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管理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5 21:49:32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参考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写作的结构和语言运用。阅读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写作的思路,提高文采和表达能力。

探讨企业绩效的原因工商管理论文

组织资本代表了企业将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最终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即使组织成员离开,仍然留存在组织中的知识资产,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价值在于把企业资源凝聚起来,使企业的资源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利用,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长远来看,只有企业的人力资本顺利转化为组织资本,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学者在研究组织行为、人力资本及管理模式时,提出了组织具有资本的某种特征,组织的这些特征正是人力资本发挥效用的组织保证。marshall(1961)认为“资本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于知识和组织之中”,并把组织归入非物质的财富。最早从信息角度定义组织资本是prescott和visscher(1980),他们认为厂商拥有的员工个人信息、群体信息和其特有的人力资本就是组织资本。其中,厂商特有人力资本是指员工所具有的某种一定要在该企业才能发挥出来的技能。对组织资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是tomer(1987),他在其论著《组织资本:提高生产力和福利的途径》中,将组织资本定义为:组织资本是一种体现在组织关系、组织成员以及组织信息的汇集上,具有改善组织功能属性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具有加快经济增长、增强企业内部合作、最终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笔者认为,组织资本在本质上应当是让组织成员能够把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发挥出来的组织环境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的知识、技能等的传递和共享,组织资本是所有人力资本的共享知识,为企业组织所有。一方面,组织资本的增长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社会网络的构建;另一方面,组织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增长同样具有促进作用,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组织下发挥出来的作用是不同的,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讲,知识和技能是个人创造的,它起始于个体,没有个体,组织无法创造知识,但组织可以为个人创造知识提供环境和各种支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知识和专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奖励管理论文

所谓绩效奖励管理,是指员工的薪酬随着个人、团队或者组织绩效的某些衡量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薪酬设计。企业通过绩效奖励管理,使得员工薪酬的一部分随企業的经营状况变化而有所升降,以此达成战略目标、强化组织规范、激励绩效以及认可员工的贡献的目的。

2.1 分配中存在不公平性

在生产部门的绩效额度分配中,未考虑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工作负荷、环境条件等因素,只根据人数、职务数和获中级职称人数、岗位分数进行额度分配,即单位中聘任行政职务多、人数多、获聘中级职称人数多的单位,则绩效奖励额度高,人均水平高,反之则少,造成了部门间的不公平感。

2.2 缺乏科学合理的分配依据

由于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行政部门和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在分配绩效奖励时缺乏依据,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因此也不能将这一结果与最终的报酬挂钩,不能确保在同等条件下,绩效优秀的员工所获得的绩效奖励超过绩效不佳的员工。同时由管理者决定包括管理者在内的部门绩效奖励的分配,恶化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造成人均水平较高,但是员工满意度低的现象。

2.3 绩效奖励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脱钩

目前绩效奖励仍未实现浮动管理,使得绩效奖励未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挂钩,没有形成员工的目标、部门的目标、企业的目标的统一。使得绩效奖励缺乏针对性,意图不明确,不能发挥绩效奖励强化组织规范,激励员工调整行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3.1 确定适度的绩效奖励总额额度

绩效奖励额度占员工总体薪酬额度的比例以多少为宜,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并非比例越高越好,比例越高激励越强但是安全性差。综合分析企业的企业特点,属于服务性行业,因此目前占到近50%的比例已基本合适。

3.2 制定绩效奖励总额的分配依据,消除总额分配上的不公平感

薪酬的公平性对于员工的绩效激励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所提供的报酬没有达到员工公平性的要求,则员工会采取对企业不利的负面行为来试图找回公平,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无论是企业的基本薪酬的确定,还是绩效奖励计划,都必须注意在全体员工中保持公平性和一致性。

由于企业刚改制,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还较为薄弱,尚未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因而无法得出与员工实际绩效较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奖励的发放也无法与之直接挂钩。在此现状下,为尽可能确保绩效奖励分配的公平性,应客观看待企业注重资历和职务的`现实,采用目前员工较为认可的岗位薪级工资做为基础进行绩效奖励总额上分配的主要依据,较为合理。

从整个薪酬体系上看,目前企业的薪级工资已在静态上从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工作负荷、环境条件等因素上合理的划分了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是员工心理上较为认可的、对各岗位之间的价值评价。用此法分配的额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生产单位与机关、各生产单位间的不公平感,同时也基本解决了人员的调动,职务职称变化引起的额度变化问题。

3.3 各部门绩效额度的具体分配方法

在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情况下,的确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为确保在同等条件下,绩效优秀的员工所获得的绩效奖励超过绩效不佳的员工,现阶段,企业的各部门应以此为方向,结合单位实际,逐步开展绩效考核,把握好实施要点,探索完善绩效奖励分配的方式。

企业在当前阶段,各部门应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落实到各部门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制定适合本部门的管理细则,在相关政策、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制定尽可能详细的考勤和考核等相关规定,并明确奖励惩罚的标准,使员工明确相关管理政策和分配政策,做到公开和透明,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达到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保持良好绩效的目的。除了各部门直接进行绩效奖励分配外,对于业务较为复杂的部门,可以采取将绩效奖励包干额划分到班组的方式,由各班级制定自己的绩效奖励分配办法。

由于企业由于考核体系不成熟,较为实际的动态管理绩效奖励的办法是,首先探索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和与个人的绩效挂钩的有效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中选取较为具体、及时、可衡量且覆盖面较大的指标,在可分配的总额范围内,依据上年生产情况,对各部门的绩效奖励包干额制定相应的浮动管理的方案;各部门在每月绩效奖励包干额的额度下,可再层层包干到各班组,由各班组制定绩效奖励与员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的方法,以此实现绩效奖励的浮动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

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企业战略规划能够有效执行的制度保障。战略规划、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约束构成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良性循环体系。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探索建立科学、实效、可操作的有效绩考核和分配制度,是长期持久的任务,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奖励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和盲目追求过高目标,要循序渐进,标本兼治。目前,企业应尽快着手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在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尚不成熟阶段,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公平、公正,采取过渡性绩效奖励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把合适的奖励用于合适的业绩、合适的人才的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尽可能发挥分配制度强化企业规范、激励员工调整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的作用。

[1]唐现杰,孙伟明.国有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5(1).

[2]康秀梅,孙多娇.经营管理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7).

制造业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通病论文制造业企业绩效管理方案

内容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在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整个企业发展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其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员工发展和组织绩效改善,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的。本文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价及工资体制三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绩效评价;工资体制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被公认是一个组织的的“第一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最核心的的环节就是绩效管理。有效地绩效管理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的保证。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企业的发展。

(一)绩效管理等于绩效考核。这种误解使得许多企业只看到了绩效考评,而忽视了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把握。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它实质上反映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的绩效;而绩效管理更强调未来绩效的改进和提升,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

(二)绩效管理等于薪酬管理。这种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激励手段单一所致,绩效常常只是和工资、奖金挂钩,误以为绩效管理就是员工薪酬分配。实际上,其他形式的柔性激励,如员工个人发展、职位提升、工作培训等等都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

(三)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绩效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更是全员的管理,要求全体员工、各部门充分参与到绩效管理之中并发挥积极作用,否则绩效管理就很难实现预期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包括:界定、评估及在强化员工的工作行为及结果。绩效管理过程包括设定目标,绩效评价及其工资体制各方面的实践及方法。目标设定是专门设定符合要求的绩效种类;绩效评价是评价工作绩效成果;工资体制是为确保这目标绩效成果能够持续提供强化剂。在一个组织的绩效管理中,企业战略,工作环境、技术及员工参与这些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绩效管理对其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高水平的员工工作绩效往往是当目标设定、绩效评价与工资体制这三个方面均和以上三种关联因素相一致时而产生的。

(一)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使管理者及其下属共同来设定和明晰员工的绩效目标,在一些情况下,如目标管理,也能向员工咨询相关情况,获得他们的支持。目标设定能从几个方面影响绩效,它通过强化员工行为受目标指引来影响员工的'所想及所为。目标为行为注入活力,它激励着人们努力达到那些可接受的较难的目标。.许多组织都实施目标设定的管理方式,如通用电气公司、3m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全球卡公司以及西方石油公司等。

1.目标设定的特点。(1)建立挑战性的目标。目标设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建立恰当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但又同时得具有现实性,组织成员对其具有高度认可并接受。只有在可行的前提下,难度大的目标往往导致付出更多的努力并获得更高的绩效。但如果目标设定的过高,则可能失去激发员工潜力的作用,员工由于不可能实现目标而放弃努力。(2)目标测量明晰化。目标设定过程必须具体化,明晰化。减少员工期望的模糊性,使员工集中精力来寻求合适的工作行为。2.目标实施步骤。

(1)诊断。第一步骤是对工作团体进行一次彻底的诊断:员工需求分析和三个互相关联的因素分析。这一步提供以下信息:设定目标的性质及难度、合适的的员工参与方式及程度,以及必要的支持体系。(2)为目标设定进行预备。这一步使员工及管理者投入到目标设定的工作当中去。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员工与管理者增加接触及交流,提供关于目标设定方法的正式培训。(3)设定目标。在这一步,要建立挑战性的目标,并要使目标测量的方法明晰化。员工的参与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互相关联的因素是否支持员工参与以及参与的员工能否比管理人员制定更高的目标。(4)回顾。在最后一步,需要评估目标设定的全过程和完成必要的修改,目标设定成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支持企业战略、是否与员工的行为相关。

(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一个反馈机制,它包括由上级主管、同行或同事对个人或团体的绩效进行直接的评价。大多数组织都有用于绩效反馈、薪酬管理、甚至咨询以及协助员工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绩效评价是目标设定和工资体制间联系的纽带。绩效评估体系的实施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组织发展推行者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来确定由谁来执行绩效评价、什么决定绩效、如何测量绩效以及绩效反馈频率如何等问题。设计一套有效地评价体系的指标包括及时、精确、可接受性、易理解性、关注严格控制点以及经济上的可行性。1.时性的指标认可了信息的时间价值。个人或工作团体需要在评价和回顾之前得到关于绩效的方面的信息。得到的信息有助于改善那些存在问题的行为以改进绩效、提高满意度。2.含在绩效反馈中的的信息务求精确。不精确的信息妨碍了员工的评价其绩效是高于还是低于目标绩效,阻碍了问题的解决。3.反馈被传达到其行为者个人并且确保被其接受,参与目标设定过程有助于确保对绩效评估体系的认可。4.体系中包含的信息如果有问题解决的价值,则应确保其被理解。许多组织通过培训来帮助员工理解。反馈给他们操作性、经济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资料。

(三)奖励机制。组织的工资对改善员工和工作团体的绩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组织发展传统上依赖于工资去激励员工绩效,近年来,组织发展实践者已经将他们的关注点扩展到更广泛的外部奖励:如股票期权,奖金以及拥有股份、晋升和福利等。

根据弗洛姆期望理论,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的管理过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必须认识到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建立一套符合企业本身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才能改善企业的管理面貌,引导和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考核结果和质量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直接影响,且在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希望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计划的重要渠道,在提升企业的人才质量以及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员工的绩效考核。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绩效考核意识,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和细则,鉴于此,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绩效考核的概念阐释。

根据既有的文献理论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企业人事部门根据经济学原理,对员工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和高效实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包含招聘、培训、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在这其中,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利用一系列的科学指标来反映员工的工作状况,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行为、业绩及共享等进行测量和评定。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

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和评价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因此,绩效考核必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进行考核前,应先选择合理的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考核内容。具体来说,绩效考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员工实际工作的情况,对其业绩进行考核,就是对员工实际工作的成绩,按照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就可以衡量员工的工作成绩。这样可帮助企业更高效地优选人才,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挖掘员工自身的潜力。第二,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相比较,工作能力的考核与评价更加复杂。考核员工的工作能力,就是评价员工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例如,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第三,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员工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如果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将会制约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企业要想激活员工的最大潜能,就需要在实践中引导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工作。科学的绩效考核,对于促进员工工作态度积极转化,具有良好的裨益。工作态度考核指标包括工作进取心、认真程度、工作热情等。第四,工作适用。从根本上来说,工作适用性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员工工作关系,例如,合作关系、人际关系等,这些关系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影响很大。通过工作适用考核,企业管理人员就能更直观地发现员工的长处与不足。而对于员工来说,其也能通过考核发现自己的优劣势,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进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出其应用的功能与作用。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绩效考核的重视意识不足。

一般来说,当前企业都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且有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绩效考核也比较严格。不过,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有不少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意识不足,尽管绩效考核在几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企业衡量员工能力,决定员工薪酬的重要依据,但一些企业管理者仍然评感觉和印象在用人,导致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有的甚至脱离绩效考核标准而随意考核。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极大地弱化了企业绩效考核的功用,也降低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心理,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可持续进行。

(二)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欠缺合理性。

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非常重要,如果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将会影响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容易带给员工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甚至造成消极怠工、人才流失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不明确,有的考核指标偏离了工作实际,即使员工在工作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有可能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其结果就是会导致员工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三)绩效考核反馈相对滞后。

实行绩效考核的价值就是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反馈,因此,在进行考核完毕后,需要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管理层,以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时效性,使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得到良好的应用。有的企业在完成绩效考核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导致员工也不知道具体考核情况,因而也就无法意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导致工作业绩难有起色。尽管这样的绩效考核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工作情况,但对于员工却难有激励作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其效果是无效且没有价值的。

三、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视意识。

为了促进绩效考核得以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具体实践中,必须要强化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上行下效,实现全员重视绩效考核。一旦企业管理层能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将会解决所有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领导首先要以身作则,结合实际情况,同企业管理者进行沟通,使企业管理决策层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绩效考核,严格依据制度执行绩效考核政策,确保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实用价值。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岗位的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并使考核指标具有差异化,这样将能保证绩效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与管理。

(二)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执行力度。

从长远来看,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唯有保证绩效考核的执行力度,才能使绩效考核的质量得到保证。针对当前企业绩效考核质量过低的问题,本文认为,绩效管理指标与标准应向企业全体员工公开,使员工都能清楚地知悉应当在哪些方面努力,这样,就能实现全员参与绩效考核中,防止出现不按照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的问题。同时,为达到考核结果全面、客观、公正,还应当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考核,以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优点和长处。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力度,需要先使员工都能明确自身岗位的职责,以及绩效考核所要考核的项目,并签订个人绩效承诺。另外,企业管理者以及负责考核的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也要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以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价值。

(三)科学制定绩效考核的指标。

考核指标的确定非常关键,只有选择好考核指标,才能真正挖掘出员工的潜在价值,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助力于企业良好发展。要想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在价值,就先要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作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然后,针对此目的进行指标的选择与制定。如果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心态,导致绩效考核适得其反。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应当立足企业实际,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与绩效考核理论,对考核做好定性和定量区分,从而有针对性地建构起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与员工的实际付出相匹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很关键。企业管理层必须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绩效管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力度,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与效果,使之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另外,还要加强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等,以不断提高企业绩效考核的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军。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作用[j].企业导报,20xx,(02):148+142.

[2]李哲夫。试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xx,(01):73+76.

[3]李艳。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7):62.

企业绩效管理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成效,更好为社会服好务,各个医院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并引进人才。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在降低成本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上下大力,确保医院的资金运转的正常进行。本文将对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指出一些医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改进策略。

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尤为重要。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而言,主要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对医疗服务、药品销售、制剂生产过程中所发生费用进行核算,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此基础上,医院要分析开展各种医疗服务的具体成本,合理配置医院拥有的各种资源以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绩效管理是对一个企业的员工进行约束与激励的必要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医院的绩效管理是以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要依据,便于对医院整体工作情况的掌握。绩效管理能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使用效果,使医院能够快速稳定地发展。

一、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法及内容。

(一)成本核算。

1.全成本法。全成本法一般是一些一级及以下的医院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医院没有医疗研究项目,没有科研花费。这种方法一般是按照科室进行直接成本的归集,再按照分摊的方式具体到每一个开销的部分。这里面包含了管理成本、医疗辅助成本以及公摊费用三个方面,实际的成本中还会包含日常消耗、行政后勤等支出。

2.项目法。项目法主要是一些级别较高的医院采取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些医院有科研项目,所以就会有一定的科研花费。项目法一般是按照各个科研项目的评级来进行成本预算的,即根据科研项目的大小来进行所需成本的计算。当然对于这些医院来说,行政后勤和日常消耗等需要的资金相对而言太少,所以一般都不进行分析。

3.病种法。病种法也适用于一些级别较高的医院,这些医院一般都分为具体的病种进行日常工作的开展。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就按照各个病种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成本计算。与项目法一样,一些十分少的开支都不会影响到整体的成本核算,所以也不对其进行分析。

1.绩效管理的主体。根据医院的具体运作情况来确定其绩效管理体系,明确参与主体的不同作用,这是医院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医院的绩效管理一般由绩效管理责任小组、职能部门、科室和个人组成。责任小组由医院的主要领导组建,职能部门则是由医院的财务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组成,科室就是具体的每个科室,最后是医院全体员工。

2.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医院来说,可能涉及的绩效管理事项会很多。其中每个科室的科研任务或是自主研发创新,还有日常运行中的工作质量等等,都应在绩效管理中有所体现。这就要求医院在制定绩效管理计划的时候要以医院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制定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确保医院的绩效管理公平、公正、公开。

3.在成本核算的预计范围内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必须要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上。因为成本核算是对医院整体的'财务进行的规划,不能因为绩效管理而将成本核算的工作打乱,不然会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无法开展。对于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预计范围外的情况,可以直接报批到下一年度的成本核算中,确保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内部服务混乱的问题。

医院各个科室之间互相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是必然的事情,这也有利于医院各个科室的交流合作和医院的整体运行。但在科室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时候,服务价格就会成为医院的大问题。对内部的人员而言,收太多会影响感情,收少点又会影响医院的成本核算。所以医院要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内部服务价格,大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就能保证内部服务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工作不透明的问题。

医院在成本核算完成过后,会将具体的指标发放到各个科室,让其自主分配。而在各个科室的成本预算中,科室负责人会全权掌握资金的分配,如果他不说,就没人知道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这对成本核算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绩效管理的问题就影响很大。因为绩效是医务人员平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是他们赢得的奖励。所以在医院的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问题上,要严格按照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确保所有员工对结果都没有疑虑。

(三)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一些医院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只顾做好对医院有利的,很多时候会忽略员工的感受。对于一家医院来说,绩效管理其实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员工通过努力获得自己应得的报酬,也可以让管理者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让反馈意见能及时的传达,以便于管理者根据反馈信息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反馈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可靠,这样才能保证管理者制定的改进计划符合实际情况。

三、总结。

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会阻碍医院的正常发展,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医院就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既符合国有医院承担社会公益性事业职责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系效率的绩效管理办法。同时,要建立相应配套的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将绩效管理落实到成本核算中去。这样可以保证医院的医疗资源按照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从而让医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丹梅,刘立善,奚晓鸣,高一红,徐磊.基于绩效管理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6-129.

[2]郝夏青.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49+51.

[4]朱慧娟.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外资,2013,03:1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论文

绩效管理咨询在中国企业是越来越火了,但咨询后方案能顺利实施的不多,受诟病的倒不少。尤其在许多老国有企业,由于关系复杂、人员较多、层级严谨,绩效方案的实施成效更是不尽人意。下文笔者以某国有大型制造企业(以下暂称“甲公司”)为例,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难点、焦点和切入点作一一探讨。

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站设备制造的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借助于电力行业的全面恢复,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由于高层预见到未来几年电力行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在内部进行了全面的管理提升,以建立系统的绩效、薪酬和人才培养体系,然而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却迟迟没有进展,不得已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

项目组进驻甲公司之后,发现甲公司将绩效方案实施没有进展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国有企业的绩效文化差、绩效沟通不佳和执行不力等原因。项目组经过仔细调研发现,甲公司的绩效方案虽然复杂且操作性低,执行能力对方案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公司改革心态很浓,设计的绩效方案专业性也并不差,因此甲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失败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企业本身的绩效文化和执行不力。通过进一步分析,项目组将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两点:第一,甲公司内部关系非常复杂,因此企业在设计绩效方案时主要关注的是体系的公正、公开、公平,而忽视了绩效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引导和持续改进的主要功能;第二,由于甲公司员工素质较高,态度严谨,方案设计时力求各方利益群体百分百满意,对细节过于精益求精,导致方案过于繁复,操作性极差。

问题明晰之后,项目组与甲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了“搭框架-找切入点-逐步推行”的三步走共识,同意在甲公司绩效体系框架建立之后,首先找到绩效考核实施的关键切入点,予以试点,使一部分人感受到绩效管理的压力,体会到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再内生企业未来绩效的驱动力,从而形成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那么,如何找到这一关键的“阿基米德支点”,撬起甲公司整个绩效体系?项目组考虑了甲公司的六大类人员:(1)高管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普通员工;(4)研发人员;(5)营销人员;(6)生产工人。经过分析,项目组得出结论,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绩效体系实施的切入点,也是未来绩效良性循环的驱动力。首先,生产、研发、营销这三类人员都属于特殊薪酬激励人员,他们的绩效方案操作稍为简易,且相对独立。因为生产工人使用的是计件和计时考核,这方面公司经验积累较多,比较容易量化;而研发人员实行的是项目管理,虽然稍为复杂,但目前按课题走的项目奖金制也基本能符合需求;至于营销人员使用的是销售提成奖励,其主要问题来自于目标值设定,而非指标体系。其次,对于高管人员来说,奖金分配这一问题虽然困难,但这一困难实际上更多是来自敏感而不是方案。最后,就只剩下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两个选择,而绩效管理的难点就在于一般员工,也正是最终要撬动的大山,因此无法作为一开始的倚仗,这样就只剩下中层管理人员可能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支点了。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实施该如何启动,才能以最小风险、最大效益、最快速度的方式撬动企业整体的绩效,上承高管的经营目标实现,下接普通员工的工作计划落实?项目组提出了三点建议:1.明确绩效的对象;2.明确绩效的周期;3.明确各类绩效考核内容和应用。

1.明确绩效的对象。

已经初步确定中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重点,项目组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具体界定。在甲公司,部长一级负责人的下属员工通常在30人以上,而项目组认为,当一个管理人员下属员工为5-8人时,他对员工的实际工作状态才有良好把握,并能对其工作业绩做出清晰判断,因此将甲公司的部门一级负责人,以及部门的处长、主任一级管理人员定义为中层管理人员。

这样定义绩效对象的另一层好处在于,一旦处长和主任一级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得到切实分解,其工作重点将自然而然传递到一般员工身上。在绩效实操时,很多企业都会将部门负责人的绩效作为该部门的组织绩效,并作为该部门奖金总额的分配标准,员工则按照本人的考核分在部门内按比例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进员工绩效,又能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由于负责人打分松紧不一致导致的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连部门内部的强制分布也未必需要实行,从而更适应中国特殊的绩效文化。众所周知,在中国企业的绩效实操中,绩效的“强制分布”或“末位淘汰”往往会引起部门员工之间不正当竞争、关系恶化等现象,反而导致优秀员工大量流失,绩效走向反面,这一点在大型企事业单位尤需当心。

2.绩效考核的周期。

第二项建议是重新调整绩效考核的周期,甲公司为了鞭策员工,原有方案对中层管理人员是进行月度考核,由于公司上下对于绩效考核体系都比较生疏,导致各部门都疲于奔命,最终导致应差的多,认真的少。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提出对管理干部的kpi或重点工作计划进行季度考核,同时进行年终统筹。季度考核可以保证绩效组织部门有足够时间对绩效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也使得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关注本部门的绩效管理过程;而年终统筹则有助于中层管理人员重视年度中长期指标的完成,而无需过于担心季度之间工作业绩的不稳定,这种绩效方法尤其适合于实行年薪制的中层管理人员。

而对于其他的绩效评估工具,比如员工的能力态度、民意调查、满意度调查,项目组建议甲公司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因为这些指标在短期内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月度或季度评估意义不大。

3.绩效考核内容和应用。

第三项建议与绩效考核内容有关,一个完整的绩效体系除了关键业绩指标(kpi)和重点工作计划,通常还需要干部民意调查、部门协作满意度调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员工能力态度等评估方式的配合。而许多国有企业一开始都不能意识到绩效体系的复杂性,对他们来说,所谓绩效,不过是为每一个岗位设定考核指标罢了,而公司、部门、岗位之间的组织管理和绩效钩稽关系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而咨询公司设计绩效管理方案,绩效考核内容必须从企业战略出发进行分解,并辅以优化后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绩效目标设定又须通过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的分解;其匹配的薪酬体系还须以科学的岗位评估为前提。因此,绩效考核体系在管理上并不独立,要全面展开需要企业各项资源的'大力支持,通常来说,对于初次正式导入绩效体系的企业,要取得良好效果,除了分解到个人的kpi和重点工作计划需要与员工薪酬挂钩之外,其他各项考核内容一方面需要开始尝试,另一方面考虑在条件尚不成熟情况下,尽量作为员工或干部轮岗、晋升的一种参考,而不与薪酬挂钩。要考虑到甲公司绩效管理已有一定基础,项目组认为能力态度指标可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并最终确认方案如下:

那么,其他如市场调查、满意度之类的指标功能是什么,与正式考核指标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项目组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测评的方式去全面了解干部的素质能力,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客户的满意度、个人的威信、潜力和工作态度,从而判断这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符合度,以及是否需要工作轮换或者晋升,这样做事实上要比纯粹的绩效分更有价值,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同样具有较大意义。项目组还建议在甲公司建立“一对一”的面谈制度,通过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引导管理人员改进自身的管理方式、个人能力素质和工作态度,并成为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体系的一部分。

以上三点建议被采纳后,甲公司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开始贯彻落实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企业的业绩压力被有效传递到中层,并逐层渗入基层,绩效体系开始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随着项目组对绩效管理理念的大规模宣讲和培训,加上中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日益熟悉,他们将产生把自身压力再次往下传递的意愿,最终撬起企业“全员绩效管理”这座大山。

项目组认为,对于初次导入现代绩效管理体系的大多数企业,试图一次性的建立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以解决激励难题,其实是力有未逮的。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即使对于跨国企业,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工,绩效管理和其他许多工作一样,其设计、实施和修正是一个不断改进、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只有把握绩效管理的整体框架,理解其侧重点,有重点有次序的安排各项工作,才能逐步建立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否则可能欲速则不达。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是促进国民经济水平提高的保障,是重要产业领域发展的关键。作为预算管理的助推器,绩效考核常常与预算管理联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促使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确保企业长期稳定运行。同时要想保证国有企业在改革的大流中不被时代淘汰,必须认清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预算管理起源于十八世纪英美两国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直到二十世纪初,标准成本会计的出现才为企业内部推行预算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在我国早期的预算管理是作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的工具,发展到后期国企内部之后,成为衡量和控制企业现金流量的保证。绩效考核是为了保证企业员工能够完成预算管理既定的目标,可以明确各部门和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责任和工作内容。预算管理是保证企业长期良好发展的基础,绩效考核则是企业的正确管理机制,是激励员工的最好方式,能够提高员工的精神面貌,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市场经济机制的革新,使得国有企业发展战略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规模扩大到占领市场份额,通过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实现企业高效、健康、可持续的运营。但是实现企业整体经济稳定运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好充分的规划工作并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用以支撑企业经济的发展。将绩效考核作为辅助管理制度,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国企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最有利的地位。预算管理是考核员工工作效益、了解员工工作进程、掌握整体工作质量的基本标准,是实现绩效考核的前提,而绩效考核又能够直接反映预算管理的效果,因此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很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联合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可以有效促进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管理制度的健全,其次可以实现资源、经济之间的合理化配置,为企业分配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国有企业的内部考核系统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可以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有利于保证国有企业的长期有效运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之间的结合,有利于促进预算管理系统的完善和进步,可以将决策和资源之间的分配进行量化。虽然在国有企业经营中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联合起来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践经营中运用这种模式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企业发展的动力有待提高,经营中的问题有待解决。

国有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遇到了棘手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观念落后,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不少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编制的时候,没有处理好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两者概念上的区别,导致在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上出现混淆不清的局面,预算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无法实现正常的管理工作。另外还有的企业在预算管理编制的时候没有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预算管理目标相对接,导致预算管理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管理的时候,由于缺乏对编制依据的整理,导致预算编制的成本过高,严重降低了预算工作的效率。同时由于在预算管理编制的时候脱离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导致编制的预算管理不够全面,不能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价值。

(二)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实行遭到阻碍。

国有企业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经济组织结构和内部员工关系,国有性质决定了它的行政性质,而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执行的时候受到权利的影响比较严重。由于企业岗位的责任不够明确,导致管理人员在进行编制预算管理的时候难以发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能完全独立的进行预算管理编制的工作。另外由于国企内部同一阶级员工之间的竞争性比较强,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通过与员工交流得到的信息不一致,给考核和管理的人员带来工作质量和效率上的限制,从而影响下一季度或年度预算管理编制工作的质量。预算管理与绩效之间紧密相连,除了考核预算编制外,更要注重预算执行环节的考核问题,对于预算编制人员、预算执行的业务部门、管理者、业务人员等进行考核,树立“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宗旨原则,只有人人承担预算执行指标、相关考核,才能让预算执行更有效。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预算意识和技能。

提高管理人员的预算意识是保障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提高管理人员预算技能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预算管理不仅是对企业未来投资的一种估算,也是对未来发展风险的一种评估,只有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才能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从容化解。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预算意识和技能,在具备充分依据的前提下编制预算管理,引入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预算管理的最大作用。另外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从企业大局发展的角度理解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深刻的内涵,避免由于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失去长久发展的机会,要将目光放在更加长远的价值增值和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层面上。

(二)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案。

科学的预算管理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案,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时期,因此在预算管理方案制定的时候可以通过利用高端的科学技术实现预算管理方案的优化。首先需要根据国有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资金、发展规划等问题对原有的预算管理方案进行调整,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预算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不符合企业发展的理念或者跟企业发展的方向偏差出入很大,说明原有的管理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了,可以考虑制定全新的预算管理方案。对市场上的竞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积极建立定量化的模型,保证企业内部的资源得到科学的配置,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方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提高考核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要想彻底解决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提高考核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明确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量,将预算管理制定的目标分化给每一个员工,利用集体的力量达到预算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制定考核标准的时候,既要突出企业人性化的一面,也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状态对员工的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惩罚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科学的考核制度会让员工对企业保持一份信心,从而在工作中发挥最好的工作状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协同运行。

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将绩效考核作为依据,而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又依赖于预算管理制定的评价标准,因此说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管理者可以考虑将两者进行协同运作,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考核人员可以根据预算管理中的标准和相关制度开展实际工作中的绩效考核,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反映预算管理的成效,将不足的地方及时反馈给编制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促进他们对预算管理进行及时的调整。通过两者的协同运作,保障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四、总结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一项比较庞大而又复杂的工作,为了解决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问题,笔者也在文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只有在科学改革措施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有效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才能全面提高国企内部的经济实力,促进企业外部的竞争实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1]高姗姗。国有企业集团内服务型公司的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xx.

[2]张钊晖。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付健。当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关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xx,06:100+120.

企业绩效管理论文【】

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想要切实加强,如果仅仅一味的依靠严肃苛刻的制度加以约束,其管理效果可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时代在进步,不光医院的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技术在不断升级,医院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巨大转变,尤其是年青一代,过于强硬粗暴的限制与约束会让她们产生诸多反感情绪,不利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同时也将严重影响医护人员与病患及家属之间的正常交流与互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管理与文化建设的结合力度,将制度融合于文化,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及建设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学习活动,让绩效管理这一重要意识真正融入医院的文化建设当中,融入日常工作当中,让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从被动接受管理到积极参与管理,形成绩效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为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以全面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要改革预算管理具体工作,将传统的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以及年度预算编制周期改为零基础预算编制模式以及滚动式预算编制周期,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预算编制工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短期阶段性的预算管理工作结果来综合评定及纠正后续预算编制活动的偏差、及时进行问题的发展与解决,同时年度预算编制改为滚动式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消除预算编制周期内的预算执行出现空窗期问题,能够将365天都纳入预算管理的有效控制范围之内在,这样才能准确掌握医院各部门(门诊部、住院部、药品销售部等的具体财务收支情况)。具有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意识之后,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也要根据预算的总体定额、分配情况来进行积极协调与统筹,避免预算外开支的出现,这样才能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结成一张可靠严密的大网,让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实实在在的找到工作的依托和根据,让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真正价值与作用。

(三)加强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建设。

绩效管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具体的绩效评价分析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具有直接关系。过去在绩效管理工作当中虽然也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但取得的成绩仍然无法令人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评价标准、内容、周期以及后续工作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想要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在评价标准及内容方面就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关注直接的财务方面工作与指标(手术收益、住院收益、药品销售收益、医疗项目支出、医疗机械购置及维修成本、医院日常工作耗费、单位经济价值等等),同时也要关注非财务性指标,如服务质量、病患及家属满意度、医院的社会形象以及其他无形资本管理利用情况,这样才能让绩效管理工作更为全面的渗透于医院的方方面面、才能通过自身工作给医院的管理层、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在绩效体系的方法选择上也要多结合目标管理制度、平衡计分卡以及关键绩效指标和指标设定的smart原则,从而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考核与评价方面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考核方式及周期应该在过去的一年一度的笔试加实践的固定内容基础上综合日常工作表现、病患及家属意见建议收集等,这样才能够对一个工作人员做出更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考核结果公布之后,还应该放开信息反馈及交流渠道,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不在于得到一个分数结果,更多的意义在于如何在这些考核中找到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消除考核对象与管理层之间的意识冲突与矛盾,形成管理上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中也要关注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要继续维持物质奖励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关注多元化奖励的应用,对于基层医务人员应以物质奖励为主以稳定她们的工作情绪与积极性,对于中层管理乃至高级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应该重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在按劳分配的同时重视职务升迁奖励、多劳多得奖励以及对优秀人才进行岗位优化配置的奖励,从而实现医务人员与医院发展双赢的目的,达到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

(四)确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

监督约束主要包括内部审计监督与外部社会监督两方面,内部审计监督应该建立在财务绩效管理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人员公共参与工作的基础之上,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实用性和契合度,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内部工作人员的眼界,帮助医院的审计工作走上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及要求的科学发展道路。在外部社会监督方面,目前对于大多数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来说仍然欠缺,缺乏提升社会大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主动性与意识,所以应该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协作,帮助社会大众了解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为医院的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营造一个科学严肃的外部监督环境,促进管理工作的切实加强。

二、结语。

绩效管理对于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质量提升至关重要,而绩效管理工作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管理工作具体需要,虽然当前医院绩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努力,必然能够寻找到更多新方法、积累更多新经验,推动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企业绩效管理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在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整个企业发展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其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员工发展和组织绩效改善,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的。本文对绩效管理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价及工资体制三个环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绩效评价;工资体制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被公认是一个组织的的“第一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最核心的的环节就是绩效管理。有效地绩效管理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的保证。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企业的发展。

(一)绩效管理等于绩效考核。这种误解使得许多企业只看到了绩效考评,而忽视了对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把握。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它实质上反映的是过去而不是未来的绩效;而绩效管理更强调未来绩效的改进和提升,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

(二)绩效管理等于薪酬管理。这种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在于激励手段单一所致,绩效常常只是和工资、奖金挂钩,误以为绩效管理就是员工薪酬分配。实际上,其他形式的柔性激励,如员工个人发展、职位提升、工作培训等等都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

(三)认为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绩效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更是全员的管理,要求全体员工、各部门充分参与到绩效管理之中并发挥积极作用,否则绩效管理就很难实现预期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包括:界定、评估及在强化员工的工作行为及结果。绩效管理过程包括设定目标,绩效评价及其工资体制各方面的实践及方法。目标设定是专门设定符合要求的绩效种类;绩效评价是评价工作绩效成果;工资体制是为确保这目标绩效成果能够持续提供强化剂。在一个组织的绩效管理中,企业战略,工作环境、技术及员工参与这些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决定绩效管理对其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高水平的员工工作绩效往往是当目标设定、绩效评价与工资体制这三个方面均和以上三种关联因素相一致时而产生的。

(一)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使管理者及其下属共同来设定和明晰员工的绩效目标,在一些情况下,如目标管理,也能向员工咨询相关情况,获得他们的支持。目标设定能从几个方面影响绩效,它通过强化员工行为受目标指引来影响员工的'所想及所为。目标为行为注入活力,它激励着人们努力达到那些可接受的较难的目标。.许多组织都实施目标设定的管理方式,如通用电气公司、3m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全球卡公司以及西方石油公司等。

1.目标设定的特点。(1)建立挑战性的目标。目标设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建立恰当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但又同时得具有现实性,组织成员对其具有高度认可并接受。只有在可行的前提下,难度大的目标往往导致付出更多的努力并获得更高的绩效。但如果目标设定的过高,则可能失去激发员工潜力的作用,员工由于不可能实现目标而放弃努力。(2)目标测量明晰化。目标设定过程必须具体化,明晰化。减少员工期望的模糊性,使员工集中精力来寻求合适的工作行为。2.目标实施步骤。

(1)诊断。第一步骤是对工作团体进行一次彻底的诊断:员工需求分析和三个互相关联的因素分析。这一步提供以下信息:设定目标的性质及难度、合适的的员工参与方式及程度,以及必要的支持体系。(2)为目标设定进行预备。这一步使员工及管理者投入到目标设定的工作当中去。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员工与管理者增加接触及交流,提供关于目标设定方法的正式培训。(3)设定目标。在这一步,要建立挑战性的目标,并要使目标测量的方法明晰化。员工的参与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互相关联的因素是否支持员工参与以及参与的员工能否比管理人员制定更高的目标。(4)回顾。在最后一步,需要评估目标设定的全过程和完成必要的修改,目标设定成就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支持企业战略、是否与员工的行为相关。

(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一个反馈机制,它包括由上级主管、同行或同事对个人或团体的绩效进行直接的评价。大多数组织都有用于绩效反馈、薪酬管理、甚至咨询以及协助员工的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绩效评价是目标设定和工资体制间联系的纽带。绩效评估体系的实施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组织发展推行者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来确定由谁来执行绩效评价、什么决定绩效、如何测量绩效以及绩效反馈频率如何等问题。设计一套有效地评价体系的指标包括及时、精确、可接受性、易理解性、关注严格控制点以及经济上的可行性。1.时性的指标认可了信息的时间价值。个人或工作团体需要在评价和回顾之前得到关于绩效的方面的信息。得到的信息有助于改善那些存在问题的行为以改进绩效、提高满意度。2.含在绩效反馈中的的信息务求精确。不精确的信息妨碍了员工的评价其绩效是高于还是低于目标绩效,阻碍了问题的解决。3.反馈被传达到其行为者个人并且确保被其接受,参与目标设定过程有助于确保对绩效评估体系的认可。4.体系中包含的信息如果有问题解决的价值,则应确保其被理解。许多组织通过培训来帮助员工理解。反馈给他们操作性、经济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资料。

(三)奖励机制。组织的工资对改善员工和工作团体的绩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组织发展传统上依赖于工资去激励员工绩效,近年来,组织发展实践者已经将他们的关注点扩展到更广泛的外部奖励:如股票期权,奖金以及拥有股份、晋升和福利等。

根据弗洛姆期望理论,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的管理过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必须认识到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建立一套符合企业本身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才能改善企业的管理面貌,引导和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企业绩效管理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国内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前那些仅靠企业老板正确的思想与方法决策,抓住市场机会而获利和发展的做法,如今已不再适用,现在企业间的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向企业内部管理要效益。绩效管理正是通过提高员工绩效,从而增强企业效益、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的绩效成果能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目标实现的过程,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所达成共识的过程,通过“目标制定、过程辅导、业绩评价、反馈改进”的不断循环,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并成功达到目标。整个过程的核心是沟通,高层管理者需要沟通来传达组织规划和目标设定等信息;中低层管理者需要沟通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宣贯企业的目标计划,一方面了解员工绩效并给予指导;员工需要沟通来发现不足并得到帮助,从而提高绩效。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1.将绩效评价等同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是对绩效管理的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如果只把员工钉在绩效评价上面,忽略辅导、改进等其他沟通和反馈过程,结果员工得不到应用的指导和改进意见,绩效和能力都无从提高,如同学生仅关注测试结果而忽视平时学习和知识提高一样荒谬。不仅如此,缺乏沟通和共识的绩效管理必然会造成员工和管理者之间认识的分歧。员工反对,进而产生抵触情绪,管理者难以管理,无形之间给双方带来压力,从而远远偏离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甚至有越做越糟的可能。绩效管理没有真正得到实施,实际上从源头上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一提到绩效管理,有些管理者总认为这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这也是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方案的设计者、流程/程序的制定者、工作表格的提供者和咨询顾问的角色。至于是否推行、用多大力度推行则更多取决于高层领导的意愿;推行过程中具体实施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坚持有效沟通、能否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改进等,又取决于中层管理者;员工能否理解并接受目标计划、考评结果以及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全员全过程参与。

3.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当。

设计考核指标时,一方面存在为了省事,力求能适用于所有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万金油”指标,导致考核指标过于粗放,仅片面关注某些工种或岗位的某一环节,从而使得考核指标缺乏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存在片面强调考核目标的全面性,费尽心机寻求一切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指标,导致考核指标分得太细,失去考核重点,从而使得考核指标不能突出工作重点,达不到体现业绩、改进工作的目的。

4.重形式,轻实质。

不少管理者本末倒置,过分追求管理形式,反而忽视了重要的管理过程。总想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通过他们解决一切问题,因此,绩效管理方法改了又改,绩效表格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结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终不得其法。频繁的调整反而增加了员工对绩效管理体系的不信任感,以及体系本身的不稳定性,而到真正的实施过程时,却轻描淡写,走马观花。

1.设定指标,建立体系。

开展绩效管理之前,应充分准备,进行规划和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流程和方法,设定有效的考评指标和周期,规定考评结果如何运用等等,建立规范系统的体系,使绩效管理的执行有切实的依据和基础。

这个环节的重点与难点是考评指标的设定。设定前最好成立专门委员会,编写岗位分析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及隶属关系等,然后再结合企业目标计划、生产特点等因素设定关键业绩指标。岗位职责不同,设计的考核指标也应各异,切忌面面俱到,从而导致员工把握不住工作的重点与关键。

当然,无需所有涉及指标都一一列出,因此,在列出重点指标后,再设“安全生产”指标囊括其他未单独列出而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从而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了有责任却无从评价的空白。此外,还可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增加相应指标,如为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加强培训,可增加培训考核指标等等。

发电厂有其特殊性,有些工作虽然重要,但在短期内却不能体现,比如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和发现缺陷,正常情况下设备是安全运行,没有隐患和缺陷的,而一旦产生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引发事故时,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员工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状态分析,以便隐患和缺陷能尽早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为此,需设定“发现缺陷次数”、“设备运行分析次数”等指标激励员工。但这些特殊情况毕竟少有发生,如果每月考核肯定不合理,因此,又设有年度考核。为保持考核的延续性,年度考核指标是在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短期内不能体现结果的重要指标。

2.实施前组织动员和培训。

实施前广泛组织动员和培训,让广大员工明白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等,他们才乐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和推动,这个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重要性甚至超过方案设计本身。尤其各级管理者,他们才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起着桥梁的作用,上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负责,下对下属员工的绩效提高负责,在整个过程中兼任“教练”和“裁判”角色。如果他们不能转变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其教练的辅导作用无从发挥,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帮助,绩效改进和提高无从实现。而且,在“裁判”过程中,如果“误判”,轻则给员工造成利益损失,影响员工对企业的整体认同感,重则造成不公正的管理作风,给企业以后的管理埋下隐患。如此以来,再好的绩效体系,再好的绩效政策都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3.全过程沟通辅导。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绩效方案设计、目标制定、过程辅导、考核结果运用的全过程。绩效方案制定前需要与员工沟通收集大量的信息。制定员工个人绩效计划时,管理者与员工充分沟通,计划才不会脱离实际,员工才乐于接受,才有完成的动力,否则,只能纸上谈兵。绩效计划设定后,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辅导沟通,关注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进展及遇到的困难等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实现预期的绩效目标,同时,也为接下来的绩效考评提供了考评依据,考核结果也会客观公正。最后是考评结束后的反馈沟通,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改进,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值得强调的是,沟通有正面沟通和负面沟通。员工表现优秀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员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时,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需要改正和调整。

当然,沟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注意沟通技巧和方法,沟通前做好准备,沟通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采取有效的方式,尽量避免员工表达意见的机会少;肯定少,批评多;说服员工接受考核多,真正解决问题少;不顾员工感受;对抗和冲突等不良现象发生。

4.持续改进完善。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实施环境的不断变化,执行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绩效考评结束之后,需要定期做绩效管理诊断,进行有效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办法。只有持续地改进和提高,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持续不断地推动企业管理向高水平、高效率方向发展。否则,就像人得了小病“讳疾忌医”,最终危及生命。

比如,某发电厂利用绩效得分在全厂范围内分配绩效工资,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由于不同部门管理者考核尺度把握不一,使得绩效得分差距较大,从而导致员工收入差距较大,与实际业绩差距不符。员工因此愤愤不平,部门管理者只有纷纷抬高各自员工的评分,结果部门间相互攀比,使得考核不但无法体现员工实际业绩,而且增加了部门间的矛盾,不利于工作的协调开展。经分析,调整为先按照统一标准将绩效工资划分各部门,然后在部门总额不变的基础上,利用员工绩效得分进行分配的方式。如此以来,即便部门间员工得分差距增大,也不会因此加大收入差距,而部门内员工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从而既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又合理避免了部门间因主观原因造成的差距。

总之,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要想充分利用其功能、发挥其效能,必须从前期的准备、制度的建立,到有效地实施,从目标的制定、过程的辅导,到结果的运用,环环相扣,节节入手,有效地将绩效管理过程中目标制定、过程辅导、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四个阶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过程的辅导与沟通,逐步形成促进员工良好作业、激励管理者与员工共创佳绩的绩效管理模式。

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论文

摘要:绩效,是衡量一个企业改革成败和发展优劣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方法。在跨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钢铁产能正在不断地释放,然而就冶金行业而言,市场的回升依然步履艰难。过剩的供给、激烈的竞争、低位徘徊的价格,使得企业营销的微利时代远远看不到尽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最为困难的时期,通过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来保障和提高企业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企业战略的导向性。

企业战略是决定企业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正确的企业战略,可以使企业明确生产经营和改革的目标;可以培养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锻炼企业员工在复杂的经营环境中高效处理事务的能力,使企业获得高素质、高文化的优质员工队伍;可以促进企业员工对相关项目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将企业想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实现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企业、团队和员工管理的综合性。提高工作绩效是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无论企业整体、某个团队和每个员工个体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开展工作的。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绩效资源的计划协调、规范化管理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有力地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利于企业总体目标达成的行为。所以体现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综合性。

3.针对问题的协调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和多个过程。因为企业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不断,棘手的问题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就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分析,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便于减少和缓解各种矛盾,促进各类问题的迎刃而解。

4.激发人力资源潜能的创造性。

绩效管理是帮助个人与企业共同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员工能力的开发,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提高企业中高层人员的指导能力,使其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指导,通过提升干部职工的绩效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力量,需要大量优秀的人力资源来支撑。要把绩效管理当作一个有计划、有准备、有指导、有沟通的系统工程,设计建立一套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心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合理对接,认真对岗位分层分类,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强化对过程的检查与监督,重视对结果的反馈与落实,以系统的有效运行来发挥其支持企业发展的实际作用。

既然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行规律必定遵循一个pdca循环和提高的过程。

1.p(计划)。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计划是管理的前提,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在过程开始之前,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要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来达成一致,确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和任务目标。

2.d(实施)。

绩效管理的实施在于详细的辅导和良好的沟通。辅导和沟通是将绩效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实现良好的沟通必须对目标计划进行详细地辅导,把领导的意图向职工讲清楚,形成多赢局面。

3.c(检查)。

对绩效管理的过程进行检查考核和对管理效果的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如果这个环节的工作出现问题,将会对绩效管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定期有效的绩效检查考核和评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足。通过差异化激励机制,奖励完成组织目标的积极行为和结果,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约束;促使员工能力素质的自我开发与提高,改进存在缺陷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更高的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

4.a(处置)。

绩效管理循环的最后一个过程是绩效反馈。无论是激励型绩效管理还是管控型绩效管理,都不应过于看重指标得分,而要侧重于员工的工作行为规范和工作积极性的激发,提高绩效考评的质量和效率,肯定工作取得的成绩,产生激励效应,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为了实现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要搞清对绩效结果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

1.员工技能。

员工技能是员工具备的知识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属于个人的核心内在的因素。但是,员工技能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潜能开发来提高的。

2.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当前所处的客观存在的时空条件。包括面临的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是不为组织和个人所左右和控制的因素。我们必须设法适应它、利用它。

3.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资源,也属于客观因素范畴,有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利的条件,但是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内部条件的制约。

4.激励效应。

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属于典型的主观因素。在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可以改变和人为控制的。因为当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后,就会主动地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积极地向领导争取完成任务的内部支持资源,并且主动去适应和利用外部环境,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激励效应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结果。通过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绩效低下者进行鞭策,来提高激励效应是绩效管理发挥效用的关键。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与公司战略发展一致的激励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是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的,所以激励内容必须体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只有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才能很好地提高激励效应。

2.绩效激励要有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做保障。

产生理想的激励效应,需要以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为前提。首先,决策层应当重视绩效管理;其次,公司发展战略要明确清晰且组织结构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还有,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岗位责权明晰、薪酬体系公平、预算核算体系完备等等。

3.激励内容要符合员工需求。

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激励内容还是以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在满足员工低层次需求过程中,要注重某些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此,激励内容既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现状,又要“以人为本”,注重每个员工个体的实际需求。

4.激励方式要有利于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在激励方式上,要保持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组织目标高度一致,注重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和责任共担。鼓励员工自我能力培养开发和素质提高。组织应当相信和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内部资源。通过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激发员工主动性、积极性来实现员工个人绩效的最大化。

5.要慎重利用激励手段。

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成熟程度,在激励手段上既要有正激励,也要有负激励。正激励皆大欢喜,而负激励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所以想保持正激励和负激励的平衡使用,必须慎之又慎,切忌出现“走极端”现象。因为我们激励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员工,而是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之一,是站在如何激励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主动性角度,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千方百计提高绩效计划的正确性、绩效辅导和沟通的可执行性、绩效考核结果和过程控制的平衡性和绩效激励的有效性。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1]熊小林,熊小平.新时代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新思路[j].今日科苑,2009(22):14.

企业绩效管理制度

此会议既是公司的经营工作会议,又是部门绩效的评价会议;既是绩效的沟通过程,又是绩效的诊断和提高。

对各部门的主要工作、绩效指标进行检查、评价;。

协调各部门之间在计划、方法、工具、进度、人员、设备上的冲突和矛盾;。

传达、贯彻集团总部的经营动态、会议精神,安排、布置新的工作任务。

增加各部门的团结合作,提供一个公开、公正、平等、民主的质询与辩解平台进行绩效沟通。

企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企业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文章,欢迎阅读。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对绩效管理的全面的系统的设计。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实施绩效管理的主要平台和关键手段,通过它可以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机的股东的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整合在一起。绩效计划是在绩效管理期间开始的时候由经理人和员工共同制定的绩效契约,是绩效管理的一种有力的工具,体现了上下级之间承诺的绩效指标的严肃性。

绩效计划的设定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重中之重。合理的计划目标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全面控制目标计划实现的过程和结果,保证所有岗位的计划目标都与企业目标紧密相连,还能够对绩效承担着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2]。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行为考核和业绩考核两大部分,是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其本质上也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考核,是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为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

传统的绩效考核可以归结为“德能勤绩”式、“检查评比”式、“总结报告”式、“人事考评”式等几种典型模式,方式方法上都有片面性和不科学性。现代绩效管理的考核手段通常有目标管理法、360度打分法、关键业绩指标(kpi)法、平衡计分卡(bsc)法和技能矩阵等方法。

目标管理法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方法,它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潜力,但目标管理也存在不足,即强调短期目标、目标设置困难和无法权变;360度打分法也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是指通过员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顾客等不同主体来了解其工作绩效,通过评论知晓各方面的意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关键业绩指标(kpi)法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八二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80/20”的规律;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3]。

平衡计分卡(bsc)法,是绩效管理中的一种新思路,是一种前沿的组织绩效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更适用于对部门的团队考核[4]。bsc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创新与学习、业务流程、顾客、财务。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是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耗时最长、最关键、最能产生效果的环节。所谓绩效沟通,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考评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考核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实质性的面谈,并着力于寻求应对之策,服务于后一阶段企业与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方法。绩效沟通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绩效目标沟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反馈沟通和绩效改进沟通。由此可以看出在绩效管理全过程中都必须强调沟通,而且应该做到沟通有记录,沟通效果有反馈、有考核。

在过程之初的目标建立阶段,管理人员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计划和任务达成一致,并确定绩效评价的标准,这是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如果缺少了沟通,员工没有参与感,心里有抵触甚至根本不认同单独由管理人员提出来的目标和计划,所以这个环节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员工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还会遇到一些跨部门的障碍,作为管理人员有义务与员工随时进行沟通,解决他们在权力、技术、资源、经验、方法上的困难,确保他们在顺利完成目标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指导、帮助和经验积累。最后在绩效评价时,绩效反馈沟通和绩效改进沟通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了,它主要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就被考核者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情况进行面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行为态度是否合格,让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达成对评估结果一致的看法;双方共同探讨绩效未合格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同时,管理者要向员工传达组织的期望,双方对绩效周期的目标进行探讨,最终形成一个绩效合约。由于绩效反馈沟通和绩效改进沟通是在绩效考核结束后实施,而且是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因此,有效的绩效反馈沟通和绩效改进沟通对绩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强调基于绩效目标的员工行为管理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循环过程,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及个体的潜能,是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实现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效率,促进形成一个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多赢”局面。由此可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4.1 正确认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

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很多企业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即简单的把绩效考核当作绩效管理,而实际上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如果把绩效管理简化为绩效考核,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仅仅凭考核的结果作为依据,而没有正确、清醒、全面认识绩效管理,就容易走上绩效管理的歧途。由此造成员工更注重的是如何不犯错误,而不是如何改进自己的绩效,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的绩效管理就无法达到企业最初想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无法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的目的,更无法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的[5,6,7]。

4.2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很多企业通常认为绩效管理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企业战略的制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传递、绩效计划目标的制定、绩效评估方案的制定以及员工激励等多个环节。由此可见,在有效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需要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组织、参与和推动,应该是上至企业高层领导,下至一线员工都要得力地承担起相应的绩效管理责任,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各级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有效的绩效管理应避免管理过程流于形式,杜绝各级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抵制情绪,防止仅仅为了给管理者提供简单乏味的绩效考核表,而忽视了绩效管理的真正目标是不断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员工能力[8,9]。

4.3 构建科学完整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由于绩效考核评估的对象、目的和范围复杂多样,因此绩效考核的内容也比较复杂。企业应避免简单粗放的考核方式,而应采取精细化、多层次的考核方式,区别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技能岗位,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按照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要求,使考核内容更具有实效性。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如前所述,现代绩效管理的考核方法通常有kpi法、360度打分法、bsc法、eva价格管理法、技能矩阵法等考核方法,为了避免因单一工具造成的考核缺陷,可采用多种考核工具,如“kpi法+360打分+bsc法”就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考核方法。

4.4 重视沟通、及时反馈、科学利用考核结果

传统的绩效管理认为企业的目标由管理者制定,员工仅仅是执行而已,至于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则与员工关系不大。但是科学的绩效管理则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员工参与计划的制定、目标的实现、以及员工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因此,在整个绩效体系执行的过程中,为保持管理者与员工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上达成一致,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很多企业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认为绩效考核结束了,绩效管理即告一段落了,而各种各样的表格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后,就被束之高阁。企业管理者不能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更不可能帮助员工改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违背了绩效管理以持续不断的沟通和改进来实现绩效目标这一基本目的。

再次,绩效考核实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不仅要与员工的薪酬、晋升等个人需求挂钩,更要将考核结果科学、合理的应用到企业绩效的改进上,不断提高组织绩效、员工能力和组织核心能力。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平均主义或分配不公等现象的发生,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正确处理团队绩效与员工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

企业绩效管理办法

本公司实施对物业人员的绩效考核旨在实现以下目的。

1.通过绩效考核提高总体物业服务质量的水平。

2.通过绩效考核对公司物业服务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3.通过对员工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可以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公司价值观。

第2条考核对象。

本公司物业人员考核对象共分为以下三类。

1.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各总监等)。

2.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包括各职能部门经理、物业管理人员等)。

3.公司基层工作人员(包括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工程维修人员、物业服务人员等)。

第3条考核时间。

1.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每年度考核一次,具体时间为第二年度的第一个月考核上一年度的工作。

2.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每半年考核一次,具体时间为第三季度的第一个月的上半月考核上半年的工作,第二年度的第一个月的上半月考核上一年度下半年的工作。

3.公司基层工作人员每月度考核一次,具体时间为第二月度的上半月考核上一月度的工作。

第4条考核管理委员会职责。

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各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组成考核管理委员会,领导公司绩效考核工作,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1.最终考核结果的审批。

2.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等级的评定。

3.员工考核申诉的最终处理。

第5条人力资源部作为考核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对各项考核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

2.对考核过程进行监督。

3.汇总统计考核评分结果。

4.协调处理各级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投诉申请事宜。

5.定期对绩效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6.对绩效考核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

第6条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1.负责本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及监督管理。

2.负责处理本部门关于绩效考核的申诉事宜。

3.负责对本部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

4.负责对所属员工进行绩效评价。

5.负责所属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并与员工沟通,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企业采购绩效管理

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可以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支持与引导作用,采购绩效管理在采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实际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的绩效管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购绩效管理可以实现对企业采购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良好管理,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提升整体企业管理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块可以综合划分为企业计划管理模块、企业组织模块和企业协调模块。可以对企业基本管理职能进行良好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水平,由此可以有效确认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已经逐步成为了日常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采购管理已经深刻融合进入了整体的企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开始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各个方面产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如果想有效提高企业的采购绩效发展水平,应该从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预期基础入手,提高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对企业的基础管理手段进行积极引导。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注重企业采购绩效管理和典型案例,从企业的绩效管理基础入手,2005年整体企业才逐步开始在集团经营和管理下制定出了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策略。该企业已经逐步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标准和企业采购管理条例,通过各类型管理条例和管理标准实现了企业的技术化和标准化进步与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可以有效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整体企业发展业绩的有效提升[2]。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同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企业的采购经营战略发展都已经开始于整体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了有效结合与协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企业经营发展与发展目标和企业经营采购计划,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已经逐步实现了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的分解与有效结合,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的部门员工之间的合作,对企业的采购绩效评价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支持与管理协助。企业的采购绩效过程中企业的绩效管理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良好落实,新发公司从2005年开始就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良好创新,其中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实现了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模式的良好创新发展,开始实现企业采购计划的层层细化,同时开始将不同层次目标落实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生产组织模式和采购绩效考评管理模式,可以对实际员工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定期对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明确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通过各类型企业进行管理办法实现了企业采购绩效作用的良好发挥。

企业采购绩效管理对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引导和支持作用,主要的企业绩效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良好分析:

第一,可以通过树立起企业采购绩效管理在企业采购管理中的综合地位和实际关系,同时还可以让员工在个人发展和个人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始终如一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

第二,可以通过企业绩效管理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员工工作氛围,构建起积极合理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模式,有利于优化采购工作环境,激励采购员工更加积极投入到工作和发展过程中,实现企业经营发展效益的提高和企业营利服务水平的良好提升。

第三,通过企业的良好企业采购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激发为整体的企业采购明确合理发展方向,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未来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让企业可以建立并有效实施明确的企业考评绩效发展模式,可以为未来的企业经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未来的企业绩效发展营造良好进步与发展环境。

第四,通过采购绩效管理在采购管理中地位明确和采购模式确立,可以为整体企业经营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提供良好机会,同时还可以开发团队的企业经营发展实力,实现企业采购考评的激励作用,提高整体的员工绩效合作水平和合作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程度形成企业的绩效考评良性竞争,同时还可以营造和谐稳定经营发展环境,建立起学习型企业发展文化。

综上所述,采购绩效管理一直属于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管理体系,同时也属于整体人力资源系统的管理核心,同时在系统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采购绩效管理属于一个整体性较强的管理系统,在整个管理系统中,采购组织实现了系统管理者与企业管理员工的.全体参与和融合,通过采购管理的各个关联环节分析可以发现,采购管理人员无论是采购系统管理理论还是采购系统管理实践,都需要从实际角色沟通入手,明确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职责,同时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理念,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应该在持续不断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投入和帮助企业员工不断了解采购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采购绩效管理障碍性问题应该通过合理规划与指导来共同帮助企业员工投身到绩效管理工作当中。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未来长远规划发展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明确。

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属于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发展环节,通过绩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绩效管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进一步明确,应该有效加强整体采购绩效管理的工作效果,了解通过采购绩效管理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企业的日常运作发挥的重要支持和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绩效管理人员的管理规范。采购绩效管理在整体的采购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不仅仅对企业的采购工作发挥了重要影响,也同时影响到了整体企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工作与管理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完善,所以,应该不断发掘企业采购绩效管理的管理时效性发挥策略,明确未来的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通过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来实现管理工作的整体工作策略和工作准确性的良好发挥。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良好促进和提高。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在整体的企业绩效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处于关键性地位,需要管理者提升认识和理解程度。通过企业的采购绩效管理发挥对整体企业发展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和重要支持引导作用。

企业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结果应用、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计划制定、绩效目标提升、绩效考核评价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主要介绍了员工的绩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了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绩效管理标准、绩效考核办法、奖惩管理制度等,为企业制定员工的绩效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第二条强化员工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人均效益和增强工厂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第三条各级管理人员通过绩效管理三个阶段的实施,确保部门工作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基层专业及管理人员(含部门主管)和车间专业及管理人员(含车间副主任)。

第五条员工的工作分为本部门工作和跨部门团队工作,没有派出的概念。

第六条考核者要对被考核者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同时必须通过绩效管理帮助下属员工提升绩效成绩。

第七条员工绩效管理按月进行,并分为三个阶段。(本站www。)包括绩效目标制定阶段(考核期初)、绩效辅导阶段(考核期中)、考核及沟通阶段(考核期末)。

第八条绩效目标制定阶段由部门负责人(或委托人)与员工共同制定'个人绩效承诺'(pbc)表。个人绩效承诺包括该职位考核期应承担的工作任务、达到的目标、措施、完成时间、考核的标准、提供的见证性资料等进行详细列示,作为员工工作受控的具体标准。

第九条个人绩效承诺来源包括:

1、来源于为完成部门指标而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措施,体现出该部门或职位对总目标的贡献。

2、来源于员工参与跨部门团队或业务流程最终目标,体现出该职位对跨部门团队目标或流程要求的支持。

3、来源于本职位应负责任。

4、创新性目标或计划。

第十条个人绩效承诺的制定应符合明确、可测量、可达到、与职位关联和有时限的原则。

第十一条部门内所有员工达到绩效考核规定的工作要求后,应保证部门内所有工作的正常展开,包括:部门kpi指标的实现、业务流程的运行、部门和个人绩效水平的提高。

第十二条各级员工必须对本职位考核期绩效要求进行承诺。

第十三条绩效辅导阶段是考核者督促、指导、支持员工共同达成目标和计划的过程,同时考核者应对员工行为与结果及相关的关键事件或数据进行收集及记录。

第十四条各部门必须在部门内建立健全'双向沟通'制度,如:例会制度、总结制度、汇报/述职制度、关键事件记录、工作日志制度等,保证各项工作信息的及时和真实传递。

第十五条每月结束各部门负责人对照员工绩效承诺的项目和标准,做出客观的评价,经考核复核者复核后,考核者就考核结果向员工进行反馈沟通。

第十六条考核责任者必须与员工进行正式的面对面反馈沟通,内容包括考核结果、工作成绩、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并共同确定下一阶段的个人绩效目标(含绩效改进目标)。对于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还需特别制定改进计划。

第十七条被考核者必须进行对考核结果的被告知'签字确认。若被考核者不认同考核者对自己的评价,可在相应考核表的员工意见栏'表述,考核者有责任就员工的不同意见与员工进行沟通。

第十八条被考核者如果对考核者的处理意见仍有异议,可按pbc考核流程在两日内向人力资源部提出书面申诉。人力资源部需在受理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申诉人。

第十九条对于主要精力投入到跨部门项目工作中的人员,部门在进行月/年度考核时,原则上应采用或参考项目组的评价结果。

第二十一条员工pbc考核采取百分制进行量,员工年度绩效考核成绩为当年12个月的平均考核分数。

第二十三条主管、车间副主任的月基本工资按职位工资的70%发放,其余部分纳入考核,直接与当月绩效等级挂钩发放:

主管和车间副主任月绩效工资=本人职位工资x30%x当月绩效结果对应的百分比。

第二十四条基层员工的月基本工资按职位工资的80%发放,其余部分纳入考核,直接与当月绩效等级挂钩发放:

基层员工月绩效工资=本人职位工资x20%x当月绩效结果对应的百分比。

第二十五条员工连续三个月考核结果为d、全年累计4个d、年度考核结果为d的,直接淘汰。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的解释、修订权归人力资源部。

第二十七条各部门可在本制度的原则范围内进行细化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自二00八年五月一日起执行。

企业绩效管理方案

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必须根据每个岗位的特点提炼出关键业绩指标(也就是kpi指标),编制规范的考核基准书,作为考核的契约。

设计绩效考核的流程,对考核的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要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做出合理的安排,主要要体现与绩效奖金的挂钩,同时应用于工作改进、教育训练与职业规划。

2.岗位关键指标和权重。

3.考核周期及管理考核或跨部门考核。

4.指标数据化量化设计。

5.绩效考核表单设计。

6.绩效管理组织设计、绩效分析评估改善流程设计。

企业绩效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规范公司对员工的考察和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的.目的。

1、造就一支业务精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确保个人、部门和公司绩效目标的实现,并构成以考核为核心导向的人才管理机制。

2、及时、全面、公正的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促进下一阶段工作的绩效提升。

3、为员工薪酬调整、年度评优、晋升或奖励、降职、辞退等带给人事评核的客观依据,以到达公平、公正、公开的目的。

三、考核原则。

2、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四、考核适用范围。

凡公司中层以下(包括中层)所有人员的考核适用本方案。但以下人员不适用本方案:。

1、试用期内,尚未转正的员工;。

2全年连续出勤不满6个月(包括请假与其它各种原因缺岗)的员工。

五、考核组织机构。

成立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领导公司绩效管理的各项实施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公司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办公室、财务审计部、信息管理部、经营管理中心辖下各部门、物业管理中心辖下各部门等部门主管组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