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2-17 11:46:17 作者:QJ墨客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案范文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学科的内容,还包括了不同教学主题和教学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演示课件:拼摆三角形)。

二、设疑引入。

三、指导探索。

第一部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提纲:

2.(演示课件:拼摆梯形)。

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

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教案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在情景图上加上另一个炊事员的对话框:“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新情况吗?

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能编出应用题吗?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我们应该先求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让学生尝试解答。

(1)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

(2)讲评时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引导学生看一看例2与改编后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

3、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帮助学困生。

(3)集体评讲。

三、课堂练习。

(1)实际要修多少天?

(2)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3)提前几天修完?

四、作业:

课本第51页的1——5题。

板书:

计划每天烧煤多少千克?1000÷40=25(千克)。

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多少千克?25-5=20(千克)。

这些煤可以烧多少天?1000÷20=50(天)。

列综合算式。

1000÷(1000÷40-5)。

=1000÷(25-5)。

=1000÷20。

=50(天)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小学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 76-(28+20)

52-4×6 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 (2)9×5+9

(3)5+1×9 (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56054604560()4460。

4560()64504560()4520。

2、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240214012042104。

二、练习:

1、老师出示四个数字,请同学先组成大小不同的数,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

8、6、0、5。

2、学生先独立进行组数练习,然后同桌两人分别拿出一个数进行比较。

3、你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4、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7题。

你能根据下面的统计回答问题吗?先说给同桌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5、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8题。

请同学们按照五岳的高度从高到低排一排?

西岳华山米北岳恒山米。

中岳嵩山1440米东岳泰山1524米。

南岳衡山1290米。

6、根据这些天所学的内容,你能也来出几道题目考考你的同学吗?

(同学之间相互出题、做题)。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7、8两题。

五、教学后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xxxxxxxx?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xxxxxxxx?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55页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1)题: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可以有几种分析方法?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2)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读第(2)题。

小组讨论。

让学生把第(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名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12-2)个月完成。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在遇到与计划数和实际数有关的应用题时,要分清哪个是计划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哪个是实际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总之,我们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0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教案

课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用画图法解应用题。

知识点。

1、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解应用题。

2、用画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帮助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教学目标。

1、分析思考题目所包含的数量关系,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受数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典型例题】。

解题策略:问题求的是“小明原来最多有多少钱”。由题意已知小明原来的钱不到5元,但加上5角后就超过5元,且能被6整除。假设每枝笔8角钱,6枝则是48角,不到5元,所以不能;如果每枝9角,6枝就是54角,再减去少5角,原来最多49角。算式:6×9-5=49。

【画龙点睛】。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不认真思考,提笔就做,很容易出错。所以应该先从条件或问题入手,仔细分析,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

【举一反三】。

第二课时:【典型例题】。

解题策略:我们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

小明:

小红: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明比小红多6枝铅笔,把多出来的6枝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即6÷2=3,所以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

【画龙点睛】。

用画图法解应用题,特别是解技巧性较强的题,能形象直观地揭示数量关系,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构建出解题思维的模式。

第三课时【举一反三】。

1、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问:小明比小红多几枝铅笔?

2、小红有4枝铅笔,小明给小红3枝铅笔后,两人的枝数相同,小明有几支铅笔?

3、一根12米长的木条,锯3次,每段几米?

6、二(1)班同学做早操,每行人数相等,小李的位置从左边数是第3个,从右边数是第4个,从前边数是第4个,从后边数是第2个。

问:二(1)班有多少同学在做早操?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

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5.642=11.2(平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平方厘米.

二、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别的方法吗?

(演示课件:三角形剪拼法)。

三、反馈练习。

(一)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数学第九册内容。听过学区本节公开课,确有可借鉴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教学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首尾照应实现数学价值。

由实际事件“帮工人师傅计算花坛面积”引出探究主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得出结论后,运用公式解决这一实践问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改变例题为学生身边常见事物,始终将数学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理念,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转化推理蕴涵思想方法。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基础之上提出的。教师首先请学生回忆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梯形也可与学过的其他图形产生联系,从而计算出面积。让学生把陌生的知识自主地转化为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了迁移、转化思想,也落实了“数学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三、合作探究促进创造思维。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利用梯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求梯形面积,学生有着不同的做法:有的利用等腰梯形、有的利用直角梯形、有的利用普通梯形,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把梯形分割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自由的探讨交流带来的是思维的充分扩展,是质的飞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能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在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考问教学细节,又发现一些问题:

镜头一:利用公式求梯形面积的练习中,一同学列式为(3.5+2)×8÷2,而原图中,3.5为下底,2为上底。教师强调:“这样做不对,应为上底加下底,也就是(2+3.5)”。

“上底加下底”与“下底加上底”,对于求梯形面积而言,究竟有何区别呢?教师本不宜如此“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倘若该同学反问:“把这个梯形倒过来,面积是不变的。那么我的算式是否正确?”教师该如何应答?可惜,没有一个同学提出质疑。教师强依公式而下的结论显然并不合适,为什么却无人指出?“公式是不可不依的”、“老师的结论是不可推翻的”……“一言堂”教学的印痕桎梏着师生的思维,使“探究”有时不免流于形式。对学习而言,这是可怕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鼓励学生善疑、敢疑。当然,这需要教师的能力与勇气——自我质疑的能力、承认错误的勇气。

镜头二: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了习题,在教师示意下走上讲台,利用投影把答案展示给大家。第一次展示,同学们趣味盎然;二次、三次过后,变得兴味索然。几声简单的“对”、“同意”,使课堂气氛趋于沉闷。

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愈来愈受到师生青睐。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必须把握好“度”。不是所有环节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不是任何步骤的实施都需要多媒体。学生练习的是几道非常简单的基础性题目,正确率相当高,教师巡视时也能发现这点,那么,以口答的形式订正不仅简单明了,更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稍有难度的题目,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短时间交流,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简单地回答“对”或者“错”。

小学二年级数学减法计算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练习教案

1、使学生巩固笔算减法和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和笔算加法,还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今天就对这些内容来进行练习。

二、计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11题、第12题。

三、连续两问应用练习

1、解答练习十五第13题。

(2)要根据什么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多少个?怎样列式?

(3)为什么要用红皮球的个数和题中的另一个条件来求第二个问题花皮球有多少个?

3、解答练习十五第15题。

4、小结: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先要根据条件求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笔另一个条件求第二个问题。

四、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16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教案设计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2.学生会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写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比的3倍多15。

2.比的4倍少2。

3.2个与34的和。

4.5个与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复习题。

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队有84人.。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改复习为例4)。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1.比较: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这句话没有变;

不同点:复习题已知舞蹈队人数求合唱队人数,

例4是已知合唱队人数求舞蹈队人数.。

(二)教学例4。

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2.看图思考:舞蹈队人数和合唱队人数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舞蹈队人数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队人数.。

(根据: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师板书: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或)。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本.。

2.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只.。

(二)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解:设舞蹈队有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教案点评:

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本节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根据题目所给的不同条件,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众多的等量关系中找出最佳思路,使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之列方程解应用题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针对新授的内容和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基本训练,进行列方程的训练,如,x的5倍与x的和是80;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全的训练,如,果园里原有桃树x棵,杏树135棵,两种树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据线段图列方程的训练,如,第二个环节是练习例6前的复习题,对学生再现了三年级的内容是为学习例6架桥。为学习新课予作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导入新课。从改变复习题中的问题和一个条件,将复习题变成例6。使学生感到数量关系并不生疏,但由于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又感到难做,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习新课提供良好的情感和认知的起点。(第一阶段需5分钟左右)。

按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安排四个环节。

一是审题。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画好线段图,找出已知数,并将其中的一个设为x,而另一个则根据题中的一个条件写成含x的代数式。解答例6就应先设桃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数的3倍这一条件得出杏树为3x棵,画好的线段图如下:

二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前面设未知数时已使用了一个条件,现在用另一个条件来列方程。即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列出方程x+3x=180;也可根据桃树和杏树共180棵来设未知数,根据另一条件列方程。这时设桃树为x棵,杏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180-x=3x;也可设杏树为x棵,根据杏树是桃树的3倍,得出桃树是13x棵,列出的方程是x+13x=180;也可根据另一个条件设未知数,即设杏树为x棵,桃树是(180-x)棵,列出的方程是x=3(180-x)。但后几种方程解起来不方便,有的方程目前学生还不会解,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只列不解。这些方程的列出有利于全面掌握数量关系,也有利于掌握,先根据一个条件设第二个未知数,再根据另一个条件列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会列出,特别是中差生,只掌握书中的一种即可。列出这些方程后,学生自然会得出书中列出的方程容易解,为此,教育学生今后学习时,不仅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正确,还要考虑列出的方程是否易解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这个阶段需20分钟左右)。

一是巩固新知的练习,可做1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接着做想一想题目,让学生独立用解和倍题的方法解差倍题,完成知识的迁移。第二环节安排课堂上的独立作业(5分钟左右)让学生独立做129页练习三十一的第一、二题,(对较好的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题目)做完之后要认真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和打开思维受阻之处。

最后做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29页练习三十一第3、4、5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