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端午节教案反思(优质17篇)

时间:2023-12-19 14:43:24 作者:FS文字使者

大班教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一份详细计划与指导材料。在以下大班教案范文中,可以找到一些适合自己教学情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粽叶飘香端午节》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

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

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

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

在欢乐的氛围中,我们的活动也该结束了。通过这次亲子活动,感触一定都很深。小朋友们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展示了良好的积极合作精神。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大班中国人的端午节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的:

在活动中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了解中国的名胜、特产及民间活动,使幼儿对祖国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网络图:

注:为师生共同生成的内容;为幼儿生成的内容为教师预设的内容。

活动内容与目的:

(一)、快乐旅行:

目的:

1、了解我国主要的名胜和特产。

2、交流到各地去旅游的经验和感受。

内容:

1、旅游名胜:

(1)、谈话:旅游真开心(集体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外出旅游去过的地方及心理的感受。

(2)、收集旅游地的'风景介绍图及门票。

(3)、做像架(个别活动)请幼儿将外出旅游的照片带来,并制作成像架。

(4)、说照片(个别活动)将外出旅游的照片带来,共同说说。

(5)、找找我去过的地方(集体活动)在地图上共同找出幼儿旅游地的地理位置,了解中国地大物博。

2、56个民族:

(1)、谈话:56个民族(集体活动)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了解比较熟悉的民族并叫出名称。

(2)、常识:藏族和蒙族(集体活动)能说出他们的主要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3)、歌曲:《泥娃娃》(集体活动)。

(4)、舞蹈:《金瓶似的小山》(集体活动)。

3、爬长城:

(1)、谈话:长城美景(集体活动)。

(2)、歌曲游戏:《爬长城》(集体活动)。

(3)、绘画:《爬长城》(集体活动)。

(4)、体育:快乐旅行(集体活动)。

(5)、计算:娃娃爬长城(个别活动)。

(二)、我爱家乡嘉定:目的:

1、了解家乡的主要旅游景点及特色,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在讲讲、画画中增强爱家乡的情感。

内容:

1、参观洲桥老街:

(1)、谈话:我们的家乡(集体活动)。

(2)、外出活动:参观老街(集体活动)。

2、家乡真美:

(1)、绘画:画家乡(个别活动)。

(2)、讨论:我爱家乡(集体活动)。

(三)、快乐国庆节:目的:

1、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全中国人民的节日。

2、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

内容:

1、国庆前夕:

(1)、去附近街道看国庆节布置(集体活动)。

(2)、讨论:不一样的街道(集体活动)。

2、节日的教室:

(1)、讨论:布置活动室(集体活动)。

(2)、幼儿动手制作灯笼彩球(个别活动)。

3、快乐的国庆节:

(1)、谈话;国庆旅游(集体活动)。

(2)、绘画:看烟花(个别活动)。

(3)、计算:国庆大抽奖(个别、集体活动)。

4、观看幻灯:祖国风貌(集体活动)。

(四)、北京天安门:

目的:1、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

2、我们都爱国旗,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内容:1、五星红旗升起来:

(1)、谈话;国旗(集体活动)。

(2)、升国旗唱国歌(集体活动)。

(3)、歌曲:《国旗红红的哩》(集体活动)。

2、首都北京:

(1)、歌曲:《北京,我们的首都》(集体活动)。

(2)、谈话:游北京(集体活动)。

(3)、绘画:《天安门前照个像》(集体活动)。

(4)、计算:天安门上挂彩灯(个别活动)。

(五)、了不起的中国人:

目的:了解我国著名的人物及事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内容:1、京剧:

(1)、谈话:国剧(集体活动)。

(2)、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个别活动)。

(3)、观看录象:京剧脸谱(集体活动)。

(4)、陶艺:脸谱(个别活动)。

(5)、绘画:京剧脸谱(个别活动)。

(6)、学唱京歌《北京我们的首都》(集体活动)。

2、四大发明:

(1)、观看有关的幻灯(集体活动)。

(2)、常识:四大发明(集体活动)。

3、了不起的运动员:

(1)、资料收集:亚运会(个别活动)。

(2)、谈话:运动会知识(集体活动)。

(3)、歌曲:《祖国和我们》(集体活动)。

4、说新闻:

说说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幼儿收集简报。

(六)、年级组活动:国庆问答赛:

目的:

1、通过智力竞赛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增强做中国人自豪感。

2、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体验竞争的氛围和提高竞争的意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他们开始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感,这种爱国情绪开始萌发,所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这节课.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再加上筷子夹豆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得到了升华,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比较成功.

年大班端午节教案反思全文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班端午节教案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主题。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很多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教学反思。

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