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读书心得(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4 20:14:39 作者:紫衣梦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书中人物、事件和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也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xx总书记反复强调讲政治、有信念,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讲政治”是本、“有信念”是魂。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讲政治、有信念”刻在骨子里、扎根头脑中,把固本铸魂作为一辈子的修炼。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内涵,自觉强基固本。

要在坚定政治信仰中树牢理想信念,坚守政治本色中践行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中检验理想信念,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上的守护人。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强化“四种意识”。

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守对党忠诚可靠的政治立场,做到爱党、信党、护党、跟党走。

要强化大局意识,所有的工作都要与党委的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

要强化核心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要强化看齐意识,坚定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方法路径,做到知行合一。

要在加强理论武装上下真功,特别是把学习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学透,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在对标先进先辈上下真功,在思想上对齐、作风上对照、行动上对标,深学、细照、笃行。

要在树牢宗旨观念上下真功,践行群众路线,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党委、政府要干事;把党委、政府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事;把党委、政府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

要在加强党性修养上下真功,坚持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带头营造“讲政治、有信念”的良好氛围。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常委会要发挥示范作用,从常委同志带头做起,发挥示范作用,走在前面、作好表率,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要担起主体责任,按照既定部署,聚焦重点任务,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督促落实,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起标杆、走在前列,把学习教育与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促进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开门红。

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就是要让“纪律”深深烙印在每个党员的心里,让“规矩”作为党员言行的准绳,坚决杜绝那些在党x党之人,消除“毕福剑、任志强”之流,纯洁党员队伍。

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要坚持学习常态化、认真落实政治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坚持实践基层化,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党章是党的基本法、总规矩,党员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自觉学党章、守党章、践党章、护党章,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坚决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规是对党员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和指引,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修身律己、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上来。

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毛xx思想在当代最新的发展,也是广大党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党员要原原本本学原文,全面掌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党员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深化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以之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经济建设的`时代,党员更多的关注于事务性工作,而忽视了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在注重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强化自己的理论和指导思想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

党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

要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始终传播正能量。

作为一名教师,要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章党规,学习x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学好学活“两学一做”,要求我们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打牢“两学”学习基础,让思想生根。

理想信念是我党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构建思想上的坚固防线,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只有打牢我党的理想信念精神脊梁,让每一位党员学好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理论联系实际,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才能让思想生根,在每一位党员的精神田园之中开花结果。

挖掘“一做”内在精髓,让作风扬帆。

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

“奋斗成就伟业,实干才能兴邦”,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这要求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牢牢把握“两学”精髓,学以致用、以学促做,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中纪委屡屡传来党员干部在岗严重违纪调查报告,加强作风建设廉洁从政显得格外突出,党员队伍作风建设需要每一位党员的共同维护,违纪违法现象要严格杜绝。

固守纪律规矩之严,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加强作风建设,要求我们自觉遵守纪律“底线”,时刻握好党纪党规“戒尺”,做合格党员,维护好党员干部队伍形象,让作风之船扬帆远航。

“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

在学习“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实在在的掌握“两学”理论基础,掌握问题症结,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促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进步提高。

“两学一做”归本溯源还是“三严三实”的进一步巩固深化,党员干部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凝聚内在合力,真正铸就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优良党员干部队伍,让思想助力作风扬帆,作风灌溉思想萌芽。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过去半个月啃了两本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和《又笨又慢平天下曾国藩》,都是度阴山写的。都说中国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既然王阳明和曾国藩都是圣人,我既然一起读了,那就一起写吧,这就是“一个半圣人”。

格物致知。我之前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是探究万事万物,从中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这是朱熹理学的解释,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在阳明心学中还有另外的解释,“格”是正的意思,“物”是人的念头,因为外物是人心的映射,“致知”就是达到良知。整体的意思就是要不断纠正自己的念头,使我们找到“良知”。人都是有良知的,同时也有万千个念头,这些念头中有好有坏,有利己的,也有利他的,有真我的,也有自我的,那么我们的良知就可能被一些出于私欲的念头遮蔽,使其蒙上灰尘,格物致知就是要不断地格自己的念头,擦拭心灵,使良知清明。

知行合一。虽未行动,念头一起,便是行了。反省自身,之前也会容忍自己脑海中许多没有付诸实践的自私自利的想法,但王阳明告诉我们,这是不行的,一定要把这种念头“格”掉,虽然没有这样做,但是这样想了,就是一种“行”。书中有一个故事,是王阳明外出郊游看见一处肥美的良田,于是有了占为己有的念头,当出现这个念头的时候,王阳明及时警觉,立即眉头紧锁,开始自我用功明知道当天黄昏,才对弟子们说:“终于把他克掉了,真难啊”。同样的情景也反复出现在曾国藩的故事里,曾国藩在带兵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由于中央政府对湘军的掣肘。曾国藩也多次产生抱怨的念头,每当此时,他就拿出自己的绝技“诚”字诀自我用功。他们两人的情景不禁使我想起前几天我读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书,稻盛先生也说“庄严其心”,也说“反省自身,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由此可见,那些被称为“圣人”的人都有非常不得了的克己修身的功夫。

心外无物,读懂了自己,就读懂了天下人,世间一切的道理都是“我心具足”的,世人心中有良知,有善有恶,有七情六欲,我心中也有良知和善恶,也有七情六欲。所以读懂了自己也就读懂了天下人。当然我水平有限,只能理解到人这个层面上了,王圣人说的是“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山川草木,飞虫走兽都是一样的。这一点等我长大了再体悟吧。

太平天国,真的让人很不理解。他真的很笨,有个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就是小偷进他家准备干一票,结果曾国藩回来了,小偷就躲床底下,曾国藩开始背书,结果背来背去都不行,直到小偷都替他着急了,从床底下钻出来背了一遍,扬长而去,然后曾圣人接着背,所以,这位曾圣人不是一般的笨。但是根据评判圣人“三不朽”的标准,他确实做到了立德(整天拿着个“诚”字诀克来克去),立言(他那《曾国藩家书》大概就是为这个准备的),立功(就拿平定太平天国这一件事就够吹三辈子),这么说他确实是我辈楷模。那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你多笨,比着曾圣人去做就行了,运气好了你也是个圣人,这就是“人皆可以成圣”。作者:嘉哥

知行合一成语心得体会

知行合一是一种行动哲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当我们学习和掌握成语时,只有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途。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知行合一让我意识到学习成语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在课堂上,老师会解释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比如,我曾经学过“珠联璧合”的成语,它意味着两个人或两件事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我面对合作团队时,我尝试将这个成语应用于实践。通过沟通和协作,我成功地将团队成员的不同技能和才华融合在一起,最终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这个经历让我体会到,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切实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次,知行合一让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作用。在考试前,我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了许多成语的定义和拼音,但当我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它们时,却发现自己并不自如。后来,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真正掌握成语。于是,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成语。通过不断实践,我逐渐熟练地运用了各种成语,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第三,知行合一鼓励我们跳出舒适区。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只有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己,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在学习成语时,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记忆性较强的成语,或者难以理解的成语。但我不断给自己设定挑战,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通过经历和实践,我发现,原本觉得困难的成语,一旦尝试去理解和运用,其实并不难。同时,这样的挑战也让我不断克服自己的局限,实现了自我突破。

第四,知行合一让我体验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我们才能够越来越熟练地使用成语。在一开始学习成语时,我对于它们的定义和用法感到困惑,甚至是记错了一些。但随着实践的不断积累,我慢慢地发现,记忆和运用成语变得越来越容易。比如,当我熟练运用“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时,我发现它的意义与用法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大脑中,不再需要思考。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只要坚持不懈地实践和使用成语,我们就能够掌握它们,让它们成为我们思维和表达的一部分。

最后,知行合一让我体会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当我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理解并使用成语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比如,当我在一篇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了成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我感受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和价值。同时,成语也给我的写作增添了色彩和韵味,让我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这种乐趣激发了我对学习成语更深入的热情和动力。

综上所述,知行合一是一种行动哲学,深刻影响了我的学习和应用成语的过程。通过将成语运用于实践,我认识到只有在实际中运用成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知识、跳出舒适区、培养技能和体验乐趣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运用,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知行合一的力量。

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自从——在20_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知行合一”这个词后,社会好像一下就风靡起来。然后,提出这个概念的明朝王阳明不知不觉间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王阳明是谁?百度一查不要紧,在历史上王阳明实在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角色,曾国藩、蒋介石是他的铁杆粉丝,连毛主席他老人家都非常佩服,甚至日本明治维新运动都受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从其哲学思想、政绩、军功、文学、书法等几个方面看称千古圣人一点不足奇。

于是我马上粗读了一点《传习录》,从中领略了心学的精髓竟然是心即理!凡事从心而定,天理自在人心!天理就是良知!良知与生俱来!知行合一致良知!我的妈呀,这些以前我怎么不知道!这么厉害的王阳明,怎么会在我50多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妄称是读书人,丢人啊。很想了解王阳明这个人,得知度阴山所著《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正是最适合了解王阳明的,为了省钱,在网上听了一遍。很感兴趣还不过瘾,于是就到书店又买来纸质书看,其中内容完全颠覆我的认知了。

这本书用浅显、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并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作了重点介绍,从龙场悟道悟出心即理,到提出天理就是良知人人都有,到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阶段,层层深入把王阳明心学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听读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个感觉: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是要唤醒人们心中被私欲蒙蔽的良知,用良知判断是非善恶、指导做人做事,从而让人生更有意义。

当今社会虽然有了巨大的科技进步,物质丰富金钱万能。但是人的灵魂却出了问题,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关系外其他正常的伦理道德严重缺失。物欲横流、假货横行、为了个人私欲损公肥私坑蒙拐骗,人们的良知被蒙蔽了。当我读完《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内心波澜起伏,我的良知在哪里?我知道我的良知在心里,可是遇到社会中各种扭曲现象,我的心中同样会不平、不静、不忿、不服。我能感觉自己的良知,但却很少用良知指导做事的行动。知而未行只是未知,王阳明提出“事上练”,“知行合一”让我明白,光有良知是不够的,必须“知行合一”去做,即所谓“致良知”。当下,我们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已经无心静下来唤醒自己的良知,更不用说“知行合一”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重要会议、场合谈到“知行合一”,就是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我终于明白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知是什么意思了,也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是是什么意思了,同时,我也知道了知行本是一体,“知而未行只是未知”。也许,只有真正知行合一致良知,才能达到王阳明留给世上的最后一句真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境界吧。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字

二读这本书,原因是:想起一位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伟人:王阳明,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但是一个传奇的人生,在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把书当成是故事书、史书来读,虽然每每被其中的精彩故事情节所吸引,但是回忆起来,一位伟人是如何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传奇,还有很多他独特的能力以及气质,我肯定还有没发现的。所以二读本书,读的速度很忙,每一场战役,我都很认真地去看他用什么兵法什么战术,试图将他读透,似乎我这样能将他的能力赋能于自己一般。又一次读完,应该是说以下的这几个内容,是让我获益匪浅的部分:

在自我建设上:“内驱的动力才是一个人追寻理想的最大能源”:自小立志做圣贤,可以回忆一下,他的两次赶考,两次落榜,第一次他觉得无所谓,他还可以通过求道,立言成圣贤。第二次落榜,他痛哭,因为他发现这个世界,只有通过仕途才能赋予他改变这个迂腐朝廷的能力。可以说他一生都在围绕这个目标,无论是求道、考功名、或是后期设立心学。

在仕途上:“所谓政治力,无非是一个人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主要就是人际关系”:其实可以发现,王阳明在整个政治历程中,几乎没有接近过政治中心,他就像一个棋子,需要的时候就被召唤。与其说他没能力接近,更愿意说是他不在乎。但是不可否认在运用心学,采用“攻心”的时候,王阳明可谓战无不胜。假设他用到追求权力上,也相信会是完胜的,但那终究不是他一生所求。

在军事战略上,“胜败由心,兵贵善用”:在整本书里面,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在王阳明的排兵布阵,战无不胜的传奇故事。以区区几封信,就能劝降一批十恶不赦的盗匪。在安庆之战,分十三路攻打南昌,又设想好后续的南康、九江的布局,最后活抓朱宸濠。着实是精彩一战。在军事上的成功,总结了一番,一方面,“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王阳明对于功名利禄视如浮云,所以在打战的时候不曾思考过军功,心里牵系的是水深火热的老百姓,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剿匪目标。另一方面,心学中的“攻心”在战术排布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次的战争他都收集了详细的信息,对盗匪进行全方面分析,再采取劝降或者强攻的不同策略。善于思辨、在事上练,造就了一名出色的军事家王阳明。

在心学的造诣上,“无善无恶心之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很好的概括了心学的宗旨。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依靠自己的良知,做到定、静、安、虑、得。两个细节至今影响深刻:一是当多年后,王阳明回到老家探望自己的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了句“我之所以担心你,是因为你在名利场中,不过现在我不必为你担心,当我见到你的第一眼就发现功名利禄在你眼中都已是浮云”。当时读到这个情节,回想起王华从小操心着耐不住性子的王阳明,到如今见到一个成熟稳重的儿子,心里那份倍感安慰的心情,真情流露。第二个细节是,当王阳明每次剿匪过程中,布置好军事安排后,又拿起了书本开始讲授他的心学。无论战况多么不好,都不忘教授宣扬心学,因为他知道,人心的改变,才是根本。他一直不曾忘记这一点,追随着他的良知。

书翻到最后的时候,看到那句“王阳明用他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向弟子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追忆起了他年轻时候的年少轻狂,那个在道、佛、理学上面的反复求知过程,那个在军事上屡获军功而多次被弹劾,多次在军事上的精神与体力的折磨,以致最终在严重的肺病中病逝。一幕幕一点点浇筑成一位在我心目中的伟人的形象。

知行合一的读书心得

自从习总书记在20__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知行合一”这个词后,社会好像一下就风靡起来。然后,提出这个概念的明朝王阳明不知不觉间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王阳明是谁?百度一查不要紧,在历史上王阳明实在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角色,曾国藩、蒋介石是他的铁杆粉丝,连毛主席他老人家都非常佩服,甚至日本明治维新运动都受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从其哲学思想、政绩、军功、文学、书法等几个方面看称千古圣人一点不足奇。

于是我马上粗读了一点《传习录》,从中领略了心学的精髓竟然是心即理!凡事从心而定,天理自在人心!天理就是良知!良知与生俱来!知行合一致良知!我的妈呀,这些以前我怎么不知道!这么厉害的王阳明,怎么会在我50多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妄称是读书人,丢人啊。很想了解王阳明这个人,得知度阴山所著《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正是最适合了解王阳明的,为了省钱,在网上听了一遍。很感兴趣还不过瘾,于是就到书店又买来纸质书看,其中内容完全颠覆我的认知了。

这本书用浅显、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并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作了重点介绍,从龙场悟道悟出心即理,到提出天理就是良知人人都有,到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阶段,层层深入把王阳明心学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听读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个感觉: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是要唤醒人们心中被私欲蒙蔽的良知,用良知判断是非善恶、指导做人做事,从而让人生更有意义。

当今社会虽然有了巨大的科技进步,物质丰富金钱万能。但是人的灵魂却出了问题,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关系外其他正常的伦理道德严重缺失。物欲横流、假货横行、为了个人私欲损公肥私坑蒙拐骗,人们的良知被蒙蔽了。当我读完《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内心波澜起伏,我的良知在哪里?我知道我的良知在心里,可是遇到社会中各种扭曲现象,我的心中同样会不平、不静、不忿、不服。我能感觉自己的良知,但却很少用良知指导做事的行动。知而未行只是未知,王阳明提出“事上练”,“知行合一”让我明白,光有良知是不够的,必须“知行合一”去做,即所谓“致良知”。当下,我们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已经无心静下来唤醒自己的良知,更不用说“知行合一”了。因此,习总书记多次在中央重要会议、场合谈到“知行合一”,就是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我终于明白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知是什么意思了,也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是是什么意思了,同时,我也知道了知行本是一体,“知而未行只是未知”。也许,只有真正知行合一致良知,才能达到王阳明留给世上的最后一句真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境界吧。

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王阳明是谁?百度一查不要紧,在历史上王阳明实在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角色,曾国藩、蒋介石是他的铁杆粉丝,都受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从其哲学思想、政绩、军功、文学、书法等几个方面看称千古圣人一点不足奇。

于是我马上粗读了一点《传习录》,从中领略了心学的精髓竟然是心即理!凡事从心而定,天理自在人心!天理就是良知!良知与生俱来!知行合一致良知!我的妈呀,这些以前我怎么不知道!这么厉害的王阳明,怎么会在我50多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妄称是读书人,丢人啊。很想了解王阳明这个人,得知度阴山所著《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正是最适合了解王阳明的,为了省钱,在网上听了一遍。很感兴趣还不过瘾,于是就到书店又买来纸质书看,其中内容完全颠覆我的认知了。

这本书用浅显、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并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作了重点介绍,从龙场悟道悟出心即理,到提出天理就是良知人人都有,到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阶段,层层深入把王阳明心学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听读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个感觉: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是要唤醒人们心中被私欲蒙蔽的良知,用良知判断是非善恶、指导做人做事,从而让人生更有意义。

当今社会虽然有了巨大的科技进步,物质丰富金钱万能。但是人的灵魂却出了问题,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关系外其他正常的伦理道德严重缺失。物欲横流、假货横行、为了个人私欲损公肥私坑蒙拐骗,人们的良知被蒙蔽了。当我读完《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内心波澜起伏,我的良知在哪里?我知道我的良知在心里,可是遇到社会中各种扭曲现象,我的心中同样会不平、不静、不忿、不服。我能感觉自己的良知,但却很少用良知指导做事的行动。知而未行只是未知,王阳明提出“事上练”,“知行合一”让我明白,光有良知是不够的,必须“知行合一”去做,即所谓“致良知”。当下,我们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已经无心静下来唤醒自己的良知,更不用说“知行合一”了。因此,就是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我终于明白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知是什么意思了,也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是是什么意思了,同时,我也知道了知行本是一体,“知而未行只是未知”。也许,只有真正知行合一致良知,才能达到王阳明留给世上的最后一句真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境界吧。

知行合一成语心得体会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本文将通过解读“知行合一”的含义和作用、分享我对“知行合一”的心得体会以及具体实践,以及总结“知行合一”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知行合一”的关注和思考。

第一段:引入知行合一的含义和作用(200字)。

知行合一是指知道和行动相统一,即知道什么,就要去做到什么。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知道和行动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知行合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成长,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对知行合一有着深刻的感悟。首先,知行合一让我明白了知识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变得有用。过去,我经常在书本上学到很多知识,但很少有机会实践,结果很多知识都被遗忘了。后来,我开始注重实践,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习以及自主创业等形式,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真正掌握了知识,也让自己不断成长。

其次,知行合一让我明白了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只有付出行动去追求,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通过知行合一,我带着理想开始行动,不断努力,也逐渐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第三段:具体实践知行合一的方式方法(300字)。

知行合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探索。首先,要培养实践的习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实习、交流等形式,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要不断深化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思考问题的本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行动方式,从而使实践更加有效。

第四段:总结知行合一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200字)。

知行合一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个人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知行合一对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只有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在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注重知行合一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总结全文,并对知行合一的意义进行致辞(200字)。

通过对知行合一关键理念的解读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知行合一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践行知行合一,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的发展。

知行合一成语心得体会

知行合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知行合一的内涵,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知行合一是指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我们在学习中获取知识,但如果只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的话,这些知识就只是一纸空文。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付诸行动,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行合一的力量。就像一句古语所说:“言必行,行必果”。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真谛。

其次,知行合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践能力。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们才能够真正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实践、勇于尝试。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正如古人所云:“知行合一,强则自立”。只有注重实践,才能使我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知行合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知行合一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通过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正如俗话所说:“知行合一,事半功倍”。只有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

再者,知行合一不仅对个人有益,对社会也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发展中,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世界上很多重大的发明和创新都源于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我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体会是,知行合一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中,我注重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工作中,我也不断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不局限于理论,而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知行合一,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之,知行合一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念,通过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知行合一帮助我们提高实践能力,应对挑战和困难,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体会是充分利用知行合一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取得更好的成就。最终,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王守仁:知行合一【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知行合一的“知”,并不是简单的“知道”。

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

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例如见到美色是知,喜欢上美色是行;闻到恶臭是知,厌恶恶臭是行。

一见到美色就喜欢,没有人见到美色后,还要思考一下我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一闻到恶臭就厌恶,没有人闻到恶臭后,还要思考一下我是厌恶还是喜欢。

这就表示,“知”与“行”是绝对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而良知感应神速,无需等待,也就是说: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时都能快如闪电地得出正确答案,知的同时毫不犹豫马上去行,这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有什么威力。

常听到有人说: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道理听过了,不代表就真的懂了。因为这些道理并没有变成我们内心良知的一部分,没有变成我们的本能。我们不会毫不犹豫、毫不怀疑地在极艰难的情境下去实践这些道理,但王阳明就可以。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王阳明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人,专研理学、佛学、军事战术造福于人,传道授业解惑,解救苍生于危难之时,乃一代圣贤。

阳明先生从小对于一件事物专研的程度就是达到极致的,玩象棋玩得棋子被扔掉为止,射箭能百步穿杨,沙盘模拟能排兵布阵胜敌于棋盘之上,研习理学能有龙场悟道得出致良知的心学,上阵杀敌让匪寇闻风丧胆,在件件事情如此成功背后,不断坚持、不断练习是背后的驱动,而核心则是“境随心动,可为圣贤”的观念。

“去天理灭人欲”是朱子理学的精髓之处,讲的就是要严格恪守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左右。而王阳明在学习理学“格物致知”的理念时,在竹林革竹节的过程中,深深地对这一理念产生了怀疑。而后在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学”此心即良知,以自己的良知去审视周边的一切事物,然后去实践,发现真理,这是阳明心学的精髓。

在军事领域,定倭寇、灭宁王,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从小的骑马射箭、追杀蒙古兵、夜宿大山之中、皆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心随境动,则为凡夫;境随心动,可为圣贤”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心随境动,烦恼杂生,只有让境随心动,坚持自己想要的,不悔自己的良知,并且不断去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人生才能尽量修得圆满。

感恩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感恩、知行合一是现代社会人们心灵世界中的常见词汇,这也是追求人生幸福的重要体现。感恩表达了人类对世间之物和他人给予的认可和尊重,而知行合一则是从价值观到人生选择,从生活理念到人生态度等方面的统一。本文将讨论感恩、知行合一的内涵,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第二段:感恩的内涵。

感恩是一种美好情感,它可以激发人类心中仁爱和理解的源泉,帮助人们感悟生活的真谛,体现个人的生命价值。感恩之心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在对他人和千万物中寻觅到真正的善意和友善的源动力,同时也可以激励人们真正地去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一切事物,从而走出人生的迷茫,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知行合一的内涵是,通过知识的汇聚来指导我们的人生choices,从而完成最终的人生目标。这种合一是追求个人目标和价值最直接的态度和行动方式。而在不断地知行合一之前,必须内心的纯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内外合一,才能发挥自己的实际价值。

感恩、知行合一从不同的方面来对我们个人的成长产生了启发作用。感恩之心可以让我们懂得珍惜所拥有的,并对他人和事物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积极的评价,从而不断深化自己的内心,不断增长人的内心世界的能量。而知行合一则可以让我们在人生选择和行动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帮助我们合理而有节制地经营我们的人生之旅。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感恩是显示人们美好心灵的一种德行,而知行合一则是在人生的每一个领域都可以有所体现的一种行动方式,两者相互支配,相互促进,这也是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向前的源动力和永恒之道。只有感恩,才能懂得珍惜和尊重内心的生命,而合一则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和梦想的关键之一。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开始,不断发掘感恩和知行合一的力量,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并不断做出正确而有价值的人生选择。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训:“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知行合一,就是讲理论(知)和实践(行)要合而为一,不可过分偏重一边。“知行合一”的知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由王守仁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知行合一”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人的行为要与人的认识相符,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做什么样的人。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认识要与客观实际一致,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学习方面的“知行合一”我要讲的是第一层意思。

在学习中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知行合一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习了一个理论、知识便迫不及待地要把它付诸实践,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坚持知行合一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在学习中如果做不到知行合一就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坚持知行合一是认识发展的前提。如果不能让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保持一致性,“人本性,智慧具足”,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人的这种本性,通过量化了企业的共同目标、训练团队,树立赢的信念。“学就是做,做就是学”,这正是中国文化“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理论的具体实践。“而且,必须让每个人反复体验‘赢’的经验”。

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掘和体现。

通过此次的训练,不但考验了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提高了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承压能力,更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紧张而精彩的训练结束了,每一个队员都是成功者,这就是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美生人,在汗水与欢笑中,大家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体验。平时耳熟能详的“团队精神”变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引发内心思考。

朱熹的“格物致知”。“格”是探究的意思,“物”是万事万物,包括意识的和物质的。“致”是求得、获得的意思,“知”是知识。具体理解就是说,一个人的教育学习的出发点就是从追寻事务本体而得到知识。《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完了,但以“知行合一”的理念,潜心修行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以格物致知之精神,探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言行一致之韧性,践行求知的每一步去躬行。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心得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20xx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并讲话,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形成与所处领导岗位相称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和工作能力。

党员干部要想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绝不能仅仅止步于嘴上喊喊口号、纸上表表决心。

必须切实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自觉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努力做到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最终成为一种思想自觉、一种品德修养、一种境界追求。

在“学而思”中沉淀理念。

就是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彻底弄懂内涵和实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

贯彻系列讲话精神、落实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是基础和前提。

既要原原本本、逐段逐篇、逐字逐句地反复学习,也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做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典范。

不能单纯为了学而学,绝不能“轰轰烈烈走过场”,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要搞清楚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几个基本问题,确保在实践中能够把准方向、迈好步子、不走弯路。

在“思而践”中检验真理。

就是坚持边思考边实践,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相关精神、理念,切实抓好落实落地。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认真学、深入思,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解决处理好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矛盾,并用唯物辩证法来加以解决。

要坚持实践创新,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勇于探索推进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推动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在“践而悟”中升华认知。

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提升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善于总结与反思,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把零碎的认知系统化,把表象的感觉具体化,才能不断进步。

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自我,对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

要善于同他人沟通交流,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做得更好。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在干事中成长成熟成才,在实践中磨砺进步升华。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党员干部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

广大党员一定要按照“四讲四有”标准的要求,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政治合格,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执行纪律合格,就是要增强组织纪律性,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品德合格,就是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作用合格,就是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爱岗敬业、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作表率、当先锋。

要以学立德。

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与其职务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

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学习对于立德的基础性作用,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文化知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不断提升道德境界。

要以律立德。

政治规矩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强调“组织”的重要性。

要有组织、体现组织,体现程序意识。

作为党员干部,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组织程序、听从组织安排、重大事项向组织请示报告,而不是“迈过锅台上炕”,或者是做先斩后奏的“事后诸葛亮”。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不折不扣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把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从而净化党的政治生态。

党员要严于律己,把组织的要求和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意志和信念。

要以行立德。

道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群众对党员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党员干部只有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要求“体诸身、见诸行”,经受苦与乐、荣与辱、公与私、权与法等各方面的考验,要有自觉的`高尚道德追求,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才能不断锤炼道德品质、成为干净的党员领导干部。

要以做创业。

做就要实干,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战胜困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法宝,也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只有做,宏伟目标才能变为现实。

没有做,再好的思路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再正确的政策措施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的事业,迫切呼唤大批干事型、真做型的党员干部。

只有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在基层一线落到实处。

从小事做起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动深刻的表现,哪怕是盖个章、办个证、指个路的小事,就是最生动、最具体的践行群众路线,就会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赞扬。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关键要在“笃行”上见成效。

笃者,忠实如一、全心全意也。

党员必须脚踏实地、心无旁鹜、躬身实践、边学边改,立说立行。

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和做统一起来,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常、抓细、抓长、抓出成效。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放假前我参加了共青团云岩区区委组织的团干培训“知行合一,致良知”阳明文化行活动,培训当天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知行合一王阳明》的书籍,回家后我看了看,书中的内容让我印象很深刻,也有很多的感触。所以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书中讲述了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任何一个优秀人物的成长都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王阳明也是如此。他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后的狂喜、得道后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王阳明本是凡尘俗子,但是他的心学却能够万世流传,让人拜读后回味无穷。这是因为他遇到任何挫折和困苦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深刻剖析追根求源;他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锻炼内心平静面对,而后深思熟虑总结经验。

他在被放逐到龙场驿时,那里荒僻虫蛇众多、瘴气流行,接近于山顶洞人居住时代。他在这样艰苦流放时期沉静苦思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人是没有能力改变外部环境的,只能适应环境。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不经风雨,就不能见彩虹,在逆境中使人成长,让人成熟。

他在南赣剿匪的时候,悟出了“任何一件事靠你一个人独坐想象,无论想得如何滴水不漏,都于事无补;必须要到事情上面去磨炼,做事时无愧于人、无愧于心,也就是所谓的炼心”。他的了悟告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反思。每天想想自己是否在人际交往中做了不妥当的事情?每天是否做了欺人欺心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就安心并保持这种好状态;如果有不妥当地方,那就马上改正过来。其实王阳明能够剿匪成功不单是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凸显出非凡的攻心术。这就是万事不难,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做事,成功也就是必然的结局。

他在《传习录》中提出:良知在人,永远不可能消失,即使是盗贼,你喊他贼,他也不爱听,这就是良知永远存在的根由。那些不肯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欲所遮蔽,并不是说他没有良知了。正如乌云遮住了太阳,你能说太阳消失了吗?这样辩证的观点通俗易懂很容易让众人接受。接着他从良知中引申出是非善恶,并强调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是非”属于智慧,“善恶”属于道德,而每个人一出生就具有这两种素质,所以都是潜在的圣人。由此他又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只俯首于自己的心”。这里肯定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倡导“人人平等”也体现出人的“自尊”。

读了王阳明先生的心学,领悟到了知行合一的一些内涵,顿时感觉到恶劣的自然环境或者复杂的外部世界都不足以成为人生前进的阻碍;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都是自己的上帝;我们只需要凭借自己的良知做人断事,尘世间原本也是如此简单明晰。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1.初遇王阳明。

第一次听说王阳明是在高中政治课上,讲他对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课本上将他批判为典型的唯心主义——你看不看花,花都客观存在。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从此也把王阳明和唯心主义打入了深渊。

2.再遇王阳明。

第二次遇见王阳明,是看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把王阳明列为明朝近300年历史上的第1人。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洪武帝为代表,明朝的英雄好汉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数载,能在这个英雄榜上排第一,王阳明绝对不同凡响。书中的王阳明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还有教育家。这几个头衔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名垂千古,没想到他短暂的一生就铸就了这么多辉煌。他的道德品格、政治操守、军事才能、哲学思想和教育情怀都让我觉得十分佩服。当年明月把明朝那些事儿最后的篇章留给徐霞客,我想也是和王阳明心学呼应。徐霞客就是心学最好的实践者,在一个200多年不断纷争的政治帝国面前,徐霞客和王阳明就像一股春风,耳目一新,敢于跳出程朱理学和科举桎梏,做到真正的自由自在。王阳明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发端。

所以,接下来就看了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探寻他心学的真谛。对于我来说,读心学的感受就是从心所欲,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在的欲望、物质、言语所左右,真正的去修炼自己的心,知道什么是善恶,能够去恶从善,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后就是回到自己本真的状态,也就是直觉。通过知行合一,不断充实自己的身心感受。这让我想到了《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所说的,人有两个系统:

(1)系统1是直觉情感的直观感受系统;

(2)系统2是逻辑,理性的间接系统。

王阳明所做的就是让我们找回那系统1,并且通过系统2不断的修炼,让系统1不断锐化,变得更为理智,生命也会变得更加从容和睿智,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坚守。

正如王阳明所说,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分辨好坏,但在漫长的学习与社会的磨砺中,模糊了善恶之间的距离,正如韩寒所言:“成人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弊。”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迷失自我,失去力量,慢慢都被磨平了,变成了无趣的’社畜‘。

4.阳明与三毛。

王阳明的心学让我想起了三毛,她就是心学最好的诠释。三毛从小数学不行,性格又古怪,感觉自己融入不到成人世界中。但她喜欢画画,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偏偏在人人避之不及的撒哈拉沙漠,找到了自己的故乡,心归属的地方,也找到了自己爱情。这才有了那么短暂却美好的撒哈拉故事。心之所向,素履所往,这就是心的力量。

5.坚持初心。

王阳明的心学,有点唯心也有点禅修的意味,但不同的是,他不是出世的修行,而是儒家入世的实践,不断通过实践来磨练自己的内心,来坚守自己的初心。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曾通过冥想企图断绝一切外部的声音,但心学却要顺其自然,让这些外部声音内化成内心更强大的自己,更加坚定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定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的主人。

医院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医院作为一个承担着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机构,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着卓越的医疗质量和高效的服务水平。医院知行合一,旨在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供更加全面、科学、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院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并对其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完善临床路径,提升治疗效果。

医院知行合一,首先要求医院在临床路径方面做到知行合一。临床路径是指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科学性,确定患者在医院中治疗的全过程。通过制定科学的临床路径,医院可以将临床实践与主管医生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广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第三段:加强科研教学,促进医学进步。

医学科研和教学是医院知行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医院的科研教学活动往往与临床实践相脱离,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医院知行合一则要求医院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将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推动医学进步。通过科研教学的融合,医院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提高临床研究的水平,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第四段:强化医患沟通,构建良好医疗环境。

医患沟通是医术水平和服务品质的重要体现。在医院知行合一的理念下,医院要求医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我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沟通,积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第五段: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医院知行合一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持续改进和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在实践中,医院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医学发展,对知行合一的理念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同时,医院还需要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监督和评估,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使医院的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医院知行合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医院知行合一是医院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医学进步、构建良好医疗环境和追求卓越。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和践行医院知行合一的理念,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医学素养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共同推动医院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今天晚上有幸再次来到这里跟大家交流国学。上次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孝”。

先跟大家讲个故事。

这个年轻人一听,就问,假如这两匹狼做斗争,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做斗争,那谁会胜利呢?

问题一抛出来,大家就七嘴八舌讨论开来了,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谁会胜利?

酋长最后说:你喂给他食物那只狼,会胜利。

把食物,把能量给好的那只狼,给我们的优点,优点就会胜利,而把食物,把能量给缺点,坏的那只狼就会胜利。我们就被自己的习气和坏习惯牵着鼻子走。

优点和缺点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啦。

修身很关键,很多困惑我们的人生问题,追究起来,都是我们身没有修好。在《大学》这部经典中,就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是天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根本的,还是修身。

修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广泛,如果大家去研究的话,会得到很多_。有一个_,我们可以参考,那就是,修身,就是尽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做儿子的,就做好儿子的本分,好好孝养父母;做哥哥姐姐的,就好好爱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就好好敬爱哥哥姐姐。现在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就在于都没把本分尽好。做儿子的可能埋怨父母不讲理,对自己不好,却不反省自己儿子的本分有没有做好。做下属的,埋怨领导不讲理,不受重视,所谓君仁臣忠,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省,很可能是问题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

古时候有一位圣人,孔夫子都对他推崇备至,他就是大舜。

大舜是个社会底层人士,在历山做过农民,耕地,做过工人,在黄河之滨做陶器,还在雷泽打过鱼。都是很_苦的工作,不仅如此,在家里还有时时刻刻防备父母和弟弟的_。历史记载,大舜的父亲是个乐师,但是后来眼睛瞎了,大舜的亲生母亲死了之后,父亲娶了一位后母,后母有生了一个弟弟,叫象。家人都想把大舜杀死。象“日以杀兄为务”,每天的工作就是想着把哥哥杀掉,然后粮食和农具归父母,哥哥的琴归自己,还让两个嫂嫂给自己铺床铺。有一次,父母叫大舜修屋顶,就在下面点火,要把他烧死。大舜能,提前准备了两个斗篷,像鸟一样飞了下来。挖水井,父母和弟弟在上面填土,要把他活埋。大舜从旁边挖条地道,出来了。但是尽管如此,大舜没有任何的怨气,还在那哭泣。他说:是我没有吧孝道和悌道做到啊,草感召父母和弟弟要谋害自己,是自己德行不够,还不能感化父母和弟弟啊!哭得很难过!

大舜在种地时,就认真把地种好,做陶器的时候,就认真把工作做好,打渔的时候,就认真打渔,在打渔的那个地方,年轻人都到水深的地方,老年人没办法,只好在水浅的地方打渔。大舜为了感化这里的_,就主动做榜样,把水深的地方让给老年人。久而久之,就感化了当地的年轻人的敬老尊老之风。

文档为doc格式。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所谓"知行合一",是指对某事件进行了充分认知其过程和重要性,包括困难性等条件下,辅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行动,从而达到目的,是为"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者无疆,绽放其美丽。

乐嘉带年仅四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应是考证过,对其过程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并做了充足的准备的。作为成人,他应认识到这不是花前树下,林荫道上,不是百鸟悦鸣,怡然悠然,不是不知不觉一天三十六里就过去了;而是沙漠中,阻力下,烈日当空,汗水涔涔,头晕目眩;是幼龄童,娇闺女儿。我宁愿相信乐嘉早就较长时间有意训练孩子体格,适应冷热忽变;再者,乐嘉的背后,必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医疗团队作保障。如此等等一系列保全措施下,这才有了"沙漠徒步"。"知"其难,"备"其需,"行"就成了水到渠成。

任何一件事或惊天或离奇,背后必有原因或不为人知的真相,所以不能只看表面不合情理就愤然慨然,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非议对方。乐嘉所为,可能就如他所说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如果女儿顺应此行,很难不说乐小花既拥有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又逐渐训练出强悍的精神力量,乐氏家族承传有人,也是对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表率和贡献。触龙说赵太后,就劝其不要溺爱孩子,应"为之计深远",给予一定的磨练和担当。古今有识之士皆不会一味顺从孩子或别人,定会筹算谋划,一旦取定,便直往不悔。

当知其条件不具备不成熟,那就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当今社会,物质条件较为丰裕,但精神贫乏,网络当道;身体疲乏,脂肪横行。如若我们在紧张的工作劳作闲余,借鉴"乐嘉育女"的方式,必要时丢掉网络,回归自然,锻炼身体,富裕精神,愉悦心灵,接纳自己,我想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空心人",形貌俱佳但眼神空洞;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低头族",形体单调,"方向一致",佝偻病态大脑昏昏。乐嘉育女,我们育己,知其弊,切其脉,护其根,洗净污,行其果,中通外直,亭亭立世。

当然,应知凡事不可"过",进退有度,方可行者无疆。乐嘉背后虽有强大的保障团队,但孩子太小,腿生红疹密密麻麻,脚起水泡难以入眠,小小孩子本不知愁滋味,却受此折腾,多多少少有些残忍。不妨等孩子大一点,再过两三年,身心会更成熟点。毕竟乐嘉作为名人,表率和榜样的影响不可忽略,如若经济稍富裕之族都去效仿,沙漠热闹,公路纷纭,大山喧哗,海里鼎沸,但有可能就会岀现医院挤挤,医生忙碌,药品突缺,而忙碌过后可能是长时间的质疑、冷清,肯定不是好事。

何况你我皆凡人,知弊切脉,行之有数,不好高,不骛远,忌盲从,忌全否,知行合一,进退有度,方行者无疆,笑迎此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