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三年规划方案范文(14篇)

时间:2023-11-29 02:12:54 作者:书香墨

计划书的质量和细节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可行性和最终的执行效果。在以下的计划书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的有效策略。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加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大石桥乡组织委员周琪。

7月27日至8月2日,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在浙江大学举办,不仅看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文风貌,也接受了浙江大学教授们的先进思想洗礼。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对今后的工作指导却是难得的引路明灯。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助推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乡镇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主体,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两者在乡村组织振兴中地位重要,发挥着龙头作用。我们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正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推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要以党建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进带后进,潜移默化改变周边部分村民过于保守的思想,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要以乡村振兴带来的村容村貌改变、生活环境改变,进一步凸显党建的重要性,规范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核心是紧密结合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引领村级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村级发展“两结合、两促进”。

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引育培用工程,以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虽然,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青年人返乡创业,但热情不够、活力不足。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优、农村留不住优秀年轻人等问题,上级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县内务工优惠政策、青年农民培训政策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活力,留住了部分青年人在家创业,并更多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但要充分发挥好年轻人是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一是要积极发掘存量人才,建立人才库。通过乡、村两级共同开展本土人才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建立人才专库,制定提升计划,使这批后备人才率先热起来、动起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计划、青年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帮助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参与领办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带头致富、带动致富。二是要大力健全保障体系。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点发力、标本兼治。利用好现有的各类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及“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使更多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就近接受职业教育。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在遴选县乡基层干部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三支一扶”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年轻村干部等群体,实现乡村人才体制内外双轨并进。

鼓励引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顺利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想要助推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资金问题不可忽视。除了依靠国家资金扶持,现正在推行的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流转、小微企业引进和乡村旅游发展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缓解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各村应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源情况,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资金。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推进,获得一部分可支配资金用于村级基础建设。配合现行的巷道建设项目,在政策范围内由上级政策解决一部分巷道建设资金问题,不足部分由村级留存的可支配资金解决。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拆除了废旧空心房,获得的村级可用资金,可以改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政策,进一步改善了村级基础设施,解决了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各村还应该科学谋划产业,立足本村的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找准适宜发展路子。对特色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探索“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发展健康、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产业,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对自然风光优美的村,探索“集体经济+旅游公司”发展模式,以村集体为主导,联合专业旅游机构,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总之,只有村级手上有可支配资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才能够大胆前行,不畏首畏尾,也才能真正闯出一条适合本村的乡村振兴路子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7月27日至8月2日,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杭州的炎热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憾。

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老师授课和现场观摩,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浙江的发展变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生动体现。

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浙江省面对资源短缺制约、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清廉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

二是规划蓝图,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力。

三是依靠群众,转变服务。“枫桥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再次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行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是树立导向,形成氛围。“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广干部担当作为的“九种精神”。

对当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乡村振兴五年规划方案

近日,由tvb新闻与资讯部出品、陈贝儿主持的12集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在翡翠台和埋堆堆app播出后,在香港和内地都引发了巨大关注。节目主持人及摄制组一行4人一起走访了海南、四川、贵州、广西、宁夏、云南等国内6个省份的10个脱贫地区,真实记录了国家脱贫奇迹。不少香港网友看了节目后,由衷感叹这节目有机会让港人了解到国家乡村振兴成果及强大国力;而在内地,这部纪录片也收获了豆瓣评分高达9.5分、荣登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的极高评价。

《无穷之路》的节目名一语双关:“无穷”取自“本站锦无穷无尽”之意,也包含“没有贫穷”的含义。节目组通过实地考察,历时两个多月,经历几千里路,走遍南北踏上“无穷之路”,由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用纪实的目光走过祖国的大山村落,深入了解各地在脱贫过程中的转变,与当地村民细谈当中面对的挑战,分享成功脱贫故事。

《无穷之路》最先吸引观众的,是其将各地大自然风光的多样和惊险与那些鲜为人知的脱贫故事相结合,这种真实感与冲击力更能引起观众共鸣。节目至今已播出四集,首两集到访了四川大凉山上处于海拔1500多米高的“悬崖村”,村民出入靠的是一条几乎垂直九十度在悬崖上、用藤绳织成的简陋天梯。为改善村民生活,当地推行易地搬迁措施,大规模兴建房屋并完善社区配套,同时建造2000多级的钢梯方便村民出入。节目第三、四集则讲述节目组走入云南怒江,挑战当地居民过江的唯一交通工具“溜索”,穿越高山大峡谷,发掘云南的最后秘境,磅礴画面让人震撼。值得期待的是,节目组第十集将踏入理塘,与走红网络的旅游大使丁真对话,探讨理塘如何通过旅游脱贫的故事。

范文大全陈贝儿挑战攀爬悬崖村高达2556级钢梯,历时将近4小时。

区别于常见的脱贫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港人视角看内地现状,同时打开了香港观众对内地发展的新认知。主持人陈贝儿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都市人,却能摒弃偏见、以真诚且平易近人的态度去与每一位受访者平等对话。此外,她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提前半年学习普通话,拍摄过程中不惧艰难亲身体验,或踏上2556级的悬崖村天梯或克服恐惧体验怒江“溜索”,以同理心经历乡亲们的难路、险路、苦路,带观众从不一样的视角感受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日常,也因此被观众盛赞“接地气,有共情”。

陈贝儿深入各地村民日常生活,与村民们聊天。

从2012年到2020年,国家用了短短8年时间,帮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不但解决了温饱,还有教育、医疗及住房各方面的保障。不少香港网友在看了节目后都纷纷表示被国家力量感动到,“认识到今日中国之强大,国家是如何帮助国民脱离贫穷”。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方案

为有效解决如期实现**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努力把**镇**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新**,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1.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20**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x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x亩(在25度以上陡坡地、沟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x亩,每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6个以上;种植茶叶x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3000亩(在**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x亩;在打靶场片区实施古茶园留养x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x个以上,建成**村茶庄园1个、**自然村茶村庄1个;积极打造“四个x亩”林果园建设,在**自然村片区种植甜樱桃x亩(按照每亩x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在**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x亩(按照每亩x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在**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x亩(按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在**自然村片区种植红李子x亩(按照每亩x株的标准种植,每株x元)。

2.加快观光农业发展。立足**村属城郊结合部和**高速路**二级路、**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四个x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x公里,建设田园休闲景观亭x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红**”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x户以上集餐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x个以上花卉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经济x多户;成立x个以上“四个x亩”林果园专业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4.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x公里,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建设x公里,实现村组道路100%硬化。架设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x公里,建设蓄水池x个x立方米,进一步改善x多户x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x公里,安装变压器x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x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x盏,建设公共厕所x个,建设垃圾收集池x个。做好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3.实施综合服务区建设。我们要抢抓**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对**河**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4.全面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针对**村x户“四类重点对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和“**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2.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建设**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所1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村山歌队、合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有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7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

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提升运用好**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

3.深入实施“五富”工程建设。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富,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调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认真种好、管好茶树、核桃树和经济林果树等,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极发展**村学前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扶持小微企业12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各6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3.落实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全村符合条件人员100%参保、参合。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层服务阵地,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推进“健康**”建设。

4.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均衡发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镇**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对**村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导**镇、**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镇要对应成立**村试点村创建领导小组,做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具体负责抓好**村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部门协调联动。县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主动推进**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宣传、政法、农办、党校、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林业、水务、生物产业、教育、卫计、民政、人社、民宗、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点建设,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约x多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通过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喝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计划。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乡村的局面,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精心组稿向上级主流新闻媒体报送,形成可复制成熟经验,在全县推广,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4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65万亩优质稻基地、30万亩竹林基地、30万亩油茶基地、2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2020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100%,客运通达率达到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20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1个全国特色小镇、2-3个省、市乡村振兴示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20个示范村庄、100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1-2个重点村和8-10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村”信贷,做活做大农村产权抵押质押贷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供给的金融支农体系。推进金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普及农村数字金融。鼓励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农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八)人才支撑工程。

1.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巩固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三农”工作干部培养锻炼,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对其中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干部待遇保障,逐年适当提高现任、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

2.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乡村工匠培养激励机制,扶持培育一批砖匠、木匠、铁匠、瓦匠等农村能工巧匠,让更多的农民能有一技之长。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民书画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支持培养一批优秀乡土文化人才,特色乡土群众文艺团体。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重点,在返乡大学生、职校生和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人才成长培养计划,每年引进和公开招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一线。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管理,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平台上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创新创业。

(九)创收致富工程。

1.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整合利用为纽带,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全面消除年收入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推行县级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机关部门定点帮扶制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方式,重点引导镇乡因地制宜联建集体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盘活整合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及存量资产,以入股等形式联合发展美丽经济或配套产业,实现增收强村。加大运转经费补差、实体经济项目扶持等措施,增强组织运行、发展投入能力。规范农村建设行为和规模,严格控制村级债务增长,杜绝盲目举债行为。

2.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贯彻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深入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层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各类合作社、种养基地和电商平台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入股发展合作经济,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十)民生幸福工程。

1.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聚焦精准发力,着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扶真贫,真脱贫。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支持贫困村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建立完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增长。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激发扶贫的整体合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确保现行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期脱贫,贫困村摘帽成为美丽乡村。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完成乡村学校改薄工程,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县城教师下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快城乡医疗联体建设。加强农村公卫服务,完善提升“双十模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乡镇敬老院、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养老,推进养医结合,实现流动医院全覆盖,完成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3.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加强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其他医疗保障有机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幅不低于城镇增幅。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低保标准城乡同标。

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行动计划实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格局。

(一)全面启动阶段(2018年1月-4月)。

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支持配套政策,做好相关规划,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各镇村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18年5月-2020年11月)。2018年,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突出抓好皇图岭、网岭、酒埠江等特色小镇建设。

2019年,在巩固上年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再重点打造1-2个特色示范村,力争新创建xxx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x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特色镇、示范村为典范,推动其他面上村建设,形成示范片。2020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三年共打造xxx个特色镇、xxx个示范片、xxx个示范村,70%的乡行政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三)考核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全面组织检查评估,进行考核评比,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兑现奖惩,并制定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相关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在县农业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五联五问工作法,各县级领导要挂点联系一个村,指导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一批示范村。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每年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各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分管领导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依托各自职能加快实施有关项目,并做到相互配合、跟踪指导,形成强大合力。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大力报道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大力推广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农民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政策扶持。

继续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具体的奖励引导方案,加大奖补力度,形成鲜明导向。设立5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助推各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攸县品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惠农政策,加大贴息项目和财政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出台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补助、科技创新奖励、重点创业项目补贴、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特色产业发展补贴、创业品牌奖励等相关政策。

(三)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角度解决乡村振兴“筹资”难题。全县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各类资金100亿元,县财政每年将预算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示范带、示范片、示范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加大争项目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整合农业、扶贫、交通、水利、林业、农综、国土等涉农资金向重点建设村倾斜,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或担保、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组建县融资担保公司,加强金融机构和各类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衔接,用足用好中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金融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四)加强督查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亮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察、督查、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建立乡村振兴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达标村,每年都要进行年检,没达到标准的退出美丽乡村序列。同时,督促镇村建立完善的后期管护机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集合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规划是融合多要素、多人士看法的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愿景。提及规划,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同志及学者都会视其为城乡建设规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村振兴三年规划集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7月27日至8月2日,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务干部培训班。杭州的炎热抵挡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浙江的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我大开眼界,深受震憾。

对浙江精神、浙江经验、浙江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通过老师授课和现场观摩,深刻认识到近年来浙江的发展变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的生动体现。

一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浙江省面对资源短缺制约、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清廉浙江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

二是规划蓝图,久久为功。16年来,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绘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定力。

三是依靠群众,转变服务。“枫桥经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再次证明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推行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

四是树立导向,形成氛围。“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营造干部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广干部担当作为的“九种精神”。

对当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作为组织委员,怎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清“振兴什么”“谁来振兴”“怎么振兴”等关键问题。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振兴的责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每月研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交流等机制。二是突出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清查村干部涉黑涉恶违纪行为,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农村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营造清朗环境。三是打造过硬农村带头人队伍。通过拓宽选育渠道、加强教育培养、完善考核激励、畅通晋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举措,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四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化党员冬春训、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积分管理、民主评议等做法,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农村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民主和谐水平。五是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一方面,改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服务群众,了解村情民意,从抓好群众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广泛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退休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其他人才返乡进村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和乡村振兴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要善于挖掘有一定技能、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库,发挥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颁发执业、培训证书,同时注重提升学历。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扶持一批农民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三是打造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专业人才等的扶持和培养,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等文艺活动锻炼人才。四是组建“两支工作队”下乡驻村帮扶。选派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科技人才服务队,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科技帮扶。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绿色引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生”“现代农业+电商”“现代农业+文化”等美丽经济。二是发展新型服务业,盘活农村资源,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新途径。推进乡、村、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积极参与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新兴服务业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强化电商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产销对接,鼓励社会力量运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20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总人口404户,1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xx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xx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xx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xx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xx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xx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xx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x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x户,产业扶持x户,就业创业x户,易地扶贫搬迁x户,危房改造x户,健康扶持x户,生态扶贫x户,教育扶持x户。现已脱贫x户x人,2018年计划脱贫x户x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xx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xx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实现xx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2020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山地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5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200人。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xx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xx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2018年乡村两级紧盯全面小康建设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规划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项目,推动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实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明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现就结合溪口乡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项目,制定如下。

方案。

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美丽溪口,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重点贫困村向富裕和谐美丽新村的“脱变”。

(一)实施规划先行工程。

重点内容:坚持规划先行,对全乡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加强规划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长效管护机制,提升乡村规划的产业发展、基层建设打造能力。2018年3月底编制完成全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同步完成2018-2020年三年相关规划编制。

(二)实施产业发展工程。

重点内容: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为重点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以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产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大力推进特色种养殖业产品输出和营销,持续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增强农业效益,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1、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主要含近期、中期、远期)。

溪口乡预计在2018年实现全乡贫困村(楼坝河村)顺利退出。发展楼坝河村集体经济中药材的种植,扩大后坝沟村的中药材种植规模。

在2018底年打通溪口乡至丝罗乡交接公路,连通汉王庙到邓徐坝的断头公路。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好集体经济,打造好溪口乡特色树花菜种植,以及黄精、重楼特色中药材种植,完成各村社道路硬化工程。

2、乡村布局(含主要产业、聚居点等空间发展布局)。

溪口乡辖5个行政村(后坝沟村、楼坝河村、向家岩村、喻家梁村、双龙庙村),31个村民小组,1852户,农业人口6505人,规划确定布局乡村聚居点12个,其中小型聚居点3个,中型聚居点2个,乡村集聚人口3500人,聚居度46%。

3、乡村土地整理及利用。

溪口乡乡总耕地面积9300亩,其中田4200亩,地5100亩,规划乡村人均用地规模按40平方米控制,人均宅基地面积按30平方米控制,2020年,溪口乡乡规划乡村用地总规模为26公顷,退宅还耕土地整理规模为20公顷。

4、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溪口乡以土豆、红薯、木耳、香菇、板栗、黄精、重楼、树花菜产业为主导产业,其中中药材种植基地规划面积400亩,种植高山连片蔬菜基地300亩,发展旧院黑鸡养殖3000余只,生猪养殖200余头,中蜂养殖300群,水产养殖大户2户,新发展中药材基地1处。

5、基础及服务设施规划。

(1)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s101溪丝路建设工作,力争10月底全面完工;全面完成向家岩村新建平板桥建设、喻家梁村二组社道路硬化和后坝沟村社道路硬化项目建设工程。力争到2019年硬化村社道路15公里,到2020年硬化村社道路10公里。规划建设或改造楼坝河村3.6.7社道路长度2千米,实现该村硬化公路全覆盖;8月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项目建设;各村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站、给水、污水、电力纳入乡村管网统一考虑;电话普及率100%,电话装机容量为300门,移动电话用户数1200部。乡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0%,垃圾收集量1.2吨/日。

(2)服务设施。

以溪口乡政府为中心在乡场镇修建1个综合型垃圾转运站,以乡镇为中心建成各自行政村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5处、综合调节中心5处、农民培训中心1处、便民服务代办站5处、文化体育中心1处、卫生计生中心5处、农家商贸1处、幼儿园2处,共计1200平方米。

6、服务设施规划。

乡村治理:完善村班子运行制度,加强村班子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班子知识储备及业务能力,加大储备干部教育培养力度;全面实行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美化村居环境;加强村民自治,完善乡规民约,摈弃陈规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施普法教育,树立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

文化保护:收集整理乡村文化,编制文化保护目录,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保护制度,保持乡土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集合

20**年工作基本思路是:在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确定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核心任务的指引下,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乡乡村事业的不断发展。

20**年的奋斗目标是:脱贫成果更加优化,奔康基础更加坚实;乡村旅游更加规范,业态更加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全面,群众生活更加便捷;生态建设更加有效,山清水秀更加宜居;乡风文明更加浓厚,精神面貌更加改观;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结合我乡实际扭住传统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两大产业发展。

(一)种养殖业合理调整。在对现有的传统种养殖业巩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种养殖业合理布局和调整,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相关种养殖业的品种淘汰和换代,同时,重视同质化发展的影响,根据产业布局、阴山阳坡等地理因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适合本地方发展的其他品种,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年内重点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强电商平台综合利用,建立以合作社,小规模连片联户经营方式,推进种养殖业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提升种养殖品质,推进农副产品的价值转化。

(二)重视农副产品安全。以“绿色、安全”为种养殖要求,发展好生态种养殖。大力推进农技服务,提高种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在抗病虫害、品质保证、品牌建立上不断提升。年内重点计划: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农技培训,并依托“扶贫在线”科技咨询和驻村工作队农技服务进一步实现农技帮扶全能全时体系建设。

(三)推进乡村旅游提升。着力巩固藏寨的乡村旅游发展成果,通过服务、管理质量提升,促使藏寨的旅游接待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增强藏寨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挖掘各村寨的文化元素,建立以藏寨为中心的乡乡村旅游线,逐步丰富乡域内乡村旅游业态,加大农副产品的价值转化,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嘉绒五屯文化的特色,不断增加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文旅广度融合。年内重点计划:利用藏寨4a升5a契机,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规范建设,推进摊位整治、风貌提升、接待能力、基础设施等提档升级,积极探索具有辨识度的旅游农副产品;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合力推进村九龙湖“天空之眼”度假营地建设,逐步乡三个村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工中,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乡风文明,促进二者联动协调互补发展,整体提升乡宜居宜业的发展水平。

的.设施,严控污染;以村为单位,依托林业管护员、草管员等公益性岗位,职责认领到位,管护划分到位,巡逻落实到位,管理好乡一方水土。年内重点计划:建立起全乡生态管理监管体系,强化管护责任、职责、整改、追究等环节,从管的到向管的好转变。

(二)激发乡风文明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大力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俭为美”道德情操,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遏制婚丧嫁娶高额礼金、乱办酒席、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年内重点计划:引导各村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要求修订村规民约,增强村规民约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约束力;引导各村进一步规范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等道德评价组织;充分利用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以传统节庆为依托大力发展村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同时,强化辖区派出所和驻村工作组监管防控,防止群众活动被外来非法组织等利用。

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强化党支部核心地位,提升村委会办事能力,大力弘扬法治理念,提高德治水平,营造清明、活力、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强化支部领导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进一步巩固党支部核心地位,强化党支部在村内重大事项、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乡村党组织运行规则、议事决策程序、严实落地“三会一课”和党员“思想体检”“积分评星”“先锋公约”等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政治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年内重点计划:乡党委进一步强化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学习,充分提升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办事能力;进一步通过“三分类三升级”加强党支部建设,对在外流动党员加强管理。

(二)完善村民自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引导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快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充分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一定两议三监督”,积极试点推行“一肩挑”。年内重点计划:强化村主任学习提升,着力后备干部发现培养,持续推进廉洁教育,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

(三)大力弘扬法治理念。积极推进法律进村,加大涉农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提高村民群众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强化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建立起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和乡人民政府,在矛盾调解、社区矫正、治安防控、打击黑恶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年内重点计划:利用“农民夜校”、“两联一进”、村内节庆等活动平台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和乡人民政府联合工作能力,建立起联防联控、共管共治体系。

(四)积极推进农村德治。依托“孝、善、和、俭”理念,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正确引导和发挥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妇女等对象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发挥协商协调等作用。年内重点计划:把各村登高望重人员充实到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判团建设中,进一步引导建立良好德治环境。

通过解决村民实际关切,积极落实好民生保障政策,让村民有紧急救助,无后顾之忧,充分彰显党和政府关心关怀,提升幸福指数。

(一)大力巩固脱贫成果。按照户脱贫、村退出的指标,全面做好全乡脱贫攻坚成果巩;继续开展好“回头看,回头帮”确保收入达到当年国家现行标准,同时确保脱贫户的增收路径扎实,增收途径多样。年内重点计划:顺利完成5户20人脱贫;对20**年以来的脱贫户和退出的贫困村加强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致富能力;进一步建设“四好村”和集体经济建设,实现村集体发展的实力提升。

(二)筑牢基本保障基础。继续加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征缴,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动态调整;在政策支撑下加大对高龄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特困人员的关爱关怀,运用好大病二次救助、民政临时救助等措施,发挥在危急时刻的民生救助作用。年内重点计划:进一步加强基本保障的动态监控调整,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指导村民利用基本保障政策扶忧解困。

(三)着力解决群众关切。切实关注全乡群众的教育、健康、就业等切身问题。落实好教育政策,确保全乡适龄儿童100%入学,确保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民健康工作做实做细,在推进健康教育,医疗报销政策解释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招聘宣传力度,通过就业政策带东富余劳动力就业。年内重点计划:强化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入学,落实好教育、健康等扶助政策;联合就业职能部门,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和招聘公告的发布,落实好就业政策,建立起推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乡村特点,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实际,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以便民利民富民为要求,着力做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乡村旅游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入库、申报和建设。年内重点计划:增强藏寨通行能力,建设藏寨的东入口和西出口,缓解旅游车辆的通行压力和行车安全;逐步解决藏寨夜间照明和给排水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配合完成“天空之眼”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村通村入户道路的病害治理,确保村民通行安全;同时,进一步完成好落地项目建设。

村级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xx区统计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着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着力提升统计服务能力,做到科学准确统计,将乡村振兴统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我局明确了分管领导,统计调查中心为责任科室,设立统计调查中心主任兼农业统计专业人员为联络员。每季度及时上报相关统计数据,并做好全年形势的预判。如果由于统计时点原因导致数据不能提供的`,都会写上相关说明,确保不影响全区统计进度。

农民收入、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农业增加值等指标,都是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统计局在日常统计过程中,依照规定统计方法,应统尽统,对于监测指标每月、每季都做好分析评估工作。并且每季度都召集镇(街道)农业统计人员和相关村统计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和工作例会,及时了解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通过定期召集村(社区)统计人员开展农业统计、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和城乡住户调查业务培训联审辅导。今年以来,农业统计专业共召开x次业务培训,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监测召开x次业务培训,参训xx人次。

除了做好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外,我局还经常走入农村居民家中,了解农户家庭收入支出情况,查看农民记帐情况,及时指导,并与农户做好沟通工作,宣传记帐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日常联系,增进感情。在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统计监测中,xx区统计还协同xx区农经局、民政局共同走访低收入农户,听取他们的生活困难,尽可能帮忙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农业统计走访xx个次样本村,走访农业生产单位和规模户xx户;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监测走访x户样本农户。

统计服务是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局还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分析活动,今年以来,撰写农业分析x篇,其中x篇分析分别得到区委书记和副区长批示,撰写的《红船领航构建美丽乡村xx模板》年度调研文章被〈统计科学与实践〉杂志xx年x月录用,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监测撰写分析x篇。

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平发〔20xx〕8号)文件要求,立足我镇实际,按照“党建主业、脱贫主线、振兴主题、项目主导、村级主体、党委主抓”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最美梅仙”建设,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县委“344”总体思路,以“六主”思路为总览,以“四大会战”为抓手,以产业升级、村容整治、乡风淳化、治理提质、民生保障为重点,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示范点,让梅仙镇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夯实民生基础,3年内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镇治丧中心建设;两院,中心幼儿园区、集镇卫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蒙华铁路,s322、s208火电配套公路、运煤专线项目建设;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

2.城镇建设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将梅仙镇建设成具有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小镇。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4.社会人文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人居环境优良。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1.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双增双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移民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

3.开展“最美梅仙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梅仙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反对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

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梅仙镇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和百场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梅仙镇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梅仙七万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梅仙镇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镇区和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镇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三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乱搭滥建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梅仙。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供暖、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镇区发展承载力。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坚决整治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新建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3.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减少非法开采砂石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地质环境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全面完成乡镇职能转型,提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实行梅仙镇落实户籍改革、金融服务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镇农村改革相关任务,打造全县第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示范点,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改革模式。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按照《关于湖南省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三)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确定资格、清产核资、资产量化、配置股权、制定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推进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投改股工作。

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经营性生产建设项目资金采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业生产中进行分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林地管护、农水设施巡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六)改造提升镇村管理服务模式。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审管信息互动政务云平台等功能,着力打造集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便民高效服务平台;加强城乡综合执法改革。

村级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大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理念,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本村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产业优势、改善村内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职工素质,加快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设施化发展进程。

(一)坚持行政村主导、党员群众主体的原则。行政村履行行政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充分调动党员主体积极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的原则。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大队。

(四)坚持整章建制、规范操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真正做到改善本村环境,提升党员群众素质。

(五)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科学编制行政村发展规划,统筹大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党员群众教育、行政村管理内容,实现我村可持续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争取居民点中间道路的硬化,推进村村通道路建设。

2、排水建设。清淤清沟,保证排水通畅,确保路面、路沟无积水。

3、住房建设。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危改造步伐,加快移民新村建设,争取十年完成群众的整体搬迁。

4、场所建设。修善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和党员学习学校。

(二)环境整治。

1、设固定垃圾场。行政村内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引导群众使用,保证垃圾池不是摆设,定期清运,做到住房周围、路边无垃圾。

2、搞好五改四清。改造危房,消除主街道两侧猪圈和厕所,推广清洁能源灶,试点村实现无垃圾、无污泥、无粪便、夫柴草垛。

3、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行政村设专人管理本村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三)民主管理方面。

1、建立民主管理机构。完善民主理事、民主理材、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机构和群众协会等自治组织。

2、制村规定民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制度。

3、设立公开栏。完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公开设施中,规范程序,及时公开。

4、开展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加强班子“五好”(干部带头作用好、群众反映好)和党员“三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建设,增强行政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5、制定群众培训计划。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文化知识、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做工技能、民间手艺、经营本领活动,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库,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6、开展文明户创评活动。利用文明户创评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建立文明新风理事会,制定文明公约,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7、创新行政村管理方式。探索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新农村建设连续性。

(四)资金投入方面。

1、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总场的支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扶助新农村建设力度。

2、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群众出资出劳,加强行政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按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行政村和党员群众投入资金要匹配到位。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行政村成立支部书记为组长,队长为副组长,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村建设检查指导和督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宣传新建农村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学性。及时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好的思路、好经验和好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管理,严格自查。

一是行政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新农村建设自查工作。二是是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听取群众心声。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培养出能团结好群众、落实好政策、发展好产业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依托县委党校组建成立了万安县乡村振兴学院,为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势,形成“三比一争”跨越赶超的浓厚氛围,汇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强大动能,特制订如下方案。

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奋力建设“三区”及主攻“五大战略”,争当“五个示范”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实用、开放、共享、融合”的办学理念,打造引领发展的党建阵地、人才培育的教学园地、成果转化的实践基地、产业项目的孵化宝地、政策理论的研究高地,致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全力绘就万安县乡村振兴新图景。

学院坚持以“推进产业升级、培育乡村人才、提升文化服务、助力生态振兴、完善乡村治理”目标和“实用、开放、共享、融合”的办学理念,实行“1+5+n”的学院建设模式,即1个总院设在县委党校,5个分院为富硒产业分院(主要围绕富硒品种选育、品牌宣传、基础建设、项目策划、经营主体培育、平台构建和市场开拓等内容开课)、文化发展分院(主要围绕意识形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红色名村建设等内容开课)、基层治理分院(主要围绕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综合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开课)、生态旅游分院(主要围绕“两山”转换、环境整治、绿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保护区开发与建设等内容开课)、乡村干部能力提升分院(主要围绕党性锻炼、政策法规、廉政教育、数字经济、干部学用技术等内容开课),并围绕5个分院主题在全县各乡镇(场)布局n个教学基地。

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建立专家教授、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师资库。各分院要针对党员干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不同群体需求,结合实际研发专业课程,组织分类培训,实现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系统化、精准化、实效化。

(一)合理组建师资队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用“外聘+签约+推荐”方式,组建一支“类别丰富、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是在江西农大、井冈山大学等高校和党校外聘“知名专家”。二是在省市县相关部门及帮扶单位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中签约“流动讲师”。三是在优秀村干部、产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荐“乡贤能人”。

(二)科学设定课程体系。学院要围绕“党建+乡村振兴+主题课程”,开发兼具前瞻性、科学性、引领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高质量智库成果。一是把党性教育列为“必修课”,把学院建成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实践基地。二是围绕乡村振兴五大主题,根据学院特色开设专题讲堂,把学院建成探讨振兴理论的新平台,推动全面振兴的大舞台。三是设定特色拓展课堂,根据培训主体需求,开设团队拓展、农耕体验、直播带货、就业创业等课程,拓展学习针对性。四是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发展短板和现实需求、突出矛盾等组织签约讲师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和课题成果,组织行业部门和专家学者论证后设立专门课程,及时补齐工作短板。

(三)丰富立体教学方式。建立“课堂+现场”、“理论+实践”、“案例+推广”三大模式,采取课堂讲学、现场教学、外出研学等多形式,开展问答式研讨、洽谈式交流、会诊式座谈,结合“干部学用技术”、“干部夜读”等工作品牌,定期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的技能评价和技能大赛,建立“线上+线下”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乡村振兴学院微课堂平台,上传乡村振兴培训微视频,不断丰富培养模式,让学员在沉浸式学习中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强化知识赋能。针对不同培养对象,量身定制不同类别、不同学时、不同形式的培训套餐,提供菜单式选课服务,满足不同主题、不同层次的学员个性化培训需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万安县乡村振兴学院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具体工作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整合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财政局、县委党校、县文广新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职能,用活乡村振兴项目、各地资源、各块资金,构建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各分院的职能定位,确定分院创办的责任单位(附件2),为分院制定可行的培训计划,组建部门行业领域政治坚定、业绩精湛、实践能力强的师资力量,并加强日常运行监督管理。各涉及学院和分院建设的相关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精细化打造学院教学基地,合理确定培训计划、维护相关基础设施、落实后勤服务保障等,指导好学院有序运行;各有关村党组织要以“三化三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特色优势资源,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夯实乡村振兴学院工作基础。

(二)强化要素支持。各地各单位要将乡村振兴学院作为提升农村干部乡村振兴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和全县乡村振兴交流学习的大平台,结合工作实际,整合部门单位和地方优势资源,大力支持指导乡村振兴学院运营发展。各乡村振兴分院要聚焦人才服务和技术需求精细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分类别、分层级、分区域的培训教学(各分院每季度开班至少1期以上),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教学与实训水平,为农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提供高效服务。全县各级各部门拟举办的乡村振兴有关培训要优先安排到乡村振兴学(分)院开展。

(三)强化考核激励。县乡村振兴学院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根据乡村振兴学(分)院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运行成效突出的,给予学(分)院创办责任单位或培训基地所在乡镇(场)党委给予不等的资金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用于乡村振兴学(分)院创建和日常维护,进一步激励各地各单位打造符合条件、作用发挥常态、运营正常的乡村振兴学(分)院的工作主动性。

村级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规划运用了“有机更新、因地制宜、自然生态”的规划理念,提出了“保持肌理、完善服务设施、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村庄建设规划。布局特色:延续现状的村落肌理;山水的有机结合,形成“四水绕村,两山做景”的总体格局;分类整理现状院落,使之与村庄观光旅游、村户生活居住有机的结合。

功能特色:村庄作为止马岭——大泉湖景区的一个停留、住宿的基地,也为游客提供农庄住宿体验、田间耕作体验、果园采摘等娱乐项目。

规划主要作用:保护并延续了极富自然特色的建筑布局形态;完善了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以村庄旅游的新功能为新的村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村民收入。

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方案

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契机,以降低物流成本为抓手,深度契合“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进一步放大州商务系统在全州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前端聚合效应,充分结合邮政凉山分公司全州乡镇站点“全覆盖”的唯一性优势,整合商务邮政“消费+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对外流通体系的发展,完善上行体系,深化覆盖全州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物流补贴工作机制。州商务局拟与邮政凉山分公司在全州17个县(市)合作开展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

(一)寄递物流费补贴:针对农产品上行0-1kg、1-3kg、3-5kg、5-10kg产生优惠寄递费用分别对应给予每件支付寄递费后差额金额的补贴(附件1)。

(二)航空物流费用补贴:针对全州17个县(市)的高端、高附加值农产品上行0-1kg、1-3kg、3-5kg、5-10kg产生航空物流费用分别对应给予每件支付航空物流费后差额金额的补贴(附件2)。

(三)审核管理。

收寄遵守制度实行100%实名制,邮政凉山分公司在收寄过程中严格把关,对寄件人的身份进行严格核实,并建立手工台帐,确保农产品上行寄件人为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和脱贫户(11个脱贫县含普通农户)才能享受“乡村振兴物流补贴”,并对三类监测对象进行补贴倾斜(含已消号部分)。

拟统筹整合680万元予以支持,资金来源为州本级2021年电子商务专项资金200万元,收回2017年度会东县省级物流专项资金200万元,2021年省级物流专项280万元。

实施对象为农产品上行物流补贴,实施期间为20xx年8月1日—20xx年7月31日,11个脱贫县惠及对象为全州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脱贫户和普通农户,安宁河流域4县2市仅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和脱贫户。

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由州商务局统筹安排,拟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由邮政凉山分公司具体实施。

11个脱贫县安排专项资金440万元,在11个脱贫县实行整合联动,动态调整。安宁河流域4县2市安排专项资金240万元,进行定额支持,即每个县(市)40万元。补贴资金补完为止。

以“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为题,广泛宣传惠农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政策,降低物流端运费,带动农民增收。一是州商务局和邮政凉山分公司共同举办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当天邀请省州相关领导出席,相关单位参加,主流媒体现场报道,并进行持续推广宣传;二是州商务局通过各县(市)商务外事局、相关商协会组织、商贸流通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电子商务站点进行广泛宣传并利用凉山商务官方网站、凉山商务公众号、微信平台和凉山日报商务专刊进行推广;三是邮政凉山分公司利用企业自身网点和新媒体资源进行多渠道宣传。

(一)资金管理:乡村振兴物流补贴资金,由邮政凉山分公司严格界定补助对象后,按照“一单一补”方式进行管理,按月汇总并认真审核“乡村振兴物流补贴”项目数据及台帐送州商务局审核备案。

(二)资金支付。本次补贴资金采取先预拨后清算。补助资金预拨至邮政凉山分公司,待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期满或本次补助资金使用完,由邮政凉山分公司正式行文提请州商务局审核,由州商务局出具审核意见送州财政局完成资金清算。

(一)综合施策:州商务局统筹安排各县(市)商务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与邮政公司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因县、因产业、因产品产量不同,聚焦差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科学补助,做到17个县(市)物流补贴政策全覆盖,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利润空间这个角度促进产业发展,产品增量、农户增收。

(二)严格管理:邮政凉山分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针对乡村振兴物流补贴资金,要专款专用,要制定补贴实施细则,严把审核关,严禁非实施对象寄递、严禁包单不符、严禁非政策内产品混肴寄递,严禁乱收资费,杜绝弄虚作假。如有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等情况,一律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三)强化督察:州商务局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向州委、州政府和省商务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报送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三年规划范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庆市、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振兴模式和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xx村位于xx镇西南,距沪蓉高速xx互通2公里,距xx城区17公里,在建梁开高速公路在村内与沪蓉高速相接,xx河服务区北出口设在村内七涧河处;xx河、七涧河流经xx村,长度达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3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1149户、3617人,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296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经果、渔业等特色农产品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现有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5户,流转土地600余亩。已实现组组通公路,水、电、邮、讯全覆盖。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村党总支部下设农村支部、营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支部和黄瓜支部,现有党员72名,其中女党员23名,大专以上学历4名。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到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0元;到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一)实施xx河蔬菜公园建设工程,推动产业振兴。

重点打造有机蔬菜、优质粮油、生态鱼等产业项目,将xx村建设成为兴业的乐园。

1.全力配合建设xx河蔬菜公园,流转土地500亩,整合涉农资金近1亿元由xx丰瑞公司与山东寿光业主合作打造30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着力叫响五彩椒、水果黄瓜、番茄等品牌蔬菜。

2.以xx公司为龙头,转型升级生态养、休闲钓、愉快吃为主营模式的渔业养殖基地270亩。

3.以xx萍江农作物合作社为龙头,实行粮油轮作,全程机械化,发展优质油菜500亩;投入资金80万元发展瓜蒌等中药材200亩、西瓜200亩。

4.对未流转的1000余亩土地争取区农业农村委立项投入资金600万元实施宜机化改造,打造高标准农田,引入业主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打造优质粮油基地。

5.依托xx河服务区与xx村小环道高度融合的契机,多渠道投入资金200万元打造蔬菜公园展示窗口。

6.在xx村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1个,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二)实施xx河流域治理工程,推动生态振兴。

1.投资1000万元建设xx村蔬菜公园核心区xx河流域4.8公里、1.6米宽彩色人行步道,配套建设座椅、路灯、标准公厕等。

2.在已改造新建265座卫生厕所的基础上,再新建改造卫生厕所800座。

3.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全村“一带二环”15公里道路拓宽油化改造;投入160余万元硬化组级断头路和入户道路3公里,让农户的小车都能开到自家大院。

4.对未改造的农村房屋300户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在七涧河中桥、双河口、xx村桥头、xx村电商中心等处打造3-5家星级农家乐。

5.对已批准建设的38亩新农村用地进行规划建设。

6.制定xx村卫生考核奖惩办法,推行垃圾分类综合回收利用。对评比出来的卫生家庭、最美庭院给予奖励授牌。

7.推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8.对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方便村民看病就医。

(三)实施黄桷树文化公园建设工程,推进文化振兴。

1.实施“一园三点”建设。利用夏家观千年黄桷古树和寨文化的历史底蕴,多渠道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将位于xx村10组的夏家观50亩土地进行综合利用,建设xx村黄桷树乡情文化公园,将山寨文化、农耕历史、千年古树融入一体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风情公园,把“心向最高处、根植最深处”黄桷树精神发扬光大;在农户黄桷树院落集中点合理布局3个文化活动点,建设小微广场,配套书报、音响、棋牌和体育健身设施等,增强xx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投入50万元建设文化宣传长廊100米,将党的方针政策、打黑除恶、反邪教、禁毒戒毒、防诈防骗、防火防盗、xx非遗、特色产业等进行宣传,提升xx村整体形象。

4.制定村规民约,反对陈规陋习,树立新时代新风尚。

5.鼓励村民对孩子的培育教育,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家庭授予大学生家庭牌匾。

(四)实施人才培育引入工程,推动人才振兴。

1.引智借才,与山东寿光和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优质蔬菜品牌3-5个,提升农产品品质。

2.通过区农业农村委培训50名农业技术实用人才,为蔬菜公园和优质粮油基地建设配套服务提供人力技术支撑。

3.建立xx村成功人士联谊会,将他们的成功经验、资金、技术发扬光大,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4.组建劳务公司,为企业、业主提供人力支撑。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

(五)健全深化组织建设体系,推进组织振兴。

1.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党总支凝聚力、战斗力。

2.搬迁新建标准化村级服务中心,提升窗口形象,方便村民办事。

3.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4.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

5.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

6.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

7.实行党徽佩戴、党员家庭挂牌行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区政协副**陈命安联系指导xx村乡村振兴示范工作。

2.区生态环保局牵头区社保中心、区电信局具体联系帮扶乡村振兴示范工作。

镇成立以党委书记xx为组长、镇长xx、副镇长程xx为副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加强对xx村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

4.区里派驻xx村的第一书记xx具体负责部署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5.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包组、包点、包项目具体落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