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案学情分析(模板16篇)

时间:2023-12-01 08:12:48 作者:琴心月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准备工作,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案模板的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初中七年级数学学情分析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含义;。

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的概念。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波利亚认为,“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也肯定学不到更多的东西”“学东西的最好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学生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亲身感受出发,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学习过程.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结论,在交流中尝试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进一步地提出问题: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引入了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之间的关系.本课提出的问题“你能尝试着找出三个无理数来吗?”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的度数。

巩固练习。

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求: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学习

昨天,老师在七年级三班上课时,把他们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情况以抢答赛的形式记分。你们看(出示投影)这是七年级三班七个小组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答对一题得一分,记作+1分;答错一题扣一分,记作1分。第几组最棒?老师还没来得及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最后得分,咱们班哪位同学能帮老师算出最后结果?(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我们已得出了每个小组的最后分数,那么哪个小组是优胜小组?(第一小组),回去以后,老师就把小奖品发给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也分成几个小组,看一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出色?(原意)那么老师就按座次给同学们分组,每一竖排为一组。老师把组号写在黑板上,以便记分。

希望各组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得到老师的小奖品?(有)同学们加油!

我们已得到了这7个小组的最后得分,那位同学能试着用算式表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算式)

以上这些算是都是什么运算?(加法),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有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刚才老师说要给七年级三班的优胜组发奖品,老师手里有12本作业本,优胜组共6人,老师将送出的作业本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分数最低的一组共7人,他们每人交给老师一个作业本,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十二分之七)如果,老师得到的作业本记为正数,送出的作业本记为负数,则老师手里的作业本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对于这个算式,同学们还能轻易的感知出结果吗?(不能)

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有的同学们能直接感知得到结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规律!(出示投影),观察这7个算式,每一个算式都是怎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引导学生回答)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情况的算式吗?(不能),这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

前两个算式的加数在符号上有什么共同点?(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什么样的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同学们还能观察出那几个算式可归为一类吗?(3、4、5、异号两数相加,6、7一个数同0相加)

同学们已把这7个算式分成了三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规律。

(2) 异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呢?大家观察这三个式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容易得到绝对值相同情况的结论。再引导学生观察绝对值不相同的情况,回答问题)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得出)

(3) 一个数同0相加,其和有什么规律呢?(易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探索出了解决有理数加法的规律,顾一下(出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出示投影,学生大声朗读)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学们都很聪明,积极参与探索规律,每个组都有不错的成绩。个别落后的组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得分的机会,看哪一组能[出题制胜]!(出示)

(活动过程1后评价、加分;教师以其中一题为例,讲解题格式及过程;活动过程2后:让每组第三排同学评价加分)

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会运用它,但七年级三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一内容掌握的不是太好,以致在作业中出了毛病,他们为此很苦恼。希望咱们同学能帮帮他们,看哪位同学能像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一样药到病 除!(师生共同治病)

看来同学们对有理数的加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难倒我们的有理数的加法题呢?那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口述 师板书)。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攻破了这个难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老师认为收获最多的是优胜组的同学,因为他们能得到老师的小奖品,大家赶紧看看那一组获胜?欢迎优胜组上台领奖,大家掌声鼓励!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积极进取,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初中七年级数学学情分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七年级数学教案

从简单的转盘游戏开始,使学生在生活经验和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能用实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解决问题

在转盘游戏过程中,经历猜测结果,实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等数学活动,增加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更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敢于发表自己观点,提高个人认识。

在实验中,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与课堂设计中的实验,真正在实验中获得知识上的认识。

创设情境,切入标题

请同学们猜测,当我自由转动转盘时,指针会落在什么颜域呢?

请各小组分别派一名代表,看哪组能转出红色。

结果,8小组有6组转出了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在这个转盘中,红域的面积大,白域的面积小,因此,当转盘停上转动时,指针落到红域的可能性大。

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吗?下面我们亲自动手感受一下。

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实验。

请各组组长把你组的实验数据汇报一下(教师把数据填写在表格里) 实验结果:六个小组每组实验16次,全班共实验96次,指针落在红域的次数分别如下9,6,10,5,8,12。共计50次。

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谈谈你在试验中有哪些心得。

根据观察,转盘上红域的面积为总面积的一半,指针落在红域的可能性也应该是一半。通过对我们全班的实验结果分析,指针落在红域的比例是50∶96,结果接近百分之五十。

在小组内实验结果不明显,实验次数越多越能说明问题。

通过实验,我们确定感受到,转盘游戏中各区域的面积的可能性大小与指针落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有直接关系。以后在生活中再遇到转盘游戏问题可要想想今天的实验结论。

下面我们利用转盘做一下数学游戏(出示幻灯片),学生按教学设计中要求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每人游戏一次,全班共游戏48次。其游戏结果是,平均数增大1的,共35次,平均数减小1的,共13次。

请同学们对下列问题进行交流(幻灯片出示教材206页4个问题)。 这个转盘转到“平均数增大1”区域的可能性大,从面积大小就可以看出。

如果平均数增大1,我是在卡片上增加一个数,这个数等于卡片上数字的个数加1,如果是平均数减小1,我就在每个数上都减去1。

同学们说出很多种方法,不一一列举。

“平均数增大1”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七十三,“平均数减小1”占百分之二十七。

如果将这个实验继续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课后能不能自己也利用转盘设计一个新的游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与我交流。

以下过程同教学设计,略去。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06页习题。

学生可从各个方面加以小结。 布置作业

仿照课堂游戏,自编一个新的游戏。 能否利用扑克牌设计本节转盘游戏。

七年级数学教案

用数学语言概括运算性质、

(三)解决办法

增强对三种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运用对比的方法强化训练以达到准确地区分、

一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3、通过举例来说明积的乘方性质应如何正确使用,师生共练以达到熟练掌握、

4、多种题型的设计,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该性质、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较灵活地运用、

(二)整体感知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寨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通过完成一组练习,来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

填空: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精选初中七年级数学学情分析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知识重点。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己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自己操作练习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利用计算器不仅能给运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也给探求数量间的关系与变化带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简单操作;能否利用计算器探究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出数量的变化关系.

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可以使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好地集中到理解数学的本质上来,而估算也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运算能力,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笔算、计算器和估算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知识点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

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本小节是在前面代数式概念引出之后,具体讲述如何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课文先进一步说明代数式的概念,然后通过由易到难的三组例子介绍列代数式的方法。

列代数式实质是实现从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述到代数式的一种转化。列代数式首先要弄清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把各种数量用适当的字母来表示,最后再把数及字母用适当的运算符号连接起来,从而列出代数式。

如:用代数式表示:比的2倍大2的数。

分析本题属于“…比…多(大)…或…比…少(小)”的类型,首先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然后从中找出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谁是差。比的2倍大2的数换个方式叙述为所求的数比的2倍大2。大和比前边的量,即所求的数为大数,那么比和大之间量,即的2倍则为小数,大后边的量2即为差。所以本小题是已知小数和差求大数。因为大数=小数+差,所以所求的数为:2+2.

(1)要分清语言叙述中关键词语的意义,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要注意题中的“大”,“小”,“增加”,“减少”,“倍”,“倒数”,“几分之几”等词语与代数式中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间的关系。

(2)弄清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使用。一般按“先读先写”的原则列代数式。

(3)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前面,乘号省略不写,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省略不写。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时,用分数线表示。

列代数式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这样老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本质,弄清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然后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使学生能够正确列出代数式。

七年级数学教案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难点是必须切实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础.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

(3)同方程类似,我们把或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步骤相同,二者都是经过变形,把左边变成,右边变为一个常数.

注意:(1)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对解不等式同样适用.

三、教法建议

七年级数学教案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遵循新一轮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试题面向每一个学生,体现出数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特别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聚焦课堂 减负增效”。

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是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载体。试卷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试题基础性较强,知识层面考查较低,主要想让学生通过解答这些试题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另外,教材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命题立足于教材,体现了对考生公平公正的的基本原则。全卷一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试题能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试卷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让经历观察、操作、确认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开放性和多维性的理解。 试题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和综合性,通过学生的识图、思考、动 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世界,命制情境新颖、背景公平的数学应用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认识世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题材取自学生熟悉的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灵活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反映出数学来源于社会现实又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基本事实,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数学教学就是一个过程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全面的认识。

(一)各班学生成绩统计

(二)学生卷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答题片面,不够准确。

2、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得过死,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多维性。

3、部分学生的用数学的意识较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尚需提高。

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加强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动学生尝试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继续进行命题研究,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 下的目标测量与评价,实现由经验性命题向科学性命题的转化,使命题为教学服务,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七年级数学试题分析

考试内容主要以教材的基础知识为主,深入浅出地将开学到现在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

从统计数据来看:

(一)取得的成绩。

总体上看,本次试卷的书写较工整,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也在提高。

1、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理想。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提高。

3、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不能仔细读题,不能认真揣摩题意,答题意识不够清晰,没有养成很好的认真审题的习惯。还有的学生做题时只凭自已的直觉,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看出来。

3、综合应用的能力不强。学生掌握知识太死,对于碰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就不会分析,这方面能力的训练还有待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

4、学生实际应用性不灵活,有待训练。稍微变形一下学生就更弄不明白了。

5、学生的数学严谨性不强。数学讲究的是严密,而有些学生糊里糊涂。

(三)改进意见: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好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把握好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学生在答题中,由于书写表达的不规范或是表述能力的欠缺,也是造成失分的原因。教学中要重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

3、加强中、差生的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4、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扎实做好计算题教学,把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口算抓起,坚持天天练习,课课练习,以口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以笔算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5、加强学生应考能力培养,细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未来培养良好的习惯。

6、严格要求学生,做应用题要多读题、细读题,读明白题意再列式计算。

七年级数学教案

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二、师生共同研究的定义。

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数字相同.

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如+5与。

应点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出的意义,所以有的书上又称它为的几何意义.

3.0的是0.

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等于它本身的的数.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1)分别写出9与-7的;。

例1由学生完成.

在学习有理数时我们就指出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有理数,那么数a的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例1,自己得出结论:

数a的是-a,即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即是它的。

1.当a=7时,-a=-7,7的是-7;。

2.当-5时,-a=-(-5),读作“-5的”,-5的是5,因此,-(-5)=5.

3.当a=0时,-a=-0,0的是0,因此,-0=0.

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8的;-(+4)表示+4的`;。

例2简化-(+3),-(-4),+(-6),+(+5)的符号.

能自己总结出简化符号的规律吗?

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同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正数;括号内、外的符号是异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负数.

课堂练习。

1.填空:

(1)+1.3的是______;(2)-3的是______;。

(5)-(+4)是______的;(6)-(-7)是______的。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

-(+8),+(-9),-(-6),-(+7),+(+5).

3.下列两对数中,哪些是相等的数?哪对互为?

-(-8)与+(-8);-(+8)与+(-8).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理解的定义——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二是求a的;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问题.

五、作业。

1.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

2.在数轴上标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

3.填空:

(1)-1.6是______的,______的是-0.2.

4.化简下列各数:

5.填空:

(3)如果-x=-6,那么x=______;(4)如果-x=9,那么x=______.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大纲》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等规定的精神,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征而设计的由于内容较为简单,经过教师适当引导,便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认知过程.由于“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的联系较为直接,在教学中则着力引导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过程.

探究活动。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将a,-a,b,-b,1,-1用“”号排列出来.

分析:由图看出,a1,-1。

解:在数轴上画出表示-a、-b的点:

由图看出:-a-1。

点评:通过数轴,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排列三个以上数的大小顺序,经常是解这一类问题的最快捷,准确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试题分析

全校七年级有两个班,共60人,其中拔尖率为46%,优秀率为84%,及格率为90%,很少存在低分。

本试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覆盖了整册书各章节的重点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题,共10道,考查了全册书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在本大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8、9、10小题。第10小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在这个方面缺乏很大的能力,但其实质上难度不大,但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故选择a导致失分,第9小题主要考查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分析失误的原因是少数基础弱的`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除此之外,其它各题得分较好。

2.填空题,共8道,其中第16题失分最为严重,主要因素是教师改卷失误导致错误,实际绝大部分学生正确得分;其次是第13题,少数学生不认真看题,,还有极少数学生忘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第14题少数学生计算不过关丢掉分。

3.解答题,共6道,其中失分较严重的是第18、21、23、24题;第24题考查了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特解问题,主要失分的学生是因为没考虑到多种情况,存在符号的差别,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书写过程不到位扣分;第21题和第24题分别有两个问题,主要考查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平时基础较差,分析问题能力差的学生失分较大。

这次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注重对支撑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为学生能力提高创造条件。因此,教师的平时教学要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要搞好数学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等)的教学,不仅要注重这些基础知识的本身的教学,而且要揭示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关心数学学困生,从试卷分析中,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伴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我将对学生的成绩将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通过各科成绩与班级平均成绩对比,此次期中考试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为了接下来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我将期中考试的情况进行以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通过对比可发现,本班后进生的人数较多,不但后进生人数多而且优秀生人数较少。通过成绩可以细致的发现,处于50-60的人数较多,这也是我今后需要加强管理重点培养的一个地方。学困生在数学这一科上提成绩是比较难的,这需要老师与学生长时间的磨合与努力。课上对他们的提问力度要加大,在作业批改上尽量多用鼓励性的语句,不断地提高他们对数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

失分较多的题主要集中在第1小题、第7小题、第11小题和第12小题。尤其是11、12小题,说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19、23题,学生出错较多。这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一、陈熠婷。对于这些学生要不定时的找他们谈话,刺激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堂上多让他们来回答问题,课下多督促他们作业的完成情况。

三、下阶段的目标及措施:

目标:(1)班级及格率和优秀率争取向前迈进一大步。

(2)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措施: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审题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让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加强应用题教学,重视解题思路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4)充分利用好小组,做到堂堂清,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斗志。注意培养学困生自信心和自尊心,这需要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题目,让学困生也尝到成功的甜头,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的,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5)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组内合作探究的协调运用,真正的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