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大鹿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5 09:50:14 作者:ZS文王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种教育活动的一种规划书面材料。教学计划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制定的一种有序的活动安排,教学计划应包含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全面和合理,以及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如何制定一份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计划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我为你骄傲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人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学情分析: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犯错之后若能正确对待并诚恳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就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和骄傲。课文就是寓优秀的思想品质于生动的故事中,让学生能够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会认9个生字“滑、玻、璃、碎、攒、封、歉、箱、顿”,会写12个字“报、玻璃、拾、破碎、滑、继续、封、骄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3、通过理解感悟,领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

4、能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生活中类似的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学会宽容,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文中“我”内心担心、懊悔的情绪,从主人公身上感受到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2、让学生体会文中“老奶奶”回赠的那句“我为你骄傲”,领悟到对人宽容的品质。

3、从说说平时生活中类似的事出发,在实际中能树立“宽容、勇于承担责任”这样优秀的品质,并能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

4、通过“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

教学重点:

1、认识“滑、玻”等9个生字,会写“报、玻”等12个字。

2、体会故事所要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研讨法,主动探究学习法;

情境形式:小组讨论、游戏识字;

课程资源:网络资源、课本、图片、卡片、学生;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

2、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揭题。

1、谈话:你知道“骄傲”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联系实际说一说)。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骄傲”有关。[出示插图],图中老奶奶对小男孩说——“我为你骄傲”(生齐读,师板书:22我为你骄傲)。

3、写一写“骄傲”两个字。[出示田字格中“骄傲”]观察这两个字,说说怎样写好这两个字?(师范写“傲”,生书写“骄傲”)。

4.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学生提问: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为“你”骄傲?课文中的“我”做了什么事?这里的“骄傲”是什么意思?……)。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大家提的这些问题只要我们认真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想读课文吗?请你打开课本100页,听清老师要求:自由地、小声地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它们:(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创设情景,学习新词。

1、刚才大家读课文真认真,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大家读课文的时候画出了生字新词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吧,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2、“听音找字”:(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老师说字音,学生在生字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字举起来念一遍。

3、“飞鸽送信”:游戏——[课件出示带信的.鸽子]信封上分别写着9个生字(不带拼音),会读一个,就送出一封信。

4、瞧!信鸽们把信都送到了老师的(教师拿出八个与课件相同的信封状的词卡)现在这些信要坐上火车送走了,火车火车往那开?(开火车读词语)谢谢你们安全地把字宝宝送回家!

(四)激发兴趣,熟读课文。

1、信封把词语宝宝们送回了课文中,你能把课文读通顺吗?四人小组读一读吧。先说说你们小组准备怎么读?(各小组说说读课文方法)注意:读时别忘了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哟!

2、读后交流。(“我”在课文中是指老奶奶,“你”在课文中是指小男孩,……)。

(五)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1、课文中老奶奶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课件。

演示:晴朗的天气里,几个小朋友扔石子,砸碎房子的玻璃]师:你看到了什么?

2、师: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你看到的内容?(第一、二自然段)谁愿来读一读?(读后学生互评:是否加字漏字,是否通顺。)。

3、全班齐读。

4、谁来看着图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和几个小伙伴扔石子玩,不小心打破了老奶奶家窗户的玻璃。)。

5、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天气怎样?“风和日丽”是什么情景?(理解并读词:风和日丽)你能换一个词语来说说吗?(如“阳光明媚”、“春光灿烂”等)。

[低年级学生要注重词语的积累,语文课堂更要抓住点滴机会让学生在情景中积累词语。]。

4、在这两段课文中,哪些句子你最喜欢?

(学生自然找到两个比喻句:“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我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5、[课件出示以上两个比喻句]指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能体会到“开心”、“害怕”的感觉)你能把“开心”、“害怕”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重点练读(学生自由朗读后采用教师领读、指名读、赛读、齐读等形式,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6、师:“我”害怕什么呢?以后“我”见到老奶奶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后交流,可从中体会到“不自在”的感觉。)。

7、“我”的内心由“开心”到“害怕”到“不自在”,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分段读、男女读、)。

8、事情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图。

(1)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你看到的内容?(第六段)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

师:饼干袋里还有什么?(指名读、说)。

(2)从“我为你骄傲”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高兴、自豪)。

9、“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老奶奶为什么还为他高兴、自豪呢?想知道原因吗?到课文中找一找吧。找到后同桌交流一下,读一读。

(1)学生自读交流。

(2)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学生读、齐读课文第4.5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

(3)想象: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在便条上写些什么呢?(引导更多学生发挥想象,以各种态度的道歉帮助理解“真诚”的含义。)。

(4)“我”真诚地向老奶奶道歉后,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引导体会“——一阵轻松”)。

(5)比较句子:我心里感到一阵轻松。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课件出示]。

从“顿时”这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心情一下子就轻松了)我们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吧。

(六)延伸拓展,领悟真情。

1、读到这,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学生可有多种体会,如:知错就改、诚实、勇于认错、不玩不恰当游戏……)。

2、大家说得真棒!让我再次端起课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吧。

3、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多的,今后你会怎么做?

(七)书写指导,积累词语。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如“玻璃”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王字旁和“璃”字。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横变提,“璃”字右半边部件多,笔画繁,应提示部件要写紧凑,并加强范写指导。“破碎”一词,可以重点指导石字旁,还应强调“卒”字的书写:最后一竖是与横一起托住两个“人”,不要伸进两个“人”中间。“继续”一词可以把重点放在绞丝旁的复习巩固上。要提示“继”的竖折的起笔要低于绞丝旁,“米”的最后一笔捺变点;“续”的第六笔不要写成秃宝盖。

2、积累课文中喜欢的词语。[课件出示]读词语“伙伴、报纸、信封、便条、事情、害怕、轻松、微笑”,完成语文书上“读读抄抄”

我为你骄傲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徐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教师先发挥了导学的作用,然后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学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在教学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的方式决定“学”的方式。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教师起着关键的导航、定向的作用。

这节课,执教者先是从文题中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书,概括要义。接着又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小男孩和老奶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以后,教师采取的策略是顺学而教。

例如,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小男孩在玩时是怎么做的?”,老师问:“你想读一读吗?”

学生说:“想读。”学生读后,教师再问:“读得怎么样?”其他学生参与评价。一学生抓住“开心”这个词来体会,教师就引导说:“那你就开心的读一读吧!”又如,学生读课文时,发现有一句话表达了小男孩“不自在”的心情。

老师顺势而导:“不自在是什么感觉?‘从不自在’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带着不自在的情感读一读吗?”在这样的学习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的,教师就怎么教。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合作、对话、交流。课堂教学既没有失控于学生,又没有教师的牵强附会。

二、注意多元的理解,实现文本价值。

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个性。“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母雷特”,但是,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不同于自由式的阅读。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首先要考虑文本价值的实现,文本的价值是旗帜,是航帆,是路灯。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呢?我的想法是,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的思想,然后在多元的理解中,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研讨、反思、辩论,达成理性的认识。当然不一定统一,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我们就尊重他们。

可能有人问:“什么样叫有道理?”这就在于教师智慧的把握。

这节课,徐教师注重了学生多元的理解。

例如:老师问,不自在是什么感觉?

学生:不舒服、心里不是滋味……。有如:你认为老奶奶是怎样的人?

学生:高兴、激动、内疚……。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舒展个性创造必要条件。本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生动,是一篇孩子易于接受也乐意阅读的童话故事,但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我认为,读完课文孩子们悟出什么,明白什么,启发多少,甚至对故事角色有何种情感,都应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刻意追求教材书中的唯一标准答案。我想,尊重我们眼中每一个成长的生命,首先就要学会尊重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设计特色。

尊重学生个性,将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抒真情、悟实感的过程。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题入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对邻居狐狸和乌鸦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已有认识或阅读课外书中所获信息,谈谈自己对狐狸和乌鸦的了解。然后通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直奔重点。

1、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

2、讨论: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三进入情景,自由感悟。

1、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并非出自真心实意而讲这些话的?除了课文第三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接写到的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去说。如:从狐狸话的本身进行分析。教师演示课件,让学生看看麻雀的羽毛,听听乌鸦的叫声。进而体会狐狸一次比一次更讨好乌鸦,目的就是为了那片肉。用羽毛不美甚至可以称得上丑的.麻雀与其比美,来恭维乌鸦,更体现了狐狸的奸诈狡猾与虚伪。两者的性格特点也形成鲜明对比。

2、你能揣摩每次狐狸说话前后及乌鸦听话时它们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神态吗?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通过自由感悟角色情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鼓励与小结。朗读训练随机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认为当时情景中角色会用什么样的语气与神态说,就怎么读。)。

四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1、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分旁白、狐狸和乌鸦练习朗读课文。

2、合作伙伴再自由合并成几个活动小组,将文中的故事编一编、演一演。

二年级人教新课标语文《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小枣树春天来了也没有长出嫩叶,但是到了秋天它就长出又大又红的枣子。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学生分析: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充分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快乐地读、尽情地说;在合作交流、平等互助中体验情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深刻的道理,感受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课前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有一首写柳树的诗谁知道?谁愿意把《咏柳》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诗,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简笔画或贴他们的图片)。

2、让学生说出黑板上两种树的名称(如果学生叫不出枣树的名称,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并相机板书:“小柳树和小枣树”,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枣”是平舌音)。

3、交流:你最喜欢黑板上的哪种树?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用学生会唱的歌曲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通过背古诗,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识字,探究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标出小节、画出生字。

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生字卡,学生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和句子读给大家听,分小组自。

学生字新词。

3、开火车认读生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帮助不会认的同学想。

办法认字。

[设计意图]明确初读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以简单的回答,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哪几节是写小柳树的?哪几节是写小枣树的?

2、自由默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

的词句,用横线画出描写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比较两种树的外形有何不同。

3、感悟小柳树的美。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一找写小柳树美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交流反馈,并进行朗读指导。

a、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课件出示句子,抽生读,

评议。指导怎样读好这句话。)。

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3)、出示穿着浅绿色外衣、刚刚吐芽的小柳树图片。让学生对小柳树说一。

句赞美的话,可以用书本里的语言。(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4)、过渡提问:多了些日子,小柳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呢?

a、出示: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读句子,用“又。

细又长”说话。)。

b、小朋友,你们看,小柳树长得更美了,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指。

导朗读,读出得意的神情。)。

(5)、你知道小柳树在得意什么吗?(学生各抒己见)让我们再一次一起。

来感受小柳树的美,齐读这三句话。

4、小柳树长得这么美,可是小枣树呢。

(1)、找一找课文是怎么写小枣树的?(自由读1--4自然段)。

(2)、交流:

a、小柳树看着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b、他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3)、提问:这两句话的哪几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小枣树的特点?把他们划出来。

a、理解“弯弯曲曲”、“光秃秃”

b、说出几个aabb和abb式的词语。

c、分男女生把描写小柳树外形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培养团结合作和竞争意识。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资助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参与读书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读读、找找、画画、圈圈、说说、评评,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自主选择、品读欣赏。

1、选择1--4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读出美感。

2、指名读、挑战读、表演读。

交流:小柳树和小枣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3、选择书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什么样的。

春天,小柳树                 ,真美啊!小枣树                ,多难看呀!

[设计意图]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在理解和积累的基础上,加大语言训练的力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加深理解、促进积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两个字“怎、思”认读,口头组词。

2、认真观察生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两个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提醒写字的姿势。

5、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写字的教学注意引导孩子们自己观察,自己发现,适当地展示优秀作品,能激发孩子们写字的积极性。

六、总结作业,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书写写字课堂。

七、板书设计。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的小柳树()的小枣树。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我为你骄傲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点评1:

评徐雪芹老师执教的《我为你骄傲》。

点评者:张增雪。

《我为你骄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第六组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三个星期。当时“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了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祥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并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人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今天,听了徐老师在家校教研日上上的这节课,说说我自己的思考:

徐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理解辨析“骄傲”的意思,明白课题中“骄傲”的意思,从而明白文章的大致基调。接着直接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我为你骄傲》;接着齐读课题,读着读着,你想知道什么?很自然地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学生字时,徐老师指名当小老师领读,注重轻声“玻璃”的读音,偏旁释疑,通过归类识字再让孩子积累相同偏旁的词语,如:呼唤、泥泞、芬芳、凤凰等。中间还涉及多种识字方法的积累,有图片识字,形声字识字等。教完生字后,老师又出示本课的重点句子,学生反复通读朗读,较好得解决了生字新词的难点。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这样的理念:“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老师先出示词语,再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这个过程由易到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简单的语文教学本色。

在教学比喻句“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时,追问: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抓住把“石头”比作“子弹”和“流星”体会速度快和他们玩得开心,再从“飞快”形象感知比喻句,然后让学生模仿这样的比喻句写句子,通过写句子:像;像,又像。通过这样的练习让这样学生自然而然掌握了这种比喻句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读、体会情感的层面上。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不管是生字教学还是朗读句子,或是解读小男孩的心情等环节,都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指导第一段朗读时,老师问:“像子弹一样射出,那要怎样扔?”(指名读)当学生读好后,老师给予评价:“你扔得很有劲,还有谁能扔得更远些?”等。

最后提出一点探讨,在教学比喻句的时候,我们总是期待着孩子们能说出写出“五彩缤纷”的回答,但是“生动形象”到底如何体现?孩子们还需要不断地训练,如果上课的时候能让学生找出“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联系起来整合学习,相信也会有理想的效果。教学的课堂还需要我们孜孜以求,永不停步地探索。

点评2:。

评徐雪芹老师执教的《我为你骄傲》。

点评者:陈晓洁。

《我为你骄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第六组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三个星期。当时“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了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祥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并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人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借家校教研之机,听了徐老师上的这节课,感觉徐老师追求真实、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三个地方的处理我为她骄傲:

直接揭示课题,题目对于课文犹如眼睛对于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能明白文章的要义。徐老师上课伊始就说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词,出示“骄傲”,指导书写生字“骄傲”。问学生你喜欢这个词吗?回答之后,徐老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为你骄傲’”,理解骄傲一词的意思,同时出示练习巩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之后再让学生质疑课题,引出问题:“我”“你”分别指谁,为什么“我为你骄傲”?由诠释题意而穿透全文,以此作为研读的纲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引人入胜。

字词的教学是低语教学的重头戏。徐老师是个有心人,生字的出示没有按照词语在文中出现顺序按部就班,而是经过精心组织把词语“串”起来,将词语与事物挂钩,与读音、字义挂钩。如:出示第一组词语:伙伴,破碎,玻璃,继续,它们都是同偏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接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这样词语之间就产生了内在联系,不再孤立,形成了一个极为生动的语言环境。她认准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的结合起来,一举多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齐读课题,解决“谁为谁骄傲”这个问题,再找一找小男孩心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之后老师出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扔小石头,玩得很()觉得很有趣,扔着扔着一不小心砸碎了老奶奶家的玻璃,那一晚我很(),()她知道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见到老奶奶就(),最后用我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后感到一阵()。”填上小男孩心情变化的词语,梳理文章的大致内容。

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是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一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徐老师在反复阅读了文本后,被小男孩“开心--担心害怕--不自在--轻松高兴”的情感变化深深吸引和感动。教学时,徐老师把几种人物的心情串起,理清了课文的情感脉络。1-3自然段的教学紧扣“开心--担心害怕--不自在”这几个词展开,抓重点句“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和“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在听、说、读等语文实践中体会人物心情,教学有序展开,唤起学生主体意识,随小男孩的开心而开心,害怕而害怕,不自在而不自在使教学进入良性动态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个片段:“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这一重点句的教学。徐老师采取三步来落实“不自在”。

第一步,通过谈话引入情境,触动“不自在”。

师:和往常一样,我每天要给人们送报纸,当然也要给老奶奶送报纸。和往常一样,她和我微笑着打招呼,当然我也应该和老奶奶微笑着打招呼。

生1:不行。

生2:不对。

师:我为什么不对老奶奶微笑,和老奶奶打招呼呢?

学生停顿时,接入句式辅助理解“不自在”。

第二步,通过句式辅助,掀起学生心底的体验,理解“不自在”。

第二天,看到老奶奶对我微笑,我想起那天,心里觉得。

生1:……他觉得有点害怕,心里慌慌的。

第三天,看到老奶奶对我微笑,我又想起那天,心里觉得。

生2:……他有点恐惧,不知该怎么面对她。

第四天,看到老奶奶对我微笑,我还是想起那天,心里觉得。

生3:……他心里觉得有点惭愧。

每天,看到老奶奶对我微笑,我都想起那天,心里觉得。

生4:……他心里怦怦跳,看到她有点不自然。

师:是呀,就像你们刚才说的那样,因为心里害怕、惭愧,而表现出来的不自然的样子,就叫做“不自在”。

第三步,通过朗读,送学生回文本中的情境,感受“不自在”。

师:让我们边读边感受小男孩的“不自在”吧!

生:齐读。

通过这“三步”学生都能读出了小男孩心中的不自在,由此可见。徐老师的设计层次分明。

总之,徐老师的这节课,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体,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实施教学。这节课真实、扎实、朴实,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人教新课标语文《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小镜子每人一面、课件 、大镜子一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请看,这有一只馋嘴的小老鼠正在主人家找吃的,它看到了什么?(镜子)(动画)。

师:你们猜猜小老鼠在想什么?

生:这镜子里的家伙是谁呀?

生:这镜子里的家伙怎么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呢?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二、镜面对称。

1、照镜子体验。

师: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朋友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

生:镜子里外的小朋友动作都一样的!

师:对,照镜子也是一种对称现象,叫做“镜面对称”。一齐说一遍。

小朋友看看镜子的同桌在做什么?也可以跑到镜子前面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怎么样的!

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

(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镜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面对面感知左右。

(4)加深体验镜面对称的上下、前后同向,左右相反的性质。

师生模仿动作游戏:假设一方是镜子里的人。师向前、向后走问生该如何走?(向前或向后)师向上跳、向下蹲问生该如何做?(向上或向下)师用左胳膊托左腮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镜子中的老师影像该如何做?(生也左胳膊托左腮)。

(5)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过渡语: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 ,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镜子时,他们用什么方法认识自己?--引出水面倒影。

3.欣赏倒影。

后来人们发现把铜磨平后也能照出人的影子来,于是就有了铜镜。但铜镜里照出来的人影并不十分清晰,后来人们发现把一种叫水银的东西涂在玻璃的表面,就能十分清晰地照出人的影子来。这就是现在小朋友手中的镜子。

4.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再来动动脑筋吧:

趣味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2)看镜子写数字。

(3)看镜子写汉字。

(4)看镜子写时间。

三、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四、布置作业:

1、看看镜子中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2、写数学日记《镜子里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

1116。

二年级人教新课标语文《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科利亚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并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同时受到珍惜友情的良好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画了一个什么?(生:气球)你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生:喜欢)是呀,气球五颜六色,形状各异,还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和气球有关的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窗前的气球》。(板书:《窗前的气球》)这个气球它不仅漂亮,还能帮小朋友治病呢?不信,你们就听老师给你们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师配乐读文)生鼓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谢谢小朋友。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生:喜欢)那就请小朋友们快速把书翻到105页,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读的时候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一是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二是读的时候和每个生字交朋友读准字音,读完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认读一下这些生字。好,那就赶快去读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认读一遍生字卡片。师巡视指导。

师:一、二、三请坐好。老师刚才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非常会读书,同桌之间互相认读生字以后,把课文又重新读了一遍。你们真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生:五个自然段),你们和生字交朋友了吗?五彩气球可要考考大家啦,我们来开火车读(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你们的字音读得很准确,老师这还有几个词语,同学们见到它一定要跟它大声的打招呼不然他就飘走了。

(课件出示:开始、拴着、猜出来、窗户、一角、叽叽喳喳、逗人、病床)。

三、朗读感悟,情动你我。

师:“病”这个字,他是后鼻音要读好。你们能给病再找个新朋友组个词吗?

生:生病。

生:看病。

生:传染病。

师:什么是传染病。

生:就说别人得了病你去看你也得病。

师:小朋友们是从书上找到的传染病,在书中找词语这也是积累词语   的好办              法。书中还有几个带有病字的词语,小朋友找到了吗?找到后,把他们圈出来。

(生答:病了、传染病、病房、病床)同时课件出示,指名再读一遍。

出示:生病的柯力亚。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生病的科利亚。小朋友,咱们跟他打个招呼    吧。

生:(打招呼说:科利亚,您好)。

师模仿科利亚说:小朋友们好,我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呢,唉,真没意思。

生:自读。

师:小朋友,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你找到的是这个句子,谁再读一读。

指名读:(课件出示:科利亚病了,……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

师:谁也不能来看他,妈妈能不能来看他。

生:不能。

师:妈妈都不能来看他,多孤单,不能上学,不能出去,还不能干什么呀?(用“不能……不能……不能……还不能……更不能……说话)。

生:不能玩游戏。

生:不能玩玩具。

生:不能到公园去玩。

生:还不能动手,

生:更不能吃肯德基。

师:这么多开心的事他都不能做,他当然觉得。

生:真没意思。(板书:真没意思)。

师:好,谁来在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科利亚的真没意思。

指名读。

师:病床这个词藏在哪个句子里,哪个小朋友找到了,你来读。

指名读。

指名读。

师;小朋友跟我读“静静地”(出示词卡)。

生读。

师:病房里真安静,他什么也不能做。

生:呆呆地。(出示词卡)。

师:呆呆地科利亚躺在病床上什么也不能做,科利亚多孤单呀,谁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读出他的孤单。

指名读,然后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再指名读。

师: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

生:除了对面的……。

师: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一起告诉我。

生读。

师:连蓝蓝的天空都只能看到那么的一角,他当然会觉得。

生:真没意思。

师:刚才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了第一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站起来,愿意听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去感受柯利亚的真没意思。

师生配乐读。

师:轻轻的坐下。(课件出示:科利亚难过图)。

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解说:(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气球停了一会,开始一上一下地动起来。 )。

师:这是怎么回事呀,答案就在第四自然段中,谁愿意为我们读读第  四自然段。这么多小手举起来了,好,就请这个小朋友吧。

指名读。

师:你能把它读通顺,老师觉得就是进步。听了这名同学的朗读,谁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回答。

生:好。

师:读吧。

生读。

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很有自信都给自己加了星,你觉得哪句能读好呢?

生读第一句。

师:读得真好。咱们先看这个句子。

出示:科利亚仔细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师:跟我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可爱的“这个词,小朋友们读得很好,跟老师再读一遍(生读词卡:可爱的), 可爱的小脸是什么样的?气球上的这张可爱的小脸好像在对科利亚说些什么呢?(生想象说),让我来看看小朋友们可爱的笑脸,哦,我看到了一张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好,谁愿意带着可爱的小脸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

师:还有哪个句子。

生读第2、3句。

师:你一下子读了两句,注意了儿化音,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句子,谁来读读。

出示: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

生读。

师;是什么使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呢?

生:是气球。

师:气球代表着什么呢?

生:同学们对科利亚的问候。(板书:问候)。

师:老师知道这个句子还可以这样读,师读。还可以怎么读也能读出科利亚的高兴劲呢?

几生读。

师:小朋友们用不同的读法但我们都读出了科利亚的高兴劲。小朋友们这里有一句特别长的句子我怎么没听到你们读呢。谁来读读。

生读第四句。

师:你读得好极了。小朋友长句子在这里呢,这个长句子有点难读,来跟着我读。

生跟师读。

师:是有点难读再跟我读一遍。

再读。

师:读得好了,继续往下读。

生继续读。

师: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会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师:瞧,米沙他们是多么地着急啊,谁能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小伙伴的急切心情。

指名读。

师:科利亚看到小伙伴们千辛万苦放上来的气球,心情会怎样呢?(生:非常高兴)我们来看大屏幕,从哪可以看出科利亚很高兴呢?(出示课件:高兴画面)。

生: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板书:高兴地笑了)。

师:那么,谁愿意带着最美好的笑容把课文的4、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指名配乐读(看屏幕)。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拿出气球卡片把你们对科利亚的关心和祝福写在上面。

生:写。(播放钢琴曲)。

请小朋友到黑板前把自己写的话贴在黑板上。

生:祝你早日康复。

……。

师:我想科利亚看到你们的气球,听到你们的祝福,他一定会非常高兴,一定会快点好起来的。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如果你周围的小朋友也遇到了困难,你打算如何去帮助他呢?

生自由说。

师:老师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生齐说:人间永远是春天)课件出示这两句话。

师: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传递友情的气球吧,他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课后,小朋友把气球带走。回去写上更长的话来祝福科利亚早日康复,好吗?这节课我们就说到这,下节课我们来重点进行写字训练。下课。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人教新课标语文《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种动物什么样?它们的特点。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

回忆学习的步骤:(用投影列出)。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鸦洞肉站流亲漂麻雀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肉:第五笔是“撇”

漂:熟字“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结构,右边第四笔是点。

亲:上下结构,下面是一横加一个小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用投影罗列出来)。

叼  漂亮  亲爱  流口水  不做声。

4、朗读。

(1)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全班评议。

(4)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及(  )(      )。

(  )(      )。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朗读课文,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人教新课标语文《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尺(皮尺、卷尺、直尺等)、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工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

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二、认识厘米。

1.认识厘米尺。

请大家使出真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

刻度线长短不同。。

“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关注个别学生,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找1厘米的)。

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的呢?

(注意个别指导)。

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举例说明。

3.认识几厘米。

6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师生游戏:问答,即5个1厘米是多少?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三、用厘米量。

1.估几厘米。

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2.量几厘米。

纸条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新课标第一网。

(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了尺子的作用,更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

请1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请2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出示瓶子,现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厘米?

那瓶口对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厘米,还是更接近7厘米?(大约6厘米)。

最后咱们有请3号选手,请评委亮牌。

2、测量。

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3.思考性练习。

五、布置课外练习。

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用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拃、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拃和一步分别有多长。

六、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备注。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5到7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千”,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几各数位之间的进率。

2、会正确地读、写、数1000以内的数,直到数的组成。

3、通过估计、体验等具体活动感受1000的大小,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千以内的数位顺序及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并数数。

教学难点:

正确地数出接近整百、整千的数和体会位值制“满十进一”,具体感知一千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已学的数:100。

师: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100”,关于100,你知道了什么?

生可能:10个十、100个一等。

2、说一说比100大的数。

二、认识千和千以内的数。

1、课件出示两条信息:

师:我这里也收集了两条信息,请看:

(1)海龟的最长寿命可达152年。

(2)萧江五小一共有三百十五个学生。

让学生读数、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对比:这两个数中都有“5”,它表示的意思一样?(课件出示两个计数器)。

2、巩固练习。

师读要求,请学生说说有几个要求。再带着这3个问题完成练习单。

(1)126。

师:课件出示和学生校对,再说说数的组成,请学生一个一个往后数5个数。

师:129后面是多少?

生:130。

师:130是怎么想出来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再让学生写数。

师小结末尾的0不读但要写。

(2)304。

师:第二个数是多少?

生:304。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写对的和老师微笑一下。为什么中间这里要写0啊?

生:因为十位没有?

师:那读呢?

生:要读。

师:原来中间的0不仅要写而且要读出来。

师:谁来介绍一下304的组成。

师:请你从304数到299。

师:刚才你们说300前面是多少?生:299、

师:299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课件演示)。

(3)949。

师:请你说说他的组成。

师:949十个十个数从949到999,请你在练习纸上打五个小括号写一写。

师:十个十个往后数,哪个数位上的数有变化?

生:十位上的数。

师:999这三个“9”表示的数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999往后再数一个是多少?

生:1000。

师:那怎么得到1000的呢?我们来请计数器来帮帮忙。

学生拨好以后,老师(课件演示)。

师:这么小小的1个珠子为什么能表示1000呢?生::因为在千位上。

师:1000怎么写呢?1写在哪位(课件演示)。

(4)揭题。

三、感知1千的大小。

(1)正方体。

师:10个百是多少?1千(板书)。

师:说得真好,像刚才这样的数数过程在咱们的三字经里就出现过了:一而是,十而百,百而千。(课件出示)。

课件演示:一个大正方体,拿走1个百、2个百、3个百、5个百。

师:几个5百是1000、

课件演示:拿走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

师:有这样的100个十是多少?板书:100个十时一千。

课件演示:拿走1个、2个、3个等。

师:1000里面有一个一个有几个?板书:1000个一是一千。

(2)1000张纸。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000个正方体有多大,那请你估计一下1000张纸有多厚呢?

先出示1包500张,再出示1000张。有多厚,用我们学过的什么长度单位表示呢?

(3)数轴。

(1)师:这是一节0到1000的尺子,孩子们,你看到了哪些数?

生:100到1000、

师:那你能找到400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那其他的整百数咱们也给他找出来。

(2)师:除了这些整百数,像这样的150你们能不能很快找出来。

生:在100和200之间。

师:像这样的一个尺子里面其实还藏着所有1000以内的数,那1000后面的数是不是还藏着其他的数呢?课后去找找。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学了1千以内的数,我们知道数是用来表示生活中物体的量,那么《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这是一本有趣的数学绘本,回去大家可以去买过来看一看。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侧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借助计数器认识千以内数的数位关系,会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3、使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知、归纳、整理和应用数,在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建立计数单位“千”,会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大数的产生。

课件:千人打太极。你能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人在打太极?看来这里的人比一百要多得多,不能再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我们要认识更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借助正方体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发现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复习计数单位“个”、“十”“百”。

以前我们学过数数,(出示10个方块)这里有一堆小方块,一起来数一数。(边演示,边数数)有几个?(10个)一个一个地数,(板书:个)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

(出示100个方块)现在方块变多了,你准备怎么数?那我们就来一十一十地。(板书:十)(边演示,边数数)有几个?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2、认识计数单位“千”。

以前我们数数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一十一十地数。那更大的数又该怎么数呢?(出示1000个方块)这么多方块我们怎么数呀?你们觉得怎么数最好呢?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大家都同意一百一百地数,(板书:百)那老师帮你们整理好了,我们一起数一数。(边演示,边数数)数到500问:几个百啦?是几百?接着数,(数到900)再加一个百呢?(出示计数单位“千”及方块图)一千里有几个百?(板书:10个百)对,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是一千)齐读一遍。

(课件回到例1的画面)回忆一下刚才的数数,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师小结:同学们真榜,不仅发现了数更大数的时候,可以一百一百地数;还发现了10个一百是一千。

3、数拐弯数。

(出示一大捆)这是100根小棒,(放在红盒子)加一根呢?下面我们来一根一根接着数。(数到109)再加1根呢?10个一是多少?(将10根捆成一捆,放入蓝盒子里)现在有110。

再加一个十,是多少?接着数到190。再加1根,是多少?接着数到198。

这就是1000根小棒,看一看有什么感觉?多得老师2个手都抓不住了。

(二)、由小棒过渡到计数器,认、写、读数及数的组成。

1、我们会数1000以内的数了,这些数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呢?

2、(出示304、580的计数器)这两个数你会写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一写)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两个0不写行不行?这两个数怎么读?这些都是三位数,我们再来读几个三位数。(出示补充的数)这些数中都有0,仔细看看,哪里的0要读,哪里的0不读?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三、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什么?还知道了10个一百是多少?还学会了读、写这些数,知道了它们的组成。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一共回收了326节;飞机每秒飞行250米;广场上有303只鸽子;天空中有500个气球。

2、写出下面各数。

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

3、练习十五第2题。

一共有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十五第3题。

在书上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五、作业:练习十五第4题。

千百十个。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写作:1263045801000。

10个一百是一千读作:一百二十六三百零四五百八十一千。

《观察物体》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及左右等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教材先从情境入手,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讲桌,感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然后通过各种认面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进而学会辨认物体的形状,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与依据。

《课程标准》为这部分内容设定的目标是:“辨认从正面、侧画、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依据这一目标,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三个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猜测和空间想象能力。3、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三、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狗、长方体纸箱等。

五、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与学生聊一聊过生日的新鲜有趣的事情,然后播放观察一只布绒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布绒狗,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观察机灵狗,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结果不同”。

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机灵狗活动,各自说一说面前的机灵狗长的什么样,并指出屏幕上相同样子的照片儿;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是哪一张照片儿;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机灵狗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顺利的解决教学重点之一。

2、观察纸箱,体会“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将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长方体纸箱,引导学生猜测: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纸箱的几个面?然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验证的结果,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评议的方式明确: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移动了头或目光,觉得可能会看到4个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教学重点之二。

3、认识正画、上面、右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我与学生交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三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大胆放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接着通过指认长方体纸箱、讲桌及班级中可能有的长方体物品的三个面加以理解,最后变换某一物品的摆放方向,请学生再次指认各面,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正面、右面、上面”是会发生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题。教材26页的“连一连”、27页“练一练”中的1、3题;实际应用题。看图猜物、小小摄影师;课外延伸题。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体,试着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结合着画为家长讲一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方式进行。同时,通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科间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板书为简写知识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七、教学效果预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笑笑”、“淘气”、“机灵狗”这三个学生喜欢的数学小伙伴,创设了完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交流体会。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乐于交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预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种动物什么样?它们的特点。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板书课题:狐狸和乌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

回忆学习的步骤:(用投影列出)。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鸦洞肉站流亲漂麻雀极。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肉:第五笔是“撇”

漂:熟字“飘”去掉风字旁,换上三点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结构,右边第四笔是点。

亲:上下结构,下面是一横加一个小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用投影罗列出来)。

叼漂亮亲爱流口水不做声。

4、朗读。

(1)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全班评议。

(4)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及()()。

()()。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朗读课文,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4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

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

q用课件出示图片1。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对称的。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

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生:(劲头十足)愿意。

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给他看,好吗?

同桌合作学习。

q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

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

3.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

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

联系实际。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

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

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

生: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样的。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用一用,动手做。

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

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

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

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

照一照,再发现。

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课前活动。

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在家里照照镜子,和爸爸妈妈说一说,镜子里的你是怎样活动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

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

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

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

玩一玩,镜对称。

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

学生提建议。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

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

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活动再探究。我设计了两步:

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由于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想一想,多探究。

1、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

2、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

小结。

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收获】。

镜面对称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二年级人教新课标语文《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先来聊会天。

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师:同学们,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强调颐的书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

二、检查预习。

课件:1长廊柱子横槛。

2佛香阁排云殿画舫堤岸。

师:先指读,佛是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另外一个读音?让我们一起读。

三、朗读感知理清顺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文中告诉我们走的顺序,走的路线的句子有很多,比如:“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

交流画的句子,课件出示齐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

师:作者都到了哪些地方?

师:作者先到了哪,又到了哪,最后到了哪呢?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四、深入感知,品读文本。

1、长廊。

师:说说吧。他觉得是长廊的长让它出了名。你觉得呢?你呢?

(你也有相同的感受,课文里是怎样写的,a你能来读读吗?

画多师:你能告诉大家横槛上画着什么吗?

师:你觉得长廊内还可能画什么?

景美师: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透过这个满字,(课件)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a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师:七百多米的长廊啊,两旁都栽满了花木,可见花真的不少,所以作者说,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6生接读,(生只答另一种)。

a你能通过读也让我们感受到吗?

师: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这就是它的有名所在。让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老师读蓝色部分,找同学读黑色部分。红色部分我们一起读。

2、昆明湖。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正前面。谁来读读这句话。课件。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那么轻,那么慢,说明它们?

a能不能来读一读呢?

b感受到他们的想法了,但没那么强烈,谁再来?

c他们滑得那么轻,那么慢,说明它们不想?请你来读读吧。

d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有谁忍心打破它呀,谁再来?

师:难怪乾隆皇帝曾这样称赞它:师课件“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

3、桥。

师: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看!这就是十七孔桥,古老的栏杆,整齐的桥洞,在这座汉白玉石桥上,还有544只小狮子呢。

师:你们看,它们有的?这只是我们看到的几只小狮子,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呢?齐读。

师:作者还告诉我们,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岸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里的桥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

师:你觉得这里的桥有什么特点?

师:这些桥几乎汇集了中国古典桥梁的所有形式,单看桥就这么引人入胜了,更不用说其他景色了,难怪作者会说课件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说到底就是要告诉我们:课件开始说到底还是想告诉我们:课件结束。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大家看看这两个句子都在课文的什么位置?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这两句话里都用了一个什么词?板书美丽。

师:这种方法即可以突出事物特点,又可以加深印象,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着用上它。

四、畅游园林,延伸作业。

师:品读着静静的文字,感悟着作者的写法,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课下,希望同学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