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4 06:42:26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组织的文档。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个人情况等多个因素,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安排。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

备课人:王文明。

备课组长:刘明瑜教务主任。

【学习目标】。

1、学习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2、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3、学习本文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教学模式:

初读—研读—畅读—品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品、主人公,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其中有些故事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传奇故事《周处》。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这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其少年时期则是另一番模样。《周处》一文以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形象。

二、初读。

要求:读二次,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三、研读。

要求:集体讨论疑难句读、字、词、句。

四、畅读。

要求: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五、品读。

要求: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思考:

1、文章是怎样描写周处为害乡里的?此时周处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吗?

2、周处杀虎斩蛟的情节一定很生动,很精彩,你能补充出其中的生动情节吗?

4、周处为什么“自寻二陆”?这又说明什么?陆机的话对他有什么影响?

5、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六、作业:用现代汉语把本文改成一个小故事。题目:《周处传奇》,要求内容充实,情节生动。

七、板书设计:

周处。

《世说新语》有真谛,少年周处留传奇:

为害乡里少无知,杀虎斩蛟有悔意。

寻告二陆得动力,终为忠臣和孝子。

改过自新未为晚,他年功成名就时。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逆推》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解读: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周处年少时,粗暴强悍,好争强斗气,被同乡认为是本地“三害”之首。当他知道自己“为人情所患”时,“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具以情告”。陆云的一番话,使他痛改前非,自勉自励,“终为忠臣孝子”。文章借陆云的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陆云说:“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个道理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文章剪裁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设计依据:

1、教学理念依据: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创新。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探讨性、创造性;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突出实践创新。2、教学大纲依据:语文教学《新大纲》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课文依据:

本文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但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有一定困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的年龄与学生差距不大,虽然少年时危害乡里,但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文中所讲道理对学生很有启发。课文故事性强,剪裁得体、详略得当。是学生进行复述故事、口头作文训练,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的好材料。

4、学生依据:

初三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虽没有像周处那样凶强侠气,但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相仿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无知,会使学生很容易走进周处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周处的勇于改过自新,会使学生受到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

1、了解《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朗读、翻译课文,理解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3、分析周处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4、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5、由周处改过自新联想自己,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四、课型:

自读课、活动实践课。

六、教学策略:

1、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增加说和写的训练,进行课型创新、教法创新。2、第一课时,让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3、第二课时,让学生多说、多写,用说和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创造。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介绍作品,导入新课。

我国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写了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的错误,即使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氐人齐万年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道周处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周处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就是这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在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周处》一文用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知错改过的少年周处形象。

二、朗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课文。

要求:动口、动手。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音中的错误。

(2)老师纠正错误之后,学生读第2遍。

(3)课文中要认读、掌握的字音有:

处狭蛟冀蹉跎彰横说。

(4)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凶强狭气并皆尤剧更相蹉跎令名改励彰冀。

(5)揣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或说处杀虎斩蛟始知为人情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蛟或浮或沉人患志之不立。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停顿。

(7)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且/人患志之不立或/说处杀虎斩蛟。

(8)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三、译读。

(1)结合注释,自读自译。

(2)学生质疑,问课文中不懂的内容。

(3)老师集中答疑,指导翻译下列句子:

a、周处年少时,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

(“为??所??”,被动句式,“为乡里所患”,就是“被本乡的人认为是祸害。”)。

b、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就是“以情具告”的倒置。)。

c、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朝闻夕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容对真理的渴望。可直译为“古人以朝闻夕死为贵”,或意译为“古人很看重‘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追求。”)。

d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

(这个句子中间省略了一层意思:“若已立志”,翻译时应补上。)。

(4)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5)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4)、(5)掀起课堂第一次高潮。

(6)齐声表情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7)指名复述故事情节。

(8)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掀起课堂第二次高潮。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二、研读。

1、指名朗读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的。

明确:首先用概括的语言直接叙述,“周处年少,凶强狭气,为乡里所患。”接着将周处与蛟、虎并称,“义兴人谓为三横”,并特别点名周处“尤剧”。这充分说明了周处在乡里危害之大。

(2)课文结尾写周处同陆云的谈话,有何用意。

明确:用意有三:一是说明周处已有悔改之意,二是说明周处改过自新的重要原因是接受了陆云的劝告,三是借此阐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2、讨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将同一点平移两次,结果可用一次平移表示,即,因此所有平移的集是一个群,称为平移群。这个群和空间同构,又是欧几里德群的正规子群。

在仿射几何,平移是将物件的每点向同一方向移动相同距离。

它是等距同构,是仿射空间中仿射变换的一种。它可以视为将同一个向量加到每点上,或将坐标系统的中心移动所得的结果。即是说,若是一个已知的向量,是空间中一点,平移。

将同一点平移两次,结果可用一次平移表示,即,因此所有平移的集是一个群,称为平移群。这个群和空间同构,又是欧几里德群的正规子群。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能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

在教学时,我也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等具体实践操作活动,进行平移,然后和例题的结果进行对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进行平移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找对应点,数清方格数,画出平移方向的箭头等。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效果还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但也有几个学生在判断平移的距离时有些问题,我在评讲学生的练习时又着重补充强调了:先看清平移的方向,标出对应点,数清平移的方格数等等,有点效果。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

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4、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0.050.005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学生在二年级的(下册)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及特征。掌握了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一次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是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即连续平移两次。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与变化内容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深入探究图形与变化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86页例题3是把图形在方格纸上沿水平与竖起方向连续平移两次,一是让学生体会图形平移特征,能够说明白平移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例题图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画出平移后的图形,重点在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能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

在教学时,我也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等具体实践操作活动,进行平移,然后和例题的结果进行对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进行平移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找对应点,数清方格数,画出平移方向的箭头等。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效果还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但也有几个学生在判断平移的距离时有些问题,我在评讲学生的练习时又着重补充强调了:先看清平移的方向,标出对应点,数清平移的方格数等等,有点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p9:例4“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

=96÷[16×2]。

=96÷32=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设想主要依据“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等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为中心及其能动作用”、“情境”与“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关键作用。以上说课,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批评指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的条件:确定一个平移运动的条件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专题

1.小组内能够自主合作,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搜集的信息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搜集信息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比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可真阴冷啊,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气?那你们认识天气符号吗?我们一起来看下。”(过渡到本课教学)。

2.出示2018年10月杭州市的天气情况图。3.猜一猜图例中各种图形表示的天气。

4.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

示出来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

(生:统计表、统计图、画正字、画图示等)出示各种方法,指名说一说各种方法的特点,对比后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二、指导探究:1.出示课本条形统计图。

说明条形统计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更方便观察和比较数据。

我们一起来看看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说一说这个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

条形统计图除了均匀涂色以外,还可以画斜线。(演示)2.完成p95页做一做。出示统计表。

请你根据这个统计表画出统计图并回答问题。提示:涂统计图(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画斜线)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三、巩固提高1.完成生日统计图。

生独立完成,展示评价作业,回答问题。

四、拓展提升。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统计。指名回答。出示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分组活动,出示三组题目,说明活动要求。

第一组:统计喜欢的运动项目跑步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

小组选出统计员和记分员,统计本小组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展示评价作业。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

六、作业布置:p100.1。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

120×420xx×31200×4。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90÷30。

=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7)0÷76=。

(8)235+0=。

(9)99-0=。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课后小结: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数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2、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数是可以抵消的;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理解正负抵消。

2、解决有关正数和负数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借助游戏、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直观材料,理解正负数的求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完成学案“温故互查”并二人小组交流。

2、揭示《正负数(一)》并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2、在表格中记录得分情况,然后根据得分情况独立完成学案“设问导读”第一小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结果。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第74页的“试一试”:

1、独立完成导学案“设问导读”的第二小题。

2、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独立完成学案“自我检测”1题和2题,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学案“巩固练习”,小组交流、汇报。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学习能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运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做几道口算练习,比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开始。出示口算练习:

25×3=。

16×5=。

45×2+3=36÷4=。

25÷5=。

师:看来大家的口算很不错,下面老师出个更难的题目,大家有信心解决吗?

师:一天,淘气、笑笑、聪聪三个同学到文具店里买文具,他们要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有什么办法帮他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好吗?开动小脑筋,把想到的办法写在本子上。呆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计算的,开始!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师:每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师:看来这个也难不倒大家,老师再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请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

师: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请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1、根据例题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小组代表板演,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2、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解答之前让学生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怎么列算式计算。小组代表板演。)。

师:同学们的合作得有序而愉快,而老师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想办法帮老师吗?请继续小组合作:

3、小组内讨论交流9÷3×5-2=1成立吗?你能添上括号使它成立吗?(让小组代表说说想法,老师演示)。

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根据学生说的,教师整理,课件出示: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一般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七、作业布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平移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升降观光电梯、电缆车、直线马路上的汽车、滑梯等图片,并通过讲台演示粉笔盒的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相关物体的运动的现象有什么特征?(物体沿直线移动,方向和大小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

2、教师谈话引题:数学中把这种物体沿直线方向移动,物体移动方向、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的现象就我们二年级时学习的“平移”。物体平移中有两个重要问题: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所以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平移”的知识。

(二)引导探索,认知平移特征。

1、认知平移的方向与距离。

(2)汇报交流(图形沿„„方向平移了„„格,图形平移前后相距„„格,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没变)——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图形平移的方向、距离。

(3)教师小结:物体图形的平移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图形平移中位置变了,形状大小和方向都没变。图形平移的距离是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图形平移前后间的距离。谁大谁小?(前者大于后者)。

2、画平移图形。

(2)学生汇报交流画法,结合课件展示。

(3)小结平移图形的画法步骤:1)选点:选取确定图形形状大小的关键点;2)描点:根据要求平移方向和距离(平移规定格数)描出平移对应的关键点;3)连线成形:依次连接各平移对应关键点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强化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二十一第1题,说出平移方向和距离。

2.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并说画法;。

(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收获。

通过质疑汇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本课所学知识。教师小结。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完了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加减法及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的。

知识目标:。

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

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一)创设情境。

课前游戏。

有的用着破旧的课本,有的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他们眼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1:这些山区的孩子太可怜了,条件这么艰苦。

生2: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们还刻苦努力,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生3: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和他们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

生4:老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捐钱捐物,让他们用上新的课本和文具。(这个想法一提出,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说要给捐钱,有的说要给捐文具,还有的说要给捐书。)。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许多上不了学的孩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望他们,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所能去帮助他们,我们要和他们“手拉手”。(板书课题“手拉手”)。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先带你们去超市选购一些学习用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仔细阅读图上的文字,看图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给学生留一分钟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一:小组间互相提数学问题,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谁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他俩每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如何解答呢?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列式解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什么好方法?

(复习学习过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

活动二:解决“买三个书包和三个文具盒要花多少元?”验证小数的乘法分配律。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简单,老师给你们提个难点的“赠送给这3名同学每个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要求:每四人学习小组,各自列式解答,争取做得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不一样)。

生:列式解题,请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引出乘法分配律律。(多让学生自己说)。

活动三:连连看(巩固练习)。

活动四:学习大闯关(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有几道题,请同学们做一做。

1.计算下面各题。

(8+)××+×××4。

师:先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题,看一看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做。

生2:这些题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这几道题,看哪些同学的方法最简便。(学生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看谁的方法最好?)。

(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会用简便方法做)。

小组汇报交流,说出各自的意见。

2.计算。

×13+×7。

××0.49×+9×。

师:要求学生能用简便方法的尽量用简便方法做。做完后同伴两人相互交流。

(三)解决问题。

课本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

生1:我学会了在小数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2: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学到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去帮助人和关心人。今后,我们也要向实验小学的同学学习,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献爱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