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图形运动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2-18 22:19:40 作者:文轩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六年级教学的需要,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案模板,供参考使用。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轴对称。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1、出示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课堂氛围比较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粗心,计算比较容易出错。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不够,自己审题的难度较大。所以,在复习时应该重点放在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对应用题的理解上,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需要进行复习巩固。而有少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姣好,这就需要在复习时对他们这部分学生加大难度,进行有难度的训练。

三、复习内容:

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角和四边形、统计和数学广角这四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

四、复习目标: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平形四边形和梯形。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

课件出示:一架飞机的一半。

生:一架飞机。

课件出示:

师:恭喜你们答对了,继续。

课件出示:奔驰汽车标志的一半。

生:奔驰汽车的标志。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太丰富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

生1:因为轴对称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看到一半就能想到一半。

师:也就是说: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会怎么样?

生:完全重合。

师:那条折痕我们把它称为对称轴。

师:那你们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用手比划比划。

生:用手比划,课件同步出示对称轴。

师:看来,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二、新授。

例1教学:

师:继续,课件出示:松树的一半。

生:一棵松树。

师:要是你能够看到一半就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的一半,那你就厉害啦!

生:在1号方格纸上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好了吗?谁来代表你小组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1:看着左边的样子一段一段画的……。

贴学生作品:

师:你是一段接着一段画的!咦,老师有点不明白,谁来说一说他这一段是怎么画的呢?(指着第一段)。

生:看斜的2格画的。

师:这也是斜的2格,你怎么就不画这呢?(指另一个斜的2格)。

生:那样的话就不会完全重合。

师:那这个点对折后会与那个点重合?

生:指这个点的对称点。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借助课件看看。

生:重合了。

1.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生:指。

生:指对称点。(b、b')。

师:仔细观察这两组对称点,你们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板书)。

师:你真善于观察,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a点、a'点以及b点、b'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师总结:通过数一数,我们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这是轴对称图形的一个特点(板书课题)。

2.发现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生1:它们不在一条线上。

生2:对称点要在一条水平线上。

生3:对称点的连线一定要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师:我们把一组对称点连起来,这条线与对称轴是什么关系?(课件将对称点进行连线,学生进行观察)。

生:互相垂直。

师:其他的对称点的连线,也会和对称轴互相垂直吗?咱们再来看看。(课件将其它对称点进行连线,学生进行观察)。

生:也是互相垂直。(板书:对称点的连线和对称轴互相垂直。)。

师:通过连一连,我们发现对称点的连线和对称轴互相垂直,这是轴对称图形的另一个特点。

3.发现对称点有无数组。

师:再来看看我们刚刚找出的对称点,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点?(教师用手指线的端点)。

生:线段的端点。

师:除了这几组点,图中还有其他的对称点吗?你能找到它们吗?

(点一个k点,请一个同学来找一找,再点一个g点,以及端点上的点的对称点……)。

师:可以找到多少组对称点?

生:无数组。

师:那为什么你们一开始只找这几组呢?

生:因为它们容易数,很特殊,很关键。

师:是的,一个轴对称图形上有无数组对称点,但是有些对称点比较特殊,在轴对称图形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4.发现又好又快的画法。

生:找端点的对称点,描点,最后依次连线。

例2的教学:

师:行,下面就用你们总结的方法再来画一个。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生:在书本上画,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画又好又快。

生:根据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我先找到线段的端点,然后再来找对称点,最后依次连线。(课件同步出示)。

师:你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孩子!下面我们借助课件再来回顾一下这个同学的画法。

生:学生看课件。

师:我们先怎么?然后?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板书。

(1)找(端点)的对称点;。

(2)描点;。

(3)用(直尺)依次连接。

三、练习。

生:学生在合作画。

师:画好了吗?下面我们来欣赏下面几个同学的作品。(从对与错和艺术性两个角度来欣赏)。

四、谈收获。

师:不知不觉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教案

【复习内容】。

【知识要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圆锥有一个顶点。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所看图。

【教学目标】。

2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开展实际观察活动,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对上述几何体的认识,增强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相比较旧教材,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及时展开想象和思考,从而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有较强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立体图形特征的愿望。

二、教学建议。

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出示教材中的几个直观图形,让学生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让学生说说图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着重应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展开图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整理;对于圆柱的特征,着重应引导学生从底面、侧面和高这几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整理;对于圆锥的特征,则主要应引导从底面、顶点和高这几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整理。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并提醒学生及时画下看到的图形。要引导学生联系有关几何体的特征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加深对相关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练习与实践”第1题,一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三个面的形状,二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第2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如教材所画的长方形方格纸,或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有方格的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按要求设计方案。学生完成设计后,再让学生按要求剪一剪、折一折,以检验方案是否合理、正确。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在图中连一连,再指名说说自己连线时的思考过程。第4题让学生先摆再画。第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要鼓励学生探索符合要求的不同摆法,并交流从上面和左面观察用不同方法摆成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创新意识。

三、知识链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正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2)教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

长方体。

正方体。

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

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出示圆柱和圆锥:

(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特征?

(2)分别从底面侧面和高几方面进行总结。

(3)教师完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圆锥有一个顶点。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图。

.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生尝试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

3.师生共同交流。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可提醒学生根据这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图形,先摆出或画出这个长方体,再根据摆出的形体判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

(四)综合练习。

.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出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

2.做“练习与实践”第2、3题。

第2题着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第3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转一转,从而根据长方体的长和宽推想相应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由三角形的底和高推想相应的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

(五)全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教案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课时。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策略。

轴对称。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p84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教案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4.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5.比例尺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1)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2)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3)练习2:书本“练习与实践”第一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练习3:

(1)在下面方格图(每个方格的的边长表示1厘米)中画一个圆,圆心o的位置是(4,3),圆的半径是3厘米。

(2)在圆里画一条直径,使直径的一个端点在(7,y)处,再画一条半径,使半径的一个端点在(x,0)处,并用数对表示出这两个端点的位置。

(3)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3、谈话: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用数对的方法标出所在的列和行,还可以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怎样表示?(1)练习4:书本“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1)练习5:书本“练习与实践”第2题。

三、补充练习:

1、下面是3块完全相同的积木,每块积木的6个面分别写有数字1、2、3、4、5、6.相对的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大是多少?(图略)。

2、下图(图略)是跳伞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落地位置的示意图,你能根据图示,说出这3名运动员的落地位置吗?(提示:以靶心为中心,说出与靶心的位置及距离)。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的作业。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教案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

【知识要点】。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比例尺的知识。

【新旧教材差异】。

这部分知识旧教材中没有安排,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

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建议。

教学p110“整理与反思”,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在完成p110—111的“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

.位置与方向。

(教科书二上p6例题,p8例题)。

2.认识方向。

(教科书二下p4例题,p47例题)。

3.确定位置。

(教科书五下p1—16例。

1、例2)。

4.确定位置。

(教科书六下p4—6例。

1、例。

2、例3)。

四、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任务。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1)。

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的位置。

(2)。

.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7.练习:(六下p7练习十二的第1题)。

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米处。

(2)科技馆在学校的北偏()方向()米处。

(3)新华书店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4)邮局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9.练习:(六下p7练习十二的第4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各场所的位置。

(1)。

红光中学在中心广场南偏东4度方向800米处;

(2)。

胜利小学在中心广场南偏西60度方向600米处;

(3)。

体育馆在中心广场北偏西30度方向00米处;

(4)。

在中心广场北边700米处修一条红旗路,穿过中心大道,并与中心大道垂直。

(三)练习与实践。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四)全总结: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野外探险活动吗?是呀,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体力,还可以开发智力,增长见识呢。最近,光明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就组织了这样的一次活动。

(出示幻灯片1)。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和同学互相交流补充。3.全班反馈交流。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回顾梳理。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说法:某某地点在某某地点的什么方向。

/3。

学生可能出现运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位置。(3)谈话:

集体交流。

生可能谈到有关利用方向、角度、距离来确定位置。

谈话:大家能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来想办法,真好。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和你一样聪明,他们结合图中各地点的位置关系绘制了这样一幅平面图。

(出示幻灯片2)有了这样的平面图,要想准确确定大本应的位置就该怎么办了?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比例尺以及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内容。

学生谈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师相机引导:对,用数对也是确定位置的好办法。光明小学的同学们也想到了这一种办法。

(出示幻灯片3)。

仔细观察,想一想大本营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某一地点的数对是(4,1),这是哪里?宝塔的数对是多少?

2.引导建构。

/3。

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确定位置时我们还用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师相机完成板书。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3)动物园在民族风情园的什么方向;公园大门在游乐城的什么方向。

(4)李东从大门开始参观,他可以怎么走?

2、小强来到美丽的泉城济南。看,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出示幻灯片5)。

请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屏幕上找到飞机b、c的相应位置。飞机b在北偏东60°方向60千米处。飞机c在南偏西30°方向50千米处。

四、拓展延伸。

/3。

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

3、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欣赏图形的美感。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六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六年级图形运动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我参与过许多不同形式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图形运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需要以个人或组队的形式完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团队精神和身体协调能力,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运动。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关于团队合作。

作为图形运动的参与者,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合作。只有所有队员都齐心协力地默契配合,才能完成一个美丽的图形,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杂乱无章,毫不相关的集合体。在这个运动中,互相理解、尊重、信任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倾听队友的意见,协商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才能让整个团队更加默契、顺畅地完成任务。团队合作是图形运动中最重要的体验之一,也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品质。

第三段:关于身体协调。

完成各种图形需要我们身体的协调能力,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这是一项基本的任务,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通常是一个挑战。这让我体会到了身体训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我们繁忙的学习之余,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锻炼身体并增强协调能力。熟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努力,一旦掌握了这些技巧,我们可以获得身体的协力和自信,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段:关于想象力和创意。

在图形运动中,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了我们成功的关键。图形不是单向的、缺乏想象力的目的和任务,而是需要团队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美丽设计,让我们的表现更加生动有趣。这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我们的创造力,发掘隐藏的策略和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在图形运动中取得进步和创造更好,更独特的图形。

第五段:结论。

图形运动是一项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让我们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体会。我们在这里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学习了团队合作、想象力和创新。图形运动也充分体现了运动的快乐。希望我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运用这些经验,采取一个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我们的潜力,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成为顺利、成熟的人。

六年级数学教案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1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导学法、尝试法。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估算。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数学图形考试题

一、填空题。

1.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2.圆心决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

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6厘米,内圆半径是4厘米,圆环面积是()平方厘米。

4.圆的半径由3厘米增加到5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5.一座台钟的时针长5厘米,经过6小时,时针的尖端移动了()厘米。

7.在一个圆内,以它的半径为边长做一个正方形,已知正方形面积是16cm2,圆的面积是()。

8.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9.圆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直径是(),它的周长是(),它的面积是().

10.把一根长6.28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圆,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11.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7:3,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二、选择题。

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面积扩大()倍。

a、3b、6c、9。

2.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a、b、c、d、

3.用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剪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12.56b、3.14c、6.28d、无法确定。

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比较大的是()。

a、一样大b、正方形c、圆d、无法确定。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米,圆的面积是()平方米。

a、无法解答b、62.8c、12.56d、15.7。

三、计算题。

1.计算圆的周长。

d=3l厘米d=8dmr=2mr=2.5m。

2.画一个直径是3cm的圆,并求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六年级数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教案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具体的题例,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一些解决基本图形问题的方法。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中去探索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

五、说教法。

情境导入。

创情境导思维使学生乐学。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直观、努力创设情景,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有趣的七巧板,通过拼一拼,说一说导出组合图形的意义。

直观演示法。

直观形象学生乐学,直观容易记忆,快乐激发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引导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精导、生巧学,以学论教,扶放结合。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当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时,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方法的异同点,并进行归纳,同时在此基础上懂得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更好地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前总是老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现在由学生自己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帮助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猜一猜:

让学生猜测老师准备的信封里是什么平面图形,再让学生从信封中一一摸出来。(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说一说:以上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多媒体出示图形)。

3、拼图活动导入新课:

(1)同桌合作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任先其中的若干个,拼成一个你们喜欢的图案,最先完成的还可以把你们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向同学们展示。

(2)请同学说说看你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3)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图形,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的。

(二)自主探索新知。

1、谈话式进入例题的自主探索学习。

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用多媒体出示)。

2、学生估计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随后老师抛出问题:如何准确计算出这个客厅的面积呢?

3、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分割法和添补法(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用多媒体显示)。

分割法即将上述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

4、讨论分割法。

a、对于分割法需要与学生讨论其合理性,要让学生明确: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

b、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是失败的。

5、讨论添补法。

a、为什么要补上一块?

b、补上一块后计算的方法是怎样的?(让学生都理解这一算法)。

(三)实际应用。

1、小试身手。

解决书本76页的试一试。由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全班进行方法交流,并让学生试着从中归纳出较好的方法。(进行知识巩固)。

2、出示老师事先拼好的一个七巧板的图形。

(1)让学生想一想,想求该图形的面积,可将其转变成一些已学的图形?有几种方法?

(让学生懂得在有多种方法时,选择简便、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3、动手实践。

学生针对前面自己所拼的七巧板的图形,小组中选出一图,自己动手测量所需数据,求出图形的面积。(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让学生学习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结合所选择的计算方法去测量自己所需的数据,再进行计算。)。

(四)质疑问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