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软件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论文(专业13篇)

时间:2023-12-15 00:02:39 作者:JQ文豪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结构和段落的参考,使我们的总结更加简洁明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建设工程档案受关注程度小,不表明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巨大资源,缺少技术因素不能成形,没有技术因素的保障也难以反映工程质量。在工程项目实施以前,立项文件就成为落实项目经费和实施项目的关键依据,其后的项目设计、招投标又要以立项文件作为依据。开工以后,材料检验文件、施工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程记录、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文件是保证施工进程的重要依据。工程竣工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除了要有外观依据,还需上述这些资料依据。例如,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须通过强度试验才能验证,没有试验报告就不能说明问题;再如,建设工程中存在许多隐蔽工程,如果没有覆盖前的照片、录像、图纸以及各种现场记录,也就无法对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恰当的评价。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几年到数十年之间,重要工程的寿命还要超过1,使用期间需要维护、修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还要为其他工程所借鉴,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作为依据,这些事情都会落空。可见,工程档案不仅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反映,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建设工程档案本身只是一个静态概念,但档案管理却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既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份内事,更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关系密切,而且工程建设周期长,档案种类多、数量巨大,并且专业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管好工程档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现状种种原因,建设工程档案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工程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档案成套性差,缺漏不准确欠真实。

建设工程档案来自于各个参建单位,虽然各单位的材料有所区别,但其内在联系经整理后应当配套,并成为有机整体。然而,现实中的`档案往往成套性很差,缺东少西,完整性不足。例如,质量保证材料不全,缺少质检报告,没有出厂合格证,未履行签字手续等。此外,材料记录不准确、不真实。例如,试验报告前后日期无法对应,资料归类不准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真实等。

(二)重建轻管根深蒂固,资源配置难以到位。

与工程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相比,档案所发挥的作用比较间接、滞后和抽象。因而,无论政府、投资方还是项目管理人员都会更看重前面几项,而容易忽视档案管理,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必然会向前面几项倾斜。例如,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数量与项目投资规模严重失调,人手不足很难管好档案。

(三)参建单位各有不足,监督不到位是主因。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参建各方都存在不足。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不做好档案管理规划,对施工单位的培训指导不充分,造成文件资料缺失和档案管理效果不佳。设计单位水平参差,管理无序,导致竣工图编制和准确性审核遇到麻烦。监理单位对施工材料审核不严,材料真实性存疑。施工单位资料记录不规范、不准确,很多记录源于资料员事后补录、造档,使档案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状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执行与监督不到位,事后监督方式难以避免档案管理中的漏洞。

(一)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档案责任意识。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在工程项目启动之初,就应建立一套符合建设工程特点的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的关系,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和档案工作方法。档案管理必须落实领导负责制,明确参建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承担主要责任,只有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才能从一开始就步入正轨。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各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并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成效。

(二)依法督导档案管理,强化履约评价监管。

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重在监督到位。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要求,依法督导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推动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切实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了保证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做好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在项目前期应通过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协议方式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条款,明确档案资料整理、归档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再通过强化履约评价监管,落实和管控各单位的档案工作。一般可在每季度、项目竣工后进行。

(三)完善档案工作程序,加大档案考核力度。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应依据一定的标准,统一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明确分类方法和保管期限,并根据文件材料产生与流转规律,理顺文件归档渠道,固化归档工作流程,使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有序进行,确保档案管理全过程受到控制。由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面宽、时间跨度大、文档数量巨大,所以既要加强各参建单位的协同与配合,同时也要加大档案工作的考核力度。通过对档案工作流程、成果的考核,促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档案管理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四)加强档案技能培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

建设工程参建单位多,不是所有单位都配置专职档案人员,不少单位是由技术人员兼职档案人员,甚至还有个别单位临时聘用档案人员,这样很难保证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必须由建设单位在建设初期组织所有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建设单位组织的培训效果往往不明显,其中就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关。所以,档案人员培训应立足于服务意识的提高,树立档案参与国家建设、惠及民生的服务理念,坚定平凡岗位可以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信念,通过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来保障档案管理质量。

针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牵涉单位多、范围广、周期长、数量多的特点,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各参建单位之间建立统一收发端口以及创立文件与档案统一编码系统,实现文件产生与档案收集的无缝对接。目前,云计算平台、业务规则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都已成熟,只要量化标准、固化业务流程,并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文件信息管理在线云平台,就有望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及全过程监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档案管理质量面临诸多挑战。上文通过工程档案管理现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方法,希望通过此抛砖引玉之举,引来更多真知灼见,共同推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档案管理软件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论文

摘要:职称改革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和激励制度,关系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从2009年开始,广西率先在全国各省区中实行无纸化信息评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认可和支持。作为职称信息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被人们提上了日程。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是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1、引言。

我国的职称改革已经迈入了第二十六个年头,近三十年来,这项政策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激励、使用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经过柳州市中小学教师系列的成功“试点”,2009年开始,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实行职称信息化评审的改革。这是广西在创新人才选拔制度方面进行的一次有意义尝试。从两年的实践来看,这项改革得到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和支持。作为信息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职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因此被提上了议程。

2.1职称档案的内容。

职称档案是指各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职称考试、职称聘任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音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资料。1主要内容包括各级人事职改部门的文件及通知、参评对象的各类表格(如评审表、认定表、重新确认表)、各类佐证材料、职称证书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音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据库。2职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在职称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下,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将各类纸质的职称文件或其它传统的佐证材料转化成电子档案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3.1传统职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费时、费力、费钱。

以广西高校教师系列为例,申报高级职称的纸质材料往往包括一式四份的评审表(16k纸双面打印)、一式二十五份的推荐大表(a3纸打印)、论文的代表作原件一份、各类证书或证明材料复印件一式一份等。为了能够提供齐全的材料,参评对象往往需求提前半年收集材料并分类汇总;此外,由于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业绩相对突出,一个参评对象完整的纸质申报材料往往重达2~3斤,一个高校一年的职称材料的搬运很有可能会需要使用到微型的面包车,光凭职改工作人员来搬运是不现实的;再次,由于绝大部分申报材料提供的是复印件,使用到的复印纸多达几百张,这无形中也会给参评对象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3.1.2档案材料真实性无保证。

近年来,职称工作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因为职称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职称评审中出现了不少材料造假的案件,破坏了职称评审原本的公平性。极少数申报对象利用纸质复印件材料不容易让人察觉的缺陷,在职称评审中“获利”,使人们对职称评审的公平、公开和公正,产生了怀疑。

3.1.3档案材料利用率不高。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一份参评对象的职称材料,既是该同志基本情况的概述,也是该同志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来业绩成果的一个总结,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很多人存在一种落后和错误的观点:职称材料只是在申报评审时才有用,如果通过评审了,则职称材料的存档或利用就显得可有可无。这种观念导致人们将职称档案把其佐证材料功能与日后的使用功能分离开来,再加上相关单位职改办部门保存的材料中主要是以评审表为主,其它申报材料一般如数退还给申报者本人。因此,大部分参评对象的职称档案实际上利用的程度非常低,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

3.2.1省时、省力、省钱。

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正处在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为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以教师系列为例,2004年全区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只有900多人,而2010年的申报人数超过了6000人,申报人数增长了6倍。假设每份纸质申报材料的重量平均在2~3斤,则其总重量将高达几顿,这将给档案的使用和保管带来极大的困难。而采用无纸化申报后,将大大简化职称档案材料的制作时间和成本。一般情况下,某个单位或个人只需要具备一台电脑、一个扫描仪或数码照相机、一个移动硬盘就能够满足大部分职称信息化佐证材料的制作、上报、保管和利用的要求。

3.2.2人才的流动性增强,对职称档案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政策的实施,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摆脱了原来“铁饭碗”、“大锅饭”的思想束缚,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这就要求职称评审的任务不单单是选拔人才,更要利用好人才。而利用好人才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掌握人才的各项基本情况,而职称档案正好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再加上信息化评审后,档案的信息更加便于检索、利用、传递、保管,相比传统的职称档案而言,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3.2.3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几年前,当计算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等电子设备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甚至是单位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时,信息化建设因缺乏基本的载体而只能是一种奢望。而今,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复印机、扫描仪等电子设备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即便是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山区或者乡镇,也具备了制作信息化职称档案的基本设备;其次,信息化技术的进步为职称档案的使用变得更加的便利。如网络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多人同步电子档案上传或下载的“带宽问题”,加密码认证技术解决了档案材料的安全性问题等。

4.1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信息化建设面临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更加复杂、前期投入的经费更大、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更难等现实问题,再加上人们接受一个“新生的事物”普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致使在实践当中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跟不上职称信息化改革步伐的征兆。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很多单位的领导或职改工作人员不重视导致的。片面追求职称评审的通过率,“突击性”的阶段性工作,无固定的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职改工作在很多单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职称档案的管理更加容易被人忽视。只有相关单位加大对职称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转变人们的观念,把“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才能为职称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

4.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职称档案的利用率大小,关键在于职改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往纸质材料阶段,职改工作人员只需在评审会结束后将相关的评审文件和纸质的评审表归档保管即可。而信息化以后,职改工作人员既要指导申报对象如何制作信息化的档案材料,又要负责信息材料的整理、汇总、上报和保管,工作量明显增加了;其次,信息化后职改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也增加了,要求他们不仅懂得基本的电子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方法,且需要学习掌握网络传输、数据库、绘图软件等计算机软件的技能。可见,只有不断提高职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为职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而要提高职改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能力,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1)加强岗位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职改工作人员特别是缺乏相关信息化管理知识的人员进行培训;(2)参加各种计算机或信息化方面继续教育的培训。必要的继续教育能够防止职改工作人员知识的老化,开拓他们的视野,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素质。

4.3制定标准、安全第一。

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信息的安全性保障是信息化建设的两个核心问题。如果没有相对统一的制作标准作为指导,那么不同单位的信息化档案之间的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性,不利于档案信息的相互传递或者使用;其次,安全性问题是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另一核心问题,由于档案中大量涉及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假如保管不当,极有可能给当事人带来物质上或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制定统一的标准,确保信息的安全就显得十分的迫切。标准的制定可以掌握以下两个原则:(1)不违反规定的原则。即根据现有的相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制作档案信息化的要求;(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即各单位、各部门既要在服从上级人事职改部门有关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其次,档案信息化的安全性问题可以通过限制访问策略(如网络防火墙设置、网络访问权限设置、加密狗设置等)及物理安全设置等方法解决。

总之,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职称档案信息化建设必将随着职称信息化改革的深入而显得更加的迫切。广大职改工作人员需要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困难,才能使职称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壮苗.医科院校直属医院职称档案的特点与管理[j].陕西档案,2010(4)。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1.1管理的滞后性。

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和电子技术是比较重视的,这样就使得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将档案管理流程进行简化,同时进行优化和重组。但是,在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和档案管理明显脱离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公众在利用档案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同时,在工作中也是非常容易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影响的'情况的,主要是受到档案管理滞后性的影响。

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安排,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下降的情况,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无法实现规范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没有健全的体系,在信息检索方面就会出现不健全和不规范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档案信息在利用方面出现效率非常低和质量非常差的情况,对于档案信息管理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1.3数字档案资源短缺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档案管理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法,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出现了一直在使用纸质介质来进行保管的情况,在数字档案资源方面结构是比较单一的,这样也使得我国的信息化档案建设在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大的,对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都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档案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专业的人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是比较集中的,这样就使得一些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在档案管理方面人员是比较匮乏的,同时也是会导致不同的地区在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方面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存在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开展的情况。

1.5档案信息化立法和规范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时间比较短,这样就使得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程度并不健全,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导致档案信息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1档案信息管理要统一规划、统一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公民服务。为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在当前新一轮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克服各自为政。把握适合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坚持以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中心,文档管理一体化、双轨制、确保网络安全等原则。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所谓信息化即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信息化能够有效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属于教师成长发展历程的真实客观记录,是广大教师在教学教研、管理活动中的原始记录,是教育部门了解教师的直接依据,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工作绩效进行评定的直接素材,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资料。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相符合,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突出特点便是动态性,因此必须要第一时间对其内容予以更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过去那种人工操作阶段,是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我们唯有把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信息化建设上才能够实现教师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与利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要逐渐促进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档案材料信息化管理属于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一环。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即是应用各种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来强化对中小学教师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开发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工作。它可以说是一种数字化的过程,也属于一种信息检索、存储、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过程,《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规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与主要目标。因此,推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过去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当档案材料需要利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需要经过上级审批,如此便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当我们在需要用到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不但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同时也耽误了办事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改革的推进与发展,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设置不齐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应当存放于管理科学、环境良好的'地方,但实际上因为档案工作的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缺陷,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设置单独的档案室。同时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满足于现状,或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了解不足,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来促进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再次,过去的纸质档案存在非常严重的漏洞和弊端。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加之手工查阅档案次数频繁,纸质档案中的内容会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很容易在读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误差。部分早期的档案材料用纸质量不好,随着查阅次数的逐渐增多很容易存在破损的情况,难以长时间保存,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后,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明显不足,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其思想观念依旧停留于过去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没有积极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一)加强档案开发利用。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包含了统计报表、数据维护、系统开发、信息查询等要求,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维护是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开发,坚持以人事档案原始材料作为依据,将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都录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库。现阶段,信息数据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档案工作也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的档案开发利用状况,确保中小学教师档案信息得以更加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予以改革与创新,转变过去的管理模式,从全方位多角度来收集整理中小学教师人事信息,不断充实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进一步优化档案信息查阅检索流程,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档案利用者。

(二)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档案信息数据交流平台,让档案利用者能够在这一平台中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应当积极开发符合要求的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地配置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软硬件设施,确保教师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科技开发人员的投入,更加科学地利用现有的科技人才,真正做好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对于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当将各种设备设施配置齐全,进而提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率。

(三)主动树立安全意识。部分单位在推进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不重视安全问题,容易在档案管理软件或硬件设施维修过程中出现档案信息材料丢失会损坏的情况,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影响。基于此,在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密级上应当予以严格界定,我们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的加密技术,对教师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数据加密,同时正确处理好保密工作与档案材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不但要确保教师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同时也必须要确保利用者的权益得以保证,不能因为安全问题而影响到档案的开发利用。我们知道电子档案材料对保存技术的要求较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档案室的防高温、防潮、防病毒等工作,在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真正能够科学处理好其与档案利用的关系,确保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加快档案人才培养。确保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实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首先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应当积极树立较高的思想觉悟、法制意识,另外还应当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术,能够主动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求自己更快地适应新时期对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能够胜任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具备电子档案制作、维护的基本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借助于组织讲座、研讨会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保证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的坚实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更为高效、科学地开展档案工作,避免重复性的劳动。只有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敏.浅谈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11):208.

[3]汪海港.信息化技术管理教师人事档案探讨[j].读天下,(19):270.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论文

随着各地区档案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其档案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加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契机,推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转型,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优化档案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1、档案存储环境方面的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以纸张为媒介,通过人工录入的模式将档案入档、整理,这种管理模式给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整理、归档等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而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与路径。首先,档案中心可专门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将需要整理的档案资源存储到电子磁盘或服务器中,这样既可为档案信息的储存和管理带来便利,又可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其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采用电子录入的方式记载档案信息,提高录入效率,加强信息的管理。此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对存储环境的要求比较低,给存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档案在使用和查询方面的优势。

在纸质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由于手续繁琐、档案的使用和查询极为不便,资源共享性也不高。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档案使用的流程,真正地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提高资源的共享性,使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档案中心“无纸化”办公的步伐日益加快。然而由于这种全新模式起步较晚,因此从整体发展来看,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人才问题。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大多属于操作型人才,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他们或是对档案管理不精通,或是在计算机的系统开发、程序维护、信息导航等方面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因此,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2)安全问题。档案信息安全是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电脑病毒的横行、黑、客的恶意攻击及网络技术的失误都会给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机密的档案信息被窃取、修改甚至伪造,造成的严重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3)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分类编码标准,档案管理软件在通用性、适用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由上文所提及的部分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有三点:(1)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具体可从两点入手:其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其二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2)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信息处理的标准化、管理过程的一体化,使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3)加强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建设,为档案信息的跨部门、跨地域、跨国家使用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1、切实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对于当前档案中心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而言,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这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强化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表现好、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完善的技术设备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因此,要想切实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淘汰和更换落后的技术设备,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以保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和性能的稳定性。

3、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并没有完全摆脱纸质资料,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并将所有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都收录其中,进行对两者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的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具体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方便人们的查找和利用。此外,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存储时,要采用不同的载体,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档案管理信息化等同于档案资料数字化,而是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此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邹红云.电子化——人事档案信息的未来[j].兰台世界.(22).

[2]宋琳,曹文成,王艳.打造精品注重创新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企业信息工作[j].办公室业务.(08).

[3]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03).

档案管理软件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论文

我公司为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适应数字档案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单位各项工作服务笔者所在的单位通过了湖北省档案工作规范管理“aaa”级评审。我们以达标升级为契机我们使用清华紫光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建立了档案数据库提高公司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利用电子文件载体材料要比纸质档案的寿命要长。使用软件,首先要做的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扫描,转换dpf电子文件,然后挂接入库,以往的纸质档案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不同,除了入档案数据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电子载体,vcd、dvd光碟、小容量的闪存u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等。这些载体的普遍特点都是存、读方便快捷,易于传递,且储存时间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不易损坏。

(二)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实行信息化后,档案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比如我公司已经建立oa系统或类似系统及其接口,这些系统的数据可通过接口直接转入文件管理功能;各部门文书人员可以通过使用文件管理功能,将文件录入(转入)文件库;文件管理功能完成对文件的鉴定、整理和调整。不需要归档的文件可以存放到不归档文件库中,需要归档的文件可在文件管理功能直接归档。

(三)档案提供利用更加方便。我公司专职档案人员有3人,每个人分管的档案都不相同,一旦需要查找不在自己负责范围内又未进档案数据库的档案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必须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卷号再去库房查找,费时、费力。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后,专职档案人员无论是自己负责的档案,还是他人负责的档案,可以实现即时查询,档案人员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地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另外对借阅档案者,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用户可以根据系统赋予的权限对电子档案目录进行检索查询,找到所需的'档案目录,同时对电子原文进行浏览、下载。对电子档案进行查询和利用不需要经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只需要事先设定每个用户的权限即可。系统会自动记录网上对电子档案查询和利用的情况,随时可以进行利用统计。如果用户需要借阅档案实体,可以直接到档案部门去办理借阅手续,取走档案实体;也可以通过网站提出借阅预约申请,档案管理员批准借阅预约申请后,用户再到档案室取走档案实体。借阅管理可以进行借阅登记、归还、催还和丢失的办理,并可由档案管理员制定借阅的规则和政策,由系统自动进行控制。

(四)档案鉴定销毁工作也实行了可控。对过期档案需鉴定销毁的,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档案管理员可以定期进入系统的鉴定销毁子系统,通过销毁申请自动得到过期档案的目录,并打印销毁申请。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档案鉴定功能中看到待销毁申请的档案目录和原文信息,根据领导对鉴定销毁申请的处理意见对其进行处理:更改过期档案的密级和保管期限继续进行保管或直接进行销毁。选择更改,则更改档案的目录信息,重新存入档案库中;如果选择销毁,则将被挂接的原文删除,并把已销毁档案转移到已销毁数据中供列表查询。

(一)档案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面,因此对于档案人才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网络化利用要求管理人员掌握web技术,ip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专门技术,还要求掌握档案利用技术。这种专门人才在档案系统内明显缺乏。档案信息管理依赖其他部门人员,由于该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一旦出现疏忽情况,网站就没有人维护、更新,甚至导致所有的投入都化为乌有。

(二)对档案信息安全不容乐观。

在公司档案逐步数字化的过程中,纸质材料与电子文件并存的情况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存,而由于我们对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情况还不太熟悉,容易引发许多问题。例如,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黑ke的攻击而造成文件被偷盗、被修改,甚至造成系统崩溃的情况,现阶段难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网络的绝对安全。

(三)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纸质档案的信息内容附在纸质载体上,与纸质载体密不可分,因此真实性和原始性鉴别,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也就比较强。但受载体形式限制,纸质档案信息密度比较小,所需存储空间比较大。电子档案的信息内容通过光、电信号的相互转换附在磁盘、光盘上,不能在载体上直接读取,必须通过计算机等专用设备的再转换,虽然存储量大、节省了贮存空间,但在信号转换过程中,由于受载体的转换条件、存贮介质的稳定性和技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或删改,却不易被察觉。

(四)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

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五)信息化进程有待加快。

虽然我单位档案案信息化工作已开展多年,建立了各门类档案数据库,但库存档案还有一部分没有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而是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甚至仍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手工查阅、检索、利用档案,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的利用效率偏低,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

3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始终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我们必须从人员的管理到软件、硬件要求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档案利用制度、文档管理制度、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档案利用工作观念,增强全社会利用档案的意识。

首先,档案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向主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介绍档案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等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尽可能使主管领导参加各类档案活动,特别是参观档案工作比较突出的先进单位,让主管领导了解其他单位的档案工作情况及其领导的重视程度。从而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重视档案工作,加大对档案基础设施的投入。

(三)建立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

档案工作者要承担档案资源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开发、传播、利用的重要角色。档案工作者不再是“看家守业,坐等利用”的“管理员”了,而是要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技术能力的档案专业人才。所以在这个历史转折期,档案工作者要切实做好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有的同行认为,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是“档案信息导航员”,和“知识创新与创造者”。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档案管理虽然也要跟上了这个“潮流”,但目前我们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还只停留在近十年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档案数字化利用工作还未正式启动,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目标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使丰富的库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水平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我国有很多不同规模的医院,这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同,很多医院在内部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从未得到彻底解决的痼疾。本文主要探讨医院档案管理,以下就对当前我国一些医院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院总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也反映着医院各方面管理的普遍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工作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档案时,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和态度,就会将所有档案马虎归类后草草了事,甚至错置档案,导致查阅工作的延误与耽搁;医疗设备档案属于动态档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管理,而工作人员容易忽略这一点;在管理有些医疗设备档案时需要注重设备论证、设备验收、设备说明书等方面的管理,而工作人员往往注重医疗设备档案内容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管理意识对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定期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时间长。

相较于医院其他档案资料,医疗设备档案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多,并且用时较长,相当于是一台医疗设备的户口本。所以说,医疗设备档案具有周期长,记录内容全面、使用方面等特点。对其进行管理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从申报就开始运行,中间购置、使用、维护、计量、降级、报废等每个环节都需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完成单项设备管理全过程比档案管理所用的时间还要长,并更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质量不达标。

(三)缺乏现代管理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也在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相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有所改善,适合管理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档案。尽管在很多医院已经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但是管理上不够正规,很多管理手段未能真正的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医院在进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阶段。

二、解决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难点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及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医院医疗工作能否正常的开展。因此,提高医院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至关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解决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难点,才是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所在,第一步就是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意识,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和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强管理人员意识,做好科学管理医院档案的宣传工作,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了解到推行医疗设备档案科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极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医院的综合管理进程,并能将此理念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来。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还能够彰显医院文化特色。要明确各级管理和使用人员的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确定各科室工作管理的目标和岗位职责;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管理制度,解决医疗设备档案中的管理问题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度健全的程度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制度的完善上,要发挥各科室的协调功能,在相互监督中推动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三)采用现代管理模式。

医院管理中要采取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这是提高医院现代化、正规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应用现代管理模式取代以往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仅提高了医院管理整体水平,同时也能够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采用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网络管理系统,准确登记和查询医疗设备采购信息、出入库信息等。此外,网络信息管理可以促进医疗设备技术管理、维修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发展,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空间,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只有通过应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医院的发展紧随时代的步伐。

(四)落实管理责任。

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管理局面混乱,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对医院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在医院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将责任落实明确,全面提高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的水平。在医院中开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分工是:一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对设备资料的形成、累计、归档等环节进行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督促相关人员及时解决;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上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制定医疗设备购置计划的监督和控制,邀请设备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和探讨,制定最佳的医疗设备购入计划;提高档案质量管理水平,部分管理人员负责设备档案质量鉴定工作,对档案内容进行详细的检测,保证医疗设备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

三、结束语。

开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保证医院能够掌握医疗设备从购入到报废整个过程的全部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是促使医院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整个医院未来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医院重点项目之一,在实践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问题分析论文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开始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实现职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各个职业院校已经基本实现档案信息化,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安全问题,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档案传输安全问题。在信息化时代,职业院校档案的使用主要通过内网、外网与专网进行,在网络的发展下,档案信息安全性也受到了各类因素的威胁。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计算机病毒,如果档案被病毒感染,容易导致数据出现严重的破坏,系统崩溃,重要档案损坏。此外,*客的入侵对档案安全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果*客非法进入到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窃取或者篡改档案,也会影响职业院校的档案安全。

(二)管理体制存在缺失。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也影响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片面认为,管理档案只要保留好原始资料即可,定期对电脑进行查杀,禁止他人随意查阅,即可保存好信息数据。但是,在网络化时代中,安全隐患远远多于人们的想象,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常常面临木马威胁、网站病毒、档案信息不能读出的问题。

(三)安全技术应用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立法部门尚未针对档案标准问题、数据规范来制定标准,各个职业院校采用的档案管理软件与硬件都不尽相同,关于安全技术的应用,也难以共享。由于缺乏系统的标准,现有的档案信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在技术上还有待提升。

(一)提高档案传输的安全性。各个职业院校需要制定完善的档案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把握好档案的交接过程,注重病毒的防控,禁止在工作电脑中安装其他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一旦发现感染病毒,及时进行消除。同时,对各类档案,都要及时备份,实施异地存放制度,由两台计算机进行管理,一台连接外网,一台则连接内网,自动生成日志,对档案信息实施安全审计制度,如果出现非法操作,可以第一时间对用户做出警告,充分发挥出档案的效益。

(二)提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无论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多么深远,信息化技术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人工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保证档案储存的系统性,必须要依靠档案管理人员的手工作业,为了避免安全风险,必须要规范操作流程,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还要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与安全防护能力。档案管理工作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提升安全意识,主动创新。职业院校也要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为他们提供进修机会,定期召开研讨会,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到其他兄弟院校去学习,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措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三)应用多元化的安全技术。各个职业院校需要利用软件防火墙或者硬件技术,将档案信息系统与其他网络办公室分离,形成一个安全壁垒,避免档案信息泄露。并对所传输信息实施审查制度,避免外部非法访问,及时升级防火墙,将安全隐患隔离在外。为了保障档案的非公开性,还需要应用适宜的信息加密技术,避免重要的档案信息遭到篡改与截获,从现阶段来看,数据加密技术种类繁多,一般只要采用一种或者几种即可满足安全需求,采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与解密,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信息的传输安全性。此外,关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需要合理应用数字水印技术,保证原文价值的前提条件下,防止别人轻易识别,在应用了数字水印技术之后,可以利用专业算法技术与检测器来提取,如果这些信息遭到非法利用,获取者也无法删除其中的水印,不能顺利使用信息。

三、结语。

高职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各方的大力支持,需要决策者、执行者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逐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多项职能。

【参考文献】。

[2]郝秀英.略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02).

[3]藏萌,员盼锋.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统计与管理,(07).

[4]晁卫华.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03).

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质化档案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快节奏的工作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较大,工程较为复杂的项目。它不仅要求企业在资金和物资方面进行投资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应硬件及软件设施,同时还要求企业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他们从纸质化档案管理模式顺利转变到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以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本文采取文献法及结合个人多年工作经验,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价原则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价的具体措施。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自200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的决定》以来,全国已有134个分市检察院建成局域网,234个区县检察院已经建网,联入各级检察机关局域网的计算机超过1.3万台,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总投资3亿元以上,标志着全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韩杼滨检察长在讲话中指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真正把科技强检工作特别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笔者就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检察机关中部分领导和干警在思想观念中存在着只须懂法就足以胜任检察工作的偏见,对信息化的了解也仅限于信息化就是用微机打字、信息化就是上因特网,对信息化范围、信息化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还未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检察工作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各别检察机关出现了阻碍科学技术与办案结合的不利因素,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来、如何用信息化促进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较少,重视不够。这种状况已成为检察机关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与当前形势发展和检察工作的任务需求极不相应,这些都制约了检察工作的与时俱进,全面开展。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几乎不存在信息技术知识,而专门的技术人员又大多为法医、会计、痕检、摄像等传统技术型工作人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技术,显得束手无策,很难提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很难得心应手地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有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基层检察院,又由于人才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因此在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前提下,检察信息化建设对某些院而言简直是一种神话或资金上的严重浪费。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建设经费作保证。它所涉及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置。以一个基层院为例,建设一个由一台服务器,20台终端微机组成的小型局型网,购置网络办公办案系统、多媒体示证系统、举报自动受理系统、审讯监控系统审统,这几项建设资金投入就得在50万元以上。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经费应由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因此建设经费应由各级地方政府专项划拔。然而地方财政或专门人民检察院所依赖的经费划拨部门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保障和支持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检察机关在信息化建设上只能是等米下锅,信息化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的。

[1][2][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与防控措施论文

档案信息化作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高效便捷等优势,已在我国很多档案馆或部门得到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档案信息化的特性,使得它在实践中很容易受到恶意攻击,造成档案被篡改或者缺失。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分析以及研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

档案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的安全性以及管理效率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发展建设脚步。目前,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如下:

1、网络病毒威胁。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网络病毒引起的网络通信阻塞、文件信息损坏等问题,不仅会极大阻碍档案系统提供正常服务,同时还会导致常年积累的档案信息丢失,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且不可修复的。

2、网络攻击风险。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为了确保档案传输存储安全,需要适当的将内网与外网进行隔离,防止因信息泄露而引发的严重后果。但是现实是,很多不法分子为了借助档案信息牟取暴利,会对档案内部网络进行恶意攻击,一方面可能造成档案资料被窃取或恶意篡改,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系统瘫痪,影响它的功能。

3、外部环境风险。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它自身的系统属于弱电工程,耐压值较低,它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地震、水灾以及火灾等自然灾害;技术人员的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恶意破坏或被盗;电磁干扰;等等。

4、管理安全风险。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由于管理职责不明确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与此同时,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以及专业水平较低等,也是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纸漏的主要因素之一。

5、系统安全风险。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系统也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修复漏洞或者更新换代,只有确保应用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才能降低其被网络攻击或病毒感染的几率。

想要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要让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从过去的杂业型转变为专业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有序、高效,离不开高素质管理人员的支持。目前,很多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馆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缺少既懂软件开发又精通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人才。基于此,相关部门或机构就要尽一切努力来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并建立竞争机制,让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在克服惰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并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从而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以及积极性。

2、提高档案标准化管理意识。

有些单位或机构过分强调本单位的特殊性,而没有实现对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这种拒绝标准化管理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于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改变,尽管能获得一些成效,但是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却不具备通用性,档案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因此,淘汰这种陈旧的.管理观念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

3、强化风险应急处置职能。

相关部门或机构想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应该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一套应急处理方案,其中包含事前控制措施以及事后处理措施,从而在遇到风险的第一时间就能立即做出反应,以此来将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发生的位置、几率、后果以及损失等有一个全面分析评估,从而为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风险并预警提供保障。

4、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以及引进的投人力度。

可以通过研发或者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的方式,来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可靠。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或者修复的同时,系统受网络攻击或者病毒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幅度下降,这就能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平台的操作监控,以此来向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三、结语。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想要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安全性,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还会受到各种威胁以及风险,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有序高效。因此,相关部门或机构应该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培训,从而在不断学习探索过程中,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晓琳,王艳华。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5):58。

[2]谢建波,李建立。关于我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与实践[j]。档案管理,,(6):38一42。

[3]王晶,李晓华。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服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

[4]安小辉。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j]。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与防控措施论文

近年来,我司反洗钱工作在南京人行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反洗钱工作中心,认真贯彻的执行《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依法采取预防、监控措施,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履行反洗钱义务,切实打击洗钱活动,不断推动我司反洗钱工作向纵深发展,现将近年来反洗钱工作汇报如下:

一、注重领导,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为了做好反洗钱工作,我司成立了以分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分管总为副组长,各机构、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办公室,明确分公司计财部具体负责反洗钱工作,在计划财务部设立反洗钱主管一名,设立反洗钱岗负责此项工作,自上而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反洗钱组织体系,一旦相关岗位的人员发生变动,我司都及时予以调整补充(附相关文件),为履行好反洗钱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只有组织推动,这项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二、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自分公司开业后,我们反洗钱工作突出制度先行,做到有章可循,先后转发了人总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等文件,出台了《江苏分公司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安保苏发[]73号)、《反洗钱管理办法》(安保苏发[2009]80号)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反洗钱工作职责,规定了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及可疑交易上报等具体做法,制定了客户洗钱风险划分标准等,有力促进了反洗钱工作的规范运作,为公司开展反洗钱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要求所有分支机构按照内控制度开展反洗钱工作,也都按要求向当地人民银行申报非现场监管报表。

分公司4月接受南京一行四局组织的“平安金融”上门检查中,我司反洗钱工作得到一致好评。今年5月,我司被江苏保监局推荐上报为-全拾平安金融”创建先进集体。

总体来讲,我司在承保、财务、理赔等关键环节建立了识别、监控的“防火墙”,我司财务的“反洗钱筛选系统”,承保上“反洗钱客户信息”系统,具有很好的识别可疑交易信息的功能,对于有效防范、化解反洗钱工作的风险起到了有效作用。

三、反洗钱内部审计情况。

在反洗钱工作中,我们坚持按照南京人行及总公司的要求,认真做好反洗钱内部审计工作,做到定期不定期进行反洗钱审计,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在度反洗钱内部审计工作中,按照总公司要求,明确了反洗钱内部检查要点及检查报告格式要求,204月,我司向总公司法律合规部上报“关于反洗钱工作内部检查的报告”文,详细汇报了内部审计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根据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通知》及总公司《关于开展反洗钱可疑交易报送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8月我司组织各机构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反洗钱自查工作,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审计情况,客户等级划分及客户身份档案保管,可疑与大额交易识别、分析、排查、报送,对反洗钱工作进行非现场督导,增强了与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互动。

5月9日,我司向总公司报送了《关于反洗钱工作内部检查的报告》,一是精心构建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制度执行及执行情况;三是可疑交易报送及相关情况。总之,我司反洗钱内部审计工作是在人行和总公司正确指导下有序、有力运行的.。

四、反洗钱宣传与培训情况。

2010年10-11月是反洗钱宣传月,分公司与秦淮支公司联合举办宣传活动,并在秦淮支公司营业大厅通过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的方式,向客户做反洗钱宣传。2010年11月24日《中国保险报》刊登了宣传我司合规工作的长篇报道《合规促发展,合规出效益――江苏安诚保险合规工作纪实》,在业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公司围绕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实施,结合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总公司oa、合规专栏中有关反洗钱工作的规章制度、操作要领,邀请总公司相关专家到公司讲授反洗钱知识;积极组织反洗钱工作条线人员参加总公司视屏培训,利用司务会、晨会等形式进行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宣导,使每个员工都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提高了反洗钱工作的基本技能。不断增强员工执行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4月,南京人行召开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会议,我司委派负责反洗钱专员及稽核人员参会,并将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7月南京人行举办了反洗钱培训班,我司反洗钱专管员及稽核负责同志参与受训,并将培训内容向反洗钱条线人员作了传达贯彻。9月6日,总公司开展反洗钱相关工作培训,我司专{兼}职反洗钱管理员、协助反洗钱工作人员、it人员参加了此次视屏培训,这次培训重点就反洗钱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监管动态,反洗钱报送系统相关操作讲解,此次培训实务性较强。元月17日,总公司法律合规部胡苏来我司对我司反洗钱工作进行培训指导,提出了反洗钱工作的具体要求。4月14日,总公司进行了反洗钱专题培训,我司反洗钱条线所有人员参加了视屏培训,培训主要内容:1、2010年反洗钱工作情况概述。2、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3、案例分析。通过培训,我司受训人员的反洗钱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5月6日,我司派员参加了江苏省反洗钱工作会,我司认真作了传达学习,重点是宣导南京人行刘兴亚副行长所做的工作报告。

五、配合监管情况。

为进一步满足监管机构对反洗钱工作的要求,提高公司员工反洗钱工作能力,增强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我司204月18日出台印发了《关于明确反洗钱工作人员及工作职责的通知》(安保苏发[]53号),重新公布各部门和各机构专(兼)职反洗钱工作人员名单,对专(兼)职反洗钱工作人员须履行的工作职责进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今年初,我司向各机构所在地保协发出“合规工作征求意见表”恳请他们对我司各机构包括反洗钱工作内容在内的合规工作进行评价,从各保协反馈情况来年,他们都对我司合规工作进行积极评价,无违规被处罚的情况。

六、保密义务履行情况。

我司在开展反洗钱工作中,注意履行保密义务,从系统设计、工作职责都强调对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的保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将履行保密义务作为考核工作质量,评估反洗钱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我司已将履行保密义务贯穿到反洗钱工作的全过程。

七、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等情况。

1、客户身份识别情况。

我司内审针对客户身份识别情况项目,采取分地区、保费金额分区间划分(3000元以下、3000元-6000元之间、6000元以上)的方式,对全省范围内已承保交强险和商业险的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抽样检查,共抽样客户24个,其中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各12个。抽样保费来源均为现金或银行存款,其中个人客户6个发生理赔金额。企业客户7个发生理赔金额。赔款去向分别是汇至被保险人账户。

2、客户等级划分及客户身份档案保管。

度江苏全省客户数量是54142个,其中对私客户数量是42292个,对公客户数量是11850个。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全部属于常规客户。

对私客户基本信息主要依据是个人身份证件,对公客户基本信息主要依据是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各家中支公司都完整留存其影印件或复印件装订存档。全部做到严格保密客户信息及交易内容,从未发生过泄漏现象。

同时,我司及时向人行报送《非现场监管》报表及总公司反洗钱相关报表。

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反洗钱各项协调机制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如部门、机构间的联席会议召集次数偏少;基层机构掌握的业务数据很有限,真正有价值、能与公安机关情报会商的线索或向公安机关移交的可疑交易线索很难收集。目前情况下,难以形成合力发挥联动效应。

2、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尚存在一定差距。反洗钱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未执行的现象较为普遍。

总之,我司反洗钱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深知我司反洗钱工作仍存在不平衡性,反洗钱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将以人行反洗钱工作要求为指引,脚踏实地,义无反顾的做好反洗钱工作。

上一篇:公司运营方案模板下一篇:青年志愿者的个人总结

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估,首先要对该信息化建设的评估内容进行明确。通过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和以利用者为导向的目标进行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价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大的方面进行确定: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与安装,基础网络的覆盖率和稳定性,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营管理情况等。第二,办公平台的建设情况,包括数字化系统是否稳定,信息化档案的存储设备是否符合标准等。第三,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包括档案数字化工序是否繁琐和低效率,数据库建设是否完善,数字资源的共享与操作程序是否简便可行。第四,服务质量,信息化网站需求是否全面,服务系统是否稳定,用户使用是否便捷,服务设施是否人性化等[4]。

3.2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依托于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的具体内容为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还难以在具体量化评价过程中进行,则设置三级指标,并对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及量化设置。比如:一级指标中的基础设施部分,其二级指标可以分别设置为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建设和运营管理,而二级指标的不可测性,要求二级指标下设置三级指标,分别为主要硬件设备、硬件维护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管系统、业务软件;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外网和内网;过程管理、安全管理制度、业务操作管理、人员配置管理和制度管理等。在三级指标设置之后,还需对三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便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具体的详细措施需根据具体的企业来定,比如主要硬件设施,可定为服务器的性能和标准是什么,能够承受多大量的访问力度,计算机有几台,是否能够胜任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量等。对绩效评价细化后,便可用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指标来检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合格性。

3.3绩效评价权重设置。

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价权重的设置,需要档案专家进行参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参与人员在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罗列,及功能介绍后,采用德尔菲法,将相关信息寄给各位参与评价的档案专家,通过两到三轮的德尔菲法测试,最终根据各位专家对绩效评价权重的设置,来进行总结与整理,最终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指标体系及权重建设出绩效评价体系表,让各位评价主体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信息与资料进行收集与测试,最终打出评价的相应分数。

3.4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

绩效评价的作用,一方面在于检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及符合理想性,另一方面还在于,对检验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所出的成果进行反馈和进步完善。在通过上述一系列评价流程检验后,评价结果的分析所处的角色非常重要。评价结果的分析需要企业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对评价结果进行公平公正的分析,在对检验中所出的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步运行只能检测出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因此,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应该为常态化,在后期的档案信息化运行中所体现出的后续问题,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及时对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以确保档案信息化能顺利进行,切实促进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4结语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涉及到诸多硬件与软件设施的建设,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一方面确保每一份资源被有效利用,另一方面确保建设成果符合预期,适应各利益相关方的使用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价,主要以效率与结果为导向,用效率和结果情况对建设成果进行全方位评价,确保用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施行。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