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12-06 18:28:32 作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工作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然环境教案

2.海岸线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

3.欧洲西部重要的地理事物。

1.欧洲西部与西欧的区别。

2.冰川作用对海岸线、地形、湖泊的影响。

(导入)。

1.大家能否说出一些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

2.这些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位于哪个大洲?

(课件展示)欧洲西部的范围及划分。

(引导学生明确西欧和欧洲西部的区别)。

(讲解)欧洲西部是指不包括原苏联的欧洲部分的`地区,按地理位置又可分为:北欧、南欧、西欧、中欧西部分。

(课件展示)欧洲西部的位置。

(提问)本地区北、南、西三面都面临哪些海洋?

(讲解)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濒地中海,从形状上看好像亚欧大陆向大西洋突出的一个大半岛。

(讲解)本地区大部分处于35~60之间,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西风带,这对欧洲西部的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

(课件展示)欧洲西部主要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及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依次确认欧洲西部的半岛、岛屿、内海和海,利用景观图片帮助记忆名称和分布)。

(课件展示)欧洲西部轮廓与非洲轮廓对比图。

(提问)对比两个地区的海岸线有何不同?

(讲解)非洲海岸线比较平直,而欧洲海岸线十分曲折,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对外贸易。其中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联系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课件展示)直布罗陀海峡。

(承转)(课件展示)欧洲西部的地形。

(提问)1.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以何为主?

2.平原有哪些,分界线在哪里?

3.平原的特点,读出海拔,看平坦的状况。

4.本地区还有那种地形分布较广?

5.主要的山脉都有哪些?分布在哪里?

(总结)整个欧洲的海拔都很低,是世界最低的大洲。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地形向大西洋开放,适合海风吹入。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

(课件展示)阿尔卑斯山脉及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景观图。

(讲解)欧洲西部现在的地形分布及特征,主要是长期以来内力作用的结果,但外力作用也对本区的地形有明显的影响。例如,西欧和中欧的平原地区有低缓的波状丘陵,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南欧年轻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着湖泊等等,这些都是受到冰川作用的影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第十四章欧洲西部。

一、十分曲折的海岸线:

1.欧洲西部范围。

2.位置:

3.岸线曲折。

二、平原和山地为主的地形。

1、深受冰川影响的地形。

2、向大西洋开放的地形。

自然笔记教案

夜读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科学小品《萤火虫》。“被捉住的最初是用它来赌胜负,就是放在地上用脚一拖,在地上划起一条发光的线,比较哪个人划得出来,就作为胜利。不消说,这是一种残酷的行为,真所谓‘以生命为儿戏’的了。”读至此时,心中不禁凄然,想:发光微弱的萤火虫,也太弱小太平凡了,平凡得几至平常。在这个世界上,平常而又弱小的生命,命运真是莫测的。

然而,萤火虫却是具有独致之美的。

萤火虫能够发光就是十分奇特而神妙的事。雄雌萤火虫都能发光,而雌虫的光度稍微弱一些。萤火虫的发光器在腹部第六七节的腹面,这腹面在白天看去是灰白色的,只有在黑夜才能让人看到发光。何以能发光?因为腹部的发光器,含有含磷的发光质和催化酵素。发光器上有一些气孔,空气进入气孔后,发光质就会在催化酵素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产生氧化作用,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于是产生出或黄绿或橙红,亮度也各不相同的光亮。萤火虫发光的颜色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含的发光质和催化酵素存在差异的缘故。萤火虫发出的.光却是冷光,]有热量。

萤火虫在我跟前一流一闪,好像夜的天穹漏下的星光。――这是我初秋之夜偕小儿在郊野散步时,突生的感悟。这种大白天无法看见的“星光”,这一类平常而弱小的美,的确是夜海愈阔大,愈深,愈显陪衬,愈能展示其美。夜,是萤火虫实现生命之至美的背景。

旧闻穷孩子随月读书,似不甚为怪。然听说有人是捉大把萤火虫囚于瓶中,就着凝集的其实也还是微弱的光来夜读(这可视为萤火虫“为人民服务”吧),便既感奇异,又涌酸楚了。而想到萤火虫一生短暂,生命只有二十多天,都在努力发光,则在神奇、凄美之上,又给人奋发向上的感受。

东邻日本的茶道、大相扑和花道,早已名闻遐迩,其震撼人心之力,之美(姑且不论其是否属病态美)我以为主要还不在内容,而在其由仪式性或程式性而泛生的哲学抽象。凡属平常的事,一经抽象,蒙上了佛一般雾一样的神秘,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浅浅的初夜,或在迷离的雾岭,看石,看树,看花,看鸟,物象不是因轮廓模糊简单有如剪影而略显朦胧美和神秘美么?萤火虫之美与此十分相似。中国古代墨客骚人杜撰的腐草为萤之说,尽管并不符合科学道理,然却使萤火虫竟蒙上了朦胧神秘之美。如此一来,当实际上依然还是孱弱、平凡乃至平常的萤火虫,夏夜秋夜,出于一种生命律动,一种本能,流动于芦甸、草丛、溪涧、河塘之时,使人生发出的有关遐想,就“不那么简单了”。

记得那夜在北京长安街我问路人:“天安门广场在哪里?”答:“前面灯光最辉煌的地方就是!”灯光,与萤火虫之光,都是光,都有朦胧神秘而且美的特质。但是单个孤独的灯光,却怎么也是不起眼的。至若集团起来,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天安门广场上那阔大辉煌的灯光美,该属集体之美,崇高之美了吧。

自然角教案

1、细致地观察和照料自然角的动植物,发现动植物的不同生长条件和过程。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自然角的动植物,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自然角的植物 种植活动:和种子做朋友

歌曲:爱护小树苗

科学活动:植物生长

科学活动:植物与人的生活

体育游戏:小猴种树

自然角的动物 科学活动:蝌蚪怎样长大?

综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科学活动:蚕宝宝怎样长大?

自然角的颜色 谈话活动:我们的自然角

写生:美丽的自然角

物带到幼儿园,共同饲养。

2、结合照料自然角,饲养小动物等活动,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1、协助幼儿收集种子发芽、蝌蚪、春蚕生长过程的图片。

2、在家中可鼓励幼儿进行种植、饲养活动。

自然资源教案

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协助同学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安排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1.阅读课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和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的调查。

对照插图,说说你认为矿石、风力、土地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2.将小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互相交流。

3.展开想象:假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4.阅读《节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组朗读课文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产资源告急的段落。

自身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1.阅读《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71页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你想说什么?请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下来。

3.阅读《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

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假如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5.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交流,老师补充。

假如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它们?

就维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写下来。

《大自然》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札记:。

《大自然》教案

走进大自然,从天到地,美丽景色举不胜举。神秘的____________,魅力无穷;奇妙的____________,精彩纷呈;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大自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丽的大自然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____________,带给我们欢乐,激发我们思考,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答案:宇宙 生物世界 精神享受。

2.怎样鉴赏自然之美?

(1)一般来说,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我们的____________,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以其九曲连环、波涛汹涌的____________形式成为美的对象,又作为我们民族的伟大斗争和创造的____________成为美的对象,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如果我们以自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就会对自然美的理解更加深刻。

(2)自然美是____________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了。当大自然成为人类____________的朋友时,山水树木不仅是劳动生产的对象,也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这时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____________才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成为美的自然。

知识导学。

第一,细读教材,吃透重难点。在掌握感受大自然,鉴别大自然之美的这个问题时,一方面让我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鉴赏大自然;另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大自然面临的威胁,增强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应注重自身的生活体验,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探究,在对比中全面地感受大自然,培养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应收集丰富的图片、案例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从面对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中,明白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体验为主,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我们学习本课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学习本课时,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背景,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引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背景资料以及反映生活的照片、漫画等多角度创设情景,进行多元、多层面的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引领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第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重要形式,让我们主动去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还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环境现象,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感受,真实地看待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树立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做到理论和践行的统一。

疑难突破。

1.为什么在鉴赏自然美时,不同的景物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起伏的山川等。

(2)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因而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美的形式构成了姿态万千的世界。置身于自然之中,面对不同的鉴赏对象,则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当你沿着曲折的游廊漫步在苏州古典园林之中,那变化万千的园林美景常常使人陶醉。欣赏着不同的艺术景致,不禁会对中华文化的悠久和灿烂发出由衷的赞叹。面对着烟波浩瀚的自然美景时,又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正是景物的不同,姿色的不同,使人的感受不同。

2.为什么鉴赏美景风光还要发挥人的想象力?

剖析:(1)想象力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感性材料和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对类似事物推断,可以认识从未见过又不可能见到的事物,发展创造力。

(2)如:看到空中飘动的白云,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情把它想象为人的脸或奔驰在草原上的各种动物的形象。看到各种高山时,可结合自己的经验想象出各种形状、各种姿态,加深对风景的印象。我们还可以想象庐山的变幻莫测、西湖的烟雨迷蒙。看到不同的景色,结合自己对景色的理解和想象,便会产生对景物的独特的感受,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人的生存和发展能离开自然和环境吗?

剖析:(1)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富有生机的世界。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这里还生存着5000万种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生物。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宝贵的自然生物,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不是人类的,它是人类和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所以,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友善地对待这些生命,绝不能伤害它们。

自然之道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读体验。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巩固延伸。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好心办坏事。

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足之处:总是讲过之后,才想起要板书,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这也暴露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可能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懒散惯了,以至连板书也跟不上了。另外,板书的字迹潦草,也暴露了自己书写粉笔字这一基本功的功底,真有点丢丑的感觉,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敬畏自然教案

学生思考,保留观点,看文中作者如何解答?(板书:敬畏自然)。

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0分钟。

一、整体阅读,感悟智慧:

1、默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的语句。(多媒体分别展示文中表现两种智慧句子)。

2、问题: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讨论,质疑:

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并阐述理由。(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课堂每组发言人展示)。

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

(注重突出重点)。

15分钟。

三、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爱的理由。

四、写作练习:

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组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展示)。

五、思考: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观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谐相处)(板书:和谐相处)。

学生教师总结。

5分钟。

回顾整合本节课的收获:

1、学习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倾向的方法。

2、感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思想。

当堂测评。

5分钟。

写作练习:运用1――5种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

教学反思。

自然测量教案

《学习自然测量》是学前班的一节测量活动课,目的是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懂得运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出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从而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半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长短、高矮、粗细、多少等还很模糊,如小朋友站在一起有的高、有的矮,小朋友只是有个直观印象,但到底高多少、矮多少还很陌生,绳子有的长、有的短,但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小朋友也不知道,因此小朋友学习自然测量很有必要。

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各种测量方法。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

活动前做好以下准备:

尺子、纸条、铅笔、线绳、小棍等。

为实现拟定的上述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四种教学法:比较感知法、问题联想法、尝试发现法、操作实践法,通过比较感知让幼儿直观地分清长的、短的、高的、矮的等;通过问题联想来拓宽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让幼儿知道通过测量就可以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以致萌发幼儿创造各种测量工具的设想;通过尝试让幼儿发现要想测量准确,必须有一个标准的测量工具,那就是尺子,从而让幼儿认识各种尺子;通过操作,可以让幼儿学会怎样测量才准确,强调难点: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

在活动的组织上,我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体教学便于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讲述要求,构思表达个人见解;而分组活动,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个别指导,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与和谐的过程,要使教学活动获得成功,必须考虑幼儿的学法。

用提问、启发的方法,让幼儿一环扣一环地从比较到发现到学会测量。整节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一致很高。

学习自然测量是一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其基本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心的良好习惯。(“文章.出zidao.考.吧幼.师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开始时用直观地实物进行长短对比,给幼儿一清晰的印象,从而让幼儿产生疑问,怎样来比较长短呢?用什麽来量一量呢?让幼儿带着悬念一步一步地往下深入,然后通过幼儿亲自操作实践,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设计出符合幼儿思维顺序,便于激发旧知,学习和巩固新知的教学程序,具体有以下四个环节:

1、比较感知:出示不同长短的铅笔比长短,再拿出一支更长或更短的铅笔进行比较,找出最长和最短的',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相对性。这一环节大约3分钟。

2、问题联想法:提出问题如果两个物体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窗子和门的宽窄,怎麽办?启发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说出要“量一量”才知道。“那用什麽东西来量呢?”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测量工具,如:用尺子、棍、纸条、线绳、铅笔、小棒等来测量。这一环节大约7分钟。

3、尝试发现法:指导幼儿用多种工具测量桌子、教室、黑板、椅子的宽度、长度及幼儿的高矮等,让幼儿报告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测量结果为什麽不一样?怎样才能量出一样的结果?引起幼儿做尺子的愿望。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4、操作实践法:分组活动,两组幼儿分别剪出一条同样长度的线绳或折一段同样长度的小棍做尺子,大家比一比,是否一样长,然后,再次测量桌面的长宽、椅子的高矮。注意提醒幼儿测量时,要一下接一下,头尾相接地测量,报告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相同。如结果不同,应让幼儿再次测量,并纠正其测量方法的错误。这一环节大约12分钟。

在基本实现了本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上,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地掌握测量方法,可以把活动作进一步的延伸: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到室外测量各种物体,如树的粗细、玩具的高矮、距离的远近等。

在发展性原则的指导下,活动的设计中,无论是教材的选取、组织,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看、想、说、做,这就充分发挥了幼儿各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用不同工具测量树干、树枝等,激发幼儿展开探索活动,突破了以往同类教学重认知结果轻认知过程的划一模式,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确定本次活动目标时,以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为重点。活动以让孩子们亲亲小树开始,充分调动幼儿的环境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三次活动尝试和活动小结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以及测量中简单的数关系。第一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测量工具,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二次尝试活动,提供给幼儿类似但长度不一的测量工具,让幼儿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三次尝试提供给幼儿较为复杂的多种测量工具,让幼儿自主地去深入测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结合尝试教育,渗透环境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环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层次感较强,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孩子们为自己在每一次尝试中有所发现而欢欣鼓舞,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对园内的小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孩子们在活动中是那么的专注,测量中小心翼翼,生怕伤到小树,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树木的关爱,也勾画出了一幅人与植物亲密无间的画面。

自然资源教案

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分类,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我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挂图,投影片

1、自然资源。

据图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重点注意自然二字。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水,阳光,空气,生物等。

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结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2、土地资源。

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土地资源的四种利用类型,总结其利用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总结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况。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一些漫画掌握。

3、水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非常严重,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和标志。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应对措施: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库。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调水。

(强调)要特别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线路和意义。这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自然测量教案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自然笔记教案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朵)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红旗塘水。

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创意。

1、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2、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3、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4、板书各种感官的名称。

5、引入课题板书:一杯水的观察。

1、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3、学生实验,师巡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创意。

1、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水是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的东西。)。

2、通过比较,我们学到了更多的水知识。再比一次,同样是水,矿泉水和红旗塘的水有什么不同?(认识周围的水环境,了解水污染的一些情况。)。

1、今天我们研究了水,现在能把水找出来吗?大家试试看。

2、出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学生上讲台找一找,说说理由。

3、是不是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直接闻或尝?

想一想,说一说,你备怎样比。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一杯水。

课后反思。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我们用到了哪些自身上的器官?怎样研究水的?

感受自然教案

课题:综合性学习——走过四季(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活动目的: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体悟自然的生命与灵性,认识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观察,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沟通。

会在观察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说话内容具体,语言较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

活动准备:

结合第三单元教学让学生搜集有关四季的词语、诗句、歌曲、文章,并搜集或绘制四季图景,写景物观察日记。

活动过程:

活动导语(由两名主持人朗诵)。

a: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b: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ab: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a:陶冶了人们的心灵。

b:向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美。

ab:下面让我们走进自然,发现美、感悟美。

(一)1、教师出示四季风景画,让学生抓住特征分清四季。

2、板书:春、夏、秋、冬(间隔大而均匀以便于下面环节学生张贴图片)。

(二)过渡语:

a:春、夏、秋、冬各具神韵。

b:自然景色中蕴涵着无尽的诗情画意。

ab: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绘制或收集的四季图景。

(三)学生展示自己绘制或收集的四季图片,按节特征分别粘贴在春、夏、秋、冬下面。

(一)过渡语:

a:同学们搜集的图片,绘制的图画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b: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ab:下面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二)教师指导:

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句式谈:我喜欢()季节或()图画,因为它描绘了()季节()的景色,突出了()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了()的美。

(三)交流感悟、畅所欲言:

1、小组交流。(每四人一个小组,交流三分钟。)。

2、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学生自由登台交流。(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注意问题:

交流时要鼓励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感受并可以与意见分歧的同学进行争论。对展示自己语言精彩的可以掌声鼓励。

(一)过渡语:

a: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四季的语言资料。

ab: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语言资料,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诗句、歌曲、文章名称,粘贴在相应的季节下并读出来。

(二)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充实四季词汇库。

1、学生上台粘贴自己搜集的词语、句子、诗句、歌曲、文章名称。(提前用彩笔或毛笔写在纸上,字迹要工整,字要大一些,让同学们看清楚。)。

2、请学生朗读自己搜集的词汇。(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朗读好的可以掌声鼓励。)。

充实自己的四季词汇库,整理在积累本上。

春季温馨,充满生机;夏季火热,包含热情;秋季成熟,展示丰收;冬季深沉,体现博大。春兰、秋菊、夏荷、腊梅,各具风韵。不同的人对四季会有不同的感受,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独特的感受,他人不能代替。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尽情描绘四季的风采,展现自己对四季独特的审美感悟。

自然教案-复习时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1、知道1小时有多长。

3、知道1秒有多长。

4、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__()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自然资源教案

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了解水资源的广义和狭义概念;能够通过阅读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归纳、总结中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阅读世界水资源分布图、气候类型图及其它图表,归纳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学会带着问题去整理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得出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所带来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解决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重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点: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对世界、中国水资源分布的成因分析。

多媒体技术、演示法、讨论法。

一、水资源概念。

广义。

狭义: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二、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时空分布不均。

三、中国水资源分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图片:杨利伟“蓝色星球”太空地球照片;地球缺水地区照片。

资料:联合国的相关水行动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总体状况及面临的问题。造成强烈的反差视觉引入主题,唤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图文:

“水圈中水体构成比例”通过图表的理解和判读,知道水资源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等基本技能。

出示图片: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水资源分布图”

通过读图,了解世界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对照“世界年降水量图”分析其分布原因。

通过阅读图片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影响世界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等基本技能。

出示图表:

“世界各大洲水资源”(表)。

“世界七个国家水资源总量比较”(表)通过提问,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中国水资源相关问题:

1)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

2)中国最缺水的地区是不是在西部降水最少的地方?为什么?

提供中国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在了解了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提供的相关材料,分析、归纳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得出中国最缺水的地区及其成因。培养学生整理、分析相关地理图表及其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带来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