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专业20篇)

时间:2023-12-15 08:12:40 作者:JQ文豪

教案模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下面是一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完善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在备课时参考使用。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平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能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平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于老师在宜昌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在于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了一种近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生:翻山越岭……。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为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决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通过一组图片激情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抱母亲?”放手让学生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摔”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力大无穷、突发奇想”;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承受、动情”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人物的情感点,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想想,它为什么牵动了你的心。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我将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基于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发现母亲很轻。接着,我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围绕着“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我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及抱母亲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不难找到作者抱母亲的原因,此处可放手让学生交流,但抱母亲后,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例如,在学生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母亲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继而让学生通过作动作、朗读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吃惊、诧异、疑惑等情感。

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

“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指名说两次)。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3、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难过。

愧疚。

爱{。

{无私。

博大。

作者邮箱:bangongshi@。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一次抱母亲》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点评]。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肩上()。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肩上()。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肩上()。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习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四年级语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两课时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再如为了理解母亲的一句朴素话语,我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接下来拓展的小诗,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新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兴趣点,教师“循循善诱”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

教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教师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指导朗读,感悟深化

1、轻轻打开课本,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出感情。(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1指导对话。

3、自由练读,分角色读。

4、过渡,母亲最重的时候80 多斤,现在生病了,还那么重吗?(生齐答)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四、评词析句

1、出示课件2读出感觉,竟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作者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心里很难过,为什么难过?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课件。

(1)指导学生说一说。(1,从腰和腿来说明担子重不重2、从汗流浃背来说明累不累3、从挑着粮来说明难不难。)

齐读读出母亲身上担子的重、身体的累和生活的难。

(2)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是母亲走过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个个难关)

师说:现在你知道翻山越岭背后的意思了吗?

师说:遇到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为什么?(板书:母爱伟大)

(4)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无处不有,出示课件配乐。

(5)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多么感人的母爱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你有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生说)

(6)好吧,请同学们拿起书,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母亲的累,读出母亲的伟大。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过渡:母亲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多的重担,而我却不知道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生答,师出示有关课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后悔?(母亲躺在了病床上我才来关心,伤了母亲的心)

(2)而面对我的愧疚,母亲却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一生中为我们做过那么多的事,她却提都不让提,这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爱,一种无私的母爱。板书。)

(3)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个)

(4)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就连护士也为之动情。

(5)出示6: 接读:护士动情的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指导大声的读三遍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到你们的心声,也被感动了。

(6)面对此情此境,你想为自己的母亲做点啥?(生答,师评价)

过渡语: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7)指名读图中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师: 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为什么流泪?(边说边板书:无数次)这是什么样的泪水?(生答)

小结: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激动,如此比较,把最想说的话写一写。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出示“妈妈,我想对您说——————”(学生展示)

过渡语:太感人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

(8)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正像哥德说的那样,是用两只眼睛去读书的,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崇敬和爱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作业超市

一、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小练笔。

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为“夸夸我的好妈妈”主题班会做准备。

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一次抱母亲》课后练习

板书:母亲 (生读词,没有太多的感情)。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为我日夜操劳的母亲。

生:我想到了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生:我想到了和妈妈以前发生过的一次矛盾。

生:我想到了妈妈对我的百般关爱和呵护。

(还有学生想发言,情绪有点激动)。

生:深情的。

师:很好,请你深情地读一读。

生:母亲(深情地读)。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深情地读一读。

生:母亲(很深情的)。

师:让我们一起怀着对母亲浓浓爱意,深情的来读一读“母亲”这个词。

生:母亲(齐读,很深情的)。

生:我为妈妈去药店买药,并给她吃药。

师:你真是一个大孝子。

师:我为妈妈煮饭,讲笑话给她听。

生:我为妈妈买了掌机,给她解闷。

生:我给妈妈倒水。

(学生发言很积极)。

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关心自己的妈妈,在妈妈生病期间都能主动照顾她。我们今天所学文章的作者也在母亲生病时细心照顾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抱了一回母亲,然后作者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题目叫“第一次抱母亲”。(把课题写完整)。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心中在想什么?

生:小孩子抱不动母亲的呀,课题怎么是“抱母亲”呢?

师:老师告诉你,作者是一位成年男子,他应该抱得动母亲。

生:通常都是母亲抱儿女,怎么反过来儿女去抱母亲呢?

师: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了解一下作者究竟为什么要抱母亲?

生:(齐声答)想。

师:下面就请你们静心听老师朗读课文。

(师深情朗读课文,读后发问)。

师:听完故事,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很感人。

师:你是一位感情细腻的孩子。

生:我觉得这位母亲虽然只有80多斤,但要手里拉着作者,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要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生活很辛苦。

师:你听得非常认真,感受很深。

生:我觉得这位母亲很伟大。

师:是的,用“伟大”赞扬这位母亲再合适不过了。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师:你的感受最深。老师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就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自己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教学的开始,我从“母亲”一词入手,让学生畅谈读到这个词后自己所联想到的。因为母亲是学生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从学生熟悉的词语,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接着追问“在母亲生病期间,你是怎样照顾她的?”唤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营造了浓郁的亲情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情感迁移、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课堂上的“情”是需要老师去营造的,是要靠老师去培养的,是要老师去激发的。一旦学生入情入境,课堂上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接着学习第13课,出示课题:《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速度快一点,像说话那样自然。)听配乐课文朗诵,回顾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感悟母亲的伟大。

1、师:同学们,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换床单,“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指名说)。

3、母亲这么轻,作者是什么感受?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难过,愧疚。“)为什么难过?(我太粗心,不了解母亲;没有替母亲挑重担;母亲生病。)。

指名汇报。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母亲挑起的是半边天。

5、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板书:母爱)。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出示:最后一段。教师深情地朗读。(板书关键词:无数次抱我)。

结合理解母亲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最感人的一段话。

四、深化拓展。

1、“无数次”与“第一次”比较,你一定有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无论用古诗,还是成语,或者为母亲唱上一首歌。)。

2、作业。

师:母亲真好,回到家,让我们也好好地为母亲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吧!然后写在今天的日记里。

五、歌曲欣赏。

板书设计:

母爱。

无数次抱我。

4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课文及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然而,我在“备学生”中,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片面的,是肤浅的,更有甚者认为母爱就是理所当然。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要学生走近母爱,感受母爱,进而孝顺自己的母亲,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课中这样说过:“语文课并在追求花哨的亮点,如果真要说我的语文课有什么亮点的话,那么归结起来,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它还有一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我在本课教学中,以朗读为面,以关键词句为点,以生活链接为线,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朗读中接受母爱这场春雨的充分滋润。

一、“轻”“重”之间,掂量母爱之沉。

作者无意之间第一次抱了母亲,就抱出了许多的“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抱,抱出了意外,更抱出了一份自责,一份难过。母亲到底有多重呢?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们可以想象,在母亲最年轻健壮的时候,她也才89斤。现在年纪大了,身体病了,体重之轻可想而知。而“我”,却疏忽了。

母亲的身体是“轻”的,可母亲几十年来身上的担子却一直不“轻”。“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在这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轻”一“重”,让他们从中真切地掂量出母爱之沉。母亲不是力大无穷,她是用母亲的责任、母爱的力量,扛起了那么重的“担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感人。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分四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观鱼;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后院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讲我看青年画金鱼;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讲我对青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是聋哑人,每个星期都来看鱼、画鱼。

本文安排在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对这一单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组训练的重点:在阅读中,能边读边提出问题,边阅读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注意情感体验,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大胆提出新见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如何做事。为后面学习《全神贯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作些铺垫。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体表现。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将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同步进行,让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习作方法。并且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训练和朗读感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中,我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将学法渗透到教学中去。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反复朗读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难点和特点予以理解,以课后作业1、2、3题展开探索、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和作者的习作顺序。

1、以课后作业青年的举止特别在什么地方?展开讨论。

2、抓住重点理解青年的勤奋、专注的精神。学习自读讨论,小组进行交流。

3、师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汇报讨论。

(三)美读课文

这个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达到学生的情文统一,进一步地深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掌握这种工具的关键还在于运用,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通过对文章的重点词句的品析,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比较下面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通过对句子的训练,体会重点词语呆呆、静静的含义,体会青年看鱼的专注、投入。

2、细读课文第7自然段,填空,并说出填词的理由。

青年画鱼画得真(逼真、栩栩如生)啊!

通过这些试题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我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通过对关联词的选用,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同时让学生知道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材料,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

板书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服务,板书设计的合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学习人物的品质,同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结构,从而帮学生理清作者的习作顺序。

板书:

32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呆呆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 忘记吃饭、回家 忘我境界

(勤奋、专注)

游到心里 游到纸上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在本课教学中,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抓住文本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体会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懂得去年的树的丰富内涵。

确立以上教学目标,第一基于文本。《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最大的特点是想象,经过补白文本的想象空间,体会小鸟的心理活动,更好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确立以上教学目标,第二是基于学生。作为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对话体会小鸟与大树的深厚情谊,在直接阅读中比较容易获得,但课文的主旨,懂得去年的树的丰富内涵,学生难以直接获得,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从已知的基础走向未知的获得。

基于这两个目标的确定,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文章的故事性很强,从创设情境体会小鸟和大树的朝夕相处导入,之后以问题链的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教学:

问题一:第二年春天,小鸟寻找树的过程中,与谁进行了几次对话?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基本的了解。)。

问题二:小鸟在与树根、门先生、小女孩的对话中,分别有怎样的心境?

(引领学生体验小鸟的心境,品悟深厚的感情,为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做好铺垫。)。

问题三:为什么小鸟盯着灯火看了两次?并且单独成段呢?

(两次“看”意味深长,经过想象,加深对这份情谊的深刻体会。)。

问题四:为什么要以《去年的树》为题呢?

(去年的树如果在小鸟的心中成了一个影子,那么在我们读者的心中,她俨然成为信守承诺、珍爱友谊的象征,也引领着我们去倾听这棵树的声音。经过对课题思考,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故事的丰富内涵。教师层层追问与引导,引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取的对话,层层递进的思考,让情感得以升华。)。

以上四个问题呈现思维的递进关系,前面三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走向最终一个问题——把握课文的主旨。

基于以上的问题链设计,我经过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把单纯的文本解读转化为引领学生的语文获得:

1.朗读法。

学生体会小鸟寻找过程中不一样的心境之后,带着头饰分主角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品悟文章的情感。

2.情境创设法。

在情境创设中引领师生、生生的对读与对话,加深学生对情感的体验。

3.想象法。

去年的树虽然变成了火柴,点燃着灯火,可是小鸟儿仍然坚持不懈地寻找树,在给灯火唱歌的前后,她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两次“看”,留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比较想象两次不一样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本事。

4.小组合作探究法。

我将以问题引路,在体会文章主旨的问题上,设计小组合作交流展学。引领学生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思考、感悟文本内涵,让生命与价值感熠熠生辉!

我认为板书是一堂课的眼睛和灵魂,应当简单而富有启发,我的设计如上,期望这个板书还能点亮孩子们的智慧!(用简笔画呈现)。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资料,多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幻想现实。

千里眼视频。

顺风耳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的神仙飞机。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麋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9个,理解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点确定为: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着解说员的样子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传奇色彩。

3.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课件设计上我没有过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一些麋鹿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认识麋鹿,导入课文。再利用教学软件突出重点段(第二、三小节),再配上相应形态的麋鹿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探讨、交流,帮助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第一课时:

我设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后检查学生学习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和朗读情况,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麋鹿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课时:

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后我布置“送一份美好的祝愿给麋鹿”的作业。

第三课时: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

第一步:

“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麋鹿的图片。

说说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他们想了解的知识)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麋”字的构字结构。(复习形声字的构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

第二步:

“初读感知”。

第一、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这样做考虑到每位学生阅读的方式不同,尊重他们自己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检查初读情况。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时让他们先自由读如遇到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地方问问最近的同学,然后点名读。检查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时,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如麋鹿角、尾巴等,同时也取得更为直观的教学效果。

第三、在了解课文在向我们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色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

第四、学生在初读后能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了,然后引导学生去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三步:“细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解决的问题来过度:原来麋鹿俗称“四不像”,它的经历也充满了神奇色彩,这让我们越发想深入的了解它,跟它去交个朋友,是吗?想要了解它,首先就必须知道它所处何地,环境如何。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交流时要引导学生体会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最后引导学生齐读。

第四步:最后为学生留有五分让学生抄写本课的生字或认为自己值得抄写的词语。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抄写,激发学生抄写的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

外形特点。

麋鹿黄海滩涂生活习性。

(理想场所)传奇色彩。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本课是一篇散文,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描绘出具有“牧场之国”称号的荷兰的美丽的田园风情。你看,碧绿的草原,黑白的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的夜,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荷兰风光片的解说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篇课文通过几个鲜明、生动的画面描写了荷兰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课文描写的景美、语言美,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分析,采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词语引路”为突破口,采用品读感悟,口语练说,再现情境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品味、感悟课文,体会牧场的美景。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将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像,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

本篇课文虽然描述的是外国的异域风情,但是课文所描写的田园风光和我们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接近的,成群的牛羊、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这些都是我们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所以在这方面的理解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契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荷兰王国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漏字,不重复,不破句。了解文章脉络,品味、感悟课文语言,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积累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荷兰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品味、感悟课文语言,体会文中的美景和语言美,丰富积累学生的语言。

(一)有效地落实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本课本课是《田园诗情》的第一课时,一上课,我就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提出读书的具体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而没有先进行字词教学。其实在试教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把文中的生字、新词和课后四字词语分层出示,引导学生从字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如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等等。我发现,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和查阅工具书等方法进行预习后,大部分字词都能理解、掌握,无须教师过多地引导,而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如何有效地落实字词教学呢?薛法根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中有几个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所以在字词教学方面,我没有对每个生字、新词逐个分析指导,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对字词已经有了一个认知、理解的过程。我们只要抓住学生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也可与以前学过的字词进行联系、比较,来加深对生字的理解,还复习了旧知。在教学课后四字词语时,我重点指导了“骠悍强壮”的“骠”,从这个字的音、形、意三方面进行学习。因为“骠”字容易误读为biao,这个词的意思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是形容马儿体魄强健,跑得快,所以借机强调是“马”字旁。然后用换偏旁的方法复习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强调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并把“骠悍强壮”的“骠”,和肥膘的“膘”作比较,突出读音的异同,使学生印象深刻。当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时,我对其他同学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边听朗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进入文本。学习课后四字词语后,再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对荷兰的印象,这其实也是学生对文本的一个回归,一个整体感知。这个教学环节这既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同时也为学生的迁移运用文本语言创设了一个情境,尽最大努力落实课堂教学中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地引导学生品读文字。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如何引领学生品读文字,感受荷兰牧场的诗情画意呢?教学第2自然段时,我以“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为切入点,先让学生欣赏图片,从“极目远眺”感受到什么?然后想一想“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让你感受到什么?脚踩上去有什么感觉?再亲手摸一摸丝绒,感受到碧草的柔软舒适,最后让学生读出感觉。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读一读这些方法来引导学生感悟荷兰草原的大、绿、美和柔软舒适,最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荷兰牧场美丽如画的诗意。

草原上自由自在奔跑的情境。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即使前方出现了低矮的围栏,它们依然(引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沟渠、小溪,它们依然——(引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即使前方出现了小山丘、泥沼地,它们依然——(引读:自由驰骋!鬃毛随风飞扬)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充满了对草原、骏马的向往之情,完全进入了情境。最后想象自己就是这些奔腾在草原上的骏马!读出驰骋在草原上的豪情。以图激情,以读促悟,有效地引导学生品读文字。

(三)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

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是全文中的中心句,其中“牧场之国”则是作者重点描写的。所以教学时,我先出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荷兰牧场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结束时再以“到了晚上,荷兰的牧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呢?”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最后回归总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起感受总分总结构的妙处,这就是这篇课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本堂课重点学习的是荷兰白天的牧场风光,也就是课文的2、3、4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教学时具体分析指导第2自然段,从具体的词句中引导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读出感情。然后学法迁移,学习3、4自然段,体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对文本的解读除了要知道“写了什么”之外,还应了解“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如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把牛犊比作顽皮的孩子,突出了小牛的顽皮可爱;把老牛比作牛群的家长,写出了老牛的仪态端庄,这样写使文章更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因此,在学习描写奶牛不同姿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草原上的奶牛还会干什么呢?你能像作者一样用“有的奶牛,仿佛。”来说一两句话吗?学生掌握了构句方式和规律,说起来有章可依,就不觉得难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还落实到写,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读写结合。

(一)“读”领风骚,“读”中生情。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在课堂上,当学生通过默读,自主学习,充分自读体会后,我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让他们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我顺势引导“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学生再读时已经有了些许进步。接着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自己的体会,再读,这样,学生们读得越来越好,而且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体会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这样,一节课就在美妙的朗读声中度过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感悟到了荷兰的田园美景。

(二)抓住关键词语悟情。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在教学中,老师如果抓住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摒弃繁琐的分析,取得的教学效果相当好。因为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既简单,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本课时,当让学生读词语“剽悍强壮”时,刚开始孩子们不理解词语的意思,我就展示了一幅骏马奔驰的图片,接着我继续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叫剽悍强壮?”学生说骏马有力、强壮等,然后我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这些体会读出来,他们一下子就读好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从读中感悟到了荷兰这个国家的美,连动物都生活得如此惬意,真好!

(三)课件费时,准备不足。

开始的课件播放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让学生感受体会荷兰的美丽、祥和、宁静,但是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不大,而且使第一课时的时间更加紧张,以至于到最后有部分环节在下课铃声响了以后才完成。板书时也出现了问题,“田园”写成了“田原”,这些都说明我在做课件和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不够仔细,对教学设计还不是很熟悉,没有做到熟记在心。特别是过渡语和评价语言还比较欠缺,需要向大家学习。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习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7、点击出示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今天听了三位老师关于“语文园地”专题教学,再加上俞老师的专家点评及引领,真觉得吃了精神大餐。尤其是朱雅慧老师执教的一下《语文园地四》的教学,构思精妙又高度整合的教学设计,其精辟又带鼓励性的评价语言,都给我很大的启发,真是一堂成功的课。有以下几个方面很值得我学习:

语文园地的学习应在调节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梳理、积累与拓展的过程。朱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个主旨。“日积月累”短语教学板块渗透了短语的构词方法,并引导学生读准、读好,并能进行运用。老师借她可以用上8个词语说一段话,既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并巧妙地过渡到“我会读”环节,此乃独具匠心之举。在整堂课中,读的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广。如此大的容量,靠着形式多样的“花招”,学生学得扎实又充满乐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朱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对词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总是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整合训练,有统筹意识。其一表现在让学生用一两个短语来说以两句话。学生回答巧妙,说出了“蜻蜓停在绿油油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等许多诗意的语句。其次在最后的积累运用环节还融合了第一板块的内容,真是学以致用,令人佩服。

在整节课中,老师那带挑战性、多元的评价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好学、乐学,回答问题吐字清晰,不卑不亢,读文顿挫抑扬,有效培养了学生语感的良好发展。

但个人觉得有以下小小的缺憾:在“日积月累”短语板块学习中,词语教学稍显平均用力,缺乏整合。若把时间节省下来留到后面进行有感情地理解朗读,效果会更好。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母鸡》。

本文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 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写了母鸡 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讨厌转为尊敬。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本课为略读课文,课时安排为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学时,从老舍的《猫》入手,让学生回忆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再引出课题《母鸡》。

(二)初读课文

一读:想主要内容。

二读:圈画生字,难词。

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并全班交流。

三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读:指名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意

在理解课文时,我从“导读”入手,梳理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问题。那就是1作者笔下的母鸡是什么样子的?画出问中的相关词句,并在书的边白处写上你的体会。2比较《猫》和《母鸡》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这样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会梳理问题,通过自主读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在交流时抓住两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一是母鸡的讨厌,表现在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三个方面,二是母鸡的可爱,表现在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几个方面,使学生的感情由喜欢升华到尊敬,和作者产生共鸣。最后全班同学交流《猫》《母鸡》两篇文章写法的特点,感受作者在表现小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四)在学习完课文的基础上,最后向学生推荐三篇文章,分别是屠格涅夫的《麻雀》,列那夫的《母鸡》。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旨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我抱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平。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亲,回家也抱自己的妈妈,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