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试卷教学设计大全(12篇)

时间:2023-12-14 08:19:43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资源。教学计划范文的参考价值在于它们经过实际教学实验和改进,具有一定的教学可行性。

单元试卷教学设计

课型:讲评课。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用完整的话表达,并且能熟练地运用陌生字的拼音。2、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句号,知道开头空两格。

3、学生的审题能力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评价、订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检的能力,激发乐于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教学难点:写话教法:教师指导点拨学法:相互交流法教具:试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整体来看,同学做的都不错,我们班中很多同学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这些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出现以下问题,造句中标点忘了加,不会写的字拼音写错了。下面我们就这次的试卷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试卷评析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通过简单的。

总结。

对好的一方面进行表扬、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评析试卷的热情。)。

三、

学生自查、自改、互问、寻找原因。

同学们,我们完成了单元检测,已经发给了大家,这节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不足的地方补上,下面你们需要完成三件事:

1、自己检查错题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地方用红笔改过来。

3、自己不会的问一下同桌,都不会的把题记下来。

1、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

强化练习:

(1)天渐渐--..。

(2)天气渐渐----。

强化练习:

(1)。

分析原因:学们表达能力较差,标点容易丢掉。

方法: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4、(鱼)游来游去。

羊(走)来(走)去。

()飞来飞去。

船()来()去。

()跑来跑去。

小朋友()来()去。

()爬来爬去。

我()来()去。

强化练习:

()钻来钻去。

()飘来飘去。

5、写话:夏天的池塘真热闹!看看池塘里有哪些朋友?他们都在干什么?

分析原因:学生只看图写,不注意问题。

方法:教师指导、点拨、讲解。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讲评,同学们对于造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大家把本节课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以后的今后的学习中去。

第五单元。

渐渐。

一边····一边。

(鱼)游来游去。

看看池塘里有哪些朋友?

他们都在干什么?

羊(走)来(走)去。

单元教学设计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1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环境,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以“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问题的讨论聚焦话题,让学生列举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学生通过思考“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或其他的书籍资料。他们了解地球环境的某一方面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但是他们还不能整体地认识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对于海洋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海洋植物还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

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

重点:探索、记录、交流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难点:通过绘图梳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为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地球圈层图、海洋资源示意图、《神奇的地球家园》视频。

一、聚焦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听说过“外星文明”吗?说一说你们了解到的“外星文明”的故事。

学生列举“外星文明”故事,看过的有关“外星人”的影视作品。

教师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播放视频:《神奇的地球家园》。

教师提问:“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设计意图:有关“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非常多,这也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题材。让学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明确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给生命足够的生存条件,凸显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奇迹,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提供给我们的生存条件。

二、探索

(一)讨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预设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2.生命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生存。

3.动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养分。

学生列举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互补充。生命存在的条件十分苛刻,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水、空气、温度等,但容易忽视能源、大气层等。

教师补充并汇总,利用班级记录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二)画一画我们的地球

学生画图:给学生下发无地球圈层轮廓图,请学生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填写以下内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动植物呼吸提供空气。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养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5.地球与太阳适宜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

6.大气圈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大气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辐射。

实际上,绘画的主要内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还可以包括阳光、臭氧层等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事物。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条件进行形象化表达。

阅读资料:

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主要包括大气、水、气候等条件。某一项条件不符,就意味着这颗星球不适合人类生存,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这个活动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太阳系中,金星和火星的条件与地球比较接近,与太阳的距离也比较相似,即使如此,金星和火星还完全不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整个活动层层深入,首先讨论、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然后绘画、标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条件,再阅读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它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条件。

三、研讨

1.学生利用自己关于“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的画稿汇报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

2.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再说一说为什么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3.讨论:其中某一项条件缺失或改变,会带来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项条件的缺失和改变,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临灭顶之灾。

(二)学生讨论: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我们要为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

1.有关温度的`条件。

2.有关呼吸的条件。

3.有关饮食的条件。

4.有关重力的条件。

5.有关避免过度辐射的条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条件。

与前面交流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类似于地球的环境条件都必不可少,进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的奇迹。

设计意图:对探索部分内容进行汇报、交流。通过设计宇宙空间站,学生会发觉宇宙空间站的生命支持系统极为复杂。反过来思考,地球提供一切生命的必需条件,并且自我调节平衡。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拓展

阅读“丰富的海洋资源”图文资料,交流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条件,讨论哪些是我们原先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认识更加完整。学生通常忽视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更容易忽视的是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图文资料很好地补充了学生认识的不足。

【板书设计】

地球——宇宙的奇迹

地球

提供的

生存条件

空气

适宜的温度

食物

能源

栖息地

……

独特的条件,唯一的星球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这节课的活动记录是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因为空白框比较小,可以画地球的一部分,建议教师先示范画一部分。要求学生主要画出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用文字标注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的条件。

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1、条形统计图的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起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

4、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图形、图目、图注等组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扇型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

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材里,编者更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因此,我在课程改革当中力求能够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一、利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会举出很多,比如水桶底,汽车的轮子等。在教学体积单位时,讲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让学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下一步,就让学生用食指的第一指节来跟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比较。然后再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呢?可让学生都用手势比划一下,与此同时,马上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架。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接着可提出1立方米的正方体里可装进多少个同学?这样,在同学们兴奋惊奇的目光中,完成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如在讲授《按比分配》时,可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张某和李某合伙开一间小店。张某出资7万元,李某出资3万元。小店第一个月益利1万元。可是在益利分配时,李某要求平均每人分50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计算”时,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此次活动的钱数都要以“元”为单位进行交易。如一个学生拿5元钱买单价是1元2角的圆珠笔两支,单价是5角的橡皮一块,售票员应找回多少钱?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数学问题。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可让学生到篮球场,量篮球场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让学生量乒乓球台算面积、量国旗算面积。又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可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数学学习计划。

复习内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9以内各数的组成。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9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复习措施: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3、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把上半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具体安排:

1、数的组成,物体的位置与顺序。(2课时)掌握数的顺序及组成;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课时)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球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分类(1课时)掌握分类的方法。

4、9以内加减法计算(3课时)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复习中感知数学思考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5、图文题(2课时)从量的意义上揭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关系。提高学生理解图意的能力,能根据图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渗透图中所反映的事物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

单元教学设计

1、巩固识字,明白偏旁与字的意思有联系,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觉积累词语。

3、区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4、熟读儿童诗,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生字卡片

一、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三点水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水流的意思有关)

2、出示带有女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指女性)

3、出示带有口字旁的汉字,让学生认读。仔细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有什么特点?(都与嘴巴有关)

4、小结归纳偏旁表示意义,形声字的形旁都与它的意义相关。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动口。

2、圈出反义词,多读几遍。

3、多种方式读,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三、读读想想

1、自由读这六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互读,正音。

3、分小组读,注意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四、读读玩玩

1、读题目,猜猜这首诗会围绕题目鞋鞋什么。

2、自由读文,验证猜想。

3、边读边玩(学蝴蝶飞的动作)。

4、指名4个学生到讲台上根据不同内容表演,去他学生朗读。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继续教读音。

2、找出大小不一样的字母(红色),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3、教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帮助学生记忆。

六、自主识字园地

1、学生自读,同桌读。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单元教学设计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中国地图,重点词句的出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展示课前两分钟。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插图。

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交流:

第1自然段:远看长城,蜿蜒盘旋,如同长龙。(第一幅图)。

第2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第二幅图)。

第3自然段:由长城联想到我国古代伟大的劳动人民。

第4自然段: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再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认读生字。

2、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语。

4、写字:

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进行书写。

五、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准确、通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交流。(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长城气魄雄伟。

伟大奇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生读,齐读。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那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

(1)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汇报:

长: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

宽:城墙顶上平整得像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坚固:城墙外沿的垛子有两米多高,长城用巨大条石和城砖筑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台,打仗时……。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鼓励学生从所搜集的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2)朗读课文,读出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3)观察插图。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以小导游的身份,试着介绍长城的雄伟气势。

学生在全班介绍,学生互动评价。

2、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生交流句子。

师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学生朗读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血汗”,补充资料,结合《孟姜女寻夫》的故事及当时的劳动条件,体会劳动的艰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生读。

师:让我们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整合认识,感悟情感。)。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延伸:

1、抄写课后生词。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五、板书:

17.、长城。

气魄雄伟。

伟大的奇迹。

血汗与智慧。

单元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根据词语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3、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4、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小黑板、字卡、赞美春天的古诗。

(一)创设意境,揭示诗题

播放春景图,诵读有关赞美春天的古诗。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光无限,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写下了赞美春天的是诗,你们能背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情况,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三首。相机板书古诗,教师范读。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2、指名读,随机正音:好了,就读到这,我发现呀,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一定能读的很好吧,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词语)

3、有几个词语悄悄地从诗歌中跳了出来,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们难住啊?出示词语卡片“黄鹂、翠鸟、翠绿、鸣叫、船长、时令、千古绝唱”等。

4、下面请你拿出字卡,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如“鹂”、“鸣”、“鹭”对比识记。如“含”、“令”、“岭”,分别含有“今”和“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记忆。结合旧字认新字。如:色—绝、天—吴运用字理识记“绝”、“鸣”、“令”。

6、巩固生字:这回都学会了吗?敢不敢开火车读?听好要求:站起来的同学读一遍生字,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当火车检验员,看一看小火车开得怎么样?(猜字游戏,摘苹果等)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本课生字,说一说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个?

2、师范写“船”:把“舟”字旁和“舟”字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变成提,且右边不出头。右边的部件是横折弯而不是横折弯钩。

3、生书空,描红。

4、观察“令、含、岭”三个字,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5、师范写“含、岭”,生书空,描红。

语文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吴昊。

本次测试是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三分之一进度测试卷。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试卷命题是我自己。为了出试卷,我在网络上查找了各种资料,力求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对学生近一阶段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检测。但看来,并不是非常乐观。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设置合理,对中考复习有指导意义。从考试来看,禀承了中考试卷的一贯作风,注重基础,兼顾灵活性,提倡学生有合理而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试卷第一大题考查积累与运用,诗词填空均为考纲要求的必背诗文。题型为上下句填空,理解性默写,分类默写。理解性默写有古诗也有古文背诵,考查了《出师表》中的名句,提醒学生对古文背诵要更扎实才能准确无误地填出。分类默写注重古诗与生活的联系,写出有关节日的诗句,因为此题早前做过,大多数学生能写出。但有一部分学生诗句填写不准确,不能得分。名著阅读考查的是自由写出读后感受,学生回答时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有的不是很准确,有失分,很可惜。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对病句的改正。对病句中的成分缺损不能很好地判断,语序不当有部分学生不能调整,总的说来语言敏感性不够,概因平时说话训练过少,不注重语言的准确精炼。综合性学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缺少创意,缺少生活积累,表达上的问题是不能紧紧扣住题面要求来答,有答非所问的现象。

阅读题考查了一篇论说文,一篇小散文。因为文章都不难,阅读题总体不是很差。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理解文章不难,难的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平时训练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提高阅读得分。

古文考查的是《出师表》与一篇课外古文材料的比较阅读。此题早前也练习过,但是得满分十五分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的分数集中在十分至十四分。古文得分不高,就在中考中处于不利位置,下一阶段要抓紧对重点课文的复习与加强,争取文言文阅读少失分不失分。复习重点以课下注解,重点句子翻译,课文的思想与内容整理为主。

作文为半命题作文,审题没有设置障碍,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是结构混乱,表达平淡,缺少点睛之笔,缺少亮点,高分学生少。作文复习还未展开,应做好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选材、结构的层次性、表达的个性化方面进行训练,争取在作文上找回自信与分数。

三个班的平均分相差不大。及格率正常,但是高分少,优秀人数只有四人。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提高中考胜算。

二四六班语文分数低,原因有基础差,缺少灵活性等,但最根本的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不愿再学,不想下功夫,只想等到中考结束。如果这样下去放任自流,就不能完成普高的升学任务。这个问题很严重。

2011年4月12日。

语文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本次测试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共38人,及格人数32人,平均成绩78.84,优秀人数14人。测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10分。试卷命题是我自己。为了出试卷,我在网络上查找了各种资料,翻阅历年的期末试卷,参考其题型,力求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对学生近一阶段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检测。但看来,并不是非常乐观。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设置合理,从考试来看,注重基础,兼顾灵活性,提倡学生有合理而创意地表达。

试卷第一大题考查基础知识,读拼音写汉字、区别字组词、多音字组词、近反义词、成语积累、语法知识及对课文的理解进行的判断题,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对病句的改正。对病句中语句的准确性不能很好地判断,总的说来语言敏感性不够,概因平时说话训练过少,不注重语言的准确精炼。综合性学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缺少创意,缺少生活积累,表达上的问题是不能紧紧扣住题面要求来答,有答非所问的现象。

阅读题考查了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外阅读。因为文章都不难,阅读题总体不是很差。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理解文章不难,难的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平时训练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提高阅读得分。

置,下一阶段要抓紧对重点课文的复习与加强,争取文言文阅读少失分不失分。复习重点课课下注解,重点句子翻译,课文的思想与内容整理为主。

作文为命题作文,写出一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审题没有设置障碍,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是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自己之前读过的童话故事和寓言,结构混乱,表达平淡,缺少点睛之笔,缺少亮点,高分学生少。作文复习还未展开,应做好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选材、结构的层次性、表达的个性化方面进行训练,争取在作文上找回自信与分数。

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82、83页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24时计时法学生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24时计时法”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上,我为学生精心选取了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素材,通过让学生比一比、拨一拨,说一说、辨一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体会时间与生活密不可分,利用钟面等直观教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成功的体验。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展示时间轴,将一日的时间展开,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联系起来,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知道一天有24时,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对两种计时方法进行熟练的转换。

2.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体验感悟,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3.感受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正确的将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

理解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钟面模型,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小视频)播放两个好朋友相约明天7点见面的场景。

2.小结。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探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

2.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他跟我们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计时法。

(二)探究24时计时法

1.了解1日是24时:

(1)观察钟面,看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钟面有什么不同?

(2)介绍:1日为什么是24时。

(3)揭示什么是24时。计时法

2.体验感知24时计时法:

拨一拨,尝试解决三个问题:

a.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小时。

b.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小时。

c.一天是()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圈。

3.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探究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迎新年视频)

新的一天就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因为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我们也叫作0时。

(2)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一圈。

(3)边解说边用课件演示时针转第二圈。

(4)小结。

(5)完成表格:两种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4.拨一拨:

同桌合作,拨出一天的作息时间,并说说这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5.教学时间轴,探讨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写一写:

师描述,学生用不同的计时法记在练习本上。

2.同桌互出一题,同桌完成。

3.辨一辨:

两种计时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总结两种计时法。

4.找一找:

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来计时的?生说一说,教师课件展示一些。

5.用一用:

出示车辆禁行标志:看到这个牌子,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今天早上开车在7点20准时到校,可以通过吗?

下午18点回家,可以从这条路上通过吗?

四、拓展延伸

1.介绍古代的计时方法。

2.探讨24时计时手表。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24时计时法:(根据课堂生成板书)

12时计时法:

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他们是指()。

4.依据教材中的观点,下述选项中正确的是()。a.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社会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b.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

c.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教育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

d.学校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主要表现在:教学对科学的发展功能和教学对学校的发展功能。

5.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a.工具b.方法论c.理论d.模式。

d.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

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行为领域包括()5个层次的目标。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8.对每一类的学习,能够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识别最佳导向条件构成处方性教学理论的基础.其公式是:要得到x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这是()。

9.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这是()。

10.当把复杂任务分解为较小的、更容易分别处理和掌握的任务时,人们能够学习的最好。子任务经常成为解决复杂任务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学生如果首先掌握了子任务,就能够更容易地完成复杂(或大)的学习任务。这就产生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顺序。这是()。

a.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b.设计学习活动的信息加工观点c.没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d.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学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有着以下特点()。a、目的性b、可控性c、适应性d、可变性e、灵活性2.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有()。

a、指导性b、整体性c、操作性d、创造性e、艺术性3.分析学习需要的基本步骤包括()。

a、计划b、收集数据c、整理分析数据d、撰写分析报告e、访谈4.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有()。

a、好奇心b、成就感c、自我效能感d、生理内驱力e、意志努力5.凯勒认为学习者要有学习动机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是()。a、注意力b、针对性c、自信心d、好奇心e、满足感6.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

7.教学目标的主要来源有()。

8.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再现功能b、集成功能c、交互功能d、虚拟功能e、形象功能9.良好的教学情境的一般方式有()。

a故事化情境b活动化情境c生活化情境d问题化情境e游戏化情境10.教学媒体具有以下特性()。

a、可适应性b、可利用性c、低成本性d、高效能性e、广泛性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学活动是实现人类认识和个体认识之间有效联系的重要纽带?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哪些基本思想?3.教学方法有哪些内在本质特点?4.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5.现代教学环境具有哪几项功能?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2.阐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五、实践题(15分)。

1.结合教材的内容分析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学设计》模拟考试题(2)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学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2、(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指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它所针对的教学设计的任务来说,可以称它为短期计。

()3、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所以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

()4、学校教学的物质环境是一种无形的"软环境"。

()5、教学媒体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它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传递、承载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

()6、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组合。

()7、教学过程最优级理论中的"最优"不是一个理想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概念。

()8、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和师生人际关系。

()9、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性设计。

()10、1954年,美国学者威特金首先提出了"学习风格"的概念。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有四个方面的理论体系对现代教学设计的形成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它们是()。

a、一般系统理论b、建构理论c、传播理论d、学习理论e、教学理论2.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有()。a、注意b、知觉c、情感d、记忆e、概念形成3.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主要有()。

a流程图法b问题表c矩阵选择表d经验之塔e算法型4.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包括()。

6.学习结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学习目标评价b、技能测试c、书面测试d、成绩认定e、行为考察7.多媒体教学设计常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

a、抛锚式教学b、支架式教学c、随机通达教学d、协作教学e、合作探究学习8.设计教学情境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d、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e、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2.学习需要分析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3.教学内容选择的取向主要有哪些?

4.简述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5.简述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四,论述题(共25分)。

1.试述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意义和功能。(13分)2.试述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12分)。

五、分析评述题:(20分)。

《教学设计》期末模拟考试题答案。

答案:

一、填空题。

1.途径2.中介3.纽带4.皮亚杰5.感知运动。

1.a2.a3.a4.a5.a6.a7.a8.a9.a10.a。

6.a7.a三,简答。

1.(1)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多门课程使学生获得的系统性的知识,系统性的知识是人类长期积累的总体认识的成果,这些成果是人类长期以来在探索世界过程中智慧的结晶,人类这些智慧的结晶通过教育与教学的加工凝结成为教学中的知识。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向自己智慧挑战的过程,学生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潜在的能力,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3)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性的认识逐渐有效地汇聚成为人类的总体认识。2.(1)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最优功能。

(2)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

(3)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

3.(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一方面,确定的教育与教学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另一方面,一定的教育与教学价值观念,又是依靠相应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和达成的。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统一性。教学方法总是特定的教材内容的方法,教材内容也总是方法化的。真正有效地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是机械的、教条的;除了其它的方面之外,还必须结合具体学科内容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进行灵活和创造性的运用。

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很显然.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

四.论述题。

1.(1)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如: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以使概念具体化、清晰化、使用类比的方法,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用各种方法使教学材料中包含一些矛盾、冲突和惊奇等。

(2)加强针对性的技术,如;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内容)的生疏程度.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让学习者当的学习与学习者爱好的.感兴趣的活动联系起来.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儿童通常都怀有对于未来生活或活动的目标.在引导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时,将这些知识、技能与他们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这些知识、技能对未来的价值,意识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达到未来目标所需要的。

(3)建立自信心的技术。如:清楚明确地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学习者一般都希望知道学习目标,即希望预先知道学习结束后要掌握什么,这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课堂教学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如果通过排序,使得各项学习任务能够循序渐进地排列起来,而且这些任务都能保证准确地得到执行,那么这将会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如果给学习者以控制教学过程的适当的权限,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将能得到维持与增强。可以允许或鼓励学习者自己决定某一步骤做什么,选择什么新的任务,通过这种自主性决定来控制行为和反馈。如果这一过程进行得审慎,那么允许学习者判断自己所掌握的程度和估计可能存在的难度,这有利于学习者形成自信心。而且,通过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学习者还能够掌握自我管理的策略,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4)产生满意感的技术。如: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当学习者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达成某一学习目标时.就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反馈.那么就能够向他们展示他们所形成的能力.使他们产生满意感,从而推动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反馈应该是及时的,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反馈应该显示学习者有关的行为反应是正确的,接近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正确,则需要告诉学习者为什么不正确,并给他们指出一条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途径。鼓励做出概括并迁移。当学习者掌握了一种技能之后,鼓励他们将这种技能加以概括并迁移到类似的或新的情境中去,有助于他们形成满意感,并进而强化学习动机。

五.实践题。

1.举例:我的学习风格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学习风格不同。所谓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后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根据美国教学技术专家克内克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有关学习风格的内容及其分类框架,本人归纳下自己的学习风格如下:

(1)沉思的风格。

我是一个理科生,常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学习过的教材内容,我都把它归纳起来,这样有利于掌握课文的结构,也有利于复习。归纳时要分重点、难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比较容易理解记忆。遇到难题,我都进行思考,而不急于去问老师,当自己经过思考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

(2)独立学习的风格。

我学习的环境与一般人不同,不易受干扰,注意力容易集中。我喜欢一个人学习,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人越多我的学习效果越差。

(3)受情绪影响的风格。

在这方面,我的学习常受情绪的影响,高兴时学习效果较好,受到鼓励和安慰,总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心里十分踏实。反之.遇到烦恼时,学习的兴趣很小,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不高,易受情绪影响。

(4)社会性需求的风格。

我学理科,理由很简单,因为理科容易找工;我学教育技术,也因为教育技术是一门新的专业,社会性的需要较大。认为学习的专业应和社会性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使学有所用,适应设会发展的要求,又和自己的兴趣联系在一起,这样,学习才有动力,学习的作用才有所体现。

(5)刺激感官的学习凤格。

不知从何时起,就喜欢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而且,这样并不分散我的注意力,反而促进我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喜欢多媒体教学这样的感官刺激学习很适合我。

一、填空题(共30分)。

1、学习、研究与应用教学设计,需要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重要理念.

2、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它的基本问题是:确立目标、_________目标、______目标。

3、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别是言语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教学任务分析的两种主要方法是______和__________。

5、梅里尔的业绩-内容矩阵分类,对认知学习结果分别采用一维是____、二维是____、的矩阵形式。

6、五星教学模式倡导在"__________"的宗旨下,由不断重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阶段循环圈组成。再辅以"指引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

7、依据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大脑对信息加工的过程体现了_______网络、______网络和_______网络。

8、常用的测试题类型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_______测试类、________测试类、________测试类。

9、cles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10、学习维度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5、数字媒体的优势:a、多样性b、可变性c可标记d网络化。

6、思维具有下列的哪些性质?a、批判性b、创造性c、可行性d、调节性。

7、下列哪几项是问题解决迁移的的三个主要条件?a、技能b、元技能c、情境d、愿望(动机)。

d、知识技能松散的课程三、简答题(共40分)。

1、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总体成果?(5分)。

2、教师如何学习、应用和研究教学设计?(8分)3、五星教学模式的有哪些价值?(5分)。

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9分)。

5、读了盛群立教授主编《教学设计》一书,请你谈谈一堂好课的标准?(13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1)实现减负增效、运用系统思维、努力以教促学、加速自身成长。(2)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导向、评估。(3)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4)信息加工分析、信息加工分析中所确定的步骤进行先决条件分析(5)业绩、内容。(6)聚焦解决问题、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融会贯通掌握、激发动机、协同合作、多向互动(7)识别、策略、情感。(8)认知、态度、表现性。(9)问题情境、问题表征、问题操控空间。(10)能学懂、会学习、想要学。

二、选择题。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强调从以下四个方面达成教学总体成效:(一)、教学有价值、(二)、教学有效果、(三)、教学有效率、(四)、教学有魅力。

2.答案要点:(1)、掌握教学方法,(2)、实现知识交叉、(3)、关注教学实践(4)、善用网络资源。

3.答案要点:

(一)区分"信息"与"教学"的差异,聚焦于实现教学的功能,(二)歉收并蓄。博采众长,推动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三)五星教学模式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四)五星教学模式不仅关注教学的过程,同时更关注学习的过程。(五)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同改造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六)五星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的研究。

4.答案要点:

(1)引起学习注意(保持警觉)(2)交代学习目标(建立预期)(3)回忆相关旧知(提取到工作记忆)(4)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性知觉)(5)提供学习指导(编码)(6)引发行为表现(反应)(7)给予信息反馈.(强化)(8)评估行为反馈(再强化)(9)强化保持与迁移(提示提取)。

5..答案要点:。

(1)、80%的学生达到80%的具体目标。(2)、任务定位准确、目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交待。(3)、目标、策略(方法)练习与测试对应匹配。(4)、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5)、学生参与度大,师生或生生交往力度强,学生在课堂里有心理安全感及心理自由感。(6)、课的结构合理完整,进程有序。(7)、教学有吸引力,激起学习者继续学习的愿望。

一、名词解释。(21分)。

1、自我学习教学策略:--是一种运用"知己知彼"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能力的学习方式的总称。

2、教学设计:--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

3、智力技能:--是一种概括,用来对环境作出心理内部的符号表征及发生互动。

4、教学评价:--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对事物作出评判,在教学情境中,评价也就是把获得的学生学习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断的过程。

5、直导教学:--由教师直接介入或主动介入的教学方式就被称为"直导教学"。

6、教学序列:--是一组一搬的事件,教师凭借这些事件组成教学过程,从而使得教学的时空条件得以最大程度地促成学习者学习的真正发生。

7、问题表征:--在头脑中构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初步理解。二、填空题。(31分)。

1、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_____批判性________、____创造性。__。

和调节性。2、学习维度模式强调所有的学习都发生于学生的___态度与感受__________和_____运用良好的思维习惯___________。

3、通用学习设计的基本有规则:(1)、支持____识别________学习,提供多元的,灵活的呈现方法。(2)、支持_____策略_______学习,提供多元的,灵活的呈现方法。(3)、支持______情感。______学习,提供多元的,灵活参与选择性。

5、教学评价的整体过程:(1)评价准备(2)信息获取(3)作出判断。

(4)后续措施。

6、讲授课的步骤:(1)。

1激发兴趣(2)陈述目标(3)联系新旧(4)展示论证(5)概括总结。

7、知识可以分为(1)程序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3)策略性。知识。8、计算机和人均有六种功能:输入、输出、存储、复制、_____建立符号系统_____和条件性迁移。

9、教学任务分析方法有:(1)归类分析法(2)信息加工分析法(3)先决条件分析法(4)学习层级程序分析法。

10、言语信息的四种具体形式是__称呼_____、____事实、______、__有组织的事实________和言语索链。

答案a。

答案d。

3、关注学习者的特点与偏好,提供恰当明晰的信息和练习机会,允。

d、自然学习模式答案d。

答案b。

答案c。

五、简答题填空题(43分)。

1、学习结果有哪三种状态?导致这三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什么?(5分)。

答案要点:三种学习结果分别是:(一)、无效学习(二)、机械学习(三)、意义学习。导致这三种类型的学习条件分别是:

第一,教学必须帮助学习者选择相关的信息。第二,组织信息。第三,整合信息。

三种学习结果实际上是三个条件的满足程度不同。

2、简述影响教学过程的总体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答案要点:

1教学操控2学习者的特点3学习情境4学习过程5学习结果6业绩表现。3、简述star学习循环圈的各个步骤。(8分)。

答案要点:

(一)前瞻筹划(二)初始挑战(三)形成想法(四)观点分析(五)研习探究(六)检查理解(七)公开交流(八)反思提高。

4、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哪些?(6分)。

答案要点:

(1)帮助学生理解习惯,如舆论宣传、课堂讨论、树立榜样、同伴示范等。

(2)帮助学生明确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相关的策略。如"边想边说"、同伴分享、与人交流和专门训练等。

(3)在学习环境中创造一种文化来促使思维习惯的形成并给予积极强化,可以通过示范、展示、提供线索等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习惯。

5、简述实施信息加工分析的一般步骤。(18分)。

答案要点:(1)尽量广泛阅读与收集相关目标所涉及的任务与内容的信息,通过设问的方式熟悉知识技能。

(2)将目标转换成测验题的方式。

(3)向有关懂得如何去做这一任务的人提一些问题或完成一些活动。(4)复习书面的步骤或重播录像。

(5)如果两个以上的专家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应该找出这一步骤的因素。(6)指明可能要求较复杂路径或较多步骤的因素。

2."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教学设计的概念"属于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层次。

a.领会b.分析c.运用d.综合3."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文,要求符合议论文的格式,中心明确、段落合理、文通句顺、说理清楚"属于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层次。

a.领会b.应用c.分析d.综合4."对给出的文章,写出各段的中心意思,文章类型格式,分析文章的前后逻辑联系、是否得当和描述方面的优缺点"属于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层次。

a.领会b.运用c.分析d.评价。

5."测量、计算并绘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属于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层次。

a.领会b.运用c.分析d.评价。

6."应用数学规则解题或按照文法要求撰写文章"的学习属于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中的()的学习。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7.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相同处是()。

d.在内容表达的用词上。

8.下述陈述中不属于马杰的行为目标三个条件的选项是()。

9."通过比较英语中的o和ou的发音,从而区分两者"这属于智力技能中()层次的目标陈述。

a.辨别b.具体概念c.定义性概念d.规则10."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的数值推导出第三个角的数值,证明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度的规则"这属于智力技能中()层次的目标陈述。

a.高级规则b.具体概念c.定义性概念d.规则。

11."通过将一辆小轿车倒入车行道来执行一项任务"这属于学习结果中()的目标陈述。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态度。

12."通过综合可应用的规则,创作一段描述个人处于害怕情景下行为的文章"这属于智力技能中()层次的目标陈述。

a.高级规则b.具体概念c.定义性概念d.规则。

13."宣讲1919年中国的重要事件来陈述历史问题"这属于学习结果中()的目标陈述。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态度。

14."通过说出典型性植物的根、茎和叶子来确认它们"这属于智力技能中()层次的目标陈述。

a.高级规则b.具体概念c.定义性概念d.规则15."运用定义方式,将植物概念族分类"这属于智力技能中()层次的目标陈述。

a.辨别b.具体概念c.定义性概念d.规则。

16."采用谐音法记忆圆周率多位小数"这属于学习结果中()的目标陈述。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态度17."选择报名中国武术培训班作为个人的业余爱好"这属于学习结果中()的目标陈述。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态度18."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讨论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这属于()。

22.下述陈述中,不属于对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的是()。a.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如能力提高、态度改善、正确自我观建立等,而不应陈述教师的行为。

b.教育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等。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应学生掌握的水平,如智慧技能学习的教学目标应反映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问题解决五个层次。

c.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d.成功地开发出好的测试工具主要取决于学习目标阐明的质量,如果目标没有确实地反映出教学的意图,那么以目标为基础的评价也是不适当的。

23."用自己的语言(100字以内)阐述cpu的功能"这属于学习结果中()的测试题目。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态度。

24.下列陈述中,属于智力技能范围的评价内容的是()。

a.动作技能中的动作成分需要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让学生演示或完成动作来评价。用检查表或等级量表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行为。

b.概念的评价分为两个层次: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概念目标的评价是看学生是否能确认给定概念的例子和能否自己举出给定概念的例子。

c.间接自我报告是指所设计的问题不是直接问学生对某事的态度,而是设计一个一个情形,让学生做出反应,从而间接获得学生对问题或事物的态度。

d.用于评价情感领域目标的方法有三类:直接的自我报告、间接的自我报告以及观察。前两种方法类似于识别性题目,后一种类似于结构化回答题目。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25.下述关于教学策略的设计的陈述中,存在问题的是()。a.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对教学模式或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4方面内容的选择、决策、开发和整合。

b.系统方法是进行教学策略设计的总方法。

c.教学策略设计的操作方法是"先分解后综合",即运用系统方法,适当选择教学的模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d.能设计同时实现多种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策略,或是任何单一的策略能适用于各种教学情况。

26.下述关于班级教学的基本特点的陈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a.以"课时"为单位,大至一个学年、学期,小至一个学周、学日,以至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以课时为时间核算基本单位的。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有统一的起止时刻。

b.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过程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c.班级教学是把学生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使用的教学计划和课时数可以按课程进行情况自行调整,采用复式教学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d.以"班"为人员单位,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学习,班级人数固定且年龄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

27.下述关于小组教学的特点的陈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a.小组教学可以在任何年级和任何课中开展,但最适合各科新内容学习之后的强化巩固,即分组讨论。

b.小组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也可以是学生提。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彼此提问和回答问题,并且对彼此的回答做出反映。教师主要起监督指导作用,观察学生反映。

c.在小组的构成上应以学习情况或性格特征相同的学生编排在一起为好。小组可以是学科小组也可以是活动小组,主要视学习任务、活动目的和性质而定。

d.教师要扮演较次要的角色,作为问题的调节者,要尽量让许多学生一起参加讨论,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并且帮助学生总结。

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试题一答案20090807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__、教学理论和____________指导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的____________相互结构组织形式。

2、形成性练习是指按照_____________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_________考核学生对本学习单元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的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应用_________________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________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

4、系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___________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基础。

5、学习目标描述中马杰的abcd法则的英文全写: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c是条件、d是_____________。

6、在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具有分类学特征的内容分析;___________适用于分析操作过程或问题求解过程有关的教学了;_______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7、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特点:信息显示的________,信息处理的________,交互界面人性化,信息传输的_____________。

8、著名教学设计专家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9、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_____________;重视______________;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重视_____________。

10、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可以将知识分为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两个维度,其中行为维度包括:

a、记忆b、运用c、发现d、知识。

4、影响教学系经统设计的变量主要包括:

a、教学条件变量b、教育方法变量c、教学模式变量d、教学结果变量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社会的需要b、学生的特征c、学科的特点d、媒体的选择6、在编写教学目标是应注意的是:

a、教学目标的主体是教师b、教学目标的表述要用教学的结果来表述c、教学目标的行为词必须是具体的d、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是内外结合的7、教学结构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有具有下列哪些特点a、理论依附性b、动态性c、可扩充性d、系统性8、学习环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情境性b、建构性c、操作性d、动态性。

c、体现知识教学的策略d、体现知识结构的功能1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c、强调目标导向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8分)。

1、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

2、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3、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先进,教学媒体仍然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4、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

5、创设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关的情节、景色和现象。

6、自主学习设计应体现: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7、协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小组讨论、协商。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四、匹配题(每题4分,共12分)。

1、请将左栏学习者的认知表现和右栏的认知风格进行配对:认知表现认知风格。

(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a、"情境--探究"模式。

(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b、"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4)训练复习型d、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6)资料、工具型f、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用于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请你选取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某一内容用webquest模板(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果和评价)设计网络探究学习。

一.(1)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2)教学目标练习的形式。

(3)系统方法教学策略操作程序(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5)对象行为标准(6)归类分析法程序分析法图解分析法。

(7)多媒体化数字化(8)加涅(9)教与学的结合学习环境的设计可操作性(10)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四、匹配题(每题4分,共12分)。

1.(答案:1b、2c、3a、4d)2.(答案:1c、2a、3b)3.(答案:1c2e3a4f5d6b)。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首先说明《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性质,这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这门课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次,说明什么是教学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如情境创设、基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等等。

最后,阐述《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网络环境下应采用哪些策略,如案例学习、专题研讨、设计实践等。

2.答案要点:首先要对所选取的单元内容做简要介绍,说清楚是哪个单元,包含了哪些知识内容,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

然后,按照webquest的要求,用文字详细描述每个模块的设计内容(前言,情境,任务,过程,结果和评价),如,情境模块,要说明具体用什么来创设一个怎么的学习情境;结果模块,要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什么形式表现,是word、还是ppt还是网站;评价模块,要给出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是练习题也可以是评价量规。

单元试卷分析

一、学生成绩情况:

本次测试,总分5456分,平均分为88分;优良人数:39人,优良率为63%;及格人数为:59人,及格率为95%。其中最低分学生成绩是32分。总体来说,成绩不错,但是后进生的成绩有待提高。

二、试卷命题范围及特点:

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统计图表。本试卷通过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三、改进与措施:

要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老师要善于研究这些题目。部分后进生老师要更加耐心地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一、试卷命题范围及特点:

本次试卷涉及的内容较多,基础性知识也占了大多数,试卷安排也比较合理,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二、学生成绩情况:

本次测试,总分5015分,平均分为85分;优良人数:33人,优良率为56%;及格人数为:52人,及格率为88%。其中最低分学生成绩是40分。总体来说,成绩不错,但是后进生的成绩有待提高。

三、对后进生原因分析与补进措施。

经过耐心辅导,后进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但由于学生基础不太扎实,有几个小学生学习习惯还不好,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太差,还需要加大对个别后进生的辅导的强度,我现采用组长帮组员的学习方式,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多鼓励、多激励的手段,慢慢让小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有的学生考试时不够仔细,很多题目都会做,但由于不细心,便做错了。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

四、特长生情况分析与培养措施。

在优秀生的培养中,要注意教学的层次性,给优生布置一些提高性的作业,希望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希望取得好的成绩!

单元教学设计

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写景注意层次。

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