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振兴三年规划方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2 12:25:32 作者:字海

编写计划书有助于我们建立自信和明确方向,提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计划书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集合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愿景。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三年规划集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7月27日至8月2日,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杭州的炎热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憾。

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老师授课和现场观摩,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浙江的发展变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生动体现。

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浙江省面对资源短缺制约、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清廉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

二是规划蓝图,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力。

三是依靠群众,转变服务。“枫桥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再次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行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是树立导向,形成氛围。“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广干部担当作为的“九种精神”。

对当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省市县有关文件及《三源村2021-2022年乡村振兴规划》要求,结合三源村人居环境特点的实际情况,制定三源村2021年度人居环境整治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乡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有效建立,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源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达标,一户一宅制度全面推行,村庄规划有效实施,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全面实行。

具体目标如下: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畜禽粪污和人厕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0%,卫生厕所改造80%达到500户。村道两边1米内无杂草、无障碍物,14个自然村庄配备垃圾桶30个。

(一)准备阶段(2021年3月1日—30日):实地调查,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立项报批,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制造舆论,打好基础。

(二)实施阶段(2021年4月—10月):具体实施一下项目。

1、村庄脏乱差整治。农户门前屋后实行三包:包清障、包整洁、包维持。公共场所由组统一组织整治。

2、道路肠梗阻治理。所有村道水泥路及两边各一米内保持干净、平坦、畅通,无杂草藤蔓牵连,无泥石沙土堆积。

3、粪污随便排治理。人畜粪便污水不能直接排入河流、山冲、水库。必须经过人工处理,实行资源化利用。

4、垃圾集中化处理。所有村民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垃圾,必须堆放在村中集中存放的桶箱内,统一处理。

(一)全民行动,人人履责。每个村民门前的三包职责和任务必须无条件履行和完成。组里组织的义务派工任务,各组必须每月不少于1次。实行党员带头义工,模范履行。

(二)立项实施,保质保量。对于大型的清障活动和工程项目,实行招标立项投资治理,项目化运作,商业化实施,公司化管理。

(三)监督检查,落实责任。村两委委员包干落实责任,对不履责到位的个人,要采取措施督促履责到位,对不履责的组,要对组长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公开评比,鼓励和表扬优秀,批评和教育落后。

(四)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村两委委员分片负责,落实检查督促职责。总支书伍贤文负总责,负责全村协调部署安排工作。大田片傅顺春负责部署安排、检查督促,各组组长配合。横开河片杨林负责部署安排,各组组长配合。白俸罗元华负责部署安排、检查督促,各组组长配合。驻村工作队负责配合村完成各项任务,负责搜集整理总结推介典型,负责政策宣传和落实,负责资料的搜集整理报送。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大石桥乡组织委员周琪。

7月27日至8月2日,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不仅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文风貌,也接受了浙江大学教授们的先进思想洗礼。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对今后的工作指导却是难得的引路明灯。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助推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乡镇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主体,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两者在乡村组织振兴中地位重要,发挥着龙头作用。我们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正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推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要以党建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进带后进,潜移默化改变周边部分村民过于保守的思想,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要以乡村振兴带来的村容村貌改变、生活环境改变,进一步凸显党建的重要性,规范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核心是紧密结合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引领村级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村级发展“两结合、两促进”。

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引育培用工程,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虽然,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青年人返乡创业,但热情不够、活力不足。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农村留不住优秀年轻人等问题,上级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县内务工优惠政策、青年农民培训政策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活力,留住了部分青年人在家创业,并更多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但要充分发挥好年轻人是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一是要积极发掘存量人才,建立人才库。通过乡、村两级共同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后备人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青年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二是要大力健全保障体系。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点发力、标本兼治。利用好现有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及“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使更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近接受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在遴选县乡基层干部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年轻村干部等群体,实现乡村人才体制内外双轨并进。

鼓励引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想要助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资金问题不可忽视。除了依靠国家资金扶持,现正在推行的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流转、小微企业引进和乡村旅游发展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缓解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应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资金。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推进,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用于村级基础建设。配合现行的巷道建设项目,在政策范围内由上级政策解决一部分巷道建设资金问题,不足部分由村级留存的可支配资金解决。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拆除了废旧空心房,获得的村级可用资金,可以改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村级基础设施,解决了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各村还应该科学谋划产业,立足本村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找准适宜发展路子。对特色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探索“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发展健康、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产业,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对自然风光优美的村,探索“集体经济+旅游公司”发展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联合专业旅游机构,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总之,只有村级手上有可支配资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才能够大胆前行,不畏首畏尾,也才能真正闯出一条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路子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7月27日至8月2日,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杭州的炎热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憾。

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老师授课和现场观摩,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浙江的发展变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生动体现。

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浙江省面对资源短缺制约、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清廉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

二是规划蓝图,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力。

三是依靠群众,转变服务。“枫桥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再次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行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是树立导向,形成氛围。“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广干部担当作为的“九种精神”。

对当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2018年乡村两级紧盯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规划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项目,推动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实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明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现就结合溪口乡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项目,制定如下。

方案。

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美丽溪口,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重点贫困村向富裕和谐美丽新村的“脱变”。

(一)实施规划先行工程。

重点内容:坚持规划先行,对全乡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加强规划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长效管护机制,提升乡村规划的产业发展、基层建设打造能力。2018年3月底编制完成全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同步完成2018-2020年三年相关规划编制。

(二)实施产业发展工程。

重点内容: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为重点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以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产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大力推进特色种养殖业产品输出和营销,持续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增强农业效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1、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主要含近期、中期、远期)。

溪口乡预计在2018年实现全乡贫困村(楼坝河村)顺利退出。发展楼坝河村集体经济中药材的种植,扩大后坝沟村的中药材种植规模。

在2018底年打通溪口乡至丝罗乡交接公路,连通汉王庙到邓徐坝的断头公路。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好集体经济,打造好溪口乡特色树花菜种植,以及黄精、重楼特色中药材种植,完成各村社道路硬化工程。

2、乡村布局(含主要产业、聚居点等空间发展布局)。

溪口乡辖5个行政村(后坝沟村、楼坝河村、向家岩村、喻家梁村、双龙庙村),31个村民小组,1852户,农业人口6505人,规划确定布局乡村聚居点12个,其中小型聚居点3个,中型聚居点2个,乡村集聚人口3500人,聚居度46%。

3、乡村土地整理及利用。

溪口乡乡总耕地面积9300亩,其中田4200亩,地5100亩,规划乡村人均用地规模按40平方米控制,人均宅基地面积按30平方米控制,2020年,溪口乡乡规划乡村用地总规模为26公顷,退宅还耕土地整理规模为20公顷。

4、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溪口乡以土豆、红薯、木耳、香菇、板栗、黄精、重楼、树花菜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面积400亩,种植高山连片蔬菜基地300亩,发展旧院黑鸡养殖3000余只,生猪养殖200余头,中蜂养殖300群,水产养殖大户2户,新发展中药材基地1处。

5、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1)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s101溪丝路建设工作,力争10月底全面完工;全面完成向家岩村新建平板桥建设、喻家梁村二组社道路硬化和后坝沟村社道路硬化项目建设工程。力争到2019年硬化村社道路15公里,到2020年硬化村社道路10公里。规划建设或改造楼坝河村3.6.7社道路长度2千米,实现该村硬化公路全覆盖;8月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项目建设;各村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站、给水、污水、电力纳入乡村管网统一考虑;电话普及率100%,电话装机容量为300门,移动电话用户数1200部。乡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0%,垃圾收集量1.2吨/日。

(2)服务设施。

以溪口乡政府为中心在乡场镇修建1个综合型垃圾转运站,以乡镇为中心建成各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5处、综合调节中心5处、农民培训中心1处、便民服务代办站5处、文化体育中心1处、卫生计生中心5处、农家商贸1处、幼儿园2处,共计1200平方米。

6、服务设施规划。

乡村治理:完善村班子运行制度,加强村班子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班子知识储备及业务能力,加大储备干部教育培养力度;全面实行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美化村居环境;加强村民自治,完善乡规民约,摈弃陈规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施普法教育,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

文化保护:收集整理乡村文化,编制文化保护目录,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保护制度,保持乡土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适应党中央新农村建设要求、村两委会提出乐业安居、强村的发展思路、经全体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讨论,我村今后三年工作计划如下;一;产业建设开发两大资源;1、大理石加工,2、冷水鱼养殖,做强三大产业(核桃、香椿、蓄牧)产业布局四沟两坡;即;优质核桃高位嫁接仙马沟、蓄牧养殖柳树沟、香椿矮密丰腊台沟、石材开发响水沟。优质核桃粮站后坡、八组阳坡。逐步将劳力由外出形向回归形转化。

筹三个合作社;林特农民合作社、蓄牧农民合作社、石材开发合作社。努力实现由产业大村向产业强村的转变。

二;经济上涨指标1、村级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林业收入7万、矿山收入3万。

2、村民人平收入净增1千元、其中;核桃200元、香椿200元、黄姜300元、石材加工300元。

三;村容村貌指标1、村民住房预制结构达到90%、院子亮化达到90%、(院子硬化、花、树)、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

2、村内道路水泥硬化达到全覆盖、自来水、通电、电视宽带。

网络达到100%。

3、休闲、娱乐场所建成1—2个。

1.四;社会保障村民参与新农合率达到100%、16-60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全面落实60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呆、傻、孤寡老人生活费用足额供给。

五;农田建设全村万米河堤要全部翻新加固,所有渠网全面升级整修,新建塘坝14座,沟岔建拦沙坝30个。

xxx村党支部xxx村村委会。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方案

在村容村貌上注重内外兼修,以景点的标准打造了精品示范美丽乡村,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乡情、乡景、乡味、乡居联动升级。下面是呢子本站小编为您推荐2022学习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篇。

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方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2018年乡村两级紧盯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规划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项目,推动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实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明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现就结合溪口乡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项目,制定如下方案。

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美丽溪口,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重点贫困村向富裕和谐美丽新村的“脱变”。

(一)实施规划先行工程。

重点内容:坚持规划先行,对全乡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加强规划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长效管护机制,提升乡村规划的产业发展、基层建设打造能力。2018年3月底编制完成全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同步完成2018-2020年三年相关规划编制。

(二)实施产业发展工程。

重点内容: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为重点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以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产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大力推进特色种养殖业产品输出和营销,持续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增强农业效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1、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主要含近期、中期、远期)。

溪口乡预计在2018年实现全乡贫困村(楼坝河村)顺利退出。发展楼坝河村集体经济中药材的种植,扩大后坝沟村的中药材种植规模。

在2018底年打通溪口乡至丝罗乡交接公路,连通汉王庙到邓徐坝的断头公路。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好集体经济,打造好溪口乡特色树花菜种植,以及黄精、重楼特色中药材种植,完成各村社道路硬化工程。

2、乡村布局(含主要产业、聚居点等空间发展布局)。

溪口乡辖5个行政村(后坝沟村、楼坝河村、向家岩村、喻家梁村、双龙庙村),31个村民小组,1852户,农业人口6505人,规划确定布局乡村聚居点12个,其中小型聚居点3个,中型聚居点2个,乡村集聚人口3500人,聚居度46%。

3、乡村土地整理及利用。

溪口乡乡总耕地面积9300亩,其中田4200亩,地5100亩,规划乡村人均用地规模按40平方米控制,人均宅基地面积按30平方米控制,2020年,溪口乡乡规划乡村用地总规模为26公顷,退宅还耕土地整理规模为20公顷。

4、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溪口乡以土豆、红薯、木耳、香菇、板栗、黄精、重楼、树花菜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面积400亩,种植高山连片蔬菜基地300亩,发展旧院黑鸡养殖3000余只,生猪养殖200余头,中蜂养殖300群,水产养殖大户2户,新发展中药材基地1处。

5、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1)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s101溪丝路建设工作,力争10月底全面完工;全面完成向家岩村新建平板桥建设、喻家梁村二组社道路硬化和后坝沟村社道路硬化项目建设工程。力争到2019年硬化村社道路15公里,到2020年硬化村社道路10公里。规划建设或改造楼坝河村3.6.7社道路长度2千米,实现该村硬化公路全覆盖;8月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项目建设;各村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站、给水、污水、电力纳入乡村管网统一考虑;电话普及率100%,电话装机容量为300门,移动电话用户数1200部。乡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0%,垃圾收集量1.2吨/日。

(2)服务设施。

以溪口乡政府为中心在乡场镇修建1个综合型垃圾转运站,以乡镇为中心建成各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5处、综合调节中心5处、农民培训中心1处、便民服务代办站5处、文化体育中心1处、卫生计生中心5处、农家商贸1处、幼儿园2处,共计1200平方米。

6、服务设施规划。

乡村治理:完善村班子运行制度,加强村班子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班子知识储备及业务能力,加大储备干部教育培养力度;全面实行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美化村居环境;加强村民自治,完善乡规民约,摈弃陈规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施普法教育,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

文化保护:收集整理乡村文化,编制文化保护目录,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保护制度,保持乡土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方案

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契机,以降低物流成本为抓手,深度契合“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进一步放大州商务系统在全州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前端聚合效应,充分结合邮政凉山分公司全州乡镇站点“全覆盖”的唯一性优势,整合商务邮政“消费+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对外流通体系的发展,完善上行体系,深化覆盖全州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物流补贴工作机制。州商务局拟与邮政凉山分公司在全州17个县(市)合作开展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

(一)寄递物流费补贴:针对农产品上行0-1kg、1-3kg、3-5kg、5-10kg产生优惠寄递费用分别对应给予每件支付寄递费后差额金额的补贴(附件1)。

(二)航空物流费用补贴:针对全州17个县(市)的高端、高附加值农产品上行0-1kg、1-3kg、3-5kg、5-10kg产生航空物流费用分别对应给予每件支付航空物流费后差额金额的补贴(附件2)。

(三)审核管理。

收寄遵守制度实行100%实名制,邮政凉山分公司在收寄过程中严格把关,对寄件人的身份进行严格核实,并建立手工台帐,确保农产品上行寄件人为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和脱贫户(11个脱贫县含普通农户)才能享受“乡村振兴物流补贴”,并对三类监测对象进行补贴倾斜(含已消号部分)。

拟统筹整合680万元予以支持,资金来源为州本级2021年电子商务专项资金200万元,收回2017年度会东县省级物流专项资金200万元,2021年省级物流专项280万元。

实施对象为农产品上行物流补贴,实施期间为20xx年8月1日—20xx年7月31日,11个脱贫县惠及对象为全州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脱贫户和普通农户,安宁河流域4县2市仅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和脱贫户。

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由州商务局统筹安排,拟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由邮政凉山分公司具体实施。

11个脱贫县安排专项资金440万元,在11个脱贫县实行整合联动,动态调整。安宁河流域4县2市安排专项资金240万元,进行定额支持,即每个县(市)40万元。补贴资金补完为止。

以“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为题,广泛宣传惠农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政策,降低物流端运费,带动农民增收。一是州商务局和邮政凉山分公司共同举办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当天邀请省州相关领导出席,相关单位参加,主流媒体现场报道,并进行持续推广宣传;二是州商务局通过各县(市)商务外事局、相关商协会组织、商贸流通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电子商务站点进行广泛宣传并利用凉山商务官方网站、凉山商务公众号、微信平台和凉山日报商务专刊进行推广;三是邮政凉山分公司利用企业自身网点和新媒体资源进行多渠道宣传。

(一)资金管理:乡村振兴物流补贴资金,由邮政凉山分公司严格界定补助对象后,按照“一单一补”方式进行管理,按月汇总并认真审核“乡村振兴物流补贴”项目数据及台帐送州商务局审核备案。

(二)资金支付。本次补贴资金采取先预拨后清算。补助资金预拨至邮政凉山分公司,待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期满或本次补助资金使用完,由邮政凉山分公司正式行文提请州商务局审核,由州商务局出具审核意见送州财政局完成资金清算。

(一)综合施策:州商务局统筹安排各县(市)商务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与邮政公司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因县、因产业、因产品产量不同,聚焦差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科学补助,做到17个县(市)物流补贴政策全覆盖,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利润空间这个角度促进产业发展,产品增量、农户增收。

(二)严格管理:邮政凉山分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针对乡村振兴物流补贴资金,要专款专用,要制定补贴实施细则,严把审核关,严禁非实施对象寄递、严禁包单不符、严禁非政策内产品混肴寄递,严禁乱收资费,杜绝弄虚作假。如有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等情况,一律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三)强化督察:州商务局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向州委、州政府和省商务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报送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奠定乡村全面振兴基础,现就全省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以六大强农行动为抓手,在稳定发展粮食、生猪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蔬菜、水果、油料、茶叶、水产、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形成“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布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传统产业与新产业、新业态互促格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全面启动环洞庭湖、娄邵盆地、衡郴永盆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60万亩。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2019年基本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油菜籽和棉花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在重点县和贫困地区新建改造一批灌溉水源工程和渠道工程。

2、持续打造知名品牌。突出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巩固安化黑茶、xx红茶、xx茶油三大公用品牌创建成果,重点培育洞庭湖小龙虾、湘南蔬菜、湘西猕猴桃等三大公用品牌,2020年重点培育湘南脐橙、湘九味道地药材、xx黄桃等三大公用品牌。着力打造地方农业名片,2020年前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或跨县市区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

3、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全省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在每个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县每年扶持建设1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到2020年,在每个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县扶持创建1个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省级示范片,每个重点特色产业创建2-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4、夯实质量强农基础。到2020年实现长株潭严格管控区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全覆盖。在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县优先建立品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到2020年,实现所有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三品一标”产品,以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产品“身份证”管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

5、提高融合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农业“百企”培育工程,对产值增长快、税收贡献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品种和范围,每年扶持建设5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每年创建5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园)、打造5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镇,推介一批创新创意产品。搭建融合发展新载体,每年创建10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30个农业强镇、10个农村电商示范县和100个农村电商示范村。

6、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扶持建设10家智慧农业示范企业(园区)、创建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2020年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好水稻分子育种平台、木本油料创新平台、南繁科研育种园区,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研发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农机农艺轻简化栽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精深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高效生产生态技术。

7、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推进10个食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大力推进“湘品出湘”,进一步扩大“北上广”xx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辐射范围,实施湘南地区供粤港澳蔬菜、生猪重点县建设工程。办好中国中部(xx)农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持续开展xx省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8、扎实开展产业扶贫。落实《xx省农业委员会xx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湘农联[2018]132号),指导贫困地区选准扶贫产业、创新帮扶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继续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企”产业扶贫格局。

(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落实即将出台的《xx省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育、优秀农民境外培训(重点到日本韩国培训)计划,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以上、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以上。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研究出台农村工匠(土专家)认定办法。

2、支持科技人才下乡。实施农村科研人员培育工程和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农机推广网络体系,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农机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完善科技团队服务机制,带动1万名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在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三农”科技专家服务团队。

3、吸引专业人才支乡。继续实施扎根基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卓越农业人才教育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落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级农业类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合作、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新创业,逐步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和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4、鼓励社会人才回乡。支持退伍军人、大学生、城镇居民等人员以“三区三园”为平台下乡创业创新,每年吸引创业创新人员3万人以上。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新乡贤”回乡,引导企业家、专家学者、专业人才、退休党政干部职工等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创新创业。依托“新乡贤”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和顾问制度。

(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落实《xx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突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彰显乡村生态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1、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编制出台农村“厕所革命”专项方案或规划,召开全省农村改厕工作推进会,主推水冲式三格(四格)化粪池无害化卫生厕所,,2020年确保85%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结合乡村旅游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明后两年每年新建5000个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每个省级财政补助2万元。

2、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全面推进、扩面提质”的思路,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并基本建立日常保洁机制。完成较大规模的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垃圾围坝整治和农业生产废弃物非正规堆放点的整治,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违法违规转移监管和打击力度,防控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制订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在每个市州选择1个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试点。建设200个乡村垃圾发电站,每个省级财政补助150万元。规范推行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当付费的村庄保洁费用合理分担机制,形成自我运转、可持续运行的局面。

3、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发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工艺,全面完成全省170个重点镇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建设300个污水处理示范村,每个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到2020年全省50%左右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完成“一湖四水”干支流沿岸沿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4、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结合第三次土地调查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实施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工程,集中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落实“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政策。突出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引导。实施农村绿化工程,引导各地在庭院旁、村内道路沟渠两侧栽植树木,2020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5、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种养业投入品管控,减少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的源头影响,其中农药和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全力打好畜禽禁养区退养收官战,巩固洞庭湖等水产养殖矮网围拆除成果。到2020年,力争55个生猪调出大县全部整县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扩大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和乡镇秸秆收储运站试点范围,集成推广一批秸秆收、储、运、用的县域典型模式,力争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制定地膜污染防治办法,鼓励各地探索标准地膜推广应用与回收补贴挂钩机制,试点“谁生产、谁回收”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农村水、电、路、气、讯等服务保障能力。

1、推进农村畅通工程。加快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全面完成3.3万个25户及100人以上的自然村(组)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任务。支持村村互联互通,对距离较近的相邻村,相互联通断头路,接通“最后一公里”。支持入户道路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入户道路路面材料,逐步解决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

2、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力争到2020年全省100%的乡镇、85%的行政村通自来水,全面解决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达到78%,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00万人以上。

3、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按照全省《“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落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改造标准,加快改造和完善行政村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着力解决贫困乡村电力设施老化落后、用电高峰期农村用电“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

4、推进“气化xx”和“数字xx”建设。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部约3400公里的省级天然气支(干)线建设,实现“县县通、全覆盖”目标,加快农村燃气管线建设,实现农村能源革命新突破。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建设,推进光纤网络向自然村组延伸,落实资费优惠政策,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五)推进农村改革。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全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加快确权登记数据成果综合应用,将土地确权登记成果与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建设、耕地轮作休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等工作衔接配套。总结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扩大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展林地股份农民合作社试点。

2、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对接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认真总结浏阳市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经验,扩大农宅合作社试点、宅基地和农房抵押贷款试点范围,激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房价值。

3、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结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县成功经验,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和成员身份确认等工作,2020年全面建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应运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扩大财政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股份量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范围,到2020年消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央明确的五级书记抓乡村的要求,比照多数省的做法,我们提出了成立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建议,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第一组长,省委副书记任组长;根据推动“五大振兴”工作需要,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明确牵头领导和部门。结合机构调整,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推进乡村振兴的职责职能,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单位,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

(二)开展办点示范。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统筹开展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办点示范,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创建工程。具体操作是:(1)xx市整市推进(只含长望浏宁4个县市区),其他市州各选一个县共17个县作整县推进,对于创建达标的县市区每个奖励2000万元。(2)在其余县选100个乡镇作整乡推进,对于创建达标的乡镇每个奖励500万元。(3)全省2022年前创建3000个美丽乡村,明年开始每年新创建300个左右美丽乡村,其中评选1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每村奖励100万元。(4)在全省2.4万个建制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动员社会帮村。实施“百家联百村、千企兴千村、万贤驻万村”行动,即副厅以上的100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每个单位联点振兴一个村;中央驻湘企业、省直国有企业、市属国有企业的1000个企业,每个振兴一个村;发动1万名社会知名人士、老教师、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社会乡贤回乡驻村,帮助振兴家乡。

(四)强化考核评估。参照《xx省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改革方案》,按经济发展水平将14个市州分为两类,制订《xx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试行)》,每年年初下发考核指标体系(任务),第二年年初组织考评,评出4个先进市(州)、20个先进县市区(由市州推荐),在每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对考评排名靠后的市州,视情约谈或调整相关党政负责人。

(五)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投入方面,按照“整合存量、适当增量”的思路,由省财政厅牵头,组织省农村农业厅等部门,研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总盘子,纳入明年财政预算,重点用于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方面。研究出台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的专门政策。加强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创建和整治,建立政府增信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信贷环境,争取金融的更大支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沟通,争取低息中长期信贷支持,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农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认真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村评估验收工作,根据《城市农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验收管理办法》和《城市农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该方案的目标是全区所有村庄和69个行政村庄。

根据创作效果、示范引领等各种效果,将村庄创作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1)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原则上,精品示范村数量不得超过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最终淘汰制度。创建村超额完成省级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评价标准示范村指标要求,村具有可学性、可见性、可复制、综合示范领导区域地位,在农村振兴领导示范项目、模范实践、独特模式创造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四革命行动计划、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行动实施计划等相关计划实施要求,村建设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彩钢棚改造、村干净整洁、村外观美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杂物、垃圾、污水现象,村有序。

(2)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符合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评价标准的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突出当地风俗文明,农村治理有效可行,农村建设美观合适。全面完成市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四革命行动计划、区农村生活环境改善行动实施计划等相关计划实施要求,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彩钢棚改造,村干净整洁,村外观美观协调;二是消除建筑、杂物、垃圾、污水现象,村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2020年2月—2020年4月)。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2020年5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袁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7月27日至8月2日,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不仅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文风貌,也接受了浙江大学教授们的先进思想洗礼。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对今后的工作指导却是难得的引路明灯。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助推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乡镇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主体,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两者在乡村组织振兴中地位重要,发挥着龙头作用。我们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正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推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要以党建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进带后进,潜移默化改变周边部分村民过于保守的思想,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要以乡村振兴带来的村容村貌改变、生活环境改变,进一步凸显党建的重要性,规范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核心是紧密结合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引领村级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村级发展“两结合、两促进”。

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引育培用工程,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虽然,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青年人返乡创业,但热情不够、活力不足。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农村留不住优秀年轻人等问题,上级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县内务工优惠政策、青年农民培训政策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活力,留住了部分青年人在家创业,并更多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但要充分发挥好年轻人是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一是要积极发掘存量人才,建立人才库。通过乡、村两级共同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后备人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青年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二是要大力健全保障体系。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点发力、标本兼治。利用好现有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及“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使更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近接受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在遴选县乡基层干部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年轻村干部等群体,实现乡村人才体制内外双轨并进。

鼓励引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想要助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资金问题不可忽视。除了依靠国家资金扶持,现正在推行的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流转、小微企业引进和乡村旅游发展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缓解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应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资金。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推进,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用于村级基础建设。配合现行的巷道建设项目,在政策范围内由上级政策解决一部分巷道建设资金问题,不足部分由村级留存的可支配资金解决。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拆除了废旧空心房,获得的村级可用资金,可以改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村级基础设施,解决了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各村还应该科学谋划产业,立足本村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找准适宜发展路子。对特色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探索“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发展健康、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产业,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对自然风光优美的村,探索“集体经济+旅游公司”发展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联合专业旅游机构,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总之,只有村级手上有可支配资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才能够大胆前行,不畏首畏尾,也才能真正闯出一条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路子来。

村级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20xx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xx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强力推进农民工根治欠薪工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500余份,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5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0份;下达问询通知书6份,为720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95.6万元;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74亿元。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公平公正调裁,截止目前,受理各类劳动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业、事业单位41家、劳动者61人,涉及金额224.25余万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组织工作专班远赴云南、福建等地,切实维护因工伤亡贫困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抚恤金、赔偿费等282余万元。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培养出能团结好群众、落实好政策、发展好产业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依托县委党校组建成立了万安县乡村振兴学院,为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势,形成“三比一争”跨越赶超的浓厚氛围,汇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动能,特制订如下方案。

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奋力建设“三区”及主攻“五大战略”,争当“五个示范”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实用、开放、共享、融合”的办学理念,打造引领发展的党建阵地、人才培育的教学园地、成果转化的实践基地、产业项目的孵化宝地、政策理论的研究高地,致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全力绘就万安县乡村振兴新图景。

学院坚持以“推进产业升级、培育乡村人才、提升文化服务、助力生态振兴、完善乡村治理”目标和“实用、开放、共享、融合”的办学理念,实行“1+5+n”的学院建设模式,即1个总院设在县委党校,5个分院为富硒产业分院(主要围绕富硒品种选育、品牌宣传、基础建设、项目策划、经营主体培育、平台构建和市场开拓等内容开课)、文化发展分院(主要围绕意识形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红色名村建设等内容开课)、基层治理分院(主要围绕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开课)、生态旅游分院(主要围绕“两山”转换、环境整治、绿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保护区开发与建设等内容开课)、乡村干部能力提升分院(主要围绕党性锻炼、政策法规、廉政教育、数字经济、干部学用技术等内容开课),并围绕5个分院主题在全县各乡镇(场)布局n个教学基地。

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建立专家教授、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师资库。各分院要针对党员干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不同群体需求,结合实际研发专业课程,组织分类培训,实现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系统化、精准化、实效化。

(一)合理组建师资队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用“外聘+签约+推荐”方式,组建一支“类别丰富、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是在江西农大、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和党校外聘“知名专家”。二是在省市县相关部门及帮扶单位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中签约“流动讲师”。三是在优秀村干部、产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荐“乡贤能人”。

(二)科学设定课程体系。学院要围绕“党建+乡村振兴+主题课程”,开发兼具前瞻性、科学性、引领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高质量智库成果。一是把党性教育列为“必修课”,把学院建成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实践基地。二是围绕乡村振兴五大主题,根据学院特色开设专题讲堂,把学院建成探讨振兴理论的新平台,推动全面振兴的大舞台。三是设定特色拓展课堂,根据培训主体需求,开设团队拓展、农耕体验、直播带货、就业创业等课程,拓展学习针对性。四是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发展短板和现实需求、突出矛盾等组织签约讲师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和课题成果,组织行业部门和专家学者论证后设立专门课程,及时补齐工作短板。

(三)丰富立体教学方式。建立“课堂+现场”、“理论+实践”、“案例+推广”三大模式,采取课堂讲学、现场教学、外出研学等多形式,开展问答式研讨、洽谈式交流、会诊式座谈,结合“干部学用技术”、“干部夜读”等工作品牌,定期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的技能评价和技能大赛,建立“线上+线下”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乡村振兴学院微课堂平台,上传乡村振兴培训微视频,不断丰富培养模式,让学员在沉浸式学习中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强化知识赋能。针对不同培养对象,量身定制不同类别、不同学时、不同形式的培训套餐,提供菜单式选课服务,满足不同主题、不同层次的学员个性化培训需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万安县乡村振兴学院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具体工作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整合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财政局、县委党校、县文广新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职能,用活乡村振兴项目、各地资源、各块资金,构建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各分院的职能定位,确定分院创办的责任单位(附件2),为分院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组建部门行业领域政治坚定、业绩精湛、实践能力强的师资力量,并加强日常运行监督管理。各涉及学院和分院建设的相关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精细化打造学院教学基地,合理确定培训计划、维护相关基础设施、落实后勤服务保障等,指导好学院有序运行;各有关村党组织要以“三化三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特色优势资源,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夯实乡村振兴学院工作基础。

(二)强化要素支持。各地各单位要将乡村振兴学院作为提升农村干部乡村振兴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和全县乡村振兴交流学习的大平台,结合工作实际,整合部门单位和地方优势资源,大力支持指导乡村振兴学院运营发展。各乡村振兴分院要聚焦人才服务和技术需求精细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分类别、分层级、分区域的培训教学(各分院每季度开班至少1期以上),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教学与实训水平,为农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提供高效服务。全县各级各部门拟举办的乡村振兴有关培训要优先安排到乡村振兴学(分)院开展。

(三)强化考核激励。县乡村振兴学院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根据乡村振兴学(分)院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运行成效突出的,给予学(分)院创办责任单位或培训基地所在乡镇(场)党委给予不等的资金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用于乡村振兴学(分)院创建和日常维护,进一步激励各地各单位打造符合条件、作用发挥常态、运营正常的乡村振兴学(分)院的工作主动性。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集合

20**年工作基本思路是:在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确定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核心任务的指引下,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乡乡村事业的不断发展。

20**年的奋斗目标是:脱贫成果更加优化,奔康基础更加坚实;乡村旅游更加规范,业态更加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全面,群众生活更加便捷;生态建设更加有效,山清水秀更加宜居;乡风文明更加浓厚,精神面貌更加改观;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结合我乡实际扭住传统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两大产业发展。

(一)种养殖业合理调整。在对现有的传统种养殖业巩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种养殖业合理布局和调整,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相关种养殖业的品种淘汰和换代,同时,重视同质化发展的影响,根据产业布局、阴山阳坡等地理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适合本地方发展的其他品种,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年内重点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强电商平台综合利用,建立以合作社,小规模连片联户经营方式,推进种养殖业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提升种养殖品质,推进农副产品的价值转化。

(二)重视农副产品安全。以“绿色、安全”为种养殖要求,发展好生态种养殖。大力推进农技服务,提高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在抗病虫害、品质保证、品牌建立上不断提升。年内重点计划: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农技培训,并依托“扶贫在线”科技咨询和驻村工作队农技服务进一步实现农技帮扶全能全时体系建设。

(三)推进乡村旅游提升。着力巩固藏寨的乡村旅游发展成果,通过服务、管理质量提升,促使藏寨的旅游接待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增强藏寨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挖掘各村寨的文化元素,建立以藏寨为中心的乡乡村旅游线,逐步丰富乡域内乡村旅游业态,加大农副产品的价值转化,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嘉绒五屯文化的特色,不断增加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文旅广度融合。年内重点计划:利用藏寨4a升5a契机,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规范建设,推进摊位整治、风貌提升、接待能力、基础设施等提档升级,积极探索具有辨识度的旅游农副产品;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村九龙湖“天空之眼”度假营地建设,逐步乡三个村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工中,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乡风文明,促进二者联动协调互补发展,整体提升乡宜居宜业的发展水平。

的.设施,严控污染;以村为单位,依托林业管护员、草管员等公益性岗位,职责认领到位,管护划分到位,巡逻落实到位,管理好乡一方水土。年内重点计划:建立起全乡生态管理监管体系,强化管护责任、职责、整改、追究等环节,从管的到向管的好转变。

(二)激发乡风文明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大力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俭为美”道德情操,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遏制婚丧嫁娶高额礼金、乱办酒席、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年内重点计划:引导各村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要求修订村规民约,增强村规民约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约束力;引导各村进一步规范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等道德评价组织;充分利用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以传统节庆为依托大力发展村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同时,强化辖区派出所和驻村工作组监管防控,防止群众活动被外来非法组织等利用。

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强化党支部核心地位,提升村委会办事能力,大力弘扬法治理念,提高德治水平,营造清明、活力、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强化支部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进一步巩固党支部核心地位,强化党支部在村内重大事项、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乡村党组织运行规则、议事决策程序、严实落地“三会一课”和党员“思想体检”“积分评星”“先锋公约”等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政治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年内重点计划:乡党委进一步强化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学习,充分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进一步通过“三分类三升级”加强党支部建设,对在外流动党员加强管理。

(二)完善村民自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引导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充分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一定两议三监督”,积极试点推行“一肩挑”。年内重点计划:强化村主任学习提升,着力后备干部发现培养,持续推进廉洁教育,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

(三)大力弘扬法治理念。积极推进法律进村,加大涉农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提高村民群众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建立起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和乡人民政府,在矛盾调解、社区矫正、治安防控、打击黑恶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年内重点计划:利用“农民夜校”、“两联一进”、村内节庆等活动平台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和乡人民政府联合工作能力,建立起联防联控、共管共治体系。

(四)积极推进农村德治。依托“孝、善、和、俭”理念,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正确引导和发挥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妇女等对象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发挥协商协调等作用。年内重点计划:把各村登高望重人员充实到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建设中,进一步引导建立良好德治环境。

通过解决村民实际关切,积极落实好民生保障政策,让村民有紧急救助,无后顾之忧,充分彰显党和政府关心关怀,提升幸福指数。

(一)大力巩固脱贫成果。按照户脱贫、村退出的指标,全面做好全乡脱贫攻坚成果巩;继续开展好“回头看,回头帮”确保收入达到当年国家现行标准,同时确保脱贫户的增收路径扎实,增收途径多样。年内重点计划:顺利完成5户20人脱贫;对20**年以来的脱贫户和退出的贫困村加强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致富能力;进一步建设“四好村”和集体经济建设,实现村集体发展的实力提升。

(二)筑牢基本保障基础。继续加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征缴,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动态调整;在政策支撑下加大对高龄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特困人员的关爱关怀,运用好大病二次救助、民政临时救助等措施,发挥在危急时刻的民生救助作用。年内重点计划:进一步加强基本保障的动态监控调整,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指导村民利用基本保障政策扶忧解困。

(三)着力解决群众关切。切实关注全乡群众的教育、健康、就业等切身问题。落实好教育政策,确保全乡适龄儿童100%入学,确保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民健康工作做实做细,在推进健康教育,医疗报销政策解释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招聘宣传力度,通过就业政策带东富余劳动力就业。年内重点计划:强化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落实好教育、健康等扶助政策;联合就业职能部门,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招聘公告的发布,落实好就业政策,建立起推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乡村特点,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实际,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以便民利民富民为要求,着力做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村旅游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入库、申报和建设。年内重点计划:增强藏寨通行能力,建设藏寨的东入口和西出口,缓解旅游车辆的通行压力和行车安全;逐步解决藏寨夜间照明和给排水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配合完成“天空之眼”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村通村入户道路的病害治理,确保村民通行安全;同时,进一步完成好落地项目建设。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方案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在当地调查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xx村今后5年的发展计划。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距清xx镇x公里,与xx镇隔河相望,是xx区的中心村。全村管辖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常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山林面积xx亩。平均海拔高度在xx左右,地势比较平坦,属于二高山气候,适用于烟叶、银杏、魔芋、贝母、五倍子、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xx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全村共建xx蓄水池x口,xxm蓄水池x口,泵站x座,探索利用优质水源x处,基本解决了全村安全饮用水问题。xx个村民小组级公路全面贯通,形成了外联流畅、内部循环的交通结构。电力、电信网络都实施了更新,大大满足了通信的需求。自20xx年实施危险住宅改造以来,全村共改造农村危险住宅xx馀户,全村居民住宅不仅解决了住宅安全问题,还满足了舒适美观的更高要求。

xx村目前形成了以葡萄、银杏为主导产业,木瓜、厚朴、贝母等中药材为补充产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村两座高山。

地区种植葡萄xx亩,高山地区种植银杏xx亩母xx亩,木瓜xx亩,生态农业产业规模达xx亩左右。

通过巩固扶贫成果,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繁荣发展思路,致力于创造环境优美、宜居的魅力xx。

20xx-20xx。

(一)巩固改善基础条件。

1.建设村级集中供水管理协会,规范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维护和改善供水条件。

2.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升级,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能。

3.规划新建和硬化村内产业路x公里。

4.规划路灯xx盏,新建垃圾收集点xx个。

5.完成《xx村村建设计划》的编制。

(二)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组规划建设标准化葡萄基地xx亩xx组规划建设模板型木瓜和茶叶栽培基地xx亩xx组规划建设贝母、厚朴、木瓜等特色产业栽培基地xx亩。新建标准化农业综合型现场x座。

2.培育和招商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x家,为全村特色产业提供产销对接保障。

3.指导建设标准化农家乐和特色民宿x家,探索建设标准化康养模式。

4.围绕花天河流域发展特色景点x。

5.规划建设标准化山羊养殖基地x处。

(三)抓住乡风文明建设。

1.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学习教育。让邻居互相学习,互相尊敬,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活力气氛。

2.建立健全村级图书室,丰富人民文化知识。规划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增设文化娱乐设施设备,丰富儿童文化生活。

3.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强垃圾管理工程,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大众文化品位。

4.组建一支文艺宣传团队,建设x个村级文化广场,积极宣传乡村文明和村规民约,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抓住基层组织的建设。

1.结合主题党日活动,促进支部凝聚力。村支部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村支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和村民骨干积极参加活动,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帮助孤独老人、帮助困难群众等活动,加强组织。

的号召力,支持委员会的凝聚力。

2.切实开展三会一课,密切关系。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确保支部三会一课活动有效开展,通过支部明确村领导干部分工,通过组织生活找到各自的不足,通过党员大会找到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集体发展。

3.频繁组织警示教育,保证班级清廉。通过支部集中学习、组织主题活动等方法,加强示范教育、警告教育和岗位教育,使村支两委员会各成员大脑紧张,掌握一定程度,为大众服务高效、清廉、清洁。

4.认真做好新党员培养发展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吸收思想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青年同志加入党组织,培养其成为优秀的后备干部力量。

(一)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规范村财务管理。村务公示是保障农村稳定的重要环节,我村严格执行上级四议两公示及相关规定,保障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相关财务制度,堵漏洞,防范未然。

(二)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加强计划生育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完善计划生育信息台帐,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保证质量完成上司提出的各项计划生育任务。

(三)重点关注五保、低保、残疾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不定期访问爱护,解决特殊群体生活的实际困难。

(四)切实做好综合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调整矛盾纠纷、安全危险调查、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全村社会治安稳定。

(五)深化结对合作机制,持续稳定推进发展。继续深化正确的扶贫对策,在驻村工作队撤离后,建立稳定的工作协调和沟通机制。努力建立第一书记的长期机制,使第一书记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帮助部门的优势资源,在项目建设和资金规划方面倾斜较多。

凡事预则立,预则废,五年工作目标确定,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将xx村打造成环境优美、村民幸福、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