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青春(优秀17篇)

时间:2023-12-18 11:23:25 作者:翰墨

青春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我们应该把握每一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对青春的描写和思考,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智慧。

青春读书笔记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青春,对于还未经历的孩子来说是期待;对于正值青春的少年们来说是享受;对青春已逝的人来说是回忆。它,或懵懂或明确,或收敛或嚣张,或拘谨或撒野。但不论它是怎样,都是值得留恋的一段美好岁月。

在这段难忘岁月里,正值青春的少年们不要一味地享受,要持有一种心境,那是一种能够明确目标,并且坚定信念,继而勇敢向上且不随波逐流的“超凡”心境。还要持有强大的意志,不是被桃面、丹唇、柔膝所影响的.,而是在芒寒色正、琨玉秋霜与冰壶玉衡的影响下的。当然,少年们对未知的未来要敢于想象,对不完美的现状要奋力向上,对已逝的昨天要豁然告别。

常听到的一句玩笑话“有的人,20岁死了,80岁才埋”。这话大概就是,随着岁月的悠悠流逝,衰微了皮肤,也“停滞”了思想,抛却了热忱,继而颓废了灵魂。回想起来,这样的青春,不纪念也罢。正如文中所说的: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

但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不论年届花甲或二八芳龄,心中有丘壑,便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世界,负有闳石孤怀,就会获得更高层次的处事态度。

要像太阳一样有始有落却不失光彩,也要像太阳一样永恒不熄。从而照亮地球之白首,温柔岁月之无情。

青春读书演讲稿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生活中如果没有了书籍,那也就好比鸟儿没有了翅膀。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下午,在灿烂的阳光下,摊开一本书放在膝上,喝一口泡好的咖啡,闻着书上独特的淡淡的墨香,听风吹开书页的奇妙声音。有时也会站在我的书架旁,仰起头看着那些花花绿绿,充满着回忆的小册子。我知道,对书的喜爱不知是从何而起,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读书不仅使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

记得小时候,我的脑袋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奇怪问题:太阳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而从东边升起呢?……爸爸妈妈经常被我问得哭笑不得。直到我爱上读书以后,这些问题一个个地迎刃而解,每当这时,我都会由衷感到读书的好处而且也坚定了“我爱读书,我要增长知识”的信念。

读书能够洗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多读书可以为我们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也能让我们迈出人生精彩而又充实的第一步。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因阅读而精彩!

青春读书笔记

何为青春?有人觉得另类便是青春,因而他们满口脏话地在学校里兜圈子,他们每天拿着你父母的血汗钱挥霍,他们目中无人的肆意顶撞老师。然而这所谓的另类都与青春背道而驰,因为这绝不會是青春该有的姿态。

那么什么事青春,青春是我们可以骄傲的拿给别人看的,而不是肆意挥霍虚度淹没青春的美好。青春是我们该做梦的时候,青春是我们该努力的时候,青春是我们跨越实际年龄长大的时候,少年珍惜青春,废了自己的'青春等你老了你就没有骄傲可言了。少年学會理智,它會告诉你何为青春。

我们国家不需要你有多么伟大的梦想不需要你为国家效力,那些冠冕堂皇的话留给另一个自己。我们的青春最朴实,我们的青春最漂亮。作者身边强者多多,他们的青春太肆挥霍。有人说我们有挥霍的资本,你说的很好,你父母的钱是大风吹来的,少年你就败类吧。等你老了,等你后悔了,你想一想自己的青春有遗憾么,如果有遗憾那么很好,那说明少年你真心叫身边的人失望,尽管你不知道他们如何看待你的青春。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

《青春之歌》是当代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以“九一八事件”到“一二九运动”的北平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形象,概括了30年代一部分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

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生于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后来被地主害死。道静年幼丧母,又饱受林家的折磨与虐待。这样的生活养成了她孤僻倔强的性格。但她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姑娘,对劳动人民,她会表示深切的同情;对于生活,她渴望着独立做自由的人,同时,她也不愿被小资产阶级的感情所羁绊。

记得有一章中写道关于在北戴河,道静看到一个生病的补渔网女的事,这个女人,因为饥饿无法生存,她抱着自己的孩子投海自尽,而有钱人、洋人却惬意地给小狗喂鲜牛奶,那时是怎样的愤怒啊!真是无以言喻!更何况对处于这样一个阴暗、无耻、肮脏社会的林道静,她该是怎样愤恨和无奈呢,可对于林道静,这样一个弱女子来说她又可以做一些什么来改变呢?当她遇见余永泽以为找到依靠时,却突然发现她的爱人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在时间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这仅仅可以从他在同一天对待两个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这么件小事中体现出来。而且他贪生怕死,还反对道静参加革命。余永泽,他原来也只是个自私平庸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白面书生。呵,这命啊,把道静推到怎样的一个绝路上了啊!道静可以说是处处碰壁,但她一直在奋力反抗着这个社会带给她的不满,她一直勇敢地反抗着。当林家夫妇想利用道静来赚钱送她去读书,再找个人嫁个好价钱时,她抵抗着,最后终于与亲人断绝了关系,选择了离家出走。几经坎坷,道静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革命工作者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之路。因为她在之前充分感受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与衰落:大官、富人所谓的衣冠楚楚下的贪财好色,乞丐流氓的低俗下流,使她一心向着革命,与众多革命战士一起为新的社会努力着。

《青春之歌》以它青春的节奏行进着,主人公林道静也慢慢改变着,她不再是一个人,她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逐渐变得坚强、勇敢、独立,她不怕人们的疏远甚至于完全孤独,不怕亲戚朋友带给她的痛苦与打击,甚至不怕与丈夫余永泽长久的美好关系断裂,直到分离。对革命的热情,致使她坚持着,哪怕就在死神面前!!读着它,我只能紧跟着它的节奏,像心跳的节奏一样,有时更快,快得让人窒息。读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你不可能停下来,那个时代不让你停下来,它会一直催着你前进、前进!这就因此构成了它独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奋进。这,便是不一样的青春!只要你还有一点点青春的气息,就可以因此而点燃!

关文章:

青春读书笔记

有人说,城市和乡村之间差很多,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还有人、和他们的生活。城市时间是什么?这只是一个关于城市的概念,光听别人诉说自己对城市中各种繁华、各种凄惨的感想,其实对自己人生的成长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任何事,需要通过自己的认知和熟识才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就像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农村青年,仅仅只听前辈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为你并不知道他们花了多长的时间去适应城市中的一切,并不知道哪里的环境有多么繁华,并不知道这一切对于自己的人生能够有多大的变化。

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在挤公交中懂得该怎么争取机会、尊老爱幼;在所有公司的面试中明白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有多么重要;然而,夜晚的寂寞时光,往往是他自己一个人望着窗外清晰明朗的世界,呼吸着比乡村混乱很多的空气。等待时光,就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不过,你一定要记得,人生不只有等待!

青春读书的诗句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6、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8、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0、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韩寒青春读书笔记

韩寒的《青春》,虽是新书,多是旧文。无奈,依然心甘情愿的很喜欢,就当是免费读他博文的小小“代价”吧!

书名为《青春》,内容实在青春不起来,难道我们的青春注定残酷?开篇即为韩寒写他朋友的,感觉如同写的是自己。苦逼的青春,活的一点都不潇洒。在被美化的“青春雨季花季”里,有谁在乎过自己的青春?懵懂的青春在弱智的教育中流逝,回忆起来只有残渣余孽。人如同蜗牛,生下来,就背上了重重的壳,开始壳里放着课本,后来壳里放着工作,再后来,老婆、孩子、房子都装进了壳里,真够痛苦的。

末尾一篇,是写韩寒母校的。就算母校是一个恶毒的“后妈”,在镀上岁月的金光后,也会找到妈的温暖的。记得某次回初中母校,虽然是物是人非,依然情绪满怀。竟然怀念起那个收了我黄书,罚我写检查的叫刘冰的老师来,怀念起那个拿着板凳腿把手打肿的小野来,怀念起那个长得好看有小孩的英语老师来,真贱。老师打你骂你,总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为了你好。多年后,发现这个理由竟然是定律,哎!

还有一篇,讲常识的。大意说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早就开窍了,依然装疯卖傻的都是参杂利益的。反观今日微博乱象,左派右派、五毛美分……争的是头破血流,你死我活。还有孔庆东、吴法天、司马南、染香、凤姐等活跃分子,无外乎名利也!常识谁不知道?罔顾常识,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甘为权贵爪牙。还不是孟子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读韩寒的文章,有个不好的习惯,老想拿支笔画来画去。看到所谓的警句就画下来,以示强调。关灯合书,一觉醒来什么都不记得了。忘的总是比记的快。好像在那里看到过,说我们是一个健忘的民族。说的`很有道理,不是故意要忘记,而是真的忘记了。就像韩寒在这本《青春》一样,里面的文章在博客上看过了,有的还保存下来了。但再看,感觉还是挺新的。

青春,有过多少懦弱,就有过多少疯狂。

韩寒青春读书笔记

第一本读完韩寒的作品,就是这本杂文集《青春》。这部杂文集字数不多,几天就看完了,还是抽出空闲时刻看的。

但是,这本《青春》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好书印象。我看过一些励志书、武侠书,第一次想读韩寒的书是听同事提起的,他是韩寒迷,他很喜爱帮韩寒说话,并向我推荐他的书,并说,如果我想看,能够把他家里的书,韩寒所著的《毒》借给我看。

之后,我看了韩寒的青春,觉得还挺不错的,就把它看完了。

它是一本挺奇特的书,为我的人生展向新的视角。一个80后的青年偶像作家,虽然没有余秋雨柏杨鲁迅古龙金庸那样的深刻思维,积淀的也不够,但是居然有这等才气,这等见解,不愧是大作家韩寒,中国的灵魂作家!

他利用他的年少,他狂妄,他敢于用热血编织对社会虚伪阴暗的揭穿的文字,他了不起,他为了中国,为了使中国更进一步,他提起了他的笔,他的文章令我们反思社会,他的文章让我们轻轻一笑。

没错,我们中国人活了下来,很不容易。情侣资料。

没错,物价在涨,工资却未提高。

我们青年人所有理想是有一套房子,好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立足之地。

一套房子几乎抹灭了我们的梦想。

父母从小时候开始,就教育我们,要我们读好书。能够读好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高学历,好找工作,为了高薪,为了房子,为了讨老婆。至于我们读其他的书,如课外书,那么会遭来他们极力的反对,他们感兴趣的,只是课本罢了,那是赚钱工具,那是发财之路,“书中自有黄金屋”被曲解。

当我们走上这个社会的时候,一切又都变了。社会很显然变得不那么好混,尽管我们早已知道了社会是阴暗的。但是这等于是,“少年不知愁味道,为添新词强说愁”,社会阴暗只是我们的写小说质量需要。

于是我们又舍弃自我(其实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就已舍弃了),为了融入单位的团体中,我们被迫摆出笑容,被迫摆出他们想要看的姿态。这时候,一群人为了持续住原来的`自我,他们在心底高喊着“我要持续原来的我,我要活出原来的自己。”

我们已经麻木。

身体已不是我们的了,而是这个社会腐的尸体。

我们的身体只是感觉麻木,没有属于自己的感官、感知。

梦想,只是幼时写作的题材(有些人压根就是拿其开玩笑。)。

奋斗奋斗,只是为了生存的一套房子,房子到了,老婆来了,于是又要钻石,买了钻石,生了子女,又开始为子女着急,生活如此多娇啊!

没错,澳大利亚的zf(这个字母你懂的)像是厕所一样,他们的开一个赛车会,老百姓害怕撞死小动物什么的,禁止开了。

在中国,别说撞死小动物了,撞死个人都没有关联。

学生作文,我认为不就应废除,就应多把打分理由写上去。

现代诗的事情,我认为不会是散文拆开来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再别康桥我也觉得恶心毙了,但是我看过一些杂志的诗,细细读来,还是不错的,没有错,就是回车的技术,回车的技术虽然看似很简单的样貌,但是什么时候回车,能体现主旨更好一些等等相关技术是很有讲究的,虽然我认为诗人不太牛b,小说家散文家那可比诗人强几倍了。

至于中国人的“面子”,我很个性,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看重面子,死要面子,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一错再错。

有一次,正因爸爸做的是非法生意,我担忧他会不会被抓住,他居然说要不是他是我老爸,早就几个巴掌劈过来,然后说出了一大堆为了逃避**的辛酸往事,我被他数落的莫名其妙,人,就这么伤不起?我就只说了一句“会不会被他们抓住”,他就套出这么多话来,我想解释都有口莫辩了。

韩寒老师的文章在向读者传递真实之后,能够在向生命传递真实的社会现象之后,更把传递热情和期望作为自身的职责和道德底线。

读书的青春最美丽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青春是人的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是人们汲取知识最丰富的时期。青春是多彩的,也是美丽的。有人说:梦想的青春最美丽,也有人说:幸福的青春最美丽,更有人说……每个人对于青春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我想说的是:读书的青春最美丽。

书籍是承载知识的载体。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使我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是思想的帆船,在时代的波浪中踏浪前进。静夜,轻抚那一张留有余温的纸业,品味其中精彩的内容。一纸墨香,一方素纸,带来美的享受。

当我满怀寄愁,患得患失时,是泰戈尔唤醒了我,这是一位闻名世界的大诗人。他说过:“当你为失去太阳而悲伤时,你也将失去星星。”初次从书里看到这句话时,我正值考试失败一蹶不振之时,这句话为我原本灰暗的人生注入一道希望的曙光。我顿时明白: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我为何要踯躅徘徊呢?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太阳和星星,我们不该让乌云蒙蔽了太阳,更蒙蔽了星星,重燃自信之火,点燃希望的火炬,才是我正确的态度。读书,让我享受了“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鼓舞,使我告别愁寂,与命运斗争。

享受读书的青春,是写意的青春,是幸福的青春。一本书,可以高歌前唐金戈探马,又可吟晚清雁落平沙;一段文字,可以清唱和煦阳春白雪,又可颂扬金秋硕果飘香。在书中,我听到了丝绸之路上响落的驼铃声,我看到了法国拿破仑雄战沙场的英姿,我看到了冰心字里行间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殷切问候;我被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所折服;我为李煜“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无奈所叹息;我被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坚韧所感动。书,你永远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令我感动,让我钦佩。

韩寒《青春》读书笔记

随着韩寒与方舟子论战的落幕,我开始关注了韩寒的博客并买了他的新书《青春》。当初,我本只想买本《小窗幽记》,但是还是买了《青春》。

说实话,我一直都比较喜欢毕淑敏毕阿姨的书。对于韩寒的`书,我也只是偶尔看一看。大家都说,他是80后的精神领袖。我不知道他是不是80后的精神领袖。但是最近我每天睡前都要翻一会这本《青春》,现在看了1/2。我不得不说,他的语言的确犀利,敢言敢怒。我从中也看到了“愤青”的影子。当然,我不是反感“愤青青年”。相反,我很佩服他。我是学理工科的,向来比较理性,也没怎么干过文艺的事情,只是喜欢写点东西发发牢骚。

至于韩大哥的此类文章,我也看过一些。但是我认为人只有在满足自己的物质条件后才能有能力愤青。记得本科时,我们班很多愤青青年,当然这也包括我。但是我们对一切的不满都只是用嘴发泄出来。或许我们大学同学从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改革等等就已经被转型了,由“愤青青年”变成“社会青年”了。虽然我还没踏入社会,还在学校读研,但是从读研期间导师、研究生、学校等等也感受到了一些社会现实。我不确定现在的我是“愤青青年”还是“社会青年”。我有不满依旧采用“牢骚”方式发泄,如果有哪位网友看到了这篇博文,我就是在发牢骚了。

倘若韩大哥是愤青青年,那我应该算是躲在实验室里埋怨“外面的花花世界虽好,但是坏人那么多”,但最后还是到外面花花世界的小龙女型愤青吧!因为顶多和未来的“杨过”说,世间怎么如此吧!

青春读书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青春,是人类生命激情的赞歌,对每一个人来说是生命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拥有花样的年华,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大脑,我们应该珍惜青春,敞开心扉,感受多彩的生活,编织斑斓的梦想,实现精神成长。

我们从少年时代走来,经过青春期,即将走向成熟。

青春孕育着所有的希望,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所作为的时期,来吧,让我们一起向青春举杯。

青春,如同六月的季节,那火热的青春和充满激情的生命是青春的象征;青春,如同五颜六色的笔,那风风火火的时光和年轻的活力是青春的象征;青春,如同汹涌澎湃的大海,那种对理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是青春的象征。

今天,我们已不再属于儿童,属于单纯,属于幻想,我们需在人生的喧闹季节,步入有声有色的青春年华,少年风华正茂的时期,逐渐变得理性,让思想掀起一次次激情的海啸,为我们的人生画上浓厚的一笔。

明天,我们将成为建设社会的国之栋梁,在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发展趋势的时期,我们更需领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训,才能在这个时期,为以后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为青春喝彩,为青春歌颂。

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

徐徐升起的太阳,红的像血,就像用那革命战士的鲜血染红,那热血是多么珍贵,是他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青春之歌》读书笔记1000字。

在这几天我看了《青春之歌》这本书。《青春之歌》是这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感染、激励、熏陶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阅读红色经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扬爱国热情,更让我们懂得了今天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

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战士的革命道路。讲了当秀妮生下林道静时,就离开了她,林道静高小毕业后考上了北平西郊的南山的女子中学,那时她已是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而她养母徐英凤为了钱财,让她嫁给一个阔佬,而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了流亡之路。她逃离了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老师,读书笔记大全《《青春之歌》读书笔记1000字》。然而,校长余静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的她想跳河自尽,却被一位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余永泽唤醒了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的感动下,道静答应了他在一起,让她感觉到家的温馨,家的的温暖。但她不喜欢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到挫折,后是接触到了北大学生,思想受到触动。当遇到共产党卢嘉川之后,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而余永泽却阻扰她参加革命活动,而卢嘉川被捕,这事让林道静如梦方醒,决心离开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参加了共产党,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革命战士。

当日本人来侵略时,是年轻热血的青年们的反抗,在大街上此起彼伏地响起了那雄壮、嘹亮的口号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反对卖国求荣的国民党!建立民众政权!”“纪念‘三·一八’,青年学生自动组织起来,打到日本帝国主义”!那声音是那么激昂,那么愤慨,那么有力地震撼人心。

那时的青年渴望和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血流成河……在1937年到1945年,这长达八年的抗日,有多多少少的人陷入这水深火热之中。翻开历史,哪一页不沾满血迹?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留下了只有悲痛,悲剧。全世界人们都渴望和平,我知道战争的丧钟一定会敲响,全世界一定会真正铸剑为犁,让和平永驻!革命战士用他们的青春来保卫国家,唱起青春之歌,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

因为学校的特别要求,我和妈妈来到书店购买一本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读书笔记1000字。在书架上,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青春之歌》这本书,也许是因为自己也处于“青春”的阶段,就把它买回了家,花了两天的时间,我把《青春之歌》读完了。

《青春之歌》是当代女作家杨沫写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红色经典小说。这部书塑造了林道静、卢嘉川、林红、江华、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一批年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当时那个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林道静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生母是一个农民,惨遭迫害致死。她深受异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从小养成孤僻倔强的反叛性格。她憎恨害死她母亲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为反抗不幸的命运离家出走,这是“五四”以来,许多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共同迈出的第一步。这本书通过描写林道静这些青年人投身革命事业的艰辛,展现了一段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风貌,很好的诠释了一个革命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在《青春之歌》这本书中,我领略到了林静道对党真挚的依赖,像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了她的像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爱国之情,领略到了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风云。这种炙热的情感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她的成长表明了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走过的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作为一个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的青年革命者。

我们现在已经听惯了许多爱党的大话、套话,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屈指可数。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远离了革命时代,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党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现在反正有钱了,才不管什么党了,但是他这么想是完全不应该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和平富裕的生活是我们的党奋斗得来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

《青春之歌》读书心得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同学为背景,描写了以此高校生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学问分子,反映了在阶级冲突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月,学问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训练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过程,说明白广阔青年学问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乐观投身于无产阶级宏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妙青春。

林道静是一个渐渐觉醒成长的人物,这一艺术形象是在自身艰苦的革命活动和曲折的熬炼改造过程中渐渐完成的。刚开头,她是一个逃出封建家庭,查找个人出路的失业青年。她生长在官僚地主家庭,佃农生母惨遭迫害致死,自己也受到地主异母的百般凌辱和虐待,从小就养成了孤僻执拗、倔强的抵抗性格。为了抵抗不幸的命运,她毅然离开了罪恶的家庭,走向社会查找"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出路。然而"刚刚逃出了那个要扼杀她的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笼,想不到接着又走进了一个更黑暗、更腐朽、张大血口要吞噬她的社会'。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下,她既不甘屈服,又无力抗争,想以自杀作为抵抗。这种不幸的遭受,反映了当时广阔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在黑暗的旧社会生活没有出路和个人抵抗的脆弱无力。小说一开头就将人物的个人命运和宽阔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了。

《青春之歌》塑造了一个从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坚持从实际生活动身,真实的描写她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及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必要的。林道静的探究和追求,只有遇到了党,投入时代的洪流,才算找到真正的出路,因而她艰苦曲折的成长过程,始终是放在革命斗争活动中来呈现的,到处突出党的启迪和训练作用。小说通过她两次巧遇卢嘉川而被引导加入爱国同学运动的偶然大事,反映了时代呼唤青年的历史必定性。思想上的.初步觉醒,使她看清了余永泽的真面目以及和他一起生活的庸俗、空虚,决心与之决裂;但真的要分手时,却又感到缠绵惆怅,若有所失。在党的引导和时代的推动下,她还是迈出了第一步。

小说一方面满怀热忱描写林道静乐观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深化农村开展工作,坚持狱中斗争和领导北高校生运动走向新的高潮,表现她献身革命的士气、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政治上的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又通过一些典型情节和细节(如第一次入狱想到牺牲时的急躁心情,在农村看到佃农郑德富布满阶级仇恨的"白眼仁'时的心理活动,从定县回到北京路过旧居时的思念之情,地下工作处于困难状况下想上战场当红军的要求,在任玉柱父子面前轻率的暴露了地下工的身份等),有层次的细致描写了她在熬炼成长过程中的曲折和反复,使人物身上因袭负担的沉重和自觉改造的坚决和盘托出,新旧思想的消长过程清楚可辨,反复揭示出:小资产阶级学问分子要改掉阶级的劣根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非经长期的斗争熬炼和苦痛磨炼不行,就是入了党也不能停止这个磨炼的过程。正因为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细腻笔触写出了人物成长过程中的简单性,才使林道静这个三十年月的革命学问分子形象栩栩如生,真实可信,具有较深的典型意义。人们从林道静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中,既看到党的训练和革命理论的指引作用,又看她本人的主观努力和自觉改造;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才使她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林道静这以形象,真实地概括了三十年月初期我国革命学问青年的典型形象,形象地反映了"共产党是救星'的历史真实。林道静的道路,就是自觉地改造自己,无情地割掉资产阶级的尾巴,坚决跟着共产党走的道路。林道静的道路告知我们:只有共产党才是青年人唯一的引路者和爱护者,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爱护,就没有青年人的前途。个人的奋斗毫无出路,只有吧自己献身给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才有开阔的胸襟和巨大的生命力,他的青春才会发出光辉。这正是林道静这以典型所显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光辉的共产党员形象,是把他们当作"党的使者'来塑造的。他们不但详细地关心了林道静成长,成了林道静的最关爱、最鄙视的引路人,而且他们以自己刚毅、坚韧的性格和对党的忠诚,训练和影响着其他的革命同志和四周的进步青年。他们是学问分子的精粹,是无产阶级的先锋,也是中华民族的盼望。道静的经受也告知我们,我们只有在学习理论学问的同时投身实践,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国家栋梁,才有光明的盼望!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

故事发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之间。讲述了18岁的林道静为抗拒养母的包办婚姻,不愿做姨太太,逃离封建家庭;在北戴河屡遭挫折后投海自杀,却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所救。余永泽的爱情深深打动了林道静,也使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突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于是两人走到了一起,此时抗日烽火和学生运动风起,感召并激发起林道静的爱国热情,她接受了共产党人卢嘉川的启蒙,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投入爱国运动。这也引起了余永泽的怀疑和强烈反对,两人在政治思想上产生严重的分歧,余永泽渐渐露出他那自私狭隘的真面目。余永泽一再阻拦林道静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牺牲!

在悲惨的事实面前,林道静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与余永泽决裂,来到了抗日战争第一线。在斗争最为残酷的冀中十分区,她睡在老百姓的土炕上,蹲臭味刺鼻的厕所,穿有虱子的土织破布衣,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波,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她的重要任务!

虽然她只是个弱女子,她的战友们三天两头牺牲,也有的战友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思想动摇了,选择当了叛徒,但她始终相信党,坚定不渝跟着党走,誓死不做逃兵、叛徒。

最终,她经过努力工作,在其他战友的帮助下,成为了真正的共产党员,开始了新的革命斗争。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享受着公主王子般的待遇。做点家务怕累,学习怕苦,冬天怕冻坏,夏天怕中暑,出门怕被骗被拐……与林道静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可以每天无忧无虑地学习玩耍,可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像她一样的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爱国家,爱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绝不让那些抗日英雄的鲜血白流,用行动报答我们正在繁荣富强的祖国!

韩寒青春读书笔记

春节小假,读了韩寒同志的《青春》,对韩寒有了全新的认识。还记得在青春懵懂的岁月里,“韩寒”对于我来说,是我们80后那一代人中一个特立独行的符号。

我所知道的他因考试不及格留级而最终主动退学;也是他,中学时代发表了个人小说《三重门》……这样的一个“神人”在我们这代人中口耳相传,对于他的作品也是顶礼膜拜。在这个一切以标准化制度为模板的教育体制中,他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异类”,是标准化流水线以外的产品。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似乎读过他的《三重门》,但是对于这部作品印象不深。而如今当捧起他的杂文《青春》时,不禁被他文章中不拘一格的文笔与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所感染。他的杂文比小说更佳,或许是杂文这种形式使得他的观点更易表达,情感更易释放。

我想这就是杂文的魅力,它使得人们在一个没有太多藩篱的空间中可以以“自我”为本体进行较为自由的表达。但是在自由的表达中如何把自我的观点进行透彻的阐释这是不容易的,韩寒无疑做到了这点。

不论这场战争以何种结局落幕,我不免有些悲哀。在今天,我们已经不能再相信什么了。衣、食、住、行哪一个不被打假?甚至于一个人的才华也被质疑。我想任何一个读过韩寒作品的人来说,都不太愿意相信他的作品是代笔完成的,特别是对于80后的我们。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迷茫、挣扎、希望都在他的文字中,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正如《青春》序言中的结尾所写的那样:“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

《青春》是一个青年人对生活点滴小事所作的注解,是对周遭社会的感知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疲惫不堪的生活状态,为房子车子的每日奔波,以及点缀我们生活大大小小的热点问题。

它确实是作者的青春,也是我们所经历的青春。

《青春》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于他自己以及同龄人的生活短篇,更是对社会众多问题的剖析与反思。我认为这种反思不是仅仅是停留于一般意义上的“愤青”,而更多的是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我在读这部杂文时,总是会有一种“我想说的话被说了出来”的感觉,可见在作者的文笔下我们基于某一共同体验的事件或经历得到了共鸣。不仅如此,我又常常为作者如此透彻地剖析一个问题而感到由衷地折服,他往往比我想说的话还要多一层意义在里面。

这层意义是什么?我想就是他超脱出了一般“愤青”撕心裂肺的呼喊,而是更为精准地看到了事情的根,看到了本质。在这层本质的意义上他的文字多了一份内敛,少了一些浮躁,文章的思想多了一份深度,少了一些感慨与惋惜。

比如:他在杂记中的第一篇文章《青春》里这样写道:“这个世界没有第三者,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贴切的表达,但他不仅仅停留在这里,他在后面继续写道:“也许唯独是在跳楼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价值才有所体现,那就是被当作一个生命被提起和记起,可惜现在又变成数字了。”这简简单单52个字包含了什么?包含了作者对于富士康员工的价值在哪里的探究,在哪里?在跳楼的一瞬间,但是转瞬即逝又都化为虚空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字。这不仅仅是一个人被简单化、机械化、程式化的生产流水线的挤压,从另一层意义上也是当下众多年轻人在整个社会的现状。他们都是一个个数字,他们也都为着一个个数字忙碌奔波。

诸如上述的文章在韩寒同志的博客里还有很多,这些文章总能引发群众的积极响应并引起一系列的热议。为什么?我想,大概是他总能从一个微小具象的事情中看到更多,想到更多,而我们这些忙碌的人借由他的文字不仅仅是寻找感情上的共鸣,更多地是寻找到我们已经逐渐丧失的存在感,寻找我们没有看到而被他一一捡起的生活的“真谛”。

对于《青春》里韩寒的表达我是非常喜欢的。因为对于一件事情他总会从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读,这样在阅读时常会使人或忍俊不止或会心一笑,而更多的时候我则是捧着书为他的比喻,为他的形容暗暗叫绝。

人们常常将韩寒文字里的讽刺与鲁迅先生放在一起,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战斗士”的形象。但是他的讽刺里多了一丝幽默,多了一些看客的心态。他在记录,他在体验,只是在看客的记录中发了一些无伤大雅的牢骚。这些牢骚或动人,或诙谐,或激昂,就这样一路前行,一路记载,最终结集成册。

《青春》这一册中,他的特有表达可谓发挥到淋漓尽致。这一册是一系列小杂文的集合,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他自然不用去考虑完整的情节布置,故事的人物设计,整个故事的张力等等。他的插科打诨,诙谐反讽遍地皆是,读起来还真如一支前行的部队一路高歌,坦荡而行。就一个字形容“爽”!

对于国人抵制家乐福的举动,他用到了“爱国难耐”、“义愤填膺”;对于儿童行乞,他用到了“儿女绕膝”,这些词语使人发笑,但是笑过后又有些许沉重。因为初始你会觉得这些词语用的贴切生动,而后又会觉得与其说贴切还不如说是赤裸裸的表达。

这样的表达就如同裹在棉里的针,如果你对事件本身看的透彻,你会觉得好笑,但更觉悲恸。是讽刺幽默吗?我觉得更多的也是一种沉痛之感,一种无力之感,以及一种冲破天际的呐喊不得而堵塞在喉部的呜呼声。

在他整本文集中,这种呜呼声时常环绕左右。他在表述“通货膨胀”时是这样表达:“不过通过乞讨者,我知道最近的确通货膨胀了,几年前给一块钱和现在给一块钱,得到的回馈眼神都不同了。”犀利透彻如此,可谓笔锋尖锐,一针见血。

我们提到“通货膨胀”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会从本体出发进行解释,很少人会从人们的现实感触出发进行表述,更别提会有人会从乞讨者的角度进行演绎。所以,从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韩寒是一位生活的践行者,更是一位成功的情感表达者。他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从体验入手,既细致入微又能另辟蹊径直指人们内心。所以,人们喜欢他的表达,有感于他的表达,更为他的表达方式着迷。

《青春》的版面设计非常简洁,颜色的搭配也非常的清爽。白色封面之上青春二字被一条绿色的线条划过。“青春”是一个人的少壮时期,应该是最为青春洋溢,朝气蓬勃之时,这时光犹如一年四季中的.夏季,葱葱郁郁,绿色的一切疯狂地生长着。“绿色”象征着年轻人怀揣的梦想,隐含着对世界本能的探索欲望,青春正如那一抹绿色,在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中蜿蜒曲折而过,留下不同的印记,记载着我们走过的点滴。

本书大篇幅地运用“绿色”为主色调进行版面设计,无疑与书本内容相暗合。进一步臆想,这可能与作者对青春的界定有关。它应该就是绿色,它应该就如那一道线条简洁有力,或许这就是所有年轻人想要的走过的青春之路,是我们共同的渴望。

翻到目录,其设计的新颖独特使人耳目一新。它没有沿袭旧套路,按照章节进来内容的划分,而是以四篇文章集结为一个小集合,再把这个集合中比较重要文章中的观点置于最上方。

这样的目录设计在我们阅读的一般书籍中是不常见的,它完全按照杂文的内容进行区隔划分,观点是灵魂,置于最高层。从一个观点衍生至一段话,再扩展至几篇文章,合情合理又能把把作者的观点在显目位置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

杂文的灵魂就是其犀利的观点,短小精悍的论述,作者无疑在目录检索中采用的此种形式使得它的精神内核显露在外,灵动犀利的语言风格是韩寒的利器,以简短一二短句权当提纲挈领跃然于目录之上,其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显而易见。

在此,不得不说,韩寒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知道如何最大限度表达的媒体人。起码,在运用“书籍”这一媒体上他是游刃有余,旗开得胜。

韩寒同学在《青春》这本杂文的序言中对于本书起名为《青春》有他自己的解释:“这本书名太大,其实不太恰当”。但是,等你读完以后,似乎也只有这么一个词汇能够囊括作者所有的篇章,所有的表达以及所有的情感。

情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不知为何,我总觉得“情感”的表达之于写作有点类似“语感”对于我们考四六级考试。这样的比方似乎不太合适,但是我却从这两样事情中有着大致相同的体悟。

有时,当你有着不得不抒发的观点时,情感是最好的引导者。在你情感喷涌而发时,语句段落的安排,词汇的选择似乎都不是难题,自然的抒发中灵感也伴之左右,头脑中精妙词汇时常闪现,绝妙的表达似乎使之天然,这不着痕迹的妙语连珠并不是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就可以有的。同样,我们时常在四六级考试客观选择题的作答中,依靠的并不是理性的判断而是语感。许多同学说“我就是读了一下,觉得填这个词最好,这答案纯粹是读出来的。”这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感觉,人们在进行阅读时自然而然地读出了最为自然恰当的词语。

其实,说到底,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是一种语言的试炼,中文的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表达,两者同为语言只不过目的不同而已。既然同为语言,那么在表达上就都要依托于情感与感觉。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在这两件事情中我对“跟着感觉走”的偏执。

韩寒同学在《青春》中洒脱不羁、幽默反讽的语言风格从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他情感的自然抒发。一个人无论其写作功底如何的深厚,如果没有情感,那么写作对于他就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活儿;即便是“创新”也只是写作技巧上的升级换代,但绝不能成为一部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佳作。

作者选择“青春”,正是源于“青春”是他走过的路,也是许许多多80后走过的路。他对于自己的青春,对于周遭朋友走过的道路有着太多的感触,也有着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这也是触发一位作者提笔的最大动机。这情感或许是“悲凉”;或许是“愤慨”;又或者是“无奈”,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情感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而他的表达则是基于这样一种全体的表达欲望。

所以,他的文字才有如此影响力。

《青春万岁》读书笔记

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才二十出头,好一个青春年少,于是,他也像书中所有主人公一样,虽然对所谓的“革命”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但理解却是肤浅的。《青春万岁》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对同样的一部作品,它对王蒙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青春时代的文学理想。他说,这是为了纪念,被“_”,被红色革命所革掉的纯真的记忆。如果说王蒙好几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是用呐喊的方式来诉说那个十年对人性的压抑,对人格的扭曲,那么,《青春万岁》则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诉说其中的痛苦。整部作品就好像一部青春回忆史,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展现了那一群群五十年代的高三学生的组织、学习、家庭和生活。解放伊始,“三反”“五反”运动的余热还未完全退去,而除去了一切国民党统治过后的北京,连小学生都懂得了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那一群女校的准大学生,尽管学业紧张,尽管也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尽管也曾发出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我还不了解。生活里,有许多残酷”,尽管不得不面对新旧社会交替在思想关上的困惑,但这,仅仅被她们轻轻理解成了“党和国家的敌人”“被毒害太深的同志,需要我们好好去改造她。”,于是,她们逐渐地,逐渐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不论是贫下中农,工人,还是地主的小姐,天主教的小教徒,都被这股团结的力量吸引了,融合了。

“当我看着睡下了的帐篷,还有这清明的天空和满池的荷叶,我想起我们的暑假,想起你的已经过去了的,和我的正在进行其中的中学时代,幸福就好像从四面八方飞来,而我禁不住流泪……”生活是美好,学习是美好,同学还有同志是可爱的,于是不分你我,推心置腹,虽然一声声的“同志”,一句一句的“我们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一遍一遍的对伟大壮丽事业的想象,虽然引起了别人对她们“沉重的负担,无谓的忙碌和虚妄的热情”的可怜和她们“小小年纪就这么严肃”的反对,但依旧挡不住她们的青春热情。这就是“五零”后的青春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