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时间:2023-12-10 13:39:08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实例,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编写教学计划的老师们。

产生和十进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小数的产生。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6、小数的计数单位。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简介: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课反思: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探索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精神。

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2、“激趣”教法设计:演示法。

3、“乐学”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一、导入。

1、这些都是什么数?(分数)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课件:古时候,没有尺子,他们会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发现这根石头长三段多一点,这样应该怎么记呢?)师:测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生活中分东西也有这种情况。

2、了解分数。(课件)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样物品每人平均分到多少?

小结:像刚才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3、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二、学习新课。

2、小组汇报。(要求:要指着图来讲,手势比划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举例说明。师:(指着板书)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1/4,那么两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4)那3份呢?(3/4)。

4、一条1分米(一个计量单位)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一份用1/5表示,其中4份用4/5表示。

5、游戏:说一不二。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描述时只允许用数字“一”,不允许用“二”或比“二”大的数。(大屏幕出示图片,学生回答)。

师:几个苹果、4根香蕉、8个面包都是一些物体。(补充板书)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这个1要用双引号,因为它不单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师:谁来举例说说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举例)。

(二)学习分数单位。

1、3/5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3份。

三、练习。

1、课件出示: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吗?

2、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的涂色部分。

3、课件出示:选择一副图,涂出它的2/5。

4、猜猜一共有几枝?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理解单位1的概念。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

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

(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

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学设计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声的产生和传播的物理原理比较抽象,不易为学生所认识,八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演示声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2、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中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3、培养使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原来笑树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就像人的笑声。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大家先来做个实验:请每位同学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有什么感觉?(正在发声的喉头在振动)。

引导学生举例:蜜蜂快速扇动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

鸟鸣叫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

青蛙鸣叫中靠气囊的振动发声的。

雄蝉鸣叫是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总结:由观察和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

三、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提问: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说明: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观察图3-11,另外,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许多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声。

学生小实验3-12:说明:木头可以传声。

总结:空气、水、木头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阅读图3-13(人耳的结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的声音。

v固v液v气。

在1标准大气压下,15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s。

四、回声。

学生阅读信息窗——“天坛回音壁”,介绍,如果要听到回声,时间间隔至少要0.1秒。

回声可加强原声,或测量距离。

五、本节小结,作业:1,2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声的世界。

七、教学后记。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动手实践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学生经过过观察、讨论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学生能利用本节所学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使学习充满乐趣和积极性,并且能用所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一般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产生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6、小数的'计数单位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巴瑞,来自淮河东路小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首先我说说本课的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三年级已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进一步认识小数,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

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预设: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本做一做和基础练习题,对目标1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与探索过程中表现状况和提升练习对目标2进行评价。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学习环节:

1、结合生活设疑激发情趣导入。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在估测再测量90厘米长的红彩带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引出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这时人们便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同时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自然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对新课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用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三份,七份,通过观察分数的相同点及小数间的相同点,总结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接着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测量彩带及数学课本的长度并按要求完成表格,从而得出结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0.001米、0.051米,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由此得知:分母是一千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的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完成学习目标一: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探索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3、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探究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我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0.8里面有x个十分之一;0.6里面有x个十分之一;0.07里有x个百分之一;0.09里有x个百分之一。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孩子,像0.8,0.6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位小数的技术单位是十分之一,记作0.1。像0.07,0.09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百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记作0.01;同学们想一想: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四位小数呢?通过课件演示:1/10米里面有x个1/100米,1/100米里面有x个1/1000米,从而认识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请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完成学习目标二: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

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

(2)提升练习(连线题体现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3)发散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可以使学生互相督促,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教科书第50~51页。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小数的探讨,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感悟小数表示的意义,同时理解、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新知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与探索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信息:

(1)一盒饼干12.8元。(2)张叔叔身高1.73米。

(3)一个苹果质量0.4千克。(4)百米世界记录9.58秒。

2、学生说一说这些小数的含义。(学生可能对0.4千克、9.58秒理解的不够清楚)。

3、引入:我们有必要对小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新知探索。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研究“0.1米”、“0.3米”等一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2、师生结合线段图研究“0.01米”、“0.08米”等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3、学生自主结合线段图研究“0.001米”、“0.012米”等三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三、课堂练习。

1、看图写分数和小数、把对应的分数和小数连一连、说一说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

2、学生说一说“0.4千克”、“9.58秒”的含义。

3、学生说一说下面信息中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有了小数就可以表现出物体细微的特点)。

(5)一颗灰尘的质量大约0.0000007克。(6)一种细菌的长度大约0.00003米。

四、课堂总结。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各方面数学素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一种思维的挑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及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整合,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自学校确立体验式教学课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来,我又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形式,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整合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改进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将体验式教学新生的元素融进课堂,促进了课堂教学和谐、有效、充实、高效的开展。

以本节教学内容为例,课堂中有两次大的体验活动。一是在实际测量中感知小数的存在,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小数的产生。二是在长度单位这个现实背景中,感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等的存在,并在小数与分数的观察对比中体验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认识小数的意义。我主要来谈谈第二次体验活动。借助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任取其中的一份会是多少呢?学生会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想到十分之一,并能写作0.1,这些都是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经验,这里需要学生感受体验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感受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用分数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进而联想到分母是10的分数和一位小数有什么联系?这是在多个案例中学生进行的感知体验活动,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发现,一是分享成果,二是给予提示,三是达成共识。小组汇报时我会及时给予评价指导最终师生共同对这一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就是:分母是10的小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迈出了第一步,学生在后面感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会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感受两位小数这一环节我会半辅半放让学生先自主感受,再小组交流汇报,这就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感受三位小数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并脱离小组交流这一拐棍,完全让学生自己形成学习方法,并学有所成。在揭示小数的意义这一神秘面纱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经验,让学生思考“分数和小数有什么联系?”这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高潮,这一体验活动是学生经验的提升,也是经小组讨论进行简练概括。我认为学到这,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是有效的。

反思这节概念教学课,我认为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首先要清楚学生已有经验和基础,备课时有所预设,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简约、直观、有针对性、有思考价值,能激起学生“要去感受体验”的冲动。其次,教师及时必要的梳理、评价、反馈学生的思考交流成果,形成共性的知识成果,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形成怎样去学的意识。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

第1。

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产生

1、测量讲台的长度

我们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和桌椅,你们能帮老师量一量新讲台的长度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讲台的长度。

测量得不到整米的结果。

2、揭示课题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常用小数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小数。

二、小数的意义

1、一位小数。

(1)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小数,我们可以借助米尺。

(出示米尺图)

(2)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有多长?(1分米)

(4)口答: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为什么?

(5)7分米是多少米?

(6)1/10可以写成0.1,3/10可以写成0.3,7/10可以写成0.7,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都可以用零点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2、两位小数。

(1)如果把1米中的每一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1米就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每一份是多少?(1厘米)

1厘米是一米的几分之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

(3)3厘米呢?6厘米呢?

(4)13厘米是多少米?为什么?

(6)像1/100,3/100,这些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3、认识三位小数。

(2)我们来看它的放大图。这样的一份是多长?(1毫米)

(3)1毫米是一米的.千分之一。所以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想一想:6毫米和13毫米分别是多少米?为什么?

(5)35毫米呢?135毫米又该如何表示呢?

(6)表示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零点几几几这样的小数来表示。

4、更多位小数

(1)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2)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5、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1)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

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3)0.1、0.3、0.7的小数点右面只有一个数字,像这样的小数就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依次介绍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6、小数的计数单位

(1)0.3里面有几个1/10?0.03里面有几个1/100?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

2、完成55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一、谈话导入,揭示小数的产生

1、师:认识小数吗,你能说一个小数吗?

2、你还知道小数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6、认识进率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略)

听了xxx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不禁感叹:这节课真的不好讲!同时,本节课也有我比较困惑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引入要有针对性。

我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虽然是讲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但要怎么引,确实值得琢磨:这么引对教学是否有帮助,是否和新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小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xxx在课上开门见山的引入小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简洁精炼,有针对性的导入,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2、在教学时如何体现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利用分数接触小数。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和xxx的这节课,xxx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了三层次教学,促使学生脑、眼、手协同作用,获得丰富表象,引发学生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并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算单位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多侧重说一下表示的意义就好一些,如:01米表示什么?03米又表示什么?然后我认为计数单位的教学可以揉到小数的意义的揭示过程中。还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利工具,所以我觉得最后的练习环节应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练习题。

3、注重方法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