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6 13:21:03 作者:JQ文豪

汇报材料的语言应当准确、简练、明确,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以保证受众能够轻松理解内容。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撰写的汇报材料,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观点。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

1淳安县蚕桑生产概况1.1基本情况蚕桑是淳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县有2.15万农户种桑养蚕(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5),户均产茧143kg,蚕茧收入2780元.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20全县蚕桑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7%.

作者:余荣峰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311700刊名:中国蚕业英文刊名:chinasericulture年,卷(期):24(3)分类号:f307.3关键词:

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汇报材料

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任常务副组长,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二)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三)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奖惩,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市政府建立了生物特色产业考核奖惩机制,明确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建立基数考核奖励机制。市政府在下达任务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交纳保证金,根据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按奖励办法兑现奖惩。此外,把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工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木杆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将木杆镇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镇情

木杆镇原名木杆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并镇,有“天下筇竹第一镇”之美誉。全镇国土面积238.95平方公里,辖8村43个自然村182个村民小组。现有6312户26824人,其中农业人口25989人,占96.8%;有劳动力14356人。全镇有耕地面积7万余亩,人均2.54亩;有林地106139亩,人均4.1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1633亩,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1.23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桃、李等经济林果;草地面积141464亩,水域面积5918亩,其他面积10978亩。

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扩大魔芋、竹笋、松泰萝卜、冷凉蔬菜特色农业种植样板规模,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提出并实践了“1234”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木杆为中心;走好两条路:依畜增收、靠林致富之路;实施三大战略: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战略;建设四大基地:

—1—

肉禽蔬菜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特色民居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已在全镇大范围启动,一批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桥南镇核桃产业汇报材料

桥南镇地处秦岭北麓,位于临渭区东南角,距渭南城区23公里,全镇下辖34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23000余人,耕地面积27000余亩。境内沟壑纵横,地理条件复杂,是核桃的优生区。2002年以来,桥南镇抢抓机遇,依托林业项目政策,大力倡导群众栽植早实核桃,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我镇“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来抓,率先成为全区早实核桃生产基地。

一、发展现状

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我镇共发展核桃经济林2.2万亩,抓建百亩以上核桃示范园16个,挂果面积达7000余亩。目前,栽植较早的代家、水泉、庙底、时家、清水河、岭西等村已初见成效,平均亩产经济效益达3500—4000元,群众逐渐尝到了栽植核桃的甜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核桃产业必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宣传,政策引导。为了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镇

上先后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召开专题动员会、种植户现身说法等多种途径引导群众发展核桃产业。今春,在全区核桃产业推进会后,我镇结合区上会议精神和优惠政策,制定印发了《桥南镇2012年春季早实核桃发展规划及鼓励奖扶政策》,采取“召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算账对比”等办法,解放思想,为辖区群众发展核桃产业鼓干劲、添信心,有效激发了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

1

二是领导包联,示范带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桥南镇已栽植核桃2万多亩,但大多处于沟坡地带,平地分布不多。为了示范带动全镇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今春,按照区上抓建百亩园的要求,该镇通过对全镇地形的全面考察,结合实际确定出了在清水河、箭坡、岭西等村建设7个百亩示范园。由一名包联领导带领两名包村干部进行分片包干,全程负责,督促其开带、栽植、管护,高标准抓建核桃示范园千余亩。

三是严把标准,科学栽植。为了确保造林质量,达到核桃园早挂果、早收益的目标,我镇严把造林质量关,严格按照“四大一膜”建园标准,科学栽植。栽植前,对于播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地块,在镇包村干部的指导下统一开足1.5米宽的植树营养带,并组织专业队统一挖坑,经区林业局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供苗栽植。栽植时,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和镇包村干部现场指导,全程监理,逐株验收,确保栽植质量。

四是加强管护,确保成效。栽后,该镇立即组织人员,统一修树盘、浇水、封窝、涂白,提高造林成效。同时,采取村组集体管护和群众自发管护相结合的方法,成立管护队伍、划定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保证了苗木健康生长。目前,全镇今春新栽的核桃幼树长势喜人,成活、保存率均达95%以上。

三、存在问题

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群众缺乏长远眼光,仅仅看到眼前利益,总想在核桃园里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严重影响了核桃树的生长发育,导致晚挂果、晚收益。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灌溉条件严重不足。由于我镇地处山区,靠天吃饭,旱季有些群众生活用水都成问题,更谈不上灌溉用水,这一点从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核桃产业的长足发展。

四、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核桃产业发展在我镇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定,要大力宣传核桃产业的市场前景,坚决克服核桃产量低、见效慢的思想。宣传核桃生产大户的成功经验,用身边的事教育和引导身边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核桃栽植的积极性不减、热度不减,形成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工作势头。

二是扩大规模,营造气氛。在着力抓好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同时,鼓励群众由沟坡地栽植转变到在平地栽植,在房前屋后、生产路、通村路、河道两旁、零星荒山地块种植。实现桥南遍地都是树、是树都是核桃树的产业发展气氛,为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群众由有地吃不饱的粮农转化为腰包逐渐鼓起来的果农。

化、优质化采穗园,提高核桃产品品质,建中小型核桃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要对发展核桃产业的示范村,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给予倾斜支持。

四是依靠科技,培育人才。要引进和吸纳一批农业院校的核桃专业毕业生,组建一支科技技术队伍。让他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全方位服务于核桃产业;要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抓好三个层次的培训:一是抓好镇、村干部培训,使其懂得围绕技术怎样组织管理,避免瞎指挥,并能进村入户指导早实核桃栽植工作;二是抓好科技队伍培训,使其懂得如何培训和指导农户实施技术操作,能够解决早实核桃生产中遇到的一般技术问题;三是抓好果农培训,掌握早实核桃生产要领和环节,学会实际操作,达到村村都有技术队,户户都有技术员,不断提高栽植管理水平。

五是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学习别人好的管理运作经验,实现核桃生产资料的采购、技术管理、服务、产品包装、销售集约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植户收入,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

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兄弟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现就近期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营造林工作:

20xx年上级下达了3004亩营造林任务,我站和村委会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确保成活率。经过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我镇营造林任务。

二、林政资源管理。

林政执法:不论是巡查中还是接到群众举报滥伐林木、盗伐林木发生,我站都及时出现在现场,及时处置。半年来,我站查处林木案件共件,其中林政处罚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件。

三、公益林落界。

做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是当前首要任务。我站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坚守客观真实原则,确保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目前,我镇已初步完成落界成图和数据库建设。

四、森林防火工作:

(一)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在做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各村委签订防火责任书,拉防火宣传横额3条,贴防火标语三百多张,对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二)加强责任制落实,镇、村两级层层建立责任制,林业部门本镇各村委会签订责任,我镇实行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并成立了两支扑火队,防火物资准备充分。

(三)加大护林防火的处罚力度,对一些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

五、下步工作打算。

(1)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加自我的环保意识,提到自身的防腐防变能力。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办案能力和新形势下调解林木林地纠纷的能力。

(3)和林业局保持高度一致,按时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为了解当前油菜籽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研究完善油菜籽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根据省农委有关通知要求,xx县农业局组织专门调查小组,深入茅草街镇、厂窖镇、麻河口镇等6个油菜重点产区,对油菜籽生产及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研究分析。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油菜籽产销基本情况。

(一)生产情况。2015年我县春收油菜面积万亩,同比增长,亩平均单产131公斤,同比增产,总产万吨,同比增加。其中优质油菜种植面积万亩,优质率98%。油菜籽产量质量好于往年,收获的油菜籽杂质率为4%,较去年降低;出油率37%,较去年提高1%。

(二)收购情况。今年,我县油菜籽收购价格持续低迷,始终在元/公斤的低价徘徊,菜籽油价格也在12-16元/公斤低位,并呈下降趋势。农民出售意愿不高,菜籽收购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放缓。以压榨企业为主的收购主体受市场影响,收购、加工意愿并不强烈。

(三)成本利润情况。调研显示,今年我县油菜籽每亩生产总成本在455元左右,包括种子费10元,化肥费80元,农*费10元,机耕、机收费115元,用工费240元。按收购价元/公斤,每亩产值445元,核算每亩净亏10元。

(四)市场分析。根据调查统计,当前,农户存籽量约占总收成的28%,自榨食用油占23%,出售商品率49%。本地压榨企业全年计划收购菜籽量约为6万吨,同去年持平,目前,已完成计划收购量的62%,同比降低10%,开工率、压榨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据本地压榨企业收购意向,预计到今年9月底,将完成收购计划85%。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持观望心理。临储政策取消后,油菜籽收购价格应声而落,再加上收购补贴细则暂不明确,农民出现惜售心理。二是压榨企业资金缺口大。去年以来,油菜籽压榨企业持续亏损,加之今年临储政策取消,贷款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很难拿出足够资金收购油菜籽。三是罐容紧张。目前,由于菜籽油销售不畅,去库存进度缓慢,占用了企业大量罐容,有效闲置罐容比较紧张。四是压榨利润仍然在保本或亏损边缘徘徊,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不高。总的说来,当前菜籽收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矛盾焦点就是菜籽、菜油价格过低。

(二)对策建议。一是建议省里*相关文件,明确油菜籽种植补贴政策,以打消农户观望惜售心理。二是要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收购菜籽。三是要加快油料去库存速度,缓解企业收购压力。四是要推进油菜籽副产品产业开发,拓展增收渠道。可将“双低”油菜籽榨油后剩下的菜籽皮、脱臭馏出物“变废为宝”,从中开发出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日用化工等行业的植物多*、植*、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深加工产品,以扭转亏损颓势。

三、产业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2016年种植预期。

由于受今年菜籽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农民种植意愿受到影响,调研受访的农民均表示将调减来年油菜种植面积。在当前政策及市场形势下,预计2016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将有所调减。

(二)对策建议。

二是优化种植结构。要根据政策引导及市场调控,适时调整油菜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在油菜籽适种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精耕细作,提高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为建设规模化油脂企业开通绿*通道,加大科技投入,探索深加工的路子,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增大油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空间,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四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倡导健康的食用油消费习惯,扩大内需,提高油菜籽副产品的商品化经营程度,减少*干预措施,开放流通市场,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

房地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房地产税收是地方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在县城房地产业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和容量相对饱和的状态下,房地产开发逐步向乡镇延伸,对于提升集镇品位,扩大集镇的规模及容纳能力,加快集镇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小城镇房地产发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规划不合理,设计不规范、甚至私搭乱建、漏税费等诸多乱像,如何加快和规范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发展已客不容缓。对此,我们进行了有限的调查和思考:

一、**当镇的基本情况及近三年房地产开发的现状。

**镇位于**阳平原西北部,处于全县中心,是**阳平原区和山丘区的结合部。全镇集雨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人口4.3万,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5万。我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在巩固传统农业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农业高效产业,已建成100亩以上的规模葡萄园11个,新扩葡萄种植面积亩。我镇是全县的工业强镇。我们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企业,现有骨干工业企业40家。膨润土、建材、化工是我镇的三大拳头产业。我镇是全县的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文化厅授予“渔鼓之乡”,西街文化大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我镇已竣工销售和在建的`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共11个,预计总投资7300万元,总建筑面积58500平方米,共修建商品房260套,门面34间,商业超市场6500平方米。其中:以来共开发房地产项目7个,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建成商品房234套30500平方米,商业门面34间2000平方米,商业超市经营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4828万元。

二、镇党委政府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1、规划先行、加强引导。为了加快集镇建设与管理,改变建设无序,监管不力、服务不周的现状,镇党委在骋请专业机构编制集镇总规和控规及专项排水规划的基面础上,大胆改革,整合原城建、城管、环卫三个单位的人员和力量,成立了**镇集镇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除保证重点建设的必要经费外,镇财政每年还保障集管办办工经费5万元。集镇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本镇实际实行发展小城镇房地产业与推进项目建设、与小城镇扩容提质、与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相结合,积极引导,使镇城区房地产业步入了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2、盘活资源,提供用地。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盘活处置闲置的土地资源,解决我镇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的难题。近三年来,先后盘活了老电影院、老**运车站、镇办水泥厂三处闲置土地,提供房地产开发面积12亩;争取**阳平原灌区无偿支持提供国有农用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面积23.5亩。

3、专班服务、创优环境。对20以来政府重点扶持和谐家园、时代商业广场、白云新城三个商住宅小区项目,政府都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协调矛盾,办理相关手续,为项目成功落户,顺利推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和环境。

4、争取政策、基础配套。历经几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向县政府争取到了“乡镇土地出让收益返还乡镇用于集镇建设”的政策支持。我们把三个项目取得的土地收益近300万元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及集镇公用部分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减免大部分城镇配套建设维护费,减少建设成本,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如白云新城开发项目,按标准应收城镇配套建设维护费30万元,但考虑到其项目开发难度,开发成本高,我们只象征性的收取了2万元。

三、我镇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我镇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行政审批不到位,存在未批先建,私建私售的情况;二是工程监管不到位,房屋质量无保障;三是配套建设缺资金,配套设施不完善;四是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资金回笼压力增大,销售形式不容乐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和规范,确保小城镇房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规范房市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当前,乡镇土地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销售市场秩序混乱客观的存在不规范现象。不够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在冲击城市正规化的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税收秩序和政府的规费秩序,由此部分投资者对小城镇的房地产投资环境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环境,在行政审批和质量监管上等环节建立城乡一体的房地产市场。

2、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审批环节、时限、规范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合法拆迁。以及水、电、气等配套等问题,鼓励房地产企业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进节能环保。

3、落实优惠措施、提供资金支持。除继续落实土地收益返还的政策外,县政府应逐年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解决乡镇政府配套房地产开发项目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难题。另外,对乡镇房地开发项目要象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村公路建设那样给以税收优惠。

4、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开发水准。一是加速资金周转。房地产行业将与生产性企业一样必须加速资金周转,做到以快取胜,才能实现高额回报;二是提升房产品位。房地产行业已由前几年暴利模式回归到理性的运作方式,房地产行业向理性回归的最佳途径就是重视房地产的品位和消费者的需求;三是拓展保障性住房。县委政府应将保障性住房像乡镇延伸,开发商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尽管回报率低一点,但将保障性住房作为利润增长点也不失为一条上好选择。

湖北三峡黑茶公司产业汇报材料

湖北三峡黑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究开发特色茶,丰富宜昌三峡茶类与旅游产品,发展茶产业为已任,集茶叶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技农工商集团化,产供加销一条龙”的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公司拟投资2亿元,完善湖北三峡黑茶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堡岛茶叶专业合作社体制与管理服务功能,推行“公司与合作社对接”、 捆-绑发展适用“机采”的2万亩现代化三峡天赐黑茶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的三峡天赐黑茶初制加工厂 ;具有旅游观光特色的三峡天赐黑茶精制加工产业生态科技园和天赐茶叶销售中心;开拓市场建设直销店及网上交易超市等。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近10亿元,创利税近50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近2000人。

湖北三峡黑茶有限公司依托宜昌三峡丰富的茶资源,经过数年探索,开发出具有“解渴、养生、观赏、收藏” 等综合功效的黑茶类茶叶新产品——“中堡岛”牌三峡天赐黑茶系列产品,其产品填补了宜昌三峡茶类空白,为鄂西茶产业增添了新贵,投放市场后受到中央、省、市、区有关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茶农和消费者的欢迎。

公司已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自主研发生产的三峡黑茶产品先后获得省级专利3项,享有“消费者满意产品”、“中国上海食品博览会金奖” 、“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

大力发展三峡黑茶产业,满足了市场需求,弥补了湖北三峡茶类与旅游产品空白。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宜昌,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竞争力的地产旅游产品,尤其是具有三峡特征的旅游文化纪念品尤为稀少。三峡黑茶,打出的'是具有独特地理象征的“中堡岛”品牌与三峡大坝“坝址形象”文化,茶叶是三峡地区的自然特产,三峡黑茶又是茶类中具有“解渴、养生、观赏、收藏”功能独特的茶类,是符合旅游者特别钟情旅游文化符号与旅游地域性相结合的土特产品。

大力发展三峡因黑茶产业,满足了社会多元化需求,可以大幅增加茶农收入。目前,宜昌三峡茶区已步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在主攻绿茶类生产的同时,开发特色三峡黑茶,可以优化茶类结构组合,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可以推动“机采”作业,解决采茶劳力不足,降低茶农劳动强度。可以充分利用茶资源,提高茶农经济效益。由于中低档绿茶的价格较低,销路有限而形成了“重春茶、轻夏茶、丢秋茶”,“重高档茶、轻中档茶、丢低档茶”的倾向,茶叶鲜叶下树率低,大量茶叶资源被白白浪费。开发三峡天赐黑茶系列产品原料均以中低档茶叶为主,对鲜叶的完整性并无特别要求,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茶资源的效益,实现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目的。

大力发展三峡因黑茶产业,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黑茶降脂、减肥等保健作用被中国、日本等学者揭示,这种经发酵和紧压技术制作的黑茶日渐在海外受到追捧。特别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现代都市人,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得富贵病和处于亚健康状况人越来越多,黑茶正好迎合了这一宠大的保健饮品市场。

大力发展三峡因黑茶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公司在乐夷陵区乐天溪镇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征地200多亩,重点建设中堡岛三峡黑茶产业生态科技园、天赐黑茶茶精制加工产业园基地和三峡天赐黑茶科技实验推广中心,建成后可为库区移民、特困人群、残疾人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鉴于公司目前在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把三峡黑茶打造成宜昌另一大茶类品牌、新兴的旅游产品、最具特色的农业品牌,让三峡黑茶真正成为湖北名品、中国名品,特请求领导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

一是可否考虑将三峡黑茶作为礼品赠送给“两会”代表。

二是可否将支持三峡黑茶产业做大做强作为提案提交省市“两会”,将三峡黑茶纳入“十二五”重点发展规划和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三是可否请政府有关部门在项目发展、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产品推广、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是可否请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将三峡黑茶纳入领导项目联系点,指定专人重点帮扶。

湖北三峡黑茶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18日

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根据会议要求,我将乌审旗2019年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落实推进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2019年乌审旗共收到市级产业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614万元,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共12个,涉及到5个苏木镇,13个嘎查村。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260万元,用于重点嘎查村项目13个,涉及到5个苏木镇,13个嘎查村。我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依据脱贫攻坚规划、扶贫对象需求,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提高资金项目效益和脱贫质量。严格依照项目库审批手续推进扶贫项目库建设,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安全高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嘎鲁图镇布寨嘎查滴灌加工厂项目已办理采购手续,正在作预算、签订合同、办理厂房建设用地手续;布寨嘎查细毛羊合作社农机服务建设项目已办理询价采购,即将进行招投标工作;呼和淖尔嘎查托管代养项目正在办理细毛羊采购手续。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追溯有机产品研发推广体验销售一体式生态闭环平台建设,厂房600平米已建设完成,机器设备已完善并已全部投入使用,已与本嘎查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一般户形成利益联结,优先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畜产品。乌兰陶勒盖镇巴音高勒嘎査文贡塔拉专业合作社目前还在建设中,巴音希利嘎查乌审旗尚布拉格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母牛养殖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巴音敖包嘎查农机机械服务队机械已经购置完毕,已经投入使用。其中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呼和芒哈嘎查、宝日呼岱嘎查、通史嘎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计划10月中旬并网;昌煌嘎查小杂粮加工厂目前正在办理采购手续;呼和芒哈冷链物流中心设备已经购买完毕,安装完成后可以投入使用;通史嘎查农畜产品收购点场地建设完工,审批手续已经完成,计划年底投入使用。

二、重点嘎查村项目推进情况。

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计划购买农机机械设备,正在进行市场询价对比;木都柴达木村计划用于黑猪销售实体店项目,正在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门店选址;呼和陶勒盖嘎查计划用于种猪养殖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生物颗粒厂,现在厂房已建设完成,已购买各种机器设备5台、车辆2辆、100吨地秤1台,现已开始小规模运行,每天大约产出15吨颗粒;陶报嘎查生物颗粒厂厂房已建设完成,已购买各种机器设备3台,正在联系相关部门安装变压器。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冷链物流园项目。萨拉乌苏村将20万扶贫资金用于投资乌审旗众兴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萨拉乌苏村建设的冷链物流园项目,合作期限为10年,村委每年分红2万元,10年共计20万元,10年后返还本金;排子湾村委蔬菜大棚。排子湾村利用2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大棚19栋,其中向农牧户出租大棚16栋,租金收入0.47万元;3栋棚村委用于种植花卉,目前收入10万元左右;毛布拉格村大棚项目。毛布拉格村利用2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温室大棚2栋,用于种植瓜果蔬菜,截至目前收入共计3万元左右。同时雇佣毛布拉各村贫困户高贵军打理大棚,帮助其增加经济收入;巴图湾村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巴图湾村将2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期限3年,村委每年分红2.4万元,三年累计共计7.2万元,3年后返回本金20万元。公司优先考虑雇佣巴图湾村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并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瓜果、蔬菜等产业,增加贫困人员的收入。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农机服务队项目正在购买机械;呼和芒哈嘎查冷链物流中心设备安装完毕后投入使用;沙尔利格嘎查小杂粮加工厂正在商定采购程序。

三、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到位情况。

2019年,我旗收到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614万元,经我旗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结合我旗脱贫攻坚项目库实施情况,分别向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托管代养项目拨付50万元、向布寨嘎查滴灌加工厂项目拨付30万元;向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追溯有机产品研发推广体验销售一体式生态闭环平台拨付60万元、向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呼和芒哈嘎查、宝日呼岱嘎查、通史嘎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拨付260万、向昌煌嘎查小杂粮加工厂补助资金拨付20万、向呼和芒哈冷链物流中心拨付20万元、向通史嘎查农畜产品收购点拨付35万。向无定河镇堵嘎尔湾村玉米烘干厂项目拨付20万元、向王窑湾村玻璃纤维棒项目拨付24万元。向乌兰陶勒盖镇拨付的95万元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目前暂未向嘎查村拨付。

四、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到位情况。

2019年我旗共收到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260万元。分别向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购买农机机械设备拨付20万元,木都柴达木村黑猪销售实体店项目拨付20万元,呼和陶勒盖嘎查种猪养殖项目拨付20万元。向苏力德陶尔庙嘎查农机服务队项目拨付20万元、呼和芒哈嘎查冷链物流中心拨付20万元、沙尔利格嘎查小杂粮加工厂20万元。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冷链物流园项目拨付20万元,排子湾村委蔬菜大棚拨付20万元,毛布拉格村大棚项目拨付20万元,巴图湾村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拨付20万元。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生物颗粒厂20万元,陶报嘎查生物颗粒厂20万元。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市级重点嘎查村20万资金因嘎查无项目,资金尚存于嘎查账户未投入使用,现已申请退回资金。

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按照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规范扶贫项目建设管理。

其中招投标和采购手续花费时间较长,有的嘎查村招投标后存在流标情况,耽搁了时间,造成进度缓慢。二是各嘎查村的集体经济现基本已形成,但不成熟,部分扶贫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三是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效果不明显,利益联结方式多为入股分红、雇佣等形式,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效果不明显。四是农村贫困户多存在缺劳力、缺技术、缺胆量等问题,在农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单独组织实施产业项目的难度很大。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紧盯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安全高效使用。

实时开展扶贫项目验收工作,坚决杜绝帮扶措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长效性不强、治标不治本等问题,确保扶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二是实现项目资金与贫困户相链接。

注重发挥集体经济建设项目促进扶贫户就地就业、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与扶贫户建立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巡回宣讲活动,全面引导和激励扶贫户内生动力,着力提升扶贫对象满意度。

产业后勤管理处汇报材料

1999年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我们学校后勤体制也进行调整,由原总务处一分为二,成立产业后勤管理处和产业后勤集团公司。后勤管理处作为学校职能部门,对全校后勤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下设房产科、公共事务管理科,负责房产管理、经济适用房销售、行政家具和公共配置、公共卫生、公费医疗管理等,挂靠有植物园建设办公室和试验总场,共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处长一人,副处长二人。后勤集团公司作为后勤服务实体,按企业化运作,承担餐饮、住宿、物业管理、接待、维修、水电管理等各项后勤服务。

第二部分: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后勤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为师生员工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和氛围,提供优质的服务,全面贯彻落实“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后勤主要从教学条件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强化育人功能等三个方面为人才培养做好各项工作。

1、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教室齐备,设施完好,很好地满足了本科教学的需要。学生公寓面积169931平方,生均16.85平方,生活设施齐备,学生居住环境和质量较好。学校还建有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素质拓展和才艺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在新校区建设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把植物园建设与校园建设有机结合,二园合一。坚持校园建设为育人服务,为本科教学服务,植物园建设也初具规模,建成了木兰园、双梅园、蔷薇园、槭树园、杜鹃谷、金缕梅园、松柏园、山茶园、翠竹园、果木园等9个园区。现植物种类已达到1700多种,去年又实施了数字植物园建设,成为良好的教学和教学实习场所。除专业教学外,也成为广大学生课外科普知识学习的基地,比如非林科类学生的认树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供了文明、整洁、舒适的育人环境。201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2、 强化服务,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后勤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生为本,牢固树立后勤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思想,把握后勤服务的方向,高举服务大旗,打造“满意后勤、和谐后勤”,通过强化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和公司文化建设,开展服务质量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竭诚做好各项服务和管理。

为了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保持愉悦的心情。后勤开通了1234服务热线,在后勤网站开辟意见反馈栏目,专人接待和处理。据统计2017年服务热线电话2164个,网络信息597条,对师生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及时予以回复和处理。学校分管领导召开的后勤例会,邀请教务处、学生处领导参加,要求他们对后勤工作提要求、提意见。后勤领导走访各学院,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科学管理,为师生提供优质的饮食服务。全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食品卫生管理“五常法”,学生食堂获得浙江省a级食堂单位称号,赢得学生的交口称赞。

火车站联系,来校设立售票窗口,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有些专业需野外实习,饮食难以解决,后勤公司就派出炊事人员一同前往,解决学生吃饭问题。为丰富学生饮食和特殊需求学生,开设美食城和清真餐厅。

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着力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建设经济适用房,放宽购房条件。开设杭州教工班车。老师就餐不方便,就在学院楼集中的学四开设了教工餐厅。对引进人才把办公桌运到办公室。只要教学需要,师生学习、生活需要的事,后勤不提条件、不讲价钱,做了再说。

为提高服务质量,后勤公司严格实行科学管理和考核,加大服务质量监控力度,实行每周一次监控、检查工作。2017年累计发出26期监督通报,提出整改意见187条,并对26条有效投诉进行处罚,对好人好事进行了表扬奖励。通过全体后勤人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学生对后勤比较满意,通过和谐后勤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近二年,后勤服务质量满意率均在90%左右,201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先进集体。

3、 服务育人,认真履行育人职责。

学校后勤既是一个服务实体,同进又必须认真履行育人职责,这是高校后勤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的必然要求。学校后勤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后勤的优质服务、后勤员工优良的思想品质、良好的精神风貌、敬业的工作作风,都会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后勤员工既是服务员,同时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后勤有责任去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全方位营造育人氛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后勤积极营造健康的公寓文化氛围,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例如,公寓内选用学生的.书画作品布置室内环境,与工程学院共建学院特色楼,共同举办公寓文化节,后勤员工与学生进行联谊活动,评比星级寝室等等,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实行后勤共产党员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关心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全面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后勤公司设立贫困生基金,由公司和职工捐助,资助生活困难大学生。每年提供130-150个岗位,支持贫困生勤工助学。积极鼓励和配合学院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碰到困难的学生给予主动关心、帮助解决,比如被评为全国十大孝星的刘庭同学,一入学就提供给他勤工助学岗位,给他以关心和温暖;对有困难不能回家过年的学生,后勤职工把他们带回自己家过年;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安全教育、防范教育。后勤员工热情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许多后勤员工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关注。有的因为工作岗位要变动,许多同学都表示不同意,强烈要求留下来。后勤员工和同学的关系融洽,通过关心帮助学生、感染和教育学生,形成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品质和行为,学会感恩。5月3日浙江日报头版以浙江林学院学生“五一”热议劳动者“管理员阿姨最可爱”予以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建立大学生生活协同委员会,搭建后勤联系学生平台,构建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和管理能力有效方式。生活协同会负责编印《林苑生活报》,设立食堂大堂经理,参与宿舍管理。后勤文艺晚会、后勤员工与大学生同台演唱,气氛热烈融洽。通过生活协同会这一平台,一方面加强了学校后勤与学生的联系,相互了解,促进后勤各项工作,另一方面,给学生以锻炼和实践机会,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这次虽然是本科教学评估,但也是对我们后勤的一次评估,评估后勤有没有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后勤为教学工作做了哪些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做了哪些工作。通过这次评估,是对我们一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再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是学校后勤永恒的主题。我们深深感到后勤如何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如何更好地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诚恳地希望各位专家对我们后勤工作进行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我就汇报到这里,有不对之处,请专家指正。

注:走访专家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曹福祥教授。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1、规划范围。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东至大广高速控制带,南至县城南环路以南300米,西至县城西环路以西640米,北临小潢河(官渡河),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3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4平方公里。

2、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装加工业。

3、发展目标。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2017年力争达到60亿元;2020年超过100亿元。

4、发展现状。截止2017年底,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四纵三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入驻企业55家,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17家,以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12家。2017年底实现主营收入25.9亿元,利税3.67亿元,从业人员10000人。

二、主要工作

划》和《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待批复。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三规合一”,无缝对接。

2、狠抓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新建成了中心大道、工业大道中段、航空大道中段等主干道路6公里,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跟进实施;同时,逐步加快安置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了渡河店农民新村。集聚区招商中心基本建成,近期可入住。

3、狠抓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7年以来,共招商引资工业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ctc颗粒红茶加工出口项目、港联水产食品加工出口项目、布鲁哈弹性针布项目和河南路畅“羽绒孵化器”项目等。2017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项目22个,新建成投产企业12个,有10个项目正在建设。

王寨村、冯畈村、盛湾村三个行政村整建制划入产业集聚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光山县加快发展十六条(试行)》、《光山县加快发展服务业优惠办法(试行)》、《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土地、财税、金融、创新、服务等支持体系日趋完善。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目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1.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招商引资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3亿元以上,新入驻企业10个以上;新建成标准化60000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4.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

(二)2011年工作思路

好。全县羽绒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之多,经济总量达25亿元之巨,创纯利8亿元以上;三是经营区域广,市场大。从事羽绒服装制品经营的光山人遍及全国2000多个大中小城市,并开始进军乡村重点集镇;四是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品牌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羽绒制品企业已达17家,“金三角”、“三江”、“鑫鑫”、“鑫鸳鸯”等品牌正在走入市场。

(1)做大现有企业提产扩效。对企业用地、用工、融资、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产扩效。一是全力推进布鲁哈弹性针布二期生产线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投产,使现有产量、利税翻番;二是积极帮助富邦非织造布解决二期生产线用地等方面的问题,力争二期生产线下半年建成投产,使其产量、利税翻番;三是引导现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管理机构,使企业由家庭式管理尽快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大华发展农业产业化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感谢给我公司这次和大家交流的机会,下面我把大华永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情况简要汇报一下,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公司基本情况

山东沂源大华永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存储、贸易、经营的外向型企业,注册资本1050万元,现有职工200余人,资产总额7944万元,经营品种达50余个。2017年度年实现经营贸易额13756万元,所经营的“大华”牌果品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中东、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果品出口贸易额居淄博市同行前列,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被评为淄博市百强企业,连续5年被授予淄博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沂源县十大骨干民营企业,,2017年被授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产业化基地,2017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二、立足实际,围绕主导产业,狠抓产品质量和基地建设,始终坚持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知名度,公司在县内重点林果产区,培养了200余户果品生产型大户,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沂源联大果品专业合作社。注册社员203户,建立了章程,规范了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建立了成员帐户,颁发了社员证,全面落实“五统一”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难题。其次是加强基地建设,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在5个乡镇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20000亩,其中自属基地5000亩、合同合作基地15000亩,带动基地农户50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

三,创新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增效

公司在2004年起在创立示范村基础上,创立了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基地+示范户+市场,公司一头联基地农户一头联市场。首先,我们把示范村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在产前、产中、产后严格执行了五统一标准:管理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果品包装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实用技术统一。在公司与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层层签订购销合同。这样就形成一条生产经营链条,在这根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能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真正实现了社员果农不怕生产出的果品没人要,公司不用担心果品质量出现问题,客商不用担心市场出现淡旺季,真正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公司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四、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提升我县果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 2

为提高“沂源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我公司通过农超对接、设直销点、办事处、参展等方式,不断加强营销网络建设。

2011年5月7日至5月15日,我公司在书记苏星同志的带领下,参加了由省政府组织举办的香港招商接洽会与山东省农产品精品博览会,作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我们公司是我市唯一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参加的企业。苏书记到会接见港方法定代表人,并明确态度,给予合资企业以最大领导和政策支持,使港商打消了顾虑,增强进一步投资信心;公司先后与香港永兴公司、香港长城公司签署1.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加工、贸易合同。并在香港合资设立办事处和批发市场两处,同时与布吉农产品市场四方果品公司,广东鸿利果品公司达成了购销协议,与深圳两家国际连锁超市达成了入住协议。为沂源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和交易平台。

在今后发展中,我们将牢记宗旨,立足三农,秉承“大华公司让你与世界同步”,充分发挥省级重点产业龙头化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加快科技创新,加大推广力度,努力拓展营销网络,力争在北京、重庆等大型城市新建营销点5个。积极参与“农超对接”,将“沂源苹果”品牌做大做强,为我县的农业增效、果农增收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3

农业产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结合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葵花、小麦、瓜果菜、肉类、奶牛、饲草料等绿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名牌农畜产品,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

一、葵花加工业

二、瓜果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招商引资、融资建厂。使农民从瓜果菜加工中获得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三、肉类加工

依托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肉羊、肉牛、肉猪的肉质品质,发展肉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制品,提高肉类加工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

五、乳品加工业

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优质化奶源基地。狠抓奶牛品改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鲜奶和乳制品的新产品。

六、饲草饲料加工业

大力开展以玉米和紫花苜蓿牧草为原料的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粒化复合饲料加工及青贮饲料、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加工,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龙头企业建设

以潘胖食品公司为示范,依托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八、市场建设

以晏安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立辐射面广、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农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使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集中流通,形成龙头找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九、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步伐,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难以办到的事情,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后,农资有来源,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发展有目标,较好地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县产业扶贫亮点工作汇报材料

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坚持推进产业扶贫。一是做优农业促农业增收。通过多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了“田里烟、莲、稻三分天下,山上油茶、果业、香樟三业并举”的农业产业格局。今年种植烟叶3.3万亩、白莲7万亩,白莲、烟叶两项产业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1500元。此外,全县油茶面积达10万余亩,果业林5.3万亩,香樟面积达2万亩,新增连片百亩以上大棚蔬菜基地2个共716亩,成为新兴农业产业。我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县”,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省组织的年度油茶发展业绩考核中名列前茅。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2家,带动农户4.2万户。大力发展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累计128个,入社成员1637个。二是强攻工业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总体思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培训工程,确保每户贫困家庭均有一位家庭成员熟练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内工业园区转移,通过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619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872人,城镇新增就业2781人。三是发展旅游带动服务业和农产品销售。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建成通天寨4a级景区、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等四大核心景区,20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同比增长68%,大力促进了城乡餐饮酒店业的发展,年全县新增餐饮酒店经营户101家,使农村一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服务业脱贫增收。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63.98万人次,增长27.6%,实现旅游总收入1.7亿元,增长27.9%。通天寨景区、赣江源景区周边农民依托旅游的驱动,经营宾招酒店和经销土特产品,收入大大增加。

2.坚持推进项目扶贫。一是坚持以项目推进扶贫开发。为改善贫困乡、贫困村基础条件,近十年来,全县累计实施扶贫项目399个,投入扶贫开发资金总额4981.9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61万元,整合部门和社会资金2634万元,自筹及投工投劳折款286.96万元。原来“十五”及“十一五”期间扶持的37个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的862元增长至的2086元,增长2.42倍。2012年我县安排的64个重点建设项目中,近一半项目涉及社会民生,特别是今年我县从本级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农村改水、改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强《若干意见》的项目对接工作。我县根据《若干意见》出台了35条实施意见,编制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储备,目前已编制重大项目385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0个;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或报批的项目102个,总投资129亿元,为把国家政策尽快转化为项目、促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3.坚持推进整村扶贫。一是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整村扶贫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2012年全县共启动100个村庄建设点(55个省批建设点、45个乡镇自主建设点),涉及农户2434户、9585人,大部分建设点已基本成型。今年争取村庄整治项目资金860万元,对全县29个重点村村庄整治进行了科学规划,共规划实施项目81个,有39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对18个土坯房建设点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开发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省市下达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4770户,现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其中打造了50个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示范点建设。今年确定年度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9063户、拆除空心房5347户,上半年开工建设5384户,启动集中改造点建设50个,拆除空心房3389户。其做法在《中国建设报》登载。

4.坚持推进移民扶贫。切实做好深山移民搬迁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县累计搬迁安置深山移民1203户、5863人,建成了5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成了怡然居、客家源、大畲旅游新村等多个特色移民新村点,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目标,即100%实行集中安置、100%与新农村省级示范点相结合、100%在每年春节前迁入新居。今年已确定避灾移民搬迁对象293户1319人,计划建设6个集中安置示范点,目前进展顺利,有121户移民户正在兴建房屋。该项工作连续多年获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张名片。

5.坚持推进社会扶贫。一是“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效果显。省委常委、省军区陶正明政委挂点联系我县,对我县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心。经常深入一线访贫问苦,协调省直机关解决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2年,省军区全体官兵捐资150万元将我县温坊小学建成省希望小学。1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覆盖全县10个乡镇,27个项目突出贫困村全部实施验收。省卫生厅落实中央、省级对我县的卫生专项资金补助1834.61万元。江钨集团帮扶90余万元用于两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行“三联系一挂职”机制。全面推行县领导联系乡、县直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聘工作人员到村挂职锻炼工作机制。全县29名县领导联系10个乡镇,每人挂点一个国家或省级重点扶贫村,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三是以县老区促进会为平台,拓宽社会扶贫渠道。加强与上级老区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精心编制了老区建设项目100多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老区建设项目达10个,上报国家、省、市老促会。同时积极向社会推介,获取社会各界企业、爱心人士赞助,共获取捐赠款1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载体,推进行业扶贫。2012年县直各单位挂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503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430件,为群众送上帮扶慰问金326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低。受历史条件、基础条件、自然条件、交通区位等因素制约,我县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处在全省、全市倒数位置。2012年,财政总收入3.9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未过4亿元的县。人均财政总收入1226元,仅为全国的14.1%、全省的26.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仅为全国的44.9%、全省的45.4%。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93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84%。

2.民生保障水平低。教育教学条件差。全县仍有校园缺口39.75万平方米、校舍缺口3.05万平方米,仍有危房校舍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严重不足,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缺乏。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仍有17个村无卫生室、2个乡镇卫生院至今无业务用房,卫生系统危房面积达14527平方米,乡镇卫生院设备普遍陈旧老化,大多数村卫生室缺乏主要的诊疗设备。文体活动条件差。全县没有一个标准的运动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房屋老旧、设施陈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离上级要求差距大。特困人群保障水平低。城乡低保、社会救济、五保供养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标准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均为省定低档次标准。

3.基础设施欠账大。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水库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不通自来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数农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全县还有近50%的农村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电力供应能力差。只有110kv输变电站,高峰时期突然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4.突破瓶颈压力大。资金难题突出。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2.96亿元,而保正常运转和按照上级政策要求需要配套的支出超过7.37亿元,其中工资性支出达2.9亿元(未全额负担津补贴),保运转及社会必办事业开支1.35亿元,各项民生及项目县配套3.12亿元(按照相关政策,地方承担城乡低保、五保配套资金550万元,民政、就业等配套资金650万元,城乡医疗保险配套资金1100万元,城乡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配套资金1300万元,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配套2400万元,医疗卫生、教育等配套1050万元,保障性住房配套15045万元,其他项目建设配套约9000万元)。收支矛盾突出,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在此情况下,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只能依靠融资运作,资金压力巨大。用地难以解决。政府批准我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只有8900亩,而我县2006-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9821亩,已超出921亩。根据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我县每年用地至少在亩以上。我县没有省级工业园,发展平台不优,用地指标只能依靠争取重大项目来解决。落户的所有企业享受不了工业园区的土地、资金、项目扶持和各项政策优惠,重大项目引进难。人才严重缺乏。至2012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36851名,仅占总人口的11.8%,特别是懂项目编制、工业规划、工业设计、城乡规划建设、水利水电等专业技术型人才非常缺乏,人才缺乏成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的制约瓶颈。

5.致贫因素较多,群众增收难度大。一是自然灾害频发。我县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属四大暴雨区,局部特大暴雨及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农村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二是扶贫产业投入少,规模小,产出低,难以做强做大做优,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难以形成。三是致富门路窄,收入渠道单一。因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等因素,谋生手段极少,80%的贫困户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经济效益低。四是因病、因学返贫现象严重。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

我县将以纳入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区域、《若干意见》实施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我县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振兴发展当好“助力器”,为国务院扶贫办推进“五项改革”、落实“十大行动”先行先试当好“试验田”。

1.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对国家新扶贫标准下农村扶贫对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

2.以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到20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鞍湖社区文化产业发展汇报材料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产业形态,被专家预言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鞍湖社区立足实际,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议题,充分发掘本地人文优势,塑创“秀美鞍湖、红色鞍湖、人文鞍湖”的文化品牌,现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文化产业招商与服务

1、深入调研,掌握底数。由社区管委会牵头,对鞍湖辖区范围内现有文化产业以及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资源详细排查,建立文化资源、历史古迹、名人故居等台账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文化项目、文化活动、文化需求等项目申报。

2、研究规划、清晰步骤。结合上级的总体部署,不失时机的研究制定出符合大局的、独特的、尽可能前瞻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按照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步骤清晰、措施有力、务求实效的原则,以“三胡”陈列馆为重点,辐射带动周围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规划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作用,合理配置市场要素,引导鞍湖社区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有的放矢,狠抓招商。以明确的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资源,结合鞍湖社区“十二五”规划,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文化园区建设、文化项目建设、文化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促进文化产业招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扩大文化gdp的比重。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鞍湖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更多地惠及民生,达到“以文养企、以文生财、教化乡里、和谐共进”的目的。

二、本地文化产业现状、规划及下一步打算

外亮相,届时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指导工作。

鞍湖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工作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的基础较为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性不强;财政基础较差,文化投入不足;文化活动存在明显地区差距,尚未形成强劲品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具体表现在:

一是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不够。鞍湖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是著名“二乔”之一,中央原政治局委员、被誉为“党内第一枝笔”的胡乔木同志的故乡,但始终未能有效开发利用,尤其2017年鞍湖中心社区成立之前,鞍湖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裹足不前。

二是文化产业基础薄弱。鞍湖社区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是典型的工业型乡镇,一产、二产所占gdp比重超过七成,文化产业无规模、无品牌、无效益,根本无法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是财政基础较差,文化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地方经济实力为载体,必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由于鞍湖社区成立之初,财政单列不久,百废待举,财力尚不足以推文化产业腾飞。

下一步我们坚持贯彻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会议精神,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产业兴文、以文兴业,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鞍湖文化产业发展:

1、加大政府投入与支持。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 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在工商登记、土地征用、规费减免、信贷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便利。

2、促进产业集聚与集中。促进产业集聚集中,培养一批有核心 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着力培养一批主业突出、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3、大力发展文化公益事业。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文化商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承载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注重文化的经营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的公益性,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谋求文化产业向文化事业的升级。

新型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进行汇报,汇报可以以某个具体项目为单位进行汇报,也可以以某个阶段的工作为单位进行汇报,怎样写汇报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型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欢迎大家分享。

为全面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我县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县科技局作为我县新型材料产业链长制工作牵头单位,根据《万安县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及《关于落实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切实推进新型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将新型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调度,摸清家底,全面梳理产业链情况。县科技局作为新型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牵头部门,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万安县新型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关于做好新型材料产业链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由县科技局、县园区管委会、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主要领导担任分链长,组建了一支专业服务队,形成了产业链长亲力亲为、责任部门合力共为、帮扶单位协同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全面摸清梳理新型材料产业链基本情况,县科技局制定工作计划,坚持牵头部门每半个月调度一次,定期联合工信、园区、商务、财政等责任部门开展调研,共梳理全县新型材料产业企业xx家(其中规上xx家),重大项目xx个,产业共性政策xx个,细分领域个性政策xx个;企业共性问题xx个,个性问题xx个。x-x月份,亿元,%,亿元,%,其中,铜基新材料产业企业、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企业增幅超xx%,疫情过后,产业链呈良好态势发展,产量稳步提升。

(二)强攻项目,突出重点,着力实施产业强链。为进一步突出“项目为王”理念,推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各分链责任单位实时掌握新型材料产业链企业生产运行状况,引导企业实施技改扩能、新建项目,重点对“强链”的xx个项目进行实时跟进。目前,我县倍韬年产xxx万张覆铜板项目产销量连续增长;合力泰上半年模组及摄像头线路板研发项目产量稳中有增,完成销售额x亿元;裕维二期高频高速印制线路板项目已在x月份开工建设;联创电声年产xx万套头盔防护产业园项目基建工程已初步完成,联创宏声的.高档耳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项目完成批量生产达产目标;华创的电磁电容二合一超性能智能模组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第二条线已经安装到位,x月底投入生产,电磁笔增加x条生产线已到位,月计划产能xxxxx片/支;瑞通芯纳米级单晶结构工业x.x智能系统储能项目日产x.x万只圆柱电池,月产能达xxx吨;冠佳新能源目前处于试产阶段,xx月正式投产。

(三)搭建平台,形成合力,着力开展产业对接。根据企业发展诉求和问题,联合帮扶单位组织开展各类对接活动。先后组织倍韬、联创宏声、中信华、新宇腾跃、腾灿科技、万弘等企业参加有色金属产业、vr产业及智库峰会等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其中联创宏声提报了高端研发平台搭建需求。组织华创触控参加第xx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充分展示我县优质企业发展成果,同时解决技术需求。各分链企业先后开展线上线下产销、技术对接活动xx余次。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县科技局作为牵头部门,联合金融机构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群道,开展了“科贷通”等科技金融帮扶,已收到申请入库企业xx家,目前完成放贷xxx万元,做好服务企业的“贴心人”。

(四)强化帮扶,精准施策,着力推动产业创新。按照x月xx日新型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会部署及《关于做好新型材料产业链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分链责任单位联合帮扶单位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每月x次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开展科技创新等政策宣传,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申报各类项目,争创省市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帮助小微企业做大做精,将重点企业做优做强。今年以来,铜基新材料领域中,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xx家。倍韬获批今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联创宏声、万瑞电子期满再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华创触控、联创电声已完成第二批高企申报。联创宏声成功争取省级科技项目x个,正积极筹备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中信华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信华、椿林焱获批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x个。为有力促进xg、工业互联网、智慧平台等发展和融合应用,组织华创触控申报了省级xg研发科技重点项目,为补齐我县新型材料产业链短板、延伸产业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产业链规模偏小,产业聚集度不高。目前我县新材料产业营收总额仅xx多亿元,整体规模较小,离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其中,x-x月份,硅基及玻璃新材料、膜及树脂有基新材料分链生产总值及主营业收入增幅均同比下降。中游企业仅倍韬新材料、万弘x家,其他企业均为下游企业,且数量较少,产业聚集度不高。

(二)企业创新能力有限,人才不足。我县新型材料产业的xx家企业中,虽在推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较少,技术得不到创新,基本还是属于来料加工型企业。如:硅基及玻璃产业企业产品,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无创新特点,主要为初级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部分企业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铜基、硅基及玻璃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研究高层次人才紧缺。

(三)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融资难。由于企业供应大部分来源沿海地区,且电子覆铜板产品受树脂、原铜材料价格变动影响,特别是铜价格变动较大,导致铜基新材料中游企业供应较紧张。新型建筑材料部分企业日生产方量较大,水泥、砂石、粉煤灰等原材料采购量相应增加,公司投入的流动资金需求较大,造成资金紧张,公司运营成本相应增加。如:裕维二期已开始建设,在资金上希望得到一定的支持,倍韬新材料资金流动量大,需解决融资难问题等。

(一)聚焦产业发展短板,深入实施补链行动。结合新型材料产业链发展规划,围绕我县新型材料产业配套不完善、上游材料依赖进口等短板,突出重点抓招商,主要对接、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全国各地相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满足终端产业需求为导向,集中开展新型产业链招商引资专项行动。推动冠佳新能源尽快投产,加快与光学薄膜新型材料相关企业洽谈合作,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实力,形成聚集效应。加快破解物流不够发达、运输成本高,融资渠道窄、融资难,人才短缺以及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精准解决制约新材料产业链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二)聚焦供应链短板,深入实施延链行动。以我县积极打造“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为契机,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供应链核心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推动倍韬新材料企业开展覆铜板加工,重点引进光学薄膜等产品先进膜材料企业,为我县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原材料;支持硅基及玻璃新材料企业开发新产品,畅通其原材料供应链。全面推进裕维二期、华创触控等项目建设步伐,促进新型材料产业与人工智能、vr、xg等先进现代技术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分享经济模式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研发设计、原材料供应、加工制造和产品销售等全过程精准协同,实现生产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

(三)聚焦产业创新短板,深入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企业创新的“推动者”,坚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加大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宣传力度,实施产业梯次培育行动,重点培育华创、联创电声为高新技术企业,抓好新型材料产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中信华等创建省级科技孵化器,支持联创宏声争创省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充分依托县域内现有科研创新平台,邀请省市科研创新力量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产学研科创基地和省、市级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抢抓中央、省、市科技创新政策机遇,谋划和申报各类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局。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郳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298处,其中22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10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0万元以上的8家,10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从建区初期的一些零星文化经营活动到大批个体、私营经济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领导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东城区规划建设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党史馆、体育馆等为一体的“山亭区文体艺术中心”正在建设中,10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使用,农家书屋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的文化建设已站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文化国力的战略举措。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和会议精神,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委、宣传毕志伟同志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李霞任副组长,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关于山亭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新问题、新情况,形成有思路、有观点、有措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初步形成“依托优势,优化规模,借助外力,增强活力,加大扶持,规范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发展规划,挖掘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项目做实做大、做强做活文化产业,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牛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认识,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原来只有市郊养有少数奶牛,现在已扩展到周围郊县的最近几年,奶牛存栏数量增幅每年都在10%左右,xx年底全市存栏头数达到9806头,年产鲜奶量达到26521000公斤,这对保障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市的奶牛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水平底,管理落后等种种原因,导致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牛奶存在恶性竞争。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养奶牛的人越来越多,奶业发展形势良好。奶业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成本低、效益好的牛奶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不断降低销售价格。这对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市奶业打击很大。由于外省的盒装牛奶价格压得很低,牛奶加工厂的价格就无法提上去,厂家价格上不去,鲜奶收购价格就得压下来。90年代中后期,市的鲜奶收购价格曾达到每公斤3-3.8元,部分水牛奶收购价格高达5-6元。而现在的鲜奶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2.57元。鲜奶收购价格不断地下降,而饲料的价格却在不断地上升,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曾多次呼吁牛奶加工企业提高鲜奶收购价格,但企业根本不听。所以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现在每头奶牛年利润在xx-3000元之间,而且风险非常大,有的养殖户不但不赚钱,反而亏本。面对微薄的利润和即将出现的亏损,已有部分养殖户放弃了养奶牛,改养其它牲畜或改行做别的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各级政府领导不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市的奶业将会逐步萎缩,最终导致出局。

2、牛奶深加工数量少。目前市有乳业加工厂8家,由于这些加工企业受资金、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等因素的制约,每天加工的鲜奶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奶农挤出来的牛奶,由于无人收购,不得不痛心地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3、奶牛品种不理想。目前市所饲养的奶牛主要从外地引进,所引进的奶牛品种不是很理想,病多,产奶量少,饲养成本高。

4、青贮饲料供应不正常,质量不高。市青贮饲料大多数从外省购进,由于路途遥运,所以供应很不正常,饲料供应不正常,就会影响到饲养的质量。青贮饲料除供应不正常外,质量也不高,这也影响饲养的质量。

5、牧草、饲草来源少。市是的首府,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没有规模的牧场,饲草也很少,这对以草为主要饲料的奶牛来说,很不利于奶牛业的发展。

6、养殖水平低。目前市奶牛养殖以户养为主,数量不多,规模比较小。一般养殖户饲养的数量为3-5头,多的几十头。养殖方法比较单一且落后,饲养环境差,卫生条件差,抵御病疫能力差,每次购进的饲料数量少,价格高,劳动生产率低,造成养殖成本高。

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结合我县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行动,我乡掀起一场态度坚决、声势浩大、效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战,在生态攻坚深度治理行动中使用人工累计9650人次,动用各类车辆累计3820车次;动用勾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80余辆,累计工时14380小时;共清理生活垃圾2200.6吨;清理禽畜养殖粪污693.5方;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543.7吨。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验收中,我乡16个村均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先后接待了来自开平、迁安、丰润、玉田及其他友好乡镇的学习观摩30余次,获得了各级领导一致好评!垃圾处理方面,县级配备垃圾桶全部发放到位,乡出资购置4000个小型垃圾桶,全乡每户发放一个;共招聘保洁员41名,为每个人配备人力三轮车,在乡垫资的情况下保证劳保用品全部发放到位以及缴纳意外保险;对保洁员建立奖惩考核机制,每月对其不少于5次抽查,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通过两个月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我乡安排专人赴廊坊实地考察多家改厕设备公司,优中选优确定从河北锦泓环卫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采购一体化三格式与双翁式化粪池及相关配件,并与设备采购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安排相关专业人员驻场指导改厕设备安装,现已完成相关设备采购,已组织两支专业施工队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施工,目前已完成改造48户,在建98户。

(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一是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100万元,完成接待中心前广场绿化、水韵乐园修缮及绿化、酒店内设备调试等工作,目前游客接待中心软装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核,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马上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施工。二是五海猕猴桃庄园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400万元,完成20000株猕猴桃品种换植;浇灌返青水并进行猕猴桃苗子管护;栽植海棠900株;800亩猕猴桃苗加盖生物制肥;完成西园区地标广场建设。

(二)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是天晶智能温室群项目。完成温室条形基础砌筑,正在进行温室砖基础砌筑。二是花果人间智能温室群项目。完成智能温室人字架组装、人字架横梁安装,正在进行外抗风柱安装,农业大棚正在进行砌砖,墙土方回填。

(一)路面硬化。

今年以来全乡共硬化水泥路面13800平方米,对徐庄子、西山、东城峪、马家沟等观摩线路重点村铺设沥青路面共计23000平方米。

(二)村庄绿化。

截至目前我乡共栽植绿化树种3500余株、各类花草42000株,种植花籽15300余平方米,垒砌花池5000米。另外与河北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对接,新确定小节点打造18处,其中5处小节点正在建设中,预计下周起将全部开工建设。

(三)墙体美化与亮化。

全乡共垒砌石头矮墙3200余米;围挡木栅栏3800余米;墙体立面改造共计完成32000平米;徐庄子、西山、东城峪墙体美化26000平米;安装路灯共计459盏,打造一条特色景观大道;设计县界标识牌1处,村庄标识牌16处,新型党建标识牌9种,已经获得领导认可;通过与迁西县文化馆专家讨论研究确定,在我乡重要道路节点,设计较为醒目突出切具有迁西县和东莲花院乡特色的标志性建设节点6处,设计方案已出,马上进入施工。

(四)污水治理。

东城峪村之前设计采取集中收集方式进行污水处理,现主管道已铺设200余米,但由于村内线路线路混乱、自来水铺设无法协调等多种原因,现暂时停止施工,考虑改成分散式处理;西山村也因为村内不方便铺设管道,计划改成几户一组合的方式分散式处理,现正在设计。

(五)美丽庭院创建。

现全乡已完成创建美丽庭院426户,精品美丽庭院95户。

(六)集中供水。

马家沟路面提升工程:完成自来水管道铺设1400余米,水表井、蓄水池皆已完工,剩余部分水表未安装完毕,工程临近完工。

(七)其他建设。

东城峪游客接待中心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工作;2017年6个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及2个小田园综合体项目,6个已完成验收,一个正在建设中;由北京世纪唐人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黄岩主题酒店,目前已完成评审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松山峪-潘家峪道路工程,大型设备已经到位,本周一已经入场施工。

我乡将进一步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建设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争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争做县委“打好三张优势牌、实现六大新突破”的实践者、排头兵。

牛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由于奶产业发展周期性波动较大,奶农生产积极性较低等因素影响,全旗奶牛饲养规模较小。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旗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左后旗围绕黄牛优势产业,结合对养殖企业调研走访,现将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总结如下。

科左后旗按照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进程,逐步构建起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一)黄牛养殖实现规模化发展。随着全旗禁牧工作开展以来,肉牛养殖规模化舍饲水平持续提高,养牛小区和规模养牛场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实施母牛扩繁“万千百十”工程,全旗肉牛存栏超万头苏木镇有15个、超千头嘎查村167个、超百头养殖场(户)有103个、超十头养殖户18733户。建设有标准化养殖小区有7个、万头肉牛养殖基地3个,分别是牧合家、本富牧业、科尔沁牛业;截止目前,牧合家肉牛存栏10105头、本富牧业肉牛存栏7072头,科尔沁牛业肉牛存栏5100头。2017牧业年度,全旗黄牛存栏量8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37.5万头,出栏肉牛23万头,牛肉产量218600吨,黄牛牛奶产量31100吨。预计2020年将实现存栏100万头的目标。

(二)肉牛改良成效明显成果突出。全旗黄牛改良主要向肉用型方向发展,以提高繁殖率为目标,通过推广应用冷冻颗粒精液配种技术,黄牛品种改良取得丰硕成果。1977年“科左后旗黄牛新品种培育”纳入哲里木盟科技规划,1983年列入自治区科研重点项目,1987年制定自治区地方品种标准,2002年科左后旗黄牛改良工作经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2017年底,黄牛冷配达21.26万头,母牛繁殖率提高到80%以上,繁殖成活率9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有效解决草畜矛盾,后旗从饲草料基地建设入手,牢固树立“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草当粮种,粮当料用”的发展思路,实施禁牧舍饲,实现草畜平衡发展。2017年,种植青贮128万亩,年内全旗饲草贮备储备达48.7亿公斤,其中青贮31.2亿公斤,打贮青干草2.5亿公斤,秸秆三化两贮15亿公斤;并每年种植优质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燕麦草等2万亩,全旗保有面积达5.6万亩;建设完成标准化棚舍435万平方米、窖池215万立方米,全年肉牛禁牧舍饲饲草料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种植青贮170万亩、优质牧草2万亩、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各1万亩。

(四)母牛保险政策全面推开。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旗母牛保险工作全面开展。2014年以来,旗财政匹配资金700余万元,全旗基础母牛累计投保312572头,兑付理赔4448头2629.1万元,为农牧民安心发展黄牛养殖提供了基础保障。2017年,财政出资50.76万元,为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母牛保险,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旗计划完成基础母牛保险13万头。

(五)奶制品行业有序发展。全旗已注册的养牛合作社555个,奶制品生产企业67家。其中,通辽市通和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已累计投入1500万元,着力于打造“种、养、加、销”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了泌乳、干奶、育肥、育成、产房和犊牛牛棚,具备现代化挤奶生产线1条、奶制品加工生产线1条,料库、草库、饲料加工间、青贮窖等配条设施齐全,已养殖各类牛482头,其中基础母牛270头(产奶牛97头,待产牛173头),日产鲜奶1100公斤,可销售鲜奶1000公斤/日。奶制品效益对比:按照黄牛奶4元/公斤计算,加工成酸奶后售价为4.7元/公斤,较鲜奶增收0.7元/公斤。此外,通和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贫困户”的托管代养模式,成功带动170户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行列,年分红3000元/人,发挥了企业的带动帮扶作用。

(六)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渐完善。一是加快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后旗于2017年开始投入使用“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实现录入系统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系统已对7家企业生产的8种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食品进行了录入,主要包括鱼类、大蒜、禽、蛋、玉米碴、荞麦、绿豆类等。由于旗内乳制品没有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不属于系统管理范围。二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2018年该旗将食药监局和工商局、质监局整合为科左后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现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无缝监管,通过开展每季度奶制品小作坊专项检查,货源索证索票、加工环节安全检验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抽查等方式,推进手工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政策不明晰。目前通辽市地区还没有关于奶产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后旗黄牛产业发展方向为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因此奶牛总存栏数不多、总体规模小,产奶量相对较低。

(二)黄牛牛奶收购受限。黄牛产出牛奶蒙牛、伊利等大企业不收购,加之,奶业发展总体产业化、集中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对牛奶要求严格,奶农利润率底,因此农牧民对奶牛饲养积极性不高,旗内没有奶源站点收购黄牛奶,养殖户和大型乳品加工厂无法建立起稳定的牛奶买卖关系。

(三)奶制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手工奶制品无行业标准,全旗黄牛奶产品主要以手工作坊制作销售酸奶、奶豆腐、奶干、黄油等产品,无行业标准指导、无企业标准规范,大部分未进行商标注册、无生产日期、生产地址、保质期、产品基本指标等标识、无“三品一标”认证品牌。

(四)企业发展面临土地资金瓶颈。后旗结合实际,重新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与周边地区政策比较,土地优惠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加之,部分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建设周期较长,难以按预定时间建成投产,影响地区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行业监管难度大。一是缺乏监管指标。由于大多奶制品生产小企业处于传统家庭小作坊、手工制作状态,不具规模,销售上表现为街头、集市零售,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产品品相、气味等来判断优劣,监管难度较大。二是基层硬件设备不足。奶制品属于生鲜食品,需要就近快速检验,而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缺乏相关监测设备,制约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三是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食品药品领域编制受限技术人员有限,导致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缺乏人才。

(一)加快政策体系建设。希望上级政府和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奶业振兴、乳品质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产业配套发展政策方案,加快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完善指导企业全程监(检)测系统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地区和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诚信自律制度,规范手工奶制品行业的发展,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研究民族贫困旗县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设立中小微、合作社产品开发奖励基金,促进和保障奶产业有序稳定繁荣发展。

(二)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鼓励建设小作坊园区。建议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研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方案,鼓励和引导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农村牧区建设镇级食品加工食品园区,强化加工小企业、小商户的统一管理,减少监管盲区。二是研究制定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建议各级开展专项补贴,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畜产品加工业聚集发展高地。三是提高产业链监管力度。建立各级奶产业监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统筹有关部门力量,形成乳制品上游、终端、末端全产业链的无死角监管。四是研究制定手工奶制品行业发展规范。奶制品生产规范不仅要抓好大企业,更是要引导好中小微企业和商户的良心运营,完善行业准入资格,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行业全环节管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五是鼓励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宣传力度,扶持、引导、推动企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拓宽市场推广效应。

(三)建设奶源分级收购标准体系。一是引导企业开展分级收购。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进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二是引导奶农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层探索和创新适合当前国情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奖励“公司+农户”“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奶联社”“规范化牧场”不同层次的优秀经营实体,通过典型拉动奶源上游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四)基层中小微企业发展期盼。一是政策和资金扶持。以通辽市通和牧业为例,由于资金瓶颈,企业规模扩大受限。企业期盼,获得政府政策性扶持和低息信贷资金帮助,推进“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打破行业壁垒,适当放宽资格准入。目前因液态奶产业政策规定,液态巴氏灭菌鲜奶每100公里内只有一家大型乳制品厂,小规模企业进入受限,通和牧业生产的液态奶生产只能以“鲜奶吧”小作坊的形式在本地生产销售。企业期盼,扩大行业准入资格,让有生产能力的小企业参与其中,繁荣奶业市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