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优质15篇)

时间:2023-12-09 17:50:06 作者:笔砚

教案模板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紧凑和连贯。掌握好教案模板的编写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学《5以内数量的认识》说课稿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2、通过点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学具:夏天背景图一幅;数量为1—5的磁性动物、圆点卡若干;

学具:1——5的数群卡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复习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老师说数量,幼儿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2、教师出示点卡,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创设情境,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夏天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小朋友看看都来了些谁?有多少呢?

三、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多少,初步感知数序。

1、问:这些小动物中,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我们可以怎样比一比呢?(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

2、引导幼儿说出:两只小兔比一只小狗多一,一只小狗比两只小兔少一等等,让幼儿初步感知到5以内的数序。

3、给动物匹配点卡。

四、引导幼儿给动物和点卡排序,并说说理由。

五、幼儿操作。

1、教师说数量,幼儿找数群卡。

2、教师出示点卡,幼儿举出相应数量的数群卡。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数学《5以内数量的认识》说课稿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数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设计一个温馨的数字5的家,家中有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活动材料:

1、1~5数字点卡、数字卡若干。同类,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5以内物品的图片若干,如4条小鱼、5只松鼠、3只青蛙、2只小兔、1朵花等。

2、同类的物品若干,如布置在饭厅中的5个小碗、4把勺子、6个盘子、5个苹果等;布置在玩具室中的6根跳绳等:布置在书房中的5把剪刀、5枝铅笔等。

3、同类,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若干,如客厅中的花瓶中插有5朵颜色不同的花、镜框中数字5一家的合影、鱼缸中有5条不同种类的鱼;玩具室里有4只不同的皮球、6个不同的娃娃、5辆不同的汽车等。

活动过程:

1、创设到数字5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老师扮演快乐的数字5,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2)介绍到数字5家里的要求:经过5座小桥、穿过5片森林,最后来到有5座小房子的地方,根据房子上的数字标记找到5的家。(复习5以内的数,会手口一致的点数)。

(3)数字5的家门前有若干张图片,幼儿正确点数图片上的`物品,并找出相对应的数字点卡或数字卡后,方可进入数字5的家。(复习计数和说出总数)。

2、寻找数字5家所有5的物品。

(1)幼儿分成4组,分别进入数字5家的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

(2)寻找家中是5的物品,如5朵花、5个小碗、5条鱼、5个苹果、5个人的合影等。(启发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影响,将同品种物体归类)。

(3)将家中是5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卡作出标记。

3、寻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并想办法使其变成5。

(1)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如4只皮球、4把勺子、4本书、6个娃娃、6根跳绳等。

(2)鼓励幼儿想办法使其变成5。重点引导幼儿感知4添上1是5,6去掉1是5等等。

(3)将调整好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子卡作出标记。

4、请幼儿吃数字饼干,感谢他们到数字5家做客,并对活动作评价、小结。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5,如5层楼、5点钟、5月、5岁、5元钱等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下面我就这一堂课的理解和设计做一下汇报,希望大家给我指出不足。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之前,经过了学前教育,有很多孩子在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对于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独立的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对“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4、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灵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具和学具的选择上,尽量提供学生熟悉的素材,如红豆、铅笔、巧克力豆……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学生既熟悉又新奇,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秉承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安排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a、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一个师生互助的活动,老师和学生进行数数比赛,而且在数的过程中要用手势比划出所数的数,之所以要用手势进行配合,是考虑到对学生进行“手口一致”的训练。在数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口型和手势,如果学生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就两个两个的数,如果学生是两个两个的数,老师就五个五个的数,甚至十个十个的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我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操作探究。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第一次数、估数、初步感知100。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素材,红豆、巧克力豆,并合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1)、数出20粒红豆,让学生看一看,20粒红豆就是这么多,先感受20粒红豆的多少,在提出问题:100粒有多少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数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建立。

(2)、让学生抓一把红豆,估计一下够不够100粒,如果不够,就再抓一把,直到认为够了为止。

(3)、验证结果,每组一个一个的数一数,看看哪一组估计的最准确。通过学生自主的数出100以内的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

(4)估一估,一袋巧克力豆大约有多少颗?通过这个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们估数能力,并进一步体会估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再次数,建立对计数单位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认识100。

虽然同样是数数,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提高了。刚好数出100,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提出了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方法数数,并在操作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

3、第三次数,理解数的组成。

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连接,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铅笔),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一共有几个十?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脱离实物,强化。

训练。想一想,5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从57数到73,数到59时,强调上面提过的类似的问题。通过再次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小游戏。师生互说,学生互说的数数游戏和数的组成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小练习,用学的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数学《5以内数量的认识》说课稿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数量(1)活动目标: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2、通过点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重点:

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

通过点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活动准备:

实物卡片若干、数量分别是1、2、3、4、5。

裙子、短袖、短裤的卡片。

幼儿学具:小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幼儿兴趣,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卡片,老师说数量,小朋友出示相应数量的手指。

2、教师出示点卡,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多少,初步感知数序。

2、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衣服,这种衣服的数量是多少?

3、这些衣服中,哪种衣服数量最多?哪种最少?我们可以怎样比一比呢?(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

4、引导幼儿说出:两条裙子比一条短裤多一,一条短裤比两条裙子少一等等,让幼儿初步感知到5以内的数序。

5、给服饰卡匹配点卡。

两条裙子,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呢?请小朋友来说说?

三、引导幼儿给服饰卡和点卡排序。

四、幼儿操作。

1、教师说数量,幼儿找数群卡。

请小朋友在桌子上一边摆一摆、一边说。

2、教师出示点卡,幼儿举出相应数量的数群卡。

现在老师出示点卡,请小朋友出示相应的数群卡片,看看哪位小朋友出示的数群卡和老师出示的点卡一样多。

五、收拾用具后小结活动情况。

《以内数的认识》数学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师生共同数小棒,在数出272根小棒后,师生一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3、在计数器上拨入849,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课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再出示实物,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千字文》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小学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以及摆一摆、解决问题等。

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四、学情分析。

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因此,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学会十进制计数法,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知道这写数的组成(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数的大小,能说出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注重的是将数的组成与数的计算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结合现实情境,通过数的组成来进行口算。我个人认为本单元教学中要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十进制计数法;二是要重视数感的培养。

五、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教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找到,而且品种多样。在呈现方式上,教材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等。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教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如在数的组成、读书和写数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数学思考方法的获得。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

六、单元教学建议。

1、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数的意义。

如教学例4时教师可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来理解数位的意义:

(1)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24,并说一说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让学生明白:2个十在十位上用2个珠子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用4个珠子表示,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然后借助计数器正确地读写24。

(2)可通过对比操作24和42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写完24后,可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拨珠表示42,在读写出来后,引导学生来对比24和42中的4和2各在什么位上?各表示什么意义?从而加深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2、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例9还是比较数的大小,只是一种模糊的比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层次来把握教学。

(1)先只出示金鱼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教学时可以先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直接用红金鱼和花金鱼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再用花金鱼和黑金鱼比较谁多谁少,从而得出红金鱼最多,黑金鱼最少。引导学生说出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引导学生说出48比10多得多,10比48少得多,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从而达到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

3、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认识数离不开直观的学具。例如,例1中呈现的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是多少,但可以把这些学具“结构化”:10根一捆、10个一列,强调“十进制”,这样的直观“结构化”的学具就能使学生一眼看出小棒的数量,感受“十进制”。

4、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七、分课时说教学重难点。

“数数、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体会十进位值制。教学中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读数、写数”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会读写任意两位数,难点是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教学中可以通过摆小棒、拨珠子等活动,沟通小棒与计数器的关系,使学生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是能灵活运用百数图中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计数器、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数学《5以内数量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重要方面。小班幼儿在点数时经常会出现重数、漏数、乱数等手口不一致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他们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而造成的。

小班幼儿的学习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所以此次活动我选用了幼儿平时既熟悉又喜欢的糖果。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设计了以小熊糖果店准备开张的情境为主线,以“按点装糖”、“糖果上架”和“买糖”等游戏情节贯穿其中,将数学内容融进游戏中,通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场景,选用幼儿熟悉的角色游戏玩具做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感知5以内数量的形成,从而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计数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为:

1.通过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进行按量匹配。

2.能用简单完整的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

难点学习根据数量相互对应的关系按量匹配。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感知过4以内的数量、包糖果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糖果若干,架子5个,1-5的点卡、积木、糖果包装纸若干张,篓子人手一个。

四、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活动导入部分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小熊糖果屋”开张这一情景。

2.尝试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学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导入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1—4的手口一致的点数。

“按点装糖”游戏是为了让孩子们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跟着老师尝试用手口一致的方式点数1—5以内的数量。

“糖果上架”游戏让孩子们再次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尝试自己来点数,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为突破本次教学目标一所服务的。给孩子提供的是数字,是为了让孩子巩固5以内的数量,手口一致的点数,从中体验操作活动中数数的乐趣,突破教学目标的难点,并有所提升。

数学《5以内数量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5以内数量的认识》是幼儿园中班数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5,6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观察、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2、思维拓展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

(2)学习手口一至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手口如一的点数出5以内的数量。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挂图,花朵,小鸟,小兔,礼品盒幼儿操作材料等。

三、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讲述故事,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小兔子过生日》,来引发幼儿爱听的,爱看的目的。

2、指导观察,感知数量,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挂图,让幼儿说出图中有什么,它们分别有几只,让幼儿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运用游戏,加深对数量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的感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这节课,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在这节课中我整合了计算,常识,语言等领域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

施老师在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始施老师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感知新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上,出示情境图:小羊。让学生大胆的猜测,估计。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学生都会说去数。1—20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数数?肯定每个学生说到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数数,集体看图订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数数的熟练程度,我让10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一个的往下数,学生很容易发现,满十个,十位就发生变化。利用小棒,让同桌互相监督数数,从具体到数字抽象,体会到数字和小棒的一一对应性。学生都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一个一个的数,放手让学生同桌进行比赛挑战,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的数数。

课堂上,要求学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和同桌相互数数比赛,看谁数的又对又快。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在亲身参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情感,让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数数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小棒的扎捆、学生手指的掰动,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有什么规律?在29、39、49……后面的数到底是多少,怎么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在学生激烈的探讨交流中,找到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的规律,哪种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呀!使得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在把握数数规律的同事,体验到研究规律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建议:通过让学生摆20以内的数,沟通数和数的组成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说课稿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时、分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及几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习《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和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并分小组为学生准备了活动材料袋,同时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钟表。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秒的长短的体验和联系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游戏教学、体验感悟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和内化。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

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让学生听一段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估算这段音乐用了多少秒。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估算的经验,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估算得比较接近,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1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这个小步骤通过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情境中去估算、猜想、验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1分=60秒的活动中来,再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三)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习,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习:首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秒种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材料袋里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看看用了多少秒。通过这个练习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和估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估算和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第二个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5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推理,同时,在这个练习里增加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个练习是想想做做的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在思考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四)第四个环节是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去总结:说说如果回家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么介绍?我会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指名学生集体汇报。接着通过课件《秒娃娃的悄悄话》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介绍了有关秒和时间,以及时间应用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预测学生能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秒的时间认识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理解和设想,希望领导和老师多提建议。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的认识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各种学具实物,让学生人人参与,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

2、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也有梯度。如:个别数数、师生合作数数、一条龙数、数形结合的练习数的组成、巧数方格中各种颜色方块的个数的练习,猜数、寻找数学日记中的错误等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了学生数数的能力。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点,教师很清楚学生的学情,因此口头出了较多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一条龙接着数,很有针对性。

3、在认识计数单位这个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采用让学生很快摆出要求根数小棒的方法,图形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了一和十这两个计数单位。

有几处疑惑:设计在数草原上的羊的只数时,教师采取的是够十只圈起来的方法,是否也想让学生在数玉米豆时运用这种方法?如果是可以加以提示,好多学生还是一个一个数的。在认识计数单位十时可以演示从一堆小棒中数数时一不留神忘记数到哪了,所以葽十根十根捆起来。同时也能练习数的组成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计数单位十。

四年级数学《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认识方向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认识方向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方向》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是培养他们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在过去的教材中很少出现。本课是第一教时,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但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并理解方位知识;

3、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课的重点时使学生认识东南等4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

1、从学生经验出发,探索新知。

3、发挥主动性,突破难点。

4、回归生活,应用提高。

1、从学生经验出发,探索新知。

小学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虽然学生以前没学过东南这4个新方向,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方向已有所了解,因此,我以包场一些单位为背景图,从说说各单位在十字路口的位置关系出发,让学生尝试发现东南这4个方向;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3、发挥主动性,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为了突破难点,我将方向板再次使用。我并没有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而是先让他们讨论解决,当一部分学生讨论后仍觉困难,我随之指出方向板可以帮助我们。这样学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我觉得只有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心里才有一种寻求答案的动力,才会认真去掌握方法。因为学生差异,在之后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渐渐地,学生由扶着方向板过渡到在自己头脑里建立一个方向板。

4、回归生活,应用提高。

因为生活中的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方向不相吻合,如何将平面图上的方向正确引入到生活中,这是一个关键。实际上学生在这点上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较熟悉,不需引导能顺利指出方向;另一部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借助工具,要老师扶一扶;个别学生难以辨别空间方向,要架着走。针对这些情况,我再次利用方向板,给各层次学生不同目标,自己能辨别的自主探索,要扶一扶的利用方向板,困难学生多给他锻炼几次,这样,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将平面图上的方向顺利引入到空间中。

方向和平面方向的有机融合,体验数学的价值,提高了学生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还有下棋的游戏等练习。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和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和变化的主体。这些正是我在这节课中的尝试和摸索。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认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使学生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袁老师在整节课中,力求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整节课的亮点有:

1、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起点。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往往能很流利地数出1100,但若让学生去数实物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同时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为此,在教学中,袁老师创设情境动物运动会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对教学重点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整节课。老师能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做到充分信任学生,也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创设让学生数数、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认识乘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