是难点。

三角铁、木鱼、课件。

两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音的长短,游戏《考考小耳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感受音的长短。

1、认识三角铁、木鱼。

说一说(外形特点)

听一听(音色特点)

敲一敲(摸索多种演奏方法)

2、对比敲击三角铁、木鱼的声音的长短。

讨论用哪件乐器敲合适?

讨论用哪件乐器敲(波浪线)合适?

3、生活中哪些动物的叫声长哪些短?(课件)

模仿并讨论

4、你能用嘴发出长和短的音吗?

自由模仿,同桌讨论。

三、游戏《考考小耳朵》。

聆听乐曲听到像。的音响时,做敲门的动作。

当听到音乐中有像(波浪线)的音响时,与一位同学握手。

四、律动《去同学家》

1、讨论:去同学家的路上会怎么表演?

到同学家时要敲门,见到同学很高兴怎么表演?

2、创设情境,全班同学随音乐的情绪自由律动。

3、师生合作律动。

4、鼓励自信的孩子上台表演。

5、评议。

五、结束。听曲出室。

教学内容:

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二、小小音乐剧《去同学家》。

1、导入。

故事:放学后,同学小明、小瑛高高兴兴的去马璇璇家玩。

聆听音乐片段1、2、3,辨别哪段音乐表现场景、敲门、问好。

2、请三名同学示范。

3、自由组合,设计动作。

4、听音乐自由表演。

5、变换形式再游戏。

全班围成圈,请几位同学扮小主人。当《场景音乐》起,有节奏的自由慢跑到圈上,各自请出两位同学做搭档。《问候音乐》可自己创作。如:你好、请坐、请进等等。

6、音乐剧反复进行。

7、集体评议,选出表现出色的孩子及配合默契的小组。

三、复习歌曲《我今天上学喽》。

四、结束。在歌声中出教室。

六年级音乐教案

班级:六年级。

执教者:艺术组。

单元训练重点。

1.从视觉、听觉、体态律动等方面设计。

教学。

过程,通过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内容。

1.欣赏六首风格不同的乐曲。

2.学唱歌曲《小白菜》。

教材分析(简要)。

秧歌舞是一首中国民间乐曲,《d大调小步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小步舞曲具有17世纪的宫廷风格,《op.49no.2》是贝多芬的作品,《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节奏明快活泼。

教学目标。

1.能够饶有兴趣地运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作品,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愉悦。

2.对比两个钟的不同,初步感受中国民间乐曲《秧歌舞曲》与小提琴独奏曲两首舞曲的不同风格,并能听辨出钢琴奏鸣曲《op.49no.2》与哪一首乐曲的音乐风格相似.

3.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出不同的体态律动;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结合听唱分析河北民歌《小白菜》和钢琴曲《节日舞》。能够从所学的歌曲中找出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并加以分析评价。

教学重点。

通过对各音乐要素的理解,探索歌(乐)曲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能听辨出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钟表图,让学生找出两个钟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了解两种物体由于有其差异,才会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

感受钟表不同风格,主要采用看想结合方式引导教学。

二、新课教学。

2.听一听,议一议。让学生欣赏《钢琴奏鸣曲op.49no.2》的第二乐章,听听它的音乐风格与前面哪首乐曲的风格相似。

3.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与《草原就是我的家》。

1.学生各抒己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两首歌曲在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有何不同。

三、

小结。

关注学生的上课综合表现。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对比学习歌曲《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

1.聆听《小白菜》,说说歌中描写了什么事情?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2.欣赏《节日舞》,引导学生感受与《小白菜》情绪的不同。

1.唱唱歌曲旋律,还可以边唱边划出旋律线,既了解了歌曲的情绪又感受了歌曲旋律逐渐下午的走向特点。

让学生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并结合听唱,对比河北民歌《小白菜》与乐曲《节日舞》。主要采用唱、听、议、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听唱和欣赏方法的设计上,要关注到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完成课本。

第1。

3页的书面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

将音乐用语和音乐记号与它们所属的音乐要素用线连起来。

第二课《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单元训练重点。

学唱两首不同风格的台湾民谣,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并对两首歌曲进行音乐要素的比较。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2.学唱歌曲《放纸鹤》。

教材分析(简要)。

《月亮月光光》是根据台湾童谣整理改编的一首歌曲,旋律柔和优美,歌词生活化,是民族调式的宫调式。《放纸鹞》是根据台湾民谣《一只鸟仔》旋律重新填词而成,歌曲旋律先级进后跳进,八分休止符的运用给歌曲增添了跳跃感和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台湾岛的美丽、台湾资源富饶的景象;体验到台湾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表达对祖国资源爱护之情。

2.通过歌曲《放纸鹤》、《月亮月光光》的学习,使学生能探索出影响这两首歌曲风格(节奏、速度、结束音)的因素。并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辨别,学生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歌曲特征。体现不同的音乐风格、情绪和意境。

3.掌握八分休止符,通过对比的方式,体验八分休止符在歌曲《放纸鹞》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验两首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对音乐要素进行对比。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歌曲感受。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弹奏练声曲。

1.用lu、la模唱旋律练声。

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对学生很重要。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1.感受音乐。播放《月亮月光光》。

2.学唱歌曲。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四拍子韵律感。

(2)范唱歌曲。

(3)不同演唱方式的处理。

(4)加入声势、律动的方式。

1.全班分四组,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2.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

3.模唱旋律。

4.学唱歌曲。

三拓展。

欣赏童声合唱《月亮月光光》。

体会多声部合唱与单声部齐唱的不同效果。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导入。

1.学生猜谜。

用不一样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教学。

1.节奏游戏(结合歌曲的难点)。

2.学唱新歌。

(1)师生合作学唱。

(2)弹奏旋律逐句教唱。

(3)对比演唱,掌握八分音符。

(4)演唱歌词处理。

1.正确拍出第1、3句节奏的相同。

2.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重点练习四度音程,以及每句的最后3个字等。

三、对比拓展。

1.对两首台湾民谣进行音乐要素、音乐风格的比较。

1.学生完成表格。

采用合作方式的评价,既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互相评价中自我完善共同进步。

第三课《环球音乐探宝(六)—拉丁美洲之旅》。

单元训练重点。

围绕音乐与相关文化的主题,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走进墨西哥、古巴、学唱古巴、墨西哥歌曲,领略热情奔放的拉丁美洲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墨西哥草帽舞》《桑巴舞曲》。

2.学唱歌曲《哈哩噜》。

教材分析(简要)。

古巴、墨西哥音乐都属于拉丁美洲的音乐,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强烈,异域风情鲜明,特别是富有特色切分节奏更是学习亮点。

教学目标。

1.欣赏闻名于世的墨西哥“草帽舞”、巴西的“桑巴舞”,参与巴西狂欢节,感受拉丁美洲地区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2.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哈哩噜》,学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着音乐表现。

3.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切分节奏xx.x并能随《桑巴舞曲》用打击乐器敲一敲。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受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音乐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巩固拉丁美洲的典型节奏——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展示课件有关墨西哥的风土人情等。

2.看一看:了解墨西哥的首都、国旗、国徽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音乐风格等。(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资料)。

1.初步体验墨西哥音乐特点。

2.说说对墨西哥音乐的第一感受。

二、学习新课。

1.听一听。

(1)播放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和《快来吧!朋友》。

(2)复听一次,

2.学唱《快来吧!朋友》。

(1)看谱认真地、安静地听范唱录音。

(2)演唱歌曲时,在“tata“处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1.实听时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

2.选一首喜欢的歌曲来学唱,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静静地“看”,一组尽情地“动”,由看者点评动者,然后互换角色,听熟悉音乐后再唱。

4.自己学习教材第47页的儿歌和短曲。

三、课题延伸。

1.跳一跳。

1.学唱基本的墨西哥舞步。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我们认识的巴西。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参与巴西的狂欢:播放教学配套课件——看看桑巴。

引导学生注意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

二、新课教学。

1.感受桑巴的音乐。

(1)欣赏桑巴舞。

(2)认识桑巴舞节奏(切分音),拍一拍、读一读。

(3)认识桑巴舞音乐常用的打击乐器,并尝试用他们来敲一敲。

(4)播放《桑巴舞曲》。

(5)再次播放桑巴舞片段,请大家模仿学习两个动作并随之舞蹈、伴奏等。

1.了解桑巴舞的表演形式、舞蹈服饰、舞蹈节奏(切分音)、音乐的情绪等。

2.边听边用手拍节奏,也可以寻找音源或小敲击乐器来试奏。

三、小结课堂。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欣赏与了解:播放一段古巴代表性舞蹈“伦巴”。

1.学生自由模仿。老师引入简介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设计引题要新颖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初听与交流。

2.复听与观察:请学生对照歌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

3.拍击与感受:老师讲解歌曲节奏特点。

4.再听与表演: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创设情景“喊”歌词,即尝试着表演拍手的场景;最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即兴模仿表演。

1.聆听特立尼特和多巴哥歌曲《哈哩噜》,和大家分享对歌曲音乐风格特点的第一感受。

2.学生用自己的手腿来拍击感受。

三、小结评价。

第四课到这里来享受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单元训练重点。

让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欣赏、参与等活动体验音乐的美感,逐步理解音乐要素是如何塑造音乐形象的。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材分析(简要)。

词作者方冰创作于1942年,歌曲采用叙事歌曲的体裁,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7段歌词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们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生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能通过力度、速度及演唱形式的处理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曲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感激发。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情景导入。

二、歌曲学习。

第一段:

2.说一说。

3.学一学。

3.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2.歌曲学习。

(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4.唱一唱。

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1.模仿演唱。

2.学唱歌谱。

3.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拓展。

1.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第五课《海鸥,我们的朋友》。

单元训练重点。

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在合唱中体会副旋律的美感,了解其在合唱中的作用,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海鸥》、《桑塔露琪亚》。

教材分析(简要)。

1.《海鸥》曾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歌曲优秀奖,歌曲采用复乐段结构,前后两个乐段结构方整,旋律朴实,配上纯四度上进跳进的旋律,色彩统一又富有变化。

2.《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又名“那波里”)的一首著名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改编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歌曲为大调式,3/8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唱《海鸥》,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感受歌曲优美的意境。

3.复习巩固变音记号,唱准变化音感受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副旋律,感受副旋律在歌曲中的作用,并能表现副旋律。

教学难点。

复习变化音,能正确地演唱变化音。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你认识海鸥吗?

2.导入新课。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同学。讲解自己找到的有关海鸥的小知识。

课堂前布置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歌曲。

二、学唱《海鸥》。

1.教师范唱。

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读出感情来。

3.跟琴学唱歌曲,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4.熟练地唱全曲,用稍快的速度。

5.歌曲处理,讨论:歌曲整体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高潮在那里?应该怎样演唱?

6.整曲演唱,注意情绪、速度。

1.跟着哼一哼。

3.讨论后练唱。

4.边唱边做一做动作。

三、欣赏《少年先锋岗》。

1.拓展教学,再次感受副旋律的作用。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弹奏带变化音的“4”乐句练声曲目。

1.感受什么是变化音?跟琴声模唱带变化音的“4”乐句。

提前进入对变化音的感受学习,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歌曲学习中更好掌握。

二、新课教学。

学唱第一段。

1.逐句演唱一、二句歌谱,

2.听唱第三句歌谱。提问:音乐的起伏和一、二句一样吗?

3.听唱第四句歌谱。

1.听范唱,提问:为什么第二段音高了?怎样才能唱上高音?

2.起立演唱,这段唱的什么?

3.轻声唱歌谱。

4.听帕瓦罗蒂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感受一下他是怎样情绪唱这首歌曲?

1,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

2.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

3.比较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音高、音强)。

4.背唱第二段歌词。

5.找一找乐句中最低音、相对弱音的位置,画旋律线。

6.小声的用感情听伴奏歌唱,老师划着3/8手势给出强弱弱的节拍提示。

三、小结。

针对学生的演唱能力进行评价。

第六课《到这里来欣赏动漫歌曲—《斑鸠调》。

单元训练重点。

让音乐与动漫的有机结合,通过动漫更能接近生活,有趣地诠释音乐,激发学生对动漫音乐的喜爱。

教学内容。

学唱《斑鸠调》,欣赏《碰鼻歌》。

教材分析(简要)。

《斑鸠调》是江西民间小调,曲调欢快跳跃,各种衬词的使用极富有地方特色。《碰鼻歌》是新西兰毛利人民歌曲,以谐和二声部表现毛利人见面以碰鼻子的方式问候对方的地方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听赏并跟唱《斑鸠调》,感受江西民歌的音乐特点。

2.听赏乐曲《碰鼻歌》,感受音乐的气氛与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斑鸠调》。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练习二声部合唱练习曲。

1.反复跟琴声练习。

提前进入二声部的练习,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听赏与跟唱《斑鸠调》。

1.听赏《斑鸠调》。

2.学生跟唱。

3.编一编歌词唱一唱。

4.难点练习:衬词练习。

5.尝试二声部的学习。

1.学生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说一说音乐的基本内容?

2.学生随琴视唱歌谱,然后跟唱歌曲。

感受动漫音乐的魅力,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三、欣赏《碰鼻歌》。

1.律动导入歌曲。

2.视频欣赏。提问:速度?情绪?

3.击拍视唱歌曲。

1.随音乐做见面打招呼的动作。

2.思考问题,逐步回答。

第七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

单元训练重点。

通过对校园歌曲的学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材分析(简要)。

《童年》歌曲有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音区提高,表达了孩子们对学习生活的无奈和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恋之情。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通过创造,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教学重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教学难点。

1.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复习导入。

2.学习切分节奏的拍打,提前熟悉歌曲。

1.复习五年级学习过的校园歌曲,说说校园歌曲的特点。

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铺垫。

二、新歌学习。

1.初次欣赏歌曲。(多媒体)。

2.用多媒体出示歌谱,请学生再听,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习认识“反复记号”、“附点音符”、“休止符”、“三连音”、“切分音”。

1.说出自己看了图片后内心的感受。

2.跟《乡间的小路》音乐以律动形式表演,体会其中的乐趣。

3.用xxx节奏为歌曲伴奏。

4.跟随琴慢速轻唱前半部分。

4.学唱歌曲。

教师提示: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

5.师弹琴并示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乐句,注意附点节奏。

6.全曲连唱,歌曲处理.

7.分组表演并创编。

8.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5.跟着琴轻唱b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6.学唱结束句。

7.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伴奏演唱歌曲。

8.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

三、欣赏。

《乡间的小路》。

1.欣赏歌曲。

2.读一读歌词。

3.简单介绍校园民谣。

1.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

2.再听,跟录音轻声哼唱旋律。

第八课《多彩的乡音(六)》。

单元训练重点。

1.通过学唱这3首歌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五声调式,初步掌握其主音及调式音阶,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盼红军》、《金瓶似的小山》、《孟姜女哭长城》。

教材分析(简要)。

这单元的3首歌曲分别是来自于四川民间小调、藏族民歌、江苏民歌,都是中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让学生通过学习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间音乐,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用优美、圆润的歌声演唱四川民歌《盼红军》,用欢快地情绪演唱藏族民歌《金瓶似的小山》,用婉转、流畅的歌声演唱江苏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3.感受3首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掌握歌曲中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装饰音记号,初步了解民族调式中的五声调式。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分析、欣赏、议论、比较、提高、鉴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听音乐,提问:这是什么音乐?谁来告诉我?教师小结引题。

2.揭示课题:《盼红军》四川民歌。

1.欣赏音乐回答问题。

二、学习歌曲。

1.看谱唱词。

2.按照歌曲的要素:情绪、速度和力度、演唱形式,对歌曲分段进行处理学。

3.综合表演。

1.哼唱旋律。

2.学习歌曲。

3.跟音乐完整地表演。

三、小结。

1.课题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解放前红军的歌曲?

1.听《红星歌》和着音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1演唱歌曲《盼红军》。

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入新课。

二、新课导入。

2.教授新歌,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表现歌曲。

1.学生在歌曲《金瓶似的小山》的背景音乐中开始学习。

2.随歌曲律动。

3.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出示歌曲伴奏谱,分小组练习。

5.慢速,各小组合奏练习。

6.听音乐进行伴奏。

三、小结。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表演歌曲。

第三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

1.教师简述《孟姜女的故事》导课。

1.听故事。

营造学习歌曲的氛围。

二、歌曲教学。

1.播放歌曲《孟姜女》。

5.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1.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分辨欣赏歌曲,随着教师的引导学习歌曲。

三、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六年级音乐教案

(1)范唱《土拨鼠》的歌谱,找出歌曲构成的主干音和结束音,并出示另外两段类似《土拨鼠》的旋律(谱略),请同学们哼唱,也找出它们的主干音、结束音。得出结论:旋律主干音是613,并且以6结尾,这样一类的歌曲通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情绪抒情、优美。

(2)复听歌曲《土拨鼠》,找出比较相同的乐句,对比一、二部分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比。前一段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讨论如何运用力度来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恰当的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4)完整的演唱全曲。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及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诗的作者,感受我国丰富的古诗文化。

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古诗,黄自先生为其配曲,黄自是我国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如作曲家江定山、刘雪、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gui)(今山西渭南北)

启发式、欣赏感受的教学方法。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c至1=g

二、情境导入

1、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说说诗的作者是谁?

2、出示视频,介绍白居易。

3、揭题“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白居易的诗。不同的是,是用歌声来表现诗句的,我们一起欣赏!”(出示视频“花非花”)

4、介绍歌曲作者黄自。

三、寓教于乐

教唱歌曲

1、先用“lu”模唱。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轻唱歌词。(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延音记号,2处1拍半,结尾1处3拍)

4、完整唱词。(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在学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可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四、创造表现

1、请生讨论这首诗的意思,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总结,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惆怅柔美,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再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诗中的惆怅柔美。

4、请生说说歌中的p和渐弱起的作用,师总结。

5、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分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请生自己编一首小诗或者用自己编的小诗和自己喜欢的诗句填入歌曲,进行创编。

2、小组间评价反馈。

六、完美结课

请同学们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得完美贴切、珠联璧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能够咏唱三首古诗词,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学生能够用头声位置、有气息支持的声音背唱《花非花》。学生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结合力度记号进行有感情的演唱。

总体来说,在“咏唱古诗词”环节的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诗词、朗读诗词进而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也可采用引入有关诗词或文学作品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情境设计导入反响热烈在课堂初始即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掌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技巧、仪态、肢体示范动作等,让学生学到技能方法;练习效果突出根据对学生不同方式的发声训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分小组学习、互动设计反馈较好在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找重难点、解决重难点时,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动的环节,不仅让学生真正体验了唱歌的技巧,学习的方法,更懂得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学生日后工作中所需具备的技能。 学生互评效果好,学生上台表演完,都要进行学生互相评价,老师最终点评,既可以锻 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点评能力,共同学习。

学生自己发挥的机会太少,不能充分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仍然有些被动。

六年级音乐教案

六年级多数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更强。此时,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生接受音乐作品的潜能,设法让学生在兴趣中、在活动中、在媒体环境中学习更高层次的音乐。教师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祖国为荣的自豪感,培养其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设有八个单元,每单元还包括“唱”、“动”、“奏”、“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套教科书比较重视综合学习。第一层次是音乐教学与不同领域的综合,使单元学习的活动丰富、完整,为学生的实践和创造开辟广阔的天地;第二层是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综合;第三层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本套教科书力图把综合性活动自然的、灵活地编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培养。如在活动提示中设计了许多随机评价的指导,每个单元则有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进行评价。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课标》,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认真钻研新教材,将人文性和音乐性有机融合与音乐教学之中。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

3、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力求通过新颖而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4、重视综合性学习和贯穿始终的评价形式。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1~2第一单元七彩桥

听:《丝绸之路》《中国花鼓》《迎宾曲》

唱:《手拉手,地球村》《唱着跳着走近你》

动:集体舞采集与分享

3~4第二单元丝竹流韵

听:《欢乐歌》《卜算子·咏梅》

唱:《姑苏风光》《水乡外婆桥》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第一单元七彩桥

单元目标:

1、学生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以及表达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乐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迎宾曲》

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2.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1、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3、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4、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5、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6、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7、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教师小结: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唱着跳着走近你》

2.欣赏《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两个声部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了解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两个声部的和谐演唱。

2.感受乐曲中具有的中国风格。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唱音阶,感受气息的连贯悠长。

2.用lo哼唱歌曲。

3.轻唱歌曲。

二、两声部练习。

三、两个声部的歌曲。

1.唱一唱一声部谱子,并唱词。

2.唱一唱两声部谱子,并和老师合作。

(1)接龙唱谱。

(2)全班完整演唱二声部。

(3)试着加词唱唱。

3.合作

(1)逐句合作,一、二声部的和谐(师生)。

(2)分声部合作(生、生)。

四、欣赏

1.闭上眼,感受音乐片段。

2.说一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

哪些乐器演奏

3.介绍乐曲:

由日本(喜多郎)所做,也是他的成名作。1980年他为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电视台合拍的大型专题片《丝绸之路》做配乐。全曲旋律典雅、舒缓、轻柔,显得悠远唯美,神秘,令人充满暇想。

“沉思的音乐”空灵古雅,有骨有气,有精有魂,创作灵感来自于大自然。4.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来自::).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六年级音乐教案

1.唱歌:《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2.欣赏:《奥林匹克号角》《手拉手》《巴塞罗那》。

3.音乐活动:“奔向2008”。

1.通过欣赏乐曲《奥林匹克号角》,了解乐曲结构,为乐曲划分段落,培养分析乐曲结构的能力。感受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奋勇争先的激情。

2.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通过对比法聆听歌曲,感受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以及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力度变化。通过有感情地演唱,表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面貌和拼搏锻炼的坚定信念。

3.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向学生介绍奥运会主题歌曲。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了解异国文化。

4.通过“奔向2008”这一综合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奥运知识的渴求,使学生增进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让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点点滴滴都留在孩子的心中。同时在综合性活动中,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1.欣赏乐曲《奥林匹克号角》。

2.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活动“奔向2008”。

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1:讲解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时,切分音强弱拍学生会掌握不好。

措施:练习时老师先引导学生读出切分音的节奏,强调重音位置把握好节奏韵律。

问题2: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情绪与力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措施:练习演唱时,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气息的方法把握歌曲力度、情绪的变化。

听唱法、对比法聆听、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演示等方法。

六年级音乐教案

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手风琴曲《列布朗底》。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欣赏手风琴曲《列布朗底》,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3 ) 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1播放)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设计意图:一系列问答,使各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1.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练习的第一行节奏和第二行节奏有什么特点?(相同)

2.让学生读节奏,找出难点(切分节奏),并讲授。

3.根据拍号和第一小节,讲授弱起小节。

4.师范读。集体练习(读一读,拍一拍)

(设计意图:此条练习与歌曲红河谷)的节奏是相同的,为学好《红河谷》打下基础,以合作教学法为主。)

师:如果把这条节奏变成活泼可爱的小音符,同学们想不想听一下?(播放)

提示:在欣赏时,同学们用手轻轻地拍着节奏。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它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

生:平稳

师: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还是优美抒情?

生:优美抒情

师:我们用“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一起来认识一下。老师范唱或听录音机范唱。

师:老师弹琴,请大家随琴声一起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法教学,使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基本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

师: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前面的练习。大家试着填词演唱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生:淡感受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

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师:播放录音欣赏合唱版《红河谷》,并与歌曲《红河谷》进行比较。

生总结:利用声部的穿插、衬托,增添变化,增强厚度,丰富表现力;通过调性转换,丰富音乐色彩。

生:唱歌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大家了解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

生:谈感受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歌曲所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

2、突出学生主体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升华情感。并通过学生自编自演,提高创作实践能力,在创作体验中,也升华了自己的爱乡、爱国的情感。

六年级音乐教案

根椐新课标对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和认知、感受、技能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通过音乐素材类比,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好的表现歌曲。3、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

六年级音乐教案

根据新教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基本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设置画面情境,激发审美动机,形成初步印象。

2、音乐素材类比,获得音乐技能,展示表现形式。

3、了解人物生平,感受音乐形象,审美情感升华。

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1、2课时

1.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师生问好

1、教师导语: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六年级音乐教案

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一课时

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请听。

(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

(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1)、师生以对答等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2)、跟伴奏唱歌词

(3)、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

(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