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福州春节的初一(热门16篇)

时间:2023-12-13 19:56:07 作者:笔尘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中国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休息和庆祝日,中国人民在这一天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贴门神等等,春节被誉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福州的春节作文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福州的春节作文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下面是小编准备的福州的春节。

作文。

欢迎阅读。

我的家乡。

在福州,这是一个好地方。按照福州的老习俗,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就拉开了序幕。

二十四这一天是要祭灶的。传说,每年这一天灶公灶婆要回天庭复命,在玉皇大帝面前汇报人间各家各户的情况。于是,人们便在这一天准备年糖年饼来供灶公灶婆希望他们吃了以后,嘴能甜些,好在汇报时,多说自家的好话,好使得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在供奉完年糖年饼后,人们还要燃放鞭炮欢送他们回天庭。

过了二十四,大家就更忙碌了。要“除尘”扫晦气,要换洗家具,要购置充足的年货。

除夕在爆竹声中大笑着走来,上午,大人们敢做祭祖的、祭神的菜,还要用浆糊贴上。

对联。

年画“福”字,“福”字总是倒着贴,象征着“福到(倒)了!”

中午,老人们架好供桌、倒好贡酒、点好蜡烛、端好贡品,然后由小孩手中握香,向祖宗大拜三拜。年轻人则抬上一口烧纸钱的大锅,又开始烧纸钱,纸钱一般折成金条、银条、金元宝、银元宝等形状。烧完了,爆竹声也便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在爆竹声中时间流逝,很快到了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前吃着年夜饭,会喝酒的都举杯祝酒。这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菜也当然是五花八门:肉燕、肉片、肉饼、春卷、粉丝、鱼头、螃蟹、虾菇……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着这些色味双美的食品,小孩子们都不禁垂涎三尺了。

到了八点,人们都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声声温暖的祝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当新年的钟声庄严的敲响的那一刻,天空便成了烟花肆虐的领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早上,吃早餐时,每家几乎都是吃太平面。午餐前,男人们去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小孩子跟在大人身后。拜年时最不能吝啬的就是甜言蜜语了,只要嘴甜些,压岁钱就会源源不断了。

过了初一以后,街上开始有些冷清了,不过后面还有“重头戏“呢!

不久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看花灯,各具形态、五颜六色的花灯,真让人应接不暇。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啊!那软软滑滑的汤圆一入口,便有了甜滋滋的味道。当然。最美的莫过于晚上的烟花了。天刚黑不久,就有许多性急的人放开了烟花,先是十几家,后来几十家放开了,再后几百家也放开了,最后,全城处处都是烟花了。那一朵朵色彩绚丽的“鲜花”在空中绽放,给美丽的夜空又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金黄的,还有红绿相间的、金红相间的……真是美不胜收啊!

这真是美好而又充实快乐的一天啊!

可一过了十五,春节华丽落幕,年味也开始淡了,淡了……。

走进每一条大街小巷,听见的是人们对他人的声声祝福;来到超市出口,瞧见的是人们大包小包地把年货买回家,为的是煮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来到小区的娱乐天地里,总能看见小孩子手拿糖葫芦,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这就是福州的春节。

春节差不多是在腊月下旬就开始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那天晚上每家每户都要在灶台上摆上甜点,端出小酒,来祭拜一下灶公灶母上天为天帝汇报之时,人们想让他们在天帝面前美言几句,让人间风调雨顺,便摆出甜点。这就是福州的小年。

小年过后,人们就变得更加忙碌了:拖地,擦窗户,擦门……之所以要做这些,是要把家中过去一年里累积的晦气统统扫掉,迎来新一年的好运。除此之外,人们还要开始大采购,因为大部分商场关门比较早,所以这段时间预备好所有的年货。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亮着灯,吃着香甜可口的年夜饭,不时传来亲朋好友声和声声的祝福。的祝福声与外面鞭炮齐鸣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像一曲千人大合唱。各家门外早已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阳台上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上面的团寓意来年幸福平安,放眼望去,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挂着一个红色的,整个小区充满了喜庆的气氛。酒足饭饱之后,全家人坐在沙发上,磕着瓜子,聚精会神地看着精妙绝伦的。待到零点,鞭炮声响彻云霄,烟花像子弹似的,绽放出一朵朵,为福州的除夕夜增添了几分色彩!

新年的第一天—。人们早早的起床,穿上崭新的衣服,从柜中拿出香,上山拜佛烧香,以求来年全家幸福平安。

初四,人们在家闲着无聊,纷纷外出旅游,为这个春节增添一些情趣。

元宵可是春节的重头戏。这天晚上许多人饭后都带着家人去赏花灯。但最具独特魅力的要数马尾了。这里的花灯不计其数:有祝福灯、团团圆圆灯、三星高照灯、骏马飞驰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一边赏花灯,一边听着悠扬的音乐。这时都么美好的灯展啊!

春节结束了,大人们上班,小孩们上学。此时的天气渐渐转暖,太阳公公的脸上也挂着慈祥的微笑。这就是福州的春节。

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福州的春节从腊月二十四也就是传统的“祭灶”日就拉开了序幕!

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忙着大扫除、置办年货。我们小孩也不闲着,乐呵呵地帮忙贴。

春联。

大红“福”、挂灯笼、买年糖年糕……虽然有时候会碍手碍脚大人也不会像平时那样加以呵斥或驱赶。

孩子们很期盼着春节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准备已久的美味的年夜饭就可以一饱口福了;烟花爆竹可以在这年三十晚上放个够!我也不例外,做好准备熬夜守岁了!

除夕真热闹!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可口的饭菜。我也在这三十瞑脯洗去晦气,穿上了新衣。福州家家灯火通明,过年的喜庆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和心上,弥漫在每一个个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幸福。

当美食摆满桌之时,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手,想尝尝。可爸爸却一把拉回我的“爪子”笑道:“小馋猫,现在要祭游神!以求新的一年平安,好运!”

“哦!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不得不收回“魔爪。”忍住对美食们的渴望。

终于,祭神、祭祖结束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大家欢聚一堂,十分尽心,一同举杯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天天向上!”

此时,夜空中烟花璀璨,像无数颗耀眼的星星,更多的像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夜空照得像白昼一样,美不胜收,喜气洋洋!

“五、四、三、二、一!”随着电视机前主持人的倒计时,家家户户都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来辞旧迎新。兴奋的我开心地蹦蹦跳跳。抑制不住自己喜悦之情。啊!除夕真美好!

正月初一,我是被鞭炮声吵醒。与邻居朋友互发年糖与桔子,这天早上要多吃太平面,以象征一年里平平安安。

出门后,一片宁静的景象,呼吸新年空气,而空气中似乎还掺杂着昨日的鞭炮味。浓浓年味弥漫在我的心头!

写福州春节的初一作文

新年来了!因为弟弟太小,坐车不方便,所以我们呆在福州过春节。这里虽然年味没有乡下老家那么浓,但我们还是过得很精彩。

按照传统习俗,春节期间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爸爸就带我到孙绍振师爷和颜纯钧师爷家。他们俩一个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一个是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孙师爷送给我一大叠书,其中最厚的一本是他写的,书名叫《愧对书斋》,他还在书的扉页上给我签名呢。到颜师爷家时,他家的藏獒向我走来,把头挨在我腿上,我也热情地拥抱它。

大年三十,我拿起毛笔,准备自己写对联。上联“五福百福全家福",下联"千春万春满堂春",横批"迎春纳福”。我写的时候尽量露出笔锋,字体也尽量工整。这样写了一遍,我不满意,又重写一遍。直到自己满意了,才贴在门口。我欣赏着自己写的对联,内心顿时充满自豪感。爸爸妈妈看了我的对联,也说我写得好。

除夕晚上,烟花陆续飞上天,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同时绽放出耀眼的光辉。我们吃了年夜饭,看了春节联欢晚会,洗完澡后穿了新衣服。爸爸妈妈还给我和弟弟各发了一个大红包,里面装的是压岁钱。

虽然在福州过年没有在老家那么好玩,但这次还是过得很有滋味。

福州的春节的初中作文

我的家乡在福州,这是一个好地方。按照福州的老习俗,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就拉开了序幕。

二十四这一天是要祭灶的。传说,每年这一天灶公灶婆要回天庭复命,在玉皇大帝面前汇报人间各家各户的情况。于是,人们便在这一天准备年糖年饼来供灶公灶婆希望他们吃了以后,嘴能甜些,好在汇报时,多说自家的好话,好使得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在供奉完年糖年饼后,人们还要燃放鞭炮欢送他们回天庭。

过了二十四,大家就更忙碌了。要“除尘”扫晦气,要换洗家具,要购置充足的年货。

除夕在爆竹声中大笑着走来,上午,大人们敢做祭祖的、祭神的菜,还要用浆糊贴上对联、年画、“福”字,“福”字总是倒着贴,象征着“福到(倒)了!”

中午,老人们架好供桌、倒好贡酒、点好蜡烛、端好贡品,然后由小孩手中握香,向祖宗大拜三拜。年轻人则抬上一口烧纸钱的大锅,又开始烧纸钱,纸钱一般折成金条、银条、金元宝、银元宝等形状。烧完了,爆竹声也便此起彼伏地响起来了。在爆竹声中时间流逝,很快到了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前吃着年夜饭,会喝酒的都举杯祝酒。这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菜也当然是五花八门:肉燕、肉片、肉饼、春卷、粉丝、鱼头、螃蟹、虾菇……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着这些色味双美的食品,小孩子们都不禁垂涎三尺了。

到了八点,人们都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声声温暖的祝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当新年的钟声庄严的敲响的那一刻,天空便成了烟花肆虐的领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早上,吃早餐时,每家几乎都是吃太平面。午餐前,男人们去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小孩子跟在大人身后。拜年时最不能吝啬的`就是甜言蜜语了,只要嘴甜些,压岁钱就会源源不断了。

过了初一以后,街上开始有些冷清了,不过后面还有“重头戏“呢!

不久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看花灯,各具形态、五颜六色的花灯,真让人应接不暇。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啊!那软软滑滑的汤圆一入口,便有了甜滋滋的味道。当然。最美的莫过于晚上的烟花了。天刚黑不久,就有许多性急的人放开了烟花,先是十几家,后来几十家放开了,再后几百家也放开了,最后,全城处处都是烟花了。那一朵朵色彩绚丽的“鲜花”在空中绽放,给美丽的夜空又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的是蓝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的是金黄的,还有红绿相间的、金红相间的……真是美不胜收啊!

这真是美好而又充实快乐的一天啊!

可一过了十五,春节华丽落幕,年味也开始淡了,淡了。

福州的春节作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过年了,伴着浓浓的年味,羊年到了,福州的春节也拉开了序幕。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全家都换了新装。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起了新的春联,挂上了火红的大灯笼。我不仅看到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息,还看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祝福。吃过早饭,我们一家人就要去寻找春节的“猎物”了。小厨“妈妈”和“大厨奶奶如两只老虎般在超市里寻找着。不一会儿,“助手”爸爸和我提着大包小包满心欢喜地回家了。一到家,大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瞧,桌上一道道食材,还没煮就让人垂涎欲滴,越看越想吃,为了不让口水再流,我拉起妹妹一起去外面玩了。

中午,一群大人围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嗑嗑瓜子,小孩子们呢,聚在一起玩着小游戏,欢乐声响彻云霄,传遍整个村子。

不知不觉中,已经临近晚上。一道道菜在奶奶的“神手”下立马变得香喷喷的。团圆饭开始了,我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福州著名的小吃。瞧,那碗里的肉燕,形如燕子,一入口,薄而透明的燕皮似乎在我嘴里挠痒痒,轻轻一咬,一股肉馅香顿时在我嘴里散开;再看看,那荔枝肉,红通通,如荔枝一般,色泽光滑、明亮,一看一闻让人就想吃;哇!几颗圆溜溜,胖乎乎的鱼丸在碗里荡漾着,我捞起一个,咬上一口,一股肉汁瞬间冲进我的口腔里,肉的香味与鱼的鲜味混杂在一起,让我回味无穷。

夜幕降临,大家围在床上,看着春晚。一个个小品令我们开怀大笑,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投其所好》,这部小品讽刺了当今社会上的贪污现象;一个个充满高难动作的杂技让我们惊心动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青花瓷》,台上的一名女孩相当厉害,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年的春晚比往年精彩了好多。

到了十二点,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我穿上新衣,拿上花炮,也加入到放炮的行列。大人们拿着一串串鞭炮,在自家屋外放着,炮响传遍每个角落。“3,2,1”瞬间,烟花四射,惊雷般的响声使我忍不但捂住耳朵,焰火在天空中呈现出如喷泉,如菊花般的形状,一个比一个漂亮。地上传出大家的欢声笑语,过大年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红红火火地踏上羊年的吉祥之路。

福州的春节作文

除夕真热闹!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可口的饭菜。我也在这三十瞑脯洗去晦气,穿上了新衣。福州家家灯火通明,过年的喜庆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和心上,弥漫在每一个个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幸福。

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福州的春节从腊月二十四也就是传统的祭灶日就拉开了序幕!

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忙着大扫除、置办年货。我们小孩也不闲着,乐呵呵地帮忙贴春联,大红福、挂灯笼、买年糖年糕……虽然有时候会碍手碍脚,大人也不会像平时那样加以呵斥或驱赶。

孩子们很期盼着春节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准备已久的美味的年夜饭就可以一饱口福了;烟花爆竹可以在这年三十晚上放个够!我也不例外,做好准备熬夜守岁了!

除夕真热闹!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可口的饭菜。我也在这三十瞑脯洗去晦气,穿上了新衣。福州家家灯火通明,过年的`喜庆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和心上,弥漫在每一个个角落,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幸福。

当美食摆满桌之时,我迫不及待地伸出了手,想尝尝。可爸爸却一把拉回我的爪子笑道:小馋猫,现在要祭游神!以求新的一年平安,好运!

哦!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不得不收回魔爪。忍住对美食们的渴望。

终于,祭神、祭祖结束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大家欢聚一堂,十分尽心,一同举杯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天天向上!

此时,夜空中烟花璀璨,像无数颗耀眼的星星,更多的像五彩缤纷的花朵,把夜空照得像白昼一样,美不胜收,喜气洋洋!

五、四、三、二、一!随着电视机前主持人的倒计时,家家户户都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来辞旧迎新。兴奋的我开心地蹦蹦跳跳。抑制不住自己喜悦之情。啊!除夕真美好!

正月初一,我是被鞭炮声吵醒。与邻居朋友互发年糖与桔子,这天早上要多吃太平面,以象征一年里平平安安。

出门后,一片宁静的景象,呼吸新年空气,而空气中似乎还掺杂着昨日的鞭炮味。浓浓年味弥漫在我的心头!

文档为doc格式。

福州的春节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恕我直言,春节就数我老家福州长乐最为热闹。

春节未到,人们就纷纷走街串巷。有老有少,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挤成一片,炸开了花,真是好不热闹!

广场上一阵吹拉弹唱,炸开了锅。可你细细品,便能听见一段段悦耳动听的曲调。“看,那边有人在唱戏。”我惊奇的发现,扯着嗓子喊。好奇的本能促使我围了过去。哦,原来是有人唱戏。隐隐约约记得,那天唱的是《状元与乞丐》。具体说词我记不得了,大意是:俩表兄弟文龙文凤,有一天,遇见个算命的说,将来文龙是当状元的料,而文凤只能当乞丐。后来文龙的母亲就惯着文龙,而文凤的.母亲却对文凤严厉管教。结果文凤成了状元,文龙成了乞丐。

我足足看了一个小时,太过瘾了。

春节的重头好戏,在除夕夜到来。

口水一滴、两滴、三滴……不行了。这等诱惑我实在是招架不住。那红得冒油的大闸蟹,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真是折磨呀!更可恨的是那圆润可口的炖鸭,冒着热气,这可是炖了一下午的精粹,想到那鸭肉是那么软糯,香味飘逸的鸭汤漂着笋干、香菇。早已让我灵魂出窍:这就是饕餮盛宴。

“开饭了!”妈妈突然喊道。瞬间筷子在餐桌上飞舞,顿时我的碗中形成了一座山峰,随后便是狼吞虎咽,吃得我满嘴流油,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轰,轰,轰。”巨大的爆炸声把我从盛宴中吸引出来。

绚烂的烟火在天空中卖弄自已优美的姿态。红的,绿的,黄的……数不胜数的烟火纵横交错。看,那是一位大师留下的灿烂。我痴痴地望着天空中的烟花。太美了,太美了。

春节是什么?是一种热闹的景象,一桌美味的饭菜,一场绚丽的烟火……。

福州的春节作文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家家户户的锅碗瓢盆声,春节的喜庆洒满了整个大街小巷。一进家门,扑面而来的酒肉香,饭菜香,在方圆里就闻见了。这种香让人闻见了会想起家,那么就让我带你走进福州的春节吧!

腊月这段时间是供财神的时候。在财神爷面前放上一张木桌,上面摆上鸡、鸭、鱼、菜、汤,放上10支红色小杯子,倒上料酒,拿一张红纸,撕成一小半一小半,放在每一道菜上,把家门打开,让神仙进来。

大人们总会买好年糖年饼,带小孩出去挑新衣。红纸包可是每次粘糖年饼里必有的东西。

腊月二十三这天,一大清早,就听见楼下游街大队各个敲锣打鼓,穿着金黄色的大衣,抬着轿子来接神仙。鞭炮声接连不断,一旁的人有的看见鞭炮在放赶紧躲开,有的小孩拍手大笑,老人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这天是最忙的大扫除,贴春联,备吃的,因为过了这天很多店都关门了。这天还得供灶王爷。

除夕早上的第一声问候就是“新年好”,大家都穿起了新衣,长辈们都在厨房里忙碌,在外工作的人差不多都到家了。吃完年夜饭之后还要看联欢晚会。放鞭炮才是重头戏,我们会到广场上放鞭炮,这天广场上会有很多人。大人放鞭炮,小孩看,他们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着打火机,点完火便立马跑开,小孩双手捂耳朵。当烟花射向天空,开出美丽的花时,小孩更是高兴得跳了起来,大人拿出手机拍照,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正月初一,焚香鸣炮,喜迎新年。福州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必吃太平面、线面、鸡蛋、鸭蛋。取福州话谐音,如“鸡”音似“系、羁”,鸭蛋音似“压、浪”以祝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天不吃新煮的饭,吃的是“隔年饭”,是讨个年年有余的吉利。

这几天出门拜访亲友或遇到熟人,第一句话便是“新年好!”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新年好”,但我却听出了他们对新年的喜悦,因为这一句话让大街小巷瞬间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店铺会在元宵前几天开张,这几天有人去旅游,上街游玩,找亲朋好友。

春节初一作文

春节刚刚过去,人们还沉浸在新春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还在想着震耳欲聋的大风车、二十四响的大空竹、五颜六色的风筝……咿咿呀呀地哼着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的歌谣。然而,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春节的“吃”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

逛逛街,你会尝到一人多高的糖葫芦,北京的风味灌肠,炒肝,茶汤,艾窝窝,年糕,腊八粥……北京人的“食”不但可口,而且像四川的“文君酒”,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都寓意着一定的含义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阴历十二月八日,北京人有熬粥的习俗,据史书记载“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奈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由此可见,北京的腊八粥起源于宋代,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北京人要吃饺子。

除夕之夜,在那“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子时,家家放鞭炮,后吃饺子,驱除过去一年的晦气与邪恶,祝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交接子时的交子,正是饺子的谐音,北京人也有“团圆饺子”、“长寿面”的说法。 旧时北京人有春节前蒸好够几天吃的馒头的习惯,以备春节期间每天食用,叫做“万年粮”,即年年有余粮。 新春佳节的食物还有许多是有寓意的,就不一一列举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小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随之中国的餐桌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一般市民而言,五十年代的代表食物是红烧肉,如今,人们对肉尤其是肥肉已不感兴趣,而把目光放在鸡鸭鱼虾上了。据说,北京的一个三口之家,过春节购买食品的钱在千元以上,恢复了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传统。随着烹饪技术的普及,人们的也越来越高。

中国素有“吃的国度”之美称,外国来宾参加国宴,无不被山珍海味之美味所倾倒,无不为美味佳肴之丰富而膛目结舌……中国是君子之邦,泱泱大国,是个热情而好客的国度!然而,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春节的“吃”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 逛逛街,你会尝到一人多高的糖葫芦,北京的风味灌肠,炒肝,茶汤,艾窝窝,年糕,腊八粥……北京人的“食”不但可口,而且像四川的“文君酒”,云南的“过桥米线”一样,都寓意着一定的含义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阴历十二月八日,北京人有熬粥的习俗,据史书记载“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奈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由此可见,北京的腊八粥起源于宋代,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北京人要吃饺子。除夕之夜,在那“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子时,家家放鞭炮,后吃饺子,驱除过去一年的晦气与邪恶,祝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交接子时的交子,正是饺子的谐音,北京人也有“团圆饺子”、“长寿面”的说法。 旧时北京人有春节前蒸好够几天吃的馒头的习惯,以备春节期间每天食用,叫做“万年粮”,即年年有余粮。

新春佳节的食物还有许多是有寓意的,就不一一列举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小吃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随之中国的餐桌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一般市民而言,五十年代的代表食物是红烧肉,如今,人们对肉尤其是肥肉已不感兴趣,而把目光放在鸡鸭鱼虾上了。据说,北京的一个三口之家,过春节购买食品的钱在千元以上,恢复了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传统。随着烹饪技术的普及,人们的也越来越高。 中国素有“吃的国度”之美称,外国来宾参加国宴,无不被山珍海味之美味所倾倒,无不为美味佳肴之丰富而膛目结舌……中国是君子之邦,泱泱大国,是个热情而好客的国度!

春节初一作文

春节是热闹的,是喜庆的。当然风俗味也是最浓的。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第一件大事就是贴对联。

那一副副红得耀眼并贴着金色字体的春联,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我们每一年都会贴上几副春联。今年,我也贴起了春联。首先我来到商店开始选春联。超市里有不可计数的春联。我端详着每一副春联,每一副都是那么美丽,鲜艳,我真不知该怎么选,最后选了一副文笔好一点的。到了最麻烦的贴了,先将上联单独拿出将它的反而粘上双面胶,我左手的食指压过去,使它粘得更平整一些。然后,就这样在它的四个角都贴上,最后让妈妈搭着梯子把春联贴在大门的两边。这几副春联给春节增添了一番特别的风味。

第二件大事就是吃团圆饭。

团圆饭象征着一家人经过了一年的辛苦工作,都回到了家里团聚,享受着幸福的时刻。在夜幕降临之际,和家人一同坐在电视前,品尝着美味的年夜饭,想必是不错的。这次我们一家人就坐在电视前吃年夜饭。电视上正演译着各种具有特色的春节节目,全家人都沉浸在一片热闹之中,一阵阵欢声笑语,一次次热烈的掌声给春节带来了生机。那一碗碗丰盛的年夜菜,给我们递来了幸福的声音,还有那一杯杯饮料,给我们带来随心所欲的感觉,我用筷子夹起几块鸡肉,一块给奶奶,一块给爷爷,这鸡肉寄托了我对他们的尊敬,再夹一个鸡爪给爸爸,祝愿爸爸在来年工作更顺利,能赚更多的钱。最后夹一个鸡爪给妈妈,让妈妈的手能撑起更多的希望。一餐团圆饭送走了冬,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

第三件大事就是吃放烟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真是写得妙啊!我也放了许多爆竹,先放一个旺上加旺,爸爸拿着一根点燃的香,点燃爆竹的引线,“哧、哧、”几声,紧接着是“嗖”的一声,一个烟花冲上了天,接二连三的烟花,打破了往日宁静的夜晚。呀!真漂亮!我兴奋地指着那朵在空中盛开的菊花。话音刚落,又有一颗颗两点直窜上空,哇!好似孔雀开屏,又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花伞。一会儿满天金灿灿的,犹如丰收的稻谷撒满天;一会儿又是满天红艳艳的,好似夕阳时候的晚霞铺满天,真是太神奇了!远处也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这些烟花,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立刻把夜空衬托得光彩夺目。

初一春节作文

黎明将近,东方渐渐露出了灿烂的晨光,晨光中呈现了崭新的2017,湛蓝的天空,洁白如雪的云,小鸟欢快地歌唱,花儿伴小鸟的歌翩翩起舞……过年咯!周围洋溢春节的气息!道路洁净,各大商铺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对联,人们脸上荡漾快乐的笑容。

除夕早上,我的兄弟姐妹的手就开始“痒痒”了,迫不及待地买了些炮出去放。放放,我们就开始嘀咕了:这么点鞭炮怎么够放呢。于是急匆匆地跑回家里,正准备再偷偷拿一些时,被外婆发现了:“你们不是已经放过鞭炮了吗?晚上到底还放不放了!”哎!大人就是这么唠叨,我们只好作罢。我只能垂头丧气地出去玩。

今天除了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晚饭时舅舅和舅妈带弟弟也来外婆家吃年夜饭了。餐桌上的饭菜真丰富,看得我眼花缭乱,真让我垂涎直滴,不知先吃哪个好。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祝福话,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气氛非常融洽,真叫合家欢乐呀!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我们拿鞭炮冲出了家门,汇入了今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刻鞭炮声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上相互交错,流光溢彩。天空仿佛都被染色了,我们欢跳,跑,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福州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你知道福州春节习俗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福州春节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旧时,三十暝晡是债主讨债的日子,故称年关。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初一。早上要放鞭炮,然后祈年、饮屠苏(一种药酒)、序拜(即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有的人家还要却荤食(吃素)。早餐大多吃太平面(线面加俩蛋),以象征一年太平。这天不煮新饭,吃昨晚做好的“隔年饭”。人们见面要互道"恭喜发财,合家平安"等语。这天忌扫地倒垃圾、扫地、洗澡、用刀具、讲晦气话,一般也不吃稀饭,不出远门,晚上要早睡,俗称“斗夜灯”,比谁睡得早。

清人吴继筠《福州岁时竹枝词》:“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初二。福州俗称“女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并在女方家里吃饭。

初三。亲族邻里间互相拜年。

初四。开假日,迎接灶君回銮视事,也称“接神日”,店铺都在这天放鞭炮,开门迎业。

初五。入学日,旧时入学弟子在这一天拜见老师,称“上斋门”。

初七。人日,福州俗称“人补命”,民间要取七种菜做羹,叫“七宝羹”,晚上要共食年糕,煮太平面,以表延年益寿。

送灯。初七送灯日以后,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亲家舅扛着甘蔗,蔗上挂着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福州地区一般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都进行与花灯有关的活动。做父母的把花灯送给出嫁的女儿。花灯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称"亲家舅送灯"。春节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城乡十分流行。送灯即送"丁"方言,外婆给外甥送灯,就是祝福女儿生子添丁.人丁兴旺。娘家给婆家送灯,大多由亲家舅(小舅子)送。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

谚语。

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敬天公、贺正”泉州过新年风俗。

正月初一,常称为“过年”、“过新年”,可见“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唐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团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载云:“元正贺礼,乡老相约聚拜,省往复之烦。郡守、县令率僚属会焉。旧于贡闱,后于承天寺,至淳祐间(1241一1252年)乃即泮宫。邻里则各于侧近庵宇,会集齿长,岁推一人,具酒果为礼。今此礼废。”解放后又恢复。

压岁钱。

未成年晚辈给上辈拜年,上辈给一“红包”作为压岁钱。

写福州春节风俗的作文

经过这次做春节的电子报,让我明白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又是怎么来的呢?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即春节。

那么春节又有哪些习俗呢?因为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比如福州就有腊月二十八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初一放开门爆竹等等。

初一春节作文

整整365天的日子里,大家都期盼着这一天。2022年2月1日,家家户户都是喜庆的氛围。例如;大家伙儿都把福字倒着贴,意在福到(倒)了。这一天,大家总会把坏事往好的地方想变得异常乐观起来。例如;碗摔碎了,大人们会说岁岁(碎碎)平安。这让我感慨原来大人们不再古板而滑稽了起来。当然,这一天绝对不能少的就是鞭炮声,人们即将轰轰烈烈的送走龙年迎接蛇年。

今天是除夕,我们把奶奶接到我们家来,一家三代同堂呀,洋溢着无比的温馨,我们共同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一天午时大家伙儿都一一换上新装,欢欢喜喜的摆弄着。然后便是摆桌,将清蒸蟹油炸虾还有满满的一锅甲鱼火锅都摆上了桌。当然,奶奶吃素不能吃这些个野味所以老妈特意炒上了盘点心给奶奶吃,之后我们便一一入座,每人举起倒满红酒的杯子畅饮了一杯酒各自饱餐了一顿。

一顿佳肴过后,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着cctv1的春晚,话说“我要上春晚”这一小品还真不错看,我们七嘴八舌的点评着。

当然赌是今晚不能缺少的娱乐项目,奶奶很喜欢热闹,当孙女的我当然要陪她尽兴咯。于是老哥老弟也一起凑热闹,我们四人则凑成一桌麻将。我手气异常的好,不是自摸就是暗杠,老妈则是在奶奶的一旁帮她指点指点,老哥在那哎哎的叹息,引得我们发笑。一番麻将结束后,奶奶依旧兴致勃勃的要与我们打三公,老爸也过来当上了头家,所以我们便成一家子在赌了,所谓打三公,也不过就是玩扑克牌,老爸一句:“大你,钱来钱来”我们哎哎的说着。

我们尽兴过后,奶奶从口袋里掏出3个大红包依次分给了我老哥老弟。老爸也从口袋里掏出4个红包,给了奶奶和我们三兄妹。奶奶推辞着,最终奶奶妥协了。我满意的回了被窝,将红包塞在枕头底下睡着了,开始期待明天初一春节的汤圆咯。

春节初一作文

我们家乡过节的时候也要做年菜,穿上漂亮的新衣裳、贴上红红的对联,也要守岁。做年菜的时候是最忙的。早上太阳探出头就要起床了,我外婆就忙忙碌碌地准备起来。等我起来时已经开始做第一样年菜了,那就是豆腐、豆浆。机器发动了,突突突……的真像是一位勇士正挺着枪杀敌。等一会就开始做豆腐,那豆腐看上去像一团团白云,摸上去软嘟嘟的,像一颗果冻。啊!炸油豆腐了呢,香香的,终于完成了,开始做第二样年菜——馒头、包子。我也去帮忙做馒头、包子,我弄的鼻子雪白雪白的。做好了放进蒸笼里,才过一会儿,一大团雾就飘了出来。哈哈,在这其中我好像是一个腾云驾雾的孙悟空,真想一下子飞出十万八千里。

到了晚上,我家的人也来齐了,大家围成一个圈像是把团圆包住不分开。一天的辛苦在这一刻全部释放了,一边吃着自己的食物,一边看着春晚。到了十二点大家一起到门前,突然碰的一声,新的一年来临了,大家在那一刻跳的很高。过了很久我在鞭炮声中进入了美丽甜蜜的梦乡。

我们家乡的除夕也很热闹、喜庆,与北京的除夕夜截然不同。

“百里不同风千里同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哈尼族的春节前几天,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这是由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秋千。哪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景象。

而我们这里过年都要吃三角叉,除夕晚上我们坐在一起看春晚直到十二点,这一夜我们都要守岁放鞭炮。

到了元宵,还有吃汤圆,放孔明灯,还有迎龙灯,龙灯舞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数是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的出神入化、尽情的挥洒心中的喜悦和幸福。此情此景,引逗得一些青年人心里发痒也争着加入队伍当中,那一条条“长龙”也越来越长。队伍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家常,自在悠闲。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过节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春节初一作文

田野黄,石板长,老树望,情味香。年关里,蓄满了游子的思乡情谊。

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颜如泉,依偎在村口的榕树下,久久凝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彼时,游子从五湖四海赶回家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那相隔已久的情谊,在你我间绽放。村里的红瓦青石是否还如记忆中一般温润,那脱毛的老黄狗是否还在与你玩耍,一个又一个游子相继回家,那坐在热炕上的老猫,跳下炕迎接你的到来,深情地望着这张熟悉的面孔,热泪盈眶。

翻越了山川,跋涉过河流,辗转于城市,飞驰在田野,终于见到思念已久的亲人,把心中的热血,洒在这家乡的黄土地上。与家人团坐,高高地举杯,大吼一声:故乡!这醇如蜜,烈如酒的情,被贪婪地、大口大口地舔着,一缕一缕把心装满。那乡土的小路上,人影如织——似曾相识的邻里、儿时的玩伴、夙夜以盼的亲人。年的诗篇早已启开,流入一个又一个思乡游子,这严冬的相聚,却使游子感受到新春的温暖。年的诗篇已经写就,汇成了一句又一句动人的情,那浓黑的墨汁触痛游子的心,一心思念家乡。

与家人相聚,吃上年夜饭,喝上一口家乡米酒,这感情如同酒精一般,一次性燃烧奔放,把那如煤一样沉寂在地下的心,挖出来,点燃。那一丝一缕的眷恋,已经沉静在这桌饭菜之中。年的诗篇,书写了亲人们思念游子,书写了游子怀念故乡,书写了亲情溢满人间。

让我们踏上回家的列车,怀着兴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登上回家的旅途。

天空有飘不完的云彩,没有一片能抹去年的诗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