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集读书心得(通用14篇)

时间:2023-12-02 20:53:18 作者:文轩

读书心得是对于读完一本书后,总结和记录自己的感受、收获以及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书中的观点和主题,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读书心得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思路。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书心得

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中国历史读书心得

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在这富饶的大地上,我中华经历了多少风雨,但我中华人名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风雨之后必有彩虹!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不屈精神!

所以,我在这个寒假里读了《中国历史》里面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开天辟地、文明的摇篮、炎黄子孙……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说到大禹治水,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尧、舜那个时代,洪水泛滥,到处汪洋一片,人们没地方住,只好像鸟儿一样在树梢上做窝避难。自从舜把禹找来治理水患以后,禹就决心要避免父亲所犯的错误,不能再用围堵的方法来治水了。

所以他决定用一种相反的方法来对付洪水——他采取“疏导法”。让大水尽可能地流到大海去。他心想,我自己疏导,也不行啊!于是他挑选了一些能干的助手,跟着他一起治水患。

为了治洪水,他结婚第四天就出门了,整整十三年,没回家了。其中三次经过家门,但都没有回去。

第一次,他从家门口经过,听见妻子在痛苦呻吟,儿子呱呱坠地时的哭声。第二次他从家门口过,孩子已经会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已经十三岁了,跑过来拉着他的手,紧紧挨着他,舍不得离开,他也没法跟着回家去。

禹实在太忙了,他变得又黑又瘦,下巴也尖了。他的手脚长出了茧,连腿上的汗毛都没了。不过,他终于成功了。

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团结友爱,中华的历史和未来也一定一次灿烂!还有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只要你什么事都别放弃,才能把一件事做成。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心得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很好看,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基本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有:千金一笑、卧薪尝胆、屈原投江、破釜沉舟、三顾茅庐和火烧赤壁。

千金一笑中,只会吃喝玩乐的周幽王,为逗美人儿褒姒开一次笑脸,不惜重金请人出主意逗褒姒笑,贪财的小人虢石父想得到那一千斤金子,给周幽王出了一个馊主意,弄得周幽王手下的大臣将军都不信任他了,真是自作自受。我认为,周幽王应该把吃喝玩乐找美人儿放在一边儿,认真处理国家的政事,才不愧对他这个“天王”的名号。虢石父也不能为了钱而帮周幽王出这种馊主意。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越王勾践因败给吴国,把软绵绵的被褥撤下去,换成了柴草,在吃饭的地方,挂了一个苦胆,吃饭前舔一舔,先查一下苦味。等下次再进攻吴国的时候,不忘记上次败给吴国的教训,这样才能让越国真正强大起来。就是因为越王勾践的明智,越国越来越强大,渐渐超过了吴国。等到恰好的时机,这位君王率兵攻击了吴国,越国反败为胜。越王勾践的品质值得让我们学习,只要及时发现错误,并虚心地改正,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真好看,它里面不但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多读一点历史故事,才能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和中国从古至今的文明。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书心得

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公元,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

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处在这种灾难之中的人民,他们日夜思念曾给他们带来幸福的高祖刘邦的西汉王朝。就在这时,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打出“复高祖之业”的旗帜,组织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春陵军举兵反莽。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秀自幼丧父,孤儿寡母在叔叔刘良的照顾下生活,直到他长大。年轻时的刘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他为人讲究诚信,处世谨慎,性情温和善良。他在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的基础上,依靠地主阶级的“功臣”、“良将”们,抗击群雄。

各地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起义军将领们都主张拥立一个刘姓的皇帝,以此统一号令,顺应人心。他们认为刘玄懦弱,容易左右,因而于公元23年在宛城南面的洧水拥立刘玄为皇帝。刘玄是春陵侯刘仁的曾孙,在平林军中,号称更始将军。刘玄当皇帝后,改元为更始元年,并封了一大批官,封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严重威胁着王莽,王莽很快集结了43万人马,号称百万,命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讨伐起义军。公元17年6月,王莽军队首先与刘秀相遇,刘秀的将领见敌多势盛,不敢作战,都跑回昆阳(今河南叶县)城中。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书心得

据说,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一妾名叫姣娘,年方十八,长得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婚后,王安石身为宰相,整日忙碌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龄,独居空房,便跟府里年轻仆人私下偷情。王安石有所耳闻,便使一计,谎称上朝,却悄然藏匿家中,入夜潜藏在卧室外,果然听见姣娘与仆人床上调情,气得他火冒三丈,欲砸门捉奸,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当朝堂堂宰相,为爱妾如此动怒实在犯不上,便转身即走。不料,没留神撞上院中的大树,抬头见树上有个老鸹窝,他灵机一动,随手抄起一根竹竿,捅窝几下,老鸹惊叫而飞,屋中仆人闻声跳后窗而逃。而后,王安石佯装无事。

一晃到了中秋节,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赏月。酒过三巡,他即席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还转东,乌鸦不叫竹竿捅。鲜花搂着棉蚕睡,撇下干姜门外听。”不用细说,才女姣娘已品出诗中寓意,知道自己与仆人偷情一事败露,顿感无地自容。她灵机一动,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诗一首:“日出东来转正南,你说这话够一年。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细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豆蔻年华,偷情之事可以理解,还是来个两全其美吧。时过中秋,王安石赠给姣娘白银千两,让她与那仆人成亲,远走他乡。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心得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故事是《屈原投江》。

屈原是一个爱国的大臣,他有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和富国强民的打算,由于奸臣排挤,楚顷襄王把屈原流放到了湘南。在湘南的汨罗江边,屈原遇见渔父并与之交谈,而渔父的话对屈原产生了很大影响。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的活着,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楚国都城被秦国攻破,在五月初五那一天,屈原抱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渔父听到这一个消息心里很难受,于是他就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后来每一年人们都会到这儿去祭祀屈原,这就形成了“端午节”。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除了知道了端午节形成的由来,更深深地感受到了屈原的一腔爱国情怀。我爱我的祖国,现在我还小,国家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我的爱国表现就是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回报祖国。

《中国历史》读书个人心得体会

假期,走近历史。

我有一套书《中国历史》,是妈妈送给我的暑假精神食粮。满满当当的14本书,让我好有压力,可是当我打开它时,马上被里面精美的图案、丰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远古时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国历史变迁,内容博大精深。这套书里有许多历史故事,而且都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为什么要读这套书呢?妈妈告诉我,因为这些生动美丽、惊天动地的故事,时间久了难免会显得陌生遥远,让人觉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认识祖国的历史。

这套书不仅将中国历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画一样展现在我面前,更让我走进历史中的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书心得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中国历史》读书心得体会

屈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楚顷襄王听信奸臣谗言和诋毁,罢免了屈原的官职,放逐到湘南。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一心为国,却被奸臣排挤。放逐到湘南的他,常在汨罗江边徘徊,一边走一边吟唱着伤心的诗歌。有一天,当渔夫问他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时,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的人;人们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感到这儿来了。”渔夫劝他让他不要自命清高,屈原又说:“我宁愿跳进江里,埋在鱼肚子里,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进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不愿随波逐流的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结束了自己忧国忧民不得志的一生。

《屈原投江》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宁可被放逐,甚至投江自尽,也不肯改变自己对于国家、对于百姓所应坚持的原则,他不会置国家、置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他更不会去溜须拍马,他的气节、他的情怀、他的人格,永远为后世的人们所敬仰,屈原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源远流长,被后人一代代歌讼。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心得_《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近来,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那感觉怎是一个爽字了得!细细想来,很久没有读到这么好的书,这么精彩的文章,这么有趣的故事了。真的是写人写事不拘一格,说古道今入木三分!让我不禁感叹,历史原来这么近,就像刚刚发生过一样!

的,为了大明的江山,老朱也是蛮拼的,如果谁有他那样的敬业精神,至少也要被评个劳模!如果公务员、机关人员都学他那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越来越近!

倒霉的崇祯皇帝,做事不果断,开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坟墓,最终上吊自尽。本来他有活命的机会,可他没有抓住,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历史不能更改,但我们后人可以试着改变。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想好了的,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扎扎实实去干、去落实,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样才会不留遗憾。

读到晚清的两个奇官,我的感情掀起了波澜。读到成琦的时候,我是咬牙切齿;读到吴大澂的时候,我是由衷点赞。我相信,成琦这样的官是民族的败类,一定会遗臭万年;吴大澂这样的官才是民族的脊梁,一定会流芳百世。这也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历史的经验需要总结,历史的教训更值得吸取,不然真的会陷进杜牧所说的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历史的怪圈里!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如果你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如果你希望从历史中获得一些启发,那请你看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历史原来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

中国历史文化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份无价之宝。它不仅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视野、情操和姿态。近日,我读了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特在此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二、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绵延不绝,其理念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感受到了其优雅和魅力所在。无论是传统的诗词歌赋,还是道家韵味的文化符号,抑或是佛学思想的精髓,它们都呈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迥异于世界其他文化的独特韵味和瑰丽奇妙。

三、对于祖国的热爱。

读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我感受到了一股来自内心深处的中国味道。认真思考,我能够理解到,尽管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充满繁荣的社会里,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要明白我们是因为祖国的繁荣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古人云,“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与价值的标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共同点。”我们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发扬国学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向更高远的目标不断努力。

四、对于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和许多同学一样,在接触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之前,我感觉到读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当我开始认真读下去,再三品味之后,我发现这种阅读方式是对我们大脑的一种锻炼,它可以使我们逐渐增强阅读的意愿和兴趣,从而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素养,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此外,虽然读书的过程不容易,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不懈地练习,这样可以提升我们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的能力,使我们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五、总结。

通过这次阅读,我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发现这是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忽视的一个领域。同时,它让我更加深入地感悟并认识到了祖国的繁荣发展,从而可以更加实际地体现出我们的身份认同和责任担当。最终,我希望我们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多多阅读、多思考,从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国家的文化内涵,让中华文化传承后人。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书心得

近期,拜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加深了原来记忆中有关中国古今历史的条线印象,体会到作者负笈海外转换视角、重点提取综合评判的良苦用心。鉴于读得有些散漫,而中国历史之漫漫征途、悠悠流长,其间奥妙玄机,非著说之人一册黄卷可以蔽之,亦非捧册之人一时可以察之、一刻可以识之,进而揣测作者或是没有言尽,宽宥鄙人亦是体尝有限。故此,作者以宏观综合论之,鄙人从小我主观臆想,读史于此册,品读在其外,随着零星感悟,简要、散漫作一读书笔记。

一、本书架构及史学观点。

鄙人在阅读“安禄山的反叛”、“王安石的变法”、“数字管理还没成熟”、“张居正与万历皇帝”等篇章时,对作者的宏观综合分析法逐渐熟悉并认可,对其通过讲说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朝代有关“政府抽税”的历史演变,论证“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经济体制”的观点慢慢领会逐步接受。或许这些观点在历史课本中有所提及、野史小说中早有影射,不敢确说是作者首创或独创,但确是鄙人第一次跳出政治形态、道德意识去读史,改作因循本书倡导的“大历史”似的叙述、点评去理解一段历史,体会经济体制、技术条件等其他因素对于历史、社会、国家(朝代)演进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作用于当时、广泛影响于后世的。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读书心得

总书记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近期,我阅读了《简明中国史-党员干部国史必修》这本书,感触颇深。现就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感悟谈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天下群雄并起,赤壁之战后,中原大地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在三足鼎立格局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从道义上说汉室正统在他手中,即占据天时;江东孙权有长江天险,即占据地利;而刘备汉室贵胄,名声较优,善于笼络人心,即人和。三政权各有优势,但曹操为何最为强大,三分天下有其二呢?可以说,曹孙刘三方的强弱、疆域大小,是与三方所得人才多少成正比的。

曹魏政权,从曹操起,在官员任用上,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提出坚持“唯才是举”原则,收罗了许多优秀人才。曹操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对手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操的。曹操聚集人才,用为掾属,在身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智囊团,粗略统计,在《三国志》及裴注中留下记载的就有90余人。曹操以“求贤令”广开贤路,人才川流不息,曹魏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当然,最后曹魏从内部灭亡也与其人才使用有关。曹魏前期,曹操广纳贤能之士,后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执行,外部人才资源匮乏,并且大多数成为司马懿、司马师及司马炎一族的心腹。司马懿之心,曹操心里很清楚,并明确不可重用,但考虑到他的军事才能,还是没有杀他,把他作为辅政大臣最后一位,但后代曹睿即位后,改变这一政策,导致司马懿家族逐渐做大,高平陵政变之后,曹魏政权名存实亡。

《中国历史》读书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历史故事》是一本讲在战争时期中一些有名而且还杀敌效国的大人物。

里面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强县令”董宣,“书圣”王羲之,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文豪苏东坡,留取丹心照汗青,武昌起义等等,这几个故事让我有很大的感受,尤其是大禹治水,禹走过三次走过家门却没有一次进去看看儿子和妻子,由此可见,禹是多么希望早日治理好洪水,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最后禹治理了洪水,当上了皇帝。我也要向禹学习,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隋炀是凶狠残暴的皇帝,为了开凿大运河,一点也不管老板姓的死活,仅开挖通济渠的民夫就有近七十万人死在工地上,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最后被判军给杀死了。在最后的武昌起义中,成立了中华民国。

“书圣”王羲之中只是给一位卖竹扇的老婆婆添上了五个字,路人就把竹扇买光了可想而知,王羲之书法是有多好。

这本《中国历史故事》让我知道了战争时期的事,非常好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