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发展分析论文(专业21篇)

时间:2023-12-08 19:23:31 作者:BW笔侠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体、题材或主题的作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参考材料。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向大家展示不同领域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迅猛,各省都在加快本省旅游业的发展,那么目前我国各省旅游业发展的怎样,哪些省份发展速度较快,本文利用各省-的旅游外汇收入数据和5a景区数据和五星级酒店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各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旅游业;5a景区;五星级酒店;现状分析。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迅猛。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在2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500.2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2%,国内旅游收入为22716.2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7.6%,入境旅游人数为13240.53万人次,与上年人数基本持平,略有下降,下降比率为2.2%。旅游业是一个边缘性、集合性的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业波及效应明显,而产业波及效应是旅游业经济效应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投入产出率高、就业容量大、关联度强的功能,所以旅游业被形象的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的催化剂”。

旅游业先天的无污染,就地取材的自然属性表明发展旅游业的条件比较简单,较少资金投入和较低技术投入就可以运行,只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可以考虑发展旅游业;社会属性是本身是一个巨大产业链: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对旅游资源、交通业及邮电通讯业、旅行社、快捷酒店等,旅游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由于旅游乘数效益,以此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巨大;在科研方面表现为旅游业的研究可以促进地理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相对于国外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国内旅游业呈现出“大产业、大旅游、大市场”的格局,自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1月25日,《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旅游业首次被提升至战略性支柱层面。国家旅游局把这一年确定为“中国世博旅游年”。3月30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5月19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征求对《旅游法(草案)》的意见。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法》正式实施。在apec峰会期间,中美两国达成了签证延长协议,两国间商务和旅游签证将延长至。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旅行社数、星级饭店数在逐步提升,入境游客数量和国内游客数量也有很大增加,由此带来的旅游收入也在稳步上升。我国又提出“一带一路”的政策和红色旅游的口号,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省的旅游业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在5a景区方面和五星级酒店的建设方面都可以看出各省旅游业发展的潜力。

从上面三个表中可以看出,5a景区最多的是广东省,同时广东省也是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省份,这样强势的旅游发展必然带来五星级酒店的大量建设,统计数据上也证明了这个论断。河南和湖北的5a景区排名第二,但是旅游外汇收入却不是很理想,五星级酒店的建设也不是很多,反而上海市5a级景区不多,但是旅游外汇收入却排名靠前,而且五星级酒店也是建设的比较多,这可能跟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青海、甘肃和宁夏则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表现平平,由于5a景区量少,旅游外汇收入也相对较少,五星酒店的数量也是比较少。同时,三个表还反应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平衡,各省在旅游资源的占有上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决定旅游外汇收入的多少,这是因为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会迅速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2000―2012年的旅游外汇收入数据,对我国各省旅游外汇收入水平进行了一个比较,得出广东省是旅游外汇收入最高的,利用中国旅游局提供的5a景区数据和五星级酒店的数据,对我国各省进行数据分析,对这些省份进行了排序,得出5景区最多的是江苏省,五星级酒店数最多的是广东省,同时本文还对三个指标进行比较发展,旅游景区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决定旅游外汇收入和五星级酒店的多少。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1977年,我国建立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到12月,—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队我国环境工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各髙等院校陆续设立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等环境类专业。环境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然而,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被大幅度压缩,同时国内外对工程教育和实践教育又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让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技之长,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环境工程教育的一大难题。而要培养既具有专业素质又掌握一技之长的环境工程本科技术人员,其首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和是否具有特色的关键所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职生发展分析论文

(一)父母需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1]刘汇泽.中学生学业发展中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

[2]畅浩.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关系研究[j].新课程,,(3).

[3]王贺.浅议家庭教育对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j].教育,,(08).

[4]许丽丽.农村家庭因素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我国的环境工程本科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真正形成规模,迅速发展是在90年代扩招之后。纵观各个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大致由以下几种形式发展而来:(1)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的市政工程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2)以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由传统的化学、化工类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3)其他矿业、石油、冶金、地质、海洋、农业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发展而来的环境工程专业。

目前各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教学内容主要由化学类知识、工程类知识和专业类知识三大块结合而成,只是各知识所占比例不同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知识背景,而缺乏相应特色,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探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符合市场需求、科学发展、学校特点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探讨:

3.1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

高等本科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为21世纪培养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确定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时,不仅要兼顾所在学校的实p示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工作者的新要求。具体的讲就是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淡专业”的通才教育。要求学生理论基础要扎实,知识面要宽,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动手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可细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学生就业方向除环境工程方向外,可细分如给排水方向、化工环保方向、环保设备设计方向、环境监测方向、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等。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缓解了环境工程专业目前面临的就业压力。

环境工程的课程体系应该是弹性的。全部课程基本应由四大模块组成:即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按《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专业的基础课,它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前提,选修课程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将上述模块具体化为:

第一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政治课、法律基础、数学、物理学、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等。

第二模块专业基础课程:力学、工程制图、电工学、环境工程原理(化工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

第三模块专业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清洁生产、生态工程等。

第四模块选修课程。环境工程概预算,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环保设备基础,环境工程仿真与控制,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环境管理与法规。

在上述课程体系中着重强调了数学、化学、力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在环境工程设计,环境事件分析中,都离不开上述的基础知识。环境工程原理主要讲述的是防治环境污染、公害的技术和措施的基本原理,而具体的技术和措施在相应的专业课中将讲授。在确保工程技术教学的同时,还须重视法律、经济等的教学,做到文理渗透,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前提下,工程技术将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管理、法律及经济等问题。正如研讨会指出的,一个合格的环境工程师,不仅应是一个技术行家,而且应具有良好的交流技能以及宽阔的交叉科学领域(如法律、经济等)的视野,学生具备这些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拥有这些广泛的知识领域,就能在变化的专业领域和多边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加强基础教学,重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环境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一方面使其可以博采众长,汲取更多学科的营养。另一方面却容易忽视学科本身内在的规律,使得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污染治理涉及化学、化工方面的知识,于是课程中设立四大化学,每门课课时都很多。污染治理的工艺设计需要一定的绘图基础,所以就设立机械制图课,虽了解很多机械零件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学过之后,既搞不了机械设计,又画不了工艺图。学习基础课,却不知用在哪里;学习专业课,又把该用的基础知识忘记了,基础与专业互不关联、相互独立,课程之间缺乏渗透和有机结合“基础知识”的选择应该着眼于整个环境学科,着眼于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即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达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才是百年树人的基石。所以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好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好计算机、制图等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可将教学过程分成两阶段,即前二至三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学阶段课程彻底打通;后一至二年为专业方向分流阶段,扩大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权,在兴趣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3结合地域特点,以特色谋发展。

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环境科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反映在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中就是不同的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各有特色。可以依靠某一行业、某一技术或者现有完善的学科建设进行发展。例如依托于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省部级重点学科的中国地质大学,侧重于地下水研究,形成了具有地学特色的环境学科体系。国内最早开办环境工程专业之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土建类学科为基础,依托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重要资源,形成了环境类工科与理科专业齐头并进的发展特色。

如何在众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将自己的环境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在专业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而一个专业要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即学校的整体背景和本专业教研室实际能为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提供什么样的软、硬件条件。此外还要将社会近期的人才需求和专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当前和未来的人才需要有一个较准确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设置的专业和与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3.4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好多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习题,一份试卷定成绩^“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的教学要求,澳大利亚一位著名环保专家曾经说过:真正的环境教育是在环境中的教育。现在好多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改革教学手段,探讨和尝试适合环境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改变课堂教学形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借以“案例式”,“师生互动式”,“合作讨论式”“启发式”和“渗透式”相结合等方法施教,让学生在兴趣和快乐中学习,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课堂走向实践对于工程这一种职业,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实践造福人类。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运角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应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而现有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环境工程教学的重心。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课程设计和实验外,还可以包括现场实例剖析、案例理论教学、企业参观实习、工地蹲点操作、参与实际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现场和室内的采样分析与实验等。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是专业教学所必须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增强独立和协同工作能力、扩大知识面的重要保证。

知识的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而当前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末端治理,即“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方式和以工艺革新为主的教学内容。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理念已经从末端治理转向首端防治。因此,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零排放技术及产业生态的原理及思维方式已经贯穿在他们的整个教学体系之中。还有,国际上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已经在is09000的基础上提高到is014000和is018000,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应该补充is014000和is01800而淘汰is09000。

4结语。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体现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决定市场就业。面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系统性和交叉性等特点,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若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建设,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淡专业”的通才教育为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内容作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加以设计和建设,充分考虑办各院校的办学条件、地域经济文化特色、学生生源条件等因素,发挥各自优势,使专业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只有这样,环境工程专业才能长足发展。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引出,逐步发展起来一种专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主要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环境工程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大气、水体、声学、固体等知识都需要掌握和了解,环境工程管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分析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现代化测量手段进行检测,并且能够独立判断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好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对环境工程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工程管理已经在我国工程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环境工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目前的环境要求,同时,这种环境要求还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环境工程活动。环境工程管理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将环境管理系统上升一个层次,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环境工程活动不仅要注重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注重实施环境工程所付出的成本。要保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例如:如果发现有一种产品受到环境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方法是购买更加耐受的产品或者质量更好的产品,或者花费更多的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制造更好的产品,另一种方法是将生产的产品改善环境,使得产品在较好的条件下工作。如果我们采用环境工程管理方式,我们就会将以上问题纳入环境工程管理的整个系统。所以,通过环境工程管理目标以及环境管理系统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得出要使用成本最低的方法,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另外,产品的环境要求一定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生产的产品不能够和系统相矛盾,也不能够和系统不协调,尽管从许多方面来说系统中的矛盾比较多,但是,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可以逐步提升系统的效能。

1.2环境工程管理的手段。

首先,要建立与环境工程相关联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一定要按照一定管理制度有序的工作,确保环境工程管理有效实施。另外,为了做好环境工程管理,我们还要在这个系统中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有效落实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得职责明确化,管理更加到位。有效落实环境评审和监督制度,使得环境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科学管理,有效落实,加强监督,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

2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阶段,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环境工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没有系统以及全面的重大环境因素分析评估体系,这样,就很难制定改变重大环境因素的有效目标,也很难落实环境指标。其次,在实施环境工程管理过程中硬指标少软指标多,一些环境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很难落实。在环境管理与目标指标落实过程中,必需的程序文件不配套,不能够很好地落实实施细则,监督检测手段不到位等等,制约着环境工程的有效管理。同时,受特权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监督机制缺乏,一些环境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很难得到有效实施。还有,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很多规章制度不具操作性,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不够,规范程序操作性不强。

针对以上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首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要将环境工程管理纳入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范围。同时,在宏观决策方面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参与,积极宣传环保的重大意义,将环保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时,一些地方重大经济技术决策的落实,区域开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环境保护部门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评估,及时将评价结果上报主管部门,以有效控制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调整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其次,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各级政府以及各级环境保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要落实相关部门重点负责全民监管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积极动员社会民众进行有效的监管。再次,建立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有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一定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有效落实。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制定有效的排污收费制度,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促进媒体以及公众的监督。

2.3结合各项具体工作,有效落实环境工程管理。

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因此,我们要结合具体工作,做好环境工程管理。首先,要不断完善环保机构,环境管理一定要与组织机构相结合,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成效。其次,环境工程管理一定要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要有效的评估现行的环保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环保制度,将符合要求的纳入环保体系,修改和废除不符合标准的,影响环保工程管理的制度,进而形成完整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再次,环境管理工作要和建设、规划以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相结合,要严格控制高耗能及重污染的项目,要积极评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有效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积极宣传企业清洁生产计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制,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落实。

3结语。

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的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宋洪波.环境试验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2]李悦,韩旭,孙翠菊.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探讨[c].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05.

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不但在学校、社会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是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政治思想熏陶、道德培养、心理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启发。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日益伸展。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都无例外地收到家庭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影响是普遍的。同时,人一出生就在家庭中生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家庭,因而家庭影响又具有长久性。普遍性和长久性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充分注意家庭环境的影响,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使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相一致。

家长的日常言行、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生活习惯等,都会通过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中。这种影响虽然不一定是自觉的,但却如春雨般实实在在地作用于家庭成员。

它主要是通过情感的影响和经济的制约来实现的,具有特殊的亲切感和依赖性,并使子女和双亲的联系成为利益一致、休戚与共的依赖关系,在教诲子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权威性。

青少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还很不成熟,遇到挫折容易一蹶不振,不知所措。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求助的就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推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家长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推动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

人格素质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而且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埃里克森人格把阶段发展论中强调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主要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此时除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世纪,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华民族更离不开各领域的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要从青少年抓起,家庭教育无疑在青少年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父母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引导孩子个性发展。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提高家长素质,还要改善教育方法。

家长的素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直接作用,所以家长既要重视子女的学业学习,又要注重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家长要言传身教,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先进的与社会要求发展一致的教育理念,培育青少年正确的社会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明辨是非,给予青少年积极正面的影响。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把法制理念深入青少年的思想中去。

家长作为教育者,不要搬出“家长制”,对青少年实行专制教育。家长要允许孩子拥有说话的权利,拥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双方要学会倾听。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要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思考,学会理解对方,学会用心的沟通。

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往往能起到更加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时刻注意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千万不能让子女感觉不顾一切地追逐个人利益是天经地义的,更不能让子女养成钻道德、法律空子的习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用这些小事让孩子受到教育。因此,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身作则,为青少年作榜样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着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要不断提高家庭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职生发展分析论文

一、巧设导语和悬念。

中职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略了文化课,语文教师应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认识到要学好其他科,要有语文作基础,从而产生学习语文课的动力。例如对电子专业、汽修专业的学生,加强科技说明文的教学,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分别写作《怎样修理电视机》、《汽车驾驶操作步骤》等说明文,这样,学生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就会主动问老师,这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有成功感。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的保持有赖于成功,兴趣和成功总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语文课本身的特点,学生学习成绩的可见度较差,难以像专业技术课那样“立竿见影”,容易使学生产生的兴趣逐渐丧失。为了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欢快,教师就要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有经常性的成功体会。例如,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问题尽量接近实际,提问学生时,一般因人而异,力争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个成功者,以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这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不是孤立片面的,在使用中应相互结合、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喜好。

我国家庭教育伦理思想的发展与继承的论文

论文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始终受到历代统治者及社会大众的重视。先秦时代,儒家就指出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强调家庭管理的好坏直接关涉到国家统治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并提出儒家伦理思想的总纲领,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便成了中国传统家教的指导原则。中国古代家庭是由宗与族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故家教的内容首先强调祭祀祖先的重要性,这是家庭道德教化的根本。儒学家们更将孝德作为家庭教化的出发点,并把这种孝道推广到国家政治方面,以尊君、忠君为天经地义,从而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这种移“孝”作“忠”的说教,逐渐发展成所谓的“名教”,以维护中国社会的秩序。汉代以后,家教更受到普遍的重视,相继出现了“家训”;“家范”、“家仪”、“家规”、“治家格言”等家教书籍。其中所宣教的“勤俭持家”、“六亲和睦”、“尊老爱幼”、“以身作则”等。

中国古代家庭始终是处在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支配下,因而在家教中所强调的家法,则更多的是体现男性家长的意志与权威。同时,这种家长的权力在历代又都受到法律的认可与维护。如妻儿违反家规,冒犯教令,除了有庭训责打,甚至可“依法决罚”,国家法律承认父祖的惩戒权,这无疑是家教中的糟粕。因此,我们对传统的家教思想必须作具体的分析,剔除其封建糟粕,吸取其合理的思想。我国富有道德价值的家教思想,可作如下概括。

德教为本,是指家庭教育要以道德教育为根本,为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是诸多方面的,如:德、智、体、美、劳等等,古代人们认为在这些方面的教育中,道德教育为首要的根本的教育。家庭教育首先是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做人,也就是如何处人处事、待人接物,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成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的在儒家看来,则是为了成贤成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梯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而“宝身、全行”即珍视自已的身体、生命,追求德行完满又成为孝道的要点。颜之推甚至从胎儿之始就重视道德教育:“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朱熹见从“孩幼而教之以孝梯诚敬之实”直至“少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之间,各有以知其义理之所在,而致(达到)涵养践履之功也”。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及其道德修养必须从童年抓起。成人之后,方能自然地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环境。培养下一代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是家庭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德教为本反映了这一要求,应该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普遍的原则,古今皆然。虽然德育的具体内容随着历史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以德教为本的这一普遍的原则是不会因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

六亲和睦,又寸于家庭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其基本的思想是指家庭亲属之间的和睦相处,中国人一向把它当作家庭建设的理想目标。六亲和睦以“和为贵”,标明和睦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强调和睦相处是幸福美满家庭的基础。而要做到家庭成员的和睦,则又要以教育成员之间格守各自的角色规范为前提。“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才能内部安定,外有成功。”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兄弟》篇中,对兄弟之间的关系,作了淋离尽致感人至深的分析后指出:“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憧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踏(践踏)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王夫之对家庭和睦之道也有独特的见解:“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贪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陵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富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门户”。

六亲和睦的家庭伦理观念,很显然与西方强调个性独立有所不同,更多地体现了东方古老伦理的特色。我们并不否认传统的六亲和睦观念是建立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家长制基础之上的,以此它的实现受到了历史条件的局限。然而和睦的家庭一向为人们普遍所向往,就现代来说,建立在平等观念之上的家庭和睦,仍是建立现代幸福家庭的必要前提。

尊老爱幼,可简约地归结为孝与慈这两种思想。关于孝,在中国全部历史中和人民古往今来的生活中,都占有极高和极重要的份量。可以说,孝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也有人称中国传统文化为孝的文化。

《孝经》是一部孔子述作的孝学专著,自从在汉代重新面世后,历经诸朝各代,不仅受到一般社会层面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历代朝廷的无比青睐,被尊奉为千古圣书。《孝经》的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达人性,以德教人,以理晓人,委婉清明,解释迷误,启发心智,进而感化人心,导引人行,成为历代历朝最为优良的教民化俗的工具。孔子在《孝经》“开宗明义第一”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孝的含义的认识:起初是事奉双亲,后来引伸到包括忠君,最后归结于立身修德。那么怎样才算得上孝子事亲呢?“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优,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五个方面都能做到并做好,才能称得上是孝子事亲。事亲如何联系得上事君呢?因为事亲者“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在家里能够做到循人伦礼仪,所以延展到官场上到社会上也是会以礼待人的。因此,孔子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但孔子也并不提倡愚忠。他的学生曾子问他,儿子是否只要顺从父亲的旨意,就可以说他是孝顺的呢?孔子即刻反洁:“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让父陷于不义,怎么能称得上孝顺呢?孔子的孝亲思想十分丰富,从以礼治家、孝敬父母始,最终达到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目的。这也是《孝经》既能为百姓接受在民间广为流传,又被历代统治阶级奉为圣经之一的重要原因。孔子之后,孟子对“孝”也有诸多论述。如就公都子关于匡章这个人孝不孝的问题作答时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贷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从孟子这段对“五不孝”的解释中,可了解古人的孝学观点与孝义的基本内涵,何为不孝,又何谓孝,亦由此稍明。

老子说孝与儒家有别,径渭分明。比如《老子》第十八章有云:“六亲不和,有孝慈。”又云:“国家昏乱,有忠臣。”其第十九章有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老子辩证地看孝慈忠信意识与其价值意义。当父子、兄弟、夫妻等六亲之间发生矛盾、不和不睦之时,当社会上出现抛弃仁义纵行邪恶之际,方见得孝顺与慈爱的重要与需要;当国家处于衰跌动乱之秋,才显得忠臣的必要与紧要。亲疏见孝子,国乱识忠臣,这些颇具哲理的论断,颇见老子思想特色。,庄子论孝与老子异曲同调,哲理性极强,思致深刻。如“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敬礼行孝是容易做到的,而真正以赤诚的爱心去行孝那就比较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子女易忘父母,而父母是难以忘怀子女的。这也就尖锐指出人性和世情的未足善的一面。

除上列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之外,历史上诸多名家,大都有关于孝学孝行的论述及实践。另外,历史上大量的蒙学类书籍,如《小学》、《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小儿语》、《老学究语》、《好人歌》、《幼学诗》、《太平天国三字经》和女德女则类书籍如《女诫》、《女论语》、《女训》、《女二十四孝图说》、《女三字经》、《女小儿语》、《张氏母训》等莫不以大量的篇幅言孝,逐渐深化了人们的孝亲心理意识,使之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国民性。

至于“慈”,这是对做父母长者的要求,要求他们能慈爱自己的`子女(“爱幼")。作为父母来说,不仅要供给幼小的子女以衣食,更重要的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尊老爱幼一向为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对于建立现代家庭来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和睦的家庭离不开“孝”与“慈”这两种思想。因此,我们对于这一传统的美德应当继续加以发扬光大。当然,现代家庭是建立在平等思想的基础之上,而不同于旧式的家庭是建筑在宗法制的封建家长制的根基之上。

勤俭持家是我中华民族,尤其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一大美德。勤指勤快,要勤于劳动,反对徽惰;俭指节俭,要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我国古人深深懂得,勤俭两字为“治生之道”,为“发家致富之本”,而徽惰与奢侈浪费则是败家破国的祸首。因此古人十分重视和提倡勤俭持家,以勤俭为美德,以徽惰奢侈为耻辱。在这方面我国古代留传下不少有名的格言与佳话,如:“民生在勤,勤则不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力能胜贫,谨能避祸。“《周易》、《尚书》、《孝经》、《论语》等典籍中,都有有关勤俭之论述。大约成书于三千年前的《周易》就提出了贵俭的思想,它把人们对于节俭的态度分为“甘节”、“安节”、“苦节”三种,即甘于节俭、安于节俭和苦于节俭。最好的是“甘节”,就是甘于节俭,把节俭当作“甘之如怡”的乐事。这样的三种态度,必然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甘节,吉”即甘于节俭,前途是吉祥美好的;“安节,亨”,即安于节俭,凡事亨通顺利;“苦节,贞凶”即苦于节俭,占卜预测未来将是不幸的。对于后一种态度,《周易》的作者给它下了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不节者,则暖若。”就是说若不能节俭,势必陷于贫困,落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地步。孔夫子也曾说过:“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对其大弟子颜回生活的艰苦朴素大加赞扬。宋代宰相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提出的“众人皆以奢糜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程颐也将“节俭朴素”称为“人之美德”。六世纪后期先后为四个王朝效力的颜之推晚年时,为保持家庭的传统和地位,写了《颜氏家训》二十篇,想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来教训子孙,鼓励子孙继承家业,扬名于世。这部封建时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对勤俭持家有丰富的论述。其中对“俭”与“吝”之间的关系作了辩证阐述。他说:“然则可俭而不可吝也。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谓也。令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则不吝,可矣。”《颜氏家训》在中国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后人称之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又称之“篇篇约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另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朱用纯的《治家格言》对勤俭持家也有精采论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谬,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燕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击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懂。”所有这些有关勤俭的论说,是我国人民历史经验的总结,不光是为人之道,治家之方,也是兴国之策,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是当大力提倡的。

以身作则,这既是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家庭教育者的要求。即对父母家长进行家教的要求。家长应以其言行风范,为子女作出榜样,使其乐而接受教育。如果父母家长言行不一,表里相违,对子女的教育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学校教育是这样,家庭教育更是这样。

颜之推认为在儿童道德教育方面,重要的不在长篇说教,较为有效的还是长辈示范。这种成人道德榜样所发挥的影响,他称之为“风化”,“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行行而后者也。”这是一种自然的仿效,丝毫不需强制。他认为作为父母,应当教育子弟立志,树立较高尚的生活理想。他引用齐朝一事例来教训子孙。齐朝一士大夫尝说:“吾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晚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这样教育子弟,志趣低下,实在可鄙,颜之推对此极为愤慨,严戒子孙切勿效之。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古今皆然。,现代教育实践依然表明,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受父母的影响往往是最大、最持久的,父母的一言一行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的成长。这种影响包括子女的品行、性格、习气、兴趣乃至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因此在子女身上总保留有父母的影子。由此可见,作为父母来说,以身作则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家庭教育政策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工伤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gilbert的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对我国的工伤保险政策进行分析,从工伤保险的分配的基础、供给的形式、福利输送的选择以及工伤保险资金的筹措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社会保险;分析框架;问题和建议;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是实施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法律。本文将利用gilbert的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对我国的工伤保险政策进行介绍和分析,gilbert的社会福利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谁应该收益、社会的供给形式、资金的筹集以及福利的输送四个方面。

一、谁应该收益―补偿过失不究原则。

(1)何为工伤。

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7.法律方面。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2)如何申请和认定。

职工发生伤害事故或者患职业病,单位应当在30日之内向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均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申请之日起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决定。

二、社会供给的形式―四种工伤待遇。

(1)医疗待遇。

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复性治疗费用、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用。医疗待遇是工伤保险的必要组成部分,医疗待遇的供给形式主要是现金的形式。

(2)医疗期工资待遇。

医疗期,停发工资,改发工伤津贴,标准为本人受伤前12个月内平均工资,这就做停留工资期应该获得的福利。超过医疗期待遇,工伤未愈者继续治疗,但评定作残等级后停发工伤津贴,改为工伤伤残待遇。

(3)伤残待遇。

伤残待遇则是根据职工的工伤的不同级别进行划分的,这个级别要由相关的医疗部门进行审定。

(4)死亡待遇。

工亡待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48~60个月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丧葬补助金:6个月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亡职工供养的亲属符合一定条件的享受40%~30%的抚恤金。

三、工伤保险的待遇输送。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工伤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应该在30日之内向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这个认定申请需要结合单位中实际工伤职工的人数、情况进行申请而不应该虚报,而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向劳动补偿部门进行申报则由工伤职工自己或是工伤职工的直系亲属进行申请,申请是社会供给待遇的第一个输送阶段,没有申请则就没有后续供给的输送,而且用人单位还有负责工伤职工的护理、就业等方面的服务,但是这种服务并没有很好的落实。

(2)劳动保障部门。

每个用人单位所在的地区有统筹的劳动保障部门,劳动部门在供给输送主要担任的角色是工伤的认定,这个工伤的认定关乎的工伤职工有没有资格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用人单位广泛筹集资金,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4)医疗机构。

工伤职工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医疗机构式工伤保险中的营利性机构,医疗机构为工伤职工提供的是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是工伤保险输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工伤职工提供治疗和康复,但是一般情况下康复工作是跟不上的,这主要和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方面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用人单位是不愿意为工伤职工在康复工作上花费工伤保险资金的。

四、工伤保险基金的筹措―个人不缴费的原则。

工伤保险基金,是指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筹集,主要用于职业伤害补偿的专项基金,是保证实现工伤保险目的的物质依托。为了实现我国境内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和发挥互助互济的社会保险职能,必须建立专项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包括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资金。

参考文献:

[1]关于工伤保险的政策解读[j].中国人才,(09).

[2]nilegilbertpaulterrell.会福利政策引论[m].沈黎,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孙立如.工伤保险政策解答[n].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4]李鹏.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职生发展分析论文

1.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使得矿山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

[2]常红霞.实施科技创新掘金“城市矿山”——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渐入佳境[j].中国有色金属,2016,(5):58-59.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职生发展分析论文

我们认为,目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但能够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本组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主动性、群体性、娱乐性特点,弥补了个别咨询被动和团体辅导针对性差的缺陷,不仅可以改变中职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而且有助于个别心理问题的矫正。因此,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作为中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之一。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一)农业活动会计处理规范的欠适用性。

新准则的颁布极大的规范了农业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有经济活动,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处理有着突破性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规范了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发挥了农业会计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我国的农业会计准则与国外国际准则存在的欠合理差异、缺乏对生物资产的完整定义和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缺乏对农业无形资产会计的研究和评估和不加区分的将郁闭作为判断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关支出资本化或者费用化的时点,而未考虑我国南方北方气候、土壤等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等问题,都将不利于企业提供真实可比的农业会计信息,不利于农业企业的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农业企业与国际接轨。

(二)农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性。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众多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中,“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数额巨大,且很多企业账龄超过一年,而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比上市公司的更为糟糕。企业这种处理实际上是将许多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性因素先转入“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等待未来事项发生后再进行巧妙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利润调节的“蓄水池”。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补充资料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非常性损失基本都不存在,这决不是巧合和偶然,而是深层次会计信息失真的体现。

(三)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不详细。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户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的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种类,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和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而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户对农业生产缺乏完整的成本核算,根本无法完整的`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在一些大型的国有农场,包括规模较大的北大荒、永安林业等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实行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一体化生产,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能够对外、对内提供总公司完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资料,但仍然没有提供详细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二、我国农业会计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农业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不充分。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环境的变化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会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会计的方方面面,包括会计管理体制问题,财务报表披露的透明性问题,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问题等。

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会计规制形式。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多由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和发布,它本身并不具有法规性质,而是作为一种公认的会计标准对会计行为起规制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会计虽然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理论但它有待完善,因而其缺乏对农业会计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农业会计企业就不能提供出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农业会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1、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农业会计的现状还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关。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所谓无知者无畏,由于他们不懂业务、不懂法,因此一些会计人员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有些会计人员品质不好,缺乏职业道德等。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的会计准则职业判断能力欠佳,对于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适应能力不够强,致使即便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也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2、资本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与农业会计相关的农业资本市场利用效率低下,新的投融资体制尚不完善。政府对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缺乏有效的引导,导致大量闲散资本无法有效利用。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农业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需要抓紧落实。另外,我国证券市场利用不足,大多数企业资本营运水平不高,融资渠道狭窄,形式单一,难以摆脱企业负债率过高的困扰,致使企业人才、设备、主导产品更新滞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逐渐下滑。农业专业市场体系发育很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很难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应用作用。

(三)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相对落后。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构成了农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其会计核算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基本原因四。另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处理需要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手段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从而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恰恰是传统的手工农业会计处理手段非常落后。在电脑已经进入家庭的今天,广大农业企业特别是广大农村仍然以手工记账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结合当前房地产经济现状来说,它的发展是迅速的,并且涉及面极其广泛。它对金融、家电、建筑等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于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首先第一方面是指我国经济的宏观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这段时期,我国开放了劳动力、建筑市场,并不断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其次另一方面是指我国进行城市化建设。“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我国工作重点,同时城市化建设将房地产行业直接推上了一个巅峰时期。但当前房地产行业仍有一些弊端,对其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1.增速超出掌控。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内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赶超了发达国家近30年变化水平的程度。由于我国政策的变化,国家加强了城镇化建设。农村大量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甚至建立新的城镇。种种情况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多,相对于住房的需求也不断上涨。单薄的房地产基础,根本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许多商人及企业看中这一方面,加大了对房地产的投资。

2.管理的不到位。

显而易见,在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家的投资下,房地产行业拥有着巨大的利润。该行业的暴利引来了大量企业家的投资,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缺乏政府的有力调控,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很多地方的房价大幅上涨,超过了一般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很多人,想买房却买不起。

3.需求的不稳定。

住房需求是居民生存的最根本需求,所以买房已经成为家庭及个人的重要投资。在当前的城镇化现代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居民居住土地的使用,城市高楼成为居民住房的最大选择。这种现象又造成了居民对住房需求有一定量增加。

但由于房价的不合理性及市场监管的不到位,整个行业充满了泡沫。政府部门颁布了相关的政策,进一步阻止了对房地产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比如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很多一线城市采取限购措施,保障了底层人民也能有房住。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后期收益小,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不少居民的买房意愿仍成下坡趋势。导致市场需求减低。

4.市场经济体制。

对当前快速发展的房地产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忽视,导致了市场制度不健全。房地产行业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它的发展与土地经营关系相当密切。我国虽然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其利用率很低,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而且土地后备资源短缺。在国家土地资源被大部分消耗的时候,无所顾忌,认为后备资源还跟丰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如今,快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占用了大量的优质土地资源,导致了市场土地供求出现不可调和矛盾。在进行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的意义,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获得更大利益。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当肩负起背后与之相对应的责任。其中的最重要也最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建设。可以这样说,房地产经济是一项破坏性建设,虽然这么说有些人认为太过片面。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工期短、转移性强,在区域内施工,这些特点完全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尤其是此区域完工后继续进行下一区域,此期间无过渡,无缝隙连接。事后也再不对原来的施工区域的后续管理问题进行负责。

三、发展趋势研究。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极其突出的一部分。在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房地产经济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及生活条件起到了重大作用。虽然难免有些缺点,但发展前景依然良好。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第一,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十二五”期间有短暂的不和谐期,但今年中国开始“十三五”,所以该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我国當前的城市化建设、农村改建已大部分完成。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该行业及相关联的其他行业均对市场进行了有力调整,建立了一个相对来说更合理化的发展环境。

第二,市场住房价格趋于稳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住房价格,最近几年房价的持续上涨,造成居民心里的极度恐慌,同时也扰乱了经济的稳定性。政府进行有效的干预,通过调控市场、限制购房,房价正在下调并充满规律性,现在已具有独立的稳定住房价格体系。

四、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无论未来和现在。在城镇化建设中,如何解决大量农村居民住房问题,是当今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极大挑战。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格局不断向全面化靠拢,试图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房地产行业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还与前期的建材以及后期的装修密切相关。在评价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形势。只有在政府政策有力的调控下,相关部门合理的监管下,以及房地产行业及相关企业自我进行控制下,才能使房地产行业在绿色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它在中国还是一门极为年轻的学科,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科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问题。本文集中从学科定位、研究现状以及学科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在人类社会飞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人”成为了时代的中心与永恒的主题。在这种语境之下,特殊儿童作为极为特别的一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特殊儿童,必然要回答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那么特殊儿童心理学这个涵盖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特殊学科应运而生。事实上,相较于国外的累累硕果,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并不成熟。那么什么是特殊儿童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又是如何的,都是我们急需回答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它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归纳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的规律,最终以完成对特殊儿童的必须教育为旨归。很显然,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一)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

可以肯定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对象的心理现象,包括情感、认知、记忆、注意、思维等等进行研究,从而认清对象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掌握对象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是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特殊儿童。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对特殊儿童的照看、教育甚至康复。由此来看,作为心理学分支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意义很强的学科。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内部的其他分支也有极强的交叉性。比如:普通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补充,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可见,仅仅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把特殊儿童心理学当做独立的学科都是不可能的。

(二)特殊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说教育学可能范围太广,或许我们可以在特殊教育学中找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位置。从特殊教育学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不再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成为了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其目的在于为鉴别特殊儿童提供标准,为实施特殊教育提供依据与方法。

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丰富而复杂的交叉学科,它即有理论作用又有实践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界定为我们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那么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在欧洲发达国家,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从70年代就开始起步,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论著。与国外相比,我国显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研究内容与对象也在逐渐丰富。

从研究文献数量来看,自80年代至今,每年发表的。

特殊儿童。

相关信息。

都在不断的增多。从开始的每年几篇到如今的几十几百,虽偶有回落,但总体上数量呈上升趋势。

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狭义的特殊儿童,一般是指那些生理缺陷明显的儿童,也就是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比如: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弱智儿童、超常儿童等等。我国对特殊儿童的研究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但仍然集中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弱智儿童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近三十年更是从单一走向多元,涵盖面越来越广。包括对认知能力的研究、智力量表的制作、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界定的研究以及对特殊儿童如何回归社会的研究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虽然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总体上来看是乐观的,但不得不说我们仍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比如: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描述层面,没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与完善的理论支撑。并且大多数学者都只针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得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专作较多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则少见。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

三、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特殊儿童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开设。在这两个专业之中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在特殊教育的框架之中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以研究心理特点为主。

第二,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重点,涉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方方面面。

第三,进一步细化学科,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专题开设课程。包括专门的认知发展研究课程、特殊儿童诊断界定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都以是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为依托,在大框架之中细化分流产生的。

与课程相适应的是专门教材的编写。比如在《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中都突出讲到了特殊儿童心理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至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了一套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教科书。这套教科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盲童心理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三本。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在课程设置中逐渐被重视起来。

但是,我们仍能看到目前的课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一门特殊教育以及心理学必须应当囊括进的学科并不是在所有高校中都开设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少部分的高等学府在其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则忽略了这门课程。并且,在这少数的几所院校之中,这门课程的开设学时也不够。

第二,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不足。由于这门学科是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因此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专业人才并不多甚至没有,这使得高校中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没有功底扎实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使得多数时候这门课程成为了纸上谈兵。

第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仍然匮乏且不系统。除我们上述提到的少数教材外,其他系统的论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著少之又少。同时,与研究现状存在同样的问题,教材多集中于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全面而成体系的教材则没有。

现存的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处在施展不开的窘境。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特殊儿童心理学被重视起来,有更科学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特教等方面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总而言之,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仍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这一处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框架下的新兴学科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应该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努力使得他们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应当在这一片充满爱的热土上发展起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面对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和风险加大,市场的调节机制还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加大房地产领域改革的力度,加强调控,才能更好、更快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出发,对出现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力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问题策略现状。

中国房地产业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行业之一,而且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的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各种不利的因素和环境的制约下,房地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之一,伴随着其迅速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国家在其发展中进行了宏观调控和各种支持,为的是促进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1)房地产供求总量的非均衡性。

房地产供求总量上的非均衡般表现为潜在实际供给大于有效供给,总需求大于有效需求,即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同时并存,也即短缺与过剩同时存在。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商品房空置、潜在需求巨大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等非均衡问题。近几年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旋,但效果并不明显。导致这种结果的真正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水平总体偏低的问题,也有我国居民对拥有住房所有权的传统观念,以及一些家庭和企业把住房作为保值增值工具的心理作用,更有政府参与房地产市场调节的不当行为的影响。近几年来,新的房地产项目不断开工,商品房供应持续增加。一方面,我国存在住宅供给数量过高、住宅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大量商品房空置的现状。而另一方面,由于房价过高,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住房,无房可住,几代同室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大量楼盘空置的现象。目前,全国及部分地区大量的商品房积压卖不出去、空置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直呈现上升的态势。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的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出现虚涨。如果把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较下,会发现投资人大量囤积购买土地,房屋空置泡沫,房地产业出现虚长趋势,房地产的投资增长速度明显的比其它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快的多,而且这虚长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3)消费结构缺乏理性。

在我国,大多数的消费者对房地产的发展持观望态度,他们消费心理受到炒房者和媒体舆论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越发的暴露出来。在利益的驱使下,某些非理性的因素导致房地产价格的飞涨,投机者借此机会不断的炒高房地产价格,使其真正有需求的购房者买不起房子,出现了贫富日益加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

二、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

(1)银行信贷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风险的不断加重,主要体现在一些开发商在购入土地时自有资金不足,为了获得预期的利益,只能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致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信贷的风险。

(2)经济环境因素。

即中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这几年的经济已经开始逐渐复苏,每次房地产市场的升温的推动力都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经济的复苏影响着人们的购房需求,从而导致房价的逐渐上涨。

(3)中、低档普通商品房有所欠缺。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之后,以住房的市场化分配代替了住房的国家分配制度,导致房价上涨过快。部分地区政府为了生产总值的提高,不惜过度促成土地交易,由于利益的驱使,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更热哀于开发高利润的高档住宅和别墅,在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上根本没有积极性,使得本应占市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逐渐边缘化。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供给量,根本满足不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需求,这就导致商品房成了解决居民住房的基本模式。住宅结构供给的失衡,会间接导致房价的攀升,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改变房地产现状的应对策略。

(1)加强政府的参与力度。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使我们认识到,单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来解决土地资源稀缺、房地产价格上涨等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由于市场机制自身的特点,若完全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当长的周期。于是,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政府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相应的宏观调控职能,采取定的政策和措施促使经济向最优均衡状态运行,保证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政府需要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和规划,严厉控制并打击故意炒地、炒房等现象的发生,更要合理利用各地域的土地资源,推出公平公正的招商开发投资政策,坚决把握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有效的房地产管理办法,打击囤地、囤房的不良现象。方面,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另方面,发挥税收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通过自建房、合作建房等方式打破开发商对房屋供应的垄断。

(2)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

房地产市场是个复杂的经济体系,考察个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发达,关键看房地产市场体系是否健全和完整。应当制定有效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来解决高房价与高空置率的矛盾现象,让消费者的真是需求来主导房地产市场。遵循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规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把握,杜绝房地产市场的房价稳定而导致房地产的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提高,为更好地贯彻房地产发展政策培育出一个良好的房地产市场体系。

(3)政策上给予相对的扶持。

不断提高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中、低档住房的供给比例,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居民个人集资建房的可操作性还有待进步研究,但是低收入居民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期望,让居民不再受开发商的盘剥。另外,还可以通过贫困居民住房求助活动、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员工宿舍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状况。

(4)使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化。

综合当前对房地产市场投资的增长速度,中国房地产的投资还处于繁荣阶段,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市场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国度阶段,从当前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购买力分析,只要经济形势平稳可持续的增长,不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现象,房价就不会大起大落。

四、结语。

从当前的房地产形势分析,住房销售开始得到控制,从根本上规范房地产业领域的投资现象,我相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越来越完善,未来几年中国房地产供求关系将趋于均衡,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缓的发展势头。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地位不高、体系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教材建设力度不强等。其中的原因主要有观念不当、学科归属局限、经费缺乏、研究成果失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要取得成效,就应明晰其课程地位,规范内容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材开发,加强特殊儿童心理研究,保障建设经费。

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在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与心理学专业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该课程建设的现状可谓成绩与不足并存,为了明晰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紧迫性,有必要分析制约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快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步伐。

1课程建设现状。

我国很多师范院校不但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设置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而且在心理学等其他专业课程计划中也设置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如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显示,某校针对应用心理、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专业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总课时36课时)。综观目前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的状况,其课程开设体现了如下几个思路:一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作为课程的名称,将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融入到特殊教育学的内容框架之中;二是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的名称,涉及特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例如上述提到的高校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就是如此;三是以特殊儿童心理的某个方面作为课程的名称,如华东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在课程计划中增加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认知心理学》,其中就是强调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部分。北京师范大学在课程计划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评估》以及重庆师范大学在课程计划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其中就是强调对特殊儿童心理的测量、诊断、咨询等。

与课程设置最密切的是教材建设,自从朴永馨先生1983年翻译出版鲁宾什坦的《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一书以来,特殊儿童的心理在随后出版的《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以及各类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的教材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曾于19至20组编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课教科书(试用书)三本:《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盲童心理学》。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受到了一定的重视。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也促进了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近年来特殊儿童的心理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现以特殊儿童认知研究从1994年至的成果统计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根据我们对《中国特殊教育》、《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等5种核心期刊的统计(见表1)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儿童认知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特殊儿童人格研究的文献数量则相对较少。综合特殊儿童认知研究与人格研究的成果来看,特殊儿童心理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丰实的内容材料。这些研究成果不但有对特殊儿童的某个方面的心理的研究,而且有对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的探讨,如杜晓新撰写的《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等。

尽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地位不高。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直接独立安排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以系统讲述特殊儿童心理的特点,而是要么将“各类特殊儿童心理特点”融合到特殊教育学中,要么将“某类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安排到某类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的课程中。这说明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依附于特殊教育学或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即使有些高校意识到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并设立了相关的课程,但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而非必修课程。另外,作为选修课程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也难以满足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一般设置的是每周2课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地位不高,即要么不开设,要么不必修,要么课时不足。

其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体系不全。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很多高校课程计划中只是顾及了特殊儿童心理的某一个层面,例如有的学校顾及到了特殊儿童认知心理,有的学校考虑到了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有的学校考虑到了特殊儿童心理咨询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高校的专业特点与教师的教学专长。从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角度来看,其学科体系尚不完整,最明显的体现是目前没有一本系统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问世,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更多是借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来渗透特殊儿童心理的内容。在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体系尚且不完善的情况下,试图寻找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群体系则有些奢望。

再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任课教师知识技能储备不足。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之所以建设进程缓慢,极大程度上与任课教师的缺乏以及任课教师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有关。有的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没有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正是基于缺乏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任课教师,而已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特殊教育学专业教师,他们对特殊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比较了解,但对心理部分的知识了解不深,在讲解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时存在着“重特殊儿童教育轻心理”的倾向;二是心理学专业教师,他们对心理学比较了解,但是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不多,反过来出现“重心理轻特殊儿童教育”的倾向。上述两种情况皆反映出了教师的知识现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师必须从特殊教育学、心理学跨学科的角度来进行培养,方能更好地胜任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学任务。

最后,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力度不强。一门课程的设立必须有系统的教材作为支撑,这在经过多年发展后较成熟的学科课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学科课程一般都会有多种版本教材问鼎市场以供教学选择,而新兴的学科课程则往往会出现教材建设落后于课程建设的局面,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明显表现出了这一点。目前就笔者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委托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分析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命名的教材在市场上难以觅见,这说明了教师在讲授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时缺乏必要的教材参考。据笔者所调查到的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用普通心理学的教材替代,在每个部分讲解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二是用特殊教育学的教材,抽取其中有关特殊儿童心理特点的部分进行讲解;三是自己编写教材,利用期刊中有代表性的综述或论文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讲解。

2原因分析。

2.1观念不当制约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步伐。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作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的一部分,必然与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很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边缘学科地位不但影响了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学科课程必然会受到影响。尽管有的高校领导意识到了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但有的课程设置者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混同起来,混淆了前者从对象上来研究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而后者主要从心理变态的角度来讲解异常心理,两者有交叉,但绝不等同。更有甚者,他们认为特殊教育专业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了“普通心理学”,没有必要再专门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这明显存在“重一般性轻特殊性”的倾向。上述这些不当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步伐。

2.2学科归属限制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方向。

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受到特殊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的限制,而且受到目前教育学与心理学分科的限制。从特殊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来看,熟悉特殊教育学的研究者在建设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时自然会体现出课程的“教育”属性,这样特殊儿童心理学受到了一定的忽视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分科来看,有人认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应该作为心理学的二级学科而存在,应该在心理学院系或专业来建设,这样就造成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森严,限制了特殊儿童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有时“特殊儿童心理学”像没有“爹”、“娘”的“孩子”,在学科上缺乏应有的归属,或像是单亲家庭一样在归属“父亲”还是“母亲”上游离不定。例如有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在心理学学科下,有的高校则将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在教育学学科下。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归属不但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方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必修与选修之的抉择。

2.3经费缺乏影响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进程。

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经费支持的不足影响着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进程,在我国大多数设置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笔者曾在会议讨论与私下交流中得知,很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感慨特殊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着经费支持力度有限的困境。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作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经费的缺乏明显影响了教材的开发、教师的专业培训、课程教学研究等。因此,如何建立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直接影响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

2.4研究成果失衡困扰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材开发。

特殊儿童心理学目前不乏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出如下的失衡:一是传统的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等三类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而新出现的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二是有关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横向比较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特殊儿童自身发展的纵向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三是有关特殊儿童的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较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较少;四是有关特殊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较多,人格特点的研究较少,等等。在研究成果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要开发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极可能出现“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等弊端,而这些弊端可能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出现“有资料的多讲,无资料的不讲”的局面,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对策思考。

根据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特提出如下对策以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

3.1明晰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地位。

加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首先必须明晰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来看,尽管特殊儿童心理学可归属于心理学的二级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不需要设置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道理非常简单,就如同教育学专业必须学习普通心理学一样,因为特殊教育学要遵循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将特殊教育学建立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否则特殊教育学就极有可能违背自己原来的初衷,背离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言说特殊教育工作的特点,这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是由于特殊教育所遵循的规律所决定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应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体现在课程计划中,甚至其应该在特殊教育学课程之前开设,并尽量保证学生在学习了普通心理学的前提下开设。此外,还需考虑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目前特殊儿童心理学正在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兴起。实际上,心理学发展初期(特别是对脑的各个部位功能定位的研究)的研究对象大多是特殊儿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只作为普通心理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强调的是特殊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忽略了特殊的心理特征,或者说研究特殊儿童不具备什么心理特征是为了证明正常儿童具备某种心理特征,通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比较是为了证明正常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明显体现了这一点,它“是以认知能力异常者为研究对象、以认知加工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患者特异性受损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来进一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特殊儿童心理学弥补了普通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特殊性的忽视,因此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考虑设置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3.2规范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尽管在有些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但是其各有所侧重的状况说明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急需规范。首先需要规范的是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目前在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借鉴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或特殊教育学的内容体系来分别构建出不同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体系,前者即通过某章来阐述不同特殊儿童某个方面的心理特点,例如在“特殊儿童注意”一章来讲解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等,后者即通过每章分别讲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如在“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一章来讲解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在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与研究时机成熟时可考虑开创性地建立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独特体系;其次是需要规范作为一个学科群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框架体系,即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二级学科应如何构建其下属的分支学科(或课程),或许在特殊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参照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来进行。

3.3加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离不开具体的课程执行者与研究者——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但决定了该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决定了课程教材开发与研究的质量,因此重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就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高素质、高层次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但就目前来看,在很多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教授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即根据现有教师对某类儿童研究的专长来讲述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部分;或分别聘请心理学专业研究心理过程某一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来兼职,以讲座的形式讲解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当然在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也不必追求讲授所有类型特殊儿童的所有心理特点,如果要做到全面讲述,建议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教学,要求专业学生将其他类型特殊儿童的某个方面的心理特点进行课后整理或进行实验研究,将整理的研究成果利用教学时间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断积累资料,充实教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3.4重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材开发。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材的开发,不但可以规范特殊儿童心理学授课的内容体系,而且可以为特殊教育专业或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因此,目前极有必要考虑尽快出版一本能解决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用书,尽管教材可能会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但可暂时解决课程教学盲目摸索的现状,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便于大家通过边教边研边修的方式不断完善教材。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局限性,采用有关学术期刊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并不断将学术期刊上新近出现的新成果来充实已有的教材,并不但修订教材的结构和完善教材的内容体系,最终出版新的教材取代旧的教材。

3.5加强特殊儿童心理研究。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学内容材料的支撑,而其中的内容材料更多来自于对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在目前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呈现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更多关注特殊儿童心理研究中薄弱环节的研究,例如多重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重度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特殊儿童人格的研究,特殊儿童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比较研究,特别是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研究,等等。这些薄弱环节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与充实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加强特殊教育研究人员与心理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以便相互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使特殊儿童的心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3.6保障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经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教材开发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包括查找与复印资料的费用,甚至在教师将教材整理成册后还需要支持教材出版的费用;教师专业培训与交流所需的差旅费与培训费;课程教学研究所需的研究经费等。这些经费能否落实,直接决定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质量。国家或高校可考虑对特殊教育专业这样更多注重社会效益的专业采取专项经费扶持的政策,以加强对该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保证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性地位论文

2003年中国b2b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增长率大大快于发达国家的同期增长率。据统计,2001年,b2b电子商务成交额为1075亿元,比2000年的767.7亿元增长了40%。其中,家电业的交易额达到210亿元以上,石油行业的交易额也超过了165亿元,信息产品、纺织服装和日用轻工产品的出口中,通过b2b达成的交易也都在100亿元左右。赛迪顾问认为我国的电子商务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放在全球b2b竞争的跑道上,中国b2b还需加油加油再加油!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更多的传统企业参与网上交易?如何让他们在更大程度上接受这种方式?中国b2b需要的不只是时间……。

2003年中国b2b网站达1345个,能够有效、持续运营的有66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149个,包括中国商品交易中心、阿里巴巴等,有72个综合类网站能够持续运营。专业类网站1196个,有464家网站从事内外贸信息的发布和会员服务,其中外贸网站281个,区域性网站219个。在这些专业类网站中,有50%左右能够持续运营。与此同时,一些大型企业的b2b交易网站并没有公开运行,只是在自身的供应链中使用。在商贸批发领域,比较多的企业只是建立了信息发布网站,并没有展开实质性的交易,但是预计未来2年内,大型的商贸企业会加大b2b在采购和供应方面的力度。

规模偏小水平偏低。

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仅为22.3%,并且未来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企业未来1年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仅为13.7%。在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72.9%和71.4%,但是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其中,网站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联网进行过集团采购的只有1/7。

行业间差异明显。

根据ccid调查,在各行业中,电子行业的电子商务参与比例较高,达到了35.1%,其次是汽车行业,建筑、电力行业较低。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行业特点、加入wto带来的激烈竞争有关。金融、家电制造、石油化工、信息产品制造和分销等行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参与b2b交易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交易额相对较大。具体情况见表2。

大企业对b2b的推动作用较大。

国内b2b的交易中,大型企业的采购和销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采购方的强烈要求,许多企业不会主动进行电子化交易。小型企业的电子化采购需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大企业的采购对于它的`供应链上的小企业的生存来说特别重要,因此,如果大企业需要同它的供应链上的小企业进行电子化交易时,小企业一般都会快速响应要求,这样就会以这个大企业为中心,形成一个电子化的供应链。例如中国石化、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宝钢公司以及神州数码的b2b交易,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电子化供应链,带动了一大批业务伙伴企业把他们的业务搬上网,这对2003年国内的b2b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推动力依然是国内b2b发展的主要动力。

定位需要明确。

[1][2]。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自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于199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旅游会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器”,得到了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视,使全国各城市形成了一股大办旅游会展的热潮。目前每年全国举行或组织参与的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不下20场次。

纵观历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我国旅游会展具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层次众多。

每年全国举行的各种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种类繁多。

为了取得更好的展台视觉效果,各展团及参展单位积极组织,认真筹备,注重突出自身特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使展台设计更加新颖、展台搭建更具特色。

2.旅游会展的管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

目前我国的展览会管理模式还停留在“政府主导型”阶段。根据“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览会目录表”,20我国举办的旅游会展,除了上海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的主办有公司参与运作外,其他的主办方都是各级政府部门,在承办单位中,政府承办的比例为45%,公司参与承办的比例为55%。可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仍是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

二、我国旅游会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会展业还处于市场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但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会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19,我国全年举办的各类展览会数量为1000个,年,这一数字跃升至3800多个。然而,当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着管理法规滞后、准入制度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目前中国市场的展会真正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展会还不多。作为我国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展除了具有上述共性之外,仍存在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展会规模偏小,层次较低。

一般认为,大型展览的展出面积为5万平方米以上。从表2我们发现,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盛会,除2006年、20和的展览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以外,其余的都小于5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旅游会展。国际旅游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旅游交易会一德国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年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

2.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随着旅游会展产业的逐步成熟,我国的旅游会展逐渐向市场化、商业化转型,在很多项目上采取面向社会招标的运作方式。

而在由政府总体掌控的大型国际旅游展会的运作中,企业或社会各界也开始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子项目。这反映了我国旅游会展办展主体的创新和转型趋势。但是,如前所述,各级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机构是仍目前办会办展的投资主体,企业介入的非常少,即市场化运作的比例很低。

3.旅游会展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

国际展览会同盟(uf1)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uf1对申请加入的展览会的规模、办展历史、国外参展商比例、国外观众的比例等都有极严格的要求。uf1认证对展会的市场推广、品牌意识的增强、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经uf1认证的展览会是高品质展览会的标志。截止到2006年年底,我国内地已获ufi认证的43个国际品牌展览会中,只有国际酒店餐饮设备展一个是旅游展会,这与有着类型、主题多样的旅游会展是不相称的。

4.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中国“入世”,许多新开放行业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会展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会展人才的状况表现为: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流失率大,会展经理人极不成熟,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中国有会展从业人员100多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约15万人,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展览专业学习和培训,各地都缺乏真正懂得会展业的人才。

三、大力发展我国旅游会展的对策分析。

有识之士认为,会展经济应该沿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本着这样的原则,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会展经济,可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企业与协会各司其职,是构筑会展业管理模式的三条不可缺少的路径。对于政府而言,应跳出会展活动的微观运作,发挥宏观调控、政策支持、产业导向和市场监督作用。

加强法规建设,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管理办法,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会展管理体制、会展主、承办单位的资格和职责、报批程序、会展市场秩序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会展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同行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

2.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

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各地优秀会展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双管齐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也是政府需要加以促进的工作。

国外把会展管理人才划分为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与支持性人才三类。在核心人才中,项目策划、营销和运营管理人才尤其重要。他们在行业内层次最高,专业操作能力最强。辅助性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与销售等人才;支持性人才则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员等。从中国的客观情况来看,会展支持性人才的培养已具有相对较长的历史,许多高校开设了外语、旅游管理专业,而且教育层次、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使得支持性人才相对充裕,而会展核心人才和会展辅助性人才缺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要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先有一个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是,中国高校目前专门投身于会展教育与科研的学者不多。

要加强会展教育与科研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应给予相关人员到会展先进国家培训的机会,以便了解国外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研究成果以及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支持相关人员到会展企业挂职锻炼;应对会展教材编写和出版给予资助;在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额度和研究时间保证方面,也要给予帮助。

4.提高旅游会展的市场化程度。

在会展业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展览会很少由政府直接出面主办,完全融入了市场化机制,而极少数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也是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从中国目前会展市场的实际来看,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在现阶段完全退出会展项目的投资领域,完全依赖现有会展企业来办展,但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会可逐步逐步以招投标方式授权中介机构或展览企业承办,先实行“官办民营”,最终实现“民办民营”。

5.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与实施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样,展览会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众所周知,中国不缺展览会,缺少的是展览会品牌。为促进中国旅游会展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整合资源,打造旅游会展品牌。

从国内外成功展览会来看,品牌展览会要有六大要素支撑:一是权威协会和行业代表的坚强支持;二是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提供专业的展览会服务;四是配合强势的媒体宣传;五是获得国际博览会联盟的资格认可;六是坚持长期的品牌战略。要想把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吸引到展会上来,组织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制定品牌战略,对照上述品牌展览会的六大要表,从主题选择、管理服务、场馆设计、展览会的宣传与推广模式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然渗透到国内各个领域,会计电算化随之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81年8月,当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主办了一次有关财务、会计、成本如何合理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专题讨论会,此次讨论会的顺利进行标志着国内会计电算化正式起步,并开始进入应用阶段,会计电算化的提出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前行的必然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历程。

(一)手工记账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初期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财务及报表核算。早在1978年,在吉林长春就有着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但效果并不是太尽如人意,直到1981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办的电子计算机专题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后,我国会计电算化才略见雏形,但是此时对于电算化也仅仅是理论研究,没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

(二)计算机处理阶段。

随着计算机计算的发展,人们开始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与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结合,通过计算机的高储存性以及优越的计算能力,来实现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融合,将企业的管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在计算机处理阶段,会计电算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以及具有高性能的处理软件。但会计电算化毕竟只是核算的辅助工具,其是无法代替人类进行对企业进行管理的。

(三)融入专业知识。

在手工记账阶段以及计算机处理阶段,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是严重缺少会计知识判断的,其录入的信息仅仅依靠人工检查方式来进行判定,因此,引入电算化的企业或单位在会计信息录入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因疏忽而产生的信息存在错误但没能及时更正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处理阶段不断发展,国内会计电算化的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在2月,在我国政府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不断丰富会计的专业知识,将之有机融入会计电算化之中,并通过与计算机处理系统的结合,促使会计电算化进入更高层次的阶段。这使得我国会计电算化进入新的阶段,也为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与更高层次的erp系统管理结合。

erp系统现代社会运用较多的一种管理系统,其集成化程度较高,能够实现将信息管理化和管理决策融为一体。erp主要是应用在信息流管理、物流管理以及财流管理等方面,具有提高企业效益,便捷企业资源管理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与erp的结合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广泛。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

(一)应用推广普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应用计算机来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有着更大发展潜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计算方式的优越性越发突显,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关注。同时,会计电算化是当前技术先进且效果极好的一种记账方式,也因此被诸多企业采用,其必然会随着企业的开展,不断完善自身,进而更多的应用于企业。

(二)会计软件开发向着工程化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建立在计算机系统运用的基础上,因此在其应用中,企业管理人员不仅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有效的完善,还强化了管理组织制度的建立工作,并以此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工作的优越性,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的需求,正因为如此,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系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总的来说,当前的会计软件开发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工程化特征。

(三)会计电算化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

就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来看,在会计运行体系中一般都包含有两类子系统,即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在发展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不断完善着会计运行体系,以使会计信息的处理活动更加精简化,且努力实现代码化运行,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内部,会计运行的两个子系统呈现逐渐趋于融合之势,而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有利于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趋势。

(一)信息处理和分析将更加专业化、智能化。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这也带动了国内诸行业的发展,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适应这一社会趋势,充分实现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化,即通过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融合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升信息流通的高效性、实时性,最终实现对供应链有效管理的目的,一般来讲,信息的处理除却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分析能力外,还要求其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以及有着一定的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分析更加趋于专业化、智能化。

(二)会计软件的标准将更加清晰和成熟。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规律已然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极大的促进了会计软件开发工作的成熟与发展,正因为如此,会计软件的实用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中国会计软件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具有专业性的会计核算软件应用到会计核算市场,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中国市场上应用的会计软件一般仅具备核算功能,虽然其通用化程度较高,便于财会人员学习与使用。但是此类软件功能单一,且基本上模仿的均是手工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而没有考虑到会计核算的管理供能,因此建立清晰的会计软件标准,进一步提升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实用性,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重视与管理会计系统的有机结合。

为了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现代企业大都建立有两个子系统,并且两者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大,这显著提升了财务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以及便利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营销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缺乏前瞻性以及国际观,已然很难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一套公开透明、安全性能高、具备国际观的财务管理模式亟待建立,并且这种崭新的财务模式提出以及实施之后,将会颠覆传统会计观念,不论是在会计理论方面,还是在实务领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既有会计软件的功能将会获得极大的丰富,从而显著的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的发展,以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最终实现长远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国内个领域的应用情况虽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也有着不小的成效。而想要进一步深化利用会计电算化,并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我国就需要积极对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会计软件进行研究,并加强其在各企业间的推广与使用,企业方面也需要显著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素质,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福海.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10).

[2]周清林.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我见[j].商业研究,2015(13).

[3]羅公明.浅谈电算化系统的安全与控制[j].齐鲁珠坛,2015(12).

[4]黄秀丽,张大为,朱芳阳,高安刚.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5,11:68+40.

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从发达国家物流业来看,在物流过程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已非常普遍,而我国物流业由于起步较晚,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还较少应用,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适应具体操作的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比较滞后,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现代电子商务所要求的物流公司不仅仅是送货,而是最终成为电子商务公司的客户服务商,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报表等。而这一切必须依赖于物流现代化作业的方法和手段,依赖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二)配送效率低,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物流服务内容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因此,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服务物流企业还很少。同时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够,物流中心建设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这直接导致了物流配送的低效率,也使现代物流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各地区独立发展,缺少统一的发展政策和规划,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形成物流设施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同时降低了物流系统运作的效率。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以突破空间限制为特征的。,只要互联网能够达到的地方,就都能够实现交易。但是缺少一体化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将很难发展。

另外,我国物流部门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使得物流环节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淮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导致了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的成本升高从而影响了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三)物流配送基础不完善。

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尚不完善。当前,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而当前我国物流业在网络建设上还很欠缺。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而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缺少必要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因而无法实现及时的信息互动,同时各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也制约公共信息平台的形成,从而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国际上有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发展较为迅速,导致对国内的酒店管理公司形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文针对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和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策略,进而为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公司;发展现状;问题;策略。

酒店管理公司是通过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来管理酒店,并享受和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也可以理解为是向酒店输出管理产品,具备管理知识和手段的公司。旅游酒店市场的发展促使国内出现了种类多样的酒店管理公司,主要分为个体酒店、中外合资、地方行政、多元化经营以及皮包型酒店共五种。这些不同种类的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市场中主要占据中低档酒店市场,而只有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进入了高档酒店管理市场中,开始了较为单一的输出形式。随着酒店管理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

二、我国酒店管理公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酒店建设和总体分布不均衡。

在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中最普遍的现状是不同体制同时共同存在的情况。国营酒店是其主体,其他的辅助体制是个体、合作和集体等管理体制。并且在整体发展趋势中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现状。各个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或是本地旅游经济发展形式和这种现状之间是一种协调的状态,也是符合现如今局势的。与此同时,酒店的主要客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酒店的主要客源大部分是当地饭店的常客和常住商等。但目前由于公寓建设和办公楼等的建设发展,对酒店的客流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酒店管理公司在近些年来随着良好的酒店经营状况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并且正在呈现一个迅猛增长的趋势。

2.缺少一定的酒店管理公司人才。

在我国酒店管理公司中,缺乏优秀的人才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首先,大部分的公司一味地只知道节约成本,舍不得花钱去培训对口的人才,或是只知道从其他公司中撬取优秀的人才,以至于自己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够高。其次,在社会中人们对酒店管理这一行业不了解,不是本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之中,进而阻碍了酒店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再次,我国的酒店管理教育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状态,在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上还是存在着一定限制的,理论和实践之间没有相结合。

3.管理模式不够成熟。

我国的国有酒店虽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并不够成熟,无法形成适合自己企业的酒店管理方式。大部分酒店管理公司不去了解酒店管理的内在含义,只知一味地去跟从别人借鉴别人,而不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去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

4.没有树立品牌战略。

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若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很容易就可以形成酒店连锁化。国际上知名的大品牌酒店管理公司都会制定以加强宣传力度和扩大品牌竞争力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然而,我国大部分的酒店管理公司却忽略了树立品牌的重要性,所以,由此可见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战略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三、我国酒店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的有效建议。

1.完善酒店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

首先,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树立品牌战略。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目前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酒店品牌号召,所以一味地采取原有的发展模式不利于促进酒店管理市场的进步。为了快速并持续地发展,酒店管理公司应积极进行集资、投资等或是扩大公司的发展渠道来培养和成员单位间的和谐共享的良好合作关系。除此之外,酒店管理公司应根据酒店自身的不同特征和需求来制定合理的品牌战略,按照酒店的客源市场来进行管理和运作,逐渐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其次,优化对外酒店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公司的委托管理合同只对经营方面做出要求,而不管利润,但以后应将对外酒店管理模式改成共同承担风险来约束和推动,或是和成员酒店合资来管理公司,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进而促进管理规模的扩大。再次,促进品牌效应的影响,完善运作方式。大规模的旅游企业往往采取利用无形资产来降低成本扩张成高效益,酒店管理公司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通过管理优势、品牌效应等无形资产来促使管理不善的酒店起死回生。

2.形成五个统一的连锁化经营。

第一,形象和品牌的统一化。使酒店集团连锁化最有效的最迅速的方法便是树立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形成管理和联号的经营模式。著名的跨国酒店集团形成连锁化经营时最看中的就是品牌的树立,然而我国酒店集团的知名品牌却呈现出空白的状态。我国的酒店管理应不断培养优秀的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及产品,不断积攒实力来实现连锁化目标。第二,服务质量标准的统一化。酒店管理的核心环节就是服务质量,服务质量决定了这个酒店管理的成败。服务质量的标准统一为品牌的统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展现出文化和服务的统一性。所以,酒店管理公司要在保证酒店科学运营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吸收外国的优秀先进的经验,在保证成员单位的质量的同时对接手管理的人员进行无偿的培训,进而为客户提供统一质量和统一品牌的优秀服务,让顾客无时无刻都享受到统一的高质量服务。第三,管理模式的统一化。国际上的酒店管理公司之所以可以这么快速地进入了中国的市场,是因为具备优秀的人才和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公司应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来推动酒店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将酒店管理的档次提高。与此同时,也应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在酒店管理市场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存在。第四,销售的统一化。为了满足酒店市场的各种需求,酒店管理公司可以加入连锁市场中共享资源和渠道,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第五,采购的统一化。酒店管理公司形成统一的采购标准有利于减少风险和将低成本。总之,国际上知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对国内酒店管理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基于此,我国的酒店管理公司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成长为具有自身特色的酒店管理公司。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