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通用21篇)

时间:2023-11-26 12:03:19 作者:雅蕊

教学计划是为了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份书面材料,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您制定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通过合理规划和精心设计,我们相信您会成功地实施优秀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认识一亿有多大,对于学生来说确难度,因此本课着重突出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这三个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知一亿的大小,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丰富一亿有多大的认识。

著名数学教育哲学家郑毓信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怎样认识数学,我们就会怎样教数学。”数学是一种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讨论、获取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有学习研究的方法,合作探索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注重实践――在活动中感知。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三个环节创设了具体操作情境。如,分组以循环方式一本本数,数到100本,并记录下时间,当推算到数一亿本需两年多时,孩子们都震惊了,在小小组都交流开了,有一孩子说,“如用两年多数完那得连续不断,实际用时将后更多。”孩子们不由得感慨一亿真大。

2、关注合作――在交流中提升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学数学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在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从而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排一排,称一称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很好的进入学习情景,都急切的想知道1亿个小朋友到底有多少,1亿粒米、14亿粒米的重量等等,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一次,体验真切感知一世有多大。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学习者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如果一亿多大把几个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不敢想象,那会是多么枯燥的一堂课,学生对一世有多大能否像本课尾一样,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娓娓道来。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关注合作,在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教学。

设计学期第二学期学科数学年级七主备人单元(章节)。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文本类别定稿研讨主持人研讨时间研讨人员项目内容研讨过程纪要地位作用本章和第四章的联系: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认识和度量,学生有了初步的几何认识,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对于平行,借助于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研究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平移的有关知识.在本章,学生还要学习通过简单推理得出数学结论的方法,培养言之有据的思考习惯.说明本章和第四章的联系。

对应课标(1)理解对顶角、余角、邻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

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参看例60)。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学情分析(1)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一门学科,但是学起来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基本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学习三步曲。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课后少做习题,甚至不做习题。(2)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效率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上课听课的质量不高,作业基本不做,家长也不能有效配合,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情况严重.1、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知识和能力5、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够准确辨别。

重点难点重点:1、垂线的概念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平移的性质难点:1、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2、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能够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也是难点)。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1亿座珠穆朗玛峰堆起来有多高呀?”1亿米的火车隧道有多长?

2.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合作,学习估算,学习交流。

※选取一个你们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

※小组内商量你们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学生个体进行汇报,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学习状态很好。

(1)在40位同学分成的5个小组中认真的在寻找1亿有多大?

(二)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灵活。

“没有写完的用你的语言进行补充”。1小组汇报完了,我看5小组和1小组听的非常认真。

第一小组汇报:

第二小组汇报:

第三小组汇报:

二、教学思考。

1.到底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说话当中,在思考当中,在操作当中,在交流当中,最能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还是让学生静静的思考。

3.用部分推算整体的办法来研究一亿有多大?但我总感觉,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让学生接触到数。似乎有些问题呀。

三、教学反思。

准备比较多,活动比较多,驾驭比较难。由局部到全面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综述实践是研究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研究方案,真正找到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比知道结果更重要。如果从数感来衡量,数感不能只是表示大的数,还要讲小的意义。1亿不仅表示大数,还表示小数。数感要有意义,离开了意义的数感就只有数没有感了。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中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运用数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1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纸、课件、计算器、尺。

一、复习导入。

教师板书“100000000”。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1亿有多大。(板书课题:1亿有多大)。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2.操作验证。

(1)确定方案。

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生: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师: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生: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师: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1亿的大小。

(2)进行实验。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以100张纸为例。

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师:1000张呢?——10厘米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100000000张呢?——10000米。

推算结果: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师: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

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测量高度:约9厘米。

提问引导。

推算结果:1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3)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1亿的大小。

(4)表达交流。

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进一步想象1亿有多大。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直观感受。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课件演示说明: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围3圈。

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又62天。

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千克,用载质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三、巩固应用。

请根据下面的数据素材,推断1亿有多大。

1.一个成年人一步长65厘米,1亿步有多长?

2.一分钟读240个字,读1亿个字需要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2、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或词组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和图片。

2、(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笼罩薄雾。

钱塘江大潮潮来时(远)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声)。

(天下奇观)(近)一条白线一堵水墙白浪翻滚(形)。

潮来后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二、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三、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

一、情境引入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楚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学生根据图中信息独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师: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

生:a+(b+c)=(a+b)+c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填空,然后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

师: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吗?

生:a+b=b+a

师:学习了加法的两个定律,能根据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吗?

三、观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结合律可以简算

四、自主练习

第1题。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3、4题。注意用简算。

五、简要回顾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作业

自主练习3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件、算盘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0.82-0.321.54+2.3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38千克。

淘气45.2千克。

丁丁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1.55。

-

7.3。

-2.25。

-

10。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单价/元。

书包32.50。

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结回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2)。

美妙的“杯琴”

p.20、21。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与科学、音乐学科的综合,通过制作、欣赏“杯琴”,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感受学习的乐趣。

水、各种容器,敲的小棒等。

说明:昨天我已经让个别音乐好的学生到自然教室用试管制作了一个杯琴。

1.请该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来,并分别按顺序敲出“1~7”七个音,在此基础上,再用该杯琴敲出一个简单的乐曲,激发同学的兴趣。

2.介绍该杯琴的制作过程:

(3)敲一敲,并通过调整水的多少来调整音的高低,直到满意。

3.老师补充: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样容器中装的水的多少有关,其实还和不同的容器有关。分别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容器敲一敲。

当然在敲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选择的材质要能发出比较清脆的声音。

1.请每组同学把自己带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制作杯琴。

没带齐的组也可以到老师处借烧杯等容器。

2.分组交流:每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简单、熟悉的曲子。全班评一评哪组制作的杯琴音质最好,音准最准。

在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气的量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乐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来制作的。

说说书上这几样乐器的名字。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请大家课后查资料,并互相交流。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4、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785000≈509000≈。

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9958200000≈7421305678≈。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b、数位名称c、计数单位。

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b、0~5c、5~9。

3、在5和6中间添()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b、7c、8。

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b、700077c、707070。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多媒体课件。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200÷4=5050×3=150。

28×2=5656÷7=8。

判断并改错。

=75=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重新站在小学的水泥道上,望着蒙蒙细雨,怔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又在淋雨了。这个习惯似乎还是改不掉,笑了笑,一股悲伤在心中弥漫开来。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还有带给我快乐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给我转学了。那个时候我很内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着那些新同学在说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可能在笑我像个哑巴吧,可我不敢去和她们一起说话。那时候,我感觉世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

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望着天空,却有一种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冲动。

蒙蒙细雨吸引着我到秋千边坐下来,闭着眼睛,感受着雨水飘落在我的头发上的感觉,颈间是冰凉的湿意。一会儿,由手间传出的温暖使得我慢慢睁开了闭着的双眼,我看见了一张秀气的脸。她有着一头长发,有灵气的眸子,还有微微上扬的嘴角。她开口问我:“能和称一起玩吗?”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她就坐在我的旁边,然后开始和我说话。听着她说话,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温暖,我觉得她就像个姐姐。一会儿,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玩了起来。我在秋千上,她推着我荡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又跌落下来,每次看着天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坐在同一个秋千上,荡到同一个能触摸天空的地方,看着她荡漾的笑容,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恍惚是梦境。

许久,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叫住了她,红着脸说出了我犹豫了很久的话:“我可以和你做永远的好朋友吗?”她望着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我突然觉得,其实和别人交谈并没有什么难的,并没有人会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话,然后,嘲笑我,只不过是我自己多余的担心而已。此后,我们就每天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做作业……但这样的日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远。我们慢慢长大了,时间改变了我和她,我们彼此之间竟变得陌生起来。

从回忆中醒来,才发现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一个女孩指了指我,说:“那个姐姐哭了!”另一个却说:“不是,你没看见在下雨吗?是雨水,不是泪水。”听着她们的话,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面颊,真的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我转身离开,留下一片脚印和一串回忆,让那个远方的她留在记忆的最深处,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结束了昨天的比赛,1班和2班输了,我们班和3班赢了,今天开始争夺冠亚军了,我十分紧张,但信心十足。

第三节课我整节课都没心思上课,幸好第三节课是综合实践,我的心思都放在大课间的拔河比赛中了,好不容易等到下课,我们兴奋的走到科技楼广场等待比赛,但太紧张了,我必须上一趟厕所。回来的时候刚要开始。

一开始是2班和3班比赛,比赛十分激烈,我们班站在右边,哪个班站在我们那边,我们就为那个班鼓掌加油。第一回合2班赢了。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也在为他们加油。第二回合1班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把绳扳回来,不出我所料,1班果然赢了第二回合。到了决胜负的时刻了,我们每个人心情都十分紧张,老师一吹哨子,两个班都使劲地拉,脸蛋像两个红苹果,关公的脸,绷得紧紧的。“加油,加油”。大家都在为1班和2班加油。连老师都十分兴奋,一个劲的喊加油。最终还是2班赢了。1班的人也愿赌服输,没什么争议。

终于轮到我们班和3班比赛。去年我们和3班比赛,我们班输了。今年的比赛我们一定要争回一口气。比赛临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信心十足,我从没看到过我们班这么团结,这在我意料之外。不管男男女女都在互相加油鼓劲,一片团结的景象。我们班好几个女孩都在喊:“班长加油,为了我们班一定要加油啊。”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绳子上,心里默默地在喊加油加油。比赛开始了,我们使劲拉,3班的力气和1班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比起和1班比赛,哎。我几乎连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脸红得要命,这也许是我最狼狈的样子了,但为了4班,没所谓了。我们使劲拉绳子,绳子似乎很听话,慢慢地往我们这边走。到我们班快赢的时候,又被3班扯了过去,我的脚用力顶住地面,身体往后倾,使劲拉着绳子。

我们班的人都在为我们加油,我们的信心一下子又回来了。我们又使出全身力气,把绳子又扯过来。裁判一吹哨子,我们班赢啦。我们都欢呼起来。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们班的男孩都信心满满的。第二回合比赛还没开始,3班好像发威了,使劲拉着绳子,我差点被他们拉了过去,比赛开始了,我站到了后面(绳子尾端的第二位),这次3班似乎比上次要用力,开始的时候绳子好想控制不住,老往3班那边走。随着加油声的扩大,我们的士气也在提高,使劲地往后拉,绳子终于过来了,但我们毫不放松警惕,要知道3班可不是一般的对手哦。我们使劲拉拉拉,随着裁判的哨子声,我们赢啦。我们兴奋极了。在欢呼,在大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高声喊叫。

可是3班输了不服气,她们那些女的简直在指着我们骂,那是什么意思。以为我们好欺负啊,上次我们输了也愿赌服输,没有骂过他们一句,可是他们敬酒不喝喝罚酒,偏要来惹我们。玩不起就别玩,输了又赖账,卑鄙小人。我第一次这么生气的骂人:“玩不起就别玩,输了又赖账,算什么英雄,有什么不服气的就光明正大的说,干嘛要在人别后指指点点,小人。”我们班可不止我一个人生气,连平时不怎么出声的彭洋也生气了,几乎每个人都不开心,本来赢了拔河比赛应该很开心才对,可现在,就因为3班的不服气,造成了这个局面。我心里很不爽,回到教室以后破口大骂,发泄内心的愤怒。

放学的时候,同学们一直在议论这件事。我们出来的时候还没放学,就在芒果树下等老师。议论声越来越大,心中的许多不愤都要发泄出来。突然,在候车的刘想飞奔过来,说:“班长,3班的杨前东输了比赛不服气用篮球砸邓雪彤。”听了以后,我越来越恨3班的人。如果不是要带队,我一定会去和他理论的,气死我了。

学校里的桃花绽开了笑容,迎接着春姑娘的到来,给校园添上了一抹红。

走进桃树,那一朵朵顶着晶莹透明小水珠的桃花,在阳光照射下,全都变成了小精灵,一起眨着含笑的眼睛,向我致意!

桃花猩红的热烈,粉红的妩媚,如点染了的胭脂,红得耀眼,美得醉人。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有的傲然挺立在枝头,有的藏在叶子底下,它们都耐心地等待着根的喂养,叶的抚育,时刻盼望出人头地的一天,它们又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半开着的,像一位纯洁的少女,用白嫩的手捧托着脸庞。那完全盛开的,更加动人,她开朗地向人们露出美丽的笑容。

走进桃花丛中,恍若置身于铺满流霞的桃花源仙境之中,微风掠过,桃花呢喃细语,让我心旷神怡,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心情一下子愉快了起来。

桃花足有一人多高。虽然不是五彩缤纷,但是却显得那么端庄,淡雅。桃花的花瓣嫩嫩的,像刚出生婴儿的皮肤。小的花跟指甲一般大,大的花却和粉板擦的一半差不多大。在同一条枝干上,开满了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桃花,仿佛要把梅花鹿一样的枝头压垮了才肯罢休,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但奇怪的是,这桃花只开桃树的一半,难道今年桃树都流行这种头发,真搞不明白这样有什么好看的。

凑上去闻一闻,一开始有点臭,慢慢地就变香了,真是能够和臭豆腐媲美了!桃花的叶子火红火红的,总是躲在桃花后面,好似一个腼腆的小姑娘。花儿好美,使人摘不得,叶子好红,使人碰不得。她的美,永远都说不完,道不尽。

这就是校园里的一抹红!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主题图练习本。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1、媒体演示复习题。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练习一第6、7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24+24+24÷2算法二:24×2+24÷2。

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难重点:四则运算顺序。

教具:挂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板书后)。

问: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42+6×(12–4)=。

2.42+6×12–4=。

总结四则运算。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5、教学过程。

1、出示口算卡片。

0+50=0×135=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5÷0=□0÷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0+8=22+17×0=0+7+7=。

3300÷25=1320×500÷250。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

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练习一的第1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做一个数位顺序表。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

表示8个十万。

个人修改。

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教后反思:

教学效果不错,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

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

57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

-42再在下面写出减数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15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加深学生对位值的理解,为学生理解竖式做支撑,明白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来巩固计算的具体写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1、森林医生,学生说一说错误原因并纠正。

2、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答过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算一算。

二、填空题。

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百万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4、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89000000=万785000≈万509000≈万。

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00000000=亿995800≈亿7421305678≈亿。

三、选择题。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

b、0~5。

c、5~9。

3、在5和6中间添()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

b、7。

c、8。

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

b、700077。

c、707070。

四、判断。

1、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

2、四万零三百写作40000300。

3、整数的计划单位只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五、比较大小。

六、读出下面各数。

708500读作:70000508读作:100090009读作:5060032读作:

七、写出下面各数。

五十六万零五十六写作: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写作: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写作:一亿零二万零三写作: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①102×4。

②102×45。

③……=(100+2)×45=102×(40+5)。

=100×45+2×45=102×40+102×5。

=4500+90=4080+510。

=4590=4590。

(2)①32×27+32×73。

②32×27+32×73。

③……=32×(27+73)=864+2336。

=32×100=3200=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

3. 1.11表示( )元( )角( )分。

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正“字的统计方法。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