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践行工匠精神感悟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7 22:25:41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是写作中的秘籍,可以提供给我们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跨过2020年的坎坷崎岖和波澜壮阔,我们迎来了2021年牛年,新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启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交汇点,我们要发扬“中国牛”精神,干出我们的2021!

脱贫成果,我们在巩固,争做念兹在兹的“孺子牛”。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在过去的几年,扶贫干部扎根基层“舍小家”,倾情投入“为大家”;贫困户“弱鸟先飞”,不等不靠努力“变身”;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点燃消费扶贫“火力值”。通过我们共同的奋斗,我们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2021年,我们应继续努力巩固脱贫成果,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争做念兹在兹的“孺子牛”,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困难群众有没有过冬棉被,小孩上学读书会不会远,看病是不是方便,多做雪中送碳的工作,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振兴,我们在探索,争做开拓创新的“拓荒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争做开拓创新的“拓荒牛”,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时代考题”。一方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注重新建改造“农村公厕”,户厕无害化普及,做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注重建设“四好农村路”、停车场、文化广场等民生工程,从而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注重推进“两治一拆”攻坚行动,“拆、建、管、保”齐头并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补足群众“精神之钙”,通过评选“致富带头人”“最美劳动者”,举办“德孝文化节”“家风大家说”等形成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勇于探索创新、向典型学习。

共同富裕,我们在努力,争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从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同志强调“共同的富”“共同的强”,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将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宜居,始终是乡镇、村基层干部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发扬“老黄牛”精神,努力学习新政策新理论新技术,组织专家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辅导和技能培训,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富农产业,勇于探索创新,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创建品牌效应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主动挑起农村产业发展的大梁,表彰致富典型,积极地为老百姓致富辅好路、搭好桥、牵好线、做好媒,把群众的期盼,变成我们共同的期盼,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带头人。

党员干部践行工匠精神感悟

小时候,常常看到隔壁木匠大伯在木屑满天飞舞的小院里做工,笨重的木板、木块在机器的响声中渐渐成形。在陈旧的锯刀下,蜕变成灵巧的型状,再添上一层亮眼的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桌椅边的“龙凤呈祥”“年年有余”日复一日的鲜活,而大伯手掌上的茧,也日复一日的厚了起来。可大伯似乎从来不在意家具卖出的价钱,仿佛他真正陶醉的只是做工的过程,大伯常说:做工精良是本分,货真价实是良心。”一个有着数十年经验的手艺人,却有着坚定执着的信念追求,实在令人叹服。

从鲁班一代的先时工匠到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从古至今工匠“二字”从未被淡忘,在高等职业教育呼声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工匠愈发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在时代最前沿的高职学子更需要勇气与毅力承担起践行“工匠”精神的重任。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二是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持之以恒。三是在所在岗位的专心敬业、痴迷乐业的理念。工匠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拥有工匠精神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作为在校生的我们学习上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一篇关于阅读材料写作中,老师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则优美的童话故事。我伏在窗前冥思苦想,灵感闪现,即刻将题目拟定,开启了奇思妙想的构思过程。隔日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选材靓颖,结构安排合理,但也有不足之处,结尾应着重描写才会使童话更迷人,在老师循循启发下,我在结尾部分三番五次的斟酌,逐字逐句的推敲,我选择了鲁迅先生采用的白描手法来展示“自己”。将主题意境表现得更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这次写作过程几经易稿,多次修改,难道不是践行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一次深刻体验吗?此乃鄙人之偏见一也。

从小学课时,历史课就让我为之动情。长时间喜欢从各方面收集历史资料,尽管历史过于繁密,尽管有些历史至今仍然无法证实,但我依旧更增强历史的探究兴趣。上初中后,历史课就成了我爱不释手的挚友。随着眼界的开阔,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升入高中后,学科中不再出现历史这一词,但我依旧从图书馆中阅读历史资料,在电视上倾听“百家讲坛”节目,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状态。历史几乎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相信将来我也会继续追梦,乃至终老不悔。这难道不是践行工匠精神,追求持之以恒的显现吗?此乃鄙人之愚见二也。

如今,每当我学业懈怠疲倦,不思进取时,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闻一多先生高大光辉的形象来:“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的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的月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从唐朝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的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于是顿觉眼前光明,鼓舞倍增,又重新扎进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品尝起来。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难道不是践行工匠精神,追求敬业乐业的写照吗?此乃鄙人之拙见三也。

新时代的工匠徐立平作为“炸弹雕刻师”日复一日进行铲药工作,丝毫不懈怠,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严重变形,可他却始终不肯放弃。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价值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大国工匠”四个字,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

作为我们新时代高职中的学生,肩负历史重托。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二字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工匠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成为中国人攻坚克难,从精品走向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我们必须继承;工匠精神,我们必须践行;工匠精神,我们必须创新。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党员干部践行工匠精神感悟

日前,市交通局副局长王光银、市公路局党委书记丁伯承一行,来到怀远分局督导“两学一做”工作,并全程参与机关支部党课学习。

按照机关党支部“预习、讲习、见习”三步学习法的安排,此次的党课主题为“解码工匠精神,争做合格党员”,学习大纲和内容已在提前召开的预习会上发放给每位党员,并布置了相应的“课堂作业”。在当天的“讲习”环节中,支部书记刘宁从工匠精神的内涵讲起,结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齐明和身边先模人物张连祥的先进事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时期工匠精神在磨砺党性、坚定理想、强化担当和引领风尚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尤其是在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当中,工匠精神在促进党员素质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和思想品质净化方面,带来的深刻启迪。

在讨论环节,与会党员踊跃发言,纷纷从各自岗位实际出发,提出了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理解和贯彻思路,其中范元祥用诗歌的形式带来了对工匠精神的的另一种解读,赢得满堂喝彩。怀远公路分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郁培和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学习,并汇报了分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开展情况。

丁伯承书记在随后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学习活动,并指出工匠精神贵在坚持,怀远分局要结合中心工作,制定“工匠”标准,发掘培树更多典型。

王光银副局长最后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怀远分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对此次学习形式学习内容都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怀远分局要结合行业实际培养一批优秀的“工匠”,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同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二是要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三是要在问题整改上下功夫,四是要在深入落实上下功夫。

党员干部践行工匠精神感悟

“过去学门手艺,是为了不饿肚子、养家糊口,到了这把年纪,就要考虑怎样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也是我的乐趣,离不开了。”杭州下沙工业园区的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古法扎染手艺人吴剑敏说到。吴师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守艺人,他身上的工匠精神,正是现在的党员干部所缺失的。

作为党员干部,怎样去传承工匠精神?传承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

笔者认为,作为党员,所要传承的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

党员干部的精益求精就是要对群众负责。要深刻理解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一文中提出来的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让权利为民公转。只有将惠民生作为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才能做到精益求精。

党员干部的锲而不舍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在七一讲话时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不远了,越是在这样的关键当口,党员干部越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骄不躁、传承使命。

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应该看到,当前疫情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团结奋斗、不畏艰难,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全力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当他们凯旋归来之时各地区都以最高礼仪迎接,各级领导为他们点赞、交警们拉动警报为他们开路、人民大众为他们鸣笛、路上的行人们挥动着五星红旗……这些无疑为“最美逆行者”奏响了凯旋之音。

防控与发展看似两条战线,实则一个战场,必须相互支持、联动作战,这考验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攻坚能力。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国未摘帽贫困县52个,未出列贫困村2707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如逆水行舟,需用力撑,不可有松一松、歇一歇的“小憩”思想,不可有勇气不足的怯战、畏战的思想。因此,当固牢为人民谋幸福的“定星盘”,咬定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定思想,扎根贫困一线,深入困难群众中家中,听取群众的“大白话”,感悟困难群众的无奈和艰辛,与民同频共振,扣紧初心与使命。担起“当家人”的职责,拎起困难群众的大事、难事,把最新的脱贫政策和帮扶措施“种到”困难群众“心田里”,确保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随着不同寻常的“两会”召开,在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展现责任担当。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发挥制度优势,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两会”的顺利召开。

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伴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开幕,中国正式进入了“两会时间”。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七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代表拉家常,期间留下的“暖心七问”令人动容,其背后的“殷殷民生情”更是催人奋进。

年——“现在到墨脱的路通了没有?”

2013年3月9日,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墨脱的门巴族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曲珍,“现在到墨脱的路通了没有?”白玛曲珍激动地告诉总书记,嘎隆拉隧道成功贯通,2013年公路有望全线通车。村里有了水泥路,许多老百姓过去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现在想去随时都可以去。这句朴素的问询背后蕴含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农村、心系农民的浓浓民生情。我们知道农村道路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大难题,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逐步让狭窄、坑洼、泥泞的老路,变得又宽又平,在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是为农村铺就了一条条“致富大道”。

——“你们那里有没有腊猪肉啊?有没有自己酿的土酒啊?”

203月7日,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贵州沿河自治县黑水乡新群村的张国英,“你们那里有没有腊猪肉啊?有没有自己酿的土酒啊?”张国英回答,“有,有,有,我们山里最多了。”大家一起开心地笑起来。这一问一答,引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己在农村插队岁月的深情回忆,更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惦念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不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了贫困人口不愁吃的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农家乐办起来了吗?”

203月6日,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穿着民族服装的江西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兰念瑛说:“你是畲族。”兰念瑛答道:“是的。”“农家乐办起来了吗?”“高速公路通到你们那里了吧?”习近平总书记问。“高速通了,乡村旅游业搞起来了,农家乐也开起来了,老百姓的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兰念瑛回答。这问答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群众深切的关系。他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在大家的努力下,20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为老区脱贫带了好头。

20——“农牧民现在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吗?”

年3月10日,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娘毛先深切交流。“农牧民现在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吗?”“现在都到医院来,比较远的地方的产妇,提前来租个房子,分娩完再回去。”“村里都有保健室吗?乡里都有医院吧?”“现在都有。”“青海有的地方面积很大,农牧民看病怎么解决?”“基层都配医疗保健车,县乡都有巡诊车。”接连回答总书记的问题,娘毛先直呼“紧张得不得了”。这连问连答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医疗卫生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的深切关爱。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政策扶持力度,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群众卫生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年——“他家里有没有认亲结对子?”

2017年3月10日,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库尔班大叔家人工作生活情况,“村里每家有多少土地、是种粮食还是种果树?他家里有没有认亲结对子,效果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项工作要扎实开展,让结对认亲取得实效。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说:“党的政策亚克西!”仔细询问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深切关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工作,他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他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通了自来水吗?”

20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听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频频点头,并不时插话。“地是水浇地吗?”“都是水浇地。”“通了自来水吗?”“总书记,村里通了水,也通了电。现在村里正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不时的插话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细节的关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经常详细询问当地人均耕地、蔬菜种植、市场价格、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惠民、垃圾处理等民生细节,询问的是民生“小事”,体现的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大爱。

2019年——“去嘎查,路怎么走?”

2019年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云波对总书记说:“村民们发自内心地邀请您到嘎查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去嘎查,路怎么走?”吴云波回答:“飞机、火车、汽车都可以。”会场响起了一阵笑声。“给我指指路。”习近平总书记说。“从北京飞到科尔沁通辽机场,然后……我们可以接!”会场的笑声更浓了。询问路线的背后有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还有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来到人民中间,和人民打成一片,让人民群众对总书记的崇敬之情不断加深。

20全国两会已开启!期待新的“暖心之问”见证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大爱。

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5月21日,全国两会拉开大幕,这是十八大以来第八次全国两会。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数次“下团组”,同代表委员们亲切交谈、共商国是,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一个个难忘瞬间、一句句暖心叮嘱饱含着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对群众家事、村事的细细询问,传递着他对国计民生的深情关切。

问去嘎查的路怎么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发展之情。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总书记,牧民们发自内心地欢迎您到我们嘎查来!”吴云波向总书记转达乡亲们的期盼。“到你们嘎查路怎么走啊?”总书记接过话头,饶有兴致地问。“飞机,高铁,都可以。”吴云波快人快语。“从北京怎么过去?给我指指路。“从北京飞到科尔沁通辽机场,然后……”习近平总书记一言一行体现着细致关怀“小乡村”里的“大民生”,问“路怎么走”看似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小事,背后却是总书记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总书记关心的“去嘎查的路”是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更是基层农牧民通往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思路。20底,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多向群众问几个“路怎么走”“方便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落细落小落实每个环节的工作,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诺必将实现。

问“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对困难群众的惦念之情。“有女莫嫁十八洞,一年四季吃野菜,山高沟深路难走,嫁去后悔一辈子。”一曲苗歌,曾唱出了十八洞村单身青年们的无奈。“这也怪不得别人,哪家父母能让闺女嫁到穷山沟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施成富家前和村民座谈时,有村民说,十八洞除了贫困,村里光棍汉多,娶不上媳妇。,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136户533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56.7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依然惦记着十八洞村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向代表了解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情况。他关切地询问:“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条件比十八洞村还差的有多少?”“不如它的有多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确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1381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逼近100万元,30名大龄青年如愿脱单,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快。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我们要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出不懈努力。

问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增进人民福祉之情。3月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气氛活跃、暖意融融。“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现在通大桥了吗?”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崇明岛的生态保护情况,问得细致、问得关切。同样在2019年全国“两会”,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发言,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村民一起喝擂茶、拉家常的事,唤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一段回忆。当年在常口村,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嘱大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成为人民的共识。中国各地全面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人民群众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最普惠民生福祉,得到了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千百年来肆虐的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在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所创造的伟大奇迹中,数百万的扶贫干部付出了无尽的艰辛和汗水,截至去年,1800多名同志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不禁让人发问: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青年干部要善用所学所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书写青春奋斗篇章。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以人民开头,以人民结尾,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青年干部也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正做到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沉下心思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一茬接着一茬干。我们青年干部,想要在新时代成就新作为,就要增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不断熟悉新知识、开拓新视野,补足本领上的短板,多调研、摸实情,从小处着力,下绣花功夫,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俗话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青年干部要扛起使命,提升实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心,建功立业于基层;要应势而动,研判形势,以时代之势,发展之趋,正向引导于基层;要迎难而上,力克困难,以匹夫之勇,攻坚之韧,解决问题于基层。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的坚定信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创赶、超、越的新局面。

“江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让我们携手并进、接续努力,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腾飞的力量。

党员干部践行工匠精神感悟

《论语》有这么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何为“无欲速”,从生活角度,可称之为慢的生活态度;从工业角度,则强调的是一种专注、精细化的“匠人精神”。我们常听说,在瑞士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让0.3克重的陀飞轮上承载更精细的零部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也曾耳闻,在古代有这么一群人,对工艺的要求一丝不苟,吹毛求疵。这便是匠人,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把专注精神奉为圭臬,带着虔诚与向往的信徒,我想这也是时代的感召,世代的追求――于当下,更需倡导匠人精神。

倡导“匠人精神”是企业长存的坚定基石。匠人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理念,古人常言:“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利他,不急功近利,不急功冒进,才让其企业虽风雨不停,仍屹立而不倒。与此相通,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才能成其百年的基业,长盛不衰,坚若磐石,稳若泰山。

倡导“匠人精神”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如急速的快车一样,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下行压力,探寻新的经济支柱成了命运攸关的生死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习主*高屋建瓴地提出供给侧改革,可谓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而真正打开供给侧改革这扇紧闭大门,则需握紧“工匠精神”的密码。通过对互联网的精耕细作,迎着“互联网+”的强大风口,从提升企业生产专注度,到提升产品质量美誉度,再到提升技术创新新高度,互联网所实现的低端产业的优化升级,高端产业的优势再造,为“匠人精神”所实现的产业支撑提供了最好的示范。

倡导“匠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庄子》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p,砉然向然,奏刀d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可谓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然而庖丁却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见其不在乎解牛之技,更在乎专注、精益之道的传承。清朝魏源也如此说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可见精益求精的精神早已为人称道,更成为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功利主义盛行、浮躁之风益盛的当下,我们更应让这样的“匠人精神”成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脊梁。

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当社会经济发展“乱花渐欲迷人眼”,当物转星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应该做到“多闻数穷,守中归一”,坚守“匠人”之道,这便是经济发展之道,社会进步大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8月18日赴安徽考察调研,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总书记与群众亲切交谈,简简单单的话语中满是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在一次次的基层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都率先垂范,在细微处展示着领导干部应该如何亲民、爱民、为民着想。

领导干部如何拉近与群众的联系,如何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落到实处,总书记用他的话语和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基层干部如何做好,还需深究。

“这是我一直牵挂的事。”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深情地说道,“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无论是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还是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总书记时刻牵挂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更加需要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纾群众所急所困。领导干部不能躲在办公室里,靠打电话,布置任务完成调研,要摆脱“花架子”,真正去基层走一走,听群众说一说,才能倾听到最真实的民情民意,才能了解到最直接的问题困难,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信任。心中时时刻刻牵挂群众,“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方能把“以人民为中心”更细、更深、更实地落到实处。

“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参观时,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们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此次在安徽省合肥市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一大会址、井冈山、福建古田、安徽金寨……这些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地方,是共产党员不能忘记的历史,他用行动时刻告诉我们共产党员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层党员干部更不能缺少初心教育,也许都曾有过抱怨有过不甘,甚至想过撂挑子,但是他们依然会放弃休假在疫情防控一线驻守、在抗洪一线抢险救灾……这无关环境的艰苦、无关工作的琐碎,只因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怀揣初心与使命,甘于奉献,才能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闪闪发光。“白加黑”“5加2”的模式是基层党员干部日常工作最真实、生动的写照,他们始终能够践行初心与使命,在工作中一心一意办事、全心全意为民,这就是共产党员最不能缺少的“初心”。

“抗御自然灾害要达到现代化水平。”心系灾区的习近平总书记想到的不仅是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强调了提高现代化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同样要有这样的工作思维和方法,要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到实处。只有基层在各个方面抓好落实,才能在根本上提升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基层干部经常要处理一些矛盾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更需要在实践中掌握真实情况,在群众中吸收智慧“养分”,直面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在困难处辟“新路径”,于穷尽处找“金点子”,才能不断推动治理能力的提升。

我们总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真正做到,需要基层干部身体力行地落到实处。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八年的接续奋斗,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完成了目标任务。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躬身为民勇担当”的第一书记文伟红、有“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贵州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有“用生命诠释最美青春”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他们倾情投入一线,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们艰苦奋斗,为一方百姓摆脱贫困,出谋划策,不懈开拓;他们立足实际,履职尽责,用一片丹心为贫困群众撑起一片天——他们是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跑者”。

对于新时代年轻干部来说,要传承并弘扬好艰苦奋斗精神,用真行动、实业绩向祖国深情“告白”。

崇尚实干,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事劲头去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离不开实干,实干才能接续奋斗。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洪救灾的考验下,涌现出了一批批勇于担当作为、敢于迎难而上的年轻干部们,他们用厚实的肩膀、稳重的步伐、坚定的目光完成了一次次挑战、跨过了一道道坎、攀登了一座座山。2021年,年轻干部要以实干精神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拿出滴水穿石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在干事中成长,在干事中磨意志、砺作风、提境界、增才干,以“干”为核心,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到亲力亲为、躬亲实践,坚实“干”的作风,永葆“闯”的精神,拿出“拼”的劲头,用实际行动书写奋斗篇章。

夯实本领,锤炼“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过强能力去奋斗。“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奋斗者须有多项技能加身,只有足够的底气和过硬的能力才能奋斗不止、步履不停。年轻干部应时刻葆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理论学习上不放松、在本领提升上不掉线,不断在书本中、在实践中夯实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知识储备,认真研读著作,从《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著作中感悟内涵、汲取养分、优化作风。端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风气,理论学习注重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奋斗路上要“本领”在线,年轻干部要在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提升服务水平,主动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去经风雨、见世面,多学几门实用的本领,磨练岗位硬功夫,用过硬本领夯实奋斗底气。

甘于奉献,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去奋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孺子牛”比喻那些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为人民着想的人。年轻干部要乐做甘于奉献的“孺子牛”,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为人民解忧,在奋斗路上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用奉献书写无悔华章、用奉献装点奋斗征程、用奉献彰显为民本色。“岁月不居当初心依旧,为民情怀当抱朴为心”。年轻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定为民信念,站稳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做到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才能在奋斗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告白”方式无需华丽、无需高调,唯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躬身奋斗才是最直接、最长情、最暖心的“告白”。

公司党员干部学习践行刘金奇精神心得体会

观看了刘金奇先进事迹报告会视频现场会,他的事迹至今还在眼前浮现。像他的名字一样,刘金奇堪称煤矿奇人,他是为煤矿而生的人。他的先进事迹在龙煤四矿区的大地上传颂。

刘金奇心无旁骛干工作,三十年累计多干了近十年的工作量。他不仅尊重科学,而且注重工作实效,对井下生产系统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他锐意进取,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他淡泊名利,始终保持着矿工吃苦耐劳的本色。他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楷模,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并践行刘金奇精神,做一名忠诚干净的党员干部。刘金奇勇于担当、不畏艰难,号称“煤矿的李云龙”,每战必胜。对照刘金奇,自己还存在着抓工作缺乏敢抓敢管的气魄。坚定“我们依靠职工吃饭,职工依靠企业生存,企业依靠职工发展”的思想不动摇,真抓实干、认真做事,严厉打击非法侵占企业利益、损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向刘金奇那样真正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习并践行刘金奇精神,做一名务实敬业的党员干部。刘金奇下井解决问题抓关键,同工人一起干。对照刘金奇,自身存在着没有和员工一同干的'问题,没有深入研究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缺少跟踪落实。听汇报多,深入调研少,结合“‘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要以刘金奇为榜样,带出一支作风过硬的财务队伍;号召财务系统党员干部学习践行刘金奇精神,做刘金奇式干部,担振兴发展重任,使刘金奇精神成为解放思想、爱岗敬业的精神动力,全面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习并践行刘金奇精神,做一名善学思进的干部。刘金奇不是科班出身,是从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对照刘金奇,自身在工作上存在着凭经验、缺乏依照科学和客观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尊重科学、提高能力,科学指导工作。要保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作风,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责任,全面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用创新的思维看待发展中的矛盾,用创新的理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做到知人善用,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尽其所能、大显身手。

学习是全面实现企业健康高效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我要深入学习践行刘金奇精神做一名务实敬业、实干担当、尊重科学、锐意进取、自身干净、敢于较真的干部,带动系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做表率,开拓创新做先锋,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贡献力量。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尤需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俗话说,“社区稳则社会稳”“积小安为大安”。社区和村是疫情防控的最小单元,承担着疫情防控中最基础、最重要、最艰巨的工作,只有进一步下沉资源、攥指成拳,在这个最小单元里把各项防控举措落细落实,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才会有更加坚实的支撑。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国各地社区组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组织入户走访排查,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设置卡点值班巡逻,疏散聚集群众,防控生活物资保障等等,这些看似非常细致琐碎的工作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月10日,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新增确诊比例呈现“7连降”的态势,这充分说明前期各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推行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等手段取得了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第一线”“最有效的防线”饱含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在笔者看来,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是大势所趋、势所必然,落实起来必须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一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又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让“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一种风尚;二要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共驻的优势,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机关干部驻村包点,有序参与各镇街村社的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信息等优势;三要把好住宅小区入口关,居委会、村委会、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要有序参与、形成合力,切实做好体温监测、入户排查、防疫消杀、政策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减少人员流动,让广大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新鲜蔬菜、购得各类生活必需品;四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具体到一个地区,哪一村一社、一家一户出了问题,整个局面就可能功亏一篑,阻断疫情人人有责,隐瞒不报依法处理,就必须发动群众相互监督,邻里守望、守望相助,不断织密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俗话说,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面对呈胶着对垒状态的疫情防控形势,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防控合力,方能让疫情“屈服”并最终战胜。我们必须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守岗位履职尽责。

信心是成功的保证,也是前进的动力。每一个疫情防控责任人都必须有足够的信心,为做好每一件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证。

要对国家的制度优势有信心。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全国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释放出无穷无尽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国家治理体系制度效能和制度威力。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罕见的短工期接连建成,“中国速度”震撼世界。有这样的国家制度,以这样的制度执行能力,任何事情都会无往而不胜。

要对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信心。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建设,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同时,在数十年的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人才积累、制度积累、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足以在重大疫情面前做到镇定自若井然有序。更何况,我们还有一大批忠于国家人民、忠于岗位职责的伟大的医务工作者。

要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有信心。16个省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对口支援武汉以外地市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全国各省市的医护人员纷纷请战火速向湖北集结,到处都是最美“逆行者”;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力所能及的为疫情防控出力。这就是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在任何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面前,就会民族团结空前,国力动员空前,救援有效空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抗击灾难的动人诗篇。

要对中国人民的坚强有信心。“非典型肺炎”疫情、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在这些中华大地上罕见的灾害带来的重重打击面前,中华儿女没有气馁,也没有倒下,反而不断上演抗灾救灾奇迹。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总是能够化悲痛为力量,顽强拼搏,不断谱写华彩的人生乐章。还是那句话,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

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悟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2021“两会时间”再次开启。党员干部更要借着两会的春风,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下面是豆花问答网小编整理的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不负春光、不负韶华。部分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存在“不督查不动弹”的问题,认为年初距离年终考核时间还长,散漫、拖延、懈怠的情绪滋生。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将责任担当主动扛起来,把各项工作往前赶。行动上的怠惰源于思想上的松懈,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培养学习的自觉性,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要积极学习党史、参与党史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愿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党员干部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优化思路、明确方向。人民群众是开展工作的源头活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再好的工作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老师,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拼搏奋斗的主战场。工作没有方向,问需于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破题思路匮乏,问计于民,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工作推进遭遇梗阻,问效于民,前期工作中哪些举措取得了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群众不满意,在群众的“好差评”中优化思路、明确方向。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投身工作,迎难而上。我们有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爱学习、拒绝创新,拒绝走出工作“舒适区”,存在甘居“中游”的思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投身于工作,坚持迎难而上,专挑“硬骨头”啃。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党员干部要勇担重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发扬“闯”“创”“干”的精神,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中的新起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接过历史接力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光发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发扬“三牛”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级台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相约春暖再出发。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提出的“三牛”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积淀,也是百年峥嵘党史的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无论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还是在抗洪前线高高扬起的“先锋旗帜”,他们在危难关头与人民患难与共、关键时刻同群众万众一心,这种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服务的实践者,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推动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使命,不断砥砺前行,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精神,用行动诠释孺子牛的精神内涵,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懈奋斗。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集中体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没有艰苦奋斗和披荆斩棘,就没有如今的伟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展望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带领人民群众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蛟龙”入海、“嫦娥”探月,还是深圳建设、浦东发展,处处离不开创新的“火种”,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敢闯敢试,是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开拓进取。新时代呼吁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十四五”蓄势待发、乡村振兴迈步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为契机,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以永不服输的劲头和势不可挡的锐气,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做创新的引领者、改革的实干家,将改革创新一抓到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脱贫攻坚本质是一脉相承,归根结底是筑牢农村根基,避免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一边轻一边重”。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就要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脱贫、振兴都有内在的逻辑,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脱贫攻坚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就需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既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前瞻谋划未来五年甚至到2035年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产业规划,引进先进技术,解决群众就业,提升幸福感,也要准确把握当下“后脱贫”时代文章,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教返贫、致贫。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就要化解“强长”和“补短”的矛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三农”问题区域性极强,不同的区域面临不同的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优势。迈入乡村振兴,不能搞“大锅饭”“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综合梳理振兴的思路、方式、路径以及预期成效,利用村域产业、旅游等基础条件,将“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将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方面短板尽快补齐。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就要解决“重点”和“痛点”的问题。乡村振兴,在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容易忽略群众生活感受。以往住的地方破了点、吃的差了点,但是一家子其乐融融。现在虽然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更好了,但是一家子却忙于工作而没有了以前的乐趣。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要解决好“重点”和“痛点”问题,既要加速项目、产业发展,也要注重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百姓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新感觉,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蓝图已铺就,剩下的就是落实。全面实行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扶上马,送一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真是我的知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