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和橹板教案(通用14篇)

时间:2023-12-16 13:28:46 作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文件。教学工作计划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鲁班和橹板》教案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26.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朗读课文。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一、揭示课题

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

(3)巩固识字。

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

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巩固识字。

2、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三、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的写法。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4、描红、临写。

四、小结

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22《鲁班和橹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鲁班和橹板》教学简案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朗读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一读词语:吃力。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鲁班看到老艄公这么吃力,是怎么想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

二、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谁能把鲁班是怎么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师指导读。

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好,注意停顿。

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再指名读。并读出“?”。

3、哪个字可以看出鲁班很专注?盯着、默默。“盯着”是什么意思?你能演一下吗?指名演。(如果学生演的不到位,可教师演示)。

4、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要发自内心的疑惑。)男、女生比赛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正在这时,鲁班看到了什么?

1、指名读--(出示相关句子)。

2、“嘎嘎”“扑通扑通”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声音),你还知道哪些象这样的词呢?指名说。(咕咚、滴答滴答、喵、汪汪、叽叽叽、嘎嘎嘎--)。

3、这些鸭子是怎样向前滑行的?(轻快地向前滑行)小鸭子为什么能轻快地向前滑行?(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出示多媒体,鸭子用脚蹼拨水,并让学生用小手做脚蹼感受鸭子拨水。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小鸭子那轻快的样子)评议。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鲁班看到这一切后,有没有想到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轻声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看这段有几句话?

生齐:这段有三句话。

2、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句话呢?

指名读。

(出示图)此时鲁班在干什么?指导看图。

通过看鲁班看鸭子时的认真专注的表情,帮助学生理解“出神”。

……。

(指名读)。

鲁班终于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他心里一定很--。

生:高兴、开心、激动。

4、鲁班想到了办法之后,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他想干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句话,并让学生用笔划下句子,再读第二句话(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鲁班一样来动手试一试?

生齐:想。

学生用橡皮泥代替粗木棍,做一做,教师巡视。

(实验做完了)。

5、鲁班做成的这种摇船工具能行吗?快让老艄公来试试。

齐读第三句话。

现在老艄公摇船是什么感觉?并指导读(出示图)。

……。

这时,老艄公会怎么想?

……。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取“橹板”这个名字吗?

(橹板是鲁班发明的,人们是为了纪念鲁班才取这个名的。)。

三、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在生活中,要像鲁班那样,爱观察,善于联想,能创造。)。

四、学习生字。

出示田字格例字:身、忽。

1、指名认读。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字形。

4、自学笔顺图。

5、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

6、在书上描红,要把结构写匀称,把字写漂亮。

五、课堂作业:完成《习字册》。

22《鲁班和橹板》

吃力。

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

橹板。

扁形。

省力快。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

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

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写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抄写生字。

鲁班和橹板教案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撑到对岸,老艄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鲁班上岸后,两眼盯着小船默默地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普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一摇,嗬,不光省力,船也行得快多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鲁班和橹板》两课时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完成有关练习。

教学资源。

小黑板。

相关练习。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本课生字,默写并订正。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

三、把搜集到的创造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迁移练习。

1、自由完成。

2、参与讨论。订正。一、复习本课生字,默写并订正。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

三、把搜集到的创造发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完成相关练习。(小黑板出示)。

1、扩词。

板往前。

2、仿造例子,用加点的词说一句话。

例:妈妈已经下班了。

已经。

例: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

忽然。

3、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有的。

(2)架子上的葡萄,像一颗颗。

你为什么?

鲁班和橹板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第四自然段。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撑 吃力。

盯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 橹板扁形省力快。

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朗读课文。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一.指名认读生字词。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三.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四.总结谈话。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五.作业。

抄写生字。

鲁班和橹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第四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力岸已经盯。

(四)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五)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六)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七)总结谈话。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八)思考:

其实鲁班发明的这些东西都是从生活中一些细小的地方受到启发的。那些在常人的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现象能引发鲁班的思考,然后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进行创造发明,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艺术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或许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深奥了一些,我们也不必在课堂上这样对学生说,但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去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优秀品质。

一方面,我抓住了“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出神地看着”、“眼睛一亮”等描写鲁班的词语通过朗读重点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另一方面,我让学生画一画鸭子的“脚蹼”及根据第四自然段画一画“橹板”的样子,使学生通过画画比较“脚蹼”和“橹板”的相似点,明白只有自己敢于动手试一试,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发明。

课堂上闹了这么一个小笑话,全班学生在画“鸭脚”的时候竟然都画成了“鸡爪”,或许现在的农村家庭由于怕脏很少养鸡鸭的缘故吧,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鸭脚”的样子,所以不知该怎样画了。于是我在黑板上边教学生画边讲解:“鸭子脚趾不是分开的,中间有薄膜连着,叫‘蹼’。这种形状的脚非常适合用来在水里拨水,所以鸭子游水会那么轻快。”

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脚蹼”图和“橹板”图,能直观地感受到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我又补充了《鲁班造锯》《鲁班造伞》等故事材料,同样让学生用“读读想想,画画比比”的方法来阅读,进一步地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

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课文插图,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孩子们都知道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非常的庄严肃穆,但其场面到底是怎样的?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叙事具体明白,我从“你能说一说橹板和橹板之间的关系吗”导入新课,然后抓住两个主要问题“橹板为什么要发明橹板?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展开讨论。我利用以下几点,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环境中很快理解了课文。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鲁班受鸭子拨水滑行的启示,终于造出了摇船的新工具,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可是,我们许多学生根本没见过鸭子,也不知道鸭子的脚有什么特别的。于是,我找来鸭子的图片,并且放大它的脚蹼,让学生观察鸭子的脚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脚蹼的作用。然后我又出示鸭子在河里轻快地游泳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鸭子是怎样游泳的?它游得怎么样?此时,把鸭子轻快游泳与老艄公吃力地摇船相比较,让学生产生与鲁班类似的想法:要是能让老艄公摇船也像鸭子一样轻快就好了。站在鲁班的角度体会他的心路历程,更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在鲁班发明了橹板后,我又通过简笔画画出橹板的大体形状,又把橹板和鸭子的腿进行了逐一的对照,使学生更清楚地明白鲁班是根据鸭子的什么发明了橹板,体会鲁班的聪明、能干。

在鲁班发明了橹板后,我又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抓住“十分吃力”、“累得满头大汗”、“一摇……嗬……”、“不光……也……”,进行对比,体会这种新工具给艄公带来的好处,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

在课文学完后,通过结合上学期《人有两个宝》的学习,以及视频《鲁班发明锯子》理解鲁班的爱思考、爱创造。我又让学生讲讲你还知道关于鲁班或其他人的发明小故事,进一步地体会鲁班等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鲁班和橹板》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投影、生字卡片。

看竹篙撑吃力。

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

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

课外:朗读课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板书:鲁班。

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力岸已经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写字。

第二课时。

1.指名认读字词。

2.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

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

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

1.朗读课文。

2.口述故事。

3.学习生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第三课时。

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

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

抄写生字。

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鲁班和橹板》一课主要写的是鲁班怎样从鸭子的脚蹼受到启发而发明橹板的。

用了三课时的时间终于把这篇课文讲完了,总的上下来感觉就是不轻松,可能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那么熟悉,和孩子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他们对课文中的多处地方都不了解,以致有些地方上下来都是我在说,他们在听,孩子和老师互动的地方很少,孩子们也没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之后我又对这篇课文不如意的地方进行了一些补充、调整,当孩子们再次和我面对面交流时,我觉得好了很多。首先,从故事出发,想想为什么鲁班要发明橹板?学生很快便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面找到了答案,说摇船的人很吃力,抓住“满头大汗”这一词来体会摇船人的辛苦。接着,我又问,“那鲁班是怎么发明橹板的呢?”显然孩子们对这个问题有些难度,不能一下子回答出来,但是有了前面的鼓励与评价,引起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找到课文中的关键处。并且在理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一些重点词句,“盯”、“轻快”“出神”和“眼睛一亮”等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画画,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鲁班做橹板的过程,边读边画,边读边做,适时的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看的仔细,听得明白。由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快便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效果也为此好了很多。

鲁班和橹板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生字生词卡片、录音。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3、学习第3自然段。四、布置作业:

五、小结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

(4)巩固识字。

(2)巩固识字。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2、认读文中18个生字。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4、用手势告诉教师有几处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读。

(4)巩固识字。(1)自由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读文,、巩固识字。

1、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三、指导书写。

(3)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

(5)巩固识字。

(1)齐读。

(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

2、交流并质疑。

3、示范、指导。 (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

(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1、自学生字的写法。

4、描红、临写。 。

板书设计                 23.鲁班和橹板。

看竹篙撑 吃力。

盯想鸭子 蹼、拨水轻快。

(有什么办法)。

圆形。

找削 橹板扁形省力快。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