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训练(模板17篇)

时间:2023-12-04 20:00:45 作者:碧墨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做到既深入又易懂。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浅谈低年级学话教学的一点体会网友来稿浅谈小学低年级说话教学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熟练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听起来,对低年级的学生谈作文,似乎为时尚早,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扎实,作文水平从何谈起?而且学生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后,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再只是积累字词、正确书写和理解词句意思这些简单的内容了,教学中开始出现一些写话的练习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会很多正确的用词或是造句的技巧,就要完成一定字数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练习”--作文,这实在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

要让他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句写话,将口头说的话顺利转化为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方法指导,所以让学生从小体验写话的乐趣,有助于学生顺利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一、以画带写诱发写话的兴趣。

美国的教育家格雷夫斯的早期写作实验证明:几乎所有学写作的孩子都需要从绘画开始。教过低段的老师肯定都知道,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爱动好问,他们常常会有“边思考边绘画”、“边思考边自言自语”等越轨行为。其实,这是他们出自于正常心理状态下的外部行为表现。学生通过涂涂抹抹,表现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这种涂鸦其实是创造性的萌芽。利用画画带动写话,是培养学生作文表情达意的好方法,因为画是学生自己画的,学生有内容可说可写。如果不了解这些小学生写作行为心理特点,错误地训斥、说教,将会扼杀孩子们对学习写作的兴趣。对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还可以这样诱导:“你的画这么漂亮,给你的画配上几句(或一段)同样漂亮的解说词不是更好吗?”

但是由于小学生受书面语言发展的限制,语言材料不够丰富,要把画面展示的内容比较全面、流畅地写下来还有一定难度。为引导学生顺利通过语句通顺关,我经常挑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画,寥寥几笔,跃然纸上,真是画得快乐,学得轻松。慢慢地,“美丽的孔雀”,“狮子王哭了”,“我乘飞机上北京”等短语、句子走进了学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最基本的句式,从而打下了写话的基础。正因为童年的特点常常表现在无忧无虑的童话般色彩斑斓的图画中,这样运用绘画,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为一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写得兴趣盎然。

二、仿写练笔培养写话的兴趣。

新教材课文中经常有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的仿写。仿写的训练方式包括仿句、仿段、仿篇三种。在指导学生仿写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随着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学生积累了不少好词好句,有了写句的基础后,就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说几句话到一段话的练习。学生能说清楚一句话,就一定能把几句话或一段话说清楚。

通过仿写,我仿佛看到了心灵的鸽子在飞翔,听到了情感的小溪在欢唱。很多学生都能把自己从课内外读物中学到的词语、句子用上去,效果还真不错。

三、感悟生活,引发写话的乐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感受生活是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人、事、物,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情写下来,告诉学生,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写话的内容,看谁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出的内容最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把自己幻想的、开心的、讨厌的事情都写出来了。

有个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道:“我学会骑自行车了。今天我自己骑着自行车到外婆家去,妈妈不放心地走在我后面。路上高低不平,我骑得两条腿发酸,很吃力。”还有个学生写得更生动:“今天,天气很好,太阳晒得身上暖洋洋的。我和弟弟带着小花狗到操场上去跑步。弟弟和小花狗跑得比我还快,我怎么追也追不上,跑得我满头大汗。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还可多组织一些观察活动,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就能写出实实在在的日记来。如由于连绵阴雨,令春天姗姗来迟,等天一放晴,组织学生“同春天交朋友”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田野中寻找春天的特征,学生回来后都写出了令人满意的日记,有学生写道:我看见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田野里野花开了,油菜花也快开了。我终于知道春天在哪里了。

能这样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不但为学生今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记日记的好习惯。

四、放飞想象,体验写话的乐趣。

当然,还可以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往往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有情趣。低年级学生对课文中的童话故事总是读不够、听不够。因为那使他们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这些故事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完《狼和小羊》,就让学生根据结尾展开合理想象:结果小羊怎么了?学生很快为小羊设想了两种命运。有的写可怜的小羊被恶狼咬死了,有的却描绘出与课文结尾截然相反的结果,小羊凭着智慧战胜了恶狼。学生不但在续写中提高了写话能力,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重评价,激发写话的欲望。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多就少改,注重鼓励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想写、乐写,对自己的作文充满兴趣和信心。如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受爸爸批评后与爸爸顶嘴。我是这样评价的:“你是没什么过错,可他是你的爸爸呀。”寥寥几笔,简洁而明了,却给学生提供了这么一种信息:我已经认真阅读了你的作文,认识了你爸爸,了解了你和爸爸之间的矛盾。虽然你的爸爸批评你,但他也是出于关心呀。你应该体谅你爸爸。学生从这样的评价里,感觉到心与心的交流,更坚定了抒发真情实感的信心,在以后的写话练习中,他的劲头更高,对人对事也敢于试着去分析去评价了。

作者邮箱:pingmq2@。

[信息技术]浅谈电教媒体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的运用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化整为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幅图一幅图看清楚,说明白,要说出完整句子和上下连贯的意思。针对第一幅图上的内容,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并用拼音和汉字同时映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在学生明白了图上画的是小白兔、小花猫与小鸭子之后,我们进一步提示:小鸭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花猫和小白兔又在干什么?同学们透过幻灯片想问题,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有的说:星期天,小花猫和小白兔在草地上玩,忽然远处传来了小鸭子喊救命的呼叫声。有的说:春天来了,小花猫、小白兔和小鸭子在树林里捉迷藏,小鸭子不小心掉进大树洞里,它吓得大喊:“救命啊!救命啊!”这下可把小花猫和小白兔急坏了。由于借助拼音与投影片帮忙,学生把句子说得完完整整,意思表达得有条有理。

第二幅图反映了课文中的小花猫、小白兔端水倒进洞里救小鸭子的内容,这是重、难点。

在“教”完第一幅图内容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扶”的方法。我们同样出示拼音与汉字的思考题:小花猫和小白兔是用什么办法救出小鸭子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不是采劝讲”的简单办法,而是改进投影片,克服平面图不能直观反映出来的弱点,设计了一幅抽拉片,从灯片上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水“涨”鸭“副的情形。由于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克服了空间的限制,小花猫和小白兔的神态、动作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脑海里,学生都能准确地、具体地说出第二幅图的内容来。

有的学生说:小花猫和小白兔听到小鸭子的呼救声,飞快地跑过去一看,小鸭子边喊救命,边使劲往上蹦,可是洞太深了,怎么办呢?突然小花猫猛地一拍脑袋说:“有了,我有一个好办法。”于是,它们飞快地跑回家去。不一会儿,小花猫端来满满一盆水,小白兔也提来了一桶水,它们把水倒进洞里,由于小鸭子是凫水的'能手,随着水的不断上涨,小鸭子浮出了洞口。还有的说:小花猫和小白兔看见小鸭子掉进洞里后,它们说了一阵悄悄话就留了。小鸭子见了气得骂它们见死不救,太不够朋友了。后来当小花猫和小白兔倒水进洞,救出小鸭子,小鸭子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后悔自己错怪了好朋友。理解第二幅图意虽然很难,但是,由于教师运用了抽拉投影,即使不讲,放手让学生思维想象,他们不仅能完整地表述图意,而且还有所创造。

第三幅图的内容较为简单,我们采取了“放”的方法,只设计了两个问题,出示投影片后稍加点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小鸭子得救后的情景,从而明确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在采劝教、扶、放”的教学方法,将三幅图的内容全部看清楚说明白后,我们指导学生把故事完整地、连贯地说出来。然后我们让学生听老师自编自演的配乐故事,边播边配上灯片、音像同步进行,直观新颖,生动有趣,由于形、声、光、色的综合演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模仿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快地口述出完整的故事内容。

浅谈低年级作文训练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这门学问主要是语言、文字之学。”由此可见,语言、文字之重要性。而在低年级教学中,更为突出体现了说话、写话上,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辅导学生说话呢?以下是我从事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中一点体会。

一、规范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初入学的儿童,虽然已初步具备口头表达能力,但常常语言不规范,说话不完整。如何采取较好的、实用的方法,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更易接受呢?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带儿童语言特点的训练方法,让儿童使用规范的语言,完整的句子说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非常必要的。课堂上的回答训练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的.,天天都在进行的说话训练,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方式。孩子们刚入学时,我就抓住契机上“自我介绍”的说话课,逐一问学生:“你叫什么名字?”有些同学就会不假思索,张口就说:“***.”这时,我就启发诱导学生,用一定的句型说一句完整的话:“我叫***.”这样说话才叫完整。然后,在进行一系列的训练:“你几岁了?”“你家住在哪里?”等等。使学生们初步明确了怎样去说完整的话。接着,再根据教材有意识的让学生认识几种单句的基本构成形式,使之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从多角度练习说话能力。

利用课时安排进行语言训练。

用这些词语进行口头造句,尽量使句子更生动更形象。如:设置系列问题。

图片上有许多什么?(图片上偶遇许多黑黑的小虫子。)。

小虫子在干什么?(小虫子在爬来爬去。)。

你感觉小虫的样子怎样?(我觉得小虫的样子非常可怕。)。

你喜欢这些小虫吗?(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些小虫,太可怕了。)。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回答出了问题,再将这些话串起来,就是一段话了,坚持不懈,训练下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说,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单单是在说话课上,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识字中发展说的练习,在说的过程中又巩固了识字,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二者有机结合,可谓是一举三得。

在说话训练中注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提倡从一年级抓起,要写的真,离不开观察,要写得美,离不开想象。教材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问题:给某个故事续个结尾或改编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如学习一年级上册课文《司马光砸缸》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演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让学生先仔细观看,体会一下司马光砸缸时的情形,然后启发学生想想,除了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缸救同伴的方法外,还能用什么更好的救人办法?在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找一根竹竿伸进缸里,让缸里的的同伴抓住竹竿,这样就可以把他拉出来了;有的说,往缸里扔一个救生圈,让缸里的同伴先抓住救生圈,然后再叫大人来救人;有的说,往缸里扔一个木盆,让缸里的同伴爬进木桶里……虽然同学们的想象不一定切合实际,但却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这样深入启发,引导学生多思多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既活跃了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语言作文教学效率大有益处。既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又使说话受到良好的效果,以至于下课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还想在上一节语文课。为写话课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要坚持不懈,耐心指导,反复强化,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信息技术]浅谈电教媒体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的运用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时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乐之者”的见解.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在教学动物运动会这篇看图说话时,为了谈静止.无场的画面为动态.热闹的场景,我利用计算机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动画场景:远处是一座运动场,动物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场面非常热闹,运动场大门上有一条横幅,“动物运动会“几个字依稀可见。一群动物兴奋地由运动场方向走来,正巧遇上慢慢爬向运动场的小蜗牛,动物们叫“小蜗牛,你怎么才来呀?运动会都快结束了!“小蜗牛说:“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没亮我就出发了,可还是没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你们能把运动会的情况说给我听听吗?“动画片结束了,学生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澜的童话世界中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同学们,我们来当这些小动物,把动物运动会的情况说给小蜗牛听,好吗?“天真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运动会场景说给小蜗牛听。这样,借助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环境,使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1][2][3]。

浅谈低年级作文训练

一年级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首先介绍他们自己家庭的成员,在哪儿工作?家庭住址等等。班里很多同学都能介绍得很清楚。接着教他们讲心里话:“你喜欢我们学校和班集体吗?”“喜欢老师吗?”“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等等。孩子们一看,汉语拼音用处真大呀!群情振奋,写的欲望强烈了,纷纷给老师写他们的心里话。我也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别看他们小,写出的内容可丰富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为孩子们提前写话打开了闸门。

[信息技术]浅谈电教媒体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的运用

说归说,写归写。会说不一定会写,从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还有一个过程,还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汉字是我国的法定文字,写话时我们要求学生尽量用汉字写话,遇到生字时才可用汉语拼音代替,从而由简到繁,达到提前读写的目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从会写完整的句子开始。为了使学生写的话具有条理性,我们出示了拼音和文字灯片:“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这样,初步展示文章的框架,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然后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抄正。如此反复指导,学生写出的话比说出的话更精彩,更具有趣味性。如:“春天,草地上鲜花盛开,小花猫和小白兔到草地上春游。看到小鸭子掉进洞里,小花猫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们端来水倒进洞里,水灌满了,小鸭子救出来了。死里逃生的小鸭子高兴得说不出一句感激的话来。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对于巩固句子概念,建立自然段概念有好处。接下来再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找这句话写的是“谁”,再看写“谁”在“干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理解并表达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是缩句的训练。训练学生抓住句子的主干,构建句子的概念。

[1][2]。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一、培养习作的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三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二、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11课《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乐意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报》、《唐诗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摘抄优美段落,背诵名诗名篇,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生活中积淀素材。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淀素材。

1、捕捉镜头,生活中积淀。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麻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转移,麻雀飞进教室后,学生都抬头看这只麻雀,麻雀也非常惊慌,到处逃窜,如果我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思路继续讲,效果肯定不好,我就停下来,对学生说:“这只麻雀看见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所以也想进教室来听听课,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只麻雀有什么特点,等会请大家来说一说。”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那只麻雀在教室里转了几个回合以后,终于从窗口飞了出去。我给了学生10分钟相互交流的时间,然后请同学在全班讲。有一个同学讲到:“今天第一节语文课,老师正在给我们上《金色的草地》,大家都被谭简冬同学的朗读吸引住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望不到边的草地上开满了金黄的蒲公英花,也许是因为她读的太美了,连窗外的一只小麻雀也飞了进来,小麻雀尖尖的嘴巴,身上的羽毛是灰色的,胸脯是白色的。小麻雀看见教室里的人太多,一下子受惊了,就扑腾着翅膀飞了起来,可能是太惊慌,一下子撞到了墙,好象撞晕了,就在教室里不停地飞,飞地晕头转向,我仿佛看见它惊慌的眼神,痛苦的表情,我多么想帮助它啊,就在这时,它一下子又冲出了窗外,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也松了一口气。”我又让学生把刚才看见的,自己想到的记下来,学生因为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亲自体验的,所以都写的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

2、综合训练,活动中积淀。

中年段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特别喜欢参加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以活动促积淀,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写。人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都是描写秋天的文章,在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要求学生说秋天的快乐,写秋天的美丽,就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寻找秋天的足迹,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观察,参与活动中,积淀习作的素材。我们每周周四只有一节语文课,我把这节课给学生开展综合性活动,如成语接龙、新闻发布会、古诗背诵大比拼、读书笔记展示、课外收集展示等,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了思维,既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也为习作积累了素材。

浅谈训练心得体会

段落一:引言(100字)。

训练是一种提高自身能力和技巧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目标,更是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通过训练,我们可以增强自信、提高技能、实现梦想。然而,训练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努力。尽管如此,训练带给我的体会是无可替代的,它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段落二:训练心态的重要性(200字)。

在训练过程中,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训练心态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和投入,让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变得更轻松。通过训练,我学会了面对挑战和压力,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遇到挫折时,我会告诉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坚持下去,成功就在眼前。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我克服了许多困难,让我更加坚定了训练的信心和意愿。

段落三:训练中的目标与计划(300字)。

每次训练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目标是训练的方向和目的,而计划则是为了达到目标制定的详细步骤和时间表。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和制定科学的计划,我可以更有条理地进行训练,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目标和计划的灵活性很重要。有时候,原来设定的目标可能不够合理或现实,这时需要及时调整计划,避免陷入迷茫和困惑中。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可以让我更加专注和有效地提高自己。

段落四:自律的重要性(300字)。

训练需要坚持和自律,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要素。抵达训练场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和兴奋,更需要的是毅力和坚持。自律是我在训练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品质。当疲惫困倦时,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鼓励自己要毫不气馁。自律让我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懈怠,以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自律不仅仅适用于训练,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在各个方面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段落五:训练的收获与反思(300字)。

在训练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他们让我深刻思考和反省。训练让我认识到,只有经过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成果和成功。训练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让我更加坚韧不拔;训练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让我更加愿意去倾听和关心他人。训练让我学会了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找到提升自我的方法和途径。每一次训练都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和领悟,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结(100字)。

通过训练,我体会到了心态的重要性,目标和计划的必要性,自律的不可或缺,以及训练所带来的收获和反思。训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机械的动作,它需要心理素质的支撑和内外的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自己,不断突破自我。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态度。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自己,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儿童正是机械记忆好的时候,要趁这个时候让他们多背诵一些东西。课文中的重点段、含义较深的句子都应该让他们背诵下来。背诵也不是当课后作业一布置就完事大吉,应该有指导地抓句子,抓重点词,抓关联词语,边朗读边背诵,边理解边背诵。句子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上浅见供同仁指教。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读书、写字、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低年级虽然没有专门的作文课,但低年级却是学生积累语言,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编写儿歌、童话、写日记等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进入中高年级的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好起始阶段的小作文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作文教学的起步――日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小学生刚接触日记,往往把日记看作是高不可攀的大作文,总认为自己写不好,而不敢写或害怕写,于是我先克服学生写日记的心理障碍。我找来一些反映小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日记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抄一些简短的日记,让他们讨论、总结日记的格式,写法,熟悉标点符号的使用,从中找到写日记的`感觉,使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并不难,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是有许多可写的东西的。其次是积极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情境中来,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只要是你记得的,高兴的不高兴的,随意写,愿意写的就写。这样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创造,点燃了学生写日记的欲望。

二、合理引导,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说爱做,但对身边的事物不知怎么去观察,怎么去写。为了让他们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到的有条理地写成一段话,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日记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之中,调动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也教会了学生写日记的方法。

1、先说后写: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我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说的练习,从而为写好日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再掌握了读写音节后,我便有意识地知道学生由说到写。例如,有计划地让学生说说今天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又交了几个好朋友,和哪个小朋友玩得最开心,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什么等等。由于这些事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出发,从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起,学生基本能把话说通顺、说完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说的兴趣浓。这时再让学生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学生就能轻松地接受。有一次,在识字比赛后,我让学生相互交流识字方法并谈谈识字的感想,有的说:”我会认几百个字了,我感到很高兴。“有的说:”妈妈看到我能读故事了,表扬了我,我心里很高兴。“”我能看书了,以后我要努力识字,看更多更多的书。“……看到孩子们情绪高昂,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不把这段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学生听了,喜滋滋地写起来。从这以后,我经常鼓励孩子们把感兴趣的事记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2、先做后写: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每周四的活动课我都有目的的带他们玩耍,采取先做后写的办法,引导学生写日记。如玩”擂台赛“,让学生主动上台献艺:唱歌、跳舞、诗朗诵,讲故事……孩子们台上台下十分投入,活动结束后,大家静静地坐下来进行回味:活动的时间、地点、谁参加了活动?有哪些同学参加了擂台赛?表演了哪些节目?比赛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日记。以后再开展其他的活动后,学生能够采用同样的方法写日记,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活动日记的写法。

3、先读后写:一是合理运用教材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其实是学生练习说话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每篇课文都有幅精美的插图,课前我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一说图画的内容,画这幅图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学完课文后根据内容,让学生写一写读完课文后的感受;或者让学生仿照课文写话。二是指导课外阅读。阅读可学习两方面的知识:一是优美的词句,二是作文的结构。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激发学生的说写灵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要能够正确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向他们推荐了《少儿百科全书》、《淘气三百问》、《安徒生童话》、《中华成语故事》、《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等注音读物。并要求每个学生人人准备一本”积累本“,用来摘录课外阅读时读到的好词佳句,由于学生年龄小,老师要做引路工作,指导学生记些什么,该怎么记(在书中圈圈、画画、点点,做到”不动笔黑不看书“)。此外,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的天性,要求学生在每次的摘录笔记中用彩笔勾画一些边框,或添加一些小图案,这样一次摘录就是一份漂亮的小报,学生做摘录也就不再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除了积累我还要求学生每周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一篇日记:你看了什么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学到了哪些好词好句,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等。这样学生既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课外知识又学会了写日记。

三、注重讲评,让学生体验写日记的喜悦。

教师要会赏识学生。小孩子写日记,只要他愿意写,哪怕只写了几个字,几个拼音,只有一句话,我们都应加以肯定,鼓励孩子继续写下去。在看过学生的日记后,我努力发挥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工具作用,写上几句激励的话指导他们写文、做人。观察仔细的,我称赞他们是”火眼金睛“;内容感人的,我表扬他们内心细腻;提出问题的,我给予解答……学生看到老师的赏识评价,特别愿意通过日记和老师交流、谈心,师生之间的缩短了距离,增进了感情。此外我经常在班上开展日记交流活动,有时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日记;有时学生在小组里宣读自己满意的日记进行交流。还让学生自己推荐优秀的日记上板报、或传到学校网站上发表。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发表日记的小作者的积极性,也激励着其他同学。现在,学生已把写日记看成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人人想写,乐写了!

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一、培养习作的兴趣。英国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三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作起步阶段,课标已经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二、阅读中积累语言。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11课《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课文描写的画面很美,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乐意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小学语文报》、《唐诗三百首》、《名言警句》、《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摘抄优美段落,背诵名诗名篇,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三、生活中积淀素材。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积淀素材。1、捕捉镜头,生活中积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麻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

浅谈逻辑的训练作用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从而准确而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怎样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多疑问:逻辑思维产生于你的观察和发现,然而单单只是观察并不能使你逻辑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您应该对自己陌生的事物多一份好奇,默默在心里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必要时可以记在自己的随身小本子里面。这样才能让自己视野辽阔,见识倍增。

多猜想:因为逻辑思维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发挥想象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和认识事物,大胆猜想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原因,大胆猜想人类是如何产生,全面认识事物内部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积极锻炼逻辑思维里面的发散思维。

多验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猜想付诸现实,通过自己做实验验证猜想,翻阅相关文献以及寻求专业人员咨询,纠正错误的猜想,找到正确的理论。

多总结:科学的发展就是总结的过程,我们通过观察事物,认真区分它们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处,通过他们的共性,合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通过他们的异性,有效地将它们隔离出来,进一步猜想或者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页块,这样可以有效地处理加工和存储系统知识,积极锻炼逻辑思维里面的聚合思维。

理解学习分类法。我们应帮助宝宝找到分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可以讲一些通俗易懂的身边的一些例子,让宝宝渐渐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点。

了解顺序概念。事物按照大小,胖瘦等都会有一个顺序。比如说我就是让宝宝自己把苹果依照大小分别送给亲人之类的,这些训练有助于宝宝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建立时间概念。宝宝时间观念很弱的,懂得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过会儿”,“马上”之类,理解这意思可以帮助宝宝更为准确并且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话,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掌握一些空间概念。宝宝一生下来并不能懂得“上下左右,里外前后”这些空间概念的,但,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得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掌握这些空间概念。我宝宝很喜欢帮我拿东西,于是我就把东西一个摆在桌上,一个摆桌下,然后对他说先把桌子上面的某某给我,再把桌子下面的某某给我,挺实用的。

逻辑思维渗透于一切创造过程中。

逻辑思维的过程形式与创新、创造过程密切相关,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运用逻辑思维对创造成果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思维形式的区别。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从概念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形式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创新思维则不同,它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序,其思维方式大多都是直观、联想和灵感等。

思维方法的区别。逻辑思维的方法,主要是逻辑中的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而创新思维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猜测、想象和顿悟。

思维方向的区别。逻辑思维一般是单向的思维,总是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向则是很多的,结果也是多样性的。

浅谈速录机速度训练

速录机速度训练的目的是要迅速、准确、不加思索的击打任何音节码。在此基础上还要连贯、流畅、轻松自如的击打任何连贯的语言。

内容包括:

音节码词语的练习、熟文章的练习、专项练习(阿拉伯数字的练习、中文数字的练习、英文字母的练习)、生文章的练习。

其中音节码词语的练习是基础,直接影响到其他练习的效果;熟文章的练习,是训练高速、准确、连贯击打技巧的主要手段;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和英文字母的练习,是实际工作的需要;生文章的练习主要用来巩固指法、熟练技巧。

追求准确

操作亚伟中文速录机,准确是第一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宏观上,记录必须完整才能说得上准确(一定要速度快,否则肯定记不全);微观上,记录的每个字、每个词都必须准确无误,要努力消除手误(明明想得是某一个字词,打出来确是另外的字词)。

以上说得是实际工作中准确的重要性,然而,在训练中,准确尤其重要。因为,速录技能的训练是以大量的高强度的重复为手段的,如果不追求准确,就是在重复错误。这样的结果,你也能够获得很高的.击键频率,速度很快,但是所记录的内容由于准确性太差,根本无法阅读,达不到速录的目的。

因此,“追求准确”是速度训练过程中始终要放在第一位的重要原则。

循序渐进

速录技能的掌握一定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训练。其基本的顺序应该是:键位,音节码,音节码词语,熟文章及专项训练,实时听打记录训练。

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连基本的键位指法都不掌握,音节码就很难学习,进而无法正常进行音节码词语的训练,使得基本功很差,进行熟文章的练习就没有什么效果,当然就更无法适应实时听打记录的训练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虽然用了很长时间,但是却没有什么效果,速度总也上不来。尤其是初学亚伟中文速录机的自学者,最容易犯“冒进”的错误。有的人是刚刚看了教程中的编码表,就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打报纸,结果是基本功很不扎实,打不快。反过来又开始要么埋怨自己不是当速录员的材料,要么埋怨亚伟中文速录机太难学,给自己带来了很重的思想负担。

因此,按照亚伟中文速录机自身的规律特点,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训练,是每一个有志于学习亚伟中文速录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速录员的人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抓住重点

由于速录训练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各部分内容的细节也不尽相同,仅音节码训练就包含了400多个指法的训练。因此,训练的不同阶段,其侧重点必然不同。另外,不同的内容训练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肯定在速度上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速度低的部分会影响整体速度的提高。所以,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小灶”,对某些速度低的部分进行重点强化。

总之,在速度训练中,切忌过分“单打一”,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某些内容很熟练而某些内容总是不熟练,整体速度不平衡;另一方面,长期长时间地进行过分单一的训练,非常容易疲劳和疲塌,降低训练的兴趣和效果。

例如:音节码的训练,重点是每个音节码指法的强化与熟练,文章就可以少练。但是总练习音节码肯定很枯燥,还是要适当打打文章;而且音节码的难度不一样,有的可能已经很熟练,还有的可能还很困难,这就需要把这些很难打的编码作为重点,单独加强练习。

总之,速度训练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一定要善于总结,抓住重点,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训练必须刻苦努力,更要讲求方式方法,提高效率。应该“苦练加巧练”,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这与“冒进”根本不同,在宏观上,要求学员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减少练习的盲目性,提高训练的针对性;要随时检查训练的效果,加强反馈,调整训练的内容和重点,把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好。

在具体的训练上,要善于分析、总结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同时要对自己的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方案,甚至自编一些补充练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例如:进行熟文章练习时,如果你现在的速度是50字/分,那你把训练的目标定在200字/分就是不切实际,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而且对速度的提高意义不大,效率低下;如果把目标定为100字/分,就比较合适,不用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可以尽快地多掌握一些相同等级的熟文章,从而拉动整体速度全面提升;另外,在训练时,还可以把文章分为若干短小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达到要求,这样又比整个文章一遍一遍地练习节约时间,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制定出一系列适合自己的高效的训练方案。

亚伟速录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接连不断地反复练习的积累,持续地对大脑产生刺激,从生疏到熟练,最终由量变到质变,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

上述过程如果中断,训练的效果很难保证。因为熟练的本质是对动作的记忆,记忆都是会遗忘的。不断的重复就是在与遗忘赛跑,战胜了遗忘,就向条件反射的目标前进了一步。而停止了重复,就会不断地遗忘,最终功亏一篑!

因此,速录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记忆的强度很高,足以战胜一般的遗忘。除非很长时间远离亚伟中文速录,一般情况下速度水平是不会下降的。从理论上讲,那时候你才能放松练习。但是,学无止境,每个速录员都要追究更高的境界,即使是速录水平已经很高,但是知识结构、语言文字水平、口音辨识能力、整理加工技巧等等综合素质也还是要不断提高的。这更是每一个人长期乃至终生所要坚持的,即活到老,学到老!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与文学素养,达到一个综合能力的提升,就要加强对阅读的学习,所以,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伴随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完善学生的阅读发展,成为众多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

保证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兴趣以后,才能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去学习,为阅读学习创造巨大的动力。随着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就要从学生的乐趣入手,而且相关的改革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见,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突出这些方面的培养。

教师可以本着快乐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对于仍然处于童心未泯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避免使用过于拘谨、死板而又沉闷的规矩性应试教学,而是采用情趣引导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

例如:为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本着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原则,来保证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而不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跟着课内阅读步伐进行学习,要打破传统的照抄他人作品的现象,而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如:在学完课内的童话故事的课文以后,学生通常会觉得意犹未尽,教师要趁人打铁,为学生推荐另外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集,如:安徒生童话选集,让学生打开童话故事书,进一步了解内部的丰富多彩的故事,获得新的乐趣。

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一颗充满乐趣的好奇心,积极阅读课外资料,让学生透过这些资料感受到童话世界的美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改革原来的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表现为,从基础到高级,先学习生字、生词,其次是句子与段落、篇章,本着这样的顺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效率,然而,经过大量的学习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然而,他并不符合学生接受与认知语言的规律,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先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从这篇材料的创作过程,作者的写作情感-----使学生暂时了解这篇文章的整体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使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只要学生的整体方向感没有错,整个的阅读学习就问题不大,相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部分,如:字、词、句的学习,就会导致学生走向误区,使学生忽视文章的整体思想,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十分不利。

例如:对于一些阅读题目,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就无从下手,这样就要降低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单纯掌握一些死板的知识也无济于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就是强调的这一点,通过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通过从整体把握文章,能够达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有限锻炼,学生具备了语言能力,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行理解与推敲一些意思,进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提高。

科学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作为学生阅读教学引导者,要积极注意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所在年龄段的认知水平,还有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个性化认识,优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如:童话故事、寓言-----这些都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且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学到一些深刻道理,同时,童话故事通常都带有典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凝聚,学生在故事中可以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思想上的新鲜体验,这些感受对于学生的性格与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的机会,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使他们在公共场合能够自由展示自己。

例如:可以在学生读完一篇阅读资料以后,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惟妙惟肖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也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总结: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教师要顺应改革的发展要求,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达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进而优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云凤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煤炭经济。

[2]曲绍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

[3]杨维煌.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论丛。

[4]黄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背离课标的表现及回归主旨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

[5]葛飘飘合作学习情境中的四种心理现象浅析[j].中国教师。

浅谈逻辑的训练作用

为了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教师学要加强学生的题目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在解题教学中,应该重视多种题型的训练。自编题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数量关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还要考虑到思维的灵活性,编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的练习,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增强数学教学灵活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解题。数学科目由于其自身特点,一道题可以有多个解题方法。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对数学解题过程进行教学。

将学生分组,以问题为驱动教学的根本因素,按照“合作预习,探究答案,启发引导,巩固拓展”几个环节进行。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问题,学生按组设计和交流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互动解题,通过多种途径找到解题的答案,开阔学生的思路。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最后通过各组将答案与解题思路的公开与讲解,促进所有学生对于不同解题思路的理解。教师再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结合学生教育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升华,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突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讲清概念,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概念引入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直观引入,也可以从情境设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教师在设计具体情境时,切忌单刀直入,全盘托出,而是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紧密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循序渐进的引入。同时也要注意,概念的引入情境要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引入的路径要体现概念产生的背景,教师要根据概念产生的不同背景,因材施教,选定最佳的引入路径,尽力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让学生尽快触及概念的本质特点,体现概念建立过程的高效化。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概念总是一个一个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检索、提取和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建立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参与,求创新。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是触类旁通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数学不仅仅是象牙塔中的学问,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情境,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典型化,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触动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如何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参与的机会,有良好的民主气氛,多鼓励少批评,树立学生信心,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能就情境而提出自己要问的数学问题。教师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的问题合理化,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动手操作的由学生自己参与操作而得出结论。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而不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当然学生探索中发现的错误,教师要引起重视,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此一来,我们曾经的教法研究就应转变到学法研究上。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才会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将自己的个性显现出来。从数学的角度说,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创新从何谈起呢?条条大路通罗马,目标只有一个,但能向目标的路途可以有多条。数学答案往往是的,但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研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突出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假设,与学生一起认真而小心地求证。不要完全追求答案的完美,关键在于学生探索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积极研究,使过程尽量充实,即使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数学学习实践。

重思维,讲合作。

笔者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饱受批判的题海战术,从思维的角度上说,无非是以重复的过程,让学生重复解题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在反复中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只是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形式化。且称为“海”,明显是用之偏颇,过犹不及。应当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在讲一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时,就应让学生说列式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让求份数和每份数应该用除法计算,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抽象的印象。从而能更进一步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份数演变而来的,能够举一反三。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实际过程,看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是否思维,思维的路数。交流合作往往会有所发明创造,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体现生与生、师与生多向交流,虽然主张合作但必须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之后再合作,让合作交流有目的性,通过同学之间讨论,做到资源共享,培养合作精神。

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我通常做法是引导学生从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综合到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重视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后,我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表面全部涂上红颜色,然后把它分成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块,其中三面有红颜色,两面有红颜色,一面有红颜色,没有红颜色的各有多少块?”初看这道题,似乎不好下手。首先我并不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先让学生说出正方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探讨把大正方体分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块怎样分割;在取得一致结论后,接着让他们思考:分成的小正方体共有多少块?再想一想:三面、两面、一面涂有红颜色的小木块在割开前各分布在大正方体木块的什么位置?(可画图帮助分析)在弄清这几个问题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求答,通过分析,学生推出答案。

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解答完毕,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如果继续只改变要加工的零件总数,想一想两人合做完成任务的时间会不会变化?是多少?(2)为什么只改变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并不改变合作的时间?(3)我们把工作总量用“一批零件”代替具体数量行不行?(4)把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5)这道分数应用题是研究哪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解答完毕,老师以肯定的口气告诉同学这样的题叫做研究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由整数的工作问题的思路发展到分数的工程问题的思路是知识本质的抽象,是解题思路的飞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得出结论,不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求知过程中发展了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

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小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

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要唤起“商不变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有关旧知的重现;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如帮助学生认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要在教学整数、小数时就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整数、乘以小数就是……使学生在此前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成为“建立新的联系的内部刺激物和推动力”。

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

二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促进学生“动作思维”。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湖北省恩施市教研室冉正芳邮编:445000电话:07188283563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一、读与看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二、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关于月食形成的几种说法,然后让学生自由争论,关于月食形成的两种说法,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在争论关于月食形成的两种说法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三、读与说相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四、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有的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五、读与画相结合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风”,除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这些风以外,你们还能画些什么样的风?有的学生说,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要画出七彩的风,五彩斑斓的风。有的学生说,他要把龙卷风画来为人类作贡献,把风象太阳能一样储存起来,当空调、电风扇但不用电等,真是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结果同学们不但画画得好,而且想象也十分丰富,可谓“一箭双雕”。六、读与写相结合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像……像……像……像……”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写道:荷塘里的荷叶,小时像个巴掌,稍大时像个玉盘,特大时像把撑开的大雨伞,到枯萎时就像稻草人头上的大草帽。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六个”方面还有更多,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