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论文(热门21篇)

时间:2023-11-28 12:07:05 作者:LZ文人

范文范本的精选是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品的筛选和整理得出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创新高职科研管理模式凸现高职特色科研内涵论文

摘要: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行政管理模式过度行政化的问题,服务意识较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性非常差,沟通效率不高以至于行政效率远远低于国外同行水平。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过于落后,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再加上部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等。为了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必须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具体从改革当前教育体制、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等几个重要的方面出发,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当今面临的行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行政管理;高职院校;创新。

1.过度行政化。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实施的管理模式都是行政化管理模式,而且过度行政化程度相当明显。由于行政权力大大挤压了高校的学术权力。所有的学术事务以及非学术事务等等都通过行政方式加以处理。这种管理模式最终导致行政人员对高校的.所有资源掌握着绝对控制地位,教师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一直处于被管理的地位。高职院校出现的严重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失衡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行政部门承担的更多的是加强管理,服务职能出现了明显的淡化。从整体上来看,随着办学自主权不断放大,高职院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不断放大,依然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高职院校难以实现学术突破,甚至损害院校目标的实现,使院校教师缺乏学术创新,教学水平一再落后。

2.行政官僚化。第一,机构臃肿。主要体现在持续增加的教研科室、教育部门,并且都设置了下一级管理机构,强化本部门的作用及功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加强了管理,然而最终导致院校内部存在过多的行政管理机构,出现了严重的机构功能重复设置以及工作人员增加的现象。“机关化”色彩十分浓厚,出现这种机构臃肿的现象最终导致上下级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过于缓慢,管理效率十分低下。第二,缺乏服务意识。很多行政部门或者是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刻意设置很多与工作无关的关卡或者是工作障碍,人员之间存在严重的工作推诿现象,整体缺乏服务意识。再加上管理人员未深入一线进行调查,部门之间以及人员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对基层或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汇报、不反思、不作为以及不解决。

3.缺乏协调性。第一,缺少合作意识。不单单是部门之间,更在于各个工作人员之间,均存在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争权以及争实惠的现象,其相互指责缺乏全局观念,未能处理好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第二,缺少程序性。具体表现在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在进行工作协调和沟通的时候缺少程序化以及规范化,这也是导致高校管理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为科研一线和师生群体提供服务,而且工作量非常大,再加上内容十分复杂,各级部门之间严重的信息沟通不平等的现象发生,极易出现严重的信息沟通障碍。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创新性思考与实践。

1.改革教育体制。第一,改革政府统包统管的管理方式。采取高校自治管理方式,政府对高校而言不是监督的关系,是借助科层制管理制度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模式。所以要改变这种管理弊端,最重要的是改革当前的教育体制。可以借鉴外国采取的董事会管理制度。由于高校治理当中涉及多方利益,政府、学生、社会以及学校等都和教育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绝不单单是个人行为,采取董事会治校的办法具有可取之处。第二,实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二者相分离。对高校内部行政人员实施学术化管理和对学术人员开展行政化管理都是不适宜的,因此必须采取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二者相分离的办法,减少行政资源以及学术资源的浪费,二者互不干涉,坚决杜绝行政权力过分干涉学术权力的现象发生。

2.创建完善的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第一,提升服务水平。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就应该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将此理念贯彻于整个高校管理实践当中,不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回归服务本质,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将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管理中。第二,健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高校服务效能,需要创建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采用360°绩效考核体系,开展全角度考核,从部门、教师、学生、下属以及领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提升考核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

3.提升管理成效。第一,坚决抵制官本位思想,全面提升高校人员的服务意识。消除行政人员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还要抛弃一切功利思想,积极倡导人员应该具备奉献精神,全面提升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做好自身“绿叶”的角色,当好一位“服务员”。第二,对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管理人员组织结构,要协调好懂法律、懂经济以及懂管理的管理人员占比,改善管理人员性别、知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的比例。

三、结语。

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要把重心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尤其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过度行政化现象;第二,构建完善的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第三,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效迅.探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实践思考[j].中国培训,(12x).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路径论文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教师、学生等操作人员多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在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不规范,容易让携带病毒、木马的文件进入到平台中,进而干扰服务器资源,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病毒会扩散到其他应用终端和服务器中,最终造成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无法正常使用[2]。据我国网络信息化管理部门、安全防御企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10月,计算机病毒、木马和hacker的攻击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了数亿元的损失,并且随着学校信息化系统接入,网络安全损失呈现指数型速度增长[3]。月,我国发布了专门攻击学校信息化系统的病毒调查报告,仅在-,学校信息化系统站、服务器等核心网络软硬件系统遭受到了上万亿次的网络病毒攻击,攻击病毒种类已经达到100余种,攻击病毒数量高达上千万种,学校信息化系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安全威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网络信息化系统防御技术有所提升,但是网络病毒、木马和hacker攻击技术也大幅度改进,并且呈现出了攻击渠道多样化、威胁智能化、范围广泛化等特点。(1)供给渠道多样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接入渠道较多,按照内外网划分包括内网接入、外网接入;按照有线、无线可以划分为有线接入、无线接入;按照接入设备可以划分pc接入、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等多种类别,接入渠道较多,也为攻击威胁提供了较多的入侵渠道[4]。(2)威胁智能化。攻击威胁程序设计技术的提升,使得病毒、木马隐藏的周期更长,行为更加隐蔽,传统的网络木马、病毒防御工具无法查杀[5]。(3)破坏范围更广。随着学校各类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增强,不同类型的教学辅助管理平台都通过soa架构、esb技术接入到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上,一旦某一个系统受到攻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其他子系统,破坏范围更广[6]。

创新高职科研管理模式凸现高职特色科研内涵论文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在教学研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缺乏科研意识。

由于科研意识的缺乏,高等职业学校普遍没有足够的科研氛围。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生源也较为匮乏,多个学校争夺生源的情况时有发生。学校疲于争抢生源,甚至为每个教师摊派招生任务,导致学校内部普遍缺乏研究的时间和心态。不仅如此,由于持续数年的扩招之后,教师队伍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导致每个教师都需要负责更多的学生,只是应付日常教学工作就已经捉襟见肘,更不要说空出精力来安排科研工作。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中,以教学作为硬性指标,而将科研能力作为软性指标。

2.2在概念上对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认识不明确。

大部分的高职教师对高等职业学校的科研目的、科研内涵都没有充分明确的认识,仅仅以论文是否得到发表为评判标准,而在科研内容上也往往是照搬或复述前人的经验,没有将科研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看待。事实上,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工艺分析、应用研究都属于教学科研的一部分,对于教学工作都有着正面的影响。而对这一点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陷入了抄写、模仿、发文的怪圈,以自身并不擅长的理论研究作为科研重点,甚至于学术性的本科院校竞赛发表论文的数量。

2.3对教师的道德规范不够。

由于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是从较低级别升上来的,因此上升之后首先就要面对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而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科研水平。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应付评估,不得不以急功近利的“唯发表论文”这个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估,导致教师只能被动应付,没有自己的成型观点,就只好剽窃他人观点;来不及调研取证,就只好编造数据。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诚信道德的原则,也带来了不少纠纷等问题。更多的教师是将自己原本的一篇论文注水成多篇,拆开来分别发表,这样才能达到要求的数量。这些行为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出现了问题,这种行为如果泛滥,将会严重影响到所有高等职业学校的声望和办学水平。

3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意识的可行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与学校本身是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了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而要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不仅要从教师本身入手,也要强调学校的作用。

3.1学校的努力。

在以往,高等职业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而如今,学校应当主动引导老师改变这种以课堂为主的办学模式,在课堂之外,也要充分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帮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强化他们对科研的认识,纠正他们对自身的定位,要将他们从传统的授课教师,转变为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学校应当落实激励制度,激发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教师的考评体系中,要将科研的权重加大,引导教师为了自身发展而投身到科研中来。此外,对于教师的科研成果,要予以肯定和激励。

3.2教师的努力。

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需要强化自己的基本功,不仅要树立起科研意识,还要对科研工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科研从来不是轻易的事,而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科研工作者要淡薄,不能急于求成。另外,也要有充分的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精通,能够发现突破口所在;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通过研究实践这些想法。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于实用而非理论,同样,科研也更倾向于应用。这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选择科研方向的时候,不仅要从专业出发,还要结合高职的特点、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客体。

4结语。

当前,高职教师的工作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科研也成为了工作的一部分。这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不端、理念有偏差等,都是适应中出现的问题。要适应这种改变,高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而可以预见的是,高职的科研工作在长期中,必然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

[2]徐瑾.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现状与提高策略[j].江苏教育,2015.

[3]黄璐.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对策思考[j].科教导刊,2015.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路径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不同类型的信息化系统采用不同的编程技术、功能体系架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系统整合和集成在一个门户群平台时,容易产生各类型漏洞。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攻击威胁已经日趋严重,呈现出攻击渠道多样化、威胁智能化、范围广泛化等特点,传统安全防御系统已经无法适用。为提高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能力,提出一种主动式防御模型,分析了系统功能和关键技术,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0引言。

随着光线通信、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在高校辅助教学管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校引入了教学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多种信息化系统,形成了一个集成化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优化了教学管理和资源分配,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用户较多,其大多没有受到计算机网络专业操作培训,网络信息平台操作不规范,安全防御意识薄弱,容易感染病毒、木马和受到hacker攻击[1]。另外,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提升,病毒、木马等隐藏的时间更长,对网络教学平台造成的破坏更加严重。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主动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动态配置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实现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保障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部署运行的安全性。

创新高职科研管理模式凸现高职特色科研内涵论文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教学与科研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两大重心。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展普及,高职高专院校也把教学、科研两项工作作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然而高职教育规模化、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难以量化评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提高。相对而言,科研能力的高低却能明显体现高校发展的综合实力。因此,大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工作逐渐被科研工作边缘化,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愈加激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争议的焦点。

1教学与科研关系给教师带来的困惑。

2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2.1教学与科研的对立。

高职院校中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主要呈现以下两点:一是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倍增,高职高专教师的工作量极大,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承担几门课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这些工作包括课前准备、课后作业批改、指导等。要想确保教学质量,教师难以从繁多复杂的教学工作中分出更多的实践和精力从事科研。因此部分高职高专教师觉得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要上好课就行,科研工作可以由研究型的教师完成。“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没有深度”等情况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二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中为了职称的晋升,片面追求“功利性”,把科研摆在第一位,为了科研而科研,忽视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只关注科研成果而忽视科研的质量,这种功利主义不仅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还影响了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本该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两大动力,但以上两种现象都表现为教学与科研的对立、冲突。如何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就需要了解教学与科研的内涵。

2.2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现今,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授课中感觉乏力,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兴趣不高,费尽心思准备的授课内容却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近年高校的扩招制度使得一些原本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低分数段的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觉能动性不高,因而教学的互动性较差。二是部分高职院校沿循本科教育,开设的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造成课堂的教学效果较差。高职教师注重自身利益只关注科研,没有全身心投入教学,只把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任务敷衍了事,这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下降。如今的科研工作已掺杂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片面追求科研活动的结果,盲目追求科研项目的“大跃进”忽略了科研工作质量。科研成果是高职院校教师考评的重要指标,部分高职教师完全按照职称评定标准申报课题,追求片面、狭隘的科研成果,导致科研成果与本专业教学相脱离。没有教学支撑的科研工作也是不稳定的。教学科研相分离会使教学、科研各自陷入困境,教学研究是开展科研的起点和基础,科研带动教学,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教学科研两者之间共同发展会促进双方良性循环。因此,教学科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3高职高专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的原因。

造成教学与科研不和谐的原因有很多,对于高校教师们来说,受到国家政策、学院自身定位、绩效考核制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个人利益的驱使,高校科研工作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重中之重;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把课上好,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搞科研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是少数有科研能力教师的工作。高等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些都离不开教学和科研的共同作用。

3.1高职院校的定位不明确。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行为。而科研一般包括发现新问题为目的教学研究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研究。和谐的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育部门考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高职院校要想取得良好的生源和优秀的办学水平,无一不需要科研成果做支撑。一定的科研成果是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不仅可以给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提升院校的知名度。

但是,部分高校歪曲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办学理念,忽视了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了提高院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把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开展科研和教师的经济利益挂钩,鼓励教师片面追求科研成果的形式、数量,结果导致部分教师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去致力科研工作,科研对教学的严重挤压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科研水平也没有得以提升。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迎合社会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摒弃自己的优势,通过盲目发展科研寻找办学捷径。

3.2教师片面追求个人效益。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工作的效果短时期内难以体现,而科研工作的成果见效快,可以给教师带来职位的升迁、职称的评定及社会荣誉。首先,本质上来说,基于工作的压力和利益的驱动,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被挫伤,认真投入教学的教师和不认真投入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教师就会把本该用于教学的时间让渡给科研,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只是应付式的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设计、创新能力也成为空谈。其次,高职教师在薪酬上的差别主要体现为职称,而科研成果是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科研业绩能给教师带来报酬和物质奖励,教师的收入也能提高。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高职院校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忽视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也成为现实的选择。长期以往,教师的教学工作逐渐被科研工作边缘化,教学与科研的冲突日益凸显。

4高职高专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对策。

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教育层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而非学术性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科研也应该围绕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实践的教学科研模式,加强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4.1高职高专院校建立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整体科研资源有限、科研实力薄弱,应该明确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适当调整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比重,促进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多多开展与教学活动、实践技能有关的科研项目。

不合理的考评奖励机制使得教师们重科研轻教学。要解决教学与科研失衡的问题,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作为考核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教师差异,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考核标准。在教学任务指标中设置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指标,并设以相应的权重;在科研项目指标中可以导入科研项目与教学活动的关联度、学生参与度、科研成果创新性等评价项目。通过实施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双重考核标准,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的主观能动性。严谨、认真的教学工作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发展、创新,创新有效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作贡献。

4.2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协调。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教师的课程改革、教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变革创新。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两者中,教学是基础、是第一位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深入的教学研究。优秀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师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教师掌握知识内容丰富,又能促进科研的持续发展。高职高专应当开展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教学的改革研究可以成为科研工作的研究方向。也只有教学与科研相融合才能培育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的基础上做科研,可以积累经验,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可以把学科的理论前沿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是生存之本,科研是发展之道。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为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4.3加强师德建设。

年中央提出扎实推进师德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是教师文化修养和外部行为的统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师德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完备的知识技能、扎实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高专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谨严的科研态度都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思维方式,自我提高,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在新形势下有着新的特点,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面对自身的办学层次,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确定自身的发展趋向,依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位,并制定实施教学与科研相协调的具体计划。高职院校教研关系的协同发展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进步,教学科研的和谐发展能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要想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共进,需要国家、学校、教师不同层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创新高职科研管理模式凸现高职特色科研内涵论文

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展开教学科研,有利于帮助学校发展和建设各学科、各专业,帮助教师和学生接触更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工作中使用更适合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育人的成果。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需要强化教师本身的科研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提升办学水平。

1教师科研意识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指的就是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钻研、创新、攻关的意识。要进行细分,其中又包含了超前意识、写作意识等等。任何意识,都是客观规律和主观意愿的体现,不仅能够反映出事物的本质,更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因此,坚实可靠的科研意识能够有效帮助和推动教师队伍提升科研能力,强化教学水平,引导学校的发展。高等职业学校所培养的,是一批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这种特点是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高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们对此应当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科研攻关方向。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研究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现办学目标。此外,要保证高等职业院校平稳顺利发展,保证高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与学校实现共同发展,也必须要保证学校教师有着充足的发展空间。在教育改革中,教师的发展是一项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教师是学校一切教学措施开展的基础,教师要保证自身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保证能够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传输给学生,就必须要深入教学研究,将自己的教学特征与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最后,高等职业学校经常与校外的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实时沟通需求,做到订单式培养,定向人才输送。而要将教学工作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灵活结合起来,也需要教师队伍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

浅析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论文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主要承担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内蒙探区及外围新区的勘探开发研究,承担油田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部署、方案的编制,储备性、超前性科研项目及其基础研究,是油田勘探开发决策的参谋机构。研究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油田三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着力培养一支适应油田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通过开展三个“坚持不懈”活动,有效的提升了科研人员素质,全面促进了油田勘探开发科研生产。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讲传统、学先进、比贡献”活动,大力倡导“忠诚企业、敬业爱岗,献身科研”的职业道德观,引导职工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1.广泛开展典型宣传和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在全院科研人员中开展了“讲传统、学先进、比贡献”主题教育。邀请院老专家、劳模、学科带头人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利用院报、院网、橱窗等各种形式宣传劳模等先进人物爱岗敬业典型事迹,以他们忠诚企业的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激励青年职工。先后举办了以弘扬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主题的“庆三八节日、颂科研巾帼”表彰先进大会、以庆“五一”“五四”为主题的“劳动创造幸福、奉献点亮青春”先进表彰暨身边感动演讲会。用身边的典型对全院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2、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相结合,把宣传教育职工与服务尊重职工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建立职工思想动态报告机制,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波动方向。狠抓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职工业务技能提升活动。

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形式,造就一批掌握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本领的知识型职工。

l、着力提升科研人员文化技术素质。一是加强学术培训。今年以来培训员工950人次,其中外培60人次,内培890人次,举办新技术讲座11场次,邀请8名外部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二是开展“导师带徒”。结合科研工作特点,签订师徒协议书45对,促进了年轻科研人员的快速成长。三是深化创争活动。采取“月度检查、半年考核、年度奖惩”的方式,对基层“创争”活动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坚持突出“创争”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突出学历教育;突出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努力打造知识型团队。院开发规划室被局党委授予20油田学习型红旗班组。

2、深入开展职工读书活动。一是不断充实“职工书屋”;坚持工会会费反哺工会会员的原则,为基层工会购置了dvd机、音响话筒、电视机、台球桌,乒乓球台、书桌等硬件设备,购买了石油地质、开发工程、油气藏工程、计算机、生活杂志等书籍。职工书屋已成为广大职工充电的“加油站”,精神文化的“新乐园”,越来越多的职工自觉地走进职工书屋,读书已成为广大职工追求的新时尚,书屋成了职工空闲时最爱去的地方。二是倡导和组织职工多读书、读好书。依托职工书屋,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提素质”活动。要求每一名职工每月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提出了“每人每月一本书,每人每天都进步”的口号。

以“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创效和职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

1、党政支持,工会运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竞赛格局。一是每年年初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各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竞赛活动领导小组。院工会在结合实际,反复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通过建立导师聘任机制、优秀人才评选机制、物质奖励机制,确保竞赛活动健康发展。

2.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完善经济技术创新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搭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平台。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创新成果,上报参评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2项,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我院也对荣获局、院的创新成果项目进行了表彰奖励。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我院的竞争力。今年以来,全院职工提合理化建议35条,采纳32条,采纳率91.4%,实施后共节约资金l干余万元。

3.围绕油田三大基地建设,深化职工建功立业活动。根据我院科研生产实际,分系统在全院科研人员中开展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在普光新区开展了产能建设立功竞赛活动;在内蒙探区开展了勘探突破竞赛活动;在东濮老区开展设计优质井位、编制优质方案、挖潜增效促生产竞赛活动:在院科研辅助单位、服务部门开展了服务科研、无私奉献竞赛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全面促进了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年我院全面完成油田下达年度各项指标。

(作者: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会主席)。

创新高职科研管理模式凸现高职特色科研内涵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类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是强校之路,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1科学研究提升高职教育水平:高职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行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人才特点为基础理论适度、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性强、基本素质高。

高职教育不同于大家熟知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科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高职教育”进行研究,研究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寻找一条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高职是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学院学到的应该是最先进的应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应用型科技呈现的特点是生命周期短,从孕育,成长、成熟,到衰落,只是3-5年的时间。教育工作者势必要勤于探索,不断研究,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它的孕育期就要敏锐的捕捉它,研究它,从而在它的成长期就已经完全掌握它,及时充实到教学课程中,使学生毕业时不落后时代,甚至超越时代。毕业就能够上岗,上岗就能顶岗,成为社会建设急需人才。所以科学研究是高职的“立足之本,生命之源”。

1.2科学研究增强高职服务社会的功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有:教育拓展服务,如为社会,企业人员提高技能培训;科研服务,如承担政府,企事业单位研究课题;产学研联合体,如和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高校资源服务,如人才资源服务,物质资源服务,信息资源服务。

高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它具有区域特色。高职培养的学生是满足地方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也即是高职院校在专业上拥有的技术水平在当地应该是最先进,最权威的,这靠的就是学院科技研究能力和水平。而高职学院是在地方经济的沃土上发展壮大的,它的成长离不开这块沃土,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实习实训都需要企业的支持,它们荣辱与共的,共同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天职。没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做后盾,高职院校是无法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也不会被人民群众所接受。高职院校应以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方法的发现和发明来满足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2高职科研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科研工作是一项费时费神,劳心劳力的工作。随着高职学院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一周15节以上的课时是普遍的。高职又是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专业课程,教材也必须跟随变化,教师几乎年年在上新课,钻研新教材备课就挤占了大部分时间,再要进行科学研究,确实不易。稍一松懈,一年就过去了。

2.2科研高职特色内涵不明显:总体上说,现在科研是以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评判的主要指标,导致学术论文多,而与技术应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少。而高职教育是以就业岗位为目标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服务社会也是以技术开发、技术工人培养、管理服务为主。高职的科学研究也应以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管理的应用研究为本位。

学术论文相对来说容易撰写,大部分以发表为目的,较少考虑实用价值,常常是论文发表后,束之高阁,再也不过问。而技术应用型研究,需要大量昂贵的设备器材,大量的原始数据做支撑,还要经过反复的验证,高额的资金和宝贵的时间是技术应用型研究的基本条件,但还不能保证研究的成功,一般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条件涉足这样的研究。

2.3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制定了各种科研管理制度,对高职科研状况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高职院校基本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学院行使科研管理职责的主要还是学院科技处。一个学院有十几个系部,几十个专业,这样的管理模式,管理幅度明显过大,管理效率自然低下,很难做到“围绕科研人员、关心科研人员、爱护科研人员、支持科研人员、激励科研人员”[2]来开展科研管理工作。

不仅科研管理幅度大,牵涉到教师个人利益和科研积极性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也不够科学。论文杂志可分为国家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课题可分纵向,横向,部级,省级,院级,院本级等等,评判标准简单明了。但是技术应用性研究往往时间跨度大,成果又不一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并受专利权和保密性的限制,虽然它代表了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真正水平,但对它缺乏合理的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从而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3.1科研管理要能够激发教师科研的积极性:高职学院经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论。新进的教师不是博士生,至少也是研究生,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是不容怀疑的。科研管理的作用主要就是激发他们开展科研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必要的支撑条件。

高职学院的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题,立项,经费管理,研究方案的确定,研究工作的展开和组织,到论文的发表,科研成果的测评,科研成果的转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的,靠个人的力量难度很大。科研管理部门要真正做好后勤工作,成为教师科研工作的“娘家”,关键时刻能够帮一把,“有困难找科技处”。教师进行科研心中有了底,有了依靠,信心也足了,从而激发了他们做科研的积极性。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科研管理部门——科技与产业处建立了“科学技术信心中心”,中心在校园网上建立了网页,并不定期的印发科技“参考资询”,向教师提供及时的科技信心和科技动态,在选题与立项上给于指导,在技术上给于帮助,在论文发表上推荐合适的杂志和学报。一旦教师的科研后顾之忧解决了,就能够专心于科技研究,学院的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科研水平也蒸蒸日上,学院的科研成果以每年42%速率增长。

3.2科研管理实行二级管理体制: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已实行二级管理,系部具有相对独立性。科研管理机制也应顺势而为,采取二级管理模式。科技管理处变对十几个系部,几十个专业,几百名教职员工的细致入微科研管理,成为对十几个系部的宏观管理。这样缩短了管理幅度,增强了管理力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务上,为学院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科研氛围。科研二级管理模式,关键是制度建设。明确学院,系部的责、权、利;学院是宏观管理,系部是微观管理;学院行使的是协调、检查、督促和对系部考核、奖惩的职责;系部行使的是组织、分配、监控和对系部教师科研立项、科研进行状态、科研成果形式及科研价值的组织评判职责。学院科研管理处制定全院性的科研管理政策制度,系部根据系部专业特色,可参照学院管理制度制定符合系部特色的管理规章,报科研管理处审批即可。根据学院发展规划,科研管理处根据系部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科研经费并进行奖励和表彰。

二级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学院科研管理的能效,又使系部科研工作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调动了系部的积极性。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产业产业处,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个引进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科技产业处通过平台对全院科研状态进行数字化动态管理,系部通过平台对系部教师科研进行过程管理。教师可以上网了解全院的科研态势及本人的科研状况,使科研成果评价更合理更透明,对教师既是鞭策也是鼓励。

3.3科研管理要有益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教师起早贪黑,调查取证,反复验证的研究成果,总希望被重视、被需要、被利用。如不其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失落感,教师缺乏科研的积极性也与此有关。现在各高校虽然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科研,但人们更关心的是论文数量和发表论文杂志等级,因为这是高校排名的重要参考数据,高职院校也有这样的潜意识。而高职院校提倡的是应用型科学技术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大,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被社会认可,并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但凭借教师个人之力,是很难达到此目的的,教师只能遗憾的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处要创新管理方法,在注重教学研究的同时,更要关注应用技术的开发,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是高职科研两驾马车。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专家学者,把学院所有科研成果分类编辑成册,配送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作为参考资料。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申请专利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和推销,如果能够有企事业单位购买或合作,那即是学院服务于社会的体现,也是社会对学院的认可。于学院、于个人都是无上的荣耀。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又何须激励。而且,科研成果的价值也可以按技术转让价值、社会价值进行评估,并折算成科研工作量,在科研工作量上给于肯定,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认可。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科技产业处设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中心”和“资产经营公司”,实训基地提供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设备,场地和技术支持,资产经营公司提供技术转让的市场需求。使教师贴近市场做科研,科研成果开拓新市场,学院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如:工程技术学院的生物柴油制造技术、旅游系的现代酒店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2]杨国栋.高职高专院校科研管理特色研究[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8月:25。

创新高职科研管理模式凸现高职特色科研内涵论文

“学院的生存靠教学,学院的地位靠科研”。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一样,承担着培养人才与基础研究的任务,建设一支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科研队伍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研队伍的建设。因此,科研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它是高职学院科研活动的基础,是凝聚科技实力、提高研究水平的关键;它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发展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处在起步摸索阶段,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现状以及如何合理定位,对充分发挥科研在高职院校中的助推器作用、充分发挥学科、人才、技术和科研成果优势,确保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目标不明确;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乏力。

2.科研队伍主体的知识层次偏低。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转型或是从中专升格而来,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科研队伍中缺乏领军人物,科研能力和水平与本科高校教师相比显得“先天不足”。

3.科研意识不强。

多数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科研工作并不重要。70%以上的老师都以教学任务重,无暇搞科研为借口,怕耗时、怕耗力,缺乏实践的勇气和信心。

4.科研方向分散,优势学科少,水平层次较低。

有关数据显示,60%以上高职院校教师缺乏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科研论文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很少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对专业领域的研究更少。近80%的.老师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90%以上没有主持过市级以上的科研(教研)课题,一些专业学术期刊高职院校教师的论文发表量不足10%,被ei、sci收录的文章则更少。

二、我院在科研队伍建设上的特色及取得成效。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85人,院内教授7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260余人,开设30余个高职专业,在校学生近万人。学院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走出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先后获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全国职教先进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文明高校、永州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1.特色一:思路先进,定位准确,科研教学双丰收。

学院升格初期,即确定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指导思想。邀请有经验的科研专家讲座或定期培训;投放一定资金支持已有科研项目,给予科学的指导和讲评,让科研人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理论水平等。科研催生了广大教师钻研技术的动力,创造了“想干的就有机会、能干的就有舞台、干好的就有地位”的事业发展氛围,确保了专业建设和学院定位的正确方向。这就为我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首次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找到了注解。

2.特色二: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注重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院注重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邀请校内外专家参与科研课题的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各个环节,对科研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全院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教改课题9项,市级48项,院级立项课题6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参编教材22部;获省(部)级奖励的教学科研成果4项。

为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促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学院成功承办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全省近60家高职高专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的领导、专家和代表120多人参加。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20,学院被评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先进单位。

三、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科研意识,采取政策激励机制。

首先,学院领导要强化科研意识,把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并将其列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地位;其次,教师及科研管理者应强化科研意识,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应实行教师年度科研业绩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收入、待遇挂钩,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质优价;申报基金项目时向青年教师倾斜,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学科前沿。如,降低主持人的年龄限制和职称限制,在院级项目上给予一定额度的启动资金,优先进入研究基地或使用教学、科研设备,帮助他们成长为科研骨干。

2.明确科研定位,大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其科研定位也应以突出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为主,使培养出的学生应能面向社会实践第一线,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应注重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构建一个全方位、多模式、规模化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发展模式。

3.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

高职高专科研工作整体水平上台阶,最关键的是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管理的力度。要抓好立项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全面及时地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此,首先要确定科研发展规划目标,规划好近期发展目标,宏观地预测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其次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第三要强化科研机构的管理监督功能,在科研管理过程中既要帮助教师进行课题立项,为其提供科研信息,又要全面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其顺利结项做好服务工作。在对科研成果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及时组织成果评奖,又要注重对已完成或鉴定成果的及时转化,发挥其价值,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特点。

总之,高职学院的科研工作应该定位准确,从实际出发,以高职的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应用性科研课题为主攻方向,扬长避短,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重视科研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才能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所以为“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科研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关尚杰.加强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建设的几点认识[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2]刘明星.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

[3]邹学家.高职科研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j].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路径论文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设计过程中,采用纵深化、层次化和主动式的安全防御原则,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安全防御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5种技术,详细描述如下:

(1)安全预警。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预警技术主要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和攻击趋势预警功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了多种异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采用不同的架构、开发语言和环境实现,集成过程中使用接口进行通信,容易产生各类型漏洞,为安全攻击提供渠道。漏洞预警可以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打补丁的机会,抵御外来威胁。行为预警或攻击趋势预测可以通过观察网络不正常流量,使用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k均值、关联规则等算法来预测网络中存在的攻击行为,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保证系统具备初步的安全性[7]。

(2)安全保护。高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安全措施较多,这些安全防御措施包括杀毒工具、防火墙防御系统、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列表、虚拟专用网络等多个内容。这些防御工具或软件采用单一部署、集成部署等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完整性。目前,随着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和推广,安全防御措施又引入了先进的数字签名等防御技术,防止数据通信过程中存在的抵赖行为。因此,安全防御系统将多种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网络病毒、木马查杀,避免网络木马和病毒蔓延,防止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被攻击和感染,扰乱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正常使用。

(3)安全监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采用网络流量抓包技术、网络深度包过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实时地获取网络流量,利用软件或硬件关联规则分析技术进行挖掘,将挖掘的结果报告给下一层,由安全响应功能进行清除威胁。目前,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引入了漏洞扫描技术,能够实时地扫描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补丁,防止系统遭受非法入侵。

(4)安全响应。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系统中,如果系统监控到严重的病毒、木马或hacker攻击威胁,此时其就可以激活杀毒软件、木马查杀工具等,阻断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同时也可以将安全威胁引诱到备注主机上,更好地获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攻击来源,便于反击。目前,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御系统已经引入了360企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木马和病毒,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5)安全反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采用适当的反击技术反击入侵,如探测类攻击、欺骗类攻击等,以破坏攻击源。

4结语。

目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系统越来越多,不同系统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系统架构和数据库,这些系统集成在一起容易产生许多漏洞,同时互联网促进人类社会迈入万物互联的时代,系统边界日渐模糊,网络威胁攻击手段发生巨大变化,旧的静态单点防护措施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创新网络安全防御理念,坚持动态综合的安全防护思想,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网络发展,有效防范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一个主动的安全防御系统,创新信息系统安全防御模式,以确保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路径论文

1推广体制、理念落后。

基层推广体系不完整不健全、行政隶属关系和业务指导关系不统一、职能性质不清、职能定位不准、管理体制不顺、推广经费缺乏、人才待遇低、推广理念滞后、推广机制不活、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的体制、自上而下并以行政推动为主的技术推广模式、单一落后简单的推广手段,都成为当前制约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1-3]。

2人才断层,知识老化。

目前为“三农”服务的科技推广体系局部存在“县级弱、乡级虚、村级断、入户难”现象,推广力量薄弱,人才匮乏或流失,能力单一,主观能动性差,激励机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亟需能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复合型多面手人才。

3林业产业化经营面临挑战。

科技推广主体提供的技术与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相脱节,科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缺乏互动,农民需求迫切的行情预测、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协调生产、专业化分工等服务严重滞后。林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培训及推广工作难度大,进展缓慢,设施设备落后,不少林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并没有发挥组织、沟通、服务、传递信息的功能,多元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难以适应农村千家万户农民分散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对策。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

争取领导高度重视,推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失职追究制等7项制度,不断增强林业科技服务意识和能力,建立以县林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县林检局(森防站)、林科所等为骨架,以乡镇林业工作站、村级服务组、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县、区(乡镇)、村、户4级服务网络,设立多级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县的多元化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与培训网络,全面担负起全县林业新科技、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公益性服务工作。

2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与服务机制。

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和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新机制,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将县财政投入经费落实到位,建立担保基金,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科技示范户;在全县规模企业都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为企业技术升级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科技服务,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与服务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经营性服务网络的连锁效应、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林业科技示范场的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效果,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4-5]。

3加大推广服务力度。

全县林业、科技等部门要继续坚持开展“百名科技人员联系村”活动,建立科技服务小组,按照“指导发展一片基地,建立一个示范点,举办一期培训班,帮扶一户示范户,形成一篇调研报告”的要求,走入田间地头向林农传授农业新科技、新成果,指导当地林业示范工程的实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提供科技支撑;开展全县乡土名优品种栽培管理技术重点培训,常年开展菜单式、进村入户式、现场培训式送科技下乡,提供技术服务。

4建立健全林业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组织。

加强林业科技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网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服务热线以及林业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新技术推广应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重点实施“宽带进乡入村工程”,开展“千户农民网上行”活动,免费实施针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等林业科技培训,培育壮大种加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组建多个领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家协会,为林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农业、农村、农民受惠于现代科技和信息化的应用成果,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创新林业组织形式。

成立广德县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中心,制定出台《广德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确立“政府引导而不领导、参与而不干预、指导而不包办”的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大胆实践,着力在“创新、发展、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新以基层科技、科技示范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农资服务网络、民营科技、专业协会和经纪人等为主体的不同推广服务模式。

6开展新型林业、农民科技培训。

继续强化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职业技术培训、转岗创业培训和林业科技示范场、标准化基地建设等,建立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区(乡镇)农民培训学校、村农民田间学校,围绕新农村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特派员和“农村万名党员学科技”活动、“巾帼示范工程”为载体,为广大农民送去种植、林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深入开展专题、专业培训工作,结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通过举办现场会、培训班和科普赶集等形式,采取报刊、科技信息网站、科技信息专栏、广播电视、专家解答、展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系列科技下乡培训活动。

7加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创造机会,建立奖励机制,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提高林业人才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信念坚定、知识广博、富有创新精神、有能力、会做事、能吃苦、复合型的林业人才队伍。

8加快“一网两园”建设。

加快“一网两园”建设,即构建现代林业综合信息综合网,建设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和现代林业加工示范园。以此为契机将多项新技术集成配套应用,以园区建设为纽带,集良种良法、林业机械化、培训示范为一体,为林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加大户提供有效的市场、培训等信息服务,促进产业集聚、资源整合、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就近就业,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依托边界农林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形成全国农林特色加工产品基地。(本文作者:丁继华单位: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论文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教学活动;提问。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20xx年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20xx年10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20xx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xx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啰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研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现代化学科及其实践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物资管理随着教育改革重新界定职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探索了高校物资管理供应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研究了高校仪器设备及相关物资管理系统,对健全管理制度及统一管理学校物资使用资金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字:高等院校;物资供应;管理分析。

一、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物资供应部门一直是凭着传统经验对物资进行管理。为了保持学校物资供应,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人员用国家拨款不计成本地大批量购进货物,占用储存空间,积压或超支使用资金等,这样长期滞后的管理操作导致供应管理效益不高,物资浪费严重,无法跟上不断改革的高校教育,无法适应高等院校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甚者有些无法满足师生需求。

作为高等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条件,高等院校的物资供应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设施,如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但是高等院校的物资数量大,种类多,并且存在着不少高档次、高价位的物件,如何对巨大的物资进行规范管理、合理分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可采用物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便于统一供应,合理支配学校物资使用资金,避免多头管理、重复购买、养护不当、损坏不报、资料零散、疏于核对等问题。

二、健全管理制度。

由于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加快国民经济建设,高等院校供应管理面临着挑战和新要求。物资供应管理部门应该转变观念,摒弃物质供应中被动的行政服务,用现代管理技术来改造物资供应工作,利用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做到服务性管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高校物资管理的监督职能的效用,进一步系统地健全高校物资管理制度。高校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实际情况,创建设置一个具有综合管理性、高效率使用性的专门系统机构。

高校的物资管理系统需有加强其管供应、管用度、管节约的效能,强化直达供应和物资储存的管理体制,改善物资多余、积压、报废的管理及各种教学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等。完善的智能管理对高校物资管理系统提升物资流通运转效率、提高物资经费的使用效率等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必须实行智能管理化,对物资全面管理,合理利用,降低消耗,统一有效的管理物资供应相关信息,健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以少的投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由于物资出入库次数频率高、种类多而规格杂、运转时间较快,加大了物资管理部门的难度,单单靠管理工作人员手工记帐和传统的统计方法已无法满足愈加繁杂琐碎工作的需求。利用计算机创建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物资分类核对审查、统计记录和检索等各项业务处理,是实现高校物资供应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及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管理系统执行过程中,部门相关管理人员需及时从系统数据中获取反馈信息和更新信息,要时常去系统信息存储中心了解实施情况和进展,便于高校收集资料制订供应方案,及时并高效地解决问题。

三、加强物资出入库管理。

根据客观经济规律,通过补贴、奖金及经济责任制和核算制等方式来调节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对影响管理对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系统中设立的物资信息是用来建立数据库的。首先对物件的编号、品名、规格、单价等进行设计记录入案,以便于制订采购计划。经费信息的单位信息表中可以设置单位名称的现有金额、当年拨款额和上年余额等栏目,可以以表格形式显示各种数据。同时物件信息维护是物品建库时使所用的,便于智能系统数据备份,把各种数据文件拷贝到硬盘或软盘中保存。物资管理系统的严谨操作,强化了物资出库管理,加强了物资报表数据化,减少和避免了重复购买及不严谨的物资购置计划,系统地管理了学校物资利用资金。

因物资供应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物资流通,高等院校中的物资流通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和获取利润关系,而是全身心致力于为教学及科研工作服务,在提升服务质量上追求经济效益并特别注重社会效益。所以,高等院校的物资管理必须具有较强计划性,避免盲目采购而造成物资积压和时间的浪费,甚至无法保障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正常实施。高等院校的物资流通除了具备一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外,还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一般物资流通的物品结构主要是由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决定的,而高等院校中物资流通的物品结构则受到高校的科研发展及现代化水平影响。因此,高校教学及科研的特殊业务性质决定了对物质的需求具有种类多、量小、更新快的特点。这也再一次强调了高校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的使用有利于加强物资出入库,保证学校物质资金的正常使用。

四、应用物资供应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效应。

高等院校物资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实现,使资产利用率、信息资源和管理数据化大大提高。高等院校中的物资从提交采购计划到采购执行再到查收存库、物资出库处置,甚至报废处理的整个周期都需要进行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智能化的动态管理和监控操作。

高等院校物资供应系统智能化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经过该系统的'应用操作,物资管理部门只需专注于校园物资的日常监管和安全维护,而系统其他各项数据的维护工作则可由其他部门完成。

高等院校物资供应系统智能化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物资资产的利用率。由于学校各部门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部份暂时或者长期闲置的物资资产,物资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用清单明细的方式将这部分资产公布出来并在校园内实施相应的无偿调度,进而提升物资资产的使用率,同时又可防止其他部门重复采购物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对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高办学效益奠定了一定基础。

采用高校物资供应系统有利于保证数据完整性及安全性。利用系统中的各类数据,根据校园物资系统管理的需要,对各类物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全校资产实行全面、完整、系统的统计与分析。根据国家教育部及教育厅要求的报表数据格式,生成需要上报的相关数据,完成上报报表的工作。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高校可根据物资管理需求,对管理人员及各管理部门的操作权限和管理范围进行具体细致的控制,以满足单位内部的管理岗位分工、实施内部控制的需要。

五、总结。

总之,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高校的物资管理需求,高等院校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物资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力量,增强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运作合作。国家应该积极扶持供应系统智能化的建设,提升供应管理质量,极力完善学校物资供应系统智能化,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物资供应。

参考文献:

[1]唐意红,方伟红.探讨高校技术物质采购的规范管理[j].知识经济,2011(01).

[2]王延文.浅析物质供应管理系统的实施[j].民营科技,2012(03).

[3]杨国华.高校物质管理的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3(06).

学校教科研管理论文

“发展即自我”强调的是自我。良好的管理形态以自我管理为基础。自我管理既是外在管理的承载地又是现代管理所必须的基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论述过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他说:“自我管理是人事方面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向个人尤其是知识劳动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就其内容而言,它要求每一个知识劳动者像首席执行官那样思想和行动。”[1]重点在于把管理的权力和义务由外在的“他为”转化为内在的“自为”。

“发展即自我”的实质是人主体性的解放。结合学校的实际,教育要通过主体性的教育实践,使学生成为主体性的学习者,使教师成为主体性的自我劳动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这一转换除了在理性上提升自我认识之外,在操作上还必须首先明晰“为谁而学”“为谁而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人的自我超越,实现人自我价值新的创造。教师不是为了校长在工作,学生不是为了教师、家长在学习。这个虽然看似简单的道理,但往往在实践中却成为习以为常的定势思维,充分调动个体的主体性,这在学校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氛围的管理变革阶段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基本上是从主体精神的建设到生存方式的变革再走向创造优质自我的持续发展,整个过程既是领导集体与全员教工共同创造管理境界的劳动过程,也是共同分享自我发展价值的幸福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从5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社会关系正常化,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是积极的,但在实际的运行中也有消极的一面,把握不好会抑制人的发展。为此,基础教育在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进程中,之所以不能全盘吸纳社会关系的全部正是为了维护教育的尊严。

在这里领导集体是榜样,教师是关键。领导集体的作风直接影响教师的关系。在北京小学,领导与教工的关系是等距离,是事业伙伴、同志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是近距离,是合作搭档、朋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是远距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零距离,是人格平等、同窗学友的关系。为保证这种关系文化的和谐性,北京小学的领导班子采取了集团办公的方式,以不党不私为关系原则,等距离诚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从而使学校的核心领导力得到了高度地凝聚。为维护学校教育形象的尊严,学校对教师守不住与家长关系和损害学生人格的行为采取了一票否决制,从而使教工从关系的包袱中解脱出来,能集中起精神去干工作。

第二,目标任务具体化。就是变传统的集权层次管理为分权效益管理。这里首要的变化是下移学校的管理重心,取消中间的管理形态,实施年级工作制、班级工作制、学科增值评价报告制。什么是年级工作制,北京小学网站有这样一段介绍:年级工作制是北京小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扁平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关注与达成教师和学生发展、开展富有实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年级质量、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管理机制。实行年级工作制是加强学校基层建设、确保各年段学生质量的重要举措。年级组是学校基层管理组织,在年级工作制中,年级负责人是领导年级教育教学活动、关注本年级学生发展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其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整合校内外资源,统领各学科教师,共同对本年级学生的质量负责。学科教研制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两者结合,以实现管理“横要到边,纵要到底”。年级工作制使学校领导能直接走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兼课兼职,使业务的引领落到了实处。这里的第二个变化是实施教师岗位责任的小循环制。从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来讲,一个教师不能与学生有过长的交往,两年足矣!小循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培养的成本,加快了教师走向成熟的速度。第三个变化是实施了底线合格性评价。基础教育要克服浮躁、克服盲目的攀高必须要从“合格即优秀”的增值评价入手。底线不是低线,而是要尊重儿童科学认知的规律,是要关注儿童的兴趣习惯,关注主体性的自主、能动,以情商促智商,以智能拓展儿童的个性发展。因为我们都清楚未来人的真正能力是整合知识、应用信息的创新能力。

第三,教育资源社会化。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让“用教材教”更生动丰富,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当前,不少中小学还没有改变为上大学办教育的状态;不少教师还没有改变以考智力为中心的重复性劳作;还没有从“考场状元”的困惑中走出,同时也没能迈进“职场状元”教育价值的转型里。

当今社会的网络背景使学校教育的未来性更为突出。如果我们不能用前瞻的眼光去培育“未来”,我们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真正价值。为此,把现代技术的装备重点转向教师,不仅是教育未来性的要求,也是教师发展的必须。因为教师的现代化直接影响教育的现代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国有资产的利益转换,教师用租货的方式有偿地利用现代设备,而当现代设备报废之际,教师所付出的资金又回归了本人,但技术却留给了教师,增值了他们教育教学的能力。

第四,教育科研常态化。就是以教育的课题研究方式统领学校的一切工作。

学校不是大学,不是研究机构,但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由知识的传承走向主体人的生成,人的发展的中心任务使学校的研究属性越来越突出。现时教育科研得到普遍的重视,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参与。但是不少课题却游离于学校发展的实际,脱离教师的具体业务,与常规的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为此,我们不设实验班,不组小圈子,而是将课题研究结合学校的实际立项之后组织全员参与,每个人结合自己的具体业务,带着问题立项,带着研究工作,从而使工作变成了学习,使岗位变成了课题。为促进研究型组织的建设,学校又把常规性的管理转化为课题研究的阶段式管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每个研究者提供信息支持,帮助他们积累成果,实现业务发展的自我超越。

第五,教师发展个性化。就是以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来突出学校的办学形象。

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这样论述学校的建设:“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大师者,精深于学问之本体者也。”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既要大楼更要大师,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学校最硬的软件。

本文前述之所以强调校长是教师而不是领导,就是希望校长能在事业上与教师走在一起,行在一处。帮助教师,清除他们专业成长路上种种精神和物质的障碍。校长和他的领导集体们只有聚精会神地去培育大师,教师们才能聚精会神地去成就自己的专业。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体制和机制是制约学校创新发展的瓶颈。而当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用极大的努力去变革我们的管理,让管理的措施实实在在服务于人的发展时,人的潜在能力、人的创新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十年前北京小学只有一个教师具有中学高级职称,而今天我们却成长起20多位;十年前我们没有一位特级教师,而今天却有4位在岗;十年前教师不会想象个人可以出书,而今天我们却先后以科研、课改、专业发展为题,为教师个人出版了18本专著。

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教师发展是学校成熟的象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我们相信体制改革将催生教育创新更灿烂的花朵。

[1]德鲁克彼得.个人的管理[m].沈得华,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65.

[关键词]北京小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

科研管理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论文

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具体是指为认识客观事物在内在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而借助某些技术手段和设备,开展调查研究、实验等活动,并为发明和创造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科研管理是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如课题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等等。由于科学研究中涉及的内容较多,从而给科研管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为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可在不同的管理环节中,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应用。下面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2.1在立项及可行性评估中的应用。

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相关的科研课题作为依托,当课题选定之后,需要对其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由此使得科研课题的立项及评估成为科研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现阶段,国内的科研课题立项采用的是申请审批制,具体的流程是:由科研机构的相关人员负责提出申请,然后再由科技主管部门从申请中进行筛选,经过业内专家的评审论证之后,择优选取科研项目的承接单位。在进行科研课题立项的过程中,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申请单位、课题的研究领域、经费安排、主管单位以及评审专家等。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缺失,导致科研立项中存在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的情况,从而造成大量的研究经费浪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不显著。科研管理部门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并且系统也涵盖与项目申请、审评等方面有关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上传项目申报文件、将文件发给相关的评审专家、对评审结果进行自动统计等。从本质的角度上讲,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完成的.这些工作流程,就是将传统管理工作转变为信息化。故此,应当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找出其中更具利用价值的信息,据此对科研立项进行指导,这样不但能够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而且还能使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获得全面提升。在科研立项阶段,可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借此来对课题申请中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挖掘,找出其中潜在的规则,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和遴选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理因素对课题立项带来的影响,对确需资助的科研项目进行准确选择,并给予相应的资助。在科研立项环节中,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应用时,可以借助改进后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从中找出关联规则,在对该规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项目管理是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可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很多科研机构都纷纷构建起了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涵盖了诸多的信息,如课题、科研人员、研究条件等等,而在这些信息当中,隐藏着诸多具有特定意义的规则,为找出这些规则,需要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获取对科研项目有帮助的信息。由于大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时间较早,从而使得系统本身的功能比较单一,如信息删减、修改、查询、统计等等,虽然这些功能可以满足对科研课题进展、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管理,但其面向的均为数据库管理人员,处理的也都是常规事务。而从科研课题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的角度上看,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功能显然是有所不足的,因为他们需要对历史进行分析和提炼,从中获取相应的数据,为决策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对此,可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olap,即数据库联机分析处理,由此能够帮助管理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数据进行观察,进而深入了解数据并获取所需的信息。利用olap可以发现多种于科研课题有关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管理者便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应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科研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矛盾,从而使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

3结论。

综上所述,科研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其中涵盖的信息相对较多。为此,可将数据挖掘技术在科研管理中进行合理应用,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挖掘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为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由此除了能够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之外,还能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3]丁磊.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教师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论文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幼儿通过游戏体验成功与失败,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介入幼儿游戏。只有在孩子需要教师的介入时,教师的介入才是最有效的,在更好的指导游戏的基础上,促进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

关键词: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方法。

介入,即“插进两者之间干预其事”。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介入这一行为中,动作的发起者是主动的,具体到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介入,即只有教师主动发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介入行为。那么为什么教师要介入幼儿的游戏?原因在于教师适当的介入有益于幼儿的游戏,能使逐渐降低的游戏兴趣再度恢复,使得游戏活动得以持续,而且使游戏内容更丰富。其中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因素,如何把握这关键的瞬间,在孩子需要帮助或不需要干扰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总的来说,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1、当幼儿遇到困难、将游戏情节延续下去有困难时当幼儿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并且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适宜的。

2、当幼儿在互动中产生冲突时冲突是普遍存在于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通过解决冲突事件学会相互协调各自的需要,学会谦让、协商、合作等解决策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师适当地介入幼儿的冲突,引导幼儿解决冲突,有利于冲突正向价值的实现。

3、当教师直接参与幼儿游戏时当幼儿有需要教师参与时或教师认为有必要指导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中,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则扮演配角,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反应。如果教师认为有必要对幼儿游戏加以直接指导,则可以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

二、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1、提出问题,激发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提出问题,是介入幼儿游戏常见的一种方式。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可尽情发挥想象,教师通常是少干预,以免使幼儿的思维受到他人的暗示。教师要多问幼儿开放式的问题,代替直接给予信息;鼓励幼儿多作尝试,而不是要急于得到答案,从而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2、隐性指导方式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而不与之交谈。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这样幼儿也可能注意到教师如何游戏,而学到不同的游戏方法。

在当前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教师认为游戏是儿童完全自主的活动,根本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另一种倾向是教师把游戏看做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契机,于是频繁地介入幼儿游戏。

事实上,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摒弃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作用,因为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可能会出现情节停滞不前等诸多突发因素,导致游戏难以进行下去。另一方面,教师如果频繁地介入幼儿游戏,会使得游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适宜介入,既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又促进了幼儿游戏质量与技能的提高。

三、影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因素。

1、教师的观察能力。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观察是教师理解幼儿游戏,对游戏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大部分教师无法适宜介入幼儿游戏的原因在于不知道为什么要观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不知道怎么观察,或者对幼儿游戏不作深入观察,仅仅“一扫而过”,只要确认幼儿没有发生违纪行为或者不安全隐患就行。

如在区域游戏中,许多教师不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判断是否需要介入、以哪种方式介入,不会通过观察去分析思考如何深挖幼儿区域游戏的价值,让幼儿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观察的不到位、不深入、不全面,直接导致教师进行评价时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能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做出准确的评价,无法帮助幼儿认识到此次区域游戏的收获和不足,无法使幼儿得到长远的发展。

具体来说,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应该做到:

(1)观察幼儿在玩什么,怎么玩;

(2)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判断教师需要何时介入,也即在本次游戏中教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5)反思自身观察的有效性与介入的适宜性,结合介入效果思考本次介入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原有经验。

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每个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所受教育的不同以及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经验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为何介入游戏和怎样介入游戏的认识。例如:在处理突发事件时,90%的新手教師第一反应往往是直接进行介入和指导,容易忽略专业知识,在专业与实际结合过程中会措手不及。而在幼儿园任职五年以上,特别是具有十年以上的教育经验的教师,他们会认为虽然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据年龄特点和游戏目标的不同,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具有规律的。所以,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对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对应该何时介入,怎样介入比较了解。

3、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游戏发展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游戏发展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时,教师都要提供帮助并且对幼儿进行指导,保证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完整的解决。幼儿如果没有发现隐藏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需要将问题提出来并抛给幼儿,鼓励幼儿不断地探索,尝试自己进行解决。幼儿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想法得到碰撞,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介入时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把握干预的时机。其次是教师要学会等待,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出现后,都需要教师进行干预。当问题出现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等待,并观察游戏的对象和同伴的思想及所采取的行为,给幼儿自我协调解决留有空间。但如果停顿的时间将影响到游戏的进一步深入或孩子将要失去信心而放弃时,教师则应及时予以指导解决。总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完全取决于老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和理解,只有适时、适宜、适度、适法地介入游戏,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了社会以及家庭的广泛关注。幼儿艺术教育不单单起到了培养幼儿一技之长和爱好兴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优势,对于文化艺术的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加入中国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也拓宽了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渠道,使幼儿的艺术教育得到更加广阔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二、民间艺术资源运用丰富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影响,通常以各种乐器的学习、舞蹈等为主要形式。而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艺术资源,无疑大大的丰富了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让幼儿家长和社会在幼儿艺术教育上有了更多的选择[1]。

三、民间艺术资源的运用是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有效途径。

民间艺术是艺术的母体,更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而一个民族的民族艺术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的民间艺术资源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将民间艺术资源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从幼儿教育起调节缺乏对民族民间艺术尊重的心理,更是将我国民间艺术瑰宝发扬光大,经久不衰的重要方式[2]。

四、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用的策略。

(一)加强幼儿艺术教师队伍的培训。

幼儿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扮演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从浩瀚的艺术海洋中去选择合适幼儿艺术教育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二是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者,这就对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所以有必要加强幼儿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这直接对民间艺术资源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教育效果有很明显的影响,是幼儿艺术教育运用民间艺术资源高效的关键[3]。对幼儿艺术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手段,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园本培训和园外培训。对于园本培训,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进行工作方面的指导,再组织人员参加民间艺术创作观摩或鉴赏,也可以定期的开展关于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应用的交流活动;对于园外培训,应该组织教师立足于本土,对本土的艺术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参加一些民间艺术专家的交流活动或讲座,在深刻认识本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将有用的东西运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去。

(二)合理的选择民间艺术教育素材。

教师努力的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艺术资源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资源都适合幼儿艺术教育,所有对民间艺术教育素材的挖掘、收集、整理、选择对于幼儿艺术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对教育素材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喜好、身心等进行择取,并要对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使教育素材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艺术教育的需求,而且对幼儿的成长、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有一个良好的引导,素材的选择上尽量要贴近生活,不仅可以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去学习东西,还能让他们学以致用,健康积极的成长。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从传统教育经验来看,教学方式和手段太过于单一,不仅不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使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聊,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模式更加多元化是教育领域必然发展的趋势,幼儿艺术教育也不例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幼儿艺术教育中高效运用民间艺术资源的前提和保证[4]。如陶冶渗透式教学,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除了在正常的教育活动中融入民间艺术,在园中的其他活动也融入民间艺术,也就是说,无论幼儿在不在课堂上都能够接触到民间艺术内容,将民间艺术渗透到幼儿的方方面面,让民间艺术生活化,比如渗透在幼儿学习上、生活上、游戏上、交往上,甚至是吃饭睡觉上。

总而言之,这种方法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上的问题,第一在幼儿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民间艺术,幼儿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含了教室、活动室、活动材料、活动设置等,这些都会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所以可以在这些区域渗透民间艺术,如设计有本土特色的海报、班级活动、文字写作等;第二在幼儿每天生活中渗透民间艺术,比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提前播放广播、音乐等,让幼儿去欣赏音乐,在做早操期间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舞蹈音乐,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产生一个积极的心态,在吃饭期间可以播放一些民间故事或者节约粮食的短片,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改正以前的不良习惯;第三,在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所以在游戏中渗透民间艺术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通过游戏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发散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可以组织他们去参与当地的舞蹈、戏曲等特色活动,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类活动过程可以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当地民间艺术的影响。

五、结束语。

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既有利于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艺术内涵以及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观念和民族情怀,更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科学合理的将民间艺术资源应用到幼儿艺术教育中去,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起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论文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等总有孩子忘了拿来,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20xx.6-----20xx.5。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科研管理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论文

对很多培养机构而言,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如何根据不同成员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如何通过教学方式提高成员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成员培训效果、如何通过考核检验成员学习成果等,都是培养机构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培养机构也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对培训相关事宜进行管理。但目前在针对培养机构的信息系统中,所实现的功能和模块是进行简单的查询、统计。在了解培训评估效果时,目前的信息系统中,学员通过系统对不同课程的教师进行打分,系统自对进行汇总、统计,得出教师评价。但这种汇总、统计是最简单的,对教师评价也缺乏全面性和深度。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呈现出海量特点。如何从海量、不完全的信息中寻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是大数据时代中重要的问题。由此便利用到数据挖掘,顾名思义,数据挖掘就是从众多数据信息中寻找到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时代下,教育行业中,信息量也是海量的,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运用数据挖掘找寻到有用的教育信息,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信息系统通过一段实际应用后,里面存储了大量数据,相应的,学习管理系统也是如此,里面蕴含了大量数据信息。如在线课程等功能中藏有大量师生应用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如图1为数据挖掘在培训管理中的流程图。

2.1初步探索。

培训管理系统中一般具有数据统计功能,将相关事宜进行统计。如网络课程开展过程中,数据挖掘在培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文/张宏亮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使用现有的数据对学员进行培训管理,从而提高培训效率是当前培训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数据挖掘在培训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初步探索、数据预处理以及数据挖掘过程。其中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挖掘是培训系统的核心功能。

2.2数据预期处理。

数据预处理时,原始数据库会发生转变,以适应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算法等的要求。在处理结构化的数据时,数据预处理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即消除数据缺陷现象的存在和为数据挖掘奠定良好基础。数据处理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前期处理,方便后期数据挖掘。如图2为培训管理系统中数据预处理模块。

2.3数据挖掘。

wangj开发了一个将数据挖掘技术与基于模拟的培训相结合的混合框架,以提高培训评估的有效性。以信仰为基础的学习概念,用于从知识/技能水平和信心水平的两个维度来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数据挖掘技术用于分析受训人员的个人资料和基于模拟的培训产生的数据,以评估学员的表现和学习行为。提出的方法论以台湾基于模拟的步兵射击训练的实例为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学员的表现和学习行为,并且可以发现潜在的知识来提高学员的学习成果。bodeacn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培训学习管理,用于分析参加在线两年制硕士学位课程项目管理的学生的表现。系统数据来源是收集学生意见的调查数据,学生记录的操作数据和电子学习的平台记录的学生活动数据。

3、总结。

目前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学评估时,所选择的指标都是参考其他机构的,并没有真正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评估,因此教学评估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两个问题是:第一教学评估方式单一化严重,只以数字评估为主;第二评估时容易受各种主观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研管理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论文

近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通信、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引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业务开发处理当中,企业的各类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显著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断的出现了新的问题和需求。企业经过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对企业当前的日常经营活动几乎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成了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累赘。而且储藏这些历史数据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困难和费用开销。为此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在网络营销中势在必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数据库资源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对商业决策进行支持,从而来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将从网络营销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几个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1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在网络营销,商业竞争是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竞技状态的客户,留住客户,扩大客户基础,建立密切的客户关系,客户需求分析和创造客户需求等,是非常关键的营销问题。客户关系管理,营销和信息技术领域是一个新概念,这在90年代初,软件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诞生。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的此类产品的研究和发展阶段。然而,继续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客户关系管理,也是对实际应用阶段。crm的目标是管理者与客户的互动,提升客户价值,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还发现,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然后寻找新客户,提高客户的利润贡献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和经济效益。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应用是改善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它是企业和服务本质管理和协调,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政策支持这项工作,并联系客户服务加强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然而,数据挖掘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的crm和不同阶段,包括以下内容:

(1)“一对一”营销的内部工作人员认识到,客户是在这个领域的企业,而不是贸易发展生存的关键。与每一个客户接触的过程,也是了解客户的进程,而且也让客户了解业务流程。

(2)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销售应该是一种商业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客户和营销公司成立这种方式,而且有许多方法可以使这种与客户的关系,往往以改善包括:延长时间,客户关系和维护客户关系,以进一步加强相互交往过程中,公司可以在对方取得联系更多的利润。

(3)客户对客户盈利能力分析。我们的客户盈利能力是非常不同的,如果你不明白客户盈利能力,很难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获取最有价值的客户,或进一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的价值。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来预测客户在市场条件变化不同的盈利能力。它可以找到所有这些行为和使用模型来预测客户行为模式的客户交易盈利水平或新客户找到高利润。

(4)在所有部门维护客户关系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获得新客户的成本上升,因此,保持现有客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企业客户可分为三大类:没有价值或者低价值的客户,不容易失去宝贵的客户,并不断寻找更多的优惠,更有价值的服务给客户。前两个类型的`客户,客户关系管理,现代化,然而,最具潜力的市场活动,是第三个层次的用户,而且还特别需求和营销工具,以保护客户,可以减缓企业经营成本,而且还获得了宝贵的客户。数据挖掘还可以发现,由于客户流失,该公司能够满足这些客户的需要,采取适当措施,保持销售。

(5)客户访问企业业务系统资源,包括能够获得新客户的关键指标。为了提供这些新的资源,包括企业搜索客户谁不知道该产品的客户,可能是竞争对手,服务客户。这些细分客户,潜在客户可以帮助企业完成检查。

2企业经营定位。

通过挖掘客户的有关数据,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和客户之间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例如,关联分析,客户在购买某种商品时,有可能会连带着购买其他的相关产品,这样购买的某种商品和连带购买的其他相关产品之间就存在着某种关联,企业可以针对这种关联进行分析,分析出规律,已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来长效的起到吸引客户连带消费,购买其他产品的营销策略。它能够智能化地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挖掘技术使数据库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并且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促进信息的传递。

客户群体的划分也会用到数据挖掘,没有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划分,就没有真正的差异化、个性化营销,就没有现代营销的根本。做为企业的领导者,不管你的企业是卖产品的还是卖服务,第一个应该准确把握的商业问题就是你的目标客户群体,他们是谁,有什么特点和行为模式,有那些独特的喜好可以作为营销的突破口,有多大的多长久的赢利价值。这些问题是你整个商业运做的核心和基础,不了解你的客户,下面的路就根本别指望能走下去了。数据挖掘营销应用中的客户群体划分可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也能给企业找到一个合理的营销定位。

3客户信用风险控制。

数据挖掘技术在90年代开始应用于信用评估与风险分析中。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来自买方的信用风险的威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贸易信用已经成为企业成功开发客户和加强客户关系的重要条件。客户信用管理主要是搜集储存客户信息,因为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主要来源。为了让企业在这方面更少的受到威胁,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企业经常面临的诈骗行为或延付货款行为,进而进行回避。同时尽可能把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在交易发生之前是成功信用管理的根本。因此,充分获取客户的详细资料并做出安全的决策非常重要。

(3)数据挖掘技术也可以适应各种形式的数据,数据挖掘可以是连续的数据,离散数据,而其他形式的数据处理,以便在更大的灵活性,在选择指标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信用风险模型。

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有两个:第一是所谓的指数法,其基础是信用相关业务的某些特性来企业信用评估;第二类是所谓的结构化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数据模拟在企业资产价值变化的动态持续的过程,然后确定其企业信用的位置。

网络营销作为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虚拟市场的新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理念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应用。它能够智能化地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挖掘技术使数据库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并且能够找出过去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促进信息的传递。

1.维护原有客户,挖掘潜在新客户。

网络营销中销售商可以通过客户的访问记录来挖掘出客户的潜在信息,跟据客户的兴趣与需求向客户有针对性的做个性化的推荐,制定出客户满意的产品服务。在做好维护原有老客户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利用分类技术,也可以寻找出潜在的客户,通过对web日志的挖掘,可以对已经存在的访问者进行分类,根据这种精细的分类,还可以找到潜在的新客户。

2.制定营销策略,优化促销活动。

对于保留的商品访问记录和销售记录进行挖掘,可以发现客户的访问规律,了解客户消费的生命周期,起伏规律,结合市场形势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商品和客户群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保证促销活动针对客户群有的放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

网络营销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市场反馈的可靠信息,预测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营销活动,还可以根据产品访问者的浏览习惯来觉定产品广告的位置,使广告有针对性的起到宣传的效果。从而提高广告的投资回报率,从而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且的核心竞争力。

4.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推荐。

根据客户采矿活动对网络规则,有针对性的网络营销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在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客户的不同,其本质是客户为中心的web服务的需求。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资料,以了解客户的利益和购买行为,然后采取主动,以达到建议的服务。

5.完善网络营销网站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冯英健著,《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月第1版。

2.,and.sky-shairoh,esinknowledgediscoveryanddatamining.aaai/mitpress,menlopark,ca.:。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论文

论文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以培养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科研素质。

对幼儿教师科研素质的再度重视,源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直接动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是幼儿园自身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是对“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新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同,也是教研理念从传统学术性研究到现代实践性研究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一)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二)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

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三)园本教研的新要求。

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二、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模式借鉴。他们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据对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幼儿教师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科研方。目前开设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院校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譬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多量化研究、少质的研究,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课程评价上多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识记程度,等等。这些影响了教学的效益,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要向纵深发展,必然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而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幼儿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不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课堂中,而且要改革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评价培养成效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把培养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既应区别于中专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一线幼儿教师,也应区别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一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把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初步研究能力”定语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养目标,又低于本科的培养目标,切合高职学前教育的实际,有利于制订教学计划,把科研素质列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结构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落实在教学中。

(二)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前教育科研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幼儿园园本研究的需要、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和教学要求的降低。

幼儿园园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儿教师会观察、纪录、参与、解释、对话、反思、叙事,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研究性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因此,“在未来,质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研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时不可能脱离背景,任何问题都跟该问题有关联的各种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义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叙述方式、解释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过程特征与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敏感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有着内在的适应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嘲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也适合做质的研究。她们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女性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她们“天生就是和行动、应用型研究联系在一起。她们拒绝接受现状,旨在导向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适合的较少。以科学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杨世诚主编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为例,只有4节内容介绍了观察法、教育叙事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仅仅用了27页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出版的刘晶波主编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专门介绍了质的研究,罗列了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作为教材。但仅仅依赖于此还不够,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资料。譬如,在学习纪录法时,可以参考己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己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这两本书。

任课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园本研究,在给幼儿教师做专业引领的同时,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实到教育教学中,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科研,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科研理论。因此,应打破求完整、求系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观念,建构一种做中学、求实效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观念,以某种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为驱动,带动学生的做和教师的教。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任务。譬如,如何确立研究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调查研究等,如何运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类任务是独立的、是具体的,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步学习掌握的。另一类是系统任务。即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项质的或是量的研究。这类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在具体任务的教学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讨——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档这样的教学流程。譬如,在学习访谈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完整的访谈录音做示范,然后结合范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访谈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录音。老师从学生上交的访谈材料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并让学生交流访谈经验、学习教材中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次进行访谈,并把录音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动手“做”研究的目的,培养了她们从事实际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带动了相关科研理论的学习。

在系统任务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确立以3~4人为一个小组的“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这既是系统任务完成难度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组织形式的需要,是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开放的研究心态的需要。虽然系统任务的完成往往在学期末,但研究小组要早建立、研究任务要早安排、研究活动要早开展。系统任务的选择既可以做质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儿教育方面的课题,也可以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行动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譬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问题,确定一个较为中长期的研究课题,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工作进程,定期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既可以改变她们的行为,给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变化,也养成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品尝到研究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指挥棒”。课程评价的标准又是以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学生是否会“做科研”,是否学会了多种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以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为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后进行练习的作品收集起来,建立她们个人的作业袋。教师借鉴实物分析的方法,发动学生自评,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动学生互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最后由老师综合评定出出时成绩。

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小组系统任务完成的成果为依据。研究小组在全体同学和学前教育研究室全体教师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并对师生提出的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答辩。由全体教师按照研究成果的价值、答辩效果给小组以总的评价。再由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小组成员在成果和答辩中的贡献做出个人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个人的期末成绩。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并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幼儿园所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儿教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