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两只鸟蛋的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7篇)

时间:2023-11-28 14:15:45 作者:书香墨

教学计划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一份计划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课文《四个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盛夏,烈日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照射着大地直到黄昏,多么沉重闷人的时光!人们懒洋洋地像是失去了生命力。画个绿绿的太阳吧!让大地上到处一片清凉。金秋,登高望远,大地犹如茫茫的`金海。它给人们献上一个丰收、欢乐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会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寒冬,冷风飕飕,天冷得让人缩手缩脚。画个红红的太阳吧,人们都会有这个希望。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画个彩色的太阳吧,给人惊喜,催人奋进。

从课文里,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适合背诵。

学习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学习重点。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个太阳图卡。

学生:学生用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谜语:白天不见,晚上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2.出示词卡太阳,指导读准字音。

3.出示课题四个太阳,指名读,齐读。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的小脑瓜里是不是蹦出了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出示课件:带拼音生字,指名带读。

2.出示课件:去拼音生字并打乱顺序,摆字卡,自由练习朗读。

3.游戏:我说你找喊名字。

4.指导识记生字方法。

5.巩固游戏:我把生字送回家。

三、动画演示,指导写字。

1.猜谜引入:大口框里有个大。

2.出示课件:因书写笔顺规则。

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四个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

1,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四个季节,让我们再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依次说出“春,夏,秋,冬”)。

2,这个四季呀,听到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好高兴,准备请你们玩个游戏,怎么样,想参加吗(点击课件,复习字词)。

二,激发兴趣,引读课文。

1,小画家还分别送给每个季节一个太阳朋友,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吗(找学生上台贴每个季节对应的太阳图片)。

2,小画家一共画了几个太阳(四个太阳)――师板书。

3,你最喜欢哪个颜色的太阳呢(生说自己喜欢的太阳)。

4,噢!知道了,知道了,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太阳,那你能说出喜欢这个太阳的理由吗(能)真有信心,下面就请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吧!要读的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说明你的理由,可以先和同桌说说。下面就开始行动起来吧!

(学生读书,自学,讨论)。

三,汇报交流,感悟课文。

(一)感悟绿色的太阳。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为什么(随机)。

(我最喜欢夏天绿绿的太阳,因为夏天很热,有了个绿绿的太阳能给人们带来清凉。)。

2,你能给大家读读吗生读――。

3,“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你们能不能给“清凉”换个别的词。

清爽,凉快,凉爽。

4,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顶在我们的头上,你有什么感觉!

5,哎呀!这夏天可真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凉快凉快。(边做动作边说)。

吹风扇,吃冰棍,戴凉帽,戴太阳镜。

6,你想把凉快的感觉送给大家吗自己练习读读。

生:(评)他读的很通顺,但没有读出那种清凉的感觉。

师:我想凉快凉快行吗(师读)。

生:(评)听了您的朗读我感到了一丝的凉意。

师:谁能比老师读的好呢。

(生比读,生背)。

(二)感悟红色的太阳。

1,其他颜色的太阳谁喜欢!(我喜欢冬天的红红的太阳,因为他温暖了小朋友冻伤的手和脸。)。

2,寒冷的冬天到了,你站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这时呜~呜冷冷的寒风吹来,你感觉怎样。

冻死了,身上冷,我觉的整个人不能动了。

暖和了,身上热起来了,很舒服。

4,你想把温暖的感觉送给大家吗。

(生读生背)。

(三)感悟金色的太阳。

1,你喜欢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我喜欢秋天金黄色的太阳,因为他给人们带来香甜的水果。)。

2,秋天是什么样的呢(放课件)。

3,你们看金黄的叶子正忙着邀请小伙伴,去果园品尝水果呢。

快乐,高兴。

4,赶快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吧!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你的小伙伴来读。

(生读,邀请同桌读,邀请老师读。)。

(四)感悟彩色的太阳。

1,彩色的太阳谁喜欢!(我喜欢彩色的太阳,因为他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百鸟争鸣,百花齐放,泉水丁冬。。。。。。。)。

3,春天真美啊你快乐吗你高兴吗就让我们沐浴着彩色的阳光去感受这迷人的春天吧!自己练习读读。

(生读生背诵)。

四,指导背诵。

1,学生练习读。

2,会背的同学起立带着全班一起背。

五,升华情感,表达心愿。

我觉得小画家是个好孩子。

我觉得小画家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觉得小画家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有一个美好的心愿。

2,是啊!不仅小画家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我们大家都一个美好的心愿,你想画个太阳吗你想要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愿通过这美丽的太阳也能早日实现你自己美好的心愿!

我画了个彩色的太阳送给老师,愿您工作开心,生活更好。

我画了个带翅膀太阳送给全班的小朋友,原我们都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大自然,愿大自然的空气更新鲜。

我画了个黑黑的太阳送给白头发的奶奶,原她老人家的头发变黑。

我画了个透明的太阳送给远方的爸爸,愿他能看到我的表现。

我画了个心形的太阳送给全世界的小朋友,让全世界的小朋友心连心,永远在一起。

3,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回家后把你心中的太阳画出来,写上你的心愿,送给你想送的人。

课文《四个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四个太阳》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阅读课文,课文有4个自然段,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的语言,课文简析明了,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创新悟情。内容浅显易懂,课文语言简练,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我作了如下设计。

设计理念:《四个太阳》这篇课文围绕“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就是一种创造,我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具有创新精神。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少讲解多感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一、谈一谈、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四个太阳》看到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解决问题。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课文,学生认真听。了解课文内容。

2、听完录音课文,你知道课文里都讲了什么?把你听到的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听为说做好服务,为进一步领会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读一读、文中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四小组轮读一段,比赛的形式看哪组读的生动。

3、同桌互读。读出小作者的心愿。

4、教师范读,学生体会。

5、指名读、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的让学生在文中感悟,悟出小作者要表达什么心愿,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比赛读、同桌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从多种读法中体会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

四、看一看、口述图意。

1、出示课件,看图联系课文组织语言。

2、小组合作看图说话。

3、各小队推出代表,口述图意,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制作的课件,四个颜色不同的太阳,表达课文四段内容。课件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且形象、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从感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难度降低,丰富学生的感知。同时这一环节的小组合作,体现集体中协作精神非常重要)。

五、认一认、组词说句。

1、出示第一幅图第一自然段,“挂”字让学生做挂的动作。并用“街道”分别说一句话吧!

2、出示第二幅图第二自然段,秋天都有什么熟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味道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分享吗?你都想请谁尝一尝?用我会认的字说一段完整的话。

3、出示第三幅图第三自然段,用上我会认的字组词说话。

4、出示第四幅图第四自然段,用上我会认的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辅之以观看课件,学生的理解会形象而具体,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与实际相结合,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六、找一找,浅显明白。

请小朋友们分别找出穿绿、黄、红衣服的小朋友,并且说完整话,举例说明:王丽穿着绿颜色的上衣,可真漂亮。

(设计意图: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贴一贴、激发兴趣。

1、按小组分学具图片,学生自己动手拼图片,每组拼成三幅图,分别是拼一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夏天,夏天真清凉。拼一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秋天瓜果香。拼一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冬天暖洋洋。

2、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3、我们为这三幅图起个题目吧!学生各抒已见。

4、教师服从学生都赞同的题目.第一幅图,清凉夏天.第二幅图,金黄的秋天.第三幅图,火红的冬天.

5、指名解说各小队拼图,可以联系课文结合1、2、3、自然段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思维。

八、画一画、各显神通。

1、教师再一次深情地引导读1、2、3、自然段。学生跟读。

2、引到第四自然段,教师深情地描述: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着读: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3、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春天呢?动手画一画春天的太阳吧!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绘画。

(设计意图:配乐画画,音乐与美术结合直观教学,强化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强求一种,时间的限制是为了竞争)。

九、讲一讲、自我表现。

1、根据自己所画的春天的太阳,出示填空:我画了个的太阳,献给()。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2、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十、评一评、取长补短。

针对上一环节画春天的太阳,学生互相评一评,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互相评价,通过填空练习,将学生的理解深化,并牢固地掌握知识。)。

十一、背一背、师生接力。

1、根据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指出学生拼图作品。看谁接的好。教师加上动作引读: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

学生看着自己的拼图作品加上动作接着背诵: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2、教师指点学生的拼图作品加上动作引读2、3、自然段。

学生看着自己的拼图作品加上动作接着背诵2、3、自然段。

3、教师指点学生的绘画作品加上动作引读最后一段,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学生看着自己的绘画作品加上动作接着背诵,噢,画个彩色的太阳送给春天,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降低难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困难所在从而针对性在教学时,使教学目的性更强。教师引读背诵,学生接受的快。看拼图和绘画作品引导激趣又激情。在愉快中完成背诵,而且,通过合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教师相机引导,促使学生趋向正确)。

十二、演一演,熟能生巧。

可以指名表演或按四小组分别表演课文四段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根据课堂气氛,调节运用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学生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

十二、总结全文。

作者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愿呢?我们大家心中都有美好的心愿。希望你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课文《两只鸟蛋》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鸟朝凤》的片段。

2、交流感受。

3、师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要是对方读的好的地方,你要向他学,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助他。

3.读全文。

4、四人小组内合作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互相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如果读得好,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表扬他。(小组读文)。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圈出本课生字。

2.在组长带领下互相读一读,考一考,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联系生活识记。

(课间律动)。

蛋:谁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蛋?都是什么样?

取:谁能帮助老师把黑板上的苹果取下来?并用苹果后面的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凉:课文中说:“鸟蛋凉凉的”请小朋友想一想,平时你都感觉什么是凉凉的?

定:课件出示“一定”一词,指名读,你能用“一定”说一句话吗?

捧:请小朋友做一个“批捧”的动作给大家看看,文中的“我”是怎样“捧”的?找出这个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此句,指名读。

连: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和对应的拼音,谁来把生字和拼音连一连。

轻:谁知道“轻”字的反义词是什么?

抬:请同学们做一个抬手或抬头的动作。

投:出示课件,理解投向的含义。

向:出示练习题,区分“向”和“像”。

四、总结。

在这首小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的收获说给你的小朋友或家人听。

课文《两只鸟蛋》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只鸟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这一组教材以保护大自然为专题进行编排。本单元共4篇课文:《两只鸟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它们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童话故事,有的是纪实文章,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自己应该负起保护环境的义务。教材从内容到语言上,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低年级学生当前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在知识上要求学生认识64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在情感上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态度上要培养学生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本课以儿童叙事诗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文章语言轻快、押韵,一下子就抓住了低年级孩子的心。

学习《两只鸟蛋》,应该在学生认知生字的基础上,喜欢朗读诗歌,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与阅读,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部件、换偏旁等等。部分学生已养成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了解了汉字基本知识,能努力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汉字的特点,区分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初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通过模仿与练习,已初步学会了一些朗读的技巧,愿意朗读课文。通过上学期大量儿歌与诗歌的`学习,如《我多想去看看》、《平平搭积木》,学生对于本文的写作体裁并不陌生。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对狭小,对于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如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句话饱含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一年级学生如何去理解这样一份展望呢?这就增加了学文的难度。因此教学时老师要帮助学生增加体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采用自主、合作、读中感悟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是认字和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取“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合作表演、直观感受、想象感悟、文本扩展”等教学方法。

选用“了解内容、积累词语、品读感悟、体验情感”等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初步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鸟朝凤》片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

2、导语揭题。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分分小节。

3、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什么了吗。

4、同桌互读。

读书要求: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两人互相检查,读音正确吗?要是他读得好,就向他学习,要是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如“蛋、连”和“亮、定、捧、轻、仿、向”。

三、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学生把圈出的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四、全班交流,指导汇报。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自读生词。

2、个别读、小组开火车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3、重点识记,指导方法。

(1)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捧、抬、投,都是表示手的动作,可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帮助识字,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2)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如:冷―凉。由此可看出,带“冫”的字与寒冷、冰凉有关。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可用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车―连,口―向。

……。

4、划分小节,分段朗读。

(2)学生接力读,师生评价。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发现字的特点:“听、唱”都是左右结构,口字旁;“连”与“远”都是半包围结构。

2、指导学生写好走之。

(1)三笔写成。

(2)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

点:偏右书写,从左上向右下方轻落笔,接着重按笔,然后向点的尖部方向快速提收;

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微斜一点,中间部分略收缩,折撇写得自然圆转;

捺:捺是平捺不要写的太斜。起笔在垂直方向要对准第二笔的起笔,右下行笔时笔画较直,要渐行渐按,然后向右水平快速提笔写出。

3、“向“字是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口“字写得往上一些。

4、指导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

5、展示写得整齐、正确的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6、生字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出示字词,找学生读、齐读。

(二)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着词语(内容就是课后“我会读”)的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好朋友,一起读词组,再交换左右顺序读,然后带大家齐读。

大家读一读,“凉凉的鸟蛋”和“鸟蛋凉凉的”有什么不同?意思是一样的吗?(意思一样,“凉凉的”放在“鸟蛋”的前面,这不是一个句子,后面不能加句号,放在后面就是一个“什么东西怎么样”的句子了。)。

二、读文悟情。

(一)通读全文。

1、自由的把课文读一遍,争取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掉字。

2、教师范读。

请大家评一评老师读的怎么样?想读的像老师这样好吗?老师读书的时候是一边读,一边很用心的想象着这首诗歌描写的场景,读着读着,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诗歌里的人物就好像来到我的面前,又把事情的经过表演了一边。你想不想也做到这样?那就请你们认真的读一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一、二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2、让学生说说:我仿佛看见了。

3、鸟蛋小小的,还凉凉的,多好玩呀!谁来当这个小男孩,带着好玩的心情来读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4、小男孩心想:这么好玩的鸟蛋拿回家给妈妈看看吧,那妈妈看见了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用笔把妈妈的话画下来。

谁愿意读读妈妈的话?听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视频:鸟蛋孵化成小鸟。)小小的鸟蛋在鸟妈妈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个破壳而出啦!它们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多么富有生机的生命啊!哦,原来两只小小的鸟蛋,就是两个可爱的生命!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鸟妈妈的“焦急不安”。

(三)学习三、四两节。

1、课文哪一小节写了小哥哥送鸟蛋?

2、他是怎样送回去的呢,自由读读课文三、四小节。

3、请小组内的小伙伴一起演一演小男孩:边读边做动作,将鸟蛋送回去。

5、小哥哥送回鸟蛋时,他可能对鸟蛋说些什么?

你们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小男孩?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句式: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小男孩。(生自由说)。

6、小结:小朋友讲得真好。这个小男孩在妈妈的启发下,小心翼翼地把鸟蛋送还,老师觉得他多爱鸟呀!

7、齐读最后一节。出示课件:男孩把鸟蛋送还,站在树下,望着天空的情景。

(1)这鸟儿的欢唱是指什么鸟儿?

(2)他把目光投向高远的天空,他想看到什么呢?

8、师总结:小男孩仿佛听到了破壳而出的小鸟在枝头欢乐的叫声,仿佛看到了它们在蓝天上飞翔的美丽身影,还看到了小鸟和人类已成为了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带着美好的希望来读读最后几句吧!(齐读第四节,男女生分读)。

三、指导背诵。

1、自由读,自由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可以边看整个故事的课件)。

4、集体背诵。

四、总结全文。

1、你觉得这首诗歌写的怎么样?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生质疑)。

我们的地球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生命才变的如此美丽。请爱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吧!爱护地球,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五、学编诗歌。

六、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课文《两只鸟蛋》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齐读课题。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朋友仔细听,如果有错误咱们大家一起帮他纠正。

3、自己练习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小节。

4、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组互相帮助。

5、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6、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找到了哪些生字和词语?

7、指名读。

8、摘掉帽子,谁还会读?翻人浪读。

9、只剩下字宝宝了,你还会读吗?男女生读。

10、这些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记住呢?在小组中说一说,待会,梁老师要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前面汇报,还要评出识字能手呢。

11、我们来做个游戏,把字宝宝送回家吧。

12、咱们一起来一个读字比赛吧!先练习一下。

你们学得真认真!放松一下。

(在优美的乐曲中孩子们做老师自编的体操)。

三、重点感悟;

咱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我们识字就是为了更好的读文,这些生字回在课文中,小朋友一定能认出它们。

1、指名读第二节,想想,妈妈看见了什么,才说这样的话的?

2、你们认为他读出好玩的感觉了吗?

3、指名读。

4、妈妈看见了说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5、教师范读。你觉得梁老师读得怎么样?

6、我听了妈妈的话,是怎样做的?你自己读读,如果让你来演,你能演好吗?

7、指名读,一人演。

8、大家来评演得怎么样?

9、大家一起读,请一个小朋友表演。

10、我把鸟蛋送还了,就等于把两只小鸟送还给了鸟妈妈,我还想到了什么?

11、谁能把最后一节读得美一点。

12、我真的听见了鸟儿的欢唱了吗?没有,是我看着鸟蛋想到的,是好象听见了鸟儿的欢唱。仿佛就是好象的意思。

13、同桌俩读读,看谁读得更好。

14、自己边读边表演。

15、全班齐读,会背的就背诵。

书放下,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许多鸟儿展开美丽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

课文《四个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

1.今天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他说呀,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讲故事,他说呀,有个小朋友,画太阳,画了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一共画了四个太阳。)板书课题:四个太阳。指名读。

2.想知道关于四个太阳的故事吗?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拼拼音,,问老师、同学)有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就开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有读了两遍的吗?三遍呢?有没有发现自己读得很不错,愿意读给大家听的?(非常自信,我喜欢)请四人接力读,正音。

2、自己第一次读就能读成这样,确实很不错了。谢谢你们。没有站起来读的也是能干的孩子,将给你们一棵苹果树。猜猜果子里边藏着谁呢?(课件:一棵树上挂着苹果,果子里藏着生字。)。

3、这些生字认识吗?有本事只动嘴巴不出声音自己读读。谁当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4.最后读“季”,问,一年有几个季节?)。

板书:春夏秋冬。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小朋友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再读课文,找到了答案就举手汇报。

(小朋友画了一个绿绿的太阳,一个金黄的太阳,一个红红的太阳和一个彩色的太阳。)。

出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的图片。

2、小朋友说呀这个绿绿的太阳是送给夏天的。(把绿绿的太阳图片贴在“夏”上方。)因为夏天是很热很热的,他说:(师范读第一段)你们觉得呢?谁来读?(指名读)谁还想试试?(指名读)(我感到凉爽的风儿吹过来了,谢谢你)感到了清凉的小朋友一起读。齐读。

4.哟,春姑娘和秋妈妈已经等不及了,这也实在是两个迷人的季节,画个怎样的.太阳最合适呢?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读你们组喜欢的那一段。小组合作读书。

5.刚才我看到有些组是齐读,有的是一人一句接力读,有些组是男女生比赛读,还有当小老师带读的呢!真好!现在,替你们喜欢的季节把太阳挂上吧!(请两位同学上台给春天和秋天挂上太阳)。

6.指导第二段。还有没有组喜欢秋天?那好,给你们看一段好看的录像吧。(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美吗?秋天的太阳确实像金子一样可贵。果子熟了,人们丰收了。就连金黄的落叶也不闲着,它在干吗?(指导朗读: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它会邀请那些小伙伴呢?你想尝尝吗?我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让你解解馋,看着这些美景,美美的读读课文,读好了,你的心里就会像吃了果子一样香甜。(配乐读---指名读)。

7.“牛牛”那一组喜欢春天,你们组是怎么读的?有没有一问一答的?哪一组再来试试?怎样理解“多彩”的?(课件播放春天五颜六色的美景帮助理解)。

8.现在如果我请全班同学读全文,你们准备怎样读?四个大组合作,把课文好好的读一遍。

指导写“园”“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五、拓展延伸。

(学生发言)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课文《一夜的工作》公开课教学设计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生答(略)。

2、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一篇课文中能找到,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找答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反映总理生平及工作生活的影像片段。

过渡:从录相中我们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为党、为国、为民操劳。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诗人何其芳写的这篇文章,就是真实地再现总理忘我工作的情景。

2、通过课前学习,谁来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哪几方面写这件事的?

板书: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法提示:

(一)自主学习体现“工作劳苦”部分,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二)汇报交流。

2、生汇报交流(略),从而体会周总理不辞劳苦,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过渡:看来同学们很会学习,都懂得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总理工作十分劳苦,除了课文中的文字叙述,还有一处能体现总理工作的情境。那就是课文插图:

3、出示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给这幅插图添一句傍白(略)。

1、出示多媒体课件:

学法提示:

(一)合作学习“生活简朴”部分,(可采用上一段的学习方法,也可创新性的选用学习方法,自主设计板书)。

(二)汇报交流,展示板书。

2、生汇报交流,展示板书(略)从而体会总理生活十分简朴。

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亲眼看到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生活又是那样的简朴,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么让我们带着无比激动,难以平静的心情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课件出示字幕(七、八自然段)师配乐范读。

2、生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3、师导读:

导:作者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诉,于是在回来的路上——(生接读第七自然段)。

导:由一夜的工作,想到总理无数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作者心潮澎湃,他想让世人都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位好总理,因此——(生接读第八自然段)。

4、生领读,合作读。

5、穿插一段小故事。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把这句话改为设问句:“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没有。”

2、师:的确没有,当年总理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决定降半旗一周表示沉痛哀悼,这时有些国家的官员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元首去世不降半旗,而中国的周恩来去世却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是这样回答的:“你们哪一国的元首像周恩来一样一生没有一个子女,却抚养别人十几个孩子;你们哪一国的.元首像周恩来一样一生廉洁奉公,在银行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他的话使当时在场的人哑口无言,接着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可见,我们的总理以自己伟大的人格魅力赢得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难怪作者会发出“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如此的感慨!!

课文《一夜的工作》公开课教学设计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

2、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工作情况是怎样的?赞扬了总理怎样的品质?)。

二、细读课文,答疑解疑。

解决第一、二个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汇报自己的体会。

(1)总理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一尺、一叠说明总理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

(2)他一字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下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是写总理审稿时的情形。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件正确无误。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张还是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的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是一个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用了“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加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俭朴。)。

(4)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是些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是简单得很呀!这里,工作的繁重与生活的俭朴在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的辛苦。)。

(5)学生质疑:我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是说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

(6)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去掉这句话中的“好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花生米比平时增加了,但是虽然增加了我一个人,花生米仍不多,仍可以数得清颗数。从中可以看出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呀。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形象的高大。)。

三、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的关系。

1、听老师说一句话:“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

2、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那组关联词?

(虽然......但是)这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对比关系)。

3、请你从课文中找到有这种关系的内容,并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把这样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1)虽然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一尺来高,但是他审阅每一篇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

(2)虽然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

4、总结:作者有意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这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描写更加突出总理人格的伟大。

四、朗读,悟真情。

1、看到这样的总理,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

2、指名读7、8自然段,比较两次说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1)一次是对自己说,一次是对世界说。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吐,正是想到这样的好总理,这样崇高的品德,作者更加激动,以至于向“全世界”再次发出内心的呐喊。

(2)文章两次提到“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能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而幸福、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中联想到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的操劳,鞠躬尽瘁,这是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了的。

3、再次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了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打动你?请你把这样的内容读给你的同伴。

一年级语文《两只鸟蛋》公开课教案

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两只鸟蛋在什么地方?它们怎么了?)。

(二)小组合作认读汉字。

直接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认”中的十二个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书来解决)。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凉、轻、定”的发音。

.出示“我会读”中的短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教师检查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正确。

.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学生喜欢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读完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教师分节指导朗读,体会每小节表达的情感。

第一小节:要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感觉读出来,还要把“我”拿着鸟蛋那种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第二小节:要把**的语气读出来(可分角色朗读)。

第三小节:要把送还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读出来。

.读第四小节时可以质疑。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后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六)练习背诵。

(七)指导书写。

一年级语文《两只鸟蛋》公开课教案

《从现在开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懂得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道具、小星星挂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自我介绍。

(2)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动物身份,戴上有动物身份的星星挂牌,表演每一种小动物。

二、创设情境,讲故事,激趣。

师:今天我来给大家进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从现在开始》。

板书课题。

三、进入情境,学习表演故事。

师:想不想把这么有趣的故事演出来?

生:想!

师:想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要过三关。

出示.课件。

第一关:认读生字,了解故事。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2)摘生字苹果树,过生字关。教师正音。

第二关:熟读故事,了解角色。

(1)分小组比赛读。检查读的过程。

(2)过关要求:通顺、流畅,还有一定的感情。

第三关:理解故事,学习表演。

过渡:其实这两关都是很容易的,难的还在后头,它需要大家仔细读故事的'基础上学习表演。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文,师: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解“首领”一词。

(3)体会狮子的威风,表演狮子说的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第一任是谁上任?

生:猫头鹰出示.课件,贴头饰。

(1)在书中找出第一条命令,练习朗读。

(2)请人上台表演,猫头鹰(2-3)人。

(3)体会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袋鼠出示.课件贴头饰。

(1)指导表演(评价)。

(2)让其它动物体会跳着走路的痛苦。

(3)理解“激动”一词。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看来袋鼠大王的命令,让大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您还是跳着回去吧!

(1)请狮子大王颁布最后结果。

(2)指导读出郑重语气。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狮子上台宣布命令。

(2)齐读小猴子颁布的命令。

(3)体会这条命令的好处。

(4)与小猴子对话,体会心中有他人,关爱他人。

(5)理解“立刻欢呼”。

小结:大家都明白了,无论你是大王,还是小动物,都不能只想着自己,要想着别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四、进入情境,分角色表演故事。

(1)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2)指名上台表演。

五、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小动物图。

猫头鹰夜里做事。

袋鼠跳着走路。

小猴子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过日子。

课文《去年的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

2、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工作情况是怎样的?赞扬了总理怎样的品质?)。

二、细读课文,答疑解疑。

解决第一、二个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汇报自己的体会。

(1)总理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一尺、一叠说明总理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

(2)他一字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下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是写总理审稿时的情形。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件正确无误。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张还是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的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是一个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用了“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加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俭朴。)。

(4)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是些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是简单得很呀!这里,工作的繁重与生活的俭朴在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的辛苦。)。

(5)学生质疑:我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是说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

(6)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去掉这句话中的“好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花生米比平时增加了,但是虽然增加了我一个人,花生米仍不多,仍可以数得清颗数。从中可以看出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呀。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形象的高大。)。

三、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的关系。

1、听老师说一句话:“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

2、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那组关联词?

(虽然......但是)这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对比关系)。

3、请你从课文中找到有这种关系的内容,并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把这样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

(1)虽然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一尺来高,但是他审阅每一篇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

(2)虽然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

4、总结:作者有意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这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描写更加突出总理人格的伟大。

四、朗读,悟真情。

1、看到这样的总理,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

2、指名读7、8自然段,比较两次说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1)一次是对自己说,一次是对世界说。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吐,正是想到这样的好总理,这样崇高的品德,作者更加激动,以至于向“全世界”再次发出内心的呐喊。

(2)文章两次提到“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能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而幸福、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中联想到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的操劳,鞠躬尽瘁,这是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了的。

3、再次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了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打动你?请你把这样的内容读给你的同伴。

文档为doc格式。

课文《去年的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分别是《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本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为了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与《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不同,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简洁平淡的童话语言特点,体味其中的妙处,就成为本节课的语言训练所在。

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和整组教材的字词过关课,生字的学习已不再是难点。

2.学生自读课文后能初步感受鸟儿和树的友情,但对两次“看了一会儿”理解得不深不透。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可能会罗嗦,应训练学生同类事情合在一起说。

3.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喜欢,对童话本身也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如:歌颂真善美,多采用拟人化的语言等;对童话语言的特点在《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中有了一些了解:语言生动优美。而对于《去年的树》中童话语言“简洁”的特点及其好处则非常陌生。

学习目标:

1.运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的第4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对话,通过给对话加提示语,感悟这篇童话“简洁便于展开想象”的好处,并从中体会到鸟儿和树的深情厚意及信守诺言。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的第1条: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本组教材目标:品悟童话的语言特点。)。

3.质疑、想象、交流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不同。抓住第一次“看了一会儿”进行练笔。

(落实《课标》中段目标第5条: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拓展阅读《白蝴蝶》,运用赏析“语言简洁”之妙,促进认识的提升。

(落实《课标》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运用“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对话,通过给对话加提示语和想象,感悟这篇童话“语言简洁”的妙处,并从中体会到鸟儿和树的深情厚意及信守诺言。

教学难点:

感悟本篇童话语言“简洁”的特点,并体会到“语言简洁能更好地让读者展开想象”的好处。

学习过程:

一、画出人物关系图,概括内容。

师:同学们,在学习前面的两篇童话时,我们知道了一种概括童话内容的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画出人物关系图,概括童话内容。(学生齐读方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感人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在预习时,已经画了人物关系图。请你再对照着图,说给自己听听,然后上台展示。

找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相比之下,你更喜欢谁的说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把图示画在黑板上,请一生再上台说一遍。

二、品读对话,感悟“语言简洁”之妙,升华情感。

师:整个故事都是围绕对话展开。小鸟共有4次对话,请同学们先看第一次:

1.比较学习第一次对话,认识“语言简洁”并体会“简洁之妙”。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滚出去!”

——《巨人的花园》。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幸福是什么》。

(2)交流:没有提示语。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前两篇童话有提示语,语言生动形象,非常优美。而《去年的树》没有提示语,我们感觉语言非常简洁。(板书:简洁)我们该给“树”和“鸟儿”说的这些话加上什么样的提示语呢?请你再读读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想一想。

(3)学生结合一、二自然段,给第一次对话添加提示语。

出示前四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着“好朋友”“天天”等词,说明添加提示语的理由。树的提示语,可以是:依依不舍、深情地等;鸟儿的提示语,可以:痛快地、毫不犹豫地、坚定地等。

师小结:看来,加提示语要联系上文,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这样才合理。

(4)根据学生所填词语,随即感情朗读。

(5)小结。同学们添加的词语都非常巧妙合理,都能表现出他俩之间的真挚友情。看来,简洁的语言留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张贴:语言简洁,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预设:学生填上词语,但读不出感情,教师则范读。】。

2.围绕“语言简洁”,想象其他三次对话鸟儿的心情,进一步感悟“简洁”的妙处。

出示(鸟儿的语言变色):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1)小组合作。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况,想一想鸟儿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填在括号里,并把这种心情有感情地读出来。(教师巡视)。

(2)交流展示:找二至三个小组交流朗读,先说填的三个词语依次是什么,再读鸟儿的问话。

(3)小结:大家真了不起,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鸟儿的心急如焚、奔波的劳累,但是我们从平淡的语言背后,依然读懂了鸟儿心情的急切和对友情的执著,这就是简洁的魅力。

三、质疑问难,放飞想象,训练语言。

(1)质疑。

出示: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2)小组讨论,写话训练,解释疑难。

师:听完小姑娘的话,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如果你是小鸟,会想些什么呢?联系前文小姑娘的话,再联系后面接着唱起去年的歌想一想,写下来。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找同学代表到展台前展示,一边展示内容,一边评析书写。结合学生创作,领悟真情、守信、留恋等。

唱完歌后,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此时,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说说即可)。

师小结:一个最最简单的词“看”,让我们展开了无尽的想象,从看字背后,我们感受到了如此丰富的情感:鸟儿的吃惊、鸟儿的自责、鸟儿的诚信、鸟儿的祝福等等,这都是简洁的魅力。同学们,我们读语言简洁的童话,就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拓展阅读,抓住“简洁”,想象练笔。

下发文章:

白蝴蝶。

【日本】新美南吉。

一个老爷爷在街角卖气球。这束气球,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别的颜色的。它们脸儿贴着脸儿,随着风在空中飘动。

一只白色的蝴蝶,每天都飞到这束气球这儿来,跟它们在一起玩儿。

这束气球里有个很小的红气球,白蝴蝶跟它最好啦!

有一天,一个背着娃娃的阿姨走过来,用一分钱买走了那个小红气球。

在走的时候,小红气球说:再见啦,蝴蝶!”

可是,白蝴蝶说:“不,我要跟你走!”

白蝴蝶扇动着翅膀,跟在红气球的后边。

那个背娃娃的阿姨穿过一条林荫路,走向公园。红气球给一根细线牵着,跟在她背后。在红气球的后边,又跟着白蝴蝶。

阿姨一走进公园,就在长椅子上坐下来,唱起哄娃娃睡觉的催眠曲:

噢--噢--睡觉喽—。

噢--噢--睡觉喽—。

还没等小娃娃睡呢,她自己倒先“呼呼”地睡着了。

白蝴蝶不放心地问红气球:“这以后,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红气球说:我也不知道。”

这个时候,阿姨不知不觉地松开了手,细线滑了出去,红气球开始飘向天空。

白蝴蝶也跟着红气球,向天空飞去。

“我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蝴蝶,你快回家去吧……”红气球说。

“不,我跟着你。”白蝴蝶说。

红气球越飞越高,白蝴蝶也越飞越高。往下看去,城市变小了,房子跟玩具积木似的。

“别再跟着我了,好蝴蝶,我还不知道会飞到什么地方去呢!”红气球说。

可是,白蝴蝶还是扇动着翅膀,跟着他走。

不一会儿,红气球和白蝴蝶都看不见了。

1.学生自读文章,作批注。

2.全班交流。

五、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概括童话内容的方法“画人物关系图,概括内容”;还知道了有一种童话,它的语言虽然简洁,但却留给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还体会到了人间要重真情和信守诺言。如果同学们喜欢新美南吉的作品,课后可再找来读读。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1.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出蔚蓝的天空中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最后定格在屏幕上的是书上的插图。

3.师叙: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可爱的月亮,闪闪的星星,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4.配乐,师范读课文。

这一部分设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高涨。

二、初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

1.让学生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课文读给同位听。

3.四人小组配合读,可一人读一行,也可一人读,大家听等。然后说一说你最喜。

欢诗中的什么,在图上指给大家看一看。

这里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对课文有所感知。

三、品读课文,想象中创新。

1.指名读一、二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画个弯弯的月儿。(师生一起画)然后评一评画出了弯弯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弯弯的事物。(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弯弯的桥洞、弯弯的香蕉、弯弯的眼睛)再读第一行,思考: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最后引到书上小小的船,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两头尖。

比较读: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学生在比较读中感悟语言的美,月儿的可爱。

2.放《小小的船》曲子,师描叙,生闭眼想象: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只要学生的想象有合理的成分都给予肯定。再指导学生朗读,把想到的美景读出来。

创设富有童趣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中有自己的见解,可能幼稚,却是童心的自然流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教师要保护这种可贵的童真。

3.师生多种形式读好这首诗:引读、表演读等。

4.教唱《小小的船》这首歌。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能真的坐上宇宙飞船,飞向蓝天,登上月球,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老师这儿有一份作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做。(作业印刷好发给学生)。

附:作业。

1、我会说:弯弯的月儿像()。

蓝蓝的天空像()。

闪闪的星星像()。

()像()。

2、我会读:

爱照镜子的月亮。

月亮爱照镜子。

天冷了。

每经过河边、湖边。

月亮弟弟没衣服穿。

她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

他一定很冷。

看看今天。

风伯伯。

是胖了?还是瘦了?

快把云衣服送来。

给月亮弟弟穿上。

3.我会画:把你想象的星空画下来。

课文《一夜的工作》公开课教学设计

1、进一步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俭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初步培养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了解周总理的其他动人事迹。

一、颂总理故事交流会。

1、请学生主动上台讲。

2、伙伴间交流。

3、网上查询更多。

二、课外阅读。

周总理,你在哪里?

三、拓展练习。

请以《我想说……》为题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激动和感慨。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七、课后思考。

请把本文和读本上的`两首诗作简要的比较。

《秦风?无衣》。

这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歌谣,体会诗歌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同袍”“同泽”“同裳”“同仇”“偕作”“偕行”的递进层次,理解它有利于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诗歌中的重复字词。

头脑里要想象着这是一首行军的战歌。

二、重点解释这些重复字词。

同袍戈矛同仇。

同泽矛戟偕作。

同裳甲兵偕行。

(字词的重复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了解这一特色对背诵有利,请同学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诗歌鉴赏]。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全诗共三章,章下章句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求。“无衣”这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同偕”,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烽的古代军歌。

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

四、默写本诗。

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29、掌声》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就是情感的互动、心灵的呼应和思维的撞击。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爱”为教育主线的课文。因此,我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语言,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英子的情感变化,进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华,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3、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复习几个重点句子。

二、前后对比,整体把握。

(一)理解英子给人的最初印象。

1、英子最初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哪里看出她文静(或忧郁)?体会“总是”、“默默”。

(2)她为什么那么文静、忧郁?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英子最后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1、英子后来又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出示自然段,提问:哪里看出她性情开朗?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境,领悟到人物的喜悦。]。

(三)小结质疑:引导前后对比,提出问题,过渡。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一)初步感知:是什么使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

(二)抓住重点,指导读懂第三自然段。

1、默读: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把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1、2句:

a、“犹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犹豫”?“犹豫”时表现怎样?

b、她为什么“终于”走上讲台?心里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

(2)提问:从英子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同学们共响起了几次掌声?

b、英子为什么流泪了?

c、指导读句。

d、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同学们为什么又一次鼓掌?

e、这时候英子有什么表现?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f、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是因为这掌声里有爱心。

(板书:)。

2、在你们的生活中,你有得过掌声吗?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3、过渡: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4、读英子给我写的信,给英子回信(先说后写)。

五、作业布置,积累语言。

1、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29、掌声。

忧郁。

英子鼓励赞扬。

开朗。

掌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