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论文(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6 18:37:06 作者:字海

会计是一门记录、度量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学科,它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和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出发,笔者建议,企业在进行erp系统参数设置时应由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参与,这样可以避免财务人员为了自身工作便利而设置一些有悖于内部控制原则的参数。例如,有些单位会因为人手不够而选择“制单人与审核人可以为同一个人”的参数,还有些单位会为了减少操作程序而放弃“凭证记账前必须出纳签字”的参数,等等。而这些不合理的参数设置,无疑为会计人员将来有意或无意的错误埋下了祸根。建议企业在进行erp系统参数设置时应遵循三个原则:高层领导参与原则、有效的内部控制原则、从严原则。“科目合法性检查”功能是指企业预先在erp系统内指定要检查的会计科目,并设置其对应的合法科目或非法科目。一旦设置生效,系统就会自动对每一笔涉及到指定科目的记账凭证进行自动检测,如果发现业务分录不符合合法会计科目所定义的内容或符合非法会计科目所定义的内容,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示用户“该凭证未通过科目合法性检查”,并拒绝保存该凭证。用户此时必须对该凭证进行修改,只有满足了“科目合法性检查”中的条件要求时,系统才允许保存该凭证。这样就从源头上控制了非法业务进入会计处理程序,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erp软件尽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集成,但企业日常业务中仍然有大量的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凭证。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很多erp软件都提供了“模式凭证”功能,用户只要在系统内预先设置好不同类型经济业务对应的模式凭证,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人员只需要在凭证录入操作界面中点击“调入模式凭证”功能并选择相应的模式凭证,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张记账凭证。该功能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凭证录入工作量,而且减少了凭证录入环节错误与舞弊行为的发生。然而,“模式凭证”功能在减少错误凭证产生的同时,也可能会加剧错误行为的'连锁效应。因为模式凭证一旦定义错误,那么根据模式凭证自动生成的所有记账凭证都将是错误的。因此,企业在设置模式凭证时应慎重:一方面,应该派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参与模式凭证的设置;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模式凭证定义环节的审核,由参与模式凭证定义之外的其他会计人员对模式凭证进行审核和二次把关,保证所有投入使用的模式凭证都是合法和正确的,从源头上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在erp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阶段,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更多、也更复杂。而如何从技术层面规范erp系统的使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比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而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一般都提供有“无痕迹修改凭证”的功能,该功能通常配合“反记账”、“反审核”等逆向操作功能一起使用,即对已经记账的凭证,会计人员先进行“反记账”、“反审核”操作后,就可以对该凭证直接修改,而且不会留下任何修改痕迹。erp软件中提供的这些逆向操作功能无疑为会计舞弊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也使篡改会计数据的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出发,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对erp软件或财务软件进行审核时要从严把关,应要求所有的凭证修改都必须留下修改痕迹,做到有据可查,从制度上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严格限制“反记账”功能的使用,从国家层面来讲,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严格限制软件开发商在erp软件中提供“反记账”功能;从企业层面来讲,企业负责人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有条件地限制“反记账”功能的使用,并加强对有权使用该功能的会计人员的监督。

根据内部控制中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的要求,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并且相互独立。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erp软件的“用户管理”功能中并没有设计“出纳与会计不能为同一个人”的控制程序,这就为同一个用户同时操作账务系统和出纳系统提供了便利,也为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erp系统的集成性决定了其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共享数据,这样,出纳系统就可以从账务系统直接获取数据自动生成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显然,出纳直接利用了会计的工作结果,而非独立登账,这虽然表面上满足了账账相符这一要求,其实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不仅使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很难被发现,而且一旦账务系统的数据出现问题,数据共享的连锁反应效应就会随之波及到出纳系统,导致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现同样的数据错误。这无疑使内部控制中的“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相互牵制”的制度设计从根本上失效。笔者建议,应禁止出纳人员直接从账务系统中获取数据自动生成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方面,erp软件应在程序设计上禁止账务系统与出纳系统之间数据的双向传递;另一方面,企业应严格要求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分别独立登账并定期进行对账,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er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决定了账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数据与信息。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系统会根据原始单据调用系统内置的凭证模板程序,自动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并传递到账务系统。这种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模式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减少了凭证录入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大多数erp软件对业务系统数据的传递与修改缺乏相应的控制程序,甚至允许账务系统直接修改业务系统传递过去的凭证,这无疑造成了erp系统内部数据的混乱和不一致,引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设置控制程序,一是erp系统内部应设置自动检测程序,要求业务系统的数据在传递到账务系统之前必须经过专人复核,账务系统在接受业务系统传递过来的凭证时,应马上启动检测程序识别复核人签章,没有复核人签章的凭证账务系统应拒绝接收并自动退回到相应的业务系统中。二是erp软件在账务系统的程序设计中应指定相应的会计科目(即应该在业务系统中操作的会计科目)并设置触发程序,一旦发现用户试图在账务系统中修改指定的会计科目数据,触发程序马上启动,进行警告并拒绝执行修改操作。

在erp系统中,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最终都汇集到账务系统进行期末处理。期末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

在账务系统的期末处理阶段,会计人员往往需要编制大量的转账凭证,不仅涉及到利息的计提、费用的分摊,还涉及到期末调汇和结转损益等,业务量大且工作复杂,极容易发生错误和舞弊。而利用erp软件提供的“自动转账”功能,用户只需要在期初定义好各种类型的转账业务对应的自动转账凭证模板,期末只要执行“转账生成”操作,系统便会自动从账簿中提取数据并根据相应的自动转账凭证模板进行数据计算,生成相应的转账凭证。“自动转账”功能的使用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可以有效规避人为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保证期末处理阶段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然而,“自动转账”功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也会产生错误的连锁效应,因为一旦自动转账凭证模板设置错误,那么据此生成的所有转账凭证都必然是错误的。笔者建议,企业在扩大“自动转账”功能使用范围的同时,应规范自动转账凭证模板的定义,加强对自动转账凭证模板的二次复核和技术测试,保证期末处理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

与前面提到的“反记账”功能相似,“反结账”功能如果与其他逆向操作功能联合使用,会导致任何时点的会计信息都可以被随意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甚至连系统访问记录都不留下。较“反记账”功能而言,“反结账”功能对会计数据的破坏更具毁灭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更深。

为防止利用erp软件的逆向操作功能恶意篡改数据,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应统一认识,联手抵制“反结账”功能的开发与使用。笔者建议应采用“三管齐下”的方式抵制“反结账”功能的开发与使用:行业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软件开发商在erp软件或财务软件中内置逆向操作程序,并禁止企业使用该类逆向操作功能;软件开发公司应意识到“反结账”功能被恶意使用时对会计信息造成的破坏性后果,自觉停止设计该类操作程序;企业负责人应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明确禁止会计人员使用“反结账”功能,同时采用技术手段冻结“反结账”功能。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发展,这就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作为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决策重要依据,企业管理工作成为整合内部信息关键方式,更加真实、更加及时体现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等,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作了分析,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策,为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企业在会计实践过程中,会计信息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质量。会计信息能够有效搜集以及整理数据材料,提升数据处理有效性,为企业财务分析实效性以及财务决策科学性提供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包含了记录环节、传送环节与保存环节,这对管理者认知具有非常大影响。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开发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从目前企业管理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更加合理分析会计信息,寻找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也能够促使投资者更加有效掌握企业会计信息。从目前来看,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主要针对资金使用、资金周转两部分。如果企业需求膨胀,那么管理者需要合理的分析融资情况以及资金流动,这样能够有效控制资金,这样能够通过最小成本实现更高发展。

从企业角度分析,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则在财务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有效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会计信息实际情况来确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这样能够合理调控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以及企业资金融资情况,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节约企业成本。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信息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保障,对决策者决策合理性提供保障,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

会计信息对企业前期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结合会计信息质量来有效调整企业生产战略。从企业生产经营角度分析,企业需要结合会计信息质量来有效了解企业前期的财务变动,实现财务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做好会计信息对比工作,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以及消费者实际需求,这就为企业产品开发指明了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有限资源实际使用效率,能够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2.3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利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为企业披露实际经营情况,投资者往往利用分析会计信息来评估自身投资方向。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披露来全面评估企业,对企业经营行为以及经营决策来进行综合性规划。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有利于强化行业的监管制度,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总之,在企业综合性评估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市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1利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来提升会计信息的需求度。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实体,企业法人具备独立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其他实体没有干涉的理由和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法人摆脱了政府工作部门的限制,具有权责分明和产权清晰的特点,这样能够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使企业具备自主经营管理以及自负盈亏责任,为企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来看,由于激烈的外在市场竞争促使企业逐渐放弃原有生产经营模式,这就需要从企业长远角度着手,构建更加完善的激励模式,提升会计信息使用价值,积极推动落实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因此,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明确企业产权意识,逐步构建企业新型经营模式,利用高质量企业信息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3.2做好监督会计政策的选择力度。

为了能够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以及相关性,需要不断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能够促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及时提供高水平会计信息,那么就需要不断加企业会计信息监督以及会计信息管理的选择力度。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能够有效反映账目收支情况以及收支真实性,特别是合法权益保护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会计政策性质以及内部审计职能对企业会计政策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审计监督工作中,注册会计师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接受委托单位并且开展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结果发表工作。政府工作部门需要借助社会审计监督开展企业会计工作,做好会计政策选择工作以及会计政策变更审计,有效预防快政策,提升企业会计报表质量。政府不仅需要承担服务工作、支持工作,还需要发挥监督工作,及时监控企业会计信息运行情况,有效利用企业会计政策来统筹企业生产全局。

3.3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来有效规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从企业实际运营来看,企业管理者往往会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账目方面造价,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致使会计信息缺乏使用价值,还容易错误引导投资者,容易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因此,需要真实创新会计管理工作模式,有效消除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作为目前会计信息管理新形势,会计派驻制度能够实现上级主管工作部门向各个企业事业单位派出会计,从隶属关系角度分析,派驻会计和原有企业工作脱钩,这就需要相关工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诸如,任职管理工作、考核管理工作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等等,实现管理工作部门统一组织和协调发展。从工作方式角度分析,派驻会计往往具备独立工作权利,并不受到排至企业制约,在会计信息搜集工作、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以及会计信息处理等方面也往往独立工作并且全权负责。会计驻派制度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3.4全面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项目规模计算、项目规模选择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其专业性、可靠性,企业需保证生产记录与销售记录合理性、规范性,从人事管理角度需要明确财务工作人员职责分工,选择更加准确企业战略,有效改善在会计信息方面质量问题,逐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企业需重视财务工作人员资格考试管理工作以及定期培训,严格的控制会计上岗工作制度,逐步提升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尽可能规避短期速成工作人员进入财务工作岗位,为会计信息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提供保障。企业还需做好财务职业道德工作环境净化工作,做好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宣传工作,构建更加完善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促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从道义上给予支持,这样能够更好完成本职工作,培养财务工作人员职业习惯与职业心理。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促使财务工作人员在回归企业过程中,还需将会计责任制度归入到企业的领导责任体系中,促使财务责任制度和业绩评估之间有效结合,企业经营者需要认识到财务工作人员责任感对实际工作重要影响,为财务信息质量可靠性提供保障。会计信息过程中存在错误,企业经营者个人监管工作在其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部分企业存在着会计信息虚假编造的问题,那么企业法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责任制度影响下促使企业领导明确自身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要责任,能够促使企业领导更加关心与支持会计工作,严格的遵守国家相关纪律,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质量,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利于促进企业收益。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数据精确性,重视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整合各项数据,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利用信息数据有效反馈企业管理。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汇总,需要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从信息数据开始来进行谨慎对待,重视信息保存程序性以及信息传递准确性,提升企业管理工作重量。会计信息质量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管理质量,对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探索论文

“管理会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提出,用以指代企业内部会计体系。迄今,基于机会成本的理念和信息科学的手段,管理会计已将传统会计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完美融合,用以指导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活动。信息化是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最有效工具和途径(财政部会计司,)。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的行为和过程(熊磊,2015)。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信息,并采用科学方法及时作出决策。因此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项目众多、建设条件复杂、管理环节和流程纷繁、不确定因素充斥的大型交通建筑企业来说,尤其如此。跨行业、跨地域、多层级的大型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但在快速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不断显现,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变革和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财政部顺势提出为管理会计年(李闻一、刘东进,2015)。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交通建筑企业集团(以下简称a集团)为例,探讨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概述。

早在,a集团财务部就组织开展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讨论与设计等工作。截至20底,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测试版)已开发完毕并上线试运行。该体系体现了管理层对海内外市场及专业市场会计信息的需求,其重点工作是按照管理会计有关内部报告体系建设要求,满足组织适应性建设的需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宗旨是:将各事业部视为利润中心,对各利润中心所辖业务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公司的利润贡献率等重要财务信息进行反映和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海外事业部等8个事业部为编制主体,归集收入、成本和费用等财务信息,以生成事业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此外,按照集团现有业务特点,该报告体系将全部业务分为港口、铁路、公路、房屋建筑等15大类。同时,考虑到a集团是一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的大型跨国企业,将上述15大类业务进一步细分为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两个部分。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目前a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业务不仅广泛分布在境内外各地,而且跨越多个业务板块和行业,基于此,为了能从各事业部、区域、行业的视角反映各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a集团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目标定位为:顺应集团打造“适应性组织”的创新改革战略要求,满足各事业部、区域总部管理责任体系的建设需要,合理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行业动态,建立相应报表体系并编制相关管理会计报告。

按照a集团建立“适应性组织”的相关要求,目前a集团既有按地域划分的海外事业部及各区域总部,也有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其他事业部(海外事业部除外)。由于海外事业部、各区域总部与其他事业部之间的管控存在交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采用了业务类型和地域相结合的业务单元布局。业务单元是能够提供一项或某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集合,包括:(1)地域,将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在地分成境外部分和境内部分,再将境外部分细分到国家,境内部分细分到地级市;(2)业务类型,按照事业部划分为港航疏浚、路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海洋重工、房地产及其他五个业务类型,然后根据核算客体是否为投资项目,再在每个业务类型下分为投资和非投资两类。

按照a集团的组织管理架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分别从业务单元、行业的维度出发,以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对各级单位报表中所涉及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和归集,形成反映各事业部与区域总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各行业经营成果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包括事业部管理会计报告、区域总部管理会计报告、行业管理会计报告三部分。

1.逐级合并汇总原则。按照组织结构,以财务会计报表为依据,以单户财务报表为基础,按业务单元、行业逐级合并汇总。2.数据的可复核性原则。各单位按业务单元、行业编制的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保证表内各项数据计算准确,而且业务单元、行业的管理会计报告数据应与财务会计报告数据保持一致。3.业务单元的非唯一性原则。各单位在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过程中,可根据编报规则对本单位的业务类型、地域、行业进行多项选择。4.报表分配的合理性原则。各单位财务报表要分配至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能够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归集到对应的业务单元、行业;不能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要按照相应规则进行分配,并要确保依据充分,分配合理。5.抵销的完整性原则。各单位管理会计报告要清晰、完整反映所有应抵销的交易和事项,并遵照相应的抵销规则编制抵销分录,如实反映各业务单元及行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管理会计合并报表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为基础,按照以下方法编制:1.确定报表数据涉及的主要业务单元及行业。报表编制单位应根据经济业务实质和编报规则,选择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将数据进行分解。业务类型、地域、行业应为主要业务类型、地域、行业,不影响报表中业务单元的拆分。各单位填制单户报表,并检查和调整单户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2.核对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各单位将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事项等分解成业务单元与行业的'内部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报表,并再次进行核对,保证业务单元、行业、数据一致。3.编制抵销分录。各单位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为基础,分析编制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报告抵销分录。4.分配资产负债项目、收益类项目、现金流量项目。各单位将资产负债类、损益类以及现金流量类项目按照确定的分配原则在相关的业务单元、行业进行分配。5.合并生成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合并报表。各单位编制完成抵销分录后,各级合并报表单位完成相关报表合并工作,形成各事业部、区域总部、行业的管理会计合并报表。

目前,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心放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而不是涵盖管理会计各项功能的大数据挖掘、搜集、处理和复合利用(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其名称为“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而不是“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管理会计报告只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最终结果和辅助决策的依据,只涵盖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一小部分内容,而信息、数据的获取和运用才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来源和类型存在缺失。

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的基础数据主要从现有财务会计报表转换和合并而来,这明显违背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主要有两大区别:第一,管理会计数据应基于机会成本而非财务成本;第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考虑了历史和现时数据,更主要的是将未来预测数据纳入决策范围。因此,采用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架构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报表,其结果与财务会计报表并无本质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推行管理会计报告的做法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强制需要,这也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通病。a集团现有的管理会计报表主要局限于最终报表(以损益表为主),而采购管理、研发管理、销售管理、施工管理等过程管理报表则严重缺失,可以想象在现行偏重结果导向的架构下,即便能得到最终管理数据,也无法弄清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忽视预算管理也是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严重弊端。作为大型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强化内部控制、保障项目运作效益的必要手段。显然,缺乏预算管理体系和相应的预算编制功能,是a集团目前管理会计体系中一大明显短板。a集团规定管理会计报告的编报周期为季度、半年和一年,这更是与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限无异。管理会计报告的直接用途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最大的要求就是及时性,显然,按照目前的编制周期要求,“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决策依据”只能是一句空话。

从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人员现状来看,从基层单位到公司总部,几乎所有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工作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相当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会计专业训练,传统的“做账”意识根深蒂固,很难真正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另外,公司虽然多次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各下属单位填报并上交管理会计报表,但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和问责机制,导致下属单位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推诿、逃避的问题十分普遍。从4月8日公司总部统计的情况来看,在13家下属单位中,完成管理会计报表上报程度最高的为93%,最低的为0,平均为52.54%;在全部应上报的867项报表中,属于强制上报的比例高达60%以上。

(四)成本管理功能弱化。

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模块。a集团的主营业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成本尤其是人员、材料消耗及固定资产折旧这三大块成本因素占到销售收入的80%以上,其盈利水平对成本因素相当敏感,显然在管理会计系统中没有成本管理功能是说不过去的。另外,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系统中,没有考虑到风险性成本及机会成本因素,同时也尚未采用作业成本归集制度,这会导致企业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对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五)编制主体边界不清晰。

对于大型施工企业而言,由于项目复杂、施工周期长、业务边界交叉重合等原因,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以业务为边界,而不是以行政组织为边界,这样有利于反映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厘清业务失败的根源,并进行恰当的激励。而目前a集团恰恰采用的是以行政组织(事业部等利润中心)为主体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制度,导致编制主体不清晰,在体制上无法克服业务重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也无法真实揭示业务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分析数据为管理决策所用”的要求。

(六)未引入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基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无法真正厘清业务活动的归属从而无法合理地评判业务主体活动绩效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七)忽视投资决策及风险管理机制。

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投资也是a集团的一项重要业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现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没有涵盖投资决策机制的内容,令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大打折扣;另外,有关风险决策的模块(如盈亏平衡分析、经营杠杆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也未考虑其中,加大了企业的业务风险(尤其是跨国业务风险)。

“让有用的信息留下来”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为此,应在集团现有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团层面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基础数据共享板块,在基础层面上保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在具体运用上再分叉开发出新型的管理会计模块(如作业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专用模块),以满足管理会计及决策的多种功能需求。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erp等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erp、oa等系统无缝连接,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实时挖掘、搜集和处理。同时,结合a集团业务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大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力度,推进涵盖全集团的“财务云”系统建设(李闻一、刘东进,2015),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精准、快速传递和处理。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上,应强调采用标准的xbrl形式本体统一架构,将系统的运用从报告层深入到账簿层,以增强数据的兼容性和可交流性,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

(二)明晰编制主体。

打破固化的组织界限,确立以业务(项目)而不是以行政主体(机构)为编制边界的原则,以业务(项目)为对象,编制业务(项目)层面的有关管理会计报表,再按业务动因和可追溯的业务要素归集到集团或集团下属相关组织,并据此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

(三)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而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在集团层面做好管理会计顶层制度设计,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的管理会计顶层制度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全面绩效管理制度、集团投资管理制度。要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和工具,将管理活动打造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全方位、全时空综合管理体系。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从集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养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充当专职管理会计业务人员,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考虑从社会上招聘一批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同时,对集团管理和业务人员灌输管理会计的理念,使管理会计不仅充当一种财务管理工具,更内化为管理者和业务人员骨子里的一种自觉意识。集团上下应形成一种尊重数据、遵守规则、崇尚科学、敬畏制度的管理文化氛围,使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意识到推行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此举也可大大减少集团推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阻力。从集团总部到各独立核算单位,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化部门,具体负责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问责制度,对执行管理会计信息化不力的个人和部门领导绩效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j].国际商务财会,2015(5):71-73.

[2]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8):7-9.

[5]刘勤,常叶青,刘梅玲,等.大智移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变革:第十三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4(12):89-91.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会计的目的在于为有关人员作出有根据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为此,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才能对使用者决策有用。为保证会计信息符合一定的质量的要求,必然要发生一定的成本与费用。文章在提出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来讨论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内容、测算方法及其控制与决策。

标准质量成本是物质生产领域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时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质量成本,仅包括产品的生产方为保证产品质量符合一定质量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以及由于未能符合该标准而产生损失之和。

广义的质量成本则不仅包括狭义质量成本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包括产品使用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产品质量未能达到满意标准而承担的、不能向生产方求偿的费用。在研究会计信息质量时,究竟采用哪种质量成本概念呢?既然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向使用者决策提供信息,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那么考察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时,不仅要从会计信息提供者角度,而且要从全社会包括使用者的角度来全面地加以衡量。因为会计信息之所以倍受重视,是由于它对使用过程中因其质量不符合使用者决策需要而发生的。由使用者承担的那部分费用,更加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所做的解释是,所谓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确保会计信息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因未符合既定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为改善规定质量标准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其决策需要所追加的一切投资之和。在上述解释中,反复提到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确,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总是相对于一定的质量标准而言的,质量标准不同,质量成本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考察会计信息成本时,就不可回避对其质量标准做出规定。笔者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主要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为此,完善信息质量———就是用以保证会计信息具有充分相关、适度可靠和广泛可比的品质的标准。非完善信息质量标准———是指在相关性、可靠性及可比性等方面与完善信息质量标准偏离的质量标准。

从会计信息的披露、传递和接收使用的全过程来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可以划分为预防、鉴定以及信息披露、传递与接收使用的故障成本几部分。

1.预防成本,主要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确保其会计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在质量管理教育和质量管理技术等方面所耗用的费用。主要包括提供者用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运行的费用;用于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责任心的教育、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是指为确保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对会计信息在传递给使用者前所进行的质量检查活动所发生的、由提供者承担的费用。主要是支付社会审计人员的审计费用。

3.披露质量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在对受其控制的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进行确认、分类、汇总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因未能按一定质量标准进行这些活动(简称“非标准披露”)时,信息提供者所遭受的损失。主要包括非标准披露超过标准披露鉴定成本部分;因鉴定过程中发现的非标准披露而造成对有关会计事项的调整所增加的人工、簿记费用;因舞弊造成的资产流失的损失。

4.信息传递和接收使用的故障成本,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在时间上迟于、数量上少于或因可比性的缺乏而不适合其决策需要时,另行搜集相关会计信息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对所接收的会计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的费用。

以上从成本的累积过程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进行了分类。如果从成本承担的主体看,其中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以及信息披露的故障成本(为行文方便,将这三部分成本之和称为内部质量成本)是由信息提供者承担的;而信息的传递与接收使用的故障成本(下称外部质量成本)则是由信息提供者承担的。

由于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是提供者和使用者分别承担,因而,信息提供者对测算全部质量成本缺乏内在动力,即使强求他们那样做,也必然导致外部质量成本的低估,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内部质量成本由信息提供者测算,而全部质量成本则由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来测算。对会计信息提供者来说,测算工作宜由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分别按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以及信息披露故障成本项目归集费用,开支。

定期或不定期地计算出内部质量成本。通过与前期比较,评价内部质量成本开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来说,主要是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不定期地全面测算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可以是针对整套会计程序、会计制度来测算其质量成本,也可以针对某一具体的会计程序,如存货计价由历史成本法变换为现行市价法时,就可以分别测算历史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具体方法先抽取一定数量的、富有代表性的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样本,测算这些样本的内部质量成本,便可得出样本总和的内部质量成本。然后,再找出样本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这些使用者的下列费用汇总:

1.因样本提供的信息少于使用者决策的正常需要而另行搜集相关会计信息的费用。

2.因样本提供会计信息的间隙期迟于使用者决策需要而使用者提前收集相关会计信息的费用。

3.因样本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对这些信息进一步加工或另行收集信息的费用。

以上三项费用的总和就是样本总的外部质量成样本。总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等于样本的总内部质量成本与总外部质量成本之和。通过对不同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不同会计程序相应的质量成本的比较,可以评价这些会计准则、会计程序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高低,进而依据质量成本最低原则对备选会计程序进行选择。

通过定性比较可知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在完善信息质量标准下不一定比非完善信息质量标准下高。如果高的信息质量标准的采用所引起的外部质量成本的节省以补偿内部质量成本的增加,以全社会角度来说,仍然表现为社会福利的改善。由于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品,它具有不可独占性等特点,提供者为保证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所发生由他们承担的内部质量成本难以直接从使用者那里获得补偿,因此,他们缺乏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并保证符合其要求的内在动力。此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出发,通过修订、完善会计准则,以推动高的信息质量标准的实施。

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量应分别不同的控制主体全面地进行具体分析:

1.对会计信息提供者来说,他们只能控制内部质量成本的一部分,内部质量成本的鉴定成本,信息提供者基本不能控制,因之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量大小,保证会计信息的符合性质量。为此,信息提供者应作好如下几项工作;首先,应严格遵守会计管理机构所规定的会计原则或制度;其次,应加强对财会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和责任心,使其树立真实、中立地反映经济业务意识;再次,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会计信息的符合性质量建立在健全的制度保证基础上;最后,应推行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

2.对会计管理机构来说,他们所能控制的是会计信息的外部质量成本,主要保证制度质量。外部质量成本,是由会计准则(或制度)所决定的。因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首先应按照质量成本最低的原则,充分调查研究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对信息提供者应向使用者提供哪些信息,如何提供等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这种从会计准则层次,以全社会角度的制度性控制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最有效的控制。其次,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亦应合理地规定对会计信息在传递给使用者前的质量鉴定原则和制度,重视发挥社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作用,提高审计质量,以保证会计信息合乎既定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美)埃尔登.s.享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87。

2.程包金.质量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84陈永平。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投资者保护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融合、渗透、影响。因此,投资者保护成为我国学者极为关注的话题,然而投资者财务保护是话题中的关键点。从我国的发展角度来看,投资者财务保护机制还算较为完善,但是,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给投资者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文章对投资者保护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内容等进行了探究,并针对投资者保护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投资者保护;财务会计

信息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投资者的财务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的保护,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影响着投资者利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资金保护,导致市场信息缺乏准确性等问题。

由于国家的地理位置的不同,相关法制和国情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投资者保护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我国将投资者保护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联系根据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我国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透明性,对投资者的保护进行了有效的保障,有效缓解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分散带来的压力。对于投资者保护较为重视的地区,当地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往往较快,随之而来的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代理问题。二是由于地区对投资者的财务的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时,财务会计信息可能成为某种替代的相关机制,避免了给投资者财务方面带来隐患,有效地起到了法律监督的作用,为相关投资机构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2.1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对相关投资机构在市场中的交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投资者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进行确认等一系列的操作,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进行如实的记录,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有效的保障,展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

2.2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有效性

相关投资机构在给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并于投资者财务等方面的经济实用有着紧密的联系。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有效性有利于投资者对相关投资机构的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准确的评估。

2.3明确性和实用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起到的作用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明确性对相关投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投资者对相关投资机构提供的信息进行明确的分辨。在这样的基础下,有效地为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实用性,最终实现了财务会计存在的价值,为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效地满足了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

2.4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对比性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对比性对相关投资机构提供信息质量应该进行相互比较的性能。在财务会计中的对比性一般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相关投资机构对不同阶段的信息质量进行对比;二是不同的相关投资机构进行相同阶段的信息质量对比,并且相关投资机构还应该进行一定的注解。相关投资机构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向投资者提供信息,这样可有效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相关机构内部或者之间的相互比较,对投资者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确认、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准确性。

2.5形式化在财会会计质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形式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它决定了相关投资机构在向投资者提供信息的时候,是否依据法律的规章制度进行确认和评估,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3.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国的会计体系中有着相对健全的规章制度,也是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中重要准则,也是对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上起到了约束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现有的会计体系的规章制度中依然存在了许多的问题,相关的规章制度中依然存在着不严谨的条例,这样对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保护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使相关投资机构在给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中的质量较差,并且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因为信息质量较差的因素,导致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带来了安全隐患。

3.2相关投资机构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投资机构在工作人员的工作管理中,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没有清晰的概念,健全的管理机制是相关投资机构正常运行的命脉。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有很多的投资机构内部管理并不是很完善,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较多,工作人员较少,并且对工作流程依旧是模糊的状态,相关工作人员的调换过于频繁,这样的现象,对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带来巨大的影响。

4.1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由于财会体系中的相关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因此,要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相关制度,不断加快我国财务会计体系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国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相关制度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机制上,要不断地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经验,在经验中总结。

4.2加强协议体系,保证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要有效地利用协议等体系,使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投资者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投资机构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有不真实的现象,并且危害到了自己的亲身利益时候,投资者可以有效地利用与投资机构签订的协议进行维护,通过我国的相关法律对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保障。

4.3完善投资机构的管理制度

在投资机构的管理中,一定保持内部的平衡、监督等机制。领导的阶层一定要有懂金融投资理念的人,对投资机构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在工作人员的使用中,投资机构应当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新来的员工一定要培训合格以后再上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投资工作的正常流程,甚至可以将应聘门槛设高,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投资者进行了保护。

4.4明确管理阶层的行为

在投资机构中的管理阶层的行为是对工作人员最好的榜样,因此,对管理阶层一定要明确在自己在工作中的工作行为。应当对管理阶层的人员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实行赏罚分明制度,不能因为是领导就不去遵守。甚至领导要是有违背企业管理制度等现象,要加大惩罚力度,以作警告。

4.5加强投资者的投资观念

我国普遍的投资者严重缺乏投资素养和投资观念,对投资没有明确的意识,只是一味地盲目投资,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投资机构在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因此,要加强投资者在投资素养和投资观念,要在投资之前先进行详细的了解,尽可能地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查询,确定没有问题的时候再进行投资。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是对投资者的利益的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投资保护和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并且针对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机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不断地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机制,加强我国投资机构的管理制度,并且对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素养和投资观念进行了强调,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投资者的利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可持续的发展。

[1]樊舒雅.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

[2]孙颖.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论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论文

信息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无形资源,能为管理者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有作用。但是,当前在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当中,却没有很好地建立一套信息管理制度或系统,使得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1.社会信息系统较为落后由于信息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源,同时决定信息的过程,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企业在信息和信息化的建设途中,其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外部信息系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虽然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了多年,也取得巨大成绩。但是,目前在许多企业当中,其社会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甚至部分企业还没有构建起有效的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速,企业之间竞争压力的增大,使许多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少数企业认真去建立信息管理机构,多数企业信息管理机构并没有建立,还是处于一个管理松散或者其他机构兼任的状态,使得企业不能有效地与市场信息及时建立联系。

3.信息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信息化管理得到了许多大中型企业管理者的认同并积极采用。但是,在部分小型企业当中,还不具备使用此技术的条件。另外,在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企业中,其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国外企业而言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知识与能力与市场需要还存在一顶的差距,信息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整体素质还不够理想。

4.管理者对信息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许多企业的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安排生产、实现经营效益,却很少关注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把信息同其他物质型资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而实际上,在当今信息化时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比其他资源还要重要,更具有价值。

1.企业管理者重视度不够在我国企业中,很多领导者认为,给会计人员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或者搭建了管理网页就是会计现代化和信息化了,进而忽视了真正的信息化建设。其实际的信息化水平低下,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使财务的管理中心地位得不到体现和发挥作用。

探究原因,就在于企业领导缺乏相关的现代知识和财务管理意识,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和建设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跟风、装门面的基础上。忽略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它建设的好坏,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2.会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少。

资金是一个企业发展的血液和基础,而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在前期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后期的维护和保养中,也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许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问题上本身就存在着问题,因而从会计信息化的的资金投入上就可以预见结果。据有关调查表明,将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落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技术,从它的开发、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人去操作,而这“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因而,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人才的的竞争就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这样的专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又精通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也不利于其功效的发挥。

三、改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现在管理机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对人才发展与管理观念的重视度逐渐提高,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应对全球经济大融合发展的局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由人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实现有效管理的,其成效的好与坏就取决于人对知识的掌握度以及自身智慧和努力的程度。因而具有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的人才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任务,也是企业所及其需要与渴望得到的。会计信息化需要的不仅是精通会计专业的知识,还必须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甚至是电子商务等。

在信息社会,谁最先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先机,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也同样如此。首先,企业要实现有效的、合理的财务管理就必须要准确、及时、全方位、有效地搜集和分析有效的信息,捕捉利于企业积极发展的信息,进而开展财务管理和决策。其次,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也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目标,不能把物质资本的多寡当成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信息时代,更多的是在于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中比重,创造这种无形资本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再次,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也必须要拓展,不仅仅要对物质资本投入产出、办公用品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还要对无形资本进行风险管理,而这一块往往是许多企业所忽略甚至忽视的。

3.提高领导层的信息意识。

企业领导是企业发展的领航人,市场判断力、管理能力、管理意识等的高度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实际中,部分企业领导层对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却未有足够的重视意识,忽略了对它的投入。因而在现代竞争愈加激烈的局面中,一定要深化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使之坚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其顺利开展。不仅如此,还要使其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要的长期性建设工程。同时,其更要参与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去,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还要深化原有的业务流程,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论。

会计信息化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会计行业相结合产生的新的管理机制,它的出现,无疑是传统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延续,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新事物的出现到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必然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化技术是企业长远、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在将来,它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将会是会计技术发展历程上新的里程碑。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对信息的重视度与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首要组成部分,且对于全部有效地进步会计信息质量水准、遏制日益严峻的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首要意义。本文联系中国的会计环境以及已有的准则性规则,提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些观点。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是反映公司财政状况和运营作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归纳价值信息,是会计核算的最终商品。从微观上讲,会计信息既是评价公司运营办理当局运营成绩的首要指标,也是有关的利益主体(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员工等)共享在公司内所主张的利益的首要根据;从微观上讲,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经济决议计划的首要根据,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是使会计信息具有决议计划有用性的特征,即会计信息所应到达或满意的根本质量请求,它是会计体系为到达会计方针而对会计信息的定性约束,也是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挑选所应寻求的质量标准。在当今诚信危机日益加深、会计信息失真严峻的状况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讨对于全部高效地进步会计信息质量水准是具有非常重大实际意义的。

1.有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运用者的运用意图有关的特征,是“致使决议计划不相同的才能”(fasb),要使会计信息具有有关性,就有必要使得其具有猜测价值、决议计划价值和反应价值。所谓猜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增强决议计划者的猜测才能,能协助决议计划者猜测将来事项的也许成果。所谓决议计划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协助信息运用者进行科学的决议计划,这里边就暗含着信息运用者有必要及时运用信息,否则会下降信息的决议计划价值,使有关性大打折扣。所谓反应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协助决议计划者证实或更正过去决议计划时的预期成果。猜测价值、决议计划价值和反应价值往往一起存在并相互影响,一起反映会计信息的有用程度。

2.牢靠性请求会计信息能够客观地反映实践状况,即以实践发作或存在的买卖或事项为根据及时地对其加以客观地处理和反映,这种处理和反映要具有可验证性或可核性。牢靠性还请求遵从本质重于方式准则,即要以买卖或事项的经济本质而不是法令方式作为判别经济事务是不是应进入会计信息体系的最高标准,因此,只要满意这些质量特征(照实反映、可核性和本质重于方式)的信息才是牢靠的。

3.公允性也是会计信息生成质量的首要质量特征,即是会计信息对实践状况的反映应当公允,不带有任何成见,具有中立性,这首要体现在信息供给者的独立性(包含本质上的独立性和方式上的独立性)上,若其在处理会计事务时不受控于且不偏向于任何信息运用者,那么就能够确定其所供给的会计信息是公允的。

4.可了解性是指财政报告供给的信息,对于那些对公司的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并且本身又情愿用恰当精力去研讨会计信息的人士,应当是能够了解的。可了解性决议着会计信息的运用程度,与有关性相联系(两者的乘积)则反映会计信息的运用作用或会计信息对信息运用者的真实功效,但对于详细的信息运用者而言其功效的大小则还取决于运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运用才能。

5.充沛发表性是对会计信息表述(发表)的质量请求,详细包含信息发表的完整性、体系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的质量特征。完整性是从定量的视点对会计信息质量作出规则,体系性是从定性的视点对会计信息质量作出规则,而及时性则是从时空的视点对会计信息质量予以规则。

6.动态性则是着重会计信息的发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起也着重所发表的会计信息也应当具有动态化特色,只要具备动态性质量特征的信息才也许变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对于慎重性和清楚性,因为较易了解在此不再打开,下面仅就可比性和首要性作扼要剖析。可比性(含一惯性)是指经济状况相一起,供给的会计信息应当相同;假如经济状况不相同,会计信息应能反映其差异;可比性包含横向可比性(即一惯性)。首要性是指供给的信息要能够影响会计信息运用者的决议计划,是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判别某项会计事项是不是具有首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判别,在会计实务中能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予以剖析,凡首要的事项有必要牢靠并单独加以反映,首要性与有关性相同,都对信息运用者的决议计划产生影响。

1.“实时性”比“及时性”更能精确反映网络年代会计信息的特色。互联网年代,公司的运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更多地依赖于事务涣散在世界各地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各种虚拟的公司。因为互联网技能的使用,使得首席执行官、首席财政官们能够随时随地将全球的信息把握在手中,为财政会计集中办理创造了条件,传统会计主体、会计时期、钱银计量、继续运营的会计假定也不显得那么首要了。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将及时得到快速快捷的反映,会计信息的动态实时处理变成实际。

2.“安全性”是网络年代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体系,电子商务是一种结合的经济模式。买卖和服务活动的完结通常以intranet,internet,extranet三种网络为基础。计算机硬件、软件、规划操作人员和各种规程等构成上述各种网络安排的根本要素。因为硬件装备不合理、软件功用欠完善、体系操作失误、内部办理人员不合法拜访以及来自外部的歹意进犯等因素,网络安排的各个层面将面对严峻的安全威胁。在商业竞赛日趋激烈的网络年代,财政的内部秘要(向社会揭露的财政报告等在外)更是重中之重。所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就显得愈加首要。

[1]魏明海等:论会计透明度.会计研讨,2001(9)

[2]葛家澍等:财政报告质量评价的讨论.会计研讨,2001(11)

[3]杨金观高永林:论中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构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5)

论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论文

会计在很多企业中有“第三者”之称,也就是说既不完全附属与管理者,又不能完全地代表企业的员工。这个矛盾所在就很难使会计管理真正意义上介入企业的管理中。就此而言,应该是会计管理的理论矛盾点所在。当前有一种说法就是把企业会计管理“独立”出来。显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脱离了企业管理的会计管理理论是不具有科学依据的,更深一个层面来看,会计管理的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管理内容的多元化使得会计管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行为中,尤其在生产与人力资源管理中,会计管理应当量化成本,量化人力资源的动态价值,把企业内部资源作好统筹分配,实现资源内部资源到资本的转化。如果仅仅是财务管理或者成本的管理,那么势必对企业的管理一些盲区问题是鞭长莫及的。会计管理的定位应当是体现会计管理的全面性与复合性,在管理层面要发挥其决策的作用,在生产销售中又要发挥好其服务作用。在会计管理的转型中,笔者认为:

(1)要加强会计的管理能力培养,对企业中的风险规避,财务分析有着预知和处置能力;

2.4优化管理质量,完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心合.会计是现代企业代理关系中的第三者[j].财务与会计,1999,(10).

[2]@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伍中信.试论会计的本质和立场[j].财会月刊,1998,(2).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没有质量的会计信息,不光无益,并且有害。因而在会计工作中,应注重会计信息质置,进步会计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能够满意有关各方运营决议计划的需求。

会计工作的方针是向有关各方供给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意他们作出运营决议计划的需求,为了帮助有关各方作出准确的决议计划,有必要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请求。

会计信息质量的凹凸取决于许多要素,对此,可以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和需求两方进行分析,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来看,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主要有: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注重程度、单位方内部操控的健全程度、会计人员本质等。

中国《公司会计准则》中规则了如下八条:

1.牢靠性。公司应当以实际发作的买卖或许事项为根据进行会计承认、计量和陈述,照实反映契合承认和计量请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有关信息,确保信息实在牢靠、内容完好。

2.有关性。公司供给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政会计陈述运用者的经济决议计划需求有关,有助于财政会计报表运用对公司曩昔、现在或许将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许猜测。

3.清楚性。公司供给的会计信息应当明晰明了,便于财政会计陈述运用者理解和运用。

4.可比性。公司供给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公司不同期间发作的相同或相似的买卖或许事项,应当选用共同的会计方针,不得随意改变。确需改变的,应当在附注中阐明。

5.实质重于方式。公司应当依照买卖或许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承认、计量和陈述,不该仅以买卖或许事项的法令方式为根据。

6.重要性。公司供给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公司财政情况、运营效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买卖或许事项。

7.慎重性。公司对买卖或许事项进行会计承认、计量和陈述应当坚持应有的慎重,不该高估财物或许收益、轻视负债或许费用。

8.及时性。公司对现已发作的买卖或许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承认、计量和陈述,不得提早或许拖延。

虽然中国《公司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请求作了详细的规则,但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许多公司的会计工作存在假账、错账以及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情况,要想进步会计信息质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单位负责人要高度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国《会计法》规则,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材料的实在性和完好性负责,因而只要单位负责人高度注重,进步会计信息质量才干有牢靠的确保。

2.树立与健全单位的内部操操控度。单位的内部操操控度是进步会计信息质量的根底,假如单位没有内部操操控度或许虽然有内容操操控度,但不去履行,相同也会极大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进步,最底子的仍是要进步会计人员的本质,一个单位只要有了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才干从底子上进步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愈显重要。但是,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从会计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会计文化涉及到会计目标、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收益方面的变化,通过这三者来影响了企业会计以及经营的理念以及行为,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在会计目标采取的是受托责任观的观念情况下,会计信息更注重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经营业绩与成果的信息,其信息使用者通常是实际的资产所有人。而在会计目标才去的是决策有用观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加关心的是对他们作出合理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这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了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以及具有潜力的投资者,其更加注重的是未来信息,希望会计财会报告能够提供他们预测未来投资风险与作出科学决策的会计信息。由此可见,与过去的受托责任观不同,决策有用观所承担的使命比受托责任观更长远。

计量属性从传统的历史成本观念转变为公允价值观念,在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下所对应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观,而在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下所对应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观,随着会计目标的转变,计量基础理论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由此可见,采用历史成本价值观进行入账所反映的价值只是过去的,而没有反映出未来的收益,如果通过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会计信息来对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那么将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而公允价值计价观念则是按照市场交易的实际情况,在买卖双方交易当日所确定的价格进行计价,该种计价方法必须符合公平交易和双方自愿的原则。公允价值计价观念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股权价值的评估与了解,反映了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的市场价值及其价值的变化。因此,公允价值计价观念让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企业资本保值与增值,也促使他们加深了对企业运作环境的总体认识。

3、会计收益确认观念的转变对企业理念与行为的影响。

会计目标的转变带来了会计计量属性的转变,而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属性的转变又会带来收益确认观念的转变,三者之间的变革是相互对应的。会计收益确认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念转变为资产负债观,在这种新的收益确认观念下,其所确定的收益具有着较高的综合性,指的是一切与所有者无关的净资产增加额,包括了会计主体在企业经营的一段时间内所确认的所有会计信息,包括收入、费用、权益以及损失。综合收益的会计报告不但涉及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损失和收益,而且涉及到企业其他日常活动的损失和收益,体现了企业收益的多样性。由此可见,对于已经成为现实的价值变动,以及尚未实现的价值变动,只要符合相关的条件就可以对其进行确认,从而对现有净资产进行未来的收益能力的预测,从中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实力。

1、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促进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以及相关性的提高。

基于电算化会计系统,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面临着我国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必须加强自身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促使自身在认识观念上进行改革,从而带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企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应用能力,加强企业机密的保护措施,促进企业管理发展。

2、注重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信息专业性的提高。

企业应当重视对工作人员的选取与培养。首先从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改善,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的职业素质,同时注重提高其实质的企业管理技能,通过构建高素质的企业管理团队来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性与专业性。其次,通过建立完善的招聘流程与制度来选拔新员工;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奖惩分明。

3、加强会计法律制度以及道德文化建设,促进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

首先,对立法和执法的力度进行强化,确保会计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规范以及标准。可以向国外先进例子学习,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会计有关的法律制度与法规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提高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完整性,为企业的会计行为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增加了企业会计决策的可操作性。其次,加强执法力度,重视培养和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通过全面的培训来为会计人员进行深入的培训。综上所述,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是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或融资等经济决策、评估企业过去经营状况或预测未来经营业绩、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或对企业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依据。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在会计领域中所特有的反映,它渗透在会计实践活动之中。

信息化电力企业管理论文

1.1企业信息化应用有待深化。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已经进入了整成阶段,尤其已经是国家电网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4年,也是sg-erp信息化系统建设即将进入收尾阶段的一年。回首4年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数据集成、专业集成、部门集成和企业集成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基层的应用与管理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实用水平距离世界同行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1.2内控体系不够完善,风险管控能力较低。

实施erp等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已经逐步地实现了erp系统建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只是各管理模式的融合度有待加强,风险管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3部分员工的应用能力不强,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单单的是对硬件设施的改善,也包括对软件设施的改进,甚至软件设施对企业的影响超过了硬件设施。而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工作人员的认识进行拓展,而且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提高其信息系统操作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实现电力企业由管控分离向信息一体化转变,实现生产信息和管理信息集合的最好途径,因此对信息网络技术要有足够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调度日志管理系统、电量远传及调度运行技术支持系统、dts(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操作票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电力企业目前要重点关注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只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改造和数据的共享,才能够有效克服信息孤岛和孤立系统给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的阻碍。

2.2正确地进行管理信息化设计。

正确的设计是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其要有着足够的重视,管理信息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科学规划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从整体的角度来说,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仅涉及计算技术的应用,更包含了管理制度创新、业务流程优化、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等多个因素。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其价值也就无法得到实现。

2.2.2构建可持续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构架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由各方面建设内容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构架。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现实情况,从企业的业务需求出发,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结合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构架。

2.3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系统和制度建设。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统一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系统和制度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科技部已经将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作为全国信息安全示范工程之一,部分电力企业也开始重视安全系统的建设。网络身份信息验证软件、防病毒软件、防攻击软件等一系列安全软件被逐步地应用到管理信息化系统之中,为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重点除了安全系统建设之外,还有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要防止有害信息和恶意攻击对电力实时系统造成干扰,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保证信息系统在符合国家保密要求范围内安全运行,防止失密事件的发生。

3结语。

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在有详细计划的情况下进行,必须仔细地规划好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周期、规模和投资,并且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将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管理制度创新促进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管理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制度创新,争取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论文

提要本文从会计信息化的含义入手,阐述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综合性、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发展的动态性、多元性和智能性等特点,指出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由此说明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特点;问题。

现代企业处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就必须在熟悉自身经营环境的基础上,又对外部环境审时度势地进行改变适应,这就需要获得充足的各种信息。

一般的信息系统,必须由信息输入、信息转换和信息传输等部分组成,对企业组织来讲,这个信息系统就是管理信息系统。

在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来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且需要这个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种类多、数量大,因而这个信息系统就需要有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来组成,以适应有效管理的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

如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会计决策支持于一体,并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以及企业组织外部的相关经济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联结,达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企业组织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起技术与会计工作高度融合、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推进全面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满足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来迅速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首先,会计信息化涵盖会计的各个领域,从算账、报账、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到根据信息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其次,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要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主,进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2、信息流通实现双向甚至是多向交流。

企业由于实现了信息化,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

企业既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外部数据(如证监会、银行、企业的生产部门和人事部门),外部信息网络也可以根据本企业的授权,获取本企业的数据。

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

作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一次质的飞跃。

它不单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是计算机应用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对现代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

这场革命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4、多元性。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受货币和非货币形态信息,空间渠道多元化;会计期间已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不仅可以随即快速地生成即时信息,还可以提供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使提供信息的时间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以提供图形化信息以及语音化信息,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

5、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智能型”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电子商务为手段,由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程序、软件等有机结合的信息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分析等管理功能。

但它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会计信息系统再先进,也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所以,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由此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实用、可靠。

(一)安全性问题。

在会计信息化大环境下,网络安全、信息畅通等问题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会计信息系统也会产生非法访问、未经授权拷贝、黑客的闯入和病毒的侵入等,这些情况发生时,会计信息可能会被毁损或者篡改,这不仅会影响企业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质量、效果,同时还会影响会计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和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同时,我国会计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也比较弱,在多数软件中数据往往暴露在所有用户面前,许多软件缺乏日记记录功能,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完全记录下来,出现问题无法追究责任,使企业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和质量,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应建立并实施一些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要在信息技术的角度做好保障,对各个层次采取安全措施,建立一套多层次的安全体系。

通过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的控制与管理,来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对信息加密,保证信息能在公共网络进行安全传输;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网络接口处建立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通过网络之间建立一道屏障,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对来访用户进行认证;为了防止系统出故障造成信息丢失,要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及时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和平台转换,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攻击。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对网上交易的支付方式和行为进行有效规范。

(二)人才问题。

现在单位不缺会计人员而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员。

也就是说,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匮乏已经成为当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需要即懂信息技术知识,又熟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

但是当前许多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才不懂会计,而精通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不能灵活、熟练的掌握现代网络、电子商务以及计算机技术。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提高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

通过专业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开放性和通用性问题。

信息的开放性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信息不但能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共享,同时还应该在企业与证券部门、税务部门、其他企业之间也能实现流通。

但是,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组织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大都由财务部门一手把持。

财务部门与企业外部社会成员(投资者、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及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不能进行必要的信息传递。

企业财务部门的“自闭行为”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对企业信息管理的要求,严重影响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所以,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与会计及管理软件开发商,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企业内部组织成员之间,企业与其他外部单位及个人之间等的互动,通过各方互动,共同推进会计信息化。

使各方面的信息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信息冗余。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也只是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不能共享,信息不能畅通,无法进行数据更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另外,企业各自购买自己的会计软件,而各软件公司为了技术保密相互缺乏交流和沟通,也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口,信息共享性极差,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流。

所以就要求企业、政府、社会各组织、开发商及用户加强合作和互动,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的集中化管理。

(四)内控问题。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危害。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等。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正确划分每个工作人员的权限,共同参与对当前实行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清理,对不符合新形势和会计信息化需求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要及时修订更新。

总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必将对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五)发展问题。

由于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路程刚刚起步,作为新生事物,具体在会计程序和方法上如何操作,理论界和实务界还都在探索。

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化实践比理论发展的快,所以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鼓励理论的发展,适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而不能一味地等待会计信息化实践成熟后再来制定政策法规。

但需要指出的是,要特别注意会计信息化实践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的过程,因为过早地制定详细的政策法规,也很可能会抑制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创造性,这反而不利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所以,当前应尽快制定既能指导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又不束缚会计信息化实践的政策法规。

三、结语。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对当今日益形成的社会信息化需求的产物,是新经济环境发展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革命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会计信息化与社会现实中的各种业务和信息体系相关联,其实施过程将会是相当地漫长;同时,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要从我国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水平和企业自身出发,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便于进行交互式活动的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温彦君.会计信息化专题/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丛书.中国经济出版社,.

[2]查政,孙静静.浅析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电大学报,2008.3.

[3]亓玉芳.浅谈会计信息化建设.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摘要: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病人顺利地完成就医过程。为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思路,笔者提出了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从病人就医的过程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出发,将系统分为四个模块,并实现了各个模块较为详细的功能设计,为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模型—视图—控制器;系统设计。

1绪论。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及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善当下医院信息管理模式,以病人为核心辅助病人实现就医过程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日益旺盛[1]。一方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医院内部不同科室间病人基本信息、病例信息及医生诊断意见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院简化病人的看病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系统开发设计方法,因其对模型、视图和控制器进行了划分,具有低耦合性、开发成本低、便于合作开发等优势,而在科研评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本文将该程序设计方法引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在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利益。

2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是1974年由trygvereenskaug提出的一种可以实现动态程序设计的方法,其包含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3]。该模式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三部分,使得开发得到的系统逻辑性更强、模块结构更加明晰,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过程。该模式的三个部分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任务。模型是该模式的核心,其封装了系统的核心数据、数据处理方式及逻辑关系,并通过刷新机制实现模型数据变化的更新与公布;视图是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的媒介,视图从模型获取显示信息来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同时,视图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及时反映模型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控制器架起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接收用户端的输入,并将其转化为系统可以识别的对象,另一方面将可识别的对象作为模型的输入,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最终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视图,选择合适的视图显示数据及处理结果,实现对模型和视图的控制。由于模型—视图—控制将系统分成了多个不同的部件,将业务部分和显示部分合理地分离,从而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开发周期缩短,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相对独立,从而更易于实现团队协作,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2)各部分耦合性低,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彼此之间相互分离,彼此间为传递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交叉,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升级;(3)不同的视图可实现对同一模型的访问,即模型具有较强的复用性,从而具备较强的可适用性。

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模型部分确定了系统所有参与者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java服务器页面定义了数据的具体显示形式,并向服务连接器传输用户的请求。sqlserver数据库提供后台数据的存储功能,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控制器为servletjava,其通过相关参数的取值确定数据的处理方式和数据展现形式。进一步地,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其次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最后实现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具体功能设计。

3.1需求分析。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作用是以现代化手段辅助病人看病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工作,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得病人的看病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病人、导医、医生、护士、收费员、发药员和系统管理员等[4]。但总而言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都是围绕为病人提供服务展开的。不同对象包括病人在内的用户在病人就医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故对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是不一致的。病人的需求是选择合适的医生,以合理的价格高效、顺利地完成整个就诊过程。导医的需求是帮助病人注册办卡、查询医生信息、查询价目信息等。医生的需求是叫号、查询病例、开检验单、查看检验结果、开处方、病历的添加等。系统管理员的需求是医院员工、供应商、病人的信息管理,就诊项目价格、药品信息的维护,病人就医过程中的财务信息的更新维护等。由于篇幅限制,其他参与者的需求不再逐一列出。

3.2系统功能设计。

由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比较多,故根据用户进行功能划分显然是不合理的。根据从病人入院到就诊再到出院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导医阶段、就诊阶段和护理阶段。进而,可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导医模块、就诊模块和护理模块。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移植性、可维护性和普适性,满足系统管理员的需求,在系统中补充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综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分为以下四个模块,分别是:导医模块、就诊模块、护理模块和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综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及划分的四个模块,进一步完善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导医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引导病人进入医院,完成病人就诊初期的辅助工作,故其包含的功能有:协助病人注册办卡、查询医生信息、查询价目信息和匹配就诊科室等。就诊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辅助医生完成病人的诊断,故该模块包含的功能有:挂号及收费、医生叫号、查询病例、写病历、开检验单、查看检验结果、开处方、交费和发药等。护理模块属于病人就诊的后治疗阶段,其功能包括:病人护理需求提交、护理医师安排、护理医师开药、指导护士护理、入院管理和出院管理等。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主要实现各类信息的登记、更新、删除等,具体包括:员工信息维护、病人信息维护、供应商信息维护、价目信息维护、药品信息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

3.3系统测试。

由于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的设计模式中模型、视图和控制器彼此间是分离的,因此,在测试系统时,要注意逐一分单元进行测试,同时,也要保证单元间的协调工作。测试工作可分为以下两类: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测试和具体模块功能测试。对于用户登录及权限管理方面的测试要着重于验证系统是否可以正常登录及退出,系统是否能根据用户的身份给予正确的权限。具体功能模块测试中测试者要站在使用者以及病人的角度,逐一验证各个功能的可用性、实用性,且保证不同模块间信息的及时共享与传输。

4结语。

本文以病人为核心依据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各用户的需求,运用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开发设计了具备四个功能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该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并补充了针对管理员用户的系统管理与数据维护模块。该系统不仅有助于病人高效、顺利地完成就医过程,而且有助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单越.基于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下的科研评审系统设计[j].软件应用与设计,20xx(24).

作者:朱璋华单位: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

文档为doc格式。

大型交通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探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数据处理和工作效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产生了影响。

为此,应当要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准则,创新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审计需要。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3]。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输出的实时化要求审计监督必须向实时审计鉴证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一些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使审计难度更高,风险加大。

因此必须变革审计技术和方法,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防弊、规范管理、遏制、打击犯罪的能力[4]。

1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对象及内容。

(1)会计信息化审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

审计部门可通过数据通讯的控制测试、硬件系统的控制测试、软件系统的控制测试、数据资源的控制测试、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试等方式来测评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评价信息系统有关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主体。

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方式从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手工翻账、计算、记录、核对转变为通过鼠标的点击方式;审计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纸制资料、数据,而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文件以及软件、硬件获取、操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3)会计信息化的审计内容是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以及系统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5]。

2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1)传统的审计线索缺失。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各种审计资料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与登记,并有经手人签字,是可见的文字、数字记录。

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不可见,会计数据的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审计线索改变了方式或干脆消失了。

(2)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系统的引进会给会计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信息系统固有风险所造成的。

在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控制操纵数据风险、篡改调用程序风险、纠错风险和安全风险等,这些风险无疑加大了审计人员的监督难度,而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审计技术的复杂化。

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原有的审计技术方法虽然仍然有效、仍很重要,但已经不能满足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需要,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使得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和系统进行审查,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审计技术[6]。

(4)会计信息化导致当前审计的风险抵抗力下降。

如果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能抵挡一定的风险,但随着信息化会计的深入应用,审计人员老龄化及审计人才缺失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审计风险将不断加大[7]。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的有效证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

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可以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并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及学习。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

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

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每位审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

(3)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方法也要创新,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如同审计基本程序一样,要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或者建立数据模型来辅助审计,使审计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现代手段,找到审计的关键点和线索。

通过计算机的海量搜寻,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从而可以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达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目标。

审计人员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方法、会计方法、控制方法等多学科的方法交叉进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在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上下功夫。

由于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大量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集成,一般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管理、数据转换、抽样审计、实质性测试、会计报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打印与管理、审计证据归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生成等功能。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必须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

当前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的老审计人员,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

而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

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但又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

因此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迫在眉睫[8]。

审计机构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更新,也包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养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

首先应强化培训。

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

其次应重点选拔人才。

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相关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6)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

侧重对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软件开发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并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5]。

(7)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9]。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婕.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

[2]宋璇.会计信息化下审计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09(6).

[3]谢京华.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7(5).

[4]张定明.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会计舞弊[j].卫生经济研究,2007(9).

[5]王彩.试论会计信息化审计[j].经济管理者,2010(14).

[6]王逢娜,宋哲.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7]宋英.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1(5).

[8]牟华娟.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设想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交通财会,2008(9).

[9]李延权.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中国市场,2007(39).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论文

近年来,随着建筑领域制度的不断完善,行业内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不减,建筑市场已进入了微利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警示着施工企业必须通过自我调整,不断提升项目成本管控水平,才能使企业获取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企业是以利润为中心,项目是以成本为中心,企业的效益和利润来源于项目,效益和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目的。

二、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环节。

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包含标前筹划、合同签约、进场施工、过程控制直至收尾竣工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一环节出现偏差,均会对项目成本造成影响,仅程度不一而已。

1.标前风险评估。

标前风险评估工作至关重要,不能流于形式,企业相关业务部门须对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对拟定方案、施工重点难点及经济成本等进行一個全面且系统的“把脉会诊”,充分预判潜在风险,杜绝因走形式、不严谨、不专业等行为造成的评估偏差,导致项目成本的“先天性不足”,出现中标即亏损的局面。

2.预控管理。

预控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最为要害的环节。项目管理的实践证明,凡未做好预控措施的项目,都存在“先干后算、干了不算”、“铺张浪费、秋后算账”的现象,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项目成本管理失控。

3.施工过程管控。

项目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控制是预控管理的具体实施,它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是项目成本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包含计划、技术、安全、质量、物资、机械、劳务等多项的管理内容,过程中任何一项出现偏差,都会对项目成本产生影响。

4.变更与索赔管理。

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几乎是不可避免或者势必发生的,它作为合同管理的一部分,是一项细致且严格的重要工作,其涉及项目的进度、工期以及费用,会对项目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影响,换句话说有可能会直接决定项目的最终经营成果。

5.竣工收尾工作。

在现今国家基建大规模推进的同时,施工企业面临着规模扩张与人力资源间的矛盾,由于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很多企业在项目竣工收尾阶段往往将主要技术管理力量抽调到在建项目,对竣工收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进度拖拉不前,来回反复折腾,致使项目已有的经济利益流失。

三、如何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要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应树立成本管理“三全”概念,分别全员、全程、全面,从标前运作直至竣工收尾全过程对成本实施动态管理,合理预测项目经营风险,以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体系来赢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1.强化标前评估工作。

企业应着重强化标前调研和策划工作的力度,建立标前评审制度,注重通(专)用条款的解读,注重项目施工重点及难点的分析,注重项目标前成本的测算,应针对项目特点,考虑市场行情,结合自身实际,慎重决策,合理定价,确保高质量中标。

2.做好超前谋划,强化预控管理。

企业要将公司的智力资源渗透辐射至项目,将控制力延伸至项目,提前做好分析谋划,要在预控管理上起到主导作用。

(1)注重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

企业应针对项目特点,认真物色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团队的人选。和谐、团结、高效的管理团队是项目至关重要的核心框架,而项目负责人作为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第一责任人,是项目管理团队的主心骨,其职业素养、组织经验、判断决策等方面能力的强弱将会给项目管理带来决定性影响,甚至会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企业形象好差、企业品牌战略的推行快慢。

(2)着重抓好施组方案的编制和优化。

施组方案是投标技术方案的完善和优化,是指导项目进行组织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是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技术保障。施组方案的编制须符合可操作性、可完善性、灵活性、全局性及全面性。企业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对施工工艺、组织模式、设备选型及措施保障等进行分析优化,制定详尽且操作性强的施组方案,使资源配置合理,工序衔接紧凑,生产有序推进,同时通过合理优化来降低成本投入。

(3)提高责任成本编制质量,签订经济承包责任书。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之本,在强化责任成本及时编制与下达的同时,必须突出责任成本编制的精度和质量。与项目经理签订经济承包责任书,即要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又要对其有所约束,防止项目成本失控。

(4)做好增值税政策及法规的研究,做好项目税务筹划。

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筹划的基础是增值税,因此税收筹划在纳税人的类型、计税依据以及税率等诸多方面将不同于“营改增”前。企业应对增值税法深入研究,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安排税务筹划,同时充分利用好试点时期原营业税的税收优惠在增值税上的适用。

3.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的管控。

项目施工阶段是成本发生和成本管理的主要阶段和关键阶段。前期的预控策划是公司智力的体现,项目实施阶段应严格执行既定方案,通过严密的生产组织和过程的合理优化,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1)安全管理。

安全重于泰山,作为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在社会中良好的形象,更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

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无数案例事实证明,忽略和放弃“安全第一”的原则,教训都是惨痛的。企业须保证合理的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结合施工特点、重点及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或培训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分解到人,做到全员参与管安全,全过程安全监管,安全管理全覆盖,同时也应加大奖罚力度,采取“株连”政策,一人违章,多人受罚,促使相互监督。

(2)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立足根本,它反映了整个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品牌的象征。

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觉悟,增强全员精品意识,做好技术交底,加强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的宣贯工作。建立质量管理目标,健全内控质检体系,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人,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采取“事前、事中、事后”质量监控程序,制定阶段质量控制要点,建立档案签证制度,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追根溯源,研究总结并制定防范措施。企业在狠抓工程质量同时,也应注重成本管理,通过提高质量来赢得满意度及市场份额,通过降低经营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3)计划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计划就等于没有目标,编制实施性强的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应结合施组方案,通过不断优化,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成本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机械投入计划、安全投入計划、资金计划等等。以科学严谨的进度计划为主线,制定对应的成本计划目标,树立方案比选优选理念,合理调配资源,科学安排工作面。以关键线路为主线,针对不同阶段的重点与节点,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操作细则,确保计划的整体实现。建立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导正,使进度和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4)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项目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

建立总控台账,按照进度计划要求,提交申购计划。采取招标及询价等方式,坚持货比三家,加大采购透明度,控制好材料采购价格。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物资须点验登记入库,认真做好数量和质量验收。做好发料领用台账,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对超出限额领用的,须先查明原因,经过审批后方可领料。企业设立周转料管理机构,负责统一购置、统一租赁、统一调配,提高完好率和使用率,实现保值增值;项目上要设立周转料库,做好周转料的点验入库及保管工作。加强废旧返还料管理,充分挖掘废旧返还料可再利用性,盘活这部分资产,避免野蛮作业、随意切割,避免长料短用、优材劣用。另外,废料要及时按规处理,防止丢失。

(5)机械设备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规模大小及工期要求,合理选型配备机械设备,遵循“满足生产、经济合理”的原则。尽可能加强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运转和调配,提高自有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综合使用成本。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负荷,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减少机械设备闲置时间,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6)劳务分包管理。

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选择与综合实力强的劳务公司合作。分包单价要合理,力求双赢,要树立综合大成本概念。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严格合同签订,责权清晰,严格合同结算及付款等方面的管控。

(7)现场经费管理。

企业要结合项目实际,合理配备人力资源,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要以责任成本为红线,做好内部控制,把好现场经费的支出关,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8)项目经营盘点分析工作。

项目经营盘点主要目的是如实反映项目实际运营情况,了解项目成本构成,便于分析产生偏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纠偏措施,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和主动控制。项目应坚持成本的定期分析制度,及时掌控成本动态,及时查找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及时纠偏导正。企业应定期召开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大会,大力开展互比互看活动,对内公布所属项目的外包单价、材料单价、设备租赁单价、现场管理费和责任成本预算节超率等成本管理关键性指标,形成互比互看热潮,以无形的舆论压力和舆论氛围,促进管理激发降本增效的积极性。

4.加大变更索赔的力度。

变更索赔工作对于项目效益的影响十分巨大,应将此项工作摆在万分重要的地位来抓。

企业应组织变更索赔专家团队深入现场,会同项目做好策划梳理,竭力寻找现场情况与招标文件中描述的情况存在根本性差异的可能,制造变更索赔条件,下达变更索赔目标,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督导帮扶,协助项目突破具体难关。

当生变更事项时,项目应及时请建设相关方确认,明确费用归属问题。在谈判的博弈中,要据理力争,善于“抓大放小”,将重点聚焦在金额大、利润高的项目上。

项目上应注重索赔证据的收集及确认工作,勤办理签证,经常向业主发索赔的函件并及时催促确认,通过索赔来维护企业权益,提高项目的收入。在高度重视对业主的索赔的同时,要增强自身履行合同的意识,防止业主反索赔。

5.高度重视项目收尾及竣工验收工作。

企业要重视项目竣工收尾工作,组建精干高效的收尾工作组。工作组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合同内容,确保资料正确、完整、及时。特别强调收尾工作的计划性,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及时沟通并解决。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项目决断,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加强与业主沟通力度,加快决算进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另外还要对整个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掘成功经验,剖析问题和不足,为日后项目管理提供参考经验。

四、结论。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工作,在现今微利的建筑行业内,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不断提升项目管控水平,提升项目盈利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论文

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政策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并加强管理会计论文相关的理论研究。我国大部分关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应用手法都是引进而来的,并不完全适应我国现阶段各大企业发展状况。贵阳冯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管理项目不健全,贸然的直接采用大型企业使用的管理会计体系不一定能够给企业的财务信息带来明显良好的成效。只有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才能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水平。

3.2完善经济体制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对于管理会计而言除了要加强理论研究以外,在经济体制建设方面,国家也应该为管理会计建立一个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其定位与权力给予。所以,加快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国家手段严格把控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组成成分等对于营造管理会计的发展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有助于加强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激励等。

上述问题中提到:由于贵阳冯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不到其应有的.作用。企业首先应当提高对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提供财务管理权限给管理会计的相关人员,让他们有资格去讨论企业成本控制与计算。并且重视对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专业性和责任感的培养,给管理会计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使其在企业运转中能发挥应当具有的作用。只有认识上提高,才能让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引进,更多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3.4提高会计团队中人员的专业素质。

贵阳冯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够顺利无误良好的发展的前提是有个专业的管理会计团队,因此提高团队中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素养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贵阳冯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会计计算上的失误,以及资金统计的混乱,同时也无法进行相应的资金回收周期预算等,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缺失。首先,应对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可辅以相应的考核去检验培训结果。

管理会计的工作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算法的标准系统。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及为管理会计引入先进的计算软件可以对管理会计的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与算法可以对公司的资金运转状况建模并准确模拟。先进成本评估软件和资金回转统计数据库等信息工具能使企业管理会计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决策方案制定方面,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生成可以执行的全部方案,更好的节约方案撰写的时间。在贵阳冯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部门信息统计和绩效考核统计中,也同样需要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结束语:财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在贵阳冯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管理过程中体现更比较明显。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可能面对财务统计失误、成本投入过高、资金流转不通等问题,管理会计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和处理。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的引入时间较短,大量企业都没有对其形成相应的重视,并且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导致现在的管理会计应用状况不是很好。但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会计的优势正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贵阳冯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也在尝试着使用管理会计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久之后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应该会更加广泛并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冯艺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11(03):170171.

[2]高静.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02(32):125.

[3]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07(01):25+27.

[4]李紅杰.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1(08):109110+112.

[5]付华,隋勇.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j].现代商业,,03(08):232.

[6]吴英姿.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与发展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04(08):4951.

会计管理企业会计论文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產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的背景。

当我们在看新闻或者听资讯的时候不免会听到这样的消息:“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他们的国家有被淹没的危险”、“马尔代夫平均海拔只有一米,也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北极冰川融化,格陵兰的冰川与过去50年相比,面积大大缩小,且每年缩小的速度都在加快”、“黑龙江省共有鸟类资源350种。

近年来由于农业及渔业的迅猛发展及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鸟类的栖息,繁殖地环境恶化、缩小。

目前已有鹰隼类、鹤类、鹳类和松鸡类等68种鸟类处于濒危,其中包括大天鹅、白头鹤、黑鹳、中华秋沙鸭、黑嘴松鸡、大鸨等”、“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

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等。

虽说我们每天要看到的是更重经济发展的指数,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的加重,伴随而来的终将是人们生产发展的危机甚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危机。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地球上的资源供我们人类开发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慢慢的这样的过程中,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甚至是过度开发使得现在有了资源短缺的现状;还有工业发展中废气、废水得不到处理而随意排放,使一些大自然的有机生命枯竭;人们在发展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在不自觉中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这将是人类的悲剧。

所以“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发展的是经济,一方面发展的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两者都必须需是可持续性的,只有这样才是人类最正确的发展途径。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会计模式的局限核算实施过程中有障碍。

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模式比较传统,大多采取对企业经营和环境成本加以计量,根据调查,企业的环境成本是在内部生产过程中以及原料采集,加工和销售等每个环节。

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在在统计所有包括的范围环境成本之后,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计量。

据调查许多企业直接将该项环境成本进行利益消除,对企业生产中环境问题产生的财务支出企业也应出具详细的报告加以说明。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工作是由:利用环境成本信息对内部环境进行管理和将环境问题的财务支出影响和其他成本支出影响进行披露组成的。

企业考虑到内部管理的原因会主动进行成本信息对内部环境进行管理的工作,对于环境信息的自动披露会浪费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大多数企业是不会自愿进行这项工作的。

因此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实施过程中有很大的障碍。

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和运作离不开会计领域的专业人才。

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则更需要有专业的会计人才来进行对企业各项成本的支出进行审计和披露。

传统的会计核算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模式,一个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人员要求转变已有的传统观念才行,这种专业性的人才需要了解现如今的环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各种资源核算成本,还要学习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当代社会的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了基本的书面的会计核算知识,对环境影响和保护方面的知识很匮乏,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弊端,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总体认知和素质。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政府部门虽然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的法规,但还没有任何政策是对企业具体落实进行规范的文件。

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

只有用法律的方式保护和渗透到我们的环境管理中,才能更加有效的完善企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

(四)企业对环境成本参透意识不高。

但是为了确保相关部门信息使用者能够在获取信息时得到更有效准确的.环境信息,必须加强企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行企业指导和监督了。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完善政府部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度是一切顺利发展的保证和有力支持。

也是一种有效实行企业的外部保证体系,一个企业的发展要从长远来看,只有国家让相关部门出台一套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够使企业在生产发展当中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成本核算,当地政府部门必须要重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问题,做到和低碳经济发展相结合,强化执行政府职能,才能够使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顺利的进行。

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用法律的方式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培养新型会计人才。

企业要要求负责环境会计成本核算的部分人员学习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知识,并且要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才能充分适应低碳经济下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如果要保障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和国家实施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低碳经济相结合向前发展,必须要在我国企业中有一个比较健全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才行。

首先要通过加强规范制定准则这一方式,来明确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及程序,起到一个监督控制的作用。

完善账户体系对于会计的认识和探索人们历经了一个很长的阶段,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也是一样的。

完善核算方法对于低碳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来看,首先侧重的是推动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新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步步从理论走向实践。

五、总结。

它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下的低碳经济做出积极的引导,因此规范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是对整个环境的负责任的表现,更是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个有效的保护。

当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时,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人们对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日益增加的重视程度也是企业环境会计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信息化电力企业管理论文

伴随着改革的不断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我们国家的电力企业已形成了电价改革、输电分开的一种发展局势,以市场经济为特点的企业方式代替计划经济为特点的企业方式,加强了区域电力市场的构建,同时确立了用电大户、电力企业直接交易的一种电价制度。此次的改革,对于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力运营方式,同时解决电力的专独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处理。

1、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全面。

因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到位,未能完成放弃行业的专独情况。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第一,在发展农村电力的构建当中无法做到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相互统一,一般只是重视企业的利益。还有的出现城乡的电网相同,但电价不同的情况。实际上这就是企业的专独情况。

第二,关于电价的问题。价格机制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信号,电力是商品,同样会受到价格机制的影响。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不科学。

电力行业的主要力量就是电力的生产人员,其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电力生产企业效益的高低。但经过对一个电力企业的统计显示,其数据结果是不理想的。就以我们公司为例:在生产人员当中,就业学历受过相关专业技术教育的工作人员仅占到所有人员的37%左右。其中,技校毕业生为31%,中专毕业生为3%,而本科毕业生仅占到3%左右。其它非电专业人员占到63%左右,其中,高中及以下的员工就占到一线工人的50%左右。人才当量密度极低,这和生产需要不符合,同时也非常严重限制着我们国家电力企业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前进。

3、电源是低产出高耗能的资源。

我们国家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开发还比较落后,再加上电力企业社会意识不足。能源危机一直比较严重。以发电量构成为说明,火电发电占82%,水力发电占17%,核能发电占1、6%,风力发电还不足百分之一。因此,在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今天,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新型的能源。

在新世纪开始之初,为推动标准化管理,制定了变电检修试验公司工作标准,针对了公司的三十六个工程由职责、基本技能、检查、考核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同时为了可以构建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的过程方法。将人力资源、财务、物资进行集约化管理,以erp管理为基础进行实现。

电力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垄断、引入多元化的竞争。这样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构建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司。一般来说,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现代电力企业的管理要有清晰的产权,政治和企业是要分开而进行的,责任和。

权力是需要明确的,管理方面也要具有科学性;

第四,要让企业向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发展,不可以没有目的的去扩大企业的规模,而是应该有条理、有规划的进行。

2、提升对企业人才管理理念,多吸引高素质人才。

在当前社会,人才是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在加强知识方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对于技术、知识需求非常同的电力企业来说。

第一,需要加大对于电力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构建起自己所研发的实体,以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科研的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竞争优点。

第二,加强对于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要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有效去维护自身利益。

第三,要尊重人才以及重视知识,同时需要完善相关的知识、人才管理,构建知识管理的岗位,让知识可以得到全面、全方位的管理。同时要让企业文化具有向心力和团结的力量。对一些高级的、技术型的人才要进行定量、定期的培训,提升知识创新的管理能力,及时更新知识。

3、构建起以资源节约、环保型企业。

电力企业有着非常重大的责任,在最近这几年当中,伴随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还有煤炭市场的不断变化,再加上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些影响。让我们国家的电力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所以,节能减排的任何非常紧迫。做好这种节能的工作,具有以下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同时提升效益。

电力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未有相应的方式可以套用,甚至在全世界也没有模式可以参考。东方西方的不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不同,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之前美国加州的电力改革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例子,不单打破了垄断,实现了厂网的分开和竞价的上网,还要完成开放电力市场,甚至用户可以对供电企业进行选择。在理论上是非常完美,但在实际中却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实际上,当前电力工业发展水平是否需保持相对垄断?一个方面,国家觉得电力行业没有彻底的消除专独,但别一个方面,又有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电力投资回收其过长,由谁来投资是一个问题。而且,电力有着公益性,有着一般商品的属性,但同时有具有社会义务,不可将电力市场上的竞争看成是一般的市场竞争。所以,电力不可将竞争当成唯一的手段,同时不可局限于国内的竞争,而是要立足于国际市场。

四、结语。

总而言之,管理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整体系统,同时也是企业发展之根本。电力企业管理机制的改革要以力度深和范围广为基本原则,保证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经济的环境相互统一、协调,这样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去进行学习更加先进的管理、创新的方法,加大管理环境的不同程度的优化,以提升电力企业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去不断努力,探究出适合我国电力企业更加健康、调整发展的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这些建议都是本人在十多年以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经验,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当中,让我学习到了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标准,包括标准化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同时还学习到了现代企业的相关制度理论。同时在实践中也应运这类方法与理论,为企业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