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论文(汇总22篇)

时间:2023-12-27 22:06:58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范文范本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范文范本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思考和表达。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范文范本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范文范本是评价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参考,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作文结构和写作方法,从而更全面地掌握写作技巧。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和词汇,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特色。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范文范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范文范本2:接下来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行动。

大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论文

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教育性。作为一种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受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个重大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体育文化的主旋律。因此,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成了大学体育文化的时代内涵。学校本来是一个教育的场所,在其中进行学习深造并最终成为伫立于社会的人才。身在大学中的大学体育文化也就理所当然的具有其教育意义,并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帮助。严密的系统性和有限的开放性。大学体育文化是根据学校的既定教育目标,按照与之相应的系统精心组织和营造起来的。无论是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还是课外的体育锻炼;无论是体育知识的获得,还是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无论是体育规范行为,还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氛围等等,都是在一个严密的系统中进行。但是大学体育文化的系统性并不意味体育文化是封闭的,它与社会上的体育文化是相关联的。形式的层次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从体育文化的构成来看,体育文化从外到内依次应该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也就造成了大学体育文化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是具有层次性的,在保证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最终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当中来,那么就需要运用多样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和符合学生不断改变的兴趣。人不仅有自身从事锻炼的内容,还有观看和欣赏各种体育比赛和表演的内容。从形式看,不仅有课堂的体育教学,还有课外的体育锻炼以及运动训练;不仅有校内的体育竞赛还有校外的体育竞赛。从组织形式上看,不仅有集体组织的活动,还有自发组织的活动等。从人角度,不同个体之间的兴趣爱好的不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同,所有这些决定了体育文化的层次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层次性使体育文化充满了生机。群体的动态性。大学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所钟情的是既能调剂学习生活,又能获得各种知识才能的充满动感的体育文化,在紧张学习的闲暇,在复习迎考的间隙,观赏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或参与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项目,在与对手的拼搏中,在与同伴的默契配合中,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慰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既能调节学生生活,和谐心境,陶冶情操,又能使大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

论大学和谐教学的论文

张力。

内容摘要:

和谐教学法是一种愉快而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具有自己的教学原理和原则、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流程,能给广大一线教师们重要启示。

关键词:和谐、愉快、高效。

和谐教学法的原理:身心和谐的原理,大脑两半球和谐的原理,教与学配合和谐的原理,学生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原理。

和谐教学原则:愉快教学的原则,讨论探究的原则,精讲活练的原则,当堂达标的原则。

一、.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应以学为依据,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使学生自主、自动地学习,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这样做,教师起了导的作用,改变了课堂教学面貌,激活了课堂。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环境的和谐、氛围的和谐,也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和谐,还要注意教学结果的和谐。促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和谐发展,文化水平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这样做,和谐不是浅表状态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动态平衡思想。要认识到和谐不是一种静止的理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总是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的矛盾状态,和谐总是暂时的、相对的。教师要善于设疑,导思导练,使教学状态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产生新的不和谐,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

一、“和谐教学导学式模式”。这个模式是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保证,以师生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在师生教学双边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适时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依靠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学习意识与自我学习能力去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身心协调发展。

二、“兴趣促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构成是:揭题引趣----比较司趣----绘图激趣----演示增趣。这个变式是站在非智力因素的角度上去谋划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着兴趣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和快乐的心境中进行学习,在兴奋的激情中融化吸收新知识,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下得到发展,从而改变了生硬、呆板地强制学习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在“兴趣促学”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探究研讨式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构成是:问题情境----引导发现----探究研讨----总结归纳。其特点重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创设一个背景,突出四个要素,达到两个效果。一个背景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四个要素:一是为学生提供有足够信息能说明事物原理与规律的有结构材料(包括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时使用的各种学具材料)。学生只有手中有了材料,才能主动地去参与活动。二是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条件,通过活动这个中介,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求意义的实践经历中进行学习。四是让学生在探索求知中,通过思维的操作加工,主动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形成结论,并在自调节中完成理解。两效果:一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价值,使学生在智力与非智力方面得到了发展。

四、“情感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构成是:接纳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带入学习境界)----磨合期(以情动情,通过情感交流和碰撞,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谐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师生思想情感沟通协调)----巩固期(巩固学生良好的心境,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明显的持久学习行为)。

五、“五导五学教学模式”,在“导”的方面,以导为先,导是关键,导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五导是:导向,导情,导法,导思,导序。在学的方面,以读为主,读学同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五学是:自学、疑学、议学、辅学、验学。

一、课前设趣。

预备铃响后,老师学生要准备上课。这时,教师可灵活运用课前几分钟,比如讲故事、猜谜语、播放新闻、背诵古诗词、听轻音乐、欣赏画面等等,变换各种样式,避免程式化、形式化、庸俗化,增加学习情趣,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然进入积极的、兴奋的心理状态。这样的课前准备活动,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上课状态,而且还能交流一定量的信息,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可能学不到的知识。

二、导入激趣。

在导入新课时,实施和谐教学,可采用“借助音像手段导入新课”,“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从前后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渲染课堂气氛导入新课”,“使用道具或插图导入新课”等方法,抓住教材本身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求学、乐学”的氛围,使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骤然提高,教学效果也自然明显提高。

例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先讲一个李白进京入仕的故事:当唐玄宗召李白进京时,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为从此他就可以大济苍生,一展宏图了。不料到了长安,却只做了个有职无权的“文学侍臣”,于是诗人忘情诗洒,常常喝得烂醉。就连皇帝召见他,他还在长吟“我醉欲眠君且去”。后来,唐玄宗要他草拟答蛮书,他却执意要太尉高力士脱靴,国舅杨国忠磨墨,贵妃杨玉环拂纸,痛痛快快地把一朝权贵戏弄了一番。不久唐玄宗只好让他离京四处漫游……后来,就写了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自然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又如在讲《海滨仲夏夜》一文时,可先放《海之梦》乐曲,以沉思、诉说的音调倾诉海的神秘,再用多媒体配以大海的图片展示海的辽阔,使学生产生无限的向往。教师适时引导:“无边的大海魅力无穷,而傍晚的大海更令人难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求学、乐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自然明显了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课中提趣。

一般地说,新课导入后就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训练巩固、总结提高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仍然要运用和谐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自已读书”,让学生尝到“会学”的甜头,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经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在学生思路阻滞时给予疏导;认识不清时加以点拨;方法不当时给予指导;表达不畅时予以帮助;学有成效时备加鼓励;让学生自主求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民主和谐,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下课余趣。

运用和谐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有归纳总结式结尾、反馈回应式结尾、设置悬念式结尾、迁移发散式结尾、激励抒情式结尾等等,让语文课堂余味无穷。

一、用和谐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和谐教学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开发每位学生的智力,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真正做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和谐教学法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和谐教学法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愉快的合作,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力求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发展基本能力。

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但很多学生学习多半是凭意志学习,缺乏直接学习兴趣,特别是遇到困难,更感到学习单调枯燥,所以有许多人半途而废,或学无所成。因此教师教学要注意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不再认为上课是一种负担,而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上了这堂就想下堂课。这种兴趣的产生,有助于学生发问、讨论,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真正自己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学习成绩自然会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从而形成一种学习上的良性循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二、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关键。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和张扬自己的个性的机会,学生们才能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要在此平等参与,这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亲和力,而且对学习重点能有效地进行点拨和指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要注重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参加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交流实践,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要注重在大胆设想中培养个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我们的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进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勇于创新,寻求和谐、愉快、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4697字)。

参考资料: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王晓,张国梅,高扬,赵鸣明;。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5.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大学的会计专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都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在财务会计实务中,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会计计量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但是是当价格明显变动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求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也才有了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

二、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运用现值计量属性主要应用于延期支付、延期收款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延期收付具有融资的性质,延期收付的现值与合同上价款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延期付款购买资产的计量。

对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有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量。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是企业结束生存期后的一项支付,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三)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的计量。

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四)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减值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五)金融资产的减值。

准则要求企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

准则要求企业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信贷,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七)辞退福利等。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由于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的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另外还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分拆及预计负债中也会得到运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准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体现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在金融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会计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均用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则把其变动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调整该资产的账面价值;类似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是采用公允价值,但其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

(二)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

(三)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运用。

长期股权投资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账面价值法核算以外,在其他情况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1、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付出的对价与其入账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商誉。

2、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就按合同或协议的价格(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入账。

(四)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一是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置成本就是按照现在购置或购置相同或相似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进行计量,目前在资产评估工作中,大都采用重置成本的方法,因为它可以体现资产的现时价值,接近市场公允的价值。会计处理中在资产盘盈和无偿受赠的情况下,因为这些资产,历史成本不易取得,一般采用重置成本。

五、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会计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上述五种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各有其优缺点,如可变现净值体现了稳健性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预期的实现能力。但它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于企业全部资产;重置成本法是现时成本的反映,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现值的优点表现为:第一,反映了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第二,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第三,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最强,最有利于财务决策,缺点表现为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收益期限的预计,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符合配比原则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在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这种会计计量是很难操作,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价值计量的“公允”,也有可能成为管理当局操纵利润的合法工具。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2]付爱军.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财会研究,2007(4).

[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会计研究,2006(9).

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引进论文

由于企业本身的规模很小,成长快,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在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中出现了“常来常往”的招聘怪圈,找人难,招对难,吸引难,留住难,用好难的问题屡见不鲜。

二、中小企业人才引进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

1.社会环境。

现实社会并没有为其营造一个适当的成长体制、文化和环境,尤其是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积极主动,虽然一直在努力。

2.企业自身的结构。

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机构和规划体系,忽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3.缺乏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

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在人才市场上是严重缺乏竞争力的。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有时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薪酬和福利方面根本就没有鼓励措施,这就更使人才望而却步。

4.企业本身的行业特点。

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资金少,企业知名度低,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难引进人才。

5.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1.创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方面,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存在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因此关心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各项政策和工作的重点。国家政府应该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人才资源支持系统、机构及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人才资源专家,并与非官方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或大学、研究部门联合,或出资建立中小企业大学,把一些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外,为了带动和鼓励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政府可以在人才引进上给予适当补贴。

2.改变观念。

注重人才的引进,明确人才的含义,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实现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即从单纯的技术人才观到多氧化,多层次性的全面人才观的转变;从“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的观念的转变;从重“学历”到重“经验”观念的转变;从“片面的人才需求”到“全面人才需求”观念的转变,以及使用人才的观念的转变。

3.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1)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有效的绩效评估和薪酬体系。

给予员工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配之以有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来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

(2)职位的升迁。

创造恰当的非物质条件,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职位的升迁便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认证与安慰。

(3)创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人才的一个有效手段。

(4)运用股权、红利。

通过将个体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的办法,在企业内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5)完善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的中小企业同样可以结合国情和自身特点,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例如,可以借鉴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抽屉式”管理、“危机式”管理、“一分钟”管理、“破格式”管理、“合拢式”管理、“走动式”管理,等等。在借鉴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创新,形成先进的人才管理系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另外,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来解决中小企业的人才引进问题。比如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作好日常管理,等等。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相信中小企业定会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好自己的各项发展战略,真正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它的问题现状及原因入手,试图来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引进道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系统。

大学论文致谢语大学的论文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由刚入大学时的喜悦与忐忑,到现在我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很多的感悟。感谢我的父母,可爱的父亲,可敬的母亲,你们的爱是我最大的财富,伴随我走过四年求学之路。

经过几个多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即将完成,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开题到写作,老师的适当点拨与独到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每次对于我的疑问给予细心的解答并给出写作建议,对我每次上交的论文都给了详细的修改建议,指出了一些错误和要修改的地方,让我的论文结构一步步的完善,内容日趋丰满。没有老师的指导帮助,这篇论文是不会这么快就很好的完成的,对于老师悉心的帮助,表达无比的谢意。

此外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她们对于我这次的论文也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在这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感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该多多的学习,完善自己。

大学的论文致谢词

人生的成长历程始终是向前的。当一个阶段快要结束即将迈入另一个阶段时,自然需要对即将过去的进行思考和小结。自己一直在思考学业、职业、事业的哲学关系,也许本来就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需要的是对自己对时间、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同样需要对在我成长历程中、在人生某个阶段一直给予我帮助、指导、鼓励、支持、信任、爱护的人,表达真正的感谢。可以用客套、冠冕堂皇的话,也可以选择朴实。后者才更真挚,更深入心灵。

感谢我的导师把我领进了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领域。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基于fpga的语音算法实现。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分支,自己有机会接触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语音标准;有机会跨越时间、空间,领会大师们架构的数学模型、理论框架;有机会领悟信息科学与技术里层出不穷、让上帝都疯狂的一个个创新和idea;有机会感受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除了推陈出新之外所必需的努力、坚持、脚踏实地。我依旧笃信物质化的社会,思想和理性给人的震撼。感谢导师在做人做事上给我的教诲。当自己对做科学、做工程迷惑时,当自己对研究论文到生产力的转换困惑时,感谢导师在科研上用长者的睿智给予我方向性的指导。感谢导师及其全家,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

感谢我的父母,父母的爱支撑我的生命和生活。大爱无言。双亲已经年过50,儿陪伴在你们身边的`时间很少。儿又是那么不成熟,在你们的生日我能做的仅仅是打个电话。

感谢我的女友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对我情绪起伏时的宽容,对我不成熟时的理解;她的爱真诚、纯洁。

感谢son老师,听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课程我理解到核心技术对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意义;感谢luo老师、qin老师,和蔼可亲,敬业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感谢chen老师,一位值得尊重、充满个性、不断进取的老师。

感谢导师组的同学,有缘做同学做同门,一起学习生活、一起找工作的日子历历在目。感谢民主楼、和平楼创新实验室的兄弟姐妹们,从求知到创新,尽管我们还很稚嫩,一起求学的日子早已烙上青春万岁的印记。感谢宿舍的3个兄弟。我们一起讨论国事天下事,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我们四个男人年龄加一起过了100岁,但梦想才刚刚起飞。

感谢中南大学。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无数人的帮助、提携。攻读硕士学位的我不能说对人类贡献了新的知识,但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头脑里已经构件了初步的知识图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以后的岁月里,无论是科学还是工程,我都是篮球比赛里的零号球员,从新开始,从零开始,全力以赴。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精神,我将继续前行!

论大学和谐教学的论文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1基本含义。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2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3]。

三、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如表1所示):

表1微课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分类依据常用教。

学方法微课。

类型适用范围。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这是中小学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谈话法。

(问答法)问答类适用于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启发法启发类适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讨论法讨论类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演示类适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练习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尤其适合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

实验法实验类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类微课较为常见。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表演法表演类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一般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自主学习法自主学习类适用于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类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类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四、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五、教育部关于申报微课与翻转课堂课题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定于9月1日至8月31日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的课题,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承担具体研究组织工作。

课题研究将秉承共建共享、引领示范的原则,通过专家指导、专题研讨、观摩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请各单位认真组织,积极申报。

课题材料详见附件或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六、教育部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

为了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课在课堂教与学创新应用中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挖掘和推广各地区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总结上届活动取得的优异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携手北大未名集团于2011月20日至12月31日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微课征集活动。

本活动将邀请国内权威教育信息技术和微课专家,在各地组织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同时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主办单位对征集的微课进行评审和展示,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请有关单位积极组织,认真准备。

材料详见附件或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七、微课的区域实践效应及应用前景展望。

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全市共征集到1700多节优质规范的教师微课参赛作品,内容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教学形式丰富,微课类型多样,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全市微课平台(图4)展播不到二个月,访问量就超过15万人次,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捧,成为了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上的一个亮点,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教育信息技术》杂志等众多媒体和网站纷纷予以了报道和转摘。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3口号。

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

4理念。

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让学生动手做。

5宗旨。

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6课程设置。

1、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点击率破5万。

记者昨日从佛山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获悉,该局推出“微课”模式,原本45分钟一节的网上公开课,被浓缩成5至8分钟,砍去冗长的前奏后奏,仅保留课堂难点热点内容,短短1个月时间内,就有老师上传“微课”作品1621份,点击率就已突破5万人次。据悉,佛山“微课”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系首创。

该局信息网络中心胡老师介绍说,开通微课,主要是考虑到满足学生和老师自主学习的兴趣。据调查发现,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在10分钟内。因此,为迎合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佛山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了“微课”模式,老师上传的“公开课”再不是长达40分钟的完整一节课,而是只有5至8分钟的精华内容,且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据悉,在“微课程”讲授完毕之后,还伴随提供习题、测试等供学习者加固知识点。

据统计,自4月15日开始向全市教师收集“微课”作品以来,到5月19日短短1个月内,市教育局共收集符合条件的作品1621份,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

(南方日报,205月19日)。

2、名师“微课”学得好,不觉烦。

点击“数码学习港”的智能学习图标,便可选择进入“微课”系统。在这里收集了全市教师提供的1651节“微课”作品。

据市教育局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介绍,智能教育系统中的名师远程辅导项目所收集的全是佛山市高级、特级教师课程,这些课程资源可供全市学生、老师免费共享。与一节课40分钟左右相比,名师“微课”是浓缩的精华,一般只有5~8分钟,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而在课程讲授完毕之后,还提供习题、测试等供学习者加固知识点。“非常适合网上学习。”胡铁生说。

“这个真的非常好!”带着女儿安静地看完演示后,来自湖南的外来务工者刘运娣掩不住心中的激动。她说,女儿上的是外来工子弟学校,相对公办学校师资差了点,但自己又碍于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女儿指导,有了名师远程教育就相当于免费把一个个好老师请了回家。

(佛山日报,2011年5月18日)。

7外界评价。

张一春教授总结的微课四微特点: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大学的论文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

毕业论文。

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大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论文

相對于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拓展训练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整个大学体育教学而言意义重大。通常而言,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方式开放性较差,对于整体体育教学的认知程度和概念理解较差,拓展训练本身具有更加贴近生活的特点,对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良好的意义,与此同时,大学本身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也能够通过拓展训练实现,能够实现大学生整体身体素养的提升,保障综合素质的提升[1]。与此可见,拓展训练对于大学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当前的研究对于拓展训练对于大学体育教学作用分析层次上存在不足,为了切实多层次探讨拓展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作用,下文将从拓展训练的意义入手,进而分析拓展训练对于大学体育教学作用。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标准也必须体现出时代性的特征,因此,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方式方法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推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应当具体实践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将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作为改革的总体切入侧面,拓展训练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意义,推动大学生体育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2]。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也应当综合性的考量实践性和时代性的重要意义,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1.2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应当培养良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表达能力、身体素质等等,尤其在大学阶段,学生处于身体和心里都迅速成熟的阶段,能够实现学生的独立自主素质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拓展训练对于大学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素养的提升。同时,拓展训练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参与拓展活动,更在于培养整体大学生综合能力,实现良好体魄塑造。

2.1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中,更容易得到创新能力水平保障,拓展训练本身包含多种类型体育参与性活动,同时也包括知识的锻炼以及运动模式应用,同时自然也是大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需求。通常而言,在拓展训练的实际中,能够实现大学生的个体之间交流,促进团体之间良好沟通,同时也能够实现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推动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团队意识的提升。

2.2综合发掘大学生内在能力。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青年储备人才,通常具有较强的自身能力,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教学方式的不同,内在能力被发掘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导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本身经验较少,对于整体的发展目标较为不明确。拓展训练的意义正是在于,通过游戏项目的设置以及态度的培养,发掘大学生的内在能力,同时,也能够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个人自身的坚定态度,培养其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人生态度,同时也发掘大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能得到发展的素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内在能力。

2.3保障大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大学的意义就在于培养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自然很重视教学目标的实现,简言之,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就在于身体和心里两个层面,同时,对于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心里水平等角度,都有教学目标的设置,这些对于整体大学生和社会的综合性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拓展训练从这个角度而言,不仅仅对于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对于整个大学教育的综合性宏观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也有助于保障大学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

3.小结。

通过上文对于拓展训练以及大学体育教学的分析不难发现,拓展训练从多个角度对于大学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应当重视拓展训练在整个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服务。

大学的论文致谢词

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要向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感受到老师工作中的兢兢业业,生活中的平易近人。此外,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非常感谢老师在我的毕业设计中,给与我极大的帮助,使我对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有了总体的把握,并耐心的帮我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多年来传授知识给我的老师们,更要感谢那些对我学习上支持和鼓励的老师和同学们,同时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老师和学校。

总之,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以加倍的努力对给以我帮助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回报。

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不同的人对大学组织文化所持有的分类方式也各有差异。伯恩鲍姆(birnbaum)将大学组织文化区分为学院(colle-gial)文化、科层(bureaucratic)文化、政治(political)文化和无政府(anarchical)文化等四种[2]。斯马特(smart)和哈姆(hamm)则将之区分为学院文化、灵活组织(adhocracy)文化、等级(hi-erarchy)文化和市场(market)文化等四种[3]。威廉姆h伯格奎斯特(ist)先于1992年提出了四种大学组织文化,即学院(collegial)文化、管理(managerial)文化、发展(developmental)文化和协商(negotiating)文化[4],后又在其与帕夫拉克(pawlak)合作的著作《应对学术的六种文化》(engag-ingthesixculturesoftheacademy)中将这四种文化扩展为六种,即学院文化、管理文化、发展文化、拥辩(advocacy)文化、虚拟(virtual)文化和实体(tangible)文化[5]。伯格奎斯特等人的分类反映了新时期的发展对大学组织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与网络技术紧密相关的虚拟文化概念。

(一)学院文化。

以学科形式存在的高深学问、围绕高深学问进行的学术研究以及作为学术研究主体的教授处于学院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教授治校、学者自治、学术自由、学术人员人格独立等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学院文化是历史最为久远的一种大学组织文化,也是大学中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的最重要文化特质,对大学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学院文化有两大历史传统,其一是强调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塑造,将大学看作是把青年男女培养为“未来社会领导人”的地方;其二是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强调对学科专业的忠诚,以及无止境地拓展知识领域[6]。概言之,它就是崇尚精英教育和追求学术上的卓越。

(二)管理文化。

面向就业准备的高深学问、对效率的追求和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在管理文化价值体系中十分重要,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和有效的监管等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随着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学的有效运作越来越依赖于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和领导强有力的管理,由此产生的管理文化对大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管理文化将大学看作是培养学生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其成为成功的、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场所;更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非学院文化所强调的精神和灵魂塑造;重视服务于所在区域或具体如社区等组织的发展,并且认为大学能够清晰地定义自己的目标;强调规范化的教学以及对教学的有效监管,而且重视非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的灵活配置,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7]。

(三)发展文化。

发展文化以传播高深学问、探究活动中各类角色的发展为立足点,促进学生、教师和大学的整体发展是其重要价值取向。学院文化的“学者家长式”权威容易导致组织性和一贯性的缺失,管理文化的“职位权威”又容易走向刻板化和非人格化[8],从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缝隙”中生长起来的发展文化则是建立在“人的发展”这一理性基础之上的,其假设前提是“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实现个体成熟的渴望”[9]。发展文化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强调大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主张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课程的规划和开发。发展文化同样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为大学内所有各类教职员工提供发展和成长的机会。此外,发展文化还关注大学整体的发展和成熟,重视对大学发展的定位和整体规划的研究,主张大学整体发展与大学内个体成长的统一。

(四)拥辩文化。

拥辩文化代表着某一所或数所大学内各群体共享大学治理权力的理念,以保证高深学问传播、探究活动中各群体连续而有效地参与大学决策作为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文化一样,拥辩文化也发展于学院文化与管理文化的“缝隙”中,但更多地体现出大学以外的社会文化,包含政治上的平等、民主等理念对大学组织文化的影响。学院文化或管理文化主导下,大学中各群体为了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常常进行着集体性的讨价还价(collectivebargaining),拥辩文化则为不断分化的各群体达成彼此间的平衡而提供某一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以“理念、价值、观念”而非“利益”为基础的更广阔的沟通和权益分享之上的[10]。

(五)虚拟文化。

虚拟文化代表一种新的联结方式、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它以新的态度看待高深学问及其生产、传播和应用,开放、共享、灵活、协同是其核心价值理念。虚拟文化是伯格奎斯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学组织文化,并认为虚拟文化“通过回答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能力而获得意义”,将大学看作是连接在“全球络”中的一部分[11]。虚拟文化的出现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网络技术促进了向“虚拟”思维的转变,即网络技术将人与人、组织与组织连接起来,通过彼此的交互形成一个个关系网络。虚拟文化认为,大学在知识生产、传播过程中应重视开展合作和资源共享,主张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强调大学组织内部及大学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同性。网络教育、虚拟科研组织、虚拟教育社区、无边界高等教育等是虚拟文化的具体体现[12]。

(六)实体文化。

实体文化十分注重探究、传播高深学问的环境和形式的可见性、实在性、确定性,以及长期而固定的联系。实体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有形文化或可见文化。伯格奎斯特等人指出,实体文化并非一种新文化,它与学院文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在虚拟文化突显的今天,作为虚拟文化的反文化而特别地显现出来。在实体文化中,实在的、有形的、可感知的资源和财富得到珍视,各种标识和仪式,如鲜明的旗帜和徽标、隆重的毕业典礼等对实体文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实体文化还偏好面对面的师生交互,重视教师对学生施以密切的、多方面的辅导,而且强调学生的出勤,认为学生在教室和图书馆的出现和停留都是非常重要的[13]。

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凝练、彰显和发扬开放大学内成员所共享的价值、信念、期望和基本假设等。由于社会组织的复杂性,某一组织内的文化往往并不是单一的、纯粹的。文化按其价值体系可分为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对特定组织或大学而言,其组织文化也是包含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的复杂体系。主文化是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主流价值观的组织文化;亚文化是由组织中特定群体所体现的、具有局部性的组织文化;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即与主文化相对立、相排斥的组织文化。马丁(martin)等人根据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关系,将亚文化分为三种:(1)增强型亚文化,即对主文化起支撑作用的亚文化;(2)对立型亚文化,即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也就是反文化;(3)独立型亚文化,即在主文化之外独立存在的亚文化[14]。总之,一个组织内的文化具有复杂性,往往包含交错繁杂的多种文化成分。具体到开放大学而言,其大学组织文化也并非只是某一种,而是多种大学组织文化特质的混合,其中,某些组织文化可能处于主导地位,某些组织文化可能处于辅助地位,某些组织文化也可能作为主流文化的反文化而存在。另外,我国开放大学是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的,其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从电大的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则要与时俱进,凝练出体现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内涵。

发展文化建立在“人的发展”这一理性基础之上,开放大学应将发展文化作为其主导文化进行建设。第一,发展文化特别关注学习者成长和发展,这一点与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开放大学建设自始至终离不开一个人的命题,离不开以人为本”[15]。就办学使命而言,开放大学将以促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历史使命,“力求引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发展,让学习成为个人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6]。就服务对象而言,开放大学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而且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就办学类型而言,开放大学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闲暇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项目,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就课程而言,开放大学的课程是“关怀学习者生命成长,帮助其完成事业建构,促进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文化桥梁”[17]。就教学模式而言,开放大学的教学“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整合有益的支持条件”,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18]。总之,开放大学在办学使命、服务对象、办学类型、课程开设、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均体现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这一价值取向。第二,发展文化重视教学工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且将教学本身看作为学术的一种类型,即教学学术,而开放大学将教学作为其“主业”,理应重视教学活动、教师发展和教学科研。开放大学教师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开展教与学研究,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课程设计和开发,这无疑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开放大学是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进行发展定位和整体规划研究有助于开放大学的发展和成熟,这也是发展文化所倡导的一个方面。综上,开放大学可将发展文化作为自己的主导文化进行建设,树立服务于学生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同时注重教师发展和大学整体的发展。

在将发展文化作为主导文化建设的同时,开放大学也应将虚拟文化作为其主流文化进行建设。网络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仅促发了大学虚拟文化的产生,同时也成了大学虚拟文化的最直接体现,而开放大学的办学离不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放大学“只有通过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载体,建设远程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和本区域、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辐射”,才能实现其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历史使命[19]。开放大学对网络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大,借助于网络教育的开放大学将分散各处的学习者、施教者以及教与学的资源和设备连接到一起,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便捷性和开放性。开放大学的运作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开放、共享、灵活、协同等虚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理念。首先,虚拟文化强调大学在知识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与大学之外的组织建立广泛联系,而开放大学也试图“依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包括构建“大学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和“城市支持联盟”,即与普通高校、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第二,虚拟文化重视共享,而资源共享也是开放大学办学的基本理念。开放大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课程和学习资源开放,让全社会共享”;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习的平台的开放”,为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项目提供帮助和服务”,“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平台”[20]。第三,虚拟文化主张根据需求灵活地进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而开放大学在学习安排的方便性、资源配置的灵活性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创新力。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开放大学在学习者入学资格与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期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均有很大灵活性。在资源配置、特别是师资配置上,开放大学也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开放大学本着“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理念,广泛聘请国内外高校的专家、教授及社会上的行家里手来担任主讲教师或辅导教师[21]。这些“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广泛,选择余地大,不仅可以缓解开放大学教师数量上的不足,而且可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校企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22]”。最后,追求协同性也是虚拟文化和开放大学建设理念的一个共性。为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开放大学在组建跨部门的内部网络和跨组织的外部网络方面均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即通过合作网络将各部分的核心专长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形成成员之间协同作战、互惠互利的关系。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的建设就是开放大学追求协同性的重要体现,开放大学在办学基础上,“为办学者和学习者提供社会化、第三方的”服务,搭建“立交桥”,构建“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目的就是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各级各类教育间协同关系的形成,实现“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三)把学院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内在驱动。

开放大学在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文化,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学院文化是大学的传统文化特质,建设学院文化不仅会使开放大学更像一所“大学”,对提升开放大学办学质量和实力也十分有益。开放大学的办学面向社会大众,面向一切有学习需求的群体,这与学院文化的精英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实际上,开放大学的出现对传统精英式教育来说是一场重大革命。但是,开放大学对学习者的“开放”并不意味着要“放开”在教育质量上的要求,“宽进严出”是开放大学应坚守的基本准则。英国开放大学在创建时确立了保持与传统大学相一致的教学质量标准这一重要办学原则,为其后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也“把质量放在首位”,将教育质量视为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点正是开放大学学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和主要体现。注重学术研究是学院文化的传统之一,开放大学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也应该有所建树。首先,在学科领域方面,开放大学应保持自己在教育学,特别是远程教育、教育技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特长和优势。应该说,开放大学在教育研究领域内已经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电大系统主办的多本杂志,包括《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中国远程教育》等在我国教育类杂志中占据了一定份量,电大人的科研也是硕果累累。开放大学应在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研究领域设定更高的目标,在这些领域率先走向国际。同时,开放大学还应重点发展一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科和领域。国际开放大学的典范—英国开放大学除了在教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外,在空间科学、计算科学等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对英国开放大学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值得我国开放大学引以为鉴。其次,在科研类型上,开放大学可保持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特色,这也与其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致性。开放大学应珍视面向实践的研究,避免理论和实践相隔离、相脱节的弊端,突出服务于社会的研究理念。此外,在科研模式上,开放大学可发挥自身开放、共享、灵活及协同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跨组织、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研究。不可否认,学院文化建设对开放大学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作为开放大学基础的广播电视大学学院文化氛围不浓,在学术研究方面比较薄弱,除在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等优势领域外,其他领域的声音非常弱小,缺乏属于自己的学术大师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开放大学在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到这一点,既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但也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其二,尽管取得了“质量是开放大学的生命线”的共识,但在建立怎样的教学质量标准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或者说对“宽进严出”中“出”的标准还存在不甚明确的地方。其三,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平的科研均离不开雄厚的师资队伍,因此开放大学学院文化建设的难处仍然归结于师资建设方面。如前所述,开放大学在师资配置上比较灵活,采取“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理念与建设自身师资力量存在一定的矛盾。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拉进来”的同时也注重“推出去”。也就是说,在充分利用外界专家、学者,即“拉进来”的同时,也要借助这些专家和学者培育自身师资,壮大自身力量,并让自己的专家、学者与外界有更广泛的合作,向外界输出自身影响力,即“推出去”。

(四)把管理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管理文化应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管理文化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服务于所在区域或社区的发展,而开放大学也以面向从业人员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强调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两者具有很好的吻合度。其次,管理文化追求效益,开放大学也非常注重教育的效益问题。开放大学的开放属性形成了“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在达到一定规模情况下做到在较低成本状态下培养大量的社会所急需的各类人才”[23][24]。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的应用、在师资配置上的灵活性等都是开放大学提高办学效率的重要举措。最后,和管理文化所强调的一样,开放大学的有效运转也离不开强有力的行政管理系统。开放大学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发展和成功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革新,需要强大的管理领导力来推动。管理文化强调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和有效的监管,这些理念对开放大学的运作来说也尤为重要。其一,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开放大学十分注重培养目标的清晰界定,以及根据培训目标对教学结果进行清晰的评定。其二,开放大学的教学往往被拆分为多个环节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比如资源设计、资源制作、资源传递、主讲教师教学、辅导教师教学、学习支持服务、考试等,这就需要使各环节和各部门的任务清晰、职责明确,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其三,开放大学的教学也建立在有效的监管之上,包括对教师的监管和对学生的监管。对教师的监管主要在于考察教师的教学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比如辅导教师的辅导规范;对学生的监管主要在于确保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和学习质量,做到“宽进严出”。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管理难点需要化解。首先是系统办学的管理问题。众所周知,作为开放大学基础的广播电视大学采取系统办学的模式。开放大学组建中“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协调系统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层级差异、区域差异、利益差异等,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系统的结构失调、功能失调、效益失调,降低开放大学的自组织能力”[25]。其二是管理太过集中的问题,作为开放大学基础的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在很多方面都高度集中、统一,“层层计划、指挥”,存在“官本位”、“行政化”、“官僚化”倾向[26][27]。其三是两种体制不衔接的问题,电大系统在管理上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办学、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体制,在教学上则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下级电大在教学业务上接受上级电大的指导,而“两种体制之间没有相互沟通与联系的机制”[28]。基于上述问题,我国开放大学急需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有所革新和创新,且需要强有力的管理领导权来提供保障。有学者为此提出“应当成立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对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对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及困难进行统筹和协调等等”[29]。此外,开放大学在是否和如何提供社会化服务平台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学者指出,“‘立交桥’不能搭建在开放大学中”;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机构“不是建设开放大学的任务”,“开放大学是被认证者,绝不是开放大学自己认证自己”;“‘学分银行’的建设工作不是开放大学一家便可包揽得了”[30]。基于此,笔者认为开放大学管理文化的建设还应注重其合作管理、跨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为开放、共享、灵活、协同式的办学提供有力支撑。

(五)将实体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必要辅助。

从文化间的关系看,实体文化是虚拟文化的反文化,作为虚拟文化的对立面而存在。开放大学应根据需要建设自己的实体文化,以此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必要辅助。实体文化看重校园环境、场地和建筑物等对大学的价值,而这显然不太适合于以网络和远程教育为重要手段的开放大学。开放大学不宜大搞土木建设,更不应该与传统大学在校园建设方面进行攀比。但开放大学也应具备必要的校园设施,且应充分体现其面向大众、服务社会的宗旨,体现以网络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的特色,体现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开放大学的校园主要用于为学习者的相聚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支持,对网络和技术带来的隔离感进行必要弥补,所以,应体现亲切感、归宿感和便捷性。开放大学校园内的实体活动主要包括“面授辅导、期末考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娱活动,这些活动是体验实体校园文化的重要机会”,应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展示校园人文环境,展示工作人员热情、主动、勤恳的工作作风”[31]。实体文化还十分注重各种标识、徽章在育人中的作用,开放大学在这一方面则是可以大力借鉴的,只不过是需要更多地通过各种技术媒介来表现和传递这些标识、徽章等。实体文化还格外看重各类仪式,开放大学也应尽力为有需要的学习者提供参与的机会,增强学习者的归宿感,拉近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六)将拥辩文化作为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补充。

拥辩文化主要强调相关群体对大学治理和管理的权力共享,避免因职务或学术地位膨胀所带来的弊端和不公,这对开放大学的办学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开放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技术支持人员、资源和信息内容支持人员、学习点(中心)工作人员、学生、用人单位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应当以合适的方式参与到开放大学的治理中来,以开放大学共享的精神和理念为基础进行有效沟通和权力分享,做到充分考虑各方的主张。开放大学的教职员工还有专职和兼职之分,而积极推动兼职教师参与开放大学的治理和管理对开放大学来说尤为重要。开放大学应“征求兼职教师对开放大学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兼职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全体兼职教师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32]。

大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开放大学也不例外,开放大学的组织文化是多种文化特质的混合。综合来看,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应以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为主导和主流,以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为驱动和支撑,以实体文化和拥辩文化为辅助和补充。作为大学的一种,开放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实际上与其他大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关键在于建设和发扬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质。总体来看,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是最能体现开放大学特色的两种组织文化,是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这两种文化在开放大学的基础—广播电视大学中已经有很好的体现,开放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对这些传统理念加以继承、凝练、提升、完善、发扬及落实。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是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难点,这是因为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对一所大学来说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如果没有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富有特色的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也会因为底子和基础不牢而难有长足发展。为此,开放大学文化建设也应对如何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加以重视。

大学论文

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说过:“对于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还是数学。”此言道出了数学的精神、思想和研究方法对科学工作者的重要性。目前,所有工科类本科专业均开设了《高等数学》(或《微积分》)课程,并将其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它是后继课程学习的重要支撑。这里,对于任何实际的问题,我们总希望通过一个特定的数学模型来对此问题进行简明表述。因此,根据自然内在的规律或物理现象,先做适当的假设,并建立起各数学变量间的关系而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我们称它为数学模型。

21世纪是大数据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学模型方法及其应用在工程技术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数学模型方法也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向着其他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金融、经济、医学、天文、地理和海洋等不断渗透。因此,应用数学技术特别是数学模型方法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应用数学模型方法去解决生产和科技的实际问题时(或与其他学科交叉结合时),首要的且关键的一步就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把抽象的现象转化为具体的数学表达,再进行模型求解与计算。

如何更好地培养工科类大学生数学模型方法和数学思维的构成,对其教学研究和方法探索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课堂上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还是停留于说教式的教学,不论。

是数学概念、数学模型、数学定理,还是方法求解,这导致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疲惫现象,学习没有兴趣,积极性低。然而,理解并掌握这些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是学习好高等数学的前提。为提高工科专业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它可以培养大学生:(1)独立思考的能力;(2)逻辑思维的能力;(3)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同学们可以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到数学模型方法中来。在具体做法方面,首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要因学生的水平差异而变,特别是讲稿的处理,要避免一成不变。其次,除了正常授课外,还要预留部分时间给学生回想和思考,给他们提出疑问的机会。例如,我们在介绍不定积分例题时(例1),故意引入错误,并提示学生刚学过的函数连续性,启发学生自行寻找错误,让他们真正进入课堂。

二、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讨论相结合,领会数学模型意义。

教学可以说是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相结合的统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常授课,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故学生的线上学习(即:教师课堂教学)是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的主要渠道,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国内外的大学数学课堂均采用这一方式。对于数学模型方法的讲解,线上学习过程中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提前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并细致钻研教材,然后选择适当的教法进行有效教学。在线学习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因为多数学生是通过授课课堂直接获得新知识,直接接受正规的教育方式,许多不明白的问题都能够通过在线学习方式得到解决。

然而,仅仅在线学习的方式对于数学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的学习是不够的,且被动性占主导地位。线下讨论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崇尚思考、注重交流、促进沟通和团队合作,是大学生群体中一种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线下讨论主要通过布置与课堂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课堂的反思和知识的消化。本着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团队性,不同的学生对数学模型或数学方法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线下讨论刚好可以通过所设置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教学要点或重点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对于同一个数学模型,把各种理解融合在一起,充分讨论和分析后才能真正领会数学模型的意义。例如,我们在讲解极限的计算时,布置一题作业(例2,此题的答案是极限不存在)作为线下讨论题,它是单调递增数学模型的极限问题。此题中,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答案。通过线下讨论,学生可以自行领会极限计算和单调递增数学模型的意义。

例2,(单调递增数学模型的极限):假设a1=1,an+1=1+3an,n=1,2,3…,试计算。

三、高等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模型方法,提高大学生数学模型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特别是工科类专业)遵循概念介绍、定理证明和例题计算这一过程。工科专业的学生不是数学专业的,他们只知道要为数学的重要性而学习,要为通过课程考试而学习。但他们不知道学习完高等数学可以做什么,或者在哪些场合能用得上。这也是目前很多大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甚至出现“数学无用论”的观点。

为激发工科类专业大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生兴趣和提高他们对高等数学应用性的认识,在高等数学的授课过程中必须突出数学模型方法,引入相关数学模型的案例。让学生把数学模型套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同时提升数学模型的应用能力。例如,我们在导数最值的授课过程中,插入森林救火数学模型(例3,通过在教学中突出数学模型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知道数学模型来源于实际,通过教学又应用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模型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数学的价值观,高等数学教学中突出数学模型方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3,(森林救火数学模型):某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要派出消防员前去灭火。通常情况下,派出的队员越多,灭火越快,森林损失越小,但救援的开支也将随之变大。已知森林燃烧的损失费正比于森林的烧毁面积,比例系数为b1。烧毁面积与失火和灭火的时间有关,灭火时间又取决于消防队员人数。故,救援费有两部分:(1)每个消防队员单位时间的灭火费b2;(2)每个队员的一次性支出费b3。又假定火势蔓延程度及平均每个消防队员的灭火能力与火势有关。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分析应该派出多少个消防队员使得总费用达到最小。

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把数学模型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整的地步。”那么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数学模型方法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要结合相关背景把数学模型应用到其中。因此,我们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特别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和亚太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数学建模竞赛不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工科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这样,在针对实际问题时,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求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从历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看出,所设计的题目一般是从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经济学等领域实际问题提出来的,一般只做简化处理未有任何假设。参赛过程中要求参赛者在三天内完成材料收集、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计算机实践、结果检验以及撰写出一篇完整的竞赛论文。因此,学生要结合实际问题、分析现实背景和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再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相关知识去提炼成一个数学模型。例如,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题(见例4)。

例4(古塔的变形)由于长时间承受自重、气温、风力等各种作用,偶然还要受地震、飓风的影响,古塔会产生各种变形,诸如倾斜、弯曲、扭曲等。为保护古塔,文物部门需适时对古塔进行观测,了解各种变形量,以制订必要的保护措施。某古塔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管理部门委托测绘公司先后于1986年7月、1996年8月、2009年3月和2011年3月对该塔进行了4次观测。请根据题目附件提供的4次观测数据,讨论以下问题:(1)给出确定古塔各层中心位置的通用方法,并列表给出各次测量的古塔各层中心坐标;(2)分析该塔倾斜、弯曲、扭曲等变形情况;(3)分析该塔的变形趋势。

五、结束语。

总之,在工科专业大学生中培养其数学模型方法能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改革和完善。目前,我校正处于教学定位的转型期,2015年有10个专业升格为一本招生,即: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大气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工科专业的学科就占了50%的比重。因此,本文借助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为我校的“三能”人才培养服务,不断提高工科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大学生论文

摘要:

地理学主要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不同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文在思考以往地理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对不同地理科学问题应选取不同的范式加以研究,对有些复杂科学问题应采用多种研究范式加以解决。

1引言。

科学研究范式是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是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它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简而言之,研究范式就是科学群体在开展特定的领域研究时所共同遵守的准则。

学科是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单元。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应具备明确的研究对象、基本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体系,地理研究范式则是地理学科与不同哲学思维所结合的产物。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主要关注陆地表层环境要素多时空尺度分异规律;既关注自然要素也关注人文要素;既关注空间过程也关注时间过程;既关注局地尺度也关注全球尺度;既关注格局也关注过程和机制。由此不难看出,地理学是一门内容涉猎广泛、问题类型多样的学科。当今地理学处于多种研究范式并存的状态,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地理学的研究目的、理论假设和方法论特点,可将地理学研究范式划为经验科学范式、实证科学范式、系统科学范式和大数据研究范式。每一种研究范式都有各自的数据需求、分析原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可综合归纳出如下主要特点。

2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

“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类认识的开端。因此,基于经验的认识是由表观而直接的大量事实的积累而产生。因此,基于经验认识总结的规律缺乏深层次的理论解释。

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可以追溯到郦道元《水经注》出品的年代。当时的地理学还不具备自然科学的实验特征,以自然和人文现象记述、地方志等特有的文学、历史形态而存在。作为对自然事物、人文现象的描述,通过大量事实的直观感受、累积,总结形成对地理区域的认识。古往今来,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存在着,而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理学的重要学科任务之一是刻画地理空间的差异性,因此,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研究范式具备独特的研究特点。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的内在假设是地理空间绝对的差异性,这是地理分异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地理空间存在相对的近似性,这是地理分区的基础,也为地理学科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多年来,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以刻画区域要素和区域差异为目标,根据大量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特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义了地理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在实现上述目标时,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采用野外调查、实地测量、多比例尺制图等方法,所使用的数据种类相对简单,数量相对稀少。从中、宏观尺度上分析了地理区域的时空差异,建立了地理地带性规律和地理区划的规则。考虑到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求,基于经验科学的地理学在针对小尺度地理现象的描述与解释方面存在相对的局限性。

3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

“实证”是指通过实际亲历的证明,证据确凿的验证。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观测的数据和实际研究的手段来总结一般性结论,并要求这种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具有可重复性。这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地理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地理区域存在着绝对差异。一个区域的特征、状态、过程和形成机制无法在另外一个区域得到完全的重复验证,这给实证研究理论假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证明其存在,同时证明其存在的本质,实证科学的地理学目的是力求科学准确刻画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特征,并探求其动力学解释。但由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多种多样,其格局、过程及变化机制的解释具有多解性,因此实现其目的的难度非常之大,一般采用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解决。基于实证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假设为自然地理要素时空变化过程基本遵守物质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经典物理学的方法刻画地理要素的演变。在刻画人文要素时,其假设人文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与自然要素之间存在固有的本质联系,并选择恰当的统计学方法加以解决。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特征为:通过实验获取相对准确的数据,利用其刻画地理事实过程从而减少偏差;通过动力学、统计学的方法,构建逻辑科学、参数适合的模型,实现模拟结果的真实逼近;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观、宏观尺度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的本质解释,进而理解地理要素时空演化的动力学驱动过程。

4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不仅是具有层次的有机整体,还是从属于更大系统的组分。地理学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研究,这些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可视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它们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属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理尺度的有机整体构成了陆地表层系统的层次结构。从系统的理念出发,研究陆地表层复杂系统的行为特征、演化规律、功能结构是基于系统科学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重要特点(李双成,)。

从这个意义出发,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目标是刻画地理类型区和地域综合体多要素协同演化规律。这一地理科学研究范式的科学假设为:共存于同一系统中的地理要素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协同演化的特征。宏观地理区域时空行为演化特征影响微观区域变化进程;微观区域的特征改变也会传递到宏观区域。当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改变陆地表层系统的整体行为,并导致其原有功能退化。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认识自然和社会地理现象的路径,应用的实验数据种类丰富,采用统计分析、动力分析、模型模拟、要素集成、层次集成等方法才能实现对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着重分析多尺度地理类型和地域综合体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整体系统演化的驱动机制,理解系统多重临界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陆地表层的组成、层次相互反馈的过程。只有对上述事实充分理解才能真正对陆地表层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采取真正有效的调控措施。如今,中国在不同区域面临各种环境问题,要想真正、有效地加以治理,基于系统科学的地理学研究范式认识地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诚然,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很重要,但是方法、技术、理论尚不成熟,需要进行长期探索。

5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

“大数据”源于信息科学提出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是,从信息领域、商业领域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此介绍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捷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目前,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行业管理以及公共决策等方面。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应用大数据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则是一个全新问题。简单利用“小数据”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大数据研究中是对利用大数据的一种误读。从地理学的研究出发,传统“小数据”的获取是针对不同的地理事实设计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所获取的数据对地理事实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从数据本身的变化可以直接地理解地理事实的变化特征。大数据则不然,数据产生带有“自发性”,并非针对理解地理事实而设计,数据本身与地理事实相去甚远。大数据是公共财富,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谬以千里。

当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为地理学研究的深化和从地理学的视角解决社会需求问题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应用大数据研究中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的核心要义是通过数据分析产生知识,这与大数据的意义完全相同。只是从大数据中挖掘知识的难度更大,需要创建新方法、新技术以期从大数据中获取更多有益的地理知识(杨振山等,);其次是加强多尺度聚类分析。传统聚类分析是根据数据的亲疏关系聚类,以期获取同一地理现象的空间认识。由于大数据与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较“疏”,因此,在寻求地理相似性的同时,更应强调多源数据、空间关系的特征,力求分析结果更加贴近事实。

从以上论述可知,大数据的地理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目的是刻画地理事件与地理要素的时空联系,进而揭示其发生的本质。其理论假设是地理事件与其相关的地理要素是有内在联系的。在研究中应注意与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和地理科学方法的结合。对地理大数据科学范式的研究有望为短时间尺度地理事件发生的监测和预测提供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诚然,尽管大数据在地理学界“炒”的如火如荼,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科学范式,其本体特征尚未达成广泛共识。

从地理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奠定了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形成了地理学的本源特征。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是当今地理学研究的潮流,使地理格局、过程研究不断深化,是地理学成就的标志。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是前沿,是全面认识陆地表层系统行为,促使地理学从“好看”到“好用”的关键环节。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则是探索,有可能为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定量研究提供全新的路径。

由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研究还有许多未能触及,针对不同的问题应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加以解决。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同的科学研究范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共存并用的。由于地球科学的复杂性,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双成.2013.自然地理学研究范式[m].科学出版社.

信息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第1期,第1-3页。

大学论文

最后详细介绍了当前施工信息管理在实践工作中常用的三种信息平台,分别是基于数据库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基础的项目信息门户和以空间建模与分析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

工程施工信息作为施工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涉及到多环节、多渠道、多部门和多专业,为了使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必须获得相关的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实现信息的功能和价值。

当今工程施工信息管理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渐走向信息化管理,目前已经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工程施工实践中广泛应用。

1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概述。

工程施工从原材料采购、施工,到最终工程建设的完成,涉及面广、协助关系复杂,因此时刻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内部信息即工程施工项目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参与单位所产生的总信息,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会议制度、施工成本、进度、质量、目标控制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物价指数、新技术、新材料、资金市场变化等信息。

同时工程施工信息的形式多样,包括可数字化的数据信息和文档文件、图片、图纸资料等无法完全数字化的信息,如勘察、设计图纸、合同、统计报表、指示、工作检查等。

工程施工信息是施工过程中实施进度、成本、质量和目标控制的基础和依据,没有信息的支持,控制工作就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

由于施工活动涉及到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需要充分的信息作为支持,利用信息指导工程施工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如利用感知与识别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通信与存取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计算与智能技术进行信息的认知和再生、控制和显示技术进行信息的执行等,实现施工信息的效用和价值。

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未来的发展,为了控制工程施工的四大目标,对施工信息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信息管理首先分解信息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制定各项分计划,指导并协调施工活动,实现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

其次,信息管理要组建、运做并维护信息系统,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服务,实现信息管理的组织职能。

然后,为了实现施工企业的目标,施工管理人员指导和影响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员,实现其领导职能。

最后,为了实施施工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计划和实现最终目标,要对工作进行衡量、评估、纠偏等工作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

2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平台。

工程施工信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对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工程施工信息的管理逐渐走向现代化。

下面具体介绍工程施工实践中常用的基于数据库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基础的项目信息门户和以空间建模与分析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三种信息平台。

2.1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施工管理信息系统(cmis)是指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收集、存储、传递和处理所需要的施工信息,为施工组织设计、规划和决策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系统首先要建立其信息源,也称中央数据库,将整理好的基本公共数据如定额依据、资源单价和招标投标信息等和工程施工初始数据如预算数据、网络计划、外部信息、施工实时信息和投标依据等输入中央数据库。

然后利用这些数据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从而实现对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和合同的控制,这四大控制作为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与中央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的传递和交换,集成和共享收集到的数据。

系统的开发经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主要目标和活动。

系统的开发设计主要是围绕以下三种功能系统:公共基础系统、维护安全系统和业务职能系统。

公共基础系统是为项目的管理人员提供项目共性的信息。

维护安全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它通过各种条件的约束使使系统正常有序的运行并且不断的发展。

业务职能系统由工程管理系统、技术质量系统、商务系统、物资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系统六个模块组成,是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以项目为中心对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设置个性化的用户界面和用户权限,为项目各参与方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一个获取项目信息的安全、高效的信息单一入口和沟通环境。

按照项目信息门户的运行模式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psws模式(专用门户)和asp模式(公用门户)。

项目信息门户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桌面管理、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项目通信和讨论、任务管理、网站管理、电子商务、在线录像等。

导致项目信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信息的应用环境非常复杂,而项目信息门户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系统的实施工作采取自主开发和购买商业化信息平台相结合的模式,综合考虑经济、管理、系统实施的目的、方法等因素。

实施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应用系统需求分析产品选择,调查项目情况并分析用户需求,组织项目管理知识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

实施阶段主要是设计与外部应用程序的接口,采集数据,购置所需设备,分解项目结构、对项目的信息进行分类、收集组织信息、分析组织过程,并组织系统总体的培训和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知识培训。

安装配置阶段主要是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硬件的组装和配置、部门的确定、编写系统实施手册和信息管理制度,并组织系统管理和用户操作的培训。

试运行与二次开发阶段主要是确定试运行部门、修改和调整系统、编写实施手册,并组织用户操作和工作专题的培训。

全面实施阶段主要是软件和硬件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监控系统的实施情况,贯彻信息管理制度,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最后全面评估和持续改进系统。

并最终提高功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应该充分重视项目信息门户的建设和实施。

是一种地学空间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提供服务的新型空间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在多个领域迅速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施工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

施工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地下管线的布局等空间地理数据和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管径等空间信息所对应的属性数据。

系统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数据输入、图层、文字和点样式的管理、查询分析、施工控制和系统维护。

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如: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布局等,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以有效、合理并快速的的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特有的空间分析及可视化表达功能,可以扩展和优化决策支持系统、可视会议等新技术的图形查询和空间信息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施工管理和进度控制的辅助。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施工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直有力且高效的管理手段,如将管辖区域内的施工项目显示在地图上,定位查询施工项目,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监管工作。

大学论文

经典拳论言简意赅,读者不会迷失大的方向,但需要化很大的功夫去揣摩.当下的太极拳文章讲解分析详尽,但是容易引读者钻牛角尖迷失大方向.

在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有“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之旬.怎样算动,怎样算静,分是怎样一个状态,合是怎样一个状态,没有了下文.有“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句.怎样才算是着熟了,才算是懂劲了,才算是神明了,没有了下文.类似只有上文没有下文,不止一处二处.虽然没有下文,却没有关系,因为熟能生巧,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通不通明不明,关键还是在时间.这是d个方面.另一方面,既然终有明白之时,那么,王宗岳为什么不早一点细说明说,只给些粗线条的指示呢?这另有玄机.以动、静为例.何谓动、静?身动,心静;四肢动,腰静;梢节动,根节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求静,静中求动,等等,等等,谁能穷尽?对于动、静的领悟、理解,有不同的界定、境界,且随着练习的深入,领悟、理解不断地在变,没有人能用语言将其穷尽.分、合、着熟、懂劲、神明都一样,都无法界定无法穷尽.如果王宗岳勉强“详细”界定,就会变无限为有限,出发点是细,结果却是粗、却是不全,百密一疏,事与愿违.

太极拳有关论文范文文献2312;的理由,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力点之说,可以在练拳初期参考一下,使动作练起来比较容易顺畅.纯熟之后,不再执着每一式的具体力点部位,力点力感全身潜转;招着之说,可以在练拳初期参考一下,让动作有点意思,练起来动作比较容易做到准确.纯熟之后,全体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全体皆是攻击同时亦皆是防守;呼吸配合动作之说,动作开时或合时,配合一个呼或一个吸,会感觉特别舒畅.有过这种体验后,不再局限不再刻意开或合,在任何一个姿式,有意无意间,不管是呼还是吸,都能感觉到舒畅,呼吸纯任自然,以至忘息;重心意之说,初学用点心着点意可以帮助静下来,增加乐趣,以后只要是举手投足便会不静自静,自然转为有意无意间,心知让位于身知,由身体说了算.王宗岳太极拳论之“粗”别有深意,正是出于细之考虑,出于更细更全之考虑,“大细若粗”.

经典拳论言简意赅,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经典拳论有这样的特点,归功于言简.王宗岳太极拳论里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之句,却没有“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等更多身心法则,更多的身心法则来自后人不断地拓展、发挥.其实,在做虚领顶劲的时候,做到虚领顶劲的时候,必然同时做到了含胸拔背.在做气沉丹田的时候,做到气沉丹田的时候,必然同时做到了沉肩坠肘.有了“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即使没有“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也无妨.“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不过如此,其他很多身心法则更是不在话下,有些可有可无,甚至是正确的废话,无端给后来者平添诸多麻烦.练拳时,推手练习时,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总体就正确了,硬要凭空罗列出几十种名目不同的劲来,看着似乎在理,合上书本就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是了.太极拳文章,过于“全面”过于“精细”过于“玄奥”,对于读者并不一定全是福音.读者要善于做把细细的内容,归结成粗粗的几句,形成简单的几个操作的工作.孙存周先生有“不运气而气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不用意而神自明”之言,其中“不运气而气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是对懂劲境界的概括,“不用意而神自明”是对神明境界的概括.练拳至一定火候,不运气,不加力,不用意,一念不生全体现,无为无不为.不运气,不加力,不用意,一念不生,很“粗”.气自周,力自彰,神自明,全体现,无不为,却更“细”,大细若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很有智慧,大细若粗异曲同工,同样很有智慧.有个典故耐人寻味:李锦藩是李亦畲的族曾孙,曾跟李亦畲的二儿子学过拳.有一次,李逊之对李锦藩说:“你打架子给我看看.”李锦藩打了一趟架子后,李逊之说:“就这样练,把劲打通再说.”又一次,李锦藩问李逊之:“我看拳谱上有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八法,这八法是怎么回事?”李逊之说:“分得那么清怎么能用?我一举手这全部都有了.”没过多久,李锦藩又问:“拳谱上讲10种身法,怎么做才合乎要求呢?”李逊之说:“你把头竖起来,将身子竖起来,你就什么都不要管了,你感到顺了,得力了,就行了.”

有两则小故事特有意思.

第一则,公猴和母猴坐在同一条树枝上看落日.这时,有一只蜈蚣走过.公猴叫道:“蜈蚣,你怎样使那么多条腿协调地向前迈进?”蜈蚣回答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你想一下吧,我的妻子想知道答案.”蜈蚣看了看它的腿,说:“我先移动这条腿,不不,我先向这个方向摆我的身子等”蜈蚣花了半个小时也没解释清楚它是怎样移动它的腿的,它讲得越多,猴子越不明白,后来它为了赶路,只好不再讲了.可是,它发现自己没法前进了.蜈蚣绝望地说:“天啊,为了向你们解释我走路的原理,现在我都不记得怎样走路了.”

第二则,孙子问爷爷:“爷爷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是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呀?”爷爷一时答不上来.那天晚上,爷爷竟至于因了他的胡子而几乎彻夜失眠,竞至于捅醒老伴,问自己一向睡觉的时候,胡子究竟在被窝里还是在被窝外.无论他将胡子放在被窝里还是放在被窝外,总觉得不那么对劲.

怎样写太极拳毕业论文播放:23532次评论:7202人。

粗做论,细做拳.论是纲,宜粗不宜细,以达细和全之目的.拳是目,纲举目张,做拳是身心感悟过程,虽细致入微,但却只能意会难能言传,难以细述和表达.粗做论,细做拳,不失为是学练太极拳术的方法.言简意赅的经典拳论就像公式,掌握公式可以解无数千变万化之题.题无限多,无法也无须熟记每题解法,记住公式便可.太极拳理论,太极拳练习谈,写得细讲得细,可以看可以参考,可以左耳进右耳出,不必定要去学去操作,以免“总觉得不那么对劲”,自设障碍自寻烦恼.

大学论文

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必要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高度入手,通过社会、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等群体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进一步出台健全完善的支持政策,不断促进大学生创业。

首先,政府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采用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经济手段者,如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等;行政手段者,如相关的行政指导、行政监督等;法律手段方面,如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的程序、对以知识成果出资的限制的修改、保护知识产权等。在努力落实现有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有待根据大学生创业实践出台符合当地的创业政策,努力从开办创业园区、政策场地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确保落实,以从政策上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比如江西省就出台了针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将享受与下岗工人自主谋业同等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其次,高校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体现,不仅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会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使用学习从理论上,实践中真正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再次,社会有必要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公众舆论环境,形成利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努力促进就业的公众舆论环境,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具备良好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大学生自身创业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环节。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在自身具备足以创业的技术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应的技术优势;有必要认真学习相关创业知识,积极调整心态为创业做好充足的心理与知识准备,在自己创业前可通过模拟创业或实习为创业积累相应的经验;有效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多方寻找风险投资与融通资金;组建具有相应能力与水平的创业团队,以有效克服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在创业取得一定进展后有必要把握时机做大做强,而在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挫折时,也有必要积极应对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以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在促进社会就业的同时,为科技创新与提升科技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结:自主创业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创业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受到资金、人际关系、政策及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创业的话题应该是永恒的,但创业的选择须慎重。

大学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化、直观性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以ppt展示等形式,可以插入动态图片、立体图形旋转展示等,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微积分》中的抽象概念。例如:极限概念,“无穷”和“无限接近”的概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多媒体的图形变化展示,可以把这一难点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内容。

2.多媒体教学具有涵盖性强,内容量大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所要传达的知识都是以现场板书的形式呈现,往往会出现在知识点讲完之后,学生等待老师板书,一节课所讲授的内容量就大大减少。与之相比,首先,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提前准备课件,对于一些较长、文字过多的例题,直接展示,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对例题的分析讲解中,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时间;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提前对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整理,在课堂上直接呈现,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进而可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最后,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知识背景等,扩大课堂的涵盖性。例如,在讲解第一章集合和函数之前,可以介绍一下微积分的发展史,增加对牛顿、莱布尼茨等对微积分贡献相关知识,同时把刘徽等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微积分发展史的贡献加以说明,在增加学生对微积分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多媒体教学具有反复使用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板书的形式来讲解,在讲解下一个知识点需要用到上一个知识点时,可能已经被擦掉。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可以随时进行查看。例如:在讲解利用极限的定义证明时,可以直接把极限定义的课件重新播放出来,达到复习和巩固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因为数学符号都是直接输入的,都是书面体,造成学生不知道数学符号怎么书写。多媒体的教学中涵盖量大的优势,也是它的一个弱点。因为内容过多,学习时缺乏重点。多媒体的教学进程快,很多时候学生来不及做笔记,造成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和节奏。有部分学生反映:上课例题都能听懂,下课却不知道怎么样去做题,怎么去复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挫,可能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

极限的概念在微积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极限是微分、积分的基础。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极限、无限接近的概念,有利于微积分的进一步学习。万事开头难,如果在微积分的讲解过程中,将极限这个微积分的入门性概念讲解成功,势必使以后进一步的教学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极限概念讲解失败,部分学生可能开始产生抵触情绪,将会给以后的微积分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在跟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50%的学生因为极限概念不清楚对微积分产生了抵触、厌烦、枯燥的情绪,因此怎样让学生树立极限的思维是微积分教学的重要问题。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能给学生展示动态的极限逼近的过程;辅助板书极限的概念和典型例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让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书写更加熟悉,改变数学就是一堆看不懂的符号的印象,数学符号变成了学生经常能看到老师书写符号,潜移默化,在克服了学生恐惧心理的同时传授知识。

2.针对多媒体进程快,我院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

第一点,对教学课件进行精雕细磨,使课件既符合经济类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又避免一些复杂的推理过程,尽量使用一些简单又典型的例题对概念、定理进行说明。第二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增加互动环节。在讲课互动过程中,如果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表示学生对当前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学生没有跟上教学进度,适当放慢多媒体的速度,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去思考。第三点,及时总结作业情况。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及时检验,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出学生知识薄弱点,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指导。

3.针对我院学生对微积分不重视的问题。

经管类的学生对专业课、英语等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微积分。在学生的概念里面,微积分只是一个枯燥的公选课。针对这种情况,适当增加微积分在经济类学科的应用例题,让学生了解到,微积分是他们以后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如果能把微积分的基础打好,可以增加他们在经济类学科中的竞争力。增加教学的期中课堂测试,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程度,查漏补缺,及时复习,更加扎实的掌握教学内容。

4.提高教师素质修养。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占的分量越来越大,作为经济类专业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有相关的经济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对教材内容合理的取舍讲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济类的课程进行学习,多跟经济类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虚心请教,掌握微积分在经济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比较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经济知识来提高课堂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四、小结。

多媒体作为计算机信息时代的教学手段,可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的45分钟,在教学中应该引入;同时微积分教学不要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性,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学的特殊性,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板书教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独立学院在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类专业微积分的教学也应该勇于创新,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板书教学,努力使微积分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越。

大学生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文章在阐述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途径,以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具有必须的借鉴好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表现为社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与高校无效供给、社会有限需求与高校过多供给的矛盾。实践证明,靠高校、政府或者企业等单方面的发奋来解决这一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务必建立高校、政府、企业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内涵。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是指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以共同利益与制度约束为基础,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共同承担职责,加强优势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过程和方式。其内涵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共同体的重构。在此构架下,高校、政府、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目标一致、职责共担、利益共享。二是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政府、企业一体化整合,充分加强和发挥政府的桥梁、激励与导向功能,促使各方利益与职责的有效联接。三是透过联动实现大学生就业平衡。高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用心吸纳大学生。

二、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实现。

(一)加强三大主体整合。

1、构成校企联盟。

企业透过设立大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基金,以及开展与高校合作办学,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介入力度,增强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透过建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接收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激活企业学习创新的氛围,为选拔所需的人才带给机会。高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加强高校与政府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职能,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应善于将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转化为自身的办学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政府排忧解难,保障政府重点工程、基础工程、创新工程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效需求。

3、用心推进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

高校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企业应及时向高校反馈人才需求与要求,用心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用心、有效的作用;政府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划,对高校和企业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使用带给科学化的推荐与制度化的扶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条件。

1、拓宽办学主体来源。

普通高校应立足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扎根区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要拓宽办学途径,以地方为主,社会与企业参与,争取海内外各界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个人或民间团体兴办各级各类学校。

2、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应开放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和研究中心,引导和鼓励具备相应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兴建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或者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用心吸纳大学生参与就业前培训和实践锻炼。要充分利用高校、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专家、领导、企业家、知名人士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带给创新创业条件,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

应建立社会化的高效就业人才市场和人才测评机构,完善就业预警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人才为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机制,推进就业观念的转变,营造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改善制度环境,强化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实现的保障体系。

1、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体系。要在《就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出台针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政府、企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并根据财力状况确定各自的资源投入强度与方式。二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联动实施状况的执法力度。要完善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执法依据,明确执法目标,强化执法程序,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执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切实推动高校、政府、企业各自职责与功能的依法发挥。建立由高校、政府、企业代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联动争议仲裁机构,主动协调三方责、权、利的不平衡、不对等现象,用心处理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三是增强法律意识。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作为一种新的职责、利益协调机制,有关方面应加紧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高校、政府、企业就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自觉增强大学生就业联动的法制意识。

2、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应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调控优势,发挥在大学生就业联动中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合作。政府应将企业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纳入统一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体系,拨划专项经费给予支持。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的确立与建设要采取项目申报制和评估制,对考核合格的基地,给予建设企业税收减免、项目支持、贷款担保等优惠配套政策。同时,用心开展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实现资源投入与大学生就业挂钩。加强对创新教育的投入力度,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营造相对宽松的创业氛围。为到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落实待遇,增加柔性发展机会。

大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论文

1.1大学体育教学特点。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育课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从教学上分析,技能与知识、理论相结合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从体育教学知识结构上来讲,它具有涉及面广泛、综合多学科知识运用的特点。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较,体育教学另一个特点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促使受教育者调动、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学习和掌握体育技术动作,进而形成运动技能。同时,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优良意志品质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体育教学中的思维过程。体育教学中,思维过程是外界信息在人脑中经过不断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等加工改造,并转而指导行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知活动,体育技术(战术)教学是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运动技能形成的“加速器”。在教学中,内容(技术或战术)经过思维过程的处理,使人们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之上,逐步树立正确理解,深入辨析事物本质的、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达到不断的完善,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从而把认识提升至理性层面,进而加速对事物的正确掌握。

2、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特点和教学实践的不足。

2.1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特点。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体育学习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调配合为特点,在教学中它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渐进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是依靠在建立正确、规范表象的基础上,理解、领会所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处理,并结合自身实践,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事物表面现象深入本质,发现和掌握事物内在联系规律,是对教学内容掌握由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的自主思维过程。

2.2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状况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因为体育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人们过于强调和重视直观教学的作用,教学模式统一、方法陈旧,多采用“传习式”“灌输式”教学,缺乏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创新,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教学理念发生偏差,注重外在技术教学,忽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能力包括运动、学习、操作和思维能力等,它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注重体育技术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缺失正确体育思维引导,在课程中缺乏自主、有序、清晰的技术动作学习思维,对技术动作原理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效果不能够进行内在基础分析,就会在体育技术动作学习中错误百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1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正确掌握动作技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它是学习与巩固的过程,其初始关键是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交织的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要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多样的、趣味强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由于学生是在独立的智力活动中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在要求学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多思考,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强化教学组织、完善教学手段方法、创设积极教学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创编相关准备活动内容、创编相关体育游戏等达到学生学思结合。总之,教师应通过对教学灵活地把控,努力促进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引导学生求同创新,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教师“要我学”转变为学生“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有助于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

3.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技能知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和思维过程是紧密相联系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是以形象思维为开始向抽象思维深入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从一定感性基础上入手,逐步、渐进地进入抽象概括。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调配合的特点,在体育技术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教师利用技术示范或借助教具向学生展示完成技术动作的方法,让他们在直观上开始感知技术动作,然后引导和启发学生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生动形象的运动视觉表象,之后再经过大脑中不断的过程重现,结合反复练习以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师在直观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疑问设计,诱导学生通过采取正误比较,结合正确和非正确的动作表象再现,加强学生对动作的正确分析能力,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语言是人的思维表现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各种科学的概念要依靠语言来表述,在教学实践中语言是引导学生有意识精确掌握动作技能的基础,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的讲解,动作要领对动作表象起理解、说明和监督作用,要领可以刺激、制约和改造动作表象,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通过身体实践精确、简练表达出来,强化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提高动作练习质量,从而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3.3思维训练结合教学实践,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体育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运动知识,还要让他们掌握运动技能,思维能力与运动技能发展相互依存,因此体育课在训练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动技能形成和掌握具有一定遵循规律和过程,运动生理学把运动技能形成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实践中思维能力训练的手段设计与运用也要符合这一依据。运动技能形成是通过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来实现的,泛化阶段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明确动作组成结构、要领,掌握练习方法和动作原理,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正确的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不过分强调动作的详细信息,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例如,在排球上手传球教学中,利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对传球手形、双手摆放位置、动作发力、出手角度予以解释说明,有意识、有目的的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保持长久的联想和思维,以促进学生对动作的正确认识形成。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基础上,把注意力指向动作技能的细节上,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本质特征,加深动作各部分内在联系,把若干个别动作结为整体,逐步完善整体动作。例如,学生在学习上手传球技术后,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问题。例如,传球时为什么要做到“一迎、二蹬、三伸送”?其动作要点是什么?这样可使学生做动作的同时自觉思考动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更深刻的理解正确动作概念,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动作越做越正确。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形成完整的巩固和定型,这一段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完善技术动作,因此,本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具体情况加强、注重启发学生逻辑思维。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动作正误对比强化正确动作,协调纠正动作细节,引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研究,通过对整体动作全程分析、比较、综合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加强理性认识、加大练习强度,准确理解、熟练掌握动作和要领。例如,在复习排球扣球时,结合教师动作全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认识向上起跳力量不足的问题、怎样掌握扣球助跑起跳技术、怎样纠正起跳后空中不展腹的错误,然后通过与不同学生同一动作的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自动化阶段学生已经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该阶段具有出现动作错误自己不易察觉,错误动作多次重复会被巩固的特点。根据这一阶段特点,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已掌握的动作技能,不断改进动作细节,扩大动作技术变化范围,以便在多种情况下灵活运用。本阶段要积极启发学生抽象思维,通过讲解、示范、提示等方法,促进学生动作完成情况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对掌握动作稳定性、可变性、自动化程度和动作效能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在教学上要采用多变的教学形式与多样的练习组合,使学生建立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理清多个问题的本质联系与区别(如排球跳发球与后排起跳进攻),使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系统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直观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思维能力得到深刻丰富的发展。

3.4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学习能力。体育学习需要思维,如果学生思维得不到开发性的发展,在学习实践中就会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育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是一项不可忽视任务。创造思维在体育教学中是在确立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注重体育实践、想法和操做相结合的过程中获得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要结合体育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和创设问题情境与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情境刺激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教师启发教学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面对疑难明确目标指向,敏锐观察、活跃灵感、发挥想象积极主动思考,创造性地取得问题解决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和策略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积极诱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领会和掌握事物间的联系,教会学生有效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涉猎除体育外的多个领域,扩大关注范围,打破条框、捏合不相关事物的要素,将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求同、求异、求合(例如,在已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力学原理设计练习动作以获得向上起跳的速度和力量),达到引导学生学思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4.1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所授学生的运动技能。根据整体授课计划及每节体育课具体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创设积极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课堂需要创造性发挥是运动技能掌握与提高的前期基础。

4.2体育技能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体育课重要特点是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紧密结合。教师善于组织学生进行智力活动,善于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他们高效获得运动技术、知识和了解运动规律,强化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的能力。

4.3体育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也是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把思维能力培养融入体育技术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根据动作形成不同阶段不同要求,把动作形象思考联系到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将理性认识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理清动作内在本质关系与联系,使掌握知识技术系统化,促进体育技能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4.4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在完整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体育学习思维训练以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改进体育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全方位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生成。

4.5体育教学是多学科交叉统一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提高认识,重视思维训练在教学中的作用,丰富教学手段,变简单直接灌输教学向多方位渐入式教学进行转变,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学生思维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动作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潜能,通过学生自主的思维与技术动作的完美结合,获得有效的思维和练习成果,使教学更趋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2]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颜军.体育学习思维训练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1993(6).

[4]孙兵,刘大海.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与运动技能形成关系的研究[j].运动,(4).

[5]张向荣.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与运动技能形成关系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大学生论文

一、绪论。

题目。准确来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所在,确定了文章的题目,也就是确定了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这里指议论文),那么接下来文章所有的内容都是要为题目服务的,如果中间有偏差,就会出现文不符题的情况,那么整篇论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就是所谓的跑题,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选题之前,一定要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确认自己的中心论点,以免事实论据不充分,导致文章没有说服力。

摘要。摘要是标题下面,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文字,文章的摘要里面概括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我们要达到的写作目的,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

二、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技巧问题。

(一)论文选题不深入。

一篇论文是否要其研究的价值,主要看论文的中心观点以及论文中用于佐证观点的材料,这就需要作者确定好自身论文研究的问题,一般论文的研究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二)文章论据不充分。

文章论据不充分,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很简单,有两种,一种是搜集查阅的资料相对太少,另一种就是搜集的资料不能够充分的证明文章的观点。第一种很好解决,只要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手段,例如:网络、图书馆、调查问卷等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即可。第二种相对来说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性,在我们确定了中心论点之后,那么所运用到文章当中的事实论据都是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服务的,我们所查阅的资料,也都是与之相关,在筛选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中心突出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证明其中心论点。

(三)文章结构混乱。

确定题目和中心论点后,在很多资料的面前,许多作者都不清楚接下来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安排,第一步应该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这就需要我们在撰写文章时列出一个文章的大框,传统定义上来说也就是文章的提纲,但是现在学校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都会在撰写文章时,要求我们先撰写一份开题报告,这里面就是需要我们理清楚文章的大致思路了。

三、针对上诉的解决办法。

(一)以小见大的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一般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全面到全面的一个过程,一般我们都是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这样写起来也相对会流畅一点,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在加上自身所学的知识,大量的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这样确定起来的论文题目,就会比较好书写了。

(二)搜集、筛选资料。

通过收集得到的材料一开始没有必要都通读,可以先翻翻目录或索引,找出与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或紧密相连的章节。通过泛读,大致了解本论题有关的研究现状和前景,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在这些过程中,有几样事情需要做概括出与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研究现状,整理出毕业论文提纲或大致思路,熟悉基本的毕业论文格式与写作规范。

(三)写好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有目的性。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导师能够判断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存在学术价值,在逻辑上是否存在不完美,以便我们后续的论文,如果长篇符的直接撰写论文,其中就有可能产生许多的问题,修改的部分也相对会比开题报告麻烦,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省下导师的时间,也可以保证我们在撰写过程中不做无用功,所以撰写开题报告是十分必要的。现下各大高校为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都在论文撰写要求里面,要求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可见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保证开题报告的结构。开题报告的结构相对来说都是固定的,首先是“选题的'意义及目的”,这样导师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我们的研究的价值所在已经研究后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其次是“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再有就是“文章的创新之处和参考文献”这些都是必须要有的。

但是这些东西也是要分清主次的,不要一味的罗列观点,那样对于开题报告来说是一点意义都没有的。论文的基础观点和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其中我们撰写开题报告的重点。只有分清主次,这样,文章结构与层次才能够清晰。一般的开题报告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可能的创新之处;已有的研究基础;主要参考文献。

四、提高大学生写作技巧创新方法。

(一)运用多种修辞方式。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朱自清《荷塘月色》)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写出了荷叶个方面的美丽。

(二)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面。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参考文献:

[1]戎文慧,王颖,朱蓓,李娜.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03).

[2]张静.从1984-论文统计看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02).

[3]郦金花.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论坛,2011,(01).

大学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教育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操机会,进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对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以期能推动中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中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输送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把握时代发展特征,以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变革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学科本身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中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必须注重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性,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兴趣不浓等特点,进而影响日常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excel教学中,教师将教室布置为年终总结会议现场,给学生以真实的体验,并且为每个学生匹配具体的工作岗位,针对不同岗位教师提出表格制作要求,比如针对财务部门,教师要求学生制作财务报表,汇总第四季度和全年公司财务收支情况,而对于销售岗位,教师则要求学生汇总销售产品信息,并对销售数量进行分析,并将销售区域绘制成饼状图等。在这样的情境下,避免了单纯传授知识的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表格制作之中,并有针对性地掌握各类表格的特征,加深印象,在实操过程中增强经验的积累,最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建设校企培训基地,创造更多动手操作机会。

现阶段,相关单位在人员招聘中日渐关注应聘者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毕业生出现学校理论知识成绩较好,但是上岗工作后力不从心的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中可与企业联合,搭建培训基地,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例如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与当地广告公司合作,建立“多媒体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培训基地,并制定具体选拔方案,该培训基地主要面向大二学生,培训基地采取“笔试+面试”的考核形式,成绩合格者可被录用,进入培训基地学习。在培训基地中,企业会委派相关工作人员组建团队,并把公司的业务带到基地中,学生可真正参与到项目的洽谈、创意和制作过程中,并且领队将实习的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学生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工作内容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上报相关负责人,同时每周都会召开部门会议,除总结本周工作部署下周工作外,学生可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问,以此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转换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挑战中锻炼自己。

三、传统模式与微课模式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注重对系统知识的讲授,能够保证学生科学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但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必然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有效内容,以此保证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在《web编程与设计》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传统模式与微课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将课堂内容进行模块式划分,并将每个模块的内容再具体划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讲解的部分教师录制成10min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比如在“servlet技术模型分析请求”部分教学中,教师可将检索请求参数、检索http请求等内容设置为微课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在正式教学开始后,教师首先简要概述微课内容,就某个知识点进行重复讲授,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且在讲解过程中配合微课视频的播放,以教学方式的转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育只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形势,进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并创新教学方式,校方也要致力于实习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大学论文

摘要:高校学生档案是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信息,体现了学生每个阶段的能力和不同的素质。高校的不断扩招带来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生档案工作的繁重,这使得高校中一部分辅导员就充当了兼职档案员。因此,正确分析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的利弊所在,对于改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兼职档案员,学生档案管理。

高校学生档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人生履历。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档案作为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凭证,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随着而来的学生档案工作日益繁重,这使得高校中一部分辅导员就充当了学校兼职档案员。作为辅导员来从事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可谓利弊参半。

一、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的有利之处。

1.缓解专职档案员的工作压力。当前高校档案信息量剧增,仅依靠有限编制的专职档案员已是力不从心。专职档案人员需要集中更多精力在贯彻执行档案政策法规,规划全校档案工作、利用档案促进高校部门工作,大力收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入馆之前鉴定就要更多依靠兼职档案员的力量来完成。建立由辅导员任职的兼职档案员队伍,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专职档案员的工作压力,促进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

2.提升学生档案的质量。大学四年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最多的是辅导员,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辅导员对学生的各项资料文件的来源去处掌握的较清楚。他们最先接触第一手资料,能够保证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分类科学合理,能更准确判断文件材料的保存价值。因此,由辅导员来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可以迅速快捷的收集各类材料,补充完善学生的各类档案资料,从而提升学生档案的质量。

3.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档案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各种社会实践、家庭社会关系和经济状况。辅导员可以充分借用这些信息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例如每学年结束,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籍表上的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表扬先进鼓励落后,以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

二、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的不足所在。

1.学生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树立和强化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辅导员平时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学生生活指导、就业指导等工作,平时几乎没时间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再加上辅导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是作为兼职工作来进行,在提升职务和职称方面相对滞后于专业人士,使得作为兼职档案员的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重视该项工作,一般从新生入校到毕业,只有在毕业生离校时才集中整理一次[1]。学生档案长期无人查阅,很多应该及时归档的材料都没有被装入,学生档案里只是收集了一些最基本的资料,很多能反映学生个性与特长的材料都未被归档,从而使得学生档案“千篇一律”,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状态和全貌。

2.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责任不清。受传统“重教学、轻管理”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忽视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作为兼职档案员的这些辅导员的管理。高校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监督考评上也主要是以辅导员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与档案管理牵涉不大,这就使得许多作为兼职档案员的辅导员游离于档案管理行列之外,究其原因,是没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没有给这些兼职档案员一个明确的责任与分工,说明哪些事该干,哪些事不该干[2]。

3.辅导员档案管理业务技能不过硬。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者,需要具备相关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但是由于辅导员最初不是作为档案员进行培训与管理的,使得他们档案管理素质在不同程上存在欠缺。再加上学校在监督与培训这些兼职档案员时力度不够,一些辅导员没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方面的教育,连基本的档案知识都不具备就“上岗”,管理理念陈旧落后,管理方法比较传统,一切按经验办事,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上述原因直接造成了学生档案质量的下降,也间接造了成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对自己的人事档案不重视。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带来了毕业生档案的不齐全,不规范,等到用人单位审查时发现问题多多,从而耽误毕业生的一系列事情,影响毕业生就业。

三、辅导员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策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看到,高校辅导员作为兼职档案员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可谓是各有利弊。但是,现如今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学生档案的日益重要又让我们不得不利用辅导员这一群体来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辅导员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应是每一所高校都应考虑的现实问题。

1.制定详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责任不清,而责任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给兼职档案员一个明确的责任分工。辅导员作为兼职档案员往往太忙,时间不够用,为了完成相应任务,找一些人帮忙,敷衍了事,造成了学生档案收集、整理的不全面、不规范。因此,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来明确辅导员作为兼职档案员的责任分工,那样辅导员就不是“身兼数职”,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从而使得归档更加快捷与通畅,也减轻了辅导员的负担。

2.增大学生档案管理监督和培训力度。

3.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从辅导员自身角度来说,除了通过参加学校的各类培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外,也需要自己主动学习和改进管理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辅导员应主动加强自身学习,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辅导员也应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更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结合本校实际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学生实践能力、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等方面的材料,增加学生心理、信用、个性、和特长等档案资料,使学生档案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现实表现,真正反映出大学四年学生的成长过程。

4.加强学生对自身档案的认识与重视。

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中,也有一些是因为毕业生自身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引起的。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档案教育非常有必要。在新生入学之初,辅导员可以利用新生建档的时机向学生宣传相关的档案知识,让学生在一进入大学就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通过相关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对档案重视起来,并协助辅导员班主任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到毕业时辅导员整理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学生参与相关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一方面有利于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不断完善自身档案材料,在毕业时得到一个真实、全面、个性的自我。

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作为兼职档案员的辅导员,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与资源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并依托学生档案管理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体现自身工作能力与素养的一个重要凭借与依托。因此,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圆满完成专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兼职档案员这一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江歆楠.学生档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xx,(17):251.

[2]陈燕.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j].科技创新导报,20xx,(3):183.

[4]官莉萍.对辅导员做好高校兼职档案员的若干思考[j].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xx,(5):270.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