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安全毕业论文(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4 09:33:09 作者:纸韵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对学生研究方向选择和深入研究的能力的检验和展示。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计算机毕业论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电子信息工程的产生和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因而深受人们的喜欢。就电子信息工程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提取、管理和存储方式,使人们对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更加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其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面更加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等特点[1]。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功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便利。

电子信息工程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电子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以及对电子设备信息系统进行重组设计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信息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也使得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等更上一层楼。我们常见的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有智能机的使用等。电子信息工程具有较为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便捷性。电子信息工程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人们利用电子信息工程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还能随时对信息进行任意的处理,具有较强的便捷性[2];第二,涵盖范围广。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功能的适用性较强,因而电子信息工程的涵盖范围较为广泛。电子信息工程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甚至能够改变人们工作的形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经济性。电子信息工程和其他信息技术如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的融合发展还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即是对信息的获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在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以及处理等方面更加方便,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具有安全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缩短人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时间,提高了信息的质量[3]。传统的电子通信工程中,人们获取一条信息需要经过较多的时间,而且该信息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则能够有效降低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时间。人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加有利于节省人们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使人们获取的信息总量提升,能够较好的提高信息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能够有效加强通信工程的安全性能,促进电子通信工程的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可能会给通信工程带来一定的风险。部分不法分子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们的通话、信息内容等进行窃取和修改。但是这些风险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予以完善。从另一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实质上能够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能。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等特征,电子通信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的应用可以利用防火墙等技术对电子通信工程进行实时保护,提高电子通信技术的安全性。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备份技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开发电子信息设备,互联网技术还能够加强电子信息设备的联网功能,对于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无论是电子设备的开发,还是电子设备的联网功能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失去联网功能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必然要落后于现在。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因此我国大部分的电子信息设备和产品都具备联网功能,而企业在开发新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也非常强调对该设备联网功能的开发。一般来说,为了使设备具有联网功能,企业在开发新的电子信息设备的过程中均需要根据互联网的服务协议对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5]。设计成功后用户即可使用电子信息设备进入互联网,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就是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随时、随地获取、传递以及其他各种处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使用户更加便捷的、有效、准确的信息处理。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工程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还能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好的收集、传递和处理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更加推动电信信息工程的发展,提高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性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广泛应用性。

[1]孙迎春,徐建东,蒋野。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3—106。

[2]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25—31。

[3]史媛芳,张心全。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4):239。

[4]张泰杰。我国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180。

[5]姜俊勇,万仁保。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4(11):140。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毕业论文

在定义计算机安全时,国际标准化组织其就是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的安全保护,能够有效的避免计算机软件数据和硬件设备受到损坏、泄漏和更改。可见,计算机安全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逻辑安全也就是信息安全,就是指要充分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而以信息安全为基础进行延伸就是网络的安全性了,其就是指充分的保证网络信息你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网络系统的安全同样也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前者就是数据的可控性、可用性、真实性、保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等方面的安全,而后者则是指基于网络运作和网络互通互联过程中而导致的物理线路和连接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网络系统的安全、人员管理的安全以及应用服务的安全等方面的安全。

2.1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都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在人们日常使用计算机时,病毒通常都是以网络、光盘、硬盘和软盘为载体进行快速传播的,并且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复制性和破坏性的特点。病毒能够迅速的破坏计算机的各类资源,对计算机用户也会造成较大的危害,当期在计算机内部顺利运行后,其便会大幅度的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还可能会损坏并删除文件,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硬件系统受到破坏,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黑客攻击和木马程序。

黑客攻击和木马程序同样也是严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两个因素,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黑客都是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的,其也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类计算机工具,而信息网络本身就可能是有缺陷的,一旦被计算机黑客发现,其就会迅速的入侵到用户的计算机中,这样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和私人信息就会被黑客窃和盗取,整个信息网络的正常使用状态也会被破坏,计算机系统还可能出现瘫痪的状态。

2.3网络系统本身的漏洞。

网络软件通常都是会有漏洞和缺陷的,而其本身的漏洞也会威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其虽然能够保证用户在网络上交流的畅通无阻,却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了影响,其也导致了计算机网络是容易受到攻击的,因此,这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4间谍软件和垃圾邮件。

在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导致计算机网络陷入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间谍软件和垃圾邮件的存在,用户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时,由于电子邮件的地址是具有公开性的,并且系统也是具有可广播性的,而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一特点向广大用户的电子邮箱中强行的发送政治、宗教和商业等活动能够的电子邮件,用户就不得不接受这些邮件。

间谍软件则是通过窃取口令非法的进入到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盗取用户重要的隐私信息,实现金融、诈骗和贪等犯罪活动,也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全。

2.5用户的人为失误。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用户的人为失误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用户虽然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但是他们对网络安全却几乎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使用时往往也没有采用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那么计算机网络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有些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强,还有些用户密码和口令设置的过于随便,这些都会威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1安全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为了充分的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措施,从而有效的避免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在用户实际运用计算机过程中,安装杀毒软件是一个广泛应用的安全防范技术,其针对的就是计算机网络上的病毒,杀毒软件能够迅速的找到病毒并将其消灭,这里要注意的时为保证其杀毒的效果,必须及时的将杀毒软件升级和更新;而防火墙则是一种有效控制网络之间相互访问的技术,其能够有效的保护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环境。

3.2应用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

在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应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的,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内部的重要数据被窃、盗取和破坏,从而充分的保证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由于数据作用的差异,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三类,即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完整性的鉴别,数字签名实现了对电子文档的验证和辨认,大大的提升了系统数据的私有性和完整性。

3.3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程序。

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过程中,用户必须及时的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程序,从而及时的消除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各类漏洞,防止其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在这里我们应采用tiger、tripwire和cops等各类专业的漏洞扫描器来扫描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中是否存在漏洞,同时也可以采用有效的防护软件来扫描漏洞并下载相应的漏洞补丁程序,如瑞星、卡卡和360安全卫士等。

3.4实时的进行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项将网络通信技术、推理技术以及统计技术等多学科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其能够实时的对用户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监控并保证计算机系统不会受到非法分子的入侵和滥用。而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技术的差异,我们又将其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签名分析法两种,前者是以统计学为理论基础的,其依据为系统正常运行时所能观察到的动作模式,从而有效的分辨是否有动作偏离了正常轨道;而后者则是用来监测对系统的已知弱点进行攻击的行为。

3.5做好对用户账号的安全保护工作。

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网上银行账号、电子邮件账号以及登录账号等很多种应用账号,那么要想有效的保护好这些账号的安全,我们就应对这些账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且各个账号不应设置相同或者类似的密码,设置密码时尽量采用字数、数字和特殊符号相结合的方式,并定期的更换账号密码,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账号密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安全毕业论文

摘要:计算机在企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特别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掌握计算机技术几乎成为当前居民的重要技能。然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计算机安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威胁,对用户账户及经济等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分析当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因素,并分析其积极有效的维护对策。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处理及使用方式更为便捷化。但是,计算机安全是随着而来的突出问题之一,不仅仅对计算机系统自身造成破坏,同样对用户信息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1.1操作系统方面。

所有的操作系统均存在安全漏洞,均可能会成为网络黑客重点攻击的目标。比如说,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所提供的远程连接功能所调用的rfc存在的漏洞就极易产生网络攻击安全事件。再比如,linux操作系统就极易由于缓冲区溢出而导致计算机安全问题产生。

1.2硬件方面。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网络硬件信息安全自身就存在诸多安全问题,但仍是当前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组织内容。比如,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波,网络黑客就可以使用先进的分析设备对电磁波进行信息解剖,导致计算机安全隐患问题产生。

1.3软件方面。

再为优秀的软件产品也会存在一定的系统bug,以及软件编程工作人员为了后续工作开展所预留的解决路径,均可能成为网络黑客的入侵口,导致计算机安全事件产生。

2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受攻击的主要形式。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受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窃取数据、非法使用计算机资源、恶意破坏计算机数据文件等形式。具体包括如下多方面的内容。

2.1窃取数据。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系统可能会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导致个人密码、银行账户信息、商业合同等数据被黑客所窃取。当前黑客窃取计算机用户数据主要包括黑客入侵、网络物理设备故障、计算机病毒等多种窃取形式。

2.2非法使用资源。

非法使用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网络黑客盗用计算机系统内的管理员或者超级用户的用户及密码信息,以及越权查看计算机用户文件及数据库等数据信息,这些行为均属于非法使用计算机资源入侵行为。

2.3恶意破坏数据文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黑客通常会将病毒程度上传至互联网上,计算机用户在登陆网页时下载这些病毒程序时,病毒程序会在计算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运行,导致计算机用户数据被破坏,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针对当前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安全所面临的各种入侵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方能更好地保障计算机安全。当前,计算机安全维护对策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3.1信息加密。

信息加密技术,属于主动性较强的计算机安全维护策略,是当前保障计算机安全的关键技术。加密算法的应用,是信息加密技术得以发挥保障作用的基本工作原理,可应用于将明文进行转换为不可直接读取的密文,能够有效地阻止非法用户截取原始数据,实现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目的。将明文进行转换为密文,通常称之为加密,反之则称为解密。其中,密钥在加解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主要细分为对称加密技术以及非对称加密技术等两种。

3.2访问技术控制。

在访问计算机系统时,通常会限制用户在其所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获取相应的网络资源,并会对用户访问的合法性进行验证,以决定用户是否能够访问网络。大部分时间内,在访问互联网时用户口令重要性就相对较高,假如所设置的口令相对较为简单,或者未采取所需的加密技术,则极易被网络非法用户所解除,造成计算机系统入侵问题产生。因而,计算机用户在设置用户口令的时候,应该利用数字、字母以及其他字符相配合的方式设置口令,以提升口令的安全等级。此外,当计算机用户所输入的口令错误次数达到一定上限时,则应该默认为计算机入侵行为,并及时锁定计算机用户,避免计算机安全事件产生。此外,针对内容有所差异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则应该分配有所差异的计算机访问权限,达到差异化管理目标,保障计算机安全。比如,在使用计算机时,通常将用户细分为管理员、普通用户等等用户群体,并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限定特定的访问内容。

3.3防火墙技术。

在计算机安全保障体系中,防火墙技术是积极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加强网络访问控制,避免遭受外界网络攻击等等。在计算机安全维护管理中,防火墙起着计算机内外部网络访问控制的作用,通常由主机、路由器以及其他设备所构成。此外,由于防火墙拥有特定的局限性,难以保障计算机免受所有的网络攻击,这个时候则需要与网络访问控制、加密控制等对策综合使用。但是在计算机安全保障中,防火墙虽是非常重要的保障环节,但是不可视为计算机安全的唯一保障措施,应该将防火墙作为当前计算机安全保障的重要辅助性措施,以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

4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当前各个领域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正视其遭受非法用户入侵所将产生的严重后果,致使计算机用户遭受各方面的严重损失。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采取各项积极对策,以更为有效地保障计算机安全,推动计算机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豪。浅谈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3(8):73.

[2]许自龙。网络时代计算机安全[j]。科技资讯,2012(16):34.

[3]高建培。基于网络安全角度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6):71,73.

计算机安全毕业论文

前言。

为满足单位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要求,落实终端计算机信息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策略,终端计算机检查成了信息安全保密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是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企事业单位各项科研、项目工作中产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海量数据,给计算机终端安全检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电子数据具有易删除、易篡改,数据量大,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终端数据的采集获取工作,成了计算机信息检查的难点。保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计算机信息检查的难点,促进了计算机终端安全检查技术的发展[1,2]。

一、终端检查技术概述。

终端计算机检查是计算机取证技术在信息安全__中的具体应用,终端检查获取的数据更加具体,涉及的检查项目更加有针对性,检查结果能直接指导保密管理工作,是军工保密单位迎检采用的主要检查方法[3,4]。终端计算机取证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主机数据的获取2统计分析与汇总3违规事件的确认4整改与复查5违规问题的关闭。但计算机信息数据的易篡改、易伪装,使得取证检查并非一劳永逸,为保证检测效率和效果,另需制定循环检查机制,逐渐杜绝泄密违规事件,同时不断改进终端安全检查技术以适应新的检查需求。

二、终端检查技术沿革。

一般而言,终端安全检查技术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硬盘镜像拷贝阶段。对要进行检查的终端计算机的磁盘进行物理拆除,并通过技术手段把整盘数据镜像到另外磁盘中,然后挂载到另外的计算机系统上,再利用常用的查看工具软件检查操作系统缓存文件、注册表、系统日志等操作记录,并人工分析出违规操作事件。该阶段的主要缺点是硬盘镜像速率低,检查工具的集成化低,严重影响检查效率。第二阶段,外接存储式检查阶段。以计算机常用接口(usb、sata)为突破口,外接大容量存储设备、光盘驱动器等设备,启动windowspe(windowspreinstallenvironment)系统,并集成更为成熟的工具软件,将检查结果形成检查报告,导入到可存储移动介质完成检查取证步骤。该阶段同时集成了文件信息恢复技术,可以搜索已经删除或者格式化后的数据痕迹,对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行为起到威慑作用。第三阶段,基于网络的终端检查阶段[5]。在信息化进程中,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建设了内部非密网络和涉密网络,随之而来的网络终端设备也越来越多,需要检查的项目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仍采用前两种单机终端检查方案,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后期的数据统计和报告量化也是难题。如今基于网络的终端检查方案应运而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计算机并行地下发检查指令。同时,在网内设置保密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实现终端检查、系统参数设置、审计策略的权限分割,达到安全保密要求。该阶段的终端检查系统高度集成,能完成多种信息数据的获取,优势有:1并发检查,服务器并发下发检查指令,各客户端独立运行;2静默检查,检查客户端可以在后台进行,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3增加统计分析功能,待检查结果可对检查组内结果进行简单统一汇总。

三、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依靠目前技术手段和管理政策,在终端计算机检查实践中,仍遇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按性质可归为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两大类。其中技术层面上有:1数据恢复和信息搜索技术,根据敏感关键字可以实现文件信息的常规检索,也能通过磁盘扇区扫描进行非常规文件信息检索。但这种通过扇区内ascii码进行信息识别的技术,在扫描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乱码等不可识别信息,系统识别到的仅仅是文件碎片中的个别敏感关键字,没有根据扫描结果的前后关系进行信息过滤的功能。2多数检查工具统计分析功能太弱,目前终端计算机检查技术重点在于取证,而疏于统计分析。3移动介质检查分析技术,因移动介质种类繁多,有u盘、打印机、扫描仪、读卡器、光盘驱动器、usbkey等设备,只凭“序列号”已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移动介质,因此会造成误判。4客户端程序不支持断点续传,因客户端在终端机上运行时占用一定的本地cpu、内存资源,导致系统卡顿甚至死机、蓝屏现象发生,这种非人为原因的重启计算机,会造成客户端程序无法继续执行。

四、云服务-下一代终端安全检查解决方案。

保密管理职责的加强,人员保密意识的增强,不能单方面提高整个终端检查的质量,仍需要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方案的演进。笔者认为,云计算可以为下一阶段终端计算机安全检查技术方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云计算服务是指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交付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访问。特点是规模巨大、虚拟化、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根据应用范畴可分为私有云和公共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和需求,搭建用于企业内部服务的私有云,并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一起,组成强有力的、智能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平台,在全民保密意识提高的同时,能够主动、按需进行终端计算机的接入和检查,并获取可信的统计分析报告。基于云服务的终端计算机安全检查技术体系架构原理为,使用大量高性能服务器组成服务器集群,通过虚拟化服务构建共享式基础设施,部署分布式操作系统、非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应用高端的数据处理模型,搭建统一服务平台,终端计算机客户端只要接入云即可按需享用计算与处理资源,相对于目前单服务器运行,这种检查方案的优势主要在于:1分布式存储与计算的可靠性高,服务器集群报告解析能力强,智能化高。在集群内可部署智能分析工具,如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生成。2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同时保存检查进度,支持随时接入随时检查,并支持断点续传。

五、总结。

如今,国家和社会各界对信息安全保密问题的高度重视,促进了终端计算机安全检查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终端检查技术的变革同样督促着保密管理体系的完善,要有效杜绝泄密违规事件的发生,必须以管理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采用云计算服务这一it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定能为做好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迎检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最大限度的避免信息安全事件带来的经济财产上的损失。

参考文献。

[3]刘凌。浅谈计算机静态取证与计算机动态取证[j]。计算机安全。2009.08。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网络犯罪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由于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犯罪手段比较先进,因而较难防控,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首先对网络犯罪的基本情况(概念和基本特征),以及当前侦查网络犯罪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说明,进而提出了几点防范网络犯罪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网络犯罪防范策略犯罪立法国际合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作用,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的出现,便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正确认识网络犯罪,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予以防治,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网络犯罪的基本情况及侦查网络犯罪的主要困难。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网络犯罪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是指犯罪分子通过运用计算机编程、加密等操作技术和手段,或通过利用互联网基本信息供应商,以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在网络上或者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实施的一种犯罪行为。网络犯罪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犯罪手段的复杂性和先进性。网络犯罪犯罪分子往往借助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利用原有技术无法察觉的有利时机实施犯罪,因而具有先进性特点。

2.隐蔽性。网络犯罪活动能在几分钟甚至数秒内就可以完成,很难被察觉,因而具有很好的隐蔽性。

3.跨地域性。地球村的“建成”,网络四通八达地遍布于全球,使得网络犯罪不存在国界性,且跨国性的犯罪往往会牵涉到很多国家,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4.严重破坏性。网络犯罪在国外,如美国、英国等国家,每年造成的损失多达几十亿元,由于网络犯罪60%以上发生在金融行业,所以每次犯罪活动又往往涉及很大的金额,因而,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5.犯罪主体低龄化和内部化。据统计,网络犯罪中,犯罪主体年龄在35岁以下的案件占了七成以上,这与计算机盛行的时间和熟悉计算技术人员的年龄有着很大关系.

(二)当前侦查网络犯罪存在的主要困难。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出现较晚的特殊的犯罪形式,相比于普通的犯罪,由于其作案手段的高智能化以及作案方式的复杂化,因而更难以侦破,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网络犯罪法律体系不健全,侦查阶段在程序上、实体上无法可依。尽管从1991年国务院发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来,已先后又颁布数项行政法规对网络犯罪予以防治,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在又通过在新刑法第286、第287等条中专门增加利用计算机和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的相关条款,但总体而言,刑事立法还无法覆盖不断新型化的网络犯罪,致使犯罪分子往往成为漏网之鱼。尤其对网络犯罪进行侦查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侦查程序进行说明,基本还参照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第56条以及刑事诉讼法予以执行,由于依据这些法律进行的审查过程比较繁琐,对网络犯罪而言显然是不实用的,网络犯罪的证据很多可以销毁掉,很容易出现无法找到立案证据的现象,按照普通法律的审理程序,往往会贻误办案时机,致使案件很难破获。

2.网络犯罪十分复杂,犯罪主体不易确定。由于网络犯罪是利用高科技进行的犯罪,且犯罪手段多样,犯罪证据又可以被删改,因而使得网络犯罪十分复杂,较难处理。同时,犯罪分子在接触网上的文字和图像等信息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任何登记,可以一直保持匿名状态,而且可以进行反复登录,直至达成犯罪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侦查机关很难对犯罪行为提前监控到,因而,对真实的身份往往难以查认。加之侦查取证的过程一般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进行,客观上拖延了查找犯罪分子作案证据的有效时间,等到接近犯罪目标时,犯罪分子往往早已逃之夭夭。这种不利情况致使犯罪分子的漏网几率大大增加,给侦查机关办案带来很大困难。

3.跨国界网络犯罪不易有效侦破。由于网络犯罪具有无国界的特点,所以很多网络犯罪是在不同的国家间展开的,而国与国之间没有统一和完善的法律制约,对于这种犯罪就较难侦查,又由于不同国家对于网络犯罪的定罪程度不一,判刑时限不一,致使很多案件处理起来十分复杂棘手,并难以最终定论。另外,对于部分国外犯罪分子侵入我国进行作案的情况,在我国法律中也较难找到判刑依据,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而《刑法》第285条又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显然,在涉及判刑年限时,因存在一定冲突,使得对于以上网络犯罪情况如何进行定罪就难以确定。

网络犯罪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给企业和国家均造成了很大危害,又鉴于以上在网络犯罪侦破上存在的困难,今后应认真分析网络犯罪的相关情况,切实做好网络犯罪的防治工作。

(一)完善网络犯罪立法体系,促进侦查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有关网络犯罪的法律应尽早予以完善,应使法律能覆盖到计算机犯罪的各个方面,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虽然较之前对网络犯罪的犯罪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较之前的相关法律更加完善,但相对于网络犯罪的发展变化速度,我国的法律显然还是相对滞后,亟待完善的。其次,网络犯罪立法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网络犯罪形式,基于网络犯罪的新型化速度很快,相关法律绝不应出现固化现象,以为制定时适用于当下,就可以束之高阁;同时,在立法时,要对犯罪方式进行全面充分了解,以保证所定法律法规能覆盖所有的网络犯罪领域,避免在侦查案件时,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再次,在制定司法解释时,视野要宽,涉及技术性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相关专家的核定,以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另外,还应注重细节问题,对于司法解释的语言使用一定要规范、严密,避免犯罪分子找到作案的法律漏洞。侦查程序和证据制度的法律需要建立和完善,可以考虑使电子证据进入法定证据,并解决电子证据的提取和鉴定问题,完善技术鉴定的相关法规,保证证据的真实有效;对于涉及隐私的证据,应同时设立相关法律进行保护。最后,基于网络犯罪主体的低龄化特征,以及网络犯罪一般牵涉金额较大的问题,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将犯罪主体的定罪年龄适当放低,以避免具有犯罪意图的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给社会造成危害。

(二)加强网络犯罪的法律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合力以利于侦查工作开展。

在健全网络犯罪法制建设的同时,应加大网络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促使人们依法上网,形成文明的上网风气;应让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网络犯罪的危害性,保持人们上网的警惕意识。同时,还应逐步培养起人们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法律风气,给网络犯罪分子的犯罪通口布下“天罗地网”。另外,应加强社会的合力作用,以更好地防治网络犯罪。加强政府对网络的行政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检察机关在获悉案件情况时,应及早介入,尽量查找充足的证据资料,以方便侦查工作的.开展和案件的及时侦破;鉴于金融行业是网络犯罪的多发行业,应重点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对内部操作计算机的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增强依法用网办公的意识;对于青少年也应重点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避免拥有熟练网络技术这种一技之长的青少年,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不法之途。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法律风尚,人人树立起法律意识,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有效地防治和抵御网络犯罪的发生。

(三)加强计算机防范设施和侦查技术设施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网络执法能力。

网络犯罪的先进性和较高的科技含量,使得其具有比较复杂的特点,侦查网络犯罪必须采用相应的侦查技术,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提高其科技含量,加强网路安全技术的研发,在数据传输监视技术、网络定位技术以及陷阱识别技术和病毒隔离技术上,都应切实加强,以借助高科技手段,来维护网络的安全,降低网络犯罪几率;还应加快网络犯罪情报信息网等监控网络的建设,积极鼓励社会人员进行网络犯罪行为的举报投诉;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侦查技术,并进行深入研究,以不断提高计算机侦查技术设施建设的水平。同时,应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网上警察”,增强他们发现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犯罪黑客进行调查取证的能力,尤其对网络犯罪的证据能够借助高科技手段来鉴定其真实性;执法人员还应借助网络,了解和熟悉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学问,如犯罪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等,以增强对网络犯罪分子的作案行为和动机的研究,更好地防治网络犯罪的发生。

(四)强化国际合作,加强对国际犯罪的侦破力度。

欧洲理事会出台了《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对处理和防范国际间的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对缔约国之外的国家预防网络犯罪加强国际合作也有积极作用。各个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布置起全球性的“法网”以加强对网络犯罪分子的防治和打击力度减少使犯罪分子逃脱的法律漏洞。在与国外进行合作时还应积极借鉴国外的互联网管理经验尤其是美国、德国等一些互联网技术发达的国家以对网络犯罪设置更安全的防御线尽量将网络犯罪扼杀在萌芽中。同时因网络犯罪自上世纪60年代便在国外出现所以国外的网络犯罪形式和领域更加多样和广泛应全面了解国外网络犯罪的各种形式以对网络犯罪的立法制定起到更全面的指导作用。另外对于国外犯罪分子在我国国内实施的网络犯罪应尽早制定专门的法规并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国外一些更高端科技下的网络犯罪能有力覆盖以对网络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惩治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

三、结语。

网络犯罪是当今网络时代具有极强破坏力的一种犯罪形式,应加强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警惕,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计算机侦查技术,以及执法人员的网络执法能力,同时,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打击网络犯罪的合力,并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侦查网络案件的力度,另外,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管理互联网和打击网络犯罪的经验,以充分做好网络犯罪的防范工作,保证我国信息和财产的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是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操作的能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人才市场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模式操作技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急剧增加,计算机应用的日新月异,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在和未来计算机将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将是人们的生存能力之一。真正达到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办公化和信息搜集、处理。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注重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关键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尤其是要在计算机模式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加强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1.1职业学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搞好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在全国的各大中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已成为公共必修课。然而,我国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比较紧缺,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机房条件迅速改善,可是生源整体素质迅速下降,学生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改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成为当今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2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试的主要职能,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也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基础的考试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试题的质量不高;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等等。因而,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半个小时都未能输入完80个左右的汉字,更不用说叫他建立一个“学生成绩表”了,这就是明显的理论脱离实际。

首先: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同于其它的自然学科,它需要许多命令描述,既抽象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内容的不断拓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保证教学效果。有许多内容,教师在讲授时,很难向学生一一描述清楚,如:dos目录结构、图形窗口界面、各种各样的图形符号等屏幕显示信息。而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大部分课堂教学环境都是枯燥,呆板,乏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进制转换,再讲操作系统以及关于汉字排版软件,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的理论性都很强,专业术语也很多,这就使得学生学了几周后,还不知道计算机究竟能做什么,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吸引力变为一种恐惧感,失去学习计算机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化教学的方法就比较直观,教师可以一边讲授,一边演示,同学们直接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屏幕显示信息,上机时也比较轻松,对所学内容能很快掌握。有时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础操作方法,如:正确的打开关闭电脑,利用电脑听听音乐,画画,打字,写信等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游戏软件,让那些乡镇上来的,从来没有摸过鼠标的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正确使用鼠标,不会在那些城里的学生面前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学生会觉得收获很大,有一定的成就感,对计算机的畏难情绪减低,增强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职高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21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希望计算机课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为社会培养出有熟练操作技能、有相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改变考试的模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介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个性特点。要使学生增加压力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必须调动学生,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并保持这种成就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乐趣是自主学习不断深化的重要保障。计算机课程实践性较强,上机也是一重要环节,因此,在考试时,不但要进行笔试,还要进行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即考核采用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原理的掌握情况,而上机考试则主要侧重于测试学生们对一些命令、软件或程序的实际操作过程的掌握情况。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都可以建立专用试题库,使考试更规范化,尤其是上机考试,还要编制出专门上机考试系统,考试系统根据每位同学的学号随机组题,在机器上现场完成,且限时完成。通过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的结合,才能基本全面反映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达到培养人才的目地。

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职高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21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希望计算机课程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为社会培养出有熟练操作技能、有相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计算机毕业论文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最近几年,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也使得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希望能够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进行改善。

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逐渐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中,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习惯。计算机网络在推动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人们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1.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指自然灾害对于计算机硬件设备或者所处环境的破坏,其发生的概率不高,但是带来后果确是毁灭性的,后续的处理也相对困难。通常来讲,除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外,环境因素对于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同样影响巨大,如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影响计算机通信的正常进行。

1.2人为因素。

一是网络管理人员自身因素,缺乏安全意识,对于计算机通信安全重视不足,在操作中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和步骤,导致信息的泄露或者丢失;二是黑客入侵,利用系统漏洞或者病毒、木马等程序,侵入计算机通信网络,通过非法手段盗取重要的数据信息,严重威胁用户的信息安全;三是用户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在对网络进访问时,没有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验证,也没有设置防火墙、杀毒软件等程序,使得计算机感染网络病毒,进而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者损毁[1]。

1.3系统因素。

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想要实现数据信息的保密传输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些系统软件在设计环节由于考虑不全,存在着漏洞或者问题,容易被病毒或者黑客利用,导致信息的丢失。病毒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威胁是非常巨大的,一旦系统感染病毒,将可能对计算机系统本身、软件程序、操作指令以及数据等造成严重破坏。

2.1加强硬件防护。

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做好防护工作。一是应该对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工作环境进行管控,确保温度和湿度始终,抗干扰能力强;二是应该完善日常安全管理,设置安全专员,从物理层面上防范非法入侵以及盗窃、破坏等活动;三是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制度和应急策略,确保在出现突发性问题时,能够有效应对,从而为计算机网络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2.2注重软件管理。

对于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应该集中安装和管理,以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强度和质量。可以将软件的安全与系统检测技术相互结合起来,确保软件的规范性、安全性,尽可能减少系统漏洞,为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2]。

2.3完善安防技术。

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是保障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置防火墙,防火墙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状态监测、异常识别、代理服务等,是计算机安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随着高端防火墙逐渐产生,可以针对一些信息流进行拦截,实现了对整个数据层的安全过滤,通过代理服务与协议的相互搭配,在提升系统功能的同时,也保证了信息安全;二是运用加密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和加密传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信息被窃取和篡改的情况。当前比较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了对称加密、密钥加密等,例如,结合pkzip技术,可以针对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处理,实现对于数据信息的有效保护;三是引入鉴别技术,对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威胁和隐患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威胁的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保障通信安全。

2.4强调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可以看做是对防火墙的补充,能够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在发现异常时发出报警信息,启动防护程序来保障系统安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采用旁路方式,对网络中的数据流进行全面侦听,结合实时检测分析,发现异常行为,并且及时做出响应,通过与防火墙的联动,或者运行用户自定义指令的方式,实现对系统的动态防护[3]。

总而言之,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不应该单纯的依靠某一种方法,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构建起完善的安全防御机制,通过综合性防护策略,对威胁系统安全的因素进行防范和控制,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切实保障通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保障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策略毕业论文

服务端生成以后,下一步要做的是将服务端植入别人的电脑。常见的是通过系统或者软件的漏洞入侵别人的电脑把木马的服务端植入其的电脑;或者通过email夹带,把服务端作为附件寄给对方;以及把服务端进行伪装后放到自己的共享文件夹,通过p2p软件,让网友在毫无防范中下载并运行服务端程序。

防范重于治疗,在我们的电脑还没有中木马前,我们需要做很多必要的工作,比如:安装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及时更新病毒库以及系统的安全补丁;定时备份硬盘上的文件;不要运行来路不明的软件和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摘要: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实验教学。

本文没有从高职院校缺乏实验设备来进行论述,而是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开设实验、实验过程、综合实验的角度对网络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网络专业;高职院校;实验;教学。

一、引言。

实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进行得好不仅可以巩固相关课程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学有所用。

实验教学的开展就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而人们对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讨论最多的是经费投入的不够、实验设备的不足。

诚然,经费和设备直接关系着实验条件的好坏。

但如果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是否实验教学就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个人认为,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硬件条件只是一方面,开设实验、实验过程、综合实验、评价体系这几个方面同样不可或缺。

二、以能力为导向设计实验。

网络实验的设计要以网络专业学生的最终能力为目标,计算机毕业论文针对各项能力来设计实验,这样能让学生清楚知道不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而是为了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而做实验。

每项能力均有相关的实验与之应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相关实验如下:

1.网络组建方面:网络综合布线能力、局域网络组建能力等。

这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即对网络的规模、设备、应用等进行设计,完成网络的组建。

这方面的实验有:双绞线缆接头制作实验、简单局域网组建、交换机级连和配置实验、二层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设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带宽控制实验、交换机软件版本升级实验、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实验。

2.网络管理方面: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这类实验主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

这方面的实验有:交换机的控制口/远程登录方式和web方式的管理实验、mac地址的绑定实验、vlan配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实验、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实验、配置基于802.1x的aaa服务实验、配置安全的acl实验、路由器单臂路由实验、配置动态路由ospf实验、配置vrrp实验、网络的流量实验、带宽监控维护的实验等。

3.网络安全监控方面:网络安全监控方面培养学生的网络攻击能力和防护能力,能够应付一定的网络攻击,并且能对安全设备进行配置。

这类实验主要是:防火墙的配置实验、网络监听实验、操作系统安全实验、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实验等。

三、重视对实验过程的把握。

实验室相比教室而言氛围宽松很多,如果对实验过程不加以重视可能实验课会变成自由活动课。

因此,必须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

比如,实验课时间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教师应随时随机抽查各实验小组的进行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阶段检查——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部分同学检查之前进行过的某个实验,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每一个实验。

通过对学生实验的监督检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改进。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应相关职业的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论文网最关键的是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

因此在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中故意设置故障,让实验小组自行进行解决,老师在旁只提示,不给具体原因。

既提高了学生排错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综合实验的作用非常关键。

实验类型一般有: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其中演示、验证、操作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完成较低层次的目标;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高级实验,完成高层次的总目标。

前述的单项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操作性的实验,学生只是起到机械的验证工作,其中并未加入自己创新的内容。

所以当前述的单项实验都完成后,就要进入综合实验阶段。

在综合实验中教师只给出大的方向性的要求,不对具体的问题作出规定。

比如,建设某公司局域网综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拓扑,自行设计vlan划分,自行规划ip,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建起来。

因为利用现有设备学生规划出来的网络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大。

学生不仅仅只是完成纯物理的网络组建工作,后续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ip地址规划、vlan划分等工作也包含在内。

另外,在综合实验中最容易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排除故障的能力,往往在单项实验中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出现问题的机率小一些,到了综合实验后要考虑的问题多了起来,出现故障的机率明显增加了很多,并且往往出现了故障后将导致后续的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在综合实验中看到学生忙上忙下,群策群力的情景相当常见。

这样充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疑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五、对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

对网络实验效果的评价形式主要是进行单项与综合实验的评价。

如前所述,对学生所做的单项实验进行考核,主要是以实验的完成情况与出现故障是否正确解决来进行评判。

这部分的考核当整体评价的40%。

占很大比重的是进行综合实验的评价,英语毕业论文网站通过前述的综合实验的实施情况来考察实验效果,除了让学生进行常规配置之外,还应该在环境中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形式的故障。

让学生根据相关实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测试,最终排除故障。

这部分的评价主要以通过对学生常规配置实验与排除故障实验所用时间两方面来进行,即可实现对学生相关实验的实验效果的评价。

六、结束语。

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的工作中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困难,比如,第一,实验设备的缺乏,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网络实验室,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并且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快,产品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频率高,几年以后就要面临实验设备落后,必须追加投资的情况;还有,某些网络实验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

比如最简单的网络操作系统安装的实验,一个网络操作系统的完整安装加上常用的服务设置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而这显然和一节大课只有90分钟相冲突,往往是学生还没做完,下课的时间就已经到了,而这当中大量的时间是浪费在等待机器的安装过程中,学生能做的和能学的东西并不多;最后,就是某些网络环境的不可模拟性。

例如广域网互联显然是在实验室中很难真正模拟的;网络布线的实验也是在实验室中无法全部完成的。

参考文献。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个有多个层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着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方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在问世将近7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共历经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更新换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计算机系统结构。

现代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果继续细分可以分成7层。l0:硬联逻辑电路;l1:微程序机器级;l2:机器语言级;l3:操作系统级;l4:汇编语言级;l5:高级语言级;l6:应用语言级。其中l0级由硬件实现;l1级的机器语言是微指令级,用固件来实现;l2级的机器语言是机器指令集,用l1级的微程序进行解释执行;l3级的机器语言由传统机器指令集和操作系统级指令组成,除了操作系统级指令由操作系统解释执行外,其余用这一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由l2和l3共同执行;l4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首先被翻译成l2或l3级语言,然后再由相应的机器执行;l5级的机器语言是高级语言,用该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被翻译到l3或l4上,个别的高级语言用解释的方法实现;l6级的机器语言适应用语言,一般被翻译到l5级上。

计算机系统结构较为经典的定义是amdahl等人在196x年提出的: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由于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所以处在不同层次的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显然不同。

2.1传统系统结构。

当amadahl在196x年提出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时,也提出了采用系列机的思想,它的出现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人们普遍采用系列机思想后,较好的把硬件技术飞速发展与软件环境要求相对稳定的矛盾解决了,这就要求系列机的系统结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它的数据表示、指令系统以及其他概念性的结构保持不变。

2.2冯诺依曼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也称普林斯顿结构)是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的,他将计算机分为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其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主要特点是:(1)单处理机结构,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2)采用程序存储思想;(3)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参与运算;(4)数据以二进制表示;(5)将软件和硬件完全分离;(6)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7)指令顺序执行。

2.3对冯诺依曼结构的改进。

为了更好的优化计算机系统结构,人们不断对冯诺依曼结构进行改进,总的来说,共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冯诺依曼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另一种是采用“革命”的方法,即脱离冯诺依曼结构,和其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统成为非冯诺依曼结构。

2.4哈佛结构。

哈佛结构的计算机分为三大部件:(1)cpu;(2)程序存储器;(3)数据存储器。它的特点是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分开存储,由于数据存储器与程序存储器采用不同的总线,因而较大的提高了存储器的带宽,使之数字信号处理性能更加优越。

2.5其他系统结构。

冯诺依曼结构开启了计算机系统结构发展的先河,但是因为其集中、顺序的的控制而成为性能提高的瓶颈,因此各国科学家仍然在探索各种非冯诺依曼结构,比如,数据流计算机,函数式编程语言计算机等都是较为著名的非冯诺依曼结构。

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组成特点的认识以及对系统工作原理和性能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2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

3.1flynn分类法。

由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由多级层次构成,因此在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时就可以有三种方法:(1)“从下往上”设计;(2)“从上往下”设计;(3)“从中间开始”设计。

首先根据能够得到的硬件,参照已经生产出来的各种机器的特点,开发出将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级设计出来,然后依次往上设计,最后将面向机器的虚拟机器级设计出来。在硬件技术高速发展而软件技术发展相对较慢的今天,如果继续采用这种设计方法,会导致软件和硬件的脱离,因此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方法。

4.2“从上往下”设计。

首先根据应用的需求,确定好整个系统的框架,然后逐层向下进行设计,同时可以兼顾到上层的优化,最后设计出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级。这种设计方法较好。

4.3“从中间开始”设计。

大多数将“中间”取在传统机器级和微操作级之间。在设计时,综合考虑软硬件,定义好分界面,然后由中间点分别往上、往下同时进行设计。此种方法可以缩短设计周期。

综上所述,本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它是计算机的灵魂,目前,如何更好地提高系统结构的性能,仍是各国科学家不断研究的课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我国的计算机网络逐渐兴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计算机网络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同时,会因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本文将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分析。

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是保障人们个人隐私的重要举措。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达到使用者的使用目的,能够实在其存在的价值。网络的安全问题则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网络全面普及的今天,通过网络暴露出个人隐私会影使用者的财产与个人安全。

1.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一般来说,网络安全就是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浏览的数据得到保密,不被随意的泄露。而这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信线路的设备安全、通信数据安全、通信管理的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包含的领域较宽,通常只要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完整、真实等都会影响其网络的安全。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指硬件上的安全,更多的是指软件上使用数据的安全。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能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1.2计算机网络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安全表现出的形式多样,其特征是根据形式而变化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

(3)网络数据信息具有可用性,能被得到授权的实体访问与使用;。

(4)网络具有控制信息传播的能力。

2.1病毒侵蚀网络。

计算机进入人们的视野后,网络病毒便随之传播,出现形式多样,无孔不入,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尽管研究了正对病毒入侵网络的相关杀毒软件,但是在高科技的网络环境下,病毒的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给个人与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若网络使用者随意浏览病毒网页,就会加大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几率,不仅会让计算机中重要的个人信息数据受到破坏,重则计算机还会瘫痪,无法继续使用。病毒无孔不入,使用者必须提高警惕。

2.2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具有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为各种软件提供一个使用平台的地方,只有保证了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才能是软件正常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决定了整台计算机的运行,是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若是系统的自身出现安全漏洞,就会让计算机在使用网络时存在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具有三个安全问题: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结构体系;操作系统的进程;操作系统传输数据的环节。这三个方面都是导致操作系统出现网络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2.3计算机数据的存储内容有安全隐患。

计算机的数据库会自动将使用者在网络中浏览的网络信息存入其中。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者的二次使用,其中大量的数据信息都会被系统自动梳理,然而,这些数据信息没有得到严密的保护,就会被泄露出去,随之出现多种网络安全问题。部分网络不法分子会利用用户计算机内储存的个人信息,盗用其内容,修改数据内容,不仅会影响数据内容的真实可用性,还会影响用户的个人隐私。

3.1增强对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与检测。

避免恶意的病毒入侵网络安全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预防,增强网络病毒入侵的防范检测有三种方式。

(1)采用病毒入侵的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能够发现计算机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毒衍生。

(3)提高用户的病毒防范常识。用户拒绝使用外来不明来历的存储卡,拒绝浏览不良信息,就能达到防御的目的。

3.2加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首先,要采用科学、合法合理的手段去管理系统,在管理的过程中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在用户的设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以防止网络黑客冒充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攻击;其次,用户要使用安全系数好的操作系统,在计算机条件允许下避免使用已经过期的,不被保护的操作系统;最后,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技术人员,需要及时研发安全系数高的操作系统,有效的避免恶意病毒的入侵,保证网络的安全。

3.3对网络数据应用加密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信息可以通过将的技术来保证其安全。

(3)应用usbkey。利用专门的硬件接口的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泄露,能使用户的网络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密。

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要做到完全安全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保证用户自身的信息不被泄露,必须严格遵守网络制度,规范网络行为,避免不良的网络行为带来严重的损失。

[1]黄丹.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54+56.

[3]温少皇.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3):357.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计算机开始普及,应用到各个方面,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系统上的问题,例如磁盘分区的保护还原,不懂的计算机技术的人会觉得很棘手。所以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让计算机正常的运作下去。就要灵活的使用计算机磁盘分区还原技术。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磁盘分区的保护还原技术分析,找出一些是事半功倍的解决方法,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磁盘分区的保护;还原技术。

前言:

很多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一些系统上的问题,或是遇到病毒黑客的侵袭,这些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使得系统瘫痪,磁盘分区的内容可能恢复不了,这些影响到用户的正常操作,还可能带来财产损失。而计算机中磁盘分区保护还原技术的使用,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很强,为了即使减少用户的损失,计算机磁盘的保护和还原技术是很有必要的。

(一)什么是计算机磁盘的保护和还原技术。

磁盘的保护和还原技术,也就是不借助外来硬件的帮助,利用计算机已有的还原软件维护计算机系,还原磁盘上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内容。一些常见的还原方式有,利用ghost进行备份和还原,或者是驱动程序进行保护和还原,这些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配备的功能也比较少,相对来说安全级别低一些。

(二)如何进行磁盘还原和保护。

(三)硬件的还原保护技术介绍。

所谓的磁盘分区保护和还原技术就是能够在进行还原的过程中,利用以插接卡这种形式保护磁盘内部的系统,以及各种功能。最常见的磁盘还原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主板集成性,这是传统的产品。另一种是独立网卡型。其中传统的产品使用最广的就是计算机的厂商,也最适合这些厂商使用。这些计算机的厂商利用这项产品还原系统芯片,以达到系统的保护和还原的目的。后一种独立网卡型的方式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当中的还原技术,把磁盘内容集成在太网卡上,并把它做成扩展卡,这种卡功能很多,还有很多种还原保护的方式可供选择,他可以支持各种存储方式,进行批量的复制。最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新技术的扩展卡,不是普通的集成网卡,而是通过数据线和硬盘连接,把内容导入,这种方式安全性更强,而且也不需要安装底层的驱动,并且还原功能很多,例如可以进行分区,备份,复制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第一,在进行克隆备份时,要建立一些大小适合的分区,如果建立的分区超过需要储存的空间,那就会浪费。

(四)计算机磁盘的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在进行磁盘恢复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定要关掉启动管理器,之后才能恢复工作,等到计算机可以正常运行后,再把启动管理器给打开,这是因为,启动管理器这一片分区是活动的,在进行备份复制的过后,这里还是活动的,如果系统恢复,就会有两个活动的区域。这种现象会导致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死机的现象,还可能会使文件变成乱码,原先所有分好的文件都会消失,这种现象出现后,只需关机重启就能恢复正常,不需要其他的操作。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磁盘分区的保护和还原技术是很简单的。这种技术,可以减少病毒入侵,但并不是绝对,因为应用时间较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种技术还需要在未来的使用中,不断总结改进。相信在未来,这些技术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完善对计算机的保护措施,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简单方便。

参考文献: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但是同样也不能忽略云计算环境下出现的计算机网络危机。本文主要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中带有非常高危险性的隐患并有效运用当前的科学技术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保证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网络危机。

人类进入新纪元,社会在不断进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计算机网络逐渐被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中,而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大的便利,然而,这样的便利同样也会有阴影笼罩其中,层出不穷的网络欺诈手段威胁着计算机网络安全,在云计算环境下,为了保障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能够正常进行,对其进行有效解读分析已经是当前促进当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一要务。

1云计算环境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非常高的危害性的问题。

1.1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系统存在漏洞。

云计算的产生和逐渐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当前科学技术限制,导致计算机网路的保密系统存在一些漏洞,而云计算具有从全球性和开放性这样的特点,计算机网络的漏洞将有可能被网络黑客或者一些非常强大的病毒攻击,由此造成计算机网络小范围或者较大领域上出现损失,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网络上的保密系统并不能满足元计算环境下较高开放性的特点,为了保证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系统,以保障能够有效抵挡网络黑客和病毒的侵袭,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保证在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能够有效提升其安全品质,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2网络的复杂性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要求高。

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中,云计算虽然在不断发展中,但是由于目前还在初期的发展阶段,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上都并没有得到全面、综合性的完善发展,然而,计算机网络却在不断的普及中逐渐有简单走向复杂,计算机网路的复杂性要求着人们必须具备高度辨别各种信息的能力,以目前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中来说,计算机虽然得到普及,但是国民的计算机知识大部分都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上,这样就会给一些网络犯罪分子以进行犯罪的条件和机遇,极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的安全可靠程度。另外,当前云计算环境下为企业和相关组织已经提供了一些安全性保障,但是这样的保障收效甚微。云计算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和相关组织的信息数据能够技术传递,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丢失或者被中途截取等状况,这样的状况一旦出现非常容易造成企业的信用危机和各种风险,对企业的打击非常深重,所以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势在必行[1]。

1.3云计算的开放性程度与安全防护措施所占比重不合理。

与计算环境本身存在着开放性、复杂性以及全球性等特点,这样的特点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信息,但是也给网络上不法分子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容易威胁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措施,目前存在的防护措施第一是数据加密技术,另外是身份认证技术,这两种都是当前科技环境下较为现今的安全防护技术,能够有效阻止病毒和黑客的侵袭,然而,由于当前这两项技术中存在一定程度技术上的局限性,导致在实际实施中依然存留一些隐患。

2结合实际,有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

2.1云计算环境下提高进一步信息加密技术。

完善信息加密技术,是保证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信息加密技术中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应该有效完善,并且保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也就是云管理、云储存以及云客户端中进行有效加密,让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安全、高效和及时的.传输,保障企业和组织中的信息安全。另外,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应该设置非对称性的信息加密技术,在一定环境下保证信息安全,让安全加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加密,保证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

2.2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出全面性、完善的措施。

在云计算环境下,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研究非常重要,但是也应该注重对内部机制的改革和管理,保证其可靠程度。完善云计算环境下内部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保证内部安全高效的运行同样也是促进信息安全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另外,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加密技术已经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但是完善的身份认证技术同样不可或缺。在技术和管理不断完善后,计算机网络安全会得到显著性提高,保障信息技术的安全,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2]。

2.3提高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全功能,对高危信息进行有效辨别。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中,具备非常优质的硬件和软件也能够为维护安全贡献出非常重要的力量。无论是云计算还是计算机网络,所以发展形成主要依托的载体是计算机,只有做到计算机安全,那么网络黑客或者是病毒相信都不会有更好的办法对网络进行有效侵害。主要措施上,首先要完善计算机软件系统,对计算机中防火墙技术以及一些安全防护软件进行有效完善。其次,在硬件配置上,严格把握计算机芯片的质量,以及其他硬件质量,防止硬件上携带病毒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

3结语。

作为创新型的云计算共享技术构架体系,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中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不断的研究中,通过多途径、分层次的技术手段有效提高计算机网路安全,减小问题所辐射出的阴影范围,提高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程度,促进计算机网络在云计算的环境中实现发展,从而促使我国高新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演员,教师则是我们课堂的导演。必要的教学条件是我们成功课堂的保证。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演员,教师则是我们课堂的导演。必要的教学条件是我们成功课堂的保证。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功能齐全是指常用软件均具备,而且具备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全部功能。没有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机房,会对我们计算机教学起到极大的限制作用。例如:我们给学生讲《excel2003》的函数时,有相当一部分中专学生对英文单词写的数学函数不认识,哪我们怎么办呢?一个一个的讲呢还是让她们自己去解决?当然,不是都讲,提前安装《金山快译》,万事大吉。这只是一个小例子罢了,我们应该考虑的凡是教学需要的,都要有提前的预见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作为计算机实践课,那就更需要我们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好上课内容,并有预见性的作出任务的难易程度预测。所以我们备课时,就得把每一节课内容任务化,细节化,活动化,既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让学生清楚任务,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解决任务。例如,我给学生讲解《网页模板》时,网页原有站点和网页素材已经给出,我列出了下列任务:

1、什么是网页模板,有何功能?

2、如何制作网页模板,注意什么问题?

3、如何应用网页模板?

4、互联网上有哪些网页模板,怎么使用?四大任务让学生既要看懂教材又要切实从机器上实现,难度也依次拉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按规则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学生守则,我们教师也要有自己的实践课堂规则。上课铃响后,教师精神抖擞,面带微笑走进机房,声音要足够的洪响“上课”,班长喊“起立”,如此同时学生们齐喊“老师好”,教师还礼“同学们好,请坐下”。不能省,因为礼貌有时也是相互制约的,良好的制约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知恩图报,便于师生实践课的良好沟通。课堂上如发现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师可采取目光示意,语言警告等形式,巧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得叫学生停课或外出,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语言应有一定的威慑力,让学生感受父亲般的震撼。铁的纪律柔的氛围,让学生知道老师确实为他们好,让学生自感羞愧。

教师的激情是上好课的灵魂,建筑施工论文有激情的教师才能令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情绪会相互影响和相互感染,要想让学生的情绪积极与兴奋,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表扬与鼓励学生要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情绪高涨、激情勃发、行动迅速。相反,如果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试问,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又怎能放得开、轻松而又自如地投入课堂学习呢?所以计算机实践课必需相对要求学生活动自由,讨论自由,为了共同的问题或任务,一切活动自由皆在老师的控制中,让学生有的放矢的放开。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才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最根本的目标。我们应该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关注每一个孩子自主发展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求统一模式,也不求同一水平。如果,这节课我成功帮助了一个学困生树立信心,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果,这节课我交给了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果,这节课我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探索的刺激与收获的满足,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这就是一节有价值的课!同时也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综上所述,我认为上好一节计算机实践课,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条件成熟后,一节课自然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1、《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究方向及其策略》,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2、《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李秀 姚瑞霞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3、《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徐肇杰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4、《计算机实践课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龚 成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现今的国际上,计算机与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维护又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尽快计算机系统安全方面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威胁着我们系统的问题。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系统故障等问题会导致我们计算机系统中资料文件泄露或者丢失,严重的会致使电脑或系统瘫痪,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维护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本文将对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进行详细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在政府机关、教育机构、金融商业和企事业单位等广泛普及,所涉及到的数据库的安全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系统安全是采取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对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库等进行保护,防止遭到偶然或者恶意的破坏。计算机系统维护是指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定期检测、修理和优化。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入手。硬件包括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保养和升级;软件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更新和杀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安全措施,对权限控制进行设定,对数据进行备份。

一、现阶段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一)高科技专业人才的匮乏。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因素是计算机技术人员,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所需要的人才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目前,计算机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在我国很多行业中都需要一些在计算机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相对于我国庞大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对优秀人才的需求来看,这些优秀的人才只是凤毛麟角,杯水车薪,并且只依靠这些技术人员的力量来对计算机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和维护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的一些垃圾信息总能通过互联网入侵我国的网络,在通过我国的某些网站发送给其他国家,这就导致我国被一些国家风度通道,消息进不来,同样也传递不出去,大量垃圾信息堵塞在计算机系统中,久而久之计算机系统就会瘫痪,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计算机系统安全造成了威胁。很多企业内部每天进行的电脑操作频率相当高,其计算机系统覆盖面较广,因此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同员工对计算机的操作息息相关。很多人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意识和态度较低,这也是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不懂电脑技术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一般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对计算机进行操作,虽然现在科技比较发达,计算机系统有身份认证、防火墙等安全管理办法和很多技术卓越的计算机管理人才,但依然不能保证其他计算机高手对系统所造成的各种威胁。因此,培养更多技术卓越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不安全因素。

造成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很多版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是采用动态练级的,包括驱动程序和系统服务等,他们的开发和系统的升级都是通过补丁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这种补丁的方式既可以被系统开发商采用,也同样能被系统入侵者所利用,这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基础。简而言之,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计算机系统安全产生了矛盾。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计算机系统在互联网中支持网络加载,一些方便计算机软件调试和维护的窗口在软件开发时就被预留,这都是系统入侵者对系统进行破坏的便利通道,对计算机系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影响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计算机黑客为了不同的目的所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程序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巨大威胁。当今社会很多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机密信息都被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内,若计算机系统被电脑黑客攻破,会造成信息损毁甚至丢失,这是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重大问题。另外,银行系统与医院计算机系统若遭受到病毒侵袭,都会给平日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严重时会造成难以估计和挽回的损失。

(四)计算机等设备的故障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设备故障也是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项潜在因素。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永久性的设备故障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影响时长期的、反复的。例如短路、编程错误等,若不能及时处理和解决,都会成为永久性的不安全因素。一些间歇性的设备故障,例如接触不良、电压波动等虽然不需要修复都可马上正常运作,但是对计算机系统都会找出瞬间瘫痪,甚至数据丢失等威胁。

(五)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最忌操作人员粗心大意,其职能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涉及到的是计算机系统安全。工作时间长,他们对一些新的安全特征不够了解,并依然使用这些缺省配置,并同他人共用计算机口令等,这些都是管理上的失误和工作上的大意,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潜在性的不安全因素。

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的量越来越大,如何保障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不被丢失,是任何计算机应用部门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计算机的硬、软件生产厂家也在努力研究和不断解决这个问题。

计算机安全包括系统软件,硬件,以及周围的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影响计算机安全的因素包括软件漏洞、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和操作失误等。

(二)防火墙对计算机系统起到安全和维护作用。

防火墙是系统对外界干扰所设置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隔离网络内部和外面,明确界定网络内外的边界与服务,与此同时完成授权、访问控制等安全审计功能。防火墙在广义上来说是一个隔离器,其对内部网与internet之间的所有活动与联系进行监控,并随时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这样看来,防火墙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限制器和分析器。

三、针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维护问题的对策。

计算机安全管理属于高技术范围,我国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维护人才缺失,所需要做的不仅是对现有人才进行技术提高,对他们的专业水平也要提出更高要求,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聘请计算机方面的高级专家给系统安全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还能对他们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始终保证所掌握的知识走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前列。这样他们才能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中得心应手。为我国培养计算机技术卓越的人才刻不容缓。

(二)杜绝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错误操作。

这就要求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态度,因为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不恰当操作而对系统带来的不安全影响时导致系统不安全不稳定的最直接因素,但这种因数属于可控制因数。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的行业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国家法律和系统安全意识都上升一个高度。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最好系统数据备份或者还原回复操作预留,这样就能应对因设备故障等不可控制因素发生而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不安全影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也是有效解决系统不安全因素的方法之一。

(三)提高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的硬件维护水平。

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人员应及时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清理和修复。及时下载补丁和升级软件对系统进行维护。并周期性的检查清理计算机硬盘的磁盘空间和防火墙的设置情。时常更加计算机系统安全口令和密码等。对于外来资源及时进行杀毒等处理。

四、总结。

根据上文的阐述不能看出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维护是不容忽视小觑的问题。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杜绝操作失误,定期对软硬件进行升级和维护扥都是有效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各行业工作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我国各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毅.浅谈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维护[j].企业导报,,5。

[2]姚瑶.浅谈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6。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1、选题背景和意义(包括: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选题的创新之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选题背景:

ieee在1983年是这样定义软件测试的:由人工或自动方法来执行或评价系统或系统部件的过程,以验证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识别期望的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它是软件工程的一部分,它随着软件开发应运而生,并随着软件开发的产业化而受到重视。简言之,软件测试就是不断发现bug,并不断修正的过程。

由于软件是人脑的高度智力化的体现和产品的这一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科技和生产领域,因此软件与生惧来就有可能存在着缺陷。如何防止和减少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呢?回答是进行软件测试。测试是最有效的排除和防止软件缺陷与故障的手段,并由此促进了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快速发展。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技术手段在不断涌出,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也在迅速产生和发展,由此软件测试技术职业也同步完善和健全起来。

android现在应用很广泛,可谓是如日中天,未来发展的方向大概是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相信android应该能在这些领域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我此次毕业设计确定为测试android应用程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毕业设计测试对象确定为android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新浪微博客户端既软件集成主流迷你博客、微博客、一句话博客,即可做博客(自动)发表、评论、转发的客户端软件。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新浪微博android客户端的测试,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寻找android的`测试规律,总结其测试点。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研究,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培养从文档中获得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争取为将来从事软件测试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掌握软件测试积累宝贵的经历和经验。

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对于国外软件测试的悠久发展历史,我国的软件测试的起步较晚。由于起步时间上的差距,我国目前不论是在软件测试理论研究,还是在软件测试的实践上,和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不小的差距。技术研究贫乏,测试实践与服务也未形成足够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少,水平层次也不够高。从总体上说,国内的软件行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软件测试更是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领域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中国软件企业已开始认识到,软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中国软件企业的前途命运。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紧缺的现状也已经凸现出来。

未来软件测试技术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测试技术将不断细分。

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预期成果或结论、难点及关键技术(要给出相对具体描述)。

研究的主要内容:

1,黑盒的测试方法测试android程序。

2,软件测试流程。

3,现有相关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4,软件测试过程与技术改进。

预期成果:

1,了解掌握软件测试流程。掌握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报告分析等。

2,希望能在测试过程中找到android的测试规律,寻找与其他软件的不同点。

3,希望针对android程序总结出android程序的测试点,bug经常出现在的地方。

4,期望针对这些测试点,能有自己的想法。

难点:

1,没有待测试程序文本、控制流程图及有关要求、规范等文件。

2,测试用例及测试例程的分析、理解和设计,

3,没有开发组织的配合,没有软件测试团队之间的讨论。

4,目前缺乏测试管理方面的资料,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已实现的、完整的测试管理与测试实施模式。

关键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归结为两大类: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有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主要包括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等;动态测试技术主要包括程序插桩、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黑河测试一般可分为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两大类:功能测试主要包括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法、错误推测、强度测试、兼容性测试、配置测试、安全测试等。

3、课题研究方法及条件(研究方法描述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研究的方法及组织:

1、需求调研。

全面了解系统功能,从客户角度考虑软件测试需要达到的验证状态,即哪些功能点需重点测试、哪些无需,以便将来制定测试计划。

2、制定测试计划。

制定总体的测试计划,详细阐明本次测试目的、对象、方法、范围、过程、环境要求、接受标准以及测试时间等内容。

3、测试设计。

在设计测试方案时,首先分解测试内容,对于一个复杂系统,通常可以分解成几个互相独立的子系统,正确地划分这些子系统及其逻辑组成部分和相互间的关系,可以降低测试的复杂性,减少重复和遗漏,也便于设计和开发测试用例,重要的是描述对系统分解后每个功能点逐一的校验描述,包括何种方法测试、何种数据测试、期望测试结果等。然后以功能点分析文档作为依据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设计测试用例是关系到测试效果以至软件质量的关键性一步,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根据对具体的北侧系统的分析和测试要求,逐步细化测试的范围和内容,设计具体的测试过程和数据,同时将结果写成可以按步执行的测试文档。每个测试用例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和编号。

(2)测试的目标和目的。

(3)输入和使用的数据和操作过程。

(4)期望的输出结果。

(5)其他特殊的环境要求、次序要求、时间要求等。

4、准备测试数据。

在软件测试中,为了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自动或半自动测试的方法,利用软件工具本身的优势来提高工作效率。

5、测试执行。

当所有必需的测试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则可以按照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逐项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将测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即: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代码会审是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单元测试集中在检查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上,通过测试发现实现该模块的实际功能与定义该模块的功能说明不符合的情况,以及编码的错误。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与预期目标不符的现象和问题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填写测试记录。为了能准确的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的解决问题,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是能够重视的。

6、回归测试。

在测试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和错误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经过修改的软件可能仍然包含着错误,甚至引入了新的错误,因此,对于修改以后的程序和文档,按照修改的方法和影响的范围,必须重新进行有关的测试。

7、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写“测试分析报”。

硬件条件:

pc机1台。

搭建软件环境:

android模拟器;。

客户端源代码;。

自动化测试软件;。

4、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1)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2月14日(第7学期第8周至第14周):提交开题报告;查阅资料,学习测试方法。

2)20xx年2月13日至20xx年3月19日(第8学期第1周至第6周):查阅软件相关文档,了解所要测试的软件的各功能模块,搭建测试环境搭,编写测试用例。

3)20xx年3月19日至20xx年3月23日(第8学期第6周):中期检查,初步整理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

4)20xx年3月23日至20xx年3月30日(第8学期第7周):提交论文初稿。和实验验收报告初稿。

5)20xx年3月30日至20xx年4月6日(第8学期第8周):反馈论文修改意见。

6)20xx年4月6日至20xx年4月13日(第8学期第9周):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意见。

[1]佟伟光《软件测试》人民邮电出版社5月。

[3]古乐,史九林等编著《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月。

[5]陈明编著《软件测试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月。

计算机通信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

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

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

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

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s.t.的《computernetwork》英文教材。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

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

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

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李津蓉,蔡伟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72—73.

蒋天发,晏轲.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j].计算机教育,2008,(5):65—6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计算机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背景和意义(包括: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选题的创新之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选题背景:

ieee在1983年是这样定义软件测试的:由人工或自动方法来执行或评价系统或系统部件的过程,以验证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识别期望的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它是软件工程的一部分,它随着软件开发应运而生,并随着软件开发的产业化而受到重视。简言之,软件测试就是不断发现bug,并不断修正的过程。

由于软件是人脑的高度智力化的体现和产品的这一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科技和生产领域,因此软件与生惧来就有可能存在着缺陷。如何防止和减少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呢?回答是进行软件测试。测试是最有效的排除和防止软件缺陷与故障的手段,并由此促进了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快速发展。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技术手段在不断涌出,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也在迅速产生和发展,由此软件测试技术职业也同步完善和健全起来。

android现在应用很广泛,可谓是如日中天,未来发展的方向大概是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相信android应该能在这些领域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我此次毕业设计确定为测试android应用程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毕业设计测试对象确定为android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新浪微博客户端既软件集成主流迷你博客、微博客、一句话博客,即可做博客(自动)发表、评论、转发的客户端软件。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新浪微博android客户端的测试,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寻找android的`测试规律,总结其测试点。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研究,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培养从文档中获得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争取为将来从事软件测试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掌握软件测试积累宝贵的经历和经验。

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对于国外软件测试的悠久发展历史,我国的软件测试的起步较晚。由于起步时间上的差距,我国目前不论是在软件测试理论研究,还是在软件测试的实践上,和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不小的差距。技术研究贫乏,测试实践与服务也未形成足够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少,水平层次也不够高。从总体上说,国内的软件行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软件测试更是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领域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中国软件企业已开始认识到,软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中国软件企业的前途命运。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紧缺的现状也已经凸现出来。

未来软件测试技术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测试技术将不断细分。

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预期成果或结论、难点及关键技术(要给出相对具体描述)。

研究的主要内容:

1,黑盒的测试方法测试android程序。

2,软件测试流程。

3,现有相关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4,软件测试过程与技术改进。

预期成果:

1,了解掌握软件测试流程。掌握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报告分析等。

2,希望能在测试过程中找到android的测试规律,寻找与其他软件的不同点。

3,希望针对android程序总结出android程序的测试点,bug经常出现在的地方。

4,期望针对这些测试点,能有自己的想法。

难点:

1,没有待测试程序文本、控制流程图及有关要求、规范等文件。

2,测试用例及测试例程的分析、理解和设计,

3,没有开发组织的配合,没有软件测试团队之间的讨论。

4,目前缺乏测试管理方面的资料,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已实现的、完整的测试管理与测试实施模式。

关键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归结为两大类: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有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主要包括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等;动态测试技术主要包括程序插桩、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黑河测试一般可分为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两大类:功能测试主要包括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法、错误推测、强度测试、兼容性测试、配置测试、安全测试等。

3、课题研究方法及条件(研究方法描述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研究的方法及组织:

1、需求调研。

全面了解系统功能,从客户角度考虑软件测试需要达到的验证状态,即哪些功能点需重点测试、哪些无需,以便将来制定测试计划。

2、制定测试计划。

制定总体的测试计划,详细阐明本次测试目的、对象、方法、范围、过程、环境要求、接受标准以及测试时间等内容。

3、测试设计。

在设计测试方案时,首先分解测试内容,对于一个复杂系统,通常可以分解成几个互相独立的子系统,正确地划分这些子系统及其逻辑组成部分和相互间的关系,可以降低测试的复杂性,减少重复和遗漏,也便于设计和开发测试用例,重要的是描述对系统分解后每个功能点逐一的校验描述,包括何种方法测试、何种数据测试、期望测试结果等。然后以功能点分析文档作为依据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设计测试用例是关系到测试效果以至软件质量的关键性一步,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根据对具体的北侧系统的分析和测试要求,逐步细化测试的范围和内容,设计具体的测试过程和数据,同时将结果写成可以按步执行的测试文档。每个测试用例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和编号。

(2)测试的目标和目的。

(3)输入和使用的数据和操作过程。

(4)期望的输出结果。

(5)其他特殊的环境要求、次序要求、时间要求等。

4、准备测试数据。

在软件测试中,为了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自动或半自动测试的方法,利用软件工具本身的优势来提高工作效率。

5、测试执行。

当所有必需的测试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则可以按照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逐项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将测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即: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代码会审是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单元测试集中在检查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上,通过测试发现实现该模块的实际功能与定义该模块的功能说明不符合的情况,以及编码的错误。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与预期目标不符的现象和问题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填写测试记录。为了能准确的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的解决问题,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是能够重视的。

6、回归测试。

在测试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和错误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经过修改的软件可能仍然包含着错误,甚至引入了新的错误,因此,对于修改以后的程序和文档,按照修改的方法和影响的范围,必须重新进行有关的测试。

7、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写“测试分析报”。

硬件条件:

pc机1台。

搭建软件环境:

android模拟器;。

客户端源代码;。

自动化测试软件;。

4、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1)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2月14日(第7学期第8周至第14周):提交开题报告;查阅资料,学习测试方法。

2)20xx年2月13日至20xx年3月19日(第8学期第1周至第6周):查阅软件相关文档,了解所要测试的软件的各功能模块,搭建测试环境搭,编写测试用例。

3)20xx年3月19日至20xx年3月23日(第8学期第6周):中期检查,初步整理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

4)20xx年3月23日至20xx年3月30日(第8学期第7周):提交论文初稿。和实验验收报告初稿。

5)20xx年3月30日至20xx年4月6日(第8学期第8周):反馈论文修改意见。

6)20xx年4月6日至20xx年4月13日(第8学期第9周):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意见。

[1]佟伟光《软件测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5月。

[3]古乐,史九林等编著《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5]陈明编著《软件测试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