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训创造好家庭(优秀16篇)

时间:2023-12-11 19:48:02 作者:文锋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启迪思想和传递价值观念的文学作品,它能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这里有一些关于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家庭里家风家训的一封信

xxx:

每人的心中都会有四五条父母要你铭记于心的家训。我也不例外,现在就让你来跟我体验一下我家的家风吧!

有一年新年,我远方的姑姑来我家做客,爸爸让我去接大姑,要我客客气气的跟大姑打招呼、热情的和大姑打招呼、热情地帮大姑拎东西。我把大姑请进了屋里,姑姑坐下了,我突然发现桌子上有水,我就想去擦水,妈妈马上把我叫了回来,说:“你在擦水的时候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朝着客人的方向擦,这是对客人的不敬,要往自己的方向擦。”我当时还嫌妈妈啰嗦呢。饭做好了,是我最爱吃的饺子,我要吃了,爸爸赶紧拦住了我,说:“孩子,等一下,吃饭的时候要等客人,这是礼貌。”姑姑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还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呢。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家里自己做木偶,做木偶的事对我这个笨手笨脚的男孩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难事。做木偶既费时有费力,做到一半我就生气的把木偶扔到了一边,坐在边上生闷气。这是爸爸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这只是人生当中很小很小的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不服输、坚持不懈的精神,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重新拿起了木偶,耐心地做出了一个木偶。这只木偶到现在我还一直保留着。

就是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教育我、鼓励我。教育我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事,应该具备着什么样的精神,使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现在我也渐渐懂得了,父母为什么要对我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祖国也要靠我们这一代去建设。

这就是我的家风,相信你们的家风也和我一样吧!

xxx。

20xx年xx月xx日。

优良家风家训家庭事迹材料

好家风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们人生的长路。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我是一名文庙街小学一年级二班的学生,从我出生起,爸爸妈妈就告诉我,我家的家风就是“孝”。小时候我不太明白,直到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我看见爸爸对爷爷言听计从,对奶奶百依百顺,我想:这就是孝。耳濡目染了父辈们孝老爱亲的举动,我把孝顺长辈、爱护亲友当做为人的准则,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向上。

我们家是四世同堂,曾祖父八十八岁时生病去世了,曾祖母现在九十岁高龄了。从我记事起,曾祖母的身体一直很好,她热情好客,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她对人非常好。

去年九月份,曾祖母左腿做了手术,爷爷亲力亲为,尽心伺候,他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害怕留下遗憾。”在等待康复的日子里,有很多人来探望我的曾祖母,正说明了她的待人友善。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户人家;一种家风。不管多么简单,它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经过多年的传承,伴随着一代代人,启迪着一代代人,影响了一代代人。

中国家庭十大家训心得体会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家训的传统,家训是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家族的价值观、家庭文化传承给后代,有利于家族的长远发展和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提携、扶持和协作。在这些古时候家庭教育的家训中,家长们留下了许多关于仁爱、守信、诚实、勤劳、简朴等方面的智慧启示,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家庭十大家训心得体验吧!

第一段:孝顺父母。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家训。孝顺其实是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例如要经常问候父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工作或者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等,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来说非常的重要。孝顺父母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还有助于我们养成责任心和关爱别人的良好习惯。

第二段:尊重长辈。

尊重长辈也是我们不得不要遵守的家训之一。在中国文化中,老人是应该受到尊重的,而年轻人则要尽力承载这个文化传统。尊重长辈既要言行举止中不出过河之爽,更要嘴巴干净、不生厌恶和抱怨,对事情要耐心解释,深刻理解和学习老人的经验和知识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对家族传统的维护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第三段: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非常常见的家训之一,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保持坦诚之心,以诚意相待,守信于人,做到言出必行,承诺必守,因为这才是一个成熟、值得信任和受尊重的人的表现。在生活中尤其是在生意和友谊方面,我们要学会用内心的真相来治愈,理智地判断事物的好坏,确保维持垂范之道,这样才会使我们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

第四段:勤劳俭省。

勤劳俭省也是很重要的家训之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个本分的工作和生活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了。勤劳是增进自身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俭省则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印。我们要自觉避免挥霍和奢侈,节省开支,合理安排日常的生活和娱乐时间,尤其是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在生活中,勤劳和俭省也是我们怀念和铭记先祖的最佳方式。

第五段:友善乐观。

友善乐观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时刻做到的,这是一种美好心态的养成方式,能够展现出我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我们要时时将自己处于他人的角度来想问题,能让我们和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同时也能使我们在自己的成长和人际关系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总之,中国家庭十大家训中涵盖了非常多的内容,这些家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十分的重要,这不仅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精神。家训中进行了取舍,最终留下了一代又一代的精神财富,这笔传承不仅成为我们反思和领悟价值观的源头,也成为我们了解人本质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基石。通过这些家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做到心灵手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表现出我们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保护环境创造绿色家园家庭倡议书

“多一片绿叶,多一片温馨”。马上要到3月12日了,那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植树节。绿色森林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因此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并有了法定的植树节。世界上最早的植树节,是美国内部拉斯加州制定的。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树木稀少,土地干旱,风沙很大。为了改善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状况,莫顿先生在1872年4月10日倡议全民植树100万棵。其后,每年的这一天此州全民动员义务植树。1885年,内布拉斯加州议会为表彰莫顿先生的功劳。以它的生日4月22日作为当地的植树节。1915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国务院正式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生活中可不能没有树,树能给我们提供氧气,树能造房子、造家具,就连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书、纸都是用树来做成的。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森林里的树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顷森林生产10吨干物质会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这使得森林成为一座巨大的氧气库。树还可以防止沙尘暴、洪水……树,能防风固沙,大风遇到了防护林带,会被大大减弱,“山上绿幽幽,泉水不断流”。

路是人开,树是人栽。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的护林实践表明,当国家森森覆盖率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时,国家就不会发生较大地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非常遗憾,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绿化面积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覆盖率仅有16。5%,,而且木材的砍伐量却是世界第一,“揭了山皮,饿了肚皮”。长期的毁树毁林,滥砍滥伐,破化水源,人们近乎掠夺性地开发,使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破坏了生态平衡,而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一些地方长期干旱无雨,一些地方却洪水泛滥。酸雨,泥雨,赤潮,龙卷风,沙尘暴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每年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想想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这一切都是人们不注意生态保护结出的苦果。是大自然对人类滥砍滥伐行为的惩罚。这怎么不让我们深感焦虑!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高度的重视它的存在。才有了这一年一度的绿色节日——植树节。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

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在人类奔向21世纪的今天,地球已负担深重,苦不堪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大。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根本方法是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被,因此植树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标。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松树不屈的风骨。除了这种精神的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绿化赛过宝,一宝变百宝。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惜生命。爱护花草树木还是一种传统,爱树的核心就是种;爱护花草树木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一种文化;爱树木,爱花草,爱鸟兽是一种美德,孩子们从小就应受到这样的环保教育,这种绿色的教育,绿色的熏陶,会让我们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人要文化,山要绿化。我们赞美绿色,提倡植树造林。是因为有了绿色大自然是人类财富的宝藏,也是人类美感与艺术的源泉。藻类到参天大树,才使荒芜的地球生机勃勃,才有了动物,才有了人类。地球上有了绿色植物之后,才孕育出动物生命,从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诞生,到进化为现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过了100多万年的时间,可以说人类是在绿色的摇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我们赞美绿色,期待有一天,清澈的河流漫游着鱼群,在清澈的小河里欢快游淌,鸟儿在枝头放声鸣唱,寂静的春天不再寂静。期待有一天,狂暴的洪水不再咆哮,灼人的热浪不再肆虐。期待有一天,每一个山谷都盛开希望之花,每一条小溪都跳着欢乐之舞,所有的荒原都变成绿洲,所有的生命都得到上苍的关爱和人类的善待。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只要热爱祖国和人类的人就会懂得爱护绿色,只有从爱护眼前一草一木做起的人,才会热爱祖国的山河。打造绿色祖国、建设生态家园,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的利益,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地更绿、花更多、景更美”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要爱每一片绿叶,爱每一棵小草,爱每一朵鲜花。更应该珍惜绿色生命,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绿化祖国。

人之初,性本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一个人都曾拥有一颗纯洁的心,只不过是被物质私欲所迷惑了。只要敢于接开虚伪的面纱,去掉私欲的邪恶心灵,那么一个真正完美的生活,真正完美的世界,离我们还远吗?“明时节雨纷纷,植树造林正当劲”。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人人动手、年年植树、坚持不懈,我们将共同拥有绿色的家园。让我们把口号落实行动,一同珍惜绿色,植树添绿。共同植树,绿化、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让绿色生命激活我们热爱的生活,做祖国美好的建设者。

家庭里家风家训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和妈妈都是老师,我们家可以算是一个“书香门第”。对于我的学习,你们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认为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只是适时给予一些建议和鼓励。而对于我的性格和修养,你们却一直很注重,常说的就是“节俭”、“乐观”和“不要攀比”。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家训、家风吧。

爸爸,你总是特别节俭,对自己几近苛刻却从不委屈我和妈妈,但你也经常告诉我要节约,教我一些生活的小窍门。家里那辆锈迹斑斑,骑起来总是“吱呀吱呀”的自行车便是最好的。见证,你已经骑了它七八年了,每次有些毛病也总是修理一下继续骑。而它也从未辜负你的期望,一直勤勤勉勉努力工作。

你是一个乐观的人。雨天道路湿滑,天空阴沉,我的心情压抑,你告诉我雨点能洗涤空气中的尘埃,而你也洗掉了我心理上的尘埃;考试的座位安排在最后,要收卷子的,你告诉我这样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誉,你告诉我那并不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份荣誉就已经是自己的了;作业太多,你告诉我这样假期才充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你教我如何接受不公平,用主观的心理去弥补客观的不足。你最讨厌看到我流泪,你说那是怯懦的表现,是幼稚的'标志。你的言传身教渐渐抚平我年少无知的棱角,拔除我郁闷不平的尖刺,让我渐渐成为一个心境平和的人。

年轻人总爱追求新鲜事物,你告诉我不要跟别人攀比。外观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别人富裕的家境、高人一等的地位只是暂时的,每个生命的灿烂和辉煌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未来要靠自己,而不能总躲在父母的港湾。

诚恳、正直、勇敢、努力、进取、拼搏……这些也是你曾教给我的家风、家训,我一定为你,也为我自己牢记!

家庭里家风家训的一封信

xxx:

我家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小家庭,却有着不平凡的家风。家是快乐的天堂,家风就是天堂的规矩;家是幸福的港湾,家风就是港湾的航道;家是缤纷的花园,家风就是花园的沃土。

我家的家风是崇尚文化,在我小时候,母亲就教我诵读唐诗宋词,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可我并不喜欢,总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母亲一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渐渐地,母亲发现我读诗词的态度不认真,于是批评我,说:“如果你照这样的态度学习下去,即使读一百遍也记不住,读古诗不要求你读的多,只要求你能读懂其中的含义,领会抒情的妙处,明白蕴含的道理。我知道理解古诗对你们小孩子来说很不容易,你也要坚持下去!”妈妈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而我只能理解其中的点滴,但倔强而顽皮的我,早把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现在终于理解妈妈的苦心了。

上小学以后,妈妈又开始让我广泛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爱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检查并帮我修改日记。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使自己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我家的家风虽然平凡普通,但它如精神食粮,能让我时时汲取营养,想到上进,使我受益匪浅。

xxx。

20xx年xx月xx日。

家庭家训心得体会

家庭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社交环境之一,对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的教育中,家训是传承家族优良品质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训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转变,但其核心价值依然不变。本文将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探讨家庭家训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并分析家训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家庭家训是培养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与道德的方式之一。像孝爱,信义,正义等都是我们在家庭中接受到的传统家训。这些家训不仅影响我们在家庭中的行为举止,还贯穿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学校、社交场合和工作场所中,我总是保持着友善、真诚和宽容的态度,这些习惯都是内化的家训的一部分。此外,家庭的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除了提供实现静心,心灵深处的安稳,更引导和激发了我的思考与好奇心,增强了我内心对于尊重,勇气,感恩等价值理念的意识。

第三段:家训建设中的问题。

现代家庭家训已经不再像古时候那样单纯,家训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然而,在很多家庭里,家训并没有被认真思考和运用,而是仅仅口号化,没有实际的推广和执行。更有甚者,一些家庭中缺乏主人翁感,没有清晰的价值观念和教育规划,一切以权威的形象为主导,容易造成无底线,两面派的不良言行,从而使得家训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在构建家庭家训中,必须保持明确的目标和原则,注重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和体验。

第四段:解决实践问题的建议。

为了解决这些常见的问题,本人认为有三方面的策略可以借鉴:首先,家庭成员应该保持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对所尊重的家庭成员之间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建立基于价值共识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一种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其次,家庭成员应该不断地接受教育和锻炼。在家庭中,教育是经常性的,因此,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和素质。最后,家庭成员一定要以身作则。只有成为一个好的榜样,才能引导和鼓励其他家庭成员遵循家庭的理念和道德规范。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家庭家训在个人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家训可以影响个人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并引导个人以良好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每一个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同时,在家庭家训建设中,必须注重沟通与交流,教育和锻炼以及以身作则这三个方面。只有这样,家训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永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中国家庭十大家训心得体会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调家教家训的传统,而中国家庭十大家训正是这种传统的强有力的代表。这些家训包括诸如“以礼待人”、“孝敬长辈”、“勤奋努力”等,都是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实践中,这些家训经过世世代代的积淀和传承,对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现代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中国家庭十大家训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二段:“以礼待人”

“以礼待人”是中国家庭十大家训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尊重他人、尊重礼节、尊重学问和文化,是现代社会共同道德准则和生活规范。在家庭中,以礼待人的做法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打扰别人、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还可以教育孩子尽量用文明的语言来与他人交流等。在个人成长中,这一条家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始终自持高尚的仪态和素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拥有内在价值、外在和谐的人。

第三段:“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中国家庭十大家训中同样重要的一条。中国历来强调家族传承,强调尊重老人,因为老人在家族文化传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许多家庭中,老人是家族精神与记忆的载体,长者们的诸多经验都需要接下来的一代去收集和继承。同时,对于儿女而言,尽自己所能地关爱长辈,帮助他们渡过晚年的日子,是作为一名好儿子或女儿的基本义务。在现代的社会中,虽然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秉承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仍然是时代的精髓,它不仅是缔造和谐家庭的基石,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保障。

第四段:“勤奋努力”

“勤奋努力”是中国家庭十大家训中最基本的一条。努力工作,勤俭节约,是一个人得到成功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无论是学生、职业人还是劳动者,都可以从这一条家训中汲取灵感,并使之反映在自己生活中。勤奋努力包括积极学习、认真工作、节约精打紧干、以及艰苦奋斗,没有这些的坚持和努力,就无法获得成功和成就。家庭教育可以从很小的开始就落实这个家训,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充满信心。

第五段:“和心乐意”

“和心乐意”是中国家庭十大家训中最为高深的一条。这一家训从精神层面上要求我们应该以善意的态度来对待人、事和事物。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条家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有助于人们建立人性化、信仰化的家庭,为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美好的竞争与合作。在个人成长中,这条家训也赋予了我很大的启示:往往我们会在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焦躁,但只有抱着善意和纯真,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才能真正提高自身修养,变得更加优雅和高尚。

结论。

“中国家庭十大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观和精神追求。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会,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些家训对于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带领作用,它们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仍然不可或缺。正是因为这些家训的存在,才能使我们在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面对挑战和诱惑,让我们更稳定地前行。

论儿童期家庭教育与创造性发展

[论文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发展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始终,从婴儿期开始,通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到老年期。其中,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性初步定型的时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外部动因,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是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并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从而将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自身的个性特征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是在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以致出现家庭教育的失误。因此,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1启蒙性与持久不间断性。家庭是抚育儿童的摇篮,既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也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其中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智力、体力的成长和最初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奠基的作用。同时,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教育过程,而家庭教育天然的连续性为其提供了重要保证。个体从出生到独立生活必然经历学校教育场所和教育者的变更,每一次变更,个体都有个适应过程。如,个体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适应新的教育方法和风格、适应新的教育者等,而家庭教育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家庭这所“不变的学校”和父母这个“终生教师”对个体的影响是持久不间断的。

2感染性与潜移默化性。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相互交织着,家庭中的多种因素,如自然结构、经济结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活习惯等均会在耳濡目染中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同时,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他们的人生态度、性格脾气、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消费行为、待人接物的处世方式是儿童最直接、最经常的仿效榜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3灵活性和及时性。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场所,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家长主要是通过生活过程或与孩子的共同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根据社会规范、价值标准、风俗和传统习惯去引导、要求儿童,如讲究卫生,尊敬长辈,不打断他人谈话,恰当地向他人问候,不随便将他人的东西占为已有等,并对不合理的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方式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个体生活的.基础在家庭,长期的朝夕相处使个体在家庭中的言谈举止是真实自然的,其优缺点、思想状况、个体特征在父母面前一览无余。父母比任何人都能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等实际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带有血缘伦理权威性的教育来引导孩子。

此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家庭教育这种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

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以其与家庭生活相交织的独特特点,对儿童的个性、情感、思维、认知、技能、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着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不可取代的作用。另外,家庭教育的各个特点又在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与影响家庭教育的人际关系、经济条件和家庭文化等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地影响着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家庭教育总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来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社会生活对儿童的影响往往主要是通过家庭的人际关系来进行的。家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的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和邻里之间等,而在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儿童最早接触并且对其社会化影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据有关研究,父亲在男女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那些早年未与父亲有接触的儿童,在其性别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安全的。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如果对儿童采取保护、非干涉性、合理、民主及宽容的态度,儿童就显示出具有领导的能力、积极的情绪、态度友好等个性品质;相反,儿童则显示出适应能力差、依赖、情绪不安等个性品质。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具有情绪传导、性格形成和行为规范等作用。父母采取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等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特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下的儿童其社会化程度高。

此外,家庭教育还受家庭的物质环境和家庭的精神文化影响。经济决定着家庭教育的物质环境,如家庭环境优美、整齐、清洁的能时刻熏陶、启迪着孩子。家庭的精神文化包括家庭的教育观念、学习氛围、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等,它通过几种相对独立的心理机制影响着儿童,具有强化、认同、理解等功能。强化,也就是父母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奖励他们认为正确的儿童的行为,惩罚他们认为违反规定的孩子的行为,同时将一定的系统的规范灌输到儿童的意识中,并且使得遵守这些规则逐渐成为儿童的习惯和内部的需要;认同,即儿童不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模仿父母,以父母为榜样,并努力成为像父母那样的人;理解,父母有意识地观察并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敏锐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不断形成自我意识以及交往的品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希望下,我国绝大部分家庭虽然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存在教育价值观的狭隘,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学,不关心思想品德等其他方面教育的现象;也不难发现存在着教育方式偏失、方法单一的状况,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误区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1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在应试教育“考试至上”观念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个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以为然、不屑一顾,认为智力发展才是关系子女整个一生发展的实用能力。子女的学习成绩始终是父母关注的焦点和家庭间彼此谈论的热点,看书做作业是子女生活的唯一内容。频频见诸于大众传媒的家教热、各种培训热、择校热等问题说明了家庭对子女智力教育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一项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中,当问及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及“你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事情“”时,68%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才是子女的个性及道德品质。殊不知父母在把子女培育成“人中之龙”的过程中要先成“人”,而人格及道德品质是成“人”的重要要素。

2教育方式偏失。独生子家庭容易产生娇惯溺爱;经商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容易对子女放任不管;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性格特征等原因也会对子女采用粗暴专制的管理方式。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娇惯溺爱、放任不管和粗暴专制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造成不良的个性特征;父母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效果。3教育内容单薄片面。为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社会,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勤俭品质的养成,忽视家务劳动的锻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的家长不太注重对子女进行关心他人和社会、关心环境和自然、关心集体和服务等更高一层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灌输,这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教育行为背离示范。家长往往对孩子正向引导,要求较严,而自身的行为榜样与教育内容不一致甚至相反,使初步具有评判能力的儿童易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或者对教育产生怀疑、厌恶,甚至会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的现象,直接影响儿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心态的形成,甚至导致人格的缺陷。

考察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剖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而家庭教育促成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1确立以发展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家庭教育观。观念指导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家长不同的教育观念支配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教育氛围,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狭隘的家庭教育观念培育出来的是有缺陷、有隐患的个体。因此,家长应从理念上树立起与时代相符的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如,孩子的健康和人格的增进,孩子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孩子有效参与民主的社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

2提高家长的社会化程度。子女是家长的镜子,子女从来不会忘记模仿他们的父母。家长必须明确自己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所执行的责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从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提高自己。一项道德社会学的应用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和教育方式与子女道德人格形成及人生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要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须在思想修养和文化知识方面进行再社会化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家长才能运用灵活创新的教育方式,营造道德与文明的家庭氛围,培育出德智双优、人格健全的子女。

3拓展家庭社会化教育的内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应根据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突破传统的重智和育才的局限性,将体、美、劳、技的训练纳入到家庭教育的范围。尽可能提供现代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家庭物质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旅游观光、阅读视听、体育活动和家务劳动等方面来拓展孩子的社会化内容,使孩子在家庭活动中陶冶性情、增强体质、丰富生活,从而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个体的社会性是家庭、学校、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可以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向家长介绍教育学专业知识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社会是个人力、财力、信息等丰富的资源库,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开设家庭教育辅导机构或制定和实施指导计划。例如:美国密苏里州通过实施“父母作为老师(pat)计划”对父母进行辅导;英国在中学普遍开设家政课;日本很早就为家长开办了学习班和讲座,政府还定期编辑和发送家庭教育参考资料。在我国上海一些学校也通过家长集会、“星期天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及“家庭教育报”、“教子有方”有奖征文等活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运用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力量,形成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推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注释:

[1][2]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7)。

[3][5][4][8]高芹.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

[6][7][9]吴俊.论家庭教育对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影响[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1)。

遵从家庭美德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凭空得到的,是通过劳动,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这短短二十个字,却富含着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老头儿,他有两个儿子。老大从小爱劳动,老二却好吃懒做。一天老头儿去世了,老二便想把哥哥撵走,于是对老大说:哥哥啊,我们都这么大了,可以分家了吧?老大说:好啊!老二又说:你身体好,又能干活,到山坡上住吧,我身体不好,就在家里住,这儿的庄稼也归我,你看行吗?老大爽快地答应了,扛着一把铁镐和一把斧头来到山坡上,搭个草棚住下来了。

每天天不亮,老大就扛起镐头,到山坡上开荒种地去了,一直到天黑,才回到草棚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年,老大的粮食多得吃不完。老二呢,地里的粮食吃完了,却不劳动,只好去找老大,于是老大给了他一大袋粮食。

老二很惊讶,回到家一直琢磨:老大从哪儿弄到的粮食?想来想去,他决定还是去问问老大,第二天他又来到老大家,问老大:哥啊,咱们分了家,你怎么越来越好呢?老大说:因为我有一棵摇钱树啊。

老大又告诉他:地是两手开,树是两手栽,房是两手盖,衣是两手裁,日子要过好,全靠两只手!老二这才恍然大悟,从此也用两只手认真劳动了,果然没多久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家里,我们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踊跃参加班级和学校举行的活动,不仅包括大扫除,还有各种比赛等;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看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这也是一种劳动。

我有一个表哥,十分地聪明,却是个大懒虫。从小都被我小姨及小姨夫宠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到了初中,喜欢躺着看书的他在吃饭时,居然还要别人去喂他!第一次见到这一幕,我十分震惊!我估计他可能连一次劳动都没做过。他啥也不干,指挥别人做这做那,这简直不是电视中常出现的'少爷的形象吗?这种人,就是大蛀虫。不劳动怎么能行?一个不懂得劳动的人在这个世上又能有什么作用呢?妈妈问我羡慕不羡慕,我一点也不羡慕这种人!

从小父母就培养我的实践能力,在三岁的时候我就会做一些我能做的事,比如:穿衣服、吃饭、洗澡……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总是用一些奖励的方式,来让我更积极的去做一些家务。妈妈总说,有些事要做了才知道不容易。比如,我有时会乱扔玩具。妈妈就总是让我自己整理,我才知道每天收拾家里是很烦的一件事。我慢慢也就改掉乱扔玩具的习惯。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心血来潮洗衣服的事。那天,父母因有事外出,让我一个人在家里乖乖地看电视,可是我突然发现洗衣台上有好多要洗的衣服,我决定把衣服洗了,好让老妈表扬我。我拿了一个小板凳踩在上面,学着大人们洗衣服的样子,在盆子里搓呀搓,并倒了一些洗衣液,正面搓一搓,里面搓一搓,就这样,没过多久就洗完了,可是该怎么晾衣服呀?我皱着眉头,一边拧着手中的衣服,一边拿起一个衣架,把衣服挂在衣架上,又把它挂在了晾衣杆上,可谁知,我是如此的矮小,尽管我踮了脚尖,拿了板凳,还是无法把衣服晾在杆子上。我有些失落,拿着晾衣杆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机上的蜘蛛侠正在房屋上打败着怪物时,我不禁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立即爬上离阳台最近的沙发上,慢慢地站在了沙发上靠扶手的地方,一手拿着晾衣杆,一手紧抓着沙发旁的推拉门,小心翼翼地把衣服晾在了杆子上,我非常兴奋,立刻从沙发跳上下来,拧了几件,又挂了几件,拧几件,挂几件,就这样,我终于洗好了衣服。我非常得高兴,那种开心及喜悦是比我看电视还快乐。当然,后来妈妈有表扬我,虽然我见到她又把衣服重洗了一遍。

从前,有一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从小爱工作,老二懒。有一天,老人去世了,第二个想把哥哥踢出去,就对老板说:“哥哥,我们这么大了,能分开吗?”老板说:好!老二说:“你身体好,可以工作了。去山坡上住。如果我身体不好,我会住在家里。这里的庄稼是我的。你没意见吧?”大哥欣然同意,提着鹤嘴锄和斧头来到山坡上,盖了一间小屋住了下来。

每天黎明前,大哥拿着镐去山坡开荒。他直到天黑才回到小屋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年,老板吃的东西太多了。至于老二,田里的饭吃完了,他没干活。他必须去找老板,所以老板给了他一大包食物。

第二个孩子很惊讶。回到家,他一直在想:老板哪里来的饭?想了想,他决定问问老板。第二天,他来找老人,问老板:“哥哥,为什么我们分开了,你越来越好了?”老板说:因为我有摇钱树。

老板还告诉他:土地双手开,树双手种,房子双手盖,衣服双手剪。过上好日子全靠两只手!老二豁然开朗,从此双手努力,在takuya过不上幸福的生活。

在家里,要积极参与家务,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举办的活动,不仅包括一般的清洁,还包括各种比赛;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主动捡果皮纸屑,也是一种劳动。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个名於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於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於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虑子贱云:“诚于此者形於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尝於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今,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齎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於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

提到家训,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有“古今家训之祖”之称的《颜氏家训》,它是现存第一部以“家训”为名的家训专著,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颜氏家训》继承了传统儒家家庭教育学说的精髓,并结合颜之推自己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及其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系统地阐发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对后世家训及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根据儿童、青少年心智发展特点以及道德养成规律,提出了立德为上、家教宜早、一视同仁、严慈相济、以身作则、重视教育环境等家庭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仍能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在传统儒家的价值观体系中,自古即有“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之说,三者之中又视“立德”为“太上”之功。这种“立德”为“上”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的教育观念,因而特别重视对子孙的伦理道德教育。颜之推虽然并不忽视子女的语言教育和技艺教育,如《颜氏家训·音辞》云:“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1](p530)《颜氏家训·勉学》云:“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1](p143)“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1](p157)强调语言、农、工、商等技艺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而更为强调教育应以“立德”为“上”。

(一)强调“守道崇德”

《颜氏家训·省事》明确告诫子孙:“君子当守道崇德”,[1](p334)而不可单纯为了仕进利得,凭借雕虫小技投机钻营、谄事权贵。《颜氏家训·教子》载:“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1](p21)颜之推教育子孙,读书治学当以“增益德行,敦厉风俗”[1](p157)为第一要务,对当时目光短浅、思想狭隘、谄媚邀宠之徒的家教观念和实践给予明确否定。颜之推还教育子孙要忠诚、明礼、恭谨、节俭、仁义、信实。《颜氏家训·勉学》云:“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本应作忠,避隋文帝父名讳而改)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1](p166)《颜氏家训·归心》云:“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1](p395)《颜氏家训·治家》云:“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1](p42)《颜氏家训·省事》云:“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凡损于物,皆无与焉。……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1](p337-338)他甚至认为:“不识仁义,……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1](p406)《颜氏家训·名实》云:“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程,非所以得名也。”[1](p303)又云:“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1](p306)他还以自己“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1](p4)之反面典型教育子孙应尽早磨砺节操品行,以“德”立世。

(二)注重家庭人伦教化。

俗话说:“家道和顺”,“家和万事兴”,中国古人特别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融洽,提倡以儒家的“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作为处理家庭关系的伦理准则。颜之推信奉儒学,十分重视家庭人伦关系的和睦亲善。《颜氏家训·兄弟》云:“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己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入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1](p23)因而特别重视以儒家家庭伦理准则为依据,对子孙进行家庭人伦教化,协调家庭人伦关系,培养家庭成员的家庭伦理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

颜之推认为,对后辈子孙的家庭教育开展得越早越好。否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颜氏家训·勉学》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1](p172)就是说,小孩子知欲未开,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当在孩子精神专一的时期抓紧教育孩子,切不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思想已懒散的时期才去教育他们,那就丧失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时期。教子宜早的教育理念反映了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上积极主动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个体认知发生规律及道德养成规律的认识,对于当今的家庭早期教育仍具有积极启示。当然,颜之推强调早教、早学的重要性,却并不认为,一旦失去早期教育便可以自暴自弃,而是明确肯定了晚学、晚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颜氏家训·勉学》指出:“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又指出:“幼而学者,如开月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1](p173)可见,《颜氏家训》虽然赞同“教妇初来,教儿婴孩”,[1]8而一旦失去早教机会,只要发奋努力,老而弥笃,仍然可以大器晚成。[2](p273)。

颜之推主张父母应一视同仁地爱每一个子女,而不能偏宠偏爱,偏宠偏爱背离为人父母之道,也不利于子女的成长与家庭的和谐稳定。《颜氏家训·教子》云:“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至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持。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1](p19)因此,父母在对待子女时任何小小的偏爱,都会在孩子们中间引起不良反应,以致造成他们之间的分裂,影响各自良好品性的形成。被偏爱者往往自高自大,骄横跋扈;被冷落者则可能自暴自弃,失去进步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无论是“贤俊者”,还是“顽鲁者”,都应同样对待。[3](p339)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独享父母全部的慈爱,父母在慈爱子女时也不存在厚此薄彼。但也还有少部分家庭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就应不分男女、俊丑、乖淘、智愚等,对他们一视同仁,慈爱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创造符合各自个性的发展机会。并且,当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与作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区别,它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从长远看,我国今后大多数孩子可能不会再是“独生子女”,到那时对子女一视同仁地爱、育就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四、严慈相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独生子女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独生子女几乎被每一位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在家长过度宠爱与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造就了许多自私、任性、脆弱、孤僻懒惰的家中“小皇帝”,诸多家长陷入了极度矛盾与焦虑之中。作为家长,应当切记,溺爱不是真正的爱,娇子犹如杀子!当然,家教过严是对子女身心的摧残,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使慈爱性与威严性、严肃性与民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有爱无教或家教过严,都达不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等于对学生的溺爱、纵容和放任,而是把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只爱不严,不是真爱;只严无爱,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5](p90)。

颜之推认为,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与孩子关系密切,情感深厚,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于家庭早期教育,家长及亲近的人的谆谆教导更易激起孩子们感情的涟漪,获得他们的信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颜氏家训·序致》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1](p1)颜之推重视言传,更重视身教,他把父母等居上位者的身教作用称为“风化”,此“风化”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仿效,不需要居上位者的强制,教育感化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居上位者自身的言行。《颜氏家训·治家》云:“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1](p41)颜之推认为,上行则下效,因此,为人父母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先正己身,然后才能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不断地熏陶和真诚感染子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形成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培养子孙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一思想是对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p134)“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p136)与孟子的“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7](p327)重视身教思想的继承与发挥,对于当今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重视教育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古代教育家墨子和荀子曾分别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8](p11)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9](p3)“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9](p96)形象地概括了环境对于人的巨大影响。颜之推继承了这一家教传统,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特别强调客观环境对子女教育的影响。《颜氏家训·慕贤》云:“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以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1](p127-128)意思是说,人在年少的时候可塑性强,和贤者交往密切,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对方的熏染,言行举止会自然而然地加以效仿,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颜氏家训·慕贤》又云:“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也。君子必慎交游焉。”[1](p128)所以和善人相处,如同进入了满是芝兰香草的居室,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如同进入了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变得腥臭起来。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颜之推告诫子孙要注意选择良师益友,择善而居,择善而处,择善而交,揭示了人际交往对象的道德品行对自身品行养成的重要影响。这一注重环境,强调慎择师友的家教思想,反映了道德养成的一种客观规律,具有普遍适用价值。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家庭文化环境和个人人生际遇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垂询子孙的家训专著,其中所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所产生的时代印迹,受到特定阶级关系的制约,代表特定阶级的要求,体现特定阶级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如主张“夫主妻从”,肯定严训体罚等体现封建家长制作风的家教观念,有悖于现代家庭教育的平等、民主理念,理应予以坚决批判与否定。然而,《颜氏家训》中阐述了立德为上、家教宜早、一视同仁、严慈相济、言传身教、重视教育环境等符合家庭教育普遍规律的家教理念,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即使到了今天仍未丧失其应有的理论光辉,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批判地继承,给现代家庭教育以积极启示。

家庭家训心得体会

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每个人的精神寄托,可是如今,我们的家庭却渐渐地被社会、科技和新生代文化所侵蚀,让我们的家庭日渐疏远,一些孩子渐渐忽视家庭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家庭家训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发重要。正所谓好的家庭家训是制造世界上任何东西的最有效器具。接下来,我将分享我从家庭家训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持家庭家训的重要性。

家庭家训是家庭制定的规则和原则,是一家人相处的基础,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和内心,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份指引和方向。家庭家训的重要性可谓是无可替代的。在家庭中,家训不仅是朝夕相处的纽带,更是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传承,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生活的深切关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家庭家训不仅仅是规定,更是一种风气,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让家训成为一种习惯,用它去规范我们的生活,让家庭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温馨。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坚持好习惯,执行好纪律,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让家庭成员始终怀着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的心态,发挥出生活的最大价值。

家庭家训在生活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它不是一味地规定,而是一份精神遗产。我们要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家庭家训,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貌,学会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行。我们不能只有说却不能做到。我们要时时刻刻牢记家庭家训,努力在个人行为上实现家庭教育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传播优秀的家庭家训,维护家庭和谐,为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结语。

人生万般尽在家,我们的家庭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只有好的家庭才会有好的社会,好的国家。真正的幸福源于家庭的美满,家庭的美满源于良好的家庭家训。那么,让我们一起努力,贯彻家庭家训,传承家庭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颜氏家训》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颜之推出身于世代精于儒学的仕宦之家,其一生经历四个时期,混乱的社会将他改变成一个矛盾的人,这一点在《颜氏家训》中有体现,但抛开矛盾的一面,对于家庭伦理方面,颜之推主要围绕“修身、齐家”,强调修身是齐家的重要前提。虽然颜之推阐述的是早期的教育问题,但《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到现今仍然对我国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本文从其提出的六个方面理论来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以指导现代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成功塑造出优秀的孩子。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对此没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孩子进行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人格塑造时期的关键因素,在进入基础教育阶段之前,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颜氏家训》序致中说“禁童子之暴虐,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说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时比道理来的更有效。家教的好坏与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父母的责任。当今社会我们往往可以听到类似“你有没有家教啊?”之类的话语,表明人们潜意识就认为是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有责任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孩子在家庭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较高的`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孩子的教育,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和教子篇中有提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为要在孩子最初开始接触世界的时候就进行教育,由于孩子年幼时,其思想还没形成固定的模式,此时进行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千万不要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期。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的家庭教育也有重要意义。在孩子进入学校教育之前,最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颜之推的早期的教育思想来看,家长应该“及早施教”,并且这也符合现代儿童发展与教育,为儿童的诸多发展奠定基础。

颜之推认为对于孩子要一视同仁、严教结合。在教子篇中有这样的描述:“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对待子女的态度,要不偏不倚,严格要求,如果有偏爱的情感就是危害,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严慈相结合的原则,教导要有方式方法。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不止一个孩子,在教育的问题上就会出现是否“一碗水端平”的局面。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如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有些传统的家庭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等都会对其今后的人格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公平式教育,拒绝偏倚,并且严中有慈,慈中有严,权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将影响孩子学会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颜氏家训》慕贤篇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强调对于子女的教育,环境也非常的重要。他认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定要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只有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今后辨别是非的时候能有自己的判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与之相似,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大,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环境影响孩子的例子,例如,父亲酗酒打人对孩子今后为人处世的影响;学习生活中,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交往,也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因此,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和谐的、积极的、健康的家庭环境,并且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让孩子多接触好的事物,从中感染好的风气。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儿童早期的语言教育。音辞篇中:“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他认为对于孩子,语言是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是教育的基础,儿童时期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时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重视自己的用词和发音等,要做到清晰准确,以防孩子形成不规范的记忆对今后造成困扰。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由于地域限制,存在着地方语言,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语言的规范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需要准确清晰地接受学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呼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运用正当的、准确的知识,使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语言观,拥有标准的语言技能。

颜之推在名实篇中提到:“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提倡通过观察儿童的外在行为以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他认为孩子的心理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通过外在的行为去了解孩子内心更容易。家庭教育中,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与学校的老师相比,无论在时间还是精力上都比学校有优势,家庭教育中家长更有条件对孩子进行观察,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分析孩子的心理,能更直接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因此,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不要因为不重视孩子在儿时的行为及心理,错过了最佳了解孩子的机会。我国对于家庭教育的观念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家庭,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可能对家庭教育更没有深刻的认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也存在。甚至有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也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无从下手。希望通过借助颜之推《家训》中的积极思想,来帮助更多的家长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进而使家庭教育得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钱氏家训家庭编心得体会

钱氏家训是我们家庭的宝贵财富,这一次,我和家人决定将其进行编撰,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钱氏家训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整理和编写,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家训的理解,更进一步强化了家庭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延续。以下是我们编制家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整理家训,加深了我们对家族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家训是家族文化的精髓,它包含了父辈的智慧和经验传承。整理家训时,我们重新审视了家族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顺、诚实、正直、助人为乐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这些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应付社会的工具,更是我们作为一家人应该共同遵循的准则。通过重新理解并深入体会这些价值观,我们更加认同并接受了它们的重要性。

其次,编写家训有助于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整理家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家庭其它成员进行多次的讨论和协商。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家训的理解和观点,通过交流和碰撞,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人的内心世界,并且互相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共鸣。这些交流和讨论所带来的心灵沟通,使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协调和谐。

第三,通过编写家训,我们加深了对家族历史和传承的思考。家训不仅反映了家族的价值观,也蕴含了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在整理家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回顾和梳理家族的历史,了解先辈们的奋斗经历和故事。这使我们对家族的血脉相连和传承的责任有了更深的思考。同时,通过了解家族历史,我们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家族身份和归属感,以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编写家训的过程也锻炼了我们的智慧和表达能力。整理家训需要我们对词语的精准把握和表达的准确性,这对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和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家训的句子更加简洁有力,更具艺术感。通过不断的修改和改进,我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也更加敏锐。

最后,整理和编写家训促使我们承担起家族文化传承的责任。作为家族的一员,我们不仅是家族的受益者,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者。整理和编写家训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秉承和继承家族的优秀传统,使之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这一过程不仅促使我们将家训内化于心,更激发了我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我们应将家训牢记于心,并将其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为家族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通过整理和编写家训,我们不仅得到了个人的成长和提升,更使整个家庭得到了凝聚和传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钱氏家训的深邃和博大,明白了我们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家族的一员,我们一定会将钱氏家训铭记于心,将其传承下去,并世代延续下去。因为,只有承载了家族文化的坚定和传承的责任,我们的家族才能永葆活力,薪火相传。

钱氏家训家庭篇心得体会

钱氏家训一直被誉为“家庭第一经典”,因为它通俗易懂、实用性极强。家庭篇主要关注家族的积累和员工的管理,是经营家族企业和管理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规范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因为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与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息息相关。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对钱氏家训家庭篇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家规家训的重要性。

家规家训是家庭发展的基石,它规定了家中成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家族的和谐稳定,保护家族成员的利益。家规家训可以加强成员之间的互信和沟通,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和谐,让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家庭篇提醒我们,一个家庭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家规体系,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段:家庭企业的发展。

钱氏家训家庭篇强调家族的积累和家族企业的发展,说明一个家族的强大取决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支持。家庭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有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同时必须坚持合法经营,维护企业信誉。家庭篇为我们指出:家族企业应该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家族的壮大。

第四段:家庭成员的管理。

钱氏家训家庭篇重视家庭成员的管理和关怀,鼓励家庭成员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彼此宽容、包容。家庭篇认为:一个家庭的成员,应该互相支持和理解,不要因争吵和误解伤害彼此。我们应该时刻关心身边的人,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带来帮助和快乐,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密切。

第五段:总结。

钱氏家训家庭篇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良好的家庭生活之路。我们应该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去理解、支持和关心彼此,树立互信互爱的家庭氛围。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为家庭的发展和壮大作出积极贡献。最终,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建立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实现家族的兴旺和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