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12-02 16:58:20 作者:梦幻泡

5.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规范的写作风格,使我们的文章更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作品。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情感教学作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情感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教育内容,其与理论知识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引入情感教学模式呈现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对于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都处于关键发展期的小学生而言。本文即以情感教学和小学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情感教学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情感教学如何有效应用于小学教育管理活动之中,以期为小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情感教学;小学;教育管理;应用。

近年来,情感教学逐步出现在各个学校的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管理活动之中,愈加受到教育部门及学校工作人员的广泛重视。情感教学一般不会独立存在而多借助于一定的教学形式或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融入,推动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然而,情感教学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活动起步较晚,仍有待拓展与完善,笔者基于工作经验与对情感教学的理论分析探讨其应用之道。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

情感,英文表达为affection,是指主体在面对某些现象或需求是否被满足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活动或体验,情感产生于一定的外在环境之下,同时亦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情感教学即是指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应积极融入个人情感,而非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传授,同时借助于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积极和正向的学习氛围,促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情感态度,达成情感或心理发展类教学目标。

(二)情感教学的重要价值。

情感教学既是现阶段已经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亦是一种教学方法。情感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具有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创新性,保证教育质量。以情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或方法与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并不相同,其关注学生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能够满足其对于更高层次的情感需要,继而形成温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思维方式。情感教学在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同时亦能够提升其学习和进步的内驱力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观察,并强化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由被动学习向乐于学习转化。其次,帮助学生构建优质的品行,达成互帮互动的和谐校园氛围。教师于课程开展或学生管理过程中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情境或活动形式实施情感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形成包容尊重的社会交往态度,还可通过迁移作用帮助学生构建乐观、博爱、乐于助人等优质品德。

(一)班集体建设中的情感教育。

(二)班集体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1]臧以霞.试析小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

[2]李吉海.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1.

[3]徐德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基础设施的缺少和破旧,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很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却又没有好的设备和足够的经费。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5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涛声依旧。

近些年,我们国大多数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农村小学的闲置,有的地区两三个村子有一所小学,天气不好的时候,学生上学都成问题,这样的话,对农村教育是很不利的,也造成了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浪费,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教师中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是老龄化严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逐渐老龄化,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经常出现生病请假的事情,就会安排其它老师代课,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无论从思想上,从语言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不能做到及时的更新和改变,不能很好的接收到一些流行的和前言的教学理念。工作责任心虽然很强,但是做事情不会变通,过于教条,并且从学历上来说,也大多为大中专学历,本身知识水平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目光相对短浅。二是术科教师缺乏。在城镇,无论是术科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学校的教学器具都很充足,而在我们农村小学,术科教师严重缺乏,音、体、美、劳等学科都是由班主任或者是一个老师代上的,而且教具也没有,只能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教学,尤其现在小学加开了英语课后,各学校没有新招专业的英语老师,而是让本校老师深造,然后再来教给学生,因此,小学英语教学根本无法实行。农村小学教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农村,也很少有机会出去学习和考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不能很好地掌握前言的教学方法,信息相对闭塞。三是教师自身原因。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学校环境差、学校和家庭压力大、工资待遇不是很丰厚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老师们对工作不是很积极。四是教师区域分布不等。比较偏远的小学就会出现严重缺编,还得外聘代课教师,不但不好管理,还无法控制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

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大多为农民,所以她们从小眼里看到的只有父母,平时接触的人也少,所以在她们心里没有很好的树立学习的目标,总是觉得作业写得就可以了,没有很好的做好预习和复习,找不到恰当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承担家里的一些家务劳动,保证不了充足的学习时间,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不强,总是老师赶着学,教一点学一点,不会主动的发现问题,贪玩惰性很强,也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学校学到一点知识,课外班又学到一点,回家还有家教再教一点,加深记忆,也有很强的学习氛围。所以城乡的孩子无论从学习环境还是学习条件上都是有着巨大的差别。

农村教育本身就很薄弱,再加上农村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大多数家长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更不用说监督和指导孩子写作业了,还有些家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回到家里不能得到很好的温习和巩固,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更谈不上像城镇的孩子一样,在学校可以学习,放学到课外班还可以学习,回到家里还有家教可以教,这样学几遍下来一定要比只在课堂上学习一遍效果好得多。同时,还有许多家长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守在家里,让老人带孩子,家庭教育更是一片空白。有的家长没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他认为我交了学费,孩子的学习就都归学校管,和家长没什么关系,对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告诉孩子学习没有用,女孩迟早要嫁人的,学那么有什么用。男孩子更是当成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直接退学回家务农,由于家里经济原因,还可能会带着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这样就会增加学生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工作的开展。

教育为立国之本,我国又是农业大国,所以抓好农村教育,抓好小学教育尤为重要。教育是一篇大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人共同努力来建构。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相应的减免农村学生的学费,让她们有学上,能上得起学,还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和设备,让她们也有条件学习,多招些术科的特岗学生,让同学们真正的学到一些技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也用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现代社会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那些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那些没有用过电脑,用过电子琴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各界从士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我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能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果这样,我国的教育何愁不发展?我国的经济何愁没有强劲后力?中国的腾飞也必定为世界瞩目!

探讨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方法?%a一、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a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认识钟表”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

讨论如何确定整点、半点、整点刚过和快到整点,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

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材中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人民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研究数学的材料、题材,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和数据编制开放性、实践性练习,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

从生活人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a二、以探究的方式体验数学知识%a儿童天生就有一种希望自己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的渴求,孩子们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

的地板,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个房间用的油漆多吗?为什么?借助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有大小之分。

第二层次体会面积单位的意义和作用。

第—个房间比第二个房间的面积大,大多少,需要一个衡量标准,引出平方分米这一概念后,组织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用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丈量练习册、椅子面、橡皮、指甲、写字本的方格等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后三者的丈量困难的出现很显然需要产生一个比平方分米小的面单位,此时出现平方厘米真有种急学生所急之感。

而后布置了一道别有用心的回家作业,从而将广阔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这样的:用1平方分米或1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丈量家中一块窗玻璃、一扇门、自己睡的床以及客厅的面积。

第二天的数学课,我问孩子们昨天有何收获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老师我有发现,老师我有发现。

生1:“我在量客厅面积的时候,我发现客厅一块地砖的面积是50平方分米,然后就数出来客厅里共有地砖50块还多半块。

半块的面积就是50平方分米除以2,我就知道了我家客厅的面积是2525平方分米。

这位同学多么有创意啊,在实际操作当中,他们居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面积单位,这创新源自于学生内在需要,没有任何的一点牵强,多么的可贵。

就在我为这两个同学赞赏,还没来得及点评时,同学2已急不可待地叫道:“老师,我这里有更好的发现。

生2:“我是在量我家门的时候发现的,其实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只要用尺子量出要量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分米,再把长和宽乘起来是几,那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我问过我爸爸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同学所说的不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就在同学们疑惑的时候,老师适时地提出:“该同学所说的正确吗?”开始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

整节课在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验证各自的发现中度过,让学生在探究及做题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重点,关注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数学学习%a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

如: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设计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

要求得出一种或几种思路,而优秀生则要求得出多种开放思路。

还可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在出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孩子的个性。

总之,新课改、新教材给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我们每个教师首先要挑战自己的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以活动化的形式尝试数学应用%a《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学完多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设计给学校主席台铺地毯的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自己量一量长、宽各是多少?求出要铺她毯的面积。

学生合作、测量、记录、计算各有分工,在情趣盎然中完成,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

当今,新课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实施,教法是多种多样的,模式是五花八门的,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深入、大胆地研究与探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众所周知“,少而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对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更应如此。本专业的大学数学教学时数只有150学时,远远少于一般理工科的200多学时的教学时数。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与基本数学思想,突出重点,纲举目张。判断基础的标准要有两个考量。一是站在大学数学系统的角度考虑,哪些内容的能奠定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二要站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去考虑,哪些知识与小学数学有联系,能有效的提高师范生数学素养,促进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通过这两点的考虑,就能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在哪里。万万不可谈多求全,如果内容过多、过繁,过深,势必不得要领,脱离专业需求,对学生的学习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选最基本的东西,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实质、方法和思想,使学生在后继课程学习和以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对于许多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深入浅出、平实自然,不故作高深。应当通过典型的实例、直观的表述、详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数学叙述,正确把握和理解其内容的实质。在教学中要把握形式化度。由于教师受自己的专业研究影响,养成严谨的习惯,习惯追求叙述的一般性和抽象性,强调形式化和符号化。这对于以后不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的非专业学生而言,特别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来讲实在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形式化,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而且歪曲了数学的本质,误导了学生。能用直观描述性语言去解释的`首先要用直观性的语言去描述,让学生通晓其大意,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典型的例子,做适当的抽象,给出抽象化的形式,这应当是本专业大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形式。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有二,一是掌握掌握大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方法,为其它数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观点的认识小学数学,提高自己判断小学数学价值的能力,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和思想,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紧密的联系小学教学实际。在教材处理是要考虑到这一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对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存在什么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要把这种联系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一明晰、深入的认识。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要去研究大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呢?有的人会认为学过大学数学,这种联系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的,看待小学数学的有关内容会水到渠成的明晰与深入。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会深入宝山,空手而归。这就需要教师要适时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水平。例如,极限与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圆柱体积的推导;极限与圆周率;积分与面积计算等都是大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之处,而且这些地方也是小学教师是是而非之处。这样的联系既可以使含糊的东西变的明晰,也是学生增加对大学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学习大学数学无用的想法与论调。

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数学数学教学与其它理工科的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是,该课程学习是其他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不同之处是,理工科的大学数学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往往直接用于以后的工作,大学数学成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其作用往往是间接的,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小学数学认识的层面,而很少直接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大学数学中所蕴涵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也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如:讲极限,可以让学生体会曲与直,有限与无穷,精确与近似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处理的数学方法;讲导数时,可以通过导数概念的产生,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概念抽象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既可以体会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感悟到哲学上抽象的一般过程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一哲学方法;讲中值定理,从罗尔定理到拉格郎日定理再到柯西定理,引导学生弱化条件,使结论更具有一般性,这个教学过程即可以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也可以体会到哲学上特殊到一般哲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不仅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应当挖掘出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点知识和技能,而且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及人文精神,乃至一般科学方法论,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方法论水平的提高,去把握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方法最有价值,什么样的知识方法最有价值,高观点的处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学好一门课程,单单掌握有关数学结论是不够的,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并做好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在数学上学而有成的人都能体会过,通过做题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结论和方法;获得计算推理的能力;理解、掌握应用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锻炼自己刻苦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这些对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们来说,也非常必要。因此要学好大学数学要有一定的题量来保证。但是,这些题既应有一些基本题,也要有一些经过一定的努力,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探索才能解决的题目。这些题目应具有有典型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应具有较高的训练价值。

我国高校数学教学评价唯一形式是笔试,一考定胜负,分数是学习的最终评价方式。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忽视了情感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目前,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入学门槛比较吸低,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这种评价方式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增加的不及格率,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因此必须改革已有的教学评价方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把笔试、小论文、作业、课堂表现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以其高效性,在教学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实现即时的教学反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一、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促进师生沟通,实现及时反馈。

小学课堂上可以观察到,小学生大多是年幼的孩子,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课堂感受,因此,老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明白了什么、明白了多少、还有什么疑惑等问题。上课期间,教师向学生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再实施下一步教学计划,能够使学习更加高效。

2、吸引学生注意,保持课堂活跃。

作为7~12岁的儿童,让学生认真连续听课是困难的。学生往往很快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尤其是在抽象而枯燥的数学课上,更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有效手段,能够将学生涣散的精神集中起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课堂时时刻刻处于一种老师认真讲课、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中。

3、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考习惯。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因此,让他们愉快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孩子初步形成学习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后续教育的进行。难度适宜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这也是他们产生思考意识的第一步,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

1、把握提问时机,最大限度地保障提问效率。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确定提问的时机。要在知识点结束后及时提问,趁热打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强度。同时,提问不应过于频繁,使学生感到过于疲惫。例如,在进行“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进行立体图形的介绍之后,可立即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球体的?”学生思考观察后即可轻松得出答案。有些学生可能会误答出其他立体图形的物体,此时,可继续下一个立体图形的介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利用对比的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问需要具有灵活性,抓住课堂情况,有效进行。

2、增强参与感,尽量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面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教师应注意提问的难度,应适合大部分学生,给所有学生“努力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感觉。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照顾每个学生的'感受,不是说要为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放慢讲课进度,而是要吸引学生加入目前的课堂,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课堂的感觉。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年、月、日”教学时,由于本课的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内容关联不大,是一个吸引落后学生跟上课程进度的好机会。课堂上,教师可对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单位进行提问,如“二月有多少天?”此类问题属于常识类问题,任何学生都可以作答,并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今后学生可能会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提供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

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发散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宽度,形成更加有效的思考方式。例如,在“统计”一课的学习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统计图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教师在介绍完基础概念之后,不妨向学生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提问后空余3~5分钟让学生用于思考,空余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提示,如“从横轴上的数字进行思考”“它的面积代表什么意思呢?”等,帮助学生找到切入角度,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4、增加课堂末提问,给学生一个课下学习的契机。

无论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还是新内容的学习,都可以通过一个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思考、去读书,以此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课堂末的提问是对课堂的延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随时随地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进行完“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率”的学习后,可以顺势提出问题“那么乘法是不是也会有相似的特性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以此来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铺垫。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需要灵活利用提问这一有效手段,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还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提升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它对成长中的小学生还具有深远影响。利用提问的手段,将使学生成长为逻辑完整、思路清晰的栋梁之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乡镇小学教育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乡镇小学教育事业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对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进行透彻的了解,才能够寻求有效的办法来对乡镇小学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本文就是通过对乡镇小学的实际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乡镇小学;教育;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为乡村居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通过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生。

乡镇小学教师稀缺,缺乏高学历人才:由于乡镇客观环境比较差,很多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并不愿意到这么偏远的乡镇来工作,导致乡镇小学教师比较稀缺。同时通过对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调查发现,在乡镇小学中,女教师的比例比较大,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成为乡镇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青年教师的比例比较低,这也就表明乡镇小学缺少新鲜元素,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相比于青年教师而言要稍微老旧一些。还有在乡镇小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是高中、中专或者中师,极度缺乏高学历的专业师范人才。除此之外,由于编制的问题,有一些学校只能聘请一些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的薪资待遇低、稳定性差,并且这种流动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

乡镇小学资金匮乏,教育设施落后: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乡镇小学的投资建设,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小学数量众多等因素,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能够让所有的乡镇小学都能够获得资金去进行建设。这种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小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桌椅,更别提广阔的操场和辅助教学的教学器材了。

乡镇小学教师一兼多职,影响教学效果:由于乡镇小学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学校教师资源缺乏。因此,无法做到每个科目都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所以在乡镇小学中一名小学教师往往同时身兼多职,除了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同时教授几门副科。例如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可能同时还教思想品德课和音乐课等。

学校与乡镇政府积极沟通交流,获得有力支持:对于乡镇小学而言,要想发展,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进行建设。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与本地的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其次,学校还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公益机构或者大型企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乡镇小学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首先乡镇小学要对原本破旧糟糕的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为小学生创造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能够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操场,同时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所需的音乐器材,钢琴、手风琴等;如体育课所需要的篮球、足球等。其次,学校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来,在每个班级安装投影仪并为每个教师配置电脑,它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所制作的教学课件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视觉、听觉于一体,能够刺激到学生的神经,为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水平。

引进高学历人才,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乡镇小学存在地理位置偏远、教学环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小学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来校教学。因此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对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薪资福利上一定要保证其优厚性,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其高学历人才的津贴补助,以此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在乡镇小学进行教学,还有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要给予正式编制,不要迟迟无法转正,要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在乡镇小学工作。这种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不仅能够激发乡镇小学的教学活力,带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想法,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对于本校的原有教师,要实施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或者辞退,以保证乡镇教师的整体素质。最后对于聘用的代课教师,要考量其教学水平是否专业,教学责任感是否强烈,如果代课教师在校代课期间表现优异,那么学校就要考虑适当给予代课教师转正的名额,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避免流动性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让他们安心执教。

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师:在乡镇小学,一个教师身兼几职的教学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教师和非专业的教师,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乡镇小学对于教师配置上,要进行合理的规范,只允许专业的教师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不可以同时还教授其他课程。一个教师兼任好几门课,不仅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授其他几门副科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精力不够充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现就此问题略陈己见。

一、开拓农村小学发展新局面。

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实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的重要前提。自从有效地实施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从到现在,农村在校生人数明显减少。学校学生的人数递减,出现了以下问题:

1、教学经费不足。

大部分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量不够,教室简陋,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学校能够使用的费用不够,很多对学生发展有利的教学活动就无法展开,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更是纸上谈兵。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也只能发出“力不从心”的感叹。由此,学校资金问题就成了最为棘手的问题。

2、专业师资缺乏。

在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由于城区学校对教师的“甄别”(年轻化、专业化),以及农村学校工资很低还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导致了农村学校年龄比例严重失调;教师队伍后继乏人的显现相当严重。然而,农村学校与外面社会的隔绝,使得农村教育停留在起跑线几乎为零的地位上。出现了一个毫无创新意识,陷入只在乎成绩,以“分数一统天下”的教育恶性循环中。

3、基础设施老化单一。

为适应新课改的评价要求,农村学校必须构建新的评价制度,要形成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课改推进的评价体系。

4、结合农村学校特点,找出办学亮点,开展校本课程。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关注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活职业技能等优势,找出自己学校的办学亮点,开展多样化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总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密切联系农村的实际情况,突出农村特色。

二、走出发展困境,改变教学方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上好课。这些年,由于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与步步深入,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教材无法适应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如今面对新要求,很多教师大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触,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也就变得步步艰难。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1)实施新课程的技能和层次较低。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之一,农村小学大多是高龄教师,他们常年居住在山区,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难以突破创新,几乎没有出外深造的机会。实施新课程以后,新知识,新视野和综合性学习的新教材让他们深深地感觉到“力不从心”,技能和层次的限制使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把握和驾驭新教材,导致课改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落后。

农村小学教师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狭隘的圈子里,几乎没有机会了解城市课改的变化,无法认识到农村学校自身潜在的优势。总以为所在地区条件差、环境差、学生素质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师方法离他们很远,导致教学改革与研究无法深入下去。课堂教学多以教师教授为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力。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总之,限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但仔细归拢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自我专业意识薄弱。

很多老教师认为自己是“高学历”出身,以前的教学经验一直使用,至今应该还能应付得了,想再提高很有困难;一些年轻教师认为,自己学历合格甚至是超标了,教育小学生绰绰有余,不学也过得去。实施课改后,感到了课程改革的压力,意识到了自身技能和层次的限制无法使他们理解、握和驾驭新课改。缺少直追的实际行动。相互观望、得过且过的思想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严重的阻碍。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不到位。

学校对教师专业的管理目标和整体规划没有进行明文规定,导致了“学不学都一样”的消极因素。加上教师专业职称评聘管理不到位,对不同职称的后期管理没有按要求“对号入座”,高职高薪和低职低薪干的活一样,限制了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工作负担偏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高龄老师,虽然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但却不能及时的配合课改的实现,无法改变农村信息的封闭性,因此,课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乐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诸多方面入手:

1)加强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个人要加强教学反思,从实例中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陷,切实的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其次,对教学评价和质量管理,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极其的重视,切实的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

2)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学校计划和目标管理。

学校应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之一,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教师分别提出专业发展要求,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评估。教师应制定符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达标计划。

3)经费方面,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

农村小学教师普遍收入较低,经济压力较大,加上学校办公经费紧张,有很多学习培训都无法参加,很多专业书籍也无钱购买。因此,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比例,并把农村叫吃专业发展学习经费列入其中。

总之,农村小学教学方法面临的问题很多。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只要我们想得到,我们就一定会努力做到。我相信,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高之时,就是从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回升之日。

以上是我对农村小学教育以及小学教师的发展及改革的几点看法,“按需施教”是教育生命获得之渊源,也是教育发展的希望,切实有效地贯彻并执行这项基本原则,还需要各位在其中的“需”字上获得一个富有操作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探讨论文

从毕业到现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直在农村从教的我,亲眼目睹了这十几年农村学校面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师资条件的相对改善、提高,同时,也品尝到了自己所教的一批批的学生进入更高的学校去深造而带来的喜悦!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正视到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师资的流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路在何方?这应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一,办学意识落后。教育目标模糊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经很多年了,然而目前很多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采用“死教死学”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而归根究底,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老教师认为新课改跟他们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中年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年轻教师则觉得,新课改的实施会更费时费力,也不容易出成绩。此外,不少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依然将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导致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学老师教学目标严重偏移,教学方式简单,一味的追求教学的结果,新课改难以得到落实。

第二,师资力量薄弱。

1.队伍结构失衡。

一方面,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特别边远山区,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再者,由于地理,音乐,美术科目没有专任老师,所以部分老师充当“万金油”的角色,且农村教师年龄普遍过大,年轻教师比例低,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呈现断龙现象,这种“教非所学,青黄不接”的现象已成为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大障碍。

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落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增加和投入重点的转移,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但由于教师发展的制度滞后,很难适应新课程的迅速发展对教师队伍角色转变的需求,教师们的知识结构相对陈旧,虽然从整体上看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标,但学历含金量低,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专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及时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制度,将教师的在职培训后续发展联系起来,以适应新的形势对发展的专业需求。

2.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由于待遇,自然条件等原因,辞职,外调,转行等现象的发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一方面学历层次不高,小学教师第一学历专科或以上学历不到50%,农村教师为中等师范毕业或民办教师通过自修或函授等形式获得专科或本科文凭。其含金量不高。另一方面继续教育提高困难,由于农村教育信息闭塞,无法及时获得新课改的信息,资料。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因此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第三,教育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教学基础设施陈旧,办学条件不达标。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地方财政也千方百计挤出经费,在公路沿线的农村小学都建了很多的新教学楼,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在一些山区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虽然新校舍盖起来了,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班班通、电脑等都比较欠缺,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设备的质量和数量都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

第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农村小学教育要想健康的快步发展,关键是要不断的更新和创新意识。无论是地方的教育行政领导,学校的各级教师还是学生的家长都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以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加强宣传力度,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其次,多提供一些学校领导及教师校外学习的机会,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最后,学校可通过办家委会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其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教学理念,构建一个家校共育的有效沟通平台,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努力打造一个思想觉悟高、专业过硬的小学教师队伍。

一是严格教师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制度,优胜劣汰,改善师资状况。二是定期的由市教育局聘请一些专家来校对相关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与此同时从城里抽调部分的骨干教师,对农村的小学进行对口支教,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农村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派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去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学成后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上教研。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通过网络尤其是教育局域网来进行资料的查找,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教研的探讨都十分的便捷。并且在局域网内,能够打破时空地域的界限,各校的教师自由的探讨教学教法,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以及布置作业征集教案等,在网络交流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新校舍的构建和基础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设置专项资金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新设备的购入,使其可以更好的服务教学,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然后对孩子父母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我们要从全局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善和发展好农村小学教育,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政府法制,2006(9).

[2]徐跃.小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j].消费导刊,2007(4).

[3]隋娟.论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20).

小学教育心得体会:对数学学习的再探讨

上篇文章提到,教数学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从小读经典的孩子,数学如何在高年级突飞猛进的故事。

但是,实际上,朋友还是不同意我之前跟她交流的观点。她是数学老师,绝对不认同数学可以等到13岁以后理解能力发达时再去学习。

她坦言:“任何学科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数学亦然。不过虽然我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我看到小b同学的数学这段时间以来真的是突飞猛进。”

孩子被问到现在为什么能够这么踏实来学习,他说,怕以后上了中学跟不上。

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但是如果没有脑力基础,没有理解力记忆力做铺垫,恐怕熬到夜半也无济于事。

或许,不用非要13岁以后再去学数学,平时可以慢慢学着,但是得懂得,读书是重要的事情,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数学是次要的,不要用力过猛,用心太急。

一定的年龄,一定的理解力,一定的阅历,就去学一定难度的数学。如果觉得难,那就是理解力、年龄、阅历不足不够,那么就先读书,不着急,等年龄、理解力和阅历达到以后再去学。

最近听说一个小故事,感触很深,跟各位分享。

兄弟二人一起学习书法,哥哥7岁时已经进步飞速,而弟弟虽然热爱,虽然下功夫,努力比哥哥还多,可是就是进步不大。但是到20岁时,弟弟猛然开始精进,每一天,每个月都有明显进步。

你猜这两兄弟是谁。

弟弟是大名鼎鼎的田英章,哥哥是鼎鼎大名的田蕴章。

所以,人的能力不一定什么时候开悟,不能强求。

记得之前带过一对双胞胎,宸和峰,看看名字好像都是男孩,其实都是女孩。内敛,低调,为人谦和,家教很好。

姐姐一接触奥数就如鱼得水,妹妹怎么努力也跟不上。妈妈当然想让两姐妹齐头并进,总是请教姐姐怎么学。姐姐总说不知道,就是那么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一做题就对。妹妹却怎么都不懂,不明白,不对。没关系啊,姐姐就去发展她的奥数,妹妹就去认真学她的长项英语。

有些东西强求不来。

天赋这东西,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每次说到天赋,九爸总跟我说,没有天赋一说,都是后天努力,家长的教育。那么宸和峰不就是个好例子?妈妈会不教育峰而单独教育宸?不可能。双胞胎的成长最适合实施教育实验。

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后天努力重要,就一定否认天赋的存在。它确实存在。就像受之天的仲永。

所以,家长应该做的是,努力发现孩子的天赋,而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

三维造型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探讨教学论文

一、改革《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是提高师范生教学素质的要求。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大戏的组成部分,而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这个特殊的职业,使得它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一)儿童文学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师范生教学素质。

儿童文学课程是小教专业中文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是按照小学教师的现代化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提供小学教师所需的儿童文学理论和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着重掌握儿歌、儿童诗、童话等八种常见的文体及其写法。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的鉴赏、批评和编创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该课程在初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师范生教学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本的课程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个复合的概念,其内涵极其丰富,一个很主要的方面就是文学素养,这也是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影响。涉及到文学作品,课标还提出“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语文修养”等,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呢?“绝不是只语言修辞知识,也不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涉及到种种因素,比方说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等。这些因素,哪一个能离开文学教育这个命题呢?”因此,儿童文学即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对象和载体,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说语文教育没有儿童文学将是残缺的,那么小学教材离开了儿童文学将会瘫痪。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作品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据统计资料显示,小学语文课本中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的内容的比重占80%以上,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仅以人教版低年级课标实验教材为例,课文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一年级上册有15篇,占全部课文的75%;一年级下册有25篇,占全部课文的73%,;二年级上册有20篇,占全部课文的58%;二年级下册有17篇,占全部课文的53%。另外还有拼音部分的儿歌,语文园地中的短文,也都大多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课外的教材也体现相同现象,大量的“选本”“读本”也以文学作品为主。从教材的角度当然也能看出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二、优化《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培养中文方向师范生教学素质。

教学的优化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选择和考核制度的调整等几个方面来完成。

(一)联系小学语文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前文已经论述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的密切关系,因此,为了使该课程能更好实现教学目标,调整课程内容就成了该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依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完成小学教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程内容上体现理论知识与文学作品相结合、文学作品与教材课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延展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调整必然会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程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由老师讲授,但要做到内容推敲,讲解精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有较为系统儿童文学知识体系,了解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把握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领会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才能以此为出发点去独立理解鉴赏作品,既夯实了儿童文学课程的基础知识,也为将来把握小学语文教材奠定基础。

该课程最大的突破点是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把讲台交给学生,变讲授的过程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针对儿童诗、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电影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实践环节共设置了这样几大板块: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写一写、赏一赏、演一演、议一议。每一板块在老师精讲理论知识、典型的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更多的作品理解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活动的流程为:根据要求搜集整理资料、上交文本资料、给全班同学分发资料、课堂交流、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打分。每位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共有七项。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能力,如搜集选择组织材料的能力、鉴赏作品的能力、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课程的能力等等。教学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这些训练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显得更为扎实和牢固。而这些技能都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学习成果,就是每位同学都积累了大量来自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汇编成册,共享资源,一些活动过程的照片、录像又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调整分值比例,弹性试卷内容,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

在评价方式上,特别关注学生在实践性学习全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以及能力的形成过程,建立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举的体系,实施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调整考核分值的比例,平时成绩40%,包括学习态度、文本作业质量、课堂交流情况等,共有七项,量化打分。末考试卷也采用弹性试题,不仅覆盖重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鉴赏作品、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有学生搜集、整理、讲解的内容,占30%的比例。这样试题安排能更好的考察学生的实践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程即将结束时每位同学做了一个作业:议一议,谈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体验、对该教学模式的反思、建议等。学生反馈的情况大致包括:

(一)学习兴趣浓厚了,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管理加强了,变被动为主动。

(二)阅读量增大了,并且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阅读;占有资料丰富了。

(三)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了。

(四)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更了解儿童了。

(五)有了一种课程意识,激发了思考小学语文课程和实施教学实践和改革的意识。

当然,同学们也较为普遍的认为有“累”的感觉,因为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工作要多做一些,态度也重视一些,情绪更紧张一些。但同时很多同学也希望其他类似的课程也用这种方式来上。由此可以判断课改是成功的。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为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文章首先对电化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突破语文学习的重点;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感情共鸣;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化教育技术的策略。

电化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小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育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电化教育技术,轻视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推崇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而轻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电化教育技术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必然会使学生对生字生词、课文分析和朗诵的学习不足,从而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基础不牢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师过分依赖电化教育技术,在教学课堂上大量播放多媒体课件,追求生动的视听和动画效果,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却分散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种教学形式上,忽略了对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认识到电化教育技术只是课堂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过分的使用会使电化教育反客为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一)使用电化教育技术突破语文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中涵盖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而电化教育技术在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创设必要的情境,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将重点知识内容转变为易于把握理解的内容。同时,辅以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学生更容易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但也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等电化教育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重点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时,卧薪尝胆一词的字面意义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并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成语故事,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背后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明白胜不骄败不馁,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感情共鸣。

小学语文的学习范围广泛,很多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精神世界,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作者的情感共鸣。电化教育技术能够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个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和氛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之自觉地以景触情,得出对人、事、物的体验和感悟。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作者对师恩的难忘之情,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至深的思想感情,体会其难忘的至深含义,引发学生对于“师恩”的思考。

(三)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某些教学课程的传授时,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去进行解说和演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还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语文教学程序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加课容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学生可能认为海洋只是观光旅游度假的场所,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针对这一课时进行教学,往往很难充分地进行讲解,也很难解释得特别直观、透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改善这一弊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告诉学生,人们是怎样利用海洋、开发海洋、可持续保护海洋的,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对人类未来的生命意义和发展意义。

电化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主导力量,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地运用电化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包建德。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6(4):92.

互联网背景下乡镇小学教育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俨然成为企业经济繁荣与腾飞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同时也是社会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增强的有效途径。诚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迅速实现了互联网和各个传统行业的无缝结合,这无论是对我国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来说均是一次难得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高职教育角度出发,简单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与内涵,继而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上所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可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飨读者。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网络营销人才;知识模型。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在普通民众以及企业中的影响持续增大,普及率也日渐增高。毋庸置疑,这为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更为多元的发展契机。但纵观“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网络营销现状,营销成效并不高,这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体系过于陈旧,致使学生的思维观念落后,动手能力较弱,且学生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符。因此,与时代接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已然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的概念、内涵分析。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时代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紧密结合而催生的一种新的网络发展形态。就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说,“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践行着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理念、形式、内容等的优化更新,继而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蓬勃、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诚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为我国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所谓“互联网+”,其实并不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机械结合,而是更多地体现出网络平台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连接价值,这促使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结合走向更广泛、更深刻、更持久。“互联网+”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点,即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生态开放、连接一切。而在这一全新的网络背景下,网络营销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新型、现代且迎合“互联网+”理念和要求的网络营销人才必然将成批量诞生,继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与社会繁荣进步。

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探讨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国家对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乡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方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依旧较为落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说,乡村小学实行教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行政管理,教育部门之所以会使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小学教育,是因为行政管理法有很明显的垂直性,同时具有时效性、权威性以及强制性,行政管理在管理乡村小学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方式主要是下达命令和制定相应的制度,乡村学校依据上级部门的指示行事,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过在新课程的环境下,以往的管理方法的弊端也就越易使人察觉,其弊端会被更多地暴露出来,给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效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1]。

对于小学时期的教学管理来说,大多数乡村学校的管理体系都比较封闭,缺少和社会的合作,也缺失和家人的合作,在其管理过程中只是使用内部方式,没有对学生在被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有关的部门反馈也无法有效地接收,在此过程中,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没有办法做到有效。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的教学管理,大多数是在学校之中进行的,不过,学生也会在社会和家庭之中受到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动态反应,既可以在社会之中了解,也可以在家庭之中了解。所以,乡村学校在对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对体系的呈现方式多加重视,务必要使乡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好的成果[2]。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乡村学校在对其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仍然在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的思想过于传统,被时代发展的步伐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只是使用其固有的思想去认识小学教学管理,这样就显得太过表面,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的认识还远达不到深刻的程度,自然其教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做到领导教学与决策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在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被充分的凸显出来,所以,从事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视程度,将学生放置在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中心位置。

1·4缺乏对教学质量检查的重视。

对于乡村小学教育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质量越好,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教学质量不好,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不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主要会应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抽查,而第二种方法则是以小组为形式来整体地评估教师的教学。以上两种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不过,这两种检查方式不能够全面地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进行检查。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习水平以及不同的听课方式,评价结果也会因此不同。导致使用抽查和使用小组评价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时无法做到统一。如果只是使用小组评价法,学生无法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人会真正地关注学生的想法,从而在教学质量检查的实施环节会出现片面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综合地使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全面地考察教师,使得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1转变教学管理的方式。

在新课程的环境之下,教育的管理在实施时不只是对人的管理,同时也是对文化的管理,课程改革在实施时不应是只针对某一点,而应该是要面向全体来实施。教学管理中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刚性管理方法,而逐渐转变成了柔性管理方法。柔性管理方法,指的是在实施教学管理时,能够以人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上的出发点,以人为教学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落脚点,这样做可以使得教学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持久地进行,并且使教学管理能够对教育起到驱动与激励的作用,从而可以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启发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面对学校所制定的规章与制度时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同时,学生可以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使学校的文化氛围变得更好,从而使教学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更有创新性。此外,如果从知识的层面来分析,在新课程的环境下,使得人们对于知识的全面性需求变得更加明显。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加大对教学效果的重视程度,而且需要加大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应该去帮助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为教学管理制定目标。

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制定目标的重视程度,在制定目标之后,乡村学校可以在实施教学管理的时候,使教学管理更加具有方向性,与此同时,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教学管理目标的促进下更有动力地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开展其教学管理工作,也能够保障其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性,从而可以较大地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师在实施其教育教学理念的时候,需要重视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在运用其管理理论的时候,需要做到以课程为中心,从而能够在其实施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地贯彻教学管理理论,使教学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通过更新教学管理的内容,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使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得到突出,从而使教师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时能够做到更加全面,不再使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2·3增强教学管理的能力。

教学管理要想得到有效地实施,必须要借助教师的力量,由教师来支持教学管理工作,所以,乡村学校要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大建设教师队伍的投入力度,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在对待班级内学生的时候需要做到平等,教师应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思想的束缚,对教育的内涵以及教育的核心能有深刻的.领悟,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时充分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重视自己的专业性,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加认识与了解学生,在授课时需要把握好要素,从而使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够做到更加深入。在管理时需要借鉴优秀且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先进和优秀的管理模式有所领悟,选择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学生的教学之中,达成创新管理模式的目的,这也是为顺应新课程环境所做出的改变。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自己的定位,深刻地了解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与自己身上的劣势,需要重点把握教材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学的环节,主动将上述内容的核心部分串联在一起,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创新教学理念的目的,并且提升教学的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对乡村小学教育进行创新并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能够满足教育管理的要求,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以及共同进步。在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之前,需要以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创新和发展的意见能够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谢瑞琴。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j]。中国农村教育,20xx,(05):33—34。

[2]王金亭。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j]。新课程(小学),20xx,(02):231。

互联网背景下乡镇小学教育发展探讨论文

教育互联网化发展浪潮迅猛,高职教育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新的教育革命对高职教师的职业转变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教师的职业价值、地位和期望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文章从分析高职教师职业价值演变规律着手,对教育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化下高职教师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行揭示,提出教育互联网化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

一、引言。

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是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教育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高职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但高职教育的尊重度和青睐度一直较低,究其原因是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当前,教育互联网化的教育革命已成为大趋势。互联网化正在悄然改变着高职教育的形态,高职教师职业的新挑战也将是“常态化”的,需要研究其中的演变规律、提出应对策略以及积极实施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文明历史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这一论断也适用于高职教师职业价值的演变历史。生产力变革推动着教育革新,高职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价值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职教育以及高职教师是随着人类进入工业化文明,现代学校教育取代了传统农业文明的个别化、分散化的农耕教育而出现的。与工业化进步相适应的高职教育是为工业文明时代的经济发展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因此,工业文明时代的高职教师的职业活动主要是在学校教学中,将课本、教材的知识内容传递给班级学生。高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班级课堂管理的权威、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授者。

在教育互联网化背景下,图片、音像、视听材料等媒体形式被大量运用于实际教学。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产生、储存和传播方式变化为网络流,更加快捷,成本更低,覆盖人群更加广泛。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互联网化教育革命带来了当前高职教师职业变革的强烈需求,大多数高职教师作为“知识承载者”和“知识传授者”的价值被弱化。同时,互联网化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培养适应数字化社会发展的劳动者。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已经被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所颠覆,高职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帮助与指导学生成为教师职业活动的核心内容。

教育互联网化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根本性变革。作为高职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职业活动正面临着一系列变化和挑战。

1.高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互动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文字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依托文字教材来展开教学活动是传统教学的中心。教育互联网化背景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虚拟游戏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传统纸质教材已经向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动态教材转变,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在互联网教育下是前所未有的。动态教材使得高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性从传统单向转变为多维度网络化互动模式。如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开展线上线下多方位教学互动,是教育互联网化下高职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2.高职教学模式的变化。传统意义上,高职教师通过批量式、标准化、集中化的班级授课模式,将工业社会需要的各种应用型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高职教师在传统规模化教学中处于教学中心地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由教师设计和引导。在教育互联网化背景下,高职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课前观看相关视频和资料,线上或线下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活动。因此,教育互联网化的高职教学方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借助于各种教学资源在线上和线下课堂中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引导学习。

3.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编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选择和运用课本教授的能力等。教育互联网化下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化,使得高职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时候必须熟练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新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高超的“二次开发”的教学设计能力。教育互联网化的教育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学过程发生了颠覆式变化。高职教师的职业活动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职业应变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4.高职教学评价的改变。以纸质试卷为载体,用考试的形式检查并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是传统教育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高职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定期评价与日常评价、单向评价与综合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高职教学评价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度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变学生的学习认知结构。信息化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帮助高职教师更加便捷、准确地掌握学生技能认知和情感领域两方面的真实情况。

1.更新教学理念,找准职业定位。传统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已经被数字时代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所代替。高职教师面临互联网化下教育的变革,应更新教学理念,培养“新常态”下的学习工作习惯,构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网络知识结构。教育互联网化下,高职教师角色已经发生变化,教师队伍面临分流。少数高职教师将致力于高品质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更新,成为专家型教师;大多数高职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上,成为引导型教师或“教练”。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进行反思,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型和升级。虽然互联网化下高职教师与学生在获取教学资源的机会上是平等的,但是教师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背景、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选择并组织个性化教学资源。教师应当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积极参与实践,改进教学模式。教育互联网化始于远程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概念接踵而至,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高职教育变革正在进行。教育互联网化带来了丰富而高质量的学习课程、多元化的语言选择、翻转课堂的神奇体验、碎片化学习模式,让传统教学方式被彻底颠覆。未来的教师更像是一个导师,从以“教”为主变成了以“导”为主。高职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教育互联网化的高职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随时随地与学生线上线下互动,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高职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将是信息化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学习互动、讨论、监督和情感支持。

3.以自我为中心,培养个性化职业能力。互联网化对高职教师提出了全新的工作要求,其中心工作也从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转换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上。教育互联网化下,高职教育需要的是精通信息化技能的个性化教师。因此,高职教师应将自己转变为学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手段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新的学科知识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高职教师还需要在不断建构自己个性化知识体系的同时投身于高职教育改革实践,通过实践丰富完善职业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