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计算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6 19:40:07 作者:LZ文人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和措施。在下面的范文中,小编详细介绍了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

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2.1元=(    )角            1角=(     )分。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

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

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

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

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

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

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

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

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

师:为什么?

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

教师带头鼓掌。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

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

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学生交流后发言:

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

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

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

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

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

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

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学生汇报:

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

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

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

教师夸奖:你真棒!

教师说明:1.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

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

(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1元2角+8角=2元(板书)。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1:因为1元2角是12角,12角加8角等于20角,20角可以换成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点头。

生2:2角加8角是1元,1元加1元是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有5元钱,我想买一包葡萄干,够吗?

生:够。一包葡萄干是3元,老师有5元,还要找回2元钱。

板书:5-3=2(元)。

谢谢大家!你们表现真棒!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朋友,你们想用手中钱去买一些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吗?

选四名售货员,学生自由购物。要求买东西时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或叔叔,你好!我要买一包花生。”买完后要说:“谢谢!阿姨或叔叔再见!”

教师指导操作。

生:好!聪聪、明明再见!

到商店去调查物品的价格,同时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两样物品,并做好一些记录。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节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反思整个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时培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本节课中,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如“明明带了这么多钱,要是掉了一个怎么办?”学生提出“换钱”这一好办法。这一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难得出答案,但更多的是产生了:“咦,这也是数学?”这样一个疑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式给“聪聪、明明”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这节课中热情高涨,可想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么一点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更多的是懂得了如何经济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懂得了要孝顺老人等“人文”的东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个圆形纸,三个三角形不干胶,8个题卡。

一、复检。

生:高兴。

师:谁在这堂课上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那谁就是最棒的。

生:分母。

师:4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

师:1叫什么?

生:叫分子。

师:1表示什么?

生:表示4份中的一份。

师:“——”叫什么?

生:叫分数线。

师:分数线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师:这个分数怎么读?

生:  里有2个  。师:你真棒!

师:2个   是多少?

生:2个     是   。

……………………。

(点评:教师设计这俩项复习,巩固了分数的意义,为下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理解分数的算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

(一)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问题回答的真棒!地里的西瓜听见了也很高兴,有一个大西瓜跑到了我的手里,非要奖励刚才回答问题的同学。你们看,这个西瓜又大又圆,连我都想吃了!

生:这一块用分数表示是 。师:他们俩一共吃了几块?

生:3块。

师:教师出示完图问,这三块用分数怎么表示?

师:(教师手指图说)实际就是2个 加上1个     等于3。

个      ,你们看是吗?生:是!

(点评:这样的分析过程使学生对分数的计算的算理理解的更加透彻)师:来,跟老师一起说一遍。

a生:……。

b生:……。

c生:……。

………………。

师:咱们一起说一遍:“……”

师:为了今后咱们计算方便,下面咱们一起总结一下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你们看分母是8,也就是说相同,在数学中,我们往他叫同分母(板书)。

师:分子呢?怎么样?

生:分子相加(师板书)。

师:来跟着老师的手读(随着读,教师把法则填完整):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师:现在咱们齐读三遍。

师:这句话中同学们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做题竞赛(大屏幕):(点名回答,并说出算理)。

(点评:这样竞赛式的做题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做题兴趣)。

+    =   =1。

生:吃3块用分数表示是        。

师:你真棒。那咱们把这块巧克力全吃了,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生:全吃了用分数表示是      。

               看成1,行吗?

生:行。

(点评:这样引导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师:看大屏幕,看看哪个同学刚才听的认真,观察的仔细?

要求:说出得数和算理:

生:抢答,全体学生判断。

(二)同分母的分数减法。

生:两块。

师:对,多吃的两块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对。(师把     填到算式后)                       =    师:也就是说3个       减去1个      是       。跟老师说三遍。

师:刚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总结出来了,减法的算法跟加法的差不多,现在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分母分数相(  ),(  )不变,(  )相减。(板书)。

a生:…………。

b生:…………。

…………。

2个      ,是        。

b生:…………。

c生:…………。

师:这有道难题,看谁会?出示题卡:

1-  (说出得数和计算过程)生:1-  =  -  = 。

1-   1-  1-  1-  (生逐题说,师生一起判断)。

(三)读书巩固。

师:看书99页~100页,填括号,(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

(五)作业(100~103)页 。

板书:             分数的简单运算。

(左侧)。

(一)同分母分数加法。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    =   =1(右侧)。

(二)同分母分数减法。

-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简单的计算教案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课件、钟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

2、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数学教案-《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

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2.1元=(    )角            1角=(     )分。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二、结合情境,自主学习:

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

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

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

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

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

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

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

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

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

师:为什么?

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

教师带头鼓掌。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

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

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学生交流后发言:

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

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

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

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

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

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

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学生汇报:

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

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

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

教师夸奖:你真棒!

教师说明:1.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

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

(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江西省赣县城关实验小学   曾 缨。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

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复习导入: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1.50元(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本子0.50元5角。

墨水3.00元35元。

书包35.00元7元8角。

尺子1.20元3元。

彩色笔7.80元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数学教案-《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简单的计算教案

1、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将“1”转化成几分之几进行灵活计算。

3、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和算法。

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的纸、长方形巧克力图片和实物。

一、复习:黄老师知道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5个是也是()

1里面有()个,是。谁能跟他填得不一样?

二、教学例1:

1、为了鼓励大家,黄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巧克力)出示图片,问:我把巧克力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给小明3小块,他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给小红2小块,她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他俩一共分到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用什么方法算?(加法)

引导生说:3个加2个就是5个,5个就是。(如果说得好就不再请第二个学生说了)

师:对!说的好!

4、真能干!

练习1:翻开书101页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出示p101页第一大题第2小题图和算式),+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表扬他!)请大家把答案填在书上。

出示练习2:+=(+等于多少?你怎么想?跟同桌说一说。请一生说)

出示练习3:+=+=(这两道题业本上)(请生说,用分数单位说)

5、:观察第一道算式:我们发现这两个加数它们的分母是——相同的,再看其它的算式,两个加数的分母也——相同,我们就说这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课件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师:通过小朋友的积极思考,我们探索出了分母相同时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后就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来齐读一遍。

7、巩固练习:接下来我们看谁会用这个方法很快地算出结果,来,开开小火车咱们比一比!

卡片出示:+=+=+=+=

+=+=+=+=+=

(第一题+=算得这么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2=4,分母5不变,就是,那接下来的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

三、教学减法:

2、板书—=猜猜看它的结果是多少?你说……你说……都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2=1所以就等于。

师:还有谁跟他说的不一样的?(想想看,加法我们是怎样说的?)

生:就是3个,减就是减去2个,还剩下1个,1个就是,所以—=。

师:你真能干!还有谁想说?(再说一遍)

引导生说: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你真能干!板书算法,大家一起跟他读——)

3、练习1卡片出示:—=(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说算理的,再引导说算法:还可以怎么想?)

出示算式卡: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快,读得整齐。

练习2卡片出示:—=—=—=—=

(一组一题不要求说算理,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2.过程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二、课内探究:

【提出问题】为了满足0.4吨液氢充分燃烧,你会在助燃仓中至少填充多少吨液氧呢?

要求:(1)先在学案上写出计算过程;。

(2)组内交流计算依据。

按照教师要求,先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组内交流。

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比例关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反应物或生成物),可求出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主要依据。

2.【提出问题】各小组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思考你的计算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1: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列出比例式;。

学生2:需要先设未知量为xg;。

学生3:最后还需要作答。

……。

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先自主讨论得出不完善、不准确的步骤、格式,然后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自主构建解题的步骤和格式。

教师的讲解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一个概括提升,而不是将一个程序化的步骤灌输给学生。

【讲解】教师利用学生的讨论,通过投影讲解强化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要求。

(1)设未知量;。

(2)写出有关反应的正确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阅读教材,对比分析教材与自己总结的解题过程,补充、纠正:

(2)未知量应该设为“需要液氧的质量为x”,不应该有“g”。

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一》教案设计

(1)了解什么是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3)掌握乘、除法使用的算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乘、除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便计算给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带来的方便,激发热爱数学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灵活应用运算定律。(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1)。

12=()×()12=()×()。

32=()×()32=()×()。

复习(2)。

24×16=16×24()。

125×7×8=7×(125×8)。

()。

(100﹢4)×25=100×25﹢4×25。

()。

(一)、导入。

1、口答。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性质a-b-c=a-(b+c)。

2、填空。

24=4×()25=()÷432=4×()125=1000÷()(二)、新授教学。

1、教学例4。

a、出示例4的插图和已知条件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明白“一打装”是指一筒12个。

b、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之一、每幅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三、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问题之四、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五、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六、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少花了多少钱?

c、尝试解答问题。

(1)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解决不同的6个问题。

(2)每个小组交换问题解决。

(3)每个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案。

(4)展示尝试结果330÷5=66(元)。

330÷5÷2=33(元)或330÷(5×2)。

25×12=300(个)。

32×25=800(元)。

330+32×25=330+800=1130(元)。

(6)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理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

全校新运到课桌350张,全校共有14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可以分到多少张?

(三)、课堂巩固练习。

1、下面的题做对了吗。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拓展提升(一)。

简便计算。

25×2×532×125×25。

拓展提升(二)。

25×125×64。

(四)、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5×1212×2532×2532×25。

=25×4×3=12×100÷4=8×4×25=32×100÷4。

=100×3=1200÷4=8×(4×25)=3200÷4。

=300(元)=300(元)=8×100=800(元)。

=800(元)。

简单的计算教案

时间的计算的巩固练习。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习惯。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养成独立安排时间的习惯。

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

课件

一、创设情景。

师:“时间就是金钱”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师:同学们,当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那么,你计算过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长吗?带着这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棒。听懂了吗?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二、复习旧知并拓展。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1——小明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放学的时间。

每张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来。教师板书。

起床:7:00

上学:7:30

到校:7:45

第一节上课:8:20

第一节下课:9:00

放学:12:00

小组内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并汇报本组算得的什么和计算结果。(说出计算方法)

有同学选起床到第一节下课有好长时间,如没有,教师出示课件叫学生试着计算。

板书9:00-7:00=2(小时)

师:为什么这里用小时不用时?

师:2小时有多少分? (120分)怎样知道的?所以这里的2小时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刻。

2、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2(现在4:50,路上要用20分钟,回去看大风车节目能赶上吗?

用钟面演示,4:50再过20分钟是多少时刻。(请学生上来演示)

师:有谁知道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鼓励表扬知道的同学,建议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下来)。

板书:回到家的时间:5:10

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5:27

师:能赶上看吗?

三、团结协作。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郊游的活动时间安排,好吗?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

小组汇报。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时间的计算,还学会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四、课后作业。

观察邮政局的营业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平面图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

2.通过直观平面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3.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分数概念中“比”的含义。

4.通过立体图加深分数概念的理解,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教学难点:

1.用分数表示立体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2.初步体会分数概念中“比”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分数吗?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

[出示]判断下列图中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为什么?

生:图1的涂色部分不能用分数表示,因为没有平均分。

师:那么谁来告诉大家第二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

生:2/8。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用2/8表示吗?

生:这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了8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2份,也就是这个整体的2/8。

师:刚才同学们用2/8表示了这个圆的涂色部分,有没有同学有其他不同的答案呢?

生:1/4。(说说理由)。

师:涂色部分是可以用1/4来表示的,因为两个相同圆片的涂色部分相同,把8等份中的2份看成1份,这样整个图形也就被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也就是这个整体的1/4。师:一个整体中相同的涂色部分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我们把这些分数称为等值分数。打开书本第9页,完成第一题。

[出示]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图形,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体。

师:嗯。前面呢,我们学习的都是平面图形,平面图形都可以平均分,那么立体图形能不能平均分呢?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图中绿色部分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准确地解答这个问题,下面呢,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动画。

师:接下去,老师想请大家解决一个问题,前后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一下。

[出示]妈妈去商店买回两盒巧克力,第一盒巧克力有15颗,第二盒巧克力有18颗。小胖可以得到第一盒巧克力的'1/3,小亚可以得到第二盒巧克力的1/3,问他们得到的巧克力一样多吗?(请几位同学发表一下意见。)。

师:那老师呢,已经把这些巧克力画在了屏幕上,大家可以借助图形来想这个问题。首先第一盒巧克力有15颗,它的1/3,我们应该先把15分成3份,每份5颗,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5颗,而第二盒巧克力有18颗,它的1/3,我们把18分成3份,每份6颗,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6颗,所以是不一样多的。而且整体越大,整体的1/3也就越大。

[出示]数射线。

师:大家还记得这是什么吗?

生:数射线。

生:师:既然是中点,也就是说它把0-1这段线段平均分成了两份,从0这端开始取两份中的一份,也就是1/2,所以可以用1/2来表示这个点。那么如果我们要用一个点来表示3/4呢?我们就把这段线段平均分成4份,从0这端开始取其中的3份。

板书:

分数取其中的2份2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了8份8等值分数14作业:练习册p3-4。

计算机教案

1、通过学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有哪些神奇的功能、计算机的发展。并认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人类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信息技术公民。

从生活中了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和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

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课时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计算机有什么神奇功能呢。

让学生说说计算机在生活中能做些什么?

师总结:计算机能进行科学计算、气象预测、实验模拟、辅助设计等等。

主要列举在学校里计算机可以帮助老师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等事例。

计算机有哪么多功能,它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说说现在的现在计算机和以后计算机的发展。让学生发表言论。

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高科技产品,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工具,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做到爱护。关于怎么爱护,请学生自己说说,师在根据书的的爱护知识进行总结,最后通过练习想一想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意识。

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以下的知识:

1、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及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

2、了解了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和发展历程。

3、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4、了解了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

5、知道了怎样爱护计算机。

《计算》教案

练习二十一第9-12题。

认识和解答先求两个数的总数(或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求它与另一部分的相差数(或和,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这类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小黑板。

一、基本练习:

1、出示:

(1)学校卖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和皮球一共买了多少个?

(2)学校买了15个足球,还买了4盒皮球,每盒6个,足球比皮球少买了多少个?

(1)学生读题。

(2)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订正时,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解答两步应用题,可以看问题,想需要的条件,确定先要求的中间问题,求出中间问题后,再根据求题里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的结果。

3、出示。

(1)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2)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

(3)红花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

让学生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4、揭示课题:

我们根据看问题想条件的方法,可以找到所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怎样算。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发展题练习。

(一)1、出示:

少先队员种了24棵蓖麻,还种了2行向日葵,每行4棵。

1、学生读题,思考:这题有几个条件?

2、缺少一个什么?(问题)。

3、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第98页第10题。

1、学生读题。

2、思考:要求“楼上的座位比楼下少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学生列式解答。

(三)书第98页第12题。

1、学生说图意。

2、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3、思考讨论:

(1)戴眼镜男孩和扎辫子女孩各用了多少钱?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2)要求戴帽子男孩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必须先算什么?

三、作业:第98页第11题。

计算机教案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礼物,猜猜看是一些什么礼物,《3、认识资源管理器》教案。其实礼物就在同学们的电脑里面,请打开"桌面"上的"礼物"文件夹去看看。

生:学生打开桌面上的"礼物"文件夹,查看各种类型文件。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资源管理器"。

生:明白本课的基本学习任务。

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先把"资源管理器"找到,并打开。

生:学生根据经验操作,尝试打开资源管理器。

师:你是怎样找到"资源管理器"的。

生:学生说自己的方法。

师: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很多,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依次选择"程序"子菜单中的"资源管理器"命令,就可以打开资源管理器。方法二:在任何文件夹的右键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就能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方法三:在任务栏的"开始"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方法四:按住shift键,在任何一个文件夹图标上并双击鼠标右键就可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并直接进入该文件夹,教案《《3、认识资源管理器》教案》。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种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学生实践创作,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总结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探寻其他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

师:你能给"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各部分找一个合适的.名字吗?(大屏幕出示: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具栏、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各部分的名称,交流识记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讲解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具栏、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功能。

2、文件夹框中显示了计算机中的磁盘或文件夹;有的文件夹或磁盘前会出现"+"号或"-"号。

请同学们用鼠标单击"+"或"-",看看他们有什么作用。

3、在资源管理器右侧的当前文件夹内容窗口中,文件夹的显示方式有四种。

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找到并能认识了解各部分。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梳理总结资源管理器中的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工具栏、资源管理器的工作区。鼓励学生去探寻各部分的功能。

师:使用"自定义文件夹"命令能使文件夹视图看起来更像一个web页面,还可以为文件夹添加背景图案和进行字体设置。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文件夹的操作

1、自定义文件夹

2、选中文件

3、剪切和复制文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探究。

教师讲解要点知识:

1、自定义文件夹的操作步骤

2、我们经常要对文件夹进行各种操作,如复制、粘贴、重命名等,在进行这些操作之前,首先应该选中要操作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对象,选中文件夹的方法很多,教师逐一介绍。

3、剪切和复制文件

学生具体实践操作文件夹,教师指导并给予点评。

教师梳理总结用"自定义文件夹"命令改变文件夹的风格;选中文件夹的多种方法;复制和剪切文件的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拓展文件的其他操作。

《计算》教案

1、复习5以内加减法,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列式计算。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力、分类能力。

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列式计算。

1、物质:皮球5只,泡沫球5只,式题卡片,幼儿每人贴一只。

小球(一面数字,反面式题)。

2、心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玩球—看球编题——观察编题——找好朋友。

一、玩球:

我们和球做游戏好吗?泡沫球滚到谁,谁就要:

1根据自己身上的小球数字说一种5以内的分合方法;

2根据自己身上的小球数字编一道加法或减法题;

3编一道答数是自己身上小球数的加法或减法题。

二、看球编题:

2、请个别幼儿说说根据球的什么特征排的,同时分类操作排出式题。

三、观察编题:

1、皮球娃娃还带来了许多玩具图片,请小朋友找找它们的不同之处自己来编题好吗?(每组来选一张)。

2、请个别幼儿讲讲“排的是什么式题”?(加法题)“按。

照玩具的什么特征排的?”

3、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排减法题,并讲出这样排的根据。

4、交换玩具图片,按照图片旁的数字,根据玩具的不同特征,排一道答数是这个数字的加法题或减法题。

5、讲讲看到是数字几?排的题目是什么?根据什么特征来排。

四、找好朋友:

1如果小朋友身上的小球数字是一个大皮球上题目的答数,就马上找这个大皮球做朋友。

2小球找大球:拿下小球看反面的题目,如果答数和大皮球上的答数一样,就马上把小球贴在这个大皮球的旁边,看谁送的又快又对。

3幼儿送小球,教师巡回验证,启发幼儿将送错的改过来。

《计算》教案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准备: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

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

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

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

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

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

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

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

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

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

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幼儿按大小头饰分成两组,分别跑过长短两座“桥”大花去拿树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树上的小果子,再分别到玩具娃娃的前边与后边。

教师讲评,表扬活动认真的幼儿。

《计算》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用线段图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探求不同解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二、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教学难点。

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铺路搭桥。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每个人4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每天可以编多少个筐?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呢?

展开讨论,尝试画线段图来分析解答。

师生反馈:重点提示两种解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列式时都要用16做被乘数,都是用乘法来乘。

不同点:一种解法是先求5个人1天编多少个。另一种解法是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

3、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根据题目写出算式所表答的意义。

6台装订机3小时能装订课本9000册。

9000÷6———9000÷3————。

9000÷6÷3——9000÷3÷6——。

4、作业检测:练习二第一、第二、第三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