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案设计(汇总15篇)

时间:2023-12-10 17:07:23 作者:梦幻泡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环境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压力。

设计心理学

在现代城市的公共环境设计中,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审美是当下公共环境设计的突出要点。一个符合艺术心理审美的公共环境空间可以提升环境空间的品质,使人身心放松。并且艺术心理学还影响着公共环境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左右着人们在公共环境空间中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公共环境设计时要充分的运用艺术心理学的知识,将人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思维巧妙地应用其中,创造出符合大众艺术心理审美的公共空间环境。

艺术心理学;公共环境;设计应用。

艺术心理学是心理学和艺术学的结合产物。艺术心理学与哲学、美学、艺术学同源。在古往今来大量的艺术作品和现代艺术设计中都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心理学思想。艺术心理学重点研究艺术品创作和艺术品欣赏过程中人的心理及其规律,其研究的内容包括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思维,也包括艺术品欣赏过程中人的理解和判断。艺术心理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特点。在现代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人与公共环境之间是一对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改变环境,同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被公共环境所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现代公共环境设计是融入人的思想意识的产物,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心理学的应用问题。

1、公共环境设计是人与环境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从“数”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美是对立因素的和谐”这一艺术心理学思想,并从这个思想中提出了大宇宙和小宇宙的概念,大宇宙即天体,小宇宙是人体,两者都受“数的和谐”原则的统治,两者相互影响,一旦人体的内在和谐与天体的外在和谐相契合,就进入到了一种美的关系当中。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认为,天、人、物是一体的,“物性”是“天性”的使然,人必须顺应“物之天性”,才能与之“合”,并进而“与天合”,实现人生的至美境界。在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中,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人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只有将公共环境和人的问题放在一起统一协调考虑,才能构成一个好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公共环境设计时,首先从设计的立意和根本出发点上要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立足在“重人、重天、重道”这个基础之上,使公共环境的设计是出于人心,感于“物与天道”,在公共环境设计中融入人对美的理解和来自“人”与“物”之间的心理关系。这样一来,公共环境的艺术设计活动从本质上就成为了一种深层次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单纯的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模仿。在这个基础上,公共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划分,材质的运用,元素的处理等具体的内容才能够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公共环境设计是源于美的创造。

在艺术心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对艺术品和设计作品的心理功能的阐释,对于艺术品的作用,一般认为主要有娱乐、审美、教育和情感等功能。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强调“美的功用”,揭示了艺术活动中美与善的关系以及艺术品的教育价值。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也提出过,美的根源在于事物本身,美感是具有变动性的,美的欣赏开始于感觉,但是要通过智力活动,不同的艺术形象所引起的美感是有强弱不同的。当下人们对公共环境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限于使用功能的公共环境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了,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人的心理审美层面去的研究,了解人的艺术心理,探索更多“美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公共环境设计中,要深入的挖掘设计素材潜在的美的因素,通过设计师巧妙地艺术搭配,构成一个创造美、表现美的公共环境空间。例如在公共环境设计的植物配置中,就要充分的把握植物自身的美的元素,利用各个不同植物的季象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四季花开、色彩丰富的空间环境。

3、公共环境设计是移情的产物。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人从环境空间中获得的美感和审美的体验都离不开人的艺术心理。费舍尔就认为这是人把自己外射到或投入到自然界的事物里去,以造成“对象的人化”,他用移情这个概念来说明审美时的心理活动,认为只有人“移入感情”到对象上去,才能使审美活动达到最完满的阶段。

人推知事物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情感来推知他人他物。一切艺术美的欣赏也是如此,先从内部引起,在人的身体中发生一定的反应,进而产生一种情感,而适合这种情感形式的物体或环境空间便会使人产生美感。现代公共环境从本质上说,其形体结构与人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形式,也正是这样的相似,公共环境空间才能唤起人的情感。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一个公共环境的场景特别能让人产生某种情感,这其实就是人在公共环境中移入了自己情感的结果,使人的情感“场”与公共环境的“场”形成了一样的频率,俗话说的“触景生情”应该就是艺术心理在公共环境设计中最恰当的形容。举个例子,林璎设计的美国华盛顿越战纪念碑应该是公共环境设计中最能体现移情的一个案例了。

纪念碑黑色的v字造型象一道深深的疤痕划破了大地,纪念碑采用下沉地面的方式,让人们慢慢的走进黑色的大地底层,感受着走进死后的情景。越战纪念碑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手法很好的诠释了公共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移入了人的精神和情感,震撼着人的心灵。结语:现代公共环境空间是一个城市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公共环境设计中分析研究人的艺术心理,对于公共环境的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艺术心理不仅从本质上决定了公共环境设计的根本要求,而且艺术心理学还影响着公共环境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左右着人们在公共环境空间中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公共环境设计时要充分的运用艺术心理学的知识,掌握人在公共环境中的心理作用规律,将人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思维巧妙地应用其中,创造出更多符合大众艺术审美的公共空间环境。

[2]杨沛.设计心理学在人机交互设计中的运用[d].湖北工业大学,20xx.。

心理学教学设计

儿童期是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受环境影响、家庭变故、他人看法等影响,都会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本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不易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心理现象设计,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能够做到正确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不断完善自我,散发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为成功奠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

1、通过活动,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他人欣赏的快乐,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优点。

3、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使学生感受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

1、听故事。

2、讨论。

3、游戏。

4、填写测试卷。

1、录音带《比比谁大》。

2、轻松纯音乐。

3、心理测试卷。

4、课件。

(一)听故事,初步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1、播放故事《比比谁大》。

3、师总结: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4、那如何认识自己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一起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板书课题)。

(二)找特点,发现自我的独特性。

1、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请听游戏规则:如果你具有老师出示的特点就请你起立,不具备就请坐下。

2、出示特点:

(1)、体型高高瘦瘦。

(2)、留着短发。

(3)、眼睛近视。

(4)、喜欢吃鱼。

(5)、喜欢运动。

(6)脾气急躁。

(7)记忆力好。

(8)学习用功。

(9)胆子小。

(10)爱看课外书。

(11)乐于助人。

3、游戏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有谁和你从始至终都是一起站一起坐的。(生:没发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说明了什么?

5、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6、出示句子生齐读:我们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三)填句游戏:认识我自己。

1、刚才同学们都认识到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自我评价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全不全面,恰不恰当。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我是谁?》的心理测试卷,列出最能形容自己的词语至少写5句。

3、提示: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写。

社会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观察和认识,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是个受欢迎的人等。填充句子,我是谁?我是一个xxx的人。

3、请孩子来介绍自己(2—3人)。

4、刚刚老师发现孩子们介绍自己时都说到了自己的优点,你们想说说吗?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优点。

(四)、游戏:优点大轰炸。

1、每小组每位同学轮流站起来接受轰炸,另外的同学制作优点炸弹。“炸弹”要求:该优点是他确实存在的。

2、当你被“轰炸”时,你心情怎么样?

3、那当你“轰炸”别人时,你有什么感受?

4、师总结:通过游戏我们发现我们寻找到自己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可以使我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时,既可以增加别人的自信,又可以向他人学习。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板书:欣赏独特的我)。

(五)、谈缺点。

1、刚刚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优点,那谁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缺点呢?

2、刚才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就像有人说的一样: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点多一些或者甚至有缺陷、就是因为上帝喜欢他的芬芳,咬得大口些。

(六)、榜样的力量。

1、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都有不足,或者缺陷,但是他们都走向了成功。

2、出示有缺点或缺陷的名人事例。

3、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4、师总结:他们都勇敢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在不足面前没有灰心丧气。真正做到了悦纳自己,接受这个带有缺点、缺陷的本来的我。(板书:接受本来的我)。

5、分享自己改正缺点的经历。

6、书写自己的改正的缺点和改正方法。

(七)归纳总结。

在人生中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认、客观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使自己更有自信,正视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更加完善。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让自己扬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塑造更完美的自我。

设计心理学

从高校学生实际的社会交流需求出发,综合考虑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可利用场地资源紧张的现状,笔者通过前人研究和社会调查发现,食堂通过合理的布局与改善,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条件下,高校食堂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交流、缓解压力的场地。本文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对食堂的设计布局以及食堂设施布局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能够使校园的场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高校食堂环境心理学社会交流。

食堂是高校校园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学生们摄取食物、放松心身的公共场所,也是师生每天必到、互相见面的场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食堂不论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是在提升学校自身形象上都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而食堂设计与布局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高校的影响力。但很多高校对此并没有十分重视,固然学校应该看重教学方面的问题,但是高校配套的生活设施一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环境心理是研究环境与人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都在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设计和布局,从而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生理与心理的需求。[1][3]笔者结合前人对高校食堂的研究分析,从环境心理学理论切入,对高校食堂所具备的社交功能做进一步分析,一方面,为食堂合理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从而为校园达到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放松、交流、沟通的场所,以提升学生的社交意识,满足其社会交流的需求,提高社交质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更好了解目前高校食堂、学生的社会交流情况、食堂对学生社会交流的影响,笔者开展了学生对食堂相关评价的问卷调查。笔者对贵州大学以及贵州师范大学的学生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96份,有效问卷586份。笔者通过对数据整理发现,学生对食堂就餐环境的满意度为32%。学生对经常就餐的食堂感到舒适的仅占总体的24%。目前有65%的学生认为食堂是不适合交流的场所。此外,在调研中发现,调查学生中有67%的人表示每天与他人交流时间在两小时以上。超过半数的学生的主要交流方式是面对面谈话。由此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交流意识与欲望。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发展和社交需求的情况下,应合理利用学生聚集广泛的公共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平台和社交机会。

(一)物理环境因素。

1.功能分区。

食堂作为公共的交流场所。首先,从就餐者群体角度来说,只有能够满足自身交流需求的'社交场所,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自己心理需求,这种环境才能成为合适交谈的场所。而环境的背景因素尤为关键,每个人对环境的要求有差异[2]。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喜好的就餐环境因人而异。从食堂角度来说,要作为一个良好的社交场所,就要多方面去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达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化。同时笔者对学校的一部分学生进行调查,85%的学生认为食堂有必要进行功能分区,这样有利于实现食堂社交功能。因此,对食堂进行功能划分符合学生交流需求。其次,在很多公共环境中,如果该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人所能接受或控制的范围,就会使得人正常认知活动受到干扰。如果这种对于环境的控制力的缺失被人所觉察,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3]。而这种负性情绪体验如果没有得到处理,就会对社交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食堂这一公共场所进行分区,为区域提供合适的信息是有必要的。我们可将食堂就餐区域在充分利用场地资源、考虑就餐者喜好的情况下,将食堂划分出几种功能区。例如,常见的快速就餐区、聚会区、吧台区、自助餐区等。

2.桌椅。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它表明了个体或群体彼此排他的、独占的使用区域[4]。就高校食堂而言,个体所能感知的领域,一方面是整体分区布局领地的划分,而另一方面,局部的桌椅的摆放和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人不会意识到社会距离,但在行为上却时时遵循着该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则引起不适感[5]。所以食堂布局时应考虑个人空间的舒适感,具体就是物与物间的合理距离[4]。不仅不浪费平面利用率,也尽可能保证就餐者的个人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桌椅的作用,通过对餐桌的形状,摆放距离以及椅子数量布局等,以增加学生在食堂就餐的舒适性,进而提升学生的交流欲望,达到改善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除选择四人长桌以外,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在四人小圆桌上就餐,相对于长方桌而言,这更加体现了社会向心力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餐,不仅舒适,也更有利于同学的交流,这样在进行小范围的交流时更不易感觉到被排外。此外,使用圆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就餐时的人数。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其中有15%左右的学生倾向于6-8人一同就餐。就这一部分同学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他们每天的基本社交时间都在3-5个小时。这从侧面反映,交流时间和他们选择的就餐人数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学生对于交流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对于圆桌的使用,有条件的食堂可以加入少量的大圆桌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笔者还发现有21%的同学选择半包围式的餐桌。其也可以体现社会向心力的作用,在餐桌的包围处就餐,能够有一种被容纳其中的心理体验,少量使用这类的桌子,不仅有利于提高同学的社会交流,还有利于提升食堂的特色与美感。

3.噪音。

研究发现噪音对人的身心均有直接影响,进而可间接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噪音是否可控,是其影响听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人认为噪音是他能控制的,那么噪音对其影响会较小;反之则大。从这个观点来看,人对于噪音是有一定适应性的[6]。因此食堂不需要过分安静,其中加入节奏轻快的背景音乐,或者播放受欢迎的广播节目,会使其氛围更易让同学交流。因此结合高校食堂来说,食堂噪音对于学生的就餐和交流会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我们可以在食堂加入背景音乐的元素,从而降低高峰时段人多而引起的噪音,并且背景音乐是作为人们能够控制的因素,从而也能够减轻他们因噪音而产生的不快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4.颜色。

在众多学者研究中,都探讨了色彩对人心理的作用。环境影响个人情绪,而个人情绪又会影响其交流的质量和持续性[2]。本次的调查中,56%的人表示会关注到食堂所用的颜色。从食堂的整体色调来考虑,首先应符合大众审美。颜色所构成的物理环境给人带来的视觉体验和身心体验对交谈的倾向和欲望有辅助作用。从大的公共场所到食堂这一场所的颜色布局应该更好地结合就餐群体的心理进行选择,根据不同颜色对人心理的暗示作用进行考虑[4]。现在很多餐厅颜色都以明亮、易感性较强的为主,如橙色和橙红色。但往往单一的色彩极强的色调渲染环境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就餐者焦躁,因此,这样的物理环境本意是好的,但却可能导致其所接受的色彩刺激过剩,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食堂就餐区,应该以明朗易感性较强的颜色为主色调,但用以浅色调和暗色调将主色隔开。这样可以减少主色调给人的压迫感,并有利于达到更好的视觉审美效果。

(二)心理环境因素。

1.拥挤感。

个人空间太少会使人心理上感到拥挤[1]。在食堂保持相对的独处空间有利于个体领域性和拥有感的体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32%的学生认为食堂下课时段会出现拥挤现象。学生的这种主观拥挤感的体验,除了是对物理环境的直观反映,也是内在的心理调节机制所产生的反应。当学生没有适合于个体空间行为的物理环境,无法拥有领域性和拥有感,就容易形成拥挤感和压抑感,甚至感知到比实际情况更为负面的情绪。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其感到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拥挤感会下降[1]。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对于食堂拥挤这一评价的体验,与其对环境的控制感缺失有关。在高校实际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首先,食堂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很好地降低环境噪音带来的心理拥挤感;其次,就餐座位設计成可调动的,这样就餐者可根据自身喜好调节与他人交流的直线距离,进一步以物理环境来调节其心理体验。如此不仅可以让师生拥有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也进一步增加了食堂的美感。

2.个体空间。

(1)私密性。

私密性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能否满足私密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依赖感与归属感[2]。对于作为公共场所的高校食堂而言,私密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前文所提及,食堂增加功能分区,圆桌的使用等,都考虑到私密性这一因素。不同的分区,可以使个体放松情绪,充分表达其真情实感;圆桌的使用也使群体之间保持距离,私密性得以保障[8]。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对于和朋友一起就餐而言,69%的学生倾向于面对面。其次,多数人都不喜欢陌生人同桌,根据数据表明,有66%的人希望可以坐在陌生人的斜对面,因为该角度不会有眼神的对视,也不会有任何交流。为此,食堂应能够满足就餐者的私密性需求。例如适当增加某些就餐区桌椅间的间隔位置;靠近某些桌椅的摆放以便于团体就餐等。

(2)安全感。

个体安全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边界效应,人们更愿意选择区域的边缘地带进行活动。边缘地带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其为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首先,就餐者在边缘区域就餐会感觉不被打扰,人流量没有中心区域密集,能增加其安全感。其次,边缘区域有利于就餐者肢体动作的施展,进一步促进交流质量。另外,充足的安全感会给人带来更多的话题。在问卷调查中,选择靠边的位置就餐的学生占多数,这也符合边界效应这一现象。因此,食堂的设计可适当使用一些隔离屏风等装饰性物件,一方面增加食堂美观度,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就餐安全感。

(3)场地依恋。

学生对食堂形成的场地依恋,也是食堂成为好的社交场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场所依恋”是指个人在一个场所后,会对该场所所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产生依赖感以及在情感层面对这个场所产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其它情感层面的表现[1]。该理论体现了资源及其提供设施的重要性。通过对食堂设施和资源的合理运用,以满足学生就餐时的社交需求。高校食堂在满足个体对私密性,安全感等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为学生提供可控的交流环境,这样能够使个体对于食堂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不仅为高校食堂增加新功能,并能够有效提升高校食堂的使用率,从而达到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7]。

食堂作为学校重要的公共场所,应更多地关注和挖掘其为学生带来的潜在价值。本文旨在强调食堂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功能性,优化配置学校公共场地所具备的资源。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食堂的社交功能进行探讨,为高校食堂设计与布局提供一定思路,不仅满足学生的交流需求,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美]保罗·贝尔(paul),托马斯·格林(thomas),杰弗瑞·费希尔(jeffiey).环境心理学(第5版)[m].朱建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郑全全.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3]乐国安.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xx,(05).

[4]舒莉.环境心理学中噪声的研究及其心境量表的修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xx年.

[5]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6]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设计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研究的一个领域,是因为人的行为包含在社会环境之中。对于人来讲,人们每天都处在环境之中,人行为的对外界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与创造是改变环境的基础,事物产生变化的根本又是人类丰富的创造能力,还会对行为和创造的主体--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出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优美空间环境使工作员工感受到这一环境氛围,能使员工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上班族每天所在办公环境中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多,办公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每天所处的最重要环境之中,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和放松。现在很多公司对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必须具有人性化的元素在里面。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推崇,办公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根据办公人员的情况以及办公人员的心理需要等情况,来设计和创造空间环境。还要分析色彩、光和材料等使用对办公环境产生的影响,让办公环境更舒适、高效,让人们把工作的压力随时排解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当代的办公空间设计必须要人性化,人性化设计要贯穿整个办公环境的各个角落。人作为使用者,心理感受决定着办公空间的尺度。不同尺度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感受是设计空间时必须要思考的。这些思考的可行性又是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所提供。那么办公空间的布局一定要有秩序感,这是对空间设计的一个最基本体现。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矛盾统一,应该科学处理环境的开放程度与私密程度的关系。让人对空间有舒适感的要求是:小而封闭的空间,可以让人感到安全。其次通过开放的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按功能和使用,可以利用植物、家具、隔断等把办公空间进行适当划分,这种办公空间可以把团体与个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把人性化设计展现的淋漓尽致。

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会产生影响。色彩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不同。研究发现,暖色调给人热情洋溢感觉,会使人快乐和兴奋;而冷色调给人清凉感,会使人的心感到安静,在心理上起到了镇静的作用。基于色彩的变化、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传统的办公空间一般以灰色为主基调,目的是让企业有一种庄重的形象。展现个性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使用色彩鲜明的颜色。办公空间色彩一般遵循“活跃融合”的搭配原则。活跃是指办公空间的色彩变化和搭配是否突出,融合是指办公空间中的地面墙面家具乃至绿植的颜色都要整体融合。在办公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应该满足功能和空间的.俩方面需求,完美的体现了空间与功能的相互协调。办公空间的颜色不适合过于单一,单一的颜色,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如果颜色搭配的不得当,会加重眼睛的疲劳程度,使人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此,办公空间的环境颜色应该以纯度低的颜色为最佳。

人性化的光照将传统方式的照明改为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局部照明将成为设计中的重点。在新的设计中,整体照明只提供给整个环境所需的最低照明,而局部照明可采用自我调节灯光的方式,这样改变了个体对灯光的需求,也将冷色系的光加入暖色系的光。据调查,在冷光源下工作,人们会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通过共同使用冷暖光源,可以模拟出自然光。适宜的照明可对办公人员的情绪调节和精神状态的放松起到一定的作用。

声音环境在环境心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人在工作中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空间是宁静的。静,就是考量办公空间的声音环境了。由于办公空间都会使用现代的办公设施,如电脑、传真机、打印机,这些都会形成噪音。而隔音是办公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办公室一定要有隔音设施,特别是用于讨论公司商业机密的会议室必须保持一定的隔音性能。

材料的使用也要对人性化有所体现。昂贵华丽的大理石不再是现在办公环境设计中的重点,更多地将重点放在环保上。一些环保的天然材料,都可以放在办公空间的环境中,如鹅卵石、草坪等。天然材料和现代材料相互融合在一起将产生科技与自然共生的人性化设计。在人性化的家具设计上,比如新型办公椅会根据办公人员的背部状态自动调节靠背的弧度,智能办公家具将成为一种办公家具中的潮流趋势。

办公环境对于每个上班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设计办公空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工作环境的质量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工作环境成为上班族喜欢的空间时,就会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事实证明,不注重人性而一味追求效益的办公设计注定是失败的。设计不应该仅仅只满足人最基本的生理要求,更应该满足人的内心需求、精神层面的内涵和人文关怀,而人性化设计是今后设计发展的主流。

[1]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3.

[2]徐磊青.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3.

[3]刘超英,陈卫华.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构造、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1.

心理学教案设计

1、能力与技能目标:掌握适当表达、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讨论交流和游戏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认知目标:了解情绪的多样、多变及不良情绪的危害。

了解情绪的多样,多变和不良情绪的危害,掌握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并且能够学会适当的控制情绪。

掌握表达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学会控制情绪。

1、情景体验。

2、游戏活动。

3、讨论分析。

1课时。

(一)激发学生兴趣,击鼓传棒棒糖,引出课程内容。

2、游戏内容:老师背对着学生,用黑板刷敲击黑板,从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开始从前往后传棒棒糖,老师喊停时棒棒糖在谁手里就奖励给谁。接着再拿出一颗糖以获得奖励的同学为开端开始第二轮,知道无论结束。

3、老师:刚才游戏的过程中大家是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平静——紧张——兴奋、激动或者失望)。

4、归纳:有时候做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变化。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事情,有高兴的、愉快的,也有悲伤的、烦恼的,情绪就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何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做个健康快乐的人,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怎样做情绪的主人。

(二)动画片讨论,深入主题。

1、老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现在我们来欣赏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片段,大家仔细观察里面的喜羊羊、灰太狼都有些什么样的情绪变化。

2、欣赏动画片。

3、讨论。

(1)先让几位同学说说喜羊羊和灰太狼都有什么情绪。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因为赶跑了灰太狼,因为没有抓到小羊)。

(2)高兴,失望、伤心等等都是我们面对一些事情会有的'正常表现。但假如你为了一些不高兴的事,一直伤心、生气,那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呢?与伙伴讨论一下。

(3)点名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习、生活,不良的情绪会给学习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4)展示几张富有感染力的关于情绪的图片,导出情绪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周围的人。但是我们难免会遇上倒霉事。这就需要我们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在不高兴的时候有调节自己情绪的本事。

(三)大家来动手!让同学们拿出白纸、铅笔和彩笔,先用铅笔在纸上画脸谱来表示自己这一个星期出现的各种心情(可以先给同学们展示几个脸谱)。接着,用彩色笔给脸谱上色,认为哪种颜色最能代表哪种心情便图上那个颜色。

(2)让几位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话的脸谱,并分享自己产生这些情绪的情境,以后遇到同样的事该怎么办。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人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有各种变化。天气有晴天、阴天和雨天,人也有愤怒、悲伤和快乐的时候。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只要我们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乐观自信,就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情绪就像气象台,喜怒哀乐变得快。生气时,笑一笑,烦恼事,讲出来。紧张时,静一静,伤心时,想得开。乐观向上有自信,学习生活添光彩。

心理学教案设计

(1)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白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2)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明白了情绪产生的原因。

(2)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

教学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角色扮演。

(3)开展游戏。

教学准备。

(1)准备好有关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影响的故事。

(2)准备各种情绪表现的图片。

(3)准备几个学生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

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与场地。

1课时,团体辅导室。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喜、怒、哀、乐”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你或许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喜悦,或许遭受挫折而悲伤,也或许遭受误会而烦闷苦恼,这些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上一节心理课(板书课题)先请你们听一听两个故事:

1、听故事。

『故事1』:三国时期,吴国的青年军事家周瑜具有大将之才,年仅34岁就率军破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然而,他的气量相当狭窄,总想高人一筹,对才能胜过自己的诸葛亮始终耿耿于怀,屡次设计陷害,但偏偏事与愿违,害人不成反害己,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周瑜三次金疮破裂,终于含恨而死。

教师小结: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别发火,要冷静,否则可能酿成大祸。

『故事2』:下课了,明明在操场上踢毽子,突然一个篮球飞过来,打在明明身上,他转身一看,原来是小东干的。小东连忙说:“对不起!”明明回答说:“还好没伤着,不要紧。”后来他们又有说有笑地回到了教室。

讨论:明明和小东做得对吗?好的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好处?

2、师结合故事,并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情绪的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并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于人的健康的。

二、情境活动。

1、教师以电脑出示各种情景,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

(1)当有同学叫你的外号。

(2)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

(3)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

(4)获悉明天老师将大家带去郊游。

(5)爸爸把自己正看得着迷的电视节目关了。

(6)考试得了100分。

(7)因为上课不专心,给老师批评了。

(8)上体育课时,被同学们绊了一下,摔倒了。

(9)小弟弟不听自己的话。

(10)被同学错怪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

(2)产生不愉快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与自己对所遇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有关?

(4)角色扮演。教师将几个不良情绪反应导致不良后果的情景呈现在电脑上,请几位事先排练好学生根据情景需要进行角色扮演,并请其他同学帮助角色中的人进行情绪调节。

(5)教师小结。强调不同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鼓励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情绪的特点,并学习以开朗、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不如意的事情,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情境一』。

一个同学的钢笔丢了,他顺手拿了一个好朋友的圆珠笔来写字。不料,一不小心,这支圆珠笔也给搞坏了。那位朋友有些生气,埋怨对方不爱惜别人的东西。这位同学感到委屈,说:“我又不是有意的,你干吗这么小气?真是小气鬼。”听到别人骂自己是“小气鬼”,那位同学更生气了,于是,两人激烈争吵起来,最后,他们不欢而散。

『情境二』。

三、开展“笑一笑”游戏活动。

大家围成一圈,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花落到谁人处,则请他出来站在中间,讲一件自己最近所遇到的不愉快的事。然后,大家同学都尽量逗他笑起来。依次进行。

四、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正性情绪(如愉快、欢乐、满意、幸福等)有利于身心健康,而负性情绪(如愤怒、忧愁、恐惧、痛苦、憎恨等)则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消除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设计心理学

摘要: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与教学研究者认为,环境设计必须建立于环境心理学基础之上,环境心理学原理知识为环境设计提供依据,使设计更加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更加重视《环境心理学》这门课程。而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本文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环境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环境心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环境设计,教学研究。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还特别强调主体与环境作用的相互性。一方面,强调人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两者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环境心理学需要改变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滞后的现状,重视组织、社区和文化意义上的跨学科开放性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因为以往环境心理学研究没有充分体现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多学科研究的优势,所以环境心理学不应该被单纯看作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更需要看作是关于人、环境、行为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许多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行为的、社会的和文化的问题,它们分布层次包括个人、家庭、公司、工业和政府部门等,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区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在方法论研究原则上必然受制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和民俗等影响,需要吸纳与整合多个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观点,如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建筑学、信息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学等。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不应该只在个体水平,更应该在区域性社会组织和文化水平上考虑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在更开阔的视野上辨别和澄清研究环境问题的心理学问题、概念、模式和研究方法,创造多学科的“思想合作”和“研究梯队”,应该意识到解决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单单靠心理学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环境心理学家应该广泛开展国际间、多学科间的研究,为环境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支持。

环境心理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继而在世界其他地区迅速地传播与发展,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从发达国家引入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相关研究,从而引起其他有关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第二,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在环境心理学中,“行为”不仅包括可观察到的活动和活动模式,还涵盖知觉、认知、思维和情感等心理过程;“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物质环境。

第三,具有浓郁的多学科性质。例如,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性、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正是这一多学科交叉的性质,使它具有多种名称,它到底属于心理学的分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还是属于环境学或是生态学的分支也争论不休。

第四,以实际现场为主。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本理论和内容都来源于实际研究,并采用来自多学科、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2环境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理论过多,内容过繁。例如,某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环境心理学》开设在大二年级的秋季,36学时,3周,每周12节,使用的教材由林玉莲、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全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内容详细,教材内含有大量研究案例和论述,但由于课程安排时间较短且集中,短时间大量灌输理论性内容,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学生排斥理论课。

第二,学生忽视理论课程。有的学生认为《环境心理学》这一类的理论课程可以无师自通,在实际设计中自然会考虑到;还有的学生认为《环境心理学》理论课程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联不大,甚至无用。因此,学生的认知直接影响课堂的上课行为,如教师在讲台上激情飞扬、侃侃而谈,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者干脆埋头玩手机、睡觉等,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效能感,从而形成了一种不良学风。

结合自身对环境心理学知识理解以及教学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教学内容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环境心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打破原有的章节式,采用模块式教学。由于《环境心理学》的内容繁多,教师需要对课本里的章节进行打破与梳理,采用模板式教学,即相关内容整合分类,作为一个知识点,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简洁性等特点。例如,第六章为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九章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这两个章节内容可以综合在一起讲授;第三章为环境认知,第八章为场所的评价意象,这两个章节内容可以综合在一起讲授。教师讲授完一个内容知识点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体验不同的环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但如何在较短的课时安排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这是教师思考的重点。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状态。

第二,从理论课“转化为”实践课。《环境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学科,具有内容丰富、逻辑性强等特点,大多数学生就认为理论课枯燥乏味。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将理论课“转化为”实践课。例如,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某一项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环境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加以分析与论证,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环境心理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开阔视野,触类旁通,结合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加深知识点的掌握。

第三,重视案例教学。课堂中引进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体验设计师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学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研究选题、实地调查、问卷分析到深化设计等,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通过案例教学的导入,使学生把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对教师课堂付出的最好回报,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4结语。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劳动者以积极的情绪、熟练的技术掌握和改进操作方法,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单调、紧张、焦虑等环境不适反应,在人―机信息传递中,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开展《环境心理学》课程研究的现实意义十分明显,社会的需要正是它在近年内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质量的提高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推进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2]易西多.环境艺术的多学科交叉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设计心理学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以研究大众心理特征著称。乌合之众也是一本很通俗易懂的书,作者以不同的人群、角度、事件来验证群体行为心理的局限性,以及个人一旦进入群体就极易丧失独立人格的无奈。

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处在群体当中的个人则极易被群体的意志所左右,同时,个人行为会不自觉的向群体行为靠拢,因为这样他们会获得安全感,甚至是身处群体的`荣誉感。

群体是感性的,他们易冲动,容易被情绪感染。因此,我们做设计时应当尽量简单,只有简洁的设计理念才会易于被大众理解;我们的设计方案应该特点鲜明,只有特点鲜明的设计才易于被大众识别、传播。例如脑白金的广告:

xl群体是不善思考的,因此群体容易被“领袖”,“榜样”所领导,甚至是被蛊惑。因此,主流的设计理念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权威性的背书也是易于被大众用户接受的方法。例如扁平设计风格初期大众关于扁平风来源(瑞士设计风格)的争论:

十宅论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写了一本关于日本居住文化的书,它其实算是建筑学范畴的理论书籍。作者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欲望,从而导致了他们挑选房子的外形和家具摆设,这一切与审美无关,只与居住者的“个性”相关联。

作者的一些分析也许不适合中国的情况,但作者对于不同类型的住宅布局的分析逻辑,以及居住者的心理画像,非常值得设计师,尤其是刚入门的设计师们去学习。

设计心理学

摘要:设计心理学已完全介入到现代设计艺术中。在电影《催眠大师》中,基于设计心理学的欧普艺术图形和渐变、发射、近似构成图形被数十次应用,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作品中应用的设计心理图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现象背后的各种心理现象,已成为设计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在现代设计艺术中,无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影视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没有任何一个作品能够与设计心理学断然分割开来。而在国产心理学影片《催眠大师》中,设计心理学通过图形,将心理学原理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催眠大师》中应用图形的分类。

在《催眠大师》这部作品中,布景精心、光效细致、情节上的逻辑推理性较强,是一部国产片中难得的佳作。其深入推敲的各个细节中,设计心理学上的成功应用也是将影片打造成功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影片的平面设计中,图形恰到好处的应用,成为作品中的一个匠心之处。

1。欧普艺术图形的应用欧普艺术图形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手法造成各种形状和色彩的骚动,有节奏的或变化不定的活动的感觉,给人以视觉错乱的印象。其带来的视知觉上的运动感和闪烁感,可以使人产生眩晕的光效感和视幻效果。在作品中,这种图形被应用了二十多处。其给人带来的设计心理感受,既符合作品的整体格调,也配合了情节的发展,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道具。

2。发射、渐变与近似图形的应用发射、渐变与近似的构成形式是现代构成中的几个基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欧普艺术图形外,这三种构成方式形成的图形,也在很多场景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帮助剧情进行铺垫。例如女主角等候男主角时所注视的钟表,卫生间中进行多次分割的镜子等等,这些道具的布置和安排使用的都是发射、渐变与近似构成原理所设计的作品。

作品中,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构成方式设计的艺术作品,其形成的设计心理学作用,都是有一定共同之处的。通过巧妙构思、精心设计的具有设计心理意义的作品,都能够引起视网膜的刺激、震动和对其他视觉的混合、重叠等强烈反应,使人产生一定的进深感、空间感,甚至是错视。

二、图形应用的位置。

作品中图形以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出现,动态形式主要出现在片头部分,而静态形式多以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方式出现在片中场景的布置上。

1。片头中的应用片头的设计采用了大量的静态图形进行渐隐式变幻编辑,其中包括大脑结构图和脑外科手术图等。但出现最多的还是上述四种类型的图形。例如发射状态的螺旋图案、发射状态的钟表图案以及发射状态的环环相扣的齿轮图案等。还有近似构成的宇宙星空的画面,由点组成的波动起伏的画面等,这让人产生联想,无论是时间的.流动、星空的流动,甚至世界的流动等,近似与渐变同时存在的玻璃弹珠、抽象图案的画面等,这些画面既串联了故事情节,又暗示了很多发展线索,同时留给观众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2。场景布置中的应用虽然影片中,光线设置较为昏暗,但这些赋予设计心理学意义的图形却依然突出明了,正是在这些昏暗的光线下,图形显示出了更多的神秘性和可探索性。场景的布置上多次出现了前文中分析的四种类型的图形,其中包括男主角授课时课件中的图案。男主角工作场所办公室天花板的吊灯,办公室墙上的两款不同样式的钟表,办公桌旁放置的壁画,办公室沙发后上方的壁画,壁柜上方的壁画,墙上的壁画,办公桌后方的脑ct图,以及地板上的图案(虽然地板图案为重复构成结构,但几何形在二维平面上的延展,建立起了炫目而又迷惑的三维空间。加之地板的透视关系,重复构成也演变成了发射构成)。水晶玻璃杯及金属质感的茶壶茶杯。催眠过程中女主角进入催眠后打开的一扇厚重的门,进入催眠状态后由楼梯构成的三层以上的发射状态的天井。等候大厅壁灯发出的光线,等候大厅的钟表和地板,卫生间内的镜子等等。其中等候大厅的地板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一是由于其面积最大,对比强烈;二是该地点为多次关键情节转换的地点;三是由于该图形基本由各种三角形构成,而三角形有指示方向的作用,因此能起到指导人视线流程,起到旋转律动的视觉效应。

3。文字设计和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文字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关键要素。掌握了文字的编排设计,平面设计也就成功了一半。在《催眠大师》中,无论开始还是结局,都不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只是相比较而言,男主角的心理较之前更加健康了一些。正如《西游记》中的对白一般:天地本不全,何以要求全?因此,作品中并未勉强出现圆满结局,故者已去,生者如斯。也许正是这种不完整,才更能体现出人们内心的坚毅和勇敢。在文字设计上,也以一种不完整的残缺文字来进行设计。有数据统计,如果将文字进行横向与纵向划分,只有遮挡文字的右下角,其识别率才最高。在这部作品中,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了体现作品精神内涵的文字设计,达到了字情结合的目的。这种设计被应用在电影海报和片头中,电影的名字,导演、主角及全部工作人员的名字皆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与全部的剧情进行了意会性的呼应。

在海报设计中,渐变和近似构成是主要的构成方式。海报中男女主角的面部仿佛被棱镜分割映射,将原本完整的脸进行了分离裂变,借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剧情中双方亦医亦患的双重平等关系。在另一幅海报中,背景中是不断深远的发射状态的螺旋漩涡,这也仿佛将人拖拽到无比遥远的黑暗中。在文字方面,除中文汉字的设计外,英文部分也进行了幻影式的装饰变化。图形与文字的双重创造,都使人们对这部心理学影片产生了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图形对作品《催眠大师》发挥的设计心理学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欧普艺术图形以及发射、渐变、近似构成方式的图形,完全是建立在设计心理学上的本片中的尤为重要的视觉要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设计心理学图形划分了整个作品情绪,形成了作品基调在整个画面色彩的选择和音乐风格的配合上,设计心理学图形已经完全控制住《催眠大师》的电影情绪。人们不会将其归纳为喜剧片或爱情片或动作片,而会将其判断为剧情、推理情绪,心理学探索和少量的惊悚情绪,从而帮助观众对这部电影作品有正确的心理期待。

2。设计心理学图形奠定了扑朔迷离的剧情基础该片应用的全部设计心理学图形都在影射着迷一般的剧情。该片在叙事方法上设计为插叙和倒叙。在情节上两位主角的角色也是进行了最大化翻转。可谓矛盾突出、结构复杂、线索众多。因此,图形中奇幻而律动的气息,奠定了剧情中非常规感受和平庸情节的基础。

3。设计心理学图形渲染了作品中的空间环境片中主要的拍摄场地都在男主角的办公环境里。这些设计心理学图形被布置在天花板、地板、墙壁的各个地方,可谓男女主角都处在一个图形的世界里,被图形所包围着。这些图形虽然由简单的几何形构成,但却似一种精神语言,组织了人们的视觉中心,形成了一个秩序空间,将图形中的奇妙感觉,与空间和剧情紧紧联系了起来。

4。设计心理学图形映射了作品中心理学的学科特殊性心理学建立在很多学科的基础上,但却没有哪一个学科能够完全将心理学知识解析清楚明白。越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复杂性就越高。也正因为如此,对心理学的探索一直有更多学科、更多领域中的力量加入进来,都在试图对其进行更加正确的研究和解释。目前,心理学被认为是人类科学研究领域中最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可见心理学的研究难度和复杂程度。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爱好者,都对心理学及其相关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尽管这个学科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也依然抵挡不了它带给人们的无限神秘感和特有的神奇魅力。而片中采用的设计心理学图形有些甚至让人产生闪烁不定的视幻觉,那些富有韵律的无限力量,仿佛要把人们拉入一个未知世界。图形中蕴含的吸引力和无名的危机感,正和人们对心理学特殊性的认知感受一致。

5。设计心理学图形更喻示了心理学工作的研究难度与复杂程度尽管心理学科研究的范畴如此庞大,不能轻易取得定论。但人类毕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能够利用心理学知识,去帮助一些能力范围内能够帮助的人。但其难度和复杂程度也是可以想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化,神经进化或心理进化都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从很多数据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由此,无论是心理学工作者或面对的工作对象,或工作本身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而设计心理学图形中的视幻艺术,产生错觉的律动感、闪烁不定的眩晕感、眼花缭乱却又渐进或渐远的感受,正符合心理学的种种特性,二者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基于设计心理学的现代设计艺术,已融入设计作品中,融入人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并且它将会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路希—史密斯。欧普艺术和动力艺术[j]。世界美术,1990(4)。

[3]祝海珊。论欧普艺术在招贴设计中的形式探究[j]。装饰,20xx(1)。

设计心理学心得

漫进了大学的门阶,使我对一切新鲜的环境产生了好感,对周围独特的事物产生很多的联想,而且,最近通过阅读心理学家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后,使我大有感触,这本书用诙谐的手笔,深入的分析,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至上设计原则。

《设计心理学》这部书,主要是给设计师上一门设计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设计心理学》把设计计划分为三类:为了传达设计的称为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设计的称为产品,为了居住设计的称为环境设计。而且,《设计心理学》通过对人的心理的深入研究,和设计师的主观思维相结合,主要研究的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设计,无处不在。我是一位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了解到动画设计是新兴的设计,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物。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动画设计,不仅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要扎实,更要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成果和产品推销出去,那就需要我们的营销能力。阅读过《设计心理学》之后,我体会到,一部能受人欢迎的动画产品,不仅要自己人生经验和思想观念的表述,还要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最终的创作目的,针对一定的文化消费人群来进行和创作,当然,需要迎合特定人群的审美趣味还有“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它们好似一团香饵,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地。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了解了人们的审美心理是推销自己艺术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如果一位设计人员或商家,在构思产品时,在推崇外观美感、艺术风格和成本之前,首先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下用户的感受,为设计的易用性而努力,因为这才是产品的生命力之源!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让心理学从象牙塔来到你的身边。看看这些题目吧:“生活经历如何影响你的脑?”“闲着棒子,宠坏了孩子?”“记忆研究怎样帮助你准备考试?”“你的人格会影响你的健康吗?”“群体如何影响决策?”“人们为什么要加入教派团体?”——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能增长一个人智慧和能力,通过阅读《设计心理学》之后,使我树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创作经验。希望今后的我能学而致用,创造自己的辉煌。

设计心理学

色彩的配合,是研究实用色彩的题材。它主要追求色彩的和谐与色彩的美感。

纯粹色彩科学称为色彩工程学,包括表色法、测色法、色彩计划设计、色彩调节、色彩管理等。包装色彩学是色彩工程学在包装色彩设计与色彩复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是自然色彩、社会色彩和艺术色彩的有机统一。包装色彩学从包装色彩出发,系统地反映色彩形成与表述、色彩设计与再现的现象与规律,是色彩构成、色度学及印刷色彩学等有关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对包装色彩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有机结合。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心理颜色视觉。在色度学中,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x,y,z);(r,g,b);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根据这些名称的共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组。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纯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归纳为一组。这样的分组只是一种感觉,没有严格的定义,彼此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例如,色相不等于色光,明度也不等于亮度,饱和度也不等到于纯度、鲜度、深浅度。但是在判断颜色时,它们也是三个变数,大致能和色度学中三个变数相对应。主波长对应于色相。人们常说的红色就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红色在色度图上也只是一个区域,人们绝不会把500nm的单色光称为红色。色度学中的亮度对应于明度、亮度、主观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层次等,在相同的背景上,亮度小的颜色一般总是比亮度大的颜色显得暗些。色度学中的纯度对应于饱和度、鲜度、彩度、纯度等。

心理颜色视觉的名称,虽然和色度学中的几个物理量相对应,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例如,色度学中的纯度分为刺激纯和色度纯两种。认为白光的纯度为零,一切单色光的纯度(不分刺激纯或色度纯)均为1。色度纯的定义为,色光中所含单色光的比例,表示某颜色与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但是,心理颜色视觉在分辨色光与中性色的区别时,却认为各个单色光的纯度并不是一样的。同样的单色光,黄、绿和白光的差别不大,红、蓝和白光的差别显著。所以在心理上认为,黄色光尽管也是单色光,但纯度却比蓝色光低些。这些心理上的颜色与白光的差别,通常称为饱和度,以区别于色度学上的纯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系到物体,另一种是不联系物体的亮度。例如通过一个小孔观察物体的表面,这时观察者看不见物体,无法联系物体来判断亮度,但它也与色度学中的亮度有差别,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学中的亮度分开,称它为明度。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颜色和色度学的颜色也不相同,当看到橙色时,会感到它是红与黄的混合,看到紫红色时,会感到是蓝与红的混合等。但看到黄光时,却不会感到黄光可以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颜色视觉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一般觉得,颜色有红中带黄的橙,绿中带蓝的青绿,绿中带黄的草绿,但是,却没有黄中带蓝或红中带绿的颜色。

因此在心理上把色彩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并称为四原色。通常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任何人都不会想象白色从这四个原色中混合出来,黑也不能从其它颜色混合出来。所以,红、黄、绿、蓝加上白和黑,成为心理颜色视觉上的六种基本感觉。尽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许多人却认为不受光只是没有感觉,而黑确实是一种感觉。

象征权威、高雅、低调、创意;也意味着执着、冷漠、防御,端视服饰的款式与风格而定。黑色为大多数主管或白领专业人士所喜爱,当你需要极度权威、表现专业、展现品味、不想引人注目或想专心处理事情时,例如高级主管的日常穿著、主持演示文稿、在公开场合演讲、写企划案、创作、从事跟“美”、“设计”有关的工作时,可以穿黑色。

象征诚恳、沉稳、考究。其中的铁灰、炭灰、暗灰,在无形中散发出智能、成功、强烈权威等强烈讯息;中灰与淡灰色则带有哲学家的沉静。当灰色服饰质感不佳时,整个人看起来会黯淡无光、没精神,甚至造成邋遢、不干净的错觉。灰色在权威中带着精确,特别受金融业人士喜爱;当你需要表现智能、成功、权威、诚恳、认真、沉稳等场合时,可穿著灰色衣服现身。

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但身上白色面积太大,会给人疏离、梦幻的感觉。当你需要赢得做事干净俐落的信任感时可穿白色上衣,像基本款的白衬衫就是粉领族的必备单品。

象征权威、保守、中规中矩与务实。穿著海军蓝时,配色的技巧如果没有拿捏好,会给人呆板、没创意、缺乏趣味的印象。海军蓝适合强调一板一眼具执行力的专业人士。希望别人认真听你说话、表现专业权威时,不妨也穿深蓝色单品,例如:参加商务会议、记者会、提案演示文稿、到企业文化较保守的公司面试、或讲演严肃或传统主题时。

典雅中蕴含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给人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的感觉。没有搭配好的话,会让人感到沉闷、单调、老气、缺乏活力。当需要表现友善亲切时可以穿棕褐、咖啡色系的服饰,例如:参加部门会议或午餐汇报时、募款时、做问卷调查时。当不想招摇或引人注目时褐色、棕色、咖啡色系也是很好的选择。

红色象征热情、性感、权威、自信,是个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要别人注意你。不过有时候会给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与人谈判或协商时则不宜穿红色;预期有火爆场面时,也请避免穿红色。当你想要在大型场合中展现自信与权威的时候,可以让红色单品助你一臂之力。

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没有压力,可以软化攻击、安抚浮躁。比粉红色更深一点的桃红色则象征着女性化的热情,比起粉红色的浪漫,桃红色是更为洒脱、大方的色彩。在需要权威的场合,不宜穿大面积的粉红色,并且需要与其它较具权威感的色彩做搭配。而桃红色的`艳丽则很容易把人淹没,也不宜大面积使用。当你要和女性谈公事、提案,或者需要源源不绝的创意时、安慰别人时、从事咨询工作时,粉红色都是很好的选择。

橙色富于母爱或大姐姐的热心特质、给人亲切、坦率、开朗、健康的感觉;介于橙色和粉红色之间的粉橘色,则是浪漫中带着成熟的色彩,让人感到安适、放心,但若是搭配俗气。橙色是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时,特别是需要阳光般的温情时最适合的色彩之一。

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能刺激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具有警告的效果,所以雨具、雨衣多半是黄色。艳黄色象征信心、聪明、希望;淡黄色显得天真、浪漫、娇嫩。提醒你,艳黄色有不稳定、招摇,甚至挑衅的味道,不适合在任何可能引起冲突的场合如谈判场合穿著。黄色适合在任何快乐的场合穿著,譬如生日会、同学会;也适合在希望引起人注意时穿著。

绿色给人无限的安全感受,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可扮演重要的角色。绿色象征自由和平、新鲜舒适;黄绿色给人清新、有活力、快乐的感受;明度较低的草绿、墨绿、橄榄绿则给人沉稳、知性的印象。绿色的负面意义,暗示了隐藏、被动,不小心就会穿出没有创意、出世的感觉,在团体中容易失去参与感,所以在搭配上需要其它色彩来调和。绿色是参加任何环保、动物保育活动、休闲活动时很适合的颜色,也很适合做心灵沉潜时穿著。

蓝色是灵性知性兼具的色彩,在色彩心理学的测试中发现几乎没有人对蓝色反感。明亮的天空蓝,象征希望、理想、独立;暗沉的蓝,意味着诚实、信赖与权威。正蓝、宝蓝在热情中带着坚定与智能;淡蓝、粉蓝可以让自己、也让对方完全放松。蓝色在美术设计上,是应用度最广的颜色;在穿著上,同样也是最没有禁忌的颜色,只要是适合你「皮肤色彩属性」的蓝色,并且搭配得宜,都可以放心穿著。想要使心情平静时、需要思考时、与人谈判或协商时、想要对方听你讲话时可穿蓝色。

紫色是优雅、浪漫,并且具有哲学家气质的颜色。紫色的光波最短,在自然界中较少见到,所以被引申为象征高贵的色彩。淡紫色的浪漫,不同于粉红小女孩式的,而是像隔着一层薄纱,带有高贵、神秘、高不可攀的感觉;而深紫色、艳紫色则是魅力十足、有点狂野又难以探测的华丽浪漫。若时、地、人不对,穿著紫色可能会造成高傲、矫揉造作、轻挑的错觉。当你想要与众不同,或想要表现浪漫中带着神秘感的时候可以穿紫色服饰。

设计心理学

包装设计在产品的销售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包装的作用,也是营销的作用。精美的包装设计无疑会让产品增色不少,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同时体现了产品的品质,这是营销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人们购买商品时首先看到的是产品的外包装,这是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营销中,尤其重视产品的外包装。

作为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或者是实践,都应该从体现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方面入手,注重设计的高质量。而在设计中,设计者的设计心理学决定了包装的审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实践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需要的学科,首先要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用户模型。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使用流程,研究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这是设计心理学在包装设计方面的应用实践。设计心理学还要研究用户对设计的.评价,这是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的途径。用户的反馈和评价是对设计的考核和肯定,因此设计心理学要有用户反馈的过程。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用户的心理需求,研究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建立起用户情感模型。设计心理学是研究用户对产品的审美学科,需要建立用户审美模型的学科。设计心理学还应该研究产品使用的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符合环境的要求,建立使用的环境模型等等。设计者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那么才能设计出良好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和提升产品的价值。

设计心理学也是心理学的一种,是在特定领域内的用户心理研究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的建立融合了很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法则。任何设计过程和实践活动,其主角与核心都是人,人的心理也是设计心理的基础。设计心理学是围绕着人的心理和需求而进行的,比如说认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所以,我??在所涉及的基础心理学理论来源方面要做好甄别和遴选,将设计知识和设计需求完整结合。

(一)设计中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所谓设计就是工业生产的一个门类,任何一门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工业设计是工业生产活动的一种,是科学知识应用在生产实践中的体现。社会是人和物共同组成的,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设计的。设计心理学就是探讨人和物之间关系的学科,研究人对物的感受,人和物的关联,由知觉――认知――动作等系列组成。产品的设计就要满足人类这样的心理需求,研究人对物的需求关系,研究如何规划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就是应用物来影响人的科学,设计人员要通过造型来规划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知觉在设计中的应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更加方便和舒适地使用产品。人们对审美的感受是设计心理学的一个因素。设计心理学是通过对知觉理论的研究和探索,研究产品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研究人与知觉之间的关系。

(二)设计构思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产品心理学的实践过程,但是在设计构思中一定要把握好不能超过产品的极限,如果突破产品的极限,那么就改变了设计的实质而丧失了设计的意义。设计的过程是知觉的过程。首先我们视网膜上感受到信息是不同亮度的元素。我们在设计上要通过处理边界处的亮度来突出棱边,这个过程是形成二维草图的过程。这个阶段可以勾画出物体之间的边界线,画出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积。深度线索的元应用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以及方位等因素,形成二维半的草图。然后再利用物体之间的关系建构三维草图。

(三)情绪反应过程的研究。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反应和依赖两个过程。包装要把产品的形态表现出来,产品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因素,精美的包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在设计中,包装图案醒目是相当重要的,其中文字部分也必须要突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能够瞬间抓住消费者的视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好感。

消费者是一个综合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审美品位、消费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在设计包装中要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迎合大多数消费者心理需求。包装的色彩、造型、图案、材质是包装设计的关键。

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离不开包装的过程,包装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研究设计心理学,是做好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关键,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魏力敏,戴珊珊.论设计心理学在快速消费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xx(07).

[2]余建荣,韩春霞.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xx(07).

设计心理学

首先,因为本书是第二版,即在第一版的内容上增订的内容,因此作者在此叙述了增订此版本的原因,同时也是我觉的,作为一位设计师应该牢记于心的一点:

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使我们了解到:成本和时间都非常关键,要注意竞争对手,以及在设计部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成功的产品必须能够吸引客户,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客户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与产品使用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仅又稍许重合。最好的产品并非总能成功,出色的技术或许十年后才能被人们接受。了解产品,仅仅了解设计或技术是不够的,了解商业运作才是关键。

好的设计必须具备的两个特征:

可视性:指所设计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明白怎样操作是合理的,在什么位置及如何操作;。

易通性:指所以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产品的预设是什么?所有不同的控制和装置起到什么作用。

关于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三者之间的定义:

体验设计:设计产品、流程,服务。以及事件和环境的实践,重点关注整体体验的质量和愉悦感。

在介绍了以上三种设计的定义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种设计方式——以人为本的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意味着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这种理解往往主要通过观察。用户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也不清楚他们将要面临的困难。解决之道就是快速测试不同的概念。

可适应自适应运用的五种基本心理学感念: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和反馈。

示能: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示能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能力之间的关系。

示能的符号提升功能叫做意符。

示能揭示了作为主体的人,与其他东西进行互动的可能性。一些示能是可感知的,其他则是不可见的。而意符指的是信号。

示能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有些是可见的,另一些则不是;。

预设的用途经常表现为意符,但经常表现的模棱两可;。

意符是一种提示,特别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动,以及怎样操作。意符是可感知的,否则他们不起作用。

映射:表示两组要素之间的关系。

许多觉的“自然的”映射事实上只针对某个特定的文化:在一种文化里自然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并非如此。

当可见的操作,控制和显示契合自然映射时,设备就会容易使用。

反馈:沟通行动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感念。

反馈需要精心策划,需要以一种不显著的方式确认所有操作。反馈必须考虑优先权,以不经意的.方式表现不重要的信息,使用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现重要的信号。

感念模型: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

一个好的感念模型能使用户自己预测自己的行为结果。当没有一个好的感念模型时,用户就只能生搬硬套盲目操作;还有可能用户知道怎样操作,但无法理解为什么,预期的效果是什么,或者出现错误了还怎么办。

系统映像:提供给用户的适用信息组合。

当系统映像不想干或不合理时,用户就不会非常轻松的使用设备。如果其不完整或相互矛盾,还会惹麻烦。

良好的感念模型是产品易于理解、令人愉悦的关键:良好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感念模型的关键。

技术为设备提供更改功能使生活更加简单的同时,也使设备变的更难用难学,是人们的生活更加复杂。

设计心理学心得

最近看的一本书名叫《设计心理学》,出自唐纳德·a·诺曼之手,他是一名认知心理学家,也是认知学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涉足心理学和计算机两大领域。因此《设计心理学》丛书更倾向从工业设计、人机交互的角度谈设计的心理。

年前回家之前读了《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其中谈到人为操作失误的原因绝大部分来自于设计师的错误,而非人为故意的操作。很多时候,人们追溯事故发生的原因总是很轻易地将其归结为“人的失误”,似乎这样就找到了责任承担人,于是便高枕无忧;但是实际上往更深层次的原因思考,产品的设计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明知员工在枯燥无味地工作,工业产品的设计却仍需要员工维持远超普通水平的警醒程度,还要在故障发生时操作平时几乎不会用到的复杂事故防护启动装置。这是产品设计的漏洞,而非简单的“操作失误”。诺曼提到,工业事故的发生就好像一个多层漏斗,只有当每一层都有漏洞,事故才会发生;因此,产品的设计则应合理并尽量地避免漏洞。

回家后读的《设计心理学(3)》谈论的是情感化设计,个人认为情感化并不能凸显其设计基础,反而夹带了一种“情绪化”的表意。如果你评论一个人情绪化,你可能是在批评他不够理性;然而这本书却告诉你emotion却是合理的存在,情感化的设计甚至能促进产品的实用性。诺曼提出情感化设计应当遵从三个水平:

1、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

2、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

3、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当你去购物的时候,你可能更关注长得“好看”的商品;而这件商品如果不好用(没有实用性),以及用起来没有乐趣,你也不会选择。文中提到一个蛋糕粉的例子:厂家设计出一款混合好的面粉和鸡蛋的产品,帮助主妇们做蛋糕,却没有多少人买,原因是主妇们觉得从中无法获取做蛋糕的乐趣和自豪感。也就是说:外形所能带来的乐趣是否能延伸到行为水平,在于该产品是否能有效完成任务,是否有乐趣或其他重要的情感要素。反思水平则与意义相关,属于更高的水平。旅游地的纪念品常常没有设计感,只是单纯的建筑复制品,但是它带着人们对旅游地的一种怀恋和情感意义。

产品形态、产品操作、产品意义共同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产品设计三要素。互联网与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什么saas、paas,没有用心耕耘,最后总会沦为尘封的压箱底之作。新年期待并希望用心耕耘的人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用心,世人的生活也能越来越美好。

虔诚地过好这一年。

设计心理学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基本心理需求。因此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人们对于景观私密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尤其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更加需要通过开敞空间以及私密性空间的结合,一方面保证户外活动的连接性和沟通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在需要的时刻能够得到一些私密性的需求。如在一些私人庭院中或是园林中,都需要一些不受打扰的区域,能够进行安静的活动,如读书、休息等。因此在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人们在这方面的需求,围合的方式,不仅在私人别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头绿地、居住区、城市广场上,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全封闭和半封闭的私密性空间。如通过设置一些冠荫树,同时辅以一些休憩的设施等,通过一些观赏性较高的植物的布置,给予人们在私密空间内的舒适感和愉悦度。而在开放空间内,如各类草坪和湖泊等处,则需要为人们的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如尽量开敞的环境,动静集合的布局设计,都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园林开敞性和私密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1.2行为心理学对园林主要用途的引导。

一般的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然而实际上从人们的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园林拥有了更多的功能与用途。如果一些特有的园林设置,如树园、草药园、科普园、专类园等,在这些特殊的空间中,能够增加人们学习和认识大自然的机会,使参与者获得满足感。另外从人们的基本需求而言,园林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活动场所,而同时人们又需要活动场所中的`荫蔽性和舒适性,以及活动场地划分的合理性。因此在园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采用不同的植物组合以及格局的布置,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如通过灌木作绿篱既可把大场地细分为小功能区,既能挡风、降低噪音,还必须满足人的审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园林设施,促进人们参与到园林绿化中,从而更好地引导人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1.3行为心理学对园林服务设施的引导。

园林服务设施的选择以及布置位置将会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只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居住区域的居民心理需求,对园林服务设施进行布置,才能更好地发挥园林的基本作用。比如公共厕所的位置在园林中要适当安排位置,在人们可以明显发现的位置,或者有明显的标识牌。每个公共厕所的距离也应该根据人们的基本行走范围来进行布置。垃圾桶等设施的布置则需要按照人们的活动范围布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园林中的长椅等设施周围需要设置一些荫蔽措施,从而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好的休息环境,同时各类设施的布置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园林设计中考虑到人的行为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实现园林的基本功能,考虑到人的心理需求,并对人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各园林设计者应从园林景观的布局,园林的主要用途以及园林服务设施的设计等方面,来综合应用行为心理学知识,满足人们对园林的需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