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高中(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2 20:02:32 作者:BW笔侠

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的赞美与批评,可以是对作者观点的赞同与反驳,也可以是对自身阅读经历的反思与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读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四世同堂读后感高中作文

“胜利是战争的结束,然而却无法起死回生,也无法使濒于死亡的人不死。”

——《四世同堂》。

当战争来临时,我们应该做什么?是不知耻辱地向敌人屈膝做走狗?还是坚决抵抗宁死不屈做乱世英雄?亦或是默默无闻,在水深火热中活着?每一个选择,都关乎人生,《四世同堂》,会将战争中每一个选择都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呈现那一段峥嵘岁月。

《四世同堂》,讲述了一条叫“小羊圈”的胡同中的人情世故,以祁家、冠家、钱家为线索,重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民不聊生的情景,“小羊圈”中的每家住户都代表了各阶层人民在战争中的生死存亡与荣辱沉浮,也无情地揭露了日本人的凶残和招人憎恶的品质。

老舍先生,还写过《骆驼祥子》、《茶馆》等小说,我们不难看出,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都非常有趣,极其个性生动,有很多地方语言的特色,使人妙趣横生。他的文字朴素却又凝练,就像一条河流,时而潺潺流动,时而水流湍急,他的文字中包含着极其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不那么陌生,让读者感同身受。

同时,那些汉奸走狗们都得到了应得的报应,“善恶终有果”,他们为了权利,为了钱财,不惜放弃尊严,忘记国家,而去巴结日本人,他们就算给日本人当狗,也极其愿意。

“乱世出英雄”,像钱先生,祁瑞全这些为国家效力,不肯向日本人屈辱求和的人,是多么伟大,他们下过监牢,受过毒刑,但心中却依然有着祖国,《四世同堂》中,就讴歌了许多这样伟大的人。

读完《四世同堂》,看完那一段屈辱历史,翻过那被占领八年的北平,我又想起了一段振奋人心的话:

放下书,我忽然觉得“四世同堂”这四个字有些沉重。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北平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的荣辱浮沉,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人们的生存状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侵略下北平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很多正直的人。如祁老太爷一家,拉车的小崔,唱戏的小文……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其中抗日意识最强的是钱默吟老人。他进过日本监狱,被日本人打瘸了一条腿,其二儿子也在山顶与日寇同归于尽。出狱后的钱先生仍坚持革命,四海为家,到处发放抗日传单,劝年轻人逃离北平……我看后十分震惊,惊叹于他如此强烈的爱国心。他也有家庭牵挂,孙子尚在襁褓之中,但他置家庭与生命于不顾,毅然进行抗日斗争。在他与祁瑞宣的谋划下,祁瑞全、刘师傅逃出北平,尤桐芳、高第坚决抗日,为内忧外患的中国抗日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北平局势有所改观。

有正面人物就会有反面人物,书中的`冠晓荷就是千千万万个汉奸的缩影。他与其夫人大赤包每日只想着如何讨好日本人,如何多捞一点儿油水,如何找官儿做……他们的嘴脸被老舍先生刻画得丑态百出。我不禁握紧了拳头,在心中感叹:这些汉奸太可恶了,不知亡国之恨,只知卖国求荣,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果然,他们到头来反被日本人杀了。

书中还描写了日寇在北平的残暴行径,其中重点描写了钱先生在由学校改造的监狱中度过的日子以及瑞宣在狱中看到的情景。日寇的种种罪行令人发指,正如书中所写:“他们已经把杀人当作了一种艺术。”

这本书很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深思:日本侵略者的卑劣行径让中国人民变成了命如草荠、寄生在别人篱下的可怜虫,多少人丧命于罪恶的屠刀之下。活在今天的我们应极力避免这种历史悲剧重演。但只说不做是不行的,我们应发奋读书,让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不再受外国的侵扰,不再受这样的屈辱。

当然,书中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娇生惯养的我们,更应该把这一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我们不应忘记,这屈辱的历史。

我们不应忘记,这些伟大的英雄。

我们不应忘记,身上肩负的使命。

我们不应忘记,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四世同堂高中读后感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高中生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中国近代文学书籍之一了,有空暇时间就看,连续看来一个多星期,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小说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与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打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任劳任怨的大嫂、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无聊无耻的瑞丰、阴狠的大赤包、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步步堕落的招弟冠晓荷、聪明勇敢的桐芳、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历史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吗?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老先生入我的视线。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更悲惨(悲催)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冒出一阵钻心的痛。对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国亡的最终意义了,我们该怎么去谈幸福,去谈尊严!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四世同堂》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钱默吟老先生,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单单是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成为全书的一抹难以忽视的风景。钱老先生是个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难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形象,毅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四世同堂》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自私,不知耻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终究会变,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爱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子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爱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股脑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今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自我堕落,钱老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看过《四世同堂》的人一定回想问老舍爷爷,为什么不给一个结局其实故事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爷爷的意思了。历史的脚步始终向前迈进,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可能会打雷,可能会下雨。中国始终迈着脚步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的悲壮历史,除了叹息,我们更应该看着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高中作文

读到现在,如果你要问我感悟到了什么?那么“矛盾”将是在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语。姐妹间的矛盾,兄弟间的矛盾,妻妾间的矛盾,乃至“大家”跟“小家”之间的矛盾……它们彼此挤压碰撞,无疑是本书最神秘的力量。

姐妹之间的矛盾,便像高第和招第。招第既生在了“汉奸”之家,那么也就自然而然地沦为只懂得吃喝玩乐,心中毫无国家的小人。当祁家老三,一个热血青年劝她放下眼前同姨太太们搓麻将的时间,而去献身给国家去做一些贡献时,她非常的不乐意。她宁愿将自己宝贵的青春浪费在看小说和散步上,也不愿意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反观高第,虽同招第一直生活在一起,性格却处处与招第矛盾着:她虽也好些棋牌游戏,可终究尚存大义,懂得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也懂得什么叫做怜悯。她钦佩钱二少爷,敬佩那个带着三十多个日本兵一同摔死的真正英雄。也因此警告过钱先生,好教他不被抓了去。

兄弟之间的矛盾,就像祁老二和祁老三……。

妻妾之间的矛盾,就像大赤包和尤桐芳……。

而这些都笼罩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之下,不少人因此停滞了救国的脚步。祁瑞宣,一个顶好的知识分子,有大志,有胸怀的爱国人士。论出走的决心,他当然有,为了北平,为了中国,他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论本钱,那也定是一点儿不差。然而,本不该沉默的他选择了沉默。为什么了?因为他不仅是一个满腔热血的中年人,更是这个“四世同堂”的家族支柱。他的离开,必然会导致一家老少的惨烈下场。“大家”跟“小家”之间的矛盾铸就了他悲情的人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家”是一个顶神圣又庄严的字眼。“家和万事兴”、“安家立业”,这些都是人们做任何事情的基础。而我们说:“国”即是“大家”,是所有“家”的集合,地位自比我们的“小家”高的多。因此,面对这样的矛盾时,总应以“家”为主,保全她的利益。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然而,现在为什么去这样做的人少之又少了呢?

家人是我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亲密的。我们和他们朝夕相处,交谈交心甚多,且彼此了解。但是国人呢?我们对于芸芸众生没有太多深刻的理解与共鸣,每当我们提起这个词,想到的是什么?是国事?是无名的责任?还是别的一些似乎遥远的东西?诚然,祖国是我们安家立业的基础,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可相较亲人,我们的了解真有那么深刻吗?现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可能并不能好好体会到了,因为人们无法得到机会去切身感受。

对于某些人来说,“爱国”可能真的只流于形式了。不然,国难当头,又为何会有发“国难财”的人呢?这也许是人人都该反省的问题。

四世同堂高中读后感

不久,北平陷落这股风就像是深冬寒风一样,在炎热的天里把整个北平吹得像是秋后的落叶摇摇欲坠。人们的心都凉了,李四爷站在槐荫下和以前一样向大家报告该怎样准备,然后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绿色的槐虫。老槐树随风摇曳,不说话。

三个月慢慢慢慢地拉长变成了八年,八年对老槐树来说不算什么,可这八年却让老槐树刻骨铭心。当年在槐荫下一期侃大山的人们一个又一个被时间的洪流裹挟走,逐渐冲淡了痕迹,但是老槐树会记得他们,记得小崔,记得孙七,记得李四爷,记得钱太太,记得小文夫妇……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老槐树定会有些欣慰,因为这噩梦般的八年终于结束了。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

高中生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小羊圈胡同百姓那些家长里短的事,保守固执善良的祁老太爷、隐忍睿智的瑞宣、铮铮铁骨的钱先生、汉奸冠晓荷大赤包夫妇日常生活,随着抗战的到来,各自反应不同,性格特点越发鲜活起来。

如果让我们在汉奸与革命者中选一种人去做,毫不犹豫我们会选择革命者。但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把人们为什么会投身于革命写的淋漓尽致,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原因基本上有三个原因,一是有忧国忧民意识,例如瑞宣,瑞全;二是无法受日本人统治压迫而改变原有思想的人们,例如:祁老先生,韵梅;三是遭遇挫折,有更高精神层次的人,例如:钱老先生。从中我要细说第二种人,这种人经过了原有思想的蜕变,经过了多次思想斗争,摆脱了老思想的枷锁,投身于革命中。然而其中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回味,从保小家舍大家,追求和平的老思想再到保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

每次看到汉奸们巴结日本人的嘴脸,心里很是愤怒,之后是悲凉,这些人不是愚昧无知,是为了个人利益、权钱利益,丢掉了爱国之心或者是糊涂的被人利用。日本人打着“亲善”的旗号欺压中国人,汉奸们帮助日本人宣传,这些人不知道亡国的后果,不知道当亡国奴的下场,他们做事就没有什么后果可言,只顾眼前但没有考虑未来。

在那个特定环境下如何挣脱日本人枷锁,不让他们的花言巧语与精神诱惑控制自己,不让自己成为日本人的棋子?第一要端正自我态度,不迷恋任何东西,以防抓住把柄。第二不要太空虚,让自己的心灵生活饱满,想得开。第三是处事要得体,不与日本人斤斤计较,为抗战出谋划策,群众们一定要正确意识形势,不要太消极,不要传播反动言论。第四是要对未来抱有希望而不是幻想。所以对于那些迷茫而不知所措的人们,这也许是好建议!

最后我想说:人活着,必然要有尊严。敌人就像一个弹簧,你软他就压着你,你硬他就被你压,迎难而上,活出更高的尊严,更高的境界。

记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学时代第一次读的,不过那时候体会不是很深,很多情节已经不记得了。现在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许多感想,决定重读一遍原著。

花了3天时间,终于把《四世同堂》读完了,很受感触。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想我们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四世同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城沦陷的畸形状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

从书名中可以看出本书主要说的是一家四代人“祁家”的故事。没错,故事就是围绕着祁家的住所“小羊圈”展开的。那里有“祁家”、“钱家”、“冠家”等许多住户,其中有正义的人与汉奸。

正义派不满日本人的残暴,参加共产党,汉奸们则“大义灭亲”,出卖亲人和朋友来讨日本人的欢心,但最后死得更惨。

再来看看生活中,有多少接受不了现实中的痛苦、悲伤、压力的人自杀。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只有能够承受打击的人才不会被这个竞争的社会淘汰。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不是因为他们不讲道理,而是因为他们无比大的野心。他们曾妄图占领全中国、统治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他们曾向世界强国——美国挑战,偷袭珍珠港。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是多么不自量力、不可一世啊。

如今,日本的野心仍然存在,想要不时挑衅中国——已经强盛起来的国家,抢中国人的地盘?他们还以为中国是腐败时的清朝,该出手时就出手,在钓鱼岛的事情上中国绝不退让。

战争结束了,无论是革命了的还是汉奸,没有完整活下来的。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

这本书仿佛没有结尾,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没有结尾。本书的最后一句话“起风了”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风流正推动着我们走出黑暗,驶向光明。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全书分小羊圈、偷生、事在为人三部。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看完全书,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爷、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志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活动那段历史,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在爸爸妈妈的介绍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讲述的是在日军占领北平时那儿一户人家由兴旺转为衰落的故事。书中,当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和日本人一起剥削普通百姓的时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烧。而当我看到桐芳为了杀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是,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在全书的最后,瑞宣的小女儿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里面的砂子、谷壳儿卡在阑尾里而死亡,但与之同来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时,大家怎么也开不起心来。战争带去人们太多太多了。

合上书本,细细品味。这本书中最让我气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一样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尽方法来折磨人,想尽方法来讨好日本人,为的只是表面上的“优质”生活,丝毫不为北平陷落而感到伤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来了。但是在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是的。当今生活比以前当时好了很多,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也声誉不错,又是奥运会、又是世博会,看起来光鲜无比,但是其实我们国家仍然还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现象。就如我们国家比比皆是的贪官,食品问题,还有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就是说人们为一个受灾县捐款三千万,但最后受灾人民总共只收到了几百万。而剩下的几百万又到哪里去了呢?可想而知,这些钱应该到了那些上级贪官那儿了吧。那些人就眼睁睁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里吃香喝辣、山珍海味。这些人就像书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蓝东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越来越好,减少那些不好的情况。

高中读《四世同堂》读后感作文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中读《四世同堂》。

读后感。

800字。

作文。

欢迎阅读。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八年的厚重写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那个年代的风雨飘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中国留下了无尽的伤痕。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感谢老舍先生给后世留下了这部中国的《战争与和平》。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听过骆玉笙激越的唱腔,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我被剧情深深感染,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便想寻来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细细品读。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个街名,却闯进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中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儿子天佑不堪侮辱投湖而死,二孙子瑞丰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胖菊子投靠汉奸沦落妓院染病而亡,重孙女小妞子也饿死了。钱默吟这一典型的旧式文人,民国年间他还戴着红呢子风帽,一家人深居简出,可孙子被日本人抢走,而他也受尽严刑折磨,最终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车养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刘师傅,除了会替人家裱糊房屋还有一点业余爱好—舞狮子,谁想日本人逼着他为攻陷中国的一个个大城市而去舞狮庆祝,他愤而离家远走他乡。

读到这里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又叫苟且偷生。

品读这部百万字的恢宏巨著,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国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对强敌,有人奋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参加了抗日队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戏之名行刺日寇,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年迈的李四爷与敌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壮。也有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兰东阳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汉奸,最后或活埋,或疯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尸骨无存。

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推动向前的,我们不能让一片乌云挡住眼睛而看不清未来,未来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军国主义的螳臂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

我与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大家老舍写的最为著名的一部书——《四世同堂》。

命中注定让我们擦肩而过,美丽与遗憾并存(甚好)。缘分让我们相遇,缘分也让我有幸一睹她的芳容——那跨越将近半个世纪多的民族屈辱与不幸。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又在眼前跳动,如黑夜般漫长的八年中伴随着中国人的惶惑、苟且偷生、生不如死的饥荒一幕幕的在小羊圈的胡同里得以演绎………这段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的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屈辱、不幸、死亡与反抗斗争让我更深切的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段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那段上映着中华民族人性的历史,那段反映着北平人民身上思想斗争的历史及中华儿女为寻求救亡图存而所做出的斗争、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所获取的比较抽象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有了灵魂,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和自信心;这部书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轻轻地掩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当我今天重新审视全书时发现《四世同堂》这本书的书皮上有一个典型的四合院式的门,这个门很奇特:门紧闭,没有一丝缝隙;并且给人一种很庄重、肃穆的感觉(由看所得),这或许也是封面设计丁聪所选的一个特意的景物(寓意)很能说明深层次的问题吧。据我理解这个门里面是一个家,而这个家的门是紧闭的——家是一个中国封建礼教的堡垒(北平人的谦虚与有礼貌大概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而在这个堡垒里面容纳了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一个接受中国新式教育的人,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并且四世同堂的链锁把四代的爱恨与他们的命运紧紧地串在了一起,直到在外来侵略者的践踏与蹂躏下,这个门被打开啦;四世同堂的链锁也在一步一步的脱落。同时这个门里面的家甚至可以扩至到一个国家、民族。这个门里面也见证着历史的进程。

他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以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绘声绘色地展现出一幅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他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以满腔沸腾的热血,写下了这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铭刻于心的民族记忆。

他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这部伟大的著作,叫《四世同堂》。

这是一部灵魂的展现史。这里有如瑞宣般爱家爱国人士被逼无奈的心理斗争,有如冠晓荷和大赤包以及瑞丰那位时髦太太般家贼汉奸们丑恶嘴脸,也有如瑞全和仲石一样不甘苟活于世,对侵略者的屠刀奋起挥舞的反抗者。祈老人和祈天佑是保守的,小崔、孙七、金三爷,以及桐芳、招弟、高第、白巡长是有善良本性的。李四爷夫妇的“老好人”形象在彻头彻尾地淋漓尽现,妞妞至死不肯吃“共和面”的执拗,辛酸了一代北平人……这些都在老舍的笔下一一上演,无所事事中透露着愤慨,轻松幽默中引人深思。

这是一部灵魂的觉醒史。战争激怒了人,也改变了灵魂。虽然招弟从一个纯洁的姑娘变成了日伪的特务,让人心寒,然而钱默吟却被战争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旧式知识分子激怒成投笔从戎的革命者,也让矛盾的高第与瑞全并肩作战,让祈老爷子抱着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账,让小崔和李四爷等人不乏悲壮地为革命而牺牲……这足以让人喟叹,让人震撼!

这是中华民族在危亡之际人性之花的淋漓绽放,是一首铿锵激荡的民族灵魂的交响,这是在先生的妙笔下,一朵永开不败的民族之花。这里,我们借先生的笔看到了一部旧中国的抗战史,了解到了在枪炮的雷鸣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质的性格,它让我们不断地理解与反思。而透过这部国民史,我们又读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他轻松幽默的笔调里有的是满腔的愤慨,嘲笑讽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颗对家国拳拳之爱的心,是对国民蒙昧强有力的呼唤,是对胜利最急切的渴望与坚信。

这位先生,叫老舍;这部书,叫《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个令人敬佩深爱的作家,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这些波折的经历给了老舍先生创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印痕,针砭事实,把当代人们的遭遇和感受融于作品,发人深省,成为时代的标签。而在老舍先生众多的荟萃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是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军欺凌下的悲惨命运,同时谴责了卖国附敌者的丑陋。老舍以战争下的人性为笔触,为我们揭露了当时阴暗的社会。那种时代的烙痕成为读者不能磨灭的记忆。而通过人性丑恶余善良的对比,作者赞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无畏的人们,也鞭笞了卖国求荣的丑恶。在《四世同堂》里,我们看到了像祁老大爷这样正直,懂得民族大义与国家荣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长者;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深明大义的祁瑞宣;也看到了卖国求荣、贪图安逸的祁瑞丰;更看到了热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写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个动荡年代下的人物、社会的缩影,或英勇不屈、忠贞报国,或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落后将会遭遇怎样的结局。

国破家必破。这个是我在《四世同堂》里看到的另一个道理。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在国破的情况下依旧昌盛的,国破家必亡。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一个四世同堂之家最终也在侵略者的铁骑下、在战争的摧残下彻底的崩塌。我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战争中走向了瓦解,更何况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国无强家,只有把个人的荣辱和家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命运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升华。

战争永远都是可怕的,它是对人性的一个全面的考验和挖掘,在生死的较量中我们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这样的刚正不阿?还是像祁瑞丰这样沦为走狗,出卖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只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为我们揭示的社会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们永远不敢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永远不敢面对在那种环境下的真实的自我挣扎。然而这就是老舍,一个饱经沧桑的伟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笔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世界,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和品读。

2

页,当前第。

1

1

2

四世同堂读后感高中作文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四世同堂高中读后感

《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和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们的英勇无畏。

书中的人物冠晓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户,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计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对日本人毕恭毕敬,向他们的背影深鞠躬,给日本人下跪,却因为“消毒”丢了性命。他的太太外号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国被日本打垮,找关系给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刚烈,对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晓荷的结局一样,在他们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书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见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国奴,而决定离开北平,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做一个抗战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经不是一个急躁的学生,而变为了有丰富的阅历和抗战斗经验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组织委派,潜回北平,做情报工作,他在北海公园刺杀了给日本人做特务的招弟,在抗战胜利时,与邻居们共享快乐。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他不怕为国捐躯,只希望为战争胜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书中曾经讲述了一段日本人残害中国人的片段。日本人发给北平人的共和面,弄坏了北平人的肠胃,日本人怕这种病传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这些晕倒的,闹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车拉到野外,把他们活埋了。多么残忍的暴行!

高中读《四世同堂》读后感作文

在北京一个叫做小羊圈的巷子里,有一棵老槐树。

然后,渐渐起风了,卢沟桥事变爆发。

不久,北平陷落这股风就像是深冬寒风一样,在炎热的天里把整个北平吹得像是秋后的落叶摇摇欲坠。人们的心都凉了,李四爷站在槐荫下和以前一样向大家报告该怎样准备,然后坐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绿色的槐虫。

老槐树随风摇曳,不说话。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老槐树定会有些欣慰,因为这噩梦般的八年终于结束了。

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被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

祁瑞丰,蓝东洋,胖菊.,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

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是善良、纯洁,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混中,她堕落了。

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干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古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

战争给人们带来多少灾难,造就不计其数的汉奸,也涌现数亿万计的民族英雄,让后人歌功颂德。

2

页,当前第。

2

1

2

四世同堂读后感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荣辱沉浮,一个陷落的城市深深的刻画在脑海中,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暴行,表现了安于现状的人们心灵的震撼起伏和普通民众通过反抗传达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读《四世同堂》,我被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沦陷,这朵民族之花就会变成木头,为了让这株文化古树长青,它的枝枝叶叶、它的每一条根,哪怕只是细细的一小条,都拼命的抗争,虽然这株古树历尽摧残,但是终于没有枯萎,多少炎黄子孙用生命之血浇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四世同堂》读后感

书里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小羊圈胡同中人物的遭遇。黑白颠倒,暗无天日的世界也体现出了当事人的懦弱。在作者笔下,格外真实。那一幕幕的场景,一次次生离死别都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代表北平的广大平民百姓。

在那样的世道下,忠厚老实的人被逼跳河,善良的人被残忍x害。单纯的无辜少女一步步走下没落,可狡猾奸诈的小人却能一步步走向辉煌。

八年,有无数无辜的人丧生,他们祈求光明,希望未来能够还他们一个公道!

一个个汉奸都心甘情愿为日本人服务,当中国城池沦陷后非但没有因此伤心,反而阻止人们游行庆祝。他们的死不但没有让人感到悲痛,反而让人觉得悲哀惋惜。

一个个生命因受不了日本人的欺压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曾经拳打汉奸痛恨汉奸的金三爷,因为日本人带来的好生意而感激,甚至出卖了钱默吟,成为了以前他最痛恨的汉奸;年轻貌美的招娣,堕落成一个出卖肉体的女人,却还引以为荣,不禁让人惋惜。

一想到这,我就想起了以前的我。那时候的我,很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闪光点,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但是我慢慢的用一些时间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我开始发扬自己的优点:领操员比赛,跳舞比赛,钢琴比赛,联欢会表演节目……我用微笑面对所有人,向所有人展示着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不仅佩服那些能在困难中坚持下来,不被金钱和权力所诱惑的人,为中国争光!也让我更深刻地体回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真正意义。

我慢慢地睁开眼睛,那一幕幕在我眼前就想放电影一样,让我回味无穷。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它是老舍先生写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著作,可以说是“最老舍”的一部。《四世同堂》是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做为核心,写下了日本统治下的北平,那儿的人和事已经深深地映入老舍心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一个真真切切的老北京就在老舍的笔下,鲜活的展现出来。

书中祁家太爷的长孙瑞宣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爱国,想为国家效力,他想去抗战,他认为自己有能力,理应为国家做点儿什么。可是,瑞宣又是家里的长孙,是要成为四世同堂的祁家顶梁柱的,瑞宣要顾家,要成为祁家的主力。在这儿,体现了瑞宣的“孝”,他虽然爱国,可是为了整个祁家,他只能选择留下。同时,在瑞宣的身上,也有“忠”的存在,他有一条底线,就是不给日本人效力,不要日本人的钱。他支持瑞全去抗日,为国家效力。

瑞宣在北平成为了一个参与地下斗争的积极骨干,一心一意为国而坚守小羊圈的百姓,他顾家,也为国效力,“忠”和“孝”在瑞宣身上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四世同堂》里的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性格,一个个人物成功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活生生的老北京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翻开这本书吧,去欣赏一个不一样的老北京。

《四世同堂》读后感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题记

说到冠晓荷,我认为他是一个命运悲惨的人。虽说他曾经很风光:讨好日本人十分威风,大赤包作了处长,招弟作了特务,冠家有钱有势……等等。他是如此信任日本人,想方设法的去给日本人送礼。但在我们竟没想到的是冠晓荷死于他最敬爱的日本人手中,被最“亲切”的日本人“消毒”活埋了。

这结局仿佛使我们意料之外的,又好像能被我们猜透。这也许就是他的命吧!

他死了,他可怜。

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冠晓荷也有令我痛恨的一面。当冠晓荷被抄家抓捕的时候,他还混志不清的说:“这一定不是日本人干的,一定不是!我待日本人如亲兄弟一般,日本人不会害我的!这其中一定有误会,一定有!”看到这我心底里的悲愤之情油然而生,他真可悲,真可恨。他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明辨是非是因为是本人的蒙蔽。而就是这种想要从日本人那升官发财的这种心理才让他步入歧途,才让他变得可恨。

冠晓荷为了做官,为了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买过去做汉奸。别看他外表光鲜亮丽,温文尔雅,显得自己很有品位,有气质,其实他的内心是肮脏的,行为时恶心的,思想是龌龊的,实在可恨!他心中只有自己,非常自私,只要自己过上有钱有势有地位的生活,国家亡了也与他无关,就哪怕世界毁灭了,他也不在乎,他心满意足。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没有“国家”这二字!

他卖国,他可恨。

这大概就叫做命中注定吧?我认为这是因果报应!

《四世同堂》读后感

在读完《四世同堂》后我对抗日战争时期又多了几分了解,曾经的我,都是从一些战争片中了解那个时代的,但是这一次,没有英雄,更没有数不尽的胜利。有的只是一条胡同,有的只是一群平凡的人们,有的只是亡国后的屈辱。在老舍的笔下,却写出了一副众生相。

一、英雄。

英雄,在我们的印象中往往都是少数,但在现实中,英雄却无处不在。钱先生宁死都不屈于日本人,钱少爷用自己的生命换一车日本人的生命,瑞全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生活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们,都是英雄。英雄不一定要力挽狂澜,拯救世界。只要心怀正义,并做正义的事,这就是英雄。

二、平民。

三、汉奸。

这种人,最蠢!站在民族大义上,他们帮敌人残害自己的同胞,不得好死!他们也确实会不得好死,抗日战争中的那些汉奸,表面上风光一时,战后不依旧遭唾弃。倘若敌人胜了,那他们的利用价值自然也完了,对于这种人,下场依旧是死,所以,何必为了一时风光落个不得好死的下场呢。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不要枪杆子就要拿起枪杆子。“只有打跑了敌人才能过上安心日子。

看了三种众生相,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唇亡齿寒,不过,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说服一个人,应该从他的切身利益出发,而不是光讲大道理。”

四世同堂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思想内容叙写了社会的黑暗与日本侵略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以及对“不甘沦为亡国奴”的民族气节的颂扬。这是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但它却标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首先,第一部书《惶惑》是日本侵略下人们遭受折磨的痛史。人们少煤少粮,生命没有保障。天佑老人安分守己,却被扣上罪名被日寇枪杀;默吟老诗人被日寇抓住,被严刑拷打、长期监禁。这表达着北平沦陷,人民无可奈何,只得屈服于日寇。我认为这部书是对人们消极与妥协思想的审视与批判,并且在为之后人民民族思想意识觉醒作铺垫。其次,第二部书《偷生》是憎恨侵略者、民族背叛者、懦弱而卑微的觉醒者的恨史。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一批背叛民族的人的形象。如大赤包、冠晓荷等。所谓“偷生”,就是在黑暗的社会中,面对侵略者与背叛民族者的压力,民众只得在小社会中苟且生活,自取灭亡。我认为,这是老舍先生对国民文化变质的反思。最后,第三部书《饥荒》是颂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激励人民奋起、全民族抗争的壮史。在国破家亡之际,人们的民族斗争与抗战意识缓慢而痛苦地觉醒,终于站起来对日寇发出愤怒的呐喊。

祁家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它成为了祁家老人向他人夸耀的资本。祁老人尽自己最大的责任为儿孙负责,保持家庭圆满,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对瑞宣的种种坏行为不以为然,最终因儿子受日寇侮辱而含恨自杀,对孙女在饥荒之中丧生表示愤怒。但假使抗战结束,会很快忘记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为后代造福。他对后代说过:“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就是这样一代代沿袭下来的。

老舍先生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他写了日本人如何破坏北平安稳的生活,汉奸无耻的态度。他不时回忆起北平的种种传统和小买卖,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萧条,冷笑讽刺着日本人的恶劣。他想着,若是没有日寇的侵略,北平人就会和平安稳的生活下去,传宗接代至四世同堂。老舍先生运用了柔软细密的抒情和描写,使故事的进展显得颇为缓慢,但老舍每一句话里的温情,饱含着戏谑的调侃与批判的味道,却令每一个人物变得温暖、细腻而精致。

老舍平实而幽默的京味话语在书中真实生动,俏皮却又辛辣。在抗日期间,沦陷的北平更是有了地道的京味儿。如“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将北平的人物立体化、个性化,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对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真实。他正话反说,褒词贬用,如“他觉得日本人郑重其事地玩把戏,是非常的可笑。他可是没有笑出来,因为他也佩服日本人的能和魔鬼一样的真诚!”

老舍先生运用的夸张与比喻,大概是对坏人的一种宽容,委婉地声讨与批判着他们的罪恶与无知,或许读起来是一种轻松的氛围,却赋予他们性格上令人们痛恨的一面。他对待恶人一样有着关切同情,在他看来,恶人并不有意作恶,邪恶是因为无知。“见到他们(日本宪兵),晓荷把脸上的笑意一直运送到脚指头尖上,全身像刚发青的春柳似的,柔媚地给他们鞠躬。”一句,以美喻丑,用“刚发青的春柳”的“柔媚”为喻,写出冠晓荷见到日本宪兵深深“鞠躬”的样子,逼真地体现了晓荷背叛民族,巴结献媚的丑态。

老舍先生对人物的塑造别有一番特点。在小羊圈胡同中,人们生活颠簸沉浮,以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反映出战争对民族文化的考验与扬弃的宏大主题。瑞宣温润如玉,自尊知荣辱,由惶惑到奋斗的成长历史也深深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意识的觉醒,与在尽忠尽孝二者间的矛盾两难;或是晓荷体面而阿谀奉承的背叛,导致了他最后的败落;又或是韵梅这样一个具有强大母性光辉的人,尽力尽责,将未来与希望寄于祖国……这种微妙的细节描写将每一个小人物都塑造得淋漓尽致。

老舍先生对笔下的人物有一种独有的爱怜,他不会将人物性格写得极致,但会将每一个神态都描写得栩栩如生,使像我一样在读这本书的人,顺着他的思路,旁观人物应遭受的命运与坎坷,体会人物的心境与夙愿。然而这些人物非千篇一律,他们带着或微妙的差别,在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中出现,共同拼凑出一副世态万象的全景图。总的来说,这本《四世同堂》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种种是非,感受到了人性的沦落与无奈,却又能感受到前途的希望与民族精神的无畏气概。三本书,说厚的确厚,但其中的情节却会使人沉醉其中;连贯地读下来,也只不过是几天的时间作者彭科铭。

四世同堂读后感

早就仰慕《四世同堂》这本厚重大书的美名,只是因为几年前年纪太小,没有翻开这本书,而今天我有幸仔细阅读它,领略大师笔下塑造的世界。

纸张在我手指下翻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祁老太爷,他“高身量,长脸,眼睛太小,一笑就眯成一条缝”,几句简短、朴素的词语,立刻在我心中构建出祁老太爷和蔼可亲的形象,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如同见到了自家的老人。而且,从他的言语也可咀看出他的勇敢和童心。如;“日本鬼子又闹事了!哼!闹去吧!”说话口气很孩子气,就像十一二岁的孩子,而且还坚强、勇敢,绝不惧怕日本鬼子,对亲人关切、呵护,有时又非常严厉。

下一位出现的是长孙媳妇,她如此能干,又尊敬长辈,从不忍心让祁老太爷生气,只好常常用善意的谎言应付老人的问题,她正是那个年代孝敬老人的北平妇女的代表。

一页页地翻过,大师老舍描绘的人物形象也缓缓地从我眼前掠过。

不过,最让我敬佩的还是门牌号是二号的李家,李四爷夫妇,他们虽然手头并不宽裕,依然行侠仗义,对邻友的困难都给予援手,不管是亲友还是冤家,即使这样,李太太还责备他对别人帮助太少,这竞成为他帮助他人的一种督促,有时竞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忙,这种舍己为人的做法真令人敬佩。

虽然只读了三章,我已经对老舍先生的妙笔佩服不己,放下书本一个个生动逼真的人物仍活灵活现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已经陶醉在他的书中。

四世同堂读后感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妻子韵梅正是大部分普通百姓对待国家受到侵略表现的缩影。韵梅作为北平城里一个最普通的主妇,她不像祁瑞丰的太太“胖菊子”一样沉溺于社交聚会,终日在北海,电影院游玩,也不像冠晓荷的太太大赤包一样终日为谋得官职而社交奔波。终日与韵梅相伴的是柴米油盐以及家庭琐事,她不仅要照顾一整个四世同堂家庭的衣食起居,还要安抚祁老人以及婆婆的不安情绪。韵梅自小便被北平的传统家庭观念所耳濡目染,在战争初期,她并不了解所谓家国观念,她只关心自己能否买到让家人满意的菜,而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深入,北平的粮食紧缺,让普通人被迫只能靠根本不能下肚的共和面果腹。为了一家人的口粮,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韵梅不顾混乱与危险,一个人出门去购买劣质的共和粮,而她的小女儿妞妞甚至因为拒绝吃共和面而去世。种种打击不断刺激着韵梅,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她无法正面与敌人抗争,她寄希望于出走的老三瑞全身上,从没有出过北平的韵梅在折磨困苦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坚强,更勇敢,更负责。她的心由只关注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开拓到关注国家何时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韵梅的觉醒也正是大部分中国普通百姓经历战争时的心路历程,这种觉醒并不是在战争初期自发形成的,而是因为安稳的生活被破坏而“后知后觉”。不仅只有韵梅如此,失去丈夫的钱默吟先生的儿媳妇也在等待公公出现的过程中逐渐觉醒。她们代表着最平凡的百姓,思想上受旧社会传统封建的桎梏,灾难来临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到侵害。中国二十世纪初期的小农经济决定了当时的中国百姓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家国观念弱,国家意识淡薄,因此这部分中国人民在战争初期“站起来”是十分困难的,相对狭隘的思想阻碍他们在面对灾难时作出反抗,他们只能在被迫接受残忍现实的同时顽强生存。但是这类人并不能完全拯救置身水火中的中国,他们就像穆旦《赞美》中所描述的“我要以带血的手与你们一一拥抱”,只代表着共赴国难的意识已经形成,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未知的。

与韵梅这类人不同的是,还存在另外一部分人具有先进的眼光以及强烈的斗争反抗意识。以祁瑞全、钱默吟为首的一群人正拥有着敢于反抗现实的勇气。钱默吟在被冠晓荷陷害入狱后坚持咬紧牙关拒绝承认日本人强加于他身上的罪行,在出狱后面对儿子的死讯他选择独自忍受痛苦,在伤口痊愈后钱默吟先生选择将儿媳妇托付给金三爷,而自己却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致力于启蒙有思想的新青年。高第、冠家姨太太尤桐芳就是受钱先生的启蒙而反对冠晓荷与大赤包等人的卖国求荣行为,而祁瑞全也正是受到未入狱的钱默吟先生的鼓舞而走出北平积极运动。祁瑞全代表着当时中国接受新式教育的新青年,他们热情且富有激情,关注国计民生,视天下兴亡为己任,具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这群年轻学生具有极高的热情去斗争,但他们初期却并不被大众所理解支持,因此他们的活动进展缓慢,反抗效果不明显。

即便如此,他们的爱国热情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身边的有志青年们。在战乱的年代,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无法实现报国志向的人并不是少数,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女或手足以获得慰藉。

小羊圈胡同里的生死浮沉就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缩影,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回首过去,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更应该看见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