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时间:2024-02-22 06:40:06 作者:笔砚

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应该包含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的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计划的经典案例,欢迎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前面我们学习了那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数一数。顺着数,从小数到大;倒着数,从大数到小。

二、学习新知:主动探索4的组成。

1、用小故事引出问题,4个桃子装在两个盘子里要怎么办?

2、拿出4个小棒代表桃子,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数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三、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1、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

14233241。

4、读一读。

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5、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6、小组自学3、2的分解。

(1)刚才我们通过跟小棒编出了4和5的分解,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3、2的分解。

(2)汇报板书。

(3)小结3、2的分解,并组织全班读一读。

四、全课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2、3、4、5的分与合了吗?

五、布置作业。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2、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

3、练习四的第1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材分析: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滅法”单元中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掌握1-5各数的组成和分解,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喜欢和理解,最后能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内容:分与合。

教学时间:20xx.9.26。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小花朵,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图中有几朵花?

2、请圈出从右往左数第三朵花。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

放进两个里,大家想帮帮地唱?

二、新授。

(一)学习4的分合。

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

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

2、指名回答并板书,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再请小朋友们。

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

4、练习巩固4的分解与组成。

出示苹果图,要把四个苹果放进两个盘子里,应该怎么分?

学生回答。

(二)学习5的分合。

2、小朋友们用彩笔代替玉米,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

4、学生反惯,师板书。

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6、开火车来现固。

三、练习。

1、“做一做”

2、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2和3的分合。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自评:本节课学生们学的很开心,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些朦胧的认识。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对于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运用、巩固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而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答:首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复现符合了孩子的这一种学习心理特点。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孩子见面,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孩子的记忆规律。

2、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哪些能力?答: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答: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怎么认为?

答:有区别,因为(1)听说训练关注倾听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孩子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2)口语交际听说训练的最大不同:口语交际在于创设、重建现实的生活情境,听说训练注重倾听、应对、表达。

2、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怎么看?答:不正确。探究学习的确能解放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可分为被动接受学习和主动接受学习,被动接受学习是要摒弃,而主动接受学习一样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设计题。

2

北京将在召开奥运会,请以“北京奥运”为主题设计有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

告知孩子搜集信息的渠道――全体性、注重合作、注重语文性。

2、《赠汪伦》的教学思路,综合评述教学过程。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http:///news/《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答:优点:1、教学方式和平时的不一样,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2、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作者动用了很多教学资源,音乐、美术,加强了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整合。

2、多用课件,第二步中看情境使用时机过头,一览无余,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2—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因而课始,我以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学生的排队、教室里的分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一猜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习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

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

2、教学5的组成?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课件)。

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5的组成呢?(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

三、实践应用?

1、游戏:猜一猜。

2、游戏:搭房子。

3、知识运用。

(1)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

(2)游戏公平吗?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活动:

环节一: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师:大家复习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一个学生主动示范)。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分与合)。

2、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了解4的组成。

总结孩子们摆的结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4、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环节二:自学指导展示评价(对数游戏)。

对数游戏: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报4,同桌一人说“我出1”,另一人说“我出3”,两人一起说“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环节三:引导总结交流收获。

出示4和5的组成的教具,孩子们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环节四:实践应用,巩固练习。

课本做一做练习。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学生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染出的画面效果与纸的折叠方法及用色之间的关联。

教具学具:

扎染背心、扎染方巾、染纸作品装饰的贺卡、染纸作品、电脑课件、染纸的工具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二、观察探究,了解技法。

1、观看制作方法视频。

(1)教师播放制作方法视频课件。

(3)学生观看视频。

(4)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

2、探究发现折叠方法。

(1)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展板,提。

示纸张的基本折叠方法和形状变化。(2)分组探究折叠方法。

(3)学生代表到前面演示发现的多种折叠方法。

3、尝试染纸过程。

4、欣赏撕染、剪染作品,启发创新。

(1)欣赏课本里的撕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打算。

三、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

1、学生染纸实践,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制作。

四、美化装饰,设计应用。

1、教师展示染纸画装饰的贺卡作品,引导欣赏,启发思维。

2、学生讨论发言。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染纸作品。

2、相互交流评价。

3.启发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并装饰美化自己的生活。4、合唱《幸福拍手歌》,尽情享受创作成功后的乐趣。

六、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

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七、板书设计:

美术的染纸。

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

2.优秀案例教学设计模板。

8.《一夜的工作》优秀教学设计案例欣赏。

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

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

2、教学5的组成。

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课件)。

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

三、实践应用。

1、游戏:猜一猜。

2、游戏:搭房子。

3、知识运用。

(1)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

(2)游戏公平吗?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2-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因而课始,我以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学生的排队、教室里的分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一猜、搭房子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习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最后出示课本23页练习四的第3、4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原有的一些教学设计并未如期进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设想是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不同摆法,可是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习,基本各自摆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会模仿。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值得思考!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

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

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段。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

自由练读,指名读。

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

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

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

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

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

4.【出示】。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

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

【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

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

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

【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加上语气词吗?

“你是谁?你在哪儿?”

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

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

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

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

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

小青蛙心里想:“”

语气词:呀吧呢啊哩。

练习说话。

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

读句子,认识纹。

积累:指纹、掌纹、皱纹。

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

圈出动词。

看谁记得快。

选择动词填一填。

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

三、儿歌复现。

1.【出示儿歌】拍手读。

小青蛙,呱呱呱,

水中倒影多美呀!

我说话,谁学理?

宝贝连忙问妈妈,

蛙妈妈,游上岸,

扔石子,激水花。

波纹碰岸荡回来,

原来这是回声啊!

2.写字:影倒游。

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

范写:影。

倒游:左中右结构。

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

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

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

3.生写: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

4.互动评议。

(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

(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

(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1.8

读了这一本书,我首先明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潮流之举,是大势所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要从多方面吸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地用新思想、新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告戒我们:“理念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不仅照亮孩子的优点,还要照亮孩子的'缺点,特别是在对待学生的缺点上,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厚待“差生”,关爱学生的“缺点”,要善于理解学生,了解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导,尊重学生个体,要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才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角度探求多种求解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在本次学习中,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想做得更好,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发展,在民族精神上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从情感价值观中对学生有了更深的要求,也对教师在语文教学生提出了教育方向,在总目标中对学习过程的对个人的爱国精神的培养和了解国家的目标有了更重的讲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吸取名族精华。课文中内容不懂地方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是课堂的发言者,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和质疑,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资源的整合,运用了许多的电教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定位。

1、强调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的特征。

2、在语文课程多方面特性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多重目标的综合和融合。

二、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1、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系统。

2、课程目标与内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开。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1、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明确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

2、提倡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xx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忽如一夜春风来,吹得千万教研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从形式、内容、知识点、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使得学生知识衔接无障碍,能力发展无短板。

新课程标准要求立足核心素养,以育人为目标,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情境式学习、培养阅读思维、跨学科学习等,对比旧课标更重视“学生之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新课标关于减负提质、多种方式学习、多元评价等方面都给出了更细致的建议。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

1、主要变化。

“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

(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

“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附录3语法修辞要点中增加“常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在诗文背诵篇目方面,小学阶段没有变化,仍然是,初中减少了一篇《河中石兽》。

阅读书目基本没有变化。

2、重点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语文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要重点注意学习任务群第二阶段里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新课标的修订,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多地关注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欠缺。课标提出: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对发展与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其中“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批判性思维”“探究和发现”无不包含着思辨的内涵。

而语文其实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逐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深刻性。

关于“语言逻辑很重要”这一点,相信从事于教研的朋友们都会赞同。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

从整体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跟大家平时重视的语文学习路线是完全一致的!

阅读仍然是重中之重,不仅不能放松,还进一步明确了“思辨性”的要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诗词古文、历史、文物建筑、神话传说、艺术工艺等仍然是未来10年的热门题材。

“重思考、重逻辑、重文化拓展”,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这些肯定不会陌生。关于新课标将如何具体实施,以及新版语文教材的修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持续关注。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正式开启,学科为王已变为阅读为王。我们不能只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上埋头走路,必须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前方,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意味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随时随地去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让“大语文、大问题、大任务、大概念”这些词汇伴随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尝试着从单篇到整体,从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的践行者”,相信这些探索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别样的收获,有效课堂一定会从偶一为之的无心插柳走向高度自觉的日常必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始终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避免模式化,鼓励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改“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根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一)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根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开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才能、阅读才能、写作才能、口语交际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进步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开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才能,而培养这种才能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理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好)。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理论时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理论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好。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开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才能。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开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确实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进步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插、浸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进步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亲密关注学生的开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敏的施行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开展。

1.课程目的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的”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的”,表达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的根据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浸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进步。各个学段互相联络,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的。

3.阶段目的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络,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开展。

4.课程标准的“施行建议”局部,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施行的原那么、方法和策略,也为详细施行留有创造的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

3、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___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_______和_______。(1~2;3~4;5~6;7~9;整体性;阶段性)。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_______上升,最终全面达成_______。(螺旋;总目标)7、阶段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1~2年级为“_______”,3~6年级为“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8、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_____个左右常用汉字。(3500)。

9、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_______,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_______,提高文化品位和_______。(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价值观;审美情趣)10、能主动进行_______学习,在_______中学习,运用语文。(探究性;实践)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______和______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112、第一学段:(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_______为指导,坚持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面向_______。(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世界;未来)。

14、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教材应符合学生的_______,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_______和_______。(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创新精神)1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______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1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_者和_______者。(组织;引导)。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_______、_______教学。(启发式;讨论式)。

19、口语交际是_______与_______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______中进行。(听;说;交际情境)。

20、能用普通话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学习――运用,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心得

教师是充满爱心的职业,教师要做一名爱的天使,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夏丐尊先生也说:“教育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却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幸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然高尔基又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他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成为一名爱心教师,还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教育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容不得马虎。对孩子,言传身教,爱而不盲目,严而不苛,民主平等,文明和谐,共同进步。做现代智慧型教师,建立终身教育观是我们教师成长的任务和方向,也是时代的强烈要求.

国外教育专家指出,教育要使学生感受到幸福。幸福教育,是教育本义的回归,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表现。然而现在的孩子承受着四面八方的重重压力,又有多少学生在学校感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前不久,我听说我的一个同事的儿子休学在家.大家都有些吃惊。我们都知道,这个同事的儿子各方面都很突出,非常优秀,本来今年要参加高考。于是,大伙儿猜测不断,得出最后结论可能是心理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使孩子们轻轻松松接受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只有孜孜不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优秀的学生乃至杰出的学生.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智慧型的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其实说难也容易!

人的业余时间要坐拥书城,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要注意学习知识的深、广、新、专。深,是要通读教育理论、著作,理清其来龙去脉,并能利用理论来宏观指导实践;广,是要看各个领域的书籍,要看得杂,连学生喜欢看的书,我们老师也应该去读一读;新,是要多看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捕捉教育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教改动态,了解教学热点;专,就是多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书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微观上调控工作实践。

常说,教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们要自己为自己“加油、充电”而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习惯带给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其习惯养成更是意义非凡。

我们教师平时多读书,还得多动笔。利用业余时间写写教育笔记,记录一些所思所感,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写东西要理性思维,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随意到有意,由自觉到自发。动笔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组织语言的过程,调节思维的过程,也是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培养形成自身良好的习惯,为成就自己辉煌的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修炼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有挫折,才有收获的甜美;有痛苦,才有欢乐的滋味。品牌是打造出来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我要不懈努力。是否只要全身心投入,坚持不懈去追求,就能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之路?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去验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