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改革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6 19:20:17 作者:飞雪

通过对范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作文的特点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特别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借鉴。

中等师范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究论文

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供给人才资源的重要机构,自然也应当对美术课程在自身教学体制当中的定位与美术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确保自身的稳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美术教学是因我国艺术领域发展需要而存在的科目,目标在于培养出更多在艺术领域能够有所造诣的人才。在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对于内部美术科目的定位及教学策略更应进行深入思考,为美术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学生艺术造诣的提升,让学生在专业领域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目前我国多数中职院校对美术教学的定位来看,美术教学目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美术教学对于艺术领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美术体系中我国古代积累下来的绘画风格,更是我国艺术实力的体现,所以重要性自然可见一斑。但就发展概况来看,我国多数中职院校为确保学生就业,通常都是以社会主流行业为方向来规划教学的,而对艺术科目则并不作为主要科目来看待,这对于学生艺术专业领域的发展十分不利,是教学定位的偏差。所以为确保美术教学对于我国艺术领域发展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校方与教师首先应当将美术科目与其他科目进行区分思考,以专注艺术领域发展的角度,去定位美术教学,将美术教学提到与其他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这一科目的教学真正具有意义,发挥出作用。

二、规划核心课程。

要确保美术教学有准确的定位,发挥出作用,教学领域、校方及教师自身对课程的重视与针对性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在开始规划前,教学领域需要先意识到当前艺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对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教学领域在思考艺术教学规划时,应当对经济发展与艺术发展同等看待,并注重对这种思想的传达。而各大中职院校在领会精神后,应当有针对性地开设美术相关专业,并将美术课程作为核心科目贯穿于每个相关专业当中,以美术基础的奠定,促进相关领域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未来的目标无论是美术教师、平面设计人员或是动漫行业从业人员等,都能够具备相应的美术专业素养,在相关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便是准确定位、细致规划的.意义所在。也只有这样,美术教学改革的工作才能有更明确的方向。

三、充实教学内容。

美术是一门注重学生个人潜力体现以及个人理念表达的科目,在我国教学领域长期被陈旧教学思想所影响的情况下,美术教学的灵活性显然是无法发挥出来的。要确保美术教学作用的发挥,校方与教师首先都要充分理解美术教学的精髓,美术科目是一门注重艺术理解的科目,而要确保学生艺术理解能力的提升,就要让学生的思想先解除限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针对性规划,让绘画内容与对象跳脱教材,让绘画形式不拘一格,拓展学生的眼界,才能强化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让学生的美术学习进入到新的境界。例如在素描环节中,按照陈旧的模式去思考,教师通常都会使用静物或石膏像作为参照物,而为了确保学生艺术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则应当排除这些不变化的思想,让素描环节出现一些新鲜元素,让学生的素描绘画过程更有多元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甚至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更多以写生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素描对象进行选择,对一些存在于生活中各处的细节进行描绘。例如在树荫下读书的学生,坐在路边休息的人,只要是学生能够捕捉到的片段,学生所在意的每个片段,都是其艺术理解的体现,而且素描的颜色也应当不拘一格,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为素描作品添加颜色,才是教学灵活性的体现。而且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信息化元素来改革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针对美术教学中涉及三维描述的环节,只利用二维化的描述是无法确切展现出来的。利用blender、artofillusion、k-3d等建模软件,教师可以将3d结构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3d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美术科目的作用发挥,取决于教育领域、校方以及教师对其准确的认知与定位,而其定位是否准确,取决于对其重要性的了解,在当前艺术交流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之下,美术科目更应当得到精准定位以及适时改革,才能体现出其作用,促进我国艺术领域实力的提升,为我国在国际艺术领域中奠定地位。

【参考文献】。

[1]杨一波.中等职业学校公共美术课程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3]邵庆忠.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职业,(8):173.

美术教学改革论文

一、高职美术教育以必须、够用为度,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突出高职专业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高职美术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突出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必须打破单纯追求科学完整的倾向.

作者:师晖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刊名:职业时空(上半月版)pku英文刊名:careerhorizon年,卷(期):3(10)分类号:g71关键词:

中等师范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究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中专学生的必修课,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多年来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入门学习的基础,主要阐述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能力本位的概念。

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之后。其最主要的思想就是要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明确能力发展目标。职业学校通常要聘请行业中一些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来组成专业的委员会,通过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解,明确从事行业岗位工作所要具备的能力,以此来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教学则是通过职业活动中所具备的实际能力,通过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组织、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评价。通过全方位的分析职业活动里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里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思想的目的就是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联。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面。

其一,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都是在计算机机房中使用多媒体来教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将课程内容做成ppt课件后进行播放,使用ppt课件的好处是教师可以避免大量的板书书写,减少因书写板书而浪费的时间,课堂内容更多更充实。缺点是,这种授课方式信息量过大,学生不易全部吸收,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肤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二,教学内容不能时时更新,课件中的内容虽然均是节选自教科书中,但是信息科技的发展是迅速的,教科书更新的速度却是有限的。所以会导致学生学习内容滞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其三,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评定标准是期末考试,学生只需要掌握最常见的一类题型便可顺利过关,学生往往只是在期末的时候针对某一类题型进行机械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也不利于日后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

2.学生方面。

其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不够了解,不清楚这门课程与日后需要从事的工作之间有何关联。所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报以无所谓的态度,不求甚解,只求“不挂”。其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自学动手的能力差。在大部分的高职中专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自制能力弱,导致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课堂上都是在玩手机、聊天等,在实际操作演练的环节中也多是以应付教师为主。其三,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低。一些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自身文化课较差,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与数据的分析能力较差。

1.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指的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时候,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任务活动,以这个活动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开展,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根据运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探索和配合,然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进行任务目标以及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会在探索中带着任务去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来对任务进行解决,以此来获得成就,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使之前的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角不再是教师也不再是教师的ppt。

2.上机操作的改革。

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部分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具备“能源”,使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促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高效率活动;教师通过各种示例,创设“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情景,从而揭示矛盾,促使其产生探究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动脑思考。教师将新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上机操作时进行探究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理论教学的.改革。

高职中专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后还是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要想教学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时代的飞速进步,教材研发缓慢,导致学生学习的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无法学习到最新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自主编写教材,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这也需要学校具备一流的教研团队。具备了“一手”的教材、课件后,还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认真的去练习实践,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对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予以改变,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获得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能够提高,让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广泛的对计算机进行应用。突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中等师范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究论文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其在美国等国家发展日渐成熟并且广泛流行后,也终于逐渐为国内学习人群所认可和推崇。国外对慕课学习方法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内容较全面。国外学者对慕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多从改革会计课程的学习理念、完善在线课程观看和交流的平台,并且通过对于慕课学习者学习习性的调查分析完善慕课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国内关于将“慕课”融汇在会计教育工作中的方法以及意义,最早从开始有学者予以关注,并发现慕课拥有资源广泛、学习时间灵活,经济成本低廉等优点。以后,随着网络学习方式的走红,以及慕课推广的成功,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逐渐接纳这一新兴的教学、学习方法,对其研究也更加深入,不仅仅是研究慕课对于某一门学科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的促进,也将慕课和云端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方法相联系。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原从事会计工作取得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是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石。本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多在入校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本课程,这个时候学生离开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进入职业教育阶段,面对众多的课程以及从未涉猎的专业课程,学生常常手足无措,学习起来也没有目标和方向感。而大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有是较为宽松和自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如果有问题很难及时和老师交流解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老师多采用讲授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老师照书讲课,学生被动听课,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听的累,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主动思考;老师讲的累,在有限的课时里也很难进行更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的课堂活动。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授课,学生不分学习水平的高低均按照同一个标准和进程进行学习,接收快的同学学习起来没有新鲜感,容易丧失学习的趣味性;接收慢的同学则很难得到有效的照顾,从一次课听不懂到次次课听不懂,久而久之产生挫败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把慕课这种日趋成熟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将先进的在线课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兼顾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还给师生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可以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采用更多如项目法、目标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以知识点为单位、整合慕课资源。

传统教学中,学习内容以章节为单元,学习时间以课时为划分,高职学生很难集中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分心,产生畏难情趣,影响学习效果。慕课教学法以知识点为核心,每一个视频短则五六分钟,长约半个小时,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由于慕课教学法以知识点为核心,打撒了原有的课程体系,为了弥补知识点分散学习所造成的学生学习整体性不强的短板,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采用流程图、逻辑树或者模块序号的方式表明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单独知识点和全书整体内容的关系以及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层次教学、建立教学新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面对全班四五十个学生,在紧张的教学进度中,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很难对每一个学生答疑解惑。通过慕课的引进,将知识点的学习放在课堂之外,老师只需要设定最后的学习期限,督促后进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学习任务,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其他能力的培养上。教师通过对于不同学生学习进度的查看和把握,可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已经学习和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帮助学生将分散的知识再加工为统一的整体,建立学生的逻辑体系。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答疑和辅导,能够更加完善的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提供多种选择、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授课老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没得选择,老师教的好坏全凭教师的能力,学生缺乏选择的权利,也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慕课教学法的引进,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如可以提供更多老师的教学课程,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和教学方法。基础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听老师视频讲解,避免了老师一遍过学生仍然懵懂的尴尬局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做练习,提高自身的实操水平。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认同感和主人翁的认知,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困难分析与对策。

基于网络的慕课教学法消弭了空间与时间的差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成为高校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然而顺应时代发展建立慕课教学模式依然有着许多亟待挑战的'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

(一)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慕课教学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的教学视频可供选择,这是慕课教学的优势,也是其劣势。网络视频质量参差不急,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粗存进,筛选符合教学要求的优质视频建立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学习。资源库需要紧跟政策导向,不仅仅包括基础知识点的解析,也包括对于新政策、新要求所涉及知识点的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库中的视频包括三大来源:第一是对于网络视频的搜集整理;第二是对于已有视频按照教学进度和要求进行重新剪辑和制作,使其符合教学要求;第三是教师根据已有资源库的内容,自行制作的教学视频,主要用于补充和重点知识点的强调。

(二)学习进度监督与考核。

慕课教学法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度,对于学生学习进度的管理要求也更加严格。一部分后进学生可能存在疏于学习,或者虚报进度,滥竽充数的可能,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避免学生荒废学业,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困难之一。采用慕课教学法,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监管:第一,对于教学进度的监管;第二,在每一个知识点后设立习题,通过对于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有效学习进度;第三,通过阶段性测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与督促。通过对于教学进度的监管,也是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考核。对于学生每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再结合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总体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课程成绩有效的结合起来,使课程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系统。

五、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先进的慕课模式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和单一网络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积累慕课教学经验,完善慕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凤麟.高校会计教学mooc模式及其发展建议[j].财会通讯,(7).

[2]黄浩.基于“慕课”视角下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及评价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6).

[3]张艳婷.基于mooc的高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以“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4).

中等师范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究论文

1.实际操作浮于表面。

当前中等师范教学在让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往往将操作内容表面化。简单来说就是操作内容大部分都是为了巩固单一的知识点,如之前讲了word排版等内容,那么教师在上机实际操作时机会让学生专门联系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实际上对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问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另外,长期练习单一操作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是当前中等师范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又一个重大的问题。中等师范的学生其实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观念,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考试是临时突击,只要考试达标就万事好说。因此这也就使得不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之中采取敷衍潦草的态度,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只在考试之前进行临时突击。这种想法的存在就是因为中等师范的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重视。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因此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速度方面也就难免会存在问题。中等师范学院应该选取一个班级进行改革的试点单位,将学生按照能力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导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探索教学改革道路。

2.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不能盲目追求讲课的速度和流畅性。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之中穿插一些比较有趣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上机实践制度。

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练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多学一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中需要的技能。

4.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

中等师范学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让学生平时就需要认真学习。比如可以将学生成绩划成平时分和考试分,加大平时分数占据的比重,一旦成绩不合格就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惩罚,使学生必须要注意平时的学习。总而言之,中等师范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美术教学改革论文

1.选用教材的问题。

其一,目前财政学还没有形成权威、科学、规范的教材。其具体表现为:教材体系设置缺乏统一性,内容相差较大。当前各高校、各出版社都有不同的财政学教材面世,种类繁多。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指定的二十一世纪教材系列中,《财政学》就有三种版本。有一些高校使用的是陈共主编的《财政学》,还有一些高校使用的是本校自己编写的《财政学》。导致财政学这门课程缺乏统一的大纲,教材难以通用,教学无章可循,教学质量缺乏统一标准。有的教材中有很多思想都是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释的,还有的教材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理论,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操作性较差。财政学教材的章节体系安排混乱,有的按我国原有的财政学体系来安排;有的则按照西方财政学体系等来安排章节;还有的结合我国原有的财政学体系和西方财政学体系来安排章节。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相差很大,像财政收入的原则,有的教材写三条,有的写四条,有的甚至没写;财政支出原则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基本概念的表述不严密不科学,像财政、财政学这样的概念都没有形成逻辑严密表述科学的定义,更不要说其他一般的概念。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造成教师教学中选用教材和讲授内容的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且不利于形成稳定系统的教学资料。

其二,财政学的内容不符合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要。目前的财政学教材普遍对税收的内容介绍得比较少,尤其对税收的计算及缴纳等税收实务的内容介绍得更少,而实际上除财政、税收专业以外,其它财经类专业并没有税收类的后续课程,因此,学生学完财政学后(乃至毕业后)仍对税收知识(尤其是税收实务)知之不多,这就导致一方面学生毕业后面向基层对税收知识需求较多,而另一方面教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较少,造成“供求”矛盾。

2.教学方法问题。

其一,教学组织问题。目前财政学的教学组织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考笔记“满堂灌”的教学组织方式,而案例教学、讨论课等教学组织方式则很少采用,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陈旧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未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听课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对一些财政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也不够,经常是一知半解,到考试时只能死记硬背,考完试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同时学生也缺乏对财政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教学内容问题。目前财政学的教学内容重书本,轻实践。教师仍然是“从本本到本本”,很少利用书本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因此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其三,成绩考核问题。目前财政学考试方式上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上主要是以死记硬背为主;成绩评定上主要是以期末一次定终身。这样的考核一方面造成学生平时不刻苦,临到考试“抱佛脚”;另一方面极易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

二、改进《财政学》教学的有关对策。

1.规范《财政学》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最主要依据,是学生课后最主要的参考书,因此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学的教学效果。一本满足目前高校需要的好教材,应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把西方财政税收理论中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积极地吸收进来。把过去财政税收理论中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纳和创新,积极地吸收到教材中来,以期更好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税收理论。对目前的《财政学》教材进行修改和增补,删除教材中一些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最新科研成果。

2.对于编著《财政学》新教材的几点建议。

(1)针对大多数财经类专业没有税收类后续课程的实际,应专设税收篇。税收篇应通过若干税收案例的分析,对现行主要税种的计算、缴纳作出全面详细的阐述,以充分满足财经类专业学生对税收知识的需求。

(2)针对目前财政学偏重我国财政实务阐述的具体情况,财政部分应增加财政理论、财政运行规律的阐述,并以财政运行规律统领教材的财政部分。另外财政部分应适当突出财政政策的地位,因为财政政策是财政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只有充分研究财政政策,才能使财政理论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针对财政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表述不严密不科学的现象,应对财政、财政学、公债和国家预算等基本概念按照逻辑学原理给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定义。

(4)针对财政学相对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应对本学科有争议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适当加以归纳,并给出合理的评价。

(5)针对财政学教学和自学的需要,教材应配有学习指导书。学习指导书应包括各章提要、难点、要点、思考题、习题、案例题及各章节有代表性参考书目和参考篇目,为学生自学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

有好的教材还需要好的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对改进财政学教学有几点想法。

(1)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应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讨论课、案例教学及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组织方式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媒体。一般在财政学理论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然而,不同的教学媒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教学功能各不相同,各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往往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可用其他媒体的适应性来弥补。因此,充分发挥各媒体之所长,将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对优化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财政部分侧重理论,因此应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具体可以在讲授财政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就财政总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等一些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也可以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一些专题讨论。通过讨论以使学生开阔思路,学得活,用得活,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部分侧重实践,因此应以案例教学为主,课堂讲授理论为辅。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求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在接近实际的条件下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在教学内容上,应改“从本本到本本”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财政税收与很多宏观、微观的经济问题相关联。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财政税收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运用财政税收理论剖析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这一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财政、税务部门进行实践,让他们在充实繁忙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真知卓见。

(3)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财政学的教学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精讲与略讲,理论性较强的要精讲,实践性较强的要略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由于课下大家很少看教材,所以课上要留出一小部分读书的时间,起到预习和巩固的效果。课堂提问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其紧迫感,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针对某些可塑性较强的内容要积极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帮助大家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

(4)在成绩考核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以及考核的评价标准,不能以分数定终身。为此,我们必须扬弃传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为最终判断标准,构建与新型财政学体系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方式上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口试、论文以及社会实践等。考核内容上针对课程类型,确定考核重点。总的指导思想是减少客观试题,增加主观测试题。整个考核应围绕财政学所涉及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等能力培养展开,检测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并促进教师日常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在对不同考核科目、命题范围、题型类别、题量覆盖面以及难易程度进行整体设计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成绩考核的评价标准,真正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予以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财政学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关键,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为了使理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财政学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增加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学人员。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到财税部门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以掌握企业以及财税部门的实际运作;教务部门对进修实习的教师,在下达教学任务时,给予一定的照顾,在安排授课时间上,尽量相对集中一些,腾出时间让他们学习实际操作。可以从企业和财税部门聘请高技术人才做客座教授,或定期来学校做讲座与学生老师互动、交流;也可以聘请具有实际财政税收从业经历的人员来校任教,并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总之,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材、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主动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经济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若君.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541.

[4]邓子基,邱华炳.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中等师范美术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究论文

摘要:在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美术类艺术考生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然这给美术高校提供了丰富的生源,但是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不高成为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的美术设计人才,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加快改革的步伐,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开始崛起,广告、动漫、艺术设计等以美术为基础的行业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有了飞速发展,这些专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社会对应用型和创新型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美术专业也成为了高校的热门专业。但是,虽然美术行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但是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后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校的扩招,使得美术专业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参差不齐,再加上不少高校的美术教学还沿用以前的模式和方法,导致美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高。因此,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应当加快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美术专业人才。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艺术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更多样,以往,高校美术教育以培养美术精英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漫、广告、艺术设计等新兴行业的崛起,社会需要人才已经由精英型转变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因此,深化高校美术教学改革,首先要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应当确立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首先,高校在制定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要展开深入而详细的调查研究,把握好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不能闭门造车,应当邀请美术等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设计师、工程师等来共同协商和制定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规划、教学方案,以及就业指导方案等。同时还应当邀请有深厚文化修养、高超绘画技能、丰富实践经验的美术家、设计师等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者邀请他们来学习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增加他们的经验积累。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使得美术创作和艺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因此,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美术这一艺术形式的现代性,也就是美术的多元化和艺术家应该具有的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进行色彩静物写生训练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绘画技能、色彩运用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先让学生描摹静物,掌握色彩的搭配,之后在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对静物写生进行全新的色彩搭配,促进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改善课程结构。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我们还应当根据美术院校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趋势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要实现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就要对以往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这样才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人才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及时调整美术专业的课程,同时要认识到课程调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学科目的调整,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调整,但是各项调整都要有一个立足点,即不能忽视和脱离基础课程,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美术教学的原理,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改革。其次,当前,现代美术正在朝着分化和综合两个方向发展,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美术专业人才。表面上看,分化和综合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事实上,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容的。具体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就必须做好课程的.分化,让学生通过分科学习深入掌握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但是美术知识是相通的,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这些分科知识掌握主才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中,要不断寻找分化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切合点。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做好选修课必修课的结合。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为主要目标,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掌握;选修课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标,同时决不能因为是选修了就降低了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另外,选修课的设置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选修课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在课程设置得到完善之后,教师还要不断做好课堂教学改革,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艺术与文化是相通的,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鉴赏水平,但是受当前教育制度的影响,艺术生在高考中的文化课分数较低,很多艺术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侧重于绘画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到了大学,他们仍然认为把专业课学好了,以后的就业就不成问题。事实上,很多艺术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要真正理解这些作品所传达的内涵、思想、意境、精神,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更需要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做后盾和支撑,这样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汇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如果只是掌握了绘画技巧而缺乏文化底蕴,那只能称得上是“匠人”。因此,实现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目标,学校和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他们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在做好美术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要有重点加强学生文化国学等课程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而且,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启迪、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想象力,这是教师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总而言之,如果高校美术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那么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将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他们以后的就业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因此,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课程结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才有可能提升高校美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3]贾霞.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浅谈[j].美术教育研究,(10).

教学改革论文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部门所颁布的专业指南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也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门也开始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

学生往往都是以此为依据进行学习,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使对成本会计的教育中产生一定的问题,难以有效的开展教学,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1.1理论与实践不相符。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

随着社会发展的逐渐加快,企业对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要求在逐渐增加,这也就使成本会计的教学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就需要对现阶段的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从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但现阶段的财务与会计方面的教育缺少实践,往往都是对教材进行研究与学习,但教材主要是对传统的财经管理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相对较为陈旧,难以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无法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相符合。

在我国各个大学中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也没有进行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

1.2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市场对财务管理以及成本会计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大,这也就使教学向着理论与应用的方面进行转变,但由于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有限,这也就难以实施教学改革。

这就需要对教师的素质进行提高,加强其基础会计、财务方面等等的知识,并要求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由于现阶段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其教学的方法与内容已经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较大,难以对其进行改变,这也是教学改革难以有效进行的一方面原因。

1.3成本会计知识与实践存在一定差异。

成本会计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使其在教学内容构建上存在偏差,与实际的需要不相符。

不能对管理的思想进行体现,这也就导致对其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偏差,使学生难以对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成本会计工作难度较大的一方面因素。

1.4没有明确的体系与规范。

成本会计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性相对较强,内容也比较丰富,设计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这也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其主要是以成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达到对成本控制的效果,成本不仅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的内容。

但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结构相对侧重于成本的核算,对成本的管理内容并不重视,对教学的方法与形式重视,对定位理论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也就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形成与创新意识发展,难以对成本会计的知识进行掌握。

2.1对成本会计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学方式与课程的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实践与知识的动态发展方向来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完善,并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成本会计内容。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有统计学、运筹学、战略管理等等方面,这几要求教学的过程中与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结合,以此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预算以及决策,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成本会计的教学就应该对教学的方式与体系方面进行完善,以此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2对教学的结构进行整合。

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教学应该从基本知识、应用技能到理论的研究这一过程进行,这种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这也与教学的规律相符合,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辅导与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快,对成本会计的管理工作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结构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不断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更新与优化,并加强对价值工程与管理方面内容的分量,以此来对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完善。

2.3实现定位理论与整合成果的应用。

成本会计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应该注重实践的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教学的质量。

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联系相关的实践单位,通过对实践的组织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完善,以此来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提升。

三、结语。

成本会计的教育工作是培养相关人才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对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整合教育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能力形人才,从根本上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一、目前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思想观念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上。

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其基本特征是以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从头至尾不停地向学生传授“三基”内容,忽视了对学生锻炼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仍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仍用时间、距离等竞技体育的观念来要求学生,忽略了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只要是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有许多学生上课只注意听教师讲课,而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被动地吸收知识,常常是满腹经纶而无一用处。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这是以往体育教育所不能达到的。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是体育教学中最被动的因素,学生的学习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计划,在教师督导下,一步一步地进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来不予考虑,因此,这样的教育是“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大纲的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则更强调以学生为主,实施个性化教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强调学生的存在,突出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与行为,只有在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才得以发展。可以认为,现代化教育在体育教育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个性化教学。在个性化体育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被充分认识,还能在学生学习和考评中被充分加以利用,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发展,也只有这样,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在公平合理环境下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内容单调,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偏好搞统一,搞一刀切,如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精神也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体育教学在为增强学生体质和发展运动技能做贡献的同时,也正逐渐变得“正规化”和“竞技化”,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主线的体育课也逐渐使体育失去乐趣、失去情节、失去竞争、失去协同、失去表现、失去想象,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像操练和训练,从而使体育教学也逐渐失去魅力、失去学生、失去地位。在大学体育课程里,教学内容一直在重复着田径、体操、三大球等项目,而学生感兴趣的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野外活动等项目受种种限制难以普及开展。受教学大纲的制约,上课还是以传统运动技艺、增强体质为主,缺乏对运动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潜能的开发,难以形成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大学体育教育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的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的权利。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完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和教师、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设施的配备。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体育教育中,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受的健身性好、娱乐性强、难度小、易开展,融健康、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项目为教材内容,以变革传统体育课的枯燥和单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体育教学手段呆板僵化,方法陈旧,组织单调。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普遍停留在讲解和示范法、完善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上做文章,体育理论课教学也停留在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上。把上课的队列变换和调动当成是体育课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而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却很少采用。大多数教师只重视教法探讨而不注意学生学法研究。学生只是机械地、无选择地接受教师指令。体育教学中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强调“统一”学生缺乏生机,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体育教学手段的改变,重点要体现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主要是灵活性。所谓灵活性,一是思维方向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迁移能力强。方向灵活具体表现在从分析到综合,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过程灵活体现在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分析;而迁移能力强却预示着能举一反三,多方解求进行发散性思维。比如:在铅球技术的教学中,从理论上讲以45°为最佳出手角度,我们有没有能掌握最能接近或最好的投掷角度的方法,使学生思维沿着最佳角度的主线进行讨论和分析。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很有益的。

(一)明确培养目标,造就复合型人才。

体育课程是为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的,确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是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首先,在教学中必须排除竞技思想的影响,转变技术第一、忽视能力培养的思想,确立以“提高专业素质,培养综合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二是必须正确处理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发展综合能力的关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中,掌握技术与发展能力的任务应有所侧重。三是教学应体现以牢固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为前提,如果没有专项技术与素质这个前提,就谈不上什么能力培养。在这个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胜任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场地管理等实践工作的能力。四是在体育教学全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其它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多样化。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2)选择性与实践性相结合;(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5)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根据学习内容自创一种练习手段,既能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他们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和教师互动,提倡导学和个性化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讨论、课外作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将技术项目教学与锻炼项目教学相结合。各项目先讲授理论,后学习技术和锻炼手段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如在学习正确的短跑技术后,锻炼学生跑的能力,可倒着跑、侧着跑、上坡跑、下坡跑等;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时,可先在学习跳高技术后,利用器械,先跳上再跳下,也可爬上去再跳下,既可单脚跳,也可双脚跳、转体跳等,不拘一格。总之,要丰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树立正确考核方法,注重多元化和发展性。

传统的考核观着眼于学生知道了什么,用分数来衡量知道了多少,而正确的考核观应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要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发展性:(1)考核基本的操作能力,是对所学内容的技术评定。(2)考核基本运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如可以由三、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个田径教学、田径训练或田径健身的方案、手段、方法;开一例运动处方;编排一则以田径为主的游戏;现场对范例进行讲评等。(3)考核身体素质,因为它是体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能促进健康体形的形成。(4)平时的表现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学习中的人际关系等。(5)在考核时,应成立一个考评小组,由任课教师、专项教师、学生三方面组成,可以由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再进行评比,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总之,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努力程度、体育能力、体育态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婉珍.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四川体育科学,,(1).。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是近几年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以自发为性质,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为目的的持续性体育活动的社团组织。体育管理部门则对体育俱乐部作出如下定义:体育俱乐部是指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利用非政府的财政拨款举办的,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体育组织[2]。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主要分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和课内外结合的体育俱乐部三种模式。其共性都是从课程宏观角度出发,老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情感,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答疑或者辅导,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新型教学模式不再强调教师、教科书以及体育技能的主导地位,而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只保留部分基础的课堂常规。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了学生和教师自由度的同时,更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选择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以及上课时间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运动的习惯,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素质发展。俱乐部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特长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依据,从理论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体育技能的教育而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以运动为乐,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以及终身运动的意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设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因扩招导致的学生人数增多,但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从而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教学模式能较大程度地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要[3]。

2、高校俱乐部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从目前来看,我国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分段型)和分层型。三基型以原行政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和基本技术等相关体育知识的传授;一体化型强调体育课程课内课外一体化,不以课堂成绩为最终体育成绩,而是将成绩与早操锻炼与课外活动相挂钩;并列型在培养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专项课为主要教学课程,辅以体育相关技术和技能的理论知识,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分段型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课、选修课和选项课三个部分;分层型,在尊重体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以及体能特征的差异,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形式。几种教学类型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存在差异,但都以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但是从总体来看,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以田径术科的内容为主,而缺乏对体育知识和健康理论的学习[4]。教学形式相对呆板,教学方式较为单调,且太过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目前体育俱乐部虽然分为课堂俱乐部模式、课外俱乐部模式和课内课外一体化模式三种,但从教学改革情况来看,还以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居多。以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为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体育俱乐部的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开展形式大致分为大众健身室教学模式、运动处方式模式、流动式教学模式以及自由轮转式教学模式四个类别。大众健身式教学模式,以班级为授课单位,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进行轮流教学,教学过程在统一授课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在课堂中留给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对教学内容加以创新,并进行选择性的练习;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制定为依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具体要求制定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学生则按照教师的制定计划进行练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指导、纠正和配合学生的作用,并且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流动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有选择体育项目和授课教师的权力,修满课时且成绩合格则给与学分;自由轮转式教学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及体育兴趣,选择同时段课时内开设的项目上课,不同时段可以更换体育项目及课堂教学内容。

2.3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教学价值。

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教学形式灵活,教师的作用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堂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及授课教师,因此,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更加自由宽松,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在俱乐部模式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积极性,还能够发掘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个性,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俱乐部模式在对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改革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要求,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2.4传统教学与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比较分析。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优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日趋明显,学生从小学至大学之间所接受的都是相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形式单调呆板,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大学课堂,也不利于学生主观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现代体育教育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内容和理念上的更新,提倡课堂形式的多元化,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提倡“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

3.1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体育俱乐部模式是我国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随着全面健身运动的发展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始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并已形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发挥自身运动特长的同时在体育中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满足。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只有形成了这种体育氛围,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才能在高校教学中得以扩大和发展。从目前来看,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组织形式多以单项运动为主,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健美操等,但是受到体育设施以及指导教师的体育软硬件因素影响,有的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例如一些球类运动的场地因素限制等。另外,社团参与的男女比例不平衡,以男生居多,女生所占份额极少,且大多集中在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中。

3.2目前影响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开展的限制因素。

3.2.1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参加社团活动人数少。

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社团经费来源过于单一,从某种层面上限制了社团的发展,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活动经费和小部分的入团时学生缴纳的入团费。如果体育社团只靠这些有限的经费必定制约了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而场地、器材的不足又制约了相关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学生入团的积极性也势必受到影响。

3.2.2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缺乏分层次和延续性。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但具体的教学现状只是选修课的升级模式,冠以俱乐部教学的名称而实际上仍然和选修课并无实际性的区别。俱乐部教学不仅是单一的将体育运动项目分类,而是一种递进式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重点应该是学习阶段的分层和课内教学的延续性,例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通过细分不同的层次来实现针对性的强化教学,达到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效果。

3.2.3课内外结合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将课内教学与课外的社团活动和学生体育竞赛相结合。课外的体育活动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既强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竞赛相结合,相应的教学管理部门就应该与学生管理部门相结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针对课内教学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而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只覆盖到课内的教学当中,因此,从制度上应该实现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管理,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以达到课内、课外相统一,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调动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模式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视自我身体健康的投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立,为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健身中来创造了更多的客观条件,学生在丰富了体育文化生活之余,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会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需求。纵观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仅开设两个学年,到三、四年级便会中断,而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出现,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得到了延续,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练习,这对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俱乐部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参与体育的运动需求,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全面发掘自身的运动潜能,将体育理论与课外体育活动和生活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多项运动的能力,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需求,在有限的条件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给予学生在教学内容中更多的自主选择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选项、练习中辅以指导和建议,同时教师要对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此实现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

总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丰富了学生课外业余大学生活,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兴趣,有利于大学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优化大学体育教学和实现全面健身计划的目标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增多,体育场馆设施与学生人数的配比矛盾越发明显,这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发展。因此,体育俱乐部模式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学校体育主管部门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使学生在锻炼身体之余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体育课堂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外交日益频繁。体育事业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成为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展开了对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性质,阐述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指出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亟需进行改革。最后给出了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政策方针,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高职体育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没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因此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而迫在眉睫。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性质。

只有正确理解了高职体育教育的性质,才能把握好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教材编写内容的改变和教材更名,很多人认为体育教育不再是以健身为目的,而是以健康为目的。虽然近年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不同程度的修订,但对体育课程教育的定义从未改变,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有身体练习,还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课程上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还要融入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整合多内容、多功能、多价值,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生产和管理才能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行业要求开设专业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不同岗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不同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可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在校期间得到全面的锻炼,可以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提升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大大缩短了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对以后生活或工作大有益处。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各高校不断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强大的考验,必须要求更高的身心素质,才能成受得了这样的考验。这时就要发挥高职体育教育的作用,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使学生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以坚实的身体素质应对恶劣的工作环境,顺利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当今社会更多地需要与人合作,像足球、篮球、排球等都是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在这些体育项目中,学生会和不同性格的人合作,这就为学生以后工作中与人合作打好了基础。在校期间对这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对以后工作上更好地融入集体大有益处。

(4)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放松身心。高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地综合素质,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借助适当参与体育项目,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自己因为学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内心压力,通过参与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当中。

(1)高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体育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高职院校领导对体育教育不重视,由于名额有限,他们把这些有限的名额分配到各专业课老师上,没有意识到体育老师的缺乏。第二,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比较调皮,体育课不好管理,所以,他们不想到高职院校任教。第三,高职院校聘任老师限制学历,大多数高职院校要求老师必须是研究生学历以上,这就使得一些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连最基本的应聘资格都没有,但高职院校对于研究生而言又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很少有人愿意到高职院校任教。以上种种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致使体育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2)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体育意识不强。我国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先后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体育法》等10多种和体育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很多高职院校都不太重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领导没有很强的体育意识,把体育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和中小学的相差无几,无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注重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体育教学处于呆滞状态。

(3)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方法落后。很多高职院校只在大一将体育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到了大二,体育课被取消。大一的基础体育课内容相对单一,大多以足球、篮球、武术为主。老师很少在教学活动中开设探究型、实践型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方面也没有太大的改进。教学内容陈旧,基本上全是竞技运动项目,不符合追求时尚的要求,必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4)体育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跟不上。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体育硬件设施的增加远不及学生的增加,比例不当。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等硬件设施仅能维持基本教学活动的进行,器材的缺乏使得学生课外活动和体育课上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降低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再加上场地设施器材管理不善,致使场地和器材损坏严重,有些设置存在安全隐患。体育场地利用率不高,有些场馆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上才能去场馆里进行相关方面的锻炼,锻炼强度不够,身体素质自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

(1)重视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硬件体育设施建设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根本,只有合理、充分地利用体育器械和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场地和器材,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和学生锻炼的前提下对外开放。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还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实施者,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使他们更新教学理念,补充更多的新知识,掌握更多的新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科研投入,提高体育老师的科研能力,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进步与发展。

(2)坚持“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高职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素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欣赏能力和自我评价身体锻炼效果的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要以“健康第一”为出发点,将学生的健康体魄教育贯穿到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去,注重学生健康观念和锻炼意识的养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3)坚持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只有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才能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老师要认真剖析传统教育的局限性,深入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妥善处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个体差异性,课堂上增设更多的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实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营造和创设能吸引学生融入课堂的情境,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之一是体育教学。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教育”为主要目标,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办学思路,使体育课的授课范围不只局限于公共基础课,还可以增设体育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自行选修。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提高了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但思想充满活力,情商较高,行为可塑性较强,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5结语。

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要秉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提高,改进和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身心抗压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改革论文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主要课程。为了更好地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髙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在儿科教学中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调整课程结构。

根据三年制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时安排和具体情况,我们对教材内容作了重组、整合、增减等处理:(1)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为必讲疾病,详细讲授,如“小儿四病”等疾病在我地区发病率较高,故我们把小儿“四病”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2)一些疾病虽然常见,但与其他课程重复或学生较易理解,如泌尿道感染、新生儿肺炎、口炎等,我们安排学生自学;(3)有些少见疾病,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遗传性疾病,我们扼要讲解,点到为止;(4)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和疾病,如小儿液体疗法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把其作为教学中的难点来讲解;(5)教材上虽然没有,但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疾病,如新近学术界普遍重视的“小儿艾滋病”,当前我市临近地区流行的“小儿手足口病”等,在结合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也予以介绍。我们认为这样处理教材,更有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二、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我们以学校定位、本课程定位和授课对象特释等为出发点,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与改革,设计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解决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问题。

1.认真备课,理论联系实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1)认真备课和试讲:在备课前,首先认真收集本课程的全部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具等,然后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备课时,力求做到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具有系统性,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每学期上课前1月进行试讲,并将电子教案和课件存放在教室计算机内,供学生浏览下载。(2)理论联系实际,精讲重点、难点。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我们在布置预习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思考、查阅相关文献。课堂上以问题为中心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就以具体病例进行分析,结合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液体疗法这一章节较难,课堂上难以理解,我们就结合病案分析和课后作业反复进行强化,达到讲深讲透,学生掌握的目的。

2.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1)重视授课语言艺术的感染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本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研室制作了电子课件,购置有儿科全套医学光盘,供师、生使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借助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生涩的理论知识化为形象生动的比喻或者联想。如在讲授肾病综合症时,通过展示肾病综合症患儿的外貌,使学生对本病产生的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学习内容。(2)我们还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和社区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3.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病例讨论教学法某些章节我们以病例讨论代替单纯讲授。讨论前将病例印发给学生,并提出3—5个问题,使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学生自由发言,这样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集中学生的正确意见,对有见识、有创新的发言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错误的意见给予纠正,并指出错误的原因。有些问题可不必做结论,留待课后让学生继续思考和探讨。总结要简明、扼要,有指导性,使学生通过总结在对疾病的认识上有较大的提高。此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角色转换法一让学生当老师:我们将课本的部分章节内容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准备讲稿,再由他们给学生上课,教师听课,学生讲完后由教师点评,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认真看书备课,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衮出和优秀的一面,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使学生全方位提升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3)充分利用试题库:将试题库放在教室计算机内,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做练习题,通过做作业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懂的地方再问老师,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达到纠错和温故知新的效果。

4.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1)儿童保健是儿科学的重点之一,健康小儿的体格检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了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评估方法,我们每学期都会带领学生到社区的幼儿园,对小儿进行体格检查,并开展以儿童营养为主线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参加社区义诊,去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2)利用学校临床技能培训实验室和附院儿科病房,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技能操作。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轮流进行操作和见习。由指导教师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练习;在病房内先让学生了解患儿病情,以“症状为中心”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制定治疗方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改革考核与评价。

目前,许多院校仍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考试还是以闭卷形式为主,把学生的课程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大小的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能力情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弱化了学生创新意识,严重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气所以,我们改革了考试模式,实施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闭卷、开卷、口试、技能操作及演示等考试形式互相结合,以便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儿科学基础理论扎实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增加了将来从医的信心。

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大学语文是-fl历史悠久的课程,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洇染了国人的心灵,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在文明的传递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下,大学语文却逐渐被边缘化,甚至成了“鸡肋”。其处境的尴尬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青年学子的求知需要,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适当的改革。改革很有必要。创新势在必行。

1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仍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教母语,同时也在教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大学语文历来更被认为是“高级母语”教学。母语的学习绝不像数理化那样只是一个训练为主的知识性、工具性和能力问题,它还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关系到传承文化传统、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母语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侧重于工具性,而大学语文是高等层次的母语教育,更强调人文性和审美性。

然而,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把汉语当做外语来教,这是造成语文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y。而信息化社会,人们的交际、求学动机日益功利和世俗,母语教学更是淡出“江湖”,外语之风态意蔓延。定睛看来,我们很多大学的学生写得是错字连篇,作业更是网络产品。有的甚至连请假条也不会写。在哀惋之余,我们大学的语文学习就非常值得反思。

2新时期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

母语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语文(这里当然指母语)教学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它应该更侧重于人文性和审美性。大学语文最大限度的载负着本民族丰富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内涵,是传播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大学语文是人学,最有利于培养人的美好情感,提高人的修养,使人获得身心健康,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难以相比的[z]。但当下社会,信息发达、网络便利,在繁忙的经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更喜欢文化快餐。正如“百家讲坛”红遍大江南北,通俗的讲述把古典深邃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变成了心灵鸡汤,慰藉着喜欢快捷方式的年轻人。

在这种转型期的文化淡漠中,我们的大学语文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想想上世纪初的那些学贯中西的大家,拿着一本书,收放自如,在一堂课上,带着学生穿越思想的隧道、跨过邃远广裹的时空,笑谈古今中外,纵横万里书卷。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纵情享受着知识带来的偷悦。这种知识的积淀汇成修养的河流,无论是在民族命运的风口浪尖上,还是人生的苦难坎坷中,都给人以信念,给人以力量。在季羡林先生的《二月兰》中[[3],我们所领略的就是学富五车的季先生在人生的风雨中,用信念的力量在亲情的支持中淡然渡过人生中最不堪的一段,仍然保持着前进的风姿,提升着卓越的东方文化。

这种人文修养的炼成,需假以时日,更需开阔的思维、高远的眼界和苦学的作风,才能在积淀中成长,化风化雨,最终酿成灵魂的佳境。无论是在功利、污浊或者清明的世风中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本真,保持做人的道德底线,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达观洞明的心胸,品味人生、补充灵魂的给养,热忱执着、清新健康生活着,正直坚韧、乐观快乐工作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所以,大学语文应该是依托于教材的文学素养课,面向社会、面向人生的人文修养课;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以一颗平常心去生活、去奋斗、去努力的“新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改革论文

一、“微课”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微课的基本特点简单来说就是比平时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而精的课。主要包括:(1)时间短:8-10分钟;(2)内容精: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3)真课堂:微型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是一样的,也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展示,与常规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

微课教学是指将“微课”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或作为辅助同学们学习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保留了“微课”自身的特点,同样具有短小精悍等特点。

二、““微课"引入数学课堂的优势目前的众多微课中,单个微课占绝大多数,没有成一个体系。而将微课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使系列微课的学习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支持可持续性地个性化学习。同时我们教师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一个学科中每一个知识点所应该教授的程度,并配合以自己更深的理解教材。

1.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符合个性化发展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的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认知和搭建知识体系,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和价值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e板会微课教学,可以是新知识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家里完成课前预习,也可以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与老师共同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生成数学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自信心。

例如:本学期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章时,由于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较多,用微课互动配合学生在家里完成每节课的课前预习部分,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微视频互动,把课堂预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反馈,老师心中就能更加明确,在上课新知引入的过程中,哪一步是同学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课上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这样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从课前到课中都能做到“以学为本”,更好地实现生本课堂。

下面以微课用于课前预习导学中教学课件设计的模版样式为例(8-10分钟):

2.微课“短、小、精、悍”,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下不集中,便不能听到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每堂课40-45分钟,让学生自始至终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如果超过10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学习效果大大降低。“微课”一般以“微”著称,其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播放时间不超过十分钟。笔者在制作时,考虑到“微课”这一特点,因此在选题上下了功夫,选题尽量“小而精”,本着一课解决一个问题或一个概念或一个知识点,内容具体,微观为主。利用e板会技术,可针对数学学科上课的不同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制作成时间一般在5~8分钟的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系列微视频,放在公共平台上,供同学们下载观看学习。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增长率问题)复习巩固微视频:(8分钟):

本讲微课程名称一、情景导入,合作学习问题:(一)(二)(三)(5分钟左右)二、明确数学概念、性质等(4分钟左右)。

三、

快速、少量检测(1分钟左右)。

3.反复观看,永久保存同时微课又具有反复观看功能,因此学生可利用琐碎时间反复观看数学课堂上没有学懂的主要知识点,学习时学生可以随时暂停、后退,也可以下载保存在电脑或手机上进行移动学习。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层次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一堂课中达到相同的效果,当理解力较强的孩子已经掌握时,部分孩子也许还需要一定的重复才能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内容稍纵即逝,没有让该部分孩子“重复“学习,反复思考的机会,因此造成学生核心概念掌握不扎实的问题。

4.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即时即学。

由于“e板会”是集课件制作、云教育平台、电子教室、原创空间、e板电脑、专用手绘板等一体的一个教学平台,具有很强交互性。因此当笔者将用“e板会”录制的课件放入我的公共区域,学生可随时下载学习,学生作业反馈至公共区域我给与网上批阅,实现即时即学。与同时在线的学生可开展空中课堂,交互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由于有了这个优势,微课教学可以让那些因病、因事不能去上课的学生不会被落下功课。学生可以通过在班级网络公共平台上下载微课,然后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有选择性地点播相应的教学内容。

例如前段时间班级一位同学因为腿受伤,在医院住院一个月。出院后他主动找其他老师问问题补课,却没找我。后来我问清原因才知道是我做的微课帮助了他。

三、“微课”教学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进程,所以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要给同学们充分的思考时间,然而笔者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学生层次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的全部内容都放到课堂上,就不能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讨论,我们总是匆匆地完成教学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却很少花时间来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有哪些不同。新一轮课改提出了很多新观念,在学习方式上提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就要求要把学生的课前预习落到实处。因此,基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利用微课努力去实现自己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将数学课堂翻转。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增长率)1.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a10%b20%c30%d40%(2分钟左右)2.某市进行环境绿化,计划两年内把绿化面积增加44%,问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3.某种药剂原售价为4元,经过两次降价,现在每瓶售价为2.56元,问平均每次降价百分率(3分钟左右)4.某商场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从十一月份起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3分钟左右)。

以前我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微课前后我的课堂教学结构比较图通过微课教学首先让自己转变了教学观念,变“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为“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这种观念符合新课程“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法,实现高校课堂。

现用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现课堂变革后,翻转后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与课中的行为情况:

四、“微课”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平均分与上学期期末相比,在段平均水平上都有4~5分的提高,为了调查是否与本学期所使用的微课教学,使课堂发生变革有关,特此为学生和家长分别制作了一份调查单:

为了更好的获得阶段性的经验。

总结。

也为了对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针对学生和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特制作成了统计表:

题号(家长)选项12345678a7%30%25%25%45%35%70%43%b20%40%50%50%30%50%20%57%c68%25%22%15%70%10%10%0%d5%5%3%10%5%5%0%0%题号(学生)选线123456789a70%30%72%25%45%35%40%43%17%b20%50%20%50%30%50%47%54%32%c10%15%8%15%20%10%13%3%45%d0%5%0%10%5%5%0%0%6%温温25中学微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家长)尊敬的家长:

根据统计表显示及期中成绩在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抽样谈话,同学们对微课的课前预习导学大部分同学能按时完成,并且普遍认为微课的课后复习模块及典型例题专题讲解模块对他们的有很大帮助。

总之,再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仔细思考,并不断地改进完善数学的教学方式以便着力提升学生学习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困惑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也越来越注重体育教学。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项目,近几年来,我国体育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激励着更多的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运动。随着普通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旨在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高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注重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免疫力,还可以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强、勇敢、拼搏精神。通过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我国高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与基本道德素质。本文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教学改革论文

作文教改,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如何使语文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二十几年来,我一直采用“粗批略改重讲评”的方法进行教学,也还颇有效果。

每次作文命题,我总要尽量结合单元写作训练,至少拟出三道难度有别、文体不限的题目。此外,还允许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我认为,这样做既注重了“中间”,又照顾了“两头”,让人人都有“文”可作;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普遍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能力。比如,教完第一册第一单元《灯》《谈谈记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几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便拟了《上学路上》《灯光下》《星光下》三道文题,让学生择写。结果全班除4人自己命题写作外,每道题都有十来个人写,而且文章都普遍有质量。由于平素对文题有些考虑,并积累了一些资料和卡片,所以,完成命题环节还比较轻松,费时也不多。

作审题指导时,只重点讲述一道、估计大部分学生可能写的,即有中等难度的文题,其余文题只略作解说,或不作指导。最后,要求学生量力而为,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一道文题。完成这一环节,只需15-20分钟,几分钟之后,全班学生几乎都可以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而且每道文题都有人写。这样全班作文,往往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技法也多有讲究,尤其是思想感情表达比较真实和自然,有时一班竟会出现十几篇佳作。比如,教完第五册第三单元几篇小说之后,我曾拟了《雪花》《红霞朵朵》《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从别里科夫的“套子”说起》共四道文题,重点指导了《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位学生写这道题,内容是大年初一正逢雪后放晴,他与弟弟去自己曾经念书的小学玩儿,只见校舍破败不堪,几乎全是危房。而学校对门山坡上的祠堂却修葺一新,祠堂不远处的大路旁还新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水庙。清晨,乡民们络绎不绝地去祠堂和水庙烧香拜佛。文章写出了一种独特而深沉的感受:不少乡民稍事富裕之后,总舍不得花钱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孩子念不念书也无所谓,却乐意大把大把花钱去求神拜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这篇文章选材立意都很好,只是表达比较粗糙,几经修改润色之后,我建议他投寄一张省报,结果很快就刊登了。

在完成以上两个环节时,如果老师操作较为顺利,调控比较得体,而且学生也能密切配合,那么,批改一班或两班这样的作文,虽说不一定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但起码可以避免单调和枯燥,至少不会感到劳累和痛苦。

作文批改最为吃劲,几乎为所有语文老师所叫苦不迭。尽管不少同行探索、总结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推广和运用。有些学校规定,对学生作文可以批改一半查阅一半,老师的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效果并不佳。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文章交上去之后,总希望得到老师的恰切评断。如果老师看都不看,仅写一个“查”或“阅”字了之,又怎能了解情况,作出评断呢?显然,这是对学生艰辛劳动的漠视和不尊重。老师的批阅评点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是一字之师哩!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如果老师不看,那么,学生始终不得而知。况且大多数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文章是写得很好的,所以才交上去,而事实上,缺点错误总是难免,不经老师或同学指出,只能蒙在鼓里。其结果常常造成两极分化:少部分基础较好,勤奋刻苦的学生文章越写越好;一部分基础较差又缺学习方法的学生就会越写越糟糕,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长进。就连那大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也会认为反正交上去老师也不看的,于是便可能由惰性驱驶而随便写几句交差,或干脆不写,久而久之大都视作文为畏途。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文章都得精批细改,都得全面而准确地指出优劣得失,那也是既不可能又无必要的。

我对学生的作文历来是每篇都看,只是采用“粗批略改”的方法进行。一般是先将学生的作文拿来,迅速看一遍,然后凭最初的大概印象,或第一印象下一个简要的尾批,或给三两个眉批,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有时也只画一些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如横线、箭头、问号等,多提示学生自己去推敲、修改。至于文中的明显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则随手改正或标示出来。这样,粗略批改一篇作文大致需要花5-12分钟。于是,除正常上课之外,利用一两天内零零碎碎的时间便可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批改完一班作文。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大中专招生考试中作文评卷的操作情形,或许可以获得些许启示。那是有严格评分标准的,而实际操作时,谁也不会去从思想内容、到结构布局、到语言表达等等,一项一项地去死套,大多凭粗读印象给个分,虽然难免随意,难免遗珠,但绝大部分评判是客观、公正而准确的。我曾经半开玩笑似地公开宣称自己有一条最易操作又最为实在的评分标准,那就是:读一篇文章能留下深刻印象,就给85、90,乃至满分;如果一篇文章有一句写得精彩,就给75、80;如果一个词儿用得好,就给65、70。此外,字迹工整秀气,卷面整洁,加5分;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减2分。不管反驳我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但我敢肯定他实际上也是如我一样地操作的。因为写作是一个人多方面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与思想觉悟,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语言技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说,凭感觉、凭印象,即全面而综合地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得失也是很有道理的。

问题在于这样操作仍然难免高耗低效。为了优化批改环节,我对新接手一个班的前面三、五次作文的批改要精细一些,到了第四、五学期,就让学生自行修改;最后完全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这时语文老师也就基本上从繁重而艰辛的作文批改中彻底解放出来了。

在批改过程中,我常常作一些摘录,为讲评准备材料。待全班作文批改完了之后,再用三、五个课时备一堂作文讲评课。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不可不精心设计。首先,选出三、五篇写得比较好的',再反复看一两遍,认真修改润色一番,准备到班上念。最多念两篇,其余只点名表扬,让同学们课后传阅。在班上念范文,要经常变换,决不老念一个,或那几个经常写得较好的同学的文章。有明显进步的,有时可念写得成功的一段,或念写得精彩的一两句,或分析用得好的一个词儿,以便普遍激发写作兴趣,全面调动写作积极性。然后,再选出几篇写得比较差的,每篇只摘抄一两句,最多摘抄一段,不点名,只用小黑板出示,或临时抄到黑板上,师生一起分析、查找毛病,推敲并修改。最后,从批阅记录中拟出几个要点,到班上讲评。这些要点,一般都是在批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如,有次批改中,我先后形成、整理并拟定如下七个要点:1.写作态度认真;2.题材丰富多彩;3.技巧不乏可取之处。4.炼意上花功夫不够;5.叙述平淡,毫无感情投入;6.有偷懒抄袭嫌疑;7.基础知识方面不够扎实。讲评时,着重讲第1点和第7点。肯定成绩时,一般比较全面;指出缺点和不足时,一般一次只重点讲一个,而且估计这缺点或不足是学生下次作文时大多可以改正或者会引起重视的。比如,有次讲评,在肯定成绩之后,我只讲了一个“表达严重不清,不注意炼词、炼句”的问题,演示几个例子,师生一起讨论修改,学生听后,很有收获。有时只重点讲评一篇文章的优劣得失,如上面提及的那篇《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到表达修改,都讲;同时,还请那位学生谈写作体会。结果使全班同学很感兴趣,很受启发。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繁复而艰辛的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