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教学方法论文大全(20篇)

时间:2023-12-08 11:02:07 作者:雁落霞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有力助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行业领域的总结样本,欢迎大家浏览和使用。

浅析中专计算机教育中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策略阐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希望为研究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论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其他行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革新起到促进作用。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摇篮,现代企业用人标准在不断变化,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人才培养需要,高校都在进行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计算机专业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去培养it信息技术人才,能有效的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1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其他行业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不断革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企业都需要应用型高级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种生产的动力,计算机学科一种应用型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不断创新,提出新技术,以满足其他行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载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培养学生能应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能力,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定具有雄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软硬件的实际设计能力。现在对大学生的考核应该多元化进行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计算机专业学生考核不仅进行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还有进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创意设计大赛,教师要对创意设计大赛效果好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搭建平台让学生参加创新能力设计大赛,取得成绩的同学要进行一定的奖励,提高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2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2.1忽视兴趣培养,重灌输轻引导。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没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利用大脑积极去思考问题,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注重讲解,学生的思想意识没有有效的形成,忽视学生引导作用,重视对学生的监控管理,不能激励学生有效的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处于听、记的状态,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没有形成的创新意识。教师授课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授课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备课内容进行有效的进行,没有给学生提供想象力、创造力的机会。

2.2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思考。

计算机专业教学现在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师基本都用ppt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多媒体教学基本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没有解决实践技能提升问题,这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不力的,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思考,成为课堂上的主宰者,能主动去学习,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3考核方式单一,书面多实践少。

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现在需要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考核主要是试卷考核,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考核实践知识点少。传统的学生考核没有体现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考核形式单一,不适合现代学生发展需要。根据现在人才培养标准,学生应该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为计算机相关企业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为计算机类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浅析中专计算机教育中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计算机专业课程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比较适合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课堂主角,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实验,达到教师所给项目的功能,指标,实现自己的项目,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项目的外观、功能、实用性等进一步完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符合现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

3.2营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计算机教学现在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利用网络平台,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课堂上讲课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哪些知识有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进行有效的解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设计,搭建教学环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讲解程序设计的课程中,程序设计的方法有多种,但所得结果是固定的,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去实现,最后师生对每种方法进行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有时候解决不出来,也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3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级人才,高级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既能够帮助他们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够直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总之,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大学生发展需要,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经过实践证明是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要,计算机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人才,尤其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3]辛冬梅,闫志来.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以高等数学实验教学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3):70-72.

浅析中专计算机教育中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中专计算机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时代人才需求和中专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全面提高相关师资水平,深入了解学生和就业市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不断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1.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教学把人的发展、人的尊严、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等等放在第一位,以人的天然禀赋为基点,不断开发和提升人的内在潜能,全面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专计算机教学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个中专学生。这就要求它不能忽视人的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而全面的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2.是时代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社会人才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人才标准。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现时代里,社会对人才更加突出地关注人的创新素质。实践表明,那些缺乏创新素质或者创新素质不高的人往往会在求职中碰壁,难以在职业岗位上胜任本职工作。而那些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善于创新与勇于创新的人则往往能取得较大的成功。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呢?只能加强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是中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中专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它的生命就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要通过学生创新素质的高低表现出来。那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往往能比较顺利地实现就业。可以说,学生的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专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中专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一要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了解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等。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学习兴奋点和学习盲点。三要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创新素质的提高,直接来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这与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文字、图片和影像元素的作用,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实施计算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主动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主动去创新。

3.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借助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计算机课程的魅力,分享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乐趣,解决计算机课程的难题,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形成良好的兴趣与显著的主动性,进而不断提高创新素质。

4.增加计算机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中提高创新素质。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仅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很难全面计算机知识的,另外,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教材的理论知识往往跟不上节奏,这就要求增加计算机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揣摩计算机技术,领会计算机技术的奥妙。

5.改变只讲授理论而轻实践的课堂教学。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在教师的演示、操作和讲解的前提下,让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去操作,去实践。同时,计算机的实践操作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而通过教学设计一定的课程作业,把实践操作贯穿在学生的作业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作业,实现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进而为创新素质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基础。

6.因材施教。在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把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在教学中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进入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领域,让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取得进步,为他们真正做出创新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结语。

中专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三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入手,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尊重学生大胆创新,让他们的创新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计算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此提出几种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合理安排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要先开设一些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课程,如玩打字游戏、制作精美图片、上网冲浪等。

讲授这些课程时,首先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再教授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反,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按照教材进度,教一些枯燥乏味的系统原理、程序设计等,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难于理解或产生厌学心理。

二、让学生多实践,培养主动学习热情。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以应用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学习机会,平时可以安排学生帮忙处理一些日常的文件,如:打印一些班级管理制度、课程表、值日生轮流表等,这些实际的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日常表格处理;每当考试结束后还可让学生进行考试成绩汇总和分析,这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excel软件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学生在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就会主动地寻求解决的办法,找老师或同学。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实用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就感。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有差异性,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力和基础知识良莠不齐的现象更为突出,对此,职业院校教师更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进行分层教学。

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每位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较差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不能让他们感到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较好的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不应让他们感到内容过于简单、目标太低,而觉得不需努力也可达到要求,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和掌握难度大的知识,甚至也可以是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

所以分层教学法的合理运用会使每位学生都尝到阶段性成功的喜悦,从而发挥他们更大的求知内驱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黑板加实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完成授课内容,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授,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习热情,变灌输为启发,变被动为主动,更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抽象概念等,教师可以制作课件,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演示和讲解,简化学生的认识难度,深化学生认识程度,这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

五、运用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教学的项目进行选择与优化,教师引导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计划制定、分工合作,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指实际的工作任务,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实施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确定一个计算机整机组装并预装windowsxp操作系统的项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由教师提出项目设想,然后与学生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步,由学生制订出该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步骤和工作程序,并由教师审核。

第三步,项目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尤其重要。

对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整理要全面及时,还应该适当地及时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通过这样的启发,可避免独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

第四步,检查控制。

教师要在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地进行检查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以避免整个项目无法按时完成。

第五步,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先分小组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

计算机故障处理与维护【2】。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的故障处理与维护也就成为了平时人们应用计算机所要处理的问题。

良好的使用、维护习惯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及性能。

因此,人们就应该对计算机的故常处理及维护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了解处理办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本文就是针对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处理办法及维护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故障处理;分析与讨论。

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沟通、帮助人们工作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交流中,就难免对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设置或长期使用,就可能导致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逐渐减慢,不能更快速的处理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保证它的正常运转。

计算机在进行工作时产生的自然磨损情况是必然的,但磨损情况过于严重或一些其他原因就可能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

对于计算机故障的处理与维护不仅方便了自身对其的使用,更利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1计算机中软件的处理与维护。

1.1软件的故障处理。

一般计算机发生软件故障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文件丢失、内存耗尽、文本格式不匹配、内存互相冲突等。

其中最严重的就应该是系统故障了,这也是计算机软件进行故障处理最麻烦的一种情况,甚至严重的要对计算机进行程序的充装。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不规范的操作就可能导致其软件发生故障,这类故障可以在相对应的软件产品的网站上找寻到完整的软件,将其中导致故障的非法软件进行提灌,就可以排除故障。

此外,计算机中文件应该留有备份,对于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文件破损进行替换也可以达到排除故障的效果。

内存耗尽也可能产生计算机的软件故障,当我们应用计算机开启一个程序后,就可能占用一定的内存,如果我们开启的程序过多,就可能产生内存消耗过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计算机处理速度要比开机时处理速度慢得原因。

我们可以采用重新启动的方法让计算机进行内存释放,来加快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文件丢失的情况也会造成软件的故障,在进行文件删除或重命名时,就可能导致计算机在开机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启动项,从而导致软件故障。

还有,计算机在使用中,一旦随意安装一些与计算机格式不相符的文件,也可能是产生软件故障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处理软件问题时就应该采用正规的软件,保留资料的备份,同时对计算机的卸载、重装等工作做好监视,保证将软件故障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1.2软件的维护。

培养良好的软件维护习惯是增加计算机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时,应该尽量的节约空间,将不需要的程序进行删除,并且不是简单的删除桌面上的快捷图标,而是选择控制面板中的软件卸载功能进行软件的卸载,保证软禁真正从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中消失。

同时,我们也应该定期对系统中的临时文件进行清理,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在平时的办公中,计算机会产生许多临时性的文件,如果我们不及时清除,就会影响计算机的速度。

在对计算机进行软件维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病毒的查杀。

当今的网络环境还不是很清洁,一旦计算机没有一个好的软件查杀程序,就很容易造成计算机的网络病毒,从而对其使用及安全都有危害。

对于病毒方面的维护,应该以防患为主,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工作,降低病毒入侵的可能性,发现病毒要及时清理。

同时,计算机的维护还包括注册表的清理及历史浏览记录的清理等,都可以释放被占用的资源,增快计算机的处理效率。

2计算机中硬件的处理与维护。

2.1硬件的故障处理。

计算机故障不仅包含软件故障,还包括硬件故障。

计算机的硬件故障一般表现的度很明显,必然会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

一般情况为:显示器黑屏、蓝屏等。

在对计算机硬件的故障进行处理是,我们可以先从简单进行排除,寻找故障原因。

第一,我们可以先对计算机进行清洁工作,用柔软的毛刷或布清理设备、主板等硬件上的灰尘,进而对其因接触不良或引脚氧化而引起的故障进行排除;第二,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查看插头是否接触不良,芯片表面有无裂痕、表面是否有烧焦的痕迹等现行,进行故障的排除。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硬件,也可以通过拔出或替换的方法进行排除,从而确定故障原因,再根据原因选择相应的对策进行故障处理。

2.2硬件的维护。

计算机同其他电子设备一样,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降低人为或环境对其的影响。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将其放置在温度过高、潮湿、粉尘很多、噪音很大的环境,这要就可以避免计算机不因环境影响其性能。

另外,在我们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时也应该对其进行很好的保护工作,不产生人为的破坏,定期还应对计算机进行清洁工作,从而防止因灰尘过多造成的计算机硬件故障。

在我们不使用计算机时应该将其关闭,不能长时间工作,不仅浪费了能源,还对计算机造成一定的损耗。

不能随便对计算机进行拼接或安装,对计算机的风扇也要进行定期清洁,保证散热功能正常。

在对计算机的显示屏进行清洁时,应该在关机状态,用专业的毛巾和清洁剂进行清洁工作。

同时,在一段时间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性能检测,了解硬件工作的状况,一旦发生破损情况及时更换,更好的避免故障的产生,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与使用寿命。

3结论。

总而言之,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我们应该冷静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故障问题,同时,在平时生活中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为我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便捷的帮助,增加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对计算机的故障处理及维护问题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贾勤,刘雪飞,孙岩岩,张毅,张英奇.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2]戴新亮.石破天书.解决故障―常见windows故障消息及解决流程[j].电脑应用文萃,2006(3).

[3]王钟,李刚荣.基于专家系统的计算机故障自动处理系统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8(21).

浅谈通信工程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论文

1.1专业定位。

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对推荐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进一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高等教育首先是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具体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满足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高等教育又有其独特的职业价值取向,即培养胜任第一任职的“基础宽厚、信息主导、技指合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初级指挥人才。从cc划分的专业来看,面向初级指挥岗位的通信工程专业更接近信息技术专业或信息系统专业,具体的需求可以表述为:在特定军事应用环境下,通过选择、创造、应用、集成和管理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满足作战需要,或者关注战场信息资源的获取、部署、管理及使用,并能分析战场信息需求和相关的组织运用过程,详细描述、设计、组织、维护与作战目标相一致的网络通信系统。笔者认为,使学员理解现代指挥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作战效能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具体目标应该落实到针对网络体系中的各种部件、装备乃至系统做到“能组网、懂管理、会应用”,这应该是军事院校通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和鲜明特色。

1.2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增强学员的信息素质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这一观念基本上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课程内容非常庞杂。而对于通信工程专业来说,计算机类课程学时非常有限,远不能与地方高校同类专业相比。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定位一直比较模糊。早期计算机网络并不单独设课,而是采取在一些涉及网络的相关专业课程中泛泛介绍7层协议概念。近年单独设课后,一度出现了宽带通信网与internet的主线之争。目前仍然存在偏重基础理论还是偏重应用能力的分歧。cfc对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要求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以internet作为实例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方法,了解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从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以internet为主线,并且要强调基本原理。笔者认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必须着眼学员未来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必须培养学员关注表面现象背后的科学问题,锻炼对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网络应用能力同样需要给予高度关注,这一点对于学员尤其重要。如何处理学时有限的矛盾呢?关键是要摒弃用一门课解决所有问题的幻想,通过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和分层次的应用能力培养环节达到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并举的目标。结合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梳理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与网络相关的模块。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硬件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是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定位是使学员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协议工作原理和基本网络工具的使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后续课程理解和掌握军事网络的技术特点,比如战术环境下对网络协议、设备、组网应用的特殊要求。网络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学员自主选择开放实验,或者在本科导师的指导下申请创新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得到必要的培养和拓展训练。

2教材选取。

目前公开出版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种类繁多。笔者重点比较了几本获得大多数本科院校公认的教材:tanenbaum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peterson和davie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kurose和ross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tanenbaum教授与谢教授的《计算机网络》早期版本都以osi7层协议模型为主线,较新的版本改为以tcp/ip的5层结构来组织内容,并结合了一些新出现的技术和标准。课程内容从物理层向应用层自底向上讲解网络的概念、基本原理、技术和体系结构,教学比较偏重理论,不便于开展实验。《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同样采用自底向上逐层讲解的`思路,但是作者反对严格地分层,强调计算机网络的系统观,围绕“为什么这样设计网络”阐述关键技术和协议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需要有充足的学时保证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选用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讲授内容以internet为线索,自应用层向下逐层讲解协议原理。自顶向下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讲解体系结构内容枯燥、不易理解的通病,从学员最熟悉的应用层开始层层深入。该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课后实践任务,使复杂的网络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便于学员开展自主学习。

3教学内容安排。

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飞速发展的领域来说,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是不可取的,应该着重培养学员的洞察力,能够通过自己思考辨别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表面的;因此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既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学员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强调网络基本应用能力。对于不同专业来说,普遍认可的方法是对教学层次和内容进行分类,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笔者认为即便对同一专业的学员也应该提供分层次的自主学习和实验环节,鼓励学员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入钻研网络中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笔者按照通信工程专业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以解决学时不够这一突出矛盾。理论教学内容仅选取了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的前5章,具体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要概念的对理解。实践环节区分了协议分析实验、编程实验、虚拟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课题5个层次。其中,协议分析实验、编程实验和虚拟实验要求课内完成,开放实验和创新课题则由学员自主选择。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规定在毕业设计开题之前每名本科生至少要完成一个开放实验或创新课题。

4教学方法设计。

鉴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一直在探索和推广以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本课程的教学。近几年,笔者多次承担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重点教学改革试点,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和课题研讨教学法。

4.1问题驱动式教学法。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模式,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课程教学中,困扰学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协议为什么要分层?教材第1章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打消他们的疑虑,实际上这个问题必须等到对整个网络的发展史、广域网、局域网等基本概念以及网络程序设计有一定认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因此,笔者并不急于解释这个问题,而是让学员带着这个问题从应用层逐层向下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直到最后安排一次课堂讨论,得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答案。再比如,讲解http协议时,笔者首先从早期互联网上多媒体信息共享不便的问题,讲到berners-lee在一个“灵感”启发下用3个创新发明了万维网,然后通过军训网上的具体实例分析,发现非持久连接http协议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引导学员提出并发连接、持久连接、流水线式持久连接等改进方案。最后,结合当前万维网信息检索不便的问题,展望未来语义网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问题驱动的方法符合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学员的认知规律,让学员从关注知识点转向关注思维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2课题研讨式教学法。

笔者根据班级人数制定了十几个课题,不仅侧重原理应用同时也兼顾理论。课题主要是用wireshark分析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交互过程,另外还有dijkstra算法和socket网络编程,以及aloha和csma协议性能分析等。教员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示例程序和课外阅读材料,要求每个学员完成所有课题,课堂上指定一名学员上讲台简短报告完成情况,就其中的重要原理和问题展开集体讨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情况说明,这是在课内学时有限的情况下,督促和引导学员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络技术,锻炼网络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通过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员学习、应用、开发网络的浓厚兴趣。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立项的本科生创新课题项目中,有40%与网络应用有关,特别是在软件制作类项目中比例高达70%。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中,30.1%的学员选择网络方面的研发课题,这一比例上升到33.4%。

5结语。

在通信工程专业全期培养计划中增加计算机教育的比重,确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地位,是培养适应未来联合作战初级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必然要求。在教学目标定位、教材选取、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按照“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课程已建立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通过问题驱动式和课题研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基本概念原理和网络应用能力并举的教学目标。

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从事一线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差异较大,因此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和其人格魅力,通过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论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条文,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次教学、实践结合理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授课方式时间长,学生的能动性和兴趣较差,在教学经验和实践方面可以探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以培养综合性和实践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课程设置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科研、教育、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生产经营活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学的人才培训向着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快的方向发展。

1.中职计算机课程制订特色教学计划,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整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

2.在计算机的教学设备上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网络等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的环境,可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任务具体落实到实处,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的.技术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flash教学中制作动画的效果为例,可以告诉学生使用哪些方法能制作出这种效果,哪种方法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创新力,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学生才能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作为中职计算机老师,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其明确他们的专业任务,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

2.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操作。注重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可以把计算机教学变成一种探究性活动,增强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能力,完成确定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身,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反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熟练的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达到了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展知识的目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计算机中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煤炭经济,(12).

[2]刘玉兰.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材[j].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6).

[3]张羽.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5).

浅析中专计算机教育中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高级财务会计突破了传统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是一门为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课。这门课程紧密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知识点紧密,关联性较强,理论理解难度较大,加之现有财务软件对高级财务会计涉及的内容几乎空白,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这些特点共同导致了高级会计的教学难度。

一、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基础。

会计理论界在进行理论研究时,都将会计假设视为建立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基础;将一般原则视为规范会计行为、控制会计实务的信条。在西方会计理论中,假设通常被认为是原则赖以存在的基本假定,人们探求的会计理论正是要确定假设与原则的联系,以及假设、原则与会计法之间的关系。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明确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这些会计假设的基础性地位。会计假设是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础。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引起会计假设的松动,人们对背离会计假设的特殊会计事项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结果产生了高级财务会计。

(一)会计假设及其松动会计假设的松动表现在以下方面:(1)会计主体假设松动。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扩大,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企业的概念。因此企业合并、合并报表是会计主体假设松动的结果。(2)持续经营假设松动。持续经营是对会计工作时间上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一旦企业因某种原因而面临破产或被兼并、收购,持续经营假设就丧失了前提,以此为基础的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和方法将无法采用。因此债务重组、破产清算会计是持续经营假设松动的结果。(3)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由于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持续经营假设的松动必然导致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如企业破产时,就没有分期核算的必要,而是将破产清算期作为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因此破产清算又可视为会计分期假设松动的产物。(4)货币计量假设松动。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的基础,其价值波动必须限定在不足以使财务报表对经济业务产生歪曲的反映为前提,以此保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财务报表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否则财务报表必然会严重失真,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因此物价变动会计是货币计量假设松动的结果。

(二)会计原则的加强为弥补会计假设变动后出现的理论空缺,会计原则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进而为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会计原则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相关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如集团内部交易对集团经营成果的影响,必须按照相关性原则的要求予以会计处理并及时报出,这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2)重要性原则。当某种会计资料的省略或发生差错,影响报表使用者正确经济决策,这种会计资料即具重要性。如期货、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较大的业务信息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当法律形式不能准确表达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时,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如融资租赁承租人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而经营租赁承租人则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该资产进行确认;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中售价高于或低于账面价时,不论高出还是低于的部分都作为折旧费用进行调整,这构成了高级财务会计的一项内容。

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综合目前相关教材看,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构成复杂,目前国内教材内容不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我国会计实务的变化很快,各种版本的教材对变化内容在匹配上有不同程度滞后现象;二是因为国内学者对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定位观点不一。据上海复旦大学张文贤教授统计,现行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有伦理、序论、合并会计、合伙与分支会计、公司会计、跨国公司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增值表与分部会计、养老金会计、所得税会计、期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破产清算重组、全面损益表、衍生金融工具合并会计、租赁会计、其他共17项。笔者选取了厦门大学出版社(杜兴强),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张文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阎达五、耿建新),清华大学出版社(梁莱歆),上海三联出版社(汤云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王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戴德明)等出版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对教材内容作了对照分析,发现学者们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构成看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业务会计、租赁会计、企业清算五章内容一致率高达100%,所得税会计一致率75%,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物价变动会计一致率达62.5%,衍生金融工具一致率达50%。上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较强的关联性课程各章节内容有很强的关联性。如合并报表会涉及到收入费用的确认,所得税会计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存货、固定资产等账面价值的确认及金融资产等内容。企业合并分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内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有一次交易和多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如,为了使多次交易的成本是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要对原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冲回权益法下因投资收益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中级财务会计中作为重点难点已作充分讲解,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严密的逻辑性高级财务会计部分理论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反映合并报表中部分调整分录、抵销分录的编制不易理解,如长期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在年末和以后会计年度连续编制抵销分录,所有会计科目都应抵销年初和本年发生数,是过程的抵销,然而仅未分配利润科目抵的是年末数,原因在于影响未分配利润的因素较为复杂,对只抵年末数的解释由第二类抵销分录——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投资收益的抵销来阐述。在这类抵销分录中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的分配是未分配利润的减少,这两者进行抵销即未分配利润的本年数。这两类抵销分录进行合并会发现未分配利润也是过程抵销,而非部分学生认为的仅抵年末数。

(三)内容的前沿性环境会计被部分教材纳入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融会计学、生态学、经济学、统计学为一体的学科,与传统会计相比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在于传统会计在经济核算时未考虑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容易导致高估利润,低估成本费用,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降级、污染严重,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经济学角度看,随着负外部性的增加,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差异也在增加,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社会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为环境会计的建立确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会计,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标准及排放量,要求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及绿色经济效益分析。我国一些上市公司本着对社会负责及与国际接轨的长远目标,在环境会计的建立及环境问题的披露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理论与实践缺乏统一性多数高校对会计、财务管理专业都有财务软件模拟实习安排,从目前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发现,这些软件涉及的会计业务事项大多为财务会计的基础内容,从账套的建立,到日常账务处理(主要是现金的提取、材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存货的管理、往来业务的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末汇率调整、期末结账等),最后是财务报表的编制,但这些财务应用软件未能包涵特殊业务会计及特殊时期会计。如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等内容,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相关理论,却很难有机会得到实践。即使到校外实习,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涉及此类业务,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是学生难以对理论透彻理解的重要原因。

三、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从诸多教材所涵盖内容看,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实务为导向、理论为拓展、补充前沿知识,对实务问题做重点讲解。结合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式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特殊会计业务具体处理方法,更要在讲授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首先是问题引导。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对本章节内容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引入本章内容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再导入每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储备和技能分析问题的兴趣,形成对问题比较深入的认识。其次是过程引导。方法的掌握重于对知识的获取。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要善于发现它们的关系,力求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储备的知识,尽可能解决更多问题。如在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ifrs3——企业合并》、《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ias28——联营中的投资》及《ias3l——合营中的权益》,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对个别问题加以引导,在全章内容讲解结束后辅之习题、案例进行巩固和提高。高级财务会计教学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最后是实践引导。其一,有稳定实习基地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把课堂理论运用于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其二,强调课程论文教学法的运用,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鼓励学生以课程所学知识为契入点围绕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文献查阅,以了解这类课题已有的成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而非墨守陈规被动学习。其三,选择性地对某一章节内容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重点提问,以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更加牢固。

(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高校的会计教学中被广泛采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而言工作量大,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具体步骤如下:(1)案例准备。教师提供案例,同时针对案例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认真研读,充分准备。(2)讨论及报告。小组讨论及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利用课后时间,每个学生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然后通过梳理,形成本小组的意见和结论,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课堂讨论是小组讨论基础上的全班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上发言,小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某一问题的研讨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其任务主要是对讨论的情况做归纳,并做出适当评价。教师要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适时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讨论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3)评价总结。对案例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后,阐明本次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评定案例分析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案例讨论的发言情况、案例分析报告等,特别要注意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近年来,笔者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讲授,深感其教学要求高,首先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前续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有较高的要求;其次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前沿动态,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要求高,教学组织难度大。通过对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构成、特点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方法,以期达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保忠:《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完善》,《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实用性强。

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硬件配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学习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录入及office等常用应用软件;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

这是一门看起来上课内容浅显,但实际上并不好上的课。

面对学生原来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让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课堂内静下心来,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每人每天能有收获,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入学目的往往就是混个毕业证书。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一个班里面,会有一些学生打字速度能有60汉字每分钟以上,会上网、上q、登录邮箱,会下载图片音乐电影;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很少接触电脑,不会用键盘,不会拼音打字,认不全26个字母,没用过qq,不会上网,甚至连打开关闭电脑都不会的学生,学生间计算机水平相差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点,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讲浅点,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

第二,电脑课的教法大同小异,上课的一般流程是:先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上交作业,最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单一的课本素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上课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中职学生很少有看电脑课本的习惯,课本发下去时是新的,上面除了写了个名字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到他们毕业时,仍然很新,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学生没有上课带笔,记笔记的习惯。

少数的学生开始时带了,但看到其他多数人没有带,后面也跟着不带了,不能坚持自己对的立场。

没有做笔记的结果就是没有复习,知识点记不牢,水过鸭背,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交,缺乏学习自主性。

根据实际中的教学情况,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去学,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学生想学,愿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在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最终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关注和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保证。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上好每一节课,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如果老师上课之前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学起来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

例如:教打字时,告之学生,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打字比赛,比赛获胜会获得证书和奖金,30汉字每分钟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的底线;教计算机组成和电脑硬件配置,上课之前去市内电脑店写好几张2000到3000元左右的组装电脑配置单,给学生分析比较,给学生讲了上课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辨别,学这个可以判断一些电脑品牌硬件的性价比高低;教word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做个人简历、课程表、通知,以后一定用得着;教excel的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excel用于数据统计和财务核算,举个例子,让学生同时用计算器和excel电子计算表格算一个工作表里的结果,哪个更快?计算器点个半天,自动填充功能一下子算好一个表的数据,亲眼所见更让学生信服。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有的教和学都要随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进行调整,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刚开始,在大多学生不会什么电脑操作的时候,用“先教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先讲课,后面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当课程讲授过半的时候,就应该改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试着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检查之后,再集中讲评作业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把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相互学习,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让基础好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给帮助同学有相应的加分,提高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用“考核”促“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用每天作业的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

有对学习的爱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爱好学习,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学习爱好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教学考核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学生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养成一个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即课程开始之前就找到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拿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花名册,做成一个课程相关的excel电子表格,上面有班别,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和作业当天日期,严格从平时的第一次课堂作业开始就执行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明确告之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成绩就会越高;反之,成绩就会越低甚至可能要补考。

成绩高低基本上由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决定。

学生有查看、下载全班所有同学的作业记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作业,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作业或者几个作业就能设置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学到课堂知识,相互协作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一个学期的十几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做下来,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教师要少讲,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多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把上网作为一种奖励,在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连接二十分钟的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只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实践、经验积累。

教材的改进能与时俱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能关注学生每一次课的成长,能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3]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4]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4).

高职计算机学科教学方法的论文

近年来,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大,高职新生基础参差不齐,整体偏低,使得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面临许多困难。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难学、难懂、难过关,畏难情绪很大。分析其中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我们高职计算机教师的责任。在这里先陈述高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现状,再有针对性地谈高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改进方法。

1.大一新生,有一部分在高中时几乎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的也只是限于聊天、游戏和收发邮件等少量计算机运用,只有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同时,计算机学科教学由于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造成计算机学科教育有些混乱,对于课程、教材和师资的安排、配备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造成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来自社会上对高职生存在的一些偏见,这给高职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它们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内因来自高职生自身的自卑感,他们认为在高职院校学习就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还有的高职学生中,有很多人不是为了来学习,而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这样的动机很难产生学习动力。在高职教学中,仅仅依靠降低教学难度也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3、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滞后于“90后”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交际需求甚至知识需求,旧有的以“僵化、生硬、强制”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教师要注重“90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抹杀他们的创造力,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基本采用一锅端的情况。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表。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大家在进校的时候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十个手指各有长短”。很多城市的孩子从小就伴随着电脑长大,基础的新建文件、打字对他们而言不费吹灰之力,我们普通的教学对他们而言就看似很简单;可是很多农村的孩子进入大学以来却是第一次接触电脑,从来没接触过最基础的开关机。那么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进行教学,不能每个学生千遍一律统一要求。

2.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在教学内容制订方面一定要分开专业,针对不同的专业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决不可一概而论,要以将来学生在工作岗位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谓多样化教学,就是通过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使之达到最佳境界,以便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用任务来驱动教学,由于高职学生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一项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所遇到的难点往往不同。如果任何知识点都详细讲解,讲解完毕后,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就不多了。结果有计算机水平相对高一点的学生很不耐烦,而其他学生只是掌握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使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比较综合的练习,教师要先讲解一般的操作关键以及大致步骤,某些难点的解决方法就先保留起来,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要让学生真正的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真正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不像其它的'文化基础课,比如语文、数学等课程,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比如:在word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图像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把文本框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遇到问题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们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对学生们来说不会出现大量的问题积压利于保留学习热情,对教师来说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利于今后授课的完善。

5.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要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计算机学科教学不能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自己的创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教师要勤于钻研教材,胆大心细地设计教学思路,使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尽可能跟上现代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润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育发展研究,,(2).。

[2]曹卫平,周斌英.高职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6).。

计算机

摘要:,教师在计算机进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下手,营树立异环境,使一些单调乏味的知识变得幽默、生动。保证学生有立异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立异才干,一同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习中去。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技术论文发表。

跟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展开,计算机在平常日子中的运用已越来越遍及。初中信息技能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首要。信息技能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能的喜好和知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能的根柢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才干,培养学生出色的信息本质,把信息技能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法,为习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日子打下必要的基础。怎样教学这问课,我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培养学习喜好。

喜好是最佳的教师,是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起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要对某个疑问产生了喜好,才会发起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处理它的方法,才会主动获取有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进程中,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喜好无疑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运用过或很少运用计算机,根柢不具备根柢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才干,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在操作进程中,常常会出现林林总总的疑问,绝大多数非常简略,乃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讪笑、痛斥学生,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并关于不一样疑问做出不一样的回答,在教训进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对等的高度,用恰当的鼓舞和表彰树立他们成功的决计、决计。

二、游戏引导法。

尽人皆知,汉字输入练习是一项机械的、单调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就不肯花时间重复练习,这么就不能抵达恳求的输入速度。那么怎样才干使学生“诲人不倦”地重复练习然后前进输入速度呢?创设一种高兴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进行指法练习,可以先对照什物让学生知道键盘,并解说键位及指法恳求。接着为每一台学生用机设备打字游戏软件,花样百出的打字游戏可以致使学生稠密的喜好。通过几回游戏的玩耍,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习练习,此时可以设备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回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便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平常学习、日子较接近的任务,在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进程中,贯穿浸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适宜讲堂教学的有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么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习,有利于学生坚持出色的学习喜好,喜好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前进学习功率,练习学生的学习和探求才干。

四、自立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立性学习的环境及本钱,培养学生的自立学习才干。运用现代信息技能来学习信息技能课程。在组织组织教学进程中,不是把很多的时间用于组织解说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供给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本钱上,把精力放在简化运用本钱所履历的实习进程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现已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络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打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关键。教师通过让学生盘绕疑问自学、谈论、交流、实习,充沛开掘学生自立创造性的处理疑问的才干和构成自立学习的知道。

总归,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进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下手,营树立异环境,使一些单调乏味的知识变得幽默、生动。保证学生有立异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立异才干,一同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习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能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计算机毕业论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电子信息工程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因而深受人们的喜欢。就电子信息工程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提取、管理和存储方式,使人们对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更加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其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面更加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等特点[1]。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功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便利。

电子信息工程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电子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以及对电子设备信息系统进行重组设计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信息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也使得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等更上一层楼。我们常见的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有智能机的使用等。电子信息工程具有较为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便捷性。电子信息工程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人们利用电子信息工程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还能随时对信息进行任意的处理,具有较强的便捷性[2];第二,涵盖范围广。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功能的适用性较强,因而电子信息工程的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电子信息工程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甚至能够改变人们工作的形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经济性。电子信息工程和其他信息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融合发展还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即是对信息的获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在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以及处理等方面更加方便,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具有安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缩短人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时间,提高了信息的质量[3]。传统的电子通信工程中,人们获取一条信息需要经过较多的时间,而且该信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则能够有效降低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时间。人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加有利于节省人们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使人们获取的信息总量提升,能够较好的提高信息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通信工程的安全性能,促进电子通信工程的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可能会给通信工程带来一定的风险。部分不法分子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们的通话、信息内容等进行窃取和修改。但是这些风险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予以完善。从另一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实质上能够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能。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等特征,电子通信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可以利用防火墙等技术对电子通信工程进行实时保护,提高电子通信技术的安全性。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备份技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开发电子信息设备,互联网技术还能够加强电子信息设备的联网功能,对于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无论是电子设备的开发,还是电子设备的联网功能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失去联网功能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必然要落后于现在。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因此我国大部分的电子信息设备和产品都具备联网功能,而企业在开发新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也非常强调对该设备联网功能的开发。一般来说,为了使设备具有联网功能,企业在开发新的电子信息设备的过程中均需要根据互联网的服务协议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5]。设计成功后用户即可使用电子信息设备进入互联网,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就是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随时、随地获取、传递以及其他各种处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使用户更加便捷的、有效、准确的信息处理。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还能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好的收集、传递和处理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更加推动电信信息工程的发展,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广泛应用性。

[1]孙迎春,徐建东,蒋野。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3—106。

[2]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5—31。

[3]史媛芳,张心全。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4):239。

[4]张泰杰。我国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180。

[5]姜俊勇,万仁保。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11):140。

计算机论文

摘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进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下手,营树立异环境,使一些单调乏味的知识变得幽默、生动。保证学生有立异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立异才干,一同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习中去。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信息;论文;计算机技术论文发表。

跟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展开,计算机在平常日子中的运用已越来越遍及。初中信息技能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首要。信息技能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能的喜好和知道,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能的根柢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才干,培养学生出色的信息本质,把信息技能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法,为习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日子打下必要的基础。怎样教学这问课,我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培养学习喜好。

喜好是最佳的教师,是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起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要对某个疑问产生了喜好,才会发起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处理它的方法,才会主动获取有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进程中,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喜好无疑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运用过或很少运用计算机,根柢不具备根柢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才干,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在操作进程中,常常会出现林林总总的疑问,绝大多数非常简略,乃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讪笑、痛斥学生,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疑问,并关于不一样疑问做出不一样的回答,在教训进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对等的高度,用恰当的鼓舞和表彰树立他们成功的决计、决计。

二、游戏引导法。

尽人皆知,汉字输入练习是一项机械的、单调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就不肯花时间重复练习,这么就不能抵达恳求的输入速度。那么怎样才干使学生“诲人不倦”地重复练习然后前进输入速度呢?创设一种高兴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进行指法练习,可以先对照什物让学生知道键盘,并解说键位及指法恳求。接着为每一台学生用机设备打字游戏软件,花样百出的打字游戏可以致使学生稠密的喜好。通过几回游戏的玩耍,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习练习,此时可以设备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回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便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平常学习、日子较接近的任务,在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进程中,贯穿浸透学习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适宜讲堂教学的有关游戏或其它内容。这么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习,有利于学生坚持出色的学习喜好,喜好盎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前进学习功率,练习学生的学习和探求才干。

四、自立学习。

创建有利于自立性学习的环境及本钱,培养学生的自立学习才干。运用现代信息技能来学习信息技能课程。在组织组织教学进程中,不是把很多的时间用于组织解说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供给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本钱上,把精力放在简化运用本钱所履历的实习进程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现已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络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打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关键。教师通过让学生盘绕疑问自学、谈论、交流、实习,充沛开掘学生自立创造性的处理疑问的才干和构成自立学习的知道。

总归,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进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下手,营树立异环境,使一些单调乏味的知识变得幽默、生动。保证学生有立异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立异才干,一同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习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能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按照课程表的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六节课程。其中两节是理论,四节是实操。也就是说上完理论课,接后的就是实操课。所以我们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上理论课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得紧接着要上的实操课有所操作,而不能在上了两节理论课之后的实操课中,学生什么操作内容也没。即使在理论课中,不但要上只是理论的内容,也要上一些需动手实操来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浪费实操课程的时间。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不能够按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本目录的内容按“部”就“搬”那样来教学,而是应该根据课程安排、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内容的侧重点等的实际情况调配好理论与实操课程,这样才会得到“教”而“学”,“学”就“会”的效果。

计算机论文

当今世界各个领域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日益成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就要求本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word应用教程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word编辑的很美观、精致的晚报,晚报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们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并且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我给学生概括讲解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科学采用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而在新型的学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算机教师,在面临”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来教学,就很难培养出智能充分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的做法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我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讲解flash动画设计教程时,首先让学生面对计算机熟悉flash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当然在熟练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工具栏以提高工作效率,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此软件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几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要亲切和蔼地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试验,并提供可行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学习的气氛应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在交流、试验过程中,学生们不断进行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最终不但能掌握要求的全部内容,而且对学生来说,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去学习一种软件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能独立使用其他软件奠定了基础。

当然授课模式有许多种,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授课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完美无缺,在教学中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是集体授课,部分学生的个性魅力未完全展现出来。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若老师能适时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很好的保持和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打字训练、编程训练、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等,活动宗旨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编写软件,服务于各个部门。在编写软件的过程中,老师不控制每个组的进度,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探讨或给予指点。这样,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如有些同学在活动中编出了较完善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给班主任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成绩手段;又有些同学编写了一些益性的游戏软件放在学校的局域网中,给全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带来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了自学本领,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当然,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老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定位,科学的授课模式的使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我发觉大部分的老师教同学们打五笔字根的时候都是发动同学们拿着字根表无时无刻地背字根。我不主张同学们背字根,我不支持学习计算机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我主张的是:同学们应该通过打字根的方法来记字根。根据字根分布规律去打字根,很快地就会把字根牢牢地记住了,然后,再多打多练就会很快熟练字根。我为什么不主张背字根,而是主张把字根硬打熟呢?因为,背字根有以下几个闭端:首先,就算你已把字根背得滚瓜烂熟的,如果隔了一段时间不打字,也不背字根,那么很快地又会把字根完全忘记掉,那样又要重新背字根。其次,把字根背熟的话在打字的时候要一边打字,一边反复一句又一句地背字根,每背一句字根又要想这句字根中是否包含了需要的字根在里面。背字根时要花时间,想字根时也要花时间,总的来算花的时间就会更多,打起字来速度就会慢下来了。再次,字根口诀中的字根并不齐全,口诀中字根只是包含着一部分简单、易见的字根,还有一小部分少见、但是一些经常用的字根,口诀中根本就没有的,所以说,背字根是不能全面的熟练掌握字根的。

但打字根就不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令同学们觉得要硬打熟字根很难很难,所以刚开始就退缩了。其实不然,字根的分布也有它的规律的。只要你掌握规律,根据字根分布规律一次、二次、三次……多次地反复练习之后,很快地就可以把字根打熟了。而且只要你一旦把字根打熟之后,那字根就会永远牢牢地记在你的脑中,熟在你的手上。打字的时候只要你一看到字或字根,一分一秒都不用想你就可以马上顺手地打出来。另外,打熟字根的优点就在于:越打越熟,越打越快。这就是我主张同学们多动手、多练习的原因和好处。

其实,对于计算机其它任何的操作也同样需要多动手练习,计算机关键是在于多用、多练。用得多了,操作得多了,不会的也就会了,不熟的也就熟了。

计算机论文

摘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要以推进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培养善于思维并不断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提出将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三四三”模式,具体阐释了一个课程体系、三个方面课程内容、四种教学方法和三个效果评价环节,并探讨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学;“一三四三”模式。

计算思维作为一种思想能够被人们用于管理日常生活,解决各领域问题,并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具备计算思维的人能够通过比较、分类、类比等方法,将计算机科学中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迁移到其他事物之中,以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准确程度,同时,能够善于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通过规范的方式将复杂问题转化为若干简单事物加以解决,并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以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在教学领域,计算思维也能够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对所有学科的教学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一、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一)“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要求。

“大数据”不是单指技术形态,而是针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数据种类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现象。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同样面临“大数据”的时代冲击,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被充分地数字化和网络化。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何实践活动,都伴随相应数据的产生,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实质上就是计算,这就是计算思维的用武之地。

(二)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的主观诉求。

计算思维为高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提供了理解自然、社会以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个新视角,同时也为高校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强调了创造知识而非简单使用信息,提高了高校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的创造和创新能力[1]。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领悟计算思维的思维方式,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为科技的发展创新提供准备。

(三)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基于计算思维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注重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其掌握基于计算思维的问题求解方法,为未来利用计算手段进行学科创新研究奠定基础。基于计算思维进行教学课程改革,重点要进行的是用计算机语言表述形式来进行现实问题的转化,而不是单一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技巧[2]。

二、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三四三”模式。

(一)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也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焦点。设计一个融入计算思维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需要考虑将计算思维各特征点多视角、宽领域、立体化地融入到课程体系设计中。引入计算思维将会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并进行新的剪裁和增删。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从实例出发,紧紧围绕各学科学生在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系列课程进行相关专业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和高级管理[3]。一方面,要带领学生熟悉和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并自觉运用抽象、约简、转化等方法,将现实世界的问题转化成计算机世界的描述方式;另一方面,要借助计算机高级语言实现计算机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自动化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思维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现实情景描述,即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实际应用背景,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阐述,激发学生发现并描述问题的潜能[4]。二是概括问题,也就是将实际问题经过分析和抽象,提炼出要素并转化成信息世界的描述方式,培养学生抽象、约简和归纳的计算思维能力。三是处理过程,即运用基础知识对上一阶段中抽象到的问题进行求解,细化处理步骤,确定问题的处理模式。四是确定课程体系的过程,对上述每个阶段中细化得到的处理过程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结构表示出来,设计一个包括主干课程和分级课程的树形课程体系结构。

(二)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内容确定。

课程内容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基于计算思维确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内容,以计算思维的引导、培养和锻炼为目标,从适应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总体上确定三个方面内容:计算思维意识培养课程、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计算机实践课程。

1、计算思维意识培养课程主要是针对思维方式和主观意识的培养训练,利用计算机计算速度高、存储量大和智能化强等优点,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解决现实问题,需要进行思维转换,将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在思维与认知方面进行等量转换,在现实中自觉运用这种转换思维的能力就是计算思维意识课程培养的目标[5]。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的思维和理论来描述并界定人类的自然语言,同时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为人类解决问题就是计算思维意识培养课程的课程内容。

2、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以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工作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及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教育,应是面向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不只是面向计算机学科。在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

3、计算机实践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并体现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合多种计算机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式设计实验过程和步骤。设计基于关注点分离的层次化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方法。

1、双向互动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从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讲解转向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可灵活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构建主义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并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样性及重构性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抽象、求解思路及方法的探讨中导出计算机在不同学科的应用思想及方法,以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2、实验教学法。融合多种计算机科学思维方法构建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具有开放性,教师负责给出参考步骤和引导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的培养。

3、反馈递进法。教师指导学生采用递归的思想,把复杂的问题变为与原问题相似的简单问题,减少重复计算,学生利用并行处理和逆向思维,对问题进行描述,反馈给教师,师生双向沟通,进一步设计并确定求解问题的方案。

4、二维教学法。既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广度,又注重其深度。广度教学是指从自然、社会中的广义计算拓展到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将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映射到计算机科学中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并进行概念抽象。深度教学是指基于学生深度理解与思维相关的理论与概念,进一步探讨思维本质和应用,进而强化思维的作用和价值。将广度教学与深度教学有效结合,从广度教学延展到深度教学,形成二维教学法。

(四)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评价。

计算思维引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评价包括三个环节,即评价、反馈和优化。

1、评价是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量化考核,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在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对学生探索发现并构建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求解及系统设计中计算思维能力程度的考核,加大实践成绩权重,重点检测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上的思维能力。

2、反馈是通过教学评价,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计算思维引导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只有通过反馈信息调节教学行为,及时调控课程计划,才能达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

3、优化是在评价与反馈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而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遵循教学规律,合理确定优化教学的标准,开展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寻求合理的教学结构,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一三四三”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提升教师认识与素质。

计算思维对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基础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在工作、教学和生活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应用,只不过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或者作为一个系统的理念提出来,并传授给学生[6]。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的讲解、案例的设计的实施最终都将由教师来完成,教师在本轮改革中将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培训、自身学习、同行之间的讨论交流,在认识、方法上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认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通过集思广益和研讨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要实现在有限的学时内既使学生的应用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又要在学生的能力结构中融入计算思维的要素,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建立计算机问题求解意识,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更新。在教学内容上,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进而形成问题求解能力。通过上机的实践教学,在讲练结合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从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既要有通识知识,又要符合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另外,对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在内容的设置和案例的设计方面要有针对性,确保学生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递进式的知识的提高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

(三)有效融合教学过程思维培养与应用能力培养。

很多高校过去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目标,但新的教学改革是在这个目标上更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实现思维培养与应用能力培养要融合。“计算思维”应体现出既能感知又能实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思维方式,科学融合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类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计算思维”的本质特征,并在课程内容编排和体系结构设计方面体现具有“计算思维”特征的创新性。课程内容体系贯穿理解计算机的知识、应用、方法等三个层面。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查找资料、购买东西等,但是学生只是会简单地通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而一些高级的搜索技巧几乎都不会。在学生的信息查询的教学中,要将知识(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技术)、应用(信息检索的技巧和高级检索方式)、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进行融合,不仅是具体应用,还要举一反三,归纳分析,总结规律,上升为思维。

参考文献:

[1]耿国华.以计算思维为指导,提升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10):12—15.

[2]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4):4—8.

[3]罗芳,杨长兴.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9):83—85,89.

[4]葛欣,席景科,等.基于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1):159—160.

[5]王文军,等.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12):66—69.

[6]张蕾.面向计算思维的wpbl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100—105.

计算机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显著的价值,不仅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还能促使管理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企业;应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其中包含了信息收集、信息存储、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便捷高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并实现多个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实现信息管理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与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相比,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提高管理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实效性,极大的节省信息的存储空间,提高远距离信息管理的质量,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因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概述。

计算机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而企业正是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巨大的潜力和完善的功能,从而纷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一个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是以高效的服务器和完善的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信息高效处理、复杂图形转换、数据传输等功能的发挥。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更新和升级,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所以,企业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设备和平台的高端化,而应当结合日常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功能。正确的发展方式是,企业将相对高端的设备用于处理复杂的数据,保留原有的简单设备建立低端服务器,用于处理相对简单的数据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管理的成本。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企业的建设,在企业管理技术的更新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信息一致化的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具有极大的左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首先能够显著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此外,计算机技术还能在企业内部构建覆盖面广的信息网络,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管理信息的共享。信息在一个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是企业制定生产投资策略的主要依据,并且在企业建设规模、发展方针的调整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财富。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

3、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功能的分析。

3.1综合信息查询功能。

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中,包含了各种信息查询工具和软件,例如powerbuilder。这一款软件主要应用于数据窗口中,具有反应快、图形直观、功能完善等优点。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款以用户为基础的交互性软件,具有强大的信息查询功能。它包含内部查询程序,可以将数据窗口作为中介,实现综合信息查询。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查询条件输入和查询结果输出。在这两种基础功能下,这一软件能够实现查询方式的自由组合,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查询要求。

3.2动态查询功能。

在多数情况下,用户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前并不明确查询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查询软件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调整,以此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需要软件中具有动态查询的功能。这一功能同样可以通过powerbuilder来实现。powerbuilder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创建新的数据窗口,并在创建窗口的过程中动态的构造语句。与此同时,在数据窗口创建的过程中,用户通过选项的方式将查询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中的处理器会将文字转换成计算机语言,并通过筛选查询条件得出最终的查询结果。

4、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4.1专业人才较少,素质相对较低。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水平要求较高。在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必须引进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进行管理,并且要做好对人员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但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中缺乏具有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人才,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前期培养的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也逐渐无法满足企业信息管理的要求。

4.2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二十一世纪最显著的一项进步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全球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内得到了普及。但我国计算机的普及水平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仍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上十分狭窄,通常局限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大型企业中,而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则仍然采用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落后的农村地区甚至连计算机的普及都未完成,计算机数量稀缺,导致农村企业的信息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4.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计算机技术的起步上就已经相对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又落后于其他国家,导致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整体水平明显低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另外,由于我国计算机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仍停留在表面内容上,进一步限制了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提高。从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上来看,我国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影响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功能的发挥。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我国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4.4erp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高。

epr技术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整体性的管理理念,并针对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在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是现代化企业提高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当前,这种技术只在大型企业中获得了应用,中小型企业受到传统发展观念的限制,仍将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财务管理、生产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在信息管理工具上仍采用了小型的计算机软件,没有及时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质量,导致erp技术没有在企业的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5、当前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需求。

企业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成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中,通常是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范围的延生,采用人力管理的方式来处理海量的数据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效率低下的信息管理将导致企业的管理信息更新滞后,使得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没有可靠的依据,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考虑到的是计算机平台的完善性和稳定性。只有高效稳定的网络平台才能有效的应对市场中快速变化的各种动态信息,从而为企业的信息管理提供参考。最后,企业的基础管理制度执行有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企业的基础管理内容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人力资源的分配、生产过程的安排等。这些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若没有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将会造成财务信息更新的延迟,市场信息动态性失衡等问题,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阻碍。

6、应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现状的有效措施。

6.1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在二十一世纪中,人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作为产业发生的第一生产力,人才在企业的信息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企业要想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水平,首要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此,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来完成,并投入充足的资金、人力等,尽可能的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此外,企业可以与高校建立联系,通过高校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输送充足的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行业内部也应当加强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6.2扩大应用范围。

企业应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信息共享平台在企业内部创建信息网络,提高信息交互、处理和传输的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直接沟通与合作。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质检部、财务部、销售部等多个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平台,由计算机直接完成信息的传输,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6.3强化技术研究。

为了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企业应当不断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深度,并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中的优惠措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上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支持,为研究人员设立一定的创新奖项,从而激发研究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从自身的运作资金中拨出一部分专门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工作,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研究人员应当加强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并到拥有先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国家和企业中进行定期的学习与交流,为先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企业应当加大对管理信息的筛选,对决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6.4推广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

erp系统的使用能够将计算机技术有效的应用到企业其他管理工作中,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企业要想扩大规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应用erp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管理方式的不断升级使得erp系统的应用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发达国家在erp软件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研制出了金蝶、用友等性能优越的erp软件。

7、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不能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进行照搬照抄,而是应当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关软件的研发等,找到适合我国企业的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1]霍钰.浅探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及其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2]李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探析[j].科技风,.

[3]付耀祖,甘文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

[4]马健伟.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电信业务管理创新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3.

[5]付耀祖,甘文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

[6]夏国英.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3.

计算机专业论文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必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讲解式和灌输式被视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难以胜任工作。

同时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兴趣不高,长次以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导致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日益低下。

如何培养一个岗位性的人才,本文仔细分析了本课程的特点和所授学生的困难,提出教学方法应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出发,划分知识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教学以教、学、练、战为指导思想,从工作岗位需要的角度研究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点带面的教学;单元教学。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

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所面临的理论知识抽象,它与社会科学中的相关理论有不同的一面,即理论知识在计算机实践操作中的应用,如内存中rom和ram的理解,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体现bios的作用,应用程序打开后存放在哪里运行,内存、外存、高速缓冲区的读取速度比较,这些问题在概念的讲述中只能说学生明白不能说透彻理解,在实践中不知如何应用,例如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把要操作的大文件从u盘拷贝到电脑的硬盘中再做修改。

由此可见,在讲授中注意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致关重要,它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概念,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书本中理论的灌输。

其次,该课程面临的是办公软件office的学习,如何学好它,同时为以后软件的学习举一反三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该软件的作用是什么,其次是软件的产生是解决那些实际工作问题,教师应该有理论到实际,有浅入深的一一列举,也就是说该课程面临的是软件的操作与实际任务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由此总结该课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概念的抽象性。

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三、上机操作与实际工作问题的关系。

二、大专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面临的困难。

(一)、概念无法深刻理解。

教师如果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大专文科学生,在学习了文科科目后学习计算机知识思路的转变很重要。

计算机专业论文

摘要:

以云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为背景,阐述了课程群建设的思路,给出了课程体系总体建设方案,以及基础课程模块、特色课程群模块、实践创新模块三个课程群模块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可以为相关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群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专业内属于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内在逻辑性强、内容联系紧密的一系列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以培养目标为目的,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分配与实施[1]。云南大学于1984年成立云南省内高校第一个计算机科学系,并于20xx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云南省唯一的计算机类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重点本科专业。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努力把该专业建设成为云南省培养计算机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云南省相关高校的类似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1课程群设立的原则。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校长韦恩克劳福德认为计算机专业“提供更恰当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更多的教育”,它是我们改革的立足点。结合云南大学的特色,发挥计算机学科自身的学科优势,拓展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我们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理工结合、夯实基础、分类培养、强调实践、重视交叉、突出创新,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面向云南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桥头堡战略的高素质创新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实现以下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目标。

(3)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优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沟通学校和社会为突破口,建设富有活力的实践创新课程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课程群总体建设方案。

我们的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3个部分:基础课程模块,特色课程群模块,实践创新模块。其中,特色课程群模块又分为3类:数据与知识工程课程群、高性能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课程群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群。这三个模块见图1所示,基础课程模块是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奠定了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21门必修课程和7门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群模块包括三个特色学科的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今后设想的`工作和研究生方向,选择其中一个课程群重点学习。经过系统学习该课程群后,可以对这一个方向更为专业,有利于就业和研究生继续学习;实践创新模块是以前面两个模块作为基础,在学习了前面的课程群后,参加该方向的科研训练、创新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的能力。

3课程群设置。

3.1基础课程模块。

基础课程模块包含21门课程学科和专业基础课和7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和国际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ieee/acm20xx为指导,基本覆盖了c和it&i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作为综合性大学,云南大学在数学、电子技术和物理方面有非常好的教学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利于发挥理工结合的优势,在数学、硬件和软件课程上打下扎实的基础。

3.2特色课程群模块。

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海量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多媒体信息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移动互联网方面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教学与科研队伍。我们发挥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课程群。

(1)调整课程内容。结合科研,面向需求,调整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删,把课程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在内容上进行合理组织,以培养目标为驱动,让学生广泛积累专业方向上的知识和技能。

(2)三组灵活的交互强化的课程系列,将帮助学生构建某一计算机领域的独特技能。在课程学习上,允许学生灵活地调整,要求学生完成至少3个特色课程群中的1个。

(3)紧跟学科前沿。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技术人才、项目经理等为学生开设新技术方面的讲座,具体讲授案例分析。

3.3实践创新模块。

实践创新模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沟通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确实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

(1)以数据与知识工程、高性能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课程、图形图像处理三个教学团队为依托,打通“创新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三门实践类课程,采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办法,为每位同学安排专业学习导师,吸引同学参与到导师的科研或开发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和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2)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以参加科技竞赛为导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机制。一是规范开展,在本科必修课中开设《数学建模与实验》课程,为课外科技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形成固定规范的赛前培训机制,有专门的教师负责;二是注重课外科技活动的覆盖面,推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3)建设实习基地。与云南日报集团、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金软科技有限公司、中船705所积极合作,建立和完善了4个社会实践基地,并制定学生实践制定计划和指导书。目前,已经和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签署协议,将共同建立校内实训和联合研究实验室。

(4)科研训练。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数据与知识工程、高性能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课程、图形图像处理三个方向,同时也带动其他相关方向的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例如dsp技术、软件并行处理、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处理等。此外,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云南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形成毕业论文,申报科研奖励,参加科技作品竞赛,促进本科生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发展。

(5)课程资格认证与就业。开展“课程实验—资格认证培训—就业”的改革试点,以“数据库设计及应用”课程为依托开展“ibmjava&xmlrelatedtechnology”课程认证,以“分布式计算”为依托开展android课程认证。

4结束语。

课程群建设的改革是等院校课程改革建设的发展趋势。课程群建设能够加强学科内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各门课程的内容,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紧密结合,更好地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云南大学将努力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云南省培养计算机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