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7 00:15:38 作者:灵魂曲

教案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系统的指导和教学准备,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2、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小学语文课程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3、访一访,观察生活。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

5.梦圆飞天。

6.火星ddd地球的“孪生兄弟”

7.克隆之谜。

习作2。

练习2。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5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6.火星ddd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dddd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xx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火星ddd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生命存在(谜)。

7.奇妙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工、母”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绳其祖武,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

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方法

小学生学习语文不能盲目,掌握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基础训练。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第一、错题本。

准备错题本,把记不清楚或者常考、易考以及老师所强调的重点字词句记录下来。

错题本记录的时候要有重点,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别开来,当然,也不要做得花里胡哨的,那样更找不到重点在哪里。

第二,积累本。

注意积累,最好准备积累本,记录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所发现的自己认为比较不错的素材,培养积累的好习惯,这对于写作有极大的帮助,在小学阶段,积累本的用处也许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积累本所发挥的作用一定会让孩子感谢积累本,因为设置积累本不仅仅能够帮助孩子扩大课外知识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背。

最好用也是最普遍的方法,背。

一定要当堂记下基础知识,关于背的重要性,想必不需要小编再啰嗦了,但是有一点,“背”是有技巧的,大多数知识不需要死记硬背,背之前,一定要搞明白自己在背什么,也就是搞清楚自己所背的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尤其在古诗上特别奏效。

古诗的背诵一直是义务。

教育。

期间必考察的内容,由于古人的写作习惯和现代人的不一样,而小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没有高年级同学好,所以小学生背古诗很多在死记硬背,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不少小学生背诵的时候,将题目读成送元/二使/安西,但是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送/元二/使/安西,从。

句子。

的划分上,便可以知道其实孩子们并不是很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帮助他们明白自己在背什么很重要。

第四,广泛阅读,培养语感。

常常会在考场上碰到一些题,尤其是修改病句的题目,模棱两可的时候,总有同学读一遍就能选出正确答案,而有的同学反复读好几遍也不能选出正确答案,不是运气的问题,而是语感在“作怪”。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就是大量阅读,看别人的正确的看多了,自然就对病句什么的更有敏感度。此外,语感更作用于。

作文。

上,关于写作我们后来再谈。

第五,相信老师的力量。

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老师所说的重点必须掌握,因为毕竟老师是最有。

经验。

的,他们更明白考试中的考点,所以上课的时候把老师强调的记下来。小学期间不会偏离课内基础知识太远,大多数出自于课内知识,所以掌握下课内知识及老师强调的内容,基础知识不成问题。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

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

同义词。

反义词。

)

运用法(。

组词。

造句。

:也、把)。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2.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会查字典;能初步辨析字的音、形、义,掌握学过的常用的多音字,注意不写错别字。

3.词语。

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能根据词义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词义,进行归类或顺序排列;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理解词义;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正确运用。

4.句子。

熟悉句子的类型;能运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包括关联词语)造出思想健康、用词准确、意思完整的句子;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会区分和运用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熟练地进行句式互换、扩句和缩句;通过理解、分析句子,能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标点。

能正确地使用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分号、书名号和省略号。

(二)阅读。

1.在阅读中能揣摩。

文章。

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习作。

1.能写简单的。

记叙文。

和想像作文,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会分段表述。

2.会写。

读书笔记。

和常见的应用文。

3.习作能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有一定条理。

4.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5.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

2.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作3分钟的发言,举止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3.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4.听讲话、看影视,能转述主要内容。

1、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2、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儿童。

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小学语文课程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3、访一访,观察生活。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

[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结合“读书卡片”,系统、全面说明扬子鳄。

2.借鉴本单元几课文的写法,仔细观察反复阅读,写好扬子鳄。

3.展开想象,多向构思,加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将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多向构思,融入感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帮助学生搜集有关扬子鳄的资料。

[主要板书计划]:

扬子鳄。

1、有序介绍。

2、独特构思。

3、融入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习作内容。

今天,我们一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

1.扬子鳄是怎样一种动物呢?

2.为什么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呢?

请大家阅读书上的图文介绍。

二、独立构思框架。

现在让大家以“扬子鳄”为题写,你准备怎样写,请大家用五分钟时间构思一下。引导学生重点思考:大致写几部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三、指导多向构思。

2.指导学生说说:

(1)假如没有扬子鳄。

(2)扬子鳄作为礼物……。

(3)我将来要……。

四、融入感情。

刚才发现不少同学的习作注意了引导有关资料,写清楚扬子鳄的特点,但没有把自己对扬子鳄的喜爱之情流露出来。现在请大家互相讨论交流,把有关语句修改、润色,融入自己的感情。我现信大家会写好的。

五、学生文稿。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六、誊文。

基础训练六年级语文教案

1、“字·词·句”练习,通过按顺序排列大写字母井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通过选择多音字的读音,读准多音字;通过选择同义词并填空,学习准确运用同义词)通过缩句,练习去枝叶,留主干,把句子写简练,同时可运用缩句检查句子是不是病句,通过扩句,练习力“上一些修饰的成分,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2、听话·谈话”,练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张邮票或画片。

3.“阅读”,读后练习分段,归纳段意。

4、“作文”,通过看图作文,着重练习写文章要有中心,并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四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完成“字小词·句”四道题)。

二、完成第一题。

1.提示字母排序的方法(边背诵字母表边排序)。

2.各自练习。指名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练习。

3.全班订正。

4.背诵字母表,要求熟记,以利按音序法查字典。

三、完成第二题。

1.各自练读,读准带点的多音字。

2.集体订正。

3.用带点多音字的另一一个读音组词语,如“朝”,组词“朝前走”。

4.使学生明确,读准多音字要注意据词定音。

四、完成第三题。

1.完成第一组选词填空练习。

(1)启发学生区分“愿望”“期望”“盼望”的`意思和用法。三个词都有想要达到某个目的的意思。使用范围、程度有所不同,三个词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期望”多用于上对下,是对对方的一种想法。

(2)各自练习,全班订正。

2.完成第二组选词填空练习。

(启发学生区分“继续”“陆续”“连续”的意思和用法。

三个词都有不中断的意思,“继续”表示前后相继,延续下去;“陆续”表示时断时续;“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问断。

2、各自填空,全班订正。

五、完成第四题。

3.自己练习缩句,然后全班订正。

六、完成第五题。

1.出示例句,比较扩句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扩句后句子更具体、形象了。)。

2.了解是怎样扩句的,增加了什么,学习扩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再想每个括号加在哪个词语前面,可以增加什么修饰词语,最后读句子,看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3、自己练习扩句,然后全班订正。

一、明确学习任务(完成“听话·说话”练习)。

二、指名读“听话·说话”提示,明确要求。

三、从内容上进行指导。

1、明确话题是讲邮票或画片。

2、启发学生各自讲自己所喜欢的邮票或画片。

3、明确要从两方面讲: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欣赏。四、从怎样把话说好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有次序,包括整段话的顺序和介绍画面要有顺序;二要把话说完整,语句要通顺、连贯;要表达出欣赏、喜爱这张邮票或图片的感情。)。

五、个人练说。

六、指名说话,全班补充、评议。

七、鼓励把说的话写下来。

一、明确学习任务(完成“阅读”练习)。

二、初读,读准字音(用卡片检查“静悄悄”“情谊”“樱花”“点缀”“翩翩起舞”等的读音。)。

三、出示短文后思考题,明确要求。

四、自读短文,完成思考题1。

五、再读短文,完成思考题2。

1.自己分段。

2.全班交流。

3.讨论为什么这样分段。(可按时间顺序“早上”“下午”和“当晚霞在天边燃烧的时候”将短文分成三段。)。

六、完成思考题3。

1.自己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怎样归纳第二。三段段意。(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并在一起。)。

4.写出各段段意。

一、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思考: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于什么?

2.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二、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指导确定中心。

由观察图画产生的联想,如,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指导学生确定中心。

四、围绕中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丰富作文内容。

如:作文中心定为爱科学,作文内容可联系图画扩展内容,兴趣小组活动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回到学校制作蝴蝶标本……如,作文中心定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作文内容可联系图画中的陈列,叙述自己经历的或看到、听到的少年儿童保护野生动物的内容,及图中小学生通过采集、制作动物标本,增长科学知识,准备将来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作贡献。

五、学生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

1、“字・词・句”练习,通过按顺序排列大写字母井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通过选择多音字的读音,读准多音字;通过选择同义词并填空,学习准确运用同义词)通过缩句,练习去枝叶,留主干,把句子写简练,同时可运用缩句检查句子是不是病句,通过扩句,练习力“上一些修饰的成分,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2、听话・谈话”,练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张邮票或画片。

3.“阅读”,读后练习分段,归纳段意。

4、“作文”,通过看图作文,着重练习写文章要有中心,并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二、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完成“字小词・句”四道题)。

二、完成第一题。

1.提示字母排序的方法(边背诵字母表边排序)。

2.各自练习。指名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练习。

3.全班订正。

4.背诵字母表,要求熟记,以利按音序法查字典。

三、完成第二题。

1.各自练读,读准带点的多音字。

2.集体订正。

3.用带点多音字的另一一个读音组词语,如“朝”,组词“朝前走”。

4.使学生明确,读准多音字要注意据词定音。

四、完成第三题。

1.完成第一组选词填空练习。

(1)启发学生区分“愿望”“期望”“盼望”的意思和用法。三个词都有想要达到某个目的的意思。使用范围、程度有所不同,三个词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期望”多用于上对下,是对对方的一种想法。

(2)各自练习,全班订正。

2.完成第二组选词填空练习。

(启发学生区分“继续”“陆续”“连续”的意思和用法。

三个词都有不中断的意思,“继续”表示前后相继,延续下去;“陆续”表示时断时续;“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问断。

2、各自填空,全班订正。

五、完成第四题。

3.自己练习缩句,然后全班订正。

六、完成第五题。

1.出示例句,比较扩句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扩句后句子更具体、形象了。)。

2.了解是怎样扩句的,增加了什么,学习扩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再想每个括号加在哪个词语前面,可以增加什么修饰词语,最后读句子,看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3、自己练习扩句,然后全班订正。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完成“听话・说话”练习)。

二、指名读“听话・说话”提示,明确要求。

三、从内容上进行指导。

1、明确话题是讲邮票或画片。

2、启发学生各自讲自己所喜欢的邮票或画片。

3、明确要从两方面讲: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欣赏。四、从怎样把话说好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有次序,包括整段话的顺序和介绍画面要有顺序;二要把话说完整,语句要通顺、连贯;要表达出欣赏、喜爱这张邮票或图片的感情。)。

五、个人练说。

六、指名说话,全班补充、评议。

七、鼓励把说的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完成“阅读”练习)。

二、初读,读准字音(用卡片检查“静悄悄”“情谊”“樱花”“点缀”“翩翩起舞”等的读音。)。

三、出示短文后思考题,明确要求。

四、自读短文,完成思考题1。

五、再读短文,完成思考题2。

1.自己分段。

2.全班交流。

3.讨论为什么这样分段。(可按时间顺序“早上”“下午”和“当晚霞在天边燃烧的时候”将短文分成三段。)。

六、完成思考题3。

1.自己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怎样归纳第二。三段段意。(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并在一起。)。

4.写出各段段意。

第四课时。

一、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思考: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于什么?

2.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二、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指导确定中心。

由观察图画产生的联想,如,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指导学生确定中心。

四、围绕中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丰富作文内容。

如:作文中心定为爱科学,作文内容可联系图画扩展内容,兴趣小组活动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回到学校制作蝴蝶标本……如,作文中心定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作文内容可联系图画中的陈列,叙述自己经历的或看到、听到的少年儿童保护野生动物的内容,及图中小学生通过采集、制作动物标本,增长科学知识,准备将来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作贡献。

五、学生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二教案

1、学习生词。

2、初知课文,理清脉络。巩固快速阅读。

3、学习课文第一段,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怎么样的?它能供我们人类生多久呢?今天我们学完第27课《只有一个地球》后就知道了。

二、初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词,学习生词。

2、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词。

(2)听写生词。

(3)围绕学生错得多的.生词组织教学。

3、再读课文,根据材料的性质给课文分段。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划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出示下列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讨论:

1、用“――”画出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地球的特点“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词三遍,听写一遍。

2、读熟课文。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我时时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课标》在高段教学目标中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依据课标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注重对课文内涵的领悟,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并且让学生字自主探究中获得学习经验。

二、说教材:

本课讲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身体畸形、又从不出家门的女孩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现了继父对“我”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本单元的课文安排都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父母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对主要内容的,不管是《母亲的纯净水》,还是《零点降生的女孩》,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那种对孩子内敛却无价的关爱与体贴。而本课则以别样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份深沉却浓烈的父爱,一个继父,能用心对待自己的继女,并且为孩子的独立生活设计远大的奋斗目标,拖着病体与孩子一起奔波在奋斗的路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情感啊!

三、说学情:

本班孩子在我这一年多的阅读训练中,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大部分孩子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文本的分析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比较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目标:

根据高段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以及本课书的一课时教学内容,我特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在探究中充分感受继父对我的爱,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感受继父的伟大;明白继父带“我”去看海的含义。

3.体会句子结构,能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特制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品味继父的言行,了解继父的无私、高尚和伟大。

五、说思路: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首先从让学生概括课文围绕继父写的三件事入手,继而逐一分析这三件事,让孩子在阅读中通过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味到继父无私、而伟大的爱。然后通过首尾段的对比,感受我在继父的培养下所产生的巨大的变化;另外,根据课后题,我安排了小练笔,充分做到读写结合;最后,在动情的总结中,引领学生再一次体会继父博大的胸怀,以及看海的真正含义。

六、说教法与手段: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便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除了必要的多媒体教学帮助提高教学效率外,最主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在启发、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并且注重讲练结合,读写结合,扶与放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七、说学法: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批注体会了文章内涵,理解了重点句的含义,充分体现了学法。在品读、感悟中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渗透了写作方法。注重读写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分析理解句式结构掌握最基本的表达方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文章的内涵,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说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以对“继父”一次的评价入手,让学生简单谈谈对继父的印象,从而为凸显文中继父的伟大形象埋下伏笔。师板书重点词。

2、整体感知:

迅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课文围绕继父和“我”写了几件事?

然后板书要点:带我上街;讲海、准备看海;临终吐真言。

3、细读分析:

主要从围绕继父的三件事来展开阅读、理解:

(1)带我上街:

设计富有渲染色彩的导语,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通过默读,感悟课文内容;再通过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然后在分角色朗读中感受人物特点,进一步了解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2)讲海、准备看海:

通过导读继父对大海的描述,激发河子想要看海的愿望,从而能够乐意接受继父为她安排的一切,因为在河子心目中,这些都是看海的必要条件。

在第18、20自然段的自读、领悟中体会继父的用心良苦。

(3)临终吐真言:

(4)领悟“看海”的含义:

通过重点段的品读,了解继父所做的一切达到的效果,懂得河子如何理解了继父的良苦用心,能够动情地对继父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体会“看海”的真正含义。

(5)小练笔:

解析重点语段结构,学习写作方法,做到读写结合。

(6)对比开头,感受首位的特点。

(7)评价继父,客观理解人物形象。

4、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5、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书写读后感,及时记录自己的心得;

拓展阅读《以心换心》,充分懂得浓烈的父爱、母爱不仅限于血缘。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六课《找骆驼》教案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 ,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处理课后作业 2、3题。

(三)指导造句。

详细。

1.理解“详细”这个词的意思(细密完备)。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练习词语搭配。

4.练习造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小学生篮球基础训练教案

篮球运动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又易于开展的运动项目,经常从事篮球运动,可以使人体在灵敏、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教学,不仅促进了儿童身体动作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动作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从游戏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从而对小篮球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且自我约束能力差、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龄特征,但对于相对直观、易模仿的体育课兴趣较高。

1、认知目标:通过小篮球游戏活动,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初步掌握原地运球及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学会在游戏中运用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主动参与运球游戏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能力;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不怕挫折、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的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强,并不乏个性的张扬。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采用语言诱导法、讲解示范法、尝试探究法、分组练习法和游戏比赛法来组织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10′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沿篮球场跑1圈。

2、球操。师生同做自编篮球韵律操4个8拍共6节:上肢运动,腹背,体转运动,正、侧压腿,腕踝关节运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让身体各个器官及机能起到预热作用,防止运动损伤。)

二、基本部分25′ 教师语言引导:篮球明星姚明、nba篮球明星大家非常熟悉,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平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同伴的相互配合。引出主教材。

(设计意图:激发培养学生的篮球活动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一)耍球游戏:

1、教师示范几种耍球方法:双手抛接球,环绕交接球,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

2、学生进行耍球练习。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原地运球游戏:

1、原地高、低运球:

先让学生在原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原地运球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运球技术情况。教师再讲解示范高、低运球按拍球方法。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学生展示,比一比谁的运球技术水平高,看一看谁的运球技术动作优美。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运球看数报数:

学生原地做左、右手、高低交替结合的`运球练习,看老师手势,报出数字。 要求:抬头运球,用手的感觉控制球和两手都能运球。

(设计意图:通过原地高、低运球,让学生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

(三)行进间运球练习:

(设计意图: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协调能力。)

(四)行进间直线运球接力比赛:

学生在篮球场的端线上成四路纵队,由每队排头运球绕过标志杆回来传至下一名同学,后面的学生依次进行,以用时短,失误少的小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做游戏,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结束部分 5′

(一)学生一臂间隔围成圆形,在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伴奏下,师生进行呼吸放松整理活动。

(设计意图:借着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

(二)教师用概括激励的语言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体现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

(三)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在老师的指导下,送还器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场地器材:小篮球33个圆木柱4个 录音机1台

本节课练习密度:约为40%―45%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看见了大海》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真正的深沉的爱,以及我明白继父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真正的深沉的爱,以及我明白继。

父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

难点:“看海”“看见了大海”到底是什么意思?继父为什么要骗河子?

三、教具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

1.快速浏览读一读描写海的段落,你有什么感受?

1)那河子听了表现如何?(着迷,眼前豁然开朗)。

2)怎样讲才能让河子听的着迷呢?指导朗读。

3)除了这些你想像一下还有什么海的故事?把你知道的讲给河子听。

提示: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还有什么情况发生?

谁在连起来讲一讲。

河子被深深的吸引了她听得生读继父说听了继父的话河子。

4)想象继父当时会怎么说,会有什么动作。(坚定果断抚摸伸手比出高矮)。

2.继父明明知道自己不能去却为什么还要给她讲海的故事,答应带她去看海呢?

师语:海的故事不仅让河子迷恋并燃起了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河子在继父的鼓励下果然能自食其力了。

3.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走向茫茫“大海”的?读画继父是怎样做的?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进行批注。

1)22自然段(严格要求关心爱护河子继父的良苦用心)。

2)24自然段(抓重点词理解)。

·“病病歪歪、成天、这儿、那儿”(心中只有河子而没有自己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抓紧时间帮助河子)。

·“欣喜若狂”“惊天动地”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继父为什么会欣喜若狂?那想一想有什么事能让继父欣喜若狂呢?请用每当-----就-----的句式说一说。

换了你会吗?你觉得值得欣喜若狂吗?(她是残疾人不同于普通人)此时继父会有什么表现。在读体会继父对河子的爱。

师语:继父是在用心来浇灌河子这颗幼苗,使河子克服了心理障碍在健康成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风平浪静的海面又掀波澜,生活也不是一番凤顺的也会遇到困难与挫折。

河子:伤心、失望委屈。

继父:愧疚、歉意、善意的谎言、心胸广阔。

6.河子觉得继父骗了她认为这是个骗局,那你觉得它是个骗局吗?为什么?

7.在我伤心委屈时继父扔下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去世了,为什么?(坦然、很放心、不在牵挂什么了)。

师语::随着继父的去世河子看海的愿望就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碎裂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骗局呀。因为这里藏着一位平凡父亲最无私最彻底的爱,使河子在这用父爱编织的大网里长大成人能独立生活了,他是带着对河子的爱安安静静的离去的。

10.回全文比并板书。

漫长的7年河子在继父的鼓励、帮助下克服了自卑心理,继父以看海为目标,不断培养河子独自主、自食其力的能力,使她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这7年中饱和着继父对河子无私的爱。

三.总结。

继父对河子的关怀是全方位的,他为河子的未来费尽心血,这爱不同于普通的爱。继父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而照亮了河子,哪怕是还剩下最后一滴蜡油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河子。

四.板书。

继父河子。

鼓励克服自卑。

培养自食其力。

无私的爱。

小学一年级年基础教学语文同步教案

style="color:#125b86">《我的名字》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学习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式完整表述。

2、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活动准备:

1、布置幼儿事先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名字的写法、含义以及取名时的小故事;。

2、每个幼儿的名字卡片、写字笔、书写卡、一本签名簿等。

活动过程:

1、寻找自己的名字。

(1)教师将幼儿的名字卡片排成四行贴在黑板上,并用数字做好行的标记。

(2)教师:请你们猜猜这些写满字的小纸片上写的是什么?

(3)教师: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里吗?(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

(4)幼儿寻找: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叫什么。

(5)集体交流:以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幼儿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和位置。

2、说说“我的名字”

(1)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你还有其他的名字吗?你有小名吗?谁会叫你的小名?(引导幼儿互相说说关于自己小名的情况。)。

(2)教师:大家叫你小名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如:别人叫我小名的时候我感觉很开心,很亲切;有点难为情,因为我长大了等等。

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钱钟书”,让幼儿了解伟大作家钱钟书有关名字的故事。

(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给钱中书取名叫“中书”呢?(因为他从小喜欢书。)。

(3)教师:那你的名字有什么故事吗?引导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的故事。

(4)集体交流自己的名字的故事。

(5)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寓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4、我会签我的名字。

(1)教师:小朋友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纸片上写一写。

(2)让幼儿分别在纸片上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3)教师:老师准备了一本签名簿,你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吗?

(4)幼儿逐一在签名簿上签名,互相欣赏自己写的名字。

活动延伸:画名字,让幼儿发挥想象用漂亮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自己的名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