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unit教学设计(热门16篇)

时间:2023-12-11 19:45:08 作者:XY字客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理性分析和判断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借鉴以下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Unit

学生画画用的纸张和彩色笔;课文中的生字卡片。

【多媒体】。

制作课件,课件内容为:

第一部分:《一去二三里》《咏鹅》《画》《静夜思》《春晓》《村居》《所见》《小池》《山行》等所学过的古诗的意境图(可以是教材中课文的插图)依次出现。

第二部分:庐山瀑布的实景录像,如没有,可用精美的课文意境图代替;在画面上点击可出现课文的字幕。

第三部分:《绝句》的诗歌意境图,画面上有课文字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神奇。

3、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佳句,有诵读古诗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营造古诗学习情境,体会诗情画意。

1、你们会背古诗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自由展示: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看着图画,朗诵与画面内容相符的古诗。

出现“展示台”的动画滚动条。

课件出示已学古诗《一去二三里》《咏鹅》《画》《静夜思》《春晓》《村居》《所见》《小池》《山行》的课文插图。

二、朗读感悟。

1、欣赏了这么多图画,让我们来看一段著名的庐山瀑布的录像吧!

2、小朋友,这段录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3、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情景。你会读吗?试试看。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

4、出示字卡:“瀑”,这就是瀑布的瀑字,你怎样记住它?

5、这首诗里有两个生字读音相同,谁说说是哪两个字?

6、还有一个生字,谁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7、好,我们来认读一下这几个字,再读一读生字卡片后面的词语。

8、(指名朗读)从她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9、小朋友,请你再读读这首古诗,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呢?

10、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行,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指导读书)。

11、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

12、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我们也来想象这景象,再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13、小朋友,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14、随着想象,这一道奔腾直下的瀑布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壮观的景象呢?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看录像。

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

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暴风雨”的“暴”。

“庐山”的“庐”,“香炉”的“炉”。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疑。

读生字。

我听出了瀑布很美。

我听出了瀑布很有气势。

我听出了作者很喜欢这瀑布。

我读懂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很高的山上飞快地流下来,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一样。

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了“疑”字。

有感情地朗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呢?

有感情地朗诵或吟诵诗歌。

课件出示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课件上出现课文字幕。

课件再次出现瀑布的画面,配上优美的古曲音乐。师生一起吟诵。

三、指导写字。

1、古诗读得很好,背得也不错,我们来看看这一课要写的字。

2、出示:炉、银、烟、流: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范写“流”。

3、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练习写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炉和烟都是火字旁。

“流”右半边上面不是“亡”,下面不是“儿”。

第二课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朗读感悟。

1、上一节课,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我们欣赏到了一幅壮美的图画。这一节课,杜甫的《绝句》又将把我们带入到另一番美丽的景象当中。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诗句吧。

2、是吗?你背给大家听一听吧。

你背得很正确,就是缺乏感情。请你们一边看课文插图一边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

3、齐读古诗。

4、同学们,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比如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5、汇报学习结果:

说的真好!这说明你已经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

那诗人在哪儿呢?

诗人站在窗前干什么呢?

(满意地点头)看来,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出示学生画的一幅画)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色彩,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

7、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你愿意把这么美的诗背下来吗?自由读课文。

生:老师,这首诗我早就会背了。(背诗)。

听老师范读。

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自学: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学习结果:

生1:我特别喜欢这一句,我来读一读吧。

生2:我能看着书上的插图说几句话:

两只黄鹂在青翠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蓝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一年到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东吴去的大船。

生:我还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背出来呢。

诗人在房子里。

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所以才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呢。

生1: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生2:黄鹂可以加上黄色。

生3: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4:船是土黄色的。房子……。

生1: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生2:“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引导学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

课件出示课文意境图。

课件出示:《绝句》意境图,学生看着画面练习背诵。

二、指导写字。

1、这首诗有几个生字?你们读,老师把它贴出来。

2、上节课学的四个生字还记得吗?(贴示)。

3、把生字认读一遍,跳读一遍。

4、范写:吴、含、鸣。(口用红笔标出)。

小朋友,你发现这三个字的特点了吗?这三个字都有“口”,写起来可不一样:.“口”在左边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请你练习写一写。

5、范写:柳、岭。很多生字是由熟字组成的,但熟字做了偏旁,写法就不一样了:“火、木”在左捺变点,“山”做偏旁竖折斜。

6、出示:银、泊、流、绝。这是四个左窄右宽的字,你能写好它吗?

7、范写:窗。这个字字形复杂,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写。注意别漏掉了这一小撇。

8、我们学会了写这一课的字,现在看看这几行诗句,你能把它填写完整吗?

书空、练写。

练习写字。

填字:

飞()直下三千尺,疑是()河落九天。

Unit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面包师傅烤面包的`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逐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新知时,我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生活经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主动地接受新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体会,逐渐学会,学习思辨,掌握技能。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更直观形象。通过画彩条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明确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

不足之处是: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总是有点困难,学生有点恐惧,很多学生不会分析题意,找不出题中的主要信息,不会解答,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帮助学生客服心里困难,使学生爱学数学。

Unit

本课时词汇量大,理解该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

八年级英语Unit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学好文言文是传承传统的需要,是修身明理的需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我们的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也常常是考生的“重灾区”,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听。

1、听示范,这包括听录音示范、教师朗读示范等。标准规范的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正音、断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课文语言、感情的过程。因为作为示范性朗读特别是一些播音艺术家的朗读,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领会文章主旨进行的二度创作。听高质量的示范朗读,可以让我们在还没开讲前就记住文言文中的一些经典句子。

2、听讲解,就是听老师上课讲解。老师的讲解会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理解了、就会喜欢和爱好。

二、读。

重视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其实我们想想古代孩子上学主要就是同学在下面读,先生在讲台上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对于现代教学,也是同样的方式。

1、读熟,即“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说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学生不可牵强暗记,多读自然上口,将会永久不忘。

2、读精,即在重点文言文学习中不要放过每个字。比如初中阶段以文言实词积累为主。积累实词我们通常用以下办法(以八年级课文为例):

a、温故而知新。在理解27课“夕日欲颓”的“欲”时要联想到21课的“欲穷其林”,自然实现加强记忆和知新。

b、比较中鉴别。这又包括三点:首先古今字词意对比:在学习《桃花源记》时要注意妻子、交通等词意的古今变化。其次,同一字词的不同义项如《三峡》中三个“绝”字的不同意思。还有同义词的积累如《核舟记》中的“了了”和“历历”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

c、趣味古文翻译。这要求学生更好的联系已有知识。比如《三峡》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你就可以用小学时背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来理解。

3、猜读,指在读书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指导学生看到标题,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读把读和思联系了起来,是阅读变成一次探险,变成乐趣。这特别适合基础较好的同学预习时用。熟读,帮我们理解;精读,叫我们深化;猜读,让我们探索。诵读确是学好文言文的绝招!

三、写。

1、改写,即在保持原作思想内容,只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切忌不是翻译,比如还可以改文体、改结构、该人称等。例如我们熟知的《公输》就被鲁迅改写成小说《非攻》。可见成功的改写正是对文言文最深入的理解。

2、扩写,就是对原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之上的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

四、演。

将故事性强的文言文,和学生一起改编成课本剧,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参与文本、参与创作、参与课堂、参与学习,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曾将《孙权劝学》、《狼》、《唐雎不辱使命》等多篇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七年级下学期Unit

3月30日我在七年级一班上了一节赛教复赛课。有成也有败,但收获和感受很多。

一、关于备课。

我很看重这节课。把课上好一直是我的追求,这次赛课是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如果能够脱颖而出的话,便能参加县级甚至是更高一级的比赛,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其实时刻做着准备。平时能够认真做好自己的常规工作。用心编写教案,有效课堂教学,坚持课后反思。无形之中感觉对工作越来越有热情,课堂上越来越有激情,与学生相处越来越具友情,日子过得也越来越有心情。

拿本次上的这节课来说,备课时我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从一幅幅图片的搜索,到一个个单词的敲击;从引课照片的选择到歌曲小结的创意;从知识的拓展到小组的实践活动;从课件背景的选择到字体的设置。无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此外,想像孩子们在课堂上将会出现的表现,以及录音机的调试,还考虑到了意外情况的出现(没电用不成幻灯片)。总之,准备得充分且细致。

二、关于上课。

不足在于课堂话语不精炼。使得设计的小组活动没有时间做。在播放录音时,学生也听得似懂非懂。这是我的短板,以后的课堂应努力在此方面改进。

三、关于反思。

40分钟过后,心中除了无比的轻松还有满满的思考。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使我们沉浸在轻松的喜悦中,陶醉在与学生交往的快乐中;同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中的不足之处促使我们深深思考并想办法改进。就拿本节课来说,我的成功之处在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既有知识的呈现,又有技能的提升,还有思维的拓展。而失败之处也在教学设计,在重点部分的操练显得十分混乱,学生越练越不会。

设计只是技术层面的事。要想真正把课上得有效,还得注重学生真正意义上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后的课堂应努力朝有效方面发展,首先必须要改的是利用好每一分钟教学时间,不让废话有立足之地。而且内容设计应力求简单。

仔细想想,公开课真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就拿我个人做准备的充足程度来说,在平时是花不了这么多心思的。可我们不能只拿这种态度对待公开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如此用心,那样的话不愁自己没有进步。

Unit

这节课主要是以开展活动为主,让学生把第1~2天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本节课按照教学设计的过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能是奖品的诱惑,因为孩子们都知道今天要周评了,所以课堂上孩子们都发挥出自己的最棒的水平,课堂表现也不错,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踊跃地举手发言、上齤台表演、展示,我为孩子们的表现感到自豪。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安排了小组评价的形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由于内容多,时间安排紧,在时间控制方面,前部分掌握的不够好,如果把奖励奖章、奖品的时间放在课后效果会更好,也节约了时间。如果控制好时间那么就可以再多请出一组孩子表演展示,同时,日常英语展示的环节还不够丰富,虽然孩子们也已经结合晨间英语进行了替换,但是孩子对:doyoulikesome……?”的掌握还是不够好,需要加强。在开展groupwork的时候还是有点乱,虽然我已经请一个学生上齤台跟我做示范,然后再让孩子们做小组对话活动,但还有几位学生没反应过来,所以今后还要多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教师还要做到能收能放,收放自如,这样就更好了,今后会更加努力,不断更新,快乐实验,不断地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自己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就必须重视教学反思。上完一节课后,我们应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材处理的合适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等方面作客观的评价,对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容量是否适度,教学效果是否明显等方面作准确分析,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反思是以达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水平为最终目的的,因此我们在记教学反思时要随时记,要趁热打铁;要恒久记,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才能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良好的催化和促进作用,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才可能越来越灵活,教学能力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为我们由目前的教书匠转变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如孔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进新课程。我们要像啄木鸟为大树治病一样,用教学反思为我们的语文课治病,让语文课改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九上Unit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九上)。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新学期,我代初三179、180两个班的语文课。面对着陌生的学生,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比以往更重了。为了新学期的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制定以下计划:1、狠抓学生的书写。书写的好坏是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书写好,成绩有可能就好;而书写不好,成绩一定不会好。书写最基本的要求是认真、规范、不潦草,朝美观努力。2、认真上好九(上)中的每一篇文言文。九(上)共六篇文言文,其中三篇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精讲;另外三篇不在课标规定之内,因此以积累为主。3、认真上好九(上)中的每一首古诗。九(上)共十首诗,诗歌教学,背诵、默写和赏析三者缺一不可,其中以理解性默写为主。4、现代文各知识点的落实。现代文阅读,理解是第一位的,而没有理论知识,恐怕也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三大文体的知识点必须一一落实,教给学生这一知识点的答题方法,对那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将答题的格式写出来,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一落实。5、重视作文训练。作文分数在试卷中的比重全体师生都有目共睹。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语文分数的高低。写作训练,主要以拟题、开头、结尾、谋篇布局、写人叙事等为主。让学生从心底里重视起写作来。计划重在落实。新学期,我将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我的计划,为明年中考取得理想成绩打好基础。

九上Unit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我们学习上的启示。

3、体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画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1、简介香菱身世。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2、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霑,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清代小说家。

3、《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二、整体感知。

1、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3、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林黛玉是怎样指导香菱学诗的?

首先,要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要学就学一流的。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

5、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6、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7、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

8、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的?

《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9、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观点的体现。

三、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勤奋学习);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苦苦求索);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大彻大悟)。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归纳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Unit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单词教学,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转变。教学时,以鼓励为主,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运用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图片,对话,表演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语言知识。

九上Unit

知识要点。

1.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化学变化及其主要特征。

3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涉及到物质分子的化学组成的改变。

物理性质:物质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形态、凝固、生化、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溶解度、密度等。

4.常见化学符号。

氢:h;氧:o;碳:c;钙:ca;氯:cl;镁:mg。

第二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要点。

1.常见化学仪器钥匙,烧杯,容量瓶,量筒,漏斗,天平,滴瓶,试管夹,酒精灯,铁架台。

2.化学实验规则与要求。

2.1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2.2化学试剂分类存放。

一般无机试剂按照阳离子顺序或阴离子顺序存放。

危险品(可燃、易燃、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剧毒)根据药品说明,存在于特定的环境,如是否需要避光、对存放温度要求等。剧毒物品保存需要采用双锁制度。

2.3化学实验。

(1)颜色变化。

酚酞指示剂,在酸性、中性的水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2)沉淀实验。

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滴入氢氧化钠后,出现蓝色沉淀,滴加稀硫酸后,沉淀溶液生成蓝色溶液。

(3)产气实验。

高锰酸钾为紫黑色固体,加热后试管中残留黑褐色物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能够复燃。

(4)温度变化。

块状生石灰加入水中,触摸试管能够明显感觉到放出的`热量。

2.2事故处理办法。

(1)稀碱沾到皮肤,用硼酸洗涤;

(2)浓酸、浓碱沾到皮肤,先用软布吸去液体,再用水洗或小苏打或硼酸溶液冲洗;(3)发生火灾,正确选用灭火方法。

3.化学实验报告。

第三节物质的提纯。

知识要点。

1物质的纯度。

纯度:表示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或某一种成分)含量的高低。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2物质提纯的办法。

(1)过滤。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处;漏斗颈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蒸发。

基本原理:用加热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气化去除的操作。注意点:

当蒸发皿有较多晶体析出,应减小或停止加热,让余热把水分蒸干,以防晶粒飞溅。

习题第一节。

一、基础过关题。

1.判断下列变化时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自行车轮胎爆胎(2)钢铁生锈。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1)水制成冰块(2)菠萝榨汁。

(3)食物腐烂(4)滴水成冰(3)酒精变成酒精蒸汽(4)冰镇饮料瓶会流“汗”

(3)放出大量的热(4)有白色粉末固体产生。

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物,这种气体是(1)氧气(2)水蒸气。

5.书写下列元素的符号或物质的化学式氢:氧:氮:

钙:水:氧气:

二氧化碳:

(3)氮气(4)二氧化碳。

6.判断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酒精的挥发型。

(2)铜是红色的。

(3)co有毒。

(4)煤气的可燃性。

(5)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下列关于铁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导热性、导电性。

(2)延展性。

(3)银白色光泽。

(4)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二、能力提升题。

能力均优于cl2(氯气),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cl2消毒时的臭味。

清把cl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归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第二节。

一、基础过关题。

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1)嗅闻气体的气味时,可以讲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2)取少量固体药品时,一般取10g。

(3)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该先加小砝码再加大砝码。

(4)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该向着手心2.下列一起,不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1)试管。

(2)蒸发皿。

(3)烧瓶(4)燃烧匙。

3.给试管里面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1/2(2)1/3。

4.比较精确称量8ml液体,最适宜的仪器是(1)5ml量筒(2)10ml量筒。

(3)25ml量筒(4)50ml量筒(3)2/3(4)3/4。

二、能力提升题。

组装一套比较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组装的顺序是。

(1)自上而下,从左到右。

(2)自上而下,从右到左。

2.下列使用酒精灯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

(1)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体积的2/3。

(2)不能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3)酒精灯不用时应该盖上灯帽。

(4)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哪三个部分?加热时应该将受热物放在火焰的哪个部位?

(3)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4)自下而上,从右到左。

Unit

一、复习词语。

二、听录音,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乌鸦站在树上的插图,听课文录音。

2、听了故事以后,你觉得图中还缺什么?(缺一片肉)。

3、乌鸦得到肉后,心里怎样?(高兴)。

4、用高兴的语气读读第二小节。(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狐狸也出来了,同学们读读第三小节,圈出表示狐狸动作的词。

2、根据狐狸的动作给狐狸摆位置。

3、教师在狐狸嘴边画一两滴口水,问:这样是直流口水吗?(学生:应把口水画得多一些)。

4、把狐狸馋的样子读出来。

四、学习47小节。

1、这时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

2、读课文,想想狐狸对乌鸦说了几句话?读狐狸的话。

3、学习第一次对话。

(1)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话。

(2)假如你是狐狸,你是怎样说的?

(3)狐狸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朗读指导)。

(4)这么亲切,乌鸦为什么不作声?

狐狸又想出了一句话,我们来看看狐狸怎么说。乌鸦怎么做?

4、学习第二次对话。

(1)出示狐狸的话和乌鸦表现的句子。

(2)读狐狸的话。(朗读指导,读出亲切)。

(4)狐狸两次问候行不通,这时狐狸心里是怎样想?

5、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狐狸的话。

(2)哪个地方,你觉得乌鸦听了很舒服?

(3)这句话该怎样读呢,同学们先练一练。

(4)指名朗读,指导。

6、学生分别当狐狸和乌鸦分角色朗读。

7、谁来当大法官,说说狐狸的话是不是真的?

五、想象说话。

1、这时乌鸦心里是怎么想的?

2、听录音(乌鸦心里说的话)。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七篇】。

Unit

一、衔接上文:

1、接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16课《只有一个地球》。

2、回忆:上节课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课文围绕只有一个地球这条主线,从四个方面选择了材料:一是人类活动范围小。二是生态资源是有限的。三是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四是精心保护地球。

第一方面:通过具体数字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尽管如此,人类还是把地球比作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

第二方面:我们知道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节制的开采,地球的矿物资源会越来越少。地球上有些可再生的资源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及滥用化学品,它们也不能再生,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小结:你能结合实际说说人类的哪些做法给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吗?

[1]、生活中人们随意排放污水,造成饮用水污染,鱼虾死亡、动物灭绝,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

[2]、生活中为了方便购物,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造成的白色污染。

[3]、人类发明了电池,一节一号电池埋在地下,可使方圆10米内土地几年寸草不生,也可使600平方米的鱼塘中的鱼全部死亡。

[4]、现在我们人类经常遭到沙尘暴的袭击,那是人类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现在地球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灾难,作为地球上的一员你能为人类出个好点子吗?

小结:你们的办法可行吗?看书,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要点: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组织汇报:你说到别的星球上去,可行吗?从哪看出来的?指导朗读找出来的句子。

小结:移到别的星球居住,这个想法将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可能实现,但是现在是不可能的。人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保护地球。

三、全文回读[指名朗读]。

四、畅谈感受:

1、完这篇课文,你想不想对同学说些什么?

2、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Unit

教学目标:

1、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2、体会沉默的可贵。懂得爱自己的父母是一种美德,懂得回报他人。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

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具:ppt。

授课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体会思想。

三、朗读感悟。

四、演读感悟。

五、拓展延伸。

六、总结全文1、听写生字词。

出示自读要求:

1、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1、范读。

2、引读。

让学生明确演读要求。

读了课文,你现在心里想些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根据板书谈话总结。

1、听写生字词并订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小组内读画出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自由练读。

2、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学生自由回答。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自己的生日(举手热闹)。

回报父母。

记住父母的生日(沉默热闹)。

教学后记:《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让学生通过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再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资料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更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能和文本融为一体。

Unit

《现在进行时》。

肥城市桃园镇初级中学。

李纬纬?篇三:现在进行时教学案例。

现在进行时教学案例。

【教案背景】现在进行时外研社七年级下册modules1-2的语法项目,该语法既是本册书的重点与法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教后感】通过执教本节课,我深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我设计了很多例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学习的印象。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小步子,密台阶、勤反馈”,通过分散知识点、强化训练点、层层深入等措施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训练。

Unit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

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c.同桌交换,互相订正。补充练习:

追赶、羽毛。

搅拌、羊群。

抖动、水泥。

晴朗的、馒头。

香甜的、财富。

宝贵的、天空。

3.读读背背。

a.看课件或文字补充材料,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b.读节气歌和二十四个节气。

c.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节气歌的意思。

d.背诵节气歌。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习的兴趣,展现对动物世界的认识与热爱。

1.进入动物王国。

播放《动物世界》的片段,让学生谈想法。

2.学做解说员。

a.示范引导:我们听听一只刺猬的自我介绍吧。

b.选择一种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动物,想想它的生活习性、可爱之处,以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过的一些趣事,准备发言。

c.分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听的同学可以提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d.小组推荐代表比赛交流。

写话。

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评一评自己写得怎么样。

展示台。

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展示台,既可以展示收集的谚语,又可以展示自己查阅的有关自然知识的资料,还可以介绍自己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学生既动口,又动手。形式上可让学生自己组织展示,体现自主性,发挥创造性。

1.在教学有关课文时,鼓励学生查询、积累资料。

2.布置动物、植物展示天地。(教室中可悬挂谚语,桌子上摆放标本、资料卡片等)。

3.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才能。

百科知识问答、谚语擂台赛、标本解说员、《我与动物趣事》讲演等。

宽带网。

教学这部分内容,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到电脑房上课,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自读书中的短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自然界其他的奇异现象。

3.进入虚拟宽带网,去自然界遨游。内容包括:

a.动物、植物的图片资料。

b.有关的文字资料。

c.人类仿生学的一些浅显例子。

1.把自己从中了解到的感兴趣的内容说给家长听。

2.建议学生到动物园、植物园、图书馆参观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建议这次语文园地教学用4课时,其中口语交际和写话用1~2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of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作者简介:

戴志强:男大专学历,省语文骨干教师,小学高级,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九二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

联系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训部。

邮政编码:125001。

联系电话:0429----2122496。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与说明教案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