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7 09:29:18 作者:笔砚

撰写汇报材料时,我们应该注意使用正确的格式和语言,使报告更加规范和专业。在学习这些汇报材料的同时,记得思考其中的共同点和特点,以及它们所达到的效果。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落实“八个优势、八项举措”战略决策的有效保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我镇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机关干部行为,不断提高机关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镇在镇机关、城管中队和暂口办等单位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深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透明度。

为着力塑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我镇借鉴一些先进地区成功的便民服务经验,结合本镇实际,成立了与起镇便民服务中心,用快速、高效、优质、顺畅的服务,方便群众,切实改进全体机关干部的效能意识,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新一轮发展。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打破了以往办公室、部门等之间界限,内设群众办事服务大厅,人大监督,社会保障中心、领导值班,信访调解等办公室,建筑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按功能需要,7个办公室和镇工商所、国税所、地税所等3个职能部门进驻中心,并设置了8个办事窗口,工作人员近30名,通过合并相关职能,把原来分散在各个办公室的审核、审批事项集中在一个大厅办理,实行集中办公,消除了过去东跑西跑重复跑、你批我批多头批的弊端。凡是面向群众、企业的审批项目,全部进入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受理。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中心的运作,实行结办审批、告知承诺、服务承诺、违诺追究等制度。推行投资项目全程代理制。保证群众来镇天天可办,随到随办,真正做到了办事简洁,方便群众。

二、深化一体化公共安全管理建设,创新基层治安长效管理机制。

为改变在综合治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相互推诿、工作效率低下等不良作风,我镇积极整合优化村暂口管理、治安防范、矛盾调解、安全生产管理资源,探索建立体制顺畅、职责明确、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镇村一体化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促进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工作中,我镇逐步在各村成立综合治理室,及时处理发生的信访、调解、司法、安全生产、劳资纠纷等情况,形成大调解模式,方便群众及时处理所遇到的各类矛盾。

同时我镇还积极探索“以外管外”,建立暂口调解网络。在原来镇司法所调委会的基础上,镇政府拨出专款落实办公,从居住在与起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公开扩考调委会成员,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层层选拔,择优录取5名人员,共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工资由镇政府发放,业务管理由镇司法所负责,主要承担了加强外来人员法制道德宣传教育,受理调处外来务工人员纠纷案件等工作。同时还要求14个行政村和暂口人数在200人以上的企业单位,确定一名外来人员充实到村企调委会信息员。

通过努力整合治安资源,优化配置治安力量,大力加强治安队伍效能建设,我镇形成了规范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一体化体系,消除了基层治安的薄弱环节,提高了治安防控能力,违法案件稳步下降,社会治安全明显好转。

三、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以信息化促进政府效能的提升。

信息化是当今经济社会的一大趋势。推动公文电子化发布和接收,加快党政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我镇推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新年伊始,我镇就与市信息中心联系,在机关内部构建了一套电子政务系统,并及时在机关各办推广,全面实行公文电子化发布和接收,取消了公文的纸质发布和接收。一是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实现电脑覆盖率100%,实现了上级公文无纸化传阅,极大提高了班子成员文件轮阅签批的速度;二是完成各大办公室的电脑购置,同时配置扫描仪、打印机等专用设备,保证上级公文的收发、存档和查阅,本级公文发布以及重要资料的上报工作;三是完善机关政务平台设置,实现了办公信息化,应用系统跨办公室的无纸化传输,及个人电子邮件系统。从而完善了内部局域网体系,形成了办公资源网,保证资源共享、发挥公共业务资源库作用。四是建立了移动信息通知系统。通过移动公司的技术力量,实现了内部通知的短消息群发功能,加快了信息的快速传播。

目前,我镇内部全部实现了信息化办公,以信息技术缩短了。

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达到了高效政务处理的目的。

四、深化监督机制建设,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保证,在效能建设中我们注意不断完善各项办事服务制度,制订了一整套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

一是规范上岗制。我镇规定,机关全体干部在上班时间,实行佩证上岗,方便群众办事,投诉。同时,在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除实行佩证上岗外,还要坚持上下岗签到制度,轮流值班,及时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工作时间不脱岗,并对办理申请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答复。

二是督查考核制。加强效能监督检查和考核,建立镇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电话号码:),统一受理、协调处理机关效能问题投诉。同时建立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参与的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队伍,开展以重点工程建设监察及干部作风的明查暗访。同时对各办公室服务中心窗口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并与考核奖金相挂钩,每个月对窗口工作分三等进行评议考核,对办事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好的窗口及办公室实行扣发考核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处罚。三是严格执行四条禁令。即禁止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日午餐饮酒,禁止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禁止在机关或下基层时搓麻将,禁止以各种名义公款旅游度假和出入娱乐场所,对违反禁令者,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分别予以效能告诫、通报批评、离岗培训、调离岗位、直至辞退等处理,努力提升机关干部形象。

下阶段,我镇将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机关干部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以高效的政府工作来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信用文明”的现代化工业强镇。.

桥南镇核桃产业汇报材料

桥南镇地处秦岭北麓,位于临渭区东南角,距渭南城区23公里,全镇下辖34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23000余人,耕地面积27000余亩。境内沟壑纵横,地理条件复杂,是核桃的优生区。2002年以来,桥南镇抢抓机遇,依托林业项目政策,大力倡导群众栽植早实核桃,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核桃产业作为我镇“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来抓,率先成为全区早实核桃生产基地。

一、发展现状

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我镇共发展核桃经济林2.2万亩,抓建百亩以上核桃示范园16个,挂果面积达7000余亩。目前,栽植较早的代家、水泉、庙底、时家、清水河、岭西等村已初见成效,平均亩产经济效益达3500—4000元,群众逐渐尝到了栽植核桃的甜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核桃产业必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宣传,政策引导。为了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镇

上先后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外出参观、召开专题动员会、种植户现身说法等多种途径引导群众发展核桃产业。今春,在全区核桃产业推进会后,我镇结合区上会议精神和优惠政策,制定印发了《桥南镇2012年春季早实核桃发展规划及鼓励奖扶政策》,采取“召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算账对比”等办法,解放思想,为辖区群众发展核桃产业鼓干劲、添信心,有效激发了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

1

二是领导包联,示范带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桥南镇已栽植核桃2万多亩,但大多处于沟坡地带,平地分布不多。为了示范带动全镇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今春,按照区上抓建百亩园的要求,该镇通过对全镇地形的全面考察,结合实际确定出了在清水河、箭坡、岭西等村建设7个百亩示范园。由一名包联领导带领两名包村干部进行分片包干,全程负责,督促其开带、栽植、管护,高标准抓建核桃示范园千余亩。

三是严把标准,科学栽植。为了确保造林质量,达到核桃园早挂果、早收益的目标,我镇严把造林质量关,严格按照“四大一膜”建园标准,科学栽植。栽植前,对于播种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地块,在镇包村干部的指导下统一开足1.5米宽的植树营养带,并组织专业队统一挖坑,经区林业局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供苗栽植。栽植时,区林业局技术人员和镇包村干部现场指导,全程监理,逐株验收,确保栽植质量。

四是加强管护,确保成效。栽后,该镇立即组织人员,统一修树盘、浇水、封窝、涂白,提高造林成效。同时,采取村组集体管护和群众自发管护相结合的方法,成立管护队伍、划定管护范围、落实管护责任,保证了苗木健康生长。目前,全镇今春新栽的核桃幼树长势喜人,成活、保存率均达95%以上。

三、存在问题

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群众缺乏长远眼光,仅仅看到眼前利益,总想在核桃园里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严重影响了核桃树的生长发育,导致晚挂果、晚收益。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灌溉条件严重不足。由于我镇地处山区,靠天吃饭,旱季有些群众生活用水都成问题,更谈不上灌溉用水,这一点从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核桃产业的长足发展。

四、加快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核桃产业发展在我镇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定,要大力宣传核桃产业的市场前景,坚决克服核桃产量低、见效慢的思想。宣传核桃生产大户的成功经验,用身边的事教育和引导身边的群众,让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核桃栽植的积极性不减、热度不减,形成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工作势头。

二是扩大规模,营造气氛。在着力抓好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同时,鼓励群众由沟坡地栽植转变到在平地栽植,在房前屋后、生产路、通村路、河道两旁、零星荒山地块种植。实现桥南遍地都是树、是树都是核桃树的产业发展气氛,为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使群众由有地吃不饱的粮农转化为腰包逐渐鼓起来的果农。

化、优质化采穗园,提高核桃产品品质,建中小型核桃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要对发展核桃产业的示范村,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给予倾斜支持。

四是依靠科技,培育人才。要引进和吸纳一批农业院校的核桃专业毕业生,组建一支科技技术队伍。让他们深入到田间地头,全方位服务于核桃产业;要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抓好三个层次的培训:一是抓好镇、村干部培训,使其懂得围绕技术怎样组织管理,避免瞎指挥,并能进村入户指导早实核桃栽植工作;二是抓好科技队伍培训,使其懂得如何培训和指导农户实施技术操作,能够解决早实核桃生产中遇到的一般技术问题;三是抓好果农培训,掌握早实核桃生产要领和环节,学会实际操作,达到村村都有技术队,户户都有技术员,不断提高栽植管理水平。

五是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学习别人好的管理运作经验,实现核桃生产资料的采购、技术管理、服务、产品包装、销售集约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植户收入,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

尊敬的章部长、各位领导:

为了真正把规范化综合文化站创建工作做到位,今年来,老坝港**新区(角斜镇)紧紧围绕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县委“打好新征程七大战役,实现新时期七战七捷”的总体部署,努力加快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建设,为发展老坝港**新区文化事业,促进老坝港**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现将创建市乡镇规范化综合文化站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三月份县文广新局“关于开展创建市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会议”回来后,老坝港**新区(角斜镇)迅速成立了由党工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申承群同志为组长,党群工作局局长陶华同志为副组长,文化科全体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组,分工到人,责任到位,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文化科的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区文化科在岗在编人员两名,编外人员两名,科长的待遇参照中心主任的待遇执行,文化科重新挂上了“老坝港**新区(角斜镇)综合文化站”的牌子,文化科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经费、人员工资支出等均纳入了财政预算,其中文化活动经费每年不少于五万元,为了使文化事业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的上人们对文化食粮的渴望,新区党工委对文化阵地建设做了重新规划,在新区新的行政大楼傍边重建一个设施齐全的文广新综合大楼和一个十亩大的市民广场,在新的行政大楼竣工后迅速开工。

三、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针对区镇合并的具体情况,为了确保文化工作正常开展,各项文化项目能正常开放,工作组的同志经过认真筹划,在新区党工委的支持下,对文化阵地进行了重新调整,现在的新区综合文化楼面积达580平方米,其中:电子阅览室、图书馆50平方米,藏书8000册,报刊杂志12种,电脑6台,健身房50平方米,现有健身器材12件,棋牌室50平方米,乒乓球室50平方米,书画室50平方米,资料室25平方米,群文活动室50平方米,辅导培训、多媒体等多功能厅125平方米,各种乐器、音响设备、服装、道具齐全,最近在县文广局的支持下,我们又建成了花鼓和海洋作业陈立馆,更为我们综合文化站增添了浓郁的文化份围。

四、文化活动情况。

一年来,我区文化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三件大的活动上,一是参加县文广局举办的一月份的年终文艺会演活动,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选送的表演唱《闹文蛤》获得了最佳创作奖和演出金奖的好成绩。二是选送节目参加市濠滨夏夜海安专场文艺演出,按照县局的要求,我们把《闹文蛤》的节目剧本进行提练,表演形式进行了调整,从而在表演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是县政府主办的“海安县第三届开渔节”的文艺演出,我们在总结前两年文艺演出节目的基础上,按照确保演出效果的总体要求,对本次文艺节目进行了认真的策划,演出主题突出歌颂海安,赞美新区,富有海洋特色的文化内涵。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我们得到了县歌舞团的大力支持,经过精心准备,排出了舞蹈《时刻准备着》,音乐快板《新区喜迎宾客来》和原生态表演唱《黄海船号》等新作品,使专场演出达到演出场面宏大,节目题材独特,演艺水准较高,作品印象较好,社会反响齐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县宣传部安排的《海安风情园展示》、《苏台文化合作论坛》、《海安河豚节》等活动的海滨风情展示,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选送的原生态表演唱《渔船号子》每次都能获得满场掌声;在新区教办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运动会,庆“五一”文艺演出;在新区团委、工会的支持下,开展了庆五一、五四棋牌赛;在紫菜协会支持下完成了第三届紫菜节纳凉晚会演出;配合新区经济发展局完成了创建放心消费**新区行文艺演出;组织了读书节读后感征文征集;组织人员积极创作参加县宣传部组织的喜迎十八大大型诗歌朗诵活动等等。

围绕全年工作,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送戏下乡8场,送电影下乡284场,在新区农村工作局、海洋渔业局和社会事业局的支持下,举办各类科普培训班12次,编办宣传橱窗14期,为敬老院老人送戏2次,协助工会为建莲商砼公司、明芯电子公司等6家企业策划安排文艺活动。另外,还协助政法部门开展了普法宣传周活动,协助安全部门开展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组织开展老年业余健身运动,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广场舞活动。目前,新区现有民间自发广场舞健身场所4处,吸纳人数近200人。()积极支持民间艺人建立群团组织,在已有国立演艺传媒公司、海安渔乡艺术团和美迪民间艺术团的基础上,10月23日在时代公司成立了新时代艺术团。此外,农村农家书屋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区做到村村有农家书屋,藏书均超1200册,村村有兼职图书管理员,均能正常开展活动。

四、日常管理情况。

文化站所有服务项目全年开放,工作人员(除周日轮休外)均能按时到岗,挂牌上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持服务环境的整洁卫生,服务热情,办事认真。

各位领导,今年来,我区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不断向先进单位学习,取长补短。面对实际,脚踏实地,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做强事业,尽自己的责任服务社会。

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帮助支持,还拜托各位领导一如继往地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将不负重托,确保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

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兄弟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开展了以下工作。现就近期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营造林工作:

20xx年上级下达了3004亩营造林任务,我站和村委会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确保成活率。经过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我镇营造林任务。

二、林政资源管理。

林政执法:不论是巡查中还是接到群众举报滥伐林木、盗伐林木发生,我站都及时出现在现场,及时处置。半年来,我站查处林木案件共件,其中林政处罚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件。

三、公益林落界。

做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工作是当前首要任务。我站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坚守客观真实原则,确保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目前,我镇已初步完成落界成图和数据库建设。

四、森林防火工作:

(一)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在做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各村委签订防火责任书,拉防火宣传横额3条,贴防火标语三百多张,对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

(二)加强责任制落实,镇、村两级层层建立责任制,林业部门本镇各村委会签订责任,我镇实行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并成立了两支扑火队,防火物资准备充分。

(三)加大护林防火的处罚力度,对一些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

五、下步工作打算。

(1)努力学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加自我的环保意识,提到自身的防腐防变能力。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办案能力和新形势下调解林木林地纠纷的能力。

(3)和林业局保持高度一致,按时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根据会议要求,我将乌审旗2019年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落实推进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2019年乌审旗共收到市级产业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614万元,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共12个,涉及到5个苏木镇,13个嘎查村。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260万元,用于重点嘎查村项目13个,涉及到5个苏木镇,13个嘎查村。我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依据脱贫攻坚规划、扶贫对象需求,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提高资金项目效益和脱贫质量。严格依照项目库审批手续推进扶贫项目库建设,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安全高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嘎鲁图镇布寨嘎查滴灌加工厂项目已办理采购手续,正在作预算、签订合同、办理厂房建设用地手续;布寨嘎查细毛羊合作社农机服务建设项目已办理询价采购,即将进行招投标工作;呼和淖尔嘎查托管代养项目正在办理细毛羊采购手续。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追溯有机产品研发推广体验销售一体式生态闭环平台建设,厂房600平米已建设完成,机器设备已完善并已全部投入使用,已与本嘎查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一般户形成利益联结,优先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农畜产品。乌兰陶勒盖镇巴音高勒嘎査文贡塔拉专业合作社目前还在建设中,巴音希利嘎查乌审旗尚布拉格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母牛养殖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巴音敖包嘎查农机机械服务队机械已经购置完毕,已经投入使用。其中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呼和芒哈嘎查、宝日呼岱嘎查、通史嘎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计划10月中旬并网;昌煌嘎查小杂粮加工厂目前正在办理采购手续;呼和芒哈冷链物流中心设备已经购买完毕,安装完成后可以投入使用;通史嘎查农畜产品收购点场地建设完工,审批手续已经完成,计划年底投入使用。

二、重点嘎查村项目推进情况。

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计划购买农机机械设备,正在进行市场询价对比;木都柴达木村计划用于黑猪销售实体店项目,正在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门店选址;呼和陶勒盖嘎查计划用于种猪养殖项目,目前正在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生物颗粒厂,现在厂房已建设完成,已购买各种机器设备5台、车辆2辆、100吨地秤1台,现已开始小规模运行,每天大约产出15吨颗粒;陶报嘎查生物颗粒厂厂房已建设完成,已购买各种机器设备3台,正在联系相关部门安装变压器。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冷链物流园项目。萨拉乌苏村将20万扶贫资金用于投资乌审旗众兴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萨拉乌苏村建设的冷链物流园项目,合作期限为10年,村委每年分红2万元,10年共计20万元,10年后返还本金;排子湾村委蔬菜大棚。排子湾村利用2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大棚19栋,其中向农牧户出租大棚16栋,租金收入0.47万元;3栋棚村委用于种植花卉,目前收入10万元左右;毛布拉格村大棚项目。毛布拉格村利用2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温室大棚2栋,用于种植瓜果蔬菜,截至目前收入共计3万元左右。同时雇佣毛布拉各村贫困户高贵军打理大棚,帮助其增加经济收入;巴图湾村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巴图湾村将2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期限3年,村委每年分红2.4万元,三年累计共计7.2万元,3年后返回本金20万元。公司优先考虑雇佣巴图湾村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业,并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瓜果、蔬菜等产业,增加贫困人员的收入。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农机服务队项目正在购买机械;呼和芒哈嘎查冷链物流中心设备安装完毕后投入使用;沙尔利格嘎查小杂粮加工厂正在商定采购程序。

三、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到位情况。

2019年,我旗收到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614万元,经我旗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结合我旗脱贫攻坚项目库实施情况,分别向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托管代养项目拨付50万元、向布寨嘎查滴灌加工厂项目拨付30万元;向图克镇图呼勒岱嘎查追溯有机产品研发推广体验销售一体式生态闭环平台拨付60万元、向苏力德苏木陶尔庙嘎查、呼和芒哈嘎查、宝日呼岱嘎查、通史嘎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拨付260万、向昌煌嘎查小杂粮加工厂补助资金拨付20万、向呼和芒哈冷链物流中心拨付20万元、向通史嘎查农畜产品收购点拨付35万。向无定河镇堵嘎尔湾村玉米烘干厂项目拨付20万元、向王窑湾村玻璃纤维棒项目拨付24万元。向乌兰陶勒盖镇拨付的95万元市级产业就业专项扶持资金目前暂未向嘎查村拨付。

四、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到位情况。

2019年我旗共收到重点嘎查村扶持资金260万元。分别向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购买农机机械设备拨付20万元,木都柴达木村黑猪销售实体店项目拨付20万元,呼和陶勒盖嘎查种猪养殖项目拨付20万元。向苏力德陶尔庙嘎查农机服务队项目拨付20万元、呼和芒哈嘎查冷链物流中心拨付20万元、沙尔利格嘎查小杂粮加工厂20万元。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冷链物流园项目拨付20万元,排子湾村委蔬菜大棚拨付20万元,毛布拉格村大棚项目拨付20万元,巴图湾村入股内蒙古鼎舜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拨付20万元。图克镇乌兰什巴台村生物颗粒厂20万元,陶报嘎查生物颗粒厂20万元。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市级重点嘎查村20万资金因嘎查无项目,资金尚存于嘎查账户未投入使用,现已申请退回资金。

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按照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规范扶贫项目建设管理。

其中招投标和采购手续花费时间较长,有的嘎查村招投标后存在流标情况,耽搁了时间,造成进度缓慢。二是各嘎查村的集体经济现基本已形成,但不成熟,部分扶贫项目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三是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效果不明显,利益联结方式多为入股分红、雇佣等形式,对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效果不明显。四是农村贫困户多存在缺劳力、缺技术、缺胆量等问题,在农村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单独组织实施产业项目的难度很大。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紧盯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安全高效使用。

实时开展扶贫项目验收工作,坚决杜绝帮扶措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长效性不强、治标不治本等问题,确保扶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二是实现项目资金与贫困户相链接。

注重发挥集体经济建设项目促进扶贫户就地就业、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与扶贫户建立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巡回宣讲活动,全面引导和激励扶贫户内生动力,着力提升扶贫对象满意度。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为了解当前油菜籽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研究完善油菜籽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根据省农委有关通知要求,xx县农业局组织专门调查小组,深入茅草街镇、厂窖镇、麻河口镇等6个油菜重点产区,对油菜籽生产及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研,并认真研究分析。现将调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油菜籽产销基本情况。

(一)生产情况。2015年我县春收油菜面积万亩,同比增长,亩平均单产131公斤,同比增产,总产万吨,同比增加。其中优质油菜种植面积万亩,优质率98%。油菜籽产量质量好于往年,收获的油菜籽杂质率为4%,较去年降低;出油率37%,较去年提高1%。

(二)收购情况。今年,我县油菜籽收购价格持续低迷,始终在元/公斤的低价徘徊,菜籽油价格也在12-16元/公斤低位,并呈下降趋势。农民出售意愿不高,菜籽收购进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放缓。以压榨企业为主的收购主体受市场影响,收购、加工意愿并不强烈。

(三)成本利润情况。调研显示,今年我县油菜籽每亩生产总成本在455元左右,包括种子费10元,化肥费80元,农*费10元,机耕、机收费115元,用工费240元。按收购价元/公斤,每亩产值445元,核算每亩净亏10元。

(四)市场分析。根据调查统计,当前,农户存籽量约占总收成的28%,自榨食用油占23%,出售商品率49%。本地压榨企业全年计划收购菜籽量约为6万吨,同去年持平,目前,已完成计划收购量的62%,同比降低10%,开工率、压榨量均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据本地压榨企业收购意向,预计到今年9月底,将完成收购计划85%。

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持观望心理。临储政策取消后,油菜籽收购价格应声而落,再加上收购补贴细则暂不明确,农民出现惜售心理。二是压榨企业资金缺口大。去年以来,油菜籽压榨企业持续亏损,加之今年临储政策取消,贷款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很难拿出足够资金收购油菜籽。三是罐容紧张。目前,由于菜籽油销售不畅,去库存进度缓慢,占用了企业大量罐容,有效闲置罐容比较紧张。四是压榨利润仍然在保本或亏损边缘徘徊,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的积极*不高。总的说来,当前菜籽收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矛盾焦点就是菜籽、菜油价格过低。

(二)对策建议。一是建议省里*相关文件,明确油菜籽种植补贴政策,以打消农户观望惜售心理。二是要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收购菜籽。三是要加快油料去库存速度,缓解企业收购压力。四是要推进油菜籽副产品产业开发,拓展增收渠道。可将“双低”油菜籽榨油后剩下的菜籽皮、脱臭馏出物“变废为宝”,从中开发出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妆、日用化工等行业的植物多*、植*、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深加工产品,以扭转亏损颓势。

三、产业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2016年种植预期。

由于受今年菜籽市场价格低迷的影响,农民种植意愿受到影响,调研受访的农民均表示将调减来年油菜种植面积。在当前政策及市场形势下,预计2016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将有所调减。

(二)对策建议。

二是优化种植结构。要根据政策引导及市场调控,适时调整油菜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在油菜籽适种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精耕细作,提高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为建设规模化油脂企业开通绿*通道,加大科技投入,探索深加工的路子,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服务,增大油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空间,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四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倡导健康的食用油消费习惯,扩大内需,提高油菜籽副产品的商品化经营程度,减少*干预措施,开放流通市场,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湖北三峡黑茶公司产业汇报材料

湖北三峡黑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究开发特色茶,丰富宜昌三峡茶类与旅游产品,发展茶产业为已任,集茶叶科研、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技农工商集团化,产供加销一条龙”的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公司拟投资2亿元,完善湖北三峡黑茶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堡岛茶叶专业合作社体制与管理服务功能,推行“公司与合作社对接”、 捆-绑发展适用“机采”的2万亩现代化三峡天赐黑茶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的三峡天赐黑茶初制加工厂 ;具有旅游观光特色的三峡天赐黑茶精制加工产业生态科技园和天赐茶叶销售中心;开拓市场建设直销店及网上交易超市等。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近10亿元,创利税近500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近2000人。

湖北三峡黑茶有限公司依托宜昌三峡丰富的茶资源,经过数年探索,开发出具有“解渴、养生、观赏、收藏” 等综合功效的黑茶类茶叶新产品——“中堡岛”牌三峡天赐黑茶系列产品,其产品填补了宜昌三峡茶类空白,为鄂西茶产业增添了新贵,投放市场后受到中央、省、市、区有关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茶农和消费者的欢迎。

公司已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自主研发生产的三峡黑茶产品先后获得省级专利3项,享有“消费者满意产品”、“中国上海食品博览会金奖” 、“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

大力发展三峡黑茶产业,满足了市场需求,弥补了湖北三峡茶类与旅游产品空白。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宜昌,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竞争力的地产旅游产品,尤其是具有三峡特征的旅游文化纪念品尤为稀少。三峡黑茶,打出的'是具有独特地理象征的“中堡岛”品牌与三峡大坝“坝址形象”文化,茶叶是三峡地区的自然特产,三峡黑茶又是茶类中具有“解渴、养生、观赏、收藏”功能独特的茶类,是符合旅游者特别钟情旅游文化符号与旅游地域性相结合的土特产品。

大力发展三峡因黑茶产业,满足了社会多元化需求,可以大幅增加茶农收入。目前,宜昌三峡茶区已步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在主攻绿茶类生产的同时,开发特色三峡黑茶,可以优化茶类结构组合,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可以推动“机采”作业,解决采茶劳力不足,降低茶农劳动强度。可以充分利用茶资源,提高茶农经济效益。由于中低档绿茶的价格较低,销路有限而形成了“重春茶、轻夏茶、丢秋茶”,“重高档茶、轻中档茶、丢低档茶”的倾向,茶叶鲜叶下树率低,大量茶叶资源被白白浪费。开发三峡天赐黑茶系列产品原料均以中低档茶叶为主,对鲜叶的完整性并无特别要求,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茶资源的效益,实现茶叶增产、茶农增收、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四增”目的。

大力发展三峡因黑茶产业,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黑茶降脂、减肥等保健作用被中国、日本等学者揭示,这种经发酵和紧压技术制作的黑茶日渐在海外受到追捧。特别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现代都市人,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得富贵病和处于亚健康状况人越来越多,黑茶正好迎合了这一宠大的保健饮品市场。

大力发展三峡因黑茶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公司在乐夷陵区乐天溪镇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征地200多亩,重点建设中堡岛三峡黑茶产业生态科技园、天赐黑茶茶精制加工产业园基地和三峡天赐黑茶科技实验推广中心,建成后可为库区移民、特困人群、残疾人员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鉴于公司目前在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把三峡黑茶打造成宜昌另一大茶类品牌、新兴的旅游产品、最具特色的农业品牌,让三峡黑茶真正成为湖北名品、中国名品,特请求领导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

一是可否考虑将三峡黑茶作为礼品赠送给“两会”代表。

二是可否将支持三峡黑茶产业做大做强作为提案提交省市“两会”,将三峡黑茶纳入“十二五”重点发展规划和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三是可否请政府有关部门在项目发展、科技研发、市场营销、产品推广、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是可否请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将三峡黑茶纳入领导项目联系点,指定专人重点帮扶。

湖北三峡黑茶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18日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

房地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房地产税收是地方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几年,在县城房地产业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和容量相对饱和的状态下,房地产开发逐步向乡镇延伸,对于提升集镇品位,扩大集镇的规模及容纳能力,加快集镇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小城镇房地产发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规划不合理,设计不规范、甚至私搭乱建、漏税费等诸多乱像,如何加快和规范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发展已客不容缓。对此,我们进行了有限的调查和思考:

一、**当镇的基本情况及近三年房地产开发的现状。

**镇位于**阳平原西北部,处于全县中心,是**阳平原区和山丘区的结合部。全镇集雨面积55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总人口4.3万,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5万。我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在巩固传统农业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农业高效产业,已建成100亩以上的规模葡萄园11个,新扩葡萄种植面积亩。我镇是全县的工业强镇。我们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工业企业,现有骨干工业企业40家。膨润土、建材、化工是我镇的三大拳头产业。我镇是全县的历史文化名镇。**始建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文化厅授予“渔鼓之乡”,西街文化大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我镇已竣工销售和在建的`各类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共11个,预计总投资7300万元,总建筑面积58500平方米,共修建商品房260套,门面34间,商业超市场6500平方米。其中:以来共开发房地产项目7个,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建成商品房234套30500平方米,商业门面34间2000平方米,商业超市经营面积6500平方米,总投资4828万元。

二、镇党委政府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1、规划先行、加强引导。为了加快集镇建设与管理,改变建设无序,监管不力、服务不周的现状,镇党委在骋请专业机构编制集镇总规和控规及专项排水规划的基面础上,大胆改革,整合原城建、城管、环卫三个单位的人员和力量,成立了**镇集镇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除保证重点建设的必要经费外,镇财政每年还保障集管办办工经费5万元。集镇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本镇实际实行发展小城镇房地产业与推进项目建设、与小城镇扩容提质、与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相结合,积极引导,使镇城区房地产业步入了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2、盘活资源,提供用地。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盘活处置闲置的土地资源,解决我镇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的难题。近三年来,先后盘活了老电影院、老**运车站、镇办水泥厂三处闲置土地,提供房地产开发面积12亩;争取**阳平原灌区无偿支持提供国有农用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面积23.5亩。

3、专班服务、创优环境。对20以来政府重点扶持和谐家园、时代商业广场、白云新城三个商住宅小区项目,政府都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班子协调矛盾,办理相关手续,为项目成功落户,顺利推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和环境。

4、争取政策、基础配套。历经几年的不断努力,终于向县政府争取到了“乡镇土地出让收益返还乡镇用于集镇建设”的政策支持。我们把三个项目取得的土地收益近300万元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及集镇公用部分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减免大部分城镇配套建设维护费,减少建设成本,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如白云新城开发项目,按标准应收城镇配套建设维护费30万元,但考虑到其项目开发难度,开发成本高,我们只象征性的收取了2万元。

三、我镇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我镇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行政审批不到位,存在未批先建,私建私售的情况;二是工程监管不到位,房屋质量无保障;三是配套建设缺资金,配套设施不完善;四是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资金回笼压力增大,销售形式不容乐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和规范,确保小城镇房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规范房市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当前,乡镇土地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销售市场秩序混乱客观的存在不规范现象。不够规范的房地产市场在冲击城市正规化的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税收秩序和政府的规费秩序,由此部分投资者对小城镇的房地产投资环境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环境,在行政审批和质量监管上等环节建立城乡一体的房地产市场。

2、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审批环节、时限、规范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合法拆迁。以及水、电、气等配套等问题,鼓励房地产企业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推进节能环保。

3、落实优惠措施、提供资金支持。除继续落实土地收益返还的政策外,县政府应逐年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解决乡镇政府配套房地产开发项目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难题。另外,对乡镇房地开发项目要象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村公路建设那样给以税收优惠。

4、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开发水准。一是加速资金周转。房地产行业将与生产性企业一样必须加速资金周转,做到以快取胜,才能实现高额回报;二是提升房产品位。房地产行业已由前几年暴利模式回归到理性的运作方式,房地产行业向理性回归的最佳途径就是重视房地产的品位和消费者的需求;三是拓展保障性住房。县委政府应将保障性住房像乡镇延伸,开发商应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尽管回报率低一点,但将保障性住房作为利润增长点也不失为一条上好选择。

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汇报材料

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任常务副组长,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二)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三)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奖惩,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市政府建立了生物特色产业考核奖惩机制,明确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建立基数考核奖励机制。市政府在下达任务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交纳保证金,根据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按奖励办法兑现奖惩。此外,把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工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木杆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将木杆镇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镇情

木杆镇原名木杆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并镇,有“天下筇竹第一镇”之美誉。全镇国土面积238.95平方公里,辖8村43个自然村182个村民小组。现有6312户26824人,其中农业人口25989人,占96.8%;有劳动力14356人。全镇有耕地面积7万余亩,人均2.54亩;有林地106139亩,人均4.1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1633亩,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1.23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桃、李等经济林果;草地面积141464亩,水域面积5918亩,其他面积10978亩。

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我镇实际,扩大魔芋、竹笋、松泰萝卜、冷凉蔬菜特色农业种植样板规模,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提出并实践了“1234”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木杆为中心;走好两条路:依畜增收、靠林致富之路;实施三大战略:农业稳镇、科教立镇、旅游富镇战略;建设四大基地:

—1—

肉禽蔬菜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特色民居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已在全镇大范围启动,一批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技术员分户技术指导方案(油菜)。

一、生产技术指导。

油菜主推品种:宜油13号、华油杂13号、油研10号、绵油15号。

主推技术:1.油菜适期适量播种技术:选择产量、熟期、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品种宜油13号、华油杂13号、油研10号、绵油15号。适宜播种期为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中熟品种9月中旬,早熟品种9月下旬,种植密度按照稀瘦密的原则,每亩密度控制在6000株左右。

2.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或亩施比利夫复合肥35-40公斤,耕入土内,混合均匀。

3.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在病虫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开好三沟,在降低田间湿度的基础上应用药剂防治。

二、入户指导要求。

油菜总体指导:分别为9月上旬、10月下旬、11月中旬、12月中旬。

三、农事活动及辐射带动要求。

1.在种植管理中严格按照指导员要求去做。

2.每次接受培训后5天内把培训内容传播给辐射户。

3.不定期组织辐射户观摩自己应用新技术的效果。

2015年技术员入户技术指导项目记录。

2015年3月5日,搞好大春技术培训及大春备耕工作。

治工作。

2015年8月15日,指导农户搞好大豆苗地管理、看苗补施肥料及病虫防治工作。

2015年接受培训指导记录(油菜)。

年5月26日参加县农业局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技术培训。

年9月7日,参加县农业局小春技术培训会。

年9月10日,参加县农业局油菜育苗现场会。

年10月20日,蓬莱镇油菜移栽现场会。

年11月12日,蓬莱镇油菜田间管理现场会。年12月15日,油菜田间管理及中耕除草。

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大英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大力宣传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示范户的种粮积极性,指导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特制定2015年油菜产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本年度计划进行集中培训示范户达6次,召开现场会6次,根据各示范户存在问题,每户示范户入户10-12次。集中培训内容主要为“大豆主推品种四川可选贡选一号、南豆12等审定品种,或九月黄、威远小冬豆、冬大豆等的地方品种,规格化育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知识”,同时印发技术资料,真正提高示范户的科技知识、科技水平,让科技示范户工作更能够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使其真正做到学科技、用科技、传播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

2.通过实施科技示范户的工程,进行技术指导,使示范户大豆产量增加10%,收入增加10%,辐射户产量和收入提高5%以上,科技示范户满意率达95%以上。

二、工作计划。

年9月,针对2014年示范户存在问题及成功经验,入户指导1次,制定技术指导方案,推荐主导品种,介绍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求,拟定重点指导内容和工作计划。

年6月,指导大豆播种,针对示范户实际生产情况,确定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法,确保播种质量。入户指导2次,集中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法,确保播种质量。入户指导2次。集中培训1次,召开现场会1次。年7月,指导苗期肥水管理。根据示范户大田生产实情及时查苗、补缺,追施提苗肥和病虫害防治。入户指导3次。集中培训2次,召开现场会2次。

年8月,指导大田中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注重防治根种病和施用蘖肥。入户指导4-6次。集中培训3次,召开现场会3次。

年5月,调查示范户、辐射户产量、收入情况,进行示范户工作总结及材料纂写、上报,对一年的入户指导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物化补助。

根据“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补助实行由大英县人民政府统一招标,根据各示范户种植面积实行技物配套,补助物资为:大豆种专用复合肥、杀虫剂、杀菌剂。

四、技术措施。

(一)主推品种:四川可选贡选一号、南豆12等审定品种,或九月黄、威远小冬豆、冬大豆等的地方品种。

(二)主推技术:规格化育苗、点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

(三)技术要求: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宜播期为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中熟品种9月中旬,早熟品种9月下旬,种植密度按照肥稀瘦密的原则。2.大豆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底肥,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1500公手,过磷酸钙40-50公手,或亩施比利夫复合肥35-40公手,耕入土内,混合均匀。

及时补苗、间苗:播一要及时查缺补苗,间苗要早,1-2片真叶进行第一次间苗,3-4片真叶进行第二次间苗,灌水:根据墒情定苗后、花期、结角期各灌一次水;田间除草:第二次间苗后浅中耕一次,促进根系的发展,定苗后中耕一次。

5.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大豆的根肿病、白锈病、病毒病、菌核净、叶蜂幼虫、菜青虫、蚜虫等病虫害。6.适时收获,及时晒干防止大豆籽霉。

7.指导农户搞好水稻、玉米、大豆、养殖业等其它农作物技术指导,首先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全方位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保证全年粮油增产,经济增收。

一、该农户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

2、劳动力不足,科学种田水平不高,种粮积极性不足。

二、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生产技术指导,主推科学技术。

1、选择优良品种,时期育苗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用肥,搞好田间管理。

2、搞好测土配方施肥。

3、搞好病虫综合防治,农田化除草。

4、入户指导10次以上,关键时期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户。

三、现场指导记录。

搞好培训、大春备耕工作。

指导农户搞好大春育苗。

指导农户搞好玉米移栽。

指导大豆管理及病虫防治。

搞好小春培训及品种的选择。

四、指导效果。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通过培训和指导,仅示范户能自觉地运用科技成果,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大胆试验示范、相信科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学,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大力宣传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示范户的种粮积极性,指导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

一年来在县农业局和农技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指导活动,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步伐,解决了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从而向现代农业转变,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实用技术对大豆、小麦、玉米、蔬菜、果树、油菜、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集中技术培训,分不同时期进行分户技术指导,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按照技术指导员的要求,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搞好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起到引领作用,深受农户的欢迎。

技术指导阶段小结。

在开展科技示范户建设技术以来,大力宣传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示范户的种粮积极性,指导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运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开展运用党对农村的惠农政策,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在各个关键时期开展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示范户的科学种田水平,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通过一年的精心指导和辐射带动一大批科技户,掌握农业新技术,相信科学,把所学到的知识知识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熟练掌握对果树,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的生长和发展规律,生长特性,科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真正把培训和技术指导用于生产实践,已过去的流传农业技术改变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农业新技术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到田间现场指导示范户科学种田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受到了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的欢迎。

2015年3月5日,搞好大春技术培训及大春备耕。

治工作。

2015年8月15日,指导农户搞好大豆苗地管理、看苗补施肥料及病虫防治工作。

2015年3月5日,搞好大春技术培训及大春备耕工作。

2015年3月18日,指导农户搞好大春育苗。

治工作。

2015年8月15日,指导农户搞好大豆苗地管理、看苗补施肥料及病虫防治工作。

县产业扶贫亮点工作汇报材料

扶贫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正宁县西坡乡高红村位于子午岭林缘区,过去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精准扶贫行动中,该乡实施贫困户调查摸底、产业富民、基础设施配套、金融支撑、技术培训、公共服务“六大工程”,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脱贫成效显现。“在各级干部的帮助下,我成立了同力养殖合作社,并从山东引进了500只小尾寒羊,在本地购买了200只山羊,预计今年收入可比去年翻一番。”村民巩东红说,这都是托精准扶贫的福,才让他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老区脱贫致富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责任,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两大行动载体,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一条主线、弘扬一种精神、紧扣一个核心、遵循一个原则、建立一套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思路,着力在精准扶贫上出实招、务实功、求实效。

精准部署出实招。

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全省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安排组织对全市扶贫工作进行再摸底、再调研,掌握实际情况,寻求有效对策。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议精神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将扶贫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全力推进。

在省委、省政府出台“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贯彻落实,分析研判我市市情,制定出台了全市精准扶贫“1个意见20个专项方案”,实现工作部署精准化、目标任务精准化、对策措施精准化,把各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举措进一步细化、实化、责任化,为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提供了指导和遵循。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近日,市委书记栾克军在安排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时,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要围绕打造革命老区精准脱贫示范区,突出“六个精准”要求,深化“五个一”模式,推动扶贫攻坚由注重“强基础”向着力“提效益”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社会“多元型”转变,由依靠“外推力”向催生“内动力”转变,由“多因性”返贫向“稳定性”脱贫转变,探索走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精准落实务实功。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为了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模式,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和保障“六个精准”,严格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落实,尽快摸清底数,找准对象,明确原因,精准施策。

以537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在去年建档立卡信息的基础上,全市组织7000多名干部重新进行核查,将因灾、因学、因病等返贫的4万人纳入建档立卡系统,将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12.77万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中识别不准确的贫困对象从信息系统中退出。西峰区显胜乡铁楼村贫困户刘午告诉记者:“干部们做事认真仔细得很,每次来都拿着计算器,边问、边算、边记,我自己记账都没这么清楚。”

现如今,各县(区)贫困村均将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及增收计划等基本情况挂图上墙,并建立扶贫档案,给扶贫工作提供了精准方向。

在建档立卡的同时,还根据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和贫困农民收入状况,合理确定县、村、户整体脱贫时序,落实贫困对象精准化、动态化管理,针对需求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一户一策,做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改、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保证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

围绕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各县(区)在精准扶贫上积极实践,探索出针对各自县域实际的工作模式和举措。其中庆城县实施“531”稳定脱贫工作法,环县采取特殊困难群体兜底、基础短板补齐、主导产业带动、技能培训输出、高素质人才创业等五分法推进精准扶贫,镇原县实施“3466”工作机制,为全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注入了活力。

精准发力求实效。

在我市7县1区中,西峰区属全省“插花”型贫困区(县),其他7个县属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自然环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要实现整体脱贫,就必须“对症下药”,通盘谋划,精准发力。

针对经济发展起步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用电提质、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工程,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住房难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314条,开工率97%,完成路基2739公里、路面1254公里,完成投资17.87亿元。农村安全饮水方面,现已建成小型水利工程2982处,完成投资2700万元,解决了1.3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农电提质改造方面,开工建设农电线路4174公里,改造低电压村组683个,完成投资1.2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今年新建项目现已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94个,开工率87.8%,完成投资2.2亿元。危房(窑)改造方面,现已开工1万户,完成投资2.64亿元。流域治理及梯田建设方面,已完成流域治理面积256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9.17万亩。

稳步实现精准脱贫,不断壮大富民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精准扶贫的核心任务。由于各县(区)立地条件不同,市委、市政府按照“北部山区草畜、中南部塬区苹果、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苗木、川台地和城镇郊区蔬菜”的总体布局,精确“滴灌”,大力发展草畜产业、苗林产业和瓜菜产业。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投产规模养殖场(小区)127个,新栽苹果6.74万亩、改造老果园2.67万亩,培育形成百亩瓜菜生产示范点81个,千亩瓜菜生产示范基地18个、万亩瓜菜生产片带4个。据了解,这些特色产业开发获取的收益可占到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电商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平台。我市充分抓住电商发展机遇,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常态下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加快农村精准扶贫步伐的新战略,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4个,乡级电商服务站24个,村级电商示范店216个,电商交易额达到6.13亿元。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和方式,开展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贷款试点工作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创新涉农金融信贷产品。截至6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88.84亿元,较年初新增22.75亿元,同比增长24.67%,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扶贫攻坚方面,今年是我们用心用力最多、投入投资最大、成果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按照目前的进度,全年有望实现3个县区、128个贫困村、13万贫困人口脱贫,比省定计划多脱贫4万人。”栾克军说。

一、凤凰乡贫困现状和原因。

凤凰乡地处我区东部,距主城区19公里,辐圆面积18.6平方公里。全乡辖9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3462户,农业人口10513人,总耕地面积9881亩,人均耕地0.9亩。经过前期调查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587户,贫困人口1659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12.7%。我乡有凉亭桥村、马桑沟村、断石桥村、桂花沟村4个贫困村,要在与全市、全区同步进入小康,任务十分繁重,全乡致困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因自然环境致贫。

由于凤凰乡所处的地域环境,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高经济附加值作物生产十分困难,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村社公路里程短,很多社都还没有通公路,群众出行困难;农田水利设施较差,靠天吃饭现象严重。

三是因病、因残人口多,短期内难以脱贫。

四是因灾致贫、返贫时有发生。

由于经常发生阶段性旱灾,近几年都有发生春旱的情况,大春生产受到了的严重影响。随之带来的经济作物减产欠收,影响到群众收益。其他如因夏季暴雨,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小范围的泥石流,阻碍了我乡相关高山村的交通运输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始终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98元,同比增长13%,乡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群策群力,定点帮村,干部帮扶。

今年,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定点帮村,干部帮扶力度,我乡由县级领导张文举同志定点联系,区政务中心、区供销社、区进修校、区党校、乡政府及驻地单位共88人结对帮扶587户贫困户。一是全面了解了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二是听取了贫困户的意见及愿望,三是针对贫困户的现状制定了合理的脱贫规划。四是调整贫困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核桃基地2个、中药材基地、花椒基地各1个,规模均达2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

(二)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扎实开展了农村低保及困难群众救助“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户档案。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全乡587户贫困户,1659人贫困人口的档案。全乡低保户全部纳入扶贫对口帮扶对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把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买补贴等政策落到实处,做好了新农合、低保、临时救助等工作。全乡减少贫困人口200余人,转移性收入实现人均增收60元。投入帮扶资金10万余元,对587户中的435户贫困户进行了集中慰问。

(三)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对村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新修村道公路7公里,新修山坪塘1口;今年土桥子村整村推进项目正在实施;屈家店村、高桥村等5个村的人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中;积极争取天然气早日开通;完善全乡交通安全设施、警示标志;新修垃圾池45口;同时加快集镇的供水、排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力做好场镇“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章;大力开展集镇市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垃圾乱堆、车辆乱停、摊点乱摆、乱搭乱建等现象,提升场镇整体水平。鼓励农村群众到场镇建房,发展产业。

积极推动整村产业发展。通过在土桥子村、开展土地调型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和旱地蔬菜种植。还在该村新修山坪塘1处,解决该村经济发展水源问题;我们在原有的核桃、药材产业的基础上,引进业主在土桥子村、马桑沟村种植花椒350亩,常年雇佣当地劳动力30余人,利用了部分农户闲置土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能力扶贫大力开展。

投入资金15万元新建断石桥村活动室;投入35万元维修了土桥子村、桂花沟村、马桑沟村、凉亭桥村、双石桥村活动室,投资14万元更新、维修9个村的远程设备和“村村响”广播,宣传党的扶贫帮扶政策,讲解种养殖技术,为村民提供最前沿的种养殖技术。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建立了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完善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健全劳务供求信息和服务体系,今年劳务输出3400余人,在产业园区提供常年就业岗位120余个,实现就近就业,提高收入,去年全年全乡实现劳务人均增收350元以上。

(六)民政帮扶切实到位。

对全乡共有500余户,600余人低保户和五保户,按时按额发放补助。对符合大病医疗救助的',积极进行医疗救助手续办理,20,共计向全乡57人,发放18万余元大病医疗救助款。去年,在全乡临时救助600余人,共计24万余元。尽最大努力减轻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贫困户的经济负担。今年年初,乡民政拿出6万元,对全乡经济困难的农户进行了慰问,区党校、区供销社的干部职工也对贫困户捐钱捐物3万余元,使困难户过得起年、过得好年.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和举措。

今年,我们将认真按照区委的安排,紧紧围绕“基本脱贫、提档升级、20同步小康”的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举措,切实抓好扶贫帮扶工作。

(一)坚持因户制宜,科学制定扶贫详规。

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科学编制困难户扶贫详规。乡认真制定全乡扶贫帮扶三年规划,完善扶贫帮扶计划。配合区级联系帮扶部门针对各帮扶村的特点,制定对口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帮扶责任,确保联系村按期脱贫;各结对帮扶干部根据帮扶户的特殊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方案,切实深入困难户家中,每季度按时入户了解情况,推动帮扶,实实在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二)坚持部门协作,整合资源统筹施力。

充分发挥各帮扶部门的自身特点和优势,帮助各贫困村逐步建立长效发展的优势产业,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努力营造“大扶贫”格局。严格落实好联系单位带头扶贫的责任,发挥部门优势,组织社会扶贫资源,凝聚社会扶贫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切实整合扶贫、民政、农口等对方资源,增强扶贫实效。

(三)坚持产业主导,切实夯实扶贫基础。

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培育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村社发展支柱产业,在原有核桃产业600亩、玉竹产业200亩的基础上、新建花椒产业350亩,发展优质蔬菜、水稻、养殖和水产养殖。动员困难群众到产业园区务工,增加群众收入。

(四)坚持基础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涉农项目等,统筹兼顾,积极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建设,使之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加强重点村社的文化、卫生、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和以改厕、改灶、改圈及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启动土桥子村扶贫项目整村推进,全面提高该村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在公路建设方面,以全面提升乡道、村道四通八达为目标,解决广大群众行路难、出行难和产业发展瓶颈的问题,促进生产要素便捷流动。在水利建设方面,继续加强堰塘水渠整治、农村安全饮水等设施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体系、水资源供给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在村容村貌建设方面,不断改善村组织活动阵地条件,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修缮村村通广播、远程教育设备,配齐电脑及桌椅等办公设施;全乡贫困户残疾人98人,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病人39名,乡党委、政府将通过帮助其享受低保、发动社会关爱、捐赠等模式,保证他们在20前能够自食其力。

牛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牛奶营养价值的认识,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市原来只有市郊养有少数奶牛,现在已扩展到周围郊县的最近几年,奶牛存栏数量增幅每年都在10%左右,xx年底全市存栏头数达到9806头,年产鲜奶量达到26521000公斤,这对保障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市的奶牛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水平底,管理落后等种种原因,导致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国牛奶存在恶性竞争。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养奶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养奶牛的人越来越多,奶业发展形势良好。奶业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成本低、效益好的牛奶生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不断降低销售价格。这对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的市奶业打击很大。由于外省的盒装牛奶价格压得很低,牛奶加工厂的价格就无法提上去,厂家价格上不去,鲜奶收购价格就得压下来。90年代中后期,市的鲜奶收购价格曾达到每公斤3-3.8元,部分水牛奶收购价格高达5-6元。而现在的鲜奶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2.57元。鲜奶收购价格不断地下降,而饲料的价格却在不断地上升,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奶农曾多次呼吁牛奶加工企业提高鲜奶收购价格,但企业根本不听。所以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现在每头奶牛年利润在xx-3000元之间,而且风险非常大,有的养殖户不但不赚钱,反而亏本。面对微薄的利润和即将出现的亏损,已有部分养殖户放弃了养奶牛,改养其它牲畜或改行做别的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各级政府领导不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市的奶业将会逐步萎缩,最终导致出局。

2、牛奶深加工数量少。目前市有乳业加工厂8家,由于这些加工企业受资金、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等因素的制约,每天加工的鲜奶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奶农挤出来的牛奶,由于无人收购,不得不痛心地倒掉,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3、奶牛品种不理想。目前市所饲养的奶牛主要从外地引进,所引进的奶牛品种不是很理想,病多,产奶量少,饲养成本高。

4、青贮饲料供应不正常,质量不高。市青贮饲料大多数从外省购进,由于路途遥运,所以供应很不正常,饲料供应不正常,就会影响到饲养的质量。青贮饲料除供应不正常外,质量也不高,这也影响饲养的质量。

5、牧草、饲草来源少。市是的首府,是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没有规模的牧场,饲草也很少,这对以草为主要饲料的奶牛来说,很不利于奶牛业的发展。

6、养殖水平低。目前市奶牛养殖以户养为主,数量不多,规模比较小。一般养殖户饲养的数量为3-5头,多的几十头。养殖方法比较单一且落后,饲养环境差,卫生条件差,抵御病疫能力差,每次购进的饲料数量少,价格高,劳动生产率低,造成养殖成本高。

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结合我县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行动,我乡掀起一场态度坚决、声势浩大、效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战,在生态攻坚深度治理行动中使用人工累计9650人次,动用各类车辆累计3820车次;动用勾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80余辆,累计工时14380小时;共清理生活垃圾2200.6吨;清理禽畜养殖粪污693.5方;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543.7吨。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验收中,我乡16个村均取得了优秀的好成绩,先后接待了来自开平、迁安、丰润、玉田及其他友好乡镇的学习观摩30余次,获得了各级领导一致好评!垃圾处理方面,县级配备垃圾桶全部发放到位,乡出资购置4000个小型垃圾桶,全乡每户发放一个;共招聘保洁员41名,为每个人配备人力三轮车,在乡垫资的情况下保证劳保用品全部发放到位以及缴纳意外保险;对保洁员建立奖惩考核机制,每月对其不少于5次抽查,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通过两个月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我乡安排专人赴廊坊实地考察多家改厕设备公司,优中选优确定从河北锦泓环卫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采购一体化三格式与双翁式化粪池及相关配件,并与设备采购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安排相关专业人员驻场指导改厕设备安装,现已完成相关设备采购,已组织两支专业施工队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施工,目前已完成改造48户,在建98户。

(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一是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100万元,完成接待中心前广场绿化、水韵乐园修缮及绿化、酒店内设备调试等工作,目前游客接待中心软装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核,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马上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施工。二是五海猕猴桃庄园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400万元,完成20000株猕猴桃品种换植;浇灌返青水并进行猕猴桃苗子管护;栽植海棠900株;800亩猕猴桃苗加盖生物制肥;完成西园区地标广场建设。

(二)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是天晶智能温室群项目。完成温室条形基础砌筑,正在进行温室砖基础砌筑。二是花果人间智能温室群项目。完成智能温室人字架组装、人字架横梁安装,正在进行外抗风柱安装,农业大棚正在进行砌砖,墙土方回填。

(一)路面硬化。

今年以来全乡共硬化水泥路面13800平方米,对徐庄子、西山、东城峪、马家沟等观摩线路重点村铺设沥青路面共计23000平方米。

(二)村庄绿化。

截至目前我乡共栽植绿化树种3500余株、各类花草42000株,种植花籽15300余平方米,垒砌花池5000米。另外与河北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对接,新确定小节点打造18处,其中5处小节点正在建设中,预计下周起将全部开工建设。

(三)墙体美化与亮化。

全乡共垒砌石头矮墙3200余米;围挡木栅栏3800余米;墙体立面改造共计完成32000平米;徐庄子、西山、东城峪墙体美化26000平米;安装路灯共计459盏,打造一条特色景观大道;设计县界标识牌1处,村庄标识牌16处,新型党建标识牌9种,已经获得领导认可;通过与迁西县文化馆专家讨论研究确定,在我乡重要道路节点,设计较为醒目突出切具有迁西县和东莲花院乡特色的标志性建设节点6处,设计方案已出,马上进入施工。

(四)污水治理。

东城峪村之前设计采取集中收集方式进行污水处理,现主管道已铺设200余米,但由于村内线路线路混乱、自来水铺设无法协调等多种原因,现暂时停止施工,考虑改成分散式处理;西山村也因为村内不方便铺设管道,计划改成几户一组合的方式分散式处理,现正在设计。

(五)美丽庭院创建。

现全乡已完成创建美丽庭院426户,精品美丽庭院95户。

(六)集中供水。

马家沟路面提升工程:完成自来水管道铺设1400余米,水表井、蓄水池皆已完工,剩余部分水表未安装完毕,工程临近完工。

(七)其他建设。

东城峪游客接待中心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工作;2017年6个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及2个小田园综合体项目,6个已完成验收,一个正在建设中;由北京世纪唐人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黄岩主题酒店,目前已完成评审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松山峪-潘家峪道路工程,大型设备已经到位,本周一已经入场施工。

我乡将进一步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建设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争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争做县委“打好三张优势牌、实现六大新突破”的实践者、排头兵。

油菜产业发展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某某年下半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油菜生产机械化试点示范工作,我区被列入全国首批10个示范县之一。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按照农业部要求,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积极落实各项措施。目前,项目示范工作已初见成效。

项目落实进展情况。

去年9月下旬参加农业部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座谈会后,我们及时修订充实完善了项目《申报书》和《实施方案》,向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进行了汇报并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未到位前,区政府拨付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从而使我们能够按照项目《申报书》和《实施方案》提早安排,尽快部署,为完成任务打足提前量,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3个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点。某某年10月初,我们分别在某某村(某某等农户)、某某村(***等农户)和某某村建立了3个示范点,每点落实示范面积300亩以上;从某某年10月2日开始,我们便展开示范点各项田间作业的准备工作,定田块、定品种、定机具、定工艺路线、定人员,10月5日,各点陆续开始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油菜机播示范作业(先期示范点已有部分农户在往年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人工撒播机开沟作业),至10月15日完成。同时各示范点确立专人进行跟踪指导。进入今年3月,我们便针对油菜机收工作超前准备,在进行集中培训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厂家联系,选定机收机型。利用购机补贴契机,鼓励示范点和周边农户自行购置油菜收获机,我们投入5万元购置星光-168型油菜联合收割机一台,根据油菜长势及天气情况,适时在各示范点展开机收及秸秆还田示范活动。

三是加大了示范推广和宣传。我们抓住油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以示范点为依托,通过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大力示范推广油菜撒播机开沟、油菜机直条播技术以及油菜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技术,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与宣传,扩大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辐射和普及。

近一年来,通过努力,项目区建立示范点3个,新增油菜播种机2台,完成机播面积910亩;新增油菜收获机10台(保有量已达15台),机收油菜1100多亩;举办专题技术培训班1期,集中培训102人次,加上示范点现场培训等,培训人员205人次;召开各类现场会5次(其中大规模机收及秸秆还田现场会1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2500多份。

项目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油菜生产效率。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油菜机械耕整、开沟、植保、施肥等环节机械化基本解决,开展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解决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大大提高了油菜生产效率,解决了油菜生产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等问题,提高了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

二是促进了油菜增产增收。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引导和跟踪服务,项目区油菜除少量半机械化播种受土质影响效果略差外,其余人工撒播机开沟及机播油菜均长势良好,特别是机条播油菜,出苗快、成活率较高。今年收获前,我们请农委技术人员对相关田块进行的产量测定表明:机直播的油菜与人工移栽相比产量相仿,但高于传统人工撒播产量10—25公斤/亩。同时,机收与人工收获相比(以星光168油菜收获机为例),经测算机收总损失率平均在,人工收获损失一般在10%以上,机收较人工收获降低损失4%左右,亩增收7公斤。因此,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技术增产效果明显。

三是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一是大大缓解了季节性用工矛盾,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也培训了一批敢于和善于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二是节本增效。除机播增产、机收减少损失外,油菜人工移栽和收获需3—个工日,实现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作业需1—个工日,亩节工2个工日。同时,机播亩省种公斤,机收因延长5—7天成熟期,能提高油菜籽出油率。据测算(以我区社会经济条件):实现油菜直播、收获机械化作业与人工相比,亩节本增效元。

四是初步形成一套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实际项目区通过农机农艺结合,确定了一整套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区的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项目领导和技术指导。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任组长,财政、农委、农机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组,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工作。与此同时,专门成立了农机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农委相关负责人为副组长,局管理股、推广站、农机校技术骨干,农业中植保等技术人员及项目示范点所在乡镇的农机、农技人员等组成的项目技术课题组,农机技术骨干负责对该项目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检查每个工作环节,栽培、植保等技术人员负责有关农业技术指导,各乡镇农机、农技人员协助做好相关工作。由于领导重视、人员精干、分工明确,协调合理,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的成功实施。

牛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由于奶产业发展周期性波动较大,奶农生产积极性较低等因素影响,全旗奶牛饲养规模较小。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旗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左后旗围绕黄牛优势产业,结合对养殖企业调研走访,现将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总结如下。

科左后旗按照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黄牛产业,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进程,逐步构建起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一)黄牛养殖实现规模化发展。随着全旗禁牧工作开展以来,肉牛养殖规模化舍饲水平持续提高,养牛小区和规模养牛场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实施母牛扩繁“万千百十”工程,全旗肉牛存栏超万头苏木镇有15个、超千头嘎查村167个、超百头养殖场(户)有103个、超十头养殖户18733户。建设有标准化养殖小区有7个、万头肉牛养殖基地3个,分别是牧合家、本富牧业、科尔沁牛业;截止目前,牧合家肉牛存栏10105头、本富牧业肉牛存栏7072头,科尔沁牛业肉牛存栏5100头。2017牧业年度,全旗黄牛存栏量8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37.5万头,出栏肉牛23万头,牛肉产量218600吨,黄牛牛奶产量31100吨。预计2020年将实现存栏100万头的目标。

(二)肉牛改良成效明显成果突出。全旗黄牛改良主要向肉用型方向发展,以提高繁殖率为目标,通过推广应用冷冻颗粒精液配种技术,黄牛品种改良取得丰硕成果。1977年“科左后旗黄牛新品种培育”纳入哲里木盟科技规划,1983年列入自治区科研重点项目,1987年制定自治区地方品种标准,2002年科左后旗黄牛改良工作经国家科委、农业部联合验收,命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2017年底,黄牛冷配达21.26万头,母牛繁殖率提高到80%以上,繁殖成活率90%以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为有效解决草畜矛盾,后旗从饲草料基地建设入手,牢固树立“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草当粮种,粮当料用”的发展思路,实施禁牧舍饲,实现草畜平衡发展。2017年,种植青贮128万亩,年内全旗饲草贮备储备达48.7亿公斤,其中青贮31.2亿公斤,打贮青干草2.5亿公斤,秸秆三化两贮15亿公斤;并每年种植优质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燕麦草等2万亩,全旗保有面积达5.6万亩;建设完成标准化棚舍435万平方米、窖池215万立方米,全年肉牛禁牧舍饲饲草料得到有效保障。2018年,种植青贮170万亩、优质牧草2万亩、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各1万亩。

(四)母牛保险政策全面推开。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旗母牛保险工作全面开展。2014年以来,旗财政匹配资金700余万元,全旗基础母牛累计投保312572头,兑付理赔4448头2629.1万元,为农牧民安心发展黄牛养殖提供了基础保障。2017年,财政出资50.76万元,为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母牛保险,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旗计划完成基础母牛保险13万头。

(五)奶制品行业有序发展。全旗已注册的养牛合作社555个,奶制品生产企业67家。其中,通辽市通和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已累计投入1500万元,着力于打造“种、养、加、销”肉牛全产业链,建设了泌乳、干奶、育肥、育成、产房和犊牛牛棚,具备现代化挤奶生产线1条、奶制品加工生产线1条,料库、草库、饲料加工间、青贮窖等配条设施齐全,已养殖各类牛482头,其中基础母牛270头(产奶牛97头,待产牛173头),日产鲜奶1100公斤,可销售鲜奶1000公斤/日。奶制品效益对比:按照黄牛奶4元/公斤计算,加工成酸奶后售价为4.7元/公斤,较鲜奶增收0.7元/公斤。此外,通和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贫困户”的托管代养模式,成功带动170户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行列,年分红3000元/人,发挥了企业的带动帮扶作用。

(六)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渐完善。一是加快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设。后旗于2017年开始投入使用“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实现录入系统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系统已对7家企业生产的8种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食品进行了录入,主要包括鱼类、大蒜、禽、蛋、玉米碴、荞麦、绿豆类等。由于旗内乳制品没有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不属于系统管理范围。二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2018年该旗将食药监局和工商局、质监局整合为科左后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现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无缝监管,通过开展每季度奶制品小作坊专项检查,货源索证索票、加工环节安全检验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抽查等方式,推进手工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政策不明晰。目前通辽市地区还没有关于奶产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后旗黄牛产业发展方向为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因此奶牛总存栏数不多、总体规模小,产奶量相对较低。

(二)黄牛牛奶收购受限。黄牛产出牛奶蒙牛、伊利等大企业不收购,加之,奶业发展总体产业化、集中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对牛奶要求严格,奶农利润率底,因此农牧民对奶牛饲养积极性不高,旗内没有奶源站点收购黄牛奶,养殖户和大型乳品加工厂无法建立起稳定的牛奶买卖关系。

(三)奶制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手工奶制品无行业标准,全旗黄牛奶产品主要以手工作坊制作销售酸奶、奶豆腐、奶干、黄油等产品,无行业标准指导、无企业标准规范,大部分未进行商标注册、无生产日期、生产地址、保质期、产品基本指标等标识、无“三品一标”认证品牌。

(四)企业发展面临土地资金瓶颈。后旗结合实际,重新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与周边地区政策比较,土地优惠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加之,部分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建设周期较长,难以按预定时间建成投产,影响地区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行业监管难度大。一是缺乏监管指标。由于大多奶制品生产小企业处于传统家庭小作坊、手工制作状态,不具规模,销售上表现为街头、集市零售,工作人员只能通过产品品相、气味等来判断优劣,监管难度较大。二是基层硬件设备不足。奶制品属于生鲜食品,需要就近快速检验,而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缺乏相关监测设备,制约食品安全源头监管。三是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食品药品领域编制受限技术人员有限,导致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缺乏人才。

(一)加快政策体系建设。希望上级政府和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关于奶业振兴、乳品质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产业配套发展政策方案,加快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完善指导企业全程监(检)测系统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地区和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诚信自律制度,规范手工奶制品行业的发展,完善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研究民族贫困旗县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设立中小微、合作社产品开发奖励基金,促进和保障奶产业有序稳定繁荣发展。

(二)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鼓励建设小作坊园区。建议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研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方案,鼓励和引导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农村牧区建设镇级食品加工食品园区,强化加工小企业、小商户的统一管理,减少监管盲区。二是研究制定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建议各级开展专项补贴,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畜产品加工业聚集发展高地。三是提高产业链监管力度。建立各级奶产业监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统筹有关部门力量,形成乳制品上游、终端、末端全产业链的无死角监管。四是研究制定手工奶制品行业发展规范。奶制品生产规范不仅要抓好大企业,更是要引导好中小微企业和商户的良心运营,完善行业准入资格,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行业全环节管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五是鼓励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宣传力度,扶持、引导、推动企业、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实现乳制品质量安全全过程可追溯,拓宽市场推广效应。

(三)建设奶源分级收购标准体系。一是引导企业开展分级收购。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进程,制定生乳分级标准,引导乳品加工企业合理使用不同等级的生乳生产差异化乳品。二是引导奶农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层探索和创新适合当前国情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奖励“公司+农户”“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奶联社”“规范化牧场”不同层次的优秀经营实体,通过典型拉动奶源上游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四)基层中小微企业发展期盼。一是政策和资金扶持。以通辽市通和牧业为例,由于资金瓶颈,企业规模扩大受限。企业期盼,获得政府政策性扶持和低息信贷资金帮助,推进“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二是打破行业壁垒,适当放宽资格准入。目前因液态奶产业政策规定,液态巴氏灭菌鲜奶每100公里内只有一家大型乳制品厂,小规模企业进入受限,通和牧业生产的液态奶生产只能以“鲜奶吧”小作坊的形式在本地生产销售。企业期盼,扩大行业准入资格,让有生产能力的小企业参与其中,繁荣奶业市场。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1、规划范围。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东至大广高速控制带,南至县城南环路以南300米,西至县城西环路以西640米,北临小潢河(官渡河),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3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4平方公里。

2、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装加工业。

3、发展目标。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2017年力争达到60亿元;2020年超过100亿元。

4、发展现状。截止2017年底,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四纵三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入驻企业55家,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17家,以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12家。2017年底实现主营收入25.9亿元,利税3.67亿元,从业人员10000人。

二、主要工作

划》和《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待批复。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三规合一”,无缝对接。

2、狠抓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新建成了中心大道、工业大道中段、航空大道中段等主干道路6公里,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跟进实施;同时,逐步加快安置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了渡河店农民新村。集聚区招商中心基本建成,近期可入住。

3、狠抓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7年以来,共招商引资工业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ctc颗粒红茶加工出口项目、港联水产食品加工出口项目、布鲁哈弹性针布项目和河南路畅“羽绒孵化器”项目等。2017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项目22个,新建成投产企业12个,有10个项目正在建设。

王寨村、冯畈村、盛湾村三个行政村整建制划入产业集聚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光山县加快发展十六条(试行)》、《光山县加快发展服务业优惠办法(试行)》、《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土地、财税、金融、创新、服务等支持体系日趋完善。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目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1.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招商引资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3亿元以上,新入驻企业10个以上;新建成标准化60000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4.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

(二)2011年工作思路

好。全县羽绒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之多,经济总量达25亿元之巨,创纯利8亿元以上;三是经营区域广,市场大。从事羽绒服装制品经营的光山人遍及全国2000多个大中小城市,并开始进军乡村重点集镇;四是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品牌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羽绒制品企业已达17家,“金三角”、“三江”、“鑫鑫”、“鑫鸳鸯”等品牌正在走入市场。

(1)做大现有企业提产扩效。对企业用地、用工、融资、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产扩效。一是全力推进布鲁哈弹性针布二期生产线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投产,使现有产量、利税翻番;二是积极帮助富邦非织造布解决二期生产线用地等方面的问题,力争二期生产线下半年建成投产,使其产量、利税翻番;三是引导现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管理机构,使企业由家庭式管理尽快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