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工作计划(优秀13篇)

时间:2023-12-14 11:50:19 作者:温柔雨

工作计划书是我们在开始一项工作之前进行思考和安排的重要工具。在下面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中,你将找到一些常用的良好表达和组织思路的方法。

语文备考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备考语文时,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以下是我在备考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备考的第一个核心素养是培养阅读能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学习者,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多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对于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非常有益。此外,我还会定期复习所学的语文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段:强化语法知识。

备考语文也需要强化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是正确表达意思和理解他人意图的关键。通过学习语法知识,我们可以掌握好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构以及各种语法规则,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在备考过程中,我会注重语法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我也会从各种渠道获取语法知识的应用例句,通过分析和模仿,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第三段:提升写作能力。

备考语文还需要提升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在备考过程中,我会多写各种类型的作文,积累写作的经验和技巧。我会注重句子的结构和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也会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此外,我会结合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评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四段:加强修辞能力。

备考语文还需要加强修辞能力。修辞是指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达到一种言外之意或感染读者的目的。在备考过程中,我会关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作文范例,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运用技巧。我会尝试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添彩,提高作文的质量。此外,我也会不断地进行修辞的操练,通过写作和表达来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

第五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备考语文除了以上几个核心素养外,还要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包括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及时复习、积极参与课堂、独立思考等。此外,我们还要多广泛涉猎文学作品和语文优秀文献,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还要通过参加各种语文比赛和活动,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和应试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备考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培养阅读能力、强化语法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加强修辞能力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在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我的心得和体会对其他同学备考语文有所启发,共同进步、取得好成绩。

在实践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3月7号晚上七点,王崧舟老师在《教育梦在线课堂》的平台上,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精彩直播讲座。

王老师,首先讲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是不可割裂的。而且还重点点出在四个方面中,最关键的、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是离不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

王老师还借用温儒敏先生的一句话,来解读语文教材中的核心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操练。那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隐在”哪里呢?又如何“显在”教学实践中呢?王老师,结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隐在”哪里呢?它就隐在单元导语、选文系统、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里,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本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老师擦亮眼睛,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就随处可以发现。

那么,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显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呢?王老师也给出了四个策略:一课一得、得不离境、三位一得、得得相连。也就是说,每一课都有相应的语文核心素养地实践,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是离不开具体的文本语境,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得”语文的核心素养,在略读课文中“习得”核心素养,在课外阅读和习作中,“用得”语文核心素养,而学得、习得、用得,是得得相连不可分割的。

我们一旦树立自觉的语文核心素养意识,就会发现语文核心素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在”只有转化为“显在”,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

反思

首先,非常感谢王崧舟老师的倾囊相授。听完王老师的课,感觉意犹未尽,理解的也不够透彻,所以第二天又反复听了几遍,方得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因为我在小学任学,拢共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两年的时间,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不是很透彻,也抓不住真正的主旨。而王老师的直播讲座,就像清泉汩汩而来,流入我的心间,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擦亮了我的双眼;让我找到了一条,小学语文教学的光明之路;让我了解了,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使我明白了,课堂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从不同的维度,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既要理解编者的意图,也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作为读者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弄清了这些问题,学生也就学会了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就真正的实践了语文核心素养。

实践

由于“新冠”疫情的阻隔,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利用网络给学生们上课。不能面对面的教学,对于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网络平台的搭建,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是一个舞台,所以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所以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个网络优势,在教学中更好的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因为我的手头除了电子版教材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辅助资料,我是不敢进行直播的,所以便带着孩子们,搭上了“快哉小课”公益直播课堂。在快哉的平台上,听着名师们的精心授课,他们的每节课,都很好地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听着名师们的授课,颠覆了我的教学观,我和学生们享受到了“饕餮盛宴”。

虽然现在直播课没有了,为了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选择了复习,重新听名师们的授课。为了实现我既定的教育目标,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复习计划单。

1,签到我准时:7:40—8:00打卡签到。记住哦,每个同学只能输入1次姓名即可。

2,上课我认真:八点开始听回放课,整理好笔记,为拍摄做准备。

3,朗读我出色: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录成视频,发群。

4,默写我最棒:家长帮忙叫生字词,录成视频,发群。

5,我来当老师:讲解写作技巧,录成视频,发群。

6,每日习作我自信:记录自己复习的过程,心情,收获。拍照,发群。

每完成一项,为自己打上一个对勾。今天满6个,老师奖励一次点赞。

点赞积累满10个,返校后,老师会发奖状

@所有人,同学们,上午10点前提交前6项任务。习作练习,下午4点前交清,老师会从中选择优秀的文章,发表在我的公众号。宝贝们,加油吧!

全部完成的同学,群内回复:已完成

下午4点,我会在群里做今天的总结。

刚开始孩子们还不适应,上交任务拖拖拉拉,甚至有的还完不成。但是过了两天,孩子们适应了个方法,抓住了学习的技巧,都能很快的上交任务。而且在家长的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信。

语文备考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语文备考是每个中考生必经的阶段,在语文备考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首先,掌握语言特点和表达规范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其次,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后,写作能力的锻炼对于提高核心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学会文学鉴赏与批评是提高核心素养的必要环节。通过这些方面的掌握与提高,我相信我在语文备考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要提升核心素养,我们必须要掌握语言特点和表达规范。语文学科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而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对其运用的规范性。只有掌握了语言的特点和表达规范,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了解了汉语语言的特点和表达规范,逐渐将其运用到了写作和阅读理解当中。

其次,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能力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进行思考和判断的根本工具。在语文备考过程中,我通过练习大量的阅读材料,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用意,我逐渐培养了自己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核心素养。

然后,写作能力的锻炼是提高核心素养的另一重要方面。写作是对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不断练习写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学会了如何清晰地组织文章结构,合理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写作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不断进步。

最后,学会文学鉴赏与批评是提高核心素养的必要环节。文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我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我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理解作家的写作用意,并能够批评性地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通过学习文学鉴赏和批评,我提高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也提高了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通过语文备考,我逐渐体会到了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掌握语言特点和表达规范、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写作能力、学会文学鉴赏与批评,这些方面的理解和提高都对于培养我自己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备考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相信自己在语文考试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语文老师需要经典诗词的底蕴。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老师需要文学名著的底蕴。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文学名著,也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文学名著就是为学生的文化奠基,为学生的精神添上亮丽的底色。语文老师需要文哲史的底蕴。古人讲,文哲史不分家。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形象图说。哲学是万学之学,指导一切科学,充满着好奇、疑问、探究与智慧。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热爱智慧的学问。历史充满智慧,读史使人明智;文学充满智慧,文学给人灵感,给人想象,给人真善美的启迪。当文哲史融为一体时,就让我们的心灵充盈智慧的光芒。

语文本就不是一门功利性很强的学科,更多的,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当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语文的核心素养也显的越发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课堂,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北师大教授跟我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语文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

语文教研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关于语文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探索教研核心素养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文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教研核心素养对于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交流,我收获了很多,并从中领悟到了一些重要的体会。

一、关注学生主体性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但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机会。教研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鼓励他们多做尝试,积极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也更加愿意主动思考和表达。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核心素养的展现。

语文教研核心素养还要求我们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和情景教学等。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我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素质。

语文教研核心素养要求我们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与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我深切感受到,只有积极参与教研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参加教研活动,可以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观点,还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开阔视野、领略他人的智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反思和总结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语文教研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善于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常常在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出在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因此,我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研核心素养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它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和实现。只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把教研核心素养发挥到最大限度。我在实践中逐渐体悟到这一点,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环境和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我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找到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研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语文教研活动,我不仅深刻体悟到了教研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更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必将成为一名更好的语文教师,为学生成长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语文能力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知识的储备,学生只有在掌握大量语文知识之后才能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所以,知识储备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关键。对学生而言,只有在知识达到一定量之后,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

积累语文知识,学生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实践,分别是口头语言积累和书面语言积累。教师可以将自身在阅读或者是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优美语段,讲述给学生。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表达欲望,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达意愿进行引领,这样学生能够积极踊跃表现自己。在对于精彩语段分享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是文章原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述水平。

在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语文口头表达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在脱离了书本之后,也能够说出大量精彩的语句,这种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可以称之为暗积累。

读书笔记是书面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学生要是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干预,防止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造成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记录习惯。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是看到喜欢的语句也应该进行记录,日常生活中所记录的语句,都是可以应用的素材。

读书笔记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于语句的摘抄记录,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领,在阅读完毕之后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记录方式,学生能够梳理自己的真实情感,这对日后的文学写作具有重要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该部分内容对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高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包含的内容较多,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有涉及。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字词语法不可逾越,虽很实用但也无趣,怎么办?列表归纳,直接简洁。如《鸿门宴》中,名词活用作状语,“以身翼蔽沛公”;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等。

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落实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方式,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方式。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学《虞美人》一词,可以让学生先学唱邓丽君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歌,在联系李煜的特殊人生经历,学生的文史音乐方面的兴趣就会激发起来。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组织教学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进行创新。

语文教学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生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进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开放式的语文教学,需要以语文课程要求和教材作为前提基础,对于学生素养进行提升,让学生思想观念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式,形成立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中学语文的教育中实现素质和创新教育,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各类人情冷漠时间发生后,人们开始反思现阶段国人的素质何在?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小学,他们又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来富强祖国。因此面向应试教育的语文教育面临迫切的改变需求,通过美育和心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助创新的警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的教学模式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体。语文的.基础知识不单单指教材的显性知识,还包括所蕴含在生活和时间中的隐性知识。培养能力要注重实践,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语言表达和交流等实践活动没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除此还要具有较强的语文自学和实践能力、利用图书馆等辅助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科学知识和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该在遵循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语文学习活动化、专题化、情感化、实践化,在相应的语文学习中能够实现所学知识的充分运用和提升,在切合的情景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亲临其境的走入文本的中心,感受未有或生疏的情感体验,只有切身体验过才懂得真谛的存在。总之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尊重学生需要和时代需要,深入学生的感情世界,潜移默化中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解读


近年来,在课改的大时代下,“素养”“语文素养”频频出现,尤其是在全国小语会上,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多次提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就备受全国各地的教师关注。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将是我们一线教师思考研究与实践的。

这样简单的六个字,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词来理解,即:

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的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课程标准》中采用了“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至于大家为什么不用“素质”而用“素养”,可能是因为“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

以前,我们常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从“能力”到“素养”也一定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为素养等。”鉴于“语文素养”的这几项内容,我们也可以把它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可见,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综上所述,我们既已明白什么是语文素养,那么,核心素养就是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现摘录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提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供大家参考研究。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在我所执教的《揠苗助长》中,我主要训练的是孩子们对语言的理解、运用以及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口说为语,书面为文,合为语文”,其实质就是“运用语言”。简而言之,语文是“运用语言”的学科,而不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培养的是运用语言说话与写话的人,而不是专门谈论语言的人。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用”语言。

我在执教《揠苗助长》一课时,主要分四个板块:第一块是释题,重在积累语言;第二块是借助心理变化的词语把握故事内容及叙述层次;第三块是讲故事,把握课文内容,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第四块是领悟说的能力与技巧,这是语言运用的交际知识。第二、三、四板块的情境表演与对话,是模拟性实践,意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实,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言语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在言语实践中“练”出来的。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创设适宜学生的言语活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在“学得”与“习得”的双重转化中,生长言语能力。

当然,一篇课文中适合学生的言语活动觉不止一个,只要设计有效,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必然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提高核心素养工作计划范文

七年级期末语文合格率为,优秀率为,平均分为。因此,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本年级总体水平一致。

目前班级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信息技术备课组基于核心素养的工作计划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研究,寻求教书育人的根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演练,反思提升等多形式的活动,落实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的学科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落实教学常规评比。

理论学习是校本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充实教师的教学实践,学校将利用教师书吧,开展教师自主学习活动。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三本理论书,期末写一篇读书心得。教学不断改革,老师充电学习。

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教研工作的基础,要求全员老师参赛。备课材料作为教师成长记录档案之一,要求物化可视,采取纸质手写备课本形式,教案电子稿等素材制成光盘粘附在备课本封底页。备课组在期中期末检查中,督促落实。

2、实践演练,开足开好教学公开课。

公开课(教学开放周),落实每学期每人一节教学公开课,全面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三位老师将在教学开放周开课,全组人员共同听课、评课,多提建议,自我反思,以便相互学习,不断改进,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创造互相促进的'人文环境,探索多种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自觉提升业务能力。在第9周校教学开放周开出教学公开课,盛晓珍老师开课。听课教师要参评,畅所欲言,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13周教学展示周,名师引领,本组由徐海晓老师开师范课。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备课组组长不少于15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书,写1篇教学反思。通过对项目内容的理论书籍的学习、课堂实践的演练,写心得、反思与评课稿,进而提高教师对于教学的深度理解。

3、一次备课,二次磨课,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针对公开课,集体备课(一次备课,二次磨课)主备人员讲解教学思路,目标怎样确定,策略怎样实施。在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求尽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有效学习。每位成员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思路提供想法,讨论并最终形成教案。教案经过实践,修改形成第二次备课。集体备课一定要落实到位,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实践是检验效果的最佳途径,利用集体备课,公开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教学检验,切实落实校本项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心得

寒来暑往,时光交替。又一学年圆满画上句号。没有了平日繁杂的工作,放松了时刻警惕的心,难得一片清静。潜下心来走进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汪伟工作坊坊主准备的有关“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学习资料,细细读来,眼界大开!

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我认为关键字在这个“整”,即“整体”,也就是打破原有的一篇一篇的教学模式,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出发,准确定位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把握教材逻辑体系,篇与篇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的稳步推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这里的“整”也可作“统整”或“整合”解释,以单元整体为基础,正确掌握单元内的篇与篇,单元与单元,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有效的整合教学资源,落实语文要素,达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识单元整体教学后,又陷入了新的困惑,单元整体教学是无论内容与角度,任一单元都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吗?若整合要整合什么?怎样整合?我想作为教者,首先应该要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编排意图。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呈梯度发展的特点,除普通的`学习单元外还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单元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排上,每个篇章,板块之间都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教学时,我们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合理安排各课教学内容,将要素分解,循序渐进落实。如统编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提问策略”安排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章,而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这是初步感受提问的策略;《蝙蝠和雷达》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呼风唤雨的世纪》则要落实引导学生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最后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总结。这样把语文要素中的单元目标细化到每一部分,各篇课文围绕“提问策略”这个大目标依次展开,每一课都在前一篇的基础上合理提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其次,我们可以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个编排意图组织的单元中,基于单元整体,统筹安排,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篇或两篇课文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将前面文章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方法及时运用实践,采用多篇组合互促的作用,把精读,自读,练习,写作等环节有效灵活的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教学整体,使教学价值最大化。这样将篇与篇的关联,课内与课外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其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次学习,使我对统编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了初步认识和系统的了解,那么如何设计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使学习真正发生,这将是我今后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方向。我会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相信在坊主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探索,共同研究,在语文教学路上会走得更高更远。

高二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高二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年,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在谋求升学的道路上,语文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二语文核心素养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有着许多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阅读与写作、古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在高二的语文课程中,阅读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得到一种文学的激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挑选材料、构思文章结构、刻画人物形象等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古文是我们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古文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其在于理解的同时还需要回归古时社会背景,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境界。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意境。同时,背诵古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背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古文的理解,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古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而诗歌则是我们体会情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优秀的诗歌,通过品读这些诗歌作品,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要想正确理解诗歌,首先就要领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只有真正进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诗歌。

最后,现代文阅读是培养我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二语文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古文和诗歌,还需要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技巧。现代文阅读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现代文,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社会的现状和变化,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二语文核心素养对于提升我们的语文成绩和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我们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古文和诗歌,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通过现代文阅读,我们培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摘要:语文活动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种课型,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活动课要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立足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听、说、读、写、思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知识,习得能力,陶冶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与发展非智力因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评价要遵循合理性原则,教学过程要遵循序列化原则。

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构建的,实践性、活动性是其得以养成的前提。语文活动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种课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语文活动课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程体系下的一种课程形态。它立足语文学科,始终以陈述性知识的内化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任务指向,并最大限度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思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获取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语文活动课的整体设计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部分。前者是后者的知识基础,是在为认知能力提供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是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为此,语文活动课必须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色,回归语文本真,与生活密切关联,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与社会,在言语习得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思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正确剖析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二、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以教师精心创设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积极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语文能力为目的。为此,全体学生必须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内化过程。语文活动课的关键是“活动”,即要让学生充分“活”起来、“动”起来,通过切身体验和感悟获得知识,最终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

三、语文活动课的评价要遵循合理性原则。

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为此,语文活动课要有适时、适度的评价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即要将语文活动课的评价纳入到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检测的评价体系中,对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控。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方法运用、合作精神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进行评价,引导其学会学习并自觉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对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还要全面、多元。

四、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要遵循序列化原则。

实施语文活动课要有相对稳定且系统的序列化设计,应根据相应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编写体例,遵循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立足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制定教学方案,构建语文活动课序列化课程设计。为此,语文活动课序列化课程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状况相适应,要与语文教学规律相一致,体现由浅入深、由单一向组合、由标准规范到个性自由的训练层次,力争内容上前后关联,形式上循序渐进。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活动课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第一步: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点拨诱导,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激活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导学生在“活”中“学”——这是活动课的准备阶段。具体地讲,一是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立足语文教材文本,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为任务指向,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与“精彩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亲身体验,亲自感悟,同时通过“民意测评”“话题探讨”明确学生兴趣之所在,为学生下一步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做好铺垫;二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引向更深更广的天地,从课内走向课外,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三是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写“每日随笔”,演“课本话剧”,编“文学手抄报”,或鼓励学生开展“错别字普查”“读书沙龙”“演讲会”“辩论会”“新闻发布会”等语文实践活动,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种种情感能反复得到体会和验证,而一些消极甚或有害的情感会得到转化或消除;语言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思维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也因此得以发现。这样,学生便拥有了积极探究神奇世界的大脑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实现由“领会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第二步:放手。就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体验感悟、启迪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习惯,在“动”中求“智”——这是活动课的实施阶段。具体地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一系列新颖而富有探索价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总结方法规律,体会获得新知的乐趣。首先,要让每位学生在阅读、写作或参与培养听、说、读、写、思能力的专题活动中,满怀热情地独自实践,自主活动,亲自体验,取得相应的收获。其次,要求学生通过生生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并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要进行评价总结,或谈收获,或说建议,以教促学,以评促学。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会促进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独具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做到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深刻、有效地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传播中外先进文化,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小语文”课堂走进“大语文”殿堂,放手让学生看书、读报、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并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对联、谚语等;或让学生体验民风民俗,考察山川地貌,观察鱼虫鸟兽等;或设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新闻社、文学社、朗诵社、话剧社、演讲社、辩论社、公益社、读书会等,使学生成为活动课的综合实践者,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自信心,实现由“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第三步:激励。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评价褒奖、激励反馈,诊断、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追求“多”中求“全”——这是活动课的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成果的展示和评价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从参与态度、方法运用、合作精神,以及运用语文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对活动课进行多元评价,全面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展示与评价活动,要在小组内、小组间、生生间、师生间互动进行,并要求全体学生全面参与,评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等次,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对表现较差的同学也应发现其闪光的地方,同时适度地进行表扬与鼓励——这样做会激活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需要,并使之在活动中得到强化、维持和巩固。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可以提升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及其品质,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并逐步认识到对学习语文来说至关重要的潜能与倾向、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实现由“学会学习”向“习惯学习”过渡。

综上所述,语文活动课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立足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可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听、说、读、写、思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变革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知识,习得能力,陶冶情感,塑造人格,培养与发展非智力因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社会必须有相应素养的人才跟进,国民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关系我国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代教育界面对的课题。因此,在新一轮的教改进程中,国家对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对核心素养的梳理非常必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文化史是多民族发展的共生体,中国古代经历了数次民族之间的战争,汉语无形之中经历了多民族的激变、融合,这些因素影响了汉语文化的传承积淀。如在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飞抗金等史实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不已,很多词语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再如,满汉两民族之间利益的争夺对文化的影响更具典型,遵循“农耕”文明的汉文化与“游牧”满文化发生尖锐冲突,继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汉语中有很多满语迹象就是证明。有些汉语方言来源于满语的词汇,它们仍然存在于北方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语中,末字常改为轻声。例如:埋汰(脏)、饽饽(糕点)、个应(使反感)、萨其马(一种小吃)、的瑟(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磨即(即磨蹭)等等,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学习汉语之后才能理解。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就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就成了关键的一项核心素养。

4.审美鉴赏与创造。

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对形式的观照。当我们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时,抛却了它的实用价值而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发现其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内涵,一种内在的精神,你感觉它触动、感染了你,丰盈、滋润了你的内心,令你愉快,这便是在以一种审美态度去欣赏外界。当我们深入其中,反复玩味美的道理时,我们就进入了审美鉴赏的层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上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心灵的敏感是与众不同的,因而每个人在审美鉴赏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独特发现,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学科是汉语与文学的复合体,打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阅读到一个个文学文本,文学作品就是艺术化地组织语言的一种作品,语文教学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核心素养,其宗旨就在于满足人性的需求,让学生体验到文学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与热爱,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语文学科的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当前教改更加科学化,也是教改的灵魂所在。这四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只有根基扎实了,才能创造令人仰视的辉煌。只有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有意识地把握其中的联系,有重点、有方法地加以发展、提高,才能使教学思路更加连贯,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较理想的语文教学,当时时围绕核心素养,以科学理论做引导,不断反省、不断优化。例如教学中要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经过实验提出的,该理论给出了不同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从教育现状看,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因此新时期的教学方式必将趋于更加丰富、多元化,教师必须多给学生创设有选择地、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加强活动型课程再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辩证地看,“学习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学习效果比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或抛弃听讲、阅读等传统学习方式,因为这些方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语言习得有渐悟性特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起阅读能力,而现在的中学生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对待“审美鉴赏与创造”这项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尤其需要掌握正确的鉴赏知识与方法,并将它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认真地听讲之后再去实践。如怎样运用现代小说观鉴赏小说?散文写作的重心在哪里?解读散文应遵循什么原则?有的地方教改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我们也要多思考一下,让学生做主体,教师是不是做个主持人就行了?教学中更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审美认识的开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着感觉走?开放是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学生怎样答都是正确的吗?显然这样做是错误的。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方面,有些大学教授的理解都出现了问题,更何况中学教师。例如,一位权威教授写了一篇《咏柳赏析》,指出这首诗的几种好处,其中有一项好处是:“二月春风似剪刀”歌颂了创造性的劳动。这个可笑的错误按照孙绍振教授分析就是:“这样的阐释,和经典文本可以说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唐朝贵族,他的脑袋里会有‘创造性动’吗?‘创造性劳动,是权威教授自己心理图式中固有的,是他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式的文艺理论的狭隘社会功利论中衍生出来的。”

因此,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语文学科的规律,比如语言习得有人文性、实践性、渐悟性、随意性等特点,语文学科四种核心素养无法排出谁先谁后,我们的母语——汉语本身就不具备完整的体系。在教改进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学中努力进行多角度活动课再造,使教学形成形成丰富、多元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建设语文学习金字塔,让学生能随时拥有主动选择权,发展自我。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