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案设计(优质24篇)

时间:2023-12-13 08:38:09 作者:紫衣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或多个理想,它们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目标。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理想的励志文章,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启发和鼓舞。

七年级语文流沙河《理想》教案设计【】

一。导语: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五。探究此诗脉络: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六。课文练习解答:

1.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3.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理想教案设计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树立理想十分重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做出长远规划和具体规划,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使理想实现。

对理想的规划和理想的实现。

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

一课时。

(导入)小松上初一后,在学习上非常懒散,整天就想着玩,还经常不完成作业,期末考试的成绩十分不理想。假期到了,在清华大学上学的表哥来小松家玩,表哥的风度和学识令小松大开眼界,小松也产生了对清华大学的向往。开学后,小松就象变了个人似的努力学习,在第二学期的考试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到了初三年级后,小松的成绩已经稳定在班级前五名了。

1.为什么小松的学习成绩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你能否猜测并描述小松第二学期的学习状态?

3.这一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因为他在学习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未来职业、道德、人生甚至家庭生活方面都有追求的目标,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理想。

(板书)一、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你的理想是什么?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理想呢?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事例)日本有一个叫做山田本一的马拉松选手曾两次获得过世界马拉松大赛的冠军,当记者问起他成功的经验时,这位内向的选手并没有明确说出答案。但十年后,人们在他的自传中找到了答案,他在自转中是这么说的:起初,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后来,我每次比赛前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做为目标画下来,比赛开始后,我先朝第一个冲,冲过第一个目标后,又朝第二个目标努力。就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山田本一的做法对于你树立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这个规划还要尽可能具体,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这样一步步付出努力,理想就不会仅仅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教师总结)在理解树立和实现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适当调整,以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正如每个初三年级的同学都希望能提高成绩,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在每个阶段实际情况的目标和学习计划。

(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设问:理想的实现还需要什么条件,让我们通过下一个小故事来总结。

(事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从今天起,每人每天把胳膊尽量往后甩,要甩够300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有哪些同学做到了?有90%的同学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有哪些同学还在坚持?这时有80%的同学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又问:有哪些同学还在坚持?这时,只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这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板书)(2)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坚持不懈。

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屈不挠、坚持不懈。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这个理想,不仅需要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更要全力以赴,不屈不挠,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升学和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理想》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师生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指导学生进行准确写作,注意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文章的层次性,确定理想合乎现实。

2、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

3、具体、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理想,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4、引导学生对习作《我的理想》进行赏评、修改,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修改之法,提高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习作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交流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课件出示: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如果一个人缺少一颗指路明灯——理想,就会醉生梦死。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

〔法国〕雨果:《海上劳工》。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动力!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3、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是的,理想是荒原上的一颗种子,燃起生命的希望。正因为我们心中有理想,所以我们才有努力的动力。这节课,我们就动笔写一写自己的理想吧。

4、明确要求:

自读习作要求,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为什么有这样理想?

(3)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理想的美好向往,形成倾诉理想的欲望。通过名人名言明白什么是理想及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同时,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为习作作好准备。)。

《理想的翅膀》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课春天小朋友们放风筝的情景。每一只风筝都代表了同学们的理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理想教育。

3.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从文中找重点句概括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把你画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好吗?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你都想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授:。

1、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跟随可闻一曲放风筝好不好?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

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

那一句话能概括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的意思?

朗读挑战赛: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学习生字。

1、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翅膀筝翩舞棒,学生自己交流谈区别及书写规则。

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3、出示胎,棒,竖,勺:

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

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

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4、学生可就难写的字数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畅谈理想网友来稿

2、flash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真心英雄》。

3、相声《理想的翅膀》。

4、演讲稿《后的我们》。

5、制作演示文稿)幻灯片。

二、预设方案。

(一)、营造气氛,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意义。

(二)、畅谈理想,明确自己人生目标。

(三)、规划自己的人生。

(四)、总结性演讲,结束班会。

三、活动过程。

(一)、营造气氛,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意义。

欣赏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用flash,穿插班级学生活动照片)。

主持人(男):尊敬的老师们!

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合):大家好!

主持人(男):伴随着这首催人奋进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拉开了我们《畅谈理想规划人生》主题班会的序幕。

主持人(女):理想是个诱人的字眼。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催化剂。

主持人(男):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主持人(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建筑大厦没有设计图纸。

主持人(男):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的希望;。

主持人(女):罗勃朗宁曾在他的《索尔》中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主持人(男):福尔摩斯也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学生a:理想就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

(二)、畅谈理想,明确自己人生目标。

学生a:(扮演小记者,介绍自己并采访数名同学的理想和为什么要树立这个理想。)。

学生1:……学生2……学生3……。

小小记者:恩..好的!希望你努力学习实现这个目标!(接下来)请问这位女同学,

小小记者:这位同学说的真好,那么接下来,我再采访一下同学们。

这位同学,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学生4)。

小小记者:恩,那么,这位同学,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学生5:将来我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女医生。

小小记者:哇~这位同学的这个理想真是一个太伟大了….经过我的采访,发现75班的同学们都有很好的理想,希望同学在今后能够实现!

主持人(女):其实理想不分好坏,只要是为了祖国的振兴,为人民造福,为了社会的进步,那就是个伟大的理想!不管我们将来干什么,我们一定都是社会的需要,祖国的需要。

(三)、规划自己的人生。

主持人(男):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主持人(女):恩,更重要的是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懈努力!

主持人(男):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可以对目标分期规划,并逐步完成它。

1、规划三年人生。

主持人(女):今天的班会课,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的目标作一规划。

主持人(男):我们的理想也有远近之分,目标也有远近。我们先规划近期(就是三年后)的人生。让我们一起设计自己人生的第一张名片。现在开始。

学生6学生7学生8学生9。

主持人(男):有了自己的理想,我们就必须为实现自己理想而努力;。

主持人(女):对,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去努力,要是光有理想而不去行动。我想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

主持人(女):未来是多么灿烂!我们的理想是多么美好!只有努力奋斗,才能使理想早日得以实现。

2、规划7年人生。

主持人(女):请大家开始规划并设计人生的第二张名片。7年后的我。

小记者:时隔7年,大家没有忘记我吧。

采访:学生10:学生11……学生12……。

(同学说话,并介绍7年后今天自己的职业、单位)。

3、规划15年人生。

主持人(男):15年后的你情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去展望美好的15年后吧,请设计出自己的第三张人生名片。

主持人(女):我们最宝贵的理想名片。

请三四位同学上来介绍自己15年后的情况。

主持人(女):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眨眼,就到了15年后的今天,我们5班同学又相聚在一起,请各界成功人士相互交换自己的名片!

(大家相互交换名片,相互握手、问好)。

主持人(男):成功的花朵,有赖于辛勤的汗水去浇灌;。

主持人(女):理想的果实,靠知识的土壤去培育。

主持人(男):15年后或许我们硕果累累.主持人(女):或许我们一事无成。

主持人(男):我坚信我们的未来是有成就的未来,是有辉煌业绩的未来!

主持人(女):有请_为大家做演讲《畅谈理想展望未来》。

(四)、总结性演讲,结束班会。

支持人(女):歌声是美好的,悦耳动听的。时间是有限的。

支持人(男):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主持人(女):班会无限好,只是近铃声。

主持人(男)我想,大家通过这次班会,定会树立远大理想,满怀信心地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

主持人(女):请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做重要讲话。

主持人(男)最后让我们《真心英雄》中结束今天的班会。(学生齐唱)。

《理想》教案设计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人生前途观,让他们明白理想与个人奋斗之间的关系,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观点,积极努力学习,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1.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和职业有关的一些资料,初步明白和职业有关的一些内容,如职业的定义、职业的分类、职业的分布等等。

2.发动学生在课前讨论自己对理想职业的看法,自己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等。

3.每位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未来理想职业选择目标的文章,并说出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理解、看法。

以知识抢答赛的形式,以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为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设最佳小组一名。

用美术字在黑板上写上:我们的理想职业。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理想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来体现,如何才能选择到我们理想的职业呢?这又决定于我们的努力奋斗程度。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开始今天的主题班会。

二.宣布竞赛规则。

1.以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

2.必答题分为组员自由回答和抽签回答两种形式。

3.抢答题由各组同学自由抢答,由教师说“开始”后方可抢答(如有违例则倒扣10分,回答错误倒扣10分)。

4.每题10分,依据最后得分评出最佳小组一名。

三.竞赛开始。

1.各组派代表上台宣读“我的职业理想”,做为基础分100分。

(学生读完后,教师做出适当的评价)。

2.进行必答题和抢答题的竞赛。

第一组题:(必答题)。

c.假如你是一名医生,每月的工资只有五六百元,而门口那个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一个月少说也有八百元,这时你的心情还会平静下来吗?说说你的看法。

d.假如你是学电脑专业的,这时有两种职业供你选择,一是高薪的总经理助理,一种是待遇一般的科研人员,但却是从事国家重点项目的攻关工作,你会选择哪一种工作呢?教师引导分析:在职业的选择当中,我们一定要克服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即一切向“钱”看,其实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就可以了。正是由于不同的人的不同劳动,才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社会。

第二组题:(必答题)。

a.假如你是一名售货员,你打算怎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b.假如你是一名警察,你打算怎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c.假如你是一名护士,你打算怎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d.假如你是一名教师,你打算怎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师引导分析: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干一行爱一行,以兢兢业业的员工风格,无私奉献的公仆精神,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把工作做好。

第三组题:(抢答题)。

a.假如你是一名消防队员,看见起火了,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b.假如你是一名警察,看见有人在偷东西,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c.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去采访一名囚犯,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d.假如你是一名足球前锋,当对方的守门员脱手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分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职业意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第四组题:(抢答题)。

a.近视患者不宜从事哪些职业?(举例即可)。

b.发音不准确者不宜从事哪些职业?

c.手指不灵活者不宜从事哪些职业?

d.身高不足1.50米者不宜从事哪些职业?

教师引导分析: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适合从事哪些职业,不适合从事哪些职业,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组题:(必答题)。

b.一间工厂,每天加班一两个小时,却不给加班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教师引导分析: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工作中,我们要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六组题:(学生自由抢答)。

3.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讨论,谈谈自己对职业有了什么样的认识,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然后找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公布各组的得分情况)。

四.教师归纳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一个人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是,我们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应当树立劳动光荣的观点。我们这个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的劳动构筑而成的。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劳动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假若我们以后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那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它。假若我们找到的工作不那么让人满意,那也不要泄气,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同样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最后,我祝同学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出自己美好的人生前途!

《理想》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多重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品尝诗味。

2.能仿写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类的句式。

3.能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实现理想。

教学设想: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朗读为主,从中悟得诗理,对其中的深奥含义不必作死抠式理解,允许学生见仁见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山的那边》中里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谁能说出关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读一遍,给生词注音,如缀连、洗濯、寂寥、玷污、诅咒(全班齐读,要求响亮、有力量。

三。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诗意,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的疑问可参看教参上有关分析。

四。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再读全诗,要求有情感。

七。作业:仿写。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友谊是,;友谊是,;

理想的风筝课文教案设计

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题。

体验感受生活中误解、冲突中的亲情。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部。他的文学作品以杂文成就最大。

合作探究,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1、浮动的风筝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看上下文,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惊异”,为什么“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的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4、该如何理解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有对小兄弟的同情,后悔和对自己冷酷无情的深深地自我谴责。

春光明媚,“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兄弟到野外放放风筝是有好处的,可是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别人放的风筝,兄长对小兄弟呆看风筝时表现出的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也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兄长一脸严冬般的肃杀,这样的压制太残酷了!

写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弟弟做得蝴蝶风筝表现他的聪明和肯动脑筋,很会设计。这样有益身心的行为却要偷偷来做,实属可怜之至。字里行间,成年的鲁迅对弟弟的褒扬和同情我们是可以感受到的。但少年的鲁迅却是那样的凶神恶煞,满足于摧毁弟弟心血的精神虐杀行动,少年时的鲁迅写得越是冷酷,我们越是能体会成年鲁迅的同情、后悔与自责。

5、偶尔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国外书上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6、我们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从这一幕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童年时代长幼之间很不平等的封建秩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我的”,可见作为兄长的粗暴行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鲁迅把自己写得很粗暴,字里行间深含自我谴责的意味。

7、为什么说不许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8、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鲁迅一旦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的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的心因而不得轻松,只得沉重着,这又翻出一层意思。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把兄长的行径视为合情合理,做风筝要偷着做,正说明自己也不认为游戏是“正当”的,一旦被兄长发现,自认该罚。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鲁迅只觉得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9.文章结尾突出了严冬的“寒威和冷气”,你能体会出几层含义?

指名学生回答,讨论、分析。

明确(大屏幕显示)。

二层含义:天气的寒冷;内心的沉重和悲凉。

10、怎样理解末段中“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二)、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1、手足情深,误会冲突中饱含亲情。

2、敢于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

3、不要过分限制儿童游戏玩耍的自由。

(三)、总结(屏幕显示)。

《风筝》不仅表现了兄弟之间浓浓的手足之情,而且在误会和冲突中给人以儿童教育观念方面的深沉的思考。这样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无论在何时,都会给同学们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同学或许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感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这样深沉的思考,让我们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深刻丰富。

(四)、体验与拓展。

你与家人有过误解与冲突吗?你如何看待误解与冲突中所包含的亲情呢?请用300个左右的文字把它写出来,与家人交流。

《理想》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准确写作,注意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

2、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重、难点:

1、注意文章的层次性,确定理想合乎现实。

2、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理想”,看到理想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人可不可以没有理想?为什么?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明白每个人是不能没有理想的。

3、你觉得理想是什么?打个比方来回答。

4、板书“我的”两字。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写写你的理想。

二、指导习作内容。

1、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说)。

(通过以上的辨析,明确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如果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为人民服务就更有意义。)。

先在小组了互说。然后指名在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归纳(可能是因为一些人、事,或某一句话,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

在指名时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清前因后果,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

5、理想的种子在你的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么去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引导学生明确:需要努力学习奋斗,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克服,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骄傲)。

三、指导习作写法。

1、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理想,你准备怎么写?

(引导明确:要写清楚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理想?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

2、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有详有略,可以采用首尾呼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等。

四、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1)老师修改了什么?

(2)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评析: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评析:经常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习作水平会不知不觉的提高。】。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教学案一体化《理想》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案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学案和教案相结合。其优点主要有一下四点:

1.保证了预习的效率。学生预习的效果不好,一是规范要求做得不够,多布置而少检查。二是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觉得预习与不预习一个样,就不预习了。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重点研究了学生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应学会什么,以学定教,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编制在教学案中。这样,学生参照教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学生在预习时经过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对于哪些知识能够理解,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清楚明了,学习更具针对性。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也不讲,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而老师惟恐遗漏知识点,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笔记的整理。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而使用教学案后,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一份教学案在手,教师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丢开课本,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3.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仓促做答,说不到点子上,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具体授课环节,因为学生事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4.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就可以进行检测。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案上及时修正,以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复习要求。

教学案一体化在有效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课堂授课环节被固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完全了解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预习时已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来说,整个课堂过程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随堂自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十分了解才能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作业与巩固练习,难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因材施教上略有不足。

总之,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上,需要老师既重视教的过程,又要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如何达到二者的平衡,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继续努力。

《理想的翅膀》

教育目的:

通过活动,使队员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

活动准备:

1.排练舞蹈《拜神求学》。

2、学唱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跨世纪的新一代》等。

3、排练相声《找借口》。

4、排练小品《龟兔第二次赛跑》。

活动过程:

(一)队仪式(略)。

(二)活动内容。

(甲乙两主持上场)。

甲:同学们,我们这一代是幸福的。

乙: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

甲:我们在党的阳光沐浴下,

乙:我们在祖**亲的环抱中,

甲:我们勤学苦练,

乙:我们顽强拼搏。

甲:诞生在十九世纪的我们。

乙:踏进二十世纪的我们。

甲乙:是祖国的春天,是跨世纪的新一代。

甲:请听小组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跨世纪的新一代》。

乙:对呀,“我们时刻准备着,去把未来亲手创造。

甲:我们应如何创造未来呢?

乙:请听配乐诗朗诵:《走向未来》。

a:在知识的海洋上,有我们远去的白帆:

b:在科学的阶梯上,有我们攀登的伙伴;

a:像当年的儿童团,走向战斗的岗哨:

b:像当年的小八路,扑向阵地前沿:

a:我们将攻克,一个个知识的堡垒:

e:我们将奋力向前,把现代化的高地攻占。

a:啊!昨天,今天,这样遥远又这样相连:

s:啊!今天!未来,这样壮阔又这样灿烂。

a:我们听到党的呼唤,

8:我们看到祖国招手、

a:迎着新时代的霞光,

b:踏着新世纪的步伐,

a:我们前赴后继,奋力划浆:

b:我们万众一心,勇敢登攀5。

a:提高自身素质,

b:练就超强本领。

ab:高举火炬,走向光明的二十新世纪!

甲:我们是新世纪的少年,真是需要提高素质,练就本领。

乙:看,我们的队员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乙:他们要招自己本事当众一亮。

甲:我们应该给未来战士《展现才华》(各队员可展示获奖证书,即夕插花、绘画、书法、手工劳动等)。

乙:我们的队员真是多才多艺:

甲:你知道这些队员的本领是如何得来的吗?

乙:是神灵保佑的。

甲:你简直是一派胡言,这种《拜神求学》定会自讨苦吃,不信,请看舞蹈:《拜神求学》(舞蹈讲述了期末考试前,小强的'奶奶领着小强,给神灵上香礼拜,并求神灵保佑小强期考取得好成绩,不料,成绩一向不佳的小强竟获得了全班总分第三的好成绩,从此,小强迷信神灵,上课不专心,不做作业,还以为神灵准会保佑自己,每次考试失败均埋怨自己对神的诚心不够,结果日夜上香,弄到火触)。

乙:这个小强不总结自己的成败原因,一味迷信神灵,太离谱了。

甲:他应该像兔子一样,吸取教训,走向成功!

乙:请看小品《龟兔第二次赛跑》。

甲:在人生的漫长路,各人有各人的不同走法,各人有各人的最终归宿。

乙:所以,我们必须树立一个祟高的革命理想,像冯如那样,跟着理想腾飞。

甲:请听故事《冯如插翅飞蓝天》。

乙:冯如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知道,理想是人生路上的路灯,我要像冯如那样,并要当一个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贡献毕生!

甲:你不是在开演讲会吗?

乙:真聪明!现在进行《一分钟即兴演讲比赛》谈理想,谈志向。(可让五一七人参加)。

中: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学习。

乙:不要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甲:请看相声:《找借口》。

乙:一段《找借口》再次提醒我们:苦练勤学,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甲:请听大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甲乙:同学们,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知识的上空展翅飞翔。

三:退旗。

《理想的翅膀》

教材分析:

本文描绘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了不同样式的风筝,并将风筝放飞上天的情景,表现了春日的童趣,也表达了孩子们远大的理想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作者按照视线的转移展开了文章的思路:先写地面上,孩子们都在放风筝;再写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带着大家的理想在飞翔;最后再回到地面,写带着理想的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文章语言富有儿童特色,浅显易懂,而课题理想的翅膀却寓意深刻:它虽指风筝,但代表了孩子们的理想,寄托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学情分析:

学生升入三年级时,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涵的浅显的道理。因此,在本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识字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风筝代表着我们理想。

3、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人们最喜欢做的户外活动是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式的风筝?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里也介绍了很多风筝,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式的风筝吗?赶快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

[通过和学生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生字都认识了?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强调:翅膀翩舞勺的读音及字形。

[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声字读音和字形。]。

3、这些生字都回到课文里了,你们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同学们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画出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寻答案。]。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师随机板书。

3、小伙伴们扎出这么多的风筝,咦?为什么他们扎出的风筝不一样呢?你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吗?课件出示: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4、那么你们知道这四位小朋友的理想是什么吗?快速略读课文,找出答案。教师板书。

[帮助学生找出二至六自然段的重点句。也为下面学生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作铺垫。]。

四、读中感悟。

老师知道咱班肯定有小朋友和这些小朋友的理想一样,那么挑选你喜欢的段落,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1、老师想知道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教师评价:你表演的真像。

2、我们班王雨薇和薇薇的薇一样。

3、如果让你们来放风筝你想放什么样的风筝?

[将学生的理想和风筝联系起来,为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作铺垫。]。

过渡:下面就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天空中飞着的'都是象征着你们理想的风筝,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就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朗读下面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教师发现学生朗读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师生共同合作朗读。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

小结:同学们,这些风筝就代表我们的理想,它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要想让象征自己理想的风筝越飞越高,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六、总结。

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扎一个象征你理想的风筝,到户外去放一放。老师也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七、作业超市。

1、生字组词。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放飞理想的翅膀,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你眼中的春天。

教学反思:

学生能通过学习本课,知道风筝就代表了自己的理想,风筝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教师也注重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去实现。将学生的想和做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有了理想就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理想。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课堂上说空话的现象。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朗读的热情。尽量给每个学生机会,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将代表自己理想的风筝放飞成功的喜悦感觉!

我的理想设计师

同学们最近老是问对方理想是什么,每一次问我时,我总有些答不上来。对于理想,我也认真思考起来。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本精致的漫画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张图片,都是那么的美丽,心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人物就好了!于是,我对漫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没事就喜欢一张一张的画。妈妈特别喜欢我画画,因为她觉得我画画的时候特别安静,所以特别支持我画。尤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老捣乱,妈妈就会一挥手,说:“画画去。”我就立刻回屋坐下,一画就是两小时。既然我喜欢画画,就让它成为我的理想吧。大家这时都以为我的理想是要当画家吧,其实我的最终理想是当一名服装设计师。

同学们一定很疑惑吧!你喜欢画画,为什么不当画家呢?因为当服装设计师需要极度逼真的画功,你画的不逼真,看着稿子也做不出来漂亮的服装。既然有了理想,就要努力学习。当服装设计师,必须练习用布料做衣服。我才12岁,还不算太大,所以现在努力练习画画还不算晚,用布料做衣服对于现在的我而言,还是有一点困难的。

目前我的画功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近看有点瑕疵,但是远看还是很完美的,这一点我还是很欣慰的。

如果,我当上了顶尖设计师,我就要为贫苦、寒冷地区的小朋友免费送上即保暖又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像城里的小朋友一样,穿着漂亮衣服幸福的去上学。

虽然现在还不能实现理想,但只要通过我不断的努力学习,长大后不一定不能实现我的理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理想》教学设计4

一.导语: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4]。

《理想》教学设计5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2、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二课时。

理想教案设计

《寻找理想》是八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是巴金先生写给孩子们的一封回信,就“理想”问题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刻主题的文章,学生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明思想难”的现象,再加上现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疏于谈理想,而八年级的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学生最难管理;同时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说设想和策略。

(一)目标的预设及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针对本文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朗读课文,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巴金老人对于理想的看法,树立“追求集体幸福和繁荣”的高尚理想。

(二)重点、难点的预设及依据。

重点: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准确把握文章内容。

难点: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表达的强烈的主观情感。

(三)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打造“高效课堂”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备编写并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将运用如下教学方式。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二)说学法。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准确、流畅、传神地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四、说过程和体验。

(一)课堂教学主要流程。

1、创设学习情景,导语激趣入课。

2、检查预习效果,加强指导落实。

3、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本思路。

4、仔细研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1)老师和学生合作朗读文章。

(2)教师以多媒体出示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着力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3)自读课文,质疑讨论:学生在不理解之处画上横线,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5、品读探究文本,深入理解主旨。

要求学生再次小声诵读课文,边读边品味,在对文章有深刻感悟的地方,画上波浪线,旁批自己的感受,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先在组内交流并推选一名能代表本组水平的同学发言,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其他组同学及教师予以评议。

6、拓展延伸文本,感悟人生哲理。

教师介绍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的一段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进而提问:你有没有“寻找理想”的愿望和经历?说说你对理想的态度,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小结与反思。

请学生说说学习了本节课,收获了什么?

8、布置作业。

完成“导学案”的.“课后作业”。

(二)体验与反思。

课改专家方智范教授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以上的课堂安排是基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思路出发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当然,在这堂课上虽然内容充实,但时间紧张,以致在课堂讨论的时候给学生探讨的时间太少,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很是遗憾!这说明了老师不能只想着自己设置的讲课流程。当课堂活起来的时候应抓住契机,及时调整,才是原滋原味的课堂,最生成的课堂,也是最具活力的课堂。

理想教案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理想教案

进入高三后,同学们感到即将来临的高考所带来的压力。有不少同学生理或心理上产生了不适应的状况,甚至产生了倦怠等消极情绪,致使成绩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形下,班主任必须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和情绪疏导,将班级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在紧张的高三学习过程中,重拾同学们的儿时梦想,再次点燃他们的人生理想,努力拼搏,走向成功。此时以“放飞理想,拥抱未来”为主题进行班会,显得尤其重要。

二、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理想,而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2、情感目标:同学们铭记十八岁的责任,同时明白理想的实现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以正确态度去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

3、行为目标:同学们敢于面对自我的不足,并主动寻求帮助,到达理想彼岸;鼓舞全班同学的学习志气,全力以赴,争取明年高考的胜利。

三、活动准备。

1、学生总负责人:施顺安。

2、学生主持人做好串词和发言的准备(任玲、袁海洋)。

3、相声:《谈理想》郭振、施顺安。

4、颁奖(年级组长),获奖学生做好发言准备。

5、宣誓:全体同学;领誓人:班长(林慧)。

6、背景音乐准备、播放负责:施顺安。

四、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二)、相声表演《谈理想》。

(三)、透视社会不同层次的生活。

(四)、对比同龄人的努力。

(五)、展望“名门”

(六)、颁奖、经验交流。

(七)、考眼力――“你问我答、解烦恼”

(八)成功宣誓。

(九)、班主任寄语。

(十)、主持人结束语。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理想设计师

有一个女孩,活泼可爱,她爱生活、爱美丽。从小她就拥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当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人们穿上她设计的服装后,个个美丽非凡,神采奕奕。这个女孩就是我。

老爸小时候的梦想,说起来真是可笑,他呀,想当一个馄饨店的老板,为的就是天天有鲜美的馄饨吃;牛牛小时候的梦想,更是滑稽,她呀,想做一个烤羊肉串的小贩,因为她觉得左手翻动羊肉串,右手扇扇子,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我可没他们那么“幼稚”,我要当一名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漂亮、舒适、时尚的衣服,将每个“地球人”都打扮地漂漂亮亮的!

我设计的童装,将“可爱、舒适”放在第一位!童装就应该可爱一些,否则小朋友怎么会喜欢呢?我会融入卡通元素,设计出童话般的服饰,让小朋友个个像童话中的“小精灵”!童装更应该舒适,选用天然的面料,对小孩的皮肤绝对没有伤害。

我觉得男士服装,就应该庄重一些,当然,男士们喜欢运动,运动系列是必不可少的。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问我,“你说了这么多,能不能当上个设计师,还是个问题呢!”那么我告诉你吧,我的妈妈是个美术老师,她遗传给了我丰富的艺术细胞,所以,我的绘画、设计能力比较强。我喜欢美丽的服饰,对服装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当设计师有九成的把握,相信应该没有问题!

我的理想我的梦,希望这个理想,这个梦,不是永远的理想和梦,是不远的将来的现实!

《理想》教学设计5

流沙河。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能力目标: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情感目标: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

[4][5]。

理想教学设计

一.导语 :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

1.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五.探究此诗脉络: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六.课文练习解答:

1.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3.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理想教案

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理想》教学设计5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孙晓晖总体构思: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又根据过去“初中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成果经验,我们计划用第一、二单元的教材内容,把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铺开。《理想》这首诗写了作者有关理想的种种感受和体悟,习惯养成教育定位于:

1、继续学习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强化第一单元已培养的习惯:作笔记;作勾画;质疑这里习惯培养的具体操作指标是:有具体的方法;有强烈的意识;有行动。由于本诗的内容“形散”,又基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理解诗文内容的水平可深可浅,因而学习的重点舍弃了整体感知,而放在局部探究感受上。关键是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点,学习才落实,因此大胆设想:在学生对诗充分感知后,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感知情况自己选择或“先质疑”或“先说自己有感受有体会的.诗句”(在教学实际中学生90%选择先质疑),在“质疑”和“体悟”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与导向。其附着的教学内容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教学中通过仿第一诗节造比喻句“理想是________,_______”进行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如下导向准备:

1、有理想才能有作为;为了实现理想,要有“牺牲”的准备,比如“牺牲”一定的玩耍时间。重要的是要有得失观,有得必有失,只看你想得到什么,因而可能要舍弃什么。

2、通过对“忠厚者常遭不幸”诗句的探讨,培养学生敢于“怀疑”

教学板块:

一、导入:(作者流沙河是四川金堂县人,班上也有学生是金堂县的,因而采用创设“接近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际中效果很好)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金堂县的同学?你们与《理想》的作者流沙河可是“老乡”哩——自然简介作者,引入课题。

二、充分感知:1、学生自由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读准字音。

2、学生齐读,师正音。

3、请一位学生读,其余作勾划。(之前已教学生怎样勾划:一疑二好三关键,勾划提示最明显)三、质疑。方式:学生质疑学生答,师点拨。

教师准备:

(一)第3节:“历史的脊梁骨”——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第4节;“折磨我那进取的心”——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失望、失败是折磨人的。第6节:“敲碎你的黄金梦”——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

(二)借对“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三、通过诵读感受品位诗文。

(一)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并且说说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出语气,是否读出感情。(二)联想拓展:适时引导学生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

(三)自由组合小组,选喜欢的诗节,表演朗诵。

教师准备:

1、注意引导学生“合作”;

2、鼓励学生在朗诵形式上有创意;

3、教学生学会倾听;

4、对别人的优秀表现衷心赞赏,学会鼓励他人。

四、积累,作勾划汇报——好词佳句给“可望不可即”造句。

五、作业:

(一)仿照“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造句。

(二)找合适的音乐配乐,准备朗诵比赛。

我的理想设计师

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理想是事业之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想当医生的、老师的、作家的、军人的……而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能做出各种美食并被人们称赞厨师。

我想当厨师是因为每当别人吃了自己做的食物并称赞我做的食物好的时候,心中就十分高兴,并有一种成就感。不仅为如此,还因为我在家里还经常做方便面、小米粥、煎鸡蛋和一两道凉菜。在生活中每当我和父母还有亲戚去饭店里吃饭,点的菜总是五花八门儿的,糖醋里脊、京酱肉丝、可乐鸡翅、鱼香肉丝、甜玉米、大米饭、肉夹馍、大米饭。喝的有米粥。当大家津津有味的吃着的时候,耳边总会传来几声赞叹“这个菜真好吃。”“这个菜好好吃。”……我听到后总会对着道菜的厨师很羡慕,羡慕他被别人称赞。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必须努力才行,在生活中我回家以后要想爸爸妈妈多学习一些家常菜的做法,比如说;疙瘩汤、包子、炸肉……,还可以多看一些关于做菜的书籍研究一下方法,但光看是没有用的,还要进行实践才好。长大后我还要考进关于厨师的学校,来进一步的学习知识,完成我的理想,要考进这样的学校,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这样的专科。

从今天起我就要向着我的理想前进并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