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大全(17篇)

时间:2023-11-04 08:59:15 作者:文轩 精选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大全(17篇)

范文范本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而存在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因此,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教师无须作过多地讲解。同时,本课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可设计一定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想象交流。另外,青头身上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解救朋友的丰富情感和品质值得学生仔细朗读品味,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红头,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牛胃结构是很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牛胃的知识和图片,自己则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写了补充材料“牛的自述”,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牛胃知识,为想象提供知识源泉。学生就是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体会红头的危险遭遇后更深入感受青头对红头的帮助意义重大。然后在品读感悟青头的品质中更真切地领悟文章主旨。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红头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让学生通过红头的口气说出对文本思想的领悟,将文本承载的人文精神内化于心。情意目标的达成就是这样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了解词语的意思和了解近义词的区别。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乐于表达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点学会设计。

教学重点:

有针对性地写己喜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1、理解意思会区分他们的不同。。

1、试做。

2、订正。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先读懂例句,在改写句子。

2、改好后订正,再读一读。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上查资料。

教学重点:

筛选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

二、我们的科技角。

查找有关机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办一期科技报。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组织和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计过年。

二、分工合作,做好准备。

一、开展活动,落实。

完成习作。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1.默读课文,理解词语。认识25个生字,会写17个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竞赛解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同时,掌握生字。采用小组竞赛、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电影的诞生》和《蝙蝠和雷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

2.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

(1)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

(2)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小组竞赛,抢答词语。

3.回报展示,多元认读。

(1)学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组词游戏,理解运用。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生字生词注音组词。

(2)师生。

5.识记字型,争夺状元。

(1)学生回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状元”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

2.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5.布置作业。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目的要求:

1、让学生明白学写钢笔字的意义。

2、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3、掌握钢笔的执笔方法。

要点:

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们要用钢笔写作业,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先学写钢笔写字。但是,钢笔和我们用的铅笔一样,也有它的使用方法和执笔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使用钢笔和正确地握笔。

二、认识钢笔的结构和知道具体的使用方法。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钢笔,观察一下钢笔由哪些部件组成。

2、学生发言,教师补充说明。

3、教师总结:钢笔主要分为三个部位,即笔壳、笔胆和笔尖。笔壳是用来保护笔胆和笔尖的(教师作演示)笔胆是用来吸收和装墨水的(教师作使用示范),使用前要把笔胆清洗干净,换用墨水前也要清洗干净。笔尖用来写字,使用时要保护好,尽量不要让笔尖撞上硬的东西。

三、学习执笔方法。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握铅笔的。

2、教师边作示范边归纳。

手握在离笔尖三厘米左右的笔杆上,拇指按在笔杆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笔杆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内侧,即食指的一侧,抵在笔杆的右后方;无名指贴在中指旁,起垫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无名指旁,起垫起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不接触笔杆。笔杆向里靠在拇指的虎处,自然倾斜,笔尖向左前伸出。

四、学生练习握笔。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的握笔方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给多音字“强”据词定音;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际”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2、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童弟周青年时代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感受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1、揭题,简介童第周。

2、听录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朗读。

3、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4、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5、自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6、正音“鄞”理解“偏僻”

7、理解句子: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8、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9、作业:

《课堂作业》1—3。

第2课时。

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

理解并朗读三个“才”的句子。

用“再三”说一句话。

2、理解句子。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重点理解“更加”、“发愤”。

3、从哪些句子可看出童第周发愤学习?

4、理解句子。

童第周看看成绩单,心想:“……”

说说“努力”。(稍慢、有力)。

5、作业:

《课堂作业》4、6、7。

第3课时。

1、出示童第周第一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

2、找出童第周第二次的话,说说为谁争气,与上一次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为什么要暗暗下决心为中国人争气呢?

4、童第周是用什么为中国人争气的?

5、这个实验难吗?从哪儿可看出来?

6、童第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7、再次朗读感受。

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8、作业:

《课堂作业》5。

摘抄句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旧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符。

“日+丨=旧”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课时。

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

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好的朋友”?

四、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是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字。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2.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说话练习: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被牛吞进肚子里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

当红头再来到牛嘴,但不能动弹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留着眼泪感谢它时,青头()。

2.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1)在牛嘴里。

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师: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段落,指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师: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师: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

生: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师: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

(3)青头鼓励。

做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段落,谈体会。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

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4)回到牛嘴里。

学生可能会说红头又被牛吞下去吃了。

师:多亏红头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

学生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5)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领悟情感,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描述画面,复述故事。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画出它的旅游路线。

牛嘴里牛肚里(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谁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说一说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学习目标:

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干什么?

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互相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乐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美丽的白塔”、“凉爽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习生字词。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了解事情因果的采访方法。

2、正确运用怎么样、为什么提出了解的问题。

3、进一步复习采访的礼节。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

你看到过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吗?说说记者采访的那些人,因什么事情去采访他(她)?说说采访的一般方法。

二、学做小记者,采访提问。

你想采访什么样的人?

(拿金牌的歌星、名星、笑星、养鸡专业户、种田大户、学习上刻苦钻研的优秀学生、小运动员、进步学生)。

三、练习用句式提问。

2、学生小小组练习说话。

用“如果就”。

3、集体练习说话。

假如我采访体育健儿,我就问:请问:你是怎样在奥运会上拿到乒乓赛的金牌的?

四、示范学法:

1、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你有空吗?想采访一下。

×××:有空,您要知道些什么?

小记者:今天想了解您的学习成绩是怎样提高的经验和方法请您谈谈好吗?

×××:好的。(略)。

小记者:在课外学习还注意些什么呢?

×××:(略)。

小记者:您的经验很好,打扰您了,谢谢。再见!

×××:再见!

2、评价示例,小结方法:

围绕中心提问,未说清时再追问,这位小记者采访时很有礼貌,问话很简明,前因后果有联系。

五、选人采访:

1、提出要求:假如您想采访下列情况,该怎么说,大家学着在小小组进行采访提问。

(1)体育健儿(2)养鸡专业户。

(3)优秀学生(4)减负后的课余生活。

2、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3、师生评价,评选优秀。

六、作业:课后进行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采访。

三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画出歌谣。

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孵小鸡。

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呀,窝里一大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这么多蛋呀?他连蹦带跳地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吗?”

爱迪生更觉得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咱们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着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蛋上,蛋就暖和了。不久,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

爱迪生上哪儿去了?过了一个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看见爱迪生,心里多着急啊!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他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在鸡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鸡蹲在鸡蛋上面,会孵出小鸡来,我蹲在鸡蛋上面,也准能孵出小鸡来。

“孩子,快回家去吧!”“不,不!我正在孵小鸡呢!鸡蛋着了凉,就孵不出小鸡来了。”

妈妈看见爱迪生这股傻劲,真觉得好笑,把爱迪生拉了起来,说:“走吧,傻孩子……”

1、读关于爱迪生的《孵小鸡》,说一说你的感受。

2、写一写你的感想,与大家交流你的感想。

3、关于爱迪生你还知道什么,介绍给大家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一、揭示课题,从词句中品读杏儿熟了。

1、出示课题,指导朗读,读好儿化音。

2、自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熟了的杏儿是怎样的?

3、组织交流。

指导朗读词语,读出杏儿熟了的味道。

4、指导朗读句子:夏天,到了麦收时节……。

5、引读人们看到杏儿的表现:这么好的杏,难怪从我家走过的人——。

师:看到这么好的杏,大家心里——?

6、再次朗读课题,读出喜悦之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依偎,揉揉屁股,笑容可掬。

1)随机正音:依偎的偎的读音。

2)学习“偎”字形。

2、理清文章脉络,指导概括。

1)师:默读课文,选用一两个词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哪些事?

2)组织交流。

板书:数杏儿。

分杏儿。

3)小结。

三、品词品句,研读课文,体会杏儿熟了传递的情感。

1、创设情境,感受数杏儿带来丰收的喜悦。

板书:丰收的喜悦。

2)再次指导朗读课题: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课题。

2、品读语句,感受分杏儿带来分享的快乐。

1)过渡:第二件事,回忆一下,传递了什么情感?

2)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奶奶在分杏。

3)自由轻声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8小节。

出示第8节。

4)品读、感悟奶奶的两次“笑”。

齐读: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微笑。

师:奶奶为什么高兴?

师:是呀,又表示不是第一次笑,请读读课文,找找前面哪里讲到奶奶也笑了。

引读第8节:奶奶微笑着从——生接读第8小节中片断,至“他的伙伴吃”。

小结:课文没有直接写奶奶笑,但我们可以透过她的行动来感受她微笑了。带着微笑一起来读。

5)感受分享的快乐。

6)师:奶奶的话一定要牢牢记住了,文中的“我”也?一齐读最后一小节。

板书:分享的快乐。

3、总结:刚才我们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他的情感慢慢发生了变化,由自家院子里杏儿丰收的喜悦到大家分杏儿吃的大家的快乐,这是分享的快乐。

三年级语文课件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越……”造句。

3、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明白小露珠能变化的科学知识。

发展目标:

1、通过对本课童话有关词句的讨论、角色扮演等,理解镌刻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情感和表现意图,引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和欣赏。

2、课前查阅资料、观察生活和课堂交流资料,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在领略小露珠的美丽和无私奉献中受到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上什么吗?你们见过小露珠吗?什么样的?

小露珠像个可爱的小精灵,在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来了,她走入了我们的童话世界里。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就是小露珠。

二、整体感知。

课前读过这个故事吗?故事说了什么?再朗读课文,走入这个美丽的故事,然后找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哪里。

2、哪些词把小露珠写得很可爱呢?

3、怎么读就能把小露珠“越来越”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朗读。

4、多可爱的小露珠呀。谁知道它是怎么由小露珠变成大露珠的呢?

让我们听听小露珠自己是怎么说的:我是一颗小露珠,白天,气温高,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到了晚上,天气变冷了,我就凝结成水滴,粘在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而且越变越大,人们就叫我小露珠啦。5、指导背诵。

6、黎明时分,许多小动物都醒来了,见到了小露珠,他们会怎么和小露珠打招呼呢?小露珠又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2、3、4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读。轮着扮演多个角色。

7、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

8、读了这些话,你能说说小露珠的特点吗?

板书:钻石闪亮。

像、水晶透明。

珍珠圆润。

这些打比方的句子把小露珠比作钻石、水晶、珍珠这些宝贝,可见小动物们是多么喜欢小露珠呀。

9、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和小露珠打招呼了?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在四人小组中分角色说一说。

10、表演反馈。指名一组上台表演。

11、练习背诵1-5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自读。

是呀,在小动物们眼里,小露珠可美啦,她那么闪亮、透明、圆润,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小露珠呢?打开课文,默读第六自然段,用笔圈圈、划划。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装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装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通过活泼、童趣的语言,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同时文章有机地渗透了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学就懂。因此,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教师无须作过多地讲解。同时,本课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可设计一定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想象交流。另外,青头身上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解救朋友的丰富情感和品质值得学生仔细朗读品味,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是。

创新。

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红头,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牛胃结构是很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牛胃的知识和图片,自己则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写了补充材料“牛的自述”,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牛胃知识,为想象提供知识源泉。学生就是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语文教学需要文道有机结合,需要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提倡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体会红头的危险遭遇后更深入感受青头对红头的帮助意义重大。然后在品读感悟青头的品质中更真切地领悟文章主旨。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红头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让学生通过红头的口气说出对文本思想的领悟,将文本承载的人文精神内化于心。情意目标的达成就是这样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

在牛肚子里阅读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人物的的故事。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小摄影师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识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字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1、轻声读或默读课文,思考:

这位普普通通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哪一些语句可以看出来,把相应的句子勾画出来,并把通过这句话感受到的印象标注在句子旁。

2、交流汇报:

男孩很聪明:投小纸团。

男孩很粗心,小男孩儿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男孩很有礼貌,小男孩儿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

(板书:喜爱关心爱护)。

自读课文,用横线标出能感受到高尔基感情的句子?

4、交流汇报。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它居然会听小男孩的吩咐,说明他很喜欢小男孩。

当小男孩哭的时候,他马上就问,“你怎么了”说明他很关心男孩。

当高尔基明白小男孩为什么哭的时候,赶紧站起来,说明高尔基很着急。

5、小结;。

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按小男孩的吩咐做,可见他一点都没有名人的架子。这样一个如此著名的伟人,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关心爱护这一个男孩吗是关心、喜爱所有的孩子。关心喜爱我们的少先队员呀。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情。

老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老师:小男孩会回来吗你从课文中哪一些地方感觉到的?

五、拓展活动。

故事按你的想象发展着,请你续编下去。编故事时,请仿照课文中的冒号和引号来运用。

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关心  (可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